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夏季施工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

第1篇: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1.1屋面防渗漏技术存在的问题屋面防渗漏技术的具体应用成效会对土木工程产品质量、舒适度产生极大影响,但是该施工技术在具体应用中由于受到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影响,导致屋面防渗漏工程施工中存在不同程度质量缺陷。再者,屋面防渗漏技术应用中存在一些违规操作、偷工漏工等问题,导致部分建筑产品在使用阶段开始出现漏水、渗水等一系列不良问题,这不仅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居住舒适度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也会降低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

1.2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该技术应用质量会对土木工程产品的整体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当前施工单位都已经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制订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但是由于各单位的自身素质水平会对其产生极大影响,导致其在养护工序和质量方面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其主要体现在混凝土工程养护时间不合理,养护期间没有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来对其进行浇水等问题,再者,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诸如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是现代混凝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1.3桩基技术存在的问题桩基工程是土木工程具体实施阶段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会对土木工程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关于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也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桩基技术应用中需要基于建筑物的承载力和沉降度进行设计,沉降技术应用中涉及到抗压力竖向与横向的压力计算,然后通过运算出复合受力和水平荷载来对桩基工程进行专项设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设计单位往往会忽略桩基工程的设计,或在设计中没有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导致桩基工程在施工阶段便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缺陷,进而会对土木工程最终产品的整体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1.4施工技术验收标准的缺失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方面尚未就施工技术验收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导致施工单位难以及时发现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与质量通病,无法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合理措施来解决施工技术常见问题,这也是限制土木工程领域施工技术水平稳定提高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现代土木工程行业严重匮乏施工技术控制观念,虽然大部分建筑单位都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建立了水平不一的施工技术标准体系,但是参差不齐的施工技术标准无法对该领域施工技术应用进行有效规范,进而导致当前土木工程市场中的产品存在质量差异较大等不良问题。

2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策略

2.1加强屋面防渗漏施工技术控制土木工程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防渗漏技术应用,在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必须遵循相关操作规范,进一步提高屋面防渗漏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在屋面防渗漏技术应用中要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管理,通过对土木工程具体问题的分析来合理选择防渗漏技术,并要对施工人员在屋面防渗漏施工中进行质量管理,确保其可以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操作细则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屋面防渗漏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这对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产品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2.2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会对土木工程最终产品的生产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所以施工单位要进一步加强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混凝土工程施工结束后要将养护工序控制在7d以上,并且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其进行浇水养护操作,确保混凝土养护工序的施工质量可以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再者,如果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缺陷问题,则不允许该类混凝土产品进入到施工现场,如果混凝土工程施工结束后发现其存在质量问题,则施工单位可以采用比例为1∶2的水泥砂浆进行修整,避免混凝土质量缺陷问题对土木工程生产质量产生影响。

2.3加强桩基技术控制桩基工程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会对设计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所以要求施工单位要帮助设计单位做好桩基工程设计工作,避免施工场地范围内的障碍物对勘测工作产生些许的影响,施工单位必须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对桩基工程进行必要的打桩实验,根据实验结构来对桩基工程具体实施阶段的工序进行统筹安排。桩基工程施工中十分容易受到排水作业的影响,所以在桩基工程施工中必须要做好排水通道设置,并要对桩基工程设计中的密度、长短以及规格有一个准确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桩基工程质量,同时也可以避免桩基工程施工中对周边建筑物、基建设施产生破坏。

2.4建立统一的施工技术验收标准鉴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方面尚未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验收标准体系,这也是导致当前施工技术诸多常见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当前土木工程领域应借鉴国外相关的经验,结合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建立一个统一的施工技术验收标准,进一步规范土木工程具体实施阶段各类施工技术的应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中要遵循相关验收标准及规范来对其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帮助施工单位及时发现施工技术问题,根据施工技术常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来制定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这也是提高我国土木工程产品生产质量的必然途径。

3结语

第2篇: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进行以及社会不断进步的新时期,各个行业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也包括建筑行业,特别在施工技术层面,提升幅度较大,涌现出许多新型、现代施工技术,主要表现在混凝土、桩基础和基坑支护这几个方面,这也是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其中在混凝土施工中,预拌技术、泵送技术和浇筑技术的应用较多;在桩基础施工中,桩检测技术、组合地基技术的应用较多;在基坑支护中,逆作法、土钉墙的应用较多。在具体的施工环节,我们应依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尽量选择经济、高效、环保、安全的施工技术,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施工项目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是指围绕工程项目,参照施工合同,遵循项目自身规律,合理分配资源,科学配置各个生产要素,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可以将施工项目管理理解为对控制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经费投入的过程。提升施工效率,实现项目目标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对象,因项目自身具有一次性,因此,项目管理应依据合理的工程理论和有效的方法来开展。生产要素有工程材料、机械设备、工程人员、施工技术和资金等,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且存在交叉点,这也说明项目管理具有系统性。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创新策略

3.1施工技术管理

3.1.1前期准备

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应从全面做好技术施工的设计工作,并严格参照施工计划实施各个环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严格参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地方规范,切实保障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还应针对施工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使其明确施工工序和任务,贯彻落实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科学分配管理人员,全面准备,进而为后续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1.2施工过程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如果频繁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应首先检查设计方案,这是因为设计方案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它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成本投入。在制定设计方案时,我们应提前收集与工程项目相关的资料信息,并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可行性。只有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进而打造优质工程。

3.1.3设计阶段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图纸的技术含量最高,它要求委托专业性较强且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负责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施工图纸直接决定着工程进度和最终的工程质量。科学的施工图纸可减小人力、物力等投入,增加经济效益。

3.2施工项目管理

3.2.1人员管理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对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为确保施工进度如期进行,进一步改善工程质量,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强团队凝聚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知识过硬的施工队伍。

