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文化策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贵州茶文化的旅游线路
(一)百花湖有机茶园避暑之旅
线路:贵阳—百花湖—有机茶园—百花湖风景区
特色:避暑休闲,体验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有机茶茶园,山水湖畔,品尝退热祛暑的白茶,享受一片清凉。
(二)道真自治县仡山茶海
线路:贵阳—遵义—会址—街—娄山关—道真县仡山茶海
特色:体验遵义红色文化,品遵义特色美食。
(三)乌撒烤茶文化体验之旅
线路:贵阳—威宁—草海—百草坪—凉水沟—盐仓彝族向天坟—板底彝族村寨的东北旅游线路等
特色:体验民族风情、自然风光、高原农业、旅游新村,包括湿地生态旅游、高原风光度假、乡土民情体验的旅游一体化项目。
(四)安顺观名瀑品名茶
线路:贵阳—安顺—云峰屯堡—黄果树瀑布
特色:观世界名瀑布,感受屯堡文化,品瀑布毛峰茶。
(五)石阡“贡茶之乡”寻茶之旅
线路:贵阳—镇远—石阡—梵净山
特色:游客选择这两条线路,可以在三日内赏古镇、泡温泉、登名山。
(六)湄潭万亩茶海清心之旅
线路:贵阳—湄潭—十里桃花江—中国茶城博物馆—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万亩茶海(核桃坝)湄潭翠芽茶
特色:品原始生态土鸡宴,体验湄潭温泉度假,品特色茶宴,茶园亲自体验采茶乐趣,在天然氧吧中感受一把当“茶农”的新兴旅游方式。
(七)开阳健康体验线路
线路:贵阳—开阳禾丰乡—十里画廊—开阳云山茶海喝富硒茶—青定阁太阳房晒太阳
特色:富硒茶就是一种健康的兼具保健功能的茶叶,开阳就有成片的云山茶海,春天里,看花、喝茶、吃农家饭好不惬意。
(八)晴隆茶艺新品之旅
线路:贵阳—兴义(万峰林、马岭河、特色小吃)—晴隆24道拐
特色:自驾史迪威公路,买贵州茶新品“红碎”。
(九)丹寨深山珍品之旅
线路:贵阳—丹寨—金钟茶园采茶—高腰村采茶—扬武乡学蜡染、卡拉村体验编鸟笼—石桥村古法造纸
特色:品丹寨硒锌茶,生态田园体验游精品线,更是返璞归真的民族风情文化体验之旅。
(十)贵定早春尝新之旅
线路:贵阳—云雾山—盘江—音寨
特色:音寨旅游是休闲度假和农家乐结合的最佳典范,云雾山的茶园四季可以旅游。
(十一)都匀名茶品茗之旅
线路:贵阳—都匀—团山、哨脚、大槽采茶—石板街买茶—剑江喝茶—夜市小吃—斗篷山登高。
特色:到都匀吃小吃和品毛尖是融为一体的,适合家庭周末游,采茶、喝茶,到斗篷山登高。
(十二)梵净山登高采摘之旅
线路:贵阳—江口梵净山—团龙村“中国茶树王”—铜仁买茶—石阡(泡温泉,品石阡苔茶)特色:梵净山茶品好,但是茶体验的线路没有完全开发,是一条综合的旅游线路。
贵州茶文化的简介
贵州高原被古生物专家称为“化石王国”,1980年7月13日发现了屹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茶籽化石的出现,奠定了贵州是茶树起源、茶树原产地最有说服力的实物佐证。茶籽化石在晴隆的发现,不仅仅是贵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稀世之宝。
贵州是一个茶树品种资源宝库。是一个茶品种最多的省份。全国270种茶树资源,仅湄潭县就占了163种。这是1939年至1949年全国展开茶叶资源调查时得出的结论。贵州山高,气候温暖多雾,无污染,茶叶品质自然极佳,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贵州几乎县县产好茶,好多地区在唐、明、清时代都是朝廷贡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千百年来,多少骚人墨客和无数的饮茶爱好者,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茶诗、茶词、茶赋、茶歌、茶联、茶故事、茶谜语、茶谚语等文人作品和民间文学作品。
各民族同胞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饮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了许多及富于民族特色的茶礼和茶俗,诸如客来敬茶、浅茶满酒、凤凰三点头、捂碗谢茶、三茶三礼等,都是各民族同胞具有创新特色的茶礼,不仅体现了各民族长期形成的有积极意义的茶俗,还活跃了民族同胞的生活。
从民俗民间茶文化看贵州茶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以前,贵州山区都是被主流文化边缘化的角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座座文化孤岛,有“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之说。在其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也创作、继承、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17个世居少数民族发现、利用茶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在这些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茶在宗教、祭祀、婚礼、礼仪、社交等方面的利用,形成了贵州土著居民独居特色、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间茶文化。
贵州茶文化的旅游线路相关文章:
1.贵州茶文化的现状
2.贵州茶文化的历史发展
3.茶文化旅游的策划方案
十二五”期间,民主茶业将以强化“高原情、盘州情”品牌为主线,拓展茶叶基地规模,提升茶叶品质。预计到2015年,民主镇茶叶种植面积将突破40000亩,逐步形成“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着力建设具有民主特色的“乌蒙茶海”,成为盘县茶产业发展重镇,努力打造成为贵州优质绿茶生产区。
