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英语课程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课程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课程标准

第1篇: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启示

一、目前我国英语课程目标存在的弊端

2011年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关注公平教育,面向全体师生,注重素质教育等几个重要指导思想。《标准》正文共有四大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与以往相比,新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改进。然而,纵观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其中仍有许多弊端存在,这与学科目标的制定息息相关。

(一)语言交际能力目标的实施长期弱化

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强调培养学生得体、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更多的指向口语交际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规范,和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培养[1]。

如今,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过去相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相对于英语课程目标的其他方面而言,语言交际能力依旧是块短板,在日常的英语交谈中,学生依旧会出现大脑“go blank”和“文化失语”现象,也就是交际能力长期弱化的表现。

(二)英语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失衡

《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中把英语课程的性质明确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是指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英语语言知识,人文性是指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是英语课程的“灵魂”。它更多的指向情感态度价值,是高层的隐性的生成性目标。

但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的关注点大部分仍停留在英语的工具性价值上,对于其人文性价值,绝大部分教师将它视为额外的、不重要的虚幻目标,并没有涉及或者真正融入英语课堂。例如,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单元中,教师更多只关注里面的词汇、重点句型,而对于主题的升华则仅仅一带而过,或者根本不涉及。英语的人文性价值并未得到体现,学生并没有因为学习了这一单元而提升对环保的认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未发生任何改变,而仅仅是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

(三)跨文化意识目标的边缘化

全球化的发展让整个世界趋于一个整体,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互通、摩擦碰撞每天都在上演。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不同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因此,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了《新课程标准》目标的一大主题。

目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强调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向学生渗透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英语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现如今,很多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跨文化意识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重视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相结合,可见跨文化意识目标在实践教学中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忽略跨文化意识培养,或将其边缘化。

二、2014版英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解读

2013年,英国教育部新的国家课程框架文件,并于2014年正式启用。其中第三关键期,相当于我国初中阶段,其英语课程目标主要包括:

(一)阅读课程目标

1.培养阅读的鉴赏能力和爱好,独立阅读难度逐渐增加的材料:广泛阅读小说和非小说,尤其是不同类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形式和作者的整部书籍、短篇故事、诗歌和戏曲。学生阅读的材料选自于:1914年之前的以及当代英国文学,包括散文、诗歌和戏剧;莎士比亚(2部戏剧);经典世界文学名著;基于挑战、兴趣和享受,自助选择和阅读书籍;重读早期接触过的书籍,进一步了解其内容,为比较不同书籍奠定基础。

2.阅读稍难的文本:学习新词汇,将新词与已学词汇联系起来,根据上下文和查阅字典理解新单词;在文本中进行推理和考证;了解写作的目的、受众和语境,并利用这一知识帮助理解其它文本;检查理解是否有误,以保证正确理解已读内容。

3.批判性阅读:了解语言是如何生成意义的,包括:比喻性语言、词汇的选择、语法、文本结构和组织特点;认知不同的诗歌写作规则,理解这些规则历来的使用方法;通过表演,理解剧作家作品是如何实现人物之间的有效沟通的,以及为何不同的舞台演出需要不同的剧本演绎;在文本中进行批判性比较;研读不同作者作品,每年深入了解2名作家。

(二)写作课程目标

1.以享受和获取信息为目的,准确、流畅、有效和详尽地写作。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读者进行写作,包括:结构严谨的正式说明文和记叙文;故事、剧本、诗歌和其他富有想象力的写作;讲座和演示的记录、修改后的文稿;其他一些列的叙事或非叙事文本,包括议论文、个人书信和正式信件;总结和组织写作素材,提供必要的事实细节,支撑观点和论据;将已学的词汇、语法和文本结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选择恰当的写作形式;借鉴文学知识以及所读所听到的修辞手法,增加写作的影响力。

2.计划、起草、编辑和校对文章:思考他们的写作能否反映出预设的读者和写作目的;修改词汇、语法和结构以提高写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有效性;注意语法、标点和拼写的准确性,将英语附录1种的拼写模式和规则应用于关键期1和2的教学大纲中去。