3.2.2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不仅需要较多的人力,还需要大量的工程材料。通常,工程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并将施工材料和具体的工程设计标准进行详细的对比,只有审批合格的工程材料,才允许进场,避免在施工现场出现劣质材料。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应对其进行复检,主要检查工程材料的种类、规格等指标。另外,还应认真审核复检报告,避免审核形式化,切实

保障工程材料的质量。待工程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应依据供应商、种类、规格等分类堆放,并指派特定的人员看管施工材料。如若发现存在质量瑕疵的工程材料,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只有保证工程材料均达到质量标准,才能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

3.2.3机械设备管理

在大规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应用大型机械,一旦出现机械故障,可能会中止施工,延长工期。为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我们应加强维护,及时更换陈旧、落后的机械设备,有效处理故障机械,注重日常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2.4投资管理

建筑工程是一项繁琐、长期的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流动性较大且施工任务繁重,而这一切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政府投资、银行信贷是建筑工程的主要资金来源,近年来,部分居民住宅工程逐步实行业主自行筹集的模式,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工程投资的管理力度,注重投资管理。

3.2.5质量管理

一直以来,质量和安全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工程项目的灵魂,只有保证质量和安全,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进而为城市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常,在施工前期,我们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编制施工计划,开展统一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筑工程更加复杂,如若仅仅依赖施工单位是远远不够,工程参建各方应积极参与到施工全过程,从施工设计直到竣工验收,参建各方应明确分工,团结协作。

四、结语

第3篇: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人机工程学和室内环境设计都是为了创造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环境而存在的,这两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营造出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人机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确定室内空间的范围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来确定室内空间的范围。

1.2确定家具设施的造型和使用范围

家具设施作为人的实用工具,在设计造型和尺寸时,必须符合使用者的身体尺度,同时还要兼顾到它的使用范围,在这些设施周围必须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1.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多种多样,对人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有了对室内热环境、声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的科学参数后,就能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室内环境。

1.4进行视觉要素计测

人眼的视觉要素包括视力、视野、光觉、色觉等,对这些要素数据的计测,能够对室内光照设计、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设计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人机工程学中行为心理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人的行为心理常常因为文化、社会制度、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行为特征,这也就影响了人对室内设计的要求。

2.1心理空间

人们在衡量空间范围时,不仅是通过生理的角度,也通过心理的角度。对空间的满意程度以及使用方式取决于人的心理尺度,这就是心理空间。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一个个人空间,并随着现实位置的移动而移动。比个人空间更加私密的则是每个人的领域性。这两点使得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时区域的划分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必须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

2.2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有人观察研究过,不论是在车站候车还是在剧场和门厅,人们总是愿意站在柱子附近并远离人们行走的路线。这就是人们在空间中对自己的定位,选择视野开阔而本身不受注意,又不至于受到他人干扰的地方。

2.3空间环境与人际交流

通过对不同布局空间中发生的人际交流类型的研究,发现位于住宅群体布局中央的人有较多的朋友,这也就说明人类的行为模式与空间的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2.4捷径效应

所谓捷径效应是指,人们在穿过某一空间时,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洁的路线,即使有其他因素影响,也会选择捷径。

2.5幽闭恐惧症

对于幽闭空间的恐惧感,人们在生活中多少都会有一些,有些人重,有些人轻,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建立这一空间与外界的联系,尽可能缓解人在空间中的危机感。阿尔特曼指出“可以认为空间的使用是由人决定,同时又决定人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的行为方式,对空间环境的形态设计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3结语

第4篇: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1.1研究目的及意义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和处理,然后分析出最适合项目的数据,在设备的控制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虽然科技在不断发展,但还是有很多的施工项目没有真正的利用信息技术,也不知道怎样应用,因此本论文就基于建筑施工管理项目为切入点,研究信息技术在施工应用中产生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为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的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我国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很普遍的,但是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大部分施工项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项目管理方面,现场会有专门的设备对施工项目进行检测,实时将现场的画面传给管理人员,让管理者即使不到现场都能了解现场的动态,保证项目的完成进度。在工程资源管理方面,设计了专门的管理软件,对工程图纸、资料进行审查及管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同时还会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获取更多的资料,便于学习与研究。在日本,建筑施工项目会采取信息技术全面化的管理方式,在施工项目建设初期就会建立数据库,将项目相关数据收集起来,储存、处理,形成一个系统,然后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将信息和数据电子化,传给系统进行储存和处理,然后分析出最适合建筑施工的方式,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团队竞争力。

2信息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好处与不足

2.1信息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好处

2.1.1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传统的施工中,从最初的选材到最后的项目完成,其中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多,因此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中会应用到大量的人力进行管理,但是人员的增多,给管理上加大了难题,很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从而增加施工的难度,因此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大型的企业都引进信息技术,甚至在施工中施行信息技术系统化,将设备的运转通过信息技术来控制,将材料、人员的分配与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从而减少了人力的消耗,更大程度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同时还给施工团队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

2.1.2更加专业化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人员、部门很多,因此信息在横向与纵向传播时会非常的不方便,同时也很容易出现错误,这样既耽误了工期,又耽误了质量,因此制约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2.1.3维持施工市场秩序由于施工市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手段的不成熟,因此施工市场还是比较混乱的,因此管理越来越困难。信息技术引入到施工中,增加了管理的方式,可以更有序的把握招标施工团队的质量,可以更清楚的对其施工人员、施工水平、资质等进行审查。对于有资历的施工团队通过网络进行登记,然后通过这个平台公平的竞争,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为各部门、各企业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为维持施工市场的秩序提供手段,相对于这一点,“合力网”做的非常的权威。

2.2信息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不足

2.2.1应用范围片面虽然说欣喜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但是也只仅限于大型的建筑企业,对于小型的建筑团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即使是中型的建筑企业,他们也只是将信息技术用来进行企业内部资料的查询、资料的打印、内部学习等,很少用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及行业之间的交流。

