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教师考核范文

初中教师考核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教师考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教师考核

第1篇:初中教师考核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持自培、自修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做到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自学提高相结合,真正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为教学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集中培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课堂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

(二)通过集中培训和日常研训,促进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课堂信息化教学基本技术应用技能等,并能熟练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

(三)建立全校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日常教学应用管理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班班通。

(四)建立全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人才队伍。

三、培训对象:

我校全体在职在岗教师全部参加培训

四、培训及内容:

1.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师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能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

2.信息技术应用部分: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

3.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使用:能规范操作液晶投影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能规范操作卡座、功放等教学音响设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音响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设备与教学音响系统的日常维护知识。

五、培训方式及时间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

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小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训时间:

20xx年4月—5月,双周四下午三节课下。

4、学校考核时间:

20xx年6月上旬

六、培训成果

(一)在集中培训期间,每名教师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写好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基本技术技能培训测试达到合格以上水平。开学两个月内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汇报课。

(二)日常教学工作期间,学校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应用的普及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周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典型课例的研讨交流培训活动,教师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形成习惯,研训成果能及时到网站上共享。

七、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芦蒲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我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工作。

组 长:阴子红

副组长:卢乃二

成 员:杨兆宝 王甫石 张其刚

八、培训具体要求

1、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切实可行的各种应用培训管理与评价机制。

2、在培训之前进一步检查、维修培训硬件环境和网络,确保顺利开展培训。

第2篇:初中教师考核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师;创新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新潜能的开发培养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创新的教。只有教师创新的教,学生创新的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教师创新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学习的大潮掀起很长时间,但是平时教学中教师真正能创新教学的有几人?最多我不过是在搞创新教学活动的时候,上几节创新学习的课,让上其他老师来“欣赏”而已,而平时还是老一套,按照考纲,按照知识点去照本宜科。课堂虽然有学生提问思考,有讨论,但最终还是引导学生朝老师的既定的方向,既定的答案上走。创新的学习搞形式,走过场。

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意识,最重要的要消除名利思想。很多学校考核教师仍然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要标准,很多教师就害怕创新教育而影响自己调资晋级,这样造成了口头上的创新教育,骨子里的应试教育。

搞创新教育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是教师不该有的顾虑。事实上,语文教学中搞真正的创新教育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课堂师生民主、和谐、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语文有兴趣,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活动中会主动地去组织语言积极发言,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对于说和写的最终目的。

二、创新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要有教材,但不能唯教材。如果在教学中唯教材,是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同一本教材,上千万的学生使用,是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因此教师可以大胆灵活处理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适时、合理的补充删减,对教学目标拔高或降低。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是四篇科普小品文,教学目标是:了解科普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筛选信息的方法。我在教学最末一课《这个世界的音乐》时,鉴于学生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掌握了科普小品文的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和筛选信息的方法这一情况,只让学生通过勾画筛选信息就罢了,没有再对这一课教学而改成了听音乐写作文的课。课堂上首

先播放二胡曲《空中鸟语》,请学生谈听后的感受,教师适当指点,再反复听两遍,然后边听边写作文,描写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这一堂课,首先通过听音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写作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岂不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跳出教材圈子,把数理化史地生音体美知识应用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形成能力。

三、创新设计课堂结构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很多教师都沿袭旧有的模式:引入――解题――作者及背景――分段分析――归纳主旨和写作特点。近几年很多教师也提出了创新教学的课堂模式。我认为教学中不能有固定的模式。“模式”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从这一概念就可以知道“模式”就不是创新,是依样画葫芦。有模式的教学课堂,天天一个样子,教师死板,学生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是浪费,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是贡献。”创新的课堂结构应根据具体的课文,根据学生的认识而定。总的原则是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创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设计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过程。

