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

第1篇: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正经历着深层次的专业洗牌和变革。随着建筑行业整体向好,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得到规范,对于工程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旺,学生报考建筑工程类专业的热度逐年上升。从2008年开始我校开始偿试招收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至今,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我院已招收696人。为了更好地发展工程类专业,建设相应的专业群,2014年我们在去年招收三年制高职工程造价的基础上申报了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

1.1专业定位的基础

我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为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专业的办学层次为高职。明确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进而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明确专业定位,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培养动手能力强、能持证上岗的“双证型”人才。

1.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旨在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建设单位(项目投资业主方)、工程咨询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建设监理等企事业或中介机构,从事工程项目决策、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监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建设项目评价等工作岗位。大多数毕业生一般从单位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等基本工作开始做起。

1.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具有建筑材料选择、检测的能力;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编制施工图概预算和投标报价、合同管理的能力;具有建筑施工放线、标高引测、施工观测的能力;具有理解施工图设计和技术文件,组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建筑工程监理的初步能力。是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1.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实用英语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备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知识; 具备工程监理及法规等相关知识;具备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的知识;具备常用办公软件和相关专业软件的基础知识。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2.1课程设置的原则: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办学层次与建立专本衔接直通车为依据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2.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教学课程分析

职业资格证书 发证机构 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 相关课程

建筑工程绘图员 南通市劳动与职业技能鉴定所 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 建筑制图

建筑结构与识图

建筑CAD

造价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财务结算与决算等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 工程经济

工程造价控制

房屋建筑学

工程测量员 南通市劳动与职业技能鉴定所 建筑施工放线、标高引测、施工观测的能力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员 江苏省建设厅 了解建材、构造、结构、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土建质安员 江苏省建设厅 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建筑工程资料员 江苏省建设厅 工程造价管理、合同法、合同管理等知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制图与识图

建筑施工组织

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监理员 江苏省建设厅 熟悉主要建筑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掌握工程监理的操作方法、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能进行初级工程监理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

工程项目监理概论

2.3职业岗位剖析与教学课程分析

职业岗位 主要工作任务 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拟设课程

工程项目管理 1.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

2.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编制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现场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建设工程合同的基本内容;进行合同分析,实施合同控制。 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监理概论、工程建设法规、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预算 编制和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的能力 编制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准确应用各种计量计价文件;编制土建工程预算;进行土建工程的工料分析;参与工程竣工决算;进行工程计量计价软件算量与套价。 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

工程施工管理 绘制、识读施工图

常用建筑材料的应用技能

建筑工程测量 绘制、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竣工图;阅读和编制工程图技术说明;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存放及保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技术指标及检测;定位及抄平放线、垂直度控制;

建筑变形观测。 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CAD

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

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 熟悉主要建筑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掌握工程监理的操作方法、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能进行初级工程监理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CAD、

工程项目监理概论

2.4加强校校合作,满足学生升学需求,构建专本衔接直通车

我校工程类专业与扬州大学、苏州大学加强校校合作,深入开展助学自考等多种专本衔接形式的合作模式,满足学生升学需求,将自考课程纳入我们的高职课堂体系,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在校期间完成相应的课程的同时可以参加这二所学校的统一课程学习与考试,考试后各门成绩合格后大专毕业一年后可以拿到相应的本科毕业文凭,核心课程与英语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本科阶段课程采用相近课程教学法纳入课程计划中,以确保直通车的顺利通畅。

3、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结构分析

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按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部分设置。

3.1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为公共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对于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二门课程我们在大专的课程体系中按照要求采用完全嵌入式,本科阶段承认学分,可以免试这二门课程。

3.2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包括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识图与房屋构造、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建筑工程测量、工程经济、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CAD、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监理概论、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工程建设法规等。

3.3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开设了材料实训与市场调查、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施工技术与组织见习与实训、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工程管理综合实训以及毕业环节实训等。

3.4同时设置了三门公共选修课(学生自由选择两门学校公共选修课)和三门专业必选修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建筑电工实用技术)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设建筑电工实用技术课程相当必要且具有时代需求性。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主要教学方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了建筑电工与楼宇智能常用工具及材料、建筑电工知识、配电装置安装、楼宇智能等内容,作为工程管理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建筑电工实用技术(含楼宇智能化基础知识)课程注重突出应用型特色,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在简要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工程案例介绍其性能与具体应用。

4、课程体系教学措施的创新思路

针对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达到最优的教学目标

4.1以“现场教学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对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宜采用实训现场教学法。加强了实训室建设的建设工作,学校配有专门的材料实训室,建筑结构实训室、建筑测量仪器室。以“实用”“现场”“感知”促学。对于建筑测量课程,以校园实地测量实训为重点。对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我们按照现场1:1的比例建成不同形式的结构实训室,教师的任务从传统的以讲解知识为中心转为案例设计、策划和辅导学生认识结构,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对接距离。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动手砌砖、装饰贴砖、抹灰、砌开挖基坑,让他们了解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切实感受到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2以“项目教学法”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思维拓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采用项目导向型案例教学法,将一个完整的单位工程综合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专项实训,将工程量计算规则贯彻到实际工程的计算上来,同时进行工程量计价软件的操作应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采用亲验式教学法,进行情境模拟,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如临其境。如招投标的模拟、合同谈判的模拟,教师先提出一般性问题,再提出特殊情况下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讨论结果,提交报告单,请具有典型性的小组代表作答,最后教师就小组不同意见进行点评。

