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中级论文范文

安全中级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中级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中级论文

第1篇:安全中级论文范文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为基础的计算模型,其目的是以共享为构架并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然后经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再将最终的处理结果回传给使用者.云计算可以使得每个用户感觉联网的计算机是一个分时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以及存储系统,它具有以下特点:(1)对用户终端的设备要求较低且使用方便和快捷;(2)课提供强大的计算功能和存储功能;(3)网络数据共享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实现.

2“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的意义及其特征

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可以说,“云计算”是无处不在的,因而,其安全性成为使用者和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下面就谈一谈“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的意义及其特征问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意义如下:

(1)“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以为使用者或是用户提供最为可靠和最为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使得用户可以不再为数据的丢失以及病毒入侵等应用性问题而烦恼.这是因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以保证数据得到安全性保存和备份,通过计算机局域网络和广域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安全的数据中心,实现多机互联备份和异地备份等多种方式来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随着“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提高,“云计算”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可以使得用户的数据存储在“云”中,避免诸如电脑遗失或是维修甚至是被盗后数据被窃取的风险,只要有了授权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访问和使用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2)“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可以使得数据使用者或是用户在共享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因为计算机“云计算”上的各种加密技术和措施可以保证用户信息和数据是以加密状态进行传输和接受的,然后以较为严格的认证和管理权限进行监控的,用户可以在使用时通过其他保护措施再次进行加密操作.

(3)虽然“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要求高,但是,它对于使用者的用户端设备要求较低,这就使得其可以具有更加亲民的便捷性和使用率,在用户接入计算机网络后就可以实现“云计算”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和共享,十分便捷和迅速.

(4)“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以通过大量的网状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的行为进行时时监视和检测,一旦发现有木马或是恶意程序的威胁时就会将此信息送往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并及时进行处理操作,从而避免下一个使用者或是客户端的感染操作,保证了计算机信息数据传输中的安全性.而“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有如下特征:

(1)具有较高的保密性,即:在未经过用户的授权使用情况下,信息和数据等是不能实现共享的.

(2)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即:在未经过用户的授权使用情况下,信息和数据是不能随意被改变、破坏或是删除的.

(3)具有较高的可操控性,即:在未经过用户的授权使用情况下,信息和数据是不会被利用和处理以及传播的.

(4)具有较高的信息审核性,即:当网络安全出现问题时,授权用户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加以核查和控制,维护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总之,“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以保证实现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信息不会因为意外或者和人为故意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的危险,并以特定的技术加以数据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利用性的各种安全保护.

3“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3.1“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在技术层面存在着问题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所有存储在云中的数据会在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而发生服务中断时无法获取和处理,不能进行操作,甚至是束手无策.并且由于技术层面的原因,其安全性会由于“云计算”在目前状况下是网络开放性和可见性的原因而存在大量的安全性问题,对于一些虚假地址和虚假标识是无法识别和甄别的.

3.2“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着问题

“云计算”还没有实现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完全保密性,其完整性和可操作性都存在着不可确定性,很多黑客都将“云计算”当成了攻击对象.此外,很多驻留在用户PC机上的病毒软件也会时不时发起恶意攻击,这也是导致“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3“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政策保障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立法机关还没有针对其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的监管、保护和制裁措施.可见,这种法律上的保护缺失也是造成当前“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之一,这也是我国网络存在的弊端,立法机关应该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限制这些网络威胁行为的猖獗和肆虐.基于以上的原因,必须要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

4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4.1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并要切实地加强这种防范意识的实际落实

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要从系统的身份认证开始,这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门户和基础,也是防范第三方不明用户或是黑客侵袭的第一道防线.并且要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还要落实到实处,将计算机网络信息和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一致性给与高度保护,防止非授权的访问和传播使用,严加监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危害,严格把关“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操控.其实,只要用户具有最起码或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识和一些简单的基本电脑安全操作习惯,“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落实就可以得到提高.例如,用户要尽量避免在公共的电脑或是网络使用系统中进行数据操作和信息使用,或是避免“云计算”数据存储时总是使用同一密码等,这些都是最为基本的“云计算”安全下增强安全意识的手段.此外,用户还要进行数据的经常性备份和整理,避免在今后的使用中出现诸如“云计算”服务遭受攻击时而出现的数据丢失而无法恢复的问题.

4.2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应对手段和能力

例如,对于计算机本身来说,用户一定要注意防火墙和其它保护屏障的使用,而这种保护措施要尽快更新,可以引用一些诸如鉴别授权机制、多级虚拟专业防护墙等,使得其技术结构保证计算机网络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和高效率性,确保了“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证.又如,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技术而后认证等手段来保证“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使得其实际应用中具有了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说,只有在“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得到切实的保障之后,安全、健康和科学的计算机网络使用环境才会被营造,这样才会促进我国“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事业的良性发展和壮大,为广大的“云”用户更好地服务.因此,要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应对手段和能力.

4.3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在应用程序和服务器中的安全问题

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过程中,对于陌生信息和数据的防范和拦截是阻止外来不安全信息和数据侵入的一个有效方式,它可以在安装具体防护程序之时就给与保护.“云计算”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问题中的服务器可以起到一种缓冲性作用,它可以对于内网进行隐藏,使得公网IP得到节省,并对访问网站的查看具有监控行和操控性,也是一种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有效手段.此外,对于“云计算”服务商来说,采用分权分级管理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有效防止客户的数据和程序被“偷窥”或是肆意篡改,而分级控制和流程化管理的方法可以使得每一级的管理都有被监督和被检测的保证,使得这个“云运算”数据至少会有两级人员来管理.第一级是普通的运维人员,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日常的运维工作,但是,他们无法得到用户的数据信息;第二级是核心权限人员,虽然他们可接触到到用户数据信息,但是他们会受到严格的运维流程的严格控制,从而也不能随意使用、篡改和删除用户的信息.可见,这就会加大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

4.4要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

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采用加密技术,这是完成“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的最为基础和有效的方式之一.为此,使用者或是用户可以在把文件等数据性资源保存到计算机网络之前进行加密措施,例如,可以使用pgp、truecrypt、hushmail等加密程序来辅助完成.(2)可以通过使用诸如vontu、websense和vericept等过滤器来使得那些离开了用户网络的数据可以得到时时监控,对于其中的敏感性数据给与有效拦截或是阻止.在一个使用群体内,例如在一个公司内,还可以以数位排列的方式来控制不用用户在数据使用和共享等中的使用权限和程度,保证了数据操作和使用的安全性要求.(3)进行云服务提供商的选择,尽量选择那些信誉度较高的提供商.一般来说,信誉度较高的提供商会在云数据提供和贡献中有着更好的保障措施,它们有着自己的专门技术和技术人员,可以以自己的品牌为保障,数据泄露的情况会相对较少,降低了用户使用“云计算”数据时的风险性.

