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第1篇: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奶牛养殖;环境;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F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82-02

奶业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近几年,内蒙古奶业在政府的支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迅猛发展。据统计,2011年全区奶牛存栏240万头,牛奶产量260万吨;奶牛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10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和小区奶牛养殖存栏比重从2008年的不足7%,提高到40%以上。奶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确保农业增效。但是,奶牛养殖业也是众多畜禽养殖业中产生污染物最多的产业(每头奶牛年粪便排放量大概9吨左右)[1],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奶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水源及空气的污染,以及传染疾病的流行,恶化牧区的环境和生态,限制畜牧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及畜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以内蒙古奶牛养殖户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奶牛养殖对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原因,提出保护环境的防治措施

一、数据来源

课题组选取内蒙古作为调查区域,在2012年12月-2013年2月,由长江大学经济学院的本科生,对呼伦贝尔、土默特左旗、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锡盟市的六个区采取入户问卷调查的形式,共收回调查问卷180余份,剔除出现关键错误以及问卷答案不完整的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62粉。调查问卷涉及奶牛养殖户2012年全年农业生产情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部分是奶农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奶农年龄、受教育程度、养殖规模、养殖模式等,第二部分是对养殖废弃物的处置情况,主要包括粪便的处理、污水的排放、奶牛场消毒情况、奶农环境意识等。

二、内蒙古奶牛养殖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对废弃物的处理有限,对环境带来挑战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等废弃物若不经过沉淀或氧发酵等无害化处理而直接还田作肥,将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形成沉淀,影响作物生长。不经过任何处理,产生的恶臭气体对养殖场周围的空气造成极大的影响,对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调查显示,农户对废弃物的最终处理方式上,采用沼气池处理和用污粪处理设备处理的用户有103户,比例为63.58%。仍有51户农户采用直接集中还田方式处理废弃物,比例为31.48%,且有8户农户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占比4.94%。

通过对不同生产组织模式和规模的养殖户进一步调查发现,采用集中还田方式和不做任何处理的,主要集中在小规模的散户,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养殖场、奶联社、企业自建牧场等大规模的养殖户主要采用沼气池处理,说明粪便作为一种制沼气的新能源,得到农户的充分重视。但随近年来不断加快奶牛改良,强化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奶牛养殖业规模化进程不断扩大,规模化在促进奶牛业发展的同时,也使粪污的排放更为集中,奶牛生产所产生的粪污与沼气池的处理能力不能相匹配,处理难度加大。

2.污水直接向外排放,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和用水安全

奶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的主要来源是奶牛排放的尿液和冲洗牛舍的废水,小而分散的散户养殖,所产生的养殖污水数量少且容易在养殖场周围消化,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小。集约化、规模化的奶牛养殖场所产生的污水无法在养殖场附近地区消化,也没有成熟的利用方法,因此出现了大量养殖污水乱排放的现象。调查显示,直接排向农田沟渠的农户占40.74%,排向野外湖区、河流的农户占了12.96%,排向野外荒郊的农户占了37.65%。大量污水直接进入河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大量水生物死亡,直接带来生态灾难;高浓度的污水排向农田沟渠,会影响作物生长,毒害作物,出现大面积腐烂。此外,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孔隙阻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另外,我国北方多数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本来就匮乏,奶牛用水和污水的排放在严重污染着地下水资源的同时,也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缺乏,直接影响了人类生活用水和农田用水。

3.奶农消毒意识淡薄,环境卫生意识薄弱

奶牛养殖场疾病中疾病繁殖、炎发病率、腹泻、蹄病等发生率最高,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与奶牛养殖环境卫生密切相关。对牛奶场清扫牛舍、牛圈、牛床,牛槽粪便、污物的及时清除出场,进行堆积发酵、消毒处理是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方式。在调查的162个样本奶农中,36.42%的奶农采取定期消毒,采取偶尔消毒和不消毒的奶农为63.5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环境卫生意识相当薄弱,不能常年保持牛舍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整齐。

三、奶牛养殖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1.废弃物清洁处理技术的普及有限,环境治理的科技支撑薄弱

在我国颁布的畜禽养殖业最重要的三部环保管理条例中,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废弃物清洁处理予以了技术规范。调查显示,农户对这三部环保管理条例,只有4.37%的农户了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3.7%的农户了解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仅有3.09%的农户了解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95%以上的农户的了解程度属于“了解一点”和“不了解”,说明整体水平上,废弃物清洁处理技术的普及有限,养殖户对相关环保法规的了解程度不够,环境治理的科技支撑薄弱,这些因素限制了养殖户在废弃物处置方式选择等治污工作的改进。

2.奶牛养殖户对废弃物对环境影响的认知较低,大部分并没有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大部分奶牛养殖户并没有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农户对养殖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认知较低。由调查可知,只有12户农户认为“奶牛养殖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比例为7.41%,60.49%的农户认为“奶牛养殖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轻微影响”,仍然有32.1%的农户认为“奶牛养殖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说明奶牛养殖户的环境认知程度较低,大部分并没有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3.大部分奶牛养殖户受教育程度偏低,治污技术应用效果不佳

调查样本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样本数量占25%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样本数量占45.40%,说明大多奶牛养殖户普遍受教育程度低,难以全面掌握像微生物发酵、清洁生产这样的高新技术,对污染治理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为部分治污效果好的技术普及推广的设下障碍。虽然大部分规模养殖场已经建成了一些污染治理设施,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在设计、技术管理及运行方面存在问题,造成许多治污工程处理和净化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根本无法正常运转。而且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奶牛养殖的培训主要集中在饲养技术、卫生防疫方面,对治污技术的专业培训过少也是导致治污技术推广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

四、奶牛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1.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

工厂化、规模化的畜牧业,是造成土壤、水源、大气等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导致畜产品重金属残留、抗生素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难以持续发展。以畜牧养殖为中心,因地制宜地配置种植业、无污染处理业等,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低成本地解决规模化养殖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紧密结合,摆脱疫病药残的困扰,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提高我国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高效、科学、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2]。