建设民主现代茶产业园区,加快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盘县茶业的转型升级,是做大做强盘县茶叶产业的重要途径。同时,建设现代茶产业园区,能促进茶产业与休闲、观光、旅游等其他产业的相互拉动,形成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业链,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民主镇茶叶发展概况
民主镇位于盘县南部,总面积143km2,下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4022人,其中农业人口32959人。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终年日光放射,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7℃,一月最低温0.7℃,七月平均最低温25.7℃,全年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3997.8℃,年均初霜日为11月12日,终霜日为3月3日,无霜期共253天,年均日照1660.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7%,年均降雨量1515毫米,80%的雨量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雨热基本同季,属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早,秋寒迟,无霜期长”的特殊小气候。土壤以黄壤为主,平均土层深1米以上,土层深厚,多属于酸性,PH值4.5—5.5。同时,土壤富含锌、硒等矿物微量元素,据民主镇农推站对下糯寨、马家厂、尖山、下厂、石阶路、机密等村取样送省农委化验,含硒1.75—3.72mg/kg,含锌84.04—95.34mg/kg,而重金属含量不超标,生产的茶青和茶叶也同时富含锌、硒(含zn 43.2—95.34μg/g,se 1.38—3.72μg/g,),重金属含量和农药含量均不超标,特别适宜茶叶生长。
近年来,民主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导向,按照“山顶油茶、山腰茶叶、平地烤烟、石山刺梨、茶药套种”的产业发展方向,在不同海拔,不同区域种植烤烟、茶叶、马铃薯、油茶、刺梨、中药材等农业产物,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思路发展特色产业,逐渐形成了以茶叶、烤烟、酒用红高粱为“三主”、以中药材、刺梨、黑山羊为“三辅”的绿色支柱产业发展格局。
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民主镇已建成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9个,种植茶叶19912亩,示范基地2个;建成茶叶初加工厂2个,在建茶叶精加工厂1个;举办茶叶专业绿证培训3期630人次,与县农广校联办茶叶专业中专班2个,学员119人,与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联办茶叶专业中职教育班1个,学员37人,正逐步实现“茶叶品种良种化,茶叶生产机械化,科技应用普及化、茶叶产品优质化”的目标。
二、盘县发展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基地建设与管理有待完善。一是基地太过分散,难见到连成片的茶区;二是相对的连片大户的茶树品种采摘期,没有早、中、晚错开与搭配;三是管理初放,重开发、轻培管;四是部分开发户后期投入出现资金断裂;五是部分开发户迷失、看不到前景,放失培管,甚至出现失茶、废茶现象。
(二)采摘与加工模式粗放。一是标准化与机械化采摘不足;二是初加工厂建设滞后,生产加工能力不强;三是只重视“明前茶”,夏秋茶利用率低,大众茶生产比率低,效益低;四是是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不足;五是精深加工生产谋划不到位。
(三)品牌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一是盘县没有统一的品牌,对质量与品牌监管不到位,茶叶发展处于有质无量、有品无牌状态;二是产品初放、单一,新产品开发迟缓;三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大。
(四)市场占有和竞争力不强。一是县外、省外市场开发不够;二是注重礼品茶,不重大众茶市场品牌打造;三是营销思路不开、销售渠道和手段单一;四是整体意识不强,缺乏合作双赢理念。
(五)地方特色茶文化挖掘和培育不够,科技转化率低。一是科学种茶普及不够;二是文化挖掘与培育欠缺,茶产业发展缺乏文化支撑。
(六)产业引导有待加强。一是重基地轻市场与品牌;二是重种植轻管理;三是重政策扶持、轻市场推动;四是重大户开发、轻企业家培育;五是重小微加工扶持,缺欠集约化、园区化产业布局。
三、对民主茶叶产业 园区建设的思考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是指导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是使园区科学定位、高起点建设和稳健发展的有力武器。规划现代茶叶园区建设,必须根据盘县茶产业特色,找准区域优势,明确存在问题,确定重点突破口,避免园区的重复建设,逐步完善茶叶生产结构和区域发展格局,园区建设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超前性和示范推广性。