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标教学论文范文

音标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标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音标教学论文范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逐步形成了“自主参与,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讲授字母ɑ的发音时,笔者课前让学生分组准备学过的含有字母ɑ的单词并注上它的发音。上课时,安排各组代表展示准备的单词,让全体学生朗读、体会和设疑。其中,学生最大的疑问便是:为什么在cake,face,game等单词中ɑ的发音为[ei],在cɑp,mɑn,mɑp等单词中ɑ的发音就成了[覸],在Chinɑ中它读成[藿],在what中它又读成[蘅]。部分学生经过观察发现了cake,face,game等单词中“元音字母+辅音字母+不发音的e结尾”的结构,也注意到cap,man,map等单词的共性。笔者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出:ɑ在重读开音节中读[ei],在重读闭音节中读[覸],在非重读音节中读[藿],在wh字母组合后面读[藿]等规律,同时呈现部分含有字母ɑ的新单词鼓励学生大胆预测和朗读以巩固学习效果,并安排学生分组寻找ɑ的其他发音,如:[i][蘅:][ɑ:]等,让他们了解和接触更多的含有ɑ的单词。

二、改进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教学中若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而不厌。在学习12个单元音时,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区分[e]和[覸],示范[e]的发音时,笔者便伸出食指横放于口中;示范[藿]的发音时,笔者便伸出食指和中指横放于口中,形象地描述出两者发音时嘴巴咧开的程度,学生个个都跟着起劲地比划。再如,学习极易混淆的双元音[ai][藿u]和[au]时,笔者把其中的[a]比作有着小尾巴和大肚子的小企鹅,学生们立刻掌握并且牢记了[ai]和[au]。在课堂中,我们需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而不仅仅是老师朗读、学生跟读、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只有让学生的心理愉悦,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2篇:音标教学论文范文

音乐表现力是指演奏者在音乐作品的演奏中把握作品的特性,从而表达出作品的内涵及自身的情感。表达音乐之情,欣赏音乐之美,要从听觉、知觉及情感三个方面调动情绪,从而挖掘出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最终实现音乐表现力的发挥。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分辨音色、音调、音高及音长,并能够把握各种音乐的听觉特征。音乐知觉能力是指对音乐的准确判断,并对音乐的独特体验,体会到音乐的感情。音乐情感能力是指作者与作品之间的融合与创作。三种能力的培养是漫长的,是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实践才能够形成的,在钢琴教学中,就要从多种角度培养学生。音乐理解力与音乐表现力密切相关,只有理解了才会准确地表达。音乐理解力主要指分析作品创作背景,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还包括对音乐的层次、色彩的理解。想象力是演奏者基于自己内心,而与作品的内容、作曲家的想法之间所产生的丰富合理的想象。创造力是指演奏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要求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二、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价值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尤其重视对学生弹奏技术的培养,认为弹奏技术是钢琴演奏的灵魂所在,应该作为重点教学。不可否认,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们都有着精湛的弹奏技术,但在教学中重视弹奏技术之外,还应该重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因为我们要明确音乐作品的演奏中,表现音乐作品是目的,弹奏技术是手段。要想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就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而不是将弹奏技术当作钢琴演奏的唯一。在钢琴教育中,应该树立正确的钢琴教育理念,不应该把弹奏技术当作教学的唯一,还要将音乐表现力作为培养重点,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1.扎实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在钢琴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手指灵活、弹奏速度快、节奏感强,但是弹奏效果生硬,不具有美感,没有展现出音乐作品的魅力。那么,我们要想改变现状,就应该从基础做起,要让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学习正确的弹奏技巧,不要将灵、快作为学习的目标。钢琴演奏技术是演奏者演奏作品的手段,技术越是熟练,弹奏就越流畅,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更加深刻。如果演奏者的钢琴弹奏技术生疏,又怎么去表现音乐,还会出现声音不清晰,双手不协调的情况。扎实的技术是表现的前提,尽管我们强调不要把弹奏技术训练作为钢琴教学的唯一,但是也要在正确的弹奏技术训练上下足功夫。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做到全面掌握作品的风格与内涵。在成功的弹奏中,演奏者会将作品内容完美地表现出来,这离不开他们对作品深刻的理解,充分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创作背景,并会用熟练的技巧来表现。钢琴弹奏是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处理的,处理过程中既要有自己的见解,还要遵循作品自身的内涵,更要展现出特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深刻分析作品,可以从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作者意图、作品曲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如在教学中,请学生在演奏作品之前,就应该要求学生查询该作曲家的生平,以及创作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更要要求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说说自己的会怎么样来加工创作,鼓励学生去演奏,还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音乐表达能力是指演奏者对音乐主体情感色彩的一种展现,要求演奏者对作品的段落层次、旋律起伏、节奏律动等有基本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水平是层次不齐的,学生的状态也是各有特点的,有的同学已经能够演奏很多高难度作品,有的却还只会演奏基本的练习曲;有的学生认真踏实、积极思考、善于操作,有的学生却是漫不经心,十分懒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端正学生的态度,要让学生对自己严格要求,在细节演奏中引导学生汇聚感情与钢琴弹奏合二为一,做到对段落层次、音乐主题、节奏律动正确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师应丰富课堂教学语言

