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热门专业范文

大学热门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热门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热门专业

第1篇:大学热门专业范文

南昌大学最热门的专业部分如下:

1、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是将原料、原材料,有时加入各种添加剂、助剂或改性材料,转变成实用材料或制品的一种工程技术。目前在中国学术界更多的指向聚合物加工。

2、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3、应用数学: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大学热门专业范文

关键词:热门专业 高投资 高回报

热门专业的概念和形成

“热门”专业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词汇,它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现状的一种体现。什么叫热门?人才市场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活动的冷和热。某种人才短缺,供不应求,相关专业就成为“热门”,反之则“冷门”。人才市场上畅销而且工作环境好、收入高的专业也成为热门专业。

衡量一个专业是否“热门”,主要是看社会对它的需求程度及用人单位对它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欢迎程度。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毕业生就业要通过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直接因素是社会的需求程度,社会需求的变化、行业的兴衰又是由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消费热点决定的。把握这些新的投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可推断出哪些行业将成为人才就业的热点。

在热门专业上的消费

学校的投资

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在1998年国家的新专业目录颁布后,各高校获得了专业设置的自,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新增学科和增设热门专业。有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各高校新增专业多达300多种,涉及600多所高等院校,占全国本科院校的80%左右。一般来讲,新增一个专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要解决好师资问题,须有几名资深教授做学科带头人,有多位骨干教师组成一定规模的教师队伍;其次要有相当系统的专业教材,这些教材的编写应该建立在多年的专业研究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且反映了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再次要有相当完备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无论从申请专业设置、设立课程、增加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还是改善实验仪器设备等各方面来说,学校、政府、社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学生家长的投资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免收学费制度。198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规定从1989年开始,对新入学的本、专科学生实行收取学杂费制度。不过,当时规定收取的学杂费标准较低,一般地区每学年100元,高收入地区每学年300元。从此,高等学校的收费逐年提高。

根据对武汉、上海等特大城市的调查,2001年,武汉城区居民家庭教育支出人均442.88元,比1996年增长85.3%,年均增长率达14.2%,已成为家庭消费的第二大项。上海市区居民家庭的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已经达到463元,年均增长达到34.6%。出钱让自己的子女进入比较好的高等学校学习和选择热门专业已成为广大父母观念。花费数十万元送子女去国外读书的家庭越来越多。为了子女读书,许多的家长已在银行设立专门账户储备教育资金、为孩子购买了教育保险。

热门专业给毕业生的回报

以电子信息行业为例。近两年,国内一些著名IT企业经营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不再像以往那样大规模招收高校毕业生,部分中小IT企业也出现裁员现象。从巴尔的摩技术公司到施乐、从朗讯公司到NORTEL公司,这些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的巨头为了降低成本,在过去6个月内已经连续裁员。成千上万的IT专业人士如今只好在家里放起了“长假”,有些专业人士则靠打打零工才得以维持生计。

在竞争如此激烈、经济又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难怪曾经引以自豪的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们不得不低下了高贵的头,想方设法能够找一份工作。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目前这些市场“热销”的专业,往往是许多大学生就业的“筹码”,他们很想通过这一“王牌”得到一份对口的理想工作。如今,这些大学生必须面对劳动力剩余的局面,在不远的将来挤入寻找工作的人流中去。对他们而言,现在需要的是一份工作,而不再讲究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份工作了,更不用说工作环境、薪水、福利等等了。

投入与回报的不平衡

投入与回报的不平衡,这在一些近10年来新开的大学专业中最为突出。由于社会需要旺盛而新设立的一些专业,往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市场风云变幻,一些四年前最热门的专业,往往四年后反而成了冷门。那些当初意气风发被这些专业录取的学生,到了毕业时刻却有了另一种失落。

最近,在很多“高考指南”里看到了“今年高考9大热门专业”。其中有生物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环境工程新闻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等。而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我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两者对比不难发现,需求人才与冷热门专业很不对称,也就是说,人为制造的专业划分与社会的供求是脱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一些所谓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危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今年一季度全国8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调查研究表明,职位供求严重不匹配,这使近17%的就业机会在无形中流失,全国累计岗位达152.6万个。从此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供需不匹配,一味的追逐热门专业。人们对专业的高投入得不到高回报。

