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放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放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其提倡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自主学习的理念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而不完全排斥面授辅导课的操作方式又有别于其它的远程教育模式,因此,面授辅导课就成了开放教育的一大特色。首先,开放教育的面授课课时较少,不要求教师作系统讲授,只提倡教师讲重点和难点,这是对传统面授辅导课的一种改革;其次,完全的远程学习,学生会产生孤独感、无助感,体验不到学校的文化氛围,而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课正好弥补了其它远程教育的这一缺憾。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开放教育理念,对学校产生更强的归属感。正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既体现了开放教育特色,又影响到开放教育理念的落实,教师在面授辅导过程中就要尤其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沟通。
2“亲近—期待—信任”:开放教育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历经近十五年的摸索,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课基本上可定位为三种类型:导学课、辅导课和复习课。导学课主要是教师从总体上就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体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自主学习建议,这个课型基本上是在一门新课的起始阶段,也是师生之间建立关系的阶段;辅导课主要是教师就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作业等进行具体讲解,是学生与教师深化关系的阶段;复习课是教师就课程的复习范围和复习要求进行具体布置,因为开放教育秉承中央电大的“五统一”,教考分离,所以复习课也是大多数学生最为重视的课型,是师生关系的升华阶段。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去构建开放教育课堂教学的模式,应该就是“亲近—期待—信任”三个阶段。
2.1导学课:巧用“首因效应”,奠定师生关系亲近的基调
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交往有一个著名的“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也就是俗称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在建立师生关系的导学课上,教师就要善于利用“首因效应”,在第一时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简单来说,导学课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有两大方面:一是师生之间互相认识;二是介绍课程学习的相关信息。教师一般只注重第二项内容,而忽视第一项内容,殊不知,这才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关键环节。学生往往是先看上课的教师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决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这门课程,而教师的自我介绍形式就足以让学生对这个教师形成“首因效应”。开放教育学生大多为成人学生,他们的阅历不可谓不丰富,因此,教师的自我介绍必须要有足够的新意才能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形成亲近感。教师自我介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开门见山式。教师直接介绍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等,虽简洁明了,但没有新意,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幽默登场式。这是教师花心思自我介绍时最容易想到的方式,就自己的姓名或者经历等幽上一默,可以瞬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但这对有些无法在自己姓名或者经历上做文章的教师来说适用性不强。第三,提问回答式。其实对大多数开放教育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学校的课表安排或者网络资源很轻松地知道任课教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是否重复意义并不太大。如果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一点时间,就教师的相关情况进行提问,教师来一个“答记者问”,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比较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师生距离很快缩短学生可以得到很多教师的“隐私信息”,人际关系理论中,有一种说法“最好的朋友是知道你最多秘密的人”,当学生感觉自己已经充分了解教师的时候,在心理上就更能接受教师。而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发言积极性,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提供方向。当然,这种自我介绍方式对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幽默感都有一定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整个提问—回答的基调控制在轻松、活泼的状态。
2.2辅导课:细节着手,让学生期待上课
开放教育学生面授辅导课到课率普遍偏低已是公开的秘密,这固然有各种各样主客观原因,但教师如果善于在细节处进行设计,让学生期待教师的面授课也并非不可能的。
2.2.1课前有惊喜虽说开放教育学生有意注意的能力已经相当强,但是他们上课的纪律性却明显偏弱,能够做到准时上课的并不多,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前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些“开胃菜”,一来可以通过这段时间等候学生陆续到课,二来可以利用“开胃菜”的“美味”吸引学生早点到课。这就有点类似于传统课堂中的导入环节,但教师在设计时要更多考虑到成人的心理特点并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具体可以有以下一些形式:第一,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相关新闻热点探讨。比如幼儿园集体喂药事件、房价调控、乌克兰局势等,这些社会热点新闻在学生的生活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各个专业也都可以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和教师、同学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学生会深刻感受到专业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第二,结合课程内容,提供相关案例分析。有些专业的学生可能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不是很高,教师就可考虑在课前准备一些既有启发性又能结合课程知识点的案例(或者故事、题目等),通过分析案例、题目或共享一些故事,让学生进行“课前热身”,可以更好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第三,结合学生需求,讲解相关作业题目。无可否认,开放教育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抱着很强的功利心理的,完成作业、通过考试是他们最直接的目的,而开放教育的作业往往综合性比较强,如果学生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完成量也比较大,如果教师能在每次课前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讲解作业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作业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2.2.2课中有兴奋点开放教育面授辅导课的时间安排通常比较集中,大多是在晚上或者双休日本该是休息的时间,学生经过了一天或者一周的工作之后,上课的精神状态可能并不饱满,而且由于课时紧张,成人学生也难免会有精神不集中的时候,因此,教师要张弛有度,善于控制整个课堂的节奏,避免为了赶进度而“唱独角戏”,要多与学生互动,适时制造一些兴奋点。第一,提问。在长时间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直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教学,学生极易产生疲劳感,但对于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教师又不可能经常采用学生朗读、上台演练等方式,因此,最简单的调控课堂节奏的方法可能就是在陈述一段内容之后,以学生感兴趣的或者生活中常见的点提问。不一定非得要求学生回答出多标准的答案,关键是要通过提问-思考-回答的过程,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所以,这样的提问最好在学生精神疲劳的时候,而且问题最好有一定的趣味性或者启发性,这样会让学生有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第二,讨论。