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硬度测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G11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048-01
布氏硬度测量是所有硬度试验中压痕最大的一种试验方法,试验力最大可达3000kgf,压痕不受试样显微组织偏析、晶粒粗大及成分不均匀的影响,能综合反映出材料的硬度性能,能最准确地反映出铸铁、铸钢、锻件等粗大晶粒材料的真实硬度,是一种通用的高精度的硬度试验方法,在冶金、锻造、铸造、未经淬火钢及有色金属等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外布氏硬度测量通常使用的方法有3种:
1 传统方法
通过光学显微镜,人工读数,然后查表或计算得出布氏硬度测试值。目前,国内大约70%-80%还是采用此种比较落后的方法。该方法最大弊端是将个人主观判断误差引入测量结果,因此,不同的操作员对同一压痕会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甚至同一操作员对同一压痕多次测量时测量结果也不相同。精度低,重复性差,工作过程检验员易视疲劳,效率低是该种传统方法的缺点。优点是成本低,经济节约,适用于工业现场等要求不高的场合。
2 测深法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革新和精度提高,近十年来,率先在国外出现测深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压头压入被测材料的深度,换算面积,从而换算布氏硬度值;或者通过软件拟合经验数据,直接由测量深度与经验数据库比对出布氏硬度值。该方法具有显著优点:快速,直接数显,测试效率极高。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非布氏原理测量,不具备溯源性,测量误差相对较大,这一缺点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因此,该方法只能用于一些要求快速测量,而对精度和溯源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在国外大约使用率约3%-8%,在国内不足1%。由于其不具备溯源性,军工、质检、研究院所根本不考虑。该技术大多数为国外企业掌握,产品价格昂贵,也限制了在普通用户中的推广应用。
3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该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技术,也是国内外竞相积极投入研发的焦点。它克服了第二种方法不可溯源的本身缺陷,完全按照布氏硬度测量原理进行,可靠性、测量精度、测试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和改善。目前,国内也有部分研究和应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都是CMOS成像,通过软件放大,然后分析测量,不是真正的按照光学分辨率要求放大,实际分辨率不足则导致测量精度低,重复性差。CMOS成像也比CCD成像模糊,像素清晰度亮度较低;目前的软件系统也稳定性不好,溯源性标定功能差。
也就是说,布氏硬度压痕计算机测量系统已在该技术领域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应用范围领域还不够广泛。综上所述,以上3种布氏硬度测量方法均存在一些弊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避免以上弊端,在该行业领域已出现了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布氏硬度压痕计算机测量系统,具体计算机系统工作流程为: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图像的采集、动态显示、静态抓拍、像素分析、硬度测量、运算、数据库管理、试验报告、压痕图像存档、数据输出等。具体流程图见图1。
该自动测量系统是在原硬件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编程来搭建软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摄像头图像动态输出。打开摄像头,摄像机动态画面可以实时显示在测量界面上,测量者可以根据动态显示画面移动标准块或被测工件,将压痕区域图像清晰地显示在测量系统界面。
(2)摄像头捕获静态显示。系统可以根据测量者的操作,捕获任意时段及任意位置图像,对压痕图像提取效果将静态显示。
(3)像素尺寸标定。像素尺寸标定的目的是获得每个像素的实际物理长度,系统可以自动提取刻线尺的刻度线,根据操作者输入的刻度线间距,系统可自动计算出单位像素实际物理长度。
(4)压痕边缘自动识别。测量过程中,系统自动搜索压痕圆形边缘,并获得压痕的纵向和横向像素宽度。
(5)压痕边缘手动干预。试样表面千差万别,需要人工进行干预,操作者可以用鼠标拖动标尺线,系统会随着操作者的拖动实时同步自动计算压痕直径和硬度值,确保高精度。
(6)测量数据实时计算、显示、管理。无论是标定和还是硬度测量,系统都可根据已有的参数和检测条件计算出相应的结果并显示在指定区域上,测量者可以根据实际的拟合或者检测效果图来判断本次计算结果是否可以作为最终结果的参照,如果不行,可以直接删除本次测量数据,重新进行检测。所有测试结果自动存档,以供随时查阅,甚至可以调出重新测量。
测量软件所具有的功能如图2所示。
因此,通过CCD对压痕系统高分辨率成像,利用计算机程序识别布氏硬度压痕图像的高精度测量系统,能够完成硬度测量与运算,准确、快速、可靠,排除传统方式人眼光学显微镜读数及查表计算带来的疲劳、易错、重复性差的弊端,是国际上布氏硬度测量的最新技术、最高水平和未来的发展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GB/T 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S].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关键词】化学检测;测量不确定度;符合性评定;不相关;相关;分析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化学检测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将所得出的检测结果与既定的限定值参数相比较,并作出相应的测定结果符合性声明,以此对测定结果的真实性与精确性作出客观说明。然而我们知道,所有测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均带有显著的不确定度特征。换句话来说,如果在化学检测过程当中不考虑不确定度因素的影响,我们就无法针对化学检测测量结果作出精确的说明与解释,从而导致评价与决策带有不可避免的高风险特征。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对于化学检测测量结果极其接近既定限定值参数的情况而言,若未针对测量不确定度相关问题引起关注或是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方式存在问题,整个化学检测结果作用之下的结论可能与事实结论背道而驰。相关规范性标准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系统说明:对于化学检测而言,在检测的目的是将检测结果与既定限制参数相比较的情况下,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是必要且必须的。据此,笔者现针对测量不确定度在化学检测符合性评定中的应用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不相关分析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部分标准在测量结果与限定值参数的过程当中直接针对测量结果的合格性加以判定的。一般来说,低于规定限定值参数的测量结果判定为有效,等于或是高于规定限定值参数的测量结果判定为无限。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此种判定方式对于化学检测过程当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大小有着间接或是直接的约束行为。换言之,此种测定方式势必会导致决策风险水平的提高。基于此,在做符合性判定的过程当中,大多数产品标准并为就如何应用不确定度的相关内容加以阐述。而从化学检测试验室角度上来会所,在考虑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构影响并进行符合性评定的过程当中,测量结果的合格性情况可以判定为3种,即不合格、合格以及不确定是否合格。这也就意味着:在对测量结果符合与否指标进行判定的过程当中需要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在GUM原则作用之下进行评定,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及包含因子这两部分构成)。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包含因子在选择过程当中应当依照置信水平、有效自由度以及被测量概率分布这几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一般来说,置信水平参数应当考虑设定在90%以上)。
