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
1、完善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实现社区卫生服务100%覆盖全体居民,更好地适应、服务和满足社区居民就近、及时、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愿望。
2、实施新一轮提档升级工程。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实施新一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提档升级工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使符合省定建设标准的中心和站的比例分别达到96%、75%以上。围绕群众需求发展特色科室,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创建活动,启动社区医疗与居家养老一体化试点工作。
3、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以实用技能培训为重点,组织开展公益性培训;联合高校开展管理人员专题培训。深化社区卫生联合体工作内涵,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才、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指导帮扶,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工作机制,探索三级医院退休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工作模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完善社区卫生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职能的履行,完善社区卫生机构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合作紧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率达到60%。
5、落实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工作。开展“示范全科服务团队”、“优秀社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评选活动,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所有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重点人群个性化签约率达80%以上。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和使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年度使用、更新率达到85%以上。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和考核制度等改革任务,使收入分配向工作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
在推进全科团队、家庭医生服务基础上,开展社区卫生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活动,拓展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以市为单位,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人次比例稳定在70%以上,社区门急诊比例稳定在45%以上,门诊均次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0%以上。
二、推动妇幼健康事业健康发展
1、加强网络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省卫计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产儿科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等级保健所创建与复核评估,争取2所妇幼保健机构通过省等级评审。开展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儿保门诊新一轮规范化建设,提供温馨安全的服务环境,合格率达50%以上。配合省卫计委做好妇幼保健重点学科和重点人才第二周期评审的申报工作。
2、改善保健服务质量。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及妇幼健康技能练兵活动。做好围产期服务管理,将孕妇学校建设达标列入助产技术一票否决条件,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推进孕产妇和0-3岁儿童系统管理,完善市、县两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增强母婴急救能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质量评价,开展爱婴医院评审,做好迎接省、国家复核的准备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使用和管理制度,提高妇幼卫生监测及管理质量,做好数据分析利用,确保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10万和4‰以下。
3、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县级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以县(区)为单位婚检率达到50%以上。规范孕前咨询和孕前、孕早期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农村妇女孕前期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项目,预防神经管缺陷发生。规范推进全市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工作,提高产前筛查率、诊断率和确诊率,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4、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细化孕产妇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阻断项目实施方案,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干预服务。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与评价,促进项目运行质量提高。落实地方配套经费,确保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人均标准不低于500元、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128元。加强宣传引导,确保项目工作居民知识知晓率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
5、依法做好妇幼健康服务管理。贯彻“一法两纲”、《省实施<母婴保健法>办法》,依法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人员与技术的准入与监管,开展打击“两非”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违法违规行动,确保持证率100%。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加强发放全过程监管。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95%以上。
三、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提高项目补助经费标准。将项目人均经费标准提高至不低于40元。督导检查项目经费落实情况,推动项目资金在基层特别是村级的落实。做好项目联系点工作,加强对一些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的干预性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项目组织管理和服务模式,及时推广基层好的做法与经验。
2、加强条线间综合协调。明确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明细,根据省要求统一基本台帐。进一步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镇村两级的任务分工,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和业务指导机制。
一、积极推进农村卫生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深化农村卫生改革,以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为总抓手,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重点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力度,加强调研,强化督导考核,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实行分类管理,认真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1、做好XX年年新农合全覆盖工作。牡丹区、单县、定陶、东明要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机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和费用控制机制进行积极探索,力争有所突破;郓城、曹县、成武、鄄城、巨野五县要做好动员发动,搞好基线调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健全各项制度,确保按省要求高标准、高起点顺利启动。对XX年年新增5个省级试点县的方案逐一进行审核,指导试点县完善试点方案。实现XX年前4个试点县参合率达90%以上,新增试点县参合率达80%以上。
2、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完善省级试点县工作情况公示制度,市每月公示1次各县(区)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和有关信息,督促各县区按照实施方案规范运行。建立督导考核制度,市进行随机抽查,对工作不力、农民得实惠少、群众意见大的县(区)实行重点跟踪管理。
3、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根据《山东省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制定我市管理意见,建立对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度。6月底前完成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验收、公示、签定协议和挂牌工作,对所有定点医疗机构都要建立管理档案。制订《菏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菏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目录》、《关于加强乡镇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意见》、各县区制定“100种常用药品最高限价和不少于10种单病种限价规定”报市局备案,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收费和服务行为监管机制,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县(区)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努力降低农民医疗费用。