第3篇:音标教学论文范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办学行为的日益规范,课程设置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为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业务素质,还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研上下功夫,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效益。然而,广大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缺乏系统提高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及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时间和机会,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惠及每一位教师,教师大规模的外出学习也难以实现。利用校本教研方式――教学案例研究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简易、实用的教研形式,是有效拓展教师教学视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一、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探讨

我校现有英语教师26人,其中80年代参加工作、经过短期英语培训上岗的老教师6人,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与知识;80后青年教师11人,他们经过了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专业知识丰富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基于我校英语师资水平现状,我们采取了以老带少、以少促老的研讨方式,每个年级备课组老中青相结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主动查找资料、探索教法、制作课件,自觉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和国内外有关的教育信息资料。我们同学科教师坐在一起,在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对某一教学案例共同研究、探讨,相互得到多角度、多层次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案例研究,研究出了一个个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1]:“瞻前顾后”试卷讲评法

试卷讲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维、提高能力。上好讲评课对巩固学生双基,培养学生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初三复习阶段,学生要做大量专项训练、综合训练等应试练习,高效、高质量的讲评课显得尤其重要。然而,我们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在试卷讲评中按顺序逐题讲解、分析,讲评一份试卷或一套练习题动辄要花费两三节课时,效果虽好但费时太多。因此,我们以“如何讲评试卷更有效”为教学案例展开研究,根据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的特点,遵循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院“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讲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经过多次听课、反复研讨,最终形成了“瞻前顾后”试卷讲评法。我们利用这一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课前延伸,分析考情。在讲评前,把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初步自查自纠,进行错因分析或合作交流,互查互助互补。教师认真研究试卷,分析考情,统计出错率,找出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选择讲评题目。

二是课内探究,精讲点拨。教师在通览试卷、了解学情的前提下抓住重点、难点讲典型。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把握全局,将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精选出的重点、难点、疑点及出错率高的典型题目上并重点分析、讲解、点拨。对学生已会的题目干脆不讲;对较难的题目或对出错率较高的题目,鼓励、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对学生合作研究仍解决不了的题目,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讲解,帮助学生对错误成因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出错的根源,再辅以相应的练习,讲解正确思路,耐心点拨启发,直至学生豁然开朗。

