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研究运用自编问卷,对两个中部地区地级市的中小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和评价。
1.1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访谈法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颁布的《纲要》精神和内容,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中小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情况、中小学生对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价、对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评价、对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评价等),最后还包括中小学生对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山西省某市和河南省某市中小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选取小学二、四、六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共九个年级11338名学生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11027份,回收率为97.3%。其中农村中小学生4453人,占40.4%;城市中小学生6574人,占59.6%,符合当地城市和农村学生比例。在所有学生中,小学生4495人,占40.8%,初中生3408人,占30.9%,高中生3124人,占28.3%。调研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录入和分析。
2研究结果
2.1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城市中小学在设置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课程开设方面较好。但整体来看,初中和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相比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设置心理辅导室整体来看,城市中小学中有88.7%的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室,4.3%的学校没有设置,7.0%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学校有没有设置心理辅导室。其中,城市各级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设置情况如表1。卡方检验发现,小学、初中、高中心理辅导室开设置情况有显著差异(χ2=802.8,p<0.001)。初中学校相对较少,只有80.7%的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室。
2.1.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城市中小学中有89.8%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8%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4.4%不知道学校是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卡方检验发现,不同阶段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情况有显著差异(χ2=192.1,p<0.001),其中高中和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比例占90%以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初中学校占83.9%。
2.1.3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其他活动情况整体上,城市中小学中,有66%的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其他活动,12.7%的学校没有此类活动,21.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活动。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及活动较多,占85.7%,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及活动的中学刚过半,3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学校有没有心理健康讲座。经卡方检验,不同阶段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方面有显著差异(χ2<701.6,p<0.001)。
2.1.4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城市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满意度为:67%的学生表示很满意,24.8%的学生认为一般,8.2%的学生不知道。具体来看,小学生的满意度为85.6%,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58.4%和53.1%。经卡方检验存在显著差异(χ2639.6p<0.001)。整体看来,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低于小学生。
2.2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通过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认知与评价发现,农村中小学在硬件设施、心理健康教师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与城市中小学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没有得到落实。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2.2.1设置心理辅导室与城市相比,农村设置心理辅导室的学校较少,尤其是高中。整体来看,66.5%的学校设置了辅导咨询室,13.7%的学校没有心理辅导室,19.8%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在学校有无心理辅导室。其中,小学有81%的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初中和高中比小学少(见表4)。经卡方检验发现,小学、初中、高中心理辅导室设置情况有显著差异(χ2=932.1,p<0.001)。
2.2.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农村中小学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学校占70.7%,没有开设的占16.0%,不知道自己学校是否开设的占13.4%。其中,小学开设情况较好,在90%以上,初中有75.4%,而高中仅有27.3%(见表5)。经卡方检验,不同阶段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情况有显著差异(χ2=1414.8,p<0.001)。
2.2.3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整体来看,农村中小学中有45.3%的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及相关活动,30.2%的学校没有相关活动,24.4%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自己所在学校有心理健康讲座或相关活动。小学中有76%的学生回答举办过心理健康讲座,初中为58.5%,高中最少,只有25.1%。经卡方检验,农村中小学之间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的情况有显著差异(χ2=767.7,p<0.001),小学心理健康讲座的开设情况明显好于初中和高中。
2.2.4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整体来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低于城市。其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表示很满意的学生占45.3%,表示一般的占30.2%,表示不知道的占24.4%。小学生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初中,高中生满意度最低。经卡方检验发现,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呈显著差异(χ2=881.6,p<0.001)。
2.3城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
如上所述,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基本上都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相关讲座。这里,通过比较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程度,以期了解城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差异。
2.3.1心理辅导的态度与评价在所有参与调查的11027名中小学生中,去学校做过心理辅导的学生为3592人,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32.6%。其中,小学生1480人,占辅导总人数的41.2%,初中生1520人,占44.6%,高中生592人,占19.0%。整体来看,做过心理辅导的学生中,初中生最多,高中生最少。
(1)对心理辅导教师的评价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教师辅导水平的评价存在差异。城市学生认为辅导老师很有水平的占74.3%,而农村学生认为辅导老师很有水平的为68.9%。整体来说,城市和农村心理辅导教师水平之间存在差异,经卡方检验发现这一差异显著,χ2=35.8,p<0.001。城市学生对心理辅导教师水平评价更高。
