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课程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响应式网页设计,是目前网页前端设计领域最前沿的话题.那么,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为什么把网页设计成响应式,我们的网络课程制作为什么要遵循这一设计思路是本文阐述的重点.伴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网络技术及应用服务纷纷涌现.从静态网站到动态网站,从web1.0到web2.0,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和服务时刻在刷新我们的眼球.近些年,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快速崛起,基于移动终端的互联网访问已经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在移动终端的网络访问量已超过基于普通电脑的访问量.因此要求网络课程不仅要在普通电脑的大尺寸屏幕上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学习体验,同时在各种不同分辨率的小尺寸移动终端上也应提供相对一致的学习体验.
2基本技术方案
显然,面对这一问题,原有的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这一要求,那么,如何让网络课程也能实现响应式设计,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终端设备给出不同的输出信息数据,我们根据现有的一些网站开发的技术手段和前端页面的设计模式,以及根据实际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实践方法,一般使用以下手段来实现,比如把固定的数值包括位置定位、长宽高、大小等变为相对的量,这其中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手段:流体式表格,液态图片,媒体选择器.
2.1流体式表格
在流体式表格出现之前的页面设计,一般会使用固定的网页宽度设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主流的电脑显示器的分辨率是基本相同的,固定的宽度可充分的使用显示器宽度,同时又不会使用户感觉页面过满.但随着电脑硬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屏幕尺寸和分辨率越变越大,自适应宽度的网页逐渐问世,这种设计方式可占据整个浏览器页面适度的宽度,同时随着页面宽度的变化进行重新排列布局.流体式表格的概念就是将网页页面进行栅格划分,使用相对单位代替绝对单位,使用相对单位来设置页面元素的位置偏移和大小等变量,这样可以使整个网页的布局模式和内容大小随着宽度的变化而改变,从而适应不同的显示需求.同时使用基于div的布局方式,例如要进行经典的三列式排布,我们可以将div设置为左浮动,并且宽度设置为33%,这样当宽度改变时,这三个div也一直会在自己所在的区块里排成三列.因为我们设定了浮动式布局,段落不会因为页面的变化而出现重叠或分离的情况.流体式表格保证了网页能够响应浏览器的宽度变化,同时保证不会出现横向滚动条.
2.2液态式图片
液态式图片也可以称为响应式的图片,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不仅要保持缩放图片时保持图片的宽高比,而且还要在移动终端上适当降低图片的分辨率.这个技术的实现需要使用网页脚本检测当前设备的屏幕分辨率,根据不同设备的情况,向网页中添加特定的web请求信息或标记,并将后续的网页html页面代码、页内图片、网页脚本和样式表等加载请求定向到网站虚拟路径上.当这些请求到达网站的服务器端时,网络服务器会根据发送来的请求信息来决定这些请求所需要网页中是插入的大尺寸的高分辨率图片还是小尺寸的低分辨率的图片,并向请求用户进行液态图片相应地反馈输出.对于小屏幕和低分辨率的移动设备,大尺寸图片则不会被用到.使用液态式图片可以有效降低移动端的网络数据流量并提高网页访问速度.
2.3css3媒体选择器
css中文名是层叠样式表,目前最新的版本是第三版也就是css3,它能实现网页内容与表现分离的一种技术.流体式表格为我们提供了响应式的页面布局方式,不过在某些较小的屏幕终端上,如果页面没有办法容纳四列显示,只能重新排列成三列或者两列显示,那么,该如何响应此设备,我们可以使用css3媒体选择器技术解决这个问题.css3兼容之前的css版本所支持的所有媒体类型,例如:screen,print,handheld等,并且css3又添加了很多涉及媒体类型的最新的功能和属性,包括最大宽度、设备宽度、屏幕定向,横屏或竖屏及颜色设定等.在css3之后出现的新的移动终端,如苹果或安卓等设备,都可以相对完整的支持这些新属性.所以可以通过媒体选择器为新设备设置独特的样式,而忽略不支持css3的旧电脑中的老旧的浏览器;可以根据使用预先设想的使用目标创建多个不同类型的样式表,以适应不同宽度范围的设备类型.而目前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是将多个类型的选择器整合到一个css文件中.
3深入探讨
有了流体式表格、液态图片、css3媒体选择器,已经基本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不同屏幕尺寸及分辨率显示不同的课程页面变化,但响应式网页设计不仅如此,还应包含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我们列举出如下的响应式网页设计的主要包含的几个方面:(1)响应不同终端的屏幕尺寸及分辨率变化.当终端的屏幕尺寸及分辨率发生改变的时候,根据设备情况需要对页面菜单、文字、布局等做出动态调整,使用户仍然能够获得友好的使用体验;(2)响应设备操作行为变化.如鼠标拖拽(iPad上使用JavaScript事件模拟拖拽),触摸屏手势支持或其它移动设备上特有的输入方式;(3)网络状况自适应.用户在慢速网络或网络延迟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下载一些消耗带宽的资源;(4)其他辅助功能响应.根据不同的终端,调用程序所需要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如GPS、陀螺仪、电话、短信等功能;(5)对使用场景做出响应.根据用户身处的不同使用环境,提供给用户不同网页体验;(6)响应用户偏好.因为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偏好,比如左右手,操作习惯,反映速度,眼睛辨别能力,色彩喜好,关注内容不同等,网站都可以考虑做出响应.上述讨论的三个重要手段,主要是针对第一条内容.针对第二条内容则主要依靠浏览器和设备传感器的状态检测,来实时动态调整课程页面表现或运行方式,相对于普通电脑上基于鼠标和键盘的人机交互,触摸屏技术为我们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互动方式与新的设计需求;这两者又有各自所适用的领域.幸运的是,要想让网站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并非一件很难的事,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地方.比如:触屏设备无法对鼠标滑过或指针的一些行为做出响应,因为触屏设备中根本就没有鼠标指针的设定,我们用手指点击屏幕就是单击,因此设计时不要让触屏设备出现任何依赖于鼠标的状态的触发模式.而其他几个方面则可根据网络课程的实际情况来实现不同的需求,例如:视频或图片比较多的课程,就需要对网络状况进行检测,以根据不同的用户带宽显示不同的视频或图片质量,以提高用户访问速度,提升用户体验.而一门制作优良的网络课程,如果能根据不同的用户给出不同的用户体验,使课程的学习更加贴近用户的习惯,那么,这一课程的受欢迎程度肯定会大大提升.