三是课后拓展,精练提升。精练是讲评的拓展延续,是根据试卷讲评反馈的情况进行的矫正补偿,是巩固讲评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变式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二、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仅仅对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沾沾自喜而不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有可能长时间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对一名教师来说,用自己的教学案例初步研究成果完成教学任务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体会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但更多的是对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之处的反思。课后,大家再次坐在一起,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的体会和想法,或是听完一节课,听课者说一说对执教者在课堂中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的评价。然后根据学情主动对教学案例研究成果进行反复研讨,及时调整、整合、增减研究成果内容,进行再度设计,形成一个个相对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使其对指导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在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我们围绕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促使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使我们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更完善、更科学。

案例[2]:以字母、单词负载音标教学法

音标教学有助于学生识记单词,是得力的英语学习工具。通过音标教学,学生可以正确规范发音,自己学会拼读单词,这将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平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然而,初一新生虽然经过小学英语学习,但有不少学生到初一后仍未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律,没有独立识词的拼读能力,出现见词不会拼读,背单词靠死背单词字母顺序,甚至为了记单词读音给单词加注汉字或汉语拼音的现象,使得单词读不准,记不住。随着学习的深入,记不住的单词越来越多,学习兴趣渐渐消失,最终导致了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落伍,两极分化随之产生。因此,我们把“初一如何进行有效的音标教学”作为教学案例研究,历经5年的反复研讨,“以字母、单词负载音标教学法”日臻完善,在近几年的初一音标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案例,分别获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创新成功案例金点子奖和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是规范字母读音,为学习音标奠定基础。正确的字母读音是学好音标的基础,引导学生反复听英语字母录音、唱英语字母歌,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英语字母读音,为下一步学习音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按所含元音音素把字母分类教学音标。引导学生找出26个英语字母分别含有的元音音素,然后把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字母归类;利用“除辅音学元音”的方法,把元音音素从字母中分解出来,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学会认读元音音标。

三是利用英语字母注音教学音标。分别给26个英语字母加注音标,引导学生反复听、读。利用“除元音学辅音”的方法,把16个辅音音素从字母中分解出来,引导学生学习以上音标。因为学生已经会读字母,个别音标忘记了读音也可以根据字母读音推出该音标的读音,使得学生可以较快掌握以上音标。

四是根据单词注音教学音标。摘录小学课本中的简单易读的单词并注音,把26个字母中未包含的音素从摘录的音标词中分别分解出来,指导学生完整地学习48个英语音标。帮助学生将音标和单词字母的排列对照比较,了解主要的字母、字母组合及其读音规则,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拼读音标词,尽量根据读音规则记忆单词,培养学生的拼读及记忆单词的能力。

五是从理论上讲解、归纳,系统地学习音标知识。在学习以上音标知识的基础上,把所学48个音标编成相应组进行教学,如把辅音按清、浊对应教学,把元音按单、双元音分组教学等;指导学生初步分清元音与辅音、长元音与短元音、单元音与双元音、清辅音与浊辅音,讲解一些简单的发音要领,要求学生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

三、在探讨、反思过程中,我们共同成长

几年来,我们在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习课堂管理经验、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较标准的口语及专业理论知识。经过多年的教学案例研究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实用性强、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教学案例研究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长期的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教学案例研究对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研究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教学案例研究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描述、分析,既可以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科学合理,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案例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从“被教研”走向了教研自觉之路。在教学案例研究初期,教研活动还没有引起一线教师的认可与重视。为了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安排的教育教学案例与论文征集、课题立项、推选优质课及教学能手等任务,学校领导不得不指令性地安排某几位教师完成;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善于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临近晋级评优,不得不冥思苦想,硬着头皮东拼西凑出几篇毫无新意的文章,或在一些非正规的报刊上发表几篇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所谓教育教学论文。这种被动的功利性的教研形式,不但损坏了教师的自身形象,也使教研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随着教学案例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研意识逐渐由懵懂走向成熟: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博客,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成功案例、教育叙事、教研论文,积极申请研究课题等等,教育教学研究逐渐成为了我们的自觉行为。几年来,我们把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好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加工、润色、升华,成为我们的一己之见,以论文的形式在省、国家级报刊发表,有的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