对待专业的态度

冷门专业是指时下社会并不大量需要,甚至当前根本用不上的专业,或者说是市场中几乎寻不到谋求职业机会的专业。但这并不意味冷门专业毕业生没单位要,应当说,这是一条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与就业的基本常识。所谓的“冷”与“热”都是相对而言,没有永远的“冷门”,也没有永远的“热门”,如果某个专业长期后继乏人,极有可能成为将来报考热门;如果某些专业大家都来挤,反而会成为以后报考的冷门。其实,这本身就体现了人才市场的变化规律。

冷门专业,不一定就没有“前途”。如果毕业时,社会正需要这样的人才,那么可怜的几十上百号毕业生就成了“抢手货”。看来,当初不因“冷门”就不报的考生,占了“大便宜”。而另一些“冷”的专业,在短时间内不能“发大财”,但它的职业寿命长、风险相对较小,甚至可以终生“旱涝保丰收”。

再看看,时下许多“热门专业”毕业生们,找工作非常艰难,人多了,到处都是,这种局面就好了吗?

面对“热门”专业,我们应该分析一下:这种“热”是人才需求而形成的正常的“热”,还是大家盲目哄抬而造成的“虚热”?四五年或更多年以后,此专业的人才需求形势如何?我是否真的热爱这个专业并且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我会喜欢与此相关的职业吗?我的潜能优势能发挥出来吗?

“冷门”专业不仅在录取方面占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因为它适合你,学起来或做起来,苦中作乐;当你做出成就来,成为“冷门”中的佼佼者,你也就马上成为“热门”人物。要辩证的看待冷门与热门,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等各方面因素专业。

第3篇:大学热门专业范文

压线生在填报志愿中确实比普通考生要难很多,一步选错,可能就会对学生个人造成很大耽误。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高考多少分算压数线_高考分数刚过一本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多少分算压线生在每年高考中,都有一大批压线生,这里的压线生就是指高考成绩刚超过大学录取分数线或者是刚达到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这类学生志愿填报相当关键,一步选择错就可能让学生滑档,自己上大学的等级也将下调,在这里高考专家专门针对压线生就分享了自己的填报志愿经验,让学生在填报志愿中能更好胜出。

首先,考虑一些地理位置偏僻的大学,地理位置偏僻的大学,在同等级大学中,一般录取分数线偏低,这时候学生报考相对会稳一下,不容易出现滑档现象,学生也就更容易报考成功,地理位置不偏的大学,学生竞争很大,压线生报考很容易被刷下去,学生要注意。

在每年高考中,很多学生不愿意选择地理位置偏僻的大学,觉得地理位置偏的大学,学校实力就不行,这是很错误的一个认知,地理位置偏和大学实力没有任何直接关联,就像延边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等,这都是一些地理位置偏僻的大学,可是,学校实力却不差,更是排在了国内高校的前列,学生对于地理位置偏的大学要有一个正确认知。

高考分数刚过一本线每年高考都有部分学生高考成绩刚刚达到一本线,而这时到底该报一本大学还是二本院校往往是很多人纠结的点。我的建议如下:

(1)报考方向:大多数二本院校和个别一本院校

(2)学校类型:最差的公办一本院校、最好的民办本科

(3)志愿填报:同时填报本科一批志愿和本科二批志愿

(4)报考细节:先选择少数一本院校作为“冲一冲”的目标,并且要注意最好选择高校中可以接受的“冷门专业”,同时服从专业调剂;另外,要重视本科二批志愿的填报,灵活运用“冲、稳、保”原则,尽量选择好学校、好专业(但也要避开一些分数线比一本还高的二本热门专业)。

高考分数刚过二本线(包括部分省的三本线/本科线)建议如下:(1)报考方向:一些二本、三本大学和大多数专科院校

(2)学校类型:民办三本、独立院校、职业技术大学、公办本科(偏远地区)

(3)志愿填报:同时填报本科二批(本科批)志愿和专科批志愿

(4)报考细节:先报本科二批志愿,多选择一些外省的低分本科院校,争取能上本科院校;同时最好也报一些专业志愿,多选择一些省内发展较好的专科院校,防止二本不被录取。

第4篇:大学热门专业范文

而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往往只知道哪门课程成绩好,对于未来要待四年甚至更久的大学,往往更看重它们在各种排行榜上的名次、历年的录取分数线、拥有的热门专业等,却对于非热门专业不甚了解,对于热门专业会面临多少竞争者,对考生的自我认知、后期的能力发展也不太明确,更没有想过如何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乃至职业发展。

这些无疑造成了高考选专业最大的盲点和障碍。

专家名片:谭洁,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专家。

专家谏言:著名咨询心理学家金树人先生说过,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

专业填报一般会面临很多问题,我把它分为以下三种。

选热门的还是自己喜欢的?

