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术思想综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寂静的春天》不仅仅是对滥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品的一种征讨,更多的是对人类环境知识短缺与对自然功利傲慢态度的一种深度揭示。在人类无视自然规律背后,是意想不到的灾难正以人类所意识不到的方式悄然袭来,人类笼罩在危险之中却浑然不知。卡逊及其作品激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危机意识。《寂静的春天》已成为环境危机的象征。所谓的环境危机,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活动超出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非规范的污染排放超出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超常规的资源利用超出资源的自我循环路径,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紊乱,环境有序功能下降,资源利用难以为继,从而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2〕而当代环境危机规模之大、影响之远、危害之深都当之无愧地属于超越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界限的全球性问题。卡逊警示人类正面临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危险境遇,准确地判断“一种全新的有毒物质、由氯化烃制成的有机农药正在污染着整个地球。”〔3〕402《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向普通民众播撒了环境意识的种子,延展了生态知识的影响与普及力度,引发了人们对破解环境危机的深层思考。她通过一种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新技术的使用,把生态学概念植入民众头脑中,将环境术语在内涵界定与外延运用上都有所拓展,使之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类通过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文化环境。〔4〕178要解决环境问题,单纯凭科技很难根除,这是因为科学与技术充其量只不过是排解难题与达到目的的方法与途径而已,而背后更深层的则是“环境问题提出了基本的伦理学和哲学问题,它有关我们追求的目的。”〔5〕7《寂静的春天》蕴含着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伦理旨趣,代内各种生物与环境和谐共生与代际传承持续是其倡导的基本主张,体现公平正义的环境道德观念。卡逊旨在其观点在政治领域发挥影响从而促使政府出台对杀虫剂禁用或最大限定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人类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命安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不仅在代内而且在代际都产生恶劣影响。在代内,公众使用杀虫剂首先应该而且必需获得知情权。公众要对杀虫剂的负面及潜在危险知情,而不仅仅是其对抗所谓的“害虫”的短期功效与有限范围。公众不知情的原因有:一是杀虫剂的生产厂家与相关获利化学集团,由于“利益”问题它们故意隐瞒或者根本没有做过相关调查;二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不负责任。由于奉行的是经济线性增长理念与单纯以经济效率作为衡定政绩的标尺使得政府醉心于经济增益而对生态环境疏于关注或根本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三是由于所谓的“权威专家集团”的评裁制度。专家们往往凭借已有经验坐而论道而非实地调研与考查,精通于各自领域内的相关知识而对超出其专业范围的问题茫然不知,断裂的、局部的、范围有限的术业专攻使整体效应往往被忽视乃至遮蔽。在代际,仅从人类这个物种进行考量,人类对于新化学物质的适应从时间而言需要跨越或牺牲几代人的努力,尤其是许多尚未出生的婴儿其在胚胎生长发育阶段便遭受到了来自杀虫剂等化学物质的间接污染,其毒性长期储存于体内且代代相传,使世世代代饱尝毒害之苦而未明灾害成因。况且由于环境严重恶化使人类后代被剥夺或丧失享受美好环境的权利。从其它物种方面进行评价时,我们对当前所谓的“危险物”进行灭绝性毒杀,殊不知许多害虫由于适者生存原理很快就产生了抗药性其周期大大短于人类研制毒药的周期,“虫药大战”的最终胜利者尚未可知,而许多益虫却是这场战争的无辜受害者或致使其濒临长久灭绝的境地,导致生物与物种多样性的锐减,许多生物由于没有天敌过多繁殖导致整体灭绝灾难,这对生物的持续生存与发展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过失。总之,卡逊警示,人类统治与控制自然的日益增长的能力是一柄双刃剑,人类需要一种“谦卑意识”和一种强调“与其它生物共享地球”的伦理。〔6〕98卡逊在其作品中不仅揭示人类的幸福正受到威胁,而且揭示地球上的其它有生命的同伴的福利也受到了威胁,提出用生物方式代替化学方式对昆虫加以控制,并力挺公平正义持续的环境道德理念在日趋理性化与高度技术化的文化设计中以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解理想中的重要作用与不可或缺,故美国生态伦理史学家纳什坦言,卡逊不仅是为自然请命的勇往直前的无畏战士,也是竭其所能旨在促进人与环境间建立新道德关系的伦理先锋。“在促使60年代的美国公众了解生态世界观的基础及其伦理意蕴方面,卡逊可谓独领。”〔6〕100
二、整体主义认知与生态思维方式
《寂静的春天》警示人类,必须从认识论和思维观维度进行彻底反省,自觉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主义认知与整体主义和谐的生态思维方式。
1.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主义认知《寂静的春天》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指出化学农药危害,而且还在于提出一个更深层次的哲学命题:人与自然关系。是依据人的主观意志随意征服改造,还是以自然之子身份与万物和谐相处。该书引言援引怀特的警句可以窥见卡逊见解。“因为人类太精明于自己的利益了,因此我对人类是悲观的。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它,使它屈服。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多疑和专横,如果我们能调整好与这颗行星的关系,并深怀感激之心地对待它,我们本可有更好的机会存活下去。”〔1〕引言2视人类利益至上并奉之为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必然导致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对待自然的态度也必然是培根所倡导的命令与烤问,但人首先是自然之子,是自然孕育与滋养了人类而不是相反。为了更好地栖息于地球,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否则,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仅仅关注人的利益必将自然视为公用资源库而加以肆意开采与随意利用,这不仅会造成自然面貌的千疮百孔,难以在有限阈值内自我净化,而且也会造成可供人类使用资源与能源的告磬,最终危及人类利益。使人与自然及其关系陷入两难境地。这源于受知识所限人类有可能认识与掌控人与自然的短期、局部、肤浅利益而对其长远、整体、深层利益前瞻不足或判断失误;此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非单纯、贫乏、线性工具关系,而是繁复、丰富、非线性多维关系。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不能只考虑自然眼下是否对人类有利益,更要重视人与自然之间多面的、丰富的关系。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共生。”〔7〕但源于洪荒原始年月流行于全球的对待自然的态度是征服与控制,并非保护与和谐相处。从某种程度而言,所谓文明史实际是一幅征服与改造自然的历史画卷。在原始“采狩文明”阶段,由于人类的存活要依赖于自然的天然赏赐与科学知识的相对欠缺而对自然产生深深敬意,人与自然界的一切物种以及自然处于原始和谐状态,人作为自然之子整体敬畏自然而不得不顺应自然融于自然之中;随着知识的增长与欲望的增加,人类不再满足于依附自然的天然成果,钻燧取火与打击石器并烤煮食物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同时也是向自然挑战的宣言书。“工商文明”始于剥削别人的剩余劳动,劳动成为文明扩大成果与范围的重要手段与基本方法。剥削加重了对自然的盲目掠夺;机器大工业的兴起与资本全球化的运转以及“知识就是力量”、“我思故我在”等理念彪柄从实践与理论方面完成了所谓的“人为自然立法”,从而使人仰仗理性思考与科学技术高于自然其它物种并独立于自然俨然成为了自然主人,文明领域的扩展暗示了天然自然地盘的缩减。