4、加强合作医疗管理和经办机构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筹建工作。督促各县(区)完善经办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人员配备。加强指导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召开不同专题的研讨会,强化分类指导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市新农合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充实调整成员,举办培训班对经办和管理人员分级分类培训,组织一次全市新农合相关知识考试,认真贯彻鲁政办发[XX]96号文件,严格执行新农合试点工作相关政策和纪律,加强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5、搞好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及监测工作。搞好市级新农合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工作,6月底前全部实现省级试点县数据资料网上直报。各县(区)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网上审核,现场结算,简化就诊、报销程序,方便参保农民,加强新农合信息管理,完善新农合信息统计制度,着手建立新农合监测系统,及时了解试点运行情况,为政策调整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开展对新农合试点工作的系统评价。按照省制定的新农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年底组织开展对新农合试点工作评价。指导各县不断总结、完善试点方案,规范运行机制。
7、完善基金补偿方法,确实提高农民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各区县要及时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意见及相关规定,科学合理的确定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和确定大额或住院医药费用补助的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助比例,要制定控制医药费用的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农民保障水平,使农民能够真正受益,调整方案报卫生局备案,待条件成熟时制定全市统一的报销比例方案,打破现行一县一方案的局面。[1]
【推荐阅读】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8、加大新农合宣传力度,努力树立政府形象。充分利用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搞好新农合的宣传工作,各县区每月要上报市新闻媒体一个新闻。
㈡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强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功能
深化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改革,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1、研究制定我市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争取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管理、农村公共卫生、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开展农村卫生管理能力培训。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
3、推进乡镇卫生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全市推广公开选聘乡镇卫生院长的经验和做法,搞活乡镇卫生院内部分配,充实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力量,增强乡镇卫生院的内部发展活力。
4、加强乡镇卫生院内涵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活动,XX年年选择50个乡镇卫生院搞好创建试点,年底统一验收。
5、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心枢纽的作用,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指导,搞好为村卫生室的服务,正确处理乡镇卫生院与乡村医生之间的关系,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6、巩固提高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成果,筑牢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努力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开展创建“农民满意村卫生室”活动,XX年创建1000所“农民满意村卫生室”。
7、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对各县区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情况进行检查,完善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配套措施,加强对执业证书的管理,XX年年对全市12461名乡村医生都要建立起从业管理档案,为规范管理乡村医生提供基础资料,档案管理内容市局将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今年要做好2年一度的乡村医生执业考核注册,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素质。
二、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明确规划目标,完善政策措施,完善运行机制,抓住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利政策,搞好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努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1、贯彻中央、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省有关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提出的要求,提出贯彻意见,报请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全市社区卫生工作。
2、建立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报请市政府调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社区卫生工作。
3、制定并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政策措施。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文件,为社区卫生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根据我市社区建设情况,综合考虑社区人口分布、居民健康需求和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研究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菏泽市城区社区卫生设置规划,确定区域性分步骤工作目标。
4、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提高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举办社区卫生机构。加大城市卫生资源机构调整力度,促进卫生资源向社区流动,推动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通过转型和改造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试点,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5、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督导、评价、考核机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工作调度督导制度,加强监测与评价。
6、健全信息化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 (2)
【推荐阅读】
【中图分类号】R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1-0116-01
妇幼卫生工作是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妇幼卫生初保工作目标的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达标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几年来的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复核评审,笔者总结体会如下:
1领导重视是搞好妇幼卫生工作的前提
妇幼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搞好妇幼卫生工作在于领导是否重视,各级妇幼卫生机构要主动当好领导的参谋,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给予支持,才能确保妇幼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2健全机构是搞好妇幼卫生工作的基础
加强三级保健网的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层妇幼卫生网络,保持妇幼卫生队伍的相对稳定是搞好妇幼卫生工作的基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妇幼卫生队伍建设,应当在工作上予以支持,经费上予以保证,生活上予以关心,待遇上予以倾斜。针对本市村级妇幼保健网底已基本破裂的情况,应充分发挥女乡医或女计生人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网底功能,以保证妇幼卫生保健网络的正常运作。
3科学管理是搞好妇幼卫生工作的保证
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科学管理,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和资源,发挥三级妇幼卫生保健网络的整体功能,才能实现妇幼工作目标的规范化管理。
3.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妇幼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各地应根据当地妇幼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业务理论和技术培训,如举办“两管”等培训班,有计划,持之以恒地搞好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不断提高妇幼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和质量。