目前优势教育资源短缺,成绩好的考生及其家长、学校乃至各种培训机构,对于能否在名校、热门专业占有一席之地多有理性、精准的分析,但在大学名气、专业人气之前能考虑个人兴趣和将来职业发展的恐怕就不多了。

这让人不禁想起周国平先生说过的话:“在人生的追求上,中国人心中没有自我,只有他人,大家在争夺什么,我也就要什么,于是名利场上熙熙攘攘,一片繁忙之景。”在高考填报专业时,很多人不正像周先生说的那样没有自我,只有他人,大家争夺什么,我就要什么吗?

首先,会有很多人填报那些看起来发展趋势很好的“热门”专业,而且好不容易得到后,还没法保证四年以后还是那么抢手;即使有幸进到“热门”专业,很多人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对它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热门”往往只是在社会需求变动下昙花一现。其次,即使幸运地抢到了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仍然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知道,即使排名前十的高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仅仅凭借本科阶段学到的东西和锻炼的能力,恐怕也难以保证毕业后就一定受欢迎。

而且山不转水转,当年的“冷门”也许会变成彼时“热门”,所以还是追随自己内心的兴趣往往容易有更多更好的积累,更能把握机会。

选理科还是工科?

高中时期已经文理分科了,所以专业选择很大一部分会集中在选理科还是选工科上。

理科是基础科学,培养目标是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它的原创成果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工科则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其培养的是在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但理科与工科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在很多人眼里,数学似乎是纯理论学科,但近百年来,即使在经济类及管理类软性学科研究有成就者,均有良好的数学功底,更不用说信息科学等领域。著名的“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虽出身工科,但他是公认的世界级的工程控制论集大成者,对应用数学也有杰出贡献。

选理科还是工科,主要由自己的优势和生涯规划决定。数理基础好、抽象思维能力强,自己又喜欢且家境能支持继续深造的考生,选择理科比较合适,且从历年的招录分数看,理科的录取分数会稍低,理科学生即使后来对某些工科领域感兴趣,理科的基础仍然会提供很大的帮助;如果动手能力强,对于深入研究基础理论没有太浓厚兴趣的选择工科更合适。

实力不够导致选不上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说实话,不管你进到什么学校学习什么专业,总会有不满意的地方,但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在满足基本要求之外,还能找到一个于己有兴趣并有实力、于他人也有益处的领域,并在该领域做得比别人更有效率。

第5篇:大学热门专业范文

【案例播报】

在高考之前我根本就没考虑什么专业问题,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我老爸老妈也没什么文化,他们认为考什么分上什么学,哪用得着去瞎琢磨呀。没想到分数一出来,全家都着了慌,那么多专业让我眼花缭乱,有的专业名称我连听也没听说过。我爸说,你还是到学校问问老师吧,让他们给你参谋参谋。

第二天,我拿着志愿表去了学校。唉,不问老师还好,一问更拿不定主意了。英语老师说,学外语吧,将来考研或出国都方便;政治老师说,甭管上什么学校,千万别报哲学专业,要不然,你将来只能回来跟我做同事……眼看着快到交表的时候,我还一点眉目都没有,后来我问了几个分数跟我相近的同学(分数都是超过二本线十多分),他们都说,反正也上不了什么好学校,就挑一个热门的专业吧。我见许多同学都选跟政法有关的专业,于是,我就报了现在这个地方学院的法学专业,梦想着将来能当个“大檐帽”法官什么的。入学后我才知道,这个专业是学校前几年新上的,根本就没什么实力,专业老师都是从社科部转过来的,据说原来是教“马列”的。连我们的辅导员私下里也发牢骚:“就咱们这小学校,学什么法律呀!第一届学生毕业已经两年了,没听说有一个人找到对口工作。你们还是好好学英语,将来跨专业考研吧。”听得我心里直冒冷汗。

【案例点评】

行业无优劣,专业无冷门。表面上再热的专业四年后也可能因为供大于求而备受冷落,而看似冷门的专业却往往因为无人问津而供不应求,特别是在某一领域有兴趣的同学,一旦真正钻研进去了,再冷的专业也可以通向成功的殿堂!

