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作培训小组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实行分区联系负责制
省农委由省农技总站负责联系我市。市粮食增产工程联系工作由市农推站、市植保站、市种子站、市土肥站联合组成三个联系小组负责联系指导。
二、工作要求
(一)督促检查
各联系小组必须在关键农时(育秧或育苗、移栽、中期管理和收获四个关键环节)到各自联系区(市、县)巡回督促检查项目实施情况。督促检查要做到“七查七看”:一查项目组织领导和技术队伍建设情况,看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小组是否建立,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是否到位;二查项目区布局情况,看是否真正在中低产和边远落后地区实施;三查示范点与科技示范户落实情况,看示范点选择是否恰当、面积是否达标,科技示范户是否落实,技术是否完全到位;四查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到位情况,看其是否按计划完成;五查培训宣传发动情况,看技术培训是否扎实,宣传发动是否到位;六查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看物资补助是否公示和到位,补贴资金是否真正按规定用到实处;七查工作档案情况,看有关资料是否收集齐全。针对查找出的问题督促实施单位及时认真整改。
(二)技术指导
各联系小组根据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制定的项目实施技术方案指导各地实施。指导工作务必做到“四要”:一要深入基层,深入到实施乡、村和示范户进行指导;二要做到从开始实施到项目结束全程指导到位,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指导到位;三要抓重点乡镇,带动全区域,各联系小组重点抓好1个以上重点实施乡镇,以带动全区域项目实施;四要搞好重点骨干培训,各联系小组必须协助联系县(区、市)举办一次以上重点骨干培训。
(三)测产验收
各联系小组根据粮食增产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参加对粮食增产工程项目的测产验收工作。
(四)信息反馈
各联系小组要根据巡回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的情况,每周三上报1次实施情况,根据上报情况汇总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项目实施完成后督促各自联系区(市、县)完成工作总结,并对项目的面积、核心技术、配套技术、示范样板和项目管理情况,按粮食增产工程评分内容要求进行评价,以作为项目验收评分的依据,评价报告于11月10日前交技术指导小组办公室。
三、进度安排
2012年2~4月:审查各区(市、县)项目申报书、项目实施方案,拟定全市项目实施方案上报省农委。开展育秧(苗)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督促项目实施。
2012年5~6月:开展移栽和田间管理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检查项目落实情况,督促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全省“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为指导,以落实全省劳动力建档立卡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对全镇辖区内每个劳动者建档立卡,切实摸清底数状况,掌握劳动力基本信息,了解培训意愿,摸清就业需求,落实培训政策,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对劳动力建档立卡,全面、准确地掌握本地区劳动力资源状况,为全镇劳动力培训供需数据分析和评估,为技能培训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进一步增强培训就业的针对性、有效性,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范围对象
劳动力建档立卡范围对象:镇域内196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出生的城乡各类劳动力(包括县户籍、本市外县户籍在县工作或生活的劳动力)。
三、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3月底完成全县贫困劳动力建档立卡;6月底完成农村劳动力的建档立卡;8月底完成城镇劳动力的建档立卡;10月底建成全县城乡劳动力档案;11月底我县劳动力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与省同步上线测试运行。
四、实施步骤
根据“统一标准体系,统一信息系统、统一更新标准”要求,按照“查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原则,全面铺开全镇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工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前期准备阶段(3月24日-3月31日)
1、动员启动
成立全镇实施“劳动力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并召开全县实施“劳动力建档立卡”动员会。对市县下发推送我镇的采集数据信息任务进行分解。
2、人员培训
组织所有信息采集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规范经办流程、采集内容、指标口径等内容,培养一支懂政策、善沟通、会宣传,优质高效的数据采集队伍。
3、宣传引导
各村(居)委、各企业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通过广播、微信等媒介在村、街道、集市、社区、居民小区进行广泛宣传,张贴劳动力建档立卡公告,使建档立卡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信息采集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经费保障
县财政局负责保障全县劳动力建档立卡登记信息采集经费和工作经费,将宣传、培训、信息数据整理、网络建设、入户采集设备、统一标识等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信息采集经费按每采集一条0.5元计算。县人社局要加强信息系统软硬件建设,建立与省、市平台对接的信息系统设备。
(二)全面实施阶段(4月1日-8月31日)
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按照属地为主的原则。以各村(居)委、各企业为采集单位,组织专人挨门逐户地对每个劳动力对象进行线上或线下采集。主要将本辖区范围内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社会保险、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求职等信息进行采集,并录入到全省劳动力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
疫情期间:先行线上采集,采集渠道依托“民生”APP、人社微信公众号等采集渠道。
疫情结束:各村(居)委、各企业根据分解下达的数据信息完成采集任务,全面开展入户调查采集,填写《县劳动力建档立卡登记表》,完善信息,完成入户登记信息的录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录入的合格信息导入至劳动力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
2、数据更新。劳动者可通过“民生”手机端、人社微信公众号等采集数据渠道对变动信息进行自主更新。通过建立健全劳动力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实现采集数据可核查、可追溯、可问责,确保采集数据真实准确及时。
3、数据应用。通过劳动力建档立卡,提供劳动力个人信息的管理服务,为全镇提供劳动力产业分布、人员结构、求职趋势等数据;为人社业务经办提供劳动力基本信息、求职意愿和就业服务跨地区共享;为劳动力提供“订单培训、菜单培训、滚动培训”等优质、精准的培训、就业服务;为全县精准扶贫提供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搬迁劳动力实名信息、就失业信息、培训就业需求等动态监测和数据分析服务;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享受均等化服务提供支持;建立数据管理使用制度,对数据更新、安全、开发、服务全流程进行监管。