2.2.2施工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到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对于施工的应用仅仅在于任务的派发、邮件的收发、财务系统的建立以及企业制度的下达等,这些构成就是一个信息化,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信息自动化是一个复杂的内容,不仅包括了以上的这些,还包括对人员、材料等管理,成本的计算,同时对施工项目的监测等,从材料的选取到施工,再到质检,总的一个流程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因此,施工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施工企业越小,越不愿意去建立一个复杂的、完整的信息系统。

2.2.3国内信息技术管理软件落后纵观国内外的企业管理软件,差别还是很大的,国内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空缺,因此常常会使用国外的软件进行填补空白。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内在使用国外相关软件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不便,只能勉强满足现在企业需要,对企业的发展是没有帮助的。同时国外软件价格偏高,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没办法承受,因此就会造成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不是很全面的局面。

2.2.4资金及管理人员不到位很多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而是将资金过多的投入到施工团队的建设当中去,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一块,从而导致引进的技术是非常传统的,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长此以往,很多施工单位都会觉得这部分的投资没有意义,从而更忽视,导致了信息技术没有在施工管理中真正的应用。

3改善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不足的措施

3.1施工管理全面化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办公系统,从招标开始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数据库的建立,对于施工人员的资料进行整理,建立一个严格的“绿色通行证”关卡,对进入施工地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包括学习资料、同行交流平台等等。在施工现场装摄像头,对施工项目进行实时监测,可以让管理者全方位的了解施工的进度,同时还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及时纠正其不规范的施工行为,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3.2强调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作用很多施工项目领导对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认识很片面,因此只有强调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作用,才能引起领导对其的足够重视。在建立了足够完善的信息库之后,充分的利用这个信息库来工作。

3.3提高施工管理软件质量信息仿真技术是一项现在非常流行的技术,它可以将施工现场进行模拟,但是仿真的越好,对软件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需要提高施工管理软件的质量。

3.4专业管理人员的水平专业的软件还得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因此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软件管理人员的水平,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回应。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可以将软件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还能及时的发现软件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改进软件,这对整个施工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4结语

第5篇: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根据新乡市总体规划和人防规划的要求,新建新乡市平原路隧道工程沿城市主干道平原路敷设,东起劳动街东侧,西至西华大道与高村路交叉口东侧,道路全长2903m,其中隧道共长2782m,位于地下2层,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40km/h,并建设地下1层商业街1km及相关设施。下穿温州商业街隧道纵断面为+0.3%、-0.3%的人字坡,新建隧道拱顶距既有商业街底板约2.5m,商业街顶板距平原路路面1.6m,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粉土夹粉质黏土,褐黄色,湿,中密-密实,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砂粒含量稍高,具锈染,局部夹薄层粉质黏土。平原路隧道工程需下穿既有温州商业街、新乡火车站站房及站场等设施,工程建设环境极其复杂。温州地下商业街位于劳动街至胜利街段,为既有建筑物,该商场基础为筏板基础,主体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无梁楼板结构,东西总长610.55m,南北总宽52m,基础埋深约-7.52m,高5.75m,底板厚50cm,边墙30cm,顶板45cm。平原路隧道位于地下2层,双向4车道隧道下穿既有温州商业街610.55m。

2隧道断面形式优化

新乡隧道下穿商业街工程,由于地下1层既有商业街的存在,且商业街610.5m,平行下穿,施工难度很大,所以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沉降量,保证商业街结构安全,同时又经济合理地确保隧道的安全贯通。主要采用分离式、双连拱和双孔矩形等不同隧道断面形式的隧道方案,模拟计算了不同情况下隧道施工的力学效应。分别就这3种工况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洞周、商业街基础底板以及地表位移分布的演变规律;隧道初期支护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商业街结构的应力变化规律,通过对上述数据项的总结,结合经济合理的因素,最终确定隧道下穿的最优断面形式。

2.1数值模拟

为了探寻不同施工步骤土体的位移规律,发现施工主要控制点,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隧道开挖。分别对隧道断面采取双连拱隧道、双洞分离式隧道和整体式双孔矩形隧道断面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分析。考虑到隧道开挖对围岩初始地应力的影响范围,为减少其影响,模型计算范围的左右边界距隧道中心线距离约为5倍洞径,指定y的正方向为开挖方向,竖直向上为z轴正向,隧道掘进横断面向右方向为x轴正向,隧道计算模型采用ansys建立,模型建好后导入FLAC3D进行计算。初期支护喷射C25混凝土,厚度为30cm,开挖工法采用CRD法,先开挖左侧隧道,右侧隧道开挖晚于左侧12m,超前管棚采用外径159mm,厚15mm,施作管棚工作室,一次性打设120m,管棚内加设钢筋笼并注水泥双液浆,整个加固圈厚度为3m,整个计算模型在x,y,z3个方向上的尺寸为130m×50m×60m,除地表为自由边界外,其他模型边界均施加法向约束,另外在地表x=-13m和x=13m范围内施加竖直向下、大小为-20kPa的车辆荷载。

