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创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创业论文

第1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加深,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逐渐丰富并不断发展,出现了新的方式,且互联网的进一步推广亦对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微时代”的兴起刚好适合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各种需求,运用“微时代”的交互性,连接了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咨询与他们所需的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及时解决问题。

(一)对于目前大学生创业指导信息化问题的分析

目前,大学生创业信息化服务工作中,对于大学生所需的信息仍解决的不够完善,流于形式与表面,主要表现在:1、创业指导信息化程度不够。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与表面,没有更好地利用网络,在“微时代”中更好地宣传。现如今,就业市场程序化,失业率增加,劳动力市场波动大,使过去的创业指导难以满足大学生对于创业信息化的需求,应合理的运用“微时代”,完善职业信息化,及时宣传就业市场的变动,能使大学生掌握最新就业动态。2、创业指导信息化的方式上创新不足。高校毕业生因专业的不同而对就业市场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有针对性的,使大学生在了解创业指导信息后能合理的进行选择,对于传统的创业指导信息化进行创新,增添新兴元素,使这个创业指导信息化服务推广的更快更好。3、创业指导信息的网络化与合理应用有待提高。因为人们对创业指导存在一种深深的误解,以为创业指导具有功利化因素,且获取的信息渠道过于狭窄。其一,创业指导信息化存在有利有弊,有的大学生分析不正确,会导致大学生求职不成功或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被欺骗;其二,创业指导信息化的信息不完善,导致大学生得不到正确及时的信息,而错失更多的求职机会。

(二)关于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微时代”的设想

1、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微时代”的必要性。现如今,大学生身处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信息交流频繁,网络发达更新快,使大学生所受到的传统知识的束缚少,较容易接受新兴事物,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微时代”中,大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个人空间上,发表自己的感受,去理解自己的所感兴趣的东西;而大学生也能在“微时代”中了解创业指导信息,接受正确的就业指导,及时分析就业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2、建设大学生创业指导“微时代”的价值。在“微时代”中,将大学生创业指导运用其中,发挥它的价值所在,其价值有:一,通过“微时代”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平台,让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架起一个桥梁,直接了解用人单位的最新动态,以便做出正确选择;二,在“微时代”中,因网络的快速便捷,资源丰富,信息量大,较易满足大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以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三,通过“微时代”中的网络平台,有效率地接受用人单位的信息与意见,更好地接受就业指导,贴近大学生生活。3、大学生创业指导“微时代”互动平台的频道规划。在此平台中具有一些贴近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就业规划和就业政策,设置在线咨询,及时解决大学生的疑惑与问题,对其进行简单的解答;对于就业趋势把握有度,根据社会发展做出相应规划并对其进行指导;通过“微时代”的功能互动,进行聊天、对话、图片互动、视频进行就业指导、面试,更好地完善大学生所需要的创业指导信息。

二、大学生创业指导“微时代”的实现方式

在发展迅速快捷的“微时代”中,我们可以对创业指导进行创新,运用新方法、新策略和新技术,且对于创业指导方法的原则是否合理,这样会对工作质量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以达到实现高效率的效果,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1、整合社会资源,优化创业指导在“微时代”平台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利用整合学校、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资源,邀请一些优秀的创业指导专家,进行演讲,或设置一个创业指导的咨询定点,接受大学生的咨询并解答疑惑;通过社会资源,及时把握就业信息,使大学生能更多地去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水平。2、利用“微时代”增强创新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内容和方式。合理运用“微时代”了解社会上就业的相关政策、趋势与动态,依照自己的性格特点、所学专业以及此职业的未来发展,合理地选择职业;也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试与调查,以及个人的心理素养来规划自己的有个性的职业发展。在“微时代”上,可以搜索知识,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可在网上学习,获取知识,方便快捷。3、发挥就业信息在“微时代”网络化与合理应用。随着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量巨大,所含知识丰富,通过信息的交互,传递就业信息,完善大学生就业所需信息不足的现象,以及了解渠道的单一性,减少了错误信息的传播,提高了运转的效率且降低了就业的成本,更迅速地将就业信息传送出去,让大学生及时了解信息,因此受到推崇。“微时代”将大量信息进行科学化的整理分类,使大学生更加方便地搜寻信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趋势,思考自己的能力,判定自己的就业趋向。

