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文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1篇: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文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知识结构合理、技术与经济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据统计,近5年59%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1],工程管理专业日益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对于普通高校工科教育定位,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学术界在参照发达国家的基础上,认为工程科技人才除精通本专业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工学基础知识,并对相邻学科有所了解;业界则认为,高校专业设置范围广,重点不够突出,毕业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进入企业之后需要重新学习才能胜任工作要求。据笔者了解,一些实践性强的行业(如工程造价行业等)甚至更青睐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模式的争议长期困扰高等学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生。对实践性极强的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冲突尤其严重。一方面,专业化、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其职业规划与未来成长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是否可以尽快独当一面,是其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地位尤其重要。统计表明,虽然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广泛,涵盖施工、监理、咨询、房地产等诸多行业,但其就业重心仍然集中在施工领域[1-2]。以浙江理工大学2007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超过70%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相关工作。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定位及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予以重视。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强调施工技术的同时,也注重施工组织与管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根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这不同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与开设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高职高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相比,本科专业的属性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根据实际岗位问题进行课程组织,也不可能弱化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而强调具体岗位技术或技能的熟练操作。因此,对比土木工程专业和一般高职高专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备如下特点。(1)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管理”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同时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工作。这一点在课程学时分配上体现较为明显。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大纲中,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5%以上,这一点迥异于土木工程专业。(2)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除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局部性规律外,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努力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的全局性规律,着眼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组织与部署、施工方案选择等问题。(3)“行业能力导向”特征明显。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专业将“职业岗位”扩展至“行业领域”。也就是说,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不仅是为施工岗位设置,而是为建筑行业设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备在建筑行业不同岗位(如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4)与其他经济、管理课程联系更紧密。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技术经济、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能够在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部署、施工组织过程中熟练应用其相关原理。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述,学生课后复习,课程结束后再通过对应的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对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或技术,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以讲述、投影、幻灯片为教学手段不如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能像高职高专学生一样通过顶岗实习等手段获取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成为土建类专业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2.课程学时偏少,不足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

与组织程序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庞杂繁多,涵盖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共计16章,且每章节内容均不可或缺。以知识层面而言,课程知识结构涵盖力学、材料、测量、施工技术、网络技术、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为满足教学要求,提升教学效果,必须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据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合理学时(包含实践)应为80学时以上。然而,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为4学分,64学时[3],课程学时偏少,难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3.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体系多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人才培养误区,工程管理专业亦不例外。具体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课程本身所具备的工科特性使其“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课时在16学时以下,有些甚至只有6个学时。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长时间处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下,建筑行业的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切,进而影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就业率的光环下,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出身于土建类工科专业,如土木工程等,专业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导致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4.不同模块之间脱节严重,相互关联少

与基础课不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章节之间跨度大、联系少,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点。例如,土方工程与混凝土工程之间几乎没有知识上的联系。然而,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征使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知识被放到同一课堂进行讲授。因此,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之间联系较少,脱节现象严重。然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全局性培养目标使学生必须注重不同施工工艺或者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而统筹安排,达到建设项目“质量一流,工期、成本合理”的目标。

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所在团队申报了2011年度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获得了校内立项和科研经费支持。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与时俱进,合理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随着建筑业的国际化,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土木工程+管理”的培养模式,复合型的知识体系日益成为相关企业引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2012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为契机,经过广泛调研,积极修改、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一方面,增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共计96学时(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2周、2学分),基本涵盖该课程的所有章节与内容;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使其易于进行模块化、专业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如分散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等。

2.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并重,凸显专业管理特色

为凸显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在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大纲,调整了章节、模块之间的学时分配,做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首先,在学时分配上,经过调整,工程技术模块共计40学时,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共计24学时,实践模块2周,在学时上保证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施工技术教学模块,穿行相关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由点到面,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中,除传统的施工专项方案制定,要求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与施工部署,按照要求进行流水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编制,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优化与施工平面图布置,最终按小组完成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例如,将两个班60位学生分成10个课程设计小组,每个课程设计小组负责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含4个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总平面图、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等6项主要任务,分别对应6位学生)。每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由团体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团体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给出,个人成绩由课程设计小组成员讨论后投票确定。最后,将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分散在理论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教学伊始,指导教师同步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开始进行课程设计,并定期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与点评工作。分散课程设计的初衷有三:一是避开学期末实践性教学的高峰,避免因为课程时间冲突而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下降,确保课程设计教学时间;二是与理论教学同步,便于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利用团队作业(团队设计)的思想,利用课程设计小组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进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3.以案例为主线,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适应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点零散、跨度大等模块化特点,课题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借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讨论,课题组首先按照课程内容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解为土方与基础工程等六大模块。其次,以一个施工工程案例为主线,分别针对上述六大模块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模拟案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部署等实训任务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经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响强烈,效果较为显著。

4.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实践环节一直是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教师“粉笔+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另一方面,集中式走马观花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此,课题组构建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上述模块化划分,分散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即在完成某一模块理论教学之后,立刻安排专题训练、现场参观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2篇: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文

关键词:宁波卷烟厂勘察施工组织设计陆地钻探水上钻探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为引入中式特色卷烟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施技术改造和配合宁波市政府“退二进三”,宁波卷烟厂将实施易地搬迁,宁波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是行业“十二五”期间重点投资项目。项目总征地面积840.90亩,其中建设用地740.85亩。规划新建联合工房、动力中心、生产管理中心、后勤服务楼、原辅料周转库、废品库及垃圾站等生产、科研、办公、仓储、公用动力设施用房。配置两条综合能力4000kg/h的制丝生产线、一条综合能力2000kg/h的制丝生产线、一条综合能力3000kg/h的梗丝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500亿支(100万箱)的生产规模。项目总投资为37.83亿元。拟建项目基础采用500mm预应力管桩,持力层选用⑤-1层圆砾,桩长25~30m。场地共布置503只勘探孔,设计孔深为35~40m,施工周期为60天。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自然条件

项目位于奉化市江口街道孙俞村,宁波市奉化经济开发区三横工业园北部、宁波竹产业工业园西侧。场地地形较为复杂,河流纵横交错,地势高低不平,有低洼的沼泽地、稻田地、河流、湖泊、未拆除的农房及回填整平好的场地,特别是沼泽地及河流、湖泊对钻探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何确保水上及沼泽地施工安全是这次勘察工作中的难点。

2.2 场地地层情况

该场地地貌类型为海积、冲海积平原,浅部分布有厚度较大的淤泥质土,具有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和低承载力的特点,工程性质差,其下部分布的圆砾,中密状,中低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局部夹有砾砂层及粉质粘土层,场地下卧基岩为砾岩,埋深起伏较大,岩芯抗压强度较高,属较硬岩,物理力学性质好。各岩土层情况如下:

