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秋思古诗范文

秋思古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秋思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秋思古诗

第1篇:秋思古诗范文

在一个寂寞的夜晚,张籍吃完了晚饭,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欣赏皎洁的月光,它圆圆的挂在天上,给暗暗的大地真添了。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张籍冷得直打颤,他只得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找出了一件临走时,母亲给他缝的一件棉袄。

他看着棉袄就想起了他年迈的母亲,于是,他就拿起毛笔在纸上写到:母亲,您的身体可好?天气渐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着凉。请您别但心我,我过得很好。

第二天,太阳刚爬上山腰,张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里。

王三正准备,走了的时侯,张籍又把信拿回来,拆开,写到:你们要快乐的过每一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不开心……写完这些张籍才将信给了王三,王三骑着马,飞奔而去。

张籍看着远去的王三,心里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可以给妈妈写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么时后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秋日傍晚,诗人张籍趁着饭后无事,来到好友门前。他走上去叩了几下门,一个书童探出头来:“您找谁?”张籍忙说:“请问,你师父在家吗?”“真不巧,师父昨天去家乡与亲人相见,下月回来。您请回吧。”说完,书童关了门,只留下张籍一人站在门前。

一阵肃杀的秋风吹来,带来阵阵凉意。张籍转过身,突然听到一个小孩叫:“妈妈,看,大雁!”诗人抬头一看,一群大雁正从天空中飞过。张籍不禁想起自己客居洛阳,常年不归。这大雁明年会回来,而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这时,街上已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落叶的沙沙声。落日的余辉撒在他的身上,池塘里的荷花早已不见,往日的虫鸣鸟叫,这时已无影无踪了……

回到家中,张籍突然想到,自己虽不能回到故乡,但可以写信啊。可是,提起笔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写起。诗人的脑海里,不断涌现着当年离别时的情景。恨自己那时年轻气盛,与老母离别时竟头也不回地走了,但不知这一别何时才能再见面……想到这里,诗人不觉热泪盈眶,一时间,所有的感情都似泉水一般涌了出来,诗人把所有的思念都寄于这一段段文字中。

终于写罢书信,张籍又将这封信仔细地读了数十遍,生怕自己的思乡之情不能完全表达出来。这时,忽听打更人打了三下更,已是三更天了,诗人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信,封好,合衣睡下,可他又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是多么想让家人快点看到这封信呀!

第2篇:秋思古诗范文

抒发一个飘零天涯之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之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古诗天净沙秋思之赏析

天净沙⑴·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词句注释

⑴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

⑵枯藤:枯萎之枝蔓。昏鸦:黄昏时之乌鸦。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此句写出诗人对温馨之家庭之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之道路。西风:寒冷、萧瑟之秋风。瘦马:瘦骨如柴之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之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之旅人。天涯:远离家乡之地方。

白话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之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之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之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之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整体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之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之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之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中国古典诗歌之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之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之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之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之一个重要范畴,它之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之关键。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之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之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之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之触发物。曲上之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一种动人之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之意象来表达作者之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之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之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之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之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之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之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之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之忧伤悲凉之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

与意象之繁复性并存之是意象表意之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之意象之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之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之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之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表达自己惆怅感伤之情怀,选用众多之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之内心情感,情与景之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之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之意象被作者之同一情感之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之图画。

意象之繁复性与单一性之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之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之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之特点,这种有序性之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之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之习惯。

有人称马致远之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之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之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之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之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描写角度,因而增加意象之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之,不超出秋景之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之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之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之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之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之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之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之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之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之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之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之,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之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重新创作。在景物之选择上,他为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之情感,选取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之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之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之情感不合之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之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之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他之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之关系以及它们各自之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之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之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之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之程度,用最少之文字来表达丰富之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之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之悲苦情怀,使个人之情感获得普遍之社会意义。

第3篇:秋思古诗范文

——根据《秋思》编的故事

秋天到了,意味着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快临近了。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也是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季节,常言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时候,对于远离家乡独自一个在外边奔波漂泊的张籍来说,更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一天晚上,出身微寒,客居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吃完晚饭,独自一人到外面去散步,一阵略带寒意的秋风吹过,使得张籍直打冷颤,身体稍感不适。过了一阵,天下起了小雨,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时,他不禁想起家在远隔千里外的年迈的老母亲,不知她的腰还痛不痛?也不知道经常有头痛病的父亲身体怎么样?