成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已经很好,对于教师课堂中的很多观点都会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而且也很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因此,开放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最忌讳教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而不给学生任何表达自己的机会。教师可课前设计讨论题,也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适时组织讨论,可以是发散式的,由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是教师主导式的,由教师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在组织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和方向,以免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或者偏离主题。第三,游戏。虽然开放教育学生大多是成人学生,但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童心,好玩、好奇、好胜的心态在他们身上也会或多或少存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组织一些既和教学内容有关、又有一定趣味性的思维游戏或者室内小游戏,在学生精神懈怠的时候适时活跃一下气氛,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兴奋点。
2.2.3课后有悬念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决定了每门课程的面授辅导课时间都是相当有限的,教师和学生可能只有两到三次的见面时间,而且这些时间可能相隔较久,如何使学生在一次课后还能期待着与教师的第二次相见,每次面授辅导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留有一定悬念。比如,在提问环节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留待下次课再揭晓;在讨论环节,隐藏教师自己的观点,等下次课再公布;在游戏环节,同样可以留一些解决方案或者启示性的内容放到下次课再共享。在开放教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办学模式的原因,也由于学生的年龄原因,教师更习惯于“一言堂”,但这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并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上花点心思,这样学生才会期待面授辅导课。
2.3复习课:深化关系,在相互信任中迎接考试
在开放教育中,切实加强宣传,围绕感恩的主题组织内容,在校内外媒体上大力宣传一些感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对学生正面引导,提高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和认识。第一,加大校内媒体的宣传力度。在学校橱窗、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感恩的知识、先进人物和事迹,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宣传。第二,加大校外媒体的宣传力度。在校外的主流媒体网站上对留守儿童感恩意识进行宣传报道,开展帮扶留守儿童“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和呵护。第三,开辟开放教育新阵地。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开放教育的专栏,或利用校内网、论坛、QQ群、微博等网络工具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开放教育活动,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学习开放教育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恩自觉性。
二MOOCs教学活动中渗透开放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
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做到多途径自觉主动渗透开放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感恩认知水平。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开放教育
学校应将开放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将开放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我国传统感恩文化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用实际案例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自立自强;还可以将开放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当中,挖掘各门课程教材中蕴涵着的开放教育内容。
2.开展开放教育的主题班会
老师可以邀请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参加以“怎样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怎样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怎样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等主题班会,激发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感激之情,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怎样以感恩的心去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组织开展开放教育的辅导报告。学校可以组织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专题报告会,激发留守学生孝敬父母、感恩老师、回报社会、服务他人的情感。
三MOOCs实践活动中践行感恩行为教育工作者要以活动为载体
针对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开展开放教育,在实践活动中使留守学生对开放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
1.培养家庭责任感
教育活动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给父母写感恩信或打电话问候,或通过勤工俭学,挣钱给父母买生日礼物,让他们体验干活的辛苦和体会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学会分担、学会关怀和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2.培养社会责任感
老师应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新农村调查、红色文化体验、学雷锋活动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社会认知能力及适应能力,使留守儿童对“感恩”的理解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使感恩情感得到升华。
3.扩大感恩对象
(一)职业农民宣传少,社会歧视思想顽固
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问题,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已经很重视,党的十也特别提出要求。可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在社会民众中知名度很低。笔者通过网络进行“你对职业农民是怎样认识的?”的调查,只有2%的人能够正确回答。但是,在“你是否愿意做一名职业农民?”问题回答中,只有3.2%回答“愿意”。歧视务农的世俗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大量80后、90后远离农村家乡,不选择学习农口专业也不见怪了。如何从思想舆论上重视职业农民,我们的宣传教育部门任重道远。
(二)开放教育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建设与模式创新有待加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党的十提出的战略目标。在国内是个新生事物,因此,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刚起步,教学、管理模式有待探索。开放教育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究缺乏,教学、管理制度缺失、模式落后。
(三)开放教育职业农民数字化教学资源短缺
适合职业农民教育的开放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短缺,甚至是“零”起步。开放教育如何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已迫在眉睫。
(四)开放教育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基地建设和利用有待加强
如何利用开放教育现有的农民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和创业基地,为新型职业农民服务,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加以改革。
二、开放教育拓展职业农民培育业务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开放教育网络作用,做好职业农民重要意义的宣传
在电大网站开始专栏,广泛宣传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宣传新型职业农民的优越性和光荣感,特别是要宣传身边“新型职业农民”的成功案例,以榜样的力量吸引社会关注,消除传统轻农思想的影响,鼓励青年一代积极选择农口专业学习。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电大为平台的职业农民培育管理体系