(三)分析总结阶段(9月1日-10月31日)
1、归档总结
各村(居)委、各企业要做好对劳动力建档立卡资料的整理工作,要将所有入户登记资料和纸质表单按照档案规定进行归档管理,并将劳动力建档立卡工作总结上报镇领导小组办公室。
2、分析评估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对全镇劳动力建档立卡工作的汇总、统计和分析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数据动态管理机制,开展采集数据分析运用,对工作全过程进行总结评估,上报县政府和市劳动力建档立卡工作领导组。
五、组织领导
劳动力建档立卡数据采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业务量大,为保质保量完成此项工作,特成立镇实施“劳动力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镇实施“劳动力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劳动力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劳动力建档立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促协调,各村(居)委、各企业要建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为推进建档立卡工作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
(二)强化宣传培训。各村(居)委、各企业要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加大宣传力度。要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采集方法、填报说明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位劳动者,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组织采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建档立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注重协调配合。派出所要准确及时提供全镇劳动力、暂住人口基本信息;各村(居)委、各企业要按照分解任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定确实可行的“线上采集+线下组织”方式,切实发挥好基层各类工作人员力量,有组织地做好线上线下采集信息工作,确保按期完成采集数据输入任务。
(四)明确时间节点。各村(居)委、各企业要严格按照任务时间节点开展劳动力建档立卡工作,确保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从4月1日开始每周五将本周劳动力建档立卡工作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村(居)委、各企业要在6月底完成农村劳动力建档立卡工作任务。
建立规范的换届选举档案资料,要做好换届选举有关档案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各乡镇要及时将换届选举工作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定期汇编,要通过档案资料反映出各项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县乡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换届选举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凡发现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敷衍了事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县县乡换届选举工作已于月份全面启动。按照县委《安排意见》总体安排部署,根据自治区党委、地委关于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要求。为切实做好第一阶段各项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坚持日常工作与选举工作两不误、两促进,1要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统筹安排。县乡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工作组、各乡镇党委要统筹安排各项工作。要把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县人大及各乡(镇)要分别成立县、乡换届选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政协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综合组要抽调人员组建选举工作队,分别下派到各乡镇指导开展换届选举工作。
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要认真研究制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及各阶段工作计划,2要认真制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计划要具体、可操作性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制定下发了县县乡换届选举工作日程安排》对各阶段重点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人大、政协及各乡镇也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表和日程安排表,以周密的安排部署保证换届选举工作扎扎实实、严格按程序依法进行。
学习领会换届选举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的基础上,3要认真做好换届选举培训工作。县、乡换届选举委员会要分别制定换届选举培训方案。层层落实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县人大选委会要举办县级换届选举培训班,对各选区选举领导小组负责人、乡(镇)换届选举委员会及办公室负责人、下派工作队员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各乡(镇)选举委员会也要对选举委员会成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各选区选举领导小组成员、乡(镇)下派负责换届选举工作的干部、村委会负责人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天。要通过培训使换届选举工作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换届选举工作程序、方法、步骤及有关法律法规,确保我县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大力营造群众积极参与换届选举的浓厚氛围。各乡镇党委要组建宣传队伍,4要加强宣传。制定宣传计划,明确各阶段宣传重点,大力宣传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要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栏等有效形式,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关注换届选举工作、解换届选举工作、参与换届选举工作。信息宣传组要组织编写宣传提纲、标语口号、选民须知等宣传资料,及时下发到各乡镇,要协调宣传、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大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引导广大选民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利,积极参与选举工作。
