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支教范文

大学生支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支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支教

第1篇:大学生支教范文

其次,通过这次支教活动,在教学上也获益良多。支教之前,我对于这次到柳家中学还是有些担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来我是在高中实习,对于初中教学没有任何经验。来到之后,学校领导将初一年级的一个班级交给了我。这就更让我感到很大的压力,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老教师的耐心帮助下,我逐步的适应了初中教学。这在我的人生经历里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对于今后的教学也是非常有益。

此外,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也发现这里的学生非常认真、刻苦。虽然条件与市里相比差了很多,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在校园里很早就可以听到、看到学生们在读书,课堂上学生们目不转睛,自习课上也是踊跃提问。这和市里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我从小就树立理想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虽然之前在学校也有试讲,但是真正站在讲台上给我的学生做见习班主任还是第一次。所以我既兴奋能圆梦,但又紧张怕带班带不好。在领导与同事的关心与帮助下,我们同学生的交流得心应手,由于我们同学生的年龄差不大的缘故,学生很乐意同我们作无拘无束的交流,我们能够确准地把握学生装的思想动态,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从六月开始,按照文理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作为文法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到北镇柳家乡初级中学进行支教活动。柳家中学位于北镇柳家乡柳东村,学校有初中三个年级,八个教学班。我执教的是初一年级的一个教学班。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支教任务。同时,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学到了很多。我来到柳家中学的第一件事是先适应这里的生活,这一点我认为暂时没有问题了。生存下来了,那就该考虑做点事情了。当然,作为一个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是我们的天职。对我们来说,这可比生存难多了。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全体同学都站起来高喊“老师好”,我不由地震动了下。当看见他们那么可爱,听到他们响亮的回答声音及嘹亮的歌声,自己好像回到从前,回到中学时代。看到他们那充满着渴望的双眼,听着他们那真稚的声音,自己有一种冲动,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所有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支教三个月来,经历了许多事情,点点滴滴,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深思;经历了许多感动,大大小小,一次又一次地影响着我。我走进了农村中学教育,了解了农村中学教育的现状,认识到了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体味到了农村中学老师的酸甜苦辣。

农村中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会遭人耻笑。发言基本处于被动位置。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用亲和力的语言给于肯定。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尤其是对农村学生来说。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是肯定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所以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我尽量用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积极地鼓励来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并对潜能生进行重点辅导,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并理解消化了才肯罢休。工作中,我发挥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教学精神,很快便与学生、家长、老师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我还非常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个人卫生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还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能够和学生谈心,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嘘寒问暖,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我还针对学生课外知识面狭窄这一实际情况,经常从自己家里带书借给学生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课外知识储备量。

和学生积极交往的一个方面是与生同乐,参加他们的集体活动,比如班会和体育比赛,积极和学生探讨班级建设的方法,。学生很喜欢老师用这种方式与他们交流,认为我们没有大学生的架子。假如说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有什么收获的话,除了教学处,就这点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当然,就教学活动而言,我的教学能产生多少实际的成果,目前为难断言;但就与学生融合这一点,我想至少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局面,这对于我将来的教学工作,将是一个比较好的因素。三个月的支教活动很快就结束了。虽然是“支教”,但实际上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却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同时,由于各种原因,通过支教活动也暴露出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加以改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在教育人,这是很不容易的事。三个月的实习让我明白了很多对道理,感谢实习给了我如此多的心得。共2页,当前第1页1

这里的一切, 都使我明白了:条件的好坏,关键在于自己怎样看待,拥有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永远是美好的。在路上,当学生亲切地喊到:”老师好!”,我感到孩子是多么可爱; 当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交给渴望求知的孩子,我觉得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第2篇:大学生支教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支教现状;对策

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类专业大学生,我们对于教师这一行业的了解和体会比其它专业的大学生要深刻的多。而且,在我国,教育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一个领域。基于现实条件制约和我们的实践能力,本研究以湖南省的几所大学中的一部分大学生为对象,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湖南省大学生支教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本调查属于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项目“大学生支教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南省为例”内容之一。在经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和阅读前人所设定的调查问卷,以及全体组员多次商讨后,我们制定了本研究所需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一共设计了15个问题,问题涉及到大学生对支教的认识、看法、期望等方面。根据现有的条件以及指导老师的建议,我们共投放了300份问卷,其中一本院校50份、二本院校100份、专科院校150份。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不针对某一所学校发放问卷。收回问卷273份,回收率为91%。

一、大学生支教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我们上网搜寻的相关资料,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支教现状有三个主要特点。

1、多数大学生其所在学校都开展过大学生支教活动,但他们对支教的相关内容都不是很了解

表1显示,有59%的大学生其所在的学校开展过支教活动,还有41%的大学生其所在学校没有开展过支教活动。这表明在湖南省的各大高校中开展过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学校不到60%,虽然超过半数,但是还不够多。这也说明了各大高校对大学生支教这一项活动还不够重视。现在的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的变化。网络的出现,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有些学生有这个想法去参加支教,却找不到合适的机构去报名。学校可以说是人群较为集中的一个场所,且刚接受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应用技能的训练,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而且我们认为由学校进行组织,学生可以更方便地参与支教。学校要组织支教活动必定会做一些准备,可以以动员大会、宣传讲座、展板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情况,学生也可借此加深对支教的了解。