(2)对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价整体来说,心理辅导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接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和农村学生都认为心理辅导对他们心理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仅有3.5%的学生认为心理辅导没有帮助。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效果评价差距不大,认为心理辅导“很有帮助”的分别占74.5%和74.4%,表示一般的分别占20.8%和23.2%,表示没有帮助的分别占4.8%和2.4%。
(3)对心理辅导的态度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态度比较接纳。整体上看,79.1%的学生表示接受心理辅导,20.9%持不确定或比较排斥的态度。具体来看,对心理辅导表示“比较接受”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79.2%和79.0%;表示“不确定”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17.7%和19.1%;表示“比较排斥”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3.1%和1.9%。由此来看,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态度上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大,整体呈接受态度,仅有极少部分学生表示对心理辅导持排斥态度。
2.3.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在参与调查的中小学生中,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有8721人,占79.1%。这里主要分析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和课程效果评价。
(1)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表现出差异,城市中小学生中有73.3%表示很有兴趣,而61.1%的农村学生表示很有兴趣,接近40%的农村学生表示对心理健康课程兴趣一般或毫无兴趣。经卡方检验,城市和农村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差异显著(χ2=160.8,p<0.001)。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城市中小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占79.4%,这一比例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只占64.8%(见图5)。在授课内容上,城市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卡方检验发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城市和农村学生的评价差异显著(χ2=233.4,p<0.001)。
(3)授课教师水平的评价城市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评价更高,认为心理健康教师授课很有水平的城市学生占79.7%,而这一比例在农村学生中只有62.5%(见图6)。近40%的农村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水平一般或水平不高。卡方检验,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授课水平的评价方面,城市和农村学生之间差异显著(χ2=330.6,p<0.001)。这说明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上,农村和城市之间有差距。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评价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评价差距不大。具体来说,城市和农村学生认为心理健康课程“很有帮助”的分别占74.3%和73.3%,认为“一般”的分别占22.6%和24.1%,认为“没有帮助”的分别占3.1%和2.5%。这表明,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有帮助。虽然农村和城市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师资源上有差距,但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整体评价没有显著差异(χ2=4.729,p=0.094),说明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都是很有必要的。
3教育成效与建议
3.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自教育部《纲要》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广泛重视,受到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效。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基本普及至所有城市中小学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与十年前相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仅是面向少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跟学习相关的心理问题,而是促进中小学生在认知、情绪、动机、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人格健全发展,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二,随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态度的改变,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小学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从本次调研数据看,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呈接纳态度,心理辅导室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讲座活动得到广泛普及,极大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小学学生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课程表示很有帮助。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硬件设施比《纲要》颁布初期有了明显改善。相比2005年对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本次中部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室的开设情况都有明显改善。2005年中部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率仅有38.1%,全国范围内47.3%的中小学没有心理咨询室。这说明近十年来,随着教育部《纲要》的颁布和中小学校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和兼职教师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广泛普及,正在逐步向深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3.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摘 要】由于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导致农村的教育水平一直与城市的教育水平相差甚远,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心理教育,一直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农村的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由于农村的师资水平比较低,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在思想意识上比较忽视心理教育,同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却又得不到正确的辅导和教育,造成农村初中生出现自闭、自卑、自杀等问题。【关键词】农村初中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前言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升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城市的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普及开来,同时在教育程度上不断深入,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开展,导致农村初中生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与人相处和培养人格品质的基本前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农村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如何呢?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呢?笔者针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1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近几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初中绝大多数没有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同时有些学校即便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是由班主任或者其他任课教师代为进行心理课程的授课,关于心理健康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是没有统一印发心理教材,只是由老师进行口头授课,学生进行听讲,没有硬性的考试要求。总之,农村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普及开展,同时在授课形式、授课内容上也要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学校的教育中基本属于空白。