3.2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 实行产前检查与计生“三查”相结合,逐步废除村级接生员接生制度,由女乡医或女计生人员配合做好产后访视。边远山区采取待产住院不收住院费,解决交通不便的困难。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3.3加强儿童系统管理 0~3岁儿童系统管理与计划免疫工作相结合;4~7岁儿童保健与幼儿园、学前班的集体儿童管理相结合,与独生子女体检相结合,在体检中发现疾病及时向家长反馈。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健康教育是促进妇幼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妇幼;公共卫生经费;应用;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经费管理包含的问题
严格来讲,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经费应为政府机构统一拨发,同时较大一部分经费需要由地方财政单位进行层层下拨。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因此,造成了经费挪用问题,致使相关经费无法按时足额发放。在一些时候,一些单位经费刚刚下发,而一些区域经费早已超额下发,该现象对公共卫生经费的应用造成了负面影响。要想使经费真正实现合理发放,首要一环在于做出合理科学的管理监督。然而由于官官相护,各部门编织形成的关系网,导致非法行为屡禁不止,直接损害的则是老百姓的利益。总体来讲,政府单位下发妇幼公共卫生经费需要遵循严格标准要求。然而,实践操作阶段中,发放经费的流程上,却呈现出账目不清的问题。本应该独立进行核算的费用同他类账目互相混合。当前一些医疗单位仅仅依据有关科目做核算管理,更有甚者将妇幼公共卫生卫生经费项目合并入其他应付款费用之中。这样一来,不但令我国经费管理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格局之中,同时还令资金过于短缺,因而不能做出有效核实,致使公共卫生经费的应用以及财务管理陷入较大的困惑之中。
二、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经费应用与财务管理策略
依据上述分析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经费的应用始终包含一定的不足问题。因此,我们为确保广大妇女儿童享有公共卫生经费上的规范权力,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对策与财务管理规范,方能真正激发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经费应用效益,令其最大化发挥应有价值。
1.发放经费应全面到位
各地地方政府单位在获取到中央财政发放的经费标准后,应严格的依据有关指示进行妇幼公共卫生经费的安排管理。应直接将该笔经费转入到指定账户之中。针对互相挪用经费的非法行为,应给予严厉的惩处,明令禁止。应不惜一切代价禁止不良社会风气的肆意蔓延与传播,预防其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妇幼公共卫生经费能否可以及时快速的发放,会直接影响到其应有的功能以及效果。因此,相关单位只有真正明确如何科学的应用公共卫生费用,方能使它们准确的用于项目中去,发挥应有的价值。
2.加强监督管理,提升执行力
为对妇幼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提供完善的保障,我国应创建起完善周密的监督管理系统,可组建专项监督小组,通过定期抽查检验、实时评估,确保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经费得其所用。通过该管理模式,可充分明确公共卫生经费的具体应用状态。对于每一次的经费开支,则应建立定期公开制度,使百姓人民全面了解经费去向,并吸引大众积极参与到监督管理的行列之中,享有民主参与的权力。在严格监督系统的约束管理之下,定会令妇幼公共卫生经费十年真正有效合理的应用。
3.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应用公共卫生经费的阶段中,对每笔款项进账均应做严格详细的记录。在相应的会计账目登记编辑中,我们不难发现,妇幼公共卫生经费的登记在现实操作阶段中会呈现出一定的不足问题。同时在较大层面上,该类问题致使款项账目无法明确清晰,甚至会造成较多项目冗余混乱处理的问题。款项的应用去向与存入到项目之内均没能做明显清晰的区分,进而导致该转款项目欠缺应有的合理科学规划方向。因此,我国妇幼公共卫生机构与相关管理单位应全面提升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真正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另外,该项工作对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全面履行岗位职责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应使该类工作人员岗位发展变成无关痛痒的职位,只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注重财务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锻炼培养,使他们本着继续为我国财务会计工作谋求更大利益的目标,方能继续前行,激发工作人员核心潜能价值。
4.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妇幼公共卫生经费应用
针对妇幼公共卫生经费的应用与财务管理,我国应制定专项的工作规范,进行严格要求管理,确保公共卫生经费可实现最为有效合理的应用。同时,应不断的提升财务管理控制力度,使妇幼公共卫生经费的具体应用范畴进一步清晰明确。要想令这笔经费用在刀刃上,就必须做好前期的充分调研与科学规划。从现实入手,对于各地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经费的应用以及财务管理状况做全面的分析,把握合理平衡的原则,真正掌握妇幼保健机构具体的公共卫生费用用途,并明确经费应用阶段中包含的不足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应及时制定合理化的工作建议。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设立专人负责,为相关会计人员提供继续学习、不断升华的广泛机遇。一旦财务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存在经费应用不合理、出现纰漏与错误的问题,应及时上报,通过赋予他们相应的独立权责,有效预防领导决策层失职渎职行为。
三、结语
总之,为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综合服务管理水平,确保公共卫生经费的合理科学应用,全面提升经费价值,我们只有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做到全面到位的发放经费、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执行力,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规范妇幼公共卫生经费应用,方能真正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创建和谐文明的现代社会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朝君.公共卫生费用,怎么花,怎么管[J].中国卫生,2011,(7):46-47.
[2]刘平安,张昊华.经费投入总额达107.32亿元 社区公卫服务人均经费去年超十元.中国社区医师[J].医学专业,2009(6):14.
【关键词】妇幼保健;预防;基层;协调
1、妇幼保健体系的不足之处
1.1妇幼保健体系理念尚未普遍认同
完整规范的体系建设决不是短时间内可完成的,对妇幼保健体系建设仍存在着模糊认识,有的认为自身机构建设良好可独挡一面而不必参加体系,有的认为妇幼保健机构各自情况不同而不应建立体系,有的认为体系仅为业务指导作用有限而不须依靠体系,有的认为体系建设可能会限制机构建设影响利益而不愿进入体系。这些认识问题,即使体系建设的工作推进受到限制。
1.2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显得不够平衡
由于各妇幼保健机构原先建设基础、现有客观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地方经济发展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机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管理水平、工作质量都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在省内乃至全国都较为领先,而一些妇功机构建设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这种差距,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弥补。
1.3妇幼保健事业发展还应增加投入
虽然大多数妇幼保健机构都承担着临床医疗工作,有部分经济收入,这为机构的生存发展和工作开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经费保障,但相对于这些机构所承担的公共职能任务需要的巨额开支,则往往极难承受。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收入不高的机构,自身生存和日常运转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要完成公共服务任务特别是重大妇幼保健项目,困难可想而知。
1.4妇幼保健公共职能仍要继续强化
妇幼保健机构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之一,坚持妇幼保健工作方针,为妇女儿童提供普惠性、可及性、均等化的公共保健服务,是其根本职能。当前,少数妇幼保健人员仍把妇幼保健机构等同于一般医疗机构,公共职能意识淡薄,公益服务责任淡化。
1.5妇幼保健人才培养亟须加大力度
不幼保健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其他卫生机构一样,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一方面,人才“进”的渠道不畅,受编制、权限、待遇等因素影响,很难顺利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人员“出”的路子难通,历史条件形成的现有人员职称学历偏低、结构比例失调、专业技术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而受经费和条件的制约,短期内对大批人员进行全面提高亦很难做到。因此,多数妇幼保健机构要正视现实,通过建设学习型妇幼保健机构,引导广大人员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多种方法和各种途径来进行培养学习提高素质。
1.6妇幼保健全局工作有待更好协调
妇幼保健工作和其他卫生工作及社会工作有着交叉、整合、重迭、依赖的密切关系,单靠妇幼保健机构或体系的努力很难真正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当前,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之间、上下级妇功保健机构之间、妇幼保健机构和其他卫生机构之间、妇幼保健机构和其他单位部门之间,尚不能从计划部署、措施落实、工作推进等方面完全协调配合,极可能影响到妇幼保健工作的时效和质量。
2、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对策探讨
