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院调查报告范文

养老院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老院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养老院调查报告范文

现状调查

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准备选择去养老院养老时,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样的养老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但是很多老年人在考察和了解了一些养老院的情况后,反而拿不定主意了,在家养老、去养老院养老,去公办养老院养老,还是去民办养老院养老,成了他们左右为难的选择题。

事例

一床难求,一房更难

83岁的周奶奶为了能给独生女儿减轻点负担,物色养老院已经有些时日了,但是半年时间过去了,周奶奶还是没想好要去哪家养老院。原因是,公办养老院过于拥挤,想要一个单间或者双人间都太难了,她看到很多老人都是四五个人住一个房间,这对于在家有单独房间的周奶奶来说,没了私人空间,也就多了很多的不方便,因此周奶奶心里很难接受。而民办养老院有空余的单间,但收费又过高,这对周奶奶来说有压力。因此,周奶奶依然住在女儿家,继续物色合适的养老院。

事例

伙食单一,口味不同成遗憾

79岁的柳大爷是湖南人,从小爱吃辣椒。虽在广东生活了几十年,但对辣椒依然情有独钟。去年,老伴儿去世后,柳大爷就想去养老院,柳大爷身体虽不错,但偶尔也会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一个人住,倘若突发疾病或者死了都没人知道,他想到养老院,至少有人给做饭、洗衣服,有人照顾。但柳大爷考察了两家养老院后,都对养老院的伙食单一感到遗憾,广东的饮食都偏清淡,而他口重,且一日无辣就觉得度日如年。虽和养老院的负责人建议为个别入住者开小灶,但养老院考虑厨师人少,大锅饭都忙不过来,即使开小灶收费也会过高等问题,没有达成一致。

事例

离医院过远,求医不方便

在一些环境优美的郊外,民办养老院安逸舒适的环境成了很多老人的首选。邓阿姨就选择了这样一家养老院。

在采访中,邓阿姨对记者说:“住进来以后才知道,养老院离家和医院远,存在诸多不便。我现在最遗憾的就是时间长了,想回家看看,交通不方便所带来的烦恼。还有去医院也不方便,我春节期间脑血管堵塞,如果能尽快送到医院,治疗的效果会比现在还好。”

最后,邓阿姨建议一些想入住养老院,特别是身体不好的老人,一定要选离家近,离医院近,交通方便的养老院。这样,住到养老院里,才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1.民办养老院价格应该规范

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是社会发展方向,但有些经营者一边表白自己从事的是慈善福利事业,一边又高收费,低服务,从中牟取利润,明显构成了市场行为。

有关专家认为,一些养老机构受市场影响和利益驱动,存在收费过高、与其规定服务不相符等问题,给养老事业社会化带来潜在危机。因此急需出台有关法规,规范民办养老院的价格和服务,并予以监督管理。

2.完善配套的医疗服务设施

民办养老院医疗能力是许多老人关注的焦点。调查报告分析,很多民办养老机构虽然有生活护理,但没有附设康复治疗医务机构,即使有要么是离得太远,要么就是不属医保定点单位,给很多老人看病带来麻烦和困难,像前面提到的邓阿姨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养老院的老人大多行动不便,但又必须经常外出到其他医院康复治疗,为了能解决他们乘车、排队、就诊的方便,建议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完善配套的医疗服务设施。

3.提升品牌效应有利形成规模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品牌意识还比较弱。为什么养老行业也要向品牌经营过渡呢?一方面在大众消费心理中存在一种崇尚品牌,信任有良好形象的品牌倾向。另一方面,当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产生归属感以后,有利于推进品牌的规模扩张和连锁经营,进而促进养老机构的产业化进程,形成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养老集团。这样,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条件和环境,同时可以引导养老消费市场更趋于合理,抑制乱收费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有利于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4.落实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民办养老机构比重已超过60%,但经营管理情况存在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地理位置优越,档次较高的民办养老机构有所盈利;而少部分位置偏远、新开张的福利院由于交通、成本等问题,入住率低,亏本负债经营。

一位从事老年工作的地方官员透露,公办养老院收费较低,环境较好,故很多人争着住进去。但真正能住的只是少数,且多是干部,那些真正困难而又不具备经济条件的,并无合适的养老机构可住。

该官员同时透露,也并非这些公立养老机构不亏损,而是国家为了保证福利性质的养老服务,“不计成本”,所有亏损由政府财政兜底和补贴。而与这些公立福利院相比,民办养老院获得的补贴力度很小。所以,加大和提高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尤为必要。

5.帮扶困难群体,让NGO团体参与

第2篇:养老院调查报告范文

滥用抗精神病药物

在好莱坞大片中,人们常常能看到利用药物来控制不服从命令的人的镜头,这与把人绑到桌椅上的做法没有什么两样。现如今,这一切竟在美国的养老院中真实上演。美国许多居民把年迈的亲人送至养老院接受照顾后发现,他们原来尽管体弱多病但还能够进行交流,可是进了养老院后却判若两人,性情大变。究其原因,在于控制行为药物的滥用,其中包括药性强烈的抗精神病药物。

六年前,艾莉森・魏因加特纳的母亲墨菲因为患老年痴呆症而变得越来越焦躁。她独自一人时无法洗澡和穿衣,连进食也成问题,特别是每晚入睡前表现出极度的惶恐不安,根本不记得自己在什么地方。

为了确保80岁老母的生命安全,魏因加特纳决定将其送到养老院。慎重起见,她用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10多家养老机构,最终选择了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家。它名叫边木康复中心,位于马萨诸塞州比福利地区。魏因加特纳最满意的有两点:一是这家机构开设有特护病房,专门接治老年痴呆症患者;二是离家不远,便于她随时去探视看望。

魏因加特纳开始时很喜欢这家养老院,可是残酷的现实却使她大失所望,苦不堪言。和其他养老院没有什么两样,为了控制老人的激烈情绪和好斗行为,边木康复中心也普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墨菲在服用药物后变得极易沮丧,经常感到头晕。两年后,老太太的老年痴呆症发作频率更加频繁,急剧恶化,被两次送往医院就医。

虽然医生诊断后提出将墨菲每天所服药物的用量减少一半,但是边木康复中心并没有按照医嘱执行。2010年,老人不幸发生车祸,从此再也无法行走,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过去,我一直以为把母亲送进养老院是在帮助她。”魏因加特纳痛苦地说,“虽然与康复中心签了协议书,但他们没有告诉我抗精神病药物的风险。我多么希望能够提前预知现在的后果,把母亲安置在养老院让我愧疚难当。”