但卡逊却对此有另一番别致的解读:由于地球动植物自然形态与生活习性的形成很大程度皆可归之于环境塑造使然,故而地球生命史可称之谓“生物—环境”相互促进史,但就其整体进程而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占据主导地位与绝对优势。这种形势的转变发生在人类的出现以及工商文明的兴盛,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无论是数量、还是程度以及破坏性上都超过以往的总和并使之发生质变。“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了危险的、甚至致命物质的污染。”〔1〕4空气、土地、河流、大海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须臾离不开的基本前提与必要条件,如果受到污染与致命威胁,人类也一定不能幸免。为摆脱窘境与扭转困局,人类也积极努力试图通过新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来实现其目的与理想,但收效与预期总有一段差距,局部好转整体恶化是这一情形的真实写照。这说明要从根本上剔除与解决此问题绝不是器物层面可达到的,只有实现形上层面即在哲学认识方式上发生根本变革,树立自然有机整体的观念,实现由控制自然向顺应自然观念的转换。当然,这种顺应自然也不是回归到原始的顶礼膜拜、无所作为之状态,而是对改造与征服自然的积极扬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辩证回归。“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1〕263当自然以其内在方式运行与发生功效时,人类由于认识失误和知识欠缺,在利用已有科学知识与傲慢偏见态度对付自然物种之时,意想不到的对己不利效果竟接踵而至,自己释放的“潘多拉魔盒”达到不能控制地步,这不得不归咎于人类对自然认知方式的偏离甚至错位,卡逊的以生态链为纽带的人与其它物种和环境的整体主义认知方式为人类在处理与判断人与自然关系时提供一种文明理性的科学认知与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
2.整体主义和谐的生态思维方式《寂静的春天》无论是单篇的内容阐释,还是章节之间谋篇布局,都呈现作者的“整体主义生态思维观”。这也是全书逻辑展开的特色之一。卡逊以“杀虫剂”为切入点,全方位展示化学药品对水、土壤、大气、植被、动物、人的恶劣影响,得出了在以自然生物链中的爆发递增谱系中,“往往解决了一个明显的小问题,而随之产生了另一个疑难的大问题”〔1〕42,由此得出“在自然界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东西”〔1〕44之结论。她亲切地称水、土壤与植物组成的联合体为“地球的绿色斗篷”,并警示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都是占据生物圈“生命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绿色植物与大地之间、植物际间、而且植物与动物间、动物际间、动植物与人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系是普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当人类因进行人工改造而对天色风景惨重破坏时,卡逊震恸至及。自然风景的浑然天成是各种力量合力作用产物,无论是从时间之维考虑其历史价值,还是从空间之维言说其内在价值都值得倍加珍视,可自然杰作“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如同一本打开的书,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为什么大地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们应该保持它的完整性。然而现在,书本打开在那儿,却没有人去读。”〔1〕54因为若不是置身于自然之中而情感与之相融的情境下,对其态度只能是熟视无睹或漠然视之,即使想解读自然但却不按其自有规律思维实践,其结果只能是使之以异化面貌出现或根本解读不懂。在野草与土壤之关系问题上,卡逊的见解为两者相互依赖、唇齿相依、互惠互利。野生植物既需依赖土壤而生存,土壤为其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与能量补给,同时野生植物也能涵养水源、使土壤免于暴风雨侵袭而沙化、盐碱化乃至过度流失,况且大部分野生植物死亡后其残骸以某种物质形式归于土壤也能补充提高土壤肥力。在溯追环境污染而致的各种病症表现与杀虫剂之内在连锁关系时,卡逊以生态学专业知识反问权威专业人士与多数以文化属性与社会存在特质自居而不愿承认其首先是自然之子和其它物种一样具有生物存在的人“现在这一污染已彻底地遍布于我们整个世界,难道人类能够逃脱污染吗?”〔1〕163对人体内部生态学世界的细致描绘也展示了联系的普遍性。卡逊的洞见是:一些初看起来往往是互不相干的病源与后果之间,经过细致探索与缜密分析,却总能得出因果勾连。因为病源经常隐匿在离身体初损很远的部位。人体系统中一个微小要素甚至在分子层面上的异常或改变都将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组织与功能的正常运行与发挥。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是如此的神秘精妙以至于疾病因果之间的联系也不是轻易而举就能洞悉,这种表现往往时空脱节、假象连连,唯有深入其内在机理,体查其相互关联,并置身于其外的宏阔思维方式才有可能穿透层层迷雾,揭开现象一窥本质。故而“为了发现发病与死亡的原因,要将许多看来似乎孤立的、相互无关的事实耐心地联系在一起,这些事实是通过在广阔的、相互无关的许多领域中进行非常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取得的。”〔1〕164总之,卡逊的整体主义生态思维观意在告诫人类,“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应当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成为一切行为、政策和发展模式的最终判断标准。”〔8〕唯其如此,生态系统的有序完整与健康运行才有保障,人类的长久生存与持续发展才有希望。
三、生物技术优先与绿色发展道路
《寂静的春天》警示人类,必须从技术观和发展观维度进行彻底反省,自觉提升生物技术优先的全新技术理念与经济环境共赢的绿色发展道路。
1.生物控制优先的全新技术理念在人工化学控制技术与生物控制技术方面,卡逊钟情于后者。生物控制技术实施的前提与基础需对地质进化史、生物种群存在史、人类生活史进行必要考察与深入研习。通过地质进化史的回顾可以知晓特定环境的过去存在形态、目前所处状态与将来可能发展动态;通过生物种群存在史的考察旨在对其生活习性、兴衰条件、独特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人类生活史的梳理目的在于从整体全局进行反思与考量,规避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与其它生物尽可能地共享地球。虽然人类运用其掌握的科学知识与发挥其自身的聪明才智在实验室内人工制造出诸多对付依其喜恶划分的“有害”动植物的技术方法,但其效果需要在反复的“虫技大战”中才能确定,多数功效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故而卡逊推崇英国生态学家查理•爱登的睿智前瞻:“我们需要关于动物繁殖和它们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基本知识,这样做将可以促使建立稳定的平衡,并且封锁住虫灾爆发的力量和新的入侵。”〔1〕10人工化学控制方法的局限或不足也为寻找生物控制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首先,任何生物都占据着一定的生态位〔9〕,在生态位上重要衡定指标是食物数量、气候变化、天气情况、天敌存在以及与之进行生存竞争的生物。依此而论,化学控制方法可能针对个别物种和特殊个体成效显著,但却对整个生物群落的影响未必能如发明者或使用者所愿。其次,在生态学上真正控制昆虫繁衍生殖的关键条件是“环境防御”。其伴随生命存在始终,某些物种的环境防御一旦减弱或消失,其繁衍便会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数量攀升,故而人类应以此为突破口对物种种群进行研究与控制。再次,化学控制方法所耗费用也正在逐年递增,由于生物适应环境与药效能力增强,发明者只能根据现有情境进行研究而无法做出前瞻性预判,大量储存药品更是无稽之谈。若人类还倾情于技术理性与化学制造而一意孤行,其过程与结局正如卡逊确信布朗博士的描述:“人类正行驶在‘一个单行道’上,没有人知道这条街有多长;如果在我们到达这一死胡同的终点前还没有控制住带病昆虫的话,我们的处境确实就很悬了。”〔1〕238最后,由于昆虫适者生存以及抗药性的增强,人类在用化学药物控制昆虫的循环中实际是在上演加缪笔下西绪弗斯向山顶推石的徒劳荒谬闹剧。鉴于此,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生物之理在物种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研究中下功夫,而不是花费不必要的精力放于自啻高明实际得不偿失的化学暴力控制上来,在自然面前要谦卑谨慎,对待任何生命都需心怀敬畏。科学研究与技术发明者更需有一种高度理智作风与高尚道德情怀,决策制定与执行者需要有一种前瞻全局视域与长远整体旨趣。在此,卡逊援引布里吉博士的话语可以与人类共勉:“生命是一个超越了我们理解能力的奇迹,甚至在我们不得不与它进行斗争的时候,我们仍需尊重它……依赖杀虫剂这样的武器来消灭昆虫足以证明我们知识缺乏,能力不足,不能控制自然变化过程,因此使用暴力也无济于事。