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奥林匹克格言范文

奥林匹克格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奥林匹克格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奥林匹克格言

第1篇:奥林匹克格言范文

每当听到奥运赛场奏响国歌时,每当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的心总是无比的激动,因为它是健儿们通过战胜一切困难最终赢得胜利的最好褒奖,也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诠释奥运格言和祖国富强的浓缩表达。

奥林匹克运动这句著名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句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亨利•迪东在其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的:“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借用过来,成为奥林匹克格言。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个字,而其中的含义却非常丰富。它既是指在竞技场上,面对强手时,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地战胜自己,向新的极限冲击。不仅如此,这句格言还鼓励人们应该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永远保持勃勃的朝气。

诚然,这也必然是黄江分公司在业务发展上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于历史原因,今年黄江分公司在业务收入方面与市公司下达的指标任务差距甚大,赶超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正如在赛场上遭遇强大的对手一样。但我们不会放弃,就像奥运健儿敢于挑战一切困难。抓重点、订细节、多营销、保服务,开拓思路,大力发展转型业务,这些都是拉动收入增长的法宝。更重要的是,我分公司全体员工因我国奥运健儿不断在赛场上取得佳绩而倍受鼓舞,更被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正是有了这种顽强拼搏不服输的意志,加上正确经营方法和市公司大力支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黄江分公司在业务收入的赛场上有尚佳的表现,这也必将是对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最完美的体现和最真诚的回报!

第2篇:奥林匹克格言范文

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个体所处文化氛围中普遍流行的价值观、伦理观、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等,都会在其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影响他的物质生活、思维方式、价值标准、伦理原则和行为取向。[1]当前,全社会在倡导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2]奥林匹克运动是以《奥林匹克》为依据,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组织没有任何歧视和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更加和平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3]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是对奥林匹克文化特性和文化表现及其作用的讨论。因此,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直接关系着青少年行为品质的发展。

2002年7月13日共青团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北京青春奥运行动规划。北京青年将在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格言的激励下,在“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宗旨的召唤下,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接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朋友,在中华大地共同点燃奥运圣火。[4]北京青春奥运行动规划如果失去了包括北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就谈不上真正的北京青春奥运行动。

北京2008奥运会将对我国的体育、教育必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以人为本、人文奥运”理念。调查大学生对奥运会知识的认知度,以及基于这种认知考察宣传和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效果,实现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的意义;揭示大学生对《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的参与以及所感受到的对群众健身活动的变化情况以及对自身体育活动参与的影响。大学生积极参与青春奥运健康行动的体育活动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大学生。本研究主要应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采用抽样调查(自填问卷法)与访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2005年6月对北京高校的抽样调查。为了调查的效率,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是“概率抽样”中的“多段抽样”:先以学校为单位,抽出6所大学;然后再从中抽出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样本。考虑到大学生同质性较高,本项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3份。通过调查,广泛了解北京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认知度、参与度及感受到的影响力。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格言的认知程度

2002年8月24日,国际奥委会“寓教于体”(education through sport)世界论坛在德国威斯巴登市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了促进奥林匹克教育在全世界进一步发展的“威斯巴登宣言”,宣言表示国际奥委会正式决定2008年为“奥林匹克文化与教育年”。[5]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张海峰先生在大会上陈述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教育计划》。会议重点讨论了通过体育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题。这次论坛的目的在于强调体育是、而且必须是一种教育方式,体育运动应在道德的规范内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下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使北京2008奥运会为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伟大遗产,北京奥组委将在奥林匹克教育与传播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北京奥组委认为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奥林匹克运动对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原因就是强调教育的价值,正如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所指出的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6]调查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格言的认知情况是反映奥运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82.0%的大学生给予了正确的回答。说明北京奥组委在奥林匹克教育与传播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所产生的成效。根据《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传播奥林匹克理想把体育运动与教育相结合,推进奥林匹克理想。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主要措施如编撰有关丛书,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在学校开展“奥运教育读本”活动,并把奥林匹克教育同学校运动会结合起来;奥林匹克主义已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开花。[7]

2.2 大学生对以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的参与度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所推行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教育计划》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把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提高市民的奥运意识和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性。《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文化环境建设专项规划指出:“未来六年,北京市体育事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充分开放利用现有体育场馆和新建成的场馆,满足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要努力增强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创造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8]

通过调查大学生“参与过那些以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调查结果表面超过半数57.6%的大学生没参加过以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说明大学生的奥运参与程度不很高(见表3)。就其原因调查发现(见表4):主要的原因在于“想参加,但不知道”占 41.2%,排在首位。“想参加,但不知道如何参与”占29.5%位居第三,说明大学生的参与欲望比较强,但宣传和组织工作还不到位。北京2008年奥运教育与传播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只有通过最广泛的传播,才能普及。而传媒也在一定程度上靠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丰富独特的内容使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了解奥运参与奥运;欣赏体育到爱好体育、参与体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青年的影响,他们对奥运的认识、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及体育锻炼方法、手段的学习,归功于奥运的社会宣传。久而久之,他们从中得到娱乐、教育和精

转贴于

神上的满足,激发了自己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1.8%大学生选择“没有人组织参加”位居第二。还有20.2%的大学生选择“我周围没有人参加”,说明以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需要积极探索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途径。除发挥学校的组织功能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组织,通过种种方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学校、社会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北京大学生有积极参与。

另外的原因是“无时间”占24.8% “学习(工作)负担重”占24.7 %。说明大学生参与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不仅受制于宏观社会条件,而且受制于与大学生具体的生活关系更密切的微观社会条件。