5结束语

第2篇:安全中级论文范文

煤矿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中国的主要应用能源。目前已占到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到50%以上[1]。随着在国家通过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和贯彻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12字方针,各地区及煤炭企业更加重视机电技术管理在生产中的应用,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特别是在煤炭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的大环境中,煤矿资源的开采已经成为山西、贵州等采煤大省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并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中,使其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由于煤层开采自然条件极其复杂,而中国95%以上的煤矿开采都是地下作业,因而煤矿安全生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2个方面:a)主观方面。国内对煤矿企业的技术定位不够准确,产业技术人员匮乏、设备落后等直接影响了劳动效率。为了有效减少人员伤亡提高生产率,高度机械化的作业模式亟待引进,新型矿井设计和技术装备水准也应随之提高;b)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基础工作薄弱,安全技术装备不足,“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缺口多,愿意到煤矿长期工作的一线人才少。”的现象严重,加之机电系统的安全设施不合理等,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技术管理问题,都给煤矿安全生产留下了重大隐患。当前,煤矿重大及特大瓦斯(煤尘)灾害事故时有发生,给中国的国家财产和公民安全都造成了巨大损失,致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2]。

2中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也初见成效,安全生产气氛浓烈,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这些进步的背后,煤矿生产管理至今还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安全隐患。

2.1安全规范和实际操作不符

煤矿的矿井管理规范非常严格,并有可供参照的国家法律规范标准,包括如关于电动机周围瓦斯浓度的规定“电动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等设计机电系统的各方面规定。但一些煤矿企业并没有自己专门的机电标准化的管理人员,通常还是采用雇佣兼职的方式来管理,很多环节并未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进行管理。加上员工对标准化概念的认识不强,缺少专业的操作技能,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强,对安全隐患不够重视等执行难现象,也是机电系统难以安全运行操作的一大难关。

2.2缺乏对位监管职能作用削减煤矿机电设备运行是一个相互配合的整体系统,大多数煤矿企业都设立了煤矿机电科,主要负责机电生产和管理。而在其综合管理中,却往往出现只重生产而轻技术管理等监管不力的问题,使管理职能作用削减,管理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缺少在试运行中对牵引链松紧程度的观察;班长、电钳工共同处理问题时的时间不足和停机信号不明显等方面。在这种机电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组织不健全的管理现状下,在生产时很容易出现因超负荷运转而闷车、电气及机械部件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运转的状况发生,这些都会降低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其使用生命,甚至产生人员伤亡的安全隐患。此外,煤矿行业在地方政府的监管严重缺位,其市场准入原则不强,缺少必要的宏观调控,也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外部因素。

2.3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专业素养不高

受到煤矿企业自身的特点影响,在中国的煤矿开采仍采用粗放式的作业方式,机电技术操作者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而且来去频繁,很难固定,对新招收的员工缺少系统专业的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管理经验都显不足。即便一些企业定期开展机电培训,也一般为“走马观花”的形式,培训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培训脱节,缺少针对性,以致被培训人员的学习热情不高,这些都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2.4缺少安全意识安全投入不足

随着煤炭企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上到管理下到工人都对产量和效益更为注重,却忽略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意识薄弱,颠倒了产量、效益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将《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等当成开工护身符[3]。在安全设施的投入和安全资金的使用方面存在较大缺口,使安全生产难度加大。

3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合理应用

3.1建立健全的技术管理体制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中国对煤矿机电设备的规定已经非常明确,但仍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之处。这就要求各煤矿企业积极按照《煤炭安全规程》规定,建立健全安全技术管理体制,成立由技术员、技术技师和优秀技术工人组成的专业化管理机构小组,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管理专题会议,安排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真正做到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使技术管理与生产相统一,尽量使安全规范与实际执行过程相符合[4]。

3.2履行管理义务服务安全生产

强化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是有效解决第一线安全操作问题的关键。而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一般采用奖、惩两种方式。一些私人煤老板为了追逐眼前利益,经常缩减各部门的运行开支,将老化落后的机电设备投入到煤矿开采中,又不进行实时监管维修,严重影响开采效率,从业人员安全无保障。煤矿集团作为综合管理的监管执行部门,需严格履行相关政策法规中的管理义务,扩大投资、及时维修更新设备,在落实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服务安全生产。

3.3加强现场管理提高运转效率

机电设备的现场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机电安全问题。加强设备安装过程、运行过程和检修过程的质量把控,能有效降低机电设备的故障率。合理利用设备并定期检查,能大大提高设备在使用中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这就要求机电设备管理员依照相关制度,认真把关每一道工序,严格提高质量验收标准,在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再进行确认签字,并移交下一道工序。通过实施责任制的方式来确保设备现场管理的有序、高质完成。

3.4强化安全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将技术培训作为管理重点,实行煤炭从业准入制度。强化对机电技术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将全员培训、终身培训/间断性培训和上岗培训相结合,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和计划。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投资力度,通过采取措施请进优秀的师傅,让在职员工有机会走出去参加培训学习的方法,提高从业者的业务素质和技术能力,对相关的经营管理者和一些特殊工种的人员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制定相关的奖励措施,对一线的优秀操作人员进行鼓励,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来不断激发在职人员学习机电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使机电技术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将人的不安全行为降到最低[5]。

3.5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

在中国煤矿企业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技术落后造成的。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加大煤矿机电安全科研的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是搞好机电安全生产、提高机电技术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也能给中国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安全生产提供保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确保煤矿行业的后继有人。

4结语

第3篇:安全中级论文范文

一、中小学生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加强了对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但总体来讲,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现状仍然令人担忧。导致中小学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不重视,食堂卫生人员缺位。很多学校领导的工作重点放在教学秩序与教学成果上,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缺乏重视。