①素填土:杂色,结构松散,主要由碎石、块石及粘性土和砂组成。层厚0.20~5.70m。

②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可塑,层厚0.40~3.70m。

③-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层厚0.70~9.20m。

③-2粉砂:灰色、青灰色,稍密,局部分布,层厚0.30~6.30m。

③-3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局部夹有粉砂、粉土薄层,土质不均匀,层厚1.50~7.30m。

③-4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局部具层理状,层面夹薄层粉细砂,层厚5.20~12.30m。

④-1粉质粘土:灰褐色、灰黄色,软可塑,局部软塑,夹较多粉土、粉细砂薄层及团块,层厚0.40~3.40m。

④-2粉砂:灰、灰褐色,中密,层厚0.40~2.90m。

⑤-1圆砾:灰、灰黄色,中密,中等偏低压缩性,层厚1.50~11.60m。

⑤-2粉质粘土:灰褐、灰黄,硬可塑,局部硬塑,层厚0.30~5.00m。

⑤-3砾砂:灰、兰灰色,中密,中等偏低压缩性,层厚0.60~4.60m。

⑤-4圆砾:灰、灰黄色,中密,中等偏低压缩性,层厚0.30~10.70m。

⑤-5粉质粘土:灰褐色、灰黄色,硬可塑,土质均匀,层厚0.60~3.00m。

⑤-6圆砾:灰、灰黄色,中密,中等偏低压缩性,层厚0.50~9.50m。

⑥-1全风化砾岩:紫红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岩芯风化呈砂土状,含少量角砾状颗粒,手捏易碎,层厚0.50~3.50m。

⑥-2强风化砾岩:紫红色,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非常发育,岩芯多呈碎块及角砾状,层厚0.50~5.30m。

⑥-3中风化砾岩:紫红色,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

3 勘察施工组织设计

3.1 施工准备

工程具有水上作业风险大,陆地地形复杂,钻机施工速度慢,工作量大,作业周期长,施工工期紧等特点。根据工程特点,勘察施工组织首先挑选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组成项目组,并配置适宜的钻机设备及作业船只(水上作业平台),然后制定严密的勘察施工方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为勘察施工做好充分准备。

3.2 施工设备组织

根据工期要求、区域水文条件和场地地层情况,为缩短工期,陆地上选用15台常规100型钻机施工;水面上搭建3个水上作业平台,特选用3台150型高速钻机,另外每个作业平台各配有交通船(冲锋舟)1艘,以方便工作人员上下船。所搭建的水上作业平台必须经院安监科和现场专职安全员检验合格,且船上救生、防汛及通讯设备配备齐全。钻机的选择充分考虑场地地层条件及地方施工习惯、特点,陆地上选用15台常规100型钻机能满足施工工期及场地地层的要求;水面上根据水上施工特点,选用3台150型高速钻机,以保证钻进速度,缩短勘探作业工期。

3.3 施工人员组织

根据本工程特点,成立工程项目部,任命项目经理1名、技术员6~8名、现场专职安全员1~2名、后勤保障人员1名。根据施工作业周期有限的特点,挑选技术熟练的钻探工人,每台钻机配备4名施工人员,另配备1名编录员跟班编录,选派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编录报表与岩芯进行比对,纠错,及时掌握钻进情况、辨别地层,对进入持力层深度进行及时准确判断,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原则下,做到不要多钻也不要少钻,减少作业风险。现场专职安全员要认真督查每一作业环节的安全,随时检查施工人员是否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检查钻机设备的完好性及钻杆摆放的整齐性,检查交通船和水上作业平台配置的救生衣、警示旗和警示灯等安全设备,是否齐全、完好,督促作业人员按安全规程进行生产作业,确保勘探施工的安全。

3.4 施工进度控制

根据勘察区域地层及施工难度的不同,分别制定详细的勘察进度计划,并充分考虑天气、设备损坏修理、抛锚定位等影响工期的不利因素,保证整个勘探作业的连续性及协调性,使整个勘探作业在规定的周期内顺利完成。

3.5 施工安全措施

陆地施工人员在作业前,必须在勘察施工安全交底任务书上签字,熟悉安全防护措施和规范操作,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水上作业人员在上船之前,除在勘察施工安全交底任务书上签字,熟悉安全防护措施和规范操作外,还应进行水上基本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教育,签订安全协议。船上作业人员除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外,还应穿好救生衣,另外船上还应配备足够的救生圈。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钻探安全操作规程,在生产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作业,做到安全生产无事故,安全作业无隐患,安全保护无缺憾。除此之外,还特别要关注天气预报,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停止作业,人员及作业船只及时撤离。

3.6 施工技术保障措施

根据本工程特点,钻孔平面位置采用南方灵锐S86RTK通过NBCORS网,经现场已有二个控制点校核后,进行平面精确定位测量。孔口高程,在施工结束后,采用DS3水准仪按图根水准要求进行孔口高程测定,以确保高程测量的精准性。钻进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水上施工在船上或作业平台上设置水泥浆筒),防止上部淤泥质土的缩孔及塌孔现象,对下部极易坍塌的砂层、碎石层及基岩风化层(主要为全~强风化层),还采用了2套套管围护孔壁措施:1套套管下至浅部地层,起定位导向作用;另外1套小套管与钻杆跟进至深部的强风化基岩中,防止了因上部砂层、碎石层及全风化基岩地层坍塌造成的埋钻情况。勘察施工中针对不同地层及不同的施工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及机械设备,如陆地上采用常规100型钻机,水上采用高速150型钻机;对软土采用薄壁取土器,对可塑粘性土采用厚壁取土器;对基岩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并逐孔、逐箱拍摄土(岩)芯彩色照片。

第3篇: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项目驱动;职业能力;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02-02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1],是国家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强国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3年,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印发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本科工程人才标准中规定了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企业和学校制订标准指明了方向[2]。在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中规定:本科工程型人才应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支撑作用。其主要任务是介绍流水施工、网络计划技术相关知识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能拟定施工方案,安排施工进度,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传统的施工组织与管理不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安排和考核方式都无法满足卓越工程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措施