《庄周买水》这篇寓言式的杂文,写作背景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官倒现象”,介绍这一背景,最好是在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情节后,归纳寓意之前才做介绍,而不是在刚上课之时,因为寓意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就通过分段来达到目的。这一做法也是机械死板的,其实有些课文并没有明晰的结构框架。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课文内容时,不一定由前到后逐一的进行,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如《读伊索寓言》一文,前三段是作者读《伊索寓言》后的感想评述,难句较多。后面是作者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伊索寓言》的九则故事,相对说易理解,教学时就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读懂文,中引用的寓言人手,再根据寓意理解作者的评述感想,这样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目的就要容易得多。

第3篇:初中教师考核范文

物理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而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人为物理教学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时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显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新型人才的,作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必须改革,特别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思考研究

⒈概念界定 创造教育是一门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技能,奠定综合性素质,为造就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一门创造学分支学科。站在教育岗位上来说,就是创设问题情景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的教育活动。

⒉培养创造教育能力的几点原则

⑴学生主体性原则。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即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教师则是角色定位在“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创新。

⑵首创性原则。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具有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之外,还有最突出的两点:新颖性和独创性。

⑶求异性原则。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

⑷多样性原则。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坚持以上四条原则,否则研究的目标会出现偏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难以培养。

三、实践操作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突出培养三种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⒈培养观察能力。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学生学会、学活物理知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无论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都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这样,使学生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习惯,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⒉培养注意能力。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指导学生培养并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较长的兴奋状态,同时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⒊培养记忆能力。记忆力的强弱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还在记忆方法的指导方面下了功夫。比如,某一章节学完以后,指导学生采用“列表法”、“树状分支法”等,对所涉及的知识予以梳理归类,既一目了然,便于对照,又培养了记忆力。

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因此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都安排学生去做,不仅如此,而且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实验操作,如说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中小学开展创造教育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树立创造教育的教育观。开展创造教育,应当有正确的教育观作为指导。中小学开展创造教育,首先应当了解创造教育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创造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充分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创造力;二是创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稳定和延续);三是创造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的个人认识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四是创造教育的基本途径在于实现个人认识的自然发展,这种个人认识自然发展过程的实质在于重演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过程。

2.开辟创造教育的主辅渠道。创造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应当通过渗透和灌输两种方式实施创造教育。所谓渗透,就是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其中应当力求做到“六结合”,即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学习结构有机结合,学习知识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培养各种能力与开发创造力有机结合,习题教学与多角度思维有机结合,实验教学与创造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提高智力品质与提高非智力品质有机结合。

3.加速创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要有创造型的教师。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师范院校可以设置创造教育专业或开设“创造学”课,为未来的教师和在职进修教师系统讲授创造教育课程,提高他们的创造教育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小学的学科创造型教师和创造教育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广大在职教师要通过进修、短训等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的创造素质。

五、几点体会

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本“创新”,而这种“新”仅仅是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这种创造力就应是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并自己总结出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将以上一些策略运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后劲足。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在一些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可见“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上,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人才辈出,巍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⒈王承绪等主编《比较教育》(新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⒉王谓中编著的《实用创造力开发教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

⒊胡百良编著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

⒋王元骧编著《探索综合创造之路》 陕西师大出版社

第4篇:初中教师考核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00-02

一、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声带发育的重要时期,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明显有别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在初中的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中学生能充分感受音乐的美感,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因此各校都把加强合唱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生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好在13~16岁之间,他们的咽喉、声带亦在生长发育阶段,因此出现了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音疲劳、分泌物增多等现象,这个时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变声期。儿童时期,男女生的声音差别并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的声带渐渐变得粗大,女生的声带则相对细小,声带发生了变化,声音也就会发生变化。在变声期间,如果不好好保护嗓子,过了变声期后,嗓音可能就会变得沙哑难听。在整个变声期阶段,声带非常敏感,容易受到损伤。