2.转变传统养殖方式,倡导适度规模、科学养殖

一方面,改变传统养殖方式,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另一方面,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由小变大,经营方式由分散到集约,饲料管理方式向立体高密度机械化方向转变,使粪尿及污水量大大增加,若污物排放超过土地的自然净化能力,若奶牛生产所产生的粪污与沼气池的处理能力不能相匹配,就会污染附近土壤水源等形成公害。因此,转变养殖模式,应根据当地环境容量和载畜量,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适宜的适度生产规模,载畜量一定要与当地的土地自然净化能力和土壤消纳能力相匹配。

3.加强养殖污染治理技术培训,提高奶农治污整体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污染物治理整体水平,除了加强对奶牛养殖疾病防疫、饲料搭配等技术培训外,对养殖户还应加强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的培训,包括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内容,适度规模养殖的理念,规模养殖场干粪堆码场、沼气池、沼液储存池及污水分流等设施建设标准和污染物处置技术等。此外,为了规范奶农养殖行为,政府可以合理引导奶牛协会或者奶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奶业合作组织的影响、示范和标准作用,间接倡导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提高奶农整体治污水平。

4.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奶农的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

农村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普及覆盖面不广,农民环境价值观缺失,农民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淡薄,无法认识到不健康养殖行为对环境的污染,无法意识到环境的恶化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我国存在的普遍现象。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奶农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提高奶农的环保意识,让奶农了解奶牛养殖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让奶农认识到控制养殖污染的重要性,调动奶农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

参考文献:

[1]粟朝芝,陶宇航.贵阳奶牛养殖粪便处理利用对策[J].吉林农业,2011(8),220-221.

第2篇: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 水环境相关概述

1.1 水资源现状阐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愈发认识到,水资源对生活与社会的重要性。同时,水资源的有限以及脆弱性使得水资源日益短缺,这严重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报道,现在全世界超过一百个国家缺乏水资源,并且严重缺水的超过了半数。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中国同样受这个现象的困扰。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特别是山东、辽宁、江苏、黑龙江、陕西五省,重工业集中,人口稠密,水资源压力大。近年来,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压力,除勘探、开采地下水外,还修建了众多水库来储蓄地表径流,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然而,这些工程的实施存在着建设周期长、实施难度大、费时费力大等弊端,并且对环境的调度也会影响生态平衡,使得环境问题出现恶性循环。因此,面对水资源现状,防治是更加有效的办法。

1.2 水环境污染现状

据了解,现阶段我国水环境污染主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北方缺水地区开采地下水过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第二,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严重;第三,水富营养化。而水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废水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染。工业废水排放是引起水资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为除了工业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会引起水环境污染以外,工业排放的固体废物和废气最终也会导致水体的污染。其次,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导致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的大幅度上升,残留在土壤中,最终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污染。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市污染也日益严重。近年来,城市人口集中,导致生活污水、废气排放量都剧增,引发城市矛盾的同时也对城市周围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水环境的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生存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因素。众所周知,人体中70%-80%是水分,长期使用受污染的水源,会使身体素质下降,引发各种疾病;同时影响人们生活的质量,不利于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2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2.1 贯彻水法,加强水源保护

推进水法的完善与实施,保护水源,这是防治水污染的、保护水质的根本方法。一方面,加强各地区水源保护法等水法的落实,严格实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水源的防护措施,推动地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展开。其次,可以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统一管理和监督水法的实施,不断完善水资源防治措施系统的建设。

2.2 加强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力度

管理部门在对水资源进行检测和管理的同时,可以着重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及水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高强度的整改。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多知名企业都违背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战略要求,生态环境破换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的破坏。因此,必须加强电力、化工类等重工业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废水排放量,强化内部水源管理,从源头上遏制水污染。另一方面,对重度水污染地区进行限期整治,加强对水源状况的检测,完善日常的监督工作,保证水资源的质量[2]。

2.3 废水循环利用

废水循环利用分为以下几个途径:地下水回灌;景观和娱乐用水,比如浇洒绿地、道路、洗车、冲厕所等杂用水;冷却水甚至锅炉补给水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缓解工业与农业、城市之间的用水矛盾,同时可以节约水资源,实现“优质水优用,差质水差用”的原则,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水体污染,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其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4 建立完备的给水排水系统

据了解,在国外,给水排水行业称为水工业,在国内,水工业的概念也逐步被业内人士所接受。水工业主要有产品开发、系统平台搭建、技术服务三个方面构成,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开发度具有较大空间,我国现在的水处理设备总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差距。在城市建设中,应着重建立排水系统,改善城市遇雨成“海”的状况。

2.5 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水资源的防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首先,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计划,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其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工农业的发展,制定用水定额和排污定额标准。同时,改革城市水价,实施阶梯水价标准制度,努力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最后,可以加强水的需求侧管理,以水定产业发展规模,定城市发展规模,建设项目必须获得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推进水权、排污权制度和准市场管理,逐步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3]。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是万物的源泉,是人们生活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都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因此,建立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对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是宝贵的物质财富,目前为止,人们没有发现大规模制造水资源的办法,因此,水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重要的是,水资源的治理是一个耗时费力、效果周期长的工作,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着重于水资源环境污染的防治,这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发展阶段。现阶段,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规模的范围扩大,水资源短缺与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无偿采取,用之弃之,既是一种落后的社会观念,也是对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现代社会的到来,使人们的观念与时俱进,逐渐重视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郝红.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J].中国标准导报,2012(07).

