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术思想综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寂静的春天》不仅仅是对滥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品的一种征讨,更多的是对人类环境知识短缺与对自然功利傲慢态度的一种深度揭示。在人类无视自然规律背后,是意想不到的灾难正以人类所意识不到的方式悄然袭来,人类笼罩在危险之中却浑然不知。卡逊及其作品激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危机意识。《寂静的春天》已成为环境危机的象征。所谓的环境危机,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活动超出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非规范的污染排放超出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超常规的资源利用超出资源的自我循环路径,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紊乱,环境有序功能下降,资源利用难以为继,从而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2〕而当代环境危机规模之大、影响之远、危害之深都当之无愧地属于超越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界限的全球性问题。卡逊警示人类正面临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危险境遇,准确地判断“一种全新的有毒物质、由氯化烃制成的有机农药正在污染着整个地球。”〔3〕402《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向普通民众播撒了环境意识的种子,延展了生态知识的影响与普及力度,引发了人们对破解环境危机的深层思考。她通过一种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新技术的使用,把生态学概念植入民众头脑中,将环境术语在内涵界定与外延运用上都有所拓展,使之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类通过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文化环境。〔4〕178要解决环境问题,单纯凭科技很难根除,这是因为科学与技术充其量只不过是排解难题与达到目的的方法与途径而已,而背后更深层的则是“环境问题提出了基本的伦理学和哲学问题,它有关我们追求的目的。”〔5〕7《寂静的春天》蕴含着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伦理旨趣,代内各种生物与环境和谐共生与代际传承持续是其倡导的基本主张,体现公平正义的环境道德观念。卡逊旨在其观点在政治领域发挥影响从而促使政府出台对杀虫剂禁用或最大限定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人类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命安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不仅在代内而且在代际都产生恶劣影响。在代内,公众使用杀虫剂首先应该而且必需获得知情权。公众要对杀虫剂的负面及潜在危险知情,而不仅仅是其对抗所谓的“害虫”的短期功效与有限范围。公众不知情的原因有:一是杀虫剂的生产厂家与相关获利化学集团,由于“利益”问题它们故意隐瞒或者根本没有做过相关调查;二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不负责任。由于奉行的是经济线性增长理念与单纯以经济效率作为衡定政绩的标尺使得政府醉心于经济增益而对生态环境疏于关注或根本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三是由于所谓的“权威专家集团”的评裁制度。专家们往往凭借已有经验坐而论道而非实地调研与考查,精通于各自领域内的相关知识而对超出其专业范围的问题茫然不知,断裂的、局部的、范围有限的术业专攻使整体效应往往被忽视乃至遮蔽。在代际,仅从人类这个物种进行考量,人类对于新化学物质的适应从时间而言需要跨越或牺牲几代人的努力,尤其是许多尚未出生的婴儿其在胚胎生长发育阶段便遭受到了来自杀虫剂等化学物质的间接污染,其毒性长期储存于体内且代代相传,使世世代代饱尝毒害之苦而未明灾害成因。况且由于环境严重恶化使人类后代被剥夺或丧失享受美好环境的权利。从其它物种方面进行评价时,我们对当前所谓的“危险物”进行灭绝性毒杀,殊不知许多害虫由于适者生存原理很快就产生了抗药性其周期大大短于人类研制毒药的周期,“虫药大战”的最终胜利者尚未可知,而许多益虫却是这场战争的无辜受害者或致使其濒临长久灭绝的境地,导致生物与物种多样性的锐减,许多生物由于没有天敌过多繁殖导致整体灭绝灾难,这对生物的持续生存与发展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过失。总之,卡逊警示,人类统治与控制自然的日益增长的能力是一柄双刃剑,人类需要一种“谦卑意识”和一种强调“与其它生物共享地球”的伦理。〔6〕98卡逊在其作品中不仅揭示人类的幸福正受到威胁,而且揭示地球上的其它有生命的同伴的福利也受到了威胁,提出用生物方式代替化学方式对昆虫加以控制,并力挺公平正义持续的环境道德理念在日趋理性化与高度技术化的文化设计中以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解理想中的重要作用与不可或缺,故美国生态伦理史学家纳什坦言,卡逊不仅是为自然请命的勇往直前的无畏战士,也是竭其所能旨在促进人与环境间建立新道德关系的伦理先锋。“在促使60年代的美国公众了解生态世界观的基础及其伦理意蕴方面,卡逊可谓独领。”〔6〕100
二、整体主义认知与生态思维方式
《寂静的春天》警示人类,必须从认识论和思维观维度进行彻底反省,自觉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主义认知与整体主义和谐的生态思维方式。
1.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主义认知《寂静的春天》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指出化学农药危害,而且还在于提出一个更深层次的哲学命题:人与自然关系。是依据人的主观意志随意征服改造,还是以自然之子身份与万物和谐相处。该书引言援引怀特的警句可以窥见卡逊见解。“因为人类太精明于自己的利益了,因此我对人类是悲观的。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它,使它屈服。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多疑和专横,如果我们能调整好与这颗行星的关系,并深怀感激之心地对待它,我们本可有更好的机会存活下去。”〔1〕引言2视人类利益至上并奉之为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必然导致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对待自然的态度也必然是培根所倡导的命令与烤问,但人首先是自然之子,是自然孕育与滋养了人类而不是相反。为了更好地栖息于地球,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否则,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仅仅关注人的利益必将自然视为公用资源库而加以肆意开采与随意利用,这不仅会造成自然面貌的千疮百孔,难以在有限阈值内自我净化,而且也会造成可供人类使用资源与能源的告磬,最终危及人类利益。使人与自然及其关系陷入两难境地。这源于受知识所限人类有可能认识与掌控人与自然的短期、局部、肤浅利益而对其长远、整体、深层利益前瞻不足或判断失误;此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非单纯、贫乏、线性工具关系,而是繁复、丰富、非线性多维关系。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不能只考虑自然眼下是否对人类有利益,更要重视人与自然之间多面的、丰富的关系。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共生。”〔7〕但源于洪荒原始年月流行于全球的对待自然的态度是征服与控制,并非保护与和谐相处。从某种程度而言,所谓文明史实际是一幅征服与改造自然的历史画卷。在原始“采狩文明”阶段,由于人类的存活要依赖于自然的天然赏赐与科学知识的相对欠缺而对自然产生深深敬意,人与自然界的一切物种以及自然处于原始和谐状态,人作为自然之子整体敬畏自然而不得不顺应自然融于自然之中;随着知识的增长与欲望的增加,人类不再满足于依附自然的天然成果,钻燧取火与打击石器并烤煮食物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同时也是向自然挑战的宣言书。“工商文明”始于剥削别人的剩余劳动,劳动成为文明扩大成果与范围的重要手段与基本方法。剥削加重了对自然的盲目掠夺;机器大工业的兴起与资本全球化的运转以及“知识就是力量”、“我思故我在”等理念彪柄从实践与理论方面完成了所谓的“人为自然立法”,从而使人仰仗理性思考与科学技术高于自然其它物种并独立于自然俨然成为了自然主人,文明领域的扩展暗示了天然自然地盘的缩减。但卡逊却对此有另一番别致的解读:由于地球动植物自然形态与生活习性的形成很大程度皆可归之于环境塑造使然,故而地球生命史可称之谓“生物—环境”相互促进史,但就其整体进程而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占据主导地位与绝对优势。这种形势的转变发生在人类的出现以及工商文明的兴盛,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无论是数量、还是程度以及破坏性上都超过以往的总和并使之发生质变。“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了危险的、甚至致命物质的污染。”〔1〕4空气、土地、河流、大海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须臾离不开的基本前提与必要条件,如果受到污染与致命威胁,人类也一定不能幸免。为摆脱窘境与扭转困局,人类也积极努力试图通过新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来实现其目的与理想,但收效与预期总有一段差距,局部好转整体恶化是这一情形的真实写照。这说明要从根本上剔除与解决此问题绝不是器物层面可达到的,只有实现形上层面即在哲学认识方式上发生根本变革,树立自然有机整体的观念,实现由控制自然向顺应自然观念的转换。当然,这种顺应自然也不是回归到原始的顶礼膜拜、无所作为之状态,而是对改造与征服自然的积极扬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辩证回归。“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1〕263当自然以其内在方式运行与发生功效时,人类由于认识失误和知识欠缺,在利用已有科学知识与傲慢偏见态度对付自然物种之时,意想不到的对己不利效果竟接踵而至,自己释放的“潘多拉魔盒”达到不能控制地步,这不得不归咎于人类对自然认知方式的偏离甚至错位,卡逊的以生态链为纽带的人与其它物种和环境的整体主义认知方式为人类在处理与判断人与自然关系时提供一种文明理性的科学认知与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