1.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流程、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需要量计划、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等。教材内容按顺序依次为:施工项目组织概论、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施工项目现场与生产要素管理、施工项目后期管理。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3],将教学内容分解,对教材结构重新组合,以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为任务主线,在开学初提出本课程的任务要求,结合课程设计任务书,将教材内容贯穿其中讲解,项目驱动化教改内容调整图见图1。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2.利用实践与创业基地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编写施工流程、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案,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工地现场实践经验,对施工方案的编写内容显得空洞乏力,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存在不足。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强化课程对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受到实习经费和安全管理等因素制约,许多单位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校外实习基地较为紧张[4];此外,普通多层建筑建设周期一般在一年以上,学生的实习期只有几个月,学生即便到了工地也不能系统掌握一栋建筑物的施工过程。

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托与建筑公司共同打造的建筑工程实践与创业基地[5],以学校建设国际交流中心为契机,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构建适应社会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输送结构。在实习基地,采取实习教师带队,授课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指导的方式,学生得以在校期间定期到基地实习,了解施工流程,为《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课堂教学和学生课程设计均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3.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计。对我校08工程管理专业50名毕业生的调研结果显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有64%学生所从事岗位是现场施工员或技术员。《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支撑作用[6]。以往的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设计过分强调宽口径,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7],学生对课程设计与将来的职业方向之间的联系不清晰。课程改革中,结合工作岗位进行课程设计。改集中课程设计为分散式,在开学初对学生提出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集中在工地实习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共享企业资源,重新审核原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完成一份符合工程实际的方案[8]。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上交的课程设计方案更多样化,有更多的自由拓展空间[9],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课程设计考核成绩由学校任课教师和企业导师按百分比给出。

4.通过BB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通过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向学生展示:教学大纲、教学周历、授课课件、作业、测验以及其他教学资料。课后教师通过BB平台发表授课博文反思教学过程[10],学生向教师提交听课日志,对听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交学习心得体会,实现基于课堂、网络辅助的教与学活动,加大了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程度[11]。

5.其他改革措施。除项目驱动化教学外,部分内容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例如:土方工程施工方案、降水工程施工方案。课前安排任务,学生分组预习目标,打造“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课程设计采用西西网络图、project软件进行工程进度计划安排,编制: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横道图、单代号网络图、S曲线图、斜率图等,进度计划完成后,可以Microsoft Project文件(2003、2010)、EXCEL文件、AutoCAD文件、bmp、jpeg格式输出。

课程教学内容与《建筑施工技术》、《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紧密联系。

三、总结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从课程内容选取、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计组织,网络教学等方面展开《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配合部分模块的翻转课堂,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倩,周兆银,万虹宇.工程能力与创新: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改革[J].职教通讯,2012,(33):32-36.

[2]李大华,张克仁,姚燕生,陈杰.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的探索[C]//会议/第三届教育技术与培训国际学术会议,第3卷.武汉,2010年11月27当日-28日,美国IEEE出版社出版,2010:376-379.

[3]丁舒媚,唐杰.《建筑施工组织》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建材,2013,(4):196-198.

[4]李鸿芳.“施工组织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6):116-1177.

[5]罗亚琼,张义坤,刘利莎.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63-64.

[6]俞锡钢.立足课岗证融合的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98-100.

[7]方张平,黄伟,李奇.浅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9):70-71.

[8]杨璐,张文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79-82.

[9]姚金星.《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71-272.

第4篇: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文

关键字: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TM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从建筑设计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验收,贯穿于整个土木工程。现代化的土木工程项目,应从工程管理角度来优化管理,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工程的管理控制程序,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

一、土木工程管理基本要求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工业生产管理,土木工程具有施工区域机动、施工方法多变、 涉及工种繁杂、 施工人员众多、 施工期漫长等特点,土木工程涉及方面较广,相关的单位比较多,诸多因素导致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大,由此带来了很多质量、安全隐患。随着我国土木工程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阶段安全事故的频发,政府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对与监督与监管的执行力度及效能而言,还是相对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尤其是与目前土木工程施工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面还不是特别健全与完善。

1.目标的明确性。每一项土木工程开展之初,管理单位都会进行工程整体进程的制定。工程中整体的进度、工期长短、各个施工阶段的目标、资金成本的投入等都会有具体的规定。因此在进行工程管理的时候,就会有明确的管理目标作为前提,来进行管理工作的开展。

2.管理的科学性。土木工程的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认为项目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为了系统目标的实现,应该对系统进行动态的控制和调整。根据系统理论中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原则来建立科学、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组织,对组织的目标和功能进行合理的确定,对系统内外部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组织,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确保目标的实现。

3.责任的明确性。在项目进行之前,工程相关单位就已经做好了工程合同的签署,对项目各项条款和各方面的责任作了明确的规范。项目的施工中,各单位应该做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建立工程项目的监督小组,做好项目管理制度的制定,对每个小组成员都进行任务的具体划分,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和施工需要来进行岗位的设置,因此工程的管理具有一定的责任明确性。

二、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不够重视安全生产

很多建筑企业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过度重视工程的成本和经济效益,而没有将安全生产放在足够重要的位子。部分领导和项目经理忙于日常事务,无暇顾及安全生产的相关文件,只是口头提提而已,极大地阻碍了施工安全生产的进行。

2)管理模式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最突出的现状就是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当前的工程管理模式中仍然存在很强计划经济的色彩,管理方法主要是行政与硬性指令,并没有形成极为规范的建筑市场以及规范的管理制度,有些施工单位的高层领导一味地追求政绩和利润,只是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没有投入足够的管理资金,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也不能得以保障,留下很多施工隐患,需要在旧的管理制度上通过不断地研究进行改善和健全,保证工程能够顺利施工。

3)工期管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不够重视工程的总体规划,制定的很多计划不符合实际且不科学,通常是依靠积累经验确定工期。一旦遇到的工程项目是新结构形式的,有关人员往往会不知所措,也仅仅依靠依靠主观臆断来制定措施,导致措施的不得当。

4)采购管理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采购方式是大批量的集中采购。在工程项目到手后才联系供应商,建设单位和供应商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一种合作关系,使得采购方式比较僵硬,缺乏灵活性。一次购入大量的材料,不仅占用资金而且又占场地,还有对于零星材料需频繁地采购,从而增加工程采购的成本,最终导致资金浪费。

5)材料管理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还受施工材料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牵涉的施工材料种类繁多,甚至有些是最新应用的材料,因此在施工材料的采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很多施工单位不能处理好施工材料供应方面、材料分类堆放以及材料发放等方面的问题。部分施工工地没有对进场的施工材料及时进行检验,或者是存在偷工减料等现象,不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进度情况安排施工材料的发放等等,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安排。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施工材料隐患,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6)施工技术存在着问题

很多建筑施工项目没有足够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之前不能充分熟悉施工图纸,未能根据土木工程具体的施工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不能结合自身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对施工工序和分项工程进行详细的设计,致使土木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而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手段,使得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不利于土木工程的实施。