4响应式网站制作流程
从页面设计到技术实现真格过程来说,设计并制作一个响应式网络课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过程:(1)网站美工,用户界面设计师,描绘出页面的风格和样式,并确定网页在最大分辨率的设备下应显示的全部内容,然后在页面尺寸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何布局,什么样的页面元素比如文字、图片、内容等需要改变显示方式进行隐藏,缩放或裁剪等,再一一做出调整;(2)使用相对单位对页面元素进行定位和设定,设置长度、宽度、大小等;(3)针对不同显示终端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使用流体式表格和液体图片实现响应;(4)根据分辨率变化视情况加入适当的媒体选择器来调整元素.通过以上步骤,一个可以适应各种平台和终端的响应式网络课程基本实现,经过后期的各种优化调整,一个优秀的并保持一致的用户体验的网络课程就呈现在了各种终端用户面前,通过响应式网页设计,大大减低了针对同一课程开发多个系统的工作强度,实现了网络课程制作的效率化和通用性.响应式网页设计的优点:(1)网站制作的工作量相对较小,不需要注册多个域名,对于所有设备适用;(2)相对一致的用户体验,个性化的用户习惯响应,很贴近用户平时的上网习惯;(3)可根据不同的用户终端,调用不同的终端工具,实现设备的有效合理利用.
5结语
关键词: 《供用电网络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实施
《供用电网络设计》是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供用电网络电气设计员岗位证书课程,引入了电气设计员职业技术标准(规范)。本课程的作用是促使学生掌握用供电网络设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供用电网络电气一次、二次系统设计工作。
课程培养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掌握供用电网络电气一次设计的方法;(2)掌握供用电系统二次回路和自动控制系统基本设计的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对供用电网络一次系统进行初步设计计算;(2)能够对供用电网络二次系统进行初步设计计算。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决策的能力;(3)培养学生紧急应变能力;(4)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
供用电网络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设计准备、确定本专业设计技术条件、进行专业配合、编制设计文件、专业内校核和专业间会签、设计文件归档、技术交底、施工配合及验收、工程总结。其设计阶段的具体内容包括: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为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我将课程分为两个情境共包含七个项目进行,最后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具体安排如下表:
本课程采用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相结合的方法授课,主要依据设计指导书进行。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实训条件及网络教学资源。
在实施过程中课时比较紧张,我们将相应的同类型综合在一起进行汇报。各个情境的实施可能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进行检查,整体设计部分也在一周的课程设计当中得以充分体现。
《供用电网络设计》是一门新开课程,由于其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因此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将教学环节分成四部分:资讯、决策与计划、实施和评估,更充分体现了本门课程的核心技能。它是在学习了《供用电网络运行与维护》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都在先修课程中讲解过,本门课程主要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包括一次设计和二次设计。
我们根据任务编写了辅助教学资料任务书、工作单和评价表,并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在每一任务开始前我们下发任务单,让学生拿到任务单之后做相应的准备,下一过程是进行基础知识讲解,也就是教学环节的资讯部分。资讯部分完成之后下发工作单,每组同学分别讨论并合作完成工作单的内容,即决策与计划和实施的过程,最后下发评价表,首先由学生自我评价,占总比重的10%,其次是组长根据平时表现对小组成员进行班组评价,期中组长的评价由其他组长完成,占总比重的40%,最后是教师评价,占总比重的50%。每项任务完成之后,每组成员都要制作汇报课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示在课件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课件进行评价,指出其不足与可取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忘记了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教师适当地添加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在资讯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大量案例进行讲解,工作单中也加入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加以练习。由学生自己进行的评价难免会遇到不够客观的情况,但是最后由教师评价的部分可以适当进行调节。学生首次进行汇报课件的制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对办公软件的不熟悉、小组成员配合不好等,有时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协调,而后面的问题学生就能自行解决。
教学改革的实施从各个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使用办公软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尤其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国明.供配电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关键词:数据库应用;网络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在高校中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知识结构模块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灵活化等特点,有利于学生根据兴趣自主学习,因而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洛阳理工学院为使网络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2010年全面启动院级重点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并开发了网络课程建设平台,笔者参加的《数据库应用》网络课程也被遴选为重点资助建设网络课程。这是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实现“懂管理的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之一。
一、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课程既包括数据库技术,也包括程序设计方法,且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分别都有很多知识点,教学内容较多。同时,对于数据库技术的理论部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大部分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内容特别是计算机程序设计部分都是从未接触过的,课程总体较难。再者,课程除理论部分涉及面较广外,还包含应用实践环节。而总体课时安排仅有64学时(其中包括24学时实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难度较大。
对此,课程组教师虽然通过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在不影响整体知识结构的情况下,采用精讲多练、适当取舍的方法,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课程基本内容和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同时,对授课的计划和程序做了一系列的改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课堂讲授和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最后,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利用互动式学习的方法,由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但由于时间毕竟有限,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和网络资源,通过建设网络课程,构建第二学习课堂。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师生的交流互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及本身对课程的理解,将需要讲授的内容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使其更适宜用网络教学的形式表达。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通常采用模块化方法组织教学内容,在每个学习模块下,确定学习重点、难点、需掌握的知识点,并配以相应的测试、练习模块,参考资源模块及扩展学习模块。在呈现方式上采用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据库应用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主要包括:
1、课程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课程描述、主讲教师信息、教材建设、授课计划、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概要地介绍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历史沿革、教学队伍建设、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考核方法等。
2、课程教学资源设计。提供以服务为中心的丰富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大纲、授课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作业与习题在线测试、案例库、单元题库及综合题库、动态操作演示等。这部分内容是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的核心部分,由主讲教师根据丰富的授课经验,针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以图片、教学录像和动态演示等表现手法予以呈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3、实践环节教学设计。数据库应用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其实践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实践教学,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该部分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大纲、上机实验安排、课程设计指导书等,在设计时,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各章理论教学前,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并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同时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互动式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二是对各个具体的知识点,利用动画进行动态演示,从而展现整个操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三是按照实践教学安排,布置每次上机实验任务,最后综合为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4、教学辅助资源设计。学生可通过此模块及时了解课程有关的扩展信息及相关的资源,主要包括:学习内容主题论坛、相关精品课程网站链接、网络资源链接、vf二级考试链接、相关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讨论的链接等。