2.3 大学生感受到的奥运影响力

群众体育以实践人文奥运为目标,实施《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文化环境建设专项规划》中对社会体育提出的各项工作指标。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体育健身,振兴中华”为主要内容,广泛吸引市民参与,动员整合各类社会体育资源,在未来六年中力争将北京建成体育组织健全,体育活动普及,体育设施完备的城市,使体育成为北京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世界展示古都繁荣文明的新形象和北京市民昂扬向上的新风貌。[9]《北京奥运体育行动规划(群众体育部分)》,明确了2008年前群众体育的任务和目标。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也足以说明群众健身活动的变化是奥运影响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对“大学生对奥运所带来的群众健身活动的变化的感受”的调查显示,50.7%的大学生选择“有变化”、8.6%的大学生选择“变化很大”。说明大学生感受到了奥运所带来的群众健身活动的变化。

那么,对于2008年奥运对大学生自身参加体育活动方面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你认为媒介奥运对你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程度”的调查。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选择为4.5%“非常大”、18.4%“比较大”。活力四射是大学生的一大特点,因而参加体育运动当然也是大学生度过业余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的进程,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也有了深刻的变化,愿意通过体育活动多角度、多方面来锻炼和完善自己。但是,42.1%大学生认为“一般”,还有20.6%的大学生认为“不大”和12.2%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调查表现,大学生对奥运文化有较高的认知度和参与欲望,也感受到了奥运文化的影响力,但因客观原因对其本身的体育活动参与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第3篇:奥林匹克格言范文

[关键词]奥林匹克精神 大学生 德育

当代高校大学生大多是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社会进步在使其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利益意识和效率意识日益增强的同时,也使他们在价值取向上面临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个人主义、拜金思想、享乐主义以及诚信危机等。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德育教育上还存在种种缺失。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奥林匹克精神有着强大的教育功能,可以为修正高校德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为高校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相结合提供新的思路,并为高校德育体系多元化提供新元素。

奥林匹克精神及其教育内涵

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先驱者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就是想用奥林匹克精神来教导人们在心理、身体和精神上和谐发展,进而实现与社会和自然的融合。《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首要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原则和宗旨。奥林匹克运动同时是一项倡导挑战与竞争的社会活动,可以这样说,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促使人在竞争中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不断进取。竞争就需要公平公正,公正原则是参与奥林匹克竞争的基本行为规范。奥林匹克精神承认一切符合公正原则的优胜,反对一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友谊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竞技体育活动,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方式,使人们增进了解和加深友谊,进而达到促进世界和平进步的目的。

奥林匹克教育的渊源和内涵。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规则制定到项目实施,都体现了和平、友谊、公平竞争和拼搏奋进的精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宣扬的思想与古代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在复兴古代奥运会之初就借用古代奥运会的形式将其实质定格于教育,在人本主义至上奥林匹克精神指引下,欧洲教育家们在博爱的理念基础上逐渐归纳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并促进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讲,顾拜旦创立的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源于体育的生活哲学。奥林匹克精神所宣扬的公平、友爱、尊重、理解和奉献等价值观所具有的生活示范教育价值远远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是对人类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追求。正如顾拜旦在第一次讲演中所说“奥林匹克主义可以成为培养道德高尚和心灵纯洁及锻炼身体耐力和力量的学校。”

奥林匹克精神融入高校德育的必要性

互相了解、友谊、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当代很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个人主义价值观严重。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大学时期,如果没有有效的德育来引导,很可能会使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带有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的不良思想倾向,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互相了解、友谊、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恰好是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团队精神的理想德育素材。例如参加和观赏集体体育项目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互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集体荣誉感,体会到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的关系。高校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进行有教育意义的阐释与运用,促进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公平、公正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大学生树立诚信思想的思想教材。当代社会很多人由于欲望的无止境和各种利益的驱动而漠视法律,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不守信用、高科技犯罪等思想和行动,形成了知识对道德的背离。这种背离需要用正确的观念加以纠正。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的新奥运格言把“更纯洁”放在首位,也体现出奥林匹克运动公平公正的重要性。事实上,体现奥运精神的这一原则早已经超越了竞技体育范畴而成为我们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利用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公平竞争原则、规则意识和诚信原则的教育显得非常必要。

拼搏、奋斗和进取的奥林匹克精神可以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在家庭和父母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缺少生活的磨练,往往只知享受,不知创造,缺乏吃苦和奋斗拼搏的精神。奥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强”是国际奥委会对一切属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的号召,鼓励他们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下前进。奥运会上无论是年轻有为还是大器晚成,每一枚奥运奖牌都是运动员经过无数艰辛和汗水换来的,应充分挖掘奥运冠军成功背后的艰难历程,激励当代大学生的拼搏、奋斗激情,引导他们理性思维,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奋斗观,把创造生活和享受创造过程中的快乐结合起来。

奥林匹克精神为高校德育体系多元化提供新元素。奥林匹克精神以其丰富的人文精神给道德弱化的现代社会带来一股新意,大学校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园地,在大学德育有效性的弱化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更加需要这股新意的融合。奥林匹克精神可以把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价值融人大学的德育体系之中。同时高校也应积极塑造良好的人文德育氛围,将奥林匹克精神引人大学校园生活实践。如高校可以将开展体育赛事作为德育模式的组成部分之一,以使学生在体育竞赛活动中,切实体会到奥林匹克的精神所在,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染,真正实现将体育与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奥林匹克宗旨。从而最终改变传统德育模式以教师为主、忽视德育主体的倾向,增强高校德育的兼容性和与时俱进的功能,使高校德育向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多元化方向开展。