三、结语

第2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要求大学生创业者不仅要拥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还要有足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训练,向成功的企业家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和练就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业能力,然后再去创业,无疑可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成就感。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扩招,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011年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为700万,2014年已达到730万。大学毕业生数量多,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但传统就业观念对于大学生影响深远,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毕业后创业当作除就业、考研和出国等之外逼不得已的选择,缺乏创业的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的雄心壮志。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便利随机抽样,通过网络直接发放问卷,利用微博、微信和即时通讯软件等工具进行相关传播,共收回320份问卷。其中男生153人,女生167人;大一学生125人,大二学生89人,大三学生69人,大四学生37人。调查主要针对艺术院校在校大学生,集中体现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的行为特征。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数据汇总

根据问卷设计,将数据分成四个部分进行汇总和分析。第一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创业的认识;第二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了解;第三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看法;第四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对社会、学校创业扶持的需求。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1.艺术院校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创业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320人中220人现在或者毕业后有创业的想法,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8.75%;而家庭支持的有165人,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有81人,分别占总体调查对象的51.56%、25.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及家长对创业持认同的态度。

2.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了解。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接受过创业知识培训的占166人,是总体调查对象的51.88%;专业课教学期间接受过专业创业教育的有197人,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1.56%;课外实践参与过创业大赛或者创业实践有161人,占总体调查对象的50.31%。由以上数据发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艺术院校大学生仅半数对创业有所了解。

3.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看法。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占总体人数51.25%的164人了解政府新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在调查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形势看法发现88人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创业困难,占总体调查对象的27.5%,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的才22人,仅占6.88%,整体而言,有62%的人认为目前创业困难;在调查创业最大的障碍时,有180人选择知识不足,占总体的56.25%;在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优势中发现有166人认为独特的个性与思维模式是制胜关键,有165人认为艺术类专业特色是获胜法宝,还有167人认为是艺术专业的创新意识,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1.88%、51.56%和52.19%;但究其至今没有创业的打算的原因,有180人是选择缺乏商业头脑,占总数的56.25%。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艺术院校大学生都有在专业领域创业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商业知识的积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政策扶持需求。在调查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创业扶持政策扶持需求时,有占61.88%的198人认为政府提供创业培训、指导机构,有占50.63%的162人、占49.38%的158人和占41.25%的132人认为艺术院校应将商业运营、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建立配套的指导机构和创业网站,并组织或者参加各级商业创业大赛。可见,政府和学校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艺术院校大学生将创业想法付诸实际。

三、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创业持认同的态度,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仅半数对创业有所认识且有在专业领域创业的想法。究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市场的特殊性,艺术院校大学生进入存在壁垒

艺术市场的特殊性,使学生的艺术作品出炉后,往往由于知名度不够而无人问津。很多艺术院校缺乏对艺术专业学生艺商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后难以适应艺术市场的特殊性。

(二)艺术教育多侧重专业教育,忽视创业教育且缺乏良性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尽管我国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但大多数创业教育研究及应用都是从国外引入的,它要适应中国国情与国内大学生的创业需求,还需要一段长期的过程。尤其是艺术院校更侧重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培养,忽视了创业教育,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指导、扶持和保护等仍是空白。

(三)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空间过于狭窄,实操性较差

学校所提供的实践场所与设备有限,校企型的设计实践结构不够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停留在表面层次,导致学生了解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较少,设计实践机会更少。

(四)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内容空洞

部分艺术院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根本没有创业理念,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创业教育课程也仅是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策划书撰写注意事项,亦或是创业团队组建及管理等,所有的授课内容都只是简单介绍或者是案例讲解,均没有从创业本身教学,没有商业运作、经营管理,更没有资本、风险和社会价值等相关知识的接入,造成了学生认为“此类课程没用”。

(五)艺术专业教学无法满足创业型人才培养需求

目前,艺术专业教学还是采用大课堂、公共教室授课的方法,大量的实践过程都是学生在课后去完成,直接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违背了艺术教学的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规律,变成了单纯理论的教学,遏制了创新成果的产生。