2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存在的困难2.1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我国的心理教育起步比较晚,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在数量上也比较少,那些接受过专业的心理教育的老师大多数留在教育条件较好、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城市。面对贫穷落后的农村,没有专业的心理老师愿意去。虽然国家针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或者是辅导,但是农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且教育经费有限,很多学校不愿意将经费用在心理老师的培训上,由此造成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心理老师都是上了年纪或者根本不是心理专业的老师,开展的心理教育也只是走走形式。2.2在思想意识上错误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农村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在思想意识上忽略心理健康的教育,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硬性的纳入到中考的考试范围内,很多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任何作用,不能提升学生的主科成绩,反而浪费时间,同时,他们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把心理课程的开展,当做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事情。同时,很多人混淆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概念,认为二者是一回事,没有必要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农村的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是造成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空白的原因之一,因此,改变他们这种愚昧的思想意识是进行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同时要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区别。3开展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3.1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各地教育学院应组织专家定期举办适合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是解决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教师问题的根本办法。由教育学院组织专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是比较合适的。此外,心理学理论工作者应深入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农村初中学校也应积极主动参与理论工作者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期间得到理论工作者的指导这是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方法,也是当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不能仅限于专业教师,应该对所有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3.2建立地方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指导和监督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因而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在农村,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在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加强宣传工作。要搞好宣传工作,单靠心理学理论工作者的自发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政府部门的介入。因为要大面积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只有政府部门的介入,才能使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保障。结束语总之,国家要在政策上鼓励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在经费和师资培养上对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支持。【参考文献】[1]顾明远主编. 教育大辞典[M]. 上海出版社,1990.[2]钟 青主编. 青春期知识手册[M]. 中原人民出版社,1991.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真正开展差
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专门性工作。但由于受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糊甚至是错误认识的影响,个别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最关心的仍是学生的智力发展,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无关紧要,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品质,如意志、兴趣、情感和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心理健康教育游离于学校的教育内容之外。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面对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和上级的要求,一些学校虽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不具体、走形式等问题,效果很不理想。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与己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认识的不足影响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能力差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专职教师可以说寥寥无几,普遍情况是乡镇中心学校和好的学区小学有一名兼职教师,村级小学根本没有。从教人员基本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也大多是“半路出家”。这些人虽然接受了一些培训,但其知识结构和教育理论不够系统完善,加上大多是兼职,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疲于应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和教育。有些老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成长和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的事情时,才发现,由于缺乏专门培训,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农村各中小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的可以说几乎没有,专门的教研活动更是难得一见。师资问题是制约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
3.内容方法不当,教育效果差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了解心理调节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认识和师资水平问题,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倾向却十分严重。长期以来,老师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上,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上只重视思想觉悟、知识水平,而忽视了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甚至把心理教育与德育混为一谈,采取德育方法开展心理教育,把心理问题当作传统德育问题来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存在着学科教育化、知识传授化的偏向。有些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向学生机械灌输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了心理学常识课。这种用学科知识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搞好这项工作的对策
1.提高认识,形成机制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
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根本的教育观,切实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育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人的种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他素质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或部门,建立校长领导下的,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从学校领导到每个教师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秘感,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既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心理咨询室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各学校必须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使学生有咨询和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每一位教师要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产生。
