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水利工程;管理;灌区
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采取蓄水、引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近年来,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灌区水利项目也随之增加。为保证灌区水利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到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工程运行管护实行包保责任制,派专人管理,竞争上岗,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引入竞争机制,工资与效益挂钩,激发职工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使水利适应市场,达到水畅其流,水尽其用,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使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良性运行轨道,从而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
1.1 制度管理
为确保项目顺利的实施,工程管理应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工程建设程序,健全计划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整个工程由该法人代表办公室负责,邀请并确定具有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和人员,负责全部监理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在法人代表办公室领导下,由监理单位具体负责标号的编制、发标、计算等招标的具体工作。
1.2 施工管理
切实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工程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动群众集资投劳。干、支渠上的建筑物工程,实行由具有水利施工资格证书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安装工程在厂家的技术指导下进行。非主要工程为了节省投资,可由非专业队伍施工,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监督,指导施工。工程实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在严格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的基础上,择优发包,施工单位将施工准备情况及切实可行的阶段施工计划,上报指挥部办公室,批准后严格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与实际情况不符需要修改图纸时,施工单位及时报指挥部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修改,决不允许随便修改图纸,在施工过程,要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同时要按上级要求,严格履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程序,工程竣工后,及时整理资料,准备验收,交付使用。渠系及示范区的土方工程,由指挥部办公室配合,由当地政府组织当地农民投劳,并由办公室的工程组负责技术指导。为了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选聘具有多年水利施工经验并具有监理资格的人员,严格把好质量关。
1.3 财务管理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指挥部办公室财务组设专人建立专门账户,负责各项工程的费用收支,并健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根据每项工程的施工进度,给施工单位拨款,做到专款专用,不允许随意挪用工程款,管好用好农业开发资金。工程竣工后,及时对工程进行决算,以备检查与验收。
1.4 水费管理
在水费的征管上,按照“先服务、后收费”的政策,不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减少征管环节,明确征收主体;做到供需直接见面,实行合同制供水,收费到基层。同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建立乡镇或村社用水户协会或支渠管理委员会,由乡镇或灌区的水利管理站牵头,负责供水、管水、收费,解决供用水的纠纷,形成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服好务,收好费。
1.5 人员管理
在人员管理上,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现代化治水理念,采取先进的管理思路,科学的治理手段以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的步伐。
1.6 其它
项目单位建立健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施工管理、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将与工程有关的技术资料、施工图纸、技术变更、财务管理帐目、劳动合同及人员使用情况资料等,分编成册存档,以备查用。
二、灌区介绍
渭干河灌区是新疆大型农业灌区之一,在阿克苏地区重要粮棉生产基地,位于阿克苏地区东部,塔里木盆地平原的北部,总流域面积约72420km2,流域辖阿克苏地区东部的拜城、库车、沙雅、新和四县。
渭干河五大支流,木扎提河、卡布斯浪河、台尔维其克河、卡拉苏河、黑孜河汇合后始称渭干河,渭干河穿越秋里塔格山后进入平原灌区。
渭干河上游水库克孜尔水库1985年动工,1989年截流,1990实现大坝合拢,1992年发挥灌溉等效益。1990年渭干河灌区灌溉面积首次突破200万亩,为216.8万亩,并在以后的年份灌溉面积有了稳步增长。2000年渭干河灌区实际引水量为21.199亿立方,灌溉面积262.56万亩,毛灌溉定额838方/亩。
近年来渭干河灌区内各用水单位注重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单位实际改建、新建各类水利工程,并同时大力推广各种先进灌溉方式及灌溉管理方法。
2015年渭干河灌区灌溉面积为385.95万亩,15年内灌区灌溉面积增加123.39万亩,年均增长8.226万亩,增长率46.99%,年增幅3.13%。
2002年7月23日及2010年7月30日,渭干河流域经历了2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其中2002年洪水最大实测流量为3400m3/s,为有记载以来最大流量,并且此次洪水历经24天,上游下泄水量达到了10.41亿立方。
为保障此次洪水顺利行洪,渭干河流域管理局开启所有下泄通道,同时与灌区内相关单位密切协调,将灌区内农民损失降到最低。在泄洪过程中,渭干河拦河枢纽经历住了考验,渭干河流域管理局与1996年改造的渭干河总干渠发挥出重要作用,在保证行洪安全的情况下,同时保证了灌区灌溉用水的需求。
此次洪水中渭干河拦河枢纽冲沙闸部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消力池后部分水利工程也受到了不同成度的损伤,渭干河流域管理局在洪水消退后及时进行了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2010年洪水过程中,此次修复工程经历了考验,完美完成洪水下泄任务。
灌区各主要干渠在近年来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扩建,由原来的土渠修建为各种类型的防渗渠,大大提高过水能力,减少渠系损耗,在同等的时间内为灌区供水能力显著提高,保障了灌区内需水季节的供水,有效缓解灌区供需水矛盾。