第3篇: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城市垃圾;生活污水;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093-02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忽略了环境的平衡发展问题,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地遭到人类的破坏,使得城市环境日趋恶化,城市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去年初开始监测的PM2.5指数引发全社会的重视。此外,新闻还爆出了许多企业偷偷将污水、废水用高压水井压至地下致水资源污染的事例,让人感到愤慨。业内学者表示,城市生态建设滞后和粗放式管理手段以及国际污染不断向中国转移等诸多因素使我国环境持续恶化,污染程度逐渐超过环境耐受上限,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如北京、太原、西安等城市已列入世界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之列。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对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于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相互协调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经济、文化和科技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短缺和环境管理不善,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第一,城市管理水平低下或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城市没有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使城市的各种功能不健全、不配套,布局规划不合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不协调,导致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第二,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由于建筑物的增多,使得冶金、化工、建材等基础材料需求加快,而生产化工材料的企业是产生工业废气严重的企业。加之工业布局不合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把重污染企业建在城市等。

第三,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多,原有的公共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城市污水处理、供热、垃圾处理、休闲场所和公共绿地等,如不加以扩大,就会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如垃圾、污水、烟尘等影响环境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四,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下,垃圾泛滥成灾,无害化处理水平低下,一方面造成严重的垃圾围城现象,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白白浪费。

城市是人们生产、娱乐、生活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大气污染、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大量的污染物质产生的地方,其中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2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影响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对人们的危害不断加大,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表现

突出:

2.1 城市空气污染

在城市发展中,由于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燃煤等能源工业排放的废气,使城市天空变得日益污浊。另外,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尾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其污染物主要包括固体悬浮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芳烃、有机酸和苯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而患疾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煤气燃烧污染、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

2.2 城市水资源污染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目前,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较低,工业废水虽然经过处理但仍有一半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污水的化学成分越来越复杂,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有限,一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流,使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破坏了水体的自然环境,污水灌溉农田可使粮食营养成分下降。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正侵蚀着每个人的健康。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3 城市垃圾污染

目前,城市垃圾越来越多,已成为城市环境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这些城市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通过地表和雨水的冲刷、渗透,向四周土壤空隙和水源地扩散,对土壤、大气、水体产生污染。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摄入人体使人致病。由于我国目前垃圾废物的处理和利用能力低下或随意堆放,致使许多城市都处在垃圾的包围中。垃圾中的有害物成为严重的污染源,对城市环境、地下水、空气和人体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3 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树立环保理念,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是未来社会发展中人类面临的主要课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采取法律、经济、行政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监察的功能作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的协调

发展。

3.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就是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不同步。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按照城市建设与环境评价体系同步进行的原则,通过环境评价分析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优化组合,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科学地利用垃圾,减少有害物的排放,提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配套服务。同时要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力植树种草,提高环境自然净化能力。

3.2 加强环保执法力度

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建立建全各项环保体系,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不断对各个标准进行补充,完善标准体系的建立。加强环保队伍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执法

力度。

3.3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环保局与科协联手制作可读性强的环境保护读物,作为公民和团体环保意识教育的读本,使公民养成环保生活行为。政府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向市民提倡乘尽量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取代私家车。企业禁止生产制造尾气排放量不达标的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排放。

3.4 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对污染严重企业进行整改或坚决取缔,发展清洁生产。在开发新技术、生产高新设备的同时,提高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例。正确摆正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经济本身去解决环境问题,在城市建设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 结语

城市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纳入我国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环境整治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问题,用先进的方法加以解决。当今,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水资源的短缺、臭氧层的扩大,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最关注的话题。在城市建设中,要从生态学角度去规划城市,使城市各系统相互协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文忠.我国当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改进策略[J].民营科技,2010,(5).

[2] 马志军,孙瑞玲.浅谈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3] 李西建.城市环境污染的根源及治理措施[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4,(3).

第4篇: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字:建筑施工 环境问题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建筑施工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噪音污染、光污染、扬尘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下分别对其污染问题作出分析。

(一)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时建筑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污染现状之一。现在的建筑物绝大多数是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混泥土需要搅拌、运输、浇灌都会产生噪音。除此之外,施工环节中的脚、手架以及模板的安装与拆除,建筑工地上打桩机、切割机、推土机等等多种机器设备的同时作业也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建筑施工噪音污染成为影响市民甚大的污染问题。

(二)光污染

光污染主要是指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对居民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建筑工地夜间施工需要高强度的照明设备,这些高强度的照明设备不仅照亮了建筑工地同时也照亮了附近的居民区,居民家里的窗户抵挡不住工地施工照明所投射进来的光线,使得居民小区变成了“不夜城”。这种光污染影响了居民夜间的正常休息,是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之一。

(三)水污染

建筑施工中产生的水污染主要是由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作业所产生的污水组成。其中施工作业污水主要有施工所用泥浆、物料、混泥土使用的输送管道的清洗水,供给混泥土进行养护排放出来的水以及设备水压的实验水等。一些建筑工地水道设备的质量和管理不合格,出现管道漏水的现象。更有甚者,将废浆、废料直接排到下水道,造成下水道的堵塞。这些水污染的情况都影响居民的生活。

(四)扬尘污染

建筑施工现场粉尘弥漫,严重影响到周围的空气质量。施工现场的扬尘主要有建筑物垃圾的搬运产生,施工场地土方挖掘、装卸和运输的过程产生,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和堆放产生,木工进行木据作业扬尘的产生,清扫楼道垃圾产生,车辆行驶产生等等。这些施工作业以使得施工现场扬尘飘扬,在遇到大风、干燥的天气就会情况加剧,污染了周围居民区的空气质量。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筑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污染。主要包括有主体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土、砖、砾、水泥等建筑垃圾。有废旧建筑物拆除的建筑垃圾和收尾阶段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这些建筑施工遗留的固体废弃物同样影响着居民的生活。

二、建筑施工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中出现的种种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有合理的防治措施予以应对。以下针对各种环境污染给出几点建议。

(一)如何减少噪音污染。第一,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是减少噪音对小区居民影响的有效方法。施工过程中,特别是高分贝机器使用时,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外出工作和学习的白天,减少夜间作业。第二,改进先进设备。改进先进的设备也是一种减少噪音的有效方法。先进的设备功能不仅齐全,而且能产生噪音的分贝低。施工单位针对各自的情况,适当改进设备。第三,减少同时作业。多种机器同时作业,相互之间的噪音叠加在一起是构成噪音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安排合理的作业分工,最大化的减少机器的同时作业,是减少噪音污染的有效手段。第四,安装隔音装置。安装隔音装置也是减少噪音的一种有效途径。一些施工机械,例如:搅拌机、电锯等工作是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在这些机械的安装隔音装置能有效的减少机械所制造出的噪音。

(二)如何减少光污染。光污染对一些居民的夜间休息有重大的影响。减少光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是减少光污染的有效办法。第二,一些工程的施工需要加班加点,要在夜间施工时,应该要调理好照明设备的使用,既能够不影响到施工人员的操作,也能够不影响到居民的夜间休息。