四、艺商衔接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路径

由此可知,艺术院校大学生都渴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都希望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专业知识的积累和锻炼。而仅仅当前的创业教育是无法达到的,必须形成完整的科学有效的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并对照国内外艺术院校发展情况研究,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可采取如下路径

(一)开展创业实践训练,形成创业学分制教学模式

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对课程、师资、硬件等条件进行以学生创业能力培育为根本的教学改革。艺术类专业教学开展创业实践训练,采用创业学分制模式,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学分模式,将创业学分纳入教学过程,积极辅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模拟创业、创业比赛等,并通过盈利、获奖等方式获得创业学分。

(二)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室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大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室,注重提高创业教育的师资素质,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事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工作,对创业课程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和绩效考评。创业教育研究室可以面向社会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主要由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技术专家、政策专家、艺术行业协会成员、法律专家等在内的各行专家构成。研究室通过对艺术市场的政策分析、法律研究、风险投资等内容研究,指导学生在创意概念、策划方案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与人力资源状况分析,让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

(三)开设管理、商务类创业教育选修课

艺术类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开设管理、商务类创业教育选修课的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形成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剖析艺术市场,增进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如开设《管理学基础》、《项目管理》和《商业运作》等课程,在课程上可采取团队合作方式,进行市场调查,形成创意并设计产品,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撰写营销策划,并设计出产品推向市场。这种过程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创业过程中的全部内容,增强了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商业运用能力,诠释了创业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创业的首要条件。

(四)定义概念创新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概念创新模式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新颖构想、创意、点子、想法进行的创意活动。概念创新集中体现在艺术、装饰、园林、环境和网络等新兴行业,创业者需要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创业欲望,善于观察周边环境、商业机会,在行业市场迅速占据先机,实现产品宣传、推广和销售。在创业教育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团队模拟和成功经验分享等课堂实践教学,或带学生去创业企业参观、考察的课外实践教学。如此双轨制教学过程不仅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就业者,还培养出具有高素质艺术创作和实践能力的创业者。

(五)积极备战商业竞赛,创建工作室,开展商业运作实践

1.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商业竞赛活动。艺术院校大学生以自身专业特点或艺术创意参加各种商业竞赛,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其敏锐的艺术视角,独特的创新意识,在各类商业竞赛中获得竞赛奖励,实现创业梦想。

2.创建专业工作室。创业并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实现或完成的,它需要组建起互补的团队。艺术院校大学生通过对市场、社会的深入了解,挖掘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吸引一批有能力、有胆魄、学科交叉的志同道合的人建立专业工作室,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创业。

第3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1.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在国外,一般都是聘用有创业投资的经历的教师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讲解,由于他们对企业的运营以及创业理念有了较深的理解以及实践,因此在给学生灌输思想时能更能深刻地讲解创业型企业的运作以及经历的问题,这种讲解不仅理念性强,更能够结合教师的实际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虽然有许多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授课教师多是学术专家,以至于在课堂中缺乏对于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的讲解。使得创业教育仅局限于理论指导层次,缺少了真正的实际操作感悟,对于实际问题的具体解决能力有了很大的欠缺,最终导致学生们也都是纸上谈兵或者在真正创业时走很多弯路。

2.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不完善部分高校根本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一些学校仅仅通过专题讲座或者职业生涯规划简单讲授,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但是教学方式落后,方法单一,重讲授轻指导,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不满意。

3.大学生创业成活率较低大学生创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就大学教育而言,在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前提下,很多高等学校置办了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推动作用的孵化园、模拟公司等硬件设施来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在大学生中进行创业团队的组建,进驻孵化园、进行准公司化的管理和运营。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学校的创业教育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管控,一部分企业家有利可图,导致大学生团队成为了企业赚取利润的,一部分则是得不到真正的创业技能以及经验的知识,这也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只能流于公司形式,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大学生创业成活率低也致使很多大学生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不敢进行尝试,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大学生创业的积极热情,影响了新生代创业者的创业信心,影响了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

1.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和理念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它支配着创业者的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高职院校创业意识的培养要要灌输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激发自主创业的独立意识。与此同时,在对高职院校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要贯穿到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全面认识创业教育。

