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
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2.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3.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4.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能够缩挟‘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一般地讲,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中学数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在高等数学中不再出现了,有些术语如方程、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要赋予它们以新的涵义。而在高等数学中几乎全部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学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集合、对应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结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条红线。
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三、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4)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此外,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以及极限思想等在中学数学中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应依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予以渗透。数学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与人们的数学知识、经验以及数学思想掌握情况密切相关。从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出发,本着数量不宜过多原则,我们认为目前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变换法,函数法和类分法等。一般讲,中学数学中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技能操作来完成的。
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数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操作—掌握—领悟。
对此模式作如下说明:(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教师较好地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2)“操作”是指表层知识教学,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操作”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础。(3)“掌握”是指在表层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表层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表层知识,是学生能够接受相关深层知识的前提。(4)“领悟”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掌握的有关表层知识的认识深化,即对蕴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悟,有所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往往是几种数学思想、方法交织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突出渗透与明确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效果可能更好些。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关键词::实际生活;中学数学;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一、对中学数学的展新认识
中学数学既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又是发现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中学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中学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中学数学,离开了中学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果然实验失败了,因为人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2、数学又是一种文化
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练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中学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
总的来说,中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①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②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
中学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新课改下,需重新认识数学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中学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中学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更新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数学活动新课标指出:结合中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的是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不断更新教学方式
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中学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总之,数学不仅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还包括通过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形成数学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考虑数学科学自身特点的同时,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生活化问题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胡中双,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
[2] 叶 柱,数学教学新视界探真[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毕平平,数学生活化的解读[j],教学与理论,2006
【摘要】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和智育功能。
【关键词】数学史德育智育
数学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数学的人文精神对于求真,持善形成完美的人格,促进德育智育,美育全面
发展和终身教育具有重大作用。
而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的意义早在19世纪就被西方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认识。这种认识似乎又与
18世纪的一种教育理念密切相关: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孔德(te,1798~1857)提出,对
孩子的教育在方式和顺序上都必须符合历史上人类的教育,因为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历史上人类知识的发生是