(二)学校食堂管理问题。部分学校为了减轻负担,将学校食堂承包给校外人士进行管理,有些承包人甚至再次转包给第三方、第四方。部分承包人为了牟取经济利益,以降低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代价,甚至使用不安全、不卫生的原料加工成食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学校周边小饭店和小杂货摊点问题。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不严格,有些学校食堂供应能力不足,默许就餐的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小吃店或农户家中就餐,这些地方的食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根本不具备经营加工食品的资质,食品卫生情况令人不满,增加了学生群体食物中毒的隐患。

二、中小学生目前接受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途径及优缺点

目前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没有安排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教育,中小学生接受的食品安全卫生教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海报

我们经常在电视和广播上看到食品安全卫生的相关报道,但中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并且对这些信息不怎么感兴趣,致使此类宣传途径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通过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

经常和中小学生在一起的人无非是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当父母得知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的时候,自然会告诉他们的孩子,什么东西不能吃,什么食品不健康,老师也会经常告诉学生们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中小学生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互相之间也会聊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些信息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而且容易忘记。

三、Flas对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可行性

Flash是一个网页交互动画制作工具,与其他工具相比,它具有矢量描述、播放流畅、数据量小等特点。而且用Flash制作的动画数据量很小,有利于它在互联网上传输,方便使用者在互联网上直接调用运行。考虑到目前多数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采用Flash技术制作一套食品安全方面的动画宣传片,可行性较好,也具有更多的实用价值。

(一)Flas是中小学生喜欢观看的形式

当前,中小学生非常喜欢观看Flas片,将中小学生需要掌握和了解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运用形象、夸张等手法将这些知识点制作成Flas片的形式,必然会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并且,现在的网络、电脑已经非常普及,Flas非常适合在网络上传输,这些都将为Flas普及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提供基础。

(二)Flas制作容易,成本较低,周期短

Flas目前受到多数人的追捧,许多中学都已经开设了Flas制作课程。Flas容易学习、制作简单、制作周期较短、成本较低,这些都为用Flash来制作食品安全知识动画片提供了保证,使其作为一种新形式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途径变为可能。并且通过Flash制作的动画体积小,适合在网络传输,非常方便快捷。

(三)将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用Flash的方式展现更加生动形象

第4篇:安全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概念意义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建筑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然而,建筑安全事故是影响建筑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保证建筑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业目前重要的使命。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不仅体现在安全控制资金、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有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管理等原因。通过安全责任制的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实行、加强安全施工的监督和检查,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展,保证建筑施工顺利稳定的发展。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该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水平,但有一些企业的领导安全意识较淡薄,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注重抓经济效益,忽视施工的安全管理,对企业安全机构运作情况和安全生产情况不了解,对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和运作情况长期不管不问,导致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未能正常开展,形同虚设,安全生产管理岗位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单位未能针对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及时建立健全相应安全管理制度或虽建立了制度但未能有效地贯彻落实,导致无有效手段来约束和管理施工单位。

2、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素质不高

建筑施工的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素质不高,建筑企业进行一线作业的建筑工人中,除了部分技术和管理人员外,绝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又缺少相应的安全防护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建筑施工中的基本常识,特别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很了解,违章作业、冒险操作,都给建筑项目的安全施工埋下重大的事故隐患。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偏大、待遇低、未经任何业务和安全培训等特点,在作业过程中拼蛮力,凭经验,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三违”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用工方式,为事故的发生留下了伏笔。

3、建筑施工的安全投入不够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人的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不能做到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教育、安全技术资料普及、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措施投入很少,很多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将安全生产管理费用纳入到建筑工程成本预算中,这也导致了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现场不实行封闭施工,导致闲杂人员随意出入施工现场;建筑机械乱停、乱放;施工用具、施工材料随意堆放、水电管网布置杂乱、现场施工人员始终超时、超量、加班加点工作,休息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从而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的事故隐患。

4、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理履行职责不到位

一些建筑施工的监理单位没有严格地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履行建筑施工安全监理职责。不能及时地发现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对明显的违规操作也不加以制止,甚至有些监理人员不到施工现场,只是隔三差五地去看一下,走马观花。监理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三控二管一协调”的旧模式上,只重视建筑质量,不重视安全防护。个别监理人员对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操作标准不清楚、不熟悉、不掌握,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监理的职责和安全生产的监管作用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

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加大安全教育,政府应勇于挑起农民工的安全基础教育的责任。目前,农民工的安全教育主要由企业负责,由于劳务市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对农民工来说,流动性更强,这就严重冲击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政府的监管才不得不去做,变调的目的注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2、大力培育专业劳务公司,对劳务公司进行资质评定、资格评审,通过劳务公司,建立一支稳定的施工队伍,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性的培训,使农民工掌握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政策法规等。

3、禁止挂靠施工。从招投标开始,严格审查承建资格,不准超范围施工;政府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凡是挂靠、私自分包的工程经查出,坚决严肃查处;开展群众举报制度,实行社会监督。只有从源头上根除挂靠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私人包工头非法承包工程,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4、加强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教育、二级单位(项目部)教育和班组教育。在公司教育中,主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二级单位(项目部)主要进行安全生产操作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文明施工要求及工程的基本情况、现场环境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班组对新分配来的职工进行工作前的安全教育。

5、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反映安全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长期性,有利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安全理念,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更加具体地反应出安全生产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施工现场的班前安全活动会就是经济性教育的一个缩影。

坚持长期有效的班前活动,使其更面向一线、贴近生活,具体地指出了职工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怎样做,该注意哪些不安全因素,怎样消除不安全隐患,从而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效率。

6、 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度。企业和各分公司、项目部,项目部与作业班组,作业班组与作业人员必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对责任目标执行情况实行平时抽查、季度考核、年终认定。

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业绩考核与管理人员日常工资挂钩,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对发生事故或安全管理不善,按照《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表》的内容,给予工资浮动。