2.初中生合唱教学的重点。初中生合唱主要是同声合唱(其中绝大部分是女声)。声部的协调是合唱教学的重点。这种协调的音响效果必须是音量、音色和音准三种因素的协调。这三种因素在合唱协调的要求中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合唱教学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合理利用变声期生理特点实施音乐教学训练。处于变声期的初中学生,要保护好声带,不能大喊大叫。如果这个时候要学好声乐,掌握一些歌唱方面的技巧,那么就要注意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利用嗓子,对一些音调较高的歌曲不能只凭真嗓子喊。平时说话或者练声时注意时间不能太长,可适当增加气息控制练习。注意在饮食、睡眠、休息等方面的养护。避免吃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在干燥的环境中要多喝水,保持嗓子湿润。特别是在学习间隙,要给嗓子补充水分。

2.掌握共鸣的技巧。发声离不开呼吸器官的正确运用。歌唱的共鸣很重要。没用共鸣,光靠声带发出的声音是很单薄的,音量很小。共鸣可以把声音美化和扩大。而且共鸣是音色好坏的决定因素。严格地说,在歌唱中,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起作用。吸气的时候要吸得深,而且放松,那这时候共鸣腔体就自然形成一个共鸣的通道。在合唱中的共鸣是群体性的。合唱是多声部的,所以合唱训练中听觉很重要,不能只顾自己的声部。

四、教学训练实践

1.呼吸的技巧训练。克服变声期的影响,扬长补短,增加呼吸训练频度。呼吸是唱歌的原动力,是形成歌唱的基础。我在呼吸训练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吸得很浅,在唱歌过程中就常显得气短。有的一说到吸气就猛吸,使整个腔体紧张僵硬,没法演唱。歌唱中的吸气应该用鼻子和嘴巴一起吸,这样的气息就可以吸得深。练习时可以体会下“闻花”和“打哈欠”的感觉。闻花的时候,气息的吸入非常深,而且自然。“打哈欠”整个口腔是放松的,它可以使头腔的整个腔体打开吸气的通道。在做这两个吸气训练时双手分别撑住两肋,这时会感觉两肋有明显的向外扩张的感觉,保持这种吸气的状态,然后收小腹,让气缓缓地呼出。这种训练要反复进行。要记住一句话,唱歌的时候始终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来唱。

合唱的呼吸分整体呼吸、声部呼吸和循环呼吸。整体呼吸是指合唱队员同时吸气,同时换气,它是合唱中最常用的呼吸方式。声部呼吸是指以声部为单位进行的吸气与换气。循环呼吸要求合唱队员不同时换气,以保证合唱的整体音响连续不断。这是合唱有的一种呼吸方式。但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每个队员要学会在“非正常换气”的地方换气。可以通过练习长的乐句或长音来掌握这种呼吸方法。

2.发声的技巧训练。(1)发声的训练。正确的发声方法应该是真假声的合作。从低音到高音,低音以真声为主,中音区真假声比例相当,到了高音区就逐渐发展成以假声为主。真声演唱大家都会,假声有些学生不懂怎么找。在训练中,我让学生模仿小猫的叫声,体会发音的位置,那就是假声的发音位置。实践后发觉这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2)起声的训练。吸气之后形成声音的一瞬就是起声。合唱训练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整齐、准确、和谐。“整齐”首先表现在“起声”上。起声可分为激起和舒起两种:激起指突然而坚定的起声。这种起声的要求是:起声积极,发声前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演唱的声音有弹性,突出字头。舒起指柔和的起声。舒起的要求是:保持吸气的气息状态,在发声前控制气息和音量,让声音缓缓发出,先有气后有声,不突出字头。(3)共鸣的训练。歌唱的共鸣主要包括胸腔、口腔和头腔的共鸣。胸腔和头腔的共鸣一开始对初中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在初中合唱训练中,我主要强调口腔、咽腔、鼻腔这三个腔体,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而灵活运用,这样发出的声音才是明亮的圆润的。训练时让学生打开牙关,成打哈欠的状态,下颚放松,舌头自然放松,喉头稳定,软腭往上抬,这就形成了一个共鸣腔体,这样用基础声发声唱歌,声音就比较柔和圆润,不会有那种“白”、“扁”的声音。(4)唱法的训练。要对不同的作品用不同的情感色彩表达,还要掌握不同的演唱技巧。连音唱法指连贯地发音。速度要平稳,音量要均匀,注意旋律线的起伏要唱出来,要使气息和声音保持连贯流畅。跳音唱法是指发音短促而有弹性的发音。弹性唱法指强而有弹性的唱法。