在市(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统筹各县(区)培育工作。电大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业务指导单位,负责制定指导性培训计划、师资统筹、督导评估、认定组织等工作。各县(区)落实培训单位,负责培训组织、教学管理、档案管理、认定材料申报等工作。
(三)创建适合职业农民特点的管理与教学模式
针对职业农民的特点,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组织高效、务实管用、农民欢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要顺应务农农民学习规律特点和生产生活实际,以方便农民和贴近生产为原则,电大要采用校社融合的模式,就地就近下乡进村办班,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基地开展培训;紧密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培训,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交替进行,促进学用结合和学习、生产“两不误”,避免不尊重农民意愿和脱离生产的远距离和走国场的培训。
(四)创建适合新型职业农民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一是开发“微课”形式的“通识”与“专业”课程。在“微课”设计的目标上要符合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能力和技术,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产经营理念,能够从事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在“微课”设计的内容上,包括农业“通识”与“专业”两个方面。“通识”一般包括现代农业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等等。“专业”要分类,一般分类为:蔬菜生产经营专业技术、果树生产经营专业技术、水产生产经营专业技术、茶叶生产经营专业技术和畜牧生产经营专业技术等等。二是创建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证考核的无纸化考试模拟试题库。三是在电大网站主页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栏目。包括:农技资料、技术鉴定、三农信息、培训管理等。四是创建丰富的由教师团队统一制作培训辅导视频和农业专业技术讲座的微课视频资源。
(五)做实做新创业基地,培养示范型职业农民
JiTT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分为五步:一是“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的;二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向辅导教师反馈;三是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四是创设“积极主动”课堂;五是开展“难题”探究活动。这是JiTT模式下每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把JiTT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引入开放教育,结合开放教育原有的教学模式,构建出JiTT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应用于开放教育的JiTT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可以概括为六步:一是开设第一次面授导学课,即“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的;二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向辅导教师反馈;三是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四是创设“积极主动”课堂(第二次面授辅导课);五是开展“难题”探究活动(可以是基于网络的小组活动);六是巩固提高(第三次面授辅导课)。相对于全日制教学的JiTT模式,开放教育的JiTT教学模式设计是“宏观”的,即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是针对整个学期的设计。JiTT教学模式的核心都是师生之间建立一条“反馈链”,通过“反馈链”,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反馈给教师,师生之间相互沟通,教师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并创设学生需要的课堂。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宏观”设计的JiTT教学模式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开放教育相对全日制本专科教育有所不同:一是学生自学能力不同,全日制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开放教育学生自学能力差;二是辅导频率不同,全日制大学生每门课程每周至少能上一次辅导课,片段的学习任务完成后,问题都能及时得到教师指导。而开放教育学生每学期极少碰到教师,自主学习开始到第二次辅导课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学习中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自学能力差,辅导不及时,这些直接导致“自主学习”任务不能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不能完成,教师和学生之间无法形成“反馈链”,致使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变成了“摆设”。所以,JiTT教学模式理念要成功应用于开放教育,一定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二、促进“自主学习”的解决方案
微视频,即播放时长只有5到20分钟的视频。目前,在基础教育、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的教学中都有微视频的成功应用案例。微视频可以吸引传统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给他们提供传统课堂的情境体验。基于微视频的微学习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的问题。成人学生个体差异大,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挑选适合的微视频学习,而且,这种“短时”的微学习也非常适合成人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原本开放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从教学大纲、课件到辅导资料、在线作业,以及课程讨论区、聊天室等。可是这些资源和论坛根本没有“人气”,原因是不符合现代年青人的应用习惯。网络环境下,能够提供课程资源和师生交流的除了电大在线,还有邮件、论坛、博客、QQ和微博、微信等。相对电脑而言,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因为其简单、方便和随时随地而更受年青人的青睐。相对于其他网络交流工具,微信(微信群、朋友圈)更是在应用中独占鳌头,它提供了语音、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的实时与非实时交流。据官方的统计数据:微信的注册用户数量于2013年底已经超过了6亿,而且数量增长的速度有增无减,20岁到30岁的年青人是它们的“主力军”。可以通过微视频、微信构建一套自主学习的“助学”平台。根据教学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特别是自主学习辅导和监督,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利用微信每周的学习任务,提供相关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建立微信群和朋友圈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学习和难题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文本”或“语音”等方式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教师可以实时或非实时提供文字或语音的个别化辅导。利用微信建立起教学中的“反馈链”,学生可以得到及时辅导,教师也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选择地监督某些“掉队”学生,使得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展。
三、教学模式实施的保证
把JiTT教学模式应用于开放教育中,教学活动设计的重点是促进自主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的监督。采用新的解决方案,需要学校的支持和相关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中不断努力和探索。要保证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境的营造
对于出现的新鲜事物,年青人总是更容易接受,而微视频、微信等不是所有教师都会用。对于教师,需要集中培训,以保证每个参加开放教育的教师都会录制微视频、微课件。同时,可以把微信等教学中用到的辅助工具写入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确保每个教师和开放教育新生都会用,营造出一个教与学的“微”环境。
2.高质量微视频的制作