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张籍回到家里,怎么也睡不着。他忽然想起从家乡过来做贩卖水果生意的老王,听说他明天就要回家去了。张籍便想写一封家书,让老王捎带回去,他拿起笔和纸,构思如何写好这封家书,但他想说的话实在太多了,真是千言万语涌心头,不知道从何说起才好。他想了一整晚才算勉强写好。

第4篇:秋思古诗范文

关键词: 古诗教学;多维互动; 四步曲; 五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30-01

1多维灵动,谱就古诗课堂教学四步曲

多年的教学,我们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古诗教学四步法。下面以《村居》一诗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1.1 识识记记,模糊感知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凑"。对于古诗,学生读着读着就会有一种朦胧的意识。所以在创设情景揭题后,老师就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1.2 猜猜画画,领悟意境

在读准、读顺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猜猜,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幅画,你觉得该画哪些景物?孩子们可积极啦,众说不一,极富想象。在猜意的基础上,我们让孩子们动起手来,去勾勒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进入诗的意境。几分钟后,一幅传神的春景图就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花草繁盛,莺歌燕舞,杨柳春风,儿童归来,放飞着风筝,多么生动的场景,多么悠远的意境,孩子们陶醉了。

1.3读读演演,当当诗人

要把诗读好,首先要引导孩子们深刻体验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在上一个配画的环节中,孩子们已初步体会到了诗的意境。老师接着点拨:"孩子们,想想诗人看到这样的画面,心情是怎样的?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请大家再读读诗,边读边体会。"孩子们看看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揣摩着作者的心情,感情自然与诗人产生共鸣。随着悦耳的鸟叫声,和着优美的配乐,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亲闻其声,似乎自己就是诗人。

1.4 背背用用,学做诗人

背一背,就是要让孩子积累、消化,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去改一改,用一用,写一写。如学了《村居》请孩子们也来写一写校园美景。孩子积极动脑,人人学做小诗人,一首首小诗酝酿而生:"草绿花红三月天,墙外杨柳醉春烟。儿童上学早早来,忙趁春天勤读书。"……孩子们的诗很稚嫩,但何尝不是教学的成功体现呢?"用一用"旨在引导孩子把学诗的方法,学诗兴趣牵引到课外。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便得到拓展,有助于读写能力的加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2多维互动,构建古诗教学互动网

教学中,我们试着构建古诗教学的互动网。融情入境,融情入画,创设音乐的氛围,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

2.1 学导互动

在教学中,我们以教师的导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深入的研讨之后展示思维的结果。诗歌的意境具有开放性、模糊性,那是怎一个"讲"字能了得的?让学生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主动获取、主动习得,学习过程充分得到张扬,学生的感受、领悟就十分深刻。

2.2 古今互动

古今文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 "一岁一枯荣"中"岁"字的理解,我们就可以根据一定的联系来进行:你今年几岁?过一年几岁?通过这种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明白:一岁就是一年,诗中"岁"就是"年"的意思。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建构、召唤其创造力的涌动勃发,使他们的潜能在富于趣味与激励的教学情境中不断地得到释放,不断地得到张扬。

2.3诗画互动

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绘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品词析句、反复诵读,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将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进行"复制"或再创造。这一过程,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下自由想象和创造的足够空间,把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作品接受的能动力量。

2.4诗"歌"互动

我们可以按诗歌的内容、主题来确定各种不同的情感基调,运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界面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以淡化的庐山瀑布为底图,诗句设置为黑色或深咖啡色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对理解诗意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古诗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2.5课内外互动

第5篇:秋思古诗范文

张籍因事来到洛阳城,忽然看见大树纷纷落叶,一阵阵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张籍感到很失落,知道秋天来了。张藉非常想念家人,眼看中秋节快到了,不知家人怎样了。他立刻想起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

“我还是给家人写封信吧!”张籍自言自语地说。张籍拿起笔,好久都写不出字来,他的思乡怀亲之情岂是一封信能表达得了?许久,他在信上写了几句话:年迈的母亲,你还好吗?多病的父亲,好好休息,注意身体。妻儿,你也不要太劳累了,为了家计,可以另谋出路。儿啊!你要天天支学堂上课啊!不能逃课,先生说的话一定要听。后天就到中秋节了,吃团圆饭时开心一点,不要太挂念我了。

写完后,张籍正想出去找了一个送信人,他的老乡杨凯慧正好回乡,张籍赶快把信交给他,张籍把信放进这个人的麻袋里,给了杨凯慧的麻袋里。张籍对样凯慧是千叮万嘱付,告诉他,家里只有我妻子识字!杨凯慧正要出发,张籍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觉得自己写得不对。他连忙叫住杨凯慧,从杨凯慧的的麻袋里拿出那封信,把信拆开,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虽然大约有100个字,但他读了一个钟头。最后,他还是放下了,把信封好,放进杨凯慧的麻袋。张籍才让杨凯慧走了,杨凯慧以经走了一个钟头了,但张籍还在那目送着,这就是远方游子的思念故乡的心情!