后来,魏因加特纳把母亲转送到另外一家养老院。那里的医护人员减少了墨菲的用药量,但为了帮助她入睡仍然会使用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这家养老院经常邀请歌手和音乐家做访问演出,给现年86岁的墨菲及其同伴们带来欢乐。当魏因加特纳去看望母亲时,发现老太太总是心情愉悦,面带笑容。“事实证明,如果对患者照料得当,完全可以避免使用或者少用抗精神病药物。”她高兴地表示,“我对母亲目前治疗状况的改善感到十分开心,我能感受到养老院做出的努力,他们在进步。”

南卡罗莱纳州加纳地区的居民玛格丽特・托曼也反映,她把90多岁的母亲安置在养老院不久就出现异常。托曼的母亲原本性格开朗,可是入住养老院后却一反常态,变得又哭又闹,并不断地向女儿求助。养老院医护人员的诊断结果为情绪忧郁,所以给她服用抗焦虑药物。但这对老人而言,根本不适用。

托曼决定把母亲接回家里居住。两天后随着药效退除,老太太又恢复了昔日的精神。她指出:“显而易见,母亲在养老院并非因心理原因变得沮丧,而是服用不当药物所致。”

据美国《麦克拉奇报》报道,有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因为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不当所导致的医疗保险索赔,六个月内合计达1.16亿美元。

让老人有尊严的生活

据世界权威医学类期刊《柳叶刀》杂志报道,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一份审计调查报告显示,在入住养老院的210万老人中,有30.4万人申请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医疗保险,使用未经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以下简称FDA)许可的处方药的人达83%,其中88%的药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或控制老人的行为。在美国,超过65岁的老人享有价值不菲的医疗保险,医生开药的“错误”导致过半的抗精神病药物都由医疗保险买单。

报告列举了FDA批准的八种最常用的非典型或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中包括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等。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在治疗侵略和妄想症方面有一定效果。然而为了表明它们可能会增加死亡的危险性,药品的包装上都有黑框警告标示:长期给老年痴呆症患者服用可能会引发糖尿病、心脏病、肺炎和中风。

消息传出,引发了医学界对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争论。一些医生强调,必须规范治疗,尽量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理由是老人服用未经许可的处方药,可能会造成反应迟钝,情绪反复,甚至致死身亡。而另外一些医生则提出,经FDA许可的这类药物种类太少,而抗精神病药物确实对治疗老年痴呆症很有价值,尤其能对老人的暴怒情绪加以控制,所以可以使用。

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上,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监察长丹尼尔・莱文森和专门撰写精神病案例的美国记者丹尼尔・卡拉唇枪舌战,展开了一次最为激烈的辩论。

作为这份报告的撰写人,莱文森指出,大多数医生和养老院确实是出于对患者“最佳利益”的考虑而在治疗时使用抗精神病药,但关键在于必须确保药品的收益大于风险。他认为,抗精神病药物现在对患者产生了“致命威胁”,一些制药商在市场营销时把利润置于安全之上,因此“政府、纳税人、老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和看护者应该感到愤怒,并努力寻求解决方法”。

而莱文森却认为,报告在“哗众取宠”,批评医生处方“错误”是对他们的误解。很多未经许可的药物对控制病情的确有奇效,能使患者摆脱无法忍受的精神痛苦,抚慰他们备受煎熬的心灵。

威斯康辛州参议员赫伯・科尔是这次审计报告的发起人之一,呼吁美国医疗保障与医疗救助中心(CMS)设法让老人免受未经许可的处方药的危害。他表示:“抗精神病药物严重损害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身体健康,CMS应该鼓励医疗界使用适当的非药物治疗,让老人有尊严地生活。”

采用环境干预治疗方法

美国老年精神病协会(AAGP)主席盖理・莫克说:“我们的医疗保健系统并没有做好解决老年人心理、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准备。”目前,由于工作人员缺乏,美国养老院认为采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痴呆症进行治疗容易得多,尽管这样存在副作用。殊不知,正是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物的过度使用引发“过激行为”。

为此,CMS最近推出了一项为期多年的培训计划,旨在让养老院医护人员学会更好地识别病情,学会使用非药物途径治疗老年痴呆症患者。例如,有的痴呆症患者出现焦虑,很可能是尿道感染引起,完全可以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然而因为无法与他人很好地交流,他们常被误诊为精神出了问题,被迫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美国首席养老院院长爱丽丝・邦纳认为,对于患者来说,没有压力的治疗环境至关重要。吵闹恐怖的警铃、闪闪发亮的地板和隆隆作响的推车,只能使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思维变得更加混乱,极易产生害怕和焦虑。

采用环境干预治疗方法,能极大地减少患者的厌烦情绪。在纽约皇后区的玛格丽特疗养和康复中心,医护人员改进了与痴呆症患者的交流方式,对他们进行生活评估,了解他们的职业和兴趣爱好,通过提供智力和体力刺激、锻炼、聆听音乐和引进宠物,进行富有成效的沟通。

“当了解到其中一位病人年轻时喜欢赶时髦,我们拿来了她以前制作的布料样品。刚一用手触摸到布料,她顿时安静下来,坐下来阅读书籍。”玛格丽特疗养和康复中心社会服务主任南希・戈德瓦瑟说,“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很耗时,成本高,只能针对少数人,不可能给所有病人带来帮助。而且随着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继续增多,这样做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美国医疗指导协会(AMDA)由工作在养老院的一批医疗保健专业人士组成,威廉・斯马克是其中的一名成员。他承认,养老院的确存在滥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现状,事实上三到六成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并不需要这一类药物。虽然AMDA鼓励医生们开展全面的评估工作,但遗憾的是养老院里的许多医生并没有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如果使用得当,抗精神病药物的确可以在治疗一些严重的痴呆症(如妄想狂、自我毁灭或具有暴力倾向等)病人时发挥作用。消除这些不良行为能让他们变得安全,从而可以与家人住在一起,而不必去养老院。但使用剂量应该极低,必要的治疗时间应该最短。行为控制或许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许多情况下病人随后可以停止使用药物,或者继续使用极低的剂量。

大量的病例表明,只要对养老院里的病人留意一下,就能够使他们的老年痴呆症症状得到缓解。在一项针对抗精神病药物用来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随机试验中,30%~60%处在安慰剂组的病人症状得到了改善。精神病学和神经科学教授迪利・普杰斯特表示,这一数据令人难以置信,这些痴呆症严重的患者并没有对所建议的治疗做出响应,相反,当他们参与临床试验时,对良好的综合医疗和亲切的人文关怀的反应竟然如此强烈。