由于微视频承担传授知识的任务,所以微视频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辅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分解学习内容,把课程精心制作为5—20个主题教学微视频。MOOC时代,网络上各类公开课、精品课程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辅导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加以筛选,下载并整合一些视频,以便提供最佳的教学资源。
3.考评制度的完善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应把是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参与网络讨论的次数、发言质量等都量化纳入课程考核中。合理的评价体系能让学生在被“逼”着参与学习、参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觉(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四、结束语
1.学习终端的使用与普及问题分析
有学者指出,微课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多是在职从业人员,这些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相对有限,存在明显的工学矛盾。而当下微课程的学习终端主要为体积和重量较大的电脑,形式单一。尽管电脑越来越普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不便携带,不便手持,再加上微课程视频格式的适用性不高,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兼容性不强,微课程视频在手机等更为便携的移动设备中往往无法观看,使得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受限,无法随时随地随需学习,微课程的推广被限制。
2.分析资源建设及开发问题
微课程以微视频为载体,其课程资源包括课程PPT、练习测试资料、学习情况评价反馈、教学支持服务等,旨在满足学习者交流学习信息、评价和反馈学习成效的需求。微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视频制作技术难度大,非专业人员难以完成课程视频制作;目前部分微课程平台仅能支持授课者、更新、修改微课程视频,未允许学习者参与课程的编辑,且不具备学习记录功能,授课者和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这些都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积极性;另外,不同学科的微课程受欢迎程度不一,一般而言,人文社科性质的课程内容更生动,表现形式更丰富,较理工科性质的课程更受欢迎,但这种学科建设和开发不平衡的现象也影响了课程的推广。
3.系统化与碎片化的问题
在微课程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均是零碎的,而且学习行为断续,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需学习,自主学习,学习压力相对较低;但课程之间逻辑性不强,通过零碎的学习,学习者只能获得基础性知识,知识体系不完整,系统性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相应弱化,不利于深入思考,也不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
4.分析教学模式改革
微课程将完整的知识体系化整为零,有利于学习者快速掌握基础知识,但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利于学习者进一步深入学习。为弥补这一不足,微课程条件下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需进行调整。鉴于学习者可从微课程教学资源中获取零碎的基础知识,教师给学习者上课时应注意引导学习者建立知识体系,将课堂时间用在纵向深入剖析知识、与学生探讨难题上。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讲授知识、课后写作业和探讨问题”的教学模式的“颠倒”,又称为“翻转课堂”,适用于以网络为平台、以微课程为载体的开放式教育。
二、结语
相对普通高等教育基本是课堂面授教学而言,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本身较为复杂,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使远程教育发展充满了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如果仅凭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很难把教学工作做好的;另一方面,作为新兴教育形式的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还有很多有待于探索和开发的领域。因此,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不应满足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而应积极探索学科专业和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思考、探讨和研究有效的解决办法,并能够对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炼为课题开展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促进自己对远程教育教学发展的适应性。
2当前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接收新的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过程。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贯穿教师工作生涯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就目前而言,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阻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和专业资格认定制度不健全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形式,它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目前仍属于探索阶段,远程教育发展各方面的政策制度有待完善。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高职和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资格认定均有较为健全的制度。在远程教育教师职业标准和专业资格认定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标准和制度,这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制度障碍。当前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资格认定基本是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系列进行认定,而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与远程教育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异,教师的工作要求与职责也大不相同,不应采用同一个标准进行考量。由于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和专业资格认定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不是十分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领域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及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2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作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机构的开放大学,依然秉承全国电大系统办学的模式即“国家开放大学———省级分院———市级学习中心———县级教学点”,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教育办学系统里,不同层级间教师的分工与合作问题目前还没有厘清。现实中,从开放大学总部到分院,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往往身兼多职:既是课程管理教师又是专业指导教师,还是教学资源的制作者和提供者,还负责面授导学课,承担巡考或监考等临时性工作任务等等,老师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各类量化的教学任务和各种繁杂事务占用,留给老师自己支配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往往忙于应付各种日常事务,工作任务繁重,很难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或进行学科专业研究。[2]还有些是因为受招生专业变化的影响或受制于学校内部关于教师工作量的规定,不少老师往往要担任非专业的课程教学,有的经常处于课程教学变换之中,难以形成自己固定的核心课程教学,更谈不上做到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专业发展受限。
2.3教师接受高层次培训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
