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下森林断想范文

地下森林断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下森林断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下森林断想

第1篇:地下森林断想范文

一、为什么要加强体验性阅读

1、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获得情感愉悦。

2、体验性阅读可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的感受和想法,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其优良的人格品质。

3、体验性阅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如何加强体验性阅读

1、以课文为基点,多角度地去开发体验性阅读。

语文教学势必以教材为文本,师生通过对教材(课文)的学习获得知识享受到精神愉悦。脱离了对文本的认真仔细的研读,高谈体验性阅读的实施与意义。无异于空中楼阁。现今教材的编排,已有意识地将同类同题的文章列作一个单元,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集中材料的基础上能较广泛地接触,从而培养发散思维,多方面地去调动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激起更多、更大的情感去体会多个文本的涵义。例如关于“生命”这个主题,九年级教材就有《敬畏生命》《地下森林断想》《那树》等篇目,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去开发和调动自身的生活阅历,实现最佳的体验性阅读。

2、切合学生实际,夯实体验性阅读的基础。

初中甚至高中学生,其生活积累、人生阅历和知识经验相对来说还是狭窄和肤浅的。体验性阅读教学,突出“体验”二字的含量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想想哪些事件是学生有可能经历或听闻的,最大限度实现“就地取材”“就近取材”,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思,实现“事在身上,情动于衷”。比如学习契诃夫的小说《万卡》,9岁的学徒万卡的苦难人生,对在幸福甜蜜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难以体会的。这时,教师就应以现实生活中一些因残疾、天灾、人祸等导致困难的家庭为例,讲讲其子女就学和生活的艰难。也可借助影视中催人泪下的例子,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从而对万卡凄苦的内心世界有更真切更深刻的体会。

3、重在启发,情景交融,营造体验性阅读的浓厚氛围。

张抗抗的散文《地下森林断想》是奔放而沉郁的。作家在文章中阐发的人生思考,积极而有现实意义。但对学生而言,“地下森林”、“鱼化石”一类的物象,不免遥远且生疏,要实现体验性阅读有很大的难度。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借助一些图片,启发学生去理解其成因和形状,就景赋情,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在强大的外力下生命的倔强。正如上述,学生因为人生阅历所囿,不可能对很多物事有更多更广的认识和了解,此时,教师应通过启发酝酿氛围,调动和增加体验性阅读。

三、体验性阅读要解决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1、依靠生活体验,切忌凭空捏造和无端想像。体验性阅读的关键,就在“体验”二字上: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感同身受,情随景生,意由脉想,都是“体验”的内涵。它拒绝无来由的捏造,也舍弃无端的想像。“空中楼阁”只是天才的臆想家的海市蜃楼,与体验性阅读相距甚远。

第2篇:地下森林断想范文

一、以情节引人。文章若能做到内容生动、情节曲折,就能扣人心弦,获得高分。如何使情节曲折呢?

1 巧设悬念。例如《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周瑜施计,要诸葛亮10天造好10万支箭,诸葛亮说只用3天,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这不明明是找死吗?只用3天能造好10万支箭吗?诸葛亮又是怎样造箭的呢?这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另外,倒叙也可以造成悬念的效果。

2 欲扬先抑。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种种令“我”厌恶之事、之行,后写她为“我”买《山海经》的可敬。

3 巧设误会。如《同在一个屋檐下》(2012年河南省中考高分作文)写到这样一个误会:“我”家门前来了个修车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大。穿得很旧,“我”以为他不好好读书、早早辍学而瞧不起他。他给“我”修车时,“我”揶揄他;当他说“不好修”时,“我”以为他是要敲竹杠,就嘲弄他。车修完了,他却没要钱,原来他和“我”在同一个学校读书,是利用星期天来做义工的。

二、以真情感人。所谓真情就是以我手写我心。如何做到以真情感人呢?