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县作为地区县乡换届选举试点县,5要加强对试点乡镇的指导。各项工作都要先行一步。连木沁镇作为我县乡镇换届选举工作试点,更要早安排、早行动,发挥好试点作用,为换届选举工作总结经验、提供样板。连木沁镇党委一定要充分认识试点乡镇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县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部署换届试点工作,严格法律程序,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实效,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盘。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工作组要切实加强对试点乡镇每一环节工作的指导,对每一阶段工作都要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组织各乡镇进行观摩学习,以点上的工作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稳步推进我县县乡换届选举工作。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对法治**建设的指导、协调、联系,充分发挥联络员在依法治区工作中的参谋、助手和纽带作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依法治区联络员(以下简称联络员)由各街道、部门的在职人员兼任,代表本单位与区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他协调分支机构进行沟通、联络的日常工作人员。
第三条各有关单位应当保持联络员的相对稳定,因工作需要调整变动的,及时报经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四条联络员在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领导和指导下,协助本单位领导组织开展法治工作,并承担下列职责:
(一)依据区依法治区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向本单位领导提出建议和参与制定相应的本单位规划、计划,并及时报送备案;
(二)贯彻依法治区工作会议和联络员会议精神,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汇报,提出并负责落实具体工作措施;
(三)履行综合协调服务职能,协助本单位领导抓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宣传、民主管理、依法经营等工作;
(四)了解、收集和整理本单位的法治工作情况及台帐资料,提供动态信息、工作经验和总结材料,推荐先进典型;
(五)及时反映本单位需要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的法治建设有关重大活动情况;
(六)每年书面报告一次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履行联络员职责的情况;新晨
(七)应要求参与和承办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有关活动。
第五条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联络员会议制度:
(一)全区联络员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召集和主持,全体联络员参加;
(二)有关联络员会议。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召开,由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工作机构负责人召集,与会议有关的联络员参加。
第六条召开联络员会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结部署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二)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布置调研;
(三)布置有关法治建设的重大活动;
(四)交办其他具体工作事项。
第七条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联络员集中培训一次,培训内容根据当年工作计划和实际需要视情确定。
第八条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联络员参加各种会议和培训等活动情况,以及交办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登记,作为联络员年终考核评优的依据。
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人才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实施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教师的素质,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与特色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和新体制。
二)工作任务
1巩固和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使广大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
2抓好教师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重点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把学习各种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和讨论,提高广大教师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全县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4通过名校名师的高考讲座,提高我县高中教师的素质,提高我县高考质量。
5利用大学的专家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开设专题知识讲座,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根据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扶贫项目的内在要求,主要开设:教育领导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课改培训、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专升本学历教育等。
培训形式: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
四、步骤
大学教育扶贫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县大学教育扶贫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担任组长。下设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设在县职教中心。
2制定实施计划。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将实施计划或方案报县领导小组备案。
3各学校要积极配合县职教中心做好开展大学教育扶贫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建设。