电大系统的老师参加普通高校学科专业方面的培训或研讨的机会相对较少,因而学科专业的知识更新和理论前瞻方面有所欠缺,专业视野不够开阔,导致学科专业研究无法深入或难以找到研究的视角,专业素质提升较慢。即使是在电大系统内部,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之间的深层次专业交流和探讨的机会也不多,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的骨干教师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远程教育理论素质与技能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与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老师反映很有收获,更希望这样的培训能够适时地开展,让更多的老师有机会参与学习。在教师进修和培训方面,针对重点专业(多年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和新开的招生前景看好的专业)教师的扶持和培养方面的规划和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的进修安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教师仅仅为了“能够出去一趟”,没有考虑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或教学需要进行进修学习。
2.4教学团队建设薄弱
在远程教育中,教学团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实训平台。教师通过教学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教学合作、针对问题商讨研究解决办法、团队成员的相互促进和启发,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的提升,也使其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得到磨练,更能有效激励团队教师对自我发展的积极性。电大系统的教学虽然是按照各级电大“层层负责”的原则开展,显示出系统的协作,但远未形成团队合作,尤其是在资源建设和网上教学方面各电大基本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教学团队建设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升。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后明确提出以学科专业为基础在全国开放大学系统中建设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以教学团队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建设,此举对团队中各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在开放大学体系这样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中,教学团队建设的日趋成熟及其有效运作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5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事物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在于内部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最主要还是要看教师自身的努力。有些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受限于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没有很好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有些教师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意识不强,尤其是在教学实践中,满足于固有的知识,教学只是被动地完成工作量的考核要求,觉得参加培训学习费时费劲,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够;有些教师学术研究意识淡薄,创新意识薄弱,对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和远程教育教学理论缺乏探究精神,缺乏创新的眼光和视野,无法有效开展专业研究或教学研究。教师自身方面的种种原因,导致其专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3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管理机构的电大,应致力促进其教师成为符合职业特点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专家,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制定聘用、考核、晋升、奖惩办法”,“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等,[3]这些措施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我们应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并加强教师培训学习,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加强自我发展意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3.1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
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外部制度的保障和支撑。在当前远程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认定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开办远程教育的院校(开展网络教育的普通高校和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电大系统)应根据《教育发展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积极采取政府的支持,促进政府层面制定和完善远程教师任职条件、考核评价和资格认定等方面的政策机制,为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指引远程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同时,根据《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要“办好开放大学”的良好契机,电大系统应努力争取政府对开放大学建设和师资培养的经费投入,为促进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2进一步完善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在远程开放教育发展中,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动力之源”,再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高质量的教育将是空中楼阁。[4]因此,作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机构的电大或开放大学,必须深刻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在开放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重视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在教师管理理念上,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不能把老师当作一般的人事管理来对待,简单量化教师的工作和时间安排,而应承认并尊重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的特殊性:教师的教学工作属于复杂劳动,专业积累性强,这种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有较多的时间自由度,要赋予教师钻研学科专业知识和创新课程教学以及推进资源建设以更大的空间;其次要完善电大系统内部的教师分类分工管理,按照远程教育的两大教学职能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完善主持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计和资源制作与发送)、辅导教师(主要负责答疑、批改作业等学习支持服务)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让两大类教师专注其职,促进其专业发展;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科研、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自我发展要求,提升其专业发展的动力。
3.3多渠道开展师资培训和交流