表2显示,13%的大学生对支教的相关信息是了解的,这说明在当代大学生中,了解支教的只占少数。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各大高校对支教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需要加强。32%的人不了解支教,有可能是学校根本就没有对支教这一活动进行宣传,也有可能是这些学生没有意愿去参加支教,故而不会主动去了解和关注支教。这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一些想法,即不是必须要做的事,不用去关注。还有55%的人对支教这一活动的相关信息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这可能是因为现在社会上有太多的虚假信息,让人很难分清真假。因此我们认为国家应该对网络信息加大监管力度,减少虚假信息、黑网站的出现。

2、多数大学生愿意参加支教

表3显示,43%的人在空闲时愿意参加支教活动,47%的人会考虑但不确定,只有10%的人选择了不会。这就表明大多数人在空闲时有支教活动是愿意参加的。在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安排的活动不强制性要求参加,或者不与成绩、评优评先等挂钩,能不参加就不参加。这是因为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无法调动积极性,即使被强制性要求参加也会做其他的事来打发时间或者不认真参与。因此,校方在安排支教活动时也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相对于强制性参与,学生会更接受自愿参与。并且自愿参与者对活动的安排会更负责、更尽心。针对这一点,可以在安排支教活动时充分考虑到配合学生的时间进行。尽量协调好学校、学生以及被支教地区三者之间的时间安排。避免在考试周、比赛周等活动多、时间紧的期间组织支教活动,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参加,而不是出现无人报名的场景。

表4显示,有62%的人在校期间或毕业后愿意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还是很高的。虽然这只是个人意愿,但是有想法才会进一步有行动。还有38%的人不愿意,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所占比例较大。可能是认为自己不能适应贫困地区的环境,或者是家庭原因。有些大学生本身家庭条件就不好,会觉得到贫困地区支教所得的收入太低,无法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因此不愿意到贫困地区支教。目前,国家虽然提出了对参与支教的老师进行各种补贴和优惠措施的政策,但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政策。而且,由于地区差异很多措施都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3、大学生参与支教,需要考虑多个问题,且社会上支教机构种类繁多

表5显示,会考虑安全问题的有56%,考虑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的有63%,考虑自己专业知识是否不足的有51%。选择了这三项的人超过了半数,说明这三个问题是大学生参与支教时考虑最多的问题。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信息:如果政府或学校能够为这些问题提供一点解决办法,参与支教的学生是不是会更多一些。比如安全问题,可以安排有支教经验的老牌教师带队,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至于适应能力和专业知识是否不足这两个问题,可以考虑在开始支教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心理培训,对报名参加支教活动的学生做一个技能调查,合理安排支教岗位。

二、大学生支教所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关于大学生支教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国家鼓励支教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学校对于宣传和开展支教活动不够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关。而这些问题就来源于政府、学校、学生这三个对象身上。

1、政策落实不到位,容易打击志愿者的积极性

政府所颁布的政策是国民行动的方向,但对于像农民、打工者来说,繁忙的工作所带来的疲劳让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关注时事新闻。尤其是像教育这一类的各种新闻,除了做相关的教育工作的人会时刻关注以外,大多数人并不会认真去想。现在的大学生中,农村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学生家长大多是农民和外出打工者,他们的思想观念会影响到学生的选择。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大学,是为了以后能找份好的工作,多挣点钱帮助家里减轻经济负担。因此,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需要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并且要得到有效的落实。

2、多数学校没有举办过支教活动,或只是敷衍了事,对支教这一活动不够重视

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显示有41%的学校没有开展过支教活动,55%的大学生对支教的相关信息了解不全面。就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湖南省现共有109所高校,这些高校包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职高院校。在这些高校中,大多数院校都可以开展支教活动,尤其是师范类专业。对于学生而言,在学校里接触的东西是最多的,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校。

3、学生自身素质不过关,习惯了城市生活,不能适应贫困地区的生活环境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本身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还好,吃过苦,已经习惯了。但是农村大学生对高薪的地区渴望会更大些,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点。城市里长大的大学生几乎没吃过任何苦,一开始可能满怀激情,时间一久,激情消退了,就会开始抱怨,想要离开。所以大学生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改变大学生支教现状的对策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本身就参与其中。我们的力量很小,无法去改变政府或学校的想法。但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提高自我修养和自身素质。我们认为,想要改变大学生支教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应颁布相关政策,并且落到实处

设专人监督,并且为参与支教的组织提供一定的经费。有了政策,人们就会觉得有了保障。有了经费,就可以尽快参与支教。最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都可以克服。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毕业即失业,其实很多地方都招不到人,只是许多人宁愿待业在家也不愿去,甚至工资低也要呆在大城市里。因此,这一措施是很重要的。

2、学校要大力宣传支教,鼓励学生参与支教,并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对于外面的支教机构来说,学校自己组织的支教活动会靠谱些。不一定的是到边远地区去支教,也可以是附近的缺老师的学校。由学校来组织,学生家长也会放心些。学校内部可以经常为学生做一些相关培训,普及一些知识。

3、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思想品质,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全面发展,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不管是为了什么,当代大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我修养、全面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瞬息万变。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上述只是我们在调查研究后,经过讨论所得出的一些看法。具体该怎么去改变、去实施,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段小东,杨海霞,王利培.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调查研究[J].学周刊c版,2014(30).

[2] 马学海.新疆师范类大学生实习支教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85-90.

[3] 李超.大学生参与支教志愿活动动机状况级激励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5(20).

[4] 龚莉红,陈筱.大学生支教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8)72-75.