在这里,科学上需要的是谦虚谨慎,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引以自满。”〔1〕242-243虽然化学控制与生物控制是人类对付生物物种的两种方法与途径,但两者最终目的与效果却大相庭径。化学控制方法旨在彰显人类力量的强大和工具理性的威力,是人类控制自然、做大自然主人意识的产物,其实质在于按照人类或少数统治者的意愿来自行决定生物的存亡与安排世界图景与秩序。生物控制旨在全面而非片面理解整全的人的性质,不是把人类置于自然之上或之外而是将其融于自然之中,是人类与其它物种与生命共同分享地球、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产物,是基于了解自然、尊重生命基础上的因势利导,其实质在于揭示人既是自然之子,源于自然,同时又与其它物种不同,具有社会属性与文化意蕴,能够自觉遵循并顺应自然而不是出于本能或自为。生物控制方法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演进的新型发展观。生物控制方法较之于化学控制方法有其自身固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生物控制方法是建基在对物种种群全面了解与准确把握之上,利用生物学原理从各个环节着手操作,可以起到毕其功于一役之功效。其次,生物控制方法旨在寻求与物种种群相对应的自然存在物,不会破坏自然的动态生态平衡,也不会对其它物种乃至人类产生相关毒副作用。最后,生物控制方法廉价便宜,可以永久做为经验使后代深受其惠,而不必为频繁更换而惧资金空耗之忧烦。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34-01
思想方法指导行动。思想方法是对知识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在实践中是探求新知的钥匙。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教学取得成功的秘诀,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数学教学中有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数学知识由易到难的推进式教学,暗线是在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这条暗线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是数学教学的精华,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通向成功的交通枢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结果,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实施的方式、途径中所含有的可操作的规律或方式。它是长期的从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在后续的认知活动中被反复证实和改进优化的,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对数学的发展起着指引作用,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是数学的灵魂。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基础知识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来的,它要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2.对化归思想方法的渗透
2.1化归思想方法指的是把待解决的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一定的类比和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2.2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就化归为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具体的情景,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关于正三角形变化成矩形的动画,然后问学生三角形的面积跟矩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三角形的面积时矩形面积的一半,而之前已经学习过关于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于是很显然的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3又如,在教学比较复杂的乘除法运算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把复杂的算式化简,即化繁而简,比如:450÷18,小学生乍眼一看,很难得出答案,然而如果通过化简,写成450÷3÷6或450÷9÷2就很容易得出答案是25。类似这样利用已有的简单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的较困难的知识学习的思想方法都称为化归,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这一化归的思想方法对于学生快捷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3.1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用直观的方式在平面或空间上呈现出来,也是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地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解题方法。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利用数与形相辅相成的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可使数学概念直观化、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2比如:在介绍“比例尺”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张我们国家的地图,介绍我国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千米,祖国的东面到西面距离有5500千米,还有辽阔的海域,正当学生听得入神的时候,老师问道:“这么广大的面积怎样才能画在一张纸上呢?”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继续。
3.3又如用算术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如果结合以形的辅助,问题就变得简单形象多了。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画8个圆,表示8 只动物,假设全是鸡,给每个圆画2 条腿。共画了16 条腿。还有22-16=8(条)没有画上,再把剩下的腿添上,8 条腿可以添8÷2=4(只)。从画好的图中可以看出,这4 只动物有4 条腿,是兔。只有2 条腿的有4 只,是鸡。这样,算式很简单:8×2=16; 22-16=8; 8÷2=4(只)由此很容易得出鸡兔各4只。
3.3应用“数形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编选一些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去研究,去发现,将已有的思维方式通过图形大跨度地迁移,从可供选择的途径中筛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对极限思想的渗透
4.1极限思想是研究变量在无限变化中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的思想,运用这一思想,人们的思维可以从有限空间向无限空间伸展,从静态向动态发展,从具体到抽象进行升华。小学数学没有给出极限的概念,也没有专门介绍极限知识,但在数学教学中却有所体现。
4.2如学生在学习“自然数”时,知道最小的自然数是0,却找不到最大的自然数;认识负数时,知道-1、-2、-3 下去到无穷尽;在“因数和倍数”的教学中,感受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但倍数是无限的,同样公因数是有限的,但公倍数却是无限的;在学习“循环小数”时,体验到循环小数是无限的;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知道一个分数通过基本性质的变换可以产生无限多个其他相等的分数……
5.集合思想方法
5.1所谓集合思想方法,是将多个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对象。如将数学上的式、数、点置于一起作探究对象,该思想称为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以画集合图方式,来渗透集合概念。
5.2例如,班里举办文艺活动,有9名学生表演歌舞节目,有12名学生表演小品节目,而有5名学生同时参加了这两项节目,请问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表演节目?