三、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
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是指课程网站的设计,包括课程的整体框架和功能、导航设计、具体页面的设计和多媒体设计等。在本课程中首页主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思路系统地呈现各类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本课程整体设计上采用了左右结构,左方类目上包括课程简介、学习计划、内容学习、案例分析、实验、作业、答疑讨论以及各种交流工具等模块;右方为根据需要设立的四大应用型模块,包括课程描述、学习日历、释疑信息、论坛信息和通知。其他页面的设计采用同样的风格,框架结构保持不变,在右方显示该模块的具体内容。整个结构的设计围绕课程要求的学习内容与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有效整合,以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在设计中注意以下问题,以保证网络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
1、导航功能设计。网络课程的利用和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航功能是否完善。方便快捷的导航功能设计,将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获得帮助,减少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为了保证网络课程的实用性,特从两个层次设计本课程的导航功能:一是网络课程中各项教学资源的导航,以方便同学们各个内容的学习;二是在教学资源下学习内容的导航,在这里包括各章节中重点、难点及知识点的导航,以方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同时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内容的选择权利。
2、动态操作演示设计。数据库应用课程除了理论知识外,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设计中应当突出该课程的特点,尤其是对实践环节进行个性化设计,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发挥网络技术优势,通过各种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课程的特色,使学生可以方便地学习这门课程。
3、在线测试设计。在线测试是教学环节中学生与教师沟通、互动的一个重要桥梁。通过在线测试环节,学生可充分认识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还存在哪些盲点,方便进行再学习和改进;而教师也可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从而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在本环节包括章节测试、知识点测试和综合测试三部分。
4、交互功能设计。在网络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内容来进行学习。通过在线测试环节虽可对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个全面了解,但由于题库的设计、学生个体掌握程度不同等原因,不能满足全部的需要。交互功能设计则可针对处于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的平台,从而充分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此,交互功能主要有数据库网络课程学习论坛、课程电子邮件及电子公告板三种形式。
5、在线学习指导设计。本环节主要是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而设计,通过此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整体安排,在相应栏目填写具体内容,包括对各章、各环节进行课程学习引导、学习任务、时间安排、专题讨论、答疑活动等进行的安排。
6、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网络课程设计的质量,除了前面各项内容的设计以外,合理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也是网络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本课程教学评价模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评价的设计,内容涵盖学生在线测试、学习活动、讨论活动等的评价;二是学生评价的设计,涵盖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及授课方法的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有利于形成教与学的全面互动,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网络课程的整个设计中,首先需要设计者明确目标,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要建立网络课程,从而把握网络课程设计的整体方向。在此基础上,围绕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同时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网络课程的结构。笔者认为,把握好这一思路,对提高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提高网络课程的使用效果、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军,何晓玲,田同海.机械设计基础网络课程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
关键词:Moodle平台;网络课程;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2-0091-04
引言
混合式学来成为教育技术界关注的热点。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同时也可以面对面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网络备课、检查作业、在线查看学生学习情况等教学活动。而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如完成作业、参与论坛讨论等学习活动。
笔者为了更好地了解所在学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和学习主观需求情况,设计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学习需求前测”调查问卷,邀请了本校2012级护理3、4、5及影像、检验五个班级共计200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6份,有效率为98%。调查结果显示:①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态度需求方面,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倾向于和同学合作讨论而并不单纯依靠教师解决问题,而且希望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公正、合理、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②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学生都习惯利用网络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且大多数学生能熟练使用常见的搜索引擎,并找到所需的答案,但学生整体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Moodle平台介绍
Moodle是一个用于创建校园网络课程的开放源代码软件,设计理念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环境通畅的情况下,使用者应用Moodle提供的简单易学的操作平台能够快速地创建自己的网络课程教学管理系统。平台能够提供多种用于教学互动的功能,如专题学习空间、作业、测验、程序教学、聊天室和讨论区等,同时平台还支持多种电子文档格式。
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方法
按照混合式教学模式流程,教师在设计网络课程之前要进行教学实验的前端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目标分析三个方面。经过前端分析,教师把握了学习者的特征,明确了教学目标,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将学习者学习的内容烹饪成可口的饭菜,使得他们吃起来津津有味。
1.课程模块划分
笔者在使用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时发现,教材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笔者将原来教材的内容做了模块化处理(如下页表1),将一些小的任务整合成为相对完整的项目(如下页表2),同时,重新选择项目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专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学习资源设计
在Moodle平台上,教师可以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方法是运用课程编辑页面中的“添加资源”模块功能(如图1),该模块提供了6种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即编写文本页、编写网页、链接到文件或站点、显示一个目录、部署IMS包及插入标签。教师可以在课程中上传任意一种类型的电子课程素材,如网页、音频、视频、Word文档、PPT文档、Flas等,并将其存储在服务器上。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线对其移动、重命名、编辑或删除。
为了方便学生熟悉Moodle平台的操作方法,笔者在网络课程平台的首页上用添加站点的方法做了“Moodle中文技术网”的链接,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的论坛查看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在学习Word 2003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电子小报制作比赛”的活动,并将比赛的通知和注意事项用添加网页的方式在平台首页上,保证学生登录平台时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比赛通知,从而提前做好比赛准备。同时,在讲解如何制作“电子小报”时,笔者先让学生欣赏讨论平台上自己精心挑选的电子小报样张,然后引导他们总结优秀作品的组成要素和特征。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参与比赛的热情高涨。