渭干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每年的春灌都存在着较严重的供需水矛盾,随着克孜尔水库的投入使用曾一度有所缓解。近年来种植面积的参加使得这一问题突显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灌区内加大机井建设,在特定的时间段,如春灌、小麦返青、棉花苗水期间,有序开采地下水,对地表水进行补充。这一措施不仅有效缓解了供需水矛盾,也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三、结束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是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而灌区水利工程项目更是在农业灌溉、农民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必须做好水利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等环节,才能使水利建设真正为农田服务为农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文会,勒思东.水利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水利科技,2004(3).
基于理念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库会造成流域上游淹没现象,从而迫使大量的居民进行转移,还会引起泥沙的淤积,严重危害周边地区的水体及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水利工程建设要大动水草,会对河流上游的历史古迹及自然景观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属于建筑行业领域,具有危险性较高的特点,施工过程中安全影响因素较多,很容易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体的大量聚集,容易改变周边地区的地壳结构,容易诱发地震。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多要进行跨流域跨地域施工,水利工程建设引发的地下水位提高,很容易造成土壤的盐碱化、土壤的沼泽化。
2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当前生态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实施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加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2.1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设计之前,需要勘察施工地点的周边环境,对水利工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合理的评估,在设计环节,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理念,进一步拟定相应的防治手段来减少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不良后果,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实现施工前的有效预防。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对经济和生态环境两者的评估结果,实现水利建设、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三者的共同协调发展。在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要对生态环境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2.2健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往往需要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增加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必然经历大兴土木的过程,也就是说,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会严重影响施工地点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环境。生态环境补偿体系的建立是以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为基本目的。要以“谁破坏,谁治理”为基本原则,明确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和具体界定的范围,能够有效缓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损坏程度。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水利工程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生态环境的损失成本计算以及对应的补偿手段,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中,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法制建设,以补偿的方式来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积极促进生态环境的再次平衡。
2.3实现水利管理体制与社会市场经济协调发展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新水法中的规章制度,对工程周边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科学的规范管理,将水利管理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完善水资源的流域管理体制,融入到行政管理中,制定规划取水许可政策,实现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和宏观调控,有利于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促进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4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水土流失问题,尽可能的遏制水土的流失。对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已经处于比较脆弱的状况,更加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水土的保持,增加土地的生产力,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更加广泛的节约用水政策,建设节水型水利工程建设。
2.5制定江河流域发展规划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流域整治工作,使得江河流域发展取得很好的成效。然而,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幅度增加,造成江河流域内的社会经济及自然条件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水利工程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对原来的江河流域的分析及评估基础上,能够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的影响规律,制定新的江河流域发展规划,实现江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6建立交叉学科和技术相结合的支撑体系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要结合河流的演化过程、动植物繁衍和迁徙习惯、泥沙的运移规律、环境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建设中各个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有效的建立起交叉学科和技术结合的支撑体系,创新地制定科学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有效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3结束语
关键词:
水利工程;规模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05401
1竹溪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竹溪县水能资源丰富,且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储水能力较强。竹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自高而低下降,海拔落差大,境内最高处是位于西南部的葱坪,海拔2740米。最低处是位于东北部的烂泥湾,海拔276米,相对高差2664米。这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当地的水能资源,给水电事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中,2006年的鄂坪电站,2007年的大峡电站,2010年的周家垸电站、冯家湾电站和岔河一级等电站逐步先后投产建站。使得“十一五”期间新增电站35座、新增装机22.41万千瓦。电站总数达到61座,装机达到2698万千瓦。仅装机规模就比“十五”期间增长490%。逐步形成了以汇湾河、泉河为主的七大流域梯级开发格局,实现了水电产业发展的重大跨越。投资1.6亿元的全县农电电网改造工程的全面竣工,全县农村供电覆盖率大大增高,达到98%。农村人村用量上升,而用电价格大幅度下降,促进了工农业经济,农民得到了实惠。
在2002年以前,农业经济是全县的主要财政收入,约占60%以上,而工业和第三产业占40%左右。随着竹溪县水利工程的建设步伐加快,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县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多。2010年底,全县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县经济总值的70%左右,其中水电产业生产总值占工业生产总值的52%,完全改写了农业生产总值占县域经济比重大的局面。
2水利工程的规模化发展进程
竹溪县水利工程产业发展势头如此猛烈与当地政府提出的规模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最初的国家扶持阶段,然后是招商引资开发阶段,到最后的资产重组整合阶段,一步一步地慢慢将水利工程渗透到全县产业当中,使得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水电产业没有建成之前,竹溪的骨干税源来源于农特二税。在国家取消农特二税后,水电成为第一大财源,从而使财政收入增长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水利工程方面,竹溪县进行了一个三部曲。第一步是国家扶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竹溪县从最开始的民工建勤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到接下来的股份制和民营为主地方投资为辅,建立了例如石庙子、太坪、秦坪石板河等水电站。由于国家给予一部分资金,缓解了当时民工资金短缺的问题,为竹溪民工开发水电工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民营、民工的积极性与动力,让水电站事业顺利地朝着第二步发展。第二部是招商引资开发。以2002年7月22日武汉宏林集团公司与竹溪县政府签订了独资开发鄂坪电站合同为起点和标志,竹溪的水电转变为以招商引资为主渠道,进入快速开发阶段。2002-2007年期间,竹溪建成投产装机20万kW。并且由于水电事业发展迅猛,竹溪县政府将电网建设同步发展,先后建成了竹溪—竹山220kV输变电工程和县内2条110kV线路。这种以公司与政府联合开发水电站的模式,不仅使得投资建水电站的资金相对稳定,能够建设更加完善的设备,还能够吸引更多更好的公司来竹溪县开发水利工程,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随着水电开发的进一步扩大。县政府面对水电开发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进一步理清水电开发思路,整合资源,引进有实力、懂经营的国有大企业、大集团进入竹溪开发水电并收购电站,以确保竹溪水电开发有序推进并发挥最好效益。从而带领了竹溪县水电事业进入到资产重组整合阶段。2009年8月6日鄂坪电站被省高院成功拍卖,主体资产由国电华中分公司以9.6亿元竞得。随着泉河流域梯级电站的成功转让,国电公司进入竹溪水电开发领域,有力推动了该县的水电产业建设。
竹溪县委、县政府逐步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通过慢慢摸索,发展出了一个规模化发展道路,使竹溪县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好。从目前经营情况看,小电站大多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难以还本付息。必须进一步加大水电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探索重组整合的方式和途径,将全县小水电整合形成一至两个大的水电集团实行规模化经营。由于水电产业对其它产业建设的带动显著增强。近几年水电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年在5亿元以上,从而诱发了固定资产投入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同时水电投资全部由民营资本投入,激活了民间资本,改变过去固定资产由国有企业投资的现状。“十五”完成水电投资17亿元,而“十一五”完成水电投资20.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22%。随着水电产业建设,竹溪在全省综合排名迅速靠前。县委、县政府用水电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作为四大工业体系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水电大县”目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优化措施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立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尽管其对于发电项目、调蓄洪峰项目以及灌溉项目都有深远的影响,却存在严重破坏生态资源的问题。从长远发展角度分析,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项目管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兴建主要是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综合调控,能在解决相关水资源问题的基础上,集中优化水资源地区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效果,并且集中处理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真正实现自然灾害的有效规避和处理。正是基于此,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建立和运行要贴合环境发展需求,在满足自然条件要求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集中处理,保证建设方案能都符合实际。水利工程建设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位,结合实际生存和发展基础,仅依靠自然力量不能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威胁,而且多数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都是人为造成的。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资源的合理化应用,集中管理生态控制模型和水利工程建设的运行维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能有效改善和弥补水旱灾害问题,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且确保相关运行维度和管理模型之间建立切实有效的管控措施。