一致的[1]。这种理念使后世数学教育家相信:数学史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
工具。到20世纪70年代,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已经是许多西方数学教育家的共识:利用它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启发学生的人格成长、预见学生的认知发展等等。
于是,我们看到了西方中学数学课本中数学史内容的增加。丹麦的一套中学教材即由女数学史家安德逊(K.
Anderson)主编,数学史完全融入了教材内容本身。再者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继承人类文化的
过程,因为人在本质上是文化遗传物,世世代代积累的文化要由人来继承。所以数学史知识在中学教育中的
充分发挥,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这一点,提出几点思考愿于大家共同讨论。
1数学史在德育方面所起的作用
1.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中国古代数学硕果累累,许多成果传入世界其他地区,对整个世界数学的发展,
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普遍使用算筹这一有效的计算工具,这是我们祖先极出色的创造,使我国成为世
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的国家。先进的计算方法使我国古代数学在计算方面取得一系列出色的成就:秦汉
时期的分数运算法则、负数引进、比例算法、线行方程组消元解法、勾股术、阳马术等;5世纪的圆周率精
确测算;7-8世纪的三次方程组的数值解法和二次内插法;11-14世纪的贾宪三角、勾股测圆术等14-15世纪
的珠算。这些成就都具有世界意义。
通过对我国数学史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唤起他们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随着改
革开放,如今的学生更要了解中国的数学史,了解中华几千年的科技文明,否则青年一代可能丧失民族自
尊心、自信心,这是很危险的。
1.2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数学史可以培养人的优良的道德品质,特别是优秀数学家的事迹,这种作用更加明显。爱因斯坦在悼念居
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数学史对人品质的陶冶是多方面的,对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近代人所皆知的数学家华罗庚、以初中学历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和美、德等多国科学院的院士。他在
解析数论、代数学、多复变函数论、数值分析等领域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贡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如果没
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为国争光的奋斗目标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他怎么可能自学成才而取得如
此伟大的成就。没有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他怎么会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
批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优秀品质以及他"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的至理名言将会永远激励学
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2数学史在智育方面所起的作用
2.1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要依赖于兴趣。"一个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
数学着迷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决定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
与学习活动。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数学史教育,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学习。
讲二项式定理时,作为二项展开式的系数表,教材中出现了"杨辉三角"。教师不妨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关于它
的知识。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应用这一"三角"的人,并不是杨辉,而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贾宪。此图
原名为"开方作法本源"。运用此图既可求得任意高次展开式系数,又可进行任意高次幂的开方,它还是研究
任意高次方程数值解法的基础。在欧洲人们称它为"帕斯卡三角"。虽然帕斯卡在距贾宪几百年以后才发现
了它,但他对它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建立了正整数次幂的二项式定理:(a+b)n=an+C1nan-1b+ Cn2an-
2b2+…+ Cnn-1abn-1+bn(n∈N)帕斯卡还把这一"三角"用于高阶等差数列求和,并成功地应用它解决了赌博
过程中的赌金分配的难题——点数问题,以此成为概率论的创始人。
2.2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数学史教学中不仅要有具体的数学史料的教学,更要注意数学精神的宣传。数学精神就涉及到学生非智力因
素的培养,这种精神包括两个要素,即对理性(真理)与完美的追求。教学中要注意整个数学成果的产生及其
背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探索数学观念的历程,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例如,数学一贯被认为是严密精
细的科学,学生也从来不怀疑所学知识是否存在问题,但数学的严谨性是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仍存在巩固数
学基础、探索数学意义等问题。让学生了解这些,对启发思维、培养创新是大有好处的。再者,以数学家追
求数学真理的事迹来感染学生,这样可以使人文精神教育在数学史教学中顺利自然地得到贯彻。
数学史是人类的认识史、发明史和创造史,其中蕴涵着可供后人借鉴的巨大思想财富。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财
富为现代教育服务,应当引起我国教育界足够的重视。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有效
的人才培养途径,力求造就高质量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人说,古代是通才取胜,近代是专才取
胜,而能取胜于现代者,则是专才基础上的通才。因此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加强数学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中学数学;笔记;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记笔记有很多好处:(1)可以稳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紧跟教师讲课的思路;(2)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记忆,学生用自己语言记录的笔记让他们更加熟悉、亲切,而且笔记具有系统性、条理性,因此,复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3)通过记笔记可以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资料,扩充新知,有的时候教师讲的知识是教材上没有体现的,学生对这些知识做笔记,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做笔记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法宝,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做笔记,做好笔记。
一、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是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提高预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预习笔记的效率,重视培养学生做预习笔记的习惯。正如有位教育学家说的:“预习是合理的抢跑,预习笔记是赛跑过程中的调整。”可见,通过合理的预习笔记,可以让学生学会抢跑,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笔记的方法,充分发挥出预习笔记的效果。