2.2计算结果分析

隧道的超前加固范围主要是拱部180°及商业街底板与隧道顶之间的土柱,它是影响结构变形大小的最重要因素,也对商业街底板沉降和隧道拱顶沉降等位移值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从对比数据中可以看出,超前支护加固土层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分离式和双孔矩形隧道,尤其是分离式隧道,加固效果较好,可相对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变形量的发生;而超前加固土层对于双连拱隧道来说,效果不理想,既有商业街结构底板与隧道顶间的土柱超前加固前、后其结构的变形量相差不大,并且超前加固措施会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从这个角度来看,下穿隧道在双连拱断面形式下进行超前支护的加固措施是值得商榷的。在三者均能满足变形要求的情况下,CRD法施工简单,理论成熟,而双连拱隧道施工断面大,工序多而复杂,相关控制标准多,控制难度大,对地表的影响范围广,地层扰动性大,对工程的投资和对工期的控制十分不利。从这些方面来看,双连拱断面劣势明显,故可放弃该方案。对于在超前支护下施工的分离式断面和双孔矩形断面的比较,主要从隧道开挖所产生的商业街结构应力和隧道初支应力的角度加以筛选,由表4可以看出,在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上,双孔矩形隧道均小于分离式隧道,且均在结构承受的范围之内,低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可有效防止大应力的产生,确保商业街结构不被破坏和隧道初期支护正常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双孔矩形断面相对于分离式断面来说,开挖面积和地层扰动范围更小,施工简单,更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资和减小地层的位移,性价比更高。

3双孔矩形隧道施工优化

虽然双孔矩形隧道方案较优,能有效控制地表及既有结构沉降,保证既有结构的安全,但地表下沉和结构的变形量仍相对比较大。就目前来说,国内对隧道下穿工程引起的沉降控制标准尚未统一,大多数工程是根据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将地表沉降量的标准定为不大于30mm。在此标准下,双孔矩形隧道施工方案地表沉降量已达到了27.2mm,十分接近30mm的上限值,这就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了巨大的隐患。因此有必要在双孔矩形施工方案的基础上,讨论是否有优化的可能性,以达到降低沉降、控制变形的目的。

3.1方案优化比选

矩形隧道施工方案中,隧道拱顶距地下商业街底板之间约2m土柱,施工过程中该段覆土层中部分区域已达到塑性破坏的状态,力学性能变差,易发生大的变形,故在优化方案中,考虑“去掉”这部分覆土柱,即不再进行大管棚的超前加固,直接将双孔矩形隧道拱顶紧贴商业街底板。另外,在双孔矩形隧道方案中,中间土柱采取超前加固措施,按加固后土层弹性模量提高为原土层的27,3,35倍,即弹性模量为73,81,945MPa3种不同加固参数方案。在上述4种工况下,分析隧道开挖后所引起的拱顶沉降、结构底板沉降和地表沉降量的大小,以评判优化方案及提高土层加固参数的合理性。

3.2小结

1)通过对不同施工方案和不同加固参数下的隧道拱顶沉降、商业街底板沉降和地表沉降的对比分析,无论是从控制隧道变形还是从减小对既有地下商业街和地表建筑物影响的角度来看,优化后的方案都远远优于超前加固方案,不但大幅度降低了因开挖引起的结构物的变形量,避免了不均匀沉降的发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优化方案下,无需超前支护等加固措施,节约了工程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难度。

2)适当提高土层强度,可相对有效地控制隧道变形,降低结构因沉降而引起开裂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隧道和既有结构的安全性,但当强度提高到一定范围时,隧道和结构等的变形量降低很缓慢,整体上看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过大的提高计算时的加固参数,其土层预计的强度在实际施工中也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就本工程来讲,为良好地控制变形,仅依靠超前加固措施提高土层强度,是不可行的。

3)隧道与地下商业街紧贴施工,隧道拱顶上方是商业街混凝土底板,力学性能好,弹性模量高,隧道是在上部有混凝土底板的情况下开挖;隧道与商业街留有2m的土柱时,隧道是在上部存有覆土的情况下开挖,土层土质软,力学性能差,弹性模量低,即使在施作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情况下,虽然会提高土层性能,但是由于注浆的局限性,无法达到完全密实的注浆效果,该区域内土体很难连接成一个整体,因此注浆后土层的力学性能较混凝土底板来说仍有较大差距;当初始地应力平衡后,由于隧道开挖,地应力发生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相同的受力状态下,弹性模量高的会比弹性模量低的应变小,混凝土底板的变形量肯定会明显小于质地较软的中间覆土层。

4结论与建议

结合新乡市平原路隧道下穿地下1层61055m既有商业街这一工程实例,通过数值计算及相关类似工程调研,得到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保证了既有结构的安全,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新乡市平原路隧道大距离、大跨度下穿61055m既有商业街工程,国内尚属首例,研究的必要性至关重要。

2)根据本工程案例的实际情况,对比分离式隧道、双连拱隧道和双孔矩形隧道3种施工方案,双孔矩形断面相对于分离式断面和双连拱断面,开挖面积和地层扰动范围更小,施工简单,更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资和减小地层的位移,最终确定施工方案是采用双孔矩形横断面,CRD法施工,并在隧道拱腰以上周围3m的部位,施作超前支护用来加固原地层。

3)针对双孔矩形隧道施工方案施工变形量与控制标准上限较为接近、工程安全系数低等问题,提出优化方案,优化内容包括:①将双孔矩形隧道与地下商业街紧贴,充分利用商业街作用,控制沉降量,减小对地表的扰动性,提高建筑物的安全度;②施工中应注重加固参数的选取,在适当的范围内对相应土层进行加固,当设计参数达到原有土层强度的3~4倍时,不但施工中难以实现,而且加固控制变形的效果不再明显。

4)本工程零距离平行下穿既有建筑物(610.55m)尚处于研究阶段,后续还需通过工程实践加以验证。

第6篇: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新技术的引用回首观望我国这近几十年建筑施工的手法、设备和观念,总体来讲,建筑施工中是不断有新技术被引进的,针对这些新技术,国家建设部也推广了不少优良典型,在施工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如下图所示:在防水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钢筋连接、屋面施工等,施工单位都是可以引进新技术使施工过程更有效更安全地进行。接下来本文主要从这四个方面来讲解新技术在其中的运用和对整体建筑施工的帮助。

