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彼得与狼的故事范文

彼得与狼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彼得与狼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彼得与狼的故事

第1篇:彼得与狼的故事范文

跨洋直播的故事(八)大雪铺好,只待除夕

回到北京后,我们迅速开始制定2002年柏林除夕音乐会的转播方案。11月初,柏林方面答复我们:欢迎转播。随后,双方立即进行了紧张的转播版权谈判、技术方案确定,由于大家已经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这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很快我们就进入到转播的具体操作阶段。在这个进程中,由于2002年夏季的柏林森林音乐会的成功转播在全国音乐卫星广播协作网16家电台的听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又有4家省市级电台相继加入“协作网”,这样收听我们除夕音乐会转播的就包括全国20家主要省市级电台的近4亿听众了。这使得我们转播小组成员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我们终于能够第一时间把一台世界最高水准的新年音乐会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全国而不仅仅是北京的热心听众,紧张的是这次转播非同一般,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和闪失。

经过细致而周密的准备之后,2002年12月29日,在全国上下喜迎元旦佳节时,北京音乐广播柏林除夕音乐会转播小组一行四人登上了飞往柏林的航班。

我们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空中奔波”抵达柏林时,这里到处都洋溢着新年的喜庆气氛。由于西方人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刚刚过去,许多人家门前的圣诞树和窗户上悬挂的彩灯还闪烁着五彩的光芒,街上的霓虹灯也变幻着迷人的色彩,大商场里挤满了购买节日商品的人流。

我们到达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2月30日的清晨,柏林开始飘起了漫天的雪花。听德国的朋友讲,圣诞和新年下雪是很让人高兴的吉利事,就如同中国人“瑞雪兆丰年”之说,西方人也很推崇“白色的圣诞”。不管怎么说,这洁白的雪花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好心情。

吃过早饭,我们就匆匆赶往柏林交响音乐厅,按照我们掌握的日程安排,这天上午是除夕音乐会整台节目的联排。为了了解节目的细节和乐团的准备情况,给次日的转播积累素材,这次联排我们要全程观摩。

当我们来到这座由一代指挥“帝王”卡拉扬主持修建的世界著名音乐殿堂的后门时,这里已有不少乐团的家属、记者等冒雪等候在门口,不用说,他们和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大家静静地排队进入大厅,找好位置坐下后,我开始仔细端详起这座在我的心中不知“神游”过多少回的音乐圣殿。

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柏林交响音乐厅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就好比是奥地利人引以为荣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和金色大厅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柏林交响音乐厅具有非常“前卫”的建筑造型和结构复杂、设计独特而先进的室内装饰,是一座现代化的音乐厅堂。厅内从前排A、B、C区的正座到后面E、F、G区的侧座,都有较为理想的声音效果。记得1999年我第一次到柏林,就在这里观看过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第九交响曲》。当时我的座位位于楼上很靠后的F区侧座,虽然听起来乐队声像的位置有些偏,不像正中的“皇帝”位那样自然,但乐队整体的音响却是非常地平衡与丰满,这说明了它具有良好的声音扩散和传输特性。音乐厅在乐队的后面也设有观众席,而本应在舞台正前方的管风琴,却被设计安装在舞台的侧前方,这使得它更加具有现代的特征。

在卡拉扬执掌柏林爱乐期间,曾在这里留下大量优秀的录音作品。而我们今天就坐在最好的观众席位,去“验收”这支世界最优秀的交响乐团精心准备的除夕音乐会曲目,这使我们不免有些激动和不安。(待续)

■小雨

一次难忘的音乐会演出

2010年的一天,中山音乐堂副总经理祝晶给我打电话,让我周末帮他们救个场,演出《彼得与狼》。我一听是讲故事,一口答应下来。

从邮箱里打开祝晶发给我的邮件,那是舞台演出需要用到的《彼得与狼》故事台词。这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孩子们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它完成于1936年,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有关《彼得与狼》的演出视频,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我突然发现这个交响童话是要和交响乐团的演奏融合在一起的,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收到了祝晶的短信,她问我要不要和乐团合练一次,我豪不犹豫地告诉她“太需要了”。就这样,我们约好第二天参加乐团的排练。