为了更好地理解集合运算原理,教师可以通过画出集合图加以分析。如右图在两圈交叉部分是5 名学生,表示他们既参与了小品节目,也参与了歌舞节目。只参加歌舞不参加小品的部分
有4人,所以,共有9人表演歌舞;同理,共有12人表演小品,一部分为仅表演小品节目的7人,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既表演歌舞,又参与小品节目的5 人。
综上所述,该班参与两类节目的学生共有4+5+7=16(名),或者9+12-5=16(名)。
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简单形象多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渗透集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根,把握了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数学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提示数学思想方法,在总结归纳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以便学以致用,发挥数学工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凌晓琴.巧用方法,事半功倍[J].华夏教师.2011,11.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含义
所谓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即解决具体问题所用的方式、途径、手段),它是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为,具有操作性和具体性。所谓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是比数学方法更抽象、更概括、更本质的认识,它是数学的灵魂、精髓,是数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是以阶段呈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一明线,同时蕴含数学思想方法这一暗线,主要的数学思想有对应思想(如量量对应、数形对应)、集合思想、统计思想、模型思想、符号思想和数学美思想(如对称与和谐、简洁与明快、严谨与统一、奇异与突变)等,主要的数学方法有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猜想等。
由此可知,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又促进了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二、数学思想方法的功能
1.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切的数学概念、公式、规律、法则等均可以视为数学模型。在数学中,教师应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等活动,运用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方法,并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准确的数学模型,以发展认知能力。例如,两个人的工作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所具有的共同模型是总量/效率和=时间。
2.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数学综合实践课中要将数学课上所学习的知识,通过整合、提炼为数学思想方法,达到建构的目的。如我们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面积计算的推导,都是将图形划归为以前所学图形,即利用化归思想实现各种图形计算公式之间的同化与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生长点”的生长。
3.有助于开发和发挥学生大脑的潜能
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球主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它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以全面发展。鉴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地位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应以图文并茂、数形结合的形式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联想,并以数学符号表达认知成果,也可以把数学知识加以物化,从而加深数学知识的认识和巩固。
4.有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国数学家M・克莱因在他所著的《结合数学思想》中谈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一切。”数学美包括:(1)简洁美。乘法分配律向我们展示了数学的抽象性、一般性和简洁性。(2)对称美。很多几何图形、数学公式等都具有对称性,它是数学对称美的集中体现。(3)奇异美。例如,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当学生能够想出与众不同想法时,就会产生美的感受,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数学思想的训练。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在数学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训练课堂教学内容同步进行,并选择简单的数学知识作为训练的载体。在训练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提炼,明确目标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训练的目标隐含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之中,必须同步进行。在上数学综合实践课时,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为教学做好准备。例如,在低年级的分类教学中就蕴含着集合的思想,而连线练习中则蕴含数理论。
2.根据数学思想方法选择恰当内容,反复练习
利用一些载体把要训练的内容融合进去,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专项性的训练,也是十分可行的方法。例如,猜想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命题的推广和演变、重视开放题的设计、学一点推理模式。
3.利用打比方把数学思想方法简化
(一)实效时间上的滞后性
思想政治教育从开展到学生的接受学习,再转化成自己的思维意识,最后将这些实际运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这需要一个消化转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不等于就瞬间产生了效果,这中间需要一个时间的过渡和运用,因此产生了时间上的前后顺序。也就是说这样效果会很慢,期间也会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慢慢的培养学生并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逐渐理解、内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实效性的形式丰富多样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这也使得在理解和内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不同,有的学生表现的很明显,有的学生心理理解,但表现并不明显。那么实际表现出的行为也自然不同,有的学生思想意识提高了但却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提高学习成绩等其它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是由学生的性格和习惯决定的。
(三)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广泛性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事件。因此要想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坚持树立科学教育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学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的培养,从多个维度促进学生自身全方面的发展。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这就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增强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加强内容的实际转化力
学校阶段性的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内容的教育,形式组织多样化,内容丰富,有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例如开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样的讲座,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做好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性的工作。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科学合理的愿景,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以便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与时俱进关注大学生思想变化,制定合理的大学生愿景
思想政治教育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时刻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并科学的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愿景,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社会实践。根据大学生的情况,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开展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以便为社会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
三、结束语
摘要 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想呈现出力图摆脱哲学,进而与现代科学相吻合的趋势,关注点已从哲学的附属转变为依托实验、精神分析、符号研究、意向研究等领域。本文试图在熟悉这些领域后,梳理出不同的概念架构,进而探索当代美学思想与东方式思维结合的新研究方法与途径――深度把握时代性、凸显民族性来建构美学。
关键词:西方 近现代 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西方美学自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美学思想起,经康德、谢林,及至黑格尔,在这个领域里,已发展到了巅峰的状态。然而,美学始终是他们哲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并没有从哲学的建构中脱离出来,实际是为他们自己的学术而建立的兴趣附庸,美与艺术实践的脱节也不可避免。而只有进入近现代,美学才真正开始了革命性的转变,寻求到了新的领域。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学家费希纳是继黑格尔后,变革美学的第一人,他从心理物理学出发,研究美学采用的是实验、归纳、记述的方法,创立了实验美学。在这个领域中,注重审美经验的观察以及注重美的比例,将这种美学定位为“自下而上”的美学,开辟了美学的新天地,其出发点是具体的美的事实,第一次把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引进美学领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耳目一新。近现代美学的发展,就是沿着费西纳的研究方式而进行的。
当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也是费西纳实验美学的一种。在这里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要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简单化,仅是从研究手段而言。但是,弗氏的精神现象美学构成了美学中的一个新的学派的开端。
从《梦的解析》开始,弗洛伊德将精神现象美学应用于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释中,用无意识性力观点论述审美和艺术,把艺术和审美放置在无意识性力基础上,他认为,艺术是艺术家被压抑的欲望,借幻想而得到满足后的表现形式,是性力的升华,这种欲望借艺术表现出来,是为了解除艺术家被压抑欲望的痛苦,从而得到审美的。艺术欣赏者在进行艺术欣赏时,是被描述幻想的引导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审美的共鸣,
苏珊・朗格的符号论则与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入手来解读美学不同。这位被誉为“深刻影响了20世纪社会领域科学思维”的美国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在其《情感与形式》一书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艺术符号论美学体系,提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而不是仅仅表现艺术家个人的实际情感,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有生命的,有着运动性、节奏性、有机性和生长性的基本特征,造型艺术是一种空间幻象的符号。