7)建筑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中,建筑企业内很多领导都不够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还非常普遍。一般而言,很多企业都是将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于设备管理,只是口头上强调,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非常缺乏同时具备管理协调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专项人才。因此,对施工的管理不能过于片面,也要足够重视设备等的管理工作。

三、解决施工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人员管理

要解决土木工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首要的就是要提高人员素质。首先要对土木工程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施工管理的重视,培养其职业道德感,再辅以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使得工作人员都能喜欢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保障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安全等等。

2)加强物料管理

针对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也必须要制定一定的措施,加强施工材料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首先,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一定要根据工程的要求采购合格数量、品牌、规格以及产地等等施工材料,要慎重选择施工材料供应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其次,施工材料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来供应,杜绝偷工减料现象的出现,必须要安排专人负责。对于材料的堆放,也要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和规范要求进行,不能随便堆放,保证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数量要求及合格率,将材料隐患降低到最少。

3)加强技术交底,解决技术管理问题

一项土木工程项目的完成,牵涉到多种专业及多种工序,各专业及各工序之间存在着交叉,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就会出现严重的交接不对等技术问题,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整个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过程中,要加强技术交底,避免出现过多技术上的管理问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建筑施工图纸的设计,保证其能够正确可行。因为施工都是在施工图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施工图的正确性就非常重要,不仅在设计阶段就要严格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还必须及时反映,最好能够与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将困惑的地方搞清楚,确保不会出现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以此保证工程目标的实现。

4)加强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也是目前国内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不仅对工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建筑企业首先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工作人员对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进行安全施工。同时,还应该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只有实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证工程顺利施工。

5)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基础施工管理体系

针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工程施工企业应从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首先,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的管理架构、管理流程、技术水平、设备情况等基础情况构建基础的施工管理体系。该体系涵盖施工管理中的成本、安全、质量、技术等多方面内容。以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为基础为企业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6)明确施工管理职责权限,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在以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明确施工过程中各部门、岗位的管理职责权限。通过职责权限的明确避免施工过程中推诿、拖延等工作情况的出现,以此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工程管理目标为中心,以各部门工作职责及权限的明确为重点,通过绩效考核方式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土木工程项目的完成要经历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核到施工,及至竣工验收等过程,为了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管理问题,否则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针对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将这种问题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以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保证土木工程项目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天祥. 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J]. 中华民居. 2011(7)

[2] 彭龙先.小议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0(8)

第5篇: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与管理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118-03

建筑施工与管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庞杂、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涉及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等学科知识;实践性强,该课程涉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应用性强,该课程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工程项目,根据我院统计的数据表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约70%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与工程施工相关的企业,建筑施工与管理课程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就业。此外,施工技术发展迅猛,教学中必须及时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更新教材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选教学内容,运用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建筑施工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

建筑施工与管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两大部分,施工技术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脚手架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包括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该课程共64学时,2周课程设计。

由于课程知识点多、内容庞杂,授课学时紧,在精选教学内容时应注意:

1.紧密结合当前工程实际,删减、淘汰落后工艺,增加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建筑业十大新技术等内容。例如:增加建筑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高强钢筋与新型钢筋连接节材技术、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技术、新型模板与脚手架施工技术等。另一方面,及时淘汰落后施工工艺及设备,如脚手架工程中的扣件式钢管井架、扣件式钢管悬挑卸料平台、大模板悬挂脚手架等内容。

2.结合相关课程,进一步整合建筑施工与管理教学内容。教材中关于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以及水泥、砂、砌筑砂浆等建筑材料内容由于已经在工程材料课程中涉及,因此将这部分内容放在课下自学,不再占用课堂讲授时间。

此外,对于与该课程联系密切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等课程,要求学生课下予以系统复习、深化,做到课程间的融会贯通,将此环节纳入第二课堂。

3.教学中密切结合施工规范,关注新颁布标准。施工规范和规程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是工程技术人员最常用的工具书。建筑施工课程中涉及的常用施工规范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 ,在学习各工种工程施工工艺时引入规范的质量控制要求,结合规范的主要条文,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主要结合以下方法:

1.采用构建式的教学方法。构建式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此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探索、发现法去学习,引导学生“迁移”式的学习。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帮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体系的整合,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纠正错误。

2.引入探究式教学法。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列出一些研究课题及参考文献,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感兴趣的课题并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体现,论文及答辩成绩作为本门课程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引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剖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减小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差距,进一步强化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引入施工组织设计案例,从工程策划、工程质量、过程控制等方面对施工组织的每个过程及环节进行实例解读,使学生完整地、规范地、系统地理解施工组织的细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按照学生边学边练,边理论边实践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达到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4.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直观性认识。由于组织现场教学受学生人数、工程进度形象、教学进度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当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在当地还没有普及或受季节性限制无法进行现场教学时,多媒体教学就是保证实践教学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例如:通过多媒体学习中直大型企业带有专利技术的新型模板支设工艺,使学生印象深刻,感性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建立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由于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应用性强,单靠课上时间的教学无法满足日后就业的需要,因此,利用第二课堂作为强有力的支持。所谓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升华。第二课堂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相关知识予以提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施工知识予以提升。二是结合就业岗位需要,强化施工及相关知识的应用性。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单元教学法为主线,结合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施工技术资料整理、常用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平法图集等内容分单元进行学习。第二课堂主要内容如下:

单元一:工程材料检测。掌握常见建筑材料如水泥、砂、砂浆、混凝土、砖、砌块、钢材、焊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等材料的检验项目、取样要求、合格判定标准。

单元二:施工测量。掌握多层建筑物施工过程定位放线、各层高程控制、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需配合的测量放线工作。

单元三:平法识读。以《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为重点,掌握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单元四: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掌握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主要内容,以及收集与整理要点。

单元五:相关规范、标准学习。在第一课堂教学中,已经学习了常见施工规范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规范的主要内容。在第二课堂中,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系统地学习。两阶段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课堂侧重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在第二课堂阶段,注重对规范的总体把握与应用。如:在第二课堂阶段,需系统掌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系列标准的组成,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内容与作用,该标准对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验收批的划分、验收合格规定、验收的程序及组织等给出了详细的规定,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除此之外,尚需积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新颁布标准,如《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等,以弥补教材滞后性的缺陷。