在部分情况下,我们在获取测量结果并针对其做复合型评定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明确一个相对精确的置信水平。在正态分布作用之下,化学检测测量结果与上限值参数比较之间的计算方式是既定的。相关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基于不同分布假设情况中针对同一测量结果所得到的置信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导致测量分布无法被有效且精确的估计。
2.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相关分析
针对上文有关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不相关状态下如何应用测量不确定进行化学检测符合性评定的相关分析,我们还应当重视另外一种有关测量结果与既定限制的关系情况,即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相关性。以有关果蔬粉中总抗坏血酸含量测定数据分析为例,化学检测作用之下,测定结果示意表中应当列出的指标包括了质量分数,扩展不确定度参数以及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参数。并有着以下结论:在高质量分数区域范围当中,测定结果与扩展不确定度之间存在一定比例的相关性关系。与此同时,在低浓度质量分数区域范围当中,扩展不确定度参数的变化波动是比较稳定的。基于此,在针对化学检测结果进行符合性评定的过程当中应当依照:常数2+(比例常数?测量结果)2的平方根方式加以计算。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无论合成标准的不确定度是应用何种方式所获取的,扩展不确定度计算均需要纳入基于被测量的分布范围当中加以考量。
3.测量不确定度报告及表示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应当在GUM统一性原则的作用之下加以完成,并以“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的方式加以列示。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对于那部分化学检测测量结果极其接近与该质量特性自然限量(此处的自然限量多指质量分数100%或是自然数0),还有另一种情况在于化学检测结果已无限接近与检出限参数。在此种状态之下,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及表示就需要考虑一个方面的问题:因为此时检测结果所涉及到的包含区间存在可能超出合理范围的部分,为此可考虑直接将包含区间内部超出合理范围的部分直接剔除,这也是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普遍方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学检测所涉及到的符合性评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以测定结果为中心,对所估计真值与限定值进行衡量与比较的方式,其同样也是分布数学期望同数值的比较方式。本文针对测量不确定度在化学检测符合性评定中的应用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科]
【参考文献】
[1]赵则祥,蒋庄德,王海容等.纳米压入法微机械材料力学性能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分类及评价[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31.(05):363-366.
[2]祝连庆,陈青山,董明利等.基于双频激光干涉的坐标测量机测量不确定度检定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1):108-109.119.
[3]曹宏燕.分析测试中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第一部分测量不确定度概述[J].冶金分析.2005.25.(01):77-81.
关键词 温度误差线;膨胀系数;误差分析;误差消除
中图分类号:THl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2-0153-01
1 温度误差的形成原因分析
为了保证量值的统一,就要尽量满足国标温度20℃,减少温度偏离20℃时测量工件和计量器具所带来的误差。为了减少温度误差就必须要弄清楚误差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温度和长度尺寸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1)表示:
L=La(t-20) (1)
式中:L-尺寸变化;L-物体尺寸;a-物体线胀系数(1/℃);t-物体温度(℃)。
1)当被测件温度和标准器温度不等于20℃时,温度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可用公式(2)表示:
L=L[a1(t1-20)-a2(t2-20)] (2)
式中:L-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L-被测件尺寸;a1,a2-被测件和标准器材料的线胀系数(1/℃);t1,t2-被测件和标准器的温度(℃)。
由此得出:
当被测件温度和标准器温度都为20℃时温度误差为零;当被测件温度和标准器温度大于或小于20℃时,被测件尺寸的变化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被测件温度和标准器温度减20℃的差值越大及他们的线胀系数差值越大,被测件尺寸的变化越大。当被测件温度等于20℃时,标准器温度高于20℃时,被测件尺寸随标准器温度和20℃的差值及标准器的线胀系数增大而减小;当被测件温度等于20℃时,标准器温度低于20℃时,被测件尺寸随标准器温度和20℃的差值及标准器的线胀系数增大而增大。当标准器温度为20℃时,被测件温度高于20℃时,被测件尺寸随被测件温度和20℃的差值及标准器的线胀系数增大而增大,当标准器温度为20℃时,被测件温度低于20℃时,被测件尺寸随被测件温度和20℃的差值及标准器的线胀系数增大而减小。
2)对公式(2)作如下变化:
L=L[a1(t1-20)-a2(t2-20)+a2t1—a2t1]
整理得:ΔL=L[(a1- a2)(t1-20)+a2(t1- t2)] (3)
这样式(3)就把由温度而引起的测量误差分离成两项:一项是被测件偏离标准温度时由被测件与标准件不同的线膨胀系数而引入的误差;另一项是由被测件与标准件的温度差引入的误差。要减小温度误差就要尽量选择标准器与被测件为同一种材料以减少线膨胀系数而引入的误差,尽量使被测件与标准器的温度一致,以减少温度差的影响。
2 温度误差在工厂长度测量中的消除方法
要消除温度误差首先要为测量选择一个合理的温度环境。
测量应具有什么样的温度条件,决定于工件测量的精度要求和工件的尺寸大小、材质的差异及两者的比较形式。在我厂长度测量中温度条件的选择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对标准温度的允许偏差。工厂测量中,对计量室测量,一般选择在高精度测量中选择20±0.5℃,如量块检定时。中等精度测量中选择20±2℃,如校对杆检定时。低精度测量中选择20±5℃可满足0.02 mm精度测量的要求。
以上只是在工厂测量时的一般选择,在测量不同工件时对温度的选择要注意一些具体问题:在大尺寸测量时对温度的允许偏差应相应减小。因为温度误差越大则被测件尺寸的变化越大,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越大,所以要严格控制温度误差,提高测量准确度。当被测件与标准器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时对温度的允许偏差应相应减小。当然为了减小温度误差,应选择与工件的线膨胀系数尽量相同的标准器;这样就能减小工件尺寸的变化,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2)保证环境温度的稳定性。温度的稳定性是指每小时内温度的变化范围。对环境温度稳定性的基本要求是只允许有缓慢的变化,而不应有突变;在工厂计量室较高精度或大尺寸测量中,要求温度变化不超过0.5℃。要保证测量温度的稳定,通常在计量室内靠恒温装置来实现;另外要保持测量室内的温度,一定要控制检测室内的人员数量,不要过多,因为人的体温也会使检测室温度升高,不要频繁开关门,空气流动影响温度的稳定性。在工厂现场测量中由于条件所限,只要求测量人员尽量避免把人手接触被测件所带来的温度影响降到最低,给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越小越好。