我准时出现在了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的排练厅。当乐团常任指挥范焘开始排练时,大家都安静下来。我小声和范指挥商量,能不能在我该讲故事的时候给我个手势,范指挥痛快地答应了。排练比较顺利,让我这个看不懂乐团总谱的人稍微安定了一些。没说的,在接下去的几天里,我天天听录音,找入话的音节。就这样,很快到了演出的那一天。

演出当天下午2点,我来到音乐堂彩排。刚一进门,祝晶迎过来对我说,刚才他们决定让朱淼在台下第一排看着总谱告诉我入话的位置。我楞了一下,难道不是指挥告诉我位置吗?我们一边说着一边来到了舞台上。范指挥看了我一眼:“今天实在顾不上你了,抱歉啦!”

我彻底懵了,这个交响童话的每一句台词位置都至关重要,我能演好吗?

演出开始了,60几位演奏家和指挥台把舞台占得满满的,我几乎站到了舞台的前沿上。而朱淼坐在观众席第一排的中间位置,就在我的眼皮底下。她拿了一支笔,我就用余光看着她。

从小我就喜欢朗诵、唱歌、跳舞,从北京红庙小学到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每次学校里的联欢会都少不了我。后来我去了少年宫学习舞蹈,每个“五一”、“十一”、寒暑假我都会参加各大公园的游园会和剧场演出。我想我在舞台上的胆量就是这样练就的吧。可这次演出真让我害怕了,我的余光全都给了朱淼的那支笔,它一扬起,我就开始说。可突然她扬起的笔在摇晃着,是什么意思呢?我迅速地判断着,马上把要说出口的话收了回来。

就这样,我和范焘指挥的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合作的儿童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我的身上大汗淋漓。

上周我和范焘老师一同在台湾参加由第三届两岸族韵喜福会暨《梁祝――爱之交响音乐会》中,重提此事,我们相约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演出一次《彼得与狼》,他说一定会用指挥棒点出我入话的位置;我呢,也会练好内功,为孩子们以及音乐爱好者讲好音乐故事。我期待着下一次合作!

■伍洲彤

我们坐在高高的废墟旁边

午夜,孩子们都睡着了吧,玩了一整天一定都累了,此刻他们抱着各自的节日礼物进入了梦乡。

第2篇:彼得与狼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音乐欣赏 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的音乐欣赏是指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

在音乐作品的选择方面,笔者发现少数教师会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向,对一些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流行歌曲加以改编,作为欣赏对象,如《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等。笔者认为,采用这种歌曲,增强了幼儿倾听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但通过资料的整理,笔者发现,在当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音乐作品的选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较为单一、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等。

综上所述,在当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实施中,有不少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要正确对待存在的问题,采用合适的策略有效地开展音乐欣赏活动。

针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思考分析,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

1.根据已有经验选择作品。

由于儿童特殊的身心发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选择上,应使课程内容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符合孩子力所能及的水平,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并且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经典作品。

因此在选择音乐欣赏的乐曲时,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与已有的音乐欣赏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乐曲本身的特点。同时,为扩展幼儿音乐欣赏的经验,使之对音乐有更全面、丰富的理解,教师还应广泛选择音乐素材,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

笔者通过分析思考,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广泛选材

(1)可以选择音乐形象突出、角色鲜明的乐曲。如《春雨》、《小兔、小羊、大灰狼》、《森林狂想曲》、《四小天鹅舞曲》或自然界的声音等。以《森林狂想曲》为例,该乐曲活泼、愉快,整首乐曲表现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旋律优美,孩子们听来仿佛身临其境,是幼儿喜爱的,并且是他们乐于接受的。

(2)可以选择一些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乐曲。如《惊愕交响曲》、《化蝶》、《彼得与狼》等。以《彼得与狼》为例,这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讲述了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的故事。乐曲中用七种不同的乐器表现了七个角色,形象生动,既有利于幼儿感受音乐,又有利于他们对于乐曲的想象和表达。

(3)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歌曲。如《打电话》、《我的好妈妈》等。以《打电话》为例,本首歌曲的歌词朗朗上口,减轻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歌词记忆的负担,同时,歌词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选用此类歌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活动效率。