4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教育扶贫项目,落实项目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学习。根据大学教育扶贫项目提供的资源,各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认真组织实施,积极输送学员到县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进行培训,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和总结工作,并报县领导小组。县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的自查情况,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站在提高全县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魅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学教育扶贫项目的重要意义,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安全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查隐患、压事故、抓基础、保平安、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依法行政、强化监管、狠抓落实,以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安全规控培训、应急演练”三到位活动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工作,为全区的安全稳定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此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监管能力;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加强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全区养老服务机构正确处置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
三、活动步骤及内容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1日至3月10日)
传达贯彻全区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制定《安全生产“三到位”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区民政局安全生产“三到位”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召开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与全区各养老机构签订《2012年养老机构安全生产责任书》。广泛进行宣传,营造安全生产“三到位”活动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11日至4月10日)
1.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对全区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用气用电、消防安全、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养老服务机构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2.建立《市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检查档案》。检查档案内容包括养老服务机构基本情况,消防器材、安全设施、重点部位,安全生产管理情况,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性疾病的措施等。将养老服务机构安全检查档案发放到各养老服务机构,结合实际认真填写。
3.举办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安全工作培训班。聘请区安监、卫生、消防等部门的领导、专家,对全区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工作知识讲座,食品卫生知识讲座,健康知识讲座,预防传染性疾病知识讲座等。
4.组织安全应急演练。3月下旬,在全区养老服务机构中开展安全应急演练,确保每个养老服务机构至少进行一次,以增强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以及住养老人的安全应急意识和应急救援、自救能力。
5.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完善事后监督体制。4月上旬,在安检组对养老机构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对重点单位进行回访检查,督促整改,确保做到每月两次的回访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6.几项具体工作安排。3月10日前,向区安全生产“三到位”活动领导小组报送区民政局工作方案;3月11日至4月20日,每周一下午5:00前,向区安全生产“三到位”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周活动开展情况及《区安全生产“三到位”活动信息报表》。
传统培训方式面临尴尬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虽然乡村干部的来源和知识水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民选村官培训仍然停留在采用满堂灌、以会代训等单一的方式上。施教者往往不顾接受者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分对象、不讲方法、不问结果地一味灌输书本上现成的政策和理论知识。总以为政策讲得越全越好,理论提得越玄越好,大一二三加小一二三的讲义越多越好,国内外参考资料越厚越好。全然忽视了培训的目的是将民主的方法教给农民,培训的对象是急需解实践之惑的农民民主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在推进基层民主工作的实践中,云南省民政厅从事基层政权工作的同志们迫切感到,必须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参与者的头脑。民选村官虽然是村民投票选出的,但当选者只是乡村民主的受益者,而并非天生的乡村民主的领导者。所以,第一步急需解决的,是要改变他们头脑中潜移默化的传统集权制和计划经济思考惯性思维。而解决认识惯性问题,就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或者说先从学选举入手。民主选举不等于村民自治,但是,从选举到自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长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较长过程。在乡村政治改革的初级阶段,村民自治的中心是民主选举,村民民主选举的中心是完善民主程序。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但对民选村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既然培训的目的是培养民主的参与者与推进者,培训的对象是实践的对象,那幺培训的“重点”、“入手”和“中心”对对象来讲,首要的就应该是学习操作,获得一种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处理和解决农村事务的工作能力。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云南省民政厅借鉴国外先进的成人培训方式,在2001年3月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58名村主任的培训中大胆创新,一改往日传统的培训方式,首次进行了互动式培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并立即引起了省内外乃至国外有关方面的注意。
令人耳目一新的“互动式”
所谓互动式培训,就是通过教员的引导和与学员共同分析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等互动式活动,为学员创造一个知识、经验共享的学习环境,使学员由被动听讲变成全过程的主动参与。互动式培训的主要程序有这样几点:
1.建立小组(旨在创造一个亲和、宽松、自由发表个人意见的民主氛围)
为使每一个学员都能主动地并有较多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先将学员分成30至40人不等的大组,即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班;再将各大组分为多个4人或6人的小组(也可分为多个2人或3人小组),并确定各自的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组时,可以将共性较多的人分为一组,也可以将差异突出的人分为一组,这应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不同阶段的需要灵活掌握。共性较多的人在一起便于概括和达成共识,而差异较大的人在一起则便于在观点上相互碰撞,以使讨论更加深入。各个小组成员又都以圆桌形式围拢在一起,自由而有机地分布在教室之中。