1 做一个有情人。对父母得有孝心,对老师得有感激之心,对同学得有友爱之心,对别人的帮助得有感恩之心,对弱者、不幸者得有怜悯之心,对动物对花草得有关爱之心……正是因为老舍对济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才有了《济南的冬天》的温晴、美丽与可爱。所以,在生活中,你还要善于发现蕴藏着真挚情感的实物载体,大至一山一河,中至一城一地,小至书签树叶,只要能引感的波澜,都可以之为媒,谱写华章。

2 善抒真情。要做到善抒真情,首先要让灵魂进入角色当中。如写一片落叶,你的灵魂就要“进入”落叶当中,你就是那片落叶,你贡献了一生,完成了使命,现在从枝头落下,你的心情怎样?这时候要学会当一个好演员,好的演员都能让自己的灵魂进入角色当中,所以他们能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其次是要敢于揭自己灵魂之丑。每个人都做过错事,有的人可能嫌弃过父母的身体缺陷,有的人可能嫌弃过父母的职业,有的人可能偷拿过同学的东西而没有被发现……要敢于让家丑外扬,敢于亮丑并战胜丑。这样的心灵才是美丽的、崇高的。也是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

3 要学会抓情感的触发点。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的触发点。如朱自清的《背影》,其情感的触发点就是父亲买橘子过铁道时的背影。再如《爱在其中》(2012年安徽省中考高分作文)的触发点是一条保险绳(文中的母亲是高楼的油漆工)。

三、以语言悦人。精美的语言是打动阅卷老师的法宝。介绍三种方法。

1 关键处细写,尤其要细写动作。语言不必华丽,只需要把细节写具体。如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过铁道爬月台时动作的描写,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雪地捕鸟时动作的描写。这种方法练习几次就可以掌握。

2 引用古诗文名句。初中生学过的古诗文有上百篇,稍加整理有意识地去运用,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如果能课内外结合着运用效果更佳。

第3篇:地下森林断想范文

关键词:写作;积累;培养

教育者可以把很多学生雕琢成玉,却不能让每一块玉都有沁色。玉能在天长日久的掩埋中吸收周围的各种物质,并被浸染于体内。我们的学生能否广采博收、持之以恒地将课内外对自己有益的养料吸收将之内化为自己灵魂的一部分呢?要想达此境界,必须坚持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引导学生,去养成他们的积累习惯,在此我抛砖引玉了。

一、养成搜集民间俗语、谚语的习惯

流传在民间的俗语、谚语,是老百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对后人极富启发和教育意义的经验之谈,这些语言或许比不上文学家笔下婉约雅致的辞藻,也没有哲人精准凝练的文采,但那些语言或言简意赅,或生动简洁,或诙谐幽默。还有一些口语是长辈们随口发挥,却也形象贴切,听后很让人回味。现列举几例:(1)赚不赚钱,赚个肚儿圆。(押韵,道出劳动收获不大,但心态知足平和)(2)这六七个月大的孩子,站不稳呐,你看像不像刚出窝的小鸡?(比喻新颜生动)(3)她那不爱收啊,还幸好只有两间房,给她五亩田,我看她也能把那些东西摊开。(夸张又不乏幽默)(4)睡出来的病,挠出来的疮。(生活养生经验,句子通俗易懂,字简义丰)像这样的语言,只要我们在听长辈们讲话时多留心,就会发现俯拾皆是,犹如沙滩上的贝壳,只要你去观察、去收藏,就会有五光十色的斑斓。有了留心这些民间口语俗语的习惯,把它们整理收集,到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人物语言个性化,生活气息就会扑面而来,文章也增趣添味了。

二、养成运用课本雅词美句的习惯

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绝大部分课文后面都有“读一读,写一写”,对每课重要的需掌握的词语罗列,其中就有很多平常使用频率高,含义或意境悠远的成语。七年级下册《绿色蝈蝈》,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九年级下册《地下森林断想》,这三篇课文所归纳列举的词语可以说是多姿多彩,里面有大量的成语。其他课文中也或多或少有着学生喜爱的并且可以借鉴的词语。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这些词语进行有效运用,除了练习、抄写、默写,还要把这些词语用到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可以用每课所列举词语中的一个说话,也可以连缀四到六个词语写一段话,这样的训练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养成每日记录、多背多抄的习惯