2.适当剪辑音乐作品。

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需要教师对乐曲进行细致的剪辑,使之重新组合成较工整、较简单的结构,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如为了让幼儿巩固乐曲段式A―B―A,教师可以对乐曲优美但并不是很工整的A―B―A三段式音乐进行剪辑,使之成为较工整的A―B―A三段式,从而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二、有效组织活动的策略

1.创造多方位的欣赏环境。

环境是一种塑造和强化人们行为的重要力量,帮助幼儿进行音乐欣赏要从环境开始,使幼儿习惯性地处于一种良好的音乐熏陶中。下面笔者将从三方面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的环境创设进行阐述:

(1)丰富音乐情境。在笔者看来,丰富的音乐情境是指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如利用道具装饰周围环境、用相应的图画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变化、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乐曲情景等),再现乐曲中所描绘的意境,使幼儿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情景中。

(2)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谐、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可让幼儿的思维更活跃,感情更丰富,反映更积极。音乐欣赏活动的过程应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只有抓住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对音乐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造宽松的表现环境。幼儿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都较简单、直观,他们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在音乐欣赏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表现,允许孩子们根据内心不同的感受、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2.适时适当指导,发挥幼儿自主性。

(1)幼儿的自主表达是音乐欣赏活动得以进行的保证。幼儿主体性和创造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将审美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有自己的探索,给幼儿充分的时间体验,尽量多地聆听幼儿的想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应更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并直接体验到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同时要多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如在活动《大象和小鸟》中,可先让幼儿倾听音乐。他们发挥想象自由猜猜乐曲描绘的是什么动物,为什么是这个动物,待幼儿充分猜测之后再展示情景画。猜想――验证的方法不仅让幼儿加深了对乐曲形象的理解,而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活动效率。

(2)教师有意识的指导是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前提。但同时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幼儿自由表现的基础上适当给予指导。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能激发幼儿欣赏乐曲的欲望,并打好与乐曲情绪产生共鸣的感情基础。

第3篇:彼得与狼的故事范文

1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继承+创新

“教材如同乐谱,标准却是音乐,背谱不等于音乐。”

笔者曾经上过这样一堂课,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我设计了“用声音编织的故事”一课,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合作式器乐学习的一种尝试。首先,用游戏导入主题,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形式之一,游戏过程中,精神得到放松,心灵获得愉悦。课的开始,我设计让学生听辨生活中熟悉的音响,从这里切入,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兴趣,又没有听辨的困难,还学习了有关感受,分析音色特点。紧接着,我把几种声音按一定的线索组合,使其成为有主题的音响,让学生为一组音响起名的方式为第三个环节创编声音的故事,进行了预知学习。第三个环节,是以故事创编并录音的方式为线索,引导学生用打击乐或各种非乐器音源表现生活场景。巧妙的故事创作,使学生无须有意识努力,在游戏中加深了对音色、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感受和体验。故事中设计了多种音响效果的表现,使学生在探索、合作中学习感受了音源音色的千变万化,增强了他们对表现生活中声音场景的兴趣。合理的布局安排让全班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创编活动中进行演奏,去体验声音的奥秘,让学生自编节奏与教师出示节奏,逐步由浅入深。尝试分组讨论如何伴奏,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伴奏,教师作以引导。最后小结,充分体现“生活教学”理念。让学生体会: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音乐,音乐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彼得与狼》这是一堂音乐的综合课,一改过去“听故事――复述故事”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美术学科(乐器的图片、角色的形象、连环画创作等),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参加演奏会――寻找乐器的主人――主人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在各种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主题音乐,循环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整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把知识的掌握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在愉悦中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审美体验。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而且还增加了与姐妹艺术的综合、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是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富有鲜明的改革色彩。我们在付诸实施推广中,既要大胆实践,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

(1)“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学生入境。整堂课都在“说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进行。故事层层深入,教师不断设疑、学生不断解疑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兴趣盎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主动地去表现故事,从而达到主动聆听的效果。