(1)防水施工。

以往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未过完期限刚完成的施工现场就被见水毁坏,或者是施工完成后,总要等候一部分时间使混凝土等设施稳定(工期在实际施工的基础上总会增长一部分),那么新技术在防水施工方面就解决了相关问题:聚合物水凝物涂膜。这种聚合物涂膜的原理是,施工前在层面做好涂膜层,包括板缝和节点间的基层处理(注意这个在涂膜过程中不宜出现堆积、滴漏、流淌的现象,要均匀涂抹在每个基层表面),经过这种涂膜,后期施工完成后就不用担心因为水的问题而破坏施工的质量,也不用在等整个施工完成后继续等待相应时间使工程干透稳定。总体来说,新型聚合物水凝物涂膜既能方便了施工中的运行,也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由于是放热反应,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是十分复杂的,处理对象过大,内部温度难以控制,一旦产生的温度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混凝土堆就会产生大量裂痕,降低混凝土的质量。如何在水化作用和大量块体的里外温度影响下,控制好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部温度,烧制好符合规定的混凝土,是重中之重。那么要根据具体情况,由温度和反应堆材料的性质来计算,确定是整体浇筑还是分段浇筑,然后择优选取适宜的运输工具、浇筑设备、捣实机械,再确定好工人的数量。新技术的引进后,我们采取的就是用混凝土泵浇筑或用塔式起重机浇筑。浇筑混凝土是应分段分层在室外温度降低时进行的,这样能够使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完毕后,应该在其终凝前对表面进行一次抹压,排除上表面的分泌的水分,避免后期出现更多的裂痕。如果是在冬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在密封混凝土之后技术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在表面加上诸如草帘棉被之类的保温材料;非冬期时,可以选择混凝土终凝后在表面四周筑堤,水深20到30cm为佳,这样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障其质量,并保障定期测定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以便随时做出调整。

(3)钢筋连接施工。

钢筋在施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钢筋施工中,接头的面积不易控制、吊装垂直方面的链接压力也无法保障,总体来说,就是钢筋的链接施工中,接头面积问题很难得到解决,目前新技术的引进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新技术中,我们可以采取直螺纹接头连接,所谓“直螺纹接头”,就是螺旋状的接头连接,使双向的钢筋面能更好地融合,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钢筋在连接过程中会出现的连接牢固性、安全性。钢筋连接中运用到这一新技术,不仅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更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钢筋在接头时,吊装设备在吊装过程中,甚至是装修过程中的梁板打柱,等一系列的相关作业,都能更便捷快速地完成,如此安全性、便捷性都能提高的新技术,自然会倍受青睐,更多地出现在相关建筑的作业中,为作业提供便利。

(4)屋面施工。

屋面施工的主要环节集中在屋面防水施工上,我们新技术的引进主要解决了屋面施工时会遇到的水干扰问题,采取与上文所提到的类似涂膜技术,在进行屋面施工时,先对屋面底部进行基层涂膜,均匀平实的膜层便能保障屋面施工过程中不受分泌水分的影响,从何提高整个屋面施工的质量。另外还可以采取新型分子防水卷材,如果采用这些材料,即可免除前期的涂层措施,方便快捷。

2总结

第7篇: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钢结构,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环节探讨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的建筑行业多采取的是钢筋混泥土的建筑结构,但随着土木工程和新的力学体系,新的设计方法出现,经过时间见证,钢筋混泥土的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有着明显的缺陷,那就是自重很大,于是,更多的设计师和建造师便开始寻找新的建筑结构来更好的实施对建筑的设计施工。终于,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实践的检验,最终选用了强度很大的钢材来实施结构设计,甚至演变成为全钢的建筑结构。直到目前为止,全钢结构的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建筑风潮,不仅大大推进了我国建筑设计施工的发展,更大大提升了建筑的整体质量。

二.钢结构超高层建筑施工概述

1.工程实例分析

中关村金融中心工程地处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最核心位置,为北京西部最高建筑(总高度150m),国际甲级写字楼。工程由塔楼、配楼、连廊3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111 818平方米。其中塔楼地下4层、地上35层,总建筑面积79 012平方米,总檐高150m,为全钢结构。

工程项目部组建了最强的管理团队,通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约15 000t钢结构安装施工任务,月施工最快完成9层;采用CO:气体保护半自动焊完成了超厚钢板焊接的施工(最厚达100mm),整个工程的焊缝100%超声波探伤,100%合格,一次探伤合格率达98%;在钢结构吊装方面,经过项目技术人员不断探索与总结,解决了超高层钢结构空间定位及折线形钢结构箱型柱吊装技术问题,且整体垂直度最大偏差9mm。

本工程由于设计的特殊性,无法选用内爬式塔吊,根据工程的地理位置、结构形式及大量的特殊构件选择2台大型附着式塔吊,一台K80/115与一台36B,分别布置在塔楼的西侧与东侧,不仅满足了所有构件的垂直运输,而且为大量超重、超高及偏心构件的吊装创造了条件。K80/115附着式塔吊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可借鉴的成熟经验不多。施工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很好地解决了塔吊的组装、顶升及施工工效等方面的难题,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塔吊平面布置如图1。

2.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简析

每一种类型的建筑都有着不同的结构设计要求,先要综合考虑到建筑的主要用途,是民用还是商业,或者生产车间;再结合从实地勘察来的关于建筑要求的高度,地基的抗震烈度相关参数和数据,严格遵守我国建筑设计规范的安全可靠性原则,进行合理科学的结构设计,并选择符合设计方案的高层结构建筑体系。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一般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等可以供选择。

3.钢超高结构的建筑体系在设计施工的特点。

全钢结构的建筑体系在设计施工中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体系,有着自己的严格的设计施工要求,从地质地形的勘察测量,到对各种钢材料的选择运用,整体的框架的搭建,各部分大小构件的设计剪裁,到实地的施工安装,一直到后期的质量管理,质量的全面监控,及其对整体工程的保养维护,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过程,对施工方的设计水平、技术能力、专业水平、管理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