7、加强技术措施。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材料机具、劳动力的供应情况等,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监理公司工程师批准。对于比较特殊的施工部位如:模板施工、吊装施工、深基坑开挖、脚手架施工及现场临时用电等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要按照技术负责人审批、监理公司工程师批准的程序进行。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并加大检查和验收力度,确保技术上可行、安全上有保障。按照防雨、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要求,认真做好现场规划,做到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平整、坚实,施工生产与生活区要设置在不同的安全位置,要有足够的水源,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编制消防预案,并成立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均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8、对现场危险源进行识别与控制。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只有事前进行有效地控制才能避免事故发生。常见的危险源有:施工生产用电、高空作业、高空坠落、塌方、特种气体等。危险源一经确定,就必须通知现场作业区内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并设置危险源安全警示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动或拆除,现场指挥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本区域的安全动态,危险源发生变化必须及时更改。

参考文献:

第5篇:安全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信息状态安全;信息转移安全;信息安全技术

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信息状态安全,即税务系统安全,要防止税务系统中心的数据被攻击者破坏。税务系统要通过Internet对纳税人提供纳税便利,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它的数据中心开放,这对税务系统本身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其次是信息转移安全,即服务安全,如纳税人识别号、口令、纳税金额等在传输中不被冒用、泄露和篡改。再次是安全管理制度,即使用安全,保证税务人员正确、安全的使用。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前两个方面也就是信息安全技术进行研究。

一、信息状态安全技术

信息状态安全主要包括系统主机服务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安全三个方面。

(一)系统主机服务器安全(ServerSecurity)

服务器是存储数据、处理请求的核心,因此服务器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服务器的安全性主要涉及到服务器硬件设备自身的安全性防护,对非法接触服务器配件具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加锁或密码开关设置等;同时,服务器需要支持大数据量及多线程存储矩阵以满足大数据量访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不会因为大量的访问导致服务器崩溃;服务器要能够支持基于硬件的磁盘阵列功能,支持磁盘及磁带的系统、数据备份功能,使得安装在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能够在灾难后得到备份恢复,保证服务器的不间断运行;服务器设备配件的高质量及运行可靠性也是服务器安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直接关系到服务器不间断运行的时间和网络数据访问的效率。

(二)操作系统安全(OperatingSystemSecurity)

设置操作系统就像为构筑安全防范体系打好“地基”。

1.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AccessControl,DAC)。自主访问控制是基于对主体(Subject)或主体所属的主体组的识别来限制对客体(Object)的访问。为实现完备的自主访问控制,由访问控制矩阵提供的信息必须以某种形式保存在税务操作系统中。访问控制矩阵中的每行表示一个主体,每列表示一个受保护的客体,矩阵中的元素表示主体可对客体的访问模式。以基于行的自主访问控制方法为例。它是在每个主体上都附加一个该主体可访问的客体的明细表,根据表中信息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形式:(1)权力表(CapabilitiesList),它决定是否可对客体进行访问以及可进行何种模式的访问。(2)前缀表(PrefixList),它包括受保护客体名以及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权。(3)口令(Password),主体对客体进行访问前,必须向税务操作系统提供该客体的口令。对于口令的使用,建议实行相互制约式的双人共管系统口令。

2.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AccessControl,MAC)。鉴于自主访问控制不能有效的抵抗计算机病毒的攻击,这就需要利用强制访问控制来采取更强有力的访问控制手段。在强制访问控制中,税务系统对主体和客体都分配一个特殊的一般不能更改的安全属性,系统通过比较主体与客体的安全属性来决定一个主体是否能够访问某个客体。税务系统一般可采取两种强制措施:(1)限制访问控制的灵活性。用户修改访问控制信息的唯一途径是请求一个特权系统的功能调用,该功能依据用户终端输入的信息而不是靠另一个程序提供的信息来修改访问控制信息。在确信用户自己不会泄露文件的前提下,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偷改访问控制信息的计算机病毒的威胁。(2)限制编程。鉴于税务系统仅需要进行事务处理,不需要任何编程的能力,可将用于应用开发的计算机系统分离出去,完全消除用户的编程能力。

3.安全核技术(SecurityKernelTechnology)。安全核是构造高度安全的操作系统最常用的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将与安全有关的软件隔离在操作系统的一个可信核内,而操作系统的大部分软件无须负责系统安全。税务系统安全核技术要满足三个原则:(1)完备性(Completeness),要求使主体必须通过引进监控器才能对客体进行访问操作,并使硬件支持基于安全核的系统。(2)隔离性(Isolation),要求将安全核与外部系统很好的隔离起来,以防止进程对安全核的非法修改。(3)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要求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构造安全核,都必须保证对它的正确性可以进行某种验证。

其他常见措施还有:信息加密、数字签名、审计等,这些技术方法在数据库安全等方面也可广泛应用,我们将在下面介绍。

(三)数据库安全(DatabaseSecurity)

数据库是信息化及很多应用系统的核心,其安全在整个信息系统中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所有的安全措施都是为了最终的数据库上的数据的安全性。另外,根据税务网络信息系统中各种不同应用系统对各种机密、非机密信息访问权限的要求,数据库需要提供安全性控制的层次结构和有效的安全性控制策略。

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是依靠分层解决的,它的安全措施也是一级一级层层设置的,真正做到了层层设防。第一层应该是注册和用户许可,保护对服务器的基本存取;第二层是存取控制,对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权限,使数据库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第三层是增加限制数据存取的视图和存储过程,在数据库与用户之间建立一道屏障。基于上述数据库层次结构的安全体系,税务网络信息系统需要设置对机密和非机密数据的访问控制:(1)验证(Authentication),保证只有授权的合法用户才能注册和访问;(2)授权(Authorization),对不同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授予不同的权限;(3)审计(Auditing),对涉及数据库安全的操作做一个完整的记录,以备有违反数据库安全规则的事件发生后能够有效追查,再结合以报警(Alert)功能,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可以使用数据库本身提供的视图和存储过程对数据库中的其他对象进行权限设定,这样用户只能取得对视图和存储过程的授权,而无法访问底层表。视图可以限制底层表的可见列,从而限制用户能查询的数据列的种类。二、信息转移安全技术

信息转移安全即网络安全。为了达到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性的目的,安全系统应具有身份认证(IdentificationandAuthentication);访问控制(AccessControl);可记账性(Accountability);对象重用(ObjectReuse);精确性(Accuracy);服务可用性(AvailabilityofServices)等功能。

1.防火墙技术(FirewallTechnology)