培训、学习和交流是促进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性举措。教师的培训应是持续性和终身性的,信息技术和教育以及学科专业都是不断发展的,教师要跟上教育发展形势并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要或结合教育发展适时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就必须不间断地进行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电大应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鼓励校内外学术交流,组织或支持其考察学习电大系统、国内外先进的远程教育理念和成功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目前应重点培训广大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教学和辅导能力;二是完善新任教师的培训,帮助新进教师尽快解决角色定位问题,熟悉远程开放教育,促进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课程进修、攻读学位、参加访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的进修和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教师参与外界竞争、提高业务能力的进取心;四是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考察学习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对一些远程教育取得典型成功经验的学校的考察学习和交流,可以使教师开阔视野,并能够借鉴其有效经验促进本校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4加快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教学团队的“老中青”相结合以及“传、帮、带”的合作机制,在推进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探讨、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团队合作,可有效促进团队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在开放大学全面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建设进程中,教学团队建设既是学校教学改革工程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放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因此,在当前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建设进程中,必须加快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开放大学总部(即国家开放大学)可按学科专业在全国电大系统师资的基础上组建学科专业教学团队,省级开放大学可按课程或科研项目在本省电大师资基础上组建教学团队。通过加快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搭建一个能有效促进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平台,使教师通过教学团队能锤炼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并通过团队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促进远程开放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进而促进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5教师自身要强化自己的专业发展意识
1.1学习策略的内涵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给学习策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多数跟“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相互重叠,难以区分。综合来讲,基本观点主要有:把学习策略视为学习的程序与步骤,把学习策略当成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还有人把学习策略看成学生的学习过程。把上述综合起来,国内有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概念尝试作了界定:“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学习策略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而选择的有效学习的技能、技巧和方法。
1.2开放教育学习策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各种媒体为学习者提供了海量的知识资源,因此学习者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这些大量的、互不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这不仅是因为信息技术的普及,还涉及学习者原有的专业背景、既有的开放教育学习经验等许多问题。正是这些因素,在影响开放教育学习策略的选择。从我们的研究来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1.2.1学习者的信息化学习技能开放教育学生在信息化学习技能方面的既有知识,既包括学习者已经拥有的特定的网络信息系统的知识或经验,也包括网络技术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在全媒体条件下的教学系统中,信息技术知识较低的学习者与较高的学习者相比,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相对简单。当学习者面临海量的知识信息时,学习者主要依靠其专业知识水平进行信息的筛选。
1.2.2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构成。我们可以认为,学习者对学习中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及进行积极的监控,属于元认知的范畴,从而讲元认知实质上就是人的自我监控。全媒体环境具有资源的丰富性、交互的实时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等特征,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持条件。及时的交互、良好的管理、丰富可靠的资源是全媒体环境自主学习发生的必要外部条件,而自我导向、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等元认知能力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内部条件。在开放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带给我们新的视角。
1.2.3学习者个体的心理状态学心者的心理状态包括成就动机、归因类型和角色转换等几个方面。成就动机是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的动机。对于开放教育者来说,学员的成就动机除了与家庭教育、工作环境相关,还与全媒体条件下教学组织的标准有关。可以遵循“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的规则,通过测验、阅读、讨论、游戏、教学等方式进行训练和养成。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以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可以采用集体干预和个体干预相结合的办法对学习者进行归因训练,主要采取说服、讨论、示范、强化矫正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角色转换是指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或其他行为问题学生所采取的内部动机激发策略。在开放教育中运用角色转换可以改进学习困难学生的低动机、低期望。我们通常采用的小组学习的辅导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人际关系等态度出现积极改变。
2全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策略设计前提
2.1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心理状态
从研究对象分析,开放教育学习者大多数为成年人,他们的年龄以20岁到40岁为主。在学习前他们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个性,已经有了很多的原始知识和社会经验。他们的原始知识积累有可能为新的知识建构提供很好的帮助,也有可能为新的学习带来严重的障碍,这种障碍主要体现在所学习的知识和社会观点是否与学习者原有的价值观念相冲突。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另一特性,就是针对性、功利性强。他们由于工作、家庭、社交等原因,不可能像青少年一样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所以他们最明显的需求就是“学以致用”,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在工作、生活上有明显提高。
2.2用适当的媒介手段呈现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呈现要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原则,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和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将多种媒介手段有效交织在一起,形成非线性的网状知识链,通过多种途径刺激学习者的感官。使学习者在全媒体的环境下,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
2.3主动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策略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师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教师一般不会像传统教育那样对学生直接监控,那么对开放教育学习者来说,开放教育学习者就需要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提高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对于开放教育学习者来说,其学习主动性就成为其学习成败的要素。一方面,学习者要不断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和适当地约束学习者,通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等形式加大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度。把主动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促进开放教育学习者全面、健康地学习。
2.4构建层次多样、种类丰富教学环境的学习策略