(2)有层次地安排聆听。整堂课安排三次彼得主题的“凯旋进行曲”的聆听,第一次在课堂的开始,以律动的形式出现,学生仅从音乐本身入手,其聆听是知觉聆听;第二次在了解故事梗概后,让学生带着情绪聆听,引发学生的情感聆听;第三次在领悟了乐曲所表达的真谛后,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与共鸣对此进行理智欣赏。

(3)抓住细节、以小见大。如体现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积极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4)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师,总感觉交响乐是“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如果我们就把交响乐当作是游戏音乐、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带进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我想更会引起学生自然的、亲切地感觉,从而把交响音乐留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悟其深刻的意义与唯美的表现力。就像欣赏《彼得与狼》这首乐曲,让学生了解这是交响童话,然后让学生在“玩”中喜爱它,抛砖引玉,也会引导关注其他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

2新课程中的教学方式=学生+实践

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大胆的实践,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新教材《咏鹅》一课,这首歌主要使学生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歌曲中描绘的鹅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如何让学生产生联想与创造呢?首先,我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然后请他们告诉我,你在画中“听出了哪些声音?”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有风声、水声、小鸟唱歌、鹅叫……”我接着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来模拟出这些声音。学生通过讨论利用自备的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出这幅画面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少许水摇晃,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水声,吹薄塑料纸、树叶、书本等模仿鸟鸣,用易拉罐互相碰撞,敲打塑料杯子等模仿鹅叫,教室里会响起风声、水声、鸟鸣、鹅叫声……,接下来我将提前准备的荷花、荷叶、小鸟、鹅、树叶等图片拿出来,让学生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我还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自己创作图画,这样不仅发挥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绪相和谐的环境和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意境,把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3新课程中的评价方式=关注+促进

第4篇:彼得与狼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主体性;主动参与;良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58-01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给予人类各种奇异的感觉,治疗伤痛,慰藉心灵。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来陶冶人的情操,影响和美化人的心灵。曾看过一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投入其中。

为了使学生能充分领悟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兴高采烈地畅游在音乐的世界,利用学生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律动、即兴创作、游戏、表演、节奏乐敲击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一、从兴趣出发,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学生都爱听故事,可以把教材中的内容编成童话、小故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歌曲,感悟道理。这样,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中。

例如,欣赏《彼得与狼》这一首管乐合奏曲时,乐曲用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塑造了主人公彼得和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借助故事向学生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过程,让学生结合音乐设身处地去想象,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彼得和小动物机智制服大灰狼的情景,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理解音乐。

二、设计游戏教学,让学生体验音乐

孩子们天生就爱做游戏,在音乐课上通过游戏可以增加音乐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拔萝卜》这首歌曲中,根据歌曲的角色特点,我先让孩子们模仿各角色的声音,孩子们模仿的有声有色,小朋友和爷爷奶奶们拔过萝卜呢,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同时也明白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在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中,在他们充满激情的歌声里,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快乐,我想孩子们一定和我一样沉浸在歌曲给带来的愉悦里。伴着快乐的歌声,他们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留下空间,给学生发挥的自由

营造一个“自由、快乐的课堂”,是每一位老师的愿望。这就需要我们放手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在课堂设计中一定要有“动”这个部分,把活动权还给学生。一起动的空间不够就分开动,课程设计要合理,动与静搭配时间、情绪上都要在课前仔细考虑,太“疯”收不住,太静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乐者,心之动也”。这就是说,音乐是内心活动的表现。学生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会非常开心。

四、增长学生自信心,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第5篇:彼得与狼的故事范文

一、以技能为基础,感受节奏美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各种音乐文化,将会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大自然中包含着各种的节奏,教师可根据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自己发现节奏,并在游戏中完成节奏教学。

例如:请一学生,戴上红帽子,粘上假白须,披上红衣服,扮圣诞老人,请其他的同学唱圣诞歌。唱完一遍,“圣诞老人”从口袋里拿出礼物(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玩具小鸡小鸭等),请一学生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由其他学生找出这些动物叫声的特点,教师归纳出小鸡叫××?摇×;小鸭叫×?摇×;鹅叫×—等。然后,根据这些节奏做各种游戏。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不仅掌握和运用了节奏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二、以想象为前提,感受画面美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