(三)语法和词汇课程目标

巩固和拓展语法、词汇知识:拓展和应用英语附录2中的语法知识于关键阶段1和2的教学大纲中去,分析更具挑战性的文本;研究他们阅读文本中语法特征的有效性和影响;借鉴读到和听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有意地使用到写作和演讲中去,已达到特定的效果;了解并理解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别,包括正式与非正式语域及其相关领域之间的差别,标准英语通其他变体之间的差别等;在其写作和演讲中自信地使用标准英语;精确、自信地使用语言和文学术语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的讨论

(四)口语课程目标

自信、有效地口语表达:能在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语境中(包括课堂讨论),自信地使用标准英语;能发表简短的演说和演讲,表达清晰,紧扣主题;能参与正式的辩论和讨论,能够总结观点,或者进一步发表观点;能即兴创作、排练和演出剧本和诗歌,从而生成语言并讨论语言的用法和意思;能使用角色、语调、语气、音量、情绪、沉默、静止和动作来增强语言效果

三、英国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新特征

2014版英国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较以往的课程标准而言,具有以下几点新特征:

(一)强化英语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英国14版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和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英语不仅仅只承担语言的交际作用,更承担着个人情感、观念交互的社会作用,课标强调英语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也从侧面反映出英国人文主义精神对个人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其日后进一步深造、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奠定基础,被认为是英语学习的首要目的。

(二)强调英语的交际功能

新课标指出:“学生只有学会阅读和听力,他人才能与之更好地交流。”课标要求学生学会讨论以便更好地学习;能够清楚地阐述和解释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掌握听说的艺术,能够做正式的报告,向他人演示并参与讨论。可见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今世界,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更多地为人使用,其交际功能也被进一步提升了一个档次。经典的交际准则要求,有效地交际要掌握几点要素:how、when、what、whom,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交际技巧,提高交际能力,从而高效地进行交流。

(三)重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英国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学科目标中并未像中国那样单独罗列出,而是蕴含在具体的教学目标内。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养学生除了理解常规的语言知识外,更多地则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批判性思维显得十分有必要。但在中国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将英语学习能力分为五大块,即学习知识、学习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批判思维和创造性从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单独的割裂开来,但是如何通过英语教学来获取则未能很好的体现,在评价上也没有很好地载体。

四、英国课程标准的启示

通过解读和探究英国2014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带来了启示和借鉴,主要有:

(一)目标的制定应更加具体明晰

英国的课程目标设定更为具体,易于教师操作和实施。就以阅读目标为例,英国课程目标明确说明了阅读的范围(1914年之前),不同的阅读体裁(短篇小说、戏曲、诗歌、散文等),以及必读的书目(莎士比亚),并具体阐明了“如何去阅读”。例如在理解生词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和考察,或通过查阅字典来获取新单词。目标中还例举了一些有助于拓展批判性阅读思维的活动,如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深度理解剧作家剧本中的台词和语言文化,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方法指导,将阅读内容与阅读方法相结合,构建了较为完善明晰的阅读体系。而我国的英语课程目标设定则相对宏观,在具体的内容和获得内容的方法与途径上却没有清晰的说明。

(二)应更加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英国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在课程目标的描述中英国更加强调过程,即能力的培养,在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即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其形成长期探索、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口语目标中,要求学生“发表简短的演说和演讲,能参与正式的辩论和讨论,能够总结观点和即兴创作、排练和演出剧本和诗歌”,这不仅是对学生口语的考察,也是对学生交际能力、创作能力的培养。”而我国的口语目标中,更多的是模仿、朗读等简单的目标设定,并未给学生提供展示口语表达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长期弱化,哑巴英语现象至今仍十分普遍。

(三)目标的设定应更具弹性和包容性

在英国的课程标准中,常常可以见到类似的表述“基于享受和兴趣自助选择和阅读书籍”,可见英国的课程目标设定是基于人的发展和需求,目标的设定具有弹性和包容性,满足各种学生的需求和水平。

在对阅读书目的设定上,英国课程目标也给予了教师一定的选择权,除了规定的必读书目以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水平和社会发展需要自行选择阅读书目和教材,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也显示出英国课程目标的包容性与灵活性。

参考文献:

第2篇: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一、兴趣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

力。对中学生来说,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主动钻研,并以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这些知识。教师除了借助于思想教育的手段来培养兴趣和端正学习动机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材料,独具匠心。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直观性、实践性、新异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稳步发展,长盛不衰。