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写,往往搜肠刮肚、抓耳挠腮也挤不出几个字来。其实,就和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道理,无处不是语文,同样无处不是作文。可以走进学生作文中的素材不会是不请自来的客人,而是靠平时点滴记录积累的。诚然,写作需要灵感,而灵感这种思维状态并不是心血来潮或灵机一动的产物,灵感“得之于顷刻,积之于平日”。灵感的触发,离不开作者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认真投入的长期酝酿与构思,正如柴可夫斯基说的:“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所以,作家也好,科学家也好,他们某个时刻灵感的到来并不是偶然,是长期辛勤劳动探索积累的必然结果。若是让学生养成每日必记随时记录的习惯,哪怕只写一句话,写下当天的喜怒哀乐,记下身边的花草树木,教室里的大事小事、同学老师的言谈举止,剖析一天的得失,抄下读到的经典语段精彩文章等等,长年累月积少成多,就是一笔价值不可低估的创作素材。写多了,熟能生巧,笔下顺滑了,思维开阔了,灵感也会来叩你的心扉了,行文就如流水了。这个时候,学生还会把作文当成登山之难吗?

文无定法,文成而法立。中学生作文应先从积累、借鉴、模仿开始,从课内词句段篇章到课外经典,到撷取生活浪花,先吸取别人和外界的优点,然后综合百家之长自成一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君子是人格审美之典范,孔子把世间最美的人格――君子的人格比拟为美玉,由此可见,在儒家的思想境界中,玉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与尊贵,玉是完美的象征。几千年来,人们爱玉、赏玉、戴玉、敬玉,对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古人爱玉,并非纯粹是因为其外在的美丽,而是重其内涵,玉器是高洁品德的寄托。

第4篇:地下森林断想范文

在新课标全面推进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关系到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因此,对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衔接中小学语文教育

1.1需要掌握衔接的内容

小学生在升初中之后,总会感觉教育内容的重复性,因此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充分的体现了在小学与初中教育之间存在这一种不应该有的“软”问题。在接初一之前,教师不仅要熟练的掌握教材,将中小学教材目标、要求和内容进行比较,明确其中的差异和联系,从而进行有目的教育;而其初中教师还要认真的钻研教材,找出中小学教材中的联系之处,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1.2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在给初一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小学语文教育培养的兴趣只是浅表的,因为阅读的量比较少、理解内容较为肤浅,以及在记忆方面较为机械性等;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又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提倡自主创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情境自学、开展课内外活动学习、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1.3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小学生在毕业之后求知欲望会十分的旺盛,对简单重复的教育内容会显得厌烦、枯燥,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力量。因此,我们在教育中药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增加有趣的、新的知识,以便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的提升学习的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例如,在课堂上采用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来丰富学生的知识。

2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兴趣的延续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由于年龄特点,心理因素等,明显感觉到教材内容变得深奥,不好理解,加之教材中有些知识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教材内容的深刻性、重复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没有兴趣等心理。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要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怎么样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延续学习兴趣呢?

2.1课堂上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因为同学的年龄特点,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占主要地位,虽然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并不能满足中学生的需求。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倡导“大语文”教育。所谓“大语文”教育就是要针对传统式的“小课堂”而提出来的,结合宏观和微观、课内与课外,有效的研究语文教育的规律。逐渐将“灌输式”转变为“讨论式”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形式方面要求活泼、生动、形象,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

语文是用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具有实用性的一门学科,同时,它还是一门集思想性、文学性和美学价值很高的学科[1]。它凭借着独有的魅力,使学生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中机械性的学、记、背、练、讲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对新知识点的引进,丰富课堂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再加之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定会取得满意的教与学的效果。

2.2精心的备课,巧妙的导入

通常一堂小学语文教育课,教师在导入方面直接借助教具或者是提出该堂课的中心思想,然后学生围绕着这些进行思维;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散发性思维的训练。