总之,根据教学要求和学习需求,选择或编制合适的学习内容,是实施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时要注意:首先,根据教学目标要提供多样的资源,各种资源有优点也有弊端,综合应用可以取长补短。其次,资源的选择要根据学习者现状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不加筛选将资源放到学习平台上,只会让学习者在浩瀚的“资源海洋”中迷失方向,最终因抓不住学习重点,降低了学习效率。最后,呈现学习资源的设计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科学有序地安排组织学习内容,使学习者能够有的放矢,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3.学习活动的设计
在Moodle平台课程编辑状态下,“添加活动”功能模块提供了多种学习交互方式,即作业、问卷调查、讨论区、测验、投票和Wiki等(如下页图2)。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较多的是讨论区和作业,下面对其作详细的介绍。
讨论区模块是网络教学中重要的模块,它为学生咨询问题或讨论某个主题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而且教师也可查看学生的讨论过程,更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参与讨论的时间和频次作为考评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讨论话题必须是开放的、有吸引力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参与。例如,在讲授“电子小报制作”中,笔者设置的讨论话题是“电子小报制作技术交流”,鼓励学生将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交流。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培养了协作互助的精神。另外,作为主持的教师还要密切关注讨论区,及时地回复学生的问题,这对构建和维护协作气氛是至关重要的。
作业是一项比较实用的功能,教师通过网络布置作业,学生做完后,可以上传结果,也可以在线编辑作答,而且教师可以给学生的作业打分,并及时地向学生反馈意见、做进一步引导。作业模块分为四种类型,即高级文件上传、在线文本、上传单个文件和离线活动项目。高级文件上传是指学生可以上传多个文件,并有比较丰富的上传作业设置;在线文本则是指学生直接把答案写在网页上来完成作业;上传单个文件是指学生只能上传一个文件;离线活动项目是指教师把作业要求写在网上,学生看到作业,并完成,但不必上传结果到网上。
4.创建网络课程
设置好Moodle平台后,教师的任务是新建课程,而学生的任务是登录系统后,加入课程完成学习内容。管理员或任课教师在“编辑课程设定”中(如上页图3),选择课程类别,输入课程全名和课程简称,填写概要,设定课程页面显示格式,最大上传文件大小和开始结束时间等选项。如果有特殊需要,还可以给指定课程设定访问密码,选学此课程的学生只有输入正确密码才能进入课程。笔者创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课程如上页图4所示。课程创建完成后,点击“打开编辑功能”可以进入编辑模式,教师可以删除板块,也可以点击“添加”来自定义板块,各板块的功能汇总如表3所示。
当课程主页的编辑状态打开时,会呈现一个供编辑的页面,用户点击板块中的功能图标完成相应的设置,图标功能如表4所示。
关键词:校企联合;专业课程设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实训教学
1目前课程设计的教学状况
本科教学中的锻炼学生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进行课程设计,它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在多数学校中基本类似:教师先拟定一些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课程题目和要求进行资料的查阅、方案的设计、实验模拟验证方案的正确性,最后撰写设计报告文档等一系列学习过程。为了方便指导,往往多年来使用几个相同的设计题目,内容和要求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缺乏对社会实际需求能力的锻炼,很大一部人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设计而设计,缺乏设计兴趣,因此课程设计的实际效果比理想中的差很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实际设计能力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设计进行了重新规划。2009年我校正式设置网络工程专业并开展招生工作,为了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本专业把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作为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落脚点。我国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时间并不长,但目前社会发展速度相当快,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可供参考的方案不多,因此进行网络工程相关课程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办学,形成了较好的合作环境,因此打算探索一种校企合作联合实施的课程设计模式。经过6年的尝试,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有5门课程按照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实施完成的课程设计。结果表明,这些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非常不错,学生提高很大,由于融入了企业的实际项目,设计题目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深受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好评。
2校企合作课程设计模式的实践
课程设计的要求与各校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存在很大差异性,总体是将所学课程一门或多门中重要知识点综合起来,并要求在课程设计过程灵活运用,采取组织学生集中时间、统一地点地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重点对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技巧和使用的实验方法进行详细的指导,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项目设计的基本步骤和熟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除了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外,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初步训练学生分析理论、设计方案、计算数据、查阅资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养成较为严谨的科研精神。一般情况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就是学校邀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参与校内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学和培训,并严格按照企业单位实际工程项目的要求,教学单位专业教师会协同参与,一道与企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和培训学生的课程设计,简单说就是课程设计项目化,图1展示了整个实施过程。由于企业单位是一个现实经济社会的运营主体,能直接感知经济社会的变化,更能明确人才的具体需求。而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没有企业经历,不可能全面了解经济社会最近的变化,尤其对部分实际项目开发经验不足的教师。因此,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课程设计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企业可以把最新的变化传递给学生,学生进行跟踪,学到最新的知识,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为企业节省培训费用和创造价值。同时,将企业的优秀人才请进学校,可以弥补高校教师在企业经历上存在的不足,可以大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项目的能力。
3课程设计的实施
为了加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实际项目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我院与20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培养协议,这些企业都是IT或DT企业,多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了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课程设计的建设,目前按照地域分布、专业分布建立了10多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其中校内实习基地2个(网络工程实验、综合布线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有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长沙蓝狐网络、北京IBM软件、长沙中信教育中心、上海尚观有限公司实习基地、北京渥瑞达北美IT培训中心等相对固定的学生实验基地8个。
3.1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
面向校企合作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内容都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项目为主要目标。课程设计内容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要随时更新,不能一成不变,让学生随时了解并掌握最新前沿知识,学会行业的需要的技能,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行业的主流技术,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提前与社会的需求接轨,让学生在校也能体验企业岗位的责任和工作流程,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工作态度。近两年来,我院邀请了长沙蓝狐网络有限公司来院协助指导2010级、2011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计算机网络”及“网络工程与设计”等课程的课程设计,每次课程设计期间公司将会派来3名技术人员与我院的任课教师一起进行为期1-2周的课程设计指导工作,设计工作完成后会邀请项目经理为学生做专业交流、技术讲座及设计总结。课程设计整个过程一般包括三个环节:选题、教学指导和培训、项目验收及成绩评定。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以企业的具体实际项目为题材。在开展课程设计之前,企业技术人员与任课教师共同讨论设计的选题,并且考虑到“目标性”“工程性”“可行性”及“自主性”四个方面确定本次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项目。对于大的工程项目企业技术员划分了多个子模块,每个模块细分为多个任务。有的时候,教师只划定一个要设计的大致框架,要求学生根据需求查阅相关资料,自主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在选定好课程设计的题目后,企业培训老师将进行与课题相关专题讲座,每讲完一个专题座后,要求完成1-2个实验项目。与我们合作的长沙蓝狐网络有限公司结合实际项目,编写了非常详细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还开发了多个与实验相关的模拟工具软件,并要求学生在模拟工具上完成相应的项目实验。所有课程设计实验项目全部安排在计算机学院四楼的网络工程实验室进行。学生可以在实验室的电脑上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模拟实验,也可以利用我院网络工程实验室现有的其他的网络工程设备来完成相应的实验。在做项目实验时,通过加强实验培训和手把手指导,企业技术工作人员和实验教师、任课教师一起共同来指导每个实验项目,保证了实验的完成质量和效率。实验验收完成后需要撰写项目的各类文档,并将文档装订成册交给指导老师或实验老师审阅。