2.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有效实施是以学校良好的师资队伍为基础的。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势在必行,它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短时间内配齐所需专业师资还不现实,解决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问题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搞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特别是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培训内容要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自学、业余学习、集中培训、脱产培训和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形式,还可请专家到农村中小学去作专题报告、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讲座。通过培训使农村中小学的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另外,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教研组织,经常性地开展有关的各种教研活动,多渠道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针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2012年12月教育部重新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根据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等不同的阶段,细化了各自侧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作了解释和规定,并强调要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学科化、医学化倾向。按照要求,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全体教师都要自觉地捕捉本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其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有机结合,如可通过讲座、报告会、征文比赛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再次,必须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有针对性的向家长传授心理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校双方共同解决孩子发展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D432.5
对于目前河南省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状况,我们以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各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冯庄镇共有公立小学13所,无私立小学,均设立在农村。在校生4477人,教师240人,其中师范类教师156人,心理学专业教师0人,心理咨询师0人,最近几年由获嘉县教体局举办了心理咨询培训,每年举办1次,目前共有39人参加过相关培训,每次参加心理培训的教师比例平均为24.8%。
通过调查结果可见:农村学校现在几乎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两级分化严重,学校领导和老师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且上级领导部门也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教师培训内容,但由于接受过培训的人很少,且接受教育的时间较短,内容浅显,还不足以担任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成瘾、适应不良、厌学、自卑,耐挫力低、自控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还有部分同学有考试和早恋问题。但由于现在农村学校条件较差,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老师去当地工作,专业师资严重不足[1]。目前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套也不完善,所有学校均无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二、目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心理问题认识不足
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忙于生计,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其他。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是对于问题的严重程度判断不准,以及缺乏专业知识制定应对措施[2]。上级主管部门目前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也开展了相应的培训,但是培训的范围较小,且培训时间短,无法满足学校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2.学校软硬件设施有待完善
农村学校的资金有限,总是优先完善最重要最紧急的任务,或者是与升学或学生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的事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设施的完善,总是排在次要的位置,所以截止到目前,被调查学校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场所、设备和工具。极少数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多以办公室、医务室、会议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而且设施简陋,谈不上购置心理健康教育仪器设备和营造环境气氛,测量工具严重匮乏且不配套,有的学校以人体模型、挂图、血压计、秒表替代。有的用通俗书刊上的游戏性测验题或缺乏检验的自编测验题作为测量工具。
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心理教育没有专门的专业教师,教师没有持证上岗,一些兼职人员连“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最简单的专业名词都不懂,以这样既不懂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也不了解学生心理规律的,更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效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有部分意识比较超前的学习曾经向上级部门申请派遣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但是由于学校编制有限,很多学校已经很多年没有下发正式编制指标,最多只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调动和交换,而没有新成员加入,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教师都很欠缺,一个教师担任多个班级甚至多个年级的课程,更不会考虑心理咨询教师这样的非升学考试课程教师。致使当前心理咨询教师一直处于严重短缺但又无进人计划的状态。
4.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德育化严重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技术,有心理测验、面谈、沙盘游戏等多种手段,但是作为非专业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3]。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内容主要是理想、信念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卫生知识教育等。
三、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所产生的问题,思想观念在各级领导、学校及家长脑海中根深蒂固,不会轻易改变,学校软硬件设施没有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能得以改善,没有编制和相应待遇,招不到专业教师。
1.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僵化
基层教育部门的领导,大部分都是从农村学校晋升而来,长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模糊和忽视,导致工作中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任务看待。即便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也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下属学校教师及家长就更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清,他们把心理问题当成普通的调皮捣蛋,认为司空见惯,没有认真对待。
2.资金和政策扶持不到位