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水利工程项目的保障体系,在水利工程项目建立中,要根据自然条件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管控机制和管理框架。相关项目管理人员要以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为基本原则,减少恶性破坏[1]。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1正向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建立过程中,要杜绝污染型发展趋势,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才能真正提高其环保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蓄水发电以及灌溉项目都会提升地区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整体管理效果和管理实效性的最优化。正是借助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有效提升环境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程度,确保整体管理模型和管理幅度的最优化,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活环境以及生产环境舒适度的升级。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水库建设能有效对河流的净流量进行深度管理,并且在枯水期进行集中防水,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下游河流的自净能力,切实维护整体水库建设项目的运维体系[2]。
2.2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结构在可持续发展运行维护体系中,对于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
(1)水库的建立和使用,导致区域性的大面积停滞水域,而水库在光照条件下,逐渐形成新的水域环境。相较于自然河流就会出现差异性,甚至会对周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产环境产生影响,就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求,建构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另外,若是相关设施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机制和措施方面存在问题,都会导致水库蓄水出现问题,甚至使得上游被淹没,也就使得水库周边的建筑以及景观结构存在被淹没的安全隐患,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对于生态平衡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基本参数会变得较为脆弱,甚至会出现不可估量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效果。
(3)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的建立,会对生物自然生长带来影响,甚至会破坏一部分生物赖以生存的活动空间,导致生物灭绝,对于自然环境中生物多样性以及基因多样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3]。
3优化措施
3.1建构积极的维护体系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运行和操作过程中,相关项目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建构切实有效的管控措施。加之水利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涉及范围较大,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和项目管理措施,积极落实维护体系和运行措施,减少工程项目开展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结构和运行维度的顺利开展,真正实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就要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维护体系,从而保证其发挥其实际价值,并针对具体工程管理行为建立相应的管控和纠正措施[4]。
3.2完善有效的制度框架
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保护,不同的人群存在不同的见解和认知水平,因此,要想统筹管理项目,就要从思想意识层面提高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建构切实有效的管控机制和管理措施。并且,在制度框架体系内,落实科学化管理要求,制定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政策,从而维护制度的实效性,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综合管控,也要对工程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对有利影响以及负面影响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建构更加具有实际价值的合理化运行方案[5]。只有对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具体环节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才能进一步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要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最低,以制度约束工程项目的运行行为,实现整体运维体系的全面升级。
3.3强化水土保护工作
除了规范施工管理行为和项目管控要求外,针对水土保持工作,也要提升重视程度,特别是对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要提升重视程度,就要集中升级建设实践活动,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效性能得到有效发挥,并且结合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真正实现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项目的协同发展[6]。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就要深度贯彻落实宏观管理机制和全面环保意识,建构协调发展的运行体系和管理模式。利用保护措施从根本上减少生态环境受损的几率,并且建立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综合处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确保整体管理维度和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也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守仁.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与生态保护问题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2006,(6):1-6.
[2]苏维词,杨华,罗有贤,等.三峡库区涨落带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2003,(4):196-198.
[3]潘世兵,路京选,张建立,等.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干旱区研究,2016,23(2):236-240.
[4]张保胜.关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生态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14(1):134-135.