4.3对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我们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培养。

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社会普遍反映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足。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将识读建筑施工图这门课分解成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建筑CAD,着重训练学生识读工程图的技能,加强平面标注的知识,以使学生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对建筑力学部分,大量减少公式推导与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的讲解,着重加强学生对结构强度、稳定性与破坏形式的认识。在建筑结构部分则着重加强学生对构造的认识和掌握,比如钢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弯钩的长度等,这样就形成了简练而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课程专门针对当今工程造价领域“量价分离”的要求设置,工程造价电算化软件使用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会操作一到两种造价软件,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4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考试、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第2篇: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政府、行业、企业或者社会相结合,全面开发基地的生产功能,通过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中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种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加强实践教学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主要由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组成,按照实训的任务可分为教学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按照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训。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先进性原则、职业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其中真实性原则中包含仿真性和生产性。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解,应该从生产和实训两个方面的结合上来理解,一方面强调生产性的实习,另一方面强调实习场所的生产仿真性或企业环境的真实性。

二、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和现状(一)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的显着特征,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则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体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模式,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二)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状

我国高职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总体时间不长,对于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还缺少一套比较完善的有效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普遍存在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程度不高,基地的建设规划、环境布置和项目设计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对接程度不够,导致校内实践教学与生产管理一线的对接、与企业真实环境的匹配、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不够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大多采用操作工位单元设计,强调实训技能操作练习,每个工位提供一项或多项操作技能训练条件,由教师发放实训任务,学生在工位上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操作技能训练任务,但此种设计整体实训环境和实际生产环境的条件和规模有所差距。

由于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范畴充分体现建筑工程的工作环境紧张、恶劣、责任大,技术关注点复杂以及建筑电气自身安全、环保、节能、智能等技术特点,要求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必须主动适应,量身定制,特色发展。

三、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建筑电气设计、施工、管理第一线,从事建筑供配电系统、建筑照明系统、建筑防雷和接地系统及建筑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从培养目标可知,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从工作技能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四项核心能力:建筑电气设计能力;建筑电气系统施工能力;建筑电气系统调试与运行能力以及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特点和生产过程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生产与建筑土建施工、建筑装饰施工配合紧密,具有工作面相互交换多、立体交叉作业多等特点,因而在生产进度计划安排、作业安全措施、验收整改等各类生产活动的协调安排显得十分重要。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生产过程包括图纸识读和技术交底、二次细化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准备、施工材料准备、人员组织与调度、施工组织与管理、电气控制线路安装、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和检修、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与环境管理、项目质量验收、工程合同管理等生产环节。

?实习实训?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三)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针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工作能力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生产特点,设计能够满足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生产内容的仿真实训环境。实训环境分为施工技术准备兼办公区和仿真施工区。

施工技术准备兼办公区提供可供角色扮演的施工现场办公环境,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硬件平台,提供设计参考资料,满足建筑供配电计算、照明计算、设备和器材的选型和配置、制图和设计文档制作,提供工艺流程、规范等技术文件。即在施工技术准备兼办公区可以完成技术图纸识读和技术交底、二次细化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准备、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生产性工作。

仿真施工区可为金属结构仿真建筑房屋,采用金属网孔板与铝合金支架组合房屋模型,在房屋模型内可安装插座、线槽、线管、灯具、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和部件。在仿真施工区完成施工材料、工具、人员组织与调度、电气控制线路安装、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和检修、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与环境管理、项目质量验收等生产性工作。

在教学组织上,学生按照任务要求,以小组团队、分工合作进行工作任务的解读,查找技术规范和图纸资料,进行工程设计,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施工技术,领取工具和器材并完成施工训练任务。最终的学习成果包括各项技术图纸、各项施工技术方案文本、施工组织和管理文本、质量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措施、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本以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调试成果。

以上的建设思路,充分体现了建筑电气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仿真性要素,既培养了学生的核心工作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社会职业能力,例如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等。

在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上,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利用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和教师工作室计划,将企业任务引入课堂。由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培养,通过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实验、实训、培训、竞赛、考证、研发、服务的管理制度,从实训教师管理到实训设备管理维护都有章可循,并建立实训基地长效发展机制,使其成为建筑电气对外服务的平台,提供包括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技能考核与鉴定(如建筑电工证、建筑施工技术员、质量检查员等)等社会服务工作,提升实训的生产性内涵。

第3篇: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1.1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限定

参与项目化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项目实施过程具有典型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项目教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

1.2项目教学体系实施要求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2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项目化课程体系

2.1.1施工内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设计项目;施工招标文件项目;施工信誉标项目;施工商务标项目;施工技术标项目;招标评标项目;建筑工程施工资料项目。

2.1.2施工外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项目;建筑工程地基项目;建筑主体工程项目;屋面及防水工程项目;建筑装饰工程项目。

2.1.3项目化课程实施的方式。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的有机结合,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训练内容,变教室为现场、变黑板为仿真、视教师为工程师、视学生为学徒工,在实训场内全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2.2项目化核心体系的内涵

2.2.1项目的整合实施

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实践教学的四个阶段中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使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工程施工图和计算机绘制的能力。为学生取得CAD制图员和资料员上岗证及将来从事工长、资料员岗位奠定基础。

2.2.2项目的创新实施

施工信誉标项目实施:根据已编制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结合建筑工程招、投标实践教学,在施工实景实训室独立编制施工信誉标。