[5] 蔚莹莹,史梦涵,陈丹燕,何秋h,吴萱萱.在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长效机制构建[J].新西部:理论版,2015(7)105-106.

[6] 孙婧.关于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1.

[7] 孙健.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

第3篇:大学生支教范文

艳阳七月,**学院的16名青年志愿者在武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开始了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有需要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抱着贴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愿望,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多积累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与人合作等等。

在短短的9天里,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如给小学生支教,对xx进行社会调研,与当地村干部座谈等。在农村里,我们也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关注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农村的经济问题。现将此次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支教。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了解了xx的受教育状况。村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寥寥无几,受过初数等教育的也只有少数,而且文肓比例仍然不小。因此绝大多数的家长希望孩子们能上大学。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们的身上。xx与我们学校有相当长的一段路,孩子们来上课极不方便,家里条件困难的学生不得不每天起早摸黑地走路或骑车来回,有的学生连骑车也要半个小时,可见他们求学的艰难。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仍是十分的活跃,同学之间相处的也不错,在他们身上散发的是一股浓浓的朝气,他们很天真也很单纯。从他们的脸上,你看不到悲伤,却能看到开心;看不到自卑,却能看到自信。这也许就是知识赋予他们的力量吧。

我们此次支教的内容主要以绘画为主。由于孩子离校太远,天气炎热,因此下午一律不开课。在上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开设了绘画、舞蹈、影视欣赏这三门课,每门课中,我们都穿插了绘画,家长们一听到补习的是义务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气质,纷纷将孩子们送到学校。可见,农村家长也意识到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他们对绘画的喜欢,让我们轻松了许多。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时间也有限,在结课时,孩子们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可见,我们的支教活动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第4篇:大学生支教范文

本文作者:王熙俊 原创投稿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

—“光之希”实践队赴黄龙寺暑期支教实践活动

20xx年7月17日是我们来到黄龙寺的第三天,队员们走出了学校去孩子的家中看望他们,与家长们促膝长谈,了解了孩子学习生活状况,给他们带去了问候与温暖.

简单的早餐完毕后,我们就在孩子的带领下出发了,走在长长的山间小路上,两旁鸟语花香,我们和孩子手拉手一起往前走.一段跋涉之后终于来到了孩子们的家中,受到了学生家长热情接待一下子水果一下子又端上了土豆给我们吃,我们吃进嘴里甜进了心里.通过与家长的交谈得知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姐姐今年初中毕业准备去保定市读技校,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主动深入地和她交流,留下了我们的联系方式让她在学校有什么事就去找我们,毕竟我们都在保定比家中近,能帮到他们的我们义不容辞.随后我们鼓励两个小一点的孩子要好好读书,像哥哥姐姐们一样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家长紧紧握住队员们的双手一直送到门外.

第5篇:大学生支教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支教活动;责任感教育

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通过多渠道做出各种积极有意义的尝试,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及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广泛渗透,在“95后”大学生中出现只关心个人私事,集体观念淡薄,重视自我发展需求,对社会及国家不关注,社会责任感不强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利用互联网新兴技术,结合“95后”大学生的发展心理和网络行为习惯,搭建基于“互联网+”支教活动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实效,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义务支教活动与“95”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

“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各传统行业”,其核心内涵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平台,将目前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各领域进行有效融合,创造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互联网+”的d起,不仅给工业、金融、电子商务带来了发展,也给大学生义务支教活动带来了新机遇。“互联网+”支教活动是指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在支教地点安置电脑、投影及语音设备,依托网络在线教育系统对偏远地区儿童开展非面授形式的网络实时教学活动[1]。

长久以来,大学生奔赴偏远地区开展义务支教的传统支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师资匮乏的现状,为支教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受到了当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赞誉。随着支教活动的深入开展,传统支教活动也陆续体现出一些不足,如支教活动只能在假期开展,支教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延续性较低,不能常态开展;也存在着支教成本高、支教安全性低、团队建设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依托互联网技术,大学生开展网上支教活动开创了大学生义务支教的新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支教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网络支教采用远程教学的模式,克服了时空的局限,可随时开展授课活动,很好地解决了距离和交通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化和组织化安排,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循环,实现支教活动的常态化,进而提升支教活动的实效。支教活动开展依靠互联网,双方在当地即可通过远程传输实现支教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支教成本,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和支教地学生在人身安全、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保障。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已高达6.88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2%[2]。据调查分析,大部分学生上网使用的是网络聊天、游戏等娱乐功能,进行学习行为的占比较低。同时对于“95后”的大学生,他们处于社会快速发展前进的特殊时期,其思想、心理、行为等各方面表现出与以往学生所不同的特征,主要展现出热衷新鲜事物、学习接受能力较强,个人主义浓厚,加之网络已深深扎根于“95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部分学生长期沉迷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现实交流互动能力较弱。针对当下“95后”的网络行为特征,在学生中开展网络支教活动,通过这种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积极拓展了大学生实践平台,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同时也提升了网上引导的有效性,减少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娱乐的现状。通过网络支教活动,让互联网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行深度融合。

二、“互联网+”支教活动契合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内涵

大学生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现了大学生个体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同时也体现出大学生内在精神价值和外部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3]。“互联网+”支教活动不同于简单的公益活动,它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建设,对于大学生主体,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停留在认识层面,而是把责任情感落实到社会实践活动中[4]。因此有效的开展网络支教活动,促使大学生产生自我成长需要被满足同时被社会广泛认同的感受,进而产生更加积极的义务支教情感态度。大学生开展支教活动,不仅能够弘扬积极的社会风尚,同时还能满足个人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进步需求,具有更深层次的实践意义,这一点就基于网络支教的内涵建设。