(三)如何减少水污染。建筑施工的水污染问题对居民的生活影响在前文中已经说明过。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供水设备。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用水,用水设备的完善可以避免水源到处流走。这样不仅节约水资源也能保持施工现场的环境整洁。第二,修理沉淀池与排污管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要进入沉淀池沉淀之后,可以循环再利用或者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例如:搅拌机工作到却出的污水进入到沉淀池沉淀之后可以回收再用。第三,在污水排放时,要确保地下水道是疏通、完好的条件下,在进行污水排放。第四,要求施工工作人员将生活污水集中在一起,进行处理后在排放,以免员工将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造成不必要的事后修理。

(四)如何减少扬尘污染。施工现场漫天弥漫的扬尘使得周围的居民痛苦不堪。要想有效地减少扬尘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组织相关人员打扫.,定期的组织人员打扫施工现场可以有效的减少扬尘。第二,施工现场的道路要经常洒水,道路要铺平整理干净。第三,建筑施工要禁止高空坠物,这样不止能减少扬尘更重要的是能保障安全。第四,尽量减少在干燥的大风天气下强度的施工,大风天气下的施工会使得扬尘飞扬。第五,避免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建筑材料要放在相应妥善的位置,露天堆放的要使用帆布等工具将其遮蔽好,这样能有效减少扬尘的弥漫 。

(五)如何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建筑施工遗留的废弃物不仅仅影响到城市的面貌,也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对施工现场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不得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和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第二,设立专门的场地用以堆放生活垃圾及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废料。第三,按时的回收处理生活垃圾,生产废料分类收集后运送到相应地地方处理。

总之,经济在发展,城市在建设。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时间的前进,会渗透到更多的领域。这些污染问题给城市带来了许多的危害,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时更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范和法律法规。施工企业也要根据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对环境给予保护。总而言之,是为了城市的美丽才去建设城市,不要因为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使城市失去色彩。

参考文献:

[1] 吴立强,历天数,徐列航. 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05)

[2] 李裕平. 建筑施工环境污染剖析与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方法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35)

[3] 李庆伟,郭东生. 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和防治措施[J]. 科技信息. 2011(23)

第5篇: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大气污染;水污染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s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Urbanization brings a series of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already affect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tinue to cause a series of social stability problems. On city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oblems related research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at last proposes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urb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urb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Reason analysis; 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中图分类号: 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紧密,涉及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加快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此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

1 我国城市环境面临的主要污染问题

1.1 城市空气污染

世界卫生组织对全世界53个国家272个城市大气进行了测定,中国的北京、兰州等8个城市在全球lO大污染城市中榜上有名。因城市大气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各类投诉不断上升。2008年1至8月份仅北京市反映大气污染的投诉就有9051件,占北京投诉总量的63%。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每年全国因城市大气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达17.8万人。煤气燃烧污染、工业废气、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已成为主要污染源,城市大气污染60%。70%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

1.2 城市污水污染

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严重污染城市水体。据统计,近几年全国污水排放量超40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近200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200亿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引发了多种疾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据监察部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600起以上,群众上访达2000余人次。

1.3 城市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是我国除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外的第三大环境公害。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调查证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该区域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处于中等噪声污染水平,全国209个省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处在43.6~66.6分贝之间。城市噪声污染投诉在各类环境污染投诉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1.4 城市固体垃圾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之一。据专家统计,中国的668个城市,2/3都在垃圾环带的包围中。现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已由“节约型”向“抛弃型”转变,垃圾的产量越来越大,并以每年 8-10%的速度增长,超过世界平均增长速度。

2 造成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

许多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供热、煤气、排水、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一些应用常规技术就能很容易解决的环境问题,如烟尘、污水、垃圾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2 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由于没有周密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致使城市功能分区混乱,或没有很好执行城市总体规划有关的各种功能区和工业合理布局规划,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有些城市的工业区建设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上侧,使城市受到工业废气的严重污染。大多数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工厂与居民区混杂,彼此穿插,使城市居民经常处在工业污染物的影响之下。工业废气排放时造成我国城市大气质量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大城市越来越突出,这种污染一主要与煤的开发和使用有关。

2.3 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严重

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改造严重不足,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欧盟的能源利用率为40%,美国为51%,日本为58%,我国只有30%。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按亿美元产值消耗的标准煤(万吨)计算,日本为4.35,德国为4.86,英国为7.31,美国为10.69,我国为21.11.有效利用率的低下,使得许多应该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这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环境。

3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从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整体功能出发,运用综合的对策、措施来整治、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3.1 大力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落后,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因此,要按照环境建设城市环境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积极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设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加快完善排水管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城市煤气化和集中供热。改进道路交通,建设垃圾处理设施,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保护的能力。同时,还要大力植树种草,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净化能力。

3.2 针对相应的污染性质,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

(1)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改善能源结构,大中城市要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在人口稠密的市区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促进西气东输沿线城市积极利用天然气。加快城市供热、供气能力建设。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区内新建燃煤电厂和其它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企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车辆,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区要综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相互影响。按照生态要求进行绿化、美化 、硬化,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扬尘。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制度。

(2)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质的计划,重点保护城市饮用水源。一般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质旬报制度,环保重点城市要实施生活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报告制度。采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证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体交换、维护城市湿地等措施,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达标。综合运用价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推行城市节水、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创建节水型城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严禁超采地下水。

(3)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限制机动车、火车市区鸣笛,对造成敏感建筑物声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采取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4)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在优先实施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一般城市的医疗废物必须全部实现安全处置,鼓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3.3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全民发动,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养成环保生活行为和经营行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制作主题栏目,播放环境和交通专门节目,罚劣扬善,培养公民“环保人”和“现代都市人”形象。要充分将群众发动起来,造就声势,形成氛围,可以组织城市绿色志愿者队伍,上街入户宣传,形成规模和制度。从我做起,规劝他人,养成环保生活行为和经营行为。真正形成全社会讲卫生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风气。

参考文献:

[1]蔡宁.影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根源[J].环境导报,1996(5).