3.2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办法
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根据课程设计期间的出勤、实验项目和规划方案的撰写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一般出勤占20%-30%(包括理论讲解考勤、专题讲座考勤、基础实验考勤),实验情况占40%,设计方案的撰写及答辩情况占30%-40%。对于考核的内容要求如下:(1)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创新性;(2)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程度;(3)课程设计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实验运行状况是否良好;(4)文档撰写是否完整规范;(5)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团队合作意识是否明显。以上几点成绩评定客观合理,较好地反映了学生课程设计的情况。网络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课程设计重点检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操作技能,课程的考核仅仅通过理论考核或仅仅检查学生的项目结果是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项目化的课程设计重点关注设计过程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过程。为此,在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的考核,能培养学生实际设计能力。
4校企合作课程设计的特点及创新点
由于网络工程专业实验设备昂贵,且工程实践环境不易构建等特殊性,根据我校的实际办学条件,主要存在经费不足、培养经验不足,具有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的师资严重缺乏,实训实验辅导精力投入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完善高校教学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得到企业的培训,降低学生的培训成本,实现走出学校就能直接上岗的教学目标,培养出真正具有实战能力的、工程能力强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4.1培养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工程训练技能水平,不出校门就逐渐把专业专职教师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让老师们把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逐渐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学校还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学习,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研发,感受企业项目开发全过程。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和实验教师就可以不去企业也能参与具体小企业项目,积累企业项目开发经验。另外,教师到企业挂职或顶岗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仅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有助于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两年来的校企合作共同完成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大量的实训实践课程任务让学生真正参与了企业实际项目,同时也让教师积累了工程实践经验,在以后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就能更好地指导和辅导学生的实验实训项目。同时我院每年都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为期1-2周的专业见习,有趣的企业文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2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相结合
为了加大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企业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把企业项目带到学校来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实际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课程设计教学工作,专业教师通过多次和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讨论,使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通过参与课程设计的实际指导,也可以让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来制订下一届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使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紧跟市场前沿和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的动态需求,结合和完善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增强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课程设计和企业实习能有效弥补企业生产与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项目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企业实际项目进行分解,提炼出富有实际意义的案例,融入到校企共同研究开发的教材中去,这样的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实现在校内就可以进行企业案例教学。这样,教学内容既符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又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4.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计能让学生与企业工程师面对面地一起进行实验实训,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平常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前体验企业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以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点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能利用课程设计时间与企业的工程师交流探讨,实时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清晰地明白专业学生能为企业做什么,需要准备什么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课程设计实训,让学生积累了企业工程项目的经验,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单位的工作和学习,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是能够主动自愿地去探索学习新的知识和探索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专业老师和企业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目的,而且可以增进对毕业后工作的实际认识。
5总结及存在的问题
自2013年4月开始我院在网络工程专业2010级和2011级学生教学中进行了“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工程与设计”等多门课的校企合作课程设计。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以来,效果明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程掌握水平,而且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提高了课程设计的质量。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热情非常高,不再存在以往那种无故旷课、请假的现象,相比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课程设计教学效果。2010级和2011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有一半同学通过了“网络工程师”级别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陈炯昊为代表的三位同学分别取得CCNA和CCNP资格认证。这足以表明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计进行的时间还不长,我们还在不断的摸索当中,当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课程设计会大幅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课时补助少,这样会严重影响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企业人员参与课程设计,如何计算企业的费用问题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如何构建一个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将继续努力,大胆探索,通过几届校企合作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希望形成融合多种教学内容的创新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综合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合格的、综合性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代武,彭智朝,李曾妍.基于校企联合的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2(5):39-40.
[2]林嵘,康其桔,侯晓霞,等.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4(增刊):389-393.
[3]戴娟萍.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有效途径初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
[4]刘晓明,杨如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的选择[J].职教论坛,2003(14).
[关键词]:成人教育 远程网络问题 方法当前的公务员考试、留学生考试、资格证考试、研究生考试等远程视频课程遍布信息网络,种类繁多且良莠不齐。部分培训教育官方网站打出“签约保过”,以求在庞大的考生资源中分得一杯羹。学员所缴费用越高,获得的师资力量待遇规格就会越高,VIP学员还能获得线下一对一“包过”辅导。但目前,在网络上同样存在具有招收成人学员资格的单位在其招生网站上打出半年包拿大专、本科学历的浮夸广告,即可以窥视到成人网络教育的泛滥性、欺骗性和商业性问题。
狭义层面上成人教育是国民教育系列的一类教育形式,其存在的意义是提高在职学员在国民教育方向的专业化知识,协助成人在现实工作中更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促成其工作任务高效率地完成。