3.初中合唱队音准的训练。在合唱队中音准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合唱是音色、音准、节奏要求协调统一的一门声乐艺术。在合唱队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跑调,声部互相干扰,特别是中低音声部经常被旋律声部带走,在训练时要及时纠正。加强音准的训练在练声过程可使用音程、和弦等练声曲,让学生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兼听整体的和声效果,进而逐步解决学生合唱中的音准的问题。

五、教研组讨论

对于合唱队的声音训练问题,教研组讨论认为:初中学生正值变声期,嗓音不能过度使用,要合理安排各声部的训练时间和方法。实际的训练中,我要求学生多用轻声唱法,在合唱过程中控制基本力在mf,乐谱中需要cresc或ff音时可以适当减轻前面的声音让其与后面强的声音形成对比,并且在演唱过程中通过气息量的控制,实现音量的变化,而不是通过使劲喊来增加音量。对于合唱队的呼吸训练问题,教研组讨论认为:初中合唱队在演唱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呼吸的障碍,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表现歌曲内容。所以在合唱队训练中,呼吸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是每次排练必须进行的。对于合唱队唱歌时的姿势问题,教研组讨论认为:正确的歌唱姿势是唱歌和发声的基础。实际训练中,我要求学生演唱姿势是站立时挺拔而不僵硬,放松肩部,双肩稍稍向后;同样,背部挺直向上,但不能僵硬;双眼平视,面部表情自然。

六、结语

正值变声期的初中学生,过度发音会使嗓音变得沙哑,他们主观上更加愿意参加合唱练习。一是容易在合唱中找到准确的音区,二是可以相对放松地随着团队附和,增加自信感。针对变声期的孩子,训练中应强调用轻声唱法,防止破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把握音准、节奏、旋律的同时控制好气息是学生们较难掌握的技巧。通过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与指挥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提高了学生对歌曲作品的协调掌握。

参考文献:

[1]刘晓峰.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趣味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何蜜静.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

第5篇:初中教师考核范文

关键词: 语文 作文 教学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的:“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感受,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为了积累生活中的写作材料,老师应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作文训练要求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努力使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价值和作文训练同步进行,如开展“讲有关英雄的故事”、“学英雄的优秀品质”等系列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关心集体;在家中尊老爱幼、勤俭朴素、学做家务;在社会上大做好人好事,送温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为学生作文积累生活材料做好了铺垫。

二、阅读积累,丰富体验,打好作文的素材基础

学生作文材料有来自直接的生活的,也有来自间接渠道的。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以他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报道与介绍增加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加强交流,让学生打好写作文的素材基础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以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话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就清楚,写出来就明白。作文指导中安排课堂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入课堂中,组织学生浅析讨论。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帮助学生克服没有材料的困难,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每次组织课外观察活动后,让学生在课堂内交流,平常一般作文让学生先说后写。这样学生将自己在活动观察的所见所闻所感用平实的话语进行交流,而后让学生把交流过的话语再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这就成了最初的作文。但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口述作文时,要注意抓住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进行浅析评论,遇到不同看法、不统一意见,老师不急于纠正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学习、观察和探讨,自己得出正确答案。同时交流时,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条理地具体讲述。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回忆生活、想象情景、再现情景,写起作文来就自然多了。

四、师生互相改评,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地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作文时,可以以中学到策略,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可以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时间久了,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五、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既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又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不足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指导和训练学生作文不仅教学策略要重视,教学思想上也要加强,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全过程中,只要我们沿着这个路子积极探讨、勇于实践,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蓉.关于初中生作文现状调查的反思及梯级作文模式的构想[J].语文教学通讯,2011(14).