2.整体主义和谐的生态思维方式《寂静的春天》无论是单篇的内容阐释,还是章节之间谋篇布局,都呈现作者的“整体主义生态思维观”。这也是全书逻辑展开的特色之一。卡逊以“杀虫剂”为切入点,全方位展示化学药品对水、土壤、大气、植被、动物、人的恶劣影响,得出了在以自然生物链中的爆发递增谱系中,“往往解决了一个明显的小问题,而随之产生了另一个疑难的大问题”〔1〕42,由此得出“在自然界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东西”〔1〕44之结论。她亲切地称水、土壤与植物组成的联合体为“地球的绿色斗篷”,并警示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都是占据生物圈“生命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绿色植物与大地之间、植物际间、而且植物与动物间、动物际间、动植物与人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系是普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当人类因进行人工改造而对天色风景惨重破坏时,卡逊震恸至及。自然风景的浑然天成是各种力量合力作用产物,无论是从时间之维考虑其历史价值,还是从空间之维言说其内在价值都值得倍加珍视,可自然杰作“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如同一本打开的书,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为什么大地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们应该保持它的完整性。然而现在,书本打开在那儿,却没有人去读。”〔1〕54因为若不是置身于自然之中而情感与之相融的情境下,对其态度只能是熟视无睹或漠然视之,即使想解读自然但却不按其自有规律思维实践,其结果只能是使之以异化面貌出现或根本解读不懂。在野草与土壤之关系问题上,卡逊的见解为两者相互依赖、唇齿相依、互惠互利。野生植物既需依赖土壤而生存,土壤为其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与能量补给,同时野生植物也能涵养水源、使土壤免于暴风雨侵袭而沙化、盐碱化乃至过度流失,况且大部分野生植物死亡后其残骸以某种物质形式归于土壤也能补充提高土壤肥力。在溯追环境污染而致的各种病症表现与杀虫剂之内在连锁关系时,卡逊以生态学专业知识反问权威专业人士与多数以文化属性与社会存在特质自居而不愿承认其首先是自然之子和其它物种一样具有生物存在的人“现在这一污染已彻底地遍布于我们整个世界,难道人类能够逃脱污染吗?”〔1〕163对人体内部生态学世界的细致描绘也展示了联系的普遍性。卡逊的洞见是:一些初看起来往往是互不相干的病源与后果之间,经过细致探索与缜密分析,却总能得出因果勾连。因为病源经常隐匿在离身体初损很远的部位。人体系统中一个微小要素甚至在分子层面上的异常或改变都将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组织与功能的正常运行与发挥。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是如此的神秘精妙以至于疾病因果之间的联系也不是轻易而举就能洞悉,这种表现往往时空脱节、假象连连,唯有深入其内在机理,体查其相互关联,并置身于其外的宏阔思维方式才有可能穿透层层迷雾,揭开现象一窥本质。故而“为了发现发病与死亡的原因,要将许多看来似乎孤立的、相互无关的事实耐心地联系在一起,这些事实是通过在广阔的、相互无关的许多领域中进行非常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取得的。”〔1〕164总之,卡逊的整体主义生态思维观意在告诫人类,“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应当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成为一切行为、政策和发展模式的最终判断标准。”〔8〕唯其如此,生态系统的有序完整与健康运行才有保障,人类的长久生存与持续发展才有希望。
三、生物技术优先与绿色发展道路
《寂静的春天》警示人类,必须从技术观和发展观维度进行彻底反省,自觉提升生物技术优先的全新技术理念与经济环境共赢的绿色发展道路。
1.生物控制优先的全新技术理念在人工化学控制技术与生物控制技术方面,卡逊钟情于后者。生物控制技术实施的前提与基础需对地质进化史、生物种群存在史、人类生活史进行必要考察与深入研习。通过地质进化史的回顾可以知晓特定环境的过去存在形态、目前所处状态与将来可能发展动态;通过生物种群存在史的考察旨在对其生活习性、兴衰条件、独特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人类生活史的梳理目的在于从整体全局进行反思与考量,规避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与其它生物尽可能地共享地球。虽然人类运用其掌握的科学知识与发挥其自身的聪明才智在实验室内人工制造出诸多对付依其喜恶划分的“有害”动植物的技术方法,但其效果需要在反复的“虫技大战”中才能确定,多数功效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故而卡逊推崇英国生态学家查理•爱登的睿智前瞻:“我们需要关于动物繁殖和它们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基本知识,这样做将可以促使建立稳定的平衡,并且封锁住虫灾爆发的力量和新的入侵。”〔1〕10人工化学控制方法的局限或不足也为寻找生物控制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首先,任何生物都占据着一定的生态位〔9〕,在生态位上重要衡定指标是食物数量、气候变化、天气情况、天敌存在以及与之进行生存竞争的生物。依此而论,化学控制方法可能针对个别物种和特殊个体成效显著,但却对整个生物群落的影响未必能如发明者或使用者所愿。其次,在生态学上真正控制昆虫繁衍生殖的关键条件是“环境防御”。其伴随生命存在始终,某些物种的环境防御一旦减弱或消失,其繁衍便会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数量攀升,故而人类应以此为突破口对物种种群进行研究与控制。再次,化学控制方法所耗费用也正在逐年递增,由于生物适应环境与药效能力增强,发明者只能根据现有情境进行研究而无法做出前瞻性预判,大量储存药品更是无稽之谈。若人类还倾情于技术理性与化学制造而一意孤行,其过程与结局正如卡逊确信布朗博士的描述:“人类正行驶在‘一个单行道’上,没有人知道这条街有多长;如果在我们到达这一死胡同的终点前还没有控制住带病昆虫的话,我们的处境确实就很悬了。”〔1〕238最后,由于昆虫适者生存以及抗药性的增强,人类在用化学药物控制昆虫的循环中实际是在上演加缪笔下西绪弗斯向山顶推石的徒劳荒谬闹剧。鉴于此,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生物之理在物种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研究中下功夫,而不是花费不必要的精力放于自啻高明实际得不偿失的化学暴力控制上来,在自然面前要谦卑谨慎,对待任何生命都需心怀敬畏。科学研究与技术发明者更需有一种高度理智作风与高尚道德情怀,决策制定与执行者需要有一种前瞻全局视域与长远整体旨趣。在此,卡逊援引布里吉博士的话语可以与人类共勉:“生命是一个超越了我们理解能力的奇迹,甚至在我们不得不与它进行斗争的时候,我们仍需尊重它……依赖杀虫剂这样的武器来消灭昆虫足以证明我们知识缺乏,能力不足,不能控制自然变化过程,因此使用暴力也无济于事。在这里,科学上需要的是谦虚谨慎,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引以自满。”〔1〕242-243虽然化学控制与生物控制是人类对付生物物种的两种方法与途径,但两者最终目的与效果却大相庭径。化学控制方法旨在彰显人类力量的强大和工具理性的威力,是人类控制自然、做大自然主人意识的产物,其实质在于按照人类或少数统治者的意愿来自行决定生物的存亡与安排世界图景与秩序。生物控制旨在全面而非片面理解整全的人的性质,不是把人类置于自然之上或之外而是将其融于自然之中,是人类与其它物种与生命共同分享地球、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产物,是基于了解自然、尊重生命基础上的因势利导,其实质在于揭示人既是自然之子,源于自然,同时又与其它物种不同,具有社会属性与文化意蕴,能够自觉遵循并顺应自然而不是出于本能或自为。生物控制方法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演进的新型发展观。生物控制方法较之于化学控制方法有其自身固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生物控制方法是建基在对物种种群全面了解与准确把握之上,利用生物学原理从各个环节着手操作,可以起到毕其功于一役之功效。其次,生物控制方法旨在寻求与物种种群相对应的自然存在物,不会破坏自然的动态生态平衡,也不会对其它物种乃至人类产生相关毒副作用。最后,生物控制方法廉价便宜,可以永久做为经验使后代深受其惠,而不必为频繁更换而惧资金空耗之忧烦。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34-01
思想方法指导行动。思想方法是对知识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在实践中是探求新知的钥匙。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教学取得成功的秘诀,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数学教学中有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数学知识由易到难的推进式教学,暗线是在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这条暗线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是数学教学的精华,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通向成功的交通枢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结果,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实施的方式、途径中所含有的可操作的规律或方式。它是长期的从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在后续的认知活动中被反复证实和改进优化的,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对数学的发展起着指引作用,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是数学的灵魂。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基础知识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来的,它要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2.对化归思想方法的渗透
2.1化归思想方法指的是把待解决的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一定的类比和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2.2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就化归为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具体的情景,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关于正三角形变化成矩形的动画,然后问学生三角形的面积跟矩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三角形的面积时矩形面积的一半,而之前已经学习过关于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于是很显然的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3又如,在教学比较复杂的乘除法运算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把复杂的算式化简,即化繁而简,比如:450÷18,小学生乍眼一看,很难得出答案,然而如果通过化简,写成450÷3÷6或450÷9÷2就很容易得出答案是25。类似这样利用已有的简单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的较困难的知识学习的思想方法都称为化归,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这一化归的思想方法对于学生快捷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3.1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用直观的方式在平面或空间上呈现出来,也是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地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解题方法。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利用数与形相辅相成的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可使数学概念直观化、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2比如:在介绍“比例尺”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张我们国家的地图,介绍我国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千米,祖国的东面到西面距离有5500千米,还有辽阔的海域,正当学生听得入神的时候,老师问道:“这么广大的面积怎样才能画在一张纸上呢?”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继续。