良好的开端是取得成功的一半。正如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需要一个巧妙的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该堂课的框架和重点上。例如在教育《地下森林断想》一文时,可以这样的设计导入:请问同学们见过长在地下的“树”吗?当同学们在摸不著头脑的思考期间,迅速给同学们介绍相关的材料和图片,让他们感知其过程。当学生们的心被教师抓住之后,这堂课就很容易顺利的完成。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直接的、简单的提问和沟通,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升该堂课的教育效率。

2.3运用多媒体技术,延续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5篇:地下森林断想范文

季候风刮来,穿越热带雨林。

拔下了你的羽毛,埋葬游弋在天地之间的我,天空张开湛蓝的欲望。

一个孤独的灵魂,彳亍于郊外那条废弃的荒径放声歌唱,

几只麻雀,伏于枝头顶礼膜拜。

伫立于生命的断崖上,拾起一个个沧桑的文字,

借上古平仄的意境,一行行诗歌顿时飞扬如瀑。

把生命化成一朵朵绽放的水花,投入到滚滚的波涛之中,

豪迈,涌向那浩淼的烟波。

风雪,凝成欢快的畅想。

漫无边际的森林次第分开,清脆的音乐纷纷扬扬。

仿如《十面埋伏》的肃杀与壮美,又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浑厚与恢弘。

我凝目静听、屏住呼吸,感受这心潮的冲击。

一个落寞的骷髅突然直立而起,抖掉身上的蝼蚁与娥子,

铿锵有力地走进荒野,步声如雷轰响。

往日的彷徨,和因彷徨而缠绕心灵一度迷失的神智,

陡然间,找到了黑夜的出口。

一米阳光斜挂在悬崖,与惊呼的水流、水花、水柱,

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笑容。

【站在海天之间】

苦难的岁月里,白天与黑夜是个混淆的概念。

我终日掐算太阳什么时候才能用它璀璨夺目的光辉,为我褪却掉心地的霉衣。

我不再顾忌精灵们嘲讽或怪异的目光。

我知道,它们已经把我当成一个精神病患者,它们正在为诡计得逞而窃喜于心。

笑吧,让它们开心地笑吧!

太阳鸟飞来的时候,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一切丑恶就会逐一曝光。

我已在沉睡中醒来,渴望原野展开的花瓣,能芬芳满地的凄惶。

一只驼鸟刚起飞就又沉入深渊,天幕上那一点星光也被黑手掠夺,世界失掉了应有的空间。

所谓的征服者们,消失成一个洪荒时代的影

子,耶和华的博爱救赎不了犹大那颗丑恶的心。

在一堆废弃物里,我的额头接受了光明的净化, 缠绵的雨季不再挥洒霉臭的雨丝。

闯进梦境里的,不再是豺狼们侵城掠地的搏杀与啸叫声。

魔鬼的皮鞭,也不再恶狠狠地鞭笞我瘦弱的身躯。

这就是一个无尽的惊奇,我承认我有刻骨的痛苦,但我没有一丝恐惧。

我和万千星斗一样,撕碎了雾霾,把微笑挂在炼狱的门楣。

又一次同珠穆朗玛峰一同站立,把千年的冰川掌控在血脉欢畅的手心。

我在这里,在波涛汹涌中,冷笑企鹅把肥胖而笨拙的身子,战战兢兢地躲藏在礁石的背后。

在波峰上面,我的小船像浪花一样,踩着激流险滩,划向微曦初露的彼岸。

这时,海魔的嚎叫被抛在海天之外。

海燕掠过海面的光影,照亮漆黑的天空。

我铿锵有力的脚步踏响在海天之间。

【仰望世界】

1

世界是星辰和日月组成的吧。

站在那高远之处,俯瞰蛮荒时代,何时起就沉寂于永寂?

站在那高远之处,远眺那动人的天之园林曾几何时归于平静?