一般而言,全钢结构建筑设计施工有着自己特性,加强对各种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正确的施工,减少失误。

首先,工序繁多。高层施工,立体施工,相互交叉施工,这是全钢高层建筑施工的第一特点,也是施工的难点之一,必须做好全面细致的科学设计,统筹安排,从设计施工到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都要有着极其高的标准和要求。

其次,全钢结构施工多半位于高空,空间狭小,但由于工序繁多,需要准备的各种部件和施工器械品种繁多,操作人员的空间移动位置小,安全保障难度高,对众多的零部件和施工的构件无处安放,对升降传输速度安全性有着高端要求。

最后,工程进度控制难度大。高空作业,超高的施工标准,严格的施工规范,高端的材料处理,科学的安装,合理安全的拆迁等一系列巩固都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材料的质量,各种构件的传送,自然气候因素,焊接技术等各个方面。

三.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技术操作

1.要做好施工前的各种准备。

首先,要经过实地勘察测量得到准确的各种数据,结合双方的建设协议,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制定施工标准和施工规范,严格实行权责制度,做到目标明确,权责分明。

其次,在施工前要做好各种物料、装吊设备的准备和检测,保证施工要用到的各种机械设备够足够齐全,且都能够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同时,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加强对相关技术的掌握,提高对各种机械的操控熟练程度,加强心理素质的测验和锻炼。

最后,要对即将施工的场地做出清理,对周边的人员和物品进行分离,同时,将各种即将用到的机械设备运输到现场合理布置。

2.以全钢结构施工中的钢柱安装为例做出简单技术分析

钢柱在整个全钢结构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安装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和安全。因此,笔者将全钢结构施工的钢柱安装为例,探究其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保证钢柱安装的质量。

节柱的标高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出现差错,要做到随时随地科学严谨修改,同时,要密切和节柱的轴线检验,以保证二者之间的精确,为钢柱的安装做好准备。

在进行钢柱安装高空作业之时,要将钢爬梯等各种需要的施工构件准备好,并放到钢柱上。进行对钢柱的最后检查,看看钢柱的生产厂家生产的临时连接板是否稳定?若符合标准,则可以根据相关安装标准,采用螺栓开始固定,以保证施工时候随时应用。采用起吊设备,进行两点连接,同时起吊,于此,对钢柱的安装已初步完成。

3.钢柱安装质量受到的影响因素

(一)安装上存在着误差。主要由安装过程中碰撞及钢柱本身几何尺寸偏差引起,也包括校正过程中测量人员操作误差,须通过加强施工管理进行保证。

(二)焊接上存在着变形。钢梁施焊后,焊缝横向收缩变形对钢柱垂直度影响很大,由于本工程焊缝较厚,所以累计误差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加强对焊接质量的监控,刻不容缓。

(三)大自然的日照温差。日照温差引起的偏差与柱子的细长比、温度差成正比。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会使钢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形,尤其是夏季,在太阳光照射下,向阳面的膨胀量较大,故钢柱便向背向阳光的一面倾斜。

(四)缆风绳松紧不当。严禁利用揽风绳强行改变柱子垂偏值。此种做法,既不科学又不安全,难以对施工的质量产生积极意义。

四.关于钢结构超高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

1.进行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由于全钢超高层的施工,都是立体高层施工,人员之间的上下空间重叠厉害,对各个楼层建设时期,要分开时段,实施分开分时段施工,避免高空坠物,同时,要加强施工人员上下运输和用电用火的监控。

2.对各种机械进行统一安排,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统一调度,统一进度,在使用高峰期,可以实时流水线作业或者是倒班制,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

3.加强施工平面的管理。由于全钢超高层施工施工场地面向空中,施工场地受到限制,平面狭小,缺乏一定的空间摆放材料和施工器械,而在施工过程中,总会有大量的构件和设备进出。因此,要根据施工设计规范,随时进行场地的协调,对材料,设备的运输,摆放,加强管理监督,实施规范化摆放器械,保证场地的有序性。

五.结束语

钢超高结构建筑的施工具有极大的技术性和挑战性,施工单位必须做好科学合理的设计,设定严格科学的施工规范,并精心准备施工所用各种器械设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施工时候既要保证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又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从全局出发,统筹全局,兼顾细节,保证施工的科学合理性,保证整个全钢结构超高层施工的安全稳定,优质高效。为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施红兵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建筑施工》 -2008年4期

[2]万荣涛 浅谈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浙江建筑》 -2009年3期

[3]阿曼姑·买买提 浅论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3期

[4]贾艳峰 超高层异形钢结构屋面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 ISTIC PKU -2009年10期

[5]张林基 浅谈钢结构工程施工安装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5期

第8篇: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rapid development today,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l continue to be promoted; both between promote each other, and gradually formed an inseparable un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driven, in large volum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getting more mature, and gradually become a moder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n more and more construction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But because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starts late, and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 development of era, the big volum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still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在建筑工程的基础设施施工、地下室底板、高层大截柱方面等的应用浇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常被应用于其中,为促使施工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施工质量的逐步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改进,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其施工建设体积过大而导致的水泥水化过程中散热量集中而引起的内部升温较快,最终导致因建筑机体内外温差较大而产生的温度裂缝的出现问题,仍然是现阶段制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快速发展的一项阻碍点。为更好的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效果的提高,本文将对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进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构造的主要原则