2.建立一支强而有力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教育老师缺乏系统的创业培训,缺乏创业的经历和实践经验,必将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选派教师参加创业教育专业培训、到企业锻炼,使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能及时了解创业教育动态,学习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了解、掌握国家以及本地区有关创业的税收、工商注册、资金扶持等相关法律、政策。同时可邀请成功的创业者、专家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与校内创业教育教师共同举办各种活动,拓展各自的视野、提高创业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可以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支持教师创办经营企业、参与企业各项活动,强化、丰富教师创业经历和创业实践经验。

3.将自己的专业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创新教育。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对自主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内外创业创新教育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和创业品质,树立勇于冒险、敢于创业的价值观念。把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创业联系在一起,在自己熟知的行业中更好地创业。

三、结语

第4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随着信息交融时代的到来,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加,对受众的思想意识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当今,人们行为的实践活动越来越离不开媒体的参与。媒体作为人们了解认知社会的窗口,已然成为了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渠道。面对着大学生创业越发困难的现状,媒体也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大学生创业的焦点上,成为了全国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大学生创业是一种创新式的就业模式,是我国就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纷杂的创业环境,创业新闻报道发挥出了显著的功能,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的内容之一。通过媒体对创业报道的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出两点变化:一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二是产生了部分消极影响。媒体在创业报道方面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报道不够全面,没有形成一种强大的宣传强度,对一些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经验报道不够集中,创业报道出现断续性的特征,不能让受众形成注意力,同时,再加上媒体对部分大学生创业报道的一些负面新闻,受众对大学生成功经验的报道就被“悬置”了起来,不能让受众感受到“接地气”。此外,媒体对大学生形象报道有时缺乏完整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受众的认知。但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在创业报道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媒体通过客观真实的视角传播创业的正能量,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镇静剂”的功能,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媒体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宣传,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起大学生的创业兴趣与动力,影响着大学生对创业的积极认知。另一方面,媒体通过对创业案例的成功报道,可以让大学生对创业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这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起到了一种教育式的宣传作用。

二、新闻报道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助推器”

根据中国青年报所做的一项调查报告,以设置“媒体的创业新闻报道对你是否有影响”一题来调查创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得出:有一半的受众认为创业新闻报道对其有影响力,比例约占有51%左右,而认为“一般”的比例占有39%,仅有1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身没有多大的影响。通过占有90%的百分比赞成创业新闻报道影响力可以发现,创业新闻报道对大学生创业意识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纷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对就业的指数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面对如何在就业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就业路径是当前很多大学生面临的窘境之一。虽然很多等院校在教学理念上坚持创新化与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但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并没有呈现出一种普遍化的发展常态,很多高等院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就业前景设置上也多采用的是校企合作等方式。在这种信息传播的缺失化以及面对教育理念的缺失,就出现了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念并不能够完全的意识到,大部分都会尊崇传统的教育方式,或者说很多大学生有创业的冲动却不知道该如何实践等问题,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媒体的创业新闻报道价值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创业新闻报道在报道宣传方面,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能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有种认同感,媒体在创业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有意识将大学生的创业报道理念传播给了大学生,让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逐渐提高,可以说,当前很多的创业新闻报道就是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的,这种“模式”的首要功能就是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目前,为了更好地宣传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一些电视节目开辟了栏目专栏,通过一些优势项目或者一些有创业经验的成功者来吸引大学生群体的关注,从内在层面上来说,就是通过这种报道达到受众的认知感,从而让受众最大程度上付诸实践。从目前创业新闻报道的效果来说,创业新闻报道的确已然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助推器”。

三、新闻报道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催化剂”

创业新闻报道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与创业新闻报道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创业新闻报道依托媒体的资源优势,在宣传报道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整合现有的资源,面对这种资源条件,创业新闻报道也就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对于当前部分大学生来说,能够在意识上有创业理念的群体并不少见,这当然与创业新闻报道有着一定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部分群体中,由于思想意识上并没有完全了解创业的过程,因此,对于创业新闻报道所宣传的创业内容仅存在着感性的一面,而如何上升到理性一面就需要部分创业新闻报道的相关宣传。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受到媒体创业新闻报道的影响,大学生对创业行为有可能只是停留在表层阶段,而部分创业新闻报道的实用性报道就解决了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创业新闻报道利用自身的积极优势,开办专题栏目或者网络宣传等方式为大学生创业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体系,引导大学生形成一种更为理性与客观的认知,可以说,在媒体发展不断壮大的今天,媒体有责任也有能力将信息传播进入深层次,通过创业新闻报道的形式,创建一个创业评估体系,对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精度把握,大学生通过报道中的创业评估体系对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面对创业信息的传播,更多的媒体在进行创业新闻报道过程中注重宣传的实用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知识。许多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时,都会做出一系列调查,通过调查来了解大学生对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从而通过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优化升级,呈现出最实用化的报道内容,这种针对性的报道内容更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关注。