[2]李西建.城市环境污染的根源及治理措施[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4(3).

第6篇: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大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知越来也多,环保意识也随之加强。然而,建筑行业施工复杂,施工材料、能源消耗量非常大,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认识施工环境污染问题,积极采取各项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到从根源上遏制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施工中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1大气污染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工程机械设备运行,混凝土搅拌,施工现场砂石料搅拌,混凝土结构剔凿等过程通常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粉尘,这些废气和粉尘随着空气向周围环境中大范围的扩散,从而给建筑项目周围的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2)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用到腻子、涂料、油漆、沥青以及易挥发的材料,这些材料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从而对大气造成污染。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如果建筑施工中的废气、扬尘、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就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

1.2水污染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水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和施工过程的工程废水。施工过程民工的生活污水,建筑施工中设备清洗、材料拌制以及混凝土养护等所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或者城市下水道,会对附近的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

1.3噪声污染问题

根据我国有关环保标准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边界环境噪声允许范围是日间≤70dB(A),夜间≤55dB(A),然而很多的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超过了这个范围。对建筑工程中噪声的主要来源进行详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施工噪音的主要产生原因有打桩机打桩对的噪音、挖掘机工作噪音、混凝土浇筑噪音、风炮机工作噪音等。如果建筑工程项目处在闹市,其施工过程中的噪音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1.4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所需要的各类材料非常多,在其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例如废弃的砂石料,剩余的混凝土废料等,如果不妥善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会影响工程的顺利施工,不利于文明施工,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此外,一些建筑固体废弃物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其处理比较困难,同时还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破坏。

2建筑施工中施工污染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2.1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为了减少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问题,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建筑施工现场可以设置为封闭式施工场地,将施工场地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从而避免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施工现场的道路需安排专人定时清扫洒水,容易产生粉尘的材料(水泥、砂石、渣土)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装卸车,从而减少施工场地产生的粉尘;施工现场的材料,尤其是砂石、水泥、珍珠岩、FTC等材料要严禁露天堆放,要堆放到项目的库房内或者材料棚内并覆盖严实;建筑工程项目的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排放标准必须满足尾气排放的标准,建筑项目大门附近要设立洗车设备,对进出项目现场的车辆及时进行清洗;建筑施工所采用的材料要尽量使用绿色环保型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对大气的污染。

2.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对于工人的生活污水,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后才能够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之中。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采用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在处理合格之后才能够排放,也可以通过沉淀后循环利用。

2.3施工噪音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噪音污染的防治办法主要是降低噪音的强度,从而降低噪音对人体的危害。项目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优化施工机械设备的方式降低施工设备运行时的噪音,同时也可以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或者设计方案,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例如,在市区的工程项目,在进行锤击撞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施工单位可以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协商,将锤击撞施工方式变更为静力压桩方式或者是更改桩型等手段来降低施工噪音;在建筑工程基础开挖阶段会应用大量的工程机械设备和车辆,像推土机设备、挖掘机设备、及拖拉机设备、运输车辆等,由于这些工程机械设备和车辆自身的特点,优化施工设备很难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因此可以在使用这些机械设备车辆时,可以在施工现场的周围安装隔音防震墙,或者禁止这些机械设备在夜间作业,从而减少由于设备运行而导致的噪音污染问题。由于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会用到振动棒等设备,但是混凝土振动棒等设备作业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施工企业可考虑采用免震的、具有较强和易效果的自密实混凝土,从而缩短混凝土的震捣时间以及次数。

2.4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为了减少建筑施工中的固体废物的污染问题,建筑施工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渣土污染的防治上,要控制好土方开挖、回填以及装车时的速度,避免过快、过猛,避免渣土洒落;采用厢式运土车运土时要采取必要的覆盖措施;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要提前制定好渣土的卸货以及堆放地点,并要求渣土可以在规定地点进行卸货。建筑项目施工现场要进行及时的打扫,施工生产过程的固体垃圾要堆放到规定场地;在建筑固体垃圾堆放前要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将这些建筑固体垃圾分类为可再利用和不可再利用垃圾,然后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可再利用的砂石料和混凝土可清洗后再利用或者用来填筑道路。

3加强社会监管,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加强社会的监督力量,一方面,施工工地周围居民可以自发对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督,其次建筑施工监管单位和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单位的污染源。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让绿色生产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筑项目管理人员要加强项目文明施工的管理力度,确保项目施工符合文明工地的要求。施工单位要严格制度施工计划安排,避免在休息时间进行噪音较大的施工作业。建筑施工人员自身要有环境保护意识,施工中自觉遵守相关的规定。

4结语

第7篇: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环境空气;大气污染;预防;治理措施

引 言: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大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类。在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就在源头上下手,及时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要从环境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下手,全方位的考虑到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全面的分析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各个因素,及时的进行系统的全面分析,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防治,从而达到控制大气环境的质量,这样就会达到了减轻大气污染物的目的。

1 环境空气概述

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被称为大气,厚度为1000-1400km,其中近地面10km内的气体层对人类及生物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大气范围比空气范围大,空气层质量占大气总质量的95%。在环境污染领域当中,“大气”与“空气”均为同义词。大气由多种物质组成,清洁干燥的空气中,氮、氧、氩分别占78.06%、20.95%、0.93%,剩余的0.1%则为其它十多种气体。实际上,水蒸气是空气组成的重要部分,因气象条件与地理位置的不同,其浓度差异也会不同。通常,温湿地区高达0.46%,干燥地区低至0.02%。

2 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由于其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所以使大气质量恶化,进而威胁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以及人为污染源两种。天然污染源指的是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比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以及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和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按照污染源空间的分布方式,可以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等三种;按照社会活动功能,可以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照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又可以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预防治理措施

3.1 实行区域以及集中采暖供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燃煤炉灶以及一些采暖的锅炉所排放很多的二氧化硫以及一些有害烟尘,这些都是影响大气恶化非常重要的原因,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得在城区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这样供暖的好处主要是,可以充分的提高锅炉设备的一些利用率,大大的降低了燃料的消耗。可以很好的利用热能,进而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极大的降低了粉尘的排放量。