(1)在建设工程当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之前, 必须要全面了解施工当中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块体时的具体温度, 同时也应进行对温度的应力与收缩应力的认真验算, 在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块体内外的温差、升温峰值以及控制升温速度时的指标等, 从而制订合理的温控施工技术。而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稳定温控指标以及制定合理的温控施工技术, 在这其中主要包括了对于选用混凝土的原材料、保温养护、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当中控制温度的措施以及温度监测等方面, 而通过这些方面可以控制或者降低有害温度所引发的裂缝问题,保证施工质量。此外,在大体积混凝土应用模板时, 必须要应用木模板或者是钢模板再或者是钢木混合的模板, 而钢模板对一般不利于保温, 所以必须要按照温控的具体要求选择保温措施。

(2)由于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当中会具有自身的一些技术特点,它的主要基础在工程设计时必须要达到规范设计、达到生产工艺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应符合几个方面的条件:①在基础配筋方面,必须要达到基础承载力的具体要求以及达到构造的具体规范,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方法进行增配可以承受由于水泥水化热所引发温度的应力,并且对钢筋要进行温度控制防止裂缝的开展,通过钢筋控制裂缝问题。②在大块式的基础再与其它形式或是在箱体基础上不适宜设置的温度伸缩缝以及沉降缝、竖向施工缝等。

2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在配比设计时具体要求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当中,对于配比设计则有着具体的要求,并且应遵循其原则,首先必须要降低混凝土绝热时的升温,并且对混凝土适当的提高凝结的时间,从而防止产生温度裂缝问题。同时,进行配比设计时,必须要注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适当的提高骨料以及掺合料的配比用量,从而有效的降低在单方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配比。在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时,可以对相关的水化热进行测算。但是,在一般混凝土的生产当中由于矿物掺合料通常在适用时的掺量会比较大,所以,在应用假定密度法对其进行配比时,其适用性会较差,因此,可以考虑应用绝对体积法对其进行配比设计。其次,一般混凝土在进行配比设计时主要是根据生产厂家在实验当中从而确定的,然而它的施工与易性并非就一定可以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对此,必须要在实际当中配合施工的天气、设备和运输方式等情况,及时调整配比拌合用水的设计,以确保混凝土所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同时,混凝土在生产拌合以前,应检测在现场砂石料其中的含水率,通过结论再对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进行控制调整。而相对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混凝土出厂前,要对其时行坍落度的实验,从而达到标准并符合要求。但是,如果变动矿物掺合料的掺量时,必须要根据浆体体积法再进行配比设计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 房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一般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之前,应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同时还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所出现的相关裂缝问题做好抗裂的准备措施,再制定相关的建筑施工意见书。通常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达到总平面布置图的具体要求,在混凝土的施工现场必须要保持道路的坚实平整,同时也可以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协调,制订综合的施工现场道路的交通方案,以保证运输可以方便畅通。此外,还应确保混凝土可以进行连续的施工作业,所以,就必须要准备好发电设备以及水源的储备工作。

(2)在大体积混凝土支架与模板系统当中,应根据国家的规范标准对其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进行检验,并且还必须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当中和养护方法做好保温设计。在对模板进行施工时,应严格要求模板的尺寸必须要符合设计的具体要求,其几何尺寸应达到精准,并且在模板的拼缝处平整并且严密。

(3)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注作业之前,必须要认真详细的全面了解技术的交底工作,并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同时准备混凝土浇筑前的作业,主要包括在人员、模板、机械设备、支架以及铺设物等相应的设备。然后,再进行对模板清扫处理,做好喷水保湿处理,再对其浇筑作业。

(4)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其振捣作业主要是应用平板振捣以及掺入振捣器的方法。首先在混凝土的浇筑当中,必须要先应用插入式振动器对其进行振捣,再应用平板式的振动器顺着浇筑混凝土横向与纵向再进行振捣,从而可以压平在混凝土表面的石子。当振捣完成后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5)在对混凝土进行拆模时必须要注意的是,在对其拆模时,时间不宜过早,防止在混凝土的表面造成一定的损伤,而对其拆模的时间也不能过晚,否则会因为养护延迟从而导致在水泥水化的过程当中受阻。此外,对于墙体混凝土应通过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以保证混凝土棱角和表面在具有相当的强度时再做拆模处理。

4 结语

总之,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当中,由于它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所以,应采取严格的相应措施对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当中的可靠稳定性。对此,在确保合格质量的基础条件上,对原材料的控制、合理的配比设计、对于混凝土进行现场施工以及运输条件、养护作业等方面都是作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保障房建工程质量的基础条件,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日利;潘伟华;;夏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方法[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2] 程小珂;吴丹;蒋秀根;;基于水化硬化过程的大体积混凝土应力场计算[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江海民;丁庆军;黄修林;;赣江公路大桥承台C35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与施工[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第9篇: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混凝土的施工裂缝是整个建筑中出现施工裂缝的最重要环节,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现阶段施工工艺尚未完全成熟,加上一些人为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混凝土容易发生形态各异的裂缝,不仅严重影响到建筑墙体的整体美观,也会造成建筑物渗水、漏水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承载力和负荷性能,使得建筑物的刚度逐渐下降,稳定性和耐久性能迅速下滑,进而容易诱发墙体坍塌,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既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又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裂缝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发生裂缝成因分析

六安蓝翔玻璃主厂房内2台玻璃窑炉大型设备基础,东西向长80 m,南北向长50 m,底板厚1.8 m,双层双向钢筋,采用C30、S8抗渗混凝土,混凝土总量8600 m³,必须一次性浇筑成型。在这个工程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的配比和材料质量难以符合标准

(一)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水泥是整个建筑行业中最为基础的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在进行混凝土配制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人员素质以及不规范操作的影响,或是来自气温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水泥的凝结或是膨胀不正常,水泥的凝结难以符合施工标准。容易诱发裂缝。

(二)原料中含泥量过多。混凝土的质量将会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混凝土的原材料中含泥量超过工程施工的标准,不仅很大程度的使得混凝土的质量降低,也难以保证整个墙体的粘合性和稳定性。