例如:音乐欣赏《彼得与狼》,乐曲描写的是少先队员彼得与动物们合作,捉了大灰狼的故事。可以请学生四人小组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等,用各种线条来创作图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仔细聆听音乐,通过自己的理解,用各种或粗或细,或柔或硬,或轻或重的线条颜色来创作这幅画,既达到了理解作品的目的,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三、以拓展为手段,体验创作美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唱《报春》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歌词“布谷,布谷,在森林里叫”改成了“蜜蜂,蜜蜂,在花丛里叫”“青蛙,青蛙,在池塘里叫”。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学生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大家听。一堂课就这样在学生的参与和创新活动中结束了,学生的创新性、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培养。

四、以氛围来激发,体现肢体美

歌曲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演唱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

例如:在教唱《小蜻蜓》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象,创编出了优美的舞蹈动作。唱“飞到西来飞到东”时,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前后飞、或左右飞、或旋转飞;唱“不吃粮食不吃菜”时,有的学生双手晃动,有的学生单手晃动,好像在告诉别人,小蜻蜓不吃粮食也不吃菜;唱“是个捕蚊的小英雄”时,有的学生便模仿生活中捕东西的样子,有的学生则注意了“小英雄”这三个字,竖起了大拇指。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感兴趣,练习起来也很认真。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肢体协调能力,又让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展示。

五、以生活为载体,再现生活美

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常见的生活工具,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当一首歌曲学会后,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拓展思维空间,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打击乐器。

例如:在教《小奶牛》这首歌时,当学生学会了歌曲后,布置他们在课余寻找能发声的物品,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奶牛》伴奏。下节课一开始,请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这时,出现在教室里的“乐器”有: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子做成的“沙槌”、将穿孔的啤酒瓶盖用铁丝串起做成的“串铃”、整把竹筷子或塑料可乐瓶相互敲击做成的“鼓”等等,还有几串钥匙(当做串铃)和一叠撕成条状的报纸(作沙槌用)。当学生们采用各种演奏“乐器”创造性地即兴为歌曲伴奏时,神态是那样的认真,节奏是那样的整齐,好像在演奏一场盛大的交响乐。自制简易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把音乐创造活动付诸于教学实践。

第6篇:彼得与狼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音乐潜能;策略

音乐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能力,能力创造的前提很大部分来自于潜能的开发。人们具有的音乐潜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研究表明,高达84%的人都具有在交响乐团里演奏的潜能,而小学阶段,则是人类音乐潜能充分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传统的音乐教学较多地忽视了学生音乐潜能的存在,很多时候都是用一种机械封闭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音乐潜能的发展。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义务教育音乐课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开发,都能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体验,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们每个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致力于挖掘儿童的音乐潜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兴趣,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点燃学生的音乐激情,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呢?

一、利用音乐游戏,激活音乐潜能

音乐动手活动游戏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他们成长发展和学习过程中很有价值的一种活动。音乐游戏活动有助于增强儿童对音乐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经常从事音乐游虻暮⒆佣砸衾盅习活动既熟悉又愉快,能在一种自发的状态中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如《粉刷匠》一课的教学:

一(2)班小朋友的音乐课,我让孩子们带上纸、画笔。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在律动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于是歌曲的学唱便是水到渠成了,孩子们凭着自己对“粉刷工序”的经验,在自主讨论中创编歌词,于是粉刷匠的工作马上变得丰富、有趣了,粉刷匠们变成了小画家。他们有的画蓝天、有的画小草、还有的画学校的风景……,一边画一边唱,并把自己画的都编成歌词唱出来。

“我是一个小画家,画画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画得很漂亮,画了蓝天画小草,还画学校,哎呀,我的新房子变呀变了样。”这一课中,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增强了音乐趣味性,鼓励学生拓展音乐思路,使学生对音乐理解得更深刻,学生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潜移默化中画出音乐激情、显示音乐潜能。

二、整合美术课程、挖掘音乐潜能

图片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让孩子在音乐学习中首先欣赏图片,从图片中感受美,鉴赏美,进而发展到表现、创造美,能起到调动学生兴趣,进而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效果。