施工商务标项目实施:根据招、标文件,结合建筑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运用施工实景实训室中与企业同步《北京市建筑工程预算》和《北京市建筑材料市场价格》软件,编制建筑工程投标报价和标的。

建筑技术标项目实施:根据招标文件,结合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实践教学,运用施工实景实训室中《招投标大师-标书制作管理系统》和《施工项目网络计划》、《施工平面图制作》软件,编制建筑工程施工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

招标评标项目实施:投标文件编制完成后,依据北京市有关招、投标的相关规定,由北京市专家库专家与教师共同组成评标委员会,在施工实景实训室(该实训室是按照标准的招投标评标室建设)的真实环境下,进行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开标、评标、定标确定中标公司,并发放中标通知书。

2.2.3项目的岗位贴合

通过建筑工程资料课程实践教学,运用施工实景实验室中与企业同步的《北京市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软件,学生完成实际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使学生具有从事建筑企业资料员岗位能力。

3项目化实践教学试行效果

3.1初步实现“四化”

3.1.1课程整合项目化。把施工外业项目和施工内业项目分为12个项目课程: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学、做、教的一体化。

3.1.2教学环境实景化。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组织教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师生和企业人员的互动,教学和工作的结合,工作岗位与教学场所的对接,实现项目教学与工作岗位统一要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1.3师生角色师徒化。学生成为项目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完成项目任务。教师不仅关注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素质教育悄然融入整个过程。

3.1.4考核方式过程化。参照工程项目的企业和行业标准考核学生的成绩,以施工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过程考核为依据,根据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各个环节的权重,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3.2教学成果丰富

3.2.1学生绘制工程图集。选择几套方案,进行工程图绘制,具备设计和绘制简单工程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设计能力和绘制全套建筑施工图的能力,熟练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

3.2.2招标文件汇编。参照招标文件标准版本及不同类型建筑工程招标文件汇编,为学生在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提供资料,编制各类建筑工程招标文件。

3.2.3学生投标文件成果。

4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急待研究的问题

4.1基于该体系的保障机制研究

4.1.1理念保障。对课改的依据、指导思想、原则、意义、方法、途径等方面作了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评估报告。

4.1.2学校保障。首先,规章制度可进一步规范和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其次重组的设施设备是各专业技能培训教学、项目教学硬件保障;再次师资保障,人是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管理体制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完善等方面,督导评估研究是该体系成熟与壮大的重要支撑。

4.2基于该体系的课程建设

4.2.1教学计划体系研究。有正式批文并正在实施的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是传统方法,整体组织安排,包括课程、教师及课时安排在严格的课时框架下,很难开展设想的项目化实践教学,若能实施,将对全校教学秩序和管理方式、内涵产生极大的冲击。

4.2.2课程的开发研究。整合或拆分传统的课程,必将是对传统经典的极大挑战,个别项目的优势较为突出,但其中暗含或隐藏的问题暂时没有暴露,但不等于没有问题。

5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启迪

5.1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提

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认识不足,应在什么地方上下功夫认识不清;同时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呆板,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弊端。尤其是职教课程在内容上、形态上、类型上、课时分配比例上等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因素。

5.2大胆实践是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该体系打破了传统的授课计划与课程设置,它须紧紧围绕“项目”重新设置课程,重新编排课表,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是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关键。

5.3“双师型”师资建设是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极高,他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时,他的知识、技能涵盖该项目的全部或大部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内容,必须在备课时精心准备,以应付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教学法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

第4篇: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 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类专业一门核心能力课程,也是一门相对完整、独立,并可考核能力的课程。该课程集“做、算、绘”于一体,技术含量高,实践操作性强,直通职业资格证书,对培养从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要求理论知识讲解精炼,而且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训练突出可操作性,理论和实践教学二者相互协调并重发展。通过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按照就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实现理论课、课内实训课和集中实训课融为一体。师生在教学中交流互动,理论和实践交互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建筑工程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1.课程设计理念

首先针对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出了“一个导向、一条主线、一个总目标”的设计理念。即“快速适应生产一线岗位”为导向、“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总目标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教学体系,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采用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适应与实践能力。

其次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一方面课堂上讲解测量基本知识、仪器的基本构造、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处理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另一方面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单项实训任务、集中实训任务、技能大赛以及社会服务。例如学习情境二水准测量,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讲授测量的理论知识、仪器的基本结构和仪器操作的步骤本及注意问题,然后紧接着安排课间实训课,学生在本教材和老师的指导下实际认识和操作仪器,如下表所示:

最后学校与企业相融合,提升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学校负责理论教材的编写、理论教学以及学生知识考核评价,而企业负责实训指导教材的编写、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能力考核评价。

2.实施条件和实施环境

首先师资队伍应该具有“双师”素质,其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课程组老师应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校企合作企业,吸取生产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其次课程设置了专业教室和实训基地,理实一体化教学集理论与实践教学于一体,我校设置了测量工作室,具备多媒体教师的功能,以测量小组的形式安排座位,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近距离接触仪器,比起以往教师讲解更加形象和直观,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技能训练,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校园数字化实训基地,可以仿真学生工作环境,学习就是在工作,从而能够毕业后快速适应生产一线;最后实训设备必须充足,目前我校具备了GPS接收机及全站仪在内的所有测量仪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要求教学方法也需要较大的改变,要以学生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讲授方法。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采用了六部教学法,主要是教师通过多媒体直观的讲解测量理论知识,然后学生针对老师布置的测量任务设计方案、论证方案、外业数据采集、成果检核、整理报告以及质量评价。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课程网络资源库、仪器仿真模拟软件以及仪器操作视频等。