3)工件与标准器温度的一致性。在工厂的长度测量中要保持工件和标准器温度的一致性,就必须保证两者能按规定条件进行等温。等温的过程就是被测工件和标准器置于同一温度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使两者与周围的温度一致的过程。等温时一定要把被测件放在标准器的附近,以便得到最好的等温效果,等温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也可在大铸铁平板上进行。在大铸铁平板上进行等温时时间要长一些,以保证等温一致,在空气中等温时,要减少空气流动,保证温度的恒定。温度的一致性还和等温时间及被测件与标准器的温度差、热容量和周围的介质的热导性能有关,导热性能好的,等温时间相对少。
3 在现场长度测量中如何减少温度误差的影响
1)在现场测量中不要把标准器(如卡尺)从工具室拿出后就进行测量,而是把标准器与工件重叠放置在一起,并放在大平板上进行等温后再进行测量。一般精度测量中,平板恒温时间可参考下列数据:长度在一米以下时进行1.5小时,长度在一米至三米时进行2小时,长度在三米以上时进行3小时。对于体积比较大的工件或标准器的等温一般要求24小时恒温,这是因为工件内部的温度总要滞后于表面和室内的温度,这是应特别注意的。
2)在工厂的生产安排中要给检测部门留出足够的恒温时间,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特别是精密测量及需要检测部门仲裁时,更要注意温度的影响因素,给检测部门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恒温,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3)测量时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测件和标准器,要戴手套进行操作,有隔热装置的一定要握住隔热装置以减小温度升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这种影响所产生的误差很难测知,只有在工作中加以注意才能避免和减小。
4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厂不断发展对长度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消除温度误差是长度测量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为了检测数据准确,我们要共同努力把环境温度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是我们长度检定人员在日常检定工作中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标准计量管理局编著.长度计量[M].浙江省计量测试研究所,1986.
关键词:摄影;测量精度;影响因素;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摄影物镜和CCD像素单元都存在畸变差、大气条件、飞行控制技术的高低都会对成像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技术方案的选取、工作程序的确定直接影响立体观测效果和立体量测的平面和高程精度;软件功能的完善程度、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对生产效率及应用范领域有较大的限制作用。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小畸变差、高分辨率CCD数码相机投放市场和检测手段的提高,精确测定物镜及CCD每个像元的畸变量,获取畸变差系数,建立畸变差改正模型,对影像进行纠正,影像质量将有大幅提高;同时选择晴天无云,光照条件良好时摄影,对提高影像质量有较大帮助,然而,最关键的是要针对抗风能力弱、飞行稳定性差的微型遥控无人机,开发出有良好避震性能的高性能云台、高质量低空飞行器姿态控制软件以及设计出对所获取影像的准实时、高精度纠正与拼接的数据后处理软件,解决了这些关键技术,才能保证获取稳定的、清晰的高质量影像,充分发挥其机动快速的响应能力和高精度技术保障能力,以低廉的运营成本服务于土地利用动态监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程建设、电力交通选线、地质矿产勘测定位等领域,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空间数据源不足、实效性不高的瓶颈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微型遥控无人机的特点
无人驾驶飞行器按照系统组成和飞行特点,分为固定翼型无人机、无人驾驶直升机和无人驾驶飞艇等种类。近几年来,微型遥控无人机变成了无人驾驶飞行器家族新的成员,它成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平台的重要补充,它起着传统摄影平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摄影测量中显现了它的优越性,它的特点有:
1.1 安全性高。遥控航空摄影的的作业现场许多是载人飞行器无法到达的空域或危险地区。如高原、沙漠、沼泽、火山口等。即使无人机出现故障,也不会出现人员伤亡。
1.2 成本低廉。用户无须一次性大量投资,无需租用场地,不需转场,现场起降,运营成本、维护成本远远低于载人机系统。
1.3 不需任何审批手续。它体积小,机动灵活,可在云层下做超低空、超视距飞行,降低了对天气条件的要求。
1.4 效率高。摄影资料现场回放,不符合要求的可即时重拍,飞行时间基本是有效拍摄时长;工作现场集中,便于统筹安排。
2 影响微型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虽然微型遥控无人机因其机动、灵活、低成本、不受空管限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比例尺地图更新、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但限于自身制造工艺和软件设计水平,在测绘1:500和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方面,难以满足精度要求,结合使用经验,从其结构特点、飞行控制、自然条件及后续处理软件等方面阐述影响微型遥控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2.1 微型无人机本身结构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由于微型遥控无人机摄影时使用的是小型数码相机,它与传统的专业量测相机相比,其性能和结构有较大的差异。
2.1.1 相机物镜存在较大色差和畸变差
相机物镜是一种光学玻璃,它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折射率是不同的,因而在焦平面上形成各自的焦点,产生横向色差和纵向色差,色差使得像片上的影像模糊不清晰;相机物镜是采用非球面研磨技术的透镜组,但在加工、安装和调试时难免还有一定的残差,畸变差使得被摄景物与影像不能保持精确的相似性,造成了影像的几何变形。
现在的数码相机大多数采用窄画幅或中画幅CCD影像传感器来记录影像数据,由于感光单元的非正方形因子、CCD面阵的非正交性排列和像素单元畸变差的存在,从影像中心到边缘误差逐渐增大,最大可达到50个像素,平面误差约3-4米,无法获取满足精度要求的数据源,只有对影像进行纠正,才能获取可供量测的稳定清晰的影像。
2.1.2 CCD芯片大小和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数码相机CCD芯片对被摄物体的解析能力。像素数量是衡量数码相机分辨率的关键因素,在等量面积上,像素越多,单元像素越小,影像的清晰度才越高,细节表现才越好,色彩还原才越逼真。否则,影像质量越低劣。
2.1.3 数码噪音
每一卷传统胶片对应一个感光度值,而同一台数码相机有多种不同的“相当感光度”值,当采用高感光度拍摄时,传感器信号被放大,干扰电流也随之放大,引起更多的噪音。产生数码相机噪音的原因有本身元器件的性能、线路设计采用的降噪技术、拍摄时使用了较高感光度、曝光不足、长时间曝光等因素,数码噪音引起图像上的杂点增多,使得图像质量降低。
2.2 大气条件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对摄影成像来说,景物亮度的大小只影响像片上的曝光量,重要的是像片上相邻地物影像之间的密度差,如果地物影像之间没有密度差异,也就是没有影像反差,也就无法从影像上辨别地物,而决定影像反差的因素除了景物本身特征外,主要取决于阳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照度之间的差异,如果选择天气条件不好时摄影,必然使影像质量变差。
2.3 飞行控制技术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微型无人机体积较小,一般都在三十公斤之内,在摄影时受气流、风力、风向影响较大,无法保持直线平稳飞行,航线倾角、旁向倾角和旋转角都很大,飞行姿态难以控制,飞机在航线前后左右等方向上摆动造成了影像模糊,影像了清晰度。另外,由于遥控无人机采用低空飞行,航高较低,相对地面物体移动速度较快,在曝光过程中,成像面上的地物构像随之产生位移,形成像移,像移的出现同样使影像模糊,影响了成像质量。
2.4 技术方案对量测精度的影响
2.4.1 相片重叠度、基高比对量测精度的影响
小型数码相机一般均为矩形阵面的CCD,并非传统的正方形。像片重叠度越大基线越短,基高比越小,正常情况下,其基高比为0.15左右,远小于传统摄影的0.50,在立体模型下,同名地物交会角较小,降低了立体观测效果,直接影响高程量测精度。如果在保证具有三度重叠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相片重叠度或使CCD阵面的长边与摄影航线相一致,可以大大增加基高比,提高高程量测精度。