如何发挥奥林匹克精神的德育功能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是通过电视和报刊杂志来了解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网络利用率较低;教师在奥林匹克人文知识传播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广播、书籍阅读、同学和其他途径的利用率较低。这说明目前各学校还是将电视、报刊等作为主要传播途径,虽然也通过教师传播奥林匹克人文知识,但通过开展系统的课程来传播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做法仍不足。其他诸如讲座、知识竞赛、学术报告、沙龙等途径则少之又少。

在奥林匹克人文课程设置方面,41.7%的被调查学校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的;23.6%学校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大部分集中在一个学期30~36课时之间;34.7%的院校以讲座形式进行。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只有部分学生(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学生)能够接触和接受奥林匹克人文教育,反映出学校对学生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此外,在硬件设施上,电视等传媒工具的缺乏导致了学生无法接受直观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奥运的兴趣。各高校有

必要开展全方位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尤其是充分发挥奥运匹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高校应努力做到将奥林匹克教育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中,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据调查,国外很多高校把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作为学生修身、养德的基本教程,主要是通过各种奥林匹克的书籍、读本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空洞的思想道德教育。此外,他们还把奥林匹克教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理念融入到各种形式的活动之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和吸收奥林匹克运动的精华,从而达到身心素养的提高。在我国高校中,只有一些体育院校开设奥林匹克运动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对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简单介绍,把奥林匹克精神和思想道德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课程和活动极少。笔者建议,在非体育院校的高等院校现有的人文社科课程中增加奥林匹克人文教育内容,比如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适当阐释奥林匹克精神及其现实意义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高校应通过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把奥林匹克教育与德育实践结合起来。高校应通过建设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达到对大学生的行为和品德产生积极影响的价值教育的目的。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很多高校都举办了各种奥林匹克文化与教育活动,但这对大学生来说,接受的途径和深度远远不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意识地把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到各项校园体育文化中去,通过实践活动让奥林匹克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使大学生在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文化品格等方面受到熏陶并得到提高。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势头和广泛的影响力,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零距离接触等给我们的高校德育教育带来极为难得的机遇。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负面价值取向需要高校德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而奥林匹克精神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是矫正当代大学生不良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是弥补当前高校德育有效性弱化和缺失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把奥林匹克精神引进高校德育有其必要性。(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资助经费青年专项课题《MOSSTON发展模式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8120034)

注释

第4篇:奥林匹克格言范文

北京“鸟巢”上方熊熊燃烧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圣火即将熄灭,但奥林匹克精神将永驻中华大地,并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

国际社会的信任,圆了中国人民百年奥运梦想;北京奥运会也为实践、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作出了积极努力和突出贡献

16天来,世界奥运大家庭的各路健儿驰骋赛场,勇敢拼搏,挑战极限。无论是一举成名的牙买加选手博尔特、独揽游泳8金的美国名将菲尔普斯,还是虽然没有拿到奖牌却为所在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奥运会成绩历史性突破的选手、拖着一条腿参加10公里马拉松游泳的南非残疾姑娘杜托伊特,都让世界看到了人类的力量和超越之美。

16天来,赛场内外展示出的人性之美,同样震撼人心。两国冲突尚未结束,站在领奖台上的格鲁吉亚、俄罗斯选手却热情拥抱;连续两届与奥运会金牌失之交臂后,埃蒙斯夫妇深情相拥;为救治罹患白血病的爱子筹资,德国体操女选手丘索维金娜“高龄”参赛;为向地震灾区捐款,我国体操运动员杨威准备拍卖奖牌……这些奥运故事,充分彰显了奥林匹克大家庭中人类和睦相处、友爱互助的美好情景。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的格言,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短短六个字,不仅表现在体育比赛中不畏强手,敢于斗争,不断拼搏;而且鼓励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要甘于平庸。勇敢地向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挑战,永不服输,积极进取,敢于超越自我,将自已的潜能发挥到极限,并学会以宽广的胸怀、诚挚的心去交朋友。让我们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指引下,在爱的沐浴下,在象征和平与友谊的五环旗下茁壮成长,做最好的自己!

第5篇:奥林匹克格言范文

关键词: 奥林匹克精神 北京奥运歌曲 和平

1.奥运歌曲唱出奥运精神

1.1那紧张、剧烈、精彩、更快、更高、更强的第29届奥运竞赛场面,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冲洗得淡漠,反而似窖酒,时间越久,越陈越醇,越香、越美。那优美、动听,气壮山河而又悠扬婉啭的一首首北京奥运歌曲,也未因时光飞逝而消失,却时时哼在嘴边,萦绕在耳畔。这是因为奥林匹克是世界的,是中国的,是永存的,永恒的,永葆其青春。

1.2《易经》系辞有言: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奥林匹克精神是形而上之道,是抽象概括的、理性的,只有思辨分析才可理解把握;而奥运歌曲是形而下之器,是具体形象的、感性的,可以感觉审美而感悟领会。二者有着支撑与体现的关系,高度抽象概括即为理与情的关系,情受理支配驱使,又为理的升华,可以情感人,使僵硬冰冷的理念转化为鲜活热情的具象形象,可触可感,以旋律节奏拨动心弦,给人美的满足和愉悦,而且可以大大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审美情操,提升人格品味。