热门专业年年有变,但是法学专业在一些高校里一直“高烧不退”。许多考生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学习法学专业,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名神气的检察官、法官,实在不行就自己开个律师事务所,根本就没想到,要想跨进这一行,本科毕业时,你必须和许多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一起去参加“天下第一难考”――司法考试。

为了造就精通法理、有着高尚情操的司法精英,保持法律职业的精英性和社会公信力,司法考试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是最难的考试,其录取比例少得惊人,比如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平均每年通过率只有3%,而我国香港的司法考试通过率更只有2%左右。我国大陆的情况稍好,通过率是6%。在这些有幸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的考生中,很多人并不是科班出身。2013年全国司法考试中,某直辖市著名大学法学院的28名法学硕士参考,只通过了7人。

【求学提醒】

行业院校VS综合大学:全国15个专业被亮“红牌”

2014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整理并公布了2012―2013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共有15个专业“榜上有名”,同时公布的还有全国各省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在这15个专业中,有不少是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热门专业,比如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生物科学、贸易经济、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等。这些专业几乎都是前些年大量的行业性院校为了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而增设的。但是这些专业由于是“急就章”,师资力量难以保证,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如前不久一所重点师范大学贸易经济专业的一位同学到一家外资企业去应聘,考官举着该同学的简历一脸吃惊:“你们学校还有这个专业?”

揭秘:行业院校增设非行业类专业的类型

生源捞取型:增设专业就是为了多招学生,结网捕鱼,所以这张网织得越大越好,网眼越密越好,尽可能多上专业。学校普遍喜欢上投资少、见效快、靠几本书找几个老师就可以应付的“软专业”,而对像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化工能源等需要上设备、上仪器、投入比较大的“硬专业”一般不“感冒”。

分散就业压力型:学生过多地集中在一个专业,会人为造成就业压力过大,所以部分学校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目的是自我减压,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

高考导向型:考生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就上什么专业,而不考虑市场就业形势。

热门专业VS冷门专业:“冷”“热”不绝对

所谓热门专业是和冷门专业相对而言的。正常的“热门”是有关专业人才短缺在社会人才市场上的反映。由于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如果社会上某行业相关人才紧缺,用人单位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就高薪聘请人才,造成某一专业领域内人才一时走俏的态势。这种态势又刺激考生争相选报此专业,从而形成“热门”。一段时间以后,该专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得到缓解,社会需求下降,人才市场就以此类专业人才就业难、待遇低等现象反映出来,造成一定程度的过剩,成为“冷门”,诱导人们不再选报此类专业而转向其他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形成新的“热门”。

然而,现在“热门”的专业,不一定永远“热门”,现在“冷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永远“冷门”。它们是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变化的。如果我们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市场上的作用周期,盲目挤报“热门”,有可能仅仅抓住了热的尾巴,等大学毕业后,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上的过剩品。

城市发展VS高校名气:就业首选求学地

求学看城市,城市发展与高校数量的多少、名气的大小相辅相成。城市的地域、区位优势、支柱产业等与大学的气质、学科的组成息息相关。尤其是当你大学毕业时,如果想留在当地就业,就一定要提前考虑当地的经济传统和支柱产业情况。

第6篇:大学热门专业范文

填写高考志愿或选择考研专业时,许多同学都被琳琅满目的高校名字和专业名称迷花了眼,一时间不知何去何从。这充分显示了同学们在小心翼翼地规划着个人的“终身大事”,人生的路很长,可关键处只有几步。“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男女各占半边天的当代,无论是男是女都怕入错行!对此,笔者有两个建议供参考。

一方面,绝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都要直面就业难的问题。一步到位找到理想的工作可能性很小,不妨“骑驴找马”。此外,“风水轮流转”,目前“火”的专业也难保几年后不是“祸”,例如2002年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还供不应求,2012年英语硕士都为找工作发愁。所以,与其为选专业而苦恼,不如一门心思再深造、考名校、拜名师。自身修成梧桐树,何惧专业无前途?