2.4.2 像控点目标选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外业像控点测量时,对目标点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影像纹理的丰富程度,影像纹理粗糙、弧形地物、线状地物交角不好,直接影响了外业点位选取精度,同时内业对像控点的转刺同样有较大的误差,较低了成图精度。如果采取先布设地面目标点后摄影,则能较大提高外业选点精度和内业转刺点精度,有助于提高成图质量。
2.5 影像后处理软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目前,微型遥控无人机获取的数据源,与传统的航片相比,存在像幅较小、影像数量多、飞行质量不好、影像质量差等情况,所以应针对其数据影像的特点,需开发出影像自动识别、快速拼接软件,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与融合,但是,目前各生产厂家的软件功能不甚完善、自动化程度还不是很高,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对提高成图质量不利。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空间信息的需求日趋增多,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防灾减灾等任务的周期越来越短,常规航天和航空遥感手段己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变化的需要,特别是许多分辨率要求高、时间要求快的应急动态监测,缺乏有效可行的低空高精度三维地理信息的获取手段。微型遥控无人机摄影测量平台为这些特殊需求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光学系统;中心偏测量仪;影响因素;操作方案
一、中心偏测量仪的测量原理
1、中心偏。
中心偏是指,透镜的光轴和几何轴的不重合度。对于通过多镜片构成的成像系统来说,由于其各个镜片光轴和系统光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慧差、像散等一系列现象,从而造成的像差。而对于其他一些对精度要求比较高的系统来说,例如投影光刻物镜以及卫星摄影测量等,因为在测量过程中需要高水平和高稳定的测量环境,因此中心偏测量是其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
2、中心偏测量仪的测量原理。
在光学系统中,中心偏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采用反射式自准直法来进行测量的。其具体的测量原理是,当十字板上的是十字线经过透镜后会被照射在需要测量的产品上,当被测件经过光学球面反射回的光线照射在分划板上时会使其进行成像,然后再对分划板上的像点的位置进行探测,然后通过计算机将测量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这就是中心偏测量仪在进行测量时的具体操作。
二、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
由于在对精度要求比较高的系统进行测量时需要较高的水平和稳定的环境,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又有很多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因此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还是很多,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轴的晃动。
轴的晃动是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旋转轴线的误差精密机械中的轴系在旋转的过程中需要较高要求的回转精度,因此其精度一般都是通过轴系中轴线的位置的变动量来进行表征的。一般来说,在理想情况下,轴身旋转的中心线应该是与套筒的中心线重合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轴心吻合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差,因此会导致轴线误差的产生,而旋转轴实际回转轴线的变动又可分为轴向窜动、径向移动和轴线角度摆动。其中轴线的误差又可以分为径向间隙误差和轴的晃动误差两种。
径向间隙误差是指,旋转轴在任一轴向的位置时,旋转轴实际回转轴线的单一径向偏移与旋转轴轴线之间的角度摆弄所引起的轴心径向偏移之和在一定程度上是固定的,而当Δc 0为旋转轴旋转到任一轴向位置时,实际回转轴线的径向发生偏移。
轴的晃动误差是指,旋转轴的实际回转轴线对转轴理论轴线的纯角度的摆动量称之为晃动误差,即定向误差,其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回转轴线对于给定的方向而发生的偏移量,但是轴线误差一般来说是比较小的。
2、测量头光轴的倾斜和平移。
测量头光轴的倾斜和平移是影响测量精度的又一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在测量的过程中会要求测量头的光轴和转台的光轴进行重合,但是由于外部原因,在进行制造和安装时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误差。除了测量头和转台之间光轴的重合度差之外,导轨的直线度不好也会一定程度上导致光轴的倾斜或者平移。
3、读数精度。
读数精度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测量精度。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一旦瞄准读数精度不准确,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测量精度产生误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不断提高其瞄准读数精度。瞄准读数精度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进行提高:第一,放大倍数。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放大倍数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瞄准读数精度。因为放大的倍数越大,其所产生的图像也想对就越大,因此也就越能够精确的进行图像定位,从而其测量精度也就会相对越高;第二,缩小摄像头的参数。在进行实际操作中,摄像头的参数的像元越小,其单位面积上收到的信号也就相对越多,从而其精度也就越高;第三,透镜成像质量。透镜成像质量也直接影响这测量的精度,当光学透镜的成像质量越好的时候,其投出的影像也就越清晰,从而其读书的精度也就将提高,一般情况下,成像质量好的透镜其瞄准读数的误差一般缩小在几秒之内。
4、安装误差。
安装误差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测量精度产生影响。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安装操作的随机性或者其夹具调整的不到位等因素都有可能会是测量的数据产生一些误差。此外,在对光学系统进行测量安装时,由于夹具和透镜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导致光轴产生平移,光轴产生平移的情况下,其测量到的数据和标准情况下测量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其安装过程也是影响其测量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5、光角平移。
在对安装的光学系统进行测量时,因为其夹角和透镜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从而导致光轴平移的情况产生,因此光角平移也是影响其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中心偏测量的关键技术方案
由于在进行光学系统的测量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影响因素,因此研究和分析中心偏测量的关键技术方案也是极为重要的。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自动调焦。
自动调焦是为了能够让被测图像实现最佳的清晰模式。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可以发现,如果图像存在模糊的话,那么图像中的低频分量就会变多,相反,如果其图像比较清晰的情况下,图像中的高频分量就会变多。通过自动调焦可以在图像微分值进行叠加的过程中使图像的清晰度更加的表象,从而能够提高测量精度。
2、指标自准像的提取。