2.互相介绍、制定学习守则(旨在使学员了解共同议定的权威意义)
为给培训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和基础,使教员与学员及学员之间有个初步的了解,首先引导各组学员对各自的姓名、籍贯、习惯、爱好、工作简历及对培训班的期望等情况作个简要介绍。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教员有意识地引导学员共同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纪律,诸如“守时、关闭呼机手机、不抽烟”等,并由大组长整理成为全组的守则,大家通过后签上字,贴在教室门口共同遵守,以使培训能够在一个健康而有序的环境中开展。
3.根据培训内容,展开培训(旨在模拟决策实践中使学员学会民主程序)
做好以上准备工作,教员即可引导学员渐渐地进入培训主题。按照教材每一章节的要求和提示,学员先在小组中对培训的有关内容和案例(如村委会选举或村民自治)等进行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推荐一人在大组中将本小组的观点陈述出来,教员负责对各小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并且不断启发和引导学员补充没有涉及的内容,将学员获得的新认识和提出的新构想进行引申和理论提高,最后一起得出大家共同认可的、全面正确的结论。
整个培训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的“老师”和“学生”,没有固定、单一的教学形式;惟一不变的就是围绕培训主题尽可能地使学员互动起来,全面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自由辩论,案例分析,模拟训练,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排序,打分,填表、图,以及根据培训需要和条件即兴创造的其它形式。在培训中,教员仅仅起到引导、启发和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教员的引导和启发,使学员在讨论、辩论、模拟等活动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积极建构自己的新认识。在这种互动式学习、讨论、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提高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评估与总结(旨在使学员体会每一个人的选票对政策改变的作用)
在培训内容完成之后,将事先制作好的问卷调查表发放给每一位学员,对此次培训的每一个环节———从培训地点选择到住宿伙食标准、从教材章节内容设置到培训活动方式、从每一案例分析到现场模拟训练,都进行评估并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培训组织者和教员在对调查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培训的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对调查表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反馈,使此次培训的内容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同时也为以后的培训积累经验。
互动培训初显成效
1.经过一年多的互动式培训,初步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培训观念,把培训客体变成了培训主体,人人都是先生,人人又都是学生,增强了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用民主的方法,培训民主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通过培训,使每一个人都经受了一次民主的实践和洗礼。
各位领导、各位主任、护士长、各位同事,大家好!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科研、教学和继教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可喜的成果,现由我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总体上:完成了科教科制度、职责的制定工作和与科教科相关的小组汇编工作,完善了我院科研、教学、继续教育、外出学习等制度34项。科研立项实现新突破、科研成果硕果累累,组织召开了2017年度科教工作会议、教学会议,实习生岗前培训、实习生工作总结及表彰大会、实习生座谈会、配合南方医科大学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如下:
1、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实习生管理制度等。
2、小组:科教研管理工作委员会、科研管理领导小组、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博士工作平台建设小组、实习生管理领导小组。
二、科研方面:
1、科研立项实现新突破:今年我院科研项目成功立项数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而且较往年翻2-4倍。科研立项通过率由往年的20%增长的50%。
2、科研成果取得新硕果:科技局科研立项成功结题8个,其中2项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全国或省级医学正式刊物上69篇。
三、教学方面:
1、在医院领导的努力下,今年招收到了本科实习生3名,实现了我院本科教学零的突破。2017年12月召开实习生座谈会。
2、组织各教研室、各科室教学秘书召开了2017年第1次教学会议,部署了教学任务。
3、接收并安排好等实习生共有115名(含临床、护理)。
按照市委、市政府实事项目要求、以及市红十字会关于年度红十字救护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年,由镇红十字会牵头,教育科、社事办、团委、妇联、司法、学校、卫生院、社区等部门和单位配合,建立红十字救护培训站,以心脏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避险逃生为重点,完成48名红十字急救员和450名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提高市民在遇到意外伤害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组织保障
成立镇红十字急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镇红十字会、教育科负责人任副组长,社事办、团委、妇联、司法、学校、卫生院、社区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本辖区培训工作的落实与推进。
三、工作职责
依托镇成教中心建立镇红十字救护培训站,镇红十字会负责本辖区救护培训实事项目的制定和落实,对本辖区内的各类人员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和群众性现场初级救护培训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和中期、年终评估考核等,教育科、社事办、团委、妇联、司法、学校、卫生院、社区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镇红十字会开展救护培训项目的实施。
四、时间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动员阶段。成立镇红十字急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达实事项目培训任务,建立救护培训站,确定师资人选(成教中心教师、卫生院医生各一名),完成师资培训。
第二阶段全面启动阶段。根据项目计划,对本辖区内的社区、学校、乡村和有关单位的各类人员开展救护培训,完成35%以上的培训任务。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全面完成救护培训任务,逐步形成群众性的急救网络,7月份,做好实事项目的中期评估工作。
第四阶段总结评估阶段。对实事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考核和总结。
五、经费保障
坚持“合理、必要、保基本”的原则,由市、镇二级财政列入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