为保证信息安全,防止税务系统数据受到破坏,常用防火墙来阻挡外界对税务局数据中心的非法入侵。所谓防火墙,是一类防范措施的总称,是指在受保护的企业内联网与对公众开放的网络(如Internet)之间设立一道屏障,对所有要进入内联网的信息进行分析或对访问用户进行认证,防止有害信息和来自外部的非法入侵进入受保护网,并且阻止内联网本身某个节点上发生的非法操作以及有害数据向外部扩散,从而保护内部系统的安全。防火墙的实质是实施过滤技术的软件防范措施。防火墙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最常见的有基于路由器的IP层防火墙和基于主机的应用层防火墙。两种防火墙各有千秋,IP层防火墙对用户透明性好,应用层防火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实践中只要有资金许可,常常将两种防火墙结合使用,以互相补充,确保网络的安全。另外,还有专门用于过滤病毒的病毒防火墙,随时为用户查杀病毒,保护系统。

2.信息加密技术(InformationEncryptionTechnology)

信息加密包括密码设计、密码分析、密钥管理、验证等内容。利用加密技术可以把某些重要信息或数据从明文形式转换成密文形式,经过线路传送,到达目的端用户再把密文还原成明文。对数据进行加密是防止信息泄露的有效手段。适当的增加密钥的长度和更先进的密钥算法,可以使破译的难度大大增加。具体有两种加密方式:(1)私钥加密体制(Secret-keyCryptography),即加密与解密时使用相同的密码。私钥加密体制包括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两种。分组密码把明文符号按固定大小进行分组,然后逐组加密。而序列密码把明文符号立即转换为密文符号,运算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2)公钥加密体制(Public-keyCryptography),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分为两个不同的密钥,一个用于对信息的加密,另一个用于对已加密信息的解密。这两个密钥是一对互相依赖的密钥。

在传输过程中,只有税务系统和认证中心(AuthenticationCenter,AC)才有税务系统的公开密钥,只有纳税人和认证中心才有纳税人的公开密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其他人得到了经过加密后双方的私有密钥,也因为无法进行解密而保证了私有密钥的重要性,从而保证了传输文件的安全性。

3.信息认证技术(InformationAuthenticationTechnology)

数字签名技术(DigitalSignatureTechnology)。数字签名可以证实信息发送者的身份以及信息的真实性,它具备不可伪造性、真实性、不可更改性和不可重复性四大特征。数字签名是通过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交换实现的,其主要方式是:信息发送方首先通过运行散列函数,生成一个欲发送报文的信息摘要,然后用所持有的私钥对这个信息的摘要进行加密以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报文的接收方。接收方在接收到信息后,首先运行和发送方相同的散列函数生成接收报文的信息摘要,然后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对报文所附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产生原始报文的信息摘要,通过比较两个信息摘要是否相同就可以确认发送方和报文的正确性。

完整性认证(IntegrityAuthentication)。完整性认证能够使既定的接收者检验接收到的信息是否真实。常用的方法是:信息发送者在信息中加入一个认证码,经加密后发送给接收者检验,接收者利用约定的算法对解密后的信息进行运算,将得到的认证码与收到的认证码进行比较,若两者相等,则接收,否则拒绝接收。

4.防病毒技术(Anti-virusTechnology)

病毒防范是计算机安全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我们建议采用由单机防毒和网络防毒同时使用的这种防病毒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加强网络端到端的防病毒架构,再加上防病毒制度与措施,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防病毒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怀则.税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草原税务,2002,(12):31-32.

[2]AndrewS.Tanenbaum,“ModernOperatingSystems”,PrenticeHall,1992.

[3]滕至阳.现代操作系统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陆楠.现代网络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安全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计算机安全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不断的扩大影响,势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走入人们日常生活,计算机技术与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带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更加广泛,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将推动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而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电子商务。

一、电子商务网络的安全隐患

1.窃取信息。(1)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内容被第三方窃取。(2)交易一方提供给另一方使用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使用。

2.篡改信息。电子的交易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的修改、删除这样就使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完整性。

3.假冒。第三方可以冒充合法用户发送假冒的信息或者主动获取信息,有可能假冒一方的信誊或盗取被假冒一方的交易成果等。

4.恶意破坏。由于攻击者可以接入网络,则可能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修改,掌握网上的机要信息,甚至可以潜入网络内部,破坏网络的硬件或软件而导致交易信息传递丢失与谬误。计算机网络本身容易遭到一些恶意程序的破坏,而使电子商务信息遭到破坏。

二、电子商务的安全要求

1.交易者身份的可认证性。在传统的交易中,交易双方往往是面对面进行活动的,这样很容易确认对方的身份。即使开始不熟悉,不能确信对方,也可以通过对方的签名、印章、证书等一系列有形的身份凭证来鉴别身份。然而,在进行网上交易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为网上交易的双方可能素昧平生,相隔千里,并且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都可能不见一面。要使交易成功,首先要能验证对方的身份,对商家要考虑客户端不能是骗子,而客户也会担心网上的商店是不是一个玩弄欺诈的黑店。因此能方便而可靠地确认对方身份是交易的前提。

2.信息的机密性。由于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上的,维护商业机密是电子商务全面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当交易双方通过Internet交换信息时,如果不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就可能将通信内容泄密;另外,在网络上的文件信息如果不加密的话,也有可能被黑客窃取。上述种种情况都有可能造成敏感商业信息的泄漏,导致商业上的巨大损失。因此,电子商务一个重要的安全需求就是信息的保密性。这意味着,一定要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即使别人截获或窃取了数据,也无法识别信息的真实内容,以使商业机密信息难以被泄漏。

3.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信息输入时的意外差错或欺诈行为、传输过程中信息的丢失、重复或传送次序差异都会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不同。交易的文件是不可被修改的,应该保证接受方收到的信息确实是发送方发送的,中途没有被非法用户篡改过。电子交易文件必须做到不可修改,以保障交易的严肃和公正。