二、课堂笔记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做了预习笔记,对课堂学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做课堂笔记的时候学生就更能抓住重点,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进行记录。课堂笔记要掌握好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记提纲
教师一般都会将提纲写在黑板上,而这些提纲就是当堂课的重难点,记录好提纲更方便学生在练习和复习中进行寻找。
2.记疑问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紧跟教师思路,所以,当遇到不能及时理解的知识或存在疑问的知识点时要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课后与教师交流解决问题。
3.记录教师强调的内容
课堂上教师会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这些都是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理解知识的关键点,所以,必须要认真地记忆记录。
4.记录解题技巧、解题思路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
5.记录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师对当堂课内容的一个浓缩,是精华,因此,学生一定要紧跟教师思路,尽可能地多听多记。
三、习题笔记
数学学习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和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及时进行总结记录形成习题笔记,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对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习题应进行整理记录,并分析原因,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适当地加上自己的一些体会。练习笔记不是记完就行的,学生要每隔一段时间重新翻阅笔记,这样往往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也才能更加灵活的运用。
四、常用笔记,提高学习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常常是学了新知识忘记旧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常用笔记,常看笔记,来弥补遗忘造成的缺陷,加强学生的记忆。另外,学生还要对笔记进行阶段性的整理和补充,促使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教学;科技手段教学;教育思想
0前言
中学数学教育本质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必定会受到教学思想和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正确运用这些理论是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为了将学生从单纯的机械记忆背诵理论知识中解放,这需要教育从业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进新型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新型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之区别
传统教学手段是指以教科书、黑板、粉笔进行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或者略讲是授课的中心。随着科技的发展,第三次技术革命已经渗透到正常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教学设备也不断升级更新换代从最早的幻灯机、投影仪升级成为现今的多媒体黑板等等,虽然几乎所有学校都配备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施,但是其利用率低下,使用较少大量硬件处于闲置状态。当下能够把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授课实时结合的教师并不多。
传统教学的另一个特点体现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由老师的讲解,课堂中的互动不多,没有学生参与的环节,学生没有时间作独立思考,课上所传授的内容通过大量练习题的太加强巩固。传统教学有自己的优点,在现代化教学飞速发展的时期,仍然具备自身的竞争力。传统教学依靠教师个人魅力,缺乏与学生互动的过程。现代化教学的出现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应用多媒体设施,教师可以将课件传达到每一个学生的设备上,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所以说现代化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全面现代化教学的优点
2.1现代化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先进教学手段
在现代数学教育中教师们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手绘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立体结构,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发展使得电脑技术大量运用。通过搜索海量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下载到立体影像和模型。比如在讲授立体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找到大量关于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三角体、斜面体的模型,学生在对这些立方体3d模型进行观察后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传统课堂上的手绘更加节省时间。同时还可以把与生活中相关的事物插入课件,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现实和几何息息相关,有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能极大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2现代化教学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主动性和探知欲
新兴科技下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能够利用多种媒体结合,优化升级传统教学方式,突破了以往教学中的难重点。这样做不仅整体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还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让学生参与学习更加的积极主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一堂课能够否成功关键,就是去突破难重点。所以,多媒体辅助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做到让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具体化,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优点,多媒体方式的教学能够增大课堂教学信息传递速度和容量,大量经过处理的信息在学生面前十分便捷的呈现。传统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用很多时间去写板书,效率低下。多媒体新兴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使得课件具备了声音、图像、文字一体化的优势,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的学习讨论气氛浓厚,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能够从中学会独立创新的精神,现代化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深刻的影响。
2.3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培养创造力和抽象思维的源泉