1.1 以学习动机和理想教育来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动机是行为动机之一,具体表现为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有动机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较好。而无动机的学生往往把学习当成一个负担,其效果自然就很差。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使其树立远大的目标。

1.2 以多种教学手段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将兴趣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态

度。中学生仍然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教师单调地教,学生被动地听,最终会使学生的兴趣荡然无存。因此,教师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和《英语课程标准》。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各有所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 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堂气氛不活跃,活泼、好动的学生就会感到英语学习枯燥无味。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音像视听多媒体手段,课堂教学的语言情境就很形象逼真。学生身临其境,就会兴趣盎然,记忆牢固,也会较轻松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课高中第一册(模块一)Unit 3 Travel Journal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音、图、动画、单词及理解提示的多种幻灯片:

A组 印支半岛诸国;湄公河的源头;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的状况;湄公河的走向;湄公河的终点

B组 四位骑车旅行者起初的态度;后来的打算;对于旅行路线的争议;最后确定的路线

C组 旅行的艰苦性;地形,地貌;行程距离;中途休整

D组 旅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查阅资料;制定计划;物质准备

学生寓学于乐,乐在其中。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⑵加强听说,注重语感。 “听”和“说”不仅是“四会”技能的重要内容,是《英语课程标准》注重的语言目标,同时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动力。平时不少学生在听别人讲英语或收听、收看英语节目时,很有兴趣地去听,甚至糊乱模仿几句。这充分说明学生对听说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利用和激发这种积极性,加强听说,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语感和学习兴趣。

⑶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材料,挖掘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教材的设计及教材内容的安排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但是英语教师必须“再创作”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手段要新颖,方法要翻新,要善于别出心裁。就“课文呈示”而言,可以采取教师单独演示、学生单独演示,也可以采取师生配合演示、学生间的配合演示等等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多种活动,而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都充当一个角色。例如:在进行人教版第一册Unit 1 Speaking Task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二人小组,对“友谊”及“朋友交往”展开讨论,要求以具体故事说明友谊的可贵。

二、以情感策略调动学习积极性

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语言学习。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英语教师实施情感策略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还要考虑到语言学习中渗透的人际交往过程。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教师应对学生尽量做到尊重和赞赏。英语教师必须发自内心地爱学生。不但在学习方面关心,而且在生活、心理、身体、活动多方面都要作有心人。

2.2 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师生之间的交流其实在课堂上占的比重最大。教师的真正的职责不在于教授,而在于帮助参与和引导。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按《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互动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全方位地引导:

⑴引导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⑵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⑶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英语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⑷引导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第3篇: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程目标 文化意识 文化教学

1.引言

对于教育目标的设计,布鲁姆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包含了知识的再现与认知、智力技能的发展等目标;情感领域包含了兴趣、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鉴赏,以及适应等目标;动作技能领域是指“动作技术、操作对象、神经肌肉的协调所必需的某种行为的诸目标”的领域。虽然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体系、目的的表述比较抽象,但是对现代课程目标设计仍有指导意义。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外语教育进行了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制定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只重视外语语言技能的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明确将“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列为五大课程目标。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国与国之间的国际交往不断增多,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同时进行着全球化。面对英语全球化的趋势,研究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2.英语全球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程目标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4年正式颁布,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是对以往英语教学的改革,这次改革是为了应对英语全球化的形式,英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已成为各种国际场合、国际科技交流和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言。对母语并非英语的国家来说,英语的教学应该被重视,如何更好、更有效地习得这门外语也是我国教育家们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英语课程标准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素养整合发展基础之上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如图1所示:

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共分四个级别,从六级到九级共有四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该课程目标的设计符合我国教育的总方针,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该课程目标的侧重点不再是只重视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新增加了文化意识的课程目标,这对高中英语教与学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文化意识目标