第4篇:音标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村;七年级英语;困惑问题;典型

农村各小学普及开设英语课程已好多年了,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这四年的英语学习,为初中英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本地区近年使用的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来看,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都呈“初始”状况,即其教学内容安排几乎是将小学阶段英语再进行一遍。由此说来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很轻松,但是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七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效果差距大。

问卷调查七年级238名学生,87.24%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重要,但是只有48.57%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43.1%的学生不喜欢英语的原因是“考不好”:许多英语学得慢的学生跟不上,学得好的想快但快不了。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许多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时得不到有效解决而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增加,并逐渐成为他们的困惑。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谈这一问题。

一、中学英语教学法的改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英语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大不相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堂,而初中课堂中这一教学法逐渐减弱。经问卷获悉,有90.26%的小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把教学内容翻译成中文很有必要,能使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效地“动”起来,而七年级英语教学实际是教师在授课中逐步取消这一做法,开始转为大量用英文授课,这一教法使得学生一下适应不了,成为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二、“音标”学习对于学生亟待解决

教学中笔者时常发现,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在读相同的英语单词时,发音并不完全相同,既不是英式英语,也不是美式英语;朗读句型和对话时,语速语调呈现出很浓的“中国风味”,和标准的英语读法相差甚远。也时常有许多学生抱怨单词记不住。的确如此,小学阶段最高年级的学生,每周新单词的识记量不到十个,而时间仅隔半年,七年级学生每周单词的识记量大约是四十个。由于教学内容增多,教师没有时间反复领读新单词并多样操练,七年级学生识记单词难度增大。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音标学习对于学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急需教师运用有效教法教会他们标准的国际音标读音。“音标”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困惑。

三、“句型转换”答题效果甚差

笔者在习题及检测中屡次发现,学生在“句型转换”这一问题上答题效果很不理想。课文中原原本本的句型,除了极少优秀生能按要求转换出正确答案,大部分学生做这种题正确率很低甚至为零。将此类问题详细地一一来练习,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于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的句式结构的掌握比较混乱。经调查,他们之前的学习中几乎没有涉及这一问题的系统学习,因而时常成为其学习中的困惑。

四、“写作”能力基础薄弱

七年级学生在教材内容无任何难度的情况下,按要求学写作文,能达到作文单词数量,单词书写正确的学生约有70%,但写作内容无语法错误的学生却不到10%。这一现象表明,学生机械识记单词的效率较高,却不会正确运用语法。这些问题学生在短时期内无法解决,因而成为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笔者认为出现以上困惑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中小学教材内容、评价和教法衔接上的脱节,使学生短时期内难以适应

“音标”“句型转换”以及“写作”等问题,是七年级检测练习中必考的题型,而小学阶段教材很少有这一内容的安排及练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几乎不涉及此问题,自然时常被学生忽视。另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如兴趣、动机、信心、意志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养进入七年级的同时都被轻视了。例如,《英语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第二级):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七年级为20~30首。但是问卷调查显示,六年级学生达到要求的占到75.2%,而在七年级学生只有16.53%的学生达到这一要求。

2.师资力量的制约,造成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农村有的小学至今英语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专业英语教师寥寥无几,聘请英语代课教师占一定数量(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为初中或高中),有的学校是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超课时兼职上英语课,他们自身存在英语发音不准、语调不正确和语法知识不扎实等问题,这样无论这些教师在能力上还是精力上进行教学,英语课的正常开展都会受到影响,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自然也时常得不到解决。

3.试题的不同,让学生一时无从适应

农村地方由于迎合家长和学生的“成绩”需求,小学阶段教师自己出的英语试题检测极其简单,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如“音标”“句型转换”及“作文”所占比例甚少,五年级试题中开始检测音标,最多达到10%;六年级试题中开始出现“句型转换”和“作文”,此三者合计所占检测比例最多不超过20%。而进入七年级,考试内容一下正规化,全县乃至全市范围内是同一套检测题,之前基本由教师控制的试题及成绩局面被淘汰了。

总之,农村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上出现的这些困惑,归根结底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上,相关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及时找准其根源并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能最大限度地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有效提高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撰写与例举.宁波出版社2005-7-1.