2.1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体系建设的先导是思想建设。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也是深化医改的内容之一,而每一次面临改革或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总是最先受到冲击的。因此,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卫生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意义阐明,把道理说清,使广大妇幼保健人员牢固确立公共服务理念,强化职能意识,坚持公益性质,保持医务人员政治上的坚定性、道德上的纯洁性和技术上的利他性,自觉抵制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和社会丑陋现象的影响。
2.2要按谋发展的思路把握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体系建设的基础是组织建设。妇幼保健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就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构成妇幼保健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体系的组织基础。在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过程中,各妇幼保健机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妇幼保健机构为何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靠谁发展等问题,利用一切优势,把握所有机遇,将机构不断优化。
2.3要以顾大局的意识明确体系建设的职责定位
体系建设的关键是目标建设。当前妇幼保健机构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实现以医疗为重点向履行公共职能、以临床为中心向以保健为中心、以服务病人为中心向服务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为中心、以临床养保健为主向政府投入为主的“四个转变”;省、市妇幼保健院要成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区域妇女儿童健康教育与宣传、区域妇幼卫生业务管理、区域妇幼卫生人才培养“四个中心”。
2.4要把求真理的精神融入体系建设的措施落实
体系建设的保证是机制建设。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是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以科学精神为统领,求真务实,创新开拓,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思考、观察、处理相关问题,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起一套相应的机制来保证体系顺利建设和正规运行。
2.5要用创实绩的态度发挥体系建设的重要功效
体系建设的根本是质量建设。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让妇幼机构和妇幼体系建设的成果惠及每个妇女儿童。一要在拓展服务功能上下功夫,要根据妇女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努力提供全方位服务。二要在优化服务条件上下功夫,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营造人文环境,加强人文关怀,使病人身心愉悦地就医。三要在改进服务措施上下功夫,简化流程,方便病人,努力为病人创造各种便利,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需求。四要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高超精湛的技术为病人解除病痛,确保医疗保健工作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创造一流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水平。
建立覆盖城乡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8‰以下。具体指标如下:
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孕早期检查率保持在90%以上。
2.住院分娩率达到99%,高危妊娠筛查管理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
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均达到90%以上。
4.提高产前筛查率和产前诊断水平,产前筛查率达到50%以上。
5.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均达到90%以上,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
6.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率均达到80%,感染艾滋病及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90%以上。
7、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50%以上。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8.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标达到省卫生厅要求。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
1、坚持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性质,明确妇幼保健机构职能定位。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明确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2、实施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重点,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十二五”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制定二级妇保院的设置规划和建设计划,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在业务指导、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健全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镇区街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市、镇、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3、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工作。按照《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要求,继续开展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加快妇幼保健体系建设与发展,做好迎接省级检查的准备工作。
4、加强妇幼保健学科建设与管理。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将向纵深发展,妇幼保健机构必须树立“科技兴院”意识,重视科学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训,以此带动医疗技术水平向前发展。加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重点专科建设,开展重点学科评审,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
5、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对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市妇幼保健院要组建师资队伍,承担全市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信息统计、妇幼保健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的培训,制定妇幼保健专项技术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妇幼保健人员的“三基”和适宜技术培训,组织开展2次全市妇幼保健技术竞赛,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市妇幼保健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加强对镇区街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指导,基层医疗单位新调整的妇幼人员,由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做好岗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考核。镇区街卫生院要加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确保妇幼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二)、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
1、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深入贯彻卫生部《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健全孕产期保健服务网络,改变《孕产妇保健手册》的传统建立模式,统一由镇区街卫生院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登记基本信息,将孕前、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医疗保健服务有效衔接,为孕产妇提供全程、连续、规范、安全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和管理。市卫生局加强对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和质量控制,每半年对辖区的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进行1次全面检查,促进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2、强化儿童保健服务。认真落实卫生部《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配齐专业技术人员,配足业务用房及设施设备,建立区域儿童保健工作监督管理和考评评估制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的儿童保健工作,医疗保健机构要转变职能,把直接面向儿童个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为儿童做好相应的服务。
3、提高产科、儿科服务质量。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和爱婴医院建设,各助产机构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并实行产科主任负责制,严格控制剖宫产率,提供规范、安全的助产技术服务。市卫生局将定期组织专家对各助产机构剖宫产情况进行质控,并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定点助产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对经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定点助产机构资格。