1.3体育文化无疑应包含奥林匹克精神和奥运歌曲。奥运之父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会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说是《奥林匹克精神》。他在这演说中,视音乐为其重要元素之一。他认为:“运动员欣赏自己作出的努力,喜欢施加于自己肌肉和神精的紧张感,而且因为这种紧张感,即使不能获胜,也会给人以胜利在望的感觉。”他还认为:“当这种悦乐为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振奋,为带圆柱形门廊的体育所珍藏时,该是怎样的情景呢?这就是很久以前诞生在阿尔弗斯河岸边的古代奥林匹克精神绚丽的梦想。”不难看出,体育运动要有“音乐振奋”。这就是为什么体育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奥林匹克精神也要用音乐来表现,历届奥运会也就少不了奥运歌曲,北京奥运会也一样。本文拟以体育文化视角,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精神与北京奥运歌曲加以分析。

2.奥林匹克精神

2.1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奥运创始人顾拜旦有精准的规定。1892年11月25日顾拜旦在巴黎提出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动议。他希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能打破种族民族及国家的界线,以团结、和平、友谊与进步为宗旨,通过公平竞赛,促进了解,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共同努力。1895年,顾拜旦同意友人提出的“更快,更高,更强”为奥运格言,并加上他强调的“和平”。和平一直是奥运的核心理念,这也形成了近代奥运的宗旨:使体育运动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以提高人类尊严。2008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将奥林匹克精神中国时代化,明确而响亮地呼喊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world,Onedrean)。”还有“理解,支持,团结,公平”,“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精益术精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此鼓舞全国人民,提升国人的思想品格。

2.2北京奥运歌曲充分圆满抒发了北京奥运精神。这次广泛征集奥运歌曲,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历时五年之久,专业的、业余的,大陆的、港台的,众多音乐人、歌唱家及歌手都积极踊跃应征,全身心投入于这一盛大活动之中。粗略统计,入选播放的歌曲达上百首之多,这是空前的,是历届奥运会之没有的,也只有中国才可能这样做。在北京奥运歌曲创作和演唱过程中,大陆及港台众多音乐人和歌唱家、歌手都参加了这一音乐壮举。

2.3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评价: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最成功的”“最好的”,这是全面的肯定。应该认为北京奥运歌曲也是表现“最成功的”“最好的”。北京奥运歌曲创作的数量多,质量也高。无论歌词内容,或歌曲的旋律,都是上乘的,尤其是开幕式上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唱的主题歌《我和你(You and Me)》,群星歌手联唱的《北京欢迎你》与刘欢、那英演唱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最佳。还有达23首之多的优秀奥运歌曲专辑:《为生命喝彩》、《永远是朋友》、《梦想在望》、《千山万水》、《We dre Ready》、《天空》、《同在蓝色星球上》、《我是明星》、《我们的梦》、《你我同行》等,都是听众喜爱的歌曲。

2.4在迎接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时推出的主题歌《北京欢迎你》,几十位歌手联唱,很快便传遍大江南北。学校,机关,兵营,商场,卡垃OK,大街小巷,都在播放高唱“迎接另一个晨曦,带来全新空气……”“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的悠扬主旋律,一唱三叹,尽情欢唱,从各个方面抒发首都北京和北京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怀。“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你。”这情怀多么广阔,多么热忱,多么温馨,多么真挚,多么有亲和力。欢迎世界各国客人,“为传统的土壤播种,为你留下记忆”,“为你开创传奇”,“在太阳下分享呼吸,/在黄土地刷新成绩”,攀登新高峰,刷新奥运纪录。“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岁月绽放笑容,迎接这个日期。/天大地大都是朋友,请不用客气,/画意诗情带笑意,只为等待你。”这更海纳百川,更亲切,更真情,更期盼。“北京欢迎你,像音乐感动你,/让我们加油去超越自己,/北京欢迎你,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这多么令奥运健儿神往,又是对奥运健儿多么大的激励。这天籁般的音乐,含蓄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北京奥运精神。

2.5在盛况空前,气势磅礴,热烈欢腾的开幕式上,由刘欢和莎垃・布莱曼高唱的《我和你(You and Me)》则是,其间还有众多优秀插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以优美明亮的歌声演绎出北京奥运的主题口号:“梦想是无边的沙漠被海浪一夜间溅绿/世界上所有的哭泣都放成快乐歌曲”,“梦想是古老文字舞动在北京的天空/世界上所有语言都传说着一次聚会”,“梦想是冰冷的枪弹都散落成花瓣翻飞/世界上所有的角落都同时春光明媚”,“梦想是我们都能一日千里跃上蓝天/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为自己欢呼助威”。歌词用丰富的想象,联翩的意象,含蓄回答什么是“同一个世界”的世界,而“同一个梦想”的梦想,那就是和谐和平友好的世界,宁静幸福生机勃勃的美梦。《为生命喝彩》高亢嘹亮,沉雄有力,“只为在一起,肩并肩,见证生命的传奇。”奥运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确是力的较量,生命的拼搏,将生命推至极限,方可创造传奇。怎不为生命喝彩呢?这也是为奥林匹克精神喝彩礼赞。

《梦想在望》,有摇滚的强力节奏,动人心脾。“来自东,来自西,每个人都一样,几年梦,百炼钢,一起公平较量,你我把真心带到和平现场,尽全力等于为全部选手争光。”将奥林匹克精神诗化音乐化,奥运竞争原则是公平公正,无论种族、民族与国家,也不分来自东方或西方,一律平等参加,而且真心为和平。那反复高歌的“梦想在望,世界在看,看人性最美善的光辉随火炬相传,心灵发亮,终生不忘,这一刻这地球拥抱着升华的力量”是何等优美动听,蕴涵着丰富的奥林匹克精神。

3.和平是奥运的核心理念

3.1中国古典诗词,有简洁含蓄,意在言外,韵味无穷的美学传统。旅居法国的音乐家陈其纲创作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歌《我和你》,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诗词这一悠久美学传统,同时也铸入了时代的风云,北京奥运精神。其歌词是:

我和你,

心连心,

同住地球村。

为梦想,

千里行,

相会在北京。

来吧!