3.3又如用算术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如果结合以形的辅助,问题就变得简单形象多了。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画8个圆,表示8 只动物,假设全是鸡,给每个圆画2 条腿。共画了16 条腿。还有22-16=8(条)没有画上,再把剩下的腿添上,8 条腿可以添8÷2=4(只)。从画好的图中可以看出,这4 只动物有4 条腿,是兔。只有2 条腿的有4 只,是鸡。这样,算式很简单:8×2=16; 22-16=8; 8÷2=4(只)由此很容易得出鸡兔各4只。
3.3应用“数形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编选一些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去研究,去发现,将已有的思维方式通过图形大跨度地迁移,从可供选择的途径中筛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对极限思想的渗透
4.1极限思想是研究变量在无限变化中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的思想,运用这一思想,人们的思维可以从有限空间向无限空间伸展,从静态向动态发展,从具体到抽象进行升华。小学数学没有给出极限的概念,也没有专门介绍极限知识,但在数学教学中却有所体现。
4.2如学生在学习“自然数”时,知道最小的自然数是0,却找不到最大的自然数;认识负数时,知道-1、-2、-3 下去到无穷尽;在“因数和倍数”的教学中,感受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但倍数是无限的,同样公因数是有限的,但公倍数却是无限的;在学习“循环小数”时,体验到循环小数是无限的;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知道一个分数通过基本性质的变换可以产生无限多个其他相等的分数……
5.集合思想方法
5.1所谓集合思想方法,是将多个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对象。如将数学上的式、数、点置于一起作探究对象,该思想称为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以画集合图方式,来渗透集合概念。
5.2例如,班里举办文艺活动,有9名学生表演歌舞节目,有12名学生表演小品节目,而有5名学生同时参加了这两项节目,请问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表演节目?
为了更好地理解集合运算原理,教师可以通过画出集合图加以分析。如右图在两圈交叉部分是5 名学生,表示他们既参与了小品节目,也参与了歌舞节目。只参加歌舞不参加小品的部分
有4人,所以,共有9人表演歌舞;同理,共有12人表演小品,一部分为仅表演小品节目的7人,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既表演歌舞,又参与小品节目的5 人。
综上所述,该班参与两类节目的学生共有4+5+7=16(名),或者9+12-5=16(名)。
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简单形象多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渗透集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根,把握了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数学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提示数学思想方法,在总结归纳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以便学以致用,发挥数学工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凌晓琴.巧用方法,事半功倍[J].华夏教师.2011,11.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含义
所谓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即解决具体问题所用的方式、途径、手段),它是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为,具有操作性和具体性。所谓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是比数学方法更抽象、更概括、更本质的认识,它是数学的灵魂、精髓,是数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是以阶段呈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一明线,同时蕴含数学思想方法这一暗线,主要的数学思想有对应思想(如量量对应、数形对应)、集合思想、统计思想、模型思想、符号思想和数学美思想(如对称与和谐、简洁与明快、严谨与统一、奇异与突变)等,主要的数学方法有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猜想等。
由此可知,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又促进了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二、数学思想方法的功能
1.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切的数学概念、公式、规律、法则等均可以视为数学模型。在数学中,教师应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等活动,运用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方法,并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准确的数学模型,以发展认知能力。例如,两个人的工作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所具有的共同模型是总量/效率和=时间。
2.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数学综合实践课中要将数学课上所学习的知识,通过整合、提炼为数学思想方法,达到建构的目的。如我们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面积计算的推导,都是将图形划归为以前所学图形,即利用化归思想实现各种图形计算公式之间的同化与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生长点”的生长。
3.有助于开发和发挥学生大脑的潜能
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球主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它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以全面发展。鉴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地位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应以图文并茂、数形结合的形式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联想,并以数学符号表达认知成果,也可以把数学知识加以物化,从而加深数学知识的认识和巩固。
4.有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国数学家M・克莱因在他所著的《结合数学思想》中谈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一切。”数学美包括:(1)简洁美。乘法分配律向我们展示了数学的抽象性、一般性和简洁性。(2)对称美。很多几何图形、数学公式等都具有对称性,它是数学对称美的集中体现。(3)奇异美。例如,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当学生能够想出与众不同想法时,就会产生美的感受,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数学思想的训练。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在数学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训练课堂教学内容同步进行,并选择简单的数学知识作为训练的载体。在训练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提炼,明确目标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训练的目标隐含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之中,必须同步进行。在上数学综合实践课时,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为教学做好准备。例如,在低年级的分类教学中就蕴含着集合的思想,而连线练习中则蕴含数理论。
2.根据数学思想方法选择恰当内容,反复练习
利用一些载体把要训练的内容融合进去,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专项性的训练,也是十分可行的方法。例如,猜想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命题的推广和演变、重视开放题的设计、学一点推理模式。
3.利用打比方把数学思想方法简化
(一)实效时间上的滞后性
思想政治教育从开展到学生的接受学习,再转化成自己的思维意识,最后将这些实际运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这需要一个消化转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不等于就瞬间产生了效果,这中间需要一个时间的过渡和运用,因此产生了时间上的前后顺序。也就是说这样效果会很慢,期间也会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慢慢的培养学生并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逐渐理解、内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实效性的形式丰富多样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这也使得在理解和内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不同,有的学生表现的很明显,有的学生心理理解,但表现并不明显。那么实际表现出的行为也自然不同,有的学生思想意识提高了但却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提高学习成绩等其它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是由学生的性格和习惯决定的。