全媒体条件下的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思维定势,这就要求我们要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知识、情感和技术等因素。通常学习者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如自身性格、职业、年龄、社会角色和学习需求等,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条件、学习策略、包括学习环境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必须采用多样化、多层次化的模式来建构学习策略,使之适合于尽可能多的学习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全媒体条件下的教育环境自身,为学习者提供了卫星直播教学、Internet网上教学、视频会议系统、云教室系统、移动学习系统、课程光盘、面授教学等多种学习平台,从而为打造多样化、多层次化的学习策略提供了技术基础。另外,对于学习者的地域不同、人群层次不同、团体类型差异等方面,我们强调对他们加强引导,以便于找到适合于自身实际的学习策略。例如在经济发达的城市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和3G通讯技术,采用视频会议系统、网上学习平台、面授辅导等方式灵活的学习策略。而在边远山区我们采取给学员发课程光盘、进行卫星直播教学、加强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
3全媒体条件下的开放教育学习策略模型设计
全媒体的环境是信息技术带动下全部社会资源的综合整合,它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不仅仅强调对学习的技术支撑,更强调对学习者最深层的影响,也不会仅留在现有的网络媒体来进行学习,它所注重的学习策略是开放教育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形式和心理倾向的总称。我们试图用一种整合的视野来理解和设计全媒体条件下的开放教育学习策略模型。
3.1设计目的及总体构想
作者认为学习策略的模型设计构思应该把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大的概念,把它综合于学习者的所有工作和生活,影响学习者的一生。通过前面分析我们知道开放教育学习者的主力军是成年人,他们中间仍有很多人对计算机接触很少,对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较差。从信息素养的角度上来说他们还达不到完全意义上的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要求。因此,要想奢望他们对开放教育刚一接触就能运用自如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对全媒体条件下开放教育的学习策略的设计必须加强对开放教育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至少是针对有效学习所必须使用的基本媒体和资源的运用和筛选。
3.2全媒体条件下开放教育学习策略的流程设计
通过对前面几种学习策略的论述,我们认为每种策略都有其自身特色和相应的针对性。我们可以考虑把小组协作、合作学习、动机支持等因素进行整合,初步对全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策略的流程进行建构。本文的论述强调在教的指导下由学习者自身完成学习策略的整合。对于开放教育学习者来说,学习策略是由其对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和理解来反映。开放教育学习者在学习某一知识点时会自主动选择某种学习策略或综合运用多种学习策略。
3.2.1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总体学习目标的明确,也就是让学习者对某学科的学科体系、学习目标、学制要求、学习资源等进行明确,如开放教育中的“专业规则”、“学习指南”等;二是具体课程或知识点学习目标的明确,例如开放教育中的课程辅导、章节练习、综合作业等。在明确学习目标阶段,可以尝试加入学习动机因素进行支持和激励,促使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方向。
3.2.2问题提出在开放教育教学中,教师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情景假设、现实案例等多种途径,引导学习者通过思考主动学习,索取必要的媒介信息,对相应的学习要求进行分析,再把自己融入到问题情境中,依托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
3.2.3知识建构当问题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时,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全媒体环境所提供的多种媒体,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优化选择全媒体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即不同的个体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不同的知识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要有利于自己自觉地、主动地学习等。这个阶段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网络协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实现知识建构并完成学习。
第一,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政府行为,许多国家政府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制定专门的教育计划,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实现终身学习体制的思考关玉红河北廊坊广播电视大学并组织实施。第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现代远程教育不仅适用于高等教育,而且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教育、大学后教育、扶贫项目、企业培训等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中。第三,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模式,它已经渗透到传统学校中,正在改变着传统教与学的理念和方法。
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推动终身学习体制创新的途径思考
(一)思考的前提
认真分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体系,无论外部学习环境怎样变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然处于教育的中心。而我们强调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在与教师、与其他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交互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控制、调节和评价,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的的过程。因此充分而真实地掌握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重新定位教育者的角色,是我们研究体制创新的前提。
(二)强化体制建构的保障
一是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体制,涉及到各个机构、各个领域的所有社会成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建立全局性的协调机构以及加强有效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职责分工、经费管理、过程监督、结果考核、证书审理等各项行政制度,为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结构与制度保障。二是完善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终身学习理念会对传统教育观念形成较大的思想冲击,推进终身教育,加强终身学习体系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为终生学习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创新终身学习成果的评价制度,加强终身学习的科学导向。
(三)确定体制创新的有效途径
1、功利色彩较重,学习动机不强。开放教育学生作为在职学习人群,普遍是因为个人现有学历难以实现职称晋升与职务提升需要而被动选择学习的,而且在选择过程中,在与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在职学习形式比较后认为开放教育具有“宽进”的入学政策、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相对宽松的考试政策,更易于获取文凭。在获取文凭与学习知识之间更看重文凭的直接作用,这导致其较为忽视对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惰性心理,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较重。英语作为慢火候的课程,对学习过程要求较为严格,要求学生通过扎实的学习积累达到词汇量的增加与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高,而这恰恰是许多开放教育学生不愿面对的现实问题。
2、学习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开放教育专科学生主要来源基本是高中、技校、中专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是在中考和高考中失利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其离开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后,原本在学校习得的英语知识在工作中使用较少,因此对知识遗忘也较多较快;同班同学之间也存在原有英语学习基础良莠有别的现象,工作时间长短不一表现出基础知识牢固性与占有量差异成层级呈现,即便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中也存在着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在进行开放英语学习之初,学生对自我英语学习现有水平缺乏正确评估,找不准短板所在,不知学习重心应投向何处。