朋友,

伸出你的手。

我和你,

心连心,

永远一家人。

演唱这首歌的英国歌唱家“月亮女神”莎拉・布莱曼说,第一次听到主题歌感动落泪,为它旋律的优美、单纯的歌词所表达的全人类共同的梦想所感动。另一演唱这首歌的歌唱家刘欢的感受是:“让奥林匹克精神永远传唱,能让这首歌传唱,让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我也乐在其中。”让“月亮女神”所感动落泪的是歌词表达了“全人类共同的梦想”,也就是刘欢乐在其中的传唱的奥林匹克精神。歌词的“我”,是我们、是大我、是全中国13亿人的我,是敞开胸怀,放眼世界,具有全球意识,现代眼光的我;而“你”是你们、中国之外的所有人。具有同样的情怀,同样的意识,同样的眼光。在奥林匹克五环旗下,心心相通,心心相印,心心相连,大家共同居住在地球村。在广谟无际的宇宙,在整个银河系中的地球,也只不过是一小小村落而已,据说宇航员在外层太空返观地球,仅似一个蓝色乒乓球。大家都怀抱着奥林匹克的精神,都有和谐美好,和平安宁,和爱幸福的美梦,不朽的奥林匹克崇高理想,跋涉千山万水,飞越万水千山,来到北京,古老而现代的北京,热情好客的北京。北京欢迎你,无论你来自西,还是来自东,也无论肤色的不同,还是大国小国,大家都是朋友,伸出友谊的手,大家手拉手,心连心,亲如一家人,永远是一家人。和睦友好团结。歌词把奥林匹克精神抒发得淋漓致尽,让人心情激荡,激动落泪,永不忘怀。

3.2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仅是体育比赛项目本身,其中还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艺与体育音乐。许多体育竞赛都是在音乐伴奏的节奏旋律中进行。大大小小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少不了文艺表演,少不了歌曲的演唱。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级的鼎级运动会,其文艺表演,歌曲演唱,既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又要表现举办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意识。北京奥运与北京奥运歌曲的艺术结合,以音乐这一载体,充分表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奥运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文化又一范例,值得一说。

参考文献:

[1]中外名人演讲精粹.欧洲卷.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2]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新华网.新华资料.

第6篇:奥林匹克格言范文

谈起奥运,我并非赛场上的健将,也并非领奖台上的授予者,我只是亿万人中一个普普通通的观看者,但是,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我们都向往着那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有人会问,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奥林匹克》赋予它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当然,还有那句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其实,奥林匹克精神远远不止这些,但这些,却是最基本的理念。

赛场上的运动员们,可以说都具备这种精神,他们在比赛场上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在水立方,郭晶晶和吴敏霞携手夺回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的头衔;在五棵松体育馆,中国男篮奋力拼搏,虽不能晋级四强,但他们,却是中国人心中的“无冕之王”;在奥林匹克公园,张娟娟终于摆脱了“千年老二”的称号,一举夺魁;在鸟巢,刘翔因伤退出比赛,但他的教练、队友并没有责怪他,更多的是关心和惋惜……种种的种种,都在体现着奥运精神。

然而,奥运精神并不局限于此,它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体育竞技的范畴,它成为全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遗产,它的丰富内涵和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第7篇:奥林匹克格言范文

关键词:奥林匹克;传统体育;文化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然而,从古至今在持续的时间、规模、影响以及所追求的崇高思想方面,几乎没有一种活动可以同奥林匹克运动相媲美。尤其在当今社会,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成为人类社会体育史上规模最大的体育活动,也成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宏大社会文化现象,在全球各个领域产生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奥林匹克文化随着帝国主义的隆隆炮声传入中国,通过近百年的传播,我们由“被动”接受发展到逐渐“主动”接受。从接触、了解、认识到实践奥运的过程中,充实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了解、交流和融合。本文探讨奥林匹克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重视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加强竞争意识培养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几千年来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也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中。中国传统体育的精神也深受其影响,重人伦、重道德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一大特色。在射箭、投壶、蹴鞠、马球、捶丸这类竞技活动中,也倡导人们保持优雅的风度和揖让的礼仪。因此,在竞技比赛中所体现出的特点是“礼让先行”,以及“揖让而升,下而饮”,也就是“礼”和“让”。

中国礼乐文化还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古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所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达到道德的升华。因此,中国传统体育中竞赛的目的不是取胜,而是要在竞赛中遵从礼的规范,体现竞技者的神韵和品格,即“神形合一”,修身养性,藉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境界。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持两用中”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制约着华夏民族的道德与行为规范,使得体育文化也毫不例外地被纳入“不争”的节制之下。中国传统体育规则的制订,更多的是从礼仪修养的角度出发,对参赛者提出品德要求,人们重视的不是比赛的结果,而是谁更符合礼仪规范,谁更具有谦谦君子的风范,是所谓的“君子之争”。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重视和谐。在和谐的思想影响下,传统的体育竞技演化成君子之争,具有自我修身的特点。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和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人类对于自然和自我命运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正是需要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育思想必须改变。在竞争的环境中,传统的体育思想必然演变成为现代体育思想,才能与环境和谐,才能生存和流传。