(三)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广泛性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事件。因此要想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坚持树立科学教育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学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的培养,从多个维度促进学生自身全方面的发展。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这就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增强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加强内容的实际转化力
学校阶段性的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内容的教育,形式组织多样化,内容丰富,有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例如开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样的讲座,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做好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性的工作。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科学合理的愿景,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以便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与时俱进关注大学生思想变化,制定合理的大学生愿景
思想政治教育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时刻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并科学的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愿景,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社会实践。根据大学生的情况,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开展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以便为社会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
三、结束语
关键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我们要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充分继承原有途径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涵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和转变。
1.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来看
创新包含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发展的过程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深化发展的过程。
2.从创新的模式上看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可分为移植型创新发展模式和自主型创新发展模式两种类型。移植型创新发展模式主要指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成果和文明,在继承中发展。注入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自主型创新发展模式,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完整、独立的内在结构和功能特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源发展。
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正在发生转型的、开放的、伟大的、复兴的社会变革。社会坏境、家庭环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在追求现实的利益观和道德观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目前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现实需求与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现状,主要表现如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强。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且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从小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家庭、学校、社会的过多关心促成了他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只注意自我的感受与效果。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举措
1.以解决问题办实事为抓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体系
(1)建立和完善能够保证优秀大学毕业生优先就业和就好业的新型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现行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固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但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无法杜绝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不公平竞争行为,没有完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就业领域的社会公平、公正。
(2)针对现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歧视现象,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就业过程中的歧视虽说带有普遍性,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性别歧视、经验歧视等,但对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还遭遇一些“中国特色”的歧视,如身高相貌歧视、健康歧视、学历学校歧视、户籍地域歧视甚至还有姓氏歧视、血型歧视。
(3)完善大学生创业制度,不仅要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落实政策。一个好的政策,如果在执行中走样,或有的人执行,有的人不执行,也会使政策成为摆设,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2.实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从不合适宜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去,随着不同情况的变化,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
(1)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强化“学生发展”意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加重要,更加直接;其次要加强与学生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思想;第三是要有提倡多样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理念。
(2)要有把学生的成才需要作为自己工作切入点的意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激起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以,在大学生成才的愿望与迫切性日益强烈的情况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从社会需要和大学生个人成才需要的结合点上找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童静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2]王淑云.教师人格塑造的价值追求[J].教育研究,1997(10)
[3]刘道玉.21世纪中国教育之展望[J].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4)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发展型;问题;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要有意识地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贯彻落实发展型思想,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综合与实践课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促进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的实现进行探究,同时,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借鉴。
一、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但是,就目前数学教学的情况而言,是不利于学生健全发展的,也是不利于发展型思想的贯彻落实的,那么,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展是在最近一次的数学教材编排中新加上的,所以,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从思想上根本认识不到这一课程的存在价值,甚至有一部分老师根本不把这部分知识纳入教学中,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
2.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注重的仅是学生应试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当然,这也是不利于发展型思想与实际数学教学有机结合的。
3.缺少学习的兴趣