苏珊・朗格的人生价值在于将美学这门形而上的抽象学科,在实践中下降到世俗社会之中,真正成为了大众化的美学。她批判了语言艺术等同论,确立了艺术符号与人类情感的关系,用艺术符号作为审美主客体、感理性、心理生理、精神物质、艺术构思与技巧、情感与形式、酒神精神与日常精神的中介,从“逻辑形式”这个角度上,找到了奠基符号论理论的基石。
美学在萨特这里,是走向了荒诞美学的。我将其称之为“意向美学”,有人认为是“亲历美学”(北京大学中文系孔庆东、哲学系王卫华),其原因是,萨特以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来建立自己的美学,主要以日常现实问题来进行论述,且萨特的美学思想和其社会活动、哲学思考、文学创作交织。
可是萨特的“他人说”、“介入说”、“想象说”,却无疑显现了萨特的意向思考,从而使美学在意向的引导下,走入了社会意识的领域。也就是说,美学不只是一种思辨方式,一种形式,一种情感的冲动,更是对存在的挽回,对正义的召唤。
对比上述几位西方典型近现代美学思想家的美学理论,我们不难看出,近现代西方美学,是真正摆脱了哲学的依附地位,并且从实验、精神分析、研究符号、走向意向研究等领域为现代美学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不过,实验美学的缺陷在于,在人所依存的外部召唤中体验愉悦性,进而寻求审美本质,那么,心理物理学中存在的缺陷就定当会影响实验美学的纯粹性。精神分析美学将人的欲望与美学相统一,看到了美学中感性生活的有意义,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人的感性有社会化、有理性的方面,并不仅仅是性的感性,无意识性力却并不能代表一切。
苏珊・朗格的符号论在功能性艺术形式上,对形式美学有着不可忽视的闪光点,但是对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情感的研究,却缺少艺术价值观方面的肯定,因而,也就必然忽视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将艺术形式孤立开来,其间,必然无视“人”的存在。萨特的美学思想,是荒诞也罢,是亲历也罢,从自身体验谈美学,有其深邃的社会性的一面,但缺少的是逻辑定性的分析。
世界进入了21世纪,美学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其间经历了哲学美学、实验美学、社会美学,那么,当今的美学将向何处去?
当今的美学研究,是应该有一门能避免出现上述缺陷的美学,在美学研究方法上,将哲学美学、经验美学、社会美学、心里美学和艺术本体美学相统一,寻求出真正能整合这几种美学的,新的科学学科思维体系的美学。它的出路就在于,借助中国深邃传统文化,构建一门融合中西,包容哲学美学、经验美学、社会美学、心里美学和艺术本体美学,为世界美学家所认同的美学学科。借助于中国的主体性哲学思辨,深度把握中国的文化氛围,构建有深刻民族性的美学体系。这样,才能解决西方近现代美学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成就一门真正的属于全人类的美学学科。
建立中国主体性美学的意义,恰恰就在于将整个人类的美学统一于一个整体,统一于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避免“欧洲中心论”,使其成为全世界的世界性美学,为人类的美学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思维范式,也能真正做到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会、交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发展型;问题;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要有意识地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贯彻落实发展型思想,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综合与实践课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促进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的实现进行探究,同时,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借鉴。
一、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但是,就目前数学教学的情况而言,是不利于学生健全发展的,也是不利于发展型思想的贯彻落实的,那么,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展是在最近一次的数学教材编排中新加上的,所以,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从思想上根本认识不到这一课程的存在价值,甚至有一部分老师根本不把这部分知识纳入教学中,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
2.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注重的仅是学生应试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当然,这也是不利于发展型思想与实际数学教学有机结合的。
3.缺少学习的兴趣
灌输式教学方法是以往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所以,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就比较低,严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也是不利于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更是不利于发展型思想的落实的,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重视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价值,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发展型思想在综合与实践中开展的必要性
发展型思想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展示的基础,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更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前提,那么,发展型思想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开展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落实发展型思想有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的实现除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对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落实发展型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价值实现的保障,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锻炼学生能力的基础,在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落实发展型思想,为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培养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综合与实践课程存在的价值,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落实发展型思想,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如何在综合与实践中落实发展型思想
1.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教师要有效地落实发展型思想,以确保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的提高两方面进行论述,以确保综合与实践课堂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1)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炼能力,进而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七巧板”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剪出七巧板,并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活动,自主借助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给出的图形,如图1,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熟悉七巧板的摆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自主动手拼摆图形,以确保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的实现,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思考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发展型思想价值的具体体现,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价值,要通过相关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真正感受综合与实践课堂的价值,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猜想、证明与拓广”这部分内容时,我选择了“尝试”活动法,引导学生先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在1~10这10个自然数中,每次取两个数,使得所取两数之和大于10,共有多少种取法?②是否存在另一个正三角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正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和思考,并自主借助所学的知识进行证明,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落实发展型思想,锻炼学生的证明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对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2.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所谓的数学思维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也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的基础,更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保障,也是落实发展型教学思想的主要方面。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教材,要通过多种数学思想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1)发散思维的培养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课程,发散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以逐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这部分时,为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更为了让学生经历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等性质和判定的探索活动,掌握有关特殊四边形的性制、判定,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在教学本节课时,我组织学生自主对下面的两个图形进行镶嵌,如图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将这两张图形进行镶嵌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镶嵌中形成不同的图形,这样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类比思维的形成
类比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体现的保障,也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组织学生对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类比思维,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还以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为例,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将七巧板的相关知识与平面图形的镶嵌这两部分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也就是说,在学习时,首先,我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概念;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七巧板的拼摆与镶嵌的核心思想是否一致,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相关图形进行镶嵌和拼摆,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两者的比较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类比思维的形成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为发展型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综合与实践中落实发展型思想需注意的事项