大连外国语学院的陈岩教授(2000:1)在《文化理解能力――21世纪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对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文化能力提了五点建议:一是培养学习者的国际意识;二是培养学习者对异文化的宽容态度;三是培养学习者以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对待异文化;四是培养学习者在多文化、大文化的视野中为本国文化、对象文化定位;五是培养学习者对异文化的适应能力及处理技巧。这五个方面全面概括了如何培养外语学习者的文化能力,这些建议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并在新课表中有所体现。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在课程目标的分级目标总体描述中规定高中阶段完成六到八级。六级应该能体会交际中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七级应该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八级应该达到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4.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目标下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之所以将文化意识目标列入其中,原因在于文化意识与语言学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属于文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二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谢之君,1999:35)。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要成功地实现英语的教学目的,必须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而文化意识则是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的保证,这就要求不能单纯地进行操练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逐步扩大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从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提高对中西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我国高中英语的文化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学习和使用的实际需求。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既要能获取以英语为载体的各种信息,还要能以英语为载体传递信息,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介绍自己的文化。在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时还要注意文化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Cortazzi和Jin(1999)认为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素材应该包括学习者的本族语文化,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国家的目的语文化以及更为宽泛的、包罗世界范围内各种英语及非英语国家的国际文化。如果忽视本族语文化的输入,就会造成学习者英语语言输出的障碍。另外要注意文化教学的目标和结果。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形成对于本民族文化、乃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结果不应是简单的1+1=2,而应是1+1>2,即追求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相互促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人格完善,也就是“生产性双语学习”。

5.结语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文化意识和文化教学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中学英语课堂。新课标明确了文化和文化意识的定义,指出文化意识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五个基本要素之一,并确定了各级的文化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对文化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与新课标配套的教材体现了文化教学的理念,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文化教学的有利因素。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引下,英语教学随着时代的步伐继续创新、继续完善,必定会为社会培养更多更适应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Martin Cortazzi & Jin Lixian.Cultural Mirr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FL Classroom[A].E.Hinkel(edt.)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陈岩.文化理解能力――21世纪外语教育的重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1.

[5]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试论“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位[J].外语界,1999,(1):35.

[6]高一虹.“1+1>2”外语学习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陈琳.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4篇: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要掌握一定的课堂和课外教学艺术,开展集趣味、知识、娱乐、教育于一体的英语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教师要用直观形象的形体语言,丰富多彩的表情,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复习旧知,学习新知,提高学习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和客观条件,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学会活用教法突破难点。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 am thirty.”(可以作口渴状)。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二、多用评价语,真诚激励。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对评价案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调整,补充了大量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提到“英语教学中提倡过程性评价方式,把对学生的评价贯穿到平常的学习过程之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肯定,渴望得到激励和赞许。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鼓励、温暖的阳光,这样无论哪种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源动力。所以教师的评价语应丰富多彩,真诚激励。下面的句子应该多说:Good! Great! Wonderful! You are clever! Don’t worry!

三、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到“尊重每个学生,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平时学生如果主动帮我拿教具,我会向他致谢“Thank you”,若不小心撞到了学生,我会很抱歉地道声“Sorry”……虽然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小细节,但我希望从中带给学生“师生平等”的观念。

第5篇: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本次《英语课标》修订要点包括:一、坚持核心理念;二、强调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三、形成了一条龙体系,避免重复教学;四、强化了语言教学,尤其强调词汇教学要语境化;五、终结性评价避免单纯考语言知识,要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调整了一些提法。六、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途径等;七、继续坚持了改革方向,保留了新课程的结构体系。坚持过程性评价,更符合一线教学;八、加强了教学指导,增加了一些鲜活的案例。案例很实,离老师很近;九、加强小学课程指导等。整体看:与时俱进,有扬起和坚持;尊重语言教学规律;关注差异、易于操作,切实可行。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一个改变中国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中国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教育新理念。新课程功能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价值整合。广大教师首先要转变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转变以过去的"教"为主的教学观,树立以"导"为主的新的教学观。在课堂上把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的角色也发生着变化,教师成了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亲密参与者,严格的督促者和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一、对修订新教材的认识

经过1年多的使用,我对新教材有了初浅的认识。新教材努力地使课文内容集现实性、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文体性于一体。现实的题材和实用的语言使学生对新教材感兴趣,通过学习,能把学到的语言知识用到交流中去。新教材的编写遵循了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大了语言材料的输入量,采用循环反复,螺旋式的知识复现,教学也可分层推进,而且这种输入成立体式的,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丰富的听力和阅读材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语感,而且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每单元的话题设计合理,但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去整合去充实。这对我们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

二、改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

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学生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才有可能将他们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最终发展成语言能力。过去,传统的教学是重教法轻学法、重语法轻交际、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始终演主角,而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配角。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是微乎其微的。