3.2 绿化环境,植树造林

在防治大气污染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植树造林,这种方法即经济又有效,我们所种的植物是可以吸收很多的有害气体,从而净化了空气,在大气环境中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这些树叶经过了雨水的淋洗以后,可以来吸附空气中的粉尘,从而使空气达到了净化的效果。与此同时,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释放出很多的氧气,通常情况下1 hm2的阔叶林,一天是可以能消耗掉大概1 t二氧化碳,并且是还可以释放出750 kg氧气。因此,植树造林在大气环境中是起到了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3.3 调整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还有的是我国目前是以煤炭为主的原料,这一现状在短期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应优先推广低硫煤的生产和使用,降低烟尘还有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此外要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要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如使用天然气和焦化煤气、石油液化气等二次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3.4 汽车尾气及扬尘污染的治理

(1)汽车尾气的防治

治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①立法与管理的加强:需要促使对相关法规体系的有效建立,对机动车污染问题进行处理;同时完善配套的管理措施,避免病残车、超期服役车对环境污染的损害。②技术措施:机内净化,设计、生产汽车时,以发动机结构及燃烧方式的改进促使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实现污染物的良性排放,并符合国家标准对车辆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机外净化,对机动车废气的排放进行最后处理,使其排放得以达标,通常安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促使这一问题的有效处理;燃料改进,对无铅汽油进行使用,控制铅粒污染,同时对天然气、氢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料进行开发,逐步替代汽油,且注重环保汽车的发展与应用。

(2)扬尘污染的治理

扬尘指地面沉降并因各种原因而重新被扬起进入空气中的灰尘,通过土地的减少、环卫工作的加强、施工防护、防风防尘措施的实施及管理监督等工作的落实,均可促使对扬尘污染的有效治理。

3.5 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防治工业废气污染,并且要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同时还要更新技术设备,要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在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达到减少末端污染治理资金的目标。

3.6从国情出发来加大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椎广,一定要从国情出发。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尽快的开发出一个技术可靠、配套设备过关并且在经济上合理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并且要逐步的推广它。在许多的重点领域,比如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窑黑烟治理等,一定要作为重点来抓,这样才可以更为有效的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控制。

3.7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级政府应该要对本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各级政府应该要充分的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在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以及重大项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该普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样才可以不影响到辖区内居民的生活健康以及经济建设。在具体的细节问题上,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来落实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具体来说就是各级政府要根据本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分解总量指标,从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行政上的保证。在治理中,关键的环节就是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的项目,必须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或者由项目建设单位,或由当地人民政府来负责削减区域内其它污染源的排放量,一定要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不可以超过整个区域的总量控制指标。

3.8 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方面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所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一定要做到达标排放,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阶段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2)各地政府要做到将排污总量指标分配给各个排污单位,要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让排污单位必须明确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这样才可以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控制。排污单位一定要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质量要求核定的允许排放量组织生产。

(3)要建立一个对工业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机制。同时还要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让其逐步达到高于治理成本,这样就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从而达到在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的目的。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加重,人们及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大气质量环境污染的监督以及管理的力度,做到真正的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污染;环境问题;防治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阶段,全国各地的建筑建设正在有声有色地进行,建筑业的兴旺发达是一个城市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地方经济腾飞的象征,然而在建筑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以利益为中心,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增加工程建设数量,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来确保工程建设进度,降低成本,加剧了环境危机,使得城市建设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环境问题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这些污染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已经构成了威胁。

第一,空气污染,这一污染是整个建筑施工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粉尘污染。这些粉尘大多数来自于在旧的建筑物摧毁或者爆破中出现的,或者在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粉尘,以及在对土地地基开发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在气候条件相对干燥的北方地区,如果遇到大风天气,粉尘的危害会变得更加猖獗,这些粉尘对大气以及城市的空气质量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影响人们的出行,人们的正常生活,更严重的是会造成人们的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呼吸困难,这一污染是城市大气污染中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水体污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本身需要大量的水体供应,而且也会出现大量的废水,主要来自于挖沟渠时的地水泥浆,以及建筑建设中排放的污水,与对管道进行清洗的废水--------这些水一旦渗入地下,没有得到优化处理就会影响周边人们的生活,例如:堵塞地下排水管道、对城市附近河流产生污染,污染居民生活等等。

第三,噪声污染。这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最具有不良影响的污染源头,正是来自于建设施工中的噪声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噪音,而且噪音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例如:运输车辆的启动声,推土机的声音,以及混凝土搅拌的声音等等,其中噪音最大的当属打桩的声音,可达到九十分贝,这些巨大的噪声已经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第四,固体废弃物污染。这一污染主要涵盖了建筑施工中的垃圾,以及建筑在摧毁中出现的碎石块、风化的塑料以及木头------这些垃圾占据城市垃圾的一半之多。对城市污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第五,其他污染。城市建筑施工建设本身就是对城市绿地的占据,是对自然环境的牺牲,这些都必然导致城市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出现荒漠化的迹象,在具体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打桩就是对绿色自然生态的一大破坏,如果自然环境大量丧失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自然自我修复能力。

如何坚强对建筑施工中的污染的防治

第一,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一般来说,如果建筑施工的噪声能够控制在85分贝范围内就能够被人们接受,在晚上则要在55分贝以下,要想控制好噪声,应该在下面方面进行:首先,对施工设施进行改革与更新,例如:最好采用最新型号的施工设备,如:推土机、挖掘机-------要想有效减少噪音危害最佳的方法就是在居民休息的时候,停止作业,在工程建设的增设隔音设备,对于一些木板或者钢板的切割可以将地点转移到郊外地区,等到切割完成以后再将其运回施工现场,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对施工的威胁,对于混凝土施工设施最好使用商品混凝土,不使用搅拌设备,也可以通过使用隔震板以及其他隔音技术对混凝土加工产生的噪音进行清理。