“互联网+”支教活动有助于夯实大学生责任感认识。责任认识是责任感的前提,是大学生个体对自己承担的具体社会责任的认识,主要包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义务,承担这些义务的原因与现实价值[5]。基于实践认识论,通过大学生义务支教的形式,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国家偏远地区教育的真实情况,面对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当地社会生活的迫切需求与深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建立有效推动关系。在进行网络支教活动的同时,大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支教责任的重要性,这使得大学生在以后求学、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主动保持对农村教育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更加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懂得大学生对于社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互联网+”支教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责任感情感。责任情感是责任感的基础,是大学生个体对自己的履行责任情况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绪体验与愿望,它根植于个体的内心道德坚守和对利益的现实需要[6]。大学生在网络支教情境中所受到的情感感染与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通过与支教地学生、老师深入相处的过程中,发现贫困落后地方学生的生活困难、求学历程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知识和外面世界的渴望等客观现状后,更加激发了大学生助人情感,更加唤醒“95后”大学生冷漠的心理。支教大学生与受教学生不断的进行感情交流互动,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加深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支教大学生在得到当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与鼓励后,进一步激发了责任情感,进而树立理想信念和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

“互联网+”义务支教活动有助于塑造大学生责任感意志。责任意志是责任感的关键,是大学生个体从思想认识到现实实践这一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责任行为。通过网络支教的形式,使得大学生了解到偏远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相对城市教育严重滞后,甚至普通话普及的都不够,这就需要大学生富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畏惧困难,积极与支教学校的老师沟通,认真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不厌其烦反复教导学生。定期与支教学校学生交流,与支教团队成员交流,探讨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网络教学方案,这个过程,也使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良性互动,支教团队成员彼此帮扶,彼此鼓励,从而促进大学生坚定责任感意志。

“互联网+”支教活动有助于改造大学生责任感行为。责任行为是责任感的实践体现,是大学生个体履行责任和义务的具体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大学生在开展网络授课期间,需要做大量统筹协调的具体工作,如招募志愿者,前期培训、观摩学习、网络试讲、教学内容制定、与扶持学校联系协商、对外宣传、教学效果的评估等实践活动。通过进行现实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主动把自身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大学生网络支教活动使大学生主体和社会客体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个体提升和发展的需求得到实现;同时,在大学生网络支教活动的促进下,当地的人文生态、教育水平等均得到提升,实现了社会的进步,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做的贡献对当地带来的实质性回报,进而更加激发参与社会实践的志向。

三、“互联网+”支教活动拓宽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有效实现路径

社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热衷的互联网络开展公益活动,迎合了大学生网络行为习惯,促进大学生知情意行的相互转化。将互联网与传统支教活动进行深度融合,创新了义务支教模式,因此对于日常化运作的网络支教活动,应根据其运作内容和自身开展的特点进行规范培训和管理,搭建完善技术支撑平台和配套适当的激励机制,在保障网络支教活动顺利开展基础上,要兼顾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和社会责任教育共赢的心理诉求,进而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支教活动在责任感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加强技能训练,为支教活动提供后续保障。与传统支教活动不同,网络支教主要依靠互联网的手段进行在线教育。这种全新的支教模式吸引“95后”大学生高度参与,同时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就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因此需要对支教大学生进行严格把关。很多大学生可能因为一时兴起才参与网络支教活动,但毕竟网络支教是一项教书育人的重大公益活动,要求大学生既要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要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通过严格规范人员的筛选,在保证支教成员较好素质基础上,提供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在网络教学中所需要的能力,尽量避免出现教学经验不足、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考虑到受支教地多是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当地学生会存在自卑、自尊心强的心理,为了提升网络支教科学性,避免授课过程中出现言论不当现象,应对支教的大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知识培训,开展心理学相关讲座[7]。

完善激励机制,为大学生支教活动提供持续动力。大学生开展网上义务支教活动,对于偏远山区的基础教育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虽然支教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之间是自愿并主动参与的,但由于网络支教需要授课前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准备,同时也要消耗一定的物力和财力,若不能构建配套激励制度,大学生在长期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会渐渐消磨自己的支教激情,无法全身心投入网络支教活动,影响支教效果。因此,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把大学生个人成长与支教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对大学生付出给与充分认可,是确保支教活动常态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规范志愿者服务时长考核机制,将志愿服务与评奖评优进行有机融合,对于支教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个人,进行奖励和广泛宣传,通过多举措来激发大学生的热情,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优化团队建设,提升大学生支教团队执行力。目前,在校大学生所建立的各种支教团队,多是以社团的名义存在,学校在此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且,由于支教组织的换届周期短,使得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支教活动“无头无尾”的现象,从而产生团队成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为了保证支教团队的稳定性和专业化程度,在招募志愿者过程中,通过筛选一批能吃苦耐劳、热衷公益事业、责任心强、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同学,来加强支教团队建设。对于团队建设,应进一步加强交流,通过开展学生参与度高的活动,来增强成员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团队成员在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进而提高支教团队的凝聚力,形成网络支教公益社团特有的良好文化氛围。通过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保持团队人员构成的稳定性,保障支教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加大宣传力度,弘扬社会正能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加大对网络支教活动的宣传,为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招募优秀的支教老师和争取良好的社会资源。通过校园宣讲、支教分享会、微视频、支教现场图展览、新媒体平台等途径,第一时间将网络支教活动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向周边高校学生进行展示,提升网络支教公益事业的知名度,扩大宣传范围,让没有支教经历的学生了解网络支教活动,充分认识到网络支教活动的现实意义,进而主动加入到网络支教团队中来。同时将网络支教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感人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积极宣传正面典型,树立前沿的公益理念,营造积极的志愿服务氛围,弘扬社会正能量。