另一方面,个人智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应该三维立体选择专业: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擅长什么,客观允许什么。前两个是“知己”,最后一个是“知彼”。综合考虑,三点决定一个平面。比如,个人自身条件有限,报考个人喜欢而且擅长的名校的冷门专业或者普校的热门专业都是避开竞争的上策。人贵有自知之明,切记与人攀比或者盲目跟风。不做第一,只做唯一。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一定要选择一条客观条件允许的符合个人志趣的道路,尊重自己的个性,书写唯我独有的精彩人生。

有些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只是看到市场的需求,一味选择热门专业和名校,这不免有急功近利的嫌疑,笔者不敢苟同。大学也不一定要围绕市场去做专业。大学不仅仅需要培养人才,还需要提供智力支持,有的专业赔钱高校也要做。我们的文史专业有研究《红楼梦》的,有研究其他的,这些专业就业非常难,除非技术水平高的人才能进入研究所,可是这些专业不应该根据市场来设置。

专业应该根据市场来设置,但是有些涉及我们国家基础科学发展的专业不能丢,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大学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被就业牵着鼻子走是不合理的。作为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不能只看到市场的需求,唯名校与热门专业马首是瞻显然值得商榷。

第7篇:大学热门专业范文

高考查分时间陆续公布,如何填报志愿成了重点,志愿填报是高考录取之前的一个项目,是考生进入大学的一个必经项目,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命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内蒙古高考查分时间公布2021,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内蒙古高考查分时间2021内蒙古高考评卷工作已展开,拟于6月23日向社会公布高考成绩、划定录取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高考志愿填报步骤第一步:专业选择

大学专业选择是决定未来职业方向最重要的选择,但并不是决定青年学生终身命运的唯一条件。

第二步:区域选择

区域选择直接决定了学校的选择范围,也决定了未来四年学习和工作的大致环境,有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你的眼界,甚至影响人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步:学校选择

人生要面临的选择很多,选大学、选专业、选职业、选伴侣、选行业、选合作伙伴等等,选大学是人生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选择。

第四步:高校投档线的预测

高校档线的预测是高考志愿填报的核心技术,也是所有志愿规划的基础。在知分填志愿的大好政策下,学校投档线的预测已经成为一门科学。如何更加准确的预测高校投档线是有规律可循的。

第五步:志愿顺序的安排

为了保险,每个考生在安排志愿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在自己分数相应批次的下一个批次填满志愿,以确保在万一掉档的情况下,在下一个批次还有学校可以录取。

填报平行志愿顺序有讲究注重院校顺序与梯度,平行志愿对院校来说,都是第一志愿,是完全平行的,而对考生来说,还是有严格的顺序。

平行志愿的排序有先后顺序,排序上的先后就是检索投档的顺序。计算机在检索时是按照A、B、C、D、E五所学校的顺序进行检索,尽管志愿是平行的,但是顺序也是有先后的,所以考生在填报时还是要注意学校的顺序。

建议考生将自己最希望就读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梯度与各院校的名气、实力、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等的不同有关。考生应仔细分析、综合判断。

各个平行志愿间要有梯度

建议考生,还是要适当拉开差距,各个平行志愿间要有梯度,而且必须要有一所学校保底,才能确保命中一个,同一层次的学校不宜一起报,这样容易一起落榜。

不要跟风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

热门与冷门专业是相对的,热门专业是目前紧俏、供不应求的专业,报考人数多,竞争就会激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两者结合,相互兼顾。

慎重填报不服从

平行志愿填报时一定要慎重,填写专业不服从更要慎之又慎。平行志愿能提高考生的院校志愿命中率,同时对于考生而言填报专业的难度将加大。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以后,高校生源分数更为集中,密度更大,原来最高分和最低分可以相差上百分,如今由于生源高度集中,最高分和最低分可能只有10多分的差距,热门专业因为高分考生云集,可能也就1~2分的分差,甚至可能出现专业无分差的情况,对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而言,一分之差就可能有几十或上百名学生。

第8篇:大学热门专业范文

瑞士本国的高中毕业生可以任意申请入读瑞士国内的12所大学。在专业选择上,无论教育部门还是各大学均不设遴选机制,对获得入学资格的学生“照单全收”。也就是说,无论学生想学习什么专业,都可以在入学后进入相关院系学习。