站在那高远之处,仰望那无数如蜂群般的悲惨星体,

有一群陨石像雨点一样,洋洋洒洒地下个豪爽,

留下很多坑坑洼洼需要日月的光辉去填补。

它们围绕着太阳转动,渴望在转动中找到自己的点。

不知何时,太阳赋予它们第一个正能量,

它们就像蜜蜂飞旋在花园的上空,喧闹一个沉寂的世界。

它们明于黑夜,陨于白日,远去,回返,旋转中寄予蓬勃的生命。

伽利略,一个比较有思想的人,为了救赎悲哀的灵魂,

他被视为邪恶而被焚毁,那些一愚昧的精灵们还跳起庆贺的舞蹈。

2

疯狂盘旋的光,包罗一切程序的永寂,

在银河的烈焰中燃烧,急促地咆哮着运行,

一个咳嗽或者一个喷嚏,就弄得脆弱的精灵们魂飞魄散,

它们摆起香案,燃烧纸钱,虔诚地祈求神灵护佑。

3

自生自灭吧,这荒诞的弹弓,已经拉起,

燃烧的弹丸对准了思想家的胸膛。

王者的桂冠镶满了珍珠宝石,地球,

仅是从这些王冠上掉落下来的钻石碎片。

燃烧的林海,火红的树叶,延伸到无极之顶,

蔓延着精灵们苟延残喘的生命,而把灵魂交给了苍茫的大地。

麻木滞缓的寒冷,铅一般潮湿的空气,熄灭了激流的烈火。

海水又把它的表面变成苍白,一只诺亚方舟在浩瀚的惊涛上搏击,

渴望把苦难的精灵们普渡到无边的灵山,来一次心灵的祭奠。

山峦拱起了冰雪的脊骨,野兽流血的搏斗和时的撕扭,

曾使森林从根底一直颤抖到树巅。

它们从东到西,击倒一切的自然灾害。一次一次地改变大陆的容颜,

在龙卷风的呼啸声中,海胛从严酷的浪涛中崛起。

在全球的冲撞,挤压,降落中巨大而急骤的癫狂平息之时,慢慢地,

经过千年的朦胧和冲击之后,人类终于出现,迷信与哲学也运作而生。

迷信与哲学,一对水与火的孪生兄弟,

它们互相排斥着,它们都认为对方是鬼魅异类。

4

哥白尼,这个大思想家,以挺直的腰杆,昂视的前额,

很想把自己的思想写在地心学说的书卷里,很想让迷信的教徒匍匐在地。

漫长的黑夜裹缠了他的思想,毛茸茸的黑手肆虐了他的生命。

黑夜,能够遮住光辉的思想吗?智慧的灵光就象大卫投掷的铁饼,

那奔腾的力量,带着四散的火焰,结合了热力和美丽。

地狱的铁门还封堵得住思想的冲动吗?我想,永远不会。

尽管肉身被剔光了,即使只剩下一个骷髅,灵魂还会把思想带到地狱之外。

炼狱之火还能够把思想焚毁吗?我想,永远不会。

凤凰尚能在烈火中涅槃,思想也能够在烈火中重生。

5

仰望世界,遥想伽利略、哥白尼面对死亡发出的笑声,

失落与逆旅,落寞与惆怅与落魄,变成了佳肴美味,

变成了人生的一次豪饮。太阳鸟已为太阳叼走了睫毛上的霉芽,

海平线上一个红色的精灵撕破了漫漫的黑夜,光明洒在苍茫的海上,

赶海者把潮汐碾碎,迎着太阳出海去……

【飞翔的灵魂】

我有两个生日——

一个来自于母亲阵痛的分娩,在母亲淌满精血的胚胎里脱落,

笑傲岁月的风雨。

另一个来自炼狱的火炬,千万度的高温,

把我腐朽的肉身化为灰烬,骨灰散落在幽深的谷底。

灵魂,煅烧成钢,接受宗教的审理。

一个声音宣判着,邪恶已一心向善,从此不再承戴锁链镣铐。

兴奋的太阳鸟,为我把喜帖贴在天宇。

连清风也忙乎了,敲击沉寂多年的键盘,

微博发在飘荡的白云间,发在湛蓝的湖水里。

蜜蜂、蝴蝶、百灵鸟、山花、野草……

为一个新生生命的诞生唱起了赞美诗。

你那张裹尸布还裹得住灿烂的阳光吗?还掩盖得了你丑恶的嘴脸吗?