开展实地调研,提升网络支教的实效。利用周末及节假日的时间,组织支教团成员前往网络支教学校开展实地调研工作。了解当地学校学生受教育程度、生活情况、社会需求、家庭组成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便于在前期制定教学大纲时开设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同时,考虑到网络授课的先进教学模式,应提前针对支教地学生开展网络课堂讲解、互动及演练,防止该教学模式不能被支教地学生接受,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在实地调研时,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对接,争取当地教育资源,为网络授课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网络支教大学生需要频繁的与支教地区的学校进行线下沟通,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支教学校的情况,与当地老师面对面交流学生具体学习状况,及时反馈支教效果,与支教学校的儿童开展面对面的互动活动,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进而提升网络授课的互动。通过实地调研,与支教地负责人建立畅通有效的联系机制,建立网络教学反馈机制,从常态开展网络支教的角度出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从而实现完善优化教学内容,形成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依托互联网开展网络支教活动,创新了大学生义务支教的形式,拓展了支教活动的内涵,促使支教活动能够常态化、常效化开展。在大学生高度使用和依赖网络的今天,将互联网与传统支教活动结合,顺应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和需求,同时促使大学生从繁杂的互联网中认识到依托网络可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网络支教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重要实践平台,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社会责任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网络支教活动,积极的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知转化为具体实践行为,促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事业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培养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卢宁. 网络教育背景下的新型义务支教模式探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8):123-12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2016-06-25].?

[3]w琼,王学风,张吉玉.广东省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青年探索,2010(1):89-92.

[4]陈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8):46-49.

[5]毕丽娜,李忠华.志愿者活动在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J].人民论坛,2014(1):169-171.

第6篇:大学生支教范文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传统支教模式存在的问题

国家、政府、媒体等越来越重视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得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各大高校的支教活动数目越来越多,支教队伍的人数、规模也不断扩大,大学生支教活动快速发展。当下的大学生支教活动切实解决了我国贫困山区存在的部分教学资源和师资的问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大学生支教模式也慢慢的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开展和发展。

(一)支教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低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任何在校外完成的活动,其中的安全问题永远是核心问题,更何况对于大学生支教这样的距离远、时间长的室外活动。而且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位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偏远山区。路途遥远、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都使得支教队员们的生命安全存在严重的隐患。团队的支教人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校的大学生,本身队员与队员之间就存在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问题,再加之使他们进入一个自然、社会环境及文化都不太熟悉的生活背景中,语言沟通困难和生活习惯不同等问题也将极大地考验着队员们。而这些问题都使得支教活动得不到良好的保证,从而也影响了支教活动的开展。

(二)支教活动本身的持续性差

对于任何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学习还是处在第一位的。所以,支教活动只能是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来进行的。其中利用周六、日支教的活动多半都是在学校周边完成的,虽然将支教的高额费用、生活习性差异大等问题回避了,但它较大的流动性使得支教流于形式化,不能做到使学生与支教队员之间的完全了解,因而支教活动也就起不到真正想要的效果。其中对于利用寒暑假支教的团队来说,缺少一个科学有效的的安排规划造成了支教队伍很难能够和支教学校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持续性较差。同时,高校的支教团队招募支教队员的过程也不是长期且持续性的,因此导致社团不能充分的了解每一个队员,在实施支教活动的过程中,将出现太多的不确定性。例如,当发生队员不听从指挥或调配的时候,支教团队对志愿者的约束力不足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从而使得支教活动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下降。

(三)支教路途距离远,支教成本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现在的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其中西北等教育资源缺乏地区,多处于交通闭塞的大山之中,由于当地的地理条件限制,支教地与支教团队所在的高校之间的距离遥远,每次的支教活动再来回的路途中就要花费数天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得支教的成本大大提高,降低了支教的实际效果。总之,传统的支教模式由于路途遥远,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用于支教途中的车旅、食宿等费用就占据了支教资金的半壁江山,这无形的增加了支教活动的经济负担。再加之,我国现如今支教机构的不完备和各个高校对支教活动所持有的不同态度,致使大学生支教活动没有一个持续有效的资金来源,使得支教活动都以“单兵作战”模式为主,而这一问题也严重地影响了有支教梦想的大学生们对于支教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团队建设与管理不完善

目前,在校大学生所建立的各种支教团队,多是以社团的名义存在于各大高校中。社团,大部分的活动策划、赞助、举办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实施的,学校在此过程中主要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存在的。因此,学生们所创立的社团往往就造成了支教活动的执行主要是依靠志愿者的责任意识。而且,由于支教组织的换届周期短,使得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出现支教活动“无头无尾”的现象,从而产生团队成员流动性大的问题。