[5]陈韦丽,吴琼.浅析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7(Z1):125-127.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07-01
前言
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方面。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水利工程的内容及作用
水利工程是指通过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从而改造自然河流的运行方式,达到除害兴利、方便人类生产生活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属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人们对供水、发电、防洪、灌溉等等方面的需求,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1 有利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多有利的影响,有效的调节了水量的配置,防止江河流域出现断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污染。水利工程具有蓄滞洪水的作用,在汛期能够削减洪峰,降低洪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能够增加枯水期的水量,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的正常进行。水利工程中水电的开发,是一种清洁、低成本的新能源,具有不污染环境的优势,同时节约能源和资源。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兴建大量的水库,能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及供水条件。以上各方面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有利影响,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2 有害的影响
基于理念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库会造成流域上游淹没现象,从而迫使大量的居民进行转移,还会引起泥沙的淤积,严重危害周边地区的水体及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水利工程建设要大动水草,会对河流上游的历史古迹及自然景观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属于建筑行业领域,具有危险性较高的特点,施工过程中安全影响因素较多,很容易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体的大量聚集,容易改变周边地区的地壳结构,容易诱发地震。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多要进行跨流域跨地域施工,水利工程建设引发的地下水位提高,很容易造成土壤的盐碱化、土壤的沼泽化。
3 、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当前生态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实施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加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1 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设计之前,需要勘察施工地点的周边环境,对水利工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合理的评估,在设计环节,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理念,进一步拟定相应的防治手段来减少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不良后果,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实现施工前的有效预防。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对经济和生态环境两者的评估结果,实现水利建设、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三者的共同协调发展。在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要对生态环境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3.2 健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往往需要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增加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必然经历大兴土木的过程,也就是说,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会严重影响施工地点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环境。生态环境补偿体系的建立是以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为基本目的。要以“谁破坏,谁治理”为基本原则,明确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和具体界定的范围,能够有效缓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损坏程度。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水利工程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生态环境的损失成本计算以及对应的补偿手段,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中,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法制建设,以补偿的方式来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积极促进生态环境的再次平衡。
3.3 实现水利管理体制与社会市场经济协调发展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新水法中的规章制度,对工程周边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科学的规范管理,将水利管理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完善水资源的流域管理体制,融入到行政管理中,制定规划取水许可政策,实现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和宏观调控,有利于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促进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4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水土流失问题,尽可能的遏制水土的流失。对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已经处于比较脆弱的状况,更加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水土的保持,增加土地的生产力,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更加广泛的节约用水政策,建设节水型水利工程建设。
3.5 制定江河流域发展规划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流域整治工作,使得江河流域发展取得很好的成效。然而,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幅度增加,造成江河流域内的社会经济及自然条件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水利工程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对原来的江河流域的分析及评估基础上,能够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的影响规律,制定新的江河流域发展规划,实现江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6 建立交叉学科和技术相结合的支撑体系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要结合河流的演化过程、动植物繁衍和迁徙习惯、泥沙的运移规律、环境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建设中各个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有效的建立起交叉学科和技术结合的支撑体系,创新地制定科学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有效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关键词]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146-01