一般为了在图像的处理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识别标识,通常情况下会把指标像设计为比较明显得十字架。因为摄像的接收面和光学系统的施力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当被测的透镜中心偏移情况突出,或者是安装过程中透镜光轴和基准直线存在偏移的话,那么指标的自准像的半径就会变大,从而造成成像位置不准确等情况。因此指标自准像的提取在这里程度上可以避免这一情况。
参考文献:
[1]班鹏飞,探讨机械精度对中心偏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7
关键词:计量检测技术;质量技术监督;产品质量
当前,社会对产品质量更加重视,为保证质量需进行质量技术监督,在质量技术监督中需运用计量检测技术。所谓剂量检测技术主要是借助一些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等对计量对象参数进行一系列的反复测试,从而得到某种结果的过程[1]。质量技术监督是计量检测技术应用的一个方面,其在质量技术监督中的应用可使质量监督效率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1计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技术监督的关系
计量可以集中体现技术与管理的结合,通过计量可实现测量的可靠性和计量单位的统一。计量工作主要包括计量工作方面的规划。计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确保严格,可以为后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技术监督是需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手段主要为技术检测和计量检测,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2]。质量技术监督是一种综合性的基础工作,质量技术监督所涵盖的范围较广,涉及到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文化教育、医药卫生、核安全、科学研究等。计量检测技术于质量技术监督之间具有一定联系。首先计量检测技术可有效控制产品品质,产品品质在缺乏监督和有效的监督手段的情况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3]。其次计量检测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作用,我国当前已经出台有关于计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对计量检测技术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计量检测技术应用后可发挥出法律监督的作用,产品质量可得到充分保证。此外,计量检测技术可以作为质量技术监督的基础。质量技术监督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监督产品的质量,对于建立起公共公正的市场患者具有积极作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2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的作用
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质量技术监督开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顺利开展。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计量检测技术是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
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产品质量的鉴定需借助和依靠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质量检测技术则可有效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产品在生产环节,生产企业需重视产品质量。在产品流通到市场之前质量技术监督可以进行有效把关[4]。质量技术监督中需以计量检测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计量检测技术中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手段对产品质量做出较为准确的反映,确保流通到市场中的产品质量的安全。
2.2计量检测技术是产生生产经营过程的技术保障
产品的质量需依靠产品的质和产品的量两方面进行反映。产品质量的外在表现形式一般可通过具体数据来进行反映。数据的测量一般需依靠计量检测技术。产品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从产品原料的采购到产品加工完成均会涉及到多个数据,需以多种数据信息作为支撑。计量检测技术凭借某些技术可对铲平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较为准确的反应。计量检测技术对产品生产活动提供的技术保证主要表现在确保计量单位的统一以及提供可靠的计量值[5]。计量检测技术整个过程中的应用可对数据进行较为准确的校对,确保各种计量值的准确无误。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计量检测技术以及计量检测技术提供的数据和各种信息。计量检测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具有变动性,可反映出某些数据的动态变化,这些动态变化的数据可以为生产活动的调节提供一定的依据。
2.3计量检测技术是法律监督企业生产的可靠依据
计量部分一般是监督部门行驶计量监督权的主要机构,同时也代表质量监督部门行驶监督企业产品的权力。当前在计量检测技术方面已经有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已经制定有《计量法》,《计量法》可以作为企业生产产品和质量监督部门行驶职权的依据。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控制方面可充分发挥出监督和控制的作用,产生法律监督的作用。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需依据计量和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生产设备、生产材料等进行检测和测试,同时需符合法律法规[6]。在这个过程中需预防不合格的原料和生产设备以及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计量检测技术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新型社会监督管理体系的形成,从制度层面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和管控,充分运用法律法规所具有的规范性和强直性,使企业产品质量监督得到有效控制。
3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的要点
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的应用过程中对于一些要点需充分重视,把握住关键点。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应用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现在诸多工作追求的目标,实现标准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有效提高企业的发展层次。我国当前标准化工作较为滞后,这不利于良好产品生产环境的构建。我国当前标准的制定与相关技术研究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这自然导致产品标准化发展的滞后。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应用的过程中需重视标准化建设,在各个环节注重标准化建设,确保计量检测技术开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标准化。
3.2注重计量的研究内容
计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计量检测技术则具有发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出现的新技术会应用于其中,这也为计量检测技术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计量检测技术一般与计量内容的发展密切相关,当计量内容不断发展丰富后,与之相对应的计量检测技术也需发展,运用与计量内容相适应的技术。计量中科学计量是计量工作的科学技术基础,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运用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科学化。科学计量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计量学,其涵盖相关的测量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所涉及到的学科则需对这些学科进行研究,及时引入所涉及到的新技术,确保计量的研究内容的前沿性。