二、网上支教代替传统支教模式的优势

(一)支教活动安全性提高,空间束缚力减少

与传统的支教模式相比较,网上支教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完成,可以说完全打破了支教活动空间距离局限性的问题。其中,传统的支教模式所存在距离远、时间长、内容单一、时间集中等问题的弊端完全随之解决。另一方面,网上支教的方式使支教活动在各自的学校中得以完成,这极大地保障了志愿者和受教育对象的人身安全和日常生活。

(二)支教活动常态化

支教活动本身就是需要具有长期性的活动,任何团队最初的想法肯定都是通过与合作学校的协商,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服务机制,使支教活动变成一种可持续性的活动。而传统的支教模式中所遇到的资金、安全等问题都是是打破这种持续性的罪魁祸首。所以,支教活动的常态化首先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而现如今提出的网上支教这一模式,可以很好的规避此类问题,所以网上支教模式就是支教活动常态化的一个坚实基础。网上支教再配备上精细的制度和组织安排,让网络教学和学校课堂教学一样在一个固定的时间上课,并有完整的教学循环评估机制,这样传统的支教只能在周末和寒暑假开展短期支教的问题及教学的不持续性等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进而促使支教活动的常态化、常效化的实现。

(三)支教活动成本降低

传统支教模式中,支教的大部分费用是在支教来回的路途中产生的,因此,降低支教成本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怎样规避支教路途远这一问题。网上支教,志愿者们仅仅需要通过利用电脑设备、互联网技术就能开展并完成支教活动,从而避免了奔赴支教地开展支教活动的这一过程,从而的相关巨额费用的问题也随之消除。网上支教只需要消耗一定的网费和电费,与传统支教模式相比,费用高的问题得以解决,使志愿者们的经济负担得到很大的减少,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支教队员积极程度。

(四)教学内容及模式得到扩充

实际需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还可以在基础学科的教学、知识的传播等方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而且,志愿者可以将自己在网络中学习到的很多新的知识与山区孩子们进行及时的交流及传授,有效保证相关知识的时效性。志愿者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学生们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网上支教模式的开展,将有利于促进乡村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弥补了实地支教的缺憾,使支教的内容得到拓展及外延。这也为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思路,这种思路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学习资源。总之,网上支教可以很大程度上使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学生学习自主化、学习形式多样化以及教育形式个体化的特色充分得到实现,使山区里的孩子们的学习得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了解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和知识。支教老师与学生利用网络可以进行多次、详实的交流,从而使支教老师与山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机会和范围变多,更能解决贫困地区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网上支教现在存在的问题

网上支教存在着支教老师与被支教学生之间的彼此和对网上支教这种模式的熟悉度不够的问题,无法使彼此之间及时有效地肢体及神态沟通;网上支教是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作为教学的媒介,但大部分需要支教地点都处于偏远山区,受地理位置的局限,哪些地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够达到配套效果。而且当地师生对网络的熟悉度不够等问题。

四、网上支教模式的实施

(一)实施的具体步骤

支教前,团队可在线上线下对网上支教活动进行宣传,为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招募到优秀的支教老师和争取良好的社会资源,并对招募到的志愿者进行教法等一系列培训,使每一个支教队员的专业技能更加提高一步。也可通过结合支教地的实际情况,让每一个支教老师自行准备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通过考核,让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和山区的孩子们见面,真正的帮助到每一个山区的孩子们。

(二)支教团队管理

支教团队管理主要分为联系支教地点、信息宣传、队员培训、财务管理、后勤管理、教务管理六个方面。联系支教地点主要是走访联系支教的学校,了解学校的需求,建立合作关系,使帮扶长期有效的进行下去,同时被支教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将团队的支教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保障支教活动的质量;信息宣传职能主要是支教信息的,在不同的渠道招募支教队员,建立支教数据系统、电子文件保存存档等,为支教活动正常运作提供基础支持;队员培训职能主要负责对招募的支教志愿者进行授课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财务管理和后勤管理主要负责整个活动运作过程中的财务和后勤管理工作,为团队提供强大的保障;教务管理主要负责支教中的排课管理、队员的考勤管理以及整个调整管理。

五、总结

第7篇:大学生支教范文

根据队长安排分工,我负责的是我个人比较擅长的体育课,对于这门课程想要在短时间内把这些孩子们塑造成运动健将是不太现实的,我只有从一些最基本的层面入手,普及一些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教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方式来增强体质,再就是引导他们接触各种球类运动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体育”的目的。即便是做好这些也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所以每一节体育课之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备课,查资料,还要规范一下自己一些技术动作以免对孩子们造成误导。

足足备了一天的课,开学第二天下午孩子们终于盼到了他们最喜欢的体育课和他们最可爱的体育老师,可能在他们的概念里,上体育课应该就是体育老师带着他们做游戏,领着他们玩。但我毫不客气的安排这节课上内堂……内堂?内堂!也许是接受不了吧,当时场面一度失控,纪律乱成一团,其实我也可以理解毕竟农村的孩子接触的东西少,任何一个新名词足以让他们兴奋半天。众老师们艰难的把秩序维持好之后,时间交给了我,小时候作为学生上一节课非常难熬,现在我知道原来作为老师更难熬:什么奥运会,体育,田径……这些名词可能谁都可以叫上来,但没几个能解释出这几个词的含义,就像田径分田赛和竞赛,田赛是什么,竞赛又是什么,农村的这帮孩子们对此好像一概不懂。但我并没有规规矩矩的给他们解释,而是让他们先讨论,再让他们自己总结,这是以前老师惯用的方法,不过确实好用,讨论过后他们能大体说出那么回事,此时我才想起刚到这所留守儿童学校时刘勇老师苦口婆心的跟我们说不要把知识硬生生的搬给孩子们,要领着他们走。反正那几天刘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堆一堆的的大道理,我记住的好像只有这一点。一节课满满半下午,我废了半下午劲就教给了他们几个名词的意思,关键是我教了他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去学习,不光体育。可能放了学回家睡一觉他们就把我教的东西全忘了吧,反正我小时候是那样,但是这个老师的讲课风格方式他们不会轻易忘掉。