第3篇:养老院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9.8%的受访者表示一直在关注“以房养老”的相关新闻,93.4%的受访者认为“以房养老”不能代替政府养老,85.0%的受访者选择把房子留给子女,仅8.8%的受访者选择把房子抵押给金融机构。

与之大相径庭的统计结果是,上海市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本市城乡居民养老意向调查报告》显示,逾七成受访者赞同“以房养老”。

一时间,“以房养老”到底靠不靠谱,应该支持还是反对,成为一场舆论混战。

实际上,“以房养老”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国外早有成熟经验,国内近年也不乏探索和尝试。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老人去世后,住房归银行或保险公司所有。这种养老方式在一些国家被视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

2003年,时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的孟晓苏在国内首次提出“以房养老”。此后,孟晓苏身份变更为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以房养老”更被其不遗余力地倡导。

2005年,南京市曾先于全国创生过一个“以房养老”的项目模型——汤山温泉留园老年公寓。这个项目提出,对南京市拥有60平方米以上产权房、年满60岁以上的孤残老人,健康状况不论,自愿将其房产抵押,经公证后入住老年公寓,以后终身免交一切费用,待老人去世,房屋产权归养老院所有。

此举“开创了以房养老的南京模式”,但却并不成功。因公司合伙人发生经济纠纷,养老公寓无法再续经营,已经入住的老人全部被搬了出去。

后来,有研究者发现,以房养老其实并不是一项单纯的住房制度设计,本质上,它更是一种金融和保险领域的服务创新。

2011年,中信银行开始涉足“养老按揭”业务,即以房产抵押的方式,向借款人发放养老贷款。借款人拥有两套或以上自有住房,且身体健康良好,并提供该行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体检报告,即可申请最长为10年的贷款。

然而,这项业务推出多时,成交案例几乎为零。

近年来,对“以房养老”鼓噪最多的,当属各类保险公司。由于保险资金涉足房地产开发尚有诸多政策门禁,“以房养老”遂成了暗度陈仓的通关文牒。一些险资以“养老”为名“忽悠”地方政府,博取优惠政策,大肆圈地,再通过房地产开发和土地增值获取收益。

当然,“养老”仍然是一些房地产项目颇受青睐的促销噱头,但是类似上述南京“以房养老”模式的项目却很少再出现,原因是,若动真格,开发商绝玩儿不起。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的诸多所谓“以房养老”,实际上仍是一些人的“借题发挥”——房地产项目仅是以此作为销售卖点,或体现项目定位的差异和创新;银行希望借此开发一种新的信贷产品,继续“卖”钱;而保险公司倡导“以房养老”的根源动机,则是培育新市场、开发新客群、兜售新的险种。

第4篇:养老院调查报告范文

但是,人类毕竟是高等生物,教育教养都要求我们尊敬老人,因为现实地说,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而从道德方面说,帮助和爱护弱者也是作为高等生物的骄傲。

虽然在日本,福利的天平总是倾向于老年人而不是儿童,老年人成了社会层面的强势方,但是,从体力上来说,哪国的老年人都是实实在在的“弱者”。

近日,日本《时事新闻》报道称,厚生劳动省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之间,日本登记在案的有1,6384件老人虐待案件,同比2015年上升了2.2%。同时,拨打电话或者直接向政府部门求助的老人也在急剧增加。可见,日本人老后的生活有一个巨大的“明患”,就是被虐待。

虐待老人,自然和他们的“不孝子”脱不开干系。在2016财政年度里发生的虐待老人案件当中,97.5%是他们的家人所施加的。

常言道,“距离产生美”,同住一屋檐下,矛盾总是更容易凸显出来,也就有人丧尽天良地对他们下狠手。

另外,“啃老族”过惯了伸手要钱的日子,缺钱花的时候如果遭到拒绝,可想而知就会产生暴力相向的案件。

最后,久病床前无孝子。不少中年人承担着工作上的压力,孩子妻子的抚养压力,还有老人的赡养义务。如果老人久病卧床,那么这种无处可去的“高压”状态,很可能会向老人发泄。

虐待老人致死的案件也时不时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日本2016年财政年共有21位老人因遭到虐待死亡。其中,有20名老人都是死在自己家人手里。这个让人毛骨悚然的事实,反映了日本社会的一些家庭内的“高压锅”状态。

高比例的老年人被亲人虐待,小部分的人是在介护中心养老院遭到虐待的。日本介护中心虐待老年人现象在近年来有明显增加。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介护中心人手不足,现有的人手都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量,这些压力自然有时会被转嫁到他们的服务对象身上。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介护人手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65.6%的分析认榕按老人的现象和日本护工的培训不够专业有很大关系。护工来了又走,一批又一批,业余的人手不缺,缺的是专业的人手。

第5篇:养老院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 养老模式 社会化养老 趋势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9%。根据目前公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二)江西省人口老龄化。

根据江西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西60岁以上老年人510万,占全省总人口11.44%。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预计到2015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将超过650万,每年净增30多万;“空巢”家庭老人大幅增加,目前全省单身老人和独居老年夫妇共有54.86万户。除景德镇市和抚州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7%外,其余9个设区市均高于7%,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美元以上,而2010年江西人均GDP仅为21253元人民币,经济发展进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存在“时间差”,属典型的“未富先老”。

目前全省共有家庭户1150万户,家庭户规模为3.67人,比2000年减少了0.09人。根据南昌市老龄委的资料,南昌市自2002年起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南昌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3.03万,占全市户籍总人数的12.8%,并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截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省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58.5万,占老年人总数11.47%,预计到2015年这一人数将达到75万左右。伴随着长寿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解决“养老”问题成了政府部门一项重要工作。

二、我国养老模式分析

(一)我国现有养老现状。

根据民政部的《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10.1万个、床位349.6万张,每千人口平均拥有社会服务机构床位2.61张——如果按照60岁以上老年人口计算,则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19.6张。最新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截至十二五末,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整个“十二五”期间,将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42万张。

对于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为12265元,以2010年1.78亿老龄人口计算,消费总量将超过2.18万亿元;考虑到国内老年人消费水平或低于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预计整个养老产业规模也已达到万亿规模。而来自国家老龄委的数据也显示,2010年中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已超过1万亿元,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

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有三种: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而由于传统家庭观念以及养老机构建设的相对滞后,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倾向于家庭养老。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独子养老”时代来临,“421”的家庭结构将难以承受家庭养老的重担。