请记住,魔鬼哪怕再涂抹上慈善家的金粉,也欺骗不了佛陀的法眼。

收起你那张作废的死亡护照吧,新生的灵魂已展开了修复好了的翅膀……

【我要飞】

1

朝霞灿烂的日子,土地热情而骄傲。

生活散发出浓烈的醇香,一切都为之陶醉,一切为之欣喜若狂!

2

感谢你,我的双眼!

我的前额已经苍老,你还是这样明亮,能看见远方移动的光线。

还有你,我的手,在阳光下摆脱镣铐,那种轻松与愉悦,是无比的欢畅。

还有你们,我的手指,伫立在菊园,感受南山那悠闲的。

沿篱而散发的幽香,把落寞的季节染成了金色。对,是金色,

是我用黑色的眼睛向往的金色,是那个能刺穿黑夜盲肠的金色,比阳光还灿烂。

3

感谢你,我的身体。

强壮,坚强,轻捷,炼狱的皮鞭都没有把你变得佝偻猥琐。

面对魔鬼的嚎叫,你泰然处之。

面对鬼魅的威逼,你总是用黑色的眼睛,把恐怖撕成碎片。

你像海子一样,面朝大海,把惊涛骇浪幻化成春暖花开的意境,

解放铁轨下碾压的诗魂,唤醒一个沉睡的世界。

4

我知道,这一天已经来临。

墙外的风是那么轻柔,土地是那么熟悉。

我爱这片深情的土地,这片分离久远的土地,这片掩埋着我的自由的土地。

我要亲吻这片土地最底层的那一部分,那是没有被豺狼的铁蹄践踏过的土地,

那是屈夫子沉入汨罗江底的那一块石头。

在亲吻中吸取她的精髓,让灵魂在逼仄的空间有力地伸展挛缩的腿脚。

我要张开曾经被打上封条的嘴巴,大口大口地,

呼吸来自天国的清新而强烈的空气,解放出我被掩埋的光芒。

我要冲出炼狱的大门,绽放出一簇芬芳,让彩蝶们在嫣红的花瓣上漫舞。

用血液喂饱她们瘦瘪的身躯,不让她们在饥饿中死去。

用黑色的眼睛为她们引路,不让她们扑向死亡的火塘。

用坚强的双手,砸碎挥舞的拍子,不让她们同我一样变成猎奇者的标本。

5

这一天,沉静而美丽。

玫瑰用露珠打扮着纯洁的面容,浸染这黑色的或者白色的高墙,救赎垂危的灵魂。

这一天,泰戈尔放飞的太阳鸟携着阳光飞来,照亮了阴森而漆黑的地狱,

还为我叼走睫毛上痛苦的泪滴。我的生命因此而蓬勃旺盛。

我知道我的生命不会像小草那样绵长,但我崇尚小草的哲学——

把茁壮的灵魂放在宗教的法庭上接受审判,

在牧师们的颂词中,找回失落的思想。

6

这一切,绝对不是安徒生童话,也不是天方夜谭。

当太阳鸟从泰戈尔的诗卷里飞出的时候,

当太阳鸟刚劲的翅膀刮起的旋风把炼狱之门掀开的时候,

就已经求证这个“A+B=C”的数学题。

第6篇:地下森林断想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主动探究 多角度 多想象 创新

为适应时展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为了国家发展的需要,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学生个人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民主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想象能力,开发创新潜能。下面围绕四个方面,粗谈个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浅见。

一、营造民主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情感,促使学生不断地求索。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要给学生设计合作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发言。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敢于说出自己见解的学生都给予表扬,对思维深刻的学生给予赞扬。使学生在课堂上勤思考,敢发言,敢于提出真知灼见,养成主动探究意识,激发求新意念。