一、成人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结构不合理。传统课程设计以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的课内课外、主辅结合的结构模式而推行,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同时兼顾各学科之间特色的相互联系,组成一个完整连贯的课程结构系统。但成人网络课程教育忽视了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地培养,割裂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网络课程内容以“灌输、填鸭”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专业课与综合课之间的界限模糊,在网络课程设计的结构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的成分。如应用心理学专业,全日制本科课程设计包含40%的基础专业课、30%的综合专业课、30%的专业实践课。但成人网络课程设计上70%属于综合专业课,20%的基础专业课,剩下10%属于课外实践内容,结构上明显存在设计上的偏差。
未能充分体现成人网络教育的自身特色。成人网络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上,与传统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偏差,完全照搬照抄高等教育模式,采用高校课程教学设计,虽然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但也忽视了成人教育自身的独立完整性特点。成人网络教育针对的教学主体是成人,那么问题就在于成人教育和学生教育之间存在着知识掌握、实践经验、教学感悟等各方面的不一样。如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计上,成人教育关注点应该在“心理学的应用实践”上,但采用传统全日制课程设计,其焦点落脚在“心理学基础知识”上,如此设计的教学课程与教学目标不相适应,自然无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不能满足学员的学习预期。成人学员在工作之余选择参与网络课程学习,其个人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手头的实际工作,为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储备应用型的知识。就好像是教师在课堂上花大篇幅去讲解“心理学的历史、起源、流派”,学生渴望获得的却是“心理学在管理中、工业操作中、产品设计中、商品销售中”的实践性方法,课程知识的讲解与成人学生所期望获取的课程内容南辕北辙,势必降低了学员对成人教育效果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
不当的网络课程设计就如同这样一则故事:你喜欢吃橙子,然后花了很多精力、时间和财力去准备了一大筐橙子,拿去请你的某位伙伴品尝。最后伙伴吃了很少,而且也非常不开心。对此你责怪你的伙伴不懂你的心思,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但你却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的伙伴喜欢吃的是苹果,你却拿你喜欢吃的橙子去给他品尝。其结果和成人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效。
二、成人教育网络设计的应对方法
遵循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成人网络课程针对的是在职成人,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有限,期望获取的知识现时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灵活多变。因此在实际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学重点有所偏重,如90分钟应用心理学课程,分三部分进行,20分钟基础理论知识讲解(22%),30分钟操作方法应用讲解(33%),30分钟现实案例剖析讲解(33%),剩下10分钟进行提问总结(约12%)。这样的课程规划,在内容上满足了成人学员对教学的预期,在课程侧重点上又针对学员特点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调整,社会实践案例讲解和应用操作方法各占总课时的33%,其职业性特点就不言而喻了。
线上线下交叉、虚拟现实分组互动教学法应用。成人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职业实用性,在现实应用方面拥有相比于传统教育有着更高的要求,采取线上线下、虚拟现实分组互动的课程设计就满足这点要求。远程网络教学最大限度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对教学内容传递上的障碍,使得成人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上课时间。但由于没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成人学员又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课堂监督、强有力的师生互动导致课堂效率大打折扣,这样的种教学结果是教学主办方和网络课程参与的个体都不愿意看到的。如应用心理学成教网络课程中,线上课程占据65%,线下实操占据35%,除去正常的线上课程讲解以外,线下内容包括“作业练习”“应用练习”“练习在线反馈”“作业在线作答”等,这种线上、线下交叉教学的方法,能够监督和检验学员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附带少量分组演练课程,将实际距离较近的学员分到同一组,进行成员之间的线下互动应用,学员之间探索式的交流,既能够增进学员之间的友谊,也能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学习成效。
学员期望和课程设计要相互结合、共同进退,优秀的成人教育者要考虑现实条件限制的因素、学员网络分布的因素、教学目标大纲的因素,并结合这些因素完成科学合理人性化地课堂设计,这才是成人网络课程教育所亟需的。
参考文献:
[1]傅晓敏.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管理问题[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8,(01).
关键词:教育信息;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1 选题背景
网络课程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不同,它是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教材,主要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我国当前的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精神的学习模式。网络的发展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空间。因此,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实现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设计好网络课程中自主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目前网络课程设计现状
据查阅的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中国期刊网以及有关自主学习、网络课程、任务驱动的理论、技术书籍和网络课件,在目前,对自主学习和网络课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发现目前研究主要是针对网络课程中自主学习的策略、原则、条件、具备的能力和意义的总体研究,对网络课程中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手段没有提出很详细的研究,没有研究具体的设计,也还未在技术上支持设计。因此,一个合格的系统设计就要求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活动设计要合理,设计功能要完善,更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下,学习者能轻松学习、保证学习进度和状态、保证学习效果,完成学习任务。
网络课程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会改变我们的班级授课形式,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它还会为我们带来方便廉价的网络授课方式,改变许多人接受教育的形式。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上网条件和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等方面还存在限制,还不能实现完全网络化的学习。因此,设计网络课程必须切合实际,合理估计网上学习的效果,切忌片面夸大网络课程的学习功能。我们要形成正确的网络教学观念,使网上教学和网络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 网络课程主体设计思路和设计的基本内容
3.1 主体设计思路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描述性文字要精炼、准确。色彩的选择应清晰、明快、简洁,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以便在画质上,应要求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影像播放流畅、具有真实感。图形图像应有足够的清晰度。
3.2 设计的基本内容
网络课程设计功能设计和知识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使用方便。知识结构设计应以有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体系并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此外,还应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对学习环境进行认真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
网络课程设计的方式是主要目的是自主学习板块的设计,教师处于辅导和服务的地位,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化、个性化和能方便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络环境是一个较关键的要素。本学习平台将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系统设计包括如下子系统:系统管理和维护支持模块;学习引导模块;学习工具模块;网上答疑模块;评价模块;资源库等。
环境是一个较关键的要素。本学习平台将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系统设计包括如下子系统:系统管理和维护支持模块;学习引导模块;学习工具模块;网上答疑模块;评价模块;资源库等。
根据相关课程的特点和自主学习特征,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资料、重点难点、图片资料、公告中心等栏目,重点对支持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进行了设计,由学习资源、调查表、下载系统、在线测试、在线留言、答疑系统、常见问题(FAQ)搜索引擎构成。
4 网络课程的详细设计
4.1 主页设计与制作
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要本着友好性、灵活性、明确性和可靠性的原则,使人机交互简单快捷,形成较好的教学反馈。画面结构布局要合理,教学内容应能突出而形象地展示在学习者的面前。结合设计的内容、方式等,设计的《教育信息处理》的网络课程的首页界面。
4.2 导航栏设计
由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个别化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的探索者,而且网络课程信息量大、开放性强,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过程由学习者自己掌握,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指导,易发生迷航。因此,设计导航尤其重要,要综合考虑用户对象、学科特点及软件类型等多方面问题。
为实现网络课件的系统性和交互性,网页采用导航方式,课程内容的组织以有导航结构的WEB页面为主,使学习者易于定位学习内容;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组织方法,以模块为具体划分依据,同时在设计中要结合网络课程内容。