学生的抽象思维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长期的训练培养,学习数学是建立抽象思维的有效方法。为了让学生自如的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多媒体的运用显然是有必要的。应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基本技巧、思维方式、解题方法、运算能力、分析能力尽量加入到课件之中。通过课件中的样式和动画描述,能够丰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分析综合而后从特殊到一般,最后再具体化,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之后能够运行所学进行正确判断和推理。所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其独特之处,是培养学生独立抽象思维的高效途径。
3现代化数学教学实践需加强软硬件环境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具有完备的多媒体设施,但是他们的管理方式,技术手段都十分不成熟,甚至出现了设备使用率不高的情况,也有一些个别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因此,学校应该加大教学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多媒体设施的普及率应该提高到一定层次。教师素质应该加强,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一定操作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得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发挥出最大功效。
4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辅助现代化数学教学
教学思想的是中学数学教育之中的核心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新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理念还有数学概念、公式、公理、运算法则等等以及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维方式方法。教学思想与其他数学教学内容相比更加抽象也同时是概括性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知识。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结构体系,数学教学应该是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的结合,二者都不可缺少。教学思想可以迁移。学生头脑中记忆的知识是主要影响因素,学习数学思维方法主要是从数学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所以比较其他知识比如定理、公式、解题技巧更加容易迁移。
教学思想可以保证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数学教学是围绕教学思想制定的。
教学思想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思想的体现主要通过教材的编写制定,人们往往认为目前阶段的中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维方法方式远远不够。为了改善这个问题,需要应用教学理论对中学数学内容作出进一步的调整分析。使学生在学习到数学的同时还能够领悟其中的内涵。教案的编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应用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深加工,反映出其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把教师的教学思想展现出来,教师应当丰富自身能力,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还应该学会以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完善巩固数学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美;中学数学教学;统一美;对称美;简单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提高,同时伴随着应试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根深蒂固,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只是注意到了数学在考试中的作用,忽略了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去感受领悟数学中的美,从而把数学中的美更好的传递给学生。本文将从个人对数学美的理解出发,谈一谈数学之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统一美
统一性反映的是审美对象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某种共同性、关联性或一致性,能给人一种整体和谐的美感。其中的审美对象可以是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一样东西。如果代换到数学中时,就可以体现为数学概念、规律、方法的统一,数学理论的统一,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统一。比如说常量与变量的统一。在中学教学当中,对于常量和变量的解释还都停留在常量表示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变量表示刻画事物的变化以及运动状态。“常量”中有变化,常只是暂时存在的,是相对的;变化量中有常量,变化实际上是永恒的,是绝对的。变量在变化的过程中的某个瞬间,变化的结果实际上是都可以当成是那一瞬间的常量来解决的。同时有限和无限中也体现着和谐之美。有限是经验之谈,而且是非常直观的。在数学中,中学的学生们正接触到了数系的发展以及空间的演变,而这些也正都是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矛盾转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都体现了数学的美。人们大多喜欢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的图形,也更是欣赏在各种雕塑中体现的黄金比例,不仅仅是上述的几种,在数学的学习中只要是善于发掘都能找到。
二、对称美
数学中的数以千计的对称图形,对称多项式,对称函数,对称方程,对称矩阵,对称空间以及对称群等都体现了数学中浓重的对称美。在中学的数学教学当中,对称图形以及对称多项式比较常见。对称图形在中学的学习中被分为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圆形以及球体都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使圆以及球保持不变的空间变换是有无穷多种的。拿圆形来举例子,原型是周长一定是,面积最大的平面图形。虽然有些正多边形,正多面体比不上圆以及球的完美。但是它们的对称带给人们的美感也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去深深体会的。同时除了这些几何图形,有很多的函数图像也是成对称的。在中学学习到的有正弦曲线,余弦曲线以及正切曲线,这些曲线你不仅仅是轴对称图形,也是有多个对称轴以及多个对称中心的,这也让他们的图像具有了很好的周期性。在中学学习过程中的正余弦的二次齐次式以及a,b的n次式都是字母可以对调,可以不确定的升幂降幂,巧妙地利用此类公式不仅可以简化公示的运算也可以感受到来自对称多项式的美。数学中的对称美不仅仅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宝贵礼物,同时学会好好地利用对称,也能有助于我们的解决问题。
三、简洁美
在中学的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可谓是用简练的语言解释了数量关系或者是空间结构。也正是因为数学的简洁性才得意保持着数学学科强健的生命力,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提到数学,想到的肯定就是阿拉伯数字。从0到9这一列数字可以说是人们对于物质世界存在性最直接最原始的表达。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国家甚至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但是阿拉伯熟悉是流传最为广泛,保留时间也最长的一种数字。也正是因为在书写,发音或者是在运算中的进位制中体现的简洁性才是其致胜原因。其次,数学符号语言也是数学的一大亮点。前几日在微博上有关于对集中数学语言的文艺类解读:“数学里面有个温柔霸道的词:有且仅有;还有个孤独的词:假设存在;还有个悲凉的词:充分不必要;还有一种无奈:无限接近,永不等于;最妄想的词:令a和b相等’;还有个孤独傲慢的词:无解。”这些数学用语都是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几种,如果听了这些解释,有没有感受到来自数学的文艺气息。同时无穷符号,任意符号以及存在符号等都是用简简单单的几笔来代替了多个中文字。试问,自古以来被赞誉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能用数学符号如此简洁的数学符号来表示,这样简洁的数学你还不爱吗?数学简洁的公理化体系也是能体现数学简洁性的重要方面。数学就像是浩瀚无垠的宇宙一样,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拓扑学以及解析几何,欧式几何等都是无垠宇宙中闪亮的星星。每个学科大体上都一样,但又每个都有不同的特色,是因为她们都建立在各自的学科公理体系中。“公理化”的官方解释就是首先通过理性思维,根据逻辑次序,指出原始概念,原始图形或者是原始公理,的出哪些是不加证明的原始命题即公理。然后再从这些公理出发,定义余下的命题,证明余下的命题。中学数学中的函数遵循着集合到映射到函数到图像和形态的结构形态,就是遵循的公理化。虽然有些知识体系尚且需要由一代又一代的人去验证完善,但是不能更不会影响数学这片宇宙的浩瀚。