(二)江西省养老模式现状。

我省现有的养老模式,大致有三类:传统家庭养老的约为90%,其次为社区居家养老,大约占老年人口总量的6%,此外则为机构养老,包括一些养老院、敬老院以及民办福利机构。根据省民政局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801家。其中,公办社会福利机构1672家,民办社会福利机构129家,占地总面积44491亩,建设总面积412万平方米,工作人员11010人,在院服务对象15.7837万人,可设床位数18.5568万张,仅占我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3.1%。按照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进住老年公寓与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5%左右。那么,我省仍出现近7万的老年床位空缺。与此同时,我省目前养老现状仍停留在养老院、福利院等初级阶段,养老机构普遍收住的是高龄的孤寡来人、病困老人,且养老机构规模偏小,缺乏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且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低、人才短缺,只能供应老年人一些简单的生活需求。

调查显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99%老年人不愿进养老机构。江西省消协于2011年11月29日公布了我省老年人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我省老年人的养老形式与全国基本一致,选择自己居家养老的比例为59.9%,比全国略高;选择与儿女住在一起的比例为39.7%,比全国略高;住专业养老机构的比例只有0.3%,比全国低1.8个百分点。调查发现,我省老年人之所以不愿意选择专业养老机构养老,认为“费用太贵”的老年人占比为52.3%,比全国高出6.6个百分点;其次选择“愿意独居”或者“愿意和儿女在一起”所占比例为51.7%;认为“符合自己要求的养老机构太少”的占比为45%,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

三、国外社区养老模式的借鉴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

综上所述:国外养老社区一方面配备有专业的养老护工为老人提供即时服务,使得老年人保持了较高的身体独立性与精神独立性,减少了老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子女的依赖。其次,养老社区与度假区相结合的特点,使得社区内具有完备的居住休闲、旅游观光的功能。老人子女可以把探望老人和度假休闲结合起来,促进家庭生活的融洽,保障了老人独立且有尊严的生活状态。

因此,在建造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上应考虑三方面内容:其一,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其二,社区整体设计应该是

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积极向上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样可以激发老年人热爱生活的欲望,有助于改善其身体机能,促进健康长寿;其三,我国鱼龙混杂的“专业护理人员”使得对老人的健康服务、生活服务、心理服务跟不上,以至出现“虐老”等悲剧事件的发生,造成养老机构在老人心中的负面影响。因此,社区必须能够保证合格的专业护理人员的有效供给,保障老人的生活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照顾。

四、结论

当前江西乃至全国的养老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社会化养老的规模偏小。伴随老年人口每年以3.2%的快速增长,单靠政府出资解决养老保障、养老居所、养老设施、养老服务是不现实的。在我国老年人多数选择居家养老以及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双重因素影响下,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正快速增长,对服务质量及服务品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催生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养老公寓+专业养老服务。此种养老模式一方面需要能够配备集养老、医疗、娱乐于一身的全方位养老公寓,另一方面需要辅助于集专业知识、敬业精神、爱心奉献于一体的专业护理人员,因此,将形成“产品+服务”的运作模式。

然而,发展此种养老模式,单靠政府或者社会之力都是无法完成的。因而,需要坚持在政府支持引导下,让企业参与养老设施建设投资,缓解资金紧张矛盾,通过市场的运作,向老年人提供能够立足于高标准、全方位、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通过建立养老公寓,满足养老硬件基础条件;通过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护工培训,为养老公寓的发展提供软件保障。该模式的顺利实现一方面将满足市场需求,填补了江西乃至全国市场空白;另一方面,可缓解本省养老床位紧张的状况;再者,培训基地可向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的养老护工人员;并且,该模式的顺利营运也将为江西省探索出一条符合社会化养老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第6篇:养老院调查报告范文

   学习创新常抓不懈。把学习当成与时俱进的需要,当成改进工作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予以落实。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不断提高紧扣中心、把握全局的领导水平,不断提高立足区情、协商参政能力。学习研究了新修订的政协章程,进一步丰富了政协理论知识,并指导于实践,在自觉服从区委领导、维护区委核心的同时,着力加强政协组织参政议政能力建设。通过兴调研、常总结、勤思索,做到理论创新。在《人民政协报》、《政协工作参考》、《湘声报》、《常德发展导刊》上发表《以人为本,认真履行政协职能》、《做好政务公开中的民主监督工作》等理论研究文章9篇。

   履行职能竭尽心智。团结带领全区政协委员,坚持“维护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积极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使我区政协工作更加活跃、成效更加显著。认真组织政协例会,围绕全区热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多次组织视察调研,积极撰写提案,主动反映社情民意。与公检法“三长”面对面协商,促进了“公正执法”;通过对经济发展环境的视察调研,加速了全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步伐;通过撰写提案,促进了“放心食品”、“工业新区下水道”等问题的顺利解决。特别是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为群众办实事。对售后服务车按“货的”收费问题,城区经营业主反映强烈,这一“社情民意”向市领导反映后,市政府积极关注,市长陈君文亲自过问,最后收费项目取消,广大经营业主都拍手叫好。反映的社情民意“城区两处火患亟待排除”得到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并立即着手解决。目前,龙港巷市场已关闭,红卫社区改造方案已经出台。作为市政协武陵区活动组组长,多次在市级会议上呼吁,反映武陵区存在的困难,并多方协调促进问题解决。活动组获XX年度全市优秀活动组称号。年末,带领本组委员深入郊区乡村调查,形成《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问题亟待解决》的调查报告,在市政协全会上发言后,引起较大反响。市长陈君文当即表示,要将此事作为XX年的重要工作来抓,专题调研、争取早日解决。

   委员活动富有新意。委员活动中注重创新,发挥全体委员作用。通过举办学习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委员学习。通过组织活动,增进政协组织的凝聚力。换届以来,组织了春节团拜会,“学宪法、学章程、落实科学发展观”座谈会;开展了“我为武陵添光彩”、“政协工作创优秀、本职工作当先进”等争先创优活动。去年9月,组织了庆祝人民政协暨武陵区政协成立55周年系列活动,精心组织的学习报告会、知识竞赛、专场文艺演出反响大、效果好。特别是武陵王杯“共铸辉煌”专场文艺演出,得到了市区领导、全体政协委员的高度评价,“常德电视台”转播了三次。同时,还经常走访委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政协组织更具有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