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紧急救治、转运和管理,提高救治能力,提高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等适宜技术,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
4、实施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工程。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与妇联、人口计生、财政等多部门合作机制,重点开展对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宫颈癌、乳腺癌、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及儿童常见病、传染病等疾病的防治。加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将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和儿童纳入流入地系统保健管理,实现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和儿童享有与常住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
1、强化三级预防措施。进一步健全由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加大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婚前保健知识和婚前医学检查宣传和咨询指导,加强与民政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改进服务模式,推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规范孕前医学检查,不断提高婚检率继续免费为农村孕前和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建立健全产前筛查网络,有序推进产前筛查服务,加强重大体表畸形和唐氏综合症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提高产前筛查率和确诊率。
2、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大力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健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障碍筛查服务网络,稳步提高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加强确诊病例治疗和干预。健全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制度、职责和流程,做好可疑听力障碍儿童的转诊、诊断工作,逐步开展听力障碍的干预和康复工作。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干预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四)、推进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实施
落实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年度目标任务和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分工,加强对项目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项目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全面实施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孕产妇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的绩效评估,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不断提高项目运行质量,增强项目执行力,提高项目社会满意度。
(五)、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以全省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为主线,以妇幼卫生信息监测为重点,整合相关信息管理资源,继续做好母婴三证、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信息化管理、妇幼卫生信息监测和年报工作。做好质量控制,做到不瞒报、不漏报,确保数据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六)、强化妇幼保健行业监管
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和项目的准入管理,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从业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两非”(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贯彻落实卫生部、教育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加大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监管,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水平。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单位管理人员培训和资格审查工作,规范《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
【关键词】产后访视 服务模式 基层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16-02
Probe about the service pattern of post- partum visit in grassroots communities
Song Zul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Shuangliu county, Chengdu, Sichuan 610200)
【Abstract】Objective To lear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st- partum visit in grassroots communities in Shuangliu county. Methods Grassroots hospital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paid post- partum visits to parturients and neonates who delivered in 9 obstetric licensed hospitals;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all the post- partum visit data from October 1 in 2008 to September 30 in 2010; to learn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ost- partum visit by entering household or telephone check. Results The coverage and the quality of post- partum visit were not affected after the service pattern changed. The coverage in 2008, 2009 and 2010 was 98.31%, 99.31% and 99.53%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puerperal infection was 0, 0.1% and 0 respectively. The coverage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ost- partum visit were improved year by year. Conclusion Using management function of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ree-level network and “easy card”, and mutual cooperation among departments to complete the post- partum visit service is feasible.
【Key words】 Post-partum visit, service pattern, grassroots communities
产后访视是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产后保健服务对于母儿健康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做好产后产妇和新生儿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开展产后产妇和新生儿的访视可了解产妇的生理、心理、喂养及护理新生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母亲转变角色,促进宝宝健康成长,有利于母亲身体恢复健康。双流县地域大,流动人口多,每年出生的新生儿多。随着助产技术服务上移,保健服务下靠的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产科执业机构逐年收缩(均有县级医疗机构承担),各产科医疗保健机构要做好产后访视工作难度非常大。因此,从2008年开始由县妇幼保健院牵头,利用成都市妇幼保健“一卡通”信息网络和妇幼卫生三级管理网络体系,在全县探索基层产后访视服务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由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全县9家产科执业医疗机构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全部进行访视;收集2008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全县产妇、新生儿产后访视数据。
1.2 方法
1.2.1 服务模式 县妇幼保健院充分发挥妇幼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利用成都市妇幼保健“一卡通”信息网络,建立全县产后访视服务模式,从人员、设施、服务流程和资金保障上统一安排。
1.2.2 机构职责:
1.2.2.1 县妇幼保健院基层保健科负责通过妇幼保健“一卡通”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各产科单位产妇分娩信息,按产妇修养地在产妇出院后及时完成分卡,让各镇(社区)掌握信息。
1.2.2.2 各产科医疗机构按《双流县孕产期系统保健工作规范》时间要求及时将产时、新生儿和产妇住院期间的产后1访信息录入妇幼保健“一卡通”。
1.2.2.3 各镇(社区)卫生院妇保人员每日在妇幼保健“一卡通”网络中收集本辖区产妇信息,保证产后3天内或出院后3天必须初访,7、14、28天分别进行访视,出现异常情况适当增加随访次数。
1.2.3要求:
1.2.3.1 培训 开展访视的医务人员参加县妇幼保健院统一组织的孕产期系统保健培训班学习,经考核取得合格证。
1.2.3.2 设备 产后访视服务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培训、统一访视包、统一服务用具、统一着装、统一服务牌。
1.2.4 访视内容[1]:
1.2.4.1 产妇 了解分娩情况及孕期和产时是否存在合并症和并发症;询问身心感受和状况,包括睡眠、饮食、一般情况及情绪等;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和恶露的色、量及是否有异味;测量体温、血压、脉搏;检查有无红肿、硬结、皲裂;检查子宫复旧情况;查看会阴、腹部伤口愈合情况等。
1.2.4.2 新生儿: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了解孕周、出生体重和有无窒息等情况;观察精神状态、吸吮、哭声、肤色、脐部、臀部及运动情况;询问睡眠和喂养、大小便等情况;测体温和体重、全身检查。
1.2.4.3 卫生指导:提供母乳喂养、营养及心理保健、避孕方法指导;告知应及时就医的异常症状和体征;督促产后42天母子健康检查。提供新生儿护理和科学育儿知识,强调计划免疫和先天性疾病筛查,通知出生后30天到指定的儿保单位建立儿童保健证,并进行系统保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5 效果评价
1.2.5.1 各镇(社区)访视人员按照《双流县孕产期系统保健工作规范》时间要求,完成2、3、4访信息。每次产后访视时详细记录母婴健康检查情况,随访表由产妇签字后收回,将随访表信息及时录入妇幼保健 “一卡通”,完成3次访视信息后结案。
1.2.5.2 县妇幼保健院通过妇幼保健“一卡通”信息或现场检查各访视单位完成访视及信息录入情况。
1.2.5.3 县妇幼保健院每月按各辖区分娩数量,通过入户或电话抽查产妇,了解产后访视服务满意度情况调查,满意度≥85%为合格。
1.2.6资金保障
1.2.6.1 产后访视工作纳入《双流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C类服务包》。
1.2.6.2 各镇(社区)产后访视工作质量、服务满意度纳入《双流县基层医疗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2 结果
2.1 双流县产后访视服务模式。见表1
表1 双流县产后访视服务模式
2.2 收集3年全县产后访视数据显示:
产后服务模式改变后,未影响全县产后访视率和质量,2008年实行新模式后,2008、2009、2010年产妇访视率分别为98.31%、99.31%、99.53%,产褥感染率分别为0、0.1%、0,访视满意度分别为89.21%、94.19%、97.42%,产后访视率和访视满意度均逐年提高。见表2
3 讨论
双流县地域辽阔,面积1068平方公里,有平坝、丘陵和山区,户籍总人口92万,每年出生数量大,流动人口多,全县产后访视工作能得到深入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3.1 建立适宜的工作模式:
随着助产技术服务上靠,保健服务工作下移的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县妇幼保健院利用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充分依托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的功能,改变产后访视服务模式,使全县产后访视质量、访视率,访视满意度均得到逐年提高。
3.2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
随着成都市妇幼保健“一卡通”信息网络的使用,充分利用“一卡通”信息平台,及时将分娩、访视信息录入“一卡通”,便于产科单位继续了解产妇情况及对访视单位的业务指导;访视单位能通过一卡通及时了解产妇信息,便于第一时间与产妇见面,让产妇及时得到访视服务,解决了产科单位对远地方居住产妇产后访视不到位的缺陷;便于妇幼保健院通过“一卡通”信息,对产后访视质量进行考核,及时了解访视进展情况和满意度的考核调查。
3.3 加强产后访视服务的宣传:
通过婚前健康检查、叶酸发放、产前门诊、孕妇学校、住院分娩等环节进行产后访视工作的宣传,使产妇自愿理解、支持、接受、配合产后访视服务。
3.4 形成了稳定的产后访视服务队伍:
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各镇(社区)固定了访视人员,保证了访视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
3.5 提高了产后访视人员素质:
在访视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重视交流技巧,更新观念,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爱心和奉献在产后访视的实践中,创造了轻松和谐的人际环境。
4 结论
县妇幼保健院利用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充分利用妇幼三级网络和妇幼保健“一卡通”信息管理,各部门相互合作,完成产后访视服务工作是可行的。通过产后访视,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健康服务,消除和减轻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预防疾病,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双流县孕产期系统保健工作规范》
【关键词】妇幼卫生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水平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79-01
实施基本卫生服务,推动妇幼卫生工作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协调发展的指标[1]。妇幼管理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并且降低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实现我国《妇女发展规划纲要》和《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基础性工作[2]。我县自2010年5月开始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后,推动我县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降低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促进妇幼人群的健康水平,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主要是研究我县在2009年10月~2012年9月期间的14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计的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资料来源:上报的监测表和妇幼卫生工作年报表。
1.2方法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执行文本和实施方案要求进行项目管理。
1.2.1建立相关管理组织,强化各项督导
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技术小组由县妇幼保健院和县人民医院产、儿科主治医师组成,定期对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督导和评估进行反馈,对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组织召开会议,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工作重点进行研究和解决。
1.2.2规范项目,层层落实
对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任务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实行责任到个人的制度[3]。由卫生局组织对各项目实施单位实行考核,并纳入到年度考核目标中。
1.2.3拓展服务范围,让更多群众受益
主要服务对象为居住所在地辖区的所有孕产妇和0-6岁儿童,主要包含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主要为相关人群提供相关的妇幼保健服务,督促这些人群进行定期的检查,在各项目实施单位中,安排专人进行妇幼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和完成。
1.2.4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平安
为了让妇幼工作做的更好,需要将相关的设备进行完善,同时加强孕产妇急救工作和技能的培训,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并且对各个辖区内的高危妇幼人群进行管理,要进行跟踪服务,最后实现孕产妇住院率达95%以上,高危孕妇的分娩率达100.0%。
1.2.5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和业务能力。对质量进行重点控制,提高各个卫生医疗保健机构的服务水平[4]。对全国妇幼工作的最新动态进行及时地了解,更好地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1.2.6加强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增添一些新的设备等硬件设施,同时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能力建设,配备一些儿童保健服务设施。
1.2.7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项目实施氛围
做好相关的妇幼保健工作知识宣传和教育,可以通过宣传栏、媒体、广播、宣传单等进行宣传。积极地开展各项讲座和下乡服务工作,让此项目能够惠及到更多的人群。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龙里县从2010年5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之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64降到2012年14.33‰,此外,体重低的发生率和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明显性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期间,相关领导对此项目的实行十分的关心和支持。根据项目和上级指示要求,做到了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以及狠抓落实,使得项目得到顺利进行,在工作中,出现了许多的亮点,同时也对工作进行了总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要推动妇幼卫生工作的进行,并且实现均等化,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十分的广,并且要求的政策性强。在完成相关任务的工作中,我县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是,也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和实际困难,但是我们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了工作规范。最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妇幼死亡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提高了妇幼人群的健康水平。开展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体现以预防为主,结合治疗,来达到促进妇幼人群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之后,儿童的营养情况有了明显性的改善,根据项目的要求,并且进行了不懈努力,我县的妇幼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孙久珍,张翠平,高美银.平阴县妇幼卫生工作发展现状与方向[J].社区医学杂志,2011,01:11-12.