第6篇:秋思古诗范文

    丰田汽车、本田、美国通用、美国福特汽车、法国雪铁龙、法国米其林及美国壳牌7家公司日前宣布,将参与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协会主办的GRSP(全球交通安全合作组织)有关“发展中国家交通故降低项目”的合作。今后5年将投资1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300万元),对该项目选中的国家提供专业知识,以及构筑与政府及共同体之间的合作关系。

    WTO(世界健康组织)预测,截至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伤害及疾病的原因中,交通事故将占第3位。如果不针对交通事故采取有效措施,每年因交通事故导致120万人死亡及5000万人受伤的人数,今后将进一步增加约65%。

    GRSP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保障发展中国家的交通安全,对行人保护和安全带使用的指导、交通安全指导员的培养,以及提高交通安全的试验项目等提供支持。

佚名

第7篇:秋思古诗范文

“应增强促”主题活动是新常态下推动我省上下同心、克难攻坚、行稳致远的一次有益实践。对于鹤岗这样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说,开展好“应增强促”主题活动,是全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形成改革共识,汇聚发展力量,推动转型跨越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鹤岗市推进落实好这项主题活动,应注重做到“四个兼顾”。

一是注重巨细兼顾,把准“大方向”。“应增强促”主题活动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应立足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找准工作大方向和着力点。一方面,要胸怀大局。充分认识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外国敌对势力越来越多地对我国进行形形的渗透,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同时,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我省建设“龙江丝路带”给宣传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要清晰判断在这个新常态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国内国际两个环境、两个大局的重要考验。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就鹤岗而言,“应”就是要立足市情实际,沉着应对宏观经济下行、企业开工不足和主导产业效益下滑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全面促进经济运行提质增效,不断加快解困转型步伐。“增”就是要激发和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不畏困难、直面矛盾、爬坡过坎的信心与担当,齐心协力推动鹤岗转型发展。“强”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咬住加速转型这一主攻方向,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和主体措施,用一条心、一个调、一股劲来推进“煤墨绿贸游”五大产业发展。“促”就是要做到一切工作都围绕转型、瞄准转型、突出转型、服务转型,推动鹤岗尽快走出低谷,加速转型跨越。

二是注重放管兼顾,巩固“主阵地”。一是抓好主阵地。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对所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都做到可管可控。二是用好基层阵地。进一步活化基层文化阵地管理模式,在重点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组织群众更多地参与基层文化阵地的管理和使用。三是管好网络阵地。要积极学习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启“互联网+”宣传工作新模式,通过互联网+舆论、通过互联网+民生、通过互联网+公益服务、通过互联网+文化活动,激发广大网民参与健康文化生活的热情。

三是注重新老兼顾,找准“突破口”。在长期的实践中,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同时,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一方面,发挥主流媒体传统优势,在全社会凝聚正能量。另一方面,推动宣传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提高适应新常态的能力。在工作理念上,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创新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发展理念。在工作手段上,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用“上乘的宣传”改进创新宣传工作。在工作体制上,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基层工作上,把工作的重心、人力资源、资金支持向基层一线倾斜,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

四是注重虚实兼顾,确保“收实效”。首先,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上虚实兼顾。既要做好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个“虚功”,又要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等实功。其次,在打造文化氛围上虚实兼顾。既做好文化熏陶虚功,又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功。其三,在服务发展上虚实兼顾。既做好凝聚转型发展共识虚功,又做好推动产业发展实功,推动鹤岗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第8篇:秋思古诗范文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4、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北京时间。

二、判断: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10、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三、选择: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C)。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B)。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B)。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B)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C)。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B)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C)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B)个时区。

【A12

B24

C36】

9、傅科是通过观察(B)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星星   B摆   C水流】

1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A)。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1、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B)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1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如图,小华从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判断,认为A点表示的意思有以下几种判断,你认为(A)是正确的。

【A北极  B南极   C赤道】

三大题13小题的图示

四大题1小题图示

四大题2小题图示

14、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C)。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15、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A)【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四、操作和探究:

1、如图,太阳光能照亮整个地球吗?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

答:太阳光永远不能照亮整个地球。

2、如图,A、B代表纽约和北京,北京是中午12点纽约是晚上23点,请在(  )中填上北京或纽约。

A代表(北京)B代表(纽约)

3、如下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当转到位置③时,

答: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

四大题3小题图示

四大题4小题图示

4、写出图中“北京、上海、重庆、拉萨、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请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答:迎来黎明的顺序是:(1)上海(2)北京(3)重庆(4)拉萨(5)乌鲁木齐

五、思考:

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答:要点——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地球的人才会看到地球以外的天体太阳是东升西落的

2、对于北极星的“不动”,你是怎样解释的?

答:要点——地球在自转和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