   中心工作务求实效。对区委分配的中心工作,总是认真完成,落实到位。为了做好联系城北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经常下到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指导工作开展。积极参与招商引资,为我区经济发展服务。在引进项目的立项、征地等事务上,多次出面协调,帮助解决具体困难。通过抓项目、引资金、勤调度,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仅XX年,就带领政协机关引进项目6个,其中个人引进工业项目2个。引进的兴广龙新型建材厂列入省星火计划;引进的珠江新产品开发公司做到当年立项,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同时社保扩面、防汛抢险、建整扶贫等工作都扎实完成。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工作中,注重民本思想,情系弱势群体,切实为民办实事。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察民情、访民声,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先后领导开展了“百户城市贫民生存现状调查”、“村转居社区存在的问题”等调查,为民鼓与呼,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同时,也竭尽所能,帮助困难群众在再就业、低保等方面办实事、解难事。组织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13次,先后为光荣路社区、红卫养老院、城东街道、芦山乡水渍受灾户等捐款捐物,总金额逾5万元。其中个人为城东街道熊平衡等特困户捐款近2千元。特别关注贫困子女就学问题,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了“为百名武陵学子捐资助学活动”,并带头捐款,使百名贫困的武陵学子得到救助。

第7篇:养老院调查报告范文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增职业病18种

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公布了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共同印发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修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调整为132种(含4项开放性条款),新增18种。

调整后职业病仍分为10类。新增加的职业病包括: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硬金属肺病,白斑,爆震聋,铟及其化合物中毒,溴丙烷中毒,碘甲烷中毒,氯乙酸中毒,环氧乙烷中毒,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冻伤,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莱姆病,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β-萘胺所致膀胱癌,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

农业部:转基因产业化无时间表

农业部在2014年首场新闻会上通报:2013年我国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6%、99.7%和94.4%,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稳定。

对于转基因,农业部采取的是积极、慎重的方针。所谓积极,就是要加强科学研究,尽快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在这个领域占领制高点,防止受制于人。所谓慎重,就是在推广和应用上,必须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对于转基因研发成果的产业化问题,同样要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思路,还没有制定时间表。

关注

验血可预测乳腺癌发生概率

乳腺癌高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且呈不断增长趋势。近日,一项“乳腺癌高危人群基因筛选技术”正式在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子诊断平台投入使用,仅需5毫升血液就可预测乳腺癌发生概率。

既往患过乳腺癌,特别是50岁之前发病者的治愈者;有两个或更多患乳腺癌的近亲;家族中有已知的基因突变的女性,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进行该项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后,医生将根据风险模型表,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干预:“低危”者无须进行特殊干预;“中危”者需要严密观察,增加检查频率;“高危”者除了要严密观察,还可以通过药物干预,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国家统计局:

北京近九成老人自愿去养老院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日针对北京市养老机构及入住老人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总体满意度为89.1分。超过一半的老人说子女每周都会来养老院看望他们,经常看望老人已成为大多数北京市民的自觉行为。

收费方面,北京城六区超6成的养老机构每月收费在1600~3300元之间,超过6成的养老机构收费在1800元以下。政府办的养老机构收费明显低于社会办的机构。养老机构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人数最多,占41.4%;60岁以下的人数最少,占3.4%。87.8%的受访老人自愿到机构养老,被子女送到养老机构的占比仅为2.5%。当问到老人们入住养老院的原因时,因为在家没人照顾的占63.5%;减轻子女负担的占47.8%;能享受专业机构人员照顾服务的占33.8%;与同龄人居住在一块儿,容易沟通交流的占27%。

舒适枕头为中间低周边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低头屈颈,时间一长,就容易感到疲劳。睡眠是让颈椎在生理弯曲的自然状态下放松的好时机。此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非常重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高度:健康睡眠应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侧卧时则枕头宜与肩同高,这样可使颈肩部肌肉形成放松状态。成人一般枕高为12~15厘米,长度以超过自己肩宽10~16厘米为宜。

形状:理想的枕头形状是中间低、周边高或前高后低,可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线,起到放松、调养、保护颈椎等作用。

硬度:应选稍柔软而有一定硬度的。荞麦皮枕芯较好,便于调节高度,弹性也适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当枕头已失去弹性,或有结块、凹凸不平的现象,且填充物有发霉等异味时,应该及时更换,一般每1~3年更换一次。因为又脏又旧的枕头容易滋生螨虫、霉菌等,引发过敏或呼吸道疾病。

维生素E可延缓早老性痴呆症恶化

《美国医学会杂志》近日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天服用维生素E可有效减缓早老性痴呆症的病情恶化。

美国芒特西奈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招募了613名轻度至中度的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参与者被随机分为:每天分别服用2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20毫克的另一种痴呆症药物美金刚胺,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物以及服用安慰剂四组。

持续5年的研究表明,服用维生素E使早老性痴呆症患者每年的功能衰退速度降低19%。与服用安慰剂相比,这一治疗效果相当于把患者的病情发展延缓了6.2个月。

研究人员认为,维生素E价格便宜,而且较易购买,在治疗轻度到中度早老性痴呆症时,他们推荐使用维生素E。

解读煎中药“专用名词”

在中药处方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专用名词”,使煎药者无所适从。那么,其含义是什么呢?

文火、武火:慢火煎谓之“文火”,急火煎谓之“武火”。

先煎: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生牡蛎、石决明、龙骨等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坚而难煎出味,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再下其他药;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以及质轻量大的药物如芦根、茅根、竹茹等,也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后用澄清液代水煎煮其他药物。

后下:薄荷、砂仁、沉香、大黄等气味芳香的药物,借其挥发油起作用,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久煮使其有效成分散发而降低药效。

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以及减少对咽、喉和胃肠道的刺激,如赤石脂、滑石、旋复花、蒲黄等,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入锅煮。

烊化: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化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鸡血藤等,用时应先单独加温溶化,再加入取渣的药液中趁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以免同煎时粘锅煮焦,且黏附他药,减少药物有效成分而影响疗效。

另炖:有些贵重药,如人参、羚羊角等,为了保护其有效成分不被损失,可将其切成小薄片,隔水炖2~3小时,取汁服用。

数字

每周散步3小时防肾结石

发表在《美国肾脏病学会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周慢跑1个小时或散步3个小时就能将人们患上肾结石的风险降低31%。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约8.4万名绝经后女性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水平进行分析后发现,从事任何类型的轻度体力活动都有助于预防肾结石,即使是日常的家务劳动也行之有效。