四、新闻报道是大学生创业品质的“孵化器”

第5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家的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企业家才是资源配置的最佳主角,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他们也是社会的精英.在国际、国内舞台上,看起来政府官员在创造和保持国家形象、集聚国家优势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人把政府进而把政府官员视为国际竞争的参与者,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政府或政府官员并不能控制国家优势,他所唯一能做的是通过微妙的、观念性的政策创造和维护产业发展环境,放手让市场机制充分运作.因为,创造和积累国家财富的主体是企业家,而非政府官员.转变激励导向,引导人们立志创业.首先,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向科技、工商业者倾斜.通过激励措施和导向作用,使科技工作者和工商纳税人的经济收入处于全社会的最高水平,在落实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其收入水平,引导人们立志创业,并鼓励从业人员实行项目承包制,提高其竞争性经济收入.其次,从经济上对官员实行中度激励政策,使其平均薪酬随工商纳税人的平均收动.即公务员的平均收入水平,以工商纳税人的平均收入水平为基准,由工商纳税人的收入水平决定公务员的收入水平,二者等同或者公务员略低于工商纳税人的平均水平,这样,有利于使全社会关心纳税人、尊重纳税人、支持纳税人.再者,提高科技、工商职业的社会政治地位.一方面加强政治舆论导向,改变社会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纳税人、尊重科技工作者的意识和风气;另一方面,提高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参加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代表名额比例,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提高企业家素质,树立“商本位”文化.要实现“工商文明”,以“商本位”来代替“官本位”之类的诉求,除了批评“官本位”之外,还有必要大大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树立“商本位”文化,企业家要取信于民.中国的企业家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或者说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能够代表中华文明的精英群体,中国的市场经济才能在体制上更上一层楼.

2大力促进中介组织发展

首先,要加快行业协会与政府的脱钩步伐,完善社会对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体制,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行业内企业的自律组织.要从职能、机构、工作人员、财务等方面与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彻底分开,使行业协会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次,政府要把一些具体权力下放给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如行业准人资质审查、技能资格考核、技术职称评审、行业评估论证等.当然,行业协会不应该只是摆设,而应积极开展活动,以加强企业之间的学习、协作,谋求行业的共同发展大计.比如:按照政府的政策规定,根据本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出版刊物、组织考察互访、设立网站以及举办知识讲座、产品展览会、经验交流会等;开展行业交流,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举办人才培训,提高行业企业人员的素质;制定行业自律守则和公约,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维持市场竞争秩序,维护企业利益等等,让行业协会在促进“产业聚集”升华为“产业集群”中发挥应有作用.