四、加强生产实习的组织管理,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效果

生产实习组织方式可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办法。

1.规范分散实习的批准程序。首先发给学生实纲和生产实习审批表, 生产实习审批表主要包括学生申请实习内容、实习单位同意接受证明、指导教师审批意见、学院审批意见等内容。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工地,实习单位同意接受签署意见后交指导教师审批,指导教师审批同意后,根据学生实习的具体内容下发实习任务书及指导书。由于学生实习的工程建设规模、进度形象、施工工艺、组织管理千变万化,各有不同,但同类型工程又有其相似之处,因此,在学生实习之初,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工程的结构类型、进度形象、施工方法等给出按工程类型分类编制的指导书,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再根据具体实习内容予以补充、完善,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习。

通过分散实习方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集中安排实习工地难的矛盾。

2.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必须指出的是,分散实习并非放任自流,整个实习过程仍是在指导教师控制下进行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工地的巡视检查与指导,分期递交实习日记,检查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在组织实习答辩和认真审阅学生实习报告的基础上给予评定成绩。

在实习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积极安排学生施工顶岗实习工作。根据实习工地的具体情况,指导教师积极协调学生顶岗跟班实习, 上下班时间严格按照工地现场作息时间要求进行, 亲自参与施工测量、放线和各工种施工操作, 收集、整理施工资料, 承担施工日志和隐蔽工程的记录, 核对施工预算和监督各项工程是否与图纸相符, 以及部分工种工程的验收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实习效果。

五、设置个性化教育环节,给予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空间,与就业接轨

个性化教育环节我校安排在第七学期,共六周时间,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此阶段,对于有意向在施工方向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学生,采取师生互商的方式确定培养方案。选题不限,但结合施工方向,均离不开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阶段接触工程实际,结合某一选题向纵、横方向进一步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六、加强实践能力的层次性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遵循层次性培养的原则,所谓层次性原则,是指从较低层次目标要求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目标的要求。将面向施工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个性化教育等环节的实施,实现实践能力由点面体的全方位提升。具体思路如下:

1.第一层次:夯实基础,重视施工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加深理解,学细学透。例如:在学习钢筋连接内容中,钢筋的连接有绑扎连接、焊接连接、机械连接,绑扎连接主要掌握梁、柱、墙等构件同一截面钢筋的搭接百分率、搭接长度等要求;焊接连接需熟悉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电弧焊、电阻电焊等焊接工艺、适用范围、接头质量检查要求等;机械连接需掌握螺纹套筒连接、挤压套筒连接的施工工艺、接头质量要求等。并结合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规范条文要求掌握。

2.第二层次:通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注重相关知识体系的总体掌握。例如:在课程设计环节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中,需要结合流水施工知识、施工技术知识、工期确定、劳动力等各种资源需求情况系统考虑。在生产实习环节,结合实习内容,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如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屋面工程、防水工程等进行整合。课程设计是一种综合训练和实践应用形式,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等起到重要作用。

3.第三层次:个性化教育阶段,实践能力立体化整体提升。在此阶段,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就业方向与指导教师互商选题,如选题可侧重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在项目部顶岗见习(技术员、资料员、项目经理助理等岗位)、某一专题研究、设计(如大模板设计施工、脚手架计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编制等)、某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如剪力墙结构施工方案编制)等。

[ 参 考 文 献 ]

第6篇: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文

关键词:逐层序关系分析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引言

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国家或业主对拟建工程的要求、设计图纸,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空间等三个要素着手,在人力与物力、主体与辅助、供应与消耗、生产与贮存、专业与协作、使用与维修、空间布置与时间排列等方面进行科学地、合理地部署,为施工的节奏性、均衡性和连续性提供最优方案[1]。也就是将设计意图和设计成果付诸实现的总体计划,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

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其在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在多方案评选时,确定最优方案。然而,施工组织设计的各种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多且非统一,评价工作较复杂且缺乏定量、简便的方法,而常用的德尔菲法、特征值法等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或需构造判断矩阵,计算较复杂。因此,本文在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逐层序关系分析法进行评价,并结合工程实践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必须遵循指标体系所能达到适用性、充分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原则。在技术经济评价分析时,应抓住“一案一表一图”三大重点,即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布置,并以此建立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1~7]:

(一)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施工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施工起点流向的确定、施工区段的划分、施工顺序的安排、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械的选择以及确定保证质量、工期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绿色节能、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及其效果等。

(二)施工进度计划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施工进度计划评价的主要内容:施工工期节约量、劳动力不均衡系数、工期劳动量、主要材料节约量、施工工期、施工成本降低额等。其中,施工工期节约量=合同规定工期-计划工期(或施工工期节约量=定额工期-计划工期);劳动力不均衡系数=最高峰人数/平均人数;施工成本降低额=预算成本-计划成本。

(三)施工平面图布置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施工平面图布置评价的主要内容:施工占地面积、施工场地利用率、临时设施投资率、场内主要运输工作量、现场布置综合效果等。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评价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复杂性,采用一般方法难以进行定量评价,故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的逐层序关系分析法进行评价。其具体步骤为:

(一)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根据对问题的了解和初步分析,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称之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把这些元素按属性不同分成若干组,以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元素支配,这样从上到下的支配形成了一个递阶层次。

(二)确定序关系

若评价指标x i相对于某种评价准则(或目标)的重要性程度大于(或不小于)x j时,则记为x i﹥x j 。对于评价指标集{x 1,x 2,··· ,x m}可按下述步骤建立序关系。

1.专家(或决策者)在指标集{x 1,x 2,··· ,x m}中,选出认为是最要(关于某评价准则)的一个指标记为x *1。

2.专家(或决策者)在余下的m-1个指标中,选出认为是最重要(关于某评价准则 )的一个(只选一个)指标记为x *2;以此类推,经过m-1次挑选剩下的评价指标记为x *m。这样就唯一确定了一个序关系。

x *1> x*2>···> x*m (1)

为了书写方便且不失一般性,(1)式可记为:

x 1> x 2>···> x m(2)

(三)给出xk-1与xk 间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判断

设专家关于评价指标x k-1与x k的重要性程度之比wk-1/wk的理性判断分别为:

w k-1 / w k = r k ,k = m,m-1,m-2 ,···,3,2 。 (3)

当m较大时,由序关系(2)式可取r m = 1。r k之间满足以下数量约束:若x 1,x 2 ,··· ,x m 具有序关系(2)式,则x k-1与x k必须满足

r k-1> 1/ r k ,k = m,m-1,m-2 ,···,3,2 。(4)

r k的赋值参考(表1)。

表1r k的赋值参考表

(四)权重w k的计算

若专家 (或决策者) 给出r k ,则w k为:

wm=(1+ri)-1(5)