4.3 数据库设计
本设计主要采用Access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Access2003作为关系数据库开发具备了许多优点,可以在一个数据包中同时拥有桌面数据库的便利和关系数据库的强大功能,足以满足网络的数据管理及处理需要。数据库的设计动态网站设计的重要环节,下面介绍对几个重要模块的设计。
4.3.1 教学资料模块、重点难点模块和公告中心模块设计与制作
学习资料,重点难点和图片资料是教师提供给学习者的基本学习材料。主要是靠老师通过数据库到网站,而且设计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重视知识任务之间的联系,遵循“循序渐进”。设计中给出知识任务的联系,这样就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这三个板块也是网站设计中静态设计用得比较多的地方,设计比较容易。教学资料包括课程简介、实验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从各方面介绍了教育信息处理课程的内容和实际课堂学习的步骤。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教科书的直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对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4.3.2 下载中心模块设计
下载中心主要是将课件和各种资料上传到网上供学生下载,方便学习者利用余时间对客商所讲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自学。
(1)上传系统的设计
上传系统可以同时上传几个文件,文件也标明了大小,既可以节省上传时间,也方便了同学对文件的下载。
(2)下载系统的设计
在主页和下载模块中都可以选择对资源的下载。
4.4 在线留言模块设计与制作
学习资料和重点难点里也有同样的在线留言。在学习资料和重点难点后面都加了留言板。学习者学习后也可以对这材料提出看法或者补充内容,或者评论等。这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与同学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渠道。
4.5 答疑系统、常见问题和搜索引擎模块的设计与制作
4.5.1 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面对面地解释和演绎,它要求学习者从听众变为探索者,进行深刻的思考。但到百思不得其解时,及时的答疑和帮助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问题时可以在里面提问,教师登录后进行答疑。对于网上自主学习,答疑是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和内容。这样,教师和学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学生遇到问题得到解决,消除学习过程中许多障碍。
4.5.2 常见问题的设计与制作
常见问题,是集中了在该门课程中学生常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候,把这些问题添加到这栏目中。这样,当学习者遇到类似问题时候可以从中获得快速的解答,消除学习中的障碍;也可以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量,缩短学生获得解答的时间。
4.5.3 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制作
搜索引擎,是在该课程中提供关键词来搜索知识点、概念、任务等。是一种网上学习的必备常用的工具。学习者在“关键词”后搜索栏里输入相应的关键词,按“搜索”按钮,就能实现搜索功能。其中在常见问题中,搜索结合了教育信息处理的课程,分为“数据结构”、“数据库”、“SQL”的三类搜索。在搜索引擎中,同样也分了许多类别,主要是结合这个搜索是按关键词搜索的,所以是按照关键词的首字母分类,分为“A---D”、“E---H”、“I---L”、“M---P”、“R---U”、“V---Z”。
4.6 调查表模块的设计与制作
问卷调查统计系统可以提供最细节的第一手资料。创建问卷后,您可以查看柱状方式统计结果表进一步查看每个问题的回答详情,掌握最全面的调查分析资料。
5 结束语
本课题完成了网络课程网站设计的整体构架,实现了教学资料、重点难点和图片资料等栏目的设计,基本实现了所有模块的设计并通过测试运行,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栏目及形式和初步内容:在上传下载、答疑系统、常见问题FAQ搜索引擎、调查表和在线留言都设计完成。该设计为教育信息处理和网络课程提供了合理的学习过程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生的课程预习、复习以及促进课程资源的共享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迪明.软件技术基础(第二版)[D].电子科技大学,2004:1-272.
[2]苏玉雄.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的探究[J].中小学电教,2005(03):33-34.
[3]林小芳,吴怡.ASP动态网页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63.
[4]蔡勇,杭志,倪文志数据库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79-272.
[5]谢幼如.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2-35.
[6]李红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132):45-47.
为使学生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学习效率,进一步优化该课程的教学,从实际需求出发,结合ASP动态网页开发技术和ACCESS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功能较为完善的多媒体网上教学系统,实现了用户登录、网络教程、测试题库及在线留言等功能。系统经测试,运行效果稳定,操作方便、快捷,其功能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交流和学习,为用户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提供了可视化的、易于实现的操作平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ASP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收集和利用教学资源,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教学系统的优势,设计开发《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创设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搭建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平台,将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通过网络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1网络课程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主要是面对教育技术学公共课的教师和学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界面应美观大方,操作应尽可能简单易行,适用于《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学生使用。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应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策略设计和学习环境设计三个方面。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前提,学习策略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学习环境则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2]。网络课程的设计是在分析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资源共享,加大知识信息量,注重教学活动中的情景创设,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努力体现基于网络的教学策略设计,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2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
2.1网络课程开发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前台界面采用专业的用于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的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DreamweaverCS6[3],其后台管理数据库采用Office系列软件中基于关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2013[4]。网络课程的动态网页制作采用由微软开发的服务器脚本语言ASP技术,它是一种开放式的非编译应用环境,程序以纯文本形式存在于Web服务器上[5]。系统对后台数据库的访问采用ASP内置的ADO技术,它具有强大的数据访问编程模式[6]。
2.2网络课程运行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采用目前流行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各种应用程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从而大大减少客户端的负担,降低了系统维护和升级的成本。网络课程的服务器端多媒体计算机配置要尽可能高,客户端的计算机采用普通PC机即可。服务器的操作系统要求Windows2000/2003以上平台,需要安装IIS(InternetInfor-mationService)。客户机的运行环境安装任何一款Win-dows系统均可。
3网络课程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网络课程主要包括网络教程、测试题库等八个功能模块。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块框图如图2所示,各个模块的功能如下:网络教程模块是向学习者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各章教学内容的电子讲义和课件,电子讲义以PDF的格式保存,课件以PPS的格式保存,学习者可以通过下载进行自主学习,以补充课后学习资料。教学媒体模块是在学习者通过注册登陆成功后,点击该栏目观看视频动画,学生作品库中所上传的动画都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作品,可以使学习者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增强学习者的信心。测试题库模块分试题选登和在线测试两部分。试题选登部分主要提供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有关试题及试题参考答案,学习者可以下载自主进行学习;在线测试部分主要提供了有关课程的测试题供学习者在线进行测试,测试的同时有时间的限制,测试完立即显示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学习者就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重新学习该部分内容。教学视频模块向学习者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相关教学视频,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听教师讲授内容,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学习者还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选取进度。学习资料模块是给学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学习资料,它相当于一个电子教科书,模块中包括了课程各章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该功能下载学习资料到本地计算机,然后通过所下载的讲义进行自主学习。文章选登模块就是在网页中上传一些有关教育技术学方面的文章,使学习者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学方面的信息。在线教材模块就是向学习者提供典型的电子教科书,使学习者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的同时,可以更进一步的学习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课教材,拓展学习者的知识面。留言板模块是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在线答疑的平台,当学习者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通过留言板给教师留言,教师在收到留言之后及时给予回复,学习者根据回复内容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样就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