3建设信用政府

将融资难问题归结于资金不足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安徽各地金融机构的数据显示,每年安徽的存贷差是相当大的,这表示一方面在花大力气招商引资,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外流,造成这一相互矛盾的现象背后原因自然是省内企业的信用评级普遍不高,改变这一现象,要建设“信用政府”.政府要创造和维护一个很好的信用环境,督促金融系统改变工作作风,保证资金融通的倾畅进行,努力为中小型企业服务;另外,政府的政策、规定必须“言必信、行必果”,且保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4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在统计就业人数时,应该对创业者与普通就业者有所区分,并倾向于鼓励创业,比如对大学生个人创业并提供岗位解决社会就业者,要在“就业率”指标的计算上体现出来,并对学生个人与所在学校给予宣传、表扬、奖励.此外,社会要积极营造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氛围,积极宣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型.政府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支持等“一条龙”服务.在投融资方面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加以引导、扶持和培育,在办理工商登记时要简化手续、方便快捷,尽可能提供优质服务.学校要系统地加强创业教育,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中,并把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创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优化教师队伍,要有专职教师传授系统的创业理论,鼓励学生选修讲授创业所需专业知识的课程和实践性内容,可以聘请成功创业人士做报告、演讲,甚至聘为兼职教师.学校应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开辟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学生跨学科组合,寻找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加强与企业单位的合作,为大学生创业谋求合适的方向和道路.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就不能不重视和用好进城的民工大军.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返乡创业便是一条可行而且意义深远的道路.首先,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立返乡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区是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问题的好办法,要降低入园创业门槛,强化配套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其次,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第6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我创业非常普遍。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二是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够强。主要反映在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知之甚少,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和能力以及心理需求,因而创业意愿不强。同时,男女性别的差异、人际关系质量和数量的不同、专业前景的好坏等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相对薄弱,创业的实践探索行为还不够成熟。三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社会大环境的考验。我国社会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项服务还不够完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融资和金融环境、法律体系等在转型、建设、完善之中。在经济社会深化改革期,刚刚迈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年轻大学生必须迎接各种挑战。

大学生创业是潮流,不可阻挡。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解决大学生自己就业问题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大学生创业教育,既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刻理解。我国创业教育的原动力之一是解决就业问题。这样的目标设定使创业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教育减轻就业压力。事实上,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更是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切入点。二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缺乏丰富多样。在教学模式上,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局限在校内和课堂,搞统一的教学计划,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显得较为陈旧、封闭;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专业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在教学方法上,创业教育偏重理论性、知识性传授,较少开展实践活动。三是教学力量上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总量不足,还未形成专业化、正规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有的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操作练习时不免有纸上谈兵之感,既有先进教育理念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比较缺乏。

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多措并举。一是高校要树立现代创业教育理念。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们普遍缺乏基本的理财技能、推销意识和沟通技巧。因此高校应主动适应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一新形势,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做好智能储备。高校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精神实质,将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去,有效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要建构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各类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法律和税收等课程,系统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知识,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构建新的创业教育模式。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努力构建“创业教育+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以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创业运筹、创业营销战略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创业理论课程教学,使学生积累创业所需的知识;以模拟实训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让学生在学校创业园开办企业,或在创业园实习,使学生的创业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第7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1.1实践经历大学生在学校的实践经历是指除课程内容外从事的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大学期间所从事的实践经历与其今后的创业意愿及表现息息相关。Van和Clouse在1990年做的实证分析显示有多元经历的学生创业意愿更高,因其更能处理好复杂的情况。黄勇(2009)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比例不是太高。只有28%的学生参与过创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涵盖了课外科技作品创作、挑战杯大赛、创业设计大赛、教师科研项目等。刘群,孟永(2012)认为有兼职工作或实习经历的学生较没有兼职工作实习经历的学生创业意愿更高。

1.2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成功创业者具备的特殊的人力资本。美国国家创业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具备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和控制能力这几项能力。国外学者Bhandari(2006)认为领导力、创新性、果断决策力、自我挑战能力对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影响。我国学者熊彤(2011)认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所具备的创业能力包括市场识别能力、创新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等五个方面。祝敏丹(2012)认为创业意愿与创新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市场管理能力与创业意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1.3个体特质个性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Marry&MacMillan(1988)研究认为将创业者所具备的个体特征主要有成就事业的欲望、内控人格、风险承担能力、识别和利用机会的能力、模糊性承受能力、处理问题的风格、个人价值观选择等。Grant(1995)经过实证分析发现前瞻性人格与创业意愿有关。钱永红(2007)认为,创业者应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时间、经历和财力等方面具有风险承担能力的人其创业行为成功率更高。杨德彬等(2011)认为自信和人格魅力是大学生创业必备的特质,自信的人也敢于面对别人在观点上的挑战,拥有个人魅力的人更易受到别人的推崇[24]。