四、结束语
数学的美体现在自古以来人们创造数学,传承数学的每一个伟大壮举当中。每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在探究当中对于数学孜孜不倦的精神才造就了如今我们看到的美丽世界,我们更加应该去深刻体会数学中的美去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1]朱小梅.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美[J].教育,2014,7:28-29.
[2]张健.追溯高中数学美的源泉助力高中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7(30):230-231.
关键词:中学数学;数学文化;素质教育
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具有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应用数学的基本技能的数学素养。中学数学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是对数学文化知识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去思考问题,从而领会数学的精神,让学生在浓厚的数学文化熏陶中茁壮成长。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纠正把数学教育当成是思维训练甚至是解题训练的狭隘教育观,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注重数学学习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张扬,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整个中小学阶段,数学是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学科之一。为了更好地学习数学,需要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的历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以说,一门学科的历史是这门学科中最宝贵的部分,因为历史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知识,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选取一些在数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介绍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会明白数学知识的积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数学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表达一种理性的探索精神。在社会中,社会与数学文化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没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相应的数学文化,没有一定数学文化支撑,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即使在同一个社会,数学文化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为在任何社会中,不同的职业、年龄、阶级之间在认识上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我们人类只有通过对不同背景下的各种文化作比较和研究,才能了解数学文化的特点。另外,数学文化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天生具有的。笔者借鉴前人的研究和总结,得出数学文化有如下特点:
1.数学文化的继承性与融合性。数学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出垂直式的文化联系,是后人对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的吸收和推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个民族都在汲取着民族先辈的知识,并以符号或物化的形式流传下来。数学文化的融合性体现水平式的交流,它表示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系统的形成是各种文化融合的结果。产生于某些地域或某个民族的数学文化,很快就被全人类所吸收,从而成为世界性文化。可以说,数学文化早已超出了地域、民族、语言、国家甚至时代的界限,已成为一种具有人类的某种普遍性的文化成果。如各种文字对阿拉伯数字:0,1,2,…,9的普遍认可。
2.数学文化的崇尚理性与精确性。在数学文化繁荣的地方,人总会比较理性,数学文化昌盛的地方往往会涌现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因为数学可以说是科学的基础。更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数学研究者也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数学怪人”,这里的尊崇理性绝非盲目崇拜,因为后者会致使人们失去理性,成为狂热信徒,反被束缚住了思维。人们无论在工作和生产中,都在追求精确,从土地测量到市场交易,人们都追求在公平、精确、自愿交往的情景下进行各种商品的交换。
3.数学文化的规律性与简约性。数学文化的规律性,可以让人们认识到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然和宇宙其实是很有规律的,揭示人们是可以认识自然的。学习数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数学的方法把复杂的东西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语言,通过数学的规律总结出简单明了的公式就可以解决一切复杂的问题。有规律的东西就是一种简约的美,所以数学文化也是一种简约文化,是一种简洁和谐的美。如“勾股定理”这个规律就非常简洁明了,而且它突破了任何语言的限制,可以在世界各地广泛地传播使用。
4.数学文化的数学性与美学性。数学文化是以数学为载体的一种文化,就其本身来说,自然秉赋数学的特征,数学是美的,即对理性的完美追求。数学文化的延续与变更都体现出规律和简洁的特点,在数学文化中,我们很容易找到美学的实体。我们都知道,人能够欣赏美的事物,因此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去领悟数学的美。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
光辉。
由此可见,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将数学文化与中学数学教育进行有效地结合是广大中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将已有的数学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加工与整理将数学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
(1)钻研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从总体是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为表层知识,另一个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通过教材性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深层知识蕴藏于表层知识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率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使其表层知识到达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因此,数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应用与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太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①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②符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③在中学生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此外,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以及极限思想等在中学数学中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应依据情况在教学中予以渗透。