4.课程考核

《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该课程是新生入学后开设的一门核心主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实践性较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仅采用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已不能满足该课程教学需要,因此打破原有的建立在学科型教学体系基础上的以期终一次性终结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分层次实行过程的控制与考核,在加强能力考核的同时更加重视素质考核。

三、实施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淄博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2级土建类专业的两个班级P12建筑工程技术1班与2班进行了实验,实验前,对两个班级的入学成绩和上一年级P11建筑工程技术1班和2班进行了对比,结果基本相同。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后,知识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均有大幅提升。通过向旁听的其余班级的10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90%的同学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技能更有效。由于理实一体教学不是以传统讲授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系统性不强,20%的同学实践成绩明显优于知识考核成绩,过度的重视实践,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是以后改革深化的方向。

第5篇: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施工质量

房屋建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安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标准逐渐提升,既要求建筑安全,又要求居住、工作环境的舒适。施工管理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不断扩展,其力度不断增强,并以全面化的管理观念为指导,面向建筑质量、安全施工、建筑效益等各方面进行管理。

一.落足房屋质量,强化质量管理

房屋质量是建筑施工的出发点,也是实现施工单位效益的基本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涉及的范围较广、施工过程复杂,且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较多;这就要求施工管理要以质量管理为工作重心,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强有力的控制。

其一,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是实现质量管理效能的有效保障,施工企业要健全质量责任制、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施工操作制度、材料购置制度等;以制度来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根据制度要求,对引发质量问题的行为进行惩处;强化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把施工质量责任制度落到实处。

其二,把握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材料、设备、技术、人员是影响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施工管理中,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管理。

材料管理:一是,采购时,严格遵守质量标准,并以相应的技术检验材料质量;对比多家供应商的材料,力求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二是,强化材料检验和保管:施工企业要树立全过程检验的管理思想。在材料选购后、进场前按照材料送检制度、采用相应技术检验材料,保证材料质量和材料的适应性;在材料使用中,要以抽样检验的方式,对施工时间段内的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并强化材料保管工作,避免水泥、木材、石灰等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材料变质。三是,材料优化组合:采用定额制度,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加强材料使用监督,促使材料之间优化组合,这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质量,而且能够减低材料浪费、节约成本。

人员管理:健全人员管理制度,并以相关施工标准,促使施工人员规范施工,避免因违规施工产生建筑质量问题;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尤其是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促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施工工艺,并强化建筑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联系,为实现建筑建设的个性化、质量化提供良好的人员支持。

设备、技术管理: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是施工质量的硬软件保证。施工管理中,要依据相关标准以及施工现场要求,对设备的型号、性能、承载力等进行检验,对选用技术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进行检验,促使设备和技术适应施工实际。加强设备检修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避免因设备故障引起施工延迟,造成建筑质量问题。

二.坚持安全施工,实现全方位监督

“安全第一”是施工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保证,施工安全是“民生”工程的重要体现,一切房屋建筑工程都要以安全为第一要素,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强化安全管理,为施工建设提供良好的、安全的环境,进而保障房屋建筑质量。

其一,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如今每个建筑单位都关注到施工安全问题,在安全管理落实中,要充分依靠安全制度的保障,并以安全制度的权威性来促使施工人员安全作业。落实安全责任制度,以施工小组形式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并以安全职责与施工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促使施工人员安全作业。落实安全监督制度,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部门,并配备具有精湛的安全技能的监督人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将安全损失降到最低。

其二,细化管理。安全无小事,在安全管理中要对影响到安全施工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健全安全防护设施,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关注小隐患,如要求施工人员作业时头戴安全帽、实现持证进场、设置安全标志和提示语、及时清理建筑垃圾等。

其三,提升人员安全素质。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实训等方式,促使施工人员认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提升其安全施工知识和技能;健全综合评价体系,将安全知识和技能列入员工绩效评价之中,并发挥榜样作用,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

三.力求建筑效益,进行造价控制

这里的建筑效益包括建筑的质量效益、安全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下面我们对施工管理中的造价管理,即房屋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全过程造价管理是现代建筑成本管理的重要方式,其面向建筑设计、投资决策、施工建设以及竣工结算各环节,就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来看,主要要求对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劳动力成本、施工技术成本等方面进行控制。

其一,关键性成本管理。

材料成本:材料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材料购置过程中。房屋建筑成本投入多是一次性高成本投入,其中材料成本占到整体成本投入的70%,因此,要实现建筑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材料成本控制。在采购中,施工企业要对市场材料价格进行全面分析,尽量选择价格低的时候购置材料,以直接减少经济投入;“货比三家”,在对比质量和价格后,选择信誉度高、经济实力强的材料供应厂家,并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不仅有利于降低材料支出,而且利于维护材料稳定供应,有效防止了后备材料资源不足引发的经济问题。

劳动力成本管理:施工人员的工资是施工支出的重要部分,在既定工资的基础上,要实现房屋建筑的经济效益,必须以有效的手段实现劳动力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将制度约束和激励政策结合,并强化物质奖励,充分提升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正常施工,缩短施工工期,进而提升施工工程的经济效益。