[2]王相武.作文训练不能缺少第二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11(08).

[3]辛艳丽,彭泽元.初中阶段作文训练的梯级设定[J].语文教学通讯,2011(02).

第6篇:初中教师考核范文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初中化学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实验的环节都是由老师来完成的,学生只是观看了一下并未动手去做这个实验,依旧不能很好的理解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合作学习法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当中,并且能根据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讨论再得出解决办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1合作学习的研究

1.1合作学习的意义

我们从采用合作学习后能够获得的效用来理解合作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合作学习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目的。首先,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这个教学方法,能够从自身出发去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再者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的技能;再者,合作学习是一种整合了自己学习以及向他人学习的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方法;最后,我们若是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可以从根本来培养学习者之间的合作能力,从而自然而然就树立起了自信心以及得到满足感,学习的成就感也能很快被体会到,同时自己的交际的能力以及组织的能力也能较快的得到提升。

1.2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致可以分为4个重要的要素。下面就具体阐述一下这些因素。第一个重要的要素为相互的依赖,这个要素大致指的是分配到一个小组的工作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去完成并不是小组中某几个人的自己的事情,同时小组中的成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分工,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成员与成员之间是个整体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第二个因素为要有促进的作用,小组成员都应该相互鼓励对方,这样小组中的合作才能更加的融洽,同时组员合作的动力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整个任务的完成都与这个因素有着较大的关系。第三个因素为学生需要一些社会的技能,这就要求了教师需要教授给学生一些实用的社会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最后一个因素为小组内需要进行测评,在一段的时间间隔内就在小组当中开展自我测评有利于更好解决问题,小组所承担的任务也能较快较好的完成。

2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如何能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成功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点。

2.1对班级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个学习方法,但是它又与传统的小组学习不同。合作学习最鲜明的特点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根据合作学习的要求,小组内要具有差异性,也就意味着小组成员必须在性别、学习成绩、自身特点有所差异,不能选用具有同一种特点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并且在把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平衡,这就意味着在每个小组当中都要有成绩好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存在,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能够公平地竞争。

2.2我们应对教师在合作学习方法中的角色以及作用进行一个反思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设定好学生在合作学习时的任务,而不是让学生们自己去定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在化学的教学课堂中,无论是在把学生分配为各个小组还是在设计相关的任务目标以及实验方案的时候,都应该努力地去融入学生们讨论的氛围当中,与学生共同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帮助。在这个互动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同时也能发现学生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问题,能够更快更好的调整实验的目标。

2.3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

在合作学习当中,班级被分为了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组员承担的任务可以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段不同的体验。一旦这个合作学习小组建立起来,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小组当中有着操作员、记录员、检查员、协调员、报告员这些角色,每一个角色都由不同的学生来担当,缺任何一个不行,这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依赖的存在,学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更好的提高。笔者发现这种分工的存在对于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一种资源合理分配的表现。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合作学习当中,角色的分配不能是一层不变的,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轮的替换,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不同角色的魅力,使得他们更能为小组内的其它成员着想,因为他们也曾担任过那个角色,这样老师分配的任务才能更加顺利的进行。

3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合作学习法对于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具有重大意义。并且采用合作学习法,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提升自己与他人沟通能力以及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殷露.新时期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4,21(5).