4结束语
计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技术监督具有密切联系,质量技术监督是计量检测技术应用的一个方面。通过应用计量检测技术可以确保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更加顺利开展。计量检测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研究其与质量技术监督的结合方法,确保其可以取得更加有效的应用效果。计量检测技术方面的投入也需不断加大,增加人力、物理、财力的投入,实现改革创新,在质量技术监督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使产品在市场中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臻臻,马庆伟.计量及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3):114.
[2]毕国豪.浅析计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技术监督[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4):233.
[3]唐珏,钟冬.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计量检测技术的作用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46.
[4]马德林.关于计量检测技术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A].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2015.
[5]程彦飞.试论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数字化用户,2013(33):268.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定量;因素
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dotoxin,是G-菌细胞壁个层上的特有结构,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1-5]。细菌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细菌内毒素这个概念在1890年的时候就已被提了出来,到1940年时候,Morgan使用志贺氏痢疾菌阐明了细菌内毒素是由多糖脂质及蛋白质三部分所组成的复合体,随着生物学,物理化学其化学结构组成及各种生物活性间的关系也更加明确起来[6-9]。当细菌死亡或自溶后便会释放出内毒素,因此细菌内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当内毒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时并不产生危害,但大量内毒素通过注射等方式进入血液时就会引起发热反应“热原反应”。因此,生物制品类、注射用药剂、化学药品类、放射性药物、抗生素类、疫苗类、透析液等制剂必须经过细菌内毒素检测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10-12]。本文对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细菌内毒素结构构造
细胞壁较薄,结构也较复杂。肽聚糖含量低,肽聚糖之间仅四肽侧链直接联结,缺乏五肽桥;肽聚糖居于细胞最内层,外面由内向外还有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的三层聚合物。
1.1 蛋白质。脂蛋白(lipoprotein)由类脂和蛋白质构成,联结在外膜与肽聚糖层之间,类脂一端经非共价键联结到外膜的磷脂上,另一端由共价键联结到肽聚糖肽链中的二氧基庚二酸残基上,使外膜和肽聚糖层构成一个整体。
1.2 外膜。外膜(outer membrane)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重要结构,其结构类似细胞膜,为磷脂双层。外膜中间有微小孔道,容许水溶性的小分子通过,以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和交换。
1.3 脂多糖。脂多糖位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外层。核心多糖由庚糖、半乳糖、2-酮基-3-脱氧辛酸等组成。类脂A是脂化的葡萄胺二糖,通过焦磷酸酯键组成的一种独特的糖脂化合物,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毒性成分。
2 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
实验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足够的清洁空间、内毒素检测系统、室内灭菌设施、百级净化工作台等。
3 试剂质量
3.1 鲎试剂灵敏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生产批号不同导致检测同一检品时用相同标示值的鲎试剂出现不同结果。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前应复核鲎试剂产品的灵敏度和自身凝集时间,必要时须对鲎试剂进行标化。
3.2 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细菌内毒素标准品是用世界卫生组织所提供的内毒素国际标准品来标定的。细菌内毒素标准品效价误差或效价不稳定均可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应对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的效价进行标定。
3.3 检测用水。中国药典规定稀释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应达到在(37±1)℃的条件下与0.03EU/ml鲎试剂混匀二十四小时内不产生凝集反应的标准。
4 试验器具
用于鲎试剂的器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便于除热原,计量准确,使用、操作方便,对内毒素无吸附作用。稀释配制内毒素标准时,最好采用经硅烷化处理的无热原玻璃器皿。反应管也必须经清洗,250℃烘烤1h以上以彻底除热源。
5 受检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5.1 多糖。l-3-β-D葡聚糖(10pg,Tn1)能激活鲎试剂旁路,常规的内毒素实验呈阳性。
5.2 蛋白质。阳离子蛋白如溶菌酶、核糖核酸酶A、人血白蛋白、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G、血红蛋白与LPS结合、抗凝血酶Ⅲ均可造成假阳性结果。
5.3 离子。高浓度的离子会引起内毒素的聚集,使内毒素不易解聚;当溶液中存在维生素、柠檬酸、肝素时可能干扰鲎试剂形成凝胶。
6 实验操作
6.1 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和熟练程度可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6.1.1 鲎试剂的取用。取鲎试剂时,轻弹安瓿,使试剂粉末尽量落于安瓿底部,先用砂轮划痕,拭去玻璃粉末后用酒精灯消毒瓶颈,尽量避免异物掉入安瓿造成鲎试剂的污染。
6.1.2 鲎试剂的配制。用微量移液器配除热原枪头,按说明精确吸取所需量鲎试验检查用水。
6.13 内毒素标准品的配制。操作时必须准确稀释,使与鲎试剂反应的疏水基团充分暴露。
6.1.4 操作注意事项。双手避免在安瓿或试管上方来回移动,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并且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气泡的产生。
6.2 混合液的pH值。样品液与鲎试剂混合液最适pH为6.0~8.0。
6.3 反应温度。温度对鲎试剂的灵敏度影响很大,按照药典的要求,温度控制在(37±1)摄氏度之间。
6.4 保温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动态浊度法进行定量测定的重要参数,实验时应遵守我国药典的保温(60±2)分钟的时间。
6.5 反应器要放置在固定不易受到振动的地方,检测过程中不可取出观察。试验检测过程中应防止试管受到振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形成的凝胶受到振动后易变形而被误判为阴性。
6.5 阴、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的目的是检测内毒素检测用水的质量及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污染,阳性对照的目的是证实实验条件下鲎试剂的活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阴、阳对照。