三、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一些网络安全技术

针对以上问题现在广泛采用了身份识别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放火墙技术。

1.身份识别技术。通过电子网络开展电子商务,身份识别问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只有合法用户才可以使用网络资源,所以网络资源管理要求识别用户的身份;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双方可以面对面地谈判交涉,很容易识别对方的身份。通过电子网络交易方式,交易双方不见面,并且通过普通的电子传输信息很难确认对方的身份。因此,电子商务中的身份识别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数据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中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贸易方可根据需要在信息交换的阶段使用。目前,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对称密钥加密/专用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现在许多机构运用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的缩写,即“公开密钥体系”)技术实施构建完整的加密/签名体系,更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从真正意义上确保了网上交易与信息传递的安全。3.智能化防火墙技术。智能防火墙从技术特征上,是利用统计、记忆、概率和决策的智能方法来对数据进行识别,并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新的方法,消除了匹配检查所需要的海量计算,高效发现网络行为的特征值,直接进行访问控制。智能防火墙成功地解决了普遍存在的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问题、病毒传播问题和高级应用入侵问题,代表着防火墙的主流发展方向。新型智能防火墙自身的安全性较传统的防火墙有很大的提高,在特权最小化、系统最小化、内核安全、系统加固、系统优化和网络性能最大化方面,与传统防火墙相比较有质的飞跃。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安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商务安全提出了双重要求,其复杂程度比大多数计算机网络都高。在电子商务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安全技术问题,制定安全技术规则和实施安全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推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安全的电子商务体系的形成。当然,任何一个安全技术都不会提供永远和绝对的安全,因为网络在变化,应用在变化,入侵和破坏的手段也在变化,只有技术的不断进步才是真正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第7篇:安全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公路的设计;交通安全因素

引 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汽车的拥有量也渐渐的走向了世界的前列,人们出行就更加依赖公路交通了,这也是造成我国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高居于世界首位的原因。发生这些事故,除了人们疏忽道路的安全意识之外,国家在进行公路建设时设计方面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从源头来减少事故发生的次数,首先要不断的增强人们对道路行驶安全的认识,其次也要在道路的设计中全面的考虑到交通安全的因素,能够合理的去设计公路。

1 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

根据我国的交通网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里,全国道路交通的事故共3916064起,同比有百分之三十几上升,当中,涉及到人员伤亡有二十多万起,造成了六千多人的死亡,近二十万人受伤,直接导致了近9.3亿财产的损失。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每年在我国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损失在逐步的增加,但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依旧在增长。怎样才能最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失是目前我们舆论所关注的重点。但是,交通道路系统工程的综合性很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往往涉及了许多方面因素。不仅包括车辆器械的故障、驾驶员自身,也包括了道路的设计、公路施工的质量、公路日常的养护等。然而,在发生道路事故之后,我们最先要认为是因为驾驶员违规操作的因素,例如,驾驶员是否遵守了交通规则、有没有酒后驾驶等;而公众往往都会忽略道路是否存在着设计方面的缺陷。一方面是因为公众比较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无法对公路的设计是否科学做出判断,另外一方面则是纠错公路的设计往往会又费时又费力,而且关乎到了众多的部门。然而,事故频发的地段,从本质来上看,大多都和公路设计的不科学有必然且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可以在公路的设计中全面考虑到安全的因素,就可以有效预防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从而提高公路安全性,让驾驶员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真正的保障,做到“安全出门,安全回家”。

2 公路设计中直线长度影响要素

在公路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公路直线长度。因为在驾驶员行驶的过程中,直线长度会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反应能力。如果直线的距离过长,则会导致驾驶员感到视觉的疲劳。经多年研究和考证得出相关结论:在行驶的过程中,如一次直线长度超过了3km,就会引起驾驶员因外界的景物过于单一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反应变得迟缓等等。又根据相关计算得出,如行驶于高速公路上,每时120km为最大的时速,则3min为6km,据我国调查高速公路的计算显示,在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直线一般的距离都超过了6km,有的甚至超过了10km,这种公路设计就严重违背了驾驶人正常生理状况。

3 公路设计中横断面的影响

在行车的过程中,设定路的宽度对于道路交通流畅的程度和交通安全的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设定路宽的时候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路缘带宽度、车行道宽度、路肩及中央的分离带形状与尺寸。发生交通事故概率和车行道宽度也存在直接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车行道的宽度越窄,发生交通事故概率就越高,反之亦然。但是如果过宽,也是不好的。因为如果过宽,不仅仅会浪费资源,且增加了一些不必要使用的面积,同时还会让驾驶者放松警惕性,任意行驶,则会导致安全隐患,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所以我们在公路设计之初,就应根据各地实际的情况,对各要素所需的数值合理的进行规划。尽量能够在保证车辆畅通情况下,又可以有效的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从而保持公路一致性和连续性。

4 交通安全和道路景观

良好的道路景观设计,可以让自然景观和公路融和为一体,让驾驶员与乘客的美感和舒适感得到满足。除此之外,从道路交通心理学角度来讲,道路景观的设计好坏,会对驾驶员心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就会影响道路行车的安全。从行车实践中表明:如在空旷地段修筑长直线的线形,则会因景观的单调,不能够有效引导驾驶人视线,而极易导致事发生。所以,公路设计要坚持和自然景观的相协调原则,让驾车的环境对驾驶者的行为在心理与生理方面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以利于行车的安全。

设计道路景观的前提和基础是安全,景观布设应要突出和强调道路行车的安全感。如何去消除驾驶员在行车的过程可能会产生的压迫、压抑等不良的感受,是景观布设、线形设计、绿化布设的重要因素。如高速公路下坡和转弯处应该在安全的视距范围中安排一定视觉要素,比如绿化等,则可以让驾驶员视点能随之而变化;如在高填方的弯道外侧的边坡植树,既能使曲线的变化更加明显,又可以有效减轻行车过程中恐俱的心理,从而增加驾驶员的安全感。

5 应在公路设计中注意的相关问题

公路安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讲,山区公路的安全更加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我们要充分的考虑能影响山区道路行车的所有安全因素,在进行公路设计时,要真正的做到根据山区实际的情况,科学合理的优化路线,以便最大程度的保障行车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对于山区的道路来说,莫过于纵坡是最危险的了。因为很多路段平均的纵坡较大。所以,驾驶者行驶纵坡路段时,一般上坡时要一直保持低速前行,但这样水箱就会因为长时高效的运转而烧坏,在下坡时就可能会导致刹车失灵的情况从而就会酿成悲剧。因此在坡度较大地段,我们要充分的从安全的角度来设计,适当控制道路的坡度,在设计之初就多利用一些较缓坡度的路段,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避免道路交通事故持续的发生。