其中,w k-1= r k w k ,k = m,m-1,m-2 ,···,3,2 。

(五)(方案层)元素的组合权重

如果一个系统可以分解为四个层次:即最高层次Z,第二层次为Y=(y1,y2,···,ym),第三层为X=(x1,x2,···,xn),第四层H=(h1,h2,···,hs);设已得到Y对Z的权重向量为wz(Y)=( wz(y1),wz(y2),···,wz(ym))T,X关于yi的权向量,wyi(X)=(wyi(x1),wyi(x2),wyi(xn))T,H关于xj的权向量wxj(H)=(wxj(h1),wxj(h2),…,wxi(hs))T,则hk在Z中占的比重为:

wz(hk)=wxj(hk)wyi(xj)wz(yi)

三、应用实例

一建筑工程项目有两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确保质量、工期及安全生产等情况下,确定最优方案。

1.Y对Z的序关系为: y 1 >y 2 >y 3?圯 y*1 >y *2>y*3

根据赋值原理比较判断可得:r 2= w *1/ w *2=1.6r 3= w *2/ w *3=1.4 ,而

r 2 r 3 =2.24r 3 =1.4

所以w *3 =(1+3.64)-1=0.2155 w*2 = w *2 r 3=0.3017 w*1 = w*2 r 1=0.4827

故评价指标为y 1,y 2,y 3的权重系数为:

wz(y1)=w *1 = 0.4827wz(y2)= w *2 =0.3017wz(y3) = w *3 =0.2155

2. x i (i=1,2,···,6)对施工方案(y1)的序关系为:

x 6 >x 1 = x 2 = x 3 = x 4= x 5 ?圯x *1 >x *2= x *3 = x *4 = x *5= x *6

根据赋值原理比较判断可得:r 2= w *1/ w *2=1.6r 3= w *2/ w *3=1.0r 4= w *3/ w *4=1.0 r 5= w *4/ w *5=1.0r 6= w *5/ w *6=1.0 ,而

r 2 r 3 r 4 r 5 r 6 =1.6 r 3 r 4 r 5 r 6 =1.0 r 4 r 5 r 6 =1.0 r 5 r 6 =1.0r 6 =1.0

r 2 r 3 r 4 r 5 r 6+ r 3 r 4 r 5 r 6 + r 4 r 5 r 6 + r 5 r 6+ r 6=5.6

所以,w *6=(1+5.6)-1=0.1515 w *5= w *6 r 6=0.1515 w *4= w *5 r 5=0.1515

w *3= w *4 r 4=0.1515w *2= w *3 r 3=0.1515 w *1= w *2 r 2=0.2424

故评价指标为x 1 ,x 2,···,x 6的权重系数为:

wy1(x1)=wy1(x2)=wy1(x3)=wy1(x4)=wy1(x5)=w *20.1515 wy1(x6)=w *1=0.2424

3.方案层H=(h1,h2)关于x j(j=1,2,···,17)的序关系:

对于x1为:h2 >h 1 ?圯 h*1 >h*2 ,r 2= w *1/ w *2=1.2

w *2 =(1+1.2)-1=0.4545 w *1 = w *2 r 1=0.5455

故评价指标为h 1,h 2的权重系数为:wx1(h1)=w *2=0.4545,wx1(h2)=w *1=0.5455

其他各项评价指标与上述计算过程一样,具体评价指标权重值(如下页表2所示)。

4.hk在Z中占的比重为:

wz1(h1) =0.4827×(0.1515×0.4545×4+0.1515×0.5+0.2424×0.5833)=0.2377

wz2(h1) =0.3017×(0.1709×0.5455+0.1068×0.5+0.1068×0.4545 + 0.1709 × 0.5455 + 0.2735×0.5833+0.1709×0.5455)=0.1630

wz3(h1) =0.2155×(0.1840×0.4545+0.1840×0.5455+0.1533×0.4167+0.1840×0.5833+0.2945×0.5833)=0.1134

故wz (h1)=0.2377+0.1630+0.1134=0.5141

wz1(h2) =0.4827×(0.1515×0.5455×4+0.1515×0.5+0.2424×0.4167)=0.2448

wz2(h2) =0.3017×(0.1709×0.4545+0.1068×0.5+0.1068×0.5455 + 0.1709×0.4545 + 0.2735×0.4167+0.1709×0.4545)=0.1402

wz3(h2) =0.2155×(0.1840×0.5455+0.1840×0.4545+0.1533×0.5833+0.1840×0.4167+0.2945×0.4167)=0.1018

故wz (h2)=0.2448+0.1402+0.1018=0.4868

计算结果表明,方案1所占的比重较大,故为最优方案。

结论

从应用实例计算过程来看,逐层序关系分析法是分析复杂问题的一种简便的方法,适用于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指标分析的复杂问题。相对特征值法,它具有很多优点:不需构造判断矩阵,更无须一致性检验;计算量较特征值法成倍地减少;方法简便、直观,便于应用;对同一层次中的元素的个数没有限制;同时具有保序性。因此,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科学的、有效的,评价结论是准确的、定量的,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评价可直接应用。该方法也可作为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类型的指标模式优化、评价等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延树.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2-143.

[2]余群舟,刘元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41-170.

[3]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89-361.

[4]蒋红妍,黄莺.土木工程施工组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4-153.

[5]杜瑞利,徐蓉.基于综合评标法的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施工技术,2009,(6):298-301.

[6]郁超.施工组织设计中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J].建筑技术,2009,(2):124-127.

第7篇: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文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5)10-0047-02

园林的建筑设计不再仅仅是与花草树木的栽植有关系的工程,如今更多的是与土木工程联系在一起,因此做好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工作十分必要。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有助于提高园林工程的质量,更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另外切实可行的园林施工组织设计能够促使企业良好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资金的正常的运转。

1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种类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涉及面广,涉及门类较为复杂,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投标前施工组织设计和中标后施工组织设计两大类。

1.1投标前施工组织设计

投标前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工程中标的目的,展现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按照要求编写的大纲文件,在达到中标目的的同时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2中标后施工组织设计

中标后园林的施工组织设计会稍有变化,但是企业还会围绕经济效益展开一系列活动,与此同时还会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以及施工效率。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园林施工组织总设计、园林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园林施工组织总设计就是施工单位及设计师对工程设计的总体规划,一般包括工程施工的期限,施工方式,施工所需的建材,以及施工现场的总体布局等等。园林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就是以某一个单位或者某一项工程为具体的目标来进行施工的规划设计,一般包括,个体施工项目的经济、技术、组织、设计等,还包括一项工程具体的施工时间和期限。分部(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就是设计师和工程师根据园林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来对局部来进行设计。例如园林喷水池的防水工程,瀑布出水口工程,假山工程中的拉底、收顶等,其设计要求具体、科学、实用并具可操作性。