如《我的小骑兵》欣赏教学中,我用了六幅画提示了乐曲的内容。这些壮丽生动的图画帮助了学生从直观感知出发,充分感受美,并主动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马蹄声、风雨中小骑兵的前进步伐,雨过天晴后小骑兵的喜悦心情以及马蹄声渐渐远去,消失在蓝色天边的情景。这节课中我还让学生边听、边动,让学生创造性地表演小骑兵欢乐的歌舞,并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等,通过让学生主动参加简单的创编活动,这样把音乐和美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可以使学生的视听觉感知互相沟通、转化,实现整体的感知体验。在活动中我注重情感的中介作用,通过对音乐的来源,背景,表现形式的讲解,引导学生体味音乐旋律中的情绪变化,并以视觉形式呈现出来增加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赏出音乐激情、引发音乐欣赏潜能。

三、听出音乐激情、激发音乐潜能

第7篇:彼得与狼的故事范文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易变性还比较明显,想象不能有效地指向于某一预定的目的,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常常与观察事物不相符,或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实事物。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逐步积累,中、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已能较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针对学生的想象特点,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采用了听、说、画、演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听音乐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而它又要从感觉开始,感受其情绪是喜悦还是悲伤,是雄壮还是活泼,都必须用耳朵去听。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播放乐曲,强调主题旋律,在能够辨别和说出情绪后,要求学生继续理解乐曲的速度、力度和节拍。最后,启发学生在此基础上,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以发展学生想象音乐形象的能力。如在欣赏《牧歌》中,首先介绍这是牧民在草原上放牧时唱的歌,一首无伴奏合唱。聆听时,请学生闭上眼睛带上问题思考:听这首歌时,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你脑海里会呈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有的说看见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有的想到牧民赶着羊群在歌唱;有的说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原上,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碧绿的草地一望无边,数不清的羊群像晶莹的珍珠,洒在绿色的草地上。牧民们弹着马头琴,在唱歌、跳舞,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在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旋律以及纯朴形象的歌词中,学生尽情地感受无伴奏合唱的意境美,从而展开丰富的想象。

此外,教师还经常给学生欣赏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与知识经验,结合欣赏的音乐想象各种各样的情境,甚至想出形式各异的故事。通过大量的欣赏与实践想象,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相互的交流更多了,审美能力得到发展。

二、说音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以情感体验教育为主线,除了给学生多听、多想,教师还让学生多说、多做。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正确感知和理解,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交响童话音乐《彼得与狼》时,当学生通过初听乐曲已经能够理解音乐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后,引导学生理解故事里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各自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接着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故事情景,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编成故事,故事的长短、内容表达方式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握。于是学生们纷纷把自己融入故事中的各个角色,有的以彼得的身份讲述了这个故事;有的扮成大灰狼;有的拿起一根木棒当猎人;还有的演斗嘴的小鸭和小鸟。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排演了这个童话故事,由学生扮演全部角色。学生在音乐情节所特定环境中,表演得特别真实,学生们天真、活泼的天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学生在感受管弦乐器的力度、速度变化中,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景、情绪,有了更深的体会,在自由联想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画音乐

在了解音乐故事的内容、人物、情节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结合音乐构思画面。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哪些情节?欢快的情绪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你会用什么样的背景把乐曲的整体感觉表达出来?又如,在欣赏《春节序曲》时,那欢快的节奏将学生一下就带入了春节喜气洋洋、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学生在感受优美旋律时,画出了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面。有一首交响乐《森林音乐会》,主要的内容是森林里要举办音乐会,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后都赶来了。每种乐器模仿一种小动物的动作、声音。在这里教师以画图的教学形式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第一次欣赏让学生展开想象,第二次让学生理解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并且构思,第三次欣赏让学生创作画面。学生画出了各种不同构思的作品,有笨拙的大象吹口琴伴奏、有美丽的天鹅在跳舞、还有可爱的小百灵在歌唱,画面中不仅有各种小动物和活动,还有许多森林的情境,有鲜花盛开的春天,有绿树成荫的夏季,有旭日当空的画面,有美丽的夜晚。这一幅幅构思新颖、想象大胆的图画,让教师认识到音乐对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演音乐