其二,实现预算效应。成本管理中,要重视预算管理,将施工中的各种因素,包括一些隐性因素都列入预算管理中,如索赔、工期延迟费、房屋建筑管道处理费等,并按照施工设计方案定时统计施工量,根据上一阶段的施工量和施工支出,来预算下一阶段的各项费用。充分考虑能够引起工程变更的因素,并将各种因素的管理费用、支出费用列入预算范围内,为实现变更管理提供经济支持。

其三,实现资源优化。房屋建筑建设中所涉及的项目和资源众多,每一项资源都影响到建筑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在管理中,要优化各项资源,并实现资源之间的整合,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要求,调整施工人力、物力和财力,促使各项资源都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四.结语:

在现代经济以及建筑行业发展的刺激下,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建筑质量是施工建设的生命线,施工管理是实现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坚持质量为本的管理观念,来提升建筑质量。同时,要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促使安全施工,必须将施工管理深入到成本控制、资源优化、安全监督等方面,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提升建筑效益,也才能实现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胡玉萍.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刍议[J].科技资讯,2010(22)

[2]顾海滨.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与施工质量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6)

[3]王颖,张立元.关于建筑工程装饰装修质量的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4)

第6篇: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一、“2+1”教学改革思路

明确方向,科学定位,确立了构筑校企合作的“2+1”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面向建筑岗位职业,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能力培养,强化“特色”教育。在课程体系上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理论上依照“必需、够用”的原则,专业课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懂技术、能施工、会管理、善经营”这一目标,强化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围绕“一个中心,两个阶段,三个体系,四项建设”,面向生产第一线,积极探索大三学生到企业“带薪顶岗”实训的路子,以期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

一个中心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两个阶段即2年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校内教学培养阶段,1年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校外工程实践培养阶段,即“2+1”培养模式;三个体系即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四项建设即搞好双师型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

二、“2+1”教学改革实践

1.“2+1”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两年的校内教学以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为主,重在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各项技能训练为辅;以施工类课程为主线,以设计类和管理类课程为两翼线,依照“必须、够用”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淡化理论课程的系统性和学科性,强化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教学效果。理论课教学注重四结合,即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相结合,专业教师与基础课教师相结合,典型工程讲座、媒体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一年校外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结合学生就业意向,采用“分流制”培养方式,实行“自愿报岗,岗前培训、顶岗实训、穿插讲座、定期汇报、校企共管”。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自愿报岗。每位学生根据今后的就业意向填报志愿,确定实训岗位。所设置的岗位有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监理,施工预算,建筑测量,材料检测,专业营销。(2)岗前培训。实训前,在校内进行为期四周的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预算、施工监理、建筑测量等岗前培训。(3)带薪顶岗实训。以技术员或工程管理人员的身份参加实际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并获取一定的报酬。(4)穿插讲座。学生在实训期间每周日返校,结合实训过程中接触到的问题和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专题讲座。(5)定期汇报。要求每位学生每周日返校时提交本周的实训报告,并根据指导教师所掌握情况随机抽取实训学生进行实训汇报。(6)校企共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一方面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由指导教师对其实训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

2.“渗透型,三体系”计划。面向职业优化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整合为一条主线、两条辅线。以施工类课程为主线,施工类课程包括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计量与计价、高层建筑施工、建筑事故分析与处理等课程。以设计类和管理类课程为两条辅线,设计类课程包括建筑CAD、建筑力学与结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类课程有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法规、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三个阶段。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能力、材料检测能力、测量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预算能力、结构验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技能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工程实践能力是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施工能力、施工管理能力、事故分析及处理能力、经营能力。

素质教学体系包括入学教育、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体育、外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用公共关系、心理学、就业指导。

上述三个体系是相互渗透的,主要表现在: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各环节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在2年的校内教学中,结合理论课程安排一定量的技能训练,在1年的工程实践过程中,安排一定量的专题讲座。

3.能力培养平台。为保证“2+1”双体系方案的实施,通过以下措施提供良好的能力培训平台。(1)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队伍。采用引进、聘请与送出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了20余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已基本构成集建筑公司、设计单位、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于一体的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3)成立专门的实训机构,负责实训计划的制订、实训场所的落实、实训学生的管理等事宜。(4)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95%以上。

4.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进行课程整合、内容重组。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通过近五年来在建筑工程专业及城建专业推行“2+1”教学改革,构建了学校、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2+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校企联合培养,变短期实训为长期实训,变课堂教学为现场讲座,变跟班学习为定岗工作,变缴费实习为带薪实习。实训方式的这些改变,一方面便于实训单位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2+1”教学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了施工、监理等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很多学生在实训期间就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

第7篇: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的逐步深入,如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素养以适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并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热点课题。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通过近年来的企业调查发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着识读施工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足等实际问题。为此,我们研究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分析了CDIO大纲和实施标准,学习了国内外CDIO研究的先进经验,创新性地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传统的“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部分相关内容融合,研发设计了我专业的特色项目——“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并已实施。本项目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

一、 组建团队

为了训练学生的适应性和不同情境下的团队工作能力,我们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根据人数的不同,每个班组建了4~6个小组。由于是随机分组,个别同学提出了换组的要求,我们让学生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问题“如果现在的分组就是你将来毕业后所工作的团队,那么你是否会因此而放弃这项工作?”另一个问题是“团队的成功取决于什么?”两个问题提出后我们没有要求学生立即作答,但是结果让我们非常满意,不再有学生要求换组,而且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加入到了自己团队的活动中。从团队组建过程中我们感悟: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正能量将随时释放。