第7篇:初中教师考核范文

关键词:科学教学;合作学习;学习方式;实效性

一、接受合作学习的思想,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实现。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互帮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使其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同步开发,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汲取知识、发展能力。

案例1:有一个教师上“地图的语言”时,在引导学生学习一般定向法和经线、纬线等知识后,亮出了一个有关经纬网定向法的设问(见下图1),要求学生判断“A在B的什么方向”?小华同学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很快就判断出了A在B的东北方向,然后高高地举起了他的右手。同桌的小莉同学判断不了,一直在练习本上不停地乱涂乱画,偶尔,她想看一看小华同学的练习本,可被小华高高举起的右臂“有意识”地挡住了。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有梯度地又出了三道题,都要求学生判断“A在B的什么方向”(见下图2、3、4),由于最后一题有一定的难度,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小华同学一直表现积极,而同桌的小莉同学却一题也不会做,只是机械地听着别人的争论,到最后也没有全懂。其实,像小莉一样不会做的同学还有很多,为什么不让同桌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呢?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同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与意义所在,允许同桌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改变“只同桌”而“不同学”的课堂同学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并掌握合作学习的一定方法。

二、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实效性

1.灵活组建分组

我教的两个班人数均为36人,组建小组的人数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活动灵活安排,比如2人一组、4人一组或是6人一组都可以。灵活且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机会。使学生在小组中成长,在小组活动中增强能力。在组建小组上应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现状、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在排座位的时候,有意识地把成绩较好、中等、较差,语言表达能力强、不善言辞的同学分为一组,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各小组之间情况均衡。同时考虑到男女生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在分组时,尽量做到男女生在小组中的比例基本相同,便于得到优势互补。

2.合理分工

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争抢”和“坐等”等现象,不利于小组团体意识的增强和其他能力的提高。改掉这些不良现象就得明确小组内每个人的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小组设计中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员、操作员、监督员、管理员等角色。这些角色相互关联、相互补充,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终身的,会定期轮换。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基本技能。对不善言辞的同学可让他担任“发言人”职责,使他树立信心,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三会”: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

3.在课堂中给合作学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在活动中,老师要给学生一个充足的活动空间与时间。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思想,在活动的时候要将自己的观点向其他成员进行介绍或者进行活动的展示。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讨论”,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谈,要么使讨论流于表面形式,也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4.正确引导合作学习

在课上小组展开活动时,老师得向小组提出明确、清晰的活动任务与要求。只有在学生听懂了要求和活动任务后,才能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非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这并不是说不要老师的指导,当然也不是说老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是说老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在每次学生讨论的时候,老师都要以听、看为重点,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案例2:月相实验和月相变化的合作学习

教科书中月相实验要求:(1)打开灯,观察者面朝灯,把球置于观察者和灯之间(最好使用黑颜色的球。如果没有灯,可用一个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的球代替。)(2)分别按A―H的逆时针方向观察球被光照亮部分的形状。(3)观察记录:在空心球中用铅笔画出不同方位球被照亮的部分。对于这一实验,我认为可以进行改正,灯可以不要,在教室中用一个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的球效果比较好,球代表月球,白的代表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如果一个同学独立完成,人观察的角度随着球要发生变化,难以看清球的形状变化。如果2人为一组进行合作,一个同学拿着球沿逆时针方向走,一个同学观察,并进行及时记录,学生观察容易、准确,画图方便。

6个同学一组,按上左图位置站好。1号同学是在地球上的观察者,2~5号同学每人举着一个球(球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球的黑白朝向如图6,白的部分表示被太阳照亮的部分),6号同学对1号同学的描述进行记录。在教学中,首先选六位同学上来示范,然后每个小组进行月相变化实验。因为月相这一节课特别是月相变化知识学生接受比较困难,通过合作学习显得简单多了。而且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位同学轮流来站1号观察者这个位置。有疑问时小组同学间共同解决,如学生会提出除了这四个代表位置,当月球运行到23、34、45、52之间时又会是怎样的月相呢?这时可以让学生在这些位置变化中进行实验,又有了不小的收获。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学得知识灵活、记忆深刻。

三、合作学习的问题反思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一种融目的性与工具性为一体的学习方式。这一现代的、开放的学习方式,被许多教师广泛采用。我也在课堂教学中用了比较多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但毋庸置疑,由于对此方式理解不深,课堂调控不灵,在课堂上曾出现了一些无效的合作学习,导致合作学习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失去了合作的价值,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1.明确提出合作目标