灌输式教学方法是以往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所以,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就比较低,严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也是不利于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更是不利于发展型思想的落实的,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重视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价值,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发展型思想在综合与实践中开展的必要性
发展型思想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展示的基础,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更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前提,那么,发展型思想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开展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落实发展型思想有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的实现除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对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落实发展型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价值实现的保障,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锻炼学生能力的基础,在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落实发展型思想,为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培养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综合与实践课程存在的价值,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落实发展型思想,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如何在综合与实践中落实发展型思想
1.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教师要有效地落实发展型思想,以确保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的提高两方面进行论述,以确保综合与实践课堂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1)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炼能力,进而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七巧板”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剪出七巧板,并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活动,自主借助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给出的图形,如图1,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熟悉七巧板的摆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自主动手拼摆图形,以确保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的实现,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思考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发展型思想价值的具体体现,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价值,要通过相关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真正感受综合与实践课堂的价值,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猜想、证明与拓广”这部分内容时,我选择了“尝试”活动法,引导学生先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在1~10这10个自然数中,每次取两个数,使得所取两数之和大于10,共有多少种取法?②是否存在另一个正三角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正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和思考,并自主借助所学的知识进行证明,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落实发展型思想,锻炼学生的证明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对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2.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所谓的数学思维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也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的基础,更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保障,也是落实发展型教学思想的主要方面。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教材,要通过多种数学思想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1)发散思维的培养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课程,发散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以逐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这部分时,为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更为了让学生经历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等性质和判定的探索活动,掌握有关特殊四边形的性制、判定,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在教学本节课时,我组织学生自主对下面的两个图形进行镶嵌,如图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将这两张图形进行镶嵌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镶嵌中形成不同的图形,这样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类比思维的形成
类比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体现的保障,也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组织学生对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类比思维,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还以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为例,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将七巧板的相关知识与平面图形的镶嵌这两部分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也就是说,在学习时,首先,我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概念;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七巧板的拼摆与镶嵌的核心思想是否一致,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相关图形进行镶嵌和拼摆,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两者的比较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类比思维的形成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为发展型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综合与实践中落实发展型思想需注意的事项
发展型思想的落实对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的实现,对学生健全地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综合与实践课堂的贯彻落实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综合与实践课堂的价值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展示。但是,在落实发展型思想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还是在对知识进行灌输,导致学生依旧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根本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其次,教学比较片面。由于综合与实践课程是新版本数学教材新添加的,一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彻底,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样就会导致一部分价值得不到实现,也不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更不利于发展型思想的落实。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发展型思想的理解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要注意这些问题,以确保学生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发展型思想的落实是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也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有意识地从多角度入手来展现课程的价值,同时,也为学生终身数学意识的形成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福建省建阳第一中学 涂忠彬