参考文献
[1]孙明洁,陈皙生.影响鲎试验的物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4,10(1):47-48.
[2]吴清洪,陈丽,那顺巴亚尔等.SPF级新西兰兔用于热原检查的试验探讨[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8,28(3):174-176.
[3]张义伟.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几点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86-87.
[4]郭录平.浅谈影响鲎试验的因素[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3):227-228.
[5]沈娟,武向锋,王文俊等.家兔细菌内毒素致热的灵敏度变化研究[J].药学学报,2009,25(5):441-443.
[6]焦炳华,余庆.内毒素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7,9(4):168-170.
[7]杜颖,徐文瑜,任B等.热原检查用家兔正常体温的统计分析[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20(1):17-19.
[8]杨耀芳,方学明,杨翊雯.鲎试剂法对甲硝唑注射液中热原的检查[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6):50-51.
[9]项庆军,李策生,胡勇等.不同基础体温的家兔对热原检查结果的影响[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9,37(4):28-31.
[10]谢东,杨戒骄.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热原检查法的比较[J].暨南大学学报,2009,30(2):207-209.
【关键词】 英语早读 质量 有效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它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读背课文,强化语言输入。
英语早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习得语言知识、获取语言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英语早读课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家长解除因自己很早上班而无人照应孩子的后顾之忧,它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同时也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然而,笔者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班级英语早读效果不佳,常常流于形式。
那么,如何提高英语早读课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在于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英语早读质量的有效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二、提高英语早读质量的有效策略
2.1早读任务目标化
英语学习要成功,重要的是明确学习目标,这是建立学生主动学习机制的首要环节,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顾雪丹,2010)。早读前,老师不光给学生泛泛地布置早读任务,而要根据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给学生不同早读任务,难易适中。
2.2早读内容多样化
早读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主体的;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所以老师在布置早读任务时,除了考虑到早读内容适量、难易适中外,还要注意到早读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设计早读任务时,早读内容不仅包含语法、句型、词汇等语言知识目标,而且包含对话、运用等语言能力目标,甚至涉及到情感目标。早读内容可以为学过的词汇、课文,也可以为预习新学内容,还可以同伴或小组讨论导学案中所遇难题,为新课做准备。
2.3早读方法合理化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早读课上,老师帮助学生选用恰当的、合理的方法十分重要。例如在记忆单词时,指导学生根据联想法、归类法、构词法、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等方法来学习单词,他们才会把单词理解得深,记得牢,不易忘记。再如学生读背课文时,首要条件是正确、熟练地朗读,如果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发音,那么背诵课文不仅失去了意义,还有负面的影响(黄晓键);其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朗读、记忆阅读材料,获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反之,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对于早读方式可以采取听读、齐读、小组竟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以消除学生因单一读书方式而产生的厌倦心理,增强学生的读书热情和潜力,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4早读活动自主参与、小组合作化
英语早读可以弥补课内的不足。好多学生在早读课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有好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时学生可以在这段时间内自主复习课堂上自己还没有掌握的内容或预习新课将要讲授的内容,遇到不懂的问题可问同伴或下位去请教老师,老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两人或多人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形式多样的小组讨论,学生自愿学习,积极发言,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学生通过讨论实现思维碰撞,感到学习的乐趣和责任,可以弥补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的不足(李秀文,2009)。
2.5早读质量检测化
有任务布置,而没有任务检查的早读往往是低效或无效的早读,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及时的检查,才能让学生反馈到自己早读的情况,体验自己的学习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可以认识到自己身上还存在哪些问题,以便今后的英语早读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早读质量。早读效果的检测应善始善终,保质保量。检测早读质量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查或个人抽查;可以在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检查的同时,教师巡查;也可以通过游戏方式检查。检查内容应视具体学生而定。这样,即使有偷懒心理的学生也会迫于检查“压力”,而自始自终认真早读,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良好的早读习惯。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这些实践活动,笔者发现学生英语早读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早读热情和学习兴趣极高,良好的早读习惯逐渐形成,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总之,英语早读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英语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指导、有检测、持之以恒地加以实施,才能最有效地提高英语早读质量。
[1] 顾雪丹.提升初中英语预习作业设计有效的几点思考[J].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0(2).