二、 项目实施

1. 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制定是本项目的第一个任务,由于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结果,因此,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实际工程、与工程管理人员及工人师傅座谈,开展了小组间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方案的制定。此举激发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制定了小组的项目实施方案。我们将各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了展示,请全体学生共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修改建议,接着由各组组长负责修改并完善了小组项目实施方案。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制定实施方案,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2. 调研

在完成调研任务时,各小组的学生们分别观察并研究了校园内主要建筑的楼盖,查阅了多种形式的资料,总结了校园内主要建筑楼盖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应用范围,查找了调研报告的格式,撰写了调研报告。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查询相关资料和电子文献(CDIO大纲2.2.2),学会了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知道了应走出书本看工程、走进工程学知识,更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3. 结构设计计算

结构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的绘制是本项目的重点任务之一。结构计算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可靠性,施工图绘制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在这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学生们通过讨论与交流,学到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了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 施工图绘制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绘制施工图时,学生经常会问教师到底应该标哪几道尺寸线、哪些尺寸应该标注等类似的问题,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只是告诉学生:“你们认为实际施工时需要的尺寸就是应该标注的,至于你标注的尺寸是否能满足施工的需要,在接下来的任务中你自己就可以发现。”结果学生们对尺寸标注情况有不同的见解,每个人的施工图中尺寸标注情况也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并没有点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们的制图能力和对标准图集的解读能力,使学生明白了施工图是工程语言,工程施工时需要用到的尺寸在施工图中是必须“说”出来的。

5.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内容。我们将其设计成本项目的一个任务,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建立起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能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看待所学的知识,并将自己设计的梁和板的钢筋变成现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在上个任务中自己绘制的施工图缺少必要的尺寸标注,导致某些钢筋的下料长度无法计算,有的施工图中有一些不必要的尺寸标注,还有的学生发现了施工图中的错误之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较为熟练地识读结构施工图、学会了不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学会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施工图这种工程语言的真正意义。

6. 钢筋下料与加工

钢筋下料任务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加工机械完成,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提醒学生注意施工中的安全,严格遵守实训车间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须知要求。在实训车间工人师傅的协助下完成,按照计划,每个小组完成了一部分钢筋的缩尺下料,利用弯钩机械及钳子等完成了钢筋的弯钩加工和箍筋的制作。有的学生满身是汗,满脸是灰,但他们感到很新鲜,真正体验了工人的辛苦工作。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了,也学会了钢筋加工机械的使用方法。

7.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任务是本项目的最后一个任务,也是整个项目成果的直接体现。我们在实训车间挑选了一块场地,让每组分别绑扎一部分钢筋,将各个小组绑扎的成果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肋梁楼盖钢筋骨架。学生们普遍认为钢筋绑扎在工地是由工人完成的,这是最简单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自己动手完成时却发现这个 看似简单的任务并不简单。拿在手里的绑线和绑钢筋用的钩子怎么配合才能绑住钢筋,怎样才能将钢筋绑紧,这都是原来在理论学习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学生们各自动手绑扎后都觉得不是很满意,结果与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请工人师傅演示了钢筋绑扎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人师傅在旁边指导学生,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让学生亲自体会钩子转几圈能把钢筋绑紧。当最后的工作完成时,学生们都兴奋地欢呼。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工人工作的辛苦,也知道了工人的操作水平对建筑产品的影响,更亲自体会了“熟能生巧”的真正含义,感受到了只有“做中学”才能锻炼真正的工程能力。

三、 项目评价

本项目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及汇报交流情况综合评价的方式,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和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相互抄袭及坐享其成现象的出现。过程评价中,教师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工作情况,可较为全面地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掌握、能力及团队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成果评价包括对调研报告、计算书及施工图的评价,这部分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汇报交流情况评价的依据包括汇报所用的PPT制作水平、表达能力、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以及现场问答交流的情况。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将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起到了动力作用。

四、 项目改进与展望

由于本项目目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利用了一周的时间,相对于所完成的任务内容看,时间实在有限,因此,项目设计时只要求学生完成到钢筋的绑扎。实际上,随着CDIO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可将完成项目的时间调整为两周,并将质量验评的部分内容与此项目融合,再增加一个任务,即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质量检验,查找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地方,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后再修正各自的成果。这样,学生对整个钢筋骨架的绑扎施工及管理工作就更为清晰了。

通过近两年来“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的实施反馈,我们发现学生的调研能力、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绘图能力及正确绑扎钢筋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实现了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我们期望通过不断地实施来研究、探索和改进,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做铺垫,同时,更期望能帮助学生提高工程素养、提升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陆小华,沈民奋. CDIO大纲与标准.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 顾佩华,陆小华. CDIO工作坊手册.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8

(3) 顾佩华 .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4) 查建忠. 工程教育发展战略“做中学”的CDIO模式.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第8篇: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校区建设工地 高职 建筑类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68-02

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建筑类人才成为当前社会最紧缺的人才之一。为了加快培养建筑类人才的步伐,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工程建筑类专业,这对缓解人才供需矛盾、满足建筑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需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也碰到了诸如办学资源短缺、办学条件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困难,其中,由于条件限制开展实践教学难度大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新校区建设工地加强高职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