发展型思想的落实对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的实现,对学生健全地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综合与实践课堂的贯彻落实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综合与实践课堂的价值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展示。但是,在落实发展型思想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还是在对知识进行灌输,导致学生依旧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根本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其次,教学比较片面。由于综合与实践课程是新版本数学教材新添加的,一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彻底,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样就会导致一部分价值得不到实现,也不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更不利于发展型思想的落实。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发展型思想的理解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要注意这些问题,以确保学生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发展型思想的落实是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也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有意识地从多角度入手来展现课程的价值,同时,也为学生终身数学意识的形成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福建省建阳第一中学 涂忠彬
【摘 要】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除了提供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外,运用在创意的联想与收敛、项目企划、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等方面,往往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它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至的方法,将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而中学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十分强、涉及内容广泛的学科来说,思维导图的引入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学校以及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深浅却有很大的差别。
关键词 思维导图;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42-02
一、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进展
1.国外的研究进展。思维导图(Mind Map)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1970年提出,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方式”。
国外教育界与思维导图相似的还有“概念图(Concept Map)”的研究,目前比较公认的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教育系的Josehpd Nowak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最早提出主动、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概念图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Nowak教授认为概念图对于学习者和教师同样重要,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师生的认知活动。此外,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的认知的工具,在美国的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国内的研究进展。相对于国外的发展,我国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起步得比较晚,但总体来说也取得了不少的关注。2004年赵国庆、陆志坚发表《“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辨析》一文,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2005年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托尼·博赞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介绍活动,思维导图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各类研究思维导图的文章也多了起来,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思维导图本身的研究,如性质、定义、理论基础等的研究,思维导图在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其软件应用的研究这三个方面。这些都表明,思维导图在我国已经从开始的单纯的介绍与引进,逐步向其应用与研究的阶段过渡。
潘二妹在2010年对“思维导图”应用与地理课堂中做了一个探索与尝试的研究,主要对思维导图怎么进入课堂,如何正确的开展等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和阐述。徐晨红、蔡亚萍等人在2010年对思维导图、概念图以及思维地图等概念作出了比较好的界定,探讨其中三种可视化工具概念图、思维导图和思维地图,同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侧重于它们的图表特征和教学功能。概念图主要用于概念间的比较,思维导图主要用于有层次地发散思考,思维地图结合了概念图和思维地图,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张海森等人在2011年对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探究过去十年(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为我国教育界学者和教育实践者更为清晰地了解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的实践奠定基础,并藉此为思维导图的未来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基于对中外两个著名学术数据库关于思维导图教育应用学术论文的检索,本文综述了中外学者在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学科领域、采用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的研究主题以及所得出主要研究结论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最后对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说明。张艳霞等人通过深入一所中学组织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研究活动,以研究者参与性观察视角对该校一个班级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堂探究学习的过程进行了不间断连续观察,研究中资料收集的时间从2005年10月到2006年1月,采用了现场观察、访谈、实物收集三种收集资料方法。通过构建三个教学案例的形式展开整个研究过程,得出验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基于思维导图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进行了改进:①在实践体验阶段,绘制思维导图课内外结合;②在展示交流阶段,增设思维导图展板区;③在展示交流阶段,借助思维导图开展促进理解的对话;④在展示交流阶段,借助思维导图开展促进创新的对话。
二、当前的研究动态
目前的研究动态主要集中在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研究以及思维导图的软件研究等三个方面,自上个世纪至今,思维导图经历了引入、介绍,以及与概念图的混同、整合。目前在应用研究和软件研究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成就。
三、本文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个新的、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对教学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由于中学教师在时间和理论上的不足导致其在改革和创新方面没有较大的突破。而本文对思维导图的评价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其对教学的效果有促进作用,这会给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开辟一个新的方向,为中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更科学的平台。
2.实践意义:地理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思维的形成,而在这过程中需要的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进行促进和加强。思维导图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新的方法的使用,肯定会激起学习的兴趣,另外思维导图作为一个高逻辑性的工具,颠覆了传统教学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对于教师来说: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会引起教师自己新的思考,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存在的不足:
(1)理论创新不足:论文的本体研究还停留在其定义描叙和应用上,对其性质的界定、分类还没有专门的讨论。虽然在教育领域应用在广泛,但还是不能摆脱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
(2)缺乏比较性研究:缺乏中西思维导图的比较,学科间思维导图的应用比较,还有与其他可视化工具之间的纵深比较。
(3)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通过笔者对部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对高中地理教师的访问,高中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地理思维导图设计与制作的复杂性,大多数教师在大多数课程中并未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理论研究一直走在前沿而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
2.解决对策:
(1)思维导图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充分运用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技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近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框架和全脑思考的方法更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大量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对于业绩的提升产生了让人无法忽视的效果。因此,将思维导图的理念引入到教育,乃至地理教学当中必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所以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其定义上,而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2)通过对学生的答题方式和技巧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在答题的时候没有一定的逻辑性,思路混乱、不够开放,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通过背诵这种方式来进行答题。而思维导图在逻辑思维的开发、内容的记忆、思考方式的改变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对于教师来说,思维导图更能促进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和构建,其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中推广会有很大的价值和效果。作为学校和地理教师个人来看需要理解思维导图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应该多开展关于思维导图的设计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个人更应该多思考思维导图的构建,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5.
[2]潘二妹.“思维导图”应用于地理课堂的探索与尝试[J].生活教育,2010,(6).
[3]徐晨红,蔡亚萍.概念图、思维导图和思维地图的辨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1).