2创业意愿的环境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业意愿和行为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以及来自外在环境的支持或帮助服务等综合性因素统称为创业环境(R.Devi&S.Daniel,1994)。国外的学者在创业环境方面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模型:五维度模型和九方面模型。五维度模型认为创业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对创业资金支持和对创业的非资金支持。九方面模型是由GEM(全球创业观察)研究提出,主要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靠性、文化及社会规范等九个方面。我国学者熊彤(2011)认为大学生创业环境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他认为大学生创业环境包括创业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其中硬件环境包括政府的社会、政府、高校、家庭等的政策、资金支持;软件环境包括融资信贷、人脉关系和社会服务等。在创业环境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在政策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支持三方面较为集中,下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1)政策环境。创业政策指国家各级机构对大学生创业制定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旨在培育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齐昕,刘家树2011)。杨德彬(2011)认为政府的创业政策是指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包括贷款、税收、工商注册、人事等多个方面。刘群(2012)认为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政府扶持措施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上,大学生们认为重要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序是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扶持、政策支持、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健全的社会保障和税收优惠。总体而言,由于大学生缺乏创业相关的资金、经验、项目等资源,政府政策是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强有力的支持。

(2)学校环境。高校作为大学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观和引导行为取向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的形成息息相关(叶榆枫2012)。王华锋、郑珠、牛晋泽(2010)认为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开设课程、开办讲座、开展培训以及举办竞赛四个方面。通过系统的创业课程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创业知识体系。邀请成功人士进行创业类讲座能够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培训能够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掌握创业过程的注意事项。创业竞赛能让大学生理论性的掌握创业的整体过程。刘群,孟永(2012)调查显示参加过创业讲座或培训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并且其创业意愿的高低程度与其参加创业讲座或培训的次数成正比。李琼(2012)研究表明如果学院让有创业经验的老师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3)家庭环境。大学生自身没有资金、人脉、经验等资源,其家庭支持作用显得非常重要。不少学者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有显著关系。李琼(201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其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支持程度等相关。研究认为父母均是企业家或自我雇佣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最强。杨德彬(2011)认为父母的价值观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选择产生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创业决定持支持鼓励的态度,那他们在对创业就意愿方面会更积极;反之,父母对孩子创业决定持反对态度,其孩子的创业意愿不高。何忠伟,郭君平(2010)认为家庭经济情况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十分明显。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差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呈正相关关系。

3结语

第8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1.1当前教育管理体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阻碍

我国高校目前推行的学分制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还不能保证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与情况自由决定修业年限、选修课程和转专业等。如严格的学籍、学位管理制度使得学生们依然以考试及格、获得学分为学习目的,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依然是目前中国高校的主要教学方式和手段,这些都阻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其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创业。

1.2农业高校缺乏完善的创新

创业教育方式从掌握的资料来看[5],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还未真正融入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整体育人体系中,即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上升为学校层面的教育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既没有被列入教学计划,又没有一个具体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的职能部门,所进行的创业教育只是各个具体部门零散的教育行为和一些教师的个人探索。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不浓、氛围较弱、力度较小,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较为欠缺,且缺乏有效整合,还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不同层次的需求。2.3专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人才不足高等教育在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但绝大多数高校教师配备不足,很多高校连基本的教学授课任务都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去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本身就不符合实际情况。目前,高校很少有专门讲授创新内容的课程,而有关创业内容的课程也只限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一般是由学生工作或者思政工作的教师讲授,而这些教师缺乏专职教育背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一方面,高校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经历;另一方面,成功的创新创业者普遍缺乏学术背景和授课经历。

2对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的思考

2.1改革农业高校的管理机构

教育管理体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阻碍重重,但教育管理体制涉及整个国家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彻底改变的。因此,农业高校应该先从改变自身的管理机构做起,为创新创业教育拓宽道路。学校的主要领导要负责成立较高层次的专门管理机构,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统一规范化管理,以形成具有系统性、深入性、有机协调发展的局面。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商学院由于专业资源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成为创业教育的推动和咨询机构[6]。而理工类院系对科学前沿覆盖面广,容易成为创新教育的发起和实施机构。现在,许多农业高校一般都设有管理学院或者经管学院,可依据学校实际情况,以管理学院和学校特色优势学科所在理工类学院为依托,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要是作为高校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实施及服务机构,其主要工作包括对各教育机构的协调组织与管理、校园内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课程开发及实施、建立广泛的外部产学研联系网络等等。