新教材是顺应素质教育而编写的,它要求必须改变教学理念。这使我们能做到教英语语言,而不是教有关英语的知识。这也使我们有了新的共识,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发展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新教材采用图片、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模式,并辅以一定的知识传授,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更注重的是让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怎样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思想和情感。新教材以单元为结构的综合教学模式,使我们能做到在基础阶段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均衡发展,实施任务型教学,学生在老师设置的真实情景中完成语言的交际应用任务,从而克服过去外语教学中的重知识轻交际,提高了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

伴随着新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发展和运用,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突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幅挂图"的传统教学手段,大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实物投影仪,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富表现力、更富真实感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外语教学而言,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能迅速地引起学生应用语言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大课堂的操练容量及密度。实物投影仪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强化了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交际能力,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语言材料。

一套好教材的使用,绝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取得好的效果,还学要教师有创新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的具体实施对农村教师来说,既提供了进行课改的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大多数农村孩子在小学,由于受师资力量、家长的素质和重视程度等方面的制约,接受英语的程度是有限的。这就给我们中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整合,精心设计教学。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但教学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以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再把每一个环节优化组合,才能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以新《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引,以新课程理念为航标,以培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各项能力为目的精心组织好教学。

我们认识到一次或一系列的教学和学习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质量,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教学设计中系统分析和创设可促进有效学习的各种条件。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富有成效的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水平,还取决于教师的教法。因此,中学英语教学要特别重视情景教学,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及师生间的协作,重视学生语言的习得与应用,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应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观念,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集演员、编剧、导演于一身,不但要熟练掌握教材,而且要创设有趣真实的情景,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方法还要活泼多样,灵活开放,力求把多种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和多角度的辐射,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的语言环境中感知、领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学会交际。

第6篇: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摘要] 《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英语教学技能的内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本文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新课改所要求的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结构,提出英语师范生要掌握教学任务设计、教材处理、教学实施、教学监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情景和直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英语课程;师范生;教学技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标》)的实施对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根据《英语课标》和中学英语教学能力的内涵出发,对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结构进行探讨,以期为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提供一个框架。

1 《英语课标》的主要特点:

①全新的英语教学目标。《英语课标》明确提出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自信,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在培养学生掌握英语知识、英语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具体就是要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②提倡体验、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英语课标》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主张在学中用、用中学,为用而学。语言学习要从讲授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近似真实的语言情景,提供大量的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分析、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形式和使用规律;③调整教学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涉及到英语文化,英语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英语。《英语课标》对英语教学内容划分了五项范围。(1),语言知识。指语音、语法、词汇、功能、话题等五个方面。知识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2),语言技能。指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以及四项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四技能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手段。(3),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4),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行动和方法。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5),文化意识。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4),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英语课标》建议英语教学,除使用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外,强调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任务型”教学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增强文化意识。5),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英语课标》强调评价要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英语教学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多元化;提倡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6),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英语课标》界定说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师范生一方面要学会在教学中利用好作为学习和教学内容的材料,如教科书、音像材料等;另一方面要学会利用好使学习和教学顺利进行的客观条件和设施,如教室、音响设施、电脑网络等。在英语教学中,既要利用好课程资源,又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对英语教学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的丰富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总的来说,在新课标要求下,英语教学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目标,从教学模式到学习方式,从评价方式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都发生了变化。新课标的要求呼唤更新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结构。

2 《英语课标》要求下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构建

高师英语专业培养的目标是:运用英语能力强、教师职业技能强、英语教学能力强的高素质英语教师。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内涵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而变化。新课标要求下,英语教学技能应包括:教学任务设计技能、教材处理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监控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情景和直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

2.1 教学任务设计能力。《英语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方式。师范生需要学会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学会用语言做事。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围绕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需要、语言能力。提供必要的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过程、结果。注意把课本中的话语变成学生想说的话,把任务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2 教材处理能力。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科学地处理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吸收、掌握语言技能的重要渠道。新编教材一般以话题为主线,任务为主导。师范生应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对教材中的内容结构、练习项目及形式、词汇、知识点等需要重新组织。按教材的编写体系,划分课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注意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无味的教材内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蒋亦华,2005),科学的处理教材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师范生要重视在试讲、见习、实习过程中,相互听课、进行课后分析,交流教材的不同处理方式和不同的处理思路,结合教材处理的范例和教案,掌握新颖的教材处理方法。