Abstract: Based on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deep understanding the Marxist theory first-level subjec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cond-level subject, the paper collects the ideas and the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orientation of the logicians in the current, and summarizes it, so that scientifically decides the discipline scientific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now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 situation, summarizes some basic countermeasures on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文献综述
Key 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ubject orientation;literature review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309-03
0 引言
在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实施进程中,国务院学位委员和教育部在2005年12月正式发行《关于整增设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该同志正式确定了政治思想这一学科的设立,其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归属于第五个二级学科。也标志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近十年的“学科联姻”的正式结束,也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的地位得到肯定。随着理论学科的迅速发展,就如何科学的给思想政治教育定位,成为学术界讨论广泛而又热烈的话题,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综述,以求从综述中得到新知。
1 设立理论一级学科和所属二级学科的战略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在系统阐述了设立理论一级学科和所属二级学科的重要意义:
1.1 设立理论一级学科是遵循宪法和的规定,完善我国学科体系的客观要求 我们设立理论学科分级,主要是为了改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势,为了改变理论整体性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现状的客观要求。
1.2 设立理论一级学科是抵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防止“和平演变”的重要条件 西方敌对势力,意图“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一点也没有改变,为了避免和平演变,就需要坚持自己的国家的政策。始终坚持理论的研究和思想理论教育的地位,以此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1.3 设立理论一级学科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保证 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发展中,需要尽快完善自身的经济发展条件,在多样化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正确应用科学的观点进行发展,避免出现多样性矛盾和主导性观点的出现,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以此来巩固加强的指导地位,完善一级学科的地位支撑力,以此才能更好地确定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道路。[1]
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定位的文献综述
2.1 张耀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观点 华中师范大学的张耀灿教授认为,我们在正确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的时候,需要把其放到理论一级学科中才能进行分析,还需要从以下三点进行正确认识,才能加以分析:
首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的立党立国直奔,所以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都是以为前提的,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根本教育内容。而其也是区别社会主义学校与资本主义学校本质的区别。
其次,为高校服务与社会服务的关系。而高校为了给社会培养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和党政人才,就完善建设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
第三,为了有效把理论一、二级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相结合起来。就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理论一、二级学科的发展规律,确定能否顺利进行,以此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科职称,使其受到显著效果,达到预期目的。[2]
2.2 白显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观点 西南大学的白显良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就需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首先就是定位理论一级学科,找准其理论的学科方位。
其次,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众多的哲学社会学科,就应该将其到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中进行定位。
第三,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负担着在我国的指导地位,我们因此就需要将其放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视野中进行定位,这样更能有效捍卫学科的地位使命。[3]
2.3 刘建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建军教授则认为,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时候,我们自身要正确认识学科的内涵,理清楚自己所困惑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从实际出发科学的解决学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对其进行定位的时候也要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让社会成员更好地掌握和接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观点。就其本质我们不难看出,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灌输和传播的意识形态活动。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理论的一门学科,有着自己学科的范畴。而且具有很独特的两个特点,一是都需遵守教育学的规律;二是具有很强的政治学特征,但不影响其学科的归属。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普遍存在的学科,主要是对人们在社会中从事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铺垫的。主要是对人们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研究的,以此来揭示大家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所形成的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意识形态等行为。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意味着将成为高校中的一个定向的专业来培养的。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独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专科生及双学位学生外,后来又开始进行硕士和博士的招收。这些招生层次,主要就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强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研究。为了帮助学科提供大厦般的理论支撑,需要深入探究该学科的理论基础。虽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要求来看,我们的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但是,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还是要从中进行学习,坚持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4]
2.4 郭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观点 西安政治学院的郭政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主要是参照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所进行的活动,按其主要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活动分配,以确定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而且主要强调的就是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化研究的两个重要课题:
第一,要明确其社会作用。在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就要先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目的。努力挖掘在现代化建设中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能量。为了打破传统的教育劣势,就需要改进在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建设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各中心环节的服务功能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得以重视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和实现思想行为为准则。
第二,要进行范畴定位分清内在价值。面对我们遇到的新问题,就需要用思想政治教育潜在的能力,寻找新的历史定位,在合理确定“思想”与“政治”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来准确定义思想教育活动的价值和地位,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
第三,紧扣实践,进行要素定位以优化其结构功能。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双向定位,就需要切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定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实现在社会活动中的社会价值。
第四,进行理论定位以奠定其指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以为理论知道的前提下,通过实践不断进行完善的一个过程。而作为一门科学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固有的规律,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方面。[5]
3 新形势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西南大学白显良教授在中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人才培养中存在以下一些偏差和迷失:
3.1 存在“万金油”现象 我们所说的“万金油”现象,主要说的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中,如何制定合理的方案和研究防线,经过科学论证后对学生进行定向的课程培养。
3.2 存在“借窝生蛋”的现象 该现象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完善和人才培养中,很多院校为了完成相关的要求,就挂着本科的招牌进行招生工作,但是在后期的培养过程中并不能严格按照本科学历进行培养,也没有开展其他学科的科学研究。
3.3 存在“就汤下面”现象 所谓的“就汤下面”现象,就是很多学院和学位点并不能按照相关的学科内涵和学科属性进行定向培养方案,有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就安排什么课程,并没有针对性。因此就出现好比有多少汤就下多少面,并没有考虑实际的饥饿状况和餐饮需求的“就汤下面”的现象。
3.4 存在“专业跛脚”现象 “专业跛脚”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主要是由于个别院校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时候,研究队伍的学科力量并没有完善,因此缺乏政治思想 教育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基础,这也是学院存在的薄弱环节之一。因此,我们为了立足于科学的学科定位培养计划,就需要按照学科点进行惯性累积培养人才。[3]
4 关于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解决途径
4.1 张耀灿对于培养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理论 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指出:根据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之急需,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编写或修订“十一五”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主要是本科教材,同时将优秀专著建设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当前使用的教材还是“九五”期间规划和编写的,十年来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很大发展,教材应当坚持与时俱进,反映新发展。
第二,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育纳人视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第三,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职业化的分支学科系列,为培养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服务。[2]
4.2 白显良对于培养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理论 西南大学白显良教授在指出:要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但以以下一些方面尤为重要:
第一,要始终坚持把理论教育置于首位。把理论教育置于首位,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各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始终突出理论方面的课程开设和教学培养,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第二,要立足理论一级学科设置培养方案。白显良认为,立足于理论一级学科设置培养方案,最根本的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中开设整体性研究理论的基础课程,使他们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第三,要立足实践以开放的学科视野进行人才培养。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要立足实践、注重实践,要有开放的学科视野,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在“懂理论”之外,还要“长教育”、“高素质”。要把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强社会实践锻炼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点和立足点。[3]
4.3 刘建军对于培养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认为:从目前来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至少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利用集体的力量,搞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读书目。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由浅到深,有所区别。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学科范围很广泛,很多学生不知要读什么方面的书。有一个必读书目,使他们对投身这个学科的学习与研究有一个大致的门径。
第二,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方面,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培养方案会因校、因研究方向而不同,这没有关系,通过交流,使各方面都得到完善和补充。