(三)骨料和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容易引起裂缝

由于骨料和水泥中都含有很多的化学元素,骨料多呈碱性而水泥也具有很强的碱性。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当二者与水进行混合时,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一种新的物质―硅凝胶。这是一种碱性物质,具有很强的膨胀能力;由于硅凝胶的膨胀,很容易对墙体造成破坏,进而容易产生各种裂缝。

(四)在进行混凝土拌合的过程中,如果水灰比例超过工程标准的要求,塌落度也不符合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在进行原料制作过程中,大量的使用粉砂;这些因素都使得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容易发生裂缝。

2.施工操作不规范,质量管理不严格

(一)混凝士施工不规范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和垫层应适量撒水浸泡,以免混凝土与模板和垫层接触处混凝土失水过多,造成干缩裂缝。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振捣没有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过分的进行振捣,使得一些骨料粒发生沉落,混凝土中的水分和空气被过量挤出。混凝土的表面因水分的泌出而发生竖向的缩小沉落,以及混凝土表面过厚的砂浆层,在水分蒸发之后,很容易构成凝缩裂缝。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之后,由于过分的抹平压光超过了相关的操作标准,让混凝土中的一些细小的细骨料不断的漂浮到表层,造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使得混凝土的表面体积发生碳化,并不断收缩,造成混凝土板面龟裂。

(二)施工工艺不科学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的选择不科学,缺乏合理性,很容易造成支座负筋发生下陷。在进行楼板的施工操作过程中,由于楼板的弹性变形和相关支座负弯矩处的混凝土施工强度难以满足工程的施工标准。在混凝土还未达到拆模强度要求时便提前拆模,以及混凝土终凝前便施加过大荷载。这些不规范的操作,都使得楼板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当混凝土强度尚处于早期,其强度较小的情况下,如果承受弯矩、压力、拉力、应力等各个方面的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楼板发生断裂;位于大梁两边的楼板会发生一些不均匀的沉降,也使得支座产生过大的负弯矩。如此,便容易形成很大的横向裂缝。

(三)建筑施工荷载超过了设计荷载

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在楼板的局部堆放大量的工程物资,其重量太大楼板不能承受,或者因其堆放太过集中,楼板受力不均导致楼板局部下沉破裂,出现缝隙。因此,在施工时一定要考虑到楼板的受力程度,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堆放。同时要注意堆放的技巧不要过于集中堆放,不要堆放在楼板跨度最大的中央,尽量堆放在墙角处,以减轻楼板受力。

3.浇筑后的养护不合理

现在建筑楼板浇筑后的养护方法已经比较落后,这种老式的养护方法已经不符合现代建筑的需要,所以探索改进新的养护方法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失水情况会影响到水泥的水化作用,如果在水泥的水化作用完成之前,失水太严重就会造成混凝土的结构疏松形成干缩裂缝等导致楼板的渗水性过大。

三.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分析

1.做好科学的设计

(一)对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可通过调整基础的选型进行控制,如采取改用深基础及桩基础等方式以减少这类裂缝的发生。

(二)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弯矩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

2.冷却管降温的措施

这个措施的实施是为了避免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裂缝的产生。我们发现在混凝土硬化的阶段,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比较大,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我们可以在混凝土的结构内部先铺埋冷却管路,等到混凝土浇注完成,就进行通水循环的冷却,管内的水流量一般会控制在1.5m3/h。若进水的温度偏高,应加快水流速度;同时需要观察冷却管的出水温度,用来推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当然,若是大体积的混凝土养护工作完成以后,还需要通过注浆、压浆的工序。通常,我们采取真空压桨的技术措施。

3.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和配比质量

选材及混凝土配比设计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不同。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等级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尽量避免使用高强度的水泥。要注意工程所采用的必须是质量合格的砂、石等原材料,并需要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合理地掺合以及添加工程需要的外加剂。需要正确的运用混凝土补偿收缩的技术。当建筑采用膨胀剂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到不同的膨胀效果和不同的品种和掺料。要通过具体的试验来确定材料的最佳配置。

4.认真做好浇筑后的养护工作

建筑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建筑物的管理和保养,避免温差过大或者楼板过于干燥导致裂缝,所以在间隔一定的时间要采取室内喷水的方法解决。

5.实施温控防裂措施

比如,改善骨料的级配,采用一些干硬性的混凝土掺混合料,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加人引气剂或是塑化剂等,减少混凝土当中水泥的用量。夏季温度较高时,混凝土在搅拌的时候,可以适量添加冰水降低混凝土温度;冬季温度较低的时候,可以适量添加温水提高混凝土温度。在炎热的天气下要是浇筑混凝土,尤其是浇注大体积混凝土要尽量的降低浇筑厚度,尽量将厚度控制在500毫米内,便于表面的散热。进行第二层浇筑的时候,需要在第一段的混凝土未发生初凝之前完成。根据混凝土浇注面积进行上、下、中各个部位的测温,定时测定内外温度,通过调整和养护的方式降低内外温差。合理的安排拆模时间,要避免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发生急剧的递减。必须加强保温和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浇注后要及时铺盖一层塑料的薄膜或喷射养护液;另外,应尽量避免在大雨中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四.结束语

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缝防治,是整个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因而,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加强施工监督,控制施工标准,防止裂缝的出现,保障建筑质量,维护居民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维斌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施工技术研究[学位论文]2004 - 天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2]胡硕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学位论文]2005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3]宣善宏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施工技术措施[期刊论文] 《工程与建设》 -2010年5期

[4]韦昊志 浅谈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温度裂缝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7期

[5]孙维勇 细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施工工艺 [期刊论文] 《建材发展导向》 -2011年8期

[6]梁志勇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砼施工技术探讨与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6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