研究者认为,肥胖是肾结石形成的主要风险因素。每天从饮食中摄取热量超过2200千卡会让人患上肾结石的风险增加42%。

因此,控制热量摄入、保持合理体重和积极锻炼,对于降低罹患肾结石风险十分重要。

6种有益长寿的心理

据美国《科学日报》近日报道,最新一项心理与长寿关系的研究发现,一些看似不好的心理活动其实有益长寿。这项研究为期20年,涉及1528名参试者。

1.适当忧虑。因为心中担忧某事,便会全盘考虑各种可能性,做到有备无患。

2.做喜欢的事。中年积极运动对长寿很关键。身体出问题才发誓要开始运动的人,往往难以持之以恒。只要能从椅子上站起来,做什么都行,如种花种菜、遛狗、去博物馆等。

3.不过度乐观。过度乐观的人更可能做一些高危险行为,如抽烟、酗酒、吸毒、飙车等,而较悲观的人可能会更重视健康与安全,更懂得自我防护。

4.喜爱社交。与亲友保持联系、帮助他人等都可以。朋友不多的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或志愿活动也有相同效果。

5.保持成就感。与早早退休无所事事的老人相比,退休后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老人寿命更长。因为舒适的工作环境、事业成就感能让人保持快乐。

6.态度认真。研究发现,童年时期态度认真是预示长寿的一大信号。

4招为节后肠胃做运动

吃了几天的大鱼大肉,想必也吃腻了,这时候要多吃点清淡的东西让肠胃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包括:

清淡食物配粗粮:节后几天的主食要以谷类粗粮为主,可以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要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的比例。同时,多喝粥和汤,比如新鲜的绿叶蔬菜、小米粥、面条汤、疙瘩汤等,让你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道休息调整。

多喝开水解油腻:节日里,大部分人都会出现脂肪摄入量过高的情况。利用两三天时间,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甜糕点的摄入,多喝白开水,可以加快胃肠道的新陈代谢,减轻大量肉类食物和酒对肝脏的危害。

吃水果平衡消化:橙汁能很好地调整消化机能,节后不妨多喝几杯橙汁,不过要在吃完饭1~2小时后再喝。甜食吃多了,容易引发胸闷、腹泻、手脚不温等症状,舌苔还容易呈白色。多吃些苹果和番石榴可以慢慢减轻这些症状。

绿色蔬菜补充纤维:一日三餐都应有蔬菜,像生菜、芥菜、胡萝卜、芹菜等。需要注意的是,青菜最好不要切断,吃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才能下咽,这样可以让唾液自然地分泌来帮助消化。

中年女性早晚1杯牛奶能稳定血压

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邀请3万名中年女性志愿者参与研究,发现是否饮用牛奶与血压高低之间存在联系。经常饮用低脂牛奶的女性,其体内钙及维生素D含量较高,有利于降低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此外,每日喝两杯牛奶的志愿者,与不饮用牛奶,或较少饮用牛奶的志愿者相比,其患心脏类疾病的风险要低10%。

由此,科学家建议,女性在早晚两个时段各喝一杯牛奶,可有效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脱脂牛奶还有助于稳定血压,并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曝光台

10分钟,给血管做套按摩操

高血压是危害老人健康的一大难题。日本著名养生胜地“原温泉”名誉院长明田昌三指出,高血压的最大诱因是中小细动脉血流不畅,导致血管弹性变差,血液流量减少,形成恶性循环。为此,他专门设计了一套“10分种血管按摩操”,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流状况,帮助降血压,具体做法如下:

头部(2分钟):用指腹或掌心画圆按揉太阳穴;用双手手指分别向前、后、左、右推压头顶;用两手掌心上下左右推压额头;捏住耳垂根部往下牵拉,使鼓膜感到有振动感即可。

手部(左右手各1分钟):用指腹搓揉手背和手心;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每根手指侧面,从根部往指头轻轻搓揉,左右手交替进行。

腕部(左右腕各1分钟):用手捏住腕部,左右转动,再上下搓动,使皮肤和腕骨有种分离感。

腿部(左右腿各1分钟):用双手手指用力按揉大腿根部腹股沟部位(腹部与下肢连接处);用手依次从大腿开始,向小腿方向抓捏起肌肉,上下揉动。

脚部(左右脚各1分钟):画圈转动脚腕;用指腹搓揉脚背、脚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脚趾侧面,上下捻动。

在做“血管按摩操”前按摩淋巴能促进淋巴流动,有助排毒,令效果倍增,即按摩锁骨窝、腋下、肘部以及膝盖内侧。

永康新特药房等20家

假药信息网站被曝光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网站伪造或假冒开办单位,违法治疗糖尿病、风湿病等虚假药品信息,严重危害公众用药安全。现将20家违法网站予以曝光,包括:中国糖尿病研究协会康复网、中国医科院北京糖尿病研究中心、香港鸿达医药网、云南糖草销售网、永康新特药房、新养胰片官方网站、康汇保健品有限公司、绿界医药代购网、香港公牛牌痛风灵官网等。涉及产品有消渴安胶囊、七味糖脉舒胶囊、德国强力降糖灵、云南糖草、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新养胰片、青钱柳茶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消费者,购买药品应选择正规渠道,并在医生或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9批次空气净化器涉嫌误导消费者

第8篇:养老院调查报告范文

由这一研究,提出了“医老”问题,即老龄群体疾病的预防、医疗、护理及康复一体化的设计与服务。虽然老年人是最需要医疗健康机构的人群之一,但是专业化、专门化的老年医学机构在中国的城市中还鲜见身影。

按照居家养老的原则,与强调养老院数量相比,老年医学机构为代表的配套体系建设显然更具有现实性。

“健康老龄化发展的战略研究”总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在接受《望东方周刊》专访时强调,老年医学问题既涉及老年人自身、家庭,也会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

她还提醒,除了政府投入,企业也可以在老年医学产业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老年患病人群将消耗改革红利

《望东方周刊》:你们为什么要开展“医老”的研究?