在我们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较之前有所改善,教学设施相对完善,但是无一例外的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咨询室和相关器材。目前大部分上级拨款都是专款专用,指定用于某一方面的开支,截止到现在,没有下发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资金,也没有下发过相关文件强制要求学校必须设立相关设施。
关键词 孕妇 孕产期保健 知识需求健康教育 护理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笔者将2007年9月~2008年5月来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城乡孕妇各100人分组进行了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和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同时配合产科医生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年龄20~39岁,孕周8~27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9人,其中农村孕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3人;并于孕28~39周之间,跟踪对以上两组孕妇分别进行了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再调查。
调查方法:采用自己设计的孕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和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主要保括孕早、中、晚不同阶段保健知识的需求内容,孕妇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多项选择,于孕妇第一次来院检查时发放问卷,现场答卷,并根据需求和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进行面对面的针对性宣教。于孕28周后,孕妇来院产查时,再发问卷,了解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者向孕妇说明调查目的,孕妇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个别文化程度很低无法填写者由调查者向其讲解问答。共向孕妇发放调查表200份,收回有效查表200份。
调查内容:孕妇对孕期自我监护、孕期营养、活动与休息;分娩期保健;产褥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知识等的掌握、态度、信念,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对比情况。
结果
孕期保健知识教育需求调查:不论城乡,多数孕妇需要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孕妇比较重视胎儿发育和个体健康状况,重视新生儿的科学喂养和育儿知识,但农村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需求均较城镇孕妇低,且文化程度越低者,持无所谓态度者越多。
孕妇接受孕期保健健康教育效果对比调查:从表1可见,孕妇对孕期自我监护、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在孕期健康施教前后有着明显的差异,城乡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认知掌握程度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孕期健康教育收效良好,对促进围产期保健及降低妊娠期并发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见表1。
讨论
本调查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幼保健知识的广泛宣传,人们特别是农村孕妇对孕期保健知识的重视正逐步增强。健康教育活动促进了“降消”项目的落实,提高了母婴的健康水平。但是,由于我县是一个农业县,经济欠发达,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认识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孕产妇,文化水平偏低,无法自学相关的保健知识。此外,医疗保健机构对健康教育认识和重视不够,经费不足,卫生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特别是基层,教育工作甚至难以开展,使孕产期保健知识不能普及。针对上述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调查显示孕产妇普遍需求健康教育,且有60%以上的孕产妇希望通过与医护人员“一对一的交谈”来获得健康保健知识。这是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口头教育方法,也是说服教育的最佳形式。因此,医护应加强人际传播技巧方面的学习,医院应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种教育形式,把国家《母婴保健法》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发现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凸显在五个方面:
1.在教学理念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性质理解不透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些教师存在着“学科化”的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小科、副科来进行教学,以掌握知识为目的,按照心理学学科知识体系来设计课程;有些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强调灌输和说教;还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让学生高兴,因此,追求课堂的娱乐而导致形式化现象,缺乏应有的教育。我们多次进行的“农村中学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定位”调查中,大部分教师对其课程性质的理解都存在偏颇、误解、肤浅等问题。
2.在教学目标方面,注重为“升学教育”服务并能关注学生的兴趣,但因缺乏整体考虑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时,能够提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发展”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在具体操作时就变成了一种单一的口号,更注重为“升学教育”服务的目标,忽视了学生在中学阶段综合能力的积极培养。这种目标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围绕着“应试”,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设定的,与绝大多数中学生的主观需求不一致,尽管也能考虑学生的兴趣,但是远远脱离学生的心理实际,也明显忽视了中学生其他心理方面的发展。
3.在教学内容方面,选取与“升学教育”有关的内容,忽视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完成
有些农村中学教师的发展观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仍然选取与“升学教育”有关的内容,明显体现出“不浪费学生的时间做与升学无关的事情”。特别关注学生中存在的升学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忽视学生“发展性目标”的达成,因此,选择的内容存在着和目标达成不一致的现象。由于存在着“学科化”倾向,很多农村中学的心理教师都是采取单一的课程方面的知识传授。例如,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体现在课程上的内容往往是教师去讲解什么是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具体方法是什么?这种以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为主的方式并不适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在教学方法方面,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追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形式上的多样化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过分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形式化。比如,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的生动形象性,大段的教学时间都让学生观赏,事后只是非常简单地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想,很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充分交流;有些教师还“为了活动而活动”,有些课形式上很热闹,但是效果不好,并未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还有的教师为了公开课展示成果的需要,精心排练,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了学生在教师编导下的表演课等等。这些看似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活动”,除了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还明显带有强迫学生接受的成分,由于缺少内在的积极思维、探究活动的支撑而显得空洞和肤浅,没有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5.在教学效果方面,重视内容的完成,忽视过程和学生的体验与生成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着“学科化”倾向的教师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他们关注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获得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增长了哪些方面的见识等。因此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总是把内容安排得满满的,课堂容量很大,然后按照课堂时间把设计的内容一一落实,只注重自身教学进度的完成,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深刻体验。因此,课堂虽热闹,但往往是昙花一现。由于缺乏深刻的体验,学生除了接受,很难有深入的思考和体验后的生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重视相对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学习与研究的动力