第5篇:音标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培养;语感;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99-01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孕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触感染、语意感触感染、语言感情颜色的感触感染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规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颠末反复感性认识上涨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领会。

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厨师要有活络的味觉,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高中英语教学,音乐家要有良好的乐感同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有良好的语感。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是以人们凡是能从旁人的语音、说话调调、措辞时的心情和动作等准确驾驭旁人要抒发的超出书契本身的含义。虽然语感会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在同样平常的教学中采取有效办法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鉴于日常平凡教学的经验,我以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要制止纯真的传授知识,要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的真实的目的,如学生的泛读应运用默读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览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要兼顾速率和理解的准确度。精读可采用先默读,学了之后要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颇有作用,朱熹曾说过:"凡念书,须要读得字字清脆,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天然上口,久远不忘。"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必能在日常平凡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提高语感。

二、增强英语语音教学,构建良好的语音氛围

用英语举行直接思维就必须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这起首决定于于教师本身的英词素养。倘使教师能用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举行教学,学生在欣赏教师语言的同时,也会深受其传染而天然的用英语教学论文参与到英语语言实践中来,并在参与的过程当中逐步养成用英语举行思维的习惯,从而促使英语语感的初步形成。在教学中,咱们由过程英语本身举行的会话、交流来传授英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另外,天然、规范的语音说话调调也将为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根蒂根基。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经由过程模仿来举行,教师应供给大量听音、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办学生育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在同样平常教学中我发明有学生在需要注音时用汉语而不消音标。

三、在词句学习中深化语感

教师在单词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对已经学的音标,先试读单词,来提高高中学生英语的拼读能力。要指导学生对升、降调的学习,碰到双音缀以上的单词时,要注意重音,养成习惯,以便在读语句或会话时,说话调调的升,降会比较天然流利。

另外,句子是能抒发比较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人们在用句话表述一个意思的同时,会天然地融入本身的喜怒悲哀的乐曲等感情,于是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采用不同的抒发方式,便产生不同的句意。以是在句子的教学中培养语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时候的教学,不仅是纯真强调句子说话调调的升降,句子重音,词和词组的连续等语法逻辑处理,还要加入人的思惟感情。如"How do you do"除了要求读起来接气,流利并用降调外,还应加入本身的感触感染,要表现出与他人熬头次晤面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从而深化语感。经由过程词句的双项联合教学,能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四、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必会产生歧义,这样学生就不有可能有效地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抒发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合适英语抒发习惯的句式或抒发法,其中就包孕由于没有思量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表面上很像正确实则纰缪的抒发。要做到切当理解和正确抒发英语思惟,了解必要的文化差异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扩大高中学生的阅览量

语言的学概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阅览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由为重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推荐一些困难程度适中、题材广泛的英语读物,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扩大对英国文化的了解规模。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推荐课外英语读物,交流念书笔记、心得,共同提高英语阅览程度,以资提高学生的语感。

六、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在过去,人们英语教学经由大量的背读古文来学习文学,现代文字学习理论也说明大量的语言输入能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证明了积累在文字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美的句子和短文,还需要求她们在课后时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柔美的词、各类抒发方式、写作技法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根基。

第6篇:音标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词汇教学 理解 输入 输出

一、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级学习者,词汇学习是起点和基础,对于高级学习者,词汇是进一步提高其语言水平的关键和难点。没有坚实的词汇基础,外语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就无从发展。中学阶段的词汇学习比较浅显,主要侧重于记忆单词和词组及其中文释义。进入大学阶段,学生仍然要学习词汇,但其内容更深更广,主要靠理解在不同上下文中词汇的含义和使用。任何语言的词汇,其数量不仅是庞大的,而且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现代社会发展得快,语言的变化也快,词汇的含义和使用都会发生变化,新词也不断地涌现,学生不但要扩大词汇量,而且要更新词汇库。