2.3 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计划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以新课标为主线,紧扣话题和任务,引导、组织学生从事各种教学活动。师范生要学会导好课,创设语言情景或用问题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处理好复习、呈现、练习、巩固、运用等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控制好教学进程,教学实施还要求师范生运用恰当的课堂语言组织教学,用合适的方式纠错,保持好课堂秩序,运用好教具和媒体设施。

2.4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构成教学技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教

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教师自己对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中继亮、辛涛,1998)。一般来说,师范生的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主要靠教学实践。但是,首先要唤起师范生的教学监控意识,增加进行教学监控知识,传授教学监控的策略和方法。然后,抓好备课、讲课、听课、评课和课后反思,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中的试讲、见习、实习的直接经验,分析教学行为、教学得失,检查校正教学行为。平时上课注意观察、总结教师的教学监控特点;培养对教学活动自觉意识和对教学活动正确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有效地使用课堂管理策略和方法。

2.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地能力。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减轻教师负担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技能的重要内容,因此,师范生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以及windows操作,特别要掌握文字处理的方法和课件制作及运用的技术。要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用图文、声情并茂的课件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2.6 情景和直观教学的能力。情景和直观教学是英语教学重要方式。情景教学和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物、动作、表演、图画、图标等直观手段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言,从而把各方面的感知功能运用起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促进对语言运用。直观教学的能力要求师范生具有画简笔画、绘制黑板画、制作幻灯片、教学挂图;会组织歌咏比赛、朗读比赛、英语短剧编演比赛的能力,以及运用手势、表情动作传情达意,提高学生对特定语言场合下的语义和功能的理解能力。

2.7 教学评价能力。英语教学评价是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一种支持机制,是对英语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筛选和评价。《英语课标》倡导对学生学习进步采取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在新课标要求下,师范生要改变传统观念,学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中,师、生、家长、同伴共同参与。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评价结果反映学生的进步并增强自信。过程评价要采用日常观察、课堂提问、作业检查、谈话、讨论、调查等方式,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第7篇: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中国内地;英语课程标准;比较;中国香港

当前,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而课程改革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我国大陆的外语课程也先后进行过几次比较大的改革。2001 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称“标准”)[1],香港地区课程发展会议也于2002年编订了《英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以下称“指引”)[2],它的提出满足了学习者不同兴趣、能力及多样化的需求,为九年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提供了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对内地和香港课程的目标和评价进行比较,相互借鉴。

1. 课程目标比较

内地的英语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香港则包括总目标和学习目标(分阶段)。在总体目标上面内地的课程标准的目标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而香港则在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英语的工具性,以及较高的利用性。由于内地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而香港则是作为第二语言,因而英语在这两个不同地区的地位也决定了“指引”的目标比“标准”的要求更高。

在分级目标上面,“标准”和“指引”都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的增强,文化知识的互通,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做准备。不同的是,内地的初中生只需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主要是为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而香港的初中生则需要培养分析,推理能力,还要求在英语学习中发挥创新能力,锻炼思维。“标准”中提到了合作学习,合理安排学习等简单策略,便于学生接受,但是描述过于笼统,没有评估各种策略的有效性,并且合作也只是学习英语的策略之一。“指引”则强调了在英语学习中人际关系的确立。在文化方面,“标准”只笼统地要求学生发现文化差异和理解文化差异;“指引”则具体指出在一系列语言活动中增强自身体验。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在内地即使是发达沿海地区,也不具备真正的英语交流语境,学生只能通过教学,媒体接触西方文化。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是亚太地区联络欧美大洋洲的枢纽,商贸金融发达,有“东方之珠”之称。英语也是官方语言之一,西方文化深入社会。香港在1997回归以来发展“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围,透过架构与社会环境,培养整体的文化发展方向,容许并鼓励对内容的多元诠释和不同表达方式[3]。与此同时,两地课程标准目标都应该意识到在体会西方文化的同时,要保留我国自身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弘扬中华文明。