闻玉梅:我们国家的老龄化不可避免。长三角特别是上海进入老龄化最快,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27%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社会未富先老。

为应对老龄化,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社会保障、补贴、投建老年护理院等方面,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养老。

我们认为,仅仅养老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医老”。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我国老年人将近一半处在患病、带病的状态,近三分之一老人长期活动受限,14.1%的城市老年人生活起居需要照顾。这些耗费了社会、家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我个人的观点是,“医老”是基础,“医老”搞好了,养老问题将有所缓解。一些发达国家也有老龄化问题,但他们有较好的医疗保障体系。而我国医保制度还不成熟,提倡“医老”,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将大大减轻国家、社会、家庭的负担。

《望东方周刊》:老年医学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闻玉梅:老年群体多患慢性病,病程长、难以治愈,这占用了大多数的医疗资源。仅以2002年的数据,我国约10%的65岁以上老人耗费了近30%的医疗总费用。

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72.4%,明显高出其他年龄段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水平;老年痴呆患者的增长速度也是发达国家的3倍,到2006年约有500万患者,每年新发病例30万。2010年全球用于痴呆的费用高达6010亿美元,占到全球GDP的1%。

所以,如不及早、全面地推进老年医学,进行有效的预防、诊治与转化型科研,大量患病老年人群的治疗费用将显著消耗我国改革的红利。这不仅是导致我国经济负增长的要素,还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经济、精神的严重负担,最终不可避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老年科迟早要单列出来

《望东方周刊》:老年医疗与其他传统医疗有什么不同?

闻玉梅:老年人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而且比较虚弱,住院时特别容易感染医院的细菌和病毒。

我一个学医的好朋友,比我年纪还大,摔了一跤,家里要送他去医院检查。他扳住门死活也不愿意,后来勉强被送去了。几天后在医院细菌感染,医院内细菌多,且多数是耐药菌,老人抵抗力又低,没过几天肺部感染。感染后使用抗生素,因老人肾功能较差,导致肾功能衰竭,不久去世了。本来只是骨折,住院后急转而下,现在人也没了,钱也用了,家属还十分内疚。

其实医院细菌监测、消毒,对老年病房更严格一些,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发展老年医学必须强调老年医学学科的发展。我常常这样比喻,以前儿科和内科在一起,后来发现儿科的生理、疾病的病理、儿童的代谢、采用的药物剂量和种类、治疗方法等等都与成人不同,所以把儿科分了出来。

要前瞻性地看老年科的设置与发展,这么多老年人不容忽视。现在没有重视起来,若干年后老年科迟早要单列出来的。

《望东方周刊》:我国的老年医疗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闻玉梅:我国的老年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一个完整的老年医学科。多数医院老年医学科基本上局限于干部保健,看病的人也比较少,无法实现群体性的预防及治疗功能。

我们希望更多的老年群体都能得到合理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医老”应该前移到预防,下移到基层。现在的社区卫生院、家庭医生,都应当进行老年医学的培训。所以在现有医疗体系下,要有老年医学的发展。

“医老”、养老应该有国家层面的统一领导或协调机构,钱、人、物应有综合管理。“养老”和“医老”的管理现在多元化,民政部门、人保部门、卫生部门、发改委等等都在管。培养护理人员、建床位,钱花了很多,却往往因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机制,出现了多头管理,有的越位,有的缺位。现在艾滋病还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养老、“医老”完全有必要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提高效率,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护士都不愿意做老年医学

《望东方周刊》:据你们调研,上海服务老年医疗的医院和科室有多少?老年科的医护人员多吗?

闻玉梅:上海的老年医疗机构资源少,需求太多,难以满足。到2012年底,上海有5家老年专科医院,当年住院的有16643人次,床位周转非常慢,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上海市43家三级医院,有22家设立了老年科。

现在很少人愿意在老年医学科工作,它没有独立的培养、晋升体系,大家都愿意去心脏科、肾脏科、血液科等等这些开刀的科室。

按现有的职称评价体系,老年医学科的医生因为看来工作比较普通,成果不突出,在现有的竞争体制中难以晋升。实际上,老年科观察老年人的疾病特点,更需要广博的医学基础知识、细致的观察与关心。也需要科研,国外像抗衰老、老年免疫,都是高层次的科研。

包括护士,手术室的护士钱最多,老年医学的护士谁也不愿意做。我们调查过,摔跤、走失,这些责任重大,是医护人员最怕的。

老龄化在中外都是普遍的问题,中国尤其严重,国家要让老年医疗的护士们看到今后的发展。老年护理工作十分辛苦,上海的护工都是江西、山东、安徽等地方招来的,招聘非常难。对于护工应当也有培训、也有资质。社会急需这样的人才,做得好的,解决户籍问题,哪怕逐步放宽,让他们看到有前途,得到尊重。

国家应该看到这些,需要出台政策,使老年医学成为独立学科。有与老年医学相适应的考核晋升体系,包括老年医学的临床、护理、预防、检验以及不同层次的科研。

《望东方周刊》:高校设置老年医学学科的多吗?老年医学科研能力如何?

闻玉梅:目前设置老年医学学科的高校很少,刚刚起步,很少受到重视。老年医学教育也相对滞后,我们自己有个博士点,但还没有真正根据需求建立起来。

老年医学的基础、临床研究,无论医院或社区,通常均以研究某一种、某一类疾病为目标,忽略了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本质。同时还存在抽样不适、样本量偏小、不同单位间重复进行等多种问题。

我国缺乏有价值的研究论文,至今尚未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老年医学的重要论文。因此需要有关方面列为重大项目,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改变目前“小打小闹”的分散型研究。

《望东方周刊》:我国老年医学科要有所作为,必须靠科学研究,老年科研该怎么做?

闻玉梅:老年医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需要针对老年群体疾病在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设立不同层次的科研计划,既要有研究基因、分子等的高水平科研项目,也要有一般群体性的调查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

我们这次调研发现:20岁至40岁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比例较高,高血压的排名还比较靠后;40岁至60岁人群里,高血压跑到了第二位;60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排到第一位了。这些是怎么回事?该如何预防高血压?等等,都需要用科研去论证,进而向公众大力地宣传。这些科研可能无法发表于高端的医学杂志上,却是极有价值的。

“学区房”向“医区房”转化的新动向

《望东方周刊》:企业的力量可以推动老年医学的发展吗?