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用地面积大。在多年来,我国的农村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了自己的一套建设与管理理念。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我国的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实际的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且这些问题直接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视,使得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断的促进农村的发展。所以,对于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发展应该成为我国水利水电部门的一大研究课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对于农村发展问题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国家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来说,是要发展我国的农村。农村人口多数以农业为生,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都是来靠天吃饭。如果风调雨顺,农业则会丰收,人民则会有温饱。如果一年下来,风不调雨不顺,农业的发展则会遭到很大的损失。农民靠天吃饭的问题给我国农村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扭转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旱天可以灌溉,涝天可以防洪,还可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发电、养殖等多方面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因而,对于我国的农村来说,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与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展管理的现状分析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发展的问题,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对于农业建设地投入更是不断地加大着力度。但是,目前我国农村最为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管理问题,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障农民的权益是极其重要的,下面简单分析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自建国以来,我国逐渐建成了2000多万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这些工程设施大致涵盖了堤防、水库、机井、水电站、水土保持工程以及饮水工程等各个方面的水利需求,它在农业发展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但是,纵观我国已经建成的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这些工程主要都是建成于上个世纪的 50、60、70年代,多数是由国家政府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助及建设资金,发动农民的力量来建设的,在性质所属上看,大都是公益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除此之外,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地发展完善,整个社会的各项企事业都开始与市场建立其必然的联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国有企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转变,这就在企业施工管理方面对于工程的建设造成了极大地破坏。施工管理企业管理手段滞后、管理人员膨胀,致使整个工程管理出现了项目组织以及机械配置等不合理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劳务管理费用的增加以及建设材料的浪费。同时,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人员与经济管理还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懂技术与懂经济的人员彼此独立,不能有效地融合在一个人身上,这就导致了工程设施建设中工程质量与工程效益的分离。
三.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发展建议
3.1 明确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施即工方作为一个项目建设的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施工方本身的利益。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施工成本目标、施工的进度目标、施工的质量目标和施工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对于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来说,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但是也涉及到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在工程实际施工中,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往往是交叉的,因而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也涉及到设计阶段,就国内单项工程施工而言,主要在于与发包人、涉及人的沟通。
3.2 优化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流程
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母体企业在管理职责上的不同,导致管理流程也不尽相同。常见的项目管理有文件管理、记录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物资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施工管理、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控制、不合格品(不符合)管理,在每种管理下又设有多个具体的管理流程,对应于管理中的具体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名称相同的流程在不同的管理层次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在财务的资产管理中,工程局一级可以进行购置、处理等管理,管理的重点是资产的配置和处置,而项目上的资产管理主要在于使用、保值增值以及确保后期成本的回收,偏向于成本控制。
3.3 合理应用价值工程于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进管理有机结核起来,实现 “建管结合、无缝交接” 对于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以及水利工程功能的充分发挥都有积极意义。施工是一个综合应用各种资源、各种技术进行有组织有活动的过程,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一系统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施工项目目标管理、项目组织机构的选择、分包方式的选择、内部分配方法选择等。施工管理是项目施工日常管理,是对管理制度的管理,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往往决定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成败,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3.4 合理应用技术创新管理农村水利水电工程
技术创新管理应该结合行政管理和技术管控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要考虑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和其依托的工程项目的不一致性,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创新作为新知识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特性,根据上述目的设计职能、矩阵复合型组织结构,作为水电施工企业刚设立的技术中心组织模式。该模式满足创新项目管理需要。改进后技术创新组织机构组成:企业层面设立项目评审委员会,项目鉴定委员会和创新战略研究办公室,负责整个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技术中心为责任管理机构;工程项目部为技术创新执行机构。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地占地面积较大,所以,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更为重要。虽然,我国在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对于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加以重视。从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1总平面设计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1.2建筑平面设计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
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1.3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桥头堡作为端部的收尾,则形成类似交响曲尾部的,较高的体量同时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性建筑,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至于建筑具体的风格是采用现代风格还是仿古甚至所谓欧陆式,一方面多多少少要受到一些流行因素和建设单位喜好的影响,更主要的则是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设计出因时、因地,与环境相宜的建筑。
总之,建筑风格的确定,事关整个水利工程外观表现成败的关键,所以提倡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到现场实地考察一下,精心揣摩,想象一下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1.4建筑材料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新晨
2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流域水利 防洪工程 持续发展
【分类号】:TG333.2
一、抓工程质量促持续发展
1、择优选择承包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是确保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在工程实施阶段要严格按国家规定开展施工招标,认真审核投标单位投标文件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施工方案,能否按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作为选择承包商的重要依据,在此前提下以合理报价择优选择承包商。
2、进行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为按设计要求施工打好基础。