【摘 要】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除了提供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外,运用在创意的联想与收敛、项目企划、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等方面,往往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它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至的方法,将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而中学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十分强、涉及内容广泛的学科来说,思维导图的引入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学校以及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深浅却有很大的差别。
关键词 思维导图;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42-02
一、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进展
1.国外的研究进展。思维导图(Mind Map)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1970年提出,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方式”。
国外教育界与思维导图相似的还有“概念图(Concept Map)”的研究,目前比较公认的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教育系的Josehpd Nowak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最早提出主动、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概念图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Nowak教授认为概念图对于学习者和教师同样重要,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师生的认知活动。此外,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的认知的工具,在美国的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国内的研究进展。相对于国外的发展,我国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起步得比较晚,但总体来说也取得了不少的关注。2004年赵国庆、陆志坚发表《“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辨析》一文,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2005年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托尼·博赞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介绍活动,思维导图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各类研究思维导图的文章也多了起来,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思维导图本身的研究,如性质、定义、理论基础等的研究,思维导图在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其软件应用的研究这三个方面。这些都表明,思维导图在我国已经从开始的单纯的介绍与引进,逐步向其应用与研究的阶段过渡。
潘二妹在2010年对“思维导图”应用与地理课堂中做了一个探索与尝试的研究,主要对思维导图怎么进入课堂,如何正确的开展等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和阐述。徐晨红、蔡亚萍等人在2010年对思维导图、概念图以及思维地图等概念作出了比较好的界定,探讨其中三种可视化工具概念图、思维导图和思维地图,同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侧重于它们的图表特征和教学功能。概念图主要用于概念间的比较,思维导图主要用于有层次地发散思考,思维地图结合了概念图和思维地图,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张海森等人在2011年对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探究过去十年(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为我国教育界学者和教育实践者更为清晰地了解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的实践奠定基础,并藉此为思维导图的未来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基于对中外两个著名学术数据库关于思维导图教育应用学术论文的检索,本文综述了中外学者在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学科领域、采用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的研究主题以及所得出主要研究结论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最后对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说明。张艳霞等人通过深入一所中学组织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研究活动,以研究者参与性观察视角对该校一个班级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堂探究学习的过程进行了不间断连续观察,研究中资料收集的时间从2005年10月到2006年1月,采用了现场观察、访谈、实物收集三种收集资料方法。通过构建三个教学案例的形式展开整个研究过程,得出验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基于思维导图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进行了改进:①在实践体验阶段,绘制思维导图课内外结合;②在展示交流阶段,增设思维导图展板区;③在展示交流阶段,借助思维导图开展促进理解的对话;④在展示交流阶段,借助思维导图开展促进创新的对话。
二、当前的研究动态
目前的研究动态主要集中在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研究以及思维导图的软件研究等三个方面,自上个世纪至今,思维导图经历了引入、介绍,以及与概念图的混同、整合。目前在应用研究和软件研究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成就。
三、本文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个新的、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对教学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由于中学教师在时间和理论上的不足导致其在改革和创新方面没有较大的突破。而本文对思维导图的评价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其对教学的效果有促进作用,这会给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开辟一个新的方向,为中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更科学的平台。
2.实践意义:地理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思维的形成,而在这过程中需要的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进行促进和加强。思维导图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新的方法的使用,肯定会激起学习的兴趣,另外思维导图作为一个高逻辑性的工具,颠覆了传统教学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对于教师来说: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会引起教师自己新的思考,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存在的不足:
(1)理论创新不足:论文的本体研究还停留在其定义描叙和应用上,对其性质的界定、分类还没有专门的讨论。虽然在教育领域应用在广泛,但还是不能摆脱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
(2)缺乏比较性研究:缺乏中西思维导图的比较,学科间思维导图的应用比较,还有与其他可视化工具之间的纵深比较。
(3)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通过笔者对部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对高中地理教师的访问,高中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地理思维导图设计与制作的复杂性,大多数教师在大多数课程中并未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理论研究一直走在前沿而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
2.解决对策:
(1)思维导图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充分运用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技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近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框架和全脑思考的方法更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大量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对于业绩的提升产生了让人无法忽视的效果。因此,将思维导图的理念引入到教育,乃至地理教学当中必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所以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其定义上,而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2)通过对学生的答题方式和技巧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在答题的时候没有一定的逻辑性,思路混乱、不够开放,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通过背诵这种方式来进行答题。而思维导图在逻辑思维的开发、内容的记忆、思考方式的改变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对于教师来说,思维导图更能促进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和构建,其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中推广会有很大的价值和效果。作为学校和地理教师个人来看需要理解思维导图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应该多开展关于思维导图的设计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个人更应该多思考思维导图的构建,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5.