而奥林匹克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公平竞争特点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完善成了人们的普遍心理需求。竞争精神构成了西方体育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它通过竞争,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品格,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决心和勇气;它通过竞争,让人们学会了面对挫折后的坚强,学会战胜对手更要战胜自己。而这正是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的格言,她表达了奥林匹克主义所追求的目标:“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它所体现出的就是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奋发向上,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挑战极限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记录。这是百年奥运不断辉煌的精神所在,是人类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人类社会自强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品质。人生如赛场,时代要求当代青年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只有不断的战胜自己,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铲除封建的臣民意识,加强平等意识的培养

所谓平等观,是指人们彼此之间承认其权力和地位平等的一种理想化表现。它要求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生存、享受、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这种机会面前的平等,不承认任何种族、性别、年龄的差别,更不承认那种由血统、门第、宗法关系所决定的封建等级差别和特权。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帝王统治的农业文明古国,其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发展。古代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无处不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上尊下卑的阶级差异和男女的不平等。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也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这种专制的、不平等的道德教化下,传统体育也只成为谦谦君子展示“温良恭俭让”人格魅力的场所。人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往往被抑制,独立人格往往被忽视。

奥林匹克运动给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平等生活的模式。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和不歧视原则为运动员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拓宽了人权概念的范畴。《奥林匹克》规定的“努力使运动中普遍贯彻公平竞赛的精神,消除暴力行为”,以及一切竞技体育比赛中所施行的规则、裁判、仲裁、竞赛、选拔和奖励等,均模拟了法治社会的准则,它教导着每一个参与者遵守规则,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观念让人们学会服从裁判、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与人和睦相处,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公民。将奥林匹克的平等观念引入高校体育改革,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完善和健全民主与法制的各项基本原则,无疑是有益的。

3.正确对待恕道原则,加强公正意识的培养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儒家强调恕道原则。宽恕、仁爱、和睦就成了人们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一个不必通过法制规范,而是靠人的“自律”,靠启发人的道德之心进行自我教化的典型例子。但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造成了几千年中国人文思想淡化物质利益,扼杀个性的一面,养成了人们保守、内向、克制、依赖的心理性格。

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当今竞赛场上,我们仍然扮演着这种受冤屈的角色。在前不久亚洲杯上被日本队用“上帝之手”打进制胜一球的中国男足,轻易地放弃了规则赋予的申诉权利。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击剑选手谭雪与美国选手扎古尼斯的对阵中,开局阶段裁判即有两个明显的误判,致使谭雪冤中两剑。但中国队并未当场提出异议,理由无一例外是“毕竟结果无法改变”。只有对竞技规则的普遍遵守和严格维护,才能保证每一位运动员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展开竞争。而当运动员得不到公正对待时,运用规则进行抗辩、申诉,也就成了维护竞赛公正性和运动员合法权益的惟一正确的途径。类似谭雪的事件虽然转瞬即逝,其负面影响却很深远。让数以亿计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目睹了世界顶级赛场的不公已经是对奥运公正形象的损害,而作为一个积极参与奥运事务,即将举办奥运赛事的国家面对这种不公却不采取行动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不去维护奥林匹克的公正形象就更是失职和对观众的误导。奥运的主要社会功能在教育,而类似谭雪的事件大大的削弱了奥运的教育意义。公正是奥运的生命元素之一,维护公正需要作出全方位的不懈努力,这是谭雪事件给我们的启发。

公正是奥林匹克的基本原则。它是构建人类社会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模式的基石。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奥运赛场竞赛参与者同等的资格、共同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又为社会竞争创建了一种典范。在这种平等的竞争中,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公平地得以展现。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与比赛方法详细具体,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并要求每个参赛选手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公正民主、平等竞争的社会意义,远非竞赛本身所能涵盖。奥林匹克运动中的Fairplay(费厄泼赖)原则,可使青少年从小就认识到无论是赛场上还是人生中的竞争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秩序、保证公平。这对青年一代健康人格、民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

4.抛弃狭隘封闭的农耕文化,加强参与意识的培养

参与是指在某一项具有具体目标的社会活动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联系。参与有积极参与和消极参与两种类型。积极参与是指参与者在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参与;也就是参与者能将集体的目标当作个体的目标,能在集体的宏观行动中找到自己的微观行为。而消极参与则是指参与者在活动中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参与;参与者往往不明白集体的目标,或不明白自己的微观行为与集体的宏观行为之间的联系。

在中国长期农耕文明的土壤里诞生的封建制度和“儒”“释”“道”文化使中国人具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重视自己的土地和家庭、缺乏协作精神的特质。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潜意识地就体现出“事不管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参与意识或者随大流的消极参与意识,还有更为愚昧的听天由命的消极哲学思想。这里的“天”,一是指大自然、二是指封建皇权。这种产生于农耕文明土壤的消极参与意识与现代科技文明是格格不入的。

“参与”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体现民主和平等的一种行为模式。奥林匹克的著名格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在全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通过奥运会的宣传、组织和比赛,使运动员和全社会其他与奥运有关的群体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顾拜旦曾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