一、加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建筑类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给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定位,即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可以肯定地说,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就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言,就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要实现技能型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符合要求的建筑类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素质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由于受到办学资金、办学场地、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在建筑类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实践教学缩水、实践教学力度不强、实践教学开展难度大的困境。

(一)理论课程多,时间少任务重。现实中,由于没有具备足够的实训条件,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只能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实训课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同时,由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大大缩短,为了提前完成理论课的学习任务,学校不得不大量安排理论课。如何在两年时间内,让学生学好基础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技术技能,是理论课教学的一道难题。虽然实行“2+1”培养模式的初衷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但前提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才能实施后一年的生产实习。学生在两年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大量接触书本知识,缺少技能操作的观摩学习,那么最后一年的生产实习也将使学生面临很多困难。

(二)实训条件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前面提及,由于受到办学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在多数高职院校中,建筑类专业赖以开展实践教学的实训条件不足,没有专门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有的只能依靠任课教师的个人关系临时联系一些企业、工地来开展实践教学,不能满足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需要。缺乏严密的教学组织和安排,缺少实际操作训练的机会,这就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校外实训基地远离学校,真正实训时间大大缩短。许多高职院校为了解决自身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将目光瞄向社会市场,与各家关系密切的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但在实际中,由于多数校外实训基地远离学校,对组织实践教学形成不少的制约。具体如下:一是交通车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一次实践教学,就要来回奔波联系解决交通用车的问题。二是经费的问题。既然需要交通用车,肯定涉及用车成本,交通经费是学校负责还是由学生解决,这给任课教师带来难题。三是时间的问题。由于校外实训基地离学校较远,两节课的时间花在路上就占用了一大半,真正能够投入学习、操作训练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也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双师型”教师明显缺乏。在高职院校中,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工作,缺少社会经验、实践经验、工程经验,理论知识丰富而操作能力不强,他们在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对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的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课程来说,一般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说,那种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明显缺乏。

三、利用新校区建设工地加强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施,为了适应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新校区建设。据了解,不少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都具有规模大、投入多、建设周期长的特点。新校区建设工地给建筑类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天然有利的条件。例如,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总建设规模49万多平方米, 2010年下半年完成了一期项目18万多平方米建设,并顺利投入使用,多数学生已经进驻学习和生活。在新校区后续的建设中,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新校区二期项目建设的资源,加强建筑类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现场观摩,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由于新校区建设工地就在校园内,就在教室旁,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可以结合授课内容的需要,随时组织学生到现场观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例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混凝土工程一课,在讲授按配合比要求搅拌混凝土、混凝土运输以及浇筑现场的喂料、平仓、振捣等控制质量要领时,直接将学生带到工地,让学生参观混凝土浇筑的现场,直观的操作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混凝土搅拌和浇筑的技术技能。

(二)现场动手,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利用新校区建设工地进行实践教学,最大的好处是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便利机会。新校区建设是学校自身的建设项目,作为业主单位,教师可以轻而易举地与施工方联系,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与建筑材料检验练习、测量放线练习、钢筋捆扎练习、资料整理练习、安全防护练习,等等。

(三)现场答疑,教师讲授与工程师指导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少,不可避免地出现理论讲解不到位、指导实训操作不到家的情况。现场教学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求助于经验丰富的工地工程师,教师讲授与工程师指导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四)聘请项目工程师兼任教师,加强教学力量。学校新校区单体项目多,工程投资量大,建设工期长;同时,由于工作需要,施工、监理工程师经常驻扎在工地,他们理论知识牢固,技术经验丰富,学校可邀请他们为师生设讲座做报告,或将他们聘请为兼职教师,担任部分专业课的课程教学,这可以很好地解决专业教师不足、教学力量不强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这3年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分别在各个承建方和监理方中聘请了造价、建造、监理等近10名现场工程师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兼职教师,使专业课的教学得到极大加强。

四、实践成效

通过3年的实践,利用新校区建设工地资源,加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房建、建装、测量等建筑类12个专业共4100多名在校生的课程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了部分教师执教水平的提高。

(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由于多数时间都是在施工工地进行现场教学,教学方式灵活有趣,因而减少了专业课的枯燥、乏味;同时,直观的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理论,学习起来感到轻松自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平时有不少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自觉走进工地观摩、与工程师交流、向技术人员或施工工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二)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明显提高。以新校区建设工地为教学资源,学生在校园就能接触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不需要费太多周折就获能操作锻炼的机会;还随时随地得到工程师、技术员的答疑解惑,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明显提高。2012年下半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的部分学生外出参加顶岗实习,他们良好的工作表现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三)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在新校区建设工地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解决了实践课教学的困难,另一方面也给教师提供了走入工地、接触工地、了解工程的机会,加上长期与现场工程师、施工人员沟通交流,也使教师获得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弥补了他们实践经历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秀琴,陈玉萍.浅谈高职建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1(11)

[2]王晓宏,罗斌.土建类高职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梅华.对高职建工类专业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第9篇: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监理资料;原因与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39

工程监理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真实记载施工过程关键工序的重要活动,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档案资料。工程监理资料为工程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1 监理工程资料归档难的原因分析