[2]潘二妹.“思维导图”应用于地理课堂的探索与尝试[J].生活教育,2010,(6).
[3]徐晨红,蔡亚萍.概念图、思维导图和思维地图的辨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1).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常州词派
清代中前期,统治者对文化采取两种政策,一方面实行文化高压政策,大施文字狱。一方面采取怀柔的抚慰政策,礼遇文士,编修丛书、类书。《四库全书总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编撰修成的,当时一统词坛的浙西词派也是这种文化政策的产物,追求词的形式上的艺术美,讲究词藻典雅,音律和谐。而浙派的词学发展的清中后期其创作却步入狭窄,其作品大多注重于艺术技巧的琢磨与研习,内容空洞乏味,回避现实,n废委糜。至嘉庆、道光年间,常州词派以反对浙派末流的“词、鄙词、游词”为出发点,批评浙派的弊端,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从而形成常州词派,为词坛注入新的生机。
常州词派,开声于张惠言,成熟于周济。张惠言按照其论词的标准,校录了唐宋以来的各家词,编成《词选》。并将当时的常州派词人黄景人、左辅、恽敬等十二人词六十三首,作为附录,来倡导其词论。因为开一时之新风,理论别树一帜,很快受到当时人的欢迎,一扫浙派的空洞萎靡,形成了“常州词派”。
常州词派的理论表面上虽大力批评浙派词论的空洞无味,实际上却是对浙派词论做了批判性的吸引,可以说是在浙派论词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起来的,而从浙派至常派起了桥梁性作用的正是《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批评观念。做为盛极一时的官修图书,《总目》编成之后一直受到文人学者的注意,而《总目》的选词论词观念也对这清后期的常州词派产生了启迪性作用。这种影响体现在常州词派论词核心的“寄托比兴”之上。
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张惠言最早提出这一观点,他在《词选》之序中系统全面的阐述了他的词学观:
“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遣。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回要眇,以喻其志。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然以其文小,其声哀,放者为之,或跌荡靡丽,杂以昌狂俳优。然要其至者,莫不恻隐盱愉,感物而发,触类条鬯,各有所归,非苟为雕琢曼辞而已。……宋之词家,号为极盛,然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王沂孙、张炎,渊渊乎文有其质焉。其荡而不反,做而不理,枝而不物,永、黄庭坚、刘过、之伦,亦各敢与诗赋之流同类而风诵之也。”(张惠言:《词选:附》,南京大学出版社)
张惠言在这篇序里很鲜明的表达了词不是“小道”,而是文学的一种。他引《说文》“意内而言外”一词来说明词所包含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即词是要有深远的寄托,词的内容是“道贤人君子幽约怨剧不能自言之情”,词的艺术价值在于“低菀眇以喻其致”,词与其他文体一样可以“与诗赋之流而同类而讽诵了”。同时对唐宋词人的评价也十分苛刻,赞同温庭筠对词的贡献,将豪放派的苏辛与婉约派的周姜并列而称其为“渊渊乎有其质焉”,批评柳永、等人“荡而不反,傲而不理,枝而不物”的缺点。
张惠言强调寄托的词学思想只是常州词派理论的开端,真正将这一理论成熟发展起来的是常派中期词人周济。周济在《论词杂著》中谈到“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宜,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知者见知。夫词,非寄拖不入,专寄托不出。周济将张惠言的“寄托比兴”形象化,论词讲究将词人内心深处的细腻幽微的难言之情得以曲折隐约的表达出来,词应该反映社会现实,作词要言之有情,述之有物,使词意幽微绵邈。这就解决了张惠言词论容易流于表面,强于附会的弊端。
常州词派这种“寄托比兴”的词论的雏形在《总目》中已经初现,而其对唐宋词人的批评也深受《总目》的影响。
首先,常州词派的“寄托”的词论是《总目》论词一个出发点,《总目》在吸收阳羡词派的词学理论肯定豪放词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同时将浙西词派“雅”的词学形式杂糅进去,形成了一种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来表达词人真情实感的词学批评方法,也就是“寄托”的萌芽。试看:
《山中白云词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张炎,“炎生于淳v戊申,当宋邦沦覆,年已三十有三,犹及见临安全盛之日,故所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借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山中白云词八卷》,第2799页)
《总目》在评价张炎的词时用到“借”,用词中所绘之景来写家国身世之情,寓情于景内,这就是“寄托”的一个意思。在这里的景与物不在是单单的吟咏对象,而是词人一种情感的写照,将家国之情融入景中,才有苍凉激楚之感。
《总目》的这种批评观念在对曹贞吉的《珂雪词二卷》表达的更为清楚直接:“其词大抵风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调之中,纬以新意。不必模周范,学步邯郸,而自不失为雅制,盖其天分于是事独近也。”(《珂雪词二卷》,第2802页)
《总目》对珂雪词的批评是一种全新的批评方式,《总目》认为曹氏作词脱了以往论词的窠臼,不在云间、阳羡、浙西各派之中,易不单综婉约或豪放,在沿袭作词尚典的基础上,将各体的精神融入作品中,使词有了深远的含义。这大大提高了词的境界与空间,是词的一种新的形式。这可以说给了常州词派极大的启迪与影响,周济的“比兴”理论,在词中讲究各体情感的抒发,强调词应该反映社会现实正萌于此。
其次,常州词派对唐宋词人的评价也沿续了《总目》的观点。常州词派并重苏辛与姜周,这也《总目》观点如出一辙,尤其是在对周邦彦的评价上,《总目》肯定了周邦彦的艺术价值,较下了浙派一味轻北宋的倾向。而常派词人周济更是对周邦彦大加赞扬,李剑亮先生在《试论词籍提要的词学批评成就》中指出“周济以浑厚、浑化论词,推崇清真,显然与《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对清真词的批评有着密切的联系。”(《试论词籍提要的词学批评成就》,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
《四库全书总目》在浙西词派衰落常州词派崛起的过程中起了桥梁作用,为常州词派的理论起了启蒙作用,并对常州词派以及日后的词坛起了深远的影响,发挥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剑亮.试论《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的词学批评成就[J].文学遗产,2001,(5).
由此可见,地理思想是指人们对地理学科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灵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对方法的抽象认识,方法是思想的具体化形式,二者具有统一性。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和相关专着中收集的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和实施中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地理教育的价值实现做出一份贡献。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现状
1.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类型基本确定
根据文献分析,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地理教育国际》中指出,地理学科围绕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关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相互作用、区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观念和法则,[1]包括:
空间观念。涵盖区位论,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着空间定位、空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将世界组成不同区域加以认识、地理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系统综合的观念。涵盖系统观、全球观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地理环境整体性、人地关系等思想方法。
动态观念。涵盖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观,蕴含地理过程、时空关联等思想方法。
可持续发展观念。蕴含人地关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对地”的影响中包括环境观、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一些观点。
第二种观点,在《中学地理素养教育》一书中,袁孝亭教授从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际地理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认为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包含的地理思想方法有:[2]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把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作为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应主要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第三种观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地理视角”即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3]