有的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语言含糊、嗦、目标不明确,致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讨论什么、合作什么。

例:请大家两人小组合作,用橡皮泥做一个山地的模型,开始吧!(师说完后,站在讲台上观望)

学生有的拿着橡皮泥乱捏一气,有的拿着小刀无从下手,有的面面相觑……

分组实践应该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体现。在上述例子中,老师希望通过合作实践,展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进一步理解山地这种地形。但遗憾的是老师没有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使合作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所以,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放心、放手,但不放任”。

2.适度运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成了教学中的“时髦”,在大多数的公开课上处处可见合作学习。是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需要并适用于采用合作学习呢?肯定不行!如果只有合作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对于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实施合作学习。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时;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在遇到难题需要群策群力时;解题方法不唯一时;个人无法完成实验操作时等。

3.合作学习不能只重小组学习而轻视其他学习方式

几乎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基本、有着特殊效果的小组合作学习被推广到了基础教育的所有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也因此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种对合作学习的简单化与单一化的理解。

究竟采用哪一种合作学习方式,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来灵活运用,要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根本目的。所以,作为教学方式变革主导者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还要不断探索与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尤其是要探索各种层次中合作学习的方法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28.

[2]王鉴.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4(8).

第8篇:初中教师考核范文

【关键词】数学游戏;数学教学;教学价值;实施策略

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以及在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入数学游戏和收获体会等几个方面,并结合若干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运用数学游戏,挖掘和发挥数学游戏的作用,将对优化数学教学和推进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数学游戏的这一界定,明确了数学游戏必须既是数学问题又是游戏,同时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一本很好的数学游戏选集能使任何水平的学生都从自己最佳的观察点面对每一个题材。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的内容,而且还体验到了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而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会对学生今后一生对待各种数学问题的整个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不容置疑。

一、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1.数学游戏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方法。因为游戏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通过具体的经验去为今后必须学习的内容作准备。例如折纸游戏: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进行折叠,纸片上留下折痕会揭示大量的几何知识:全等、对称、四边形的性质、相似……如果纸片能够一直折下去,当对折30次后,它的高度比珠穆朗玛峰高度的10倍还多。通过计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不算不知道,数学真奇妙”。还可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具有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的作用。比如,在研究“视图”时,可引入游戏:先在桌上放一个茶壶,各小组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把观察的结果画下来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试着去解释。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集体评价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鉴别、分析能力,根据直觉用笔画出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来研究世界、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嘴表达、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2.数学游戏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神。数学游戏作为智力游戏的一种,在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许多游戏看似复杂,用常规方法也许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但若能放开思路,打破常规,灵机一动,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就可能事半功倍,得到一种简洁而优美的解法。这种思维方式是解决数学游戏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数学游戏也锻炼了人的这种思维能力。

3.数学游戏还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数学态度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游戏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由游戏的性质决定的――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等。好奇心又为探索数学现象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就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高级的心理追求和精神享受,充满了乐趣。许多数学家开始对某一问题作研究时,总是带着和小孩子玩新玩具一样的兴致,先是带有好奇的惊讶,在神秘被揭开后又有发现的喜悦。另一方面,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勇于创造的研究态度。

二、数学游戏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在引言、绪论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对于教科书的第一节课,每个学期的开始,每一章的开始,一般都可以安排一节绪论课。例如七巧板游戏:它是我们祖先运用面积的分割和拼补的方法,以及有相同组成成分的平面图形等积的原理研究并创造出来的。七巧板作为一种平面拼图游戏,它还可用于儿童启蒙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别图形的能力,因此它可作为平面图形一课的引例。再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的数字1与字母x对话的游戏可作为求代数式的值一课的引例。

2.在新概念的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比如在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可以通过将一个正方形沿着它的几条棱剪开后,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多剪几个,然后观察一共可以剪出几个不同形式的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从而得出平面展开图的有关概念。