充分利用好民主镇作为盘县茶叶主产区,以及拥有悠久产茶史和丰富生态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找准园区建设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好园区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特色茶叶产品生产方面的示范带动利用;充分谋划好园区观光项目、体验项目、休闲项目、食宿项目等的具体规划和定位,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二)引入现代茶叶科技和新模式,促进茶叶产业的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现代茶叶园区,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引进并举,根据自身优势选好技术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的突破点,着力改变当前农业粗放的发展方式,引进和应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同时,加快引进和应用生物技术、推广有机生产,探索推进茶园套种立体栽培的模式应用,加快种养结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开发与利用,促进茶叶产业的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统筹建设具有民主特色的“高产、优质、生态、高效”茶叶生产、加工基地,使园区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三)发挥园区建设主体作用,推动生产经营组织化
茶叶产业园区建设,必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主体作用、种植和加工大户的生产主体作用,组织带动农户进行生产与经营,把零星的、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与市场无缝对接。
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快茶叶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培育,更好的开展茶叶生产、农资配送、病虫害防治、茶叶品牌营销等社会化服务;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茶叶新品种示范、新技术应用和市场网络建设。通过园区建设,将企业、合作社和分散农户进行有机的、紧密的整合,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以集约、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推动园区建设发展。
(四)推进园区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增强中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推进茶叶标准化,可逐步实现由家庭小作坊向社会化分工转变,由单一种植业向多元经营转变,由数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的要求,严格依据绿茶地方标准,制定《盘县茶园无公害管理技术标准规程》,对茶树种植、茶园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鲜叶、采摘、装运、加工工艺、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以及检验规则、标识、标签、包装等内容做出明确的、具体的规定,细化盘县茶叶标准化生产的质量准则,建立健全茶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实现茶叶从种植、培管、加工到贮运、流通销售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从而示范带动全县茶叶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园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盘县茶叶的优异品质和安全保障,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园区建设投入
积极争取省、市对现代茶叶园区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增加园区建设投入。整合县、镇支农资金,加大财政投入,使更多的资金向园区建设倾斜,保障园区建设的可持续性,推动盘县茶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同时,按照“主体明确、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品牌响亮”的要求,并结合中心镇、特色村建设,培育建设现代茶叶产业园区。
(六)开发茶旅产业,拓展茶叶园区功能
茶文化旅游是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它既有茶叶生产功能,又有旅游活动的功能,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农游合一性、市场定向性和高效性的特点。规划建设茶叶产业园区,必须要超前开发以茶为原料或题材的旅游产品,针对旅客消费需求,在包装设计、产品制作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开发。探索与盘县茶性质相适应的茶具冲泡程序;开发以茶树或茶叶副产品为原料的工艺品;研究以茶为原料的茶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特别是要充分挖掘盘县悠久的产茶史和深厚的茶文化积淀,着力推行茶叶溯源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形式,使现代茶叶园区的建设与世界古银杏之乡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谋划好“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文章。
(七)以“乌蒙茶海、生态民主”为支撑,强塑茶叶品牌,助推园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