2. 课程内容比较

“标准”着重强调知识的掌握,对各级各语言学习方面的要求也过于刻板。如“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要求对已初三学生来说过于简单,不符合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指引”在具体的语音技能和知识方面没有做出具体的要求,给各个社区,学校以及教师以自由的空间,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享受教学自由。听说技能是人与人的交流中互动的两个要素,而“标准”中将其分开描述,虽然具体可行,但是不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指引”中则通过“交流技能”将二者合并,在结合的过程中也对学生运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香港在英国殖民者西学强于中学思想的灌输下,英语为越来越多的港人所注重。学生们对外语的兴趣,来自强烈的自我动力。英语逐步演化为人们上大学、出国深造、进入商界和政界管理层、成为社会名流等方面的敲门砖[4]。因而对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远远高于内地。

“标准”在情感态度方面,即规定个人的微观感情态度,也要求了宏观的爱国情怀,多维度,多角度的进行描述,但是缺乏明确的层次的划分显得片面和空洞。“指引”则通过价值观和态度两个方面、从社会和个人的两个维度进行阐述,全面具体。值得借鉴的是“指引”的规定饱含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持续发展,公平公正的愿景,以及完善人格、积极人生的追求。相比之下,“标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阐述显得过于单薄,对学生的要求也较低,难以应对21世纪对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

“标准”的学习策略通过认知、调控、交际和资源四个方面展开。主要是提供一些具体的学习手法,促进英语学习,但总体来说要求都是基本易行的。“指引”通过“批判性思维”提出训练思维,而不是简单地提出学习英语单词,或者语法的方法。“标准”的调控策略中也提供多种途径改善学习。“指引”则在“自我管理”中提出了多种自我控制的策略来改善学习。两者分类不同,但具体内容大体一致,都是英语学习策略中不可或缺的。“标准”交际策略体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策略途径,同时“指引”也通过“合作技能”指导学生通过如何进行有效合作。不同的是双方目的和手段的倒置。“标准”中交际是手段,学好英语是目的;而“指引”中学英语是手段,学会合作是目的。由此可见“指引”更强调英语的工具。“标准”的资源策略中提供多种策略,多途径的扩展英语学习资源。在香港,学生完成中三课程后,只需通过校内成绩评核,便能决定能否继续升学,而毋须参加中三淘汰测试。约有85%的中三毕业生在官立及各类资助学校升读中四,其中6%的学生则入读职业学校[4]。因此,相较于内地中考的升学压力而言,香港课程标准几乎无需考虑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掌握的语言知识,能够把重点放在学生语言技能的应用上面。

文化意识方面,“标准”做了全面的规定,而“指引”的课程内容中并没有所体现。这和两地的文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内地沉淀五千年华夏文明,对外开放不过30年,对西方的文化的了解度和接受度都较低,因而在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有所强调。香港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资本的多样化、国际化,决定了香港必然具备国际化都市的特点,也决定了香港文化的多元化的特点[5]。因而西方文明已渗透香港社会的各个方面,学生已经对文化有所内化,无需过多强调。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指引”别提出了“创造力”和“数理能力”体现社会高速发达的今天,创新能力和文理兼备的决定性意义。

3.课程评价比较

“标准”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指引”鼓励教师使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强调执行时需要家长、学校和教师三方配合,从而行之有效地通过评价促进发展。

两地的课程文件都提到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发挥多种评价的功能, 取向上趋于一致。不仅重视测试等终结性评价,也重视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评价采用的具体方法上,香港和内地都很多样, 例如纸笔及口头问答,测验,游戏, 演讲, 方案研究, 学习档案, 过程写作等。

“标准”中提炼出的七个要求,较为全面总结了教学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值得每一位标准使用者反思。“指引”则概括出了有效的评价形式,教师则可以按这些形式有效评价学生学习。

“标准”还列出听力, 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 问卷调查, 访谈, 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等等, 它们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便于教师做实际参考,但缺乏启发性思考的部分。“标准”在终结性评价的细节问题上也做出了规定,例如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和结业考试中的比例不得少于 20%;避免单纯语音知识和语法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性试题, 减少客观题, 增加主观题; 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香港“指引”也为教师进行评估提供了具体指导,教师应通过哪些方式开展进展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课程指引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但不如内地的具体完善。在这一方面,“指引”还有待改善,有必要通过实际的教学探索,提供不同的评价模式应对的评价对象,从而促进教师对“指引”正确使用。

4.总结

内地和香港的英语课程标准都是课程改革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由于两地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不同,课程标准也存在明显差异。本论文通过对内地和香港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评价的比较,发现两个课程标准共同点和差异性,促进课程标准内容改革完整,充实信息量,为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清晰、完整、丰富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CDC).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Guide (Primary 1-Secondary 3) [M]. HongKong, 2002.