(1)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与“地理视角”有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念、因地制宜的观念、初步的环境伦理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全球化观念等。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特征“归纳”、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规律“理解”的过程与方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方法,例如归纳地理特征,包括运用地图发现地理特征、运用比较法概括地理特征等。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基本上概括了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只是需要概括得再全面些,重点突出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特别强调地图法、野外考察法等传统地理方法,增添GIS、GPS、RS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新的地理课程改革也特别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2.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初步展开
(1)理论研究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应当是基于地理学科的、以地理思想方法为主要依据的研究。并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如何基于地理思想方法进行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首先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提出具有基础意义的地理课程与教学问题;其次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探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再次是提出给予地理思想方法开展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技术路线”。[4]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地理思想方法体现研究
洪婷从目标体系、地理教材、学习方式、形成性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策略。[5]陈启洪提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地理学思想,并把地理学思想划分为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综合性、地域性、系统性等。[6]崔准依据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把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归纳为七个板块(定位问题、图像问题、区域分析方法、物质运动和分布、整体性和差异性、区位论、人地关系论)。[7]庞艳辉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教材《地理1》的地理思想与方法,认为《地理1》中体现了四类12种地理思想和三类13种地理方法。[8]分析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的体现情况,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需要研究者的不断努力。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研究
张素娟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观念性知识——原理性——事实性知识‘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学内容,教学时再‘自下而上’帮助学生在事实和材料基础上提炼观念性认识,在具体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构建学科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两个案例:“高中地理必修模块‘洋流’”“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9]褚丽娟运用案例设计法,设计了地理科学方法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和地理观点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10]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还处于起始阶段,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
(4)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整合学科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学科教学中“部分—部分—整体”的知识组建和建构方式,代之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是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感知和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并以其中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作为核心归纳和概括各册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然后以学科教材的单元为基本单位实施整体性教学。[11]徐宝芳教授在“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也强调对学生进行地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12]“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思想中,强调地理思维方法,突出了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从学案和教案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无论两案中的地图,还是图表、景观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至于哪种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有效教学,需要广大师生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5)地理思想方法的培养途径研究
有关地理思维方面的文章较多,尤其以空间思维培养方面的最多。如袁孝亭主张在教学有关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等内容时,可利用空间形状、空间大小、距离等空间要素发展其地理空间思维;[13]代泽斌强调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应通过区域[ lunwen.1KEJIAN.com]地图训练、区域对比训练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4]龚倩认为“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明确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特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5]。笔者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方法的文章较少,缺少系统介绍培养学生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常有必要将地理思想方法作为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并注重由地理思想方法推演开去,提出基于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总结提炼有关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策略、原理,以此构建地理教学的理论体系。[4]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如何总结梳理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如何分析地理思想方法中所蕴含的地理教学原理;如何检验出地理教学原理的实际效果、运用策略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识和力量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