3.中考题中融入数学游戏。在近两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了以游戏为背景材料的题目,这类题目将数学问题置于常见的游戏中,使问题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并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扑克牌游戏。

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2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2张,放入中间一堆;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1张,放入中间一堆;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这时,小明准确地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中间一堆牌的张数是多少?简析:此题把列代数式及代数式的化简等知识融入扑克牌的游戏之中,让考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第一步后每堆牌的张数是x,则第四步后中间一堆牌的张数是x+2+1-(x-2)=5。

当然,课堂数学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游戏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旨在鼓励和推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为纯粹的娱乐而在数学课内做游戏。在游戏中或游戏后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原理或方法。游戏结果要评比,要总结,可以实行一定的鼓励措施,或与平时成绩或小组荣誉挂钩,让学生产生成功感、愉,并增强竞争意识。数学游戏教学要注重“有趣”和“实用”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游戏的表面。只是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游戏的精神,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江兴代.探寻成功的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3]王秋海.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雪燕,钟建斌.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第9篇:初中教师考核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史;整合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经越来越广泛的渗入到数学学科以外和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现代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却没有达到它应该达到的高度。随着数学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艰涩高深的专业知识不能受到大多数人的分享,数学反复距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本文则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探究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联系中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综合体现出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的应用教育价值、思维教育价值和精神教育价值。

一、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数学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使得其更好的理解数学

数学观是人们对于数学的基本理解与概括性认识,一名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的理解一定不不由自主的流露到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对于数学的历史加以理解与提炼认识,就会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灌输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同时也是一门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的学科。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数学发展的道路与数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更好的对数学学习进行理解。

(二)数学史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课程的学习,认为数学学习难度大,又枯燥,与实际生活相距很远。诚然,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决定了数学学习具有相當一定的难度,但是数学史的加入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渐渐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美感,使得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对美的享受。

(三)数学史能挖掘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发明创造的能力。而数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数学思想上的发展,而数学思想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运用与创造数学思想方法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的。同时,对培养数学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史能够加强历史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

纵观整个数学发展历史历程,中国无疑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众多卓越的数学家和流传千年的数学经典思想,并创造出了一大批流传于世的数学名著。将这些丰富的数学史料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使学生为我们悠久历史和曾经有过的许多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学生在接受数学思维训练的同时,接受了时间观、人生观的熏陶,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起着积极的正面作用,并且教会学生树立勇于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二、将数学史整合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收集丰富详实的史料

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钻研教材,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把握教材的精髓,并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个性与学习共性,明确讲授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握住讲授的数学知识的过去、现在和演变发展的趋势,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组织,使得授课内容深入浅出,使得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一些有难度的数学知识。此外,初中数学教师在收集有关于数学的史料的时候应该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如关于“勾股定理”的相关史料就应主要收集其定理的来源、证明、应用与推广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富含数学史料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还能使得数学教学的效果变得事半功倍。

(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便于学生掌握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设计一些遵循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的且蕴含数学史的教学设计,同时,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多考虑如何进行教学分类,还要考虑数学史的渗入的时间到底适用于课内还是课外。例如,教师可以设一些直观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拼图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发现问题,发现规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启发认知,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丰富的历史文化。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丰富自己的数学史知识构建

现如今,纵观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大部分教师都对于数学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更没有开展一些相应的教研活动来推动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与数学史整合教学的时候,应该首先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储备的只是应该首先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使用,进而更高层次的要求是能够提升教师的综合的业务素养。这些知识的储备能够使得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与数学史整合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的将数学历史与教学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数学史中带有的特有的人文情怀给与初中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数学的感受。对于我国的出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知识的培养主要途径是通过教师自学,教师在自学的过程中,除了与教材知识紧密联系的数学史片段之外,还可以阅读些描写数学史整体发展情况的资料。其次的途径就是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因为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仅是有益处的教学方法,同样也是一个未来数学教学的新型模式,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数学教师进行相关业务方面的培养,使得更多的数学教师掌握在这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任务的开展与完善。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