2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组成

在园林设计的不同环节,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所以根据工程实施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有不同的组成要求。其一般面对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一般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2.1园林工程组织设计的要求

这对园林的施工十分重要,是贯穿整个工程的一条主线,所以在施工之前必须对此有这通透的了解,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要及时与设计师沟通交流,使设计方案更加缜密,更具有操作性,更人性化和现代化,以满足人们生活娱乐的需要。

2.2更具具体情况拟定合理施工方案

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在设计时没有预想到的一些困难,所以要根据施工现成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3在确定了施工方案后,按方案中的施工进度做好材料、机械、工具及劳动力等资源的配置

在具体的施工环节,尤其是对材料特别考究的施工环节,就对材料的要求较高,因为它不仅体现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更能凸显设计的优越性。

2.4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布置临时设施、材料堆置及进场实施方法和路线等

实际施工地并不可能是空旷的,所以对于一些体积较大建材的搬运,就会显得特别不方便,从而影响了施工的效率。所以选择较好的施工路线不仅方便建材的搬运,更有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

2.5根据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组织设计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方法和要求

施工虽然十分步骤进行的,但并不代表着每个阶段是独立的,所以要做好承接工作,要把工程设计浑然一体的表现出来。

3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大体分为园林建设项目基础文件、工程建设政策、法规和规范资料、建设地区原始调查资料以及类似施工项目经验资料等。园林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不仅要考究当地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还要体察当地人们的风俗、喜好,投其所好的进行建筑设计才会被大家所认可。此外,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是无数设计精华的总结,所以设计园林工程时,要过研究同类建筑,观察其精妙之处,取其精华,稍加改造,是自己的设计更加完美。

4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与要点

园林工程设计要遵循国家法规,符合园林的设计特点,制定合理施工方案的同时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简明扼要。科学制定施工方案,不仅有助于提高园林的施工效率,提升园林的现代化和人性化,更可以使企业在出色完成施工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5总结

第8篇: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建设;问题与策略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极大的工程,它融合巨大的物力人力与天然环境因素,是对大自然的一个极限挑战,不仅需要经历对河流的规划、勘测,对工程所占位置的具体设计,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慎重思考也是相当重要的。设计要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天气因素以及人为的原因,必须得有足够的专业水平才能充当水利工程的设计师。此外,水利工程更是象征着我国一项伟大的工程,不仅内部构造需要达到标准水平结构,外观也需要代表国家的基本风度,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一、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意义与作用

大型以及中型的水利工程所具备的要求颇多,不仅在专业水平上严格要求,而且建设过程较为复杂,大型工程占地面积广,需要牵动到很多地域的水电供应问题,关系到社会上生产建设的部分过程。水利工程严格要求内部结构达标的同时,还要对外观的结构提出标准,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这也直接要求施工组织的设计完全符合内外部环境、结构的要求。

我国的地势宽广、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呈现出很大的差别。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划界线,建造水利工程的施工条件很不相同,自然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施工特征。施工水利工程的时候,工程的进度不仅要受到水文气象条件的约束,由于季节性原因较为突出,水利工程的实施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各种地形错综复杂导致了交通不便,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原料和设备难以及时到达施工现场,这就表明了水利工程的施工条件和施工难度都比一般的土木工程难的多。经过多年的计算实践表明,施工组织的设计的水利工程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工程总造价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控制方投资的主要一句,是组织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据,也是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关键依据,这是一份起着核心思想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中包含着工程的选址、大坝的整体布置、优化方案的合理实施,更是水利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此外,施工组织优秀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还是合理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提高工程总体效益的关键性文件,这不仅是对水利工程的负责,还是对数以百计的从业人员的尊重和负责,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标前设计,另一个则是标后设计。标前设计主要追求工程利益和工程进度的一个关键性保障,是投标书编辑的规划性文件;标后设计主要负责工程效益和工程效率,控制工程的准备工作至验收工作,是控制性文件。而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时期的导流工作、创造高效益的工作方法、以及严格掌控施工的进度和作业,这种设计是不分标前设计和标后设计的。

(一)施工导流

所谓水利工程,就是在以河流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工程,是河道上的魅力房屋。然而也正是因为工程是在河流上着手建造,相比于一般的土木工程而言,水利工程的建造实为艰难。河水会阻碍工程的建造,甚至会给建筑人员带来生命威胁。为了解决河水与施工的矛盾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部分河水导向另外一个方向,改变其原来的流向,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同时还要求工程可以适时利用河流的基本优势,例如发电或者净化水的来源,还要考虑到河流各方面的条件不被破坏,否则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是施工导流需要解决的问题。

施工导流设计不仅要求选址的问题,还是施工进度及其效益的基本保障,也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中心环节,施工组织围绕着导流来设计施工的主要选址,设计各方面的大大小小因素,以便更好地完成工程,这样看来,施工导流就是施工程序和施工利益的重要因素。任何水利工程都必须与大自然的条件相呼应,不能违背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一般的水利工程适应水流规律较改变水流规律容易,因为适应是可以人为改变的,而改变水流规律一旦不能成功,就很难再改变之前的水流规律,甚至给水流带来严重的破坏,所以施工导流成为了施工设计中的主要控制环节。

然而在施工导流的过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导流的时候前线工作人员与后期处理人员的协调不一致、与当地居民的矛盾摩擦都是导流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前线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水流方向的勘测与实验,而后期处理人员负责开发渠道,引出河流的流向,往往在这一过程中,前线工作人员与后期处理人员的意见不一致,严重影响工作的进度。而与当地居民的意见不协调更是施工导流中出现的严重问题,水流的导向是一项重大且关系到大片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工作,当地居民容易受到导流带来的影响,扰乱当地的生活状态,这是施工组织设计需要注意到的地方。要合理支配好前线工作人员与后期处理人员之间的工作,协调好施工导流与当地居民的矛盾,这才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基本保障。

(二)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是施工设计的基础,施工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加快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益。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尤其是水上工作这一类较为艰难的工作,施工方法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许多水利工程的建筑上,工作人员的施工方法仍然继承传统的施工方法,即重生产轻安全。许多管理人员在实施施工的时候,首要想到的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加快工程的建造,而忽略了从业人员的基本安全问题。施工方法关系到一项工程的整体进度,关系到工程的基本质量保证,关系到数以百计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是施工设计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优秀的施工方法可以提高工程的生产效率,也可以更为牢固地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创新施工方法是对工程的负责和从业人员的保障,组织者需要创新施工方法,研究到位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保障水利工程的基本质量,满足信息时代对工程的基本要求。