[2] 统一思想 坚定信心 努力开创妇幼卫生工作新局面――秦怀金司长在2011年全国妇幼卫生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03:97-102.
[关键词] 妇幼保健体系;做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 R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c)-0127-03
[Abstra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platform to carry ou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work.In recent year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work in Jiangdu district of Yangzhou city has obtain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n aspects of service,talents,equipment,and health care technology.Nowadays,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work in Jiangdu district was in advanced level in Jiangsu province.The study summed up the specific working experience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and put forward to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working direction in future.
[Key words]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ystem;Practice;Experience
近年来,本区以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为指导,以贯彻实施“两纲”“两规”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全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已建成设施完备、妇幼卫生信息、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水平、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基本完善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基本适应多层次的服务需求,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任务。现将本区建设农村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政府重视是推进妇幼卫生工作的前提
本区将妇幼卫生工作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总体规划》《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并将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作为政府年度考核指标,制订了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妇儿委、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协调工作机制,落实妇幼卫生项目配套政策和补助经费[1-3]。有效推进全区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2 体系健全是开展妇幼保健服务的基础
2.1 加强全区妇幼保健指导中心建设
为拓展区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区妇幼保健工作指导中心、技术中心的规模和功能,我们多方争取财政支持和政府扶持。去年整体搬迁区妇幼保健院,新建一幢23 000 m2集临床、保健、医技于一体的综合大楼,为全区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提供更加优美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区妇保院建成扬州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妇产科为扬州市重点专科。在全省县区级独立建制妇幼保健机构中,本院综合指标位居前列,为“全国百强妇幼保健院”。
2.2 全面完成乡镇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建设任务
根据市卫生局相关文件要求,本区从前年年初开始拿方案、定标准、搞设计、抓试点,着手对全区16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儿保门诊装修改造、设备设施配置,全区共计投入100余万元。同时完善软件资料并配备人员,村卫生室均配齐必须的妇儿保装备,创建任务三年目标两年内全部完成。
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建成后,全区设有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机构17家,除区妇幼保健所设有专业的儿童保健门诊和妇女保健门诊外,全区16家卫生院都设有妇女保健门诊和儿童保健门诊,全区共有专兼职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人员82名,学历均达大专以上。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母婴保健服务的工作人员,全部考核合格,取得《技术合格证书》,机构合格率、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基本满足辖区内妇女儿童的保健需求[4-5]。
按照规范化妇儿保门诊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叶酸发放、孕产妇系统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系统管理以及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等各项工作,均建立台账,登记细致,资料完整。
2.3 明确村卫生室妇儿保人员工作任务
本区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率达100%。目前全区240个村卫生室均明确妇儿保工作人员,具体承担产后访视、叶酸补服、信息上报和通知体检等工作任务,近期区、镇组织对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指标显示,村卫生室的相关台账齐全、记录及时完整、群众满意度较高,切实做到任务明确、制度健全、工作到位。
2.4 健全全区重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
为加强本区重危孕产妇的管理。建立快速、有效的急救“绿色通道”。本区制订下发了《关于成立江都区重危孕产妇抢救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通知》和《江都区重危孕产妇抢救预案》,明确区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为孕产妇危急症抢救定点医疗机构,设立24 h畅通的孕产妇急救电话,配备相关医疗专家。几年来,以区妇幼保健院为主导的重危孕产妇绿色通道快速、得力、有效的施救措施挽救了数名重危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保障了母婴安全。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重危孕产妇急救应急方案,为本区重危孕产妇的抢救积累了丰富、实用的经验。
3 强化督导是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的关键
3.1 每月督导
区卫生局防保科和区妇幼保健院群体保健科每月组织开展对基层单位的督导,了解全区妇幼保健工作进展情况,并根据情况走村入户,发出督查通报,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并反馈到各单位;镇防保所每月对村妇儿保工作的督导,核对相关资料,了解运行情况,并向卫生院和镇政府负责人汇报,争取重视并予支持。各级督查结果都与公共卫生绩效考核挂钩,作为公共卫生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6-7]。
3.2 严格准入
严格实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资格准入和人员培训。每年举办两期产科人员培训班,邀请市专家对全区产科人员进行产后出血的预防处理、产程观察及处理、催产素的使用、产科病历的书写等知识培训,培训考核合格率100%,从业人员均持证上岗。同时完善助产机构建设,我们对照省、市助产机构评估标准和要求,对全区医疗机构助产技术服务检查验收,对基层卫生院产科的人员、房屋、设备、业务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并对条件差、隐患多的单位发出书面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并复查,取消不合格助产机构9家[8-9]。
3.3 加强培训
每年全区召开妇、儿保医生例会共6次,以会代训,学习公共卫生项目要求,布置阶段工作任务。安排乡镇妇儿保医生轮流到区妇幼保健院相关科室跟班学习3周60人次,结束时进行书面考试。为提高全区妇幼保健服务水平,针对妇幼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邀请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对全区妇幼保健人员进行高危孕产妇管理和DDST业务知识培训。
4 质量提升是履行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的目标