其次,我们应根据安全行车一般的规律,来计算公路刹车时所需停车视距。据现代的公路技术标准来看,高速公路在通常的情况下限速为每时80~100km。相对于私家车和小轿车来说,货车的视距比较长,一般为130~190m,根据上述的数据,有关地方部门应对所负责高速公路的路段进行实地的调查,如遇到不能满足上述的条件道路,应该及时的拆除或适当做出调整。

最后,应考虑到复杂的各种因素,如遇到桥梁或隧道等情况。公路在隧道内要避免其出现S型反向的曲线,这样才可以更好保证车辆行驶在隧道内的安全。如真遇到必须有S型反向曲线的情况,则应适当加上一些角度较小曲线或直线来进行过渡。在车辆驾驶到曲线的边缘时,前方视距就会适当缩小,在过临界点的时候又缺少适当参照物,所以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从安全的角度来看,隧道地形应要避免洞口的附近出现小半径的曲线和大下坡搭配。为了避免驾驶员过早发现隧道的洞口而提前加速,在路线设计时应控制驾驶员从看见隧道的洞口到行驶到洞口间行驶的时间,大约应在12~20s之间。而对于比较大的隧道,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应将隧道出口的曲线半径的设计低于四千米。

6 公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在设计公路时要遵循连续,均匀,不骤变等原则。对于一个驾驶者来说,当行车的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心里和神经的系统都会变得紧张,具体的表现有脉搏的跳动加快,皮肤也变得异常的敏感,高度集中注意力等等。

与此同时,在公路形状组成的部分尺寸差距表现得越明显,就会越会使驾驶员不舒服,且在潜意识里感到有事故会发生的危险。从保护驾驶员角度来考虑,在设计公路时要具有优美空间状态,能让人在看到后感到顺畅,放松,不能产生急剧变化。如地方的地理环境表现的复杂或有其他限制的因素,必须改变公路线性时,我们也应尽量采取圆滑渐变形式。使驾驶员与乘车人都可以自然的去接受。同时,设计公路时要与附近景观相匹配和融合,能带给驾驶员与乘车人美和舒适的感觉,这样也能大大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除此此外,道路周围景观好坏,也会对驾驶员心理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

7 结束语

公路设计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因素。公路设计的好与坏会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科学合理的进行公路线形的规划,路面结构平整且坚固,交通指示通俗易懂,这些都能够为驾驶员创造良好行车环境,并提醒驾驶人员提高其注意力,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虽然许多的交通事故也并非是因为道路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但完善的严谨的公路设计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减少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为了有效提高交通系统安全程度,各级的交通部门都必须不断完善公路设计,重视道路安全因素,才能有效避免事故频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颖.浅谈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原则[J].北方交通,2008(9).

[2]陈宝智.安全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3]冯亚鸿.浅析高速公路安全管理[J].上海公路,2010(4).

[4]覃容,彭东怡.事故致因理论综述[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3).

第8篇:安全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管理,对策

1.影响公路施工安全问题的因素

(1)外部社会环境因素。由于公路施工点多线长,经济、政治、法律、技术、社会风气和治安管理等外部社会环境必然会影响公路施工安全生产。对公路安全施工影响较大的有:1)公路沿线的社会治安的影响,如偷盗公路施工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2)为了造福地方,让公路沿线居民承包一些附属工程,但由于缺乏对公路施工安全知识了解,导致在进行挖沙、采石、打井取水等工程施工时出现一系列的安全事故。

(2)施工机械设备失控。主要是指在施工机械因发生故障而危及公路施工安全的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费不到位或到位不及时,影响对其的维修从而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进而导致施工设备出现故障,诱发公路施工安全事故;2)现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对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操作不够了解,这些都会间接诱发公路施工安全事故。

(3)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承包建造的公路时多数为多路段同时开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从业人员平均素质不高,技术人员的不足,容易造成施工从业人员的主观过错,对公路建设的影响而导致的施工安全事故。施工单位领导作风不实、形式注意严重很难彻头彻尾的遵循相关安全施工规章机制的例行要求,形式主义过于严重。

(4)人为意识因素。在实践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本位观念、主观意识等易受到规章制度、个人利益、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决定。同时领导作风不实,工程在施工时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必然会做出一些有失职责、带有责任过失的错误决定,进而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因。

(5)自然环境因素。公路工程一般是不间断的,长期的工程,一年四季全天候的都在持续施工,对自然环境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公路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起雾、下雨、下雪、刮大风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诸多自然环境因素均能诱发相关的安全事故,威胁公路施工的安全性,对施工单位的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损失。

2.解决公路施工中存在安全问题对策

(1)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工程开工前就要与工程所在地的公安、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的取得联系,最好能请联合下发公告,做一下当地群众的工作,让他们尽量配合公路建设施工。当需要临时占用地方道路时,可申请当地交通部门协助指挥交通。这样做有利于控制与当地群众的不必要冲突,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基础设施的保证。施工现场做好连续、坚固、美观的围挡,出入口设专职门卫人员,对出入人员进行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按规定修建施工便道和排水系统,设置合理的安全标志。项目部还应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加强设备的管理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能够安全运行。

(3)施工现场的管理。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在定期检查的基础上,还应加强随机检查。检查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细致全面、不留死角、不走过场(的原则,针对薄弱环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并严格落实。对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都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教育,严格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使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工人对所做的工作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知道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危险因素,知道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遇到安全事故时的应急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

(5)做好恶劣自然条件下的防护工作。密切关注工程当地的气候变化及天气预报,提前做好施工安排,尽量避免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施工。如遇不可避免的雨雪天气施工时,做好雨雪天气施工的防滑、防潮等防护工作。冬季施工要做好用电安全保障和防火防冻工作,做好机械设备的防冻和冬季保养工作。夏季是每一年施工生产事故的高发期,一定要做到:安全用电、防暑降温、压力容器的安全、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脚手架工程、塔吊、龙门吊、拌合楼、自然灾害的预防、季节性检查、教育等工作。做好恶劣条件下的施工安全保障工作,可很大程度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控管理模式的探讨

3.1预警分析

针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而言,开展科学的研究、预警分析以及评价,能有效地帮助预警组织活动的展开。总而言之,预警管理活动包含以下三个主要要素。