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会议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设计、施工、质监等单位参加,通过会议磋商使各方明确设计意图、设计要求、施工技术参数,经设计单位对各方提出的图纸、设计等方面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澄清歧意,最终形成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会议纪要,指导工程施工。
3、在施工中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各部门按职能分工,各负其责,使项目管理运行高效有序。根据招标技术规范,制订质量检查实施办法,与各作业队签订了质量目标责任状,并落实了奖惩措施,在接受建设、监理、质监单位监督检查的同时,为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做好准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质量监控人员,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目标管理和业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为质量控制做好组织准备。
二、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机构
1、建立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
根据项目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择优选用技术能力高、质量意识强的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提高工作效率;项目部要成立必要的下属机构,确定以项目总工为首,技术科、质检科、财务科和实验室为辅的技术管理系统,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合同进行施工,认真执行施工质量“三检制”,实行逐级检查逐级签字制度,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良好运行。
三、提升质量意识和技术能力
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严格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坚持按规定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并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施工作业环境,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严格管理项目部成员,明确每个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任务。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成员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建立项目成员之间进行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渠道,形成有效的内部团队机制,使项目部能够高效运转。
四、加强质量控制,搞好现场管理
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关键就是抓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制定有利于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完善现场检查的验收程序,自觉接受监理和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从单元工程质量控制入手,进而达到控制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目的。未经验收合格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并完善管理过程的各项检查记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
五、严把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关
施工过程中,要控制材料的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是否相符,然后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和保管上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及时掌握材料的价格变化、供货能力等信息,选择信誉好的供货厂家,取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原材料、半成品是构成建设工程实体的基础,材料的质量也就形成了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材料的存放,对用量大、进货渠道畅通的材料,可定期进料;对用量较少供货紧张的材料,适当多进或一次进足,确保不误工需。进场材料要求提供出厂合格证和化验单,质量人员按要求进行抽样检验,严把进料关,杜绝不合格材料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六、精心准备施工设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结合现场条件、工程结构及设备性能等因素,综合选用施工机械,使设备性能和工程要求相符。施工期间,注重施工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使机械设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使用,并合理调配机械设备,做到人、机之间的合理搭配,减少设备的空置,提高设备利用率。机械设备是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应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等方面加以控制。
七、施工地理环境的管理
施工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水文状况,气象变化及其它不可抗力因素,以及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和作业环境等内容。要消除环境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采用预测预防的方法进行控制。对地质水文等方面的不利影响的控制,应根据工程要求,分析基地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要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还要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的政府监督,自觉接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的检查、验收,施工过程中将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结合起来,达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目的,共同保证工程质量。
八、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流域的概念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及其深刻内涵尚没有被广泛理解。但水利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为流域量身定做一套水利系统,使流域的水资源及其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地利用。过去衡量水利建设的成就往往是用在流域内建了多少坝、修了多少堤、打了多少井、灌溉面积达到多少亩之类的指标来衡量。而这些指标只是反映了一种绝对数量,它无法说明水利工程布置是否合理、是否适度、是否能够保障流域内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将改变流域内水土平衡及水循环特征。
九、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应当实现三个目标
1、提高流域的安全度。流域内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应当是治水的首要目标,但安全是相对的概念,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在描述流域的安全度时应同时评价流域和河道对不同频率降雨的调蓄能力,当大洪水发生时应以不死人为目标,财产的损失只要控制在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就不会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流域的舒适度。在流域内应保持足够的森林、水面、湿地的面积,保持一定的地下水位,注意保持河流的连续性、水陆的连续性,防止河道断流及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课程体系 实践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Hydro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LIN Tingshuang, LIU Haiyan, CUI Yanhua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 Yichang, Hubei 443000)
Abstract Combined with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pushing forwar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our country the status quo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tren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 through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colleges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target,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factors: dominated by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ideas, to explore a new way of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高职高专教育应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学院通过对水电行业社会背景的调研及行业分析,对水电站动力设备及管理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进行分析,构建新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新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旨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进一步加大了工学结合的力度。