奥林匹克格言鼓舞和激励着成千上万的青年人勇敢地面对未来,更有无数的年轻人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公正和平等的教育。美国纽约市一位前任警察局长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体育要求孩子们遵守规则,又反过来要求同伴也遵守同样的规则,这使孩子们对了解个人的价值和尊重别人的权利有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获得了如何玩的公正的意识,并掌握了社会行为准则,因此体育对民主是再好不过的教育了。”将参与意识融进我国体育教育,有利于改变和消除农耕文明留下的消极参与意识,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打下基础,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培养环境。

5.克服愚民的道德教化,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做法。它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内在灵魂与生命。人文奥运就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奥林匹克这一社会文化活动,颂扬人类的真善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促进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而建立和平与美好的世界。

传统文化中缺少对人的尊重体现在封建专制制度和儒家文化落后的部分。愚民政策、君主制度和等级观念造成了我国封建社会人文精神的落后和新社会人文精神进步的艰难。苍海明月曾撰文说:“反观我国,数千年的文化虽然蔚然壮观,但因为缺少了人文精神而逊色不少。当历史行进到二十一世纪时,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倾力构建属于我们这个世纪的精神家园,改造缺少人文精神的传统,建设全新的能够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给我们带来巨大创造力的文化。这个文化既体现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又能唤醒每个个体敢于舒张个性、勇于创造,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自主意识和博爱精神。”把人文奥运的崇高理想,渗透到我国体育教育中,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意识、体会人文关怀并学会关怀周围的人群,有利于将体育改革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现在,以人为本的“工程人文精神”已经为当代大学生接受,并成为当代工程科技人员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在工程实践中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已成为指导工程科学进步的思维主旋律。因此,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体育教育中重视现代体育人文精神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从广义上说是一项全球性的社会活动,竞技比赛只是一种手段,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才是她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不断充实和完善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取长补短,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8篇:奥林匹克格言范文

论文关键词:竞争    沟通,融合,尊重

1.奥运精神的精髓

1.1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它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世界上文化间的各种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1]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以及观众生有不同的肤色,穿着不同的服装,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不同的宗教仪式,用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种族的和文化的差异,又常常由于各国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而强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将世界上所有的体育文化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于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为引人注目。[2]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就可能引发冲突。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就是要形成一种精神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可以摆脱各自文化带来的偏见,在不同文化的展示中,看到的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文化图景,从而使文化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的动因,而不是各自封闭的藩篱;使矛盾成为互相学习的动力,而不是互相轻视的诱因。

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奥林匹克运动以竞技运动为其主要活动内容,竞技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比赛与对抗。在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3]但是,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竞争。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竞争才有意义,各国运动员才能保持和加强团结、友谊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实现它的神圣目标。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4]

1.2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奥林匹克是一种竞技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奥林匹克包含的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5]

奥林匹克是一种生活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拥有完全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强大动力。

奥林匹克是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使人们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它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优良、最完善的生活哲学。

奥林匹克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推崇为基础的。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伦理价值是对人的潜能与自由创造、人类的文明与优良秩序的最大尊重与倡导,是对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继承与发扬。它引导人们追求一种最为优化的生存与发展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共处、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证。[6]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热烈兴奋的比赛、青年志愿者的培训、体育场馆的兴建、城市规划的构思、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覆盖全球的赛事转播与收看都成为宝贵的奥运遗产。在全球化时代,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共同进行精神创造的盛会。

2.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作用

2.1培养拼搏奋斗的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提倡挖掘自身潜力,从奋斗中体验乐趣,从奋斗中获得幸福。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国人正在丧失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7]而奥林匹克运动恰恰可以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比赛中一幅幅运动员拼搏的画面,激发人们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精神。

2.2培养团队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拥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表现在号召团结的精神上,可以化解自我本位的思想。面对激烈的竞争,仅凭个人力量往往难以取胜,想要成功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团队,成员各尽其能,团结协作,这才是成功的捷径。

2.3培养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的观念

奥林匹克的新格言——“更纯洁、更团结、更人性”中的“更纯洁”便体现了人类遵守体育道德规范的坚定信念和维护奥林匹克运动公平竞争的决心。同样,在生活中如果缺少了公平与诚信,人们相互之间就会为了一己私利,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奥林匹克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的精神,可以帮助人们矫正重功利实用、轻价值规范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

2.4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具有群众性、国际性的特点,使它成了传播人文体育的理想载体。奥林匹克运动能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教育青少年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窗口,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中国国力的强盛,也让国人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力量。[8]

2.5激发国人主动认识世界的欲望

只有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这种氛围中,人们才能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以博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尊敬其他民族,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虚心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真正得以实现。

3.结束语

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运动为手段,发挥着对各国人们的教育功能。今天,奥林匹克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愿望、一种共同的期待,一种共同的祝愿。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丰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成为人类不断创新、不断增长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9]

参考文献:

[1]梁建南论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J],今日南国,2009.11

[2]邓焰峰奥林匹克精神在大学教育中的贯穿和弘扬[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09.3

[3]郑道志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价值及传播途径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4]高美红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9

[5]颜秉峰,李杉杉初探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地位、作用、意义及影响[J],体育世界,2008.5