开头是难,以后的外堂课相对还是比较方便管理,什么蹲踞式起跑动作,运球动作,投篮动作,俯卧撑等等。可能这些相对不太抽象的形体动作比那些课本的知识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快的,最令我欣慰的是,有时看见他们课间玩球的时候好几个小男孩经常在那拿球琢磨我教给他们的动作——学以致用,我还没来得及教呢。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小时候……我也是农村里长大的,小时候我是同龄一块玩的那一帮里最瘦小的,当然也是最容易受欺负的,这是背景。虽然打架什么的我向来都是处于下风,但我从来不服气,而且有了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至今,以至于现在我也算是跻身于运动健将这一类人了,所以我也拿我个人的经历为例子鼓励过他们。我是从初四开始打篮球的,那时候我们这个年龄段已经有一批篮球高手了,而我的起点是零,正是凭借着虚心学习,经常自己琢磨,我的球技才能有所进步。扯远了,我只是想说农村的孩子并不是不如城市里的孩子,只是条件差一点罢了,只要肯刻苦,不服输,神马都是浮云。就像我曾经给孩子们看过的那个篮球励志视频里说的那样:你究竟有多想成功!

虽然我的教学任务是体育老师,但我也经常帮其他老师一起上课,就像我上体育课的时候也是好几个老师和我一块在那上,况且有些课本来就是不分家的。比如心理教育课,从接手这所学校第一天起,我们就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多多少少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懂得分享,没有团队意识,一味得只想着索取……哇,不禁感叹当今社会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实在是太严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组织各种心理活动也就是通过做游戏来让他们懂的那些道理,治愈他们的心理问题。如何让这些孩子们懂得分享,是那段时间一直困扰着我和心理教育老师豆豆的一个问题,毕竟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都长期在外打工,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呵护,难免会想把东西据为己有,分享对于他们是很难做到的。以至于没到课间玩时候,可怜的几个球总是被那几个特别能抢的抢到手,其他人只能干瞪眼。对此我们费尽心思开发了好几个只有与别人一起玩才能玩起来的游戏,希望通过这些游戏能让他们感觉到:哇,原来这么玩比我自己抱着球玩要好玩得多啊。再次我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引起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他们也该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第8篇:大学生支教范文

成长—我支教路上的收获—支教个人总结

初中、高中时更多的是埋头苦学,假期也多数奉献给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直到上了大学,我有更多可灵活支配的时间,我可以尝试更多我想做而没做的事情。

大一时,我十分有幸加入了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志愿者队和“知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做一些志愿服务。每周四去博远小学支教和暑期给孩子带去知识与快乐,这些事让我至今为止的两年大学生活过得十分有意义。

今年我又加入了台州学院“知心支教”暑期实践队,并成为了实践队的队长。我深刻的意识到队长肩负的责任,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希望能让支教越办越好。经过这一次带队,我明确了一个实践队队长需要做到的几点:

一、制度建设,合理管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XX多年前的古人便已深刻认识到制度建设对一个团体的重要性。家需要有家规,队需要有队规。为进一步规范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便拟定针对本团队今后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团队守则,确保更好的做到上传下达。

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便是责任制,明确任务和人员编制,以任务定职位,以职位定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各尽其职,达到事事有人负责的目标,改变以往有人没事干,有事又没人干的局面,避免苦乐不均现象的发生。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助于团队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

当然,处事管理也要灵活,切不可一味按照既定制度执行。一名好的队长还应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地引导、控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实际目标。

二、每日总结,查漏补缺

每日一结,便是让团队每一位成员对当天的工作或任务加以回顾、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明确今后实践的方向。总结应对实践进行全面、深刻的概括。总结是对实践的认识,总结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总结可以承上启下,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工作。在每一次实践活动后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努力改正,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活动质量。

每一天支教结束后的总结,让队员们更好地发现当天的不足和之后需要注意的地方。每日一结的开展让活动的开展更为顺利高效。

总结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查漏补缺。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一切难题,只有结合现实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结合现实才能把握;一切愿景,只有结合现实才能实现。

抛开现实,空谈理想,是空。

长远考虑,火石能敲出星星之火; 长远考虑,重新点燃熄灭的灯; 长远考虑,为你照亮前行的路。

独有理想,架空现实,是空。

第9篇:大学生支教范文

指导老师: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俞松坤书记

支教地点:甘肃省会宁县丁沟乡张庄村小学

团队人数:16人

参加对象:浙江省大学生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关注西部,关注会宁,爱心让梦想起飞。近年来全国范围普遍干旱,特别是在西部素有“十年九旱”的状元县会宁,引来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年轻的我们,更应该做点什么,特别是为西部的孩子近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们这次活动本着关注西部关注西部留守儿童的原则,尽最大努力为西部孩子做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他们带去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思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其次为他们送去我们的一些资助。作为一名大学生,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在帮助困难孩子的同时我们感觉到自己生活学习环境的优越,使我们更好的对待生活,对生活有新的感悟,早日成才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群。