第二,废气污染的治理。首先,运用先进施工设施,来保证建筑施工效率,将工程建设期限缩短,这样在客观上也减少了废气的排放;其次,在高层建筑物里面开辟专业的施工材料运输通道,减少在空中空抛的行为,有效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再次,对运输车辆要加强要求,审查运输车辆的质量,如果其尾气排放超过了一定标准要禁止其使用,而且也要对车辆在一定时间内加以清洗,还要对一些建筑材料的位置进行科学布局,预防强风或者干燥气候带来的环境污染;最后,使用新技术,增进施工地面的硬度,减少地面尘土的扬起,控制粉尘污染。

第三,废水污染的防治。在建筑施工前可以增设一个污水沉淀池,将废弃物与及废水或者废泥浆扔进这个池子里,要严格控制这些废物外流入河内,减少对居民排水设施的堵塞;对于建筑施工人员日常废弃物的排放要科学安置,要严格禁止将这些废弃物排入周围的河流中;要设置污水处理设备,确保污水排放后,经过处理能够再次被利用;要尽量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四,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在建设材料与建设施工中要严格禁止垃圾的倾倒,而且在施工完成后要对这些垃圾加以处理,能够回收的尽量回收使用,例如一些比较具有再利用价值的钢铁、木头以及塑料-------这些表面看起来是废弃物,但是如果将其当成废品进行回收,就能够实现循环使用,如: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渣与废砖头可以被做成填料,用于填补一些坑洼。这样不仅减少了建筑施工成本,而且也保证了环境不受污染。

第五,光污染的防治。从目前的污染治理措施来看,光污染是一个难以治理的项目,而且还没有找到最佳方法,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处理:首先,墙体的反光,通过运用最新材料来替代以前的材料;在钢铁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弧光能够通过围栏拦截的方式进行;在晚上需要的照明设备可以尽量使用最新的灯光处理技术,减少灯光电力资源的浪费。要严格依照施工程序与相关的施工方案来作业,以此来控制火灾的出现,这在某些方面也会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第六,提高建设人员水平。工程施工人员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起到决定作用,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施工水平与施工建设质量而且也关系到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问题,要通过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环境意识来减少人为的环境污染;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完善对施工环境的管理,重视对施工环境的保护力度,完善对施工整个经过的监督;统筹安排,合理施工,要运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以及最新的施工设施,不断改进施工程序,尽量减少污染。通过实行建筑行业施工评级制度,设立奖惩措施,以此来保护环境。

总结:

伴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会出现更多的施工矛盾,施工的环境问题必须得到广泛的重视,通过运用新的施工工艺,先进的施工材料来有效改善施工环境,提高施工建设水平,保证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林涛.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J].福建建设科技,2007(3)

[2]甄春艳,甄春华.建筑施工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探讨[M].今日科苑,2009(16)

[3]朱建春,蔚鹏飞.建筑施工中的污染及其防治[J].科技创新导报,2008(13)

第9篇: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纺织行业环境问题绿色壁垒环境标志环境认证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际市场对优质纺织和服装产品需求增加的趋势,我国纺织和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不断扩大我国纺织和服装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具有很大的商机,但由于我国纺织业早期受各种因素的,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高能耗低产出的现象极其严重,而且,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也相当突出。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纺织行业所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对纺织行业污染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

1纺织行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1废水

纺织行业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和噪声三个方面。废水是纺织行业最主要的环境问题。纺织部门是一个用水量和排水量较大的部门之一,近年来纺织工业废水排放的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纺织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一般都在11亿t以上,在国内各类工业废水排放量中约占6.5%,位于各行业废水排放量的前十位。COD排放量约为30万t,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5%左右。其中废水相当一部分还是采取直排入海的方式,排放达标率除2001和2002年有所提高外,在此之前一直很低。

表11998-2002年中国纺织业废水排放情况

年份

工业废水排放量

COD排放量

直排入海量/万t

排放达标率/%

纺织业/万t

占全国比例/%

纺织业/万t

占全国比例/%

****

纺织废水主要包括印染废水、化纤生产废水、洗毛废水、麻脱胶废水和化纤浆粕废水五种。印染废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污染源。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印染企业每天排放废水量约300~400万t,印染厂每加工100m织物,将产生废水量3~5t。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纤维原料本身的夹带物,以及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浆料、油剂、染料和化学助剂等,具有以下特点:(1)COD变化大,高时可达2000~3000mg/L,BOD也高达2000~3000mg/L。(2)pH高,如硫化染料和还原染料废水pH可达10以上。(3)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含有大量的染料、助剂及浆料,废水粘性大。(4)水温水量变化大,由于加工品种、产量的变化,可导致水温一般在40℃以上,从而影响了废水的处理效果。

另外,传统的印染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污水,加工后废水中一些有毒染料或加工助剂附着在织物上,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如偶氮染料、甲醛、荧光增白剂和柔软剂具致敏性;聚乙烯醇和聚丙烯类浆料不易生物降解;含氯漂白剂污染严重;一些芳香胺染料具有致癌性;染料中具有害重金属;含甲醛的各类整理剂和印染助剂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等。这样的废水如果不经处理或经处理后未达到规定排放标准就直接排放,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破坏水体、土壤及其生态系统。

1.2废气

纺织行业的废气主要来自行业内的约两万台锅炉,这些锅炉总蒸汽容量约为6万t,其中烟尘排放达标的锅炉约占总数的85%。这些锅炉绝大多数以煤(包括一部分原煤)为燃料,这些煤含有一定量的硫,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燃烧废气、二氧化硫和烟尘,严重污染了环境。表2是近几年纺织工业规模(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以上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情况。

表21998-2002年部分纺织企业的废气排放情况

年份

企业数/个

废气排放量/亿m3

SO2排放量/t

工业烟尘排放量/t

工业粉尘排放量/t

年耗煤量/104t

年燃油量/104t

燃料燃烧

生产工艺

燃料燃烧

生产工艺

原煤

总计

****

从表2中不难发现,1998年全国5477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共耗煤1265万t,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1367亿Nm3,其中排放二氧化硫28.53万t,烟尘14.86万t。到2002年,全国6622家纺织行业内企业共耗煤1690万t,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2059亿Nm3,其中排放二氧化硫23.92万t,烟尘10.74万t。不难算出,由于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约占纺织工业废气排放量的95%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99%以上。这与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相一致。