4网络课程实现的关键技术及代码
4.1留言板模块的实现技术
用户登录点击“我要留言”后,系统对用户所输入的留言昵称、留言标题等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检查用户输入的字段是不是为空,如果为空则出现提示信息。限于篇幅,下面只列出了保存留言部分的代码:
4.2在线测试模块的实现技术
在线测试模块是《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核心模块之一,其功能包括试题的编辑(添加、修改、删除)和成绩处理及倒计时等。限于篇幅,下面只列出了倒计时部分的代码:
5结语
本文结合ASP动态网页技术和Access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多媒体网上教学系统,实现了用户登录、网络教程、测试题库及在线留言等功能。系统经测试,运行效果稳定,操作方便、快捷,其功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但系统的在线测试部分缺乏对主观题的测试,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罗维亮.教育技术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2]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吴代文.网页设计基础与实训: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吴代文,郭军军,刘静.网站建设与管理基础及实训(ASP版):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5]李蔷.动态网页开发:ASP+Access[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网络课程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66-02
一、概念
(一)网络课程的定义
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两个组成部分。
(二)网络课程设计的内容
网络课程设计包含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这两大方面。教学设计是细化网络课程的内容组织、内容表现和内容导航的重要阶段。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环境设计。系统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导航设计、界面设计、反馈设计和协商活动设计等。
(三)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含教学指标、软件指标和媒体指标三项内容。本课题主要参照教学指标项中的教学适应性、生动趣味性、教学交互性、评价反馈性以及媒体指标项中的界面设计和媒体辅助功能等方面对网络调研的若干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发现网络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网络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网络调研,并参照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若干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的网络课程从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两方面均存在着问题。
(一)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通过对部分高等院校的网络课程进行调研分析,并参照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教学指标项,发现已调研的网络课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存在不足,70%以上的网络课程强调知识的传授,一进入页面就开始知识教学,而没有给予一定的情境导入。这样学习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或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没有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
2.评价与反馈的形式单一。目前很多网络课程存在缺少评价与反馈的问题,以湖南某大学网络课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例,该网络课程评价的形式一般是客观题和问题简答型的主观题,缺乏基于案例和问题解决型的练习,学习者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的热情。
(二)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导航系统不强。导航系统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评价网络课程的重要指标。导航方式通常有演示导航、检索导航、线索导航、书签导航、在线帮助等多种。除此以外,网络课程还应为学习者提供其他导航方式,如:搜索引擎、相关资源站点链接等,为学习者提供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学习空间。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有很多网络课程存在导航系统不强的问题,以华中某大学的植物生理学为例,该网络课程的线索导航系统不强,其组织不是层次状或网状的,也不支持学习单元之间的查询、检索功能,学习单元之间的切换只能靠前进、后退或从头开始实现,不便于跳跃性学习。学习者只能靠记忆来确定自己的学习位置,系统不能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学习心得,学习者一旦中断学习进程,只能重新从头开始进入。
2.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以网页形式呈现,这是符合网络教育特点的,也是网络课程开发的一个趋势。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网页都以静态方式展现,其组织方式也是线性的,其更新频率也不够快。以湖南某大学网络课程的公共日语为例,其语音入门部分表现形式单一,只有单调的发音练习内容。目前教学内容的呈现有三类方式:一类是文本和静态图像;一类是PowperPoint讲稿。还有一类是主讲教师的讲课录像和讲稿同时呈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注意力的保持不仅与材料的性质有关,还与材料的变化有关。
三、网络课程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网络课程的网上调研,发现网络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导航系统不强;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缺少评价与反馈等。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网络课程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
针对网络课程设计中的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这一问题,可给出如下的对策:结合数据库与web技术,通过动态网页技术增强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网络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多向交互交流的功能模块,结合数据库与web技术设计开发,给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通过对在线交流、讨论区及答疑等学习活动的设计,也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增加网络课程的评价与反馈内容
针对网络课程设计中缺少评价与反馈这一问题,可给出如下的策略: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可以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测试和反馈,学生可以参加在线测试,然后在线自动判卷,实时或以Email方式送到教师处批阅,这在很多时候减少了反馈的时间。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课程要求、教学计划等,学生可以在留言版块上把反馈意见留下,便于教师及时取得反馈意见以修改教学计划。同时也可以达到学生在线做作业的功能。另外,还可以通过问卷、课堂讨论收集意见。课堂讨论内容可以使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交流的机会增多,教师能够通过交流来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学习者也可以通过交流互相鼓励,互相评价。厦门某大学网络课程中的理科化学系列部分就设置了“进入学习空间”“师生交互”“咖啡屋”“进入聊天室”等交流反馈平台,增进了网络课程的评价与反馈内容。
(三)设计良好的课程导航系统
网络课程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信息之间的关联是复杂的,缺少导航系统的网络课程容易导致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迷失方向。因此,针对导航系统不强这一问题,分析研究得出网络课程非常有必要设计清晰明确的导航系统。策略如下:首先在设计中应当让学习者们知道自己在课程网站的哪一级网页上,如何到达下一个目标,并且提供一条清楚的、简单的通向网站其他部位的路径。其次,还应在每一页上都提供返回主页的路径,不要只依靠浏览器的导航控制;再次,检查网页的长度,如果阅读一页时需要用滚动轴,可以在长网页中提供链接。同时,检查“死链”,即那些到达目的地后不能返回的链接。最后,一定要按教学结构顺序给学习者提示距离和位置。
(四)在网络课程内容表现形式上力求丰富
网络教学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在空间上是隔离的,网络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到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课程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要相对丰富,除了对基本的教学内容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演示的方式,对于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可采取适当的动画表现形式,对于一些无法到现场观察的生产过程或者实验过程,如果有相关的视频资料,也可以有效强化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的网络课程调研分析,发现网络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在研究过程中,对网络调研的网络课程现状的分析还存在着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要大量积累专业知识,设计出更实用的网络课程,为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3]梁林梅,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