数学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与人们的数学知识、经验以及数学思想掌握情况密切相关。从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出发,本着数量不宜过多的原则,我们认为目前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变换法、函数法和类分法等。一般讲,中学数学中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技能操作来完成的。
关键词:高等数学;中学数学;衔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新生入校以后的第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高等数学难学,无法适应大学的数学学习环境。究其原因,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脱节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当前的关键是解决好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下面,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探讨如何解决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近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较快,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高等数学普遍使用的是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的《高等数学》,没有适应中学数学内容的调整,出现了一些不衔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教学内容的重叠和教学内容的遗漏。下面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总结。
1.教学内容的重叠现象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势头迅猛,部分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已被纳入到中学数学当中,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行相对缓慢,未能适应中学教学改革内容的变化,导致教学中发生了内容上的重叠现象。
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内容的重叠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内容几乎完全一致,如《高等数学》第一章的子集、集合相等、全集、交集等概念,第七章的向量、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等概念。这些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完整地学习过,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到这点,花大量时间重复讲解,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其二是内容在深度和教学要求上不一致,如第一章的极限的概念和第五章的定积分的定义,这些概念中学阶段只讲授了一部分,并且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还对这些部分内容做了一定的简化。因此,当学生接触到高等数学中的精确定义后往往会产生迷惑,教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理解这种内容上的差异,并掌握精确的定义。
2.教学内容的遗漏现象
中学新教材删掉了一些知识点,如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极坐标等,而在《高等数学》第一章和第五章、第九章当中直接使用了相关知识点,并未做解释说明。这些空白知识点不多,却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影响。高数教师在使用这些知识点之前要给予相应的知识补充。另外,还有一些知识点,由于地域差异造成有些学生学过而有些没学过。如复数的概念,在第十一章欧拉公式的讲解中需要提及,教师应在讲课前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给予相应程度的知识补充。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中数学教学进度较慢,每堂课信息量较小,教师一般会花大量时间讲解例题习题,并且要求学生当堂掌握。另外,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采用了题海战术,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了知识点。相比之下,高等数学一般采用大班教学,进度较快,无暇顾及每一个人的接受情况。另外,高等数学的教学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要求学生当堂掌握,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多。这种差异造成已经习惯了被教师安排学习的大一新生不能迅速地适应高等数学的学习,往往前面的学不好,后面的学不会,问题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自然产生了厌学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基本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将数学史的教学穿插到高数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另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及时调整自我,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一,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让学生通过预习,努力掌握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增加听课的选择性,从而大大地提高听课质量。同时,这也克服了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通过复习,巩固了上课所学的知识,学会了概括和总结,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二,指导学生听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分辨重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如何做好笔记等。第三,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逐字逐句地推敲数学定义、定理及其推论当中的关键字眼,掌握定理成立的条件。除了教材以外,指定一些教学参考书让学生自学,指导学生如何详读、如何略读,并适当布置思考题。
总之,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为实现学生从中学数学向高等数学学习的顺利过渡,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立足现实,认真分析教学脱节的各种因素,努力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特色鲜明的高等数学教学之路,进一步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萍,张文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相融性[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06).
[2]季素月,钱林.大学与中学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0,4(09):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