过去的音乐欣赏课,就只是学生静坐听乐曲和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很是枯燥无味。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号称开发人类创新智慧的特殊“维生素”和灵感“催化剂”的音乐更没有发挥其作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创设出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如在欣赏由唐诗填词的《粒粒皆辛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到乐曲是属于自由山歌体,节奏自由、舒展,具有豪放的气势和感怀的情调。听赏时,提示学生:歌曲中衬词“咳咳”的加入,会造成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不加入衬词,歌曲又是怎样的风格?让学生学会鉴别,有对比性地听赏。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该课的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进行音乐创造,设计有趣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例如,在用唐诗《春晓》给学生进行创作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诗词内容,利用一些能发出声响的物体进行探索和设计音乐声源,并进行模拟表演诗歌的情境。这时,许多意想不到的富有创意的情景应运而生,而且层出不穷。学生有的蹲着有的站着,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诗的意境,教室里响起了公鸡报晓声、小鸟的欢叫声、风声、雨声、泉水的流动声,学生揉搓塑料袋、纸张、抖动书本来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的空瓶子装上沙粒,发出“沙沙”的雨声,水桶里撩起水声,玻璃杯倒水,加上钥匙的抖动声,模拟营造诗的意境。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画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的乡村早晨,表演非常和谐、生动。音乐的范畴除了乐音、噪音,也可以是中介音,还可以是生活中的自然音响,学生运用的是生活中物品的自然音响,我们常说生活是音乐的源泉,音源、声源是可以无穷无尽地去探索的,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试问,这样的欣赏课学生会不喜欢吗?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会得不到发展吗?

五、 结语

第8篇:彼得与狼的故事范文

一、“音话”息息相关

民间童话和民族音乐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大量的民族音乐都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历史传说、文学故事等。从表面上看,民族音乐和民间童话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不同的艺术领域。但是它们都是通过声音来表达创作主体的主题思想,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民间童话为民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素材,而民族音乐可以用比语言更富表现力更丰富的声音的多种组合形式来表现主题思想。如《梁祝》《天方夜谭》都取材于民间故事,著名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它们既是一部音乐作品,又是生动的童话故事。还有久唱不衰的歌曲《二小放牛郎》,它的歌词本身就是一则完整而精美的故事,通过歌声向人们世代传颂这个动人的故事。将两者结合,引导幼儿进行民间音乐的欣赏,能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民族音乐,了解民族的历史,激发美好的情感。

二、“音话”共促理解

1.以“话”激趣

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曲子较长,结构较复杂,幼儿不容易理解与记忆。让他们一本正经反复的听是一件很乏味、很头疼的事。而童话在儿童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童话来导入音乐欣赏,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借助童话魔力来激活音乐欣赏教学。所以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可以用童话导入,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再加上丰富的动画效果,能够激发幼儿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兴趣,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吸收音乐知识,体验音乐的美感,既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又达到了真正的教学目的。

2.依“话”感受

在帮助幼儿理解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丰富与民族民间音乐审美情感体验相适应的经验准备,营造相适应的物质环境和富有民间文化气息的氛围,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欣赏民间音乐《春节序曲》前,为了帮助幼儿感受乐曲所表达的过年喜庆气氛和美好情景,体验中华民俗文化,教师活动前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关于春节的民间童话和各种装饰品,根据民间故事《年的故事》教师在活动室上布置了相关的饰品,营造出一种春节来临的欢快喜庆的气氛,让幼儿一进入活动室就有一种过新年喜气洋洋的欢乐情绪,在感受和欣赏“春节序曲”时就显得特别亲切。

3.倚“话”理解

幼儿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总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正义。他们希望自己也能拥有童话主人公般的美丽和魔力。比如乐曲《东郭先生和狼》,它具有明确的故事情节,但是这首乐曲如果没有解说词的辅助,那么幼儿根本就无法理解这首乐曲,因为没有任何线索提供幼儿进行形象的联想。他们只能听辨出各种乐器及演奏的音乐主题的情绪特点,却无法和一系列的故事角色相联系。因此,欣赏《东郭先生和狼》是从讲故事开始的: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这样通过音乐的描绘和故事的帮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了教育,还了解了各种角色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乐表现力。这种理解显然来自故事而不是音乐。