我们通过“心连心” 筑梦工程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给孩子们带去新的思想,开拓他们的视野,增长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活动,深入了解西部山区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后期联系相关基金会和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更进一步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同时,借助我们的宣传,使更多有志于慈善事业的个人或机构关注西部教育。

二、活动内容

这次活动我们把所有的支教教师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课题组、体艺组和文艺组。

1、课题组

课题组主要教授孩子们一些科学文化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思想教育等。课题组的主要目的及任务是:提高孩子们对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体艺组

体艺组主要负责体育、美术、琴棋、书法、以及课外兴趣的拓展实践课程的教学。体艺组的主要目的及任务是:帮助孩子们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体验艺术的魅力,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时间。

3、文艺组

文艺组,其课程内容有,音乐,舞蹈,演讲(有关名人故事、爱国教育、安全知识普及)以及锻炼团队力量的游戏。文艺组的主要目的及任务是:帮助孩子们从德、智、体、劳、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文艺兴趣以及文艺才能。

此外,课程内容还要附加主题班会(如感恩、爱国,安全、卫生等),主要有班主任老师负责。

三、日程安排

1) 6.23-7.4在宁波策划组织筹资募捐活动;

2) 7.5-7.7坐车前往甘肃会宁支教学校;

3) 7.8 向学员家长介绍支教报名须知,学员报名;

4) 7.9-7.15 正常支教教学

5) 7.16 学员放假休息一天,支教老师对贫困学员进行家访;

7) 7.24 组织文艺汇演,和支教学校互换纪念品,支教结束;

8) 7.24 下午支教老师对贫困学员进行家访;

9) 7.25-7.27 深入会宁乡村,对会宁乡村教育、会宁农业情况进行调研。

10) 7.28 返回宁波

四、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1)选择合适的支教学校,并初步了解该学校的状况(地址、设施、师资等)和村子的基本状况(包括村子的经济、生活基本条件等)。

2)主动联系学校,通过学校老师得知学校教学基本情况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并做好记录。

3)确定各个方面负责人以及各负责人职责分工。

4)与接受支教的小学确定时间及交流相关事宜.

5)确定支教志愿者名单及教案。

五、活动前的宣传

1、 横幅:爱心支教活动必将用横幅大力宣传。主要在支教学校主干道上,志愿者老师招聘现场等人流密集之地,点名赞助商。

2、海报:整个爱心支教期间将在人流集中地段张贴巨幅海报及时传达信息。我们将在爱心支教的宣传海报中点名赞助单位。

3、在支教中心网站广播站感谢赞助企业对爱心支教的支持。

4、 媒体宣传:通过媒体向大家宣传本次活动。

六、项目可行性分析

1 队员信息

我们有十几名优秀的队员,他们各有特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会宁当地人,他们对当地自然人文环境非常熟悉。他们了解此行的任务艰巨,要对浙江的同学负责。再次我们所选拔的每一位队员都是有坚定地志愿者信念,经过多天的相处,每个人都热爱支教、热爱我们的团队、能吃苦耐劳。我们相信,凭着队员的满腔热忱和之前的支教经验,此次支教一定会圆取得丰硕的成绩。

2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会宁这个贫穷的“高考状元县”多年的共识,在长期的了解后,我们的队员都深深理解这一点,看到这些孩子,就像看到我们自己的童年。所以我们的队员一定会倾力爱护这些孩子。

3 会宁很浓厚的学习氛围,因为条件艰苦,每年都有大量的支教团队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有这样的教学环境,无疑为我们教学提供了莫大的支持。

4 我们的队员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很容易适应农村的生活,便于我们开展家访和调研。

5 在出发前,每个队员都要准备好教案,我们会严格把关,并向当地教师请教。

6我们已经在去年有了一次成功,并且从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不足之处我们今年将更加完善,以更好的状态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七、团队的使命

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联系其他公益性团体,号召社会上更多的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共同关注西部教育。为西部山区的贫困小学生奉献爱心,给他们送去快了和希望,给他们学习的动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八、行动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1、通过西部阳光支教活动,为孩子们带去一些物资帮助,包括文具、图书,同时带去募捐的衣物等;

2、打破传统的支教模式,创建全新的支教体系,用最优化的方式给孩子们带去最大的帮助;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活动内容包括:诗歌朗读比赛、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制作比赛等;

4、后期,运用所掌握的一手资料呼吁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及企业进一步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九、其他

支教地区介绍

会宁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国道312线、309线横跨东西,省道靖天路、定会路贯穿南北,交通便捷,信息畅通。会宁县位于白银市南端,东与静宁、西吉、海原三县接壤,南与通渭县毗邻,西连定西、榆中两县,北靠靖远县、平川区。

会宁是绿色产业基地。由于会宁区域海拔较高、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无工业污染,发展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已经形成了“小杂粮、洋芋、瓜果、草畜”四大支柱产业。铁木山矿泉水被国家命名为优质天然矿泉水,以当地杏仁和矿泉水配制生产的“万里缘”杏仁露跨入省名牌产品行列,荞麦面、良谷米系列小杂粮食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绿色产品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已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

会宁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也是全市唯一的国扶贫困县。财政实力薄弱,年财政收入2000多万元,财政支出2.5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