[3]许思文, 王维刚, 刘成文. 连云港文化论[M].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8.

第8篇: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 语言实践 语言运用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共提出八条教学建议,其中包括“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两建议都强调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通过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强化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因此,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现针对这两点建议,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实施的。本文所举例子为外研版《英语》(三起)。

一、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靠单纯讲解和死记硬背进行学习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的教学不仅学之无味,而且效果不好,学生学到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短时记忆中,缺乏使用的语境和意义的理解,很快就会遗忘。因此,教师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解释外,应把更多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一】在第四册Module 7 “Countries” Unit 1 “New York is in the east.”一课中,教学要点为:谈论国家和它们的首都,谈论城市的地理位置,故在课文教学后,我安排了:

步骤三:操练(4分钟)

1.师生练习。

课件呈现美国地图及Washington D.C,New York,San Francisco三个城市。

T:Where is ...?

Ss:It’s in the ....

2.四人小组练习。

学生看课文图片,就城市的地理位置进行问答。

步骤四:运用、拓展(8分钟)

1.课件呈现中国地图,介绍图上城市的地理位置,如Beijing is in the north of China.

2.第三人称转述表达。如S1:I live in Beijing.S2:My friend lives in the north of China.

3.分小组讨论A project about England,课件呈现标有方位及首都的英国地图和需填空的文本,如下图:

在这两个环节中,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从语言运用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

二、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视“教会学生学”为己任,加强学习策略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二】在教授第五册Module 5 Unit 1 “It’s big and light.”时,我是这样教学新词heavy和light的。

首先出示学过的单词head,bread,引导学生感悟“ea”组合的发音,进而让学生自己拼读新词heavy,其次教师扛桌子,结合夸张的表情说:The desk is heavy.接着出示light,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个词跟哪个学过的单词很像(night),让其猜想light的读音。

本环节中由含有共同音素的旧词迁移到新词,以及由新词联想到旧词及其读音,进而猜想出新词的读音,很好地进行语音渗透,并在情景中通过身体语言感悟新词的义,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记忆新词,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三】在第四册Module 7 “Countries” Unit 1 “New York is in the east”一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课文教学的:

1.引导看图,寻找信息。

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明白课文情景,从地图上找出New York,Washington D.C.,San Francisco三个城市。

2.快速浏览,猎取信息。

T: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What’s the capital of America?New York or Washington D.C.?

3.仔细阅读,锁定信息。

课件呈现问题:

(1)Where is Washington D.C.?

(2)Where is New York?

(3)Where is San Francisco?

4.听音,模仿读课文。

5.复述课文。课件呈现语言脚手架帮助复述,如下图:

在本环节中,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运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通过阅读策略指导(如引导学生从课文插图寻找信息,理解课文所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选择大信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寻找详细信息,学会边阅读边用铅笔做记号),最终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最终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9篇: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原来的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枯燥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走入了认为英语就是背单词和课文的误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为教师我们应尽量使课堂教学轻松化和多样化,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带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和思考。轻松化首先应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排除对老师的恐惧和戒备,在课堂上可以用英文多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老师可以发表自己对NBA某个球星的见解,然后让学生们也谈谈自己的想法,相关的未知的词汇可以在课下查阅,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感到枯燥,还可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英语的渠道。比如多媒体,每天课上三分钟的演讲,课文的角色表演,演唱英文歌曲,自排英文短剧,小游戏等等。但忌无计划性,杂乱无章,这样反而会使课堂教学失去重点。

二、重视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主角应由教师转换为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放权于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去选择,让学生去体验;给学生创造一种条件,让学生去尝试;在课程导入过程中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思考题,让学生去积极讨论,去参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情景中的一员,身临其境的进行思考和学习。在课下把学生分为几个英语小组,比如像朗诵,表演,总结,听写等一些学习任务可以让他们共同完成。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可以说是十分有效的。

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口语比赛,作文比赛,英语角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帮助作用, 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习中长期受益于良好的习惯。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好习惯。听的仔细,说的大胆,读的流畅,写的认真。贵在坚持,做为教师要监督和鼓励,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形成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