(1)监测。在预警分析中的监测对象主要是对易导安全事故发生因素进行的监测。这些易导致安全事故诱发的因素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人为设备操作、不可抗力因素、人为主观错误性指挥行为、及一些综合因素等的监测。

(2)识别。在预警分析中的识别主要是对监测过程中存在的进行鉴别分析,已达到提前发现一些易导致事故或灾害那个的发生、隐患程度高等不确定因素,从而在是施工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3)诊断。工程施工中的诊断是以探查事故危险源位置为目的,过程具体要通过识别、监测等手段的综合反映才能正确地确定工程事故诱因下的危险源位置。

3.2 预控管理对策

预控管理实行对策,是为了在施工中客观反映预警分析过程。公路施工阶段,安全事故发生的某些早期征兆相对明显。通过及时对隐患程度较高的因素进行控制、矫正,开展全面的预控管理组织活动,达到早期防范与提前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这个阶段的内容主要包含有三个阶段。

(1)组织准备。预控管理对策以组织管理准备阶段,需要对组织机构、活动机构人员职权、具体活动控制方式进行明确,进而才能在第一时间对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也为安全事故发生后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预案,在处理保障条件的决策支持。

(2)危机模式和日常对策。危机模式,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后进行的紧急救援,对可能存在更大灾害的危机状态进行模拟活动和假设,对日常施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做好对策准备活动;日常对策,在对公路安全事故隐患进行纠正与规避,并使施工生产活动尽快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3)危机处理。在公路施工工程中危机事件的处理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够根据对事故的预判迅速做出事先的预案、措施等,从而采取最合理的、最适宜的解决控制对策,对安全事故造成危害进行弥补和最有效的安全救援。

4.结束语

公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便捷利民的大众化交通设施,减少公路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对国家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公路工程施工的预警管理、安全生产以及安全事故及时处理、后期救援等工作的开展需要各个组织领导单位能够进行协调统一、分工明确、落实职责,同时做好各项隐患因素的监测管理,严格遵守工程施工行业安全生产的相关作业标准和规章制度、规程计划,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工程顺利进行,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第9篇:安全中级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内建筑工程行业内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正向着占地面积更庞大、设计结构更复杂、技术工艺更先进的趋势发展。然而,随着施工难度与工程量的不断加大,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现场各工种、工序的危险系数,而许多企业考虑到项目的施工成本,往往会裁减监督管理团队的人员配备、缩减项目的安全投入,以至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频发。对此,为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施工安全、使用安全,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周期较长并复杂的过程, 建筑安全监管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 且受到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经常发生, 实现建筑安全施工形势逐步好转,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 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且提出了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的几点对策。

一、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主要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设置较混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有的设在建筑管理部门、有的设在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有的设在建筑市场管理部门、有的设在安全监督站、有的设在工程质量监督站等等, 导致安全监管机构没有独立的安全执法主体资格, 缺乏权威性, 监管不到位, 监管力度不足, 造成安全监督执法弱化, 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2. 安全监督队伍的现状和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主要存在着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无编制或编制过少, 不能满足建筑队伍不断发展扩大, 工程量不断增大的需要。有些地方让监督人员一人身兼二职, 既管质量, 又管安全。施工质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安全施工是存在于施工过程之中的, 因此他们进入施工现场往往只能是看到了质量, 顾不上安全, 导致安全监督名存实亡。特别是各县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只有兼职人员或一两名专职人员, 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形同虚设。

3. 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素质较低。许多监管人员进入安全监督管理队伍之前从没有搞过安全管理工作, 不懂安全, 不懂业务, 文化水平低。全国现有的安全监督人员中, 高级职称仅占3% - 4%, 中级职称占10%- 15%左右, 初级职称占30%左右, 近60%以上人员不是专业技术职称。

4. 建筑安全交叉管理, 问题突出。因为政府机构多次改革, 新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交替, 导致政府部门管理安全的职能交叉, 多方插手,多头管理及处罚的现象比较多见, 造成企业在同一事故上, 同时受到来自几个政府职能部门、机构的不同标准、要求的监管与处罚, 企业的意见与压力很大。

5. 建筑安全监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落后, 缺少必要的监管手段。因为经费不足, 技术装备、检测器具短缺落后等因素, 安全监管人员到施工现场监督检查, 仍然用的是眼睛看、耳朵听、手摸的传统方法, 影响着安全监管的科学性。

二、完善建筑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1.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运行体制。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运行机制, 首先须明确监督机构的执法定位, 确定其单位性质是行政部门, 鼓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大胆执法, 将监督机构的性质由执法类的事业单位直接转型为主体上由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执法单位,使之行使行政执法更加合理合法。其次须避免多部门集中执法, 对于监督机构要实行垂直管理以排除行政干扰, 使监督管理能充分运用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及现行规范标准。最后为了确保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性及权威性, 监督机构要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检测手段, 不断探索及实践适应不同时期要求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建立起规范的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提高施工安全监督工作水平。

2. 实施现场工程安全监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 “工程监理单位与监理工程师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 而且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 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 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情况严重的, 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 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 工程监理单位要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在政府建筑安全监督中, 引进社会监督, 进一步健全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 也赋予了监理单位对施工安全的监理权利, 监理单位在对工程施行监理过程中, 完全可以借助于其审查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进行现场巡视及旁站、组织验收与履行签字手续等, 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抓好工程安全监理管理工作, 将对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抓好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

任何事物均不是绝对安全的, 安全工作的目标应当是控制危险源, 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即使万一发生事故, 也能把伤害及损失降低到较轻的程度。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是建筑施工现场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根源, 只有抓好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理这个安全管理中的主要矛盾, 方能避免群死群伤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才可以达到上述安全工作目标。

4. 建设高素质安全监督队伍。

建筑安全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学科, 因为各种原因, 目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特别是在一些落后偏远地区的县市, 有些人自己都不懂, 到了工地胡乱指挥, 这对安全管理危害非常大。一个合格的建筑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要了解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规程, 建筑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行为科学等知识。主管部门要分期分批的进行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培训, 经培训合格的, 颁发相应资格证书。与此同时, 要对监督进行法纪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 弄清部门的职能, 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坚持严格执法, 依法监督管理。所以, 监督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 丰富自身的安全知识, 提升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