1 依据区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水利水电事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之一,而湖北省又是我国的水电大省,我省水电大开发目前正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开发黄金期,现在建的长江三峡工程和清江水布垭水电站,加上已建成的丹江口、葛洲坝、清江隔河岩、高坝洲等大型水电站和近四百座中、小型水电站,将使鄂西拥有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三千五百万千瓦。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江重要堤防工程、鄂西小水电开发等一系列位于湖北省境内水利水电工程正式启动,尤其是金沙江(向家坝、西洛渡)、大渡河、乌江等西部水电项目的开发,使水电建设在国家、我省以及区域内得到高速发展,都亟需我们培养一大批的水电建设人才。
加强学校与水电企业的合作,实现校企间的深度融合,以水电行业的发展为引领,以主动服务国内外和地方水电工程建设的需求为宗旨,培养水电建设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确定为我院水电站动力设备及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的课程体系
2.1 构建“工学结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由水电行业的专家、一线技术人员,水利职业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总结教学改革经验,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切入点,合理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按照水电站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安装、检修、水电站运行管理实际工作过程,遵循认知规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2.2 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核心技能要求规划出核心课程,根据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显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核心课程分析,根据行业标准和技能鉴定要求定出核心课程知识和能力要素标准和进行课程设计。根据课程设计和反映能力要求,组织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编写相对应的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再请专家对此核心课程进行评价。
建设“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要求为课程内容,以教学内容模块化为课程结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为课程视野,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仿真和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为课程保障”的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教材、教学课件等课程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建设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
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中的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检修,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中的水轮机、水轮机调节等,按照校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专业支撑课程中的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水电站辅助设备、可编程控制器等。在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为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
3 实施“大修顶岗,双元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大修顶岗”: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一次顶岗实习,根据实际水电站机组大修时间,灵活调整校内学习计划,安排学生到水电站进行顶岗实习,顶岗过程突出以生产为主导,学生跟班上岗。
我院实行“2+1”学制,水电站动力设备及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采用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学生安排到某施工单位,结合安装单位的生产任务开展实践教学。在实习过程中,把学生分配到生产班组,随安装人员一起顶岗上班。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由学校和安装单位共同承担。学生除了结合生产任务向工人师傅学习操作技能以外,还要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和完善专业理论课知识,以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顶岗实习期间,有的学生是从事水轮机检修工、水轮发电机检修工等工种的实习,有的学生是随安装管理人员学习安装组织管理技能。在适当时候,通过与安装单位沟通,还对学生进行轮岗,交换工作岗位,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实践技能锻炼。
“双元教学”:双元指学校和企业,是指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训,即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除在学校开展专业学习外,又到企业一线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双元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参与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的指导、评价和考核。校内教学和实训主要利用校内教师和实训条件;企业资源主要参与顶岗实习、实训环节的指导和评价。
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既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安装单位完成部分生产任务,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和安装单位用人的双向选择创造了条件。此外,通过顶岗实习,能使学生较早接触社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4 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走产学结合道路
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内建有与本课程实践教学配套的水电站仿真实验室、水轮机安装与检修实训室、水电站辅助设备实训室。
为了培养“成品型”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实现教学和生产的“零距离”,使毕业生快速适应“生产一线”环境,毕业后能直接顶岗, 学院与葛洲坝集团三峡指挥部合作,学院投资20多万元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了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工程现场、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我院还分别在葛洲坝水电厂、松滋西斋水电站、隔河岩水电站等水电工程所在地建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生的电厂认识实习和电厂生产实习与毕业的顶岗实习。并邀请工程技术人员做实习指导教师,给学生讲课,带领学生进行实习参观,真正地体会现场的学习氛围与真实的工作场景。
5 完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能力评价
改革水电站动力设备及管理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应以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测试学生最终成绩水平的基准。打破以书面考试评价方式、书面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学业水平为主的传统评价,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在工作现场的考核比重。课程质量的评价应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采用符合能力本位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形成以口头与书面问答、技能测试、课程实践、大作业、毕业实践、实习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要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指向性和实效性。
注:本文为省级专项基金,湖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编号G2012B022)
参考文献
[1] 程云燕.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中国大学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