3、工学矛盾突出,自主学习低效。现代社会工作强度较大、工作要求较高,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这对开放教育学生是较大的挑战。在有限的时间精力范围内,学习者很难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多数情况下是学习为工作让步。另外,许多学生在工作之外还存在谈婚论嫁或扮演好家庭角色的问题,亦占去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诸如此类的矛盾冲突对在职学习构成较大干扰,也容易打击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许多学生同时又缺乏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懂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个人的学习计划,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4、轻视面授教学,出勤普遍较差。面授教学作为师生学习互动的重要平台,对化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难点作用突出。但现实并不理想,多数学生面授出勤率较低。以笔者所教授的一个班级为例,共有45名学生学习英语,一学期面授课累计5次,而出勤率能达到80%以上的不足20%,出勤率能达到60%以上的不足40%,30%左右的学生出勤率在20%以下。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参加面授不积极的学生中,20%左右的学生因为加班等因素与学习发生冲突,但不是主要因素;60%以上的学生感觉过于疲惫,自我放松学习要求,构成主要因素;还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跟不上、听力过于吃力,因此产生放弃念头。
5、学习方法不当,观念手段陈旧。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谈话方式了解到,很多学生缺乏清晰的学习计划,学习行为缺乏自我约束力与规范性,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论支撑,几乎不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缺乏对所学新知识的及时巩固和周期性巩固环节,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单词掌握较差,待到第二次上课时已遗忘掉上次课堂所习得的大半知识,很难做到知识的有机衔接,造成恶性循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不懂得与同学进行协作学习,缺乏学习交流平台;不主动浏览学习网站教学资源,较少参与或者不参与网上学习讨论,遇到问题不懂得借助网上学习交流平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主动进行基础知识补课,信息技术技能掌握较差,使用电脑的水平与网络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不按要求时间节点完成作业,到学期末突击完成,难以达到形成性考核预期效果。
6、缺乏课外实践,学习效果弱化。大多数开放教育学生由于社会角色工作任务较多、时间精力有限,也在一定程度由于成年人的“面子”问题与羞怯心理,而忽略了或者不情愿大胆尝试在课外进行英语学习实践,使得课堂所学知识难以及时得到巩固与应用,导致产生聋哑英语的尴尬境况,使得英语失去其作为交流工具的现实意义,而学习者也逐渐失去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开放教育专科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对策
1、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学习动机。要帮助学生清醒深刻地认识到三个问题:一是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与终身学习时代,知识爆炸不再是新名词,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惊人,学习已成为现代职业人的常态行为,必将伴随职业生涯始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及时提高,才不会被时代大潮淹没;二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效果显著,大学毕业生成批海量走向社会,预计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人的空前规模,中国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拥有一纸高等教育文凭不足为奇,而真正受社会青睐的是拥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货真价实才经得起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检验;三是英语已经成为现代人才必具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职业人不断拓宽职场发展空间的必备利器。因此,开放教育专科学生需要及时转变英语学习态度,切实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挖掘自身内在潜力,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从源头寻找解决动机问题的突破途径。
2、正确自我评估,提高学习起点。开放教育专科英语要求学生的英语起点是600词汇量。学生要在英语课程开始前,利用英语水平测试手段,正确评估自我英语学习水平,准确判断自己的英语所处的阶段,是初中阶段水平还是高中阶段水平?是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哪个年级段的水平?现有词汇量到底有多大?语法知识到底掌握多少?听说读写译五大学习技能方面最需要加强的是哪一方面?在真正了解掌握了自己的英语学习现状后,便要勇于自我加压,及时着手补足短板。建议学生首先将《开放英语1》课本所附的600基础词汇进行重新温习、做到完全掌握;然后重温音标音节等基础知识。
3、平衡工学矛盾,加强自主学习。工学矛盾问题无需刻意回避,最需要的是学会分析与科学化解。人的时间精力固然有限,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管理时间与分配精力。开放教育专科英语学习,面授只占到20学时,大量功夫还在平时,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习者充分重视与合理规划好自主学习。建议学习者充分利用好个人零碎时间,学会用微课程学习理念学习英语。学生在英语面授课结束一周内,应坚持每天至少投入半小时进行一个模块的英语学习,每三天至少投入1小时进行一个单元的英语学习,每周至少投入2小时做好上次面授课堂全部知识内容的复习;在第二周,应依此方法预习下次面授课的相关学习内容,梳理出学习重点难点。只有在自主学习时下足功夫,才能快速提高面授课学习质量与效率。
4、加强自我约束,积极参加面授。开放教育是一种混合学习模式,行为主义教学理念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其中都有用武之地。面授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效果明显,受到学生的积极肯定。开放英语作为公共课程,其安排亦更趋合理化,很多学校除周末白天安排开放英语课程外,在周内晚上亦有安排,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工学矛盾积极参加面授。然而除了校方的努力外,学生更应在克服惰性心理与逃避心理、加强自我约束力、提高行动力方面下功夫。英语学习是连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功的背后是汗水,随性的结果是失败,坚强的学习毅力是在职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宝贵品格。
5、树立正确理念,发挥网络优势。针对开放教育专科学生英语学习方法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学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掌握记忆规律,针对人遗忘知识的规律反其道而行之,亦即要做到学而时习之;二是面对在职学习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容易陷入孤独感的现状,积极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充分利用好QQ群、微信等网络交流手段与小组成员保持常态联系,大胆尝试互相探讨问题、互相测试词汇、开展会话练习、交流学习心得等,相互勉励、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如此,既摆脱了英语学习的孤独感,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与自信力,亦锻炼了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获取学习资源,即强化电脑水平,加强上网学习,积极浏览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开展网上英语学习交流讨论等。中央电大网站及众多地方电大网站均有专科开放英语教学视频资源,是面授教学的有益补充,学习者应该积极地点击学习;四是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好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这是保证学习过程不虚化的基本要求,亦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及时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