在教学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文本场景,提出问题:“假如是自己在悬崖遇险,爸爸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转换角色进行讨论。在小组交流、探讨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爸爸担心自己的安全,会上去抱自己下来。……教师接着问:“文中的父亲却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父亲做法好吗?”学生经过议论,发表了看法。有的说:“父亲做法太冒险了,‘我’才七岁,又体弱多病,真的可能摔下来导致残废,那时后悔可来不及了。”有的说:“父亲这么做是为了让‘我’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有的说:“如果孩子不会跌死跌伤,父亲的训练方法就是好的。”……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探讨,获得成功体验,表露出了求新的欲望。

二、引导质疑问难,孕育创新精神

现代教学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他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质疑问难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机会,安排足够的思考、质疑、答辩、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大胆质疑提问。无论学生提出的是别出心裁的想法,还是反驳的意见,教师都要采取支持和宽容的态度。就算有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似乎是笨拙的,教师也要从正面给予引导,并要教育其他学生不应该流露出轻蔑的态度。努力避免挫伤学生质疑的情感,让学生肯问、敢问、会问,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育创新精神。

教学散文《地下森林断想》时,在学生初读、跳读文本,品味欣赏之后,教师再创设质疑情境。

师:请同学们先四人一个小组,交流讨论疑难问题,然后由小组代言人在全班发言,质疑探究。

生1:课文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问句呢?究竟有什么作用?

师:这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2:课文开篇有三个问句,用意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下文。

生3:……

生4:“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这三个问句与开篇的三个问句不同,开头是无疑而问,这里是有疑而问,在于强化对阳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绪。

生5:我觉得作者这样埋怨阳光是不合理的。阳光是公平的,只是峡谷太深了,阳光照不进去了,这怎么能怪阳光呢?

师:这个同学读书善于从无疑到有疑,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谁有不同意见?

生6:我觉得作者在这里是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师适时鼓励,师生、生生交流活跃,学生积极阐述个人见解,质疑问难活动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启导多角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和学习条件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创设激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地阅读。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单一的方式把教辅的观点教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读出自己的语感,读出自己的见解,拥有自己的语言积累。学生只有不断丰富自己脑子中的知识储藏,只有受到多样性的启迪,才可能产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让学生合作探讨下面的问题:“同学们是喜欢百草园的生活,还是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学生基本上是认为:喜欢百草园的生活,因为它是美好的,而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乏味、压抑、束缚的。教师再问:“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老师,我觉得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很有趣。”此话一出,教室内顿时静了下来。“为什么呢?”“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学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可以爬上桂花树上寻蝉蜕,可以去捉苍蝇喂蚂蚁,甚至在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学生可以在课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一切也挺有趣的。”教师又问:“哪位同学还有其它理由吗?”受启发,有的答:老师很和善,他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有的答:“这位老师读书很投入,让人感觉很可爱。”甚至有学生说:“三味书屋的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枯燥的……”。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抒发了不同角度的认知,表达了不同层次水平的理解,培养了创新意识。

四、开发想象潜能,发展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旧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机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师生的交流对话中,甚至是在争论过程中,对思维材料进行新的排列,构建新的组合,发现新的知识,从而发展想象能力。教师组织阅读教学时,要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推想。很多文本有许多“不确定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可以启发学生对故事的结尾进行推理,也可以启发学生对文本的细节进行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在大脑的海洋中尽情地驰骋,使学生逐渐养成敢于想象、善于想象的学习意识,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发展创新能力。

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的结尾就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当学生读了“我到现在终于没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后,自然会想到:“真的是死了吗?他是怎么死的?”教师启发学生联系前文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品行特点及其生活背景等,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各种各样的结局接踵而来:1.孔乙己被打致残,无生存能力,最后在冰天雪地中冻死了。2.孔乙己是饿死的。3.孔乙己是死了,但是在一般人的眼里平淡得不值一提。4.孔乙己没有死,治好了腿后,悬梁苦读,中了举人,也像丁举人一样在乡里横行霸道。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观念,改变旧有的教学习惯、教学模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大胆想像,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巢宗祺等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