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大家普遍认为它没有应试学科重要,有些学校领导至今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导致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紧,配备的教师能力不足,甚至仅仅为了应付各级工作检查,临时安排教师做些应付性的工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学习和研究的动力明显不足。缺乏真正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一定会成为制约工作开展的瓶颈,也必然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存在问题。
2.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人员少,专职人员少,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支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在对长春地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专业人员少,专业构成较为复杂;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而且不稳定。这样就导致了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大部分现职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养和专业训练。为了开展工作,有些教师参加一些短期培训或者通过自学获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但是,这种学习往往很不系统,难以达到专业训练的要求。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他们自己认为都很低,有六成以上教师认为自己理论知识匮乏,有七成以上教师认为自己实践技能较差。多数教师由于自己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工作中常常按照以往的思路教育学生,过去学科教学的思维定势还起着很大作用。因此,一些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学科课,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还有些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做。
3.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彼此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在课程设计方面相互切磋、学习、研究的氛围不浓,导致课程设计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通过对教学研讨氛围的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各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太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往往在身边找不到能够交流和研讨的伙伴;加之校际之间的交流活动不多,使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缺少同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和学习,彼此经验交流的机会太少,有“孤军奋战、摸着石头过河”的感受,从而使工作和学习陷入盲目,专业发展进程变得缓慢。由于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县区级督导不到位,在工作中遇到困惑的时候找不到上一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体现出盲目性较大、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这支队伍兼职人员较多,兼职心理工作的教师往往也没有时间去思考心理学领域的学术问题等,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缓慢,在课程设计方面相互切磋、学习、研究的氛围不浓,导致课程设计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三、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质的、鲜明的学科特点,解决教师教学理念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它有自己本质的、鲜明的学科特点: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这类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体验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取决于主体是否产生真切的体验以及体验的程度。第三,学生本位性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始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在学生高度自主的前提下进行的,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中心。课程实施必须从学生自己的经验出发,通过建立一定的情景来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他们的原有经验发生转化和新的理解的生成。第四,生成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看作是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结构的主动建构过程,主体的发展就体现在建构过程之中,体现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第五,心理健康教育以互助、自助为机制。心理辅导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在活动中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这种互助可以增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第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在生活世界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典型活动为主题,在具有生活化的活动情境中通过学生活动、体验、反省来提升心理品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发端于生活世界又依附于生活世界的一种新型课程,其课程内容并不求文本的知识性、学术性和结构性,而是注重心理生活场景的设计和情境的渲染,旨在呈现具有生活气息的心理空间。
(二)设计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得到学生认可、具体明确的教育目标,解决目标设计方面的问题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和核心,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必须有明确和清晰的目标,而且目标要适应时代需要,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目标要具体和有层次,切口要小,并贯穿整节课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在短短的45分钟内得以贯彻和达成。目标设计切忌笼统抽象,如果目标过大过空,就会导致一节课无中心、无主题。如“调适不良情绪”,这句话太含糊,如果改为“认识不良情绪对自己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危害,寻找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几种方法,增强对情绪的调控能力”,这样目标就很具体,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在行动上实践。教师在设计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性,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他们希望从集体活动中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磋商可能形成和达到的目标,大家探讨出来的目标,更容易被学生看作是“自己的”目标,也就更容易主动去达成该目标。
(三)设计有针对性、即时性、有效性的系列教学内容以达成目标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而教学内容是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选择的。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适应性、针对性、即时性和有效性。具体来说,适应性是指选材要紧扣主题,要有明显的时代特点,适合时展的要求;针对性是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并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把握;即时性是指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现象,选择学生当前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有效性是指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亲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有兴趣参与,并且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有密切关系的或能引起学生普遍关注的内容,这样就会活跃思维,讨论热烈,提高实效。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包括: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防止学科化倾向和课程化倾向;组合系列内容(围绕着主要问题、主要矛盾设计系列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内容的适切性。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求教学过程更有实效