工程资料不仅是由施工单位资料,建设单位签字盖章资料、设计单位变更资料,检测单位检测资料,以及材料供应商等都诸多单位的资料。设计人员休假或出差,等一个月或两个月,可能都没签上字;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施工单位忙于赶工程进度,而往往忽略了档案收集积累和及时整理;由于工程急需赶工,无损监测单位未经开工报审进入现场施工,后补开工手续资料;监理单位人员配伍存在不合理性,没能及时完成当日任务。下面分析诸多原因。

1.1 工程资料不完整

最普遍最典型的是监理日记。如:监理员记录进行户内安装检查,没有说明气表检查,还是防腐检查,以及检查结果如何。如记载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没看到整改的结果,记录不全或者记录不规范、无签名都体现了日志记录不详细不具体。甚至发出监理通知单,却没看到整改合格单。对工程中的问题描述不准确,无法反映工程监理情况。工程资料是真实反映工程质量的特点。交底了建筑工程资料必须全过程记录并且必须全面反映工程质量和施工质量。

1.2 资料记录不及时

施工资料也是对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的处理的重要技术依据,资料齐全而且有序并紧跟施工进度即是管理水平高的表现,然而实际中监理的往往滞后。作为一个监理员不是监管一个工程,而是有很多工程。处理现场诸多问题,日志是抽时间写的,基本在写回忆录。造成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说现场施工进度脱节,与真实性脱节。由于缺乏管理和监督,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可能他有很多工程经验,但不在施工现场,不跟随施工进度做的资料。

1.3 资料真实性不高

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是工程建筑最根本的要求。工程资料人员也应对实施全过程资料进行跟踪服务,深入施工现场,及时进行相关手续办理和资料收集,实际却相反,资料员几乎不到现场核实。有的单位保证资料在时间、部位上呈现出良好秩序性,会把填写的日期提前或推后,使得工序看上去在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如:管线都已经碰口了,监理人员比对照检测结果下检测指令。一份建筑过程施工资料的真实、有效、详尽和完整,既能很好的控制工程的成本、质量,又能保证施工管理的追溯性。

1.4 资料不准确填写

过程资料表格中,填写人员应按表格要求正确填写,不得遗漏公章和日期。签字一律不准代签,否则为虚假材料、无效材料。如:监理评估报告应认真编写,不能按统一模板更改工程名称,有的工程名称和主要工作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如:在一些对土方工程质量评定中,竟然可能出现基槽开挖后的长度,宽度误差实测值只有几毫米。填写不准确。

2 监理工程资料归档对策

2.1 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工程资料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依据,资料的进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工程竣工验收及结算,工程资料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及限制到项目的开工、施工工程、竣工验收各道环节、工序的进展,为此必须按规范、规定将资料编制到位、收集齐全,并且要分门别类的整理归档保存。为天然气管道的输配营运、安全管理以及事故责任鉴定和处理提供了查考依据。工程资料的内容繁多,多方影响因素,对于将要交工投产的工程,应该妥善保管好资料,为是工程改迁,整改,维护提供必要的材料。由此可以看出资料的重要性,将施工资料管理的重要性问题深入管理者心中。

2.2 规范化管理资料

首先制度管理规范化和采取有效措施。如:参见单位在签订合同约时,合同款项中应明确施工单位的工程资料管理职责与义务。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资料编制无人落实到人头,责任无法追究。施工单位管理资料水平很差,主要在施工过程较突出。资料不及时收集,整理,报验,失去过程控制的意义。例如:缺少及时性,有的闭门造车“做资料”等。不规范管理,工程技术资料就达不到合格要求。则判定该项工程不合格,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所以规范化管理资料势在必行。

2.3 协调各参建单位

工程的开始就意味各个参建单位形成有机整体,要求每道工序有序进行,其中一个工序资料收集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下一个环节的有序开展,监理单位自己组卷时应收施工单位资料及检测单位相关资料,如:开工报告、材料机具报审、应急预案报审、两书一本报审、吹扫、试压、分部分项检验批资料,检测结果和综合报告资料的等过程资料;由于施工单位资料员一人多项工程,不仅仅做资料,还现场交底,领材料,退材料签字盖章等工作,管理者应积极沟通,多联系,多配合工作。目的促进监理资料及时收集和整理。

2.4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首先应认真学习天然气行业理论知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工程资料整理业务水平,对工程施工资料的认识更清晰、深刻了许多,为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有上进心,肯学习,不断要求进步,吃苦耐劳。能够踏踏实实干工作,服从组织安排。不弄虚作假。

3 总结

工程项目真实反映就是工程资料,保管工程资料是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少部分之一,是一项对历史负责,对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加强对资料质量编制的管理,避免不按时记录,不准确记录,资料与工程进度不同步,资料与现场不一致的现象,确保工程资料的真实地反映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旭辉.浅谈建设工程监理归档资料存在问题及对策[J].有色金属设计,2015,(2).

[2]华琦.浅谈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基建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5,(8):60.

[3]张捷.浅谈建设工程监理归档资料存在问题及对策[J].质量管理.

[4]陈伟方.建筑工程资料编制和管理的现状与分析[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5):67 71.

[5]欧一兴.浅谈建筑施工单位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J].工程管理:85.

[6]张峰,张,窦海亮.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有效方法[J].价值工程:111.

[7]陈涛.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和建议[J].质量管理,2004,(3):6 8.

[8]程超.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11,(5):239.

[9]吴兴华.《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仿真实训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

[10]张峰,张,窦海亮.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有效方法[J].北京.价值工程,111.

[11]司秀苓.浅谈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资料的管理[J].司秀苓,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