通过改善全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基层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联系,促进了卫生部门与各级政府的沟通,促进了和谐卫生的建设,使卫生行业与人民群众关系更加紧密,健康成效不断显现。
4.1 妇幼保健指标圆满完成
去年,本区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省市考核标准。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3.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5‰,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99.2%,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9.5%,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9.6%,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9.5%。
4.2 两个系统管理得到强化
①孕产妇系统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辖区内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基层高危孕妇的筛选、管理、转诊制度和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剖宫产率的降控和产后访视的工作质量。②儿童系统管理进一步加强:在做好儿童日常保健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体弱儿、高危儿加强管理。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依据《江苏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通过对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听力缺陷三种疾病的筛查工作来降低新生儿致残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10-11]。
4.3 “三网”监测信息规范准确
为进一步提高“三网”监测质量,我们统一规范了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台账,以便于统计数据的归档和追踪分析;充分发挥网底功能,减少漏报,保证了台账和报表的一致性。及时对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4.4 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制度化得到巩固
根据省市统一要求,本区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叶酸补服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按序时推进,对省下达的25 000名名农村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每年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三年来全区共完成77 587人次“两癌”检查任务;认真落实分娩补助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产妇在出院前由接产机构直接补助500元,并将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基本服务项目公示及限价收费制度、住院分娩实名制、控降剖宫产率等有机结合,组织业务培训,定期督查。近年全区剖宫产率始终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全区产科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规范实施叶酸增补项目,加强镇妇保医生和村医生对叶酸发放、随访与管理的考核,使发给育龄妇女的叶酸“不仅发在手里,还要吃进嘴里”,防止领而不服或漏服,不断提高叶酸服用率、依从率[3,12]。
4.5 围儿保协作机制长效建立
本区在调整和充实围产期保健工作协作组成员的基础上,成立儿童保健协作组,两个协作组的调整和成立以及定期例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各医疗保健机构的协作,对共同做好妇女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提高产、儿科质量,加强面上工作指导力度,协调单位间妇幼保健工作任务的落实,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年召开两次以上全区围儿保协作组会议,组织对全区出生缺陷和儿童死亡及危重孕产妇抢救典型案例分析讨论,制订干预措施,确保母婴安全[13-17]。
4.6 妇幼卫生健康宣教氛围浓厚
本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门诊时口头宣教、印发宣传画册、开展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和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妇幼卫生政策、管理及健康知识等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氛围,对妇幼卫生工作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5 体会与工作建议
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本区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今后我们将主要围绕以下4方面下功夫。①在拓展服务功能上下功夫,根据妇女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努力提供全方位服务;②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围绕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营造人文环境,加强人文关怀,使群众身心愉悦地就医保健;③在改进服务措施上下功夫,简化流程,方便群众,努力造就各种便利,最大限度地满足妇女儿童需求;④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高超精湛的技术达到一流妇幼卫生工作水平[18-19]。
综上所述,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断地改进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卫宪,叶菲,蔺刚,等.新形势下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2,3(1):42-44.
[2] 钱振宇,钱立杰,闫承生,等.河北省乡村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13-5116.
[3] 任莉,白继庚.2009年山西省妇幼保健机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5):645-648.
[4] 卫生部.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卫办妇社发[2010]201号)[Z].2010.
[5] 罗敏.全区妇幼保健工作现状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5(8):43-45.
[6] 浙江省政府.浙江省妇女及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Z].2011.
[7] 李立国.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J].求是,2011,3:45-47.
[8] 王秀梅,刘敏.江苏省盐城市2011年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2,3(6):349-351.
[9] 卫生部.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10] 许国璋,程志华.推行‘全科疾控’工作模式践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1):3-5.
[11] 付艳娥.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3):261-262.
[12] 黄蛟灵,梁鸿,类继权,等.国外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特征及启示[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7):985-987.
[13] 王睿.芜湖市妇幼保健机构的现状与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6):827-828.
[14] 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
[15] 刘芝梅,吴修荣.三级妇幼保健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质量缺陷定额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 12(35):234-235.
[16] 邓莉,谭伟,李长明.浦口区妇幼保健服务现状调查[J].医学信息,2014,27(28):324-325.
[17] 王慧琴,傅葵,郝卿.市级妇幼保健院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48-1551.
[18] 庞玲.以实施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妇幼网络体系建设[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4(4):8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