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形成机制,并对区域效应进行度量,能够有效提升货币政策的效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区域货币政策形成的原因、货币区域效应度量,以及如何合理解决货币区域效应等问题。
关键词: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度量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建立在区域经济、金融机构同质性和统一性基础上的。但是,在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由于金融结构体系差异化,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区域就会产生不同的区域效应。同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又会进一步加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构成货币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1我国货币区域效应产生的原因
1.1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在同一经济体系的不同发展阶段,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存在很大差距,虽然实施的是相通的货币政策,但政策产生的区域效应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在不同区域内的货币政策效应是相似的,但仍旧难以避免货币区域效应存在。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在市场开放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内产生了不同的效力。从总体上看,我国东部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市场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比较旺盛,当贷款利率不下跌时,相比于经济相对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对投资的促进作用要大。
1.2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影响金融资源的配置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不断增强。各地政府为了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体现政府业绩,导致不同行政领域内的经济资源争夺不断加剧,进而形成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格局。地方政府间的这种竞争模式集中体现在“条块之间的讨价还价”时的非合作博弈以及零和博弈上。实际上,中央每一年的信贷总量是有限的,不同地区为谋求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必定会对中央政府提供的信贷资源进行激烈争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实现中央信贷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配置。除此之外,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博弈。当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萧条时,中央政府一定会采取比较宽松的财政政策,推动市场经济发展。这时,地方政府也同样会谋求金融机构的支持,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在全国整体与地方区域之间就存在着博弈。当市场经济发展整体过热时,中央政府会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这时,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必定不会将中央的政策不遗余力地执行下去。
1.3金融传导机制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是否健全,以及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弱以及行为调整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否一致,这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以及传导结果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商业银行会受到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调整自身的经营行为;另一方面,自身的经营行为,要求企业和居民要调整消费投资行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运作对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十分关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以间接金融为主,央行货币政策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与国有独资银行对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的灵敏和有效有关。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国有银行的数量要远远大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可以说国有商业银行受到政府调控行为的影响比较大;反之,则货币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也比较大。
2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度量
2.1估计动态货币政策乘数依据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估计法,构建如下模型。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选取了我国1985年到2000年的数据,其主要原因在于198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行使专业的中央银行职能,基础货币正式成为金融统计量。估计结果表明,自从1990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乘数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而到了1997年则处于下降阶段。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难得知,1993~1995年间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而在1998~2000年间我国经济发展则处于通货紧缩时期。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指出:货币政策效力在通胀时期明显加强,而在通过紧缩时期则会明显减弱,这与凯恩斯理论不谋而合。2005年以后我国货币政策成熟度明显处于上升趋势,这主要归功于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2动态货币政策乘数的区域差异本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根据传统的划分方法把我国划分为东部经济区、中部经济区以及西部经济区三大区域。文中使用的所有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M2的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国金融统计年鉴》,是全部金融机构存款总额加上各地区现金净投放和回笼。。经过计算分别得到我国不同经济区域内的动态货币政策指数。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的货币政策乘数是0.1035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的0.29799和中部地区的0.2689。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影响明显存在。
3兼顾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货币政策调控建议
3.1加快区域货币市场建设化在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的货币市场容量,为货币发挥市场作用奠定基础。为了提高货币市场容量,央行可以根据这些区域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展银行间同业拆借的市场规模,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引导一批条件比较符合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介入银行间的拆借市场。除此之外,为了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必须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主要是因为,只有在统一的市场环境的基础上,政府货币部门才能够灵活运用贴现的工具,配合其他的货币工具,实现对货币基础有目的的有效调节,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货币的内部传导效率。为了推动我国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对票据业务的需求,以推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3.2适度加快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市场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在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利率作为资本使用所要付出的成本,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十分关键。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大力加强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建设。政府要采取措施解决不同经济区域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壁垒,推动形成统一的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利率,建立起科学利率结构。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热的时期,央行可以依靠灵活的货币政策引导市场提高资本使用利率,当市场经济发展出现萎缩情况时,央行可已快速地降低资本使用利率,以有效缓解实体经济出现过度反应。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如果实体经济的利率弹性在经济高涨的时期比较低,那么此时央行就可以采取比经济紧缩时更强的政策来防止经济发展出现过热现象。
3.3深化央行大区分行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我国中央银行、我国中央银行的地方支行、地方政府机关以及其他社会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摩擦会严重影响货币政策的效力,进而使中央银行地方分行的实际影响力降低。为了消除这种不利影响,中央银行应该适当地给与地方分行一定的实际权力,确保地方分行能够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货币政策进行合理调整。不同经济区域内的分行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制定有差别的货币政策,当然地方分行在货币政策上的适当调整必须要在经过中央银行的审核之后才能进行具体实施的工作。这样不同经济发展区域之内的分行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特点实施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就可以有效规避全国统一货币政策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可以对央行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对分行所属的经济区域进行重新划分,明确央行支行可根据金融宏观调控的需要,对区域信贷总量做适当的调节,确保货币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的区域化与宏观协调发展。
4结语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内的货币政策效应进行计算,指出我国确实存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具体措施。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内出现的不同效应对于不同区域内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应当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解决货币政策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效应的现象,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明,黄飞鸣.基于金融生态环境主体异质性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分析[J].经济评论,2013(06).
[2]董志勇,黄迈,周铭山.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度量与成因分析[J].经济管理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