三、“音话”结合注意

1.精选内容

欣赏作品选择恰当与否,是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的前提,因此为幼儿选择民族音乐作品和相辅助教学的民间童话时,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善于把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入音乐活动,以便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想象并用动作进行表现。当幼儿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童话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有丰富的童话体验。教师可将民族音乐欣赏与童话相结合,使民间音乐欣赏不能仅仅局限于纯艺术方面的体验,要与语言领域相结合,增加音乐欣赏的趣味性、个性化。教师在引导幼儿方面要注意:要让幼儿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结构,为后面的创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民间童话的选择不是没有依据的空洞编造,它必须建立在对音乐充分感受的基础之上,根据音乐的风格来想象音乐中的故事。这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把握音乐的风格和结构,与故事密切相关。

2.有机整合

音乐欣赏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在组织音乐欣赏时将抽象的音乐与幼儿童话甚至游戏结合起来,综合设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开始通过童话故事场景的创设,让幼儿产生了新鲜好奇感,引发他们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动过程中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中,依托童话故事了解了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发展的情节。活动最后幼儿还可以跟随音乐表演童话故事,让幼儿对音乐及童话的理解有进一步的升华。

总之,音话结合是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在充分了解音乐旋律结构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出与音乐相符合的故事,实现音乐欣赏能力的飞跃。音话还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它也是建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民族音乐欣赏。

第9篇:彼得与狼的故事范文

一、掌握良好的音乐欣赏教学法

1、主题引导法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欣赏曲目各乐章都有鲜明的主题,主题能够集中体现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思想感情。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有些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现多次出现的主题曲调,如乐曲《快乐的啰嗦》中主题曲调多次出现,通过欣赏这一主题音乐,能够使学生深入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风格、特色和意境,特别是作品的主题,这是进行欣赏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唱一唱,才能真正体会出其韵味所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2、中心引导法

小学生对于那些直接表现某种故事的音乐作品很感兴趣,这类作品大多有一个中心内容,就像语文课中通过中心段理解课文一样。如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时,在欣赏歌曲前先播放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断,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影片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全面的了解歌曲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所唱,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但他们用心去听去想,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从而更加理解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3、角色(情境)引导法

提供给少年儿童欣赏的乐曲,有些是带有多种角色的叙事性音乐作品。欣赏这类曲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体会不同音乐片断刻画的不同角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进而在跌宕的音乐叙述中感受到思想上的教益,同时了解不同音乐乐器(或组合)的表现特点和作用。在欣赏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乐曲中,各种乐器刻画了七个角色,1、长笛表示小鸟主题;2、单簧管在低音区表示小鸭子主题;3、双簧管在低音区呈现小猫主题;4、音乐浑厚的大管表现老爷爷主题;5、三支圆号表达大灰狼主题;6、定音鼓急速的滚奏表现猎人开枪的主题;7、弦乐四重奏表现少先队员彼得的主题。作品基本上按作曲家撰写的旁白进行了音乐表达,通过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除了一些共性的体会外,感受作品明显与学生个性有关,学生在不同的角色的体验中饶有兴趣地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4、背景(故事)引导法

有些音乐作品取材于一些流传已久的故事或传说,欣赏这类乐曲,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作品密切相关的背景事件,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如欣赏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作者、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背景,随着音乐向他们讲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凄美的故事。生动的讲述,优美的旋律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波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在此基础上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5、媒介引导法

小学教材的欣赏曲目中有很多融合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内容,通过文字、绘画、舞蹈等媒介的辅助,让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学生更容易融入这类曲目的音乐意境。如在欣赏蒙古族音乐《挤奶舞》时,可以把一些蒙古族舞蹈的元素融入课堂,如挤奶、赛马、射箭、摔跤等舞蹈动作,这样能加深同学们对乐曲的理解。无伴奏合唱《牧歌》描绘了翠绿的草地上……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白云和青山是我们的帐篷。在欣赏时可创作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图画,定能加深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还有更多的乐曲,可以让学生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听后感受。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辅作用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知识,由它创设都学情景,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表现音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组织好音乐欣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