纺织废气的另一主要排放源来自纺织生产工艺过程。纺织工业生产工艺排放的废气主要来自于化学纤维尤其是粘胶纤维的生产过程。化纤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二硫化碳和硫化氢为合成原料,由于工艺原因和过程控制的不彻底,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废气的排放。

1.3噪声

噪声污染是纺织行业尤其是棉纺织行业目前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棉纺织厂由于大量使用有梭织机,厂内噪声达90~106dB(A),而人耳对噪声的最大允许值仅为85dB(A)。表3是我国部分地区棉纺织厂车间噪声实际检测情况。

表3我国棉纺厂车间噪声级实测值

序号

省(市)

实测厂家(车间数)

实测噪声值/dB(A)

最大值

最小值

***

从表3可以看出,纺织车间的环境噪声平均在100~105dB(A),超过了人耳对噪声的容许极限,故对工人听力损害特别严重,听力损伤可由听力下降逐渐为噪声性耳聋。此外噪声还可引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等多种症状。有报告显示,噪声对纺织工人健康影响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鸣、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衰退、听力下降、心电图异常等症状,严重威胁妊娠期的女工及其子代的健康安全。在强噪声环境下还会出现行为功能损害、视觉反应时间延长、阅读能力下降、思维受影响等症状,这些症状将随时间变化愈加明显。

目前全国约有80多万台织机还在投入使用,其中绝大多数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设备,由于资金和技术原因,相当一部分小企业还在利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机械进行生产。设备的落后,加上很多生产过程中噪声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每天约有近百万名织布工人被暴露在这种强噪声污染的环境中。

1.4其他

在纺织原料尤其是天然纤维原料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产量防止病虫害,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棉花为例,美国某机构曾做过一项,如果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美国的棉花产量将下降70%,可见,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十分重要。但是,这也使得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存在于棉花纤维中,如棉花生长时施用的人造肥料,棉花种植时喷洒的农药,如DDTLindane(高丙体六六六)、六氯环已烷(六六六);棉纤维上残留的杀虫剂、防腐剂和防霉剂等,如五氯苯酚。一些具有相当毒性和难降解的化学物质也残存于最终产品中,通过与人体皮肤的接触而在人体内富集,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2纺织业环境的应对对策

自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大会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被列入国际与贸易领域。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绿色产品和消费已开始主导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新潮流,绿色壁垒(环境壁垒)构成了国际市场新的保护网。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先进的环保技术,纷纷提高环保标准,阻碍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而且,绿色标志已成为纺织和服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推行ISO14000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面对机遇和挑战,各级政府和应转变观念,采取积极的入世应对策略。

2.1政府管理层次上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随着加入WTO以及国际市场对优质纺织产品和服装的需求增加的趋势,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仍将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纺织业要想保持并扩大这种领先优势,这就要求广大主管部门和公众提高认识,树立环保理念,积极推行环保。如在天然纤维的生产方面推行生态农业,在生产环节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开展一系列的环境质量认证,在产品的销售环节推行环境标志等。

(2)建立健全相关的环境法规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中国加入WTO,纺织和服装产品的环境质量标准与国外相差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了纺织和服装产品的出口。为此,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才能为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建立绿色通道。同时,还应加强政府管理职能,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纺织企业的偷排超排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对污染问题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对小型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的措施,对一味发展经济不顾环境的地方保护行为进行打击,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和企业大力扶持,鼓励和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消费。

(3)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环保。国家应发挥自己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职能,运用经济手段对推行环保产品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上的支持,对弱势环保企业予以扶持,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运用政策手段来调整纺织产业的布局,对存在污染问题的“三资企业”和生产设备与技术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坚决不能引进。合理征收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加大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淘汰落后工艺和落后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开发高效低耗的节能环保设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燃煤锅炉的比重。在税收方面对环境产品和企业进行适当的减税甚至免税。

2.2企业经营决策上应采取的对策

(1)优化产品结构,关注消费者健康。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环境污染产品的市场前景越来越不被看好。面对挑战,纺织企业应迎难而上,用国际先进标准和技术来规范自己的生产行为,自觉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生产的非绿色产品。加快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高附加值少污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关注生产者劳动安全的同时,更加重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减少对人体和环境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例如在纺织和服装产品的印染过程中更多地使用环保染料和加工助剂以及开发天然可降解的植物染料,在原材料上考虑引入天然彩色纤维材料、天然植物浆料,在纺织和服装产品的后处理过程中采用绿色整理剂和生物处理技术,在纺织机械上考虑淘汰有梭设备,引进和开发无梭织机及其他能除尘降噪的环保机械。

(2)进行产品生产链全过程控制,实行清洁生产。面对国际国内竞争形势,我国纺织印染和服装企业必须提高认识,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之中,从纺织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原材料的选用、生产过程,到最终产品的包装、使用和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并符合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重视产品的全过程控制,以高质量的环保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企业中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开展产品生命周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污染物质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这些,对企业和开发安全无害的的绿色生产技术,生产出绿色安全的产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积极申请绿色标志,争取一系列的环境认证。我国纺织企业应清醒地意识到入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产品和外包装上积极申请绿色标志,争取绿色认证。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发达国家借环保之名行贸易壁垒之事实,尽快与国际通行的环境标准和法规相适应,从而有利于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各企业应注意到ISO14000认证包含有环境表现评价、生命周期分析、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环境管理体系、产品标准、环境设计、资源管理、废物管理等多方面的,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走集约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树立企业良好的国际国内形象,从而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因此,结合自身情况争取包括ISO14000等在内的一系列环境质量认证就成为必要。

(4)转变经营思想,确立绿色营销观念。各企业应积极收集绿色信息,加强对环保标准和法规特别是国际环境标准和法规的收集和分析,研究和制定对策。积极转变企业经营观念,更多地从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角度和生态环保的理念出发来设计产品,开发绿色环保可降解的外包装材料,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实施绿色营销理念,积极参与各种与环保有关的活动,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充分认识到环保将是企业未来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叶汝求,曹凤中,夏友富,等.环境与贸易.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1

2施禹之.WTO与中国纺织工业.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3宋惠景.二十一世纪我国纺织服装业不容忽视的环保质量.惠州大学学报(科学版),2001,21(2):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