教学方法应服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并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和真情表露,但又不能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只追求设计的形式、步骤和具体环节的丰富多彩,使之越热闹越好、越离奇越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究竟选用哪些方法为佳,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活动专题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和班级的条件、时间场所的许可等;初中生对辩论、竞赛、角色扮演等较感兴趣;高中生对自我测试、理性分析、讨论等较感兴趣。在选择方法时,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吻合学生的需求和喜好。强调全员性参与和体验性学习,体现生生之间的平等和谐,让学生在轻松活跃、欢声笑语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得到互助、自助和提高。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学的方法和形式要有一定的变化,注意动静相宜和应用灵活,以免学生因单调而感到乏味,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而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把握好节奏和手段的变化;教学媒体的制作和选择要恰当,并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此应做到: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超越学生现有水平;面向全体学生,不忽略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多媒体辅助作用,不“喧宾夺主”;完善教学环节,突出实效性。
(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进取心,注重学生的体验与生成——解决评价问题
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担负着多重的角色。在平时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担负着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任,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缺少心理学专职教师的背景下,更要担负起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因此,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知识储备上,除了要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拥有一定的中学生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特别注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典型案例,从中学习、掌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这些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思想政治教师掌握得越多,就越有利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能够 “信手拈来”,从而“驾轻就熟”地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教育。当然,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教师的优良心理品质会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要深挖细掘教材资源,寻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由于农村中学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实,在我们的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是我们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切入口。例如,七年级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编写就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中心,以“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与他人交往”“正确认识社会”等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新版思想政治教材这些内容的编写,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实际,易于学生感知和接受,只要我们政治教师细心地把这些心理教育资源挖掘出来,不失时机地加以心理引导,一定会使学生有所感悟,情感得到触发,并在情感交流中引起心理共鸣。如果我们细挖思想政治教材的每一课,会欣喜地发现每一课都能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再把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给予学生,对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会大有裨益。
三、要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拓展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空间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性的内容较多,特别是一些理论本身就非常晦涩难懂,听起来更是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感到心理厌倦,难以调动学生健康的心理情绪。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可为学生创造出宽松、恬静、优雅的课堂气氛,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放心灵空间,让学生多一分活力,增一分灵气,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在讲“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两个小动画片,一个是“拔苗助长”,另一个是“庖丁解牛”。在观赏优美形象的动画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领会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又如,在讲“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时,我给学生讲了 “愚人吃饼”的故事,让学生在笑声中领会哲学思想……巧妙的情境设置,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枯燥乏味的哲学课也可以具有如此情趣,原来的畏难厌倦情绪也就悄然而逝,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转变。由此可见,恰当的情境设置,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营造出积极主动、轻松活泼、健康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满意、愉快、羡慕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拓展学生心理发展的空间。
四、要精心设计课堂小结,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升华
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成功的课堂小结既要做到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加深理解整堂课的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做到余音绕梁,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端正理性的态度、积极向上的情感和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例如,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课堂小结中,我先引用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这段歌词,然后富有深情地说:“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耳畔响起这熟悉的歌声时,我想每一位具有时代责任感的青年,都会受到感染,都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和谐局面,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手挽手、心连心,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这样言简意赅,富有情感和启迪性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作用,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升华。
一、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农村小学,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以后教育孩子的事情也就全部交给老师了。而且他们觉得,老师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我们常听到家长对老师说:“孩子不听话,你该打打,该骂骂。”久而久之,做老师的就觉得对学生的惩罚是应该的。比如,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被罚站、被罚重新做若干遍;迟到的学生被罚在教室门口站着听课。甚至,对学生动辄用语言讽刺,“你怎么这么笨!”。师道尊严在农村小学里还占有一定的位置。