[6]崔冬冬,谢恩杰,唐文兵从哲学视角看21世纪的奥林匹克教育[J],消费导刊,2009

[7]刘夏,闫枫论奥林匹克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

[8]林叶微试论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功能[J],宁德师专学报,2007.5

第9篇:奥林匹克格言范文

关键词 品牌定位 品牌策略 品牌传播

一、理论基础

俗语道“万变不离其宗”,一直认为对于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要从“原始公式”开始,即“知其然,方能知其所以然”。故在此部分笔者要回顾品牌的理论基础,以备更好地进行后续研讨。

(一)品牌相关概念界定

概念1:品牌(来源于百度百科)。广义的“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用抽象化、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狭义的“品牌”是一种拥有对内对外两面性的“标准”或“规则”,是通过对理念、行为、视觉、听觉四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则化,使之具备特有性、价值性、长期性、认知性的一种识别系统的总称。

概念2:品牌定位(来源于BMBA课程)。企业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对特定的品牌在文化取向及个性差异上的商业性决策,它是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和结果。其维度有市场定位、价格定位、形象定位、地理定位、人群定位、渠道定位等。

概念3:品牌策略(来源于BMBA课程)。一系列能够产生品牌积累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方法,包括4P与品牌识别在内的所有要素。主要有品牌化决策、品牌使用者决策、品牌名称决策、品牌战略决策、品牌再定位决策、品牌延伸策略、品牌更新。

概念4:品牌传播(来源于BMBA课程)。所谓品牌传播就是企业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原则,在品牌识别的整体框架下,选择广告、公关、销售、人际等传播方式,将特定品牌推广出去以建立品牌形象,促进市场销售。

界定维度: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来源于百度百科)。

品牌知名度(Brand awareness)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衡量一个品牌在目标消费群的传播程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就是要围绕目标消费者进行有效的传播。

品牌认知度(BrandCognitive)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消费者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度的标准。

品牌美誉度(BrandFavorite)是品牌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市场中人们对某一品牌的好感和信任程度。

品牌忠诚度(BrandLoyalty)是指由于品牌技能、品牌精神、品牌行为文化等多种因素,使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情有独钟,形成偏好并长期购买这一品牌商品的行为。简言之,品牌忠诚度就是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行为。

(二)品牌理论基础应用

以微信公众号“一条”为例,有人将其称为公众号界的“无印良品”。它创办于2014年9月8日,上线15天粉丝破百万,一年积累“600万+”粉丝,目前估值1亿美金,月入“3000万+”。有数据统计显示,在当下公众号数量已超过1500万个,3000万公众号运营人员苦追阅读量“10万+”。但是“一条”毫不关心的下限,这个公众号运营得如此成功,与其成功地塑造和推广了品牌密不可分。以下是“一条”在品牌方面所做的工作。

其品牌定位于每天一条3分钟原创视频,从生活、潮流、文艺三个维度拍摄视频,只有一条,但是却做到了极致。它抓住了自己的形象定位“一条”及三个维度。同时它的目标人群定位为“中高端人群”,明确的定位有利于它的视频“引领”而不是“迎合”潮流。

二、案例分析

奥林匹克运动(The Olympic Games)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Citius, Altius, Fortius)”,堪称其品牌文化。虽然这句格言只有短短的六个字,但意蕴深远,它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因为这样的品牌文化,它有了较为明晰的品牌定位――竞技体育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利用奥林匹克品牌的公益性,带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同时协调品牌精神和人文精神。面对不断变换的现实社会,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时刻将自己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关注通过竞技运动、文化交流活动等实践活动加以体现,从而体现出这一运动深刻的个人人文价值。(邱招义,《奥林匹克营销》)

综上,不难总结出,奥林匹克品牌是奥运会正常运行,甚至是之后更高层级奥林匹克营销的基石。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正如国际奥委强调的一样,不要单纯为开发经济来源而营销,每一个营销项目都要考虑对奥林匹克形象的影响,要有助于完善奥林匹克形象,而不能使这种形象流于平庸。可见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之后品牌营销的保障,唯有目标群体了解我们并认同我们,才有可持续性,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讲,应该称之为“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三、品牌营销

市场营销理论启发我们,对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应该从母学科出发,带着一种宏观的视角落实到微观视角,从而得到启示。对品牌营销的研究,笔者亦采取了相同方法,先从市场营销看起,通过了解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再回归到品牌营销。

市场营销(Marketing)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过程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市场营销的第一目的是创造顾客,获取和维持顾客,要从长远的观点来考虑如何有效地战胜竞争对手,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注重市场调研、积极推行革新且要在变化中不断变换相应的决策。(来自于“百度百科”)

品牌营销(Brandmarketing)是通过市场营销使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过程,是企业要想不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构建高品位的营销理念。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把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使消费者选择消费时认这个产品,投资商选择合作时认这个企业。(来自于“百度百科”)

四、品牌展望

如何确立运营品牌?在此,笔者将对前面谈论的知识进行总结。确立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找出产品与众不同的特色所在,并匹配目标人群。同时在对品牌进行命名的时候,要遵循我们所学习过的品牌命名规则,即易读易记、寓意丰富、适应性强、个性突出、合法合规、标志匹配。

五、致谢

通过学习一年的BMBA课程,笔者对品牌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体会。再次致谢品牌商学院所有导师的倾心付出、同学的倾力协作,是你们让我们有所收获,为自己的阶段性品牌之旅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同时致谢北京体育大学邱招义教授,在本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笔者通过回顾讲授的相关知识并参考了邱教授著的《奥林匹克营销》一书,进一步结合BMBA课程对品牌有了不一样的认知。也希望以撰写本次论文为契机和起点,能够在今后体育经济与管理的领域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对体育领域中的品牌发展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