当然,入得了学不代表能顺利读下来。

热门专业收录的学生人数众多,但由于设定了极为严格的考核体系,故淘汰率也是出奇的高。有一些专业的淘汰率甚至高达60%~70%,即大一入学时可拥有300~400名学生,而大一结束时则只能留下100余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强度之高、考试之密集与频繁、竞争压力之大,均非国内同类专业学生可比。

当然,被淘汰并不意味着被开除,在这一点上瑞士的大学比较人道。被淘汰的学生通常被默认为“不适宜学习该专业”而被允许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当然此前的一年学历就作废了,要从头开始学习新专业。但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也就是说,若学生已经因成绩不佳而被淘汰过一次,就要确保调换专业后不能再被淘汰,否则就要退学,并且以后也只能进入比本科大学低一级的高专院校读书。于是,那些拿了“黄牌警告”的学生在重新选择专业的时候,不会再一味扎向热门专业。

宽进严出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瑞士大学在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两个维度上的兼顾。一方面,几乎所有人都被赋予了获准进入一流大学学习的机会;但与此同时,越是好的大学、热门的专业,其精英教育理念越强,往往通过设立极高的门槛,来确保最终获得学位的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

与“宽进严出”如影随形的,是更为灵活的学制。瑞士的大学施行学分制,在不换专业的情况下,修满毕业所需的180学分通常需3年,但若学生中途因实习等缘故缓修某些课程,则可延迟至4年。硕士和博士的学制亦很灵活,学生和导师的自主性较高。

第9篇:大学热门专业范文

最早看到“一个人的毕业照”时似乎是三年前,当确认这不是新闻炒作而是铁定的事实时,顿觉胸口被猛击一拳,有说不出的难受。这样的窘况和尴尬如果不扭转、不采取积极措施,几年后,就会出现该专业解散和绝迹的悲剧。“一个人的毕业照”,是高校招生以就业为导向极致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对人才需求取向功利化、短视化的曲折反映。诚然,大学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确实要考虑市场需求,如果不及时调整各专业招生人数,势必会造成热门专业人才缺少和冷门专业人才过剩,增加就业压力,影响学子前程。但如果大学过分以市场需求为招生人数指挥棒,以就业前景良否、培养成本多寡为人才培养“方向盘”,可能会滑入利益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盛行的泥潭,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熏陶出的学生,其价值观难免不带上“一切向钱看”的色彩。大学既惊呼社会利己主义盛行,又无形中助长这种世风;既谆谆教诲学子要有家国情怀、民族担当,又在现实中无奈秉持着追本逐利、扶强抑弱的办学理念。大学,不光要让培养的人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还要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引导他们投身富有价值的事业。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北京大学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都只有一个毕业生,至今已是“六代单传”。对于出现这种特别的“一个人的毕业照”现象,还是应该辩证地看:既不可简单地拍手叫好、草率复制,也不能轻易地加以否定、一味棒杀,而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对策。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进程中,为了提高办学效益、满足更多人求学深造的需求,扩大招生是大势所趋,并且在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发挥了积极作用。那时,一个班、一个专业,学生众多、甚至人满为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单纯从办学的经济效益这个指标来看,用较小的投入培养了较多的学生,是十分合算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将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精准化和小众化。在满足社会对人才一般性需求的同时,逐步重视有针对性的、量身定做式的精细化培养,会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这也是社会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的一个标志。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精细化、小众化培养的前提是科学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地预测和分析社会的需求,需要有科学的决策,既不能搞“长官”意志,也不能想当然。

@ 韩宝志(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

“一个人的毕业照”走红:一方面,是毕业之际,学子们各种有创意的网络毕业照中,这张反差最大;另一方面,这也是公众对一个人能对自己理想坚守的一种敬佩。其实,能一个人读完这样的专业,既需要学生的坚守,还应该感谢学校的坚守,对学生的爱护,对学生理想的守护。因为,这样的课上起来“成本”太高。但分析一下,学生们的兴趣,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最后却只有一个人坚持自己的兴趣,上了一个“冷门”学科,不能不说,这与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对物质利益追求胜过兴趣爱好的现象有关。一个人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才会乐之、好之,才会不知疲倦,有所成就。我们应认真分析背后的原因,继续深化教育改革,让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有尊严地生活,让学生们能够追随自己的兴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