2.2完善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当代农业高校存在农业科技毕业生人才不足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扎根到农村,研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应用到一线农业生产的局限性较高。而当前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现状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但实践能力不高的特点。部分学生关注“三农”问题,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也有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模糊,对创新创业缺乏理性思考,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存在功利心理;还有的学生没有把参与创新创业当作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认为创新创业实践与“己”无关。构建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核心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创新、创业、创优的“三创”型大学生[7]。

2.2.1课程体系设置

现代农业较传统农业而言,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并被广泛应用;二是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三是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四是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因此,农业高校学生的课程体系应该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8],保证基础学科模块、传统农科模块、农业机械学科模块、新能源学科模块和计算机学科模块的完整性。

2.2.2创新创业模范

引导创新人才,就是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吴文俊、王选等人那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攻坚克难,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勇攀科技高峰。创业人才,就是像创办高科技快速成长型企业的施正荣、邓中翰等那样,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创优人才,就是像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许振超、李斌、窦铁成等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成绩。为了培养农业高校学生的“三创”精神,农业高校可以邀请国内外创新创业模范到学校进行学术报告或者交流讲座,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熏陶,在学校中形成创新的氛围。创新创业模范引导实际上是一种人格教育。学生们在与模范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意识,这恰恰是当前中国大学生所缺乏的品质。富有创新精神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能够熏陶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知识能力。高校在探索发展之路时,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短期效益取代长远考虑,大学里创新精神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5]。

2.2.3指导创新实践

目前,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创新进行专门指导的机构。高校应注重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创造各种实践学习的机会。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参与热情,而且可以使他们深入了解创新参与的程序。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就业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大学生观摩见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活动[9],能使大学生获得各种深刻的体验,获取独立工作的技能,提高专业思想认识,在业务、思想上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提倡进行社会考察,深入农村指导生产,传播技术,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途径。比如,带领学生到农村田园、乡镇企业或者校外实践基地接受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生产技术操作训练,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等。

2.2.4设置创新奖励机制

国内高校的通病是强调权力的集中统一,客观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命令和要求,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并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10]。因而,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他们主动寻求创新。设置创新的奖励机制,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高等农业院校可以设置创新奖学金、创新保研制度、创新推荐就业等一系列奖励政策。

2.3加强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第9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我国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受教育理念和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仍没有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业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不够

在大学生中,很多人认为只要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必要进行创业,将创业当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创业是适合少部分人做的,觉得自己缺乏创业的能力,也没有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对自己去创业没有自信心,缺少敢拼、敢闯的韧劲。对于大学生的这些认识其实就是对创业的理解不够、不透、比较狭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师在平时的引导过程中,涉及创业方面知识较少,导致了学生缺乏创业认知,进而造成了对创业的片面理解;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不主动去了解创业方面的相关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业教育形式单一

针对目前高校的现状,创业教育还没有完全能融入学校的整体育人体系之中。创业教育有些被边缘化,学校没有真正将创业教育重视。很多大学生了解创业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而真正将创业课当做一门课程进行全校范围内上课,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例如,学生学习的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冶金、材料、土木、会计等专业,那么如何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专业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创业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许多人一提到创业就想起做销售、开工厂,那是很狭隘的思想,其实创业无处不在,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可以考虑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多分析市场,从中找到创业的项目。这些创业能力都是需要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见、多闻、多思,因此,高校中的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专门的创业课程,还需要专业课老师在上课期间做相关的辅导,通过多角度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三)创业环境不够完善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环境在我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就现阶段而言,还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利的社会条件。首先,社会难以给足够的创业空间和技术支持,导致很多具有热情高涨的大学生在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条件下放弃创业。其次,关于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倾向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多,保护大学生创业者权益的法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合体,它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的有效联合行动才能形成一股合力。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整个社会创业大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为社会带来一股新兴的创业方式与想法,它也是一种拉动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培养、挖掘、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

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塑造大学生的创业人格。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当做单一式的灌输和传授,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有创业思维,进而逐渐形成创业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培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在创业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重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一,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需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第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第三,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并与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有机结合,让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课堂,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第四,带队学生考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明白企业的困境,感受企业的艰苦奋斗精神,分享创业成功的快乐。第五,重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平台。

(三)采用宣传激励教育、典型教育、咨询服务等方式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