第三,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类杂志,引领基本理论研究向着高深方面努力,或在现有杂志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一个明确定位于基本理论研究的高层次杂志。
第四,选编“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案例”。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做,就像经典管理方面的那些案例那样,具有某种独立的科学价值。
第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研究,编写《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词典》。编词典对体系要求不高,便于我们在现有基础上对出现在本领域文献中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概念进行梳理,甚至罗列。[4]
5 实现科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新时期的新的历史使命:
5.1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需要“加强”、“改进”和“创新”的工作,而且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的事业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的工作,是一个集体性的社会性的事业。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项附属性的或依附性的工作,而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主性的工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间断的时有时无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是一项在自身基础上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业。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谁都可以随便做得好的工作,而是一种具有专业性的工作。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容易得到回报或优厚报酬的工作,而是一项需要奉献性精神的工作,是一个需要献身其中的崇高事业。
5.2 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指导思想,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直接的新的要求。它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实现科学发展。而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统领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仅适用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适用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5.3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人本的发展、快速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以及可持续的发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的人本发展。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人本指向。这不仅是在工作对象的意义上讲人本,而且也是在工作性质的含义上讲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以思想教育的方式服务于人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一条特殊战线。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还包括加快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应该有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它在自身的发展方面已经大大落后于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现在应该急起直追。只有自身得到快速发展,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服务,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主要地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主要指这个事业整体上都得到发展,它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得到发展;协调发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环节和要素的发展都能够相互匹配、相互和谐、相互促进,便于发挥整体功能;可持续发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该着眼长远,应有明确的目标,有合适的道路,建立长效机制,发挥长效功能。[6]
参考文献:
[1]张耀灿.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与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7).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与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
[3]白显良.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4]张麦兰,刘建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6(9).
[5]郭政,张增孝.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基本思路[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由此可见,地理思想是指人们对地理学科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灵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对方法的抽象认识,方法是思想的具体化形式,二者具有统一性。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和相关专着中收集的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和实施中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地理教育的价值实现做出一份贡献。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现状
1.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类型基本确定
根据文献分析,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地理教育国际》中指出,地理学科围绕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关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相互作用、区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观念和法则,[1]包括:
空间观念。涵盖区位论,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着空间定位、空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将世界组成不同区域加以认识、地理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系统综合的观念。涵盖系统观、全球观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地理环境整体性、人地关系等思想方法。
动态观念。涵盖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观,蕴含地理过程、时空关联等思想方法。
可持续发展观念。蕴含人地关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对地”的影响中包括环境观、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一些观点。
第二种观点,在《中学地理素养教育》一书中,袁孝亭教授从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际地理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认为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包含的地理思想方法有:[2]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把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作为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应主要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第三种观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地理视角”即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3]
(1)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与“地理视角”有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念、因地制宜的观念、初步的环境伦理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全球化观念等。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特征“归纳”、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规律“理解”的过程与方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方法,例如归纳地理特征,包括运用地图发现地理特征、运用比较法概括地理特征等。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基本上概括了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只是需要概括得再全面些,重点突出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特别强调地图法、野外考察法等传统地理方法,增添GIS、GPS、RS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新的地理课程改革也特别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2.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初步展开
(1)理论研究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应当是基于地理学科的、以地理思想方法为主要依据的研究。并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如何基于地理思想方法进行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首先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提出具有基础意义的地理课程与教学问题;其次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探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再次是提出给予地理思想方法开展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技术路线”。[4]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地理思想方法体现研究
洪婷从目标体系、地理教材、学习方式、形成性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策略。[5]陈启洪提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地理学思想,并把地理学思想划分为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综合性、地域性、系统性等。[6]崔准依据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把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归纳为七个板块(定位问题、图像问题、区域分析方法、物质运动和分布、整体性和差异性、区位论、人地关系论)。[7]庞艳辉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教材《地理1》的地理思想与方法,认为《地理1》中体现了四类12种地理思想和三类13种地理方法。[8]分析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的体现情况,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需要研究者的不断努力。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研究
张素娟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观念性知识——原理性——事实性知识‘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学内容,教学时再‘自下而上’帮助学生在事实和材料基础上提炼观念性认识,在具体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构建学科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两个案例:“高中地理必修模块‘洋流’”“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9]褚丽娟运用案例设计法,设计了地理科学方法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和地理观点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10]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还处于起始阶段,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
(4)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整合学科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学科教学中“部分—部分—整体”的知识组建和建构方式,代之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是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感知和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并以其中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作为核心归纳和概括各册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然后以学科教材的单元为基本单位实施整体性教学。[11]徐宝芳教授在“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也强调对学生进行地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12]“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思想中,强调地理思维方法,突出了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从学案和教案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无论两案中的地图,还是图表、景观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至于哪种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有效教学,需要广大师生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5)地理思想方法的培养途径研究
有关地理思维方面的文章较多,尤其以空间思维培养方面的最多。如袁孝亭主张在教学有关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等内容时,可利用空间形状、空间大小、距离等空间要素发展其地理空间思维;[13]代泽斌强调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应通过区域[ lunwen.1KEJIAN.com]地图训练、区域对比训练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4]龚倩认为“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明确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特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5]。笔者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方法的文章较少,缺少系统介绍培养学生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常有必要将地理思想方法作为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并注重由地理思想方法推演开去,提出基于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总结提炼有关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策略、原理,以此构建地理教学的理论体系。[4]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如何总结梳理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如何分析地理思想方法中所蕴含的地理教学原理;如何检验出地理教学原理的实际效果、运用策略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识和力量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