闻玉梅:企业都想赚大钱,对进入新兴行业比较谨慎,所以现在对健康老龄化产业的投入较少,还有一些是没有资质,却在忽悠老百姓的。但不可忽视的是,未来这会是一个经济增长点,企业可以将其列入战略考虑。

目前少数房产开发商已将老年公寓与老年保健相结合,在建造老年公寓时免费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造房屋,支持他们与三级医院结盟,出现了“学区房”向“医区房”转化的新动向。

健康老龄化要发展相应的企业。保健品多,钱也花了不少,却鱼龙混杂。要有个评估,制定准入标准与资质认定,定期考核,给以税收减免的政策,这样愿意做的企业可以形成品牌效应。

老年人的药也没人做,现在好多药瓶上都写着“老年人慎用”。老年人肾脏功能较差,用药与年轻人不同。华东医院院长对我说,他们把一片药掰成8片给老年人用。

老年人的疫苗,效果到底怎样?进口的是不是我国老年人需要的?都需要研究。

这些都是些实在的问题,也是可以拉动内需的新兴产业。做好了,对养老医老是省钱的,企业是赚钱的,老百姓钱也花到刀刃上,不被蒙蔽。

第9篇:养老院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模式;医养结合;新常态

随着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如何改善现有的生活状态和质量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如何更好的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在新常态下,对于医养结合这一养老模式也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高度重视现在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和老年人现在的生活质量,并且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意见[1]。

1医养结合的界定与标准

1.1医养结合的界定

我们所说的医养结合,“医”就是指的是老人所能享受的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其中包括对老人身体的健康检查,疾病的提前预防和诊断,以及对老人的照顾护理等;所谓的“养”就是指的是老人的日常生活方面,包括个人的精神和物质等方面。医养结合可以将老年人的身体以及心理的医疗养护方面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老年人在余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养护,也能解决一些患病老人的治疗和日常养护的难题。

1.2医养结合的标准

为了能够让医养结合的效率得到全面性的提升,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其养老标准进行细化。在新常态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更能体现现代养老模式变化的重要模式,既可以实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能在生病的时候能及时对老人进行治疗和照顾,是使老年人得到更充实的新常态下的现代养老模式,实现老年人能够有病治病,没病养老,是使得老年人能够实质性感受到养老与医疗完美结合的医养养老模式,同时还能够充实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和质量[2]。

2“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状

2.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其中,一些老人处于失能和半失能状态,达3700万余人;人们进入老年后,对于一些易发、常发的老年病使得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对于这些老人的看护和照顾一直影响着千家万户。然而对于人们常参与的传统的养老院服务模式过分单一,只是单纯的提供一些生活护理等,而且部分人员专业性欠缺,经验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的护理和照顾,更重要的是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见封三图1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调查报告显示[3],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发生率的占53.9%,并且基本上人均得患有2到3种不同的疾病,这种慢性疾病患病时间长,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而现状中许多地方的偏中小型的医院越来越难以生存,在乡镇中的卫生院、社区里的医院等基层医院、医疗机构中具有闲置的医疗设备和病床等,这些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以及一些医务人员的超额和给予薪资不高等现象。假设将这些医院或者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适当的用于养老机构,既能解决设备的限制问题和医院生存问题,同时也能实现与养老机构的有机结合,实现在新常态下的医养结合。

2.2新常态下养老服务趋势

对于新常态下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也是刻不容缓,急需一套完善的养老模式。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在2016年3月的“两会”期间,养老话题的关注度更是名列关注度的前列,多次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提案中涉及,现在多个地方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于现如今医养分离的模式急需解决,医养结合的出现才是未来老人享受晚年生活的最佳良策。为了破解养老这一当下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实现“养”和“医”无缝对接,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医养结合”应运而生。医养结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它打通了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化解了“供需矛盾”,优化和盘活了医疗和养老资源,是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盏明灯,必将推动养老服务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3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在新常态下的思路和分析

3.1结合养老政策,做好体制创新

当前我国社会中新常态已经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样新常态也将在我国各个方面的新旧交替中发挥作用。对于在新常态下发展我国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其重点需要解决的便是在养老和医疗的资源分配的问题。针对此系列问题,我国在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的同时,应该指明医养结合的发展方向,在医养结合的体制和政策中加强我国在着重推动养老问题上的制度和政策的努力。结合国家政策,我们应该在体制上不断完善以及创新。新常态下实施医养结合须从这些固有的机制中入手,搭建出适合我国新常态下的医养结合的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医养结合能得到长足发展,使得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可以一起为老年人的生活发挥作用。对于此种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些有利且具有实际作用的法律法规意见等。规范相关职责,整合其管理制度,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从而为新常态下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创造良好的整合和法规。

3.2提升医养服务水平

在新常态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下,对于这种新兴的养老服务模式必须积极出台严格的标准。医养结合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宽广,包含着医疗、护理、起居、康复、文化生活照顾、医疗保险的运用等多方面,其体现了多样性和综合性。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需要医疗和养护的双重融合,达到相互配合的状态,实现医疗和养护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发展[4]。对于此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针对其制定有利于新常态下的医养结合规范与标准,在“养”的过程中“医”的界定,从而能够对现在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在实现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对于医养结合有个良好的评估和管理,无论在操作还是责任方面能够有章可循。

3.3创新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

要想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能够取得成功,并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和响应,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方面包括对于制度的制定,医养结合的系统分析,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结构的相关规划,医养结合方面的最适合的模式,以及在管理、行业标准和技术等方面的相互结合。除了理论知识的提高,更需要引进相关第三方的监督与评估,以免出现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结构之间的合作不畅通,相关人员的不作为,从而导致医养结合模式的推行运行受阻,影响医养结合的发展和资源浪费。其次要专注医护专业人员的培养,从而提高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的融合和质量。同时为了保障医养结合模式中医护人员的稳定性等,要建立健全相关医护人员的相关制度,从而保证在医养结合下的养老模式能有一个稳定良好的队伍进行支撑,实现新常态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长足发展。

3.4提升医养服务人员素质养

老机构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不光注重日常生活照料,还要增加休闲项目促进老人的身心愉悦;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在招聘时严格要求,在平时也要搞好培训,设立服务标准,搞好标准化服务;要做好基础设施的配套服务,提升硬件设施质量,搞好服务环境,提升在群众中的口碑。对于床位空闲率和就诊率较低的一、二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鼓励其转型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比如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等,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提供医疗养老双重服务,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5]。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还可以在内部设置不同的功能区,比如慢性病护理区、失能护理区、临终关怀区等,通过服务需求评估,将老人分配在不同的功能区里,可以实现因人而异,优质服务。

4讨论

总而言之,新常态大力实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将是有效解决我国逐渐加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举措。在整个的准备和推行中,要积极借鉴国外相关案例,学习其优秀的工作经验,结合我国的情况,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和现状的良策。一个政策的实施和一个模式的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不断地改善,从而能从体制,制度和政策等发面得到完善且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资料〕

〔1〕尹吉东,曹立前.新常态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探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5,12(4):100-104.

〔2〕邹纯青.新常态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8(14):17-19.

〔3〕本刊编辑部,丁朋.“医养结合”:让老人活得有尊严〔J〕.中国民政,2015,26(24):13-31.

〔4〕余道鋆.基于新常态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J〕.商,2015,36(46):8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