(三)施工管理与监督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的设计不仅要解决外在的施工条件,还要对内在的施工管理进行良好的监督。施工管理方面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要求管理人员制定适当科学的管理体制,督促从业人员的工作,加强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提高其专业水平。施工管理与监督是工程建设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尽管这样仍然存在着许多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不投身于工作的现象,以为管理就是偶尔去查看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工程的基本进度,没能约束自己;领导者缺少随机性的检查工作,致使许多工程的建设完全出自于敷衍性的工作。上述的问题都是对人为的基本要求,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管理人员与监督人员互相分配好自己的工作,永远保持对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以自身的良好作风带动从业人员的兢兢业业,开展训练营培训从业人员相关技能和技巧,使得工程的整体风气达到设计标准。

三、小结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施工组织设计仍然是各个专业中较为薄弱的一项专业。施工组织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让自己的专业水平为自己加分,加强理论化研究,提高标准化的程度,满足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才能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才能将自身的优势展现在世界。

第9篇: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温州锦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多层住宅和商业市场项目――金乡镇中国台挂历商贸城,工程地点位于金乡镇龙金大道东侧,东邻城北大街,南邻金乡老城环城河,西邻龙金大道,北有环城河。是地理优越的理想之地。该工程由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院负责施工图设计,总建筑面积130627,其中A区108947, B区21680,目前开工的工程为2#、3#、5#、6#楼工程,建筑面积23000,现浇框架结构,采用水泥搅拌桩基础,该工程施工道路便利,施工场地宽阔,只要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对施工会达到最佳效果。

我公司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和控制的重点,确定从以下方面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

1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责任制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公司拟建立从公司到班组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一级是公司质量监督科,二级是项目专职质检员,三级为工种班组长、施工员自检。通过三级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以达到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目的;检查完成后进行逐级整改和汇报制度,工序施工过程中,班组长时刻注意检查质量,有问题立即解决;工序质量完成后,施工员进行工序验收,发现问题通知班组进行整改,直至合格。分项工程完成后通知公司质量监督科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再上报监理公司和建设单位工程师进行验收。

2工程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及管理手段

2.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2.1.1熟悉施工图及图纸会审

一方面使技术、施工人员了解和熟悉工程特点、设计意图和掌握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技术要求,更好的做到按图施工。另一方面通过图纸审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修改意见,与设计单位一起,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误差,避免产生技术事故或工程质量问题。

2.1.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质量控制起主要指导作用的是施工方案,包括总的施工流程、施工段的划分、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等,以及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施工、冬雨季施工、消防和环保等预控方法和针对性的技术组织措施。选择施工方案时,以国家和地方的规定、技术规程、标准、政策为基础,以质量为中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对主要项目拟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突出主要矛盾,摆出主要优缺点,对施工难度较大或有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分部分项工程,要会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研究会审,进行专是论证,充分的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质量、安全技术措施。

2.1.3组织技术交底

在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由工程技术负责人或专业技术员对参与施工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不同重点的技术深度的技术代和说明,使参与项目施工的所有人员对施工对象的设计情况、结构特点、技术要求、放工工艺、质量标准和技术安全措施等各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合理的安排工序,避免发生技术错误和操作错误。

2.1.4控制物资采购

施工中所需的物资,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按先评价、后选择的原则,由熟悉物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的人员,对拟选择的分供方,通过对其技术、管理、质量检测、工序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质量保证能力和信誉的调查。以及产品质量的实际检查评价,通过比较,选择质优价格合理,服务好的公司建立供求关系。对已经建立了供求关系的分供方还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重新进行考察评定,以便使物资采购持续保持在符合质量要求的水平上。

2.2施工阶段施工质量控制

2.2.1原材料、构配件的试验与检验

为了避免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半成品使用到工程上,对进入现场的物资材料(包括甲方提供的材料),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半成品如钢筋的焊接接头、预制混凝土构件,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等,必须按照规范、标准和设计的要求,根据对质量的影响程度和使用部位的重要性,采用抽样检验或全数检验等方式,判定其质量的可靠性。材料的取样检验必须有甲方或监理单位的现场见证员见证取样。严禁将未经过检验试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用于工程施工。

2.2.2实施工序质量监控

工序质量监近的对象是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特别是主导因素的监控,其核心是管因素、管过程,而不单纯管结果。工序质量监控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2.2.1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影响工序质量的重点或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2.2.2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和操作规程是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2.2.3控制工序主要影响因素的质量。影响工序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对这五大因素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每道工序的正常与稳定。

2.2.2.4及时检查工序活动的效果和质量。通过质量检查,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

2.2.3组织质量检验

组织质量自检、互检、专业检查、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工程基础验收、中间验收、主体验收、工程预验等,严格质量检查程序,通过检查检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3.1质量自检和互检

自检是指由工作的完成者根据规定对工序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操作者应根据质量检验计划按时、按照确定项目和内容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相应的记录。

2.2.3.2工序交接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是上道工序施工完毕,即将转入下道工序之前,以承接方为主,对交出方完成的施工内容和质量进行一种全面检查,是由专门人员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及主要质量检查人员参加的和种质量检查。

2.2.3.3隐蔽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隐蔽工程指施工过程中将要被下道工序隐蔽或遮盖的工程,在施工结束后从表面看不出该工序或工程的痕迹。在隐蔽前进行检查和验收,是一项防止质量隐患,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措施。土建工程中,主要隐蔽工程有基础工程、基础及主体结构的钢筋工程、防水工程等。隐蔽工程验收后,办理验收手续,列入工程档案。对于验收中提出的不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的情况,要认真处理至符合要求为止,未经过隐蔽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2.2.3.4工程预检

土建工程中需要预验收的项目主要有:测量放线、工程定位、基础尺寸线、模板轴线、门窗洞口位置线、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留设位置、地基处理等。预验收项目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请项目专职质量员、工长及相关班组长参加。重要的预验收项目请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代表参加,并签署意见。预验收后要办理验收手续,列入工程档案。对于验收中提出的不合乎质量标准的问题,要认真处理,经复查合格并写明处理情况。应进行预验而未经预验的工作或预验不合格的工作,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施工质量检测的原则

3.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相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3.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3参加工程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3.4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3.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3.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3.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3.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部分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3.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格。

3.10工程的观感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4 结语

土木工程是现代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对工程整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土木工程当今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土木工程是为了人类存在而存在。因此,要把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纳入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和实施过程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创新,是我们土木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宏山.土木工程发发展中的几个重点问题[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