这样种种现象的存在给学生造成了无形的伤害。学生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得到应有的尊重,在他们的成长中遇到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时无法被理解,偶尔犯了错误得不到宽容的对待。所有这些感到自卑、委屈、无助,开始不信任老师,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另外,农村小学在教育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习成绩的高低,注重分数,忽视育人。有些教师仍然用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什么都好,时刻表扬;学习成绩不好,那就一丑遮百俊,什么对不好。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片面的价值观,阻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不具备科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在农村小学教师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至于心理健康与否却很少关注。这些教师缺乏科学理论的引导,对于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没有理解和接受,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
2、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知不准确。
一些教师虽然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但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自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事情。我深入农村学校调研时,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有些教学校长就说,这方面不归我抓,得问德育校长。有的老师就说,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做了,都按规定上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了。
3、教师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有些教师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他们发现一些问题和现象想要解决时,感到无能为力。甚至,有的学校设置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却讲不清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很多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似是而非,更有甚者从字面理解其含义,将错误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4、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纵容了教师的行为。
农村学校地处边远,家长的文化素质整体上相对较低,很少有人知道什么“心理健康”、“心理障碍”这些名词。老百姓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老师如父母,是对学生好的,打两下没关系;老师没有错误的时候,无论怎么样对待学生都是应该的......很少有人能想到“打两下”“批评”“惩罚”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二、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科学育人观。学校领导要树立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在学校管理中,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倡导和宣传科学的育人理念,并通过学校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使全体教职工形成共识,在学校形成一个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科学育人理念的教师团队。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了解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建立一支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教师队伍为骨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人员保障。
第三,学校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教职工都应自觉地在各自工作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把适合不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每时每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收集信息,了解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人群需解决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提出健康教育有效的工作方法。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 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健康教育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十一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之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1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1.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 调查
今年我院开展了6次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调查,现将调查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2.1 调查结果
本年度调查共测试600人,健康知识部分共10题,健康行为部分共6题,测试结果为:居民健康知晓率93%,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6%,调查人群分布情况下:
(一)年龄分布情况:
2.2 分析
2.2.1 从今年调查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健康知识知晓率,还是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说明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们还要更加努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我院健教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
2.2.2在健康知识方面,本次测试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测试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居民对食盐日摄入量,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确认糖尿病的常见症状,艾滋病由性传播,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有利于健康等基本都能回答正确。对高血压和糖尿病应怎样进行药物治疗,艾滋病由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合理饮食与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等回答错误较多。今后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讲座,提高居民对这些问题的了解。
2.2.3在健康行为中,中老年男性吸烟、饮酒者较多,女性较少。基本上都有为琐事烦恼的时间。基本上都有吃过熏腌肉、蛋等食物情况。青中年锻炼的较少,老年人基本上长期锻炼。今后我们将长期的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
2.2.4对100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方式、遵医嘱行为及血压控制进行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生活方式、遵医嘱行为、血压控制有显著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认识,增强其遵医嘱行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维护患者健康
3 讨论与建议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学习,如家庭护理、婴儿养护、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要开展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习活动,如健身操、书法绘画、花卉培植、读书学习等。
我国农村虽然发展不平衡,但带有共同性的是农村人群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收入少,信息交流不 畅,生活习惯和行不健康。个人对健康知识的获得基本不投入,政府投入这块相对也较薄弱。而农村人群的行为,生活习惯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源为基础,它的认知成分是刻板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