二、影响大学生词汇学习的因素

(一)学习态度因素。

学生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天天背单词和练习语法。直到上大学,很多学生还把大学的词汇学习等同于简单的英语和中文的配对练习,当然会对词汇不屑一顾。他们以为就是多认识了几个单词的中文含义,对提高英语没多大意义。但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不断累积的过程。事实上,他们不仅不会使用这些词汇,连其准确的含义都还没理解。

(二)学习方法因素。

在外语学习之初,死记硬背还是很有效果的,但一直继续下去会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学生普遍反映单词背了就忘。他们大都孤立地背单词,对单词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不看上下文,不管是什么词性和搭配知识。在脑海里,词和词没有形成联系也没有对比。单词背了以后,既不会使用到,也不会联想到,这样的记忆效果当然不行,背得多,忘得多。

(三)语言环境因素。

学习语言的环境很重要,但我国学生的外语学习往往局限于课堂。在校期间,他们接触外国人的机会很少,家庭成员之间用外语交流的可能也微乎其微,整个社会外语环境不够理想。而且学生在课堂上所接触的语言脱离自然环境中的鲜活和生动,既影响了外语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又影响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外语输入输出都缺乏的情况下,他们接触和实践这些词汇的使用机会太少,导致他们的词汇量无法得到巩固和进一步扩展。

三、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要巩固和扩大词汇量,记忆首先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注重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全面而深入地看待词汇的方方面面,包括词性、词义和词语搭配知识。记忆还要讲究方法,善于利用语言的规律,建立词汇间的联系,有意义地识记单词。最后,要抓住各种机会增加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提高这些新学词汇的复现率,把他们变成长时记忆。以下归纳了词汇教学的几个要点:

(一)利用读音规则识记单词。

大多数单词的拼写是符合读音规则的。音标不仅仅能让我们拼读单词,而且能帮助我们拼写单词。只要掌握了读音规则,如划分音节的规则、开音节、闭音节等,把单词读准了,拼写单词就容易得多。

(二)利用构词法知识记单词。

汉语的词性区分并不严格,体现在词性不同而形态相同,但是英语词汇的使用和词性密切相关,词性不同,则用法不同,所以词汇学习一定要强化词性的概念。利用构词法知识,可以分析单词的内部结构,通过分析其词根和词缀,判断其词义和词性。这样深入理解词的构成,既有利于记忆,又能扩展词汇量。例如,fallible(易错的),分析其词根是fall,形容词后缀-ible,利用构词法可再衍生几个单词,像infallible,infallibly,fallibility,infallibility。平常要让学生积累常见的词根、前缀和后缀,练习词性转换,帮助学生建立词性概念,培养词性意识,提高运用能力。

(三)全面而准确地理解词汇的含义。

一要看其英文注解,二要看词汇在不同上下文中的使用,三要比较同义词。中英文中完全对等的词汇是凤毛麟角,中文注释只是帮助低水平的学习者快速了解其大概意思,片面,有时甚至会误导其真正含义。只有通过看英文注解,才能发现词和词之间含义的细微差别。例如,suspect和doubt的中文都是“怀疑”,但由英文注解“suspect:believe to be true or probable”和“doubt:consider unlikely”可见它们的区别:前者侧重肯定意义,后者侧重否定意义。再比较两个单词在句子中的使用:The police suspected him of carrying out the bomb attack.(警察怀疑是他进行炸弹袭击)。I’m too busy,and I doubt if I can finish the work in time.(我太忙了,我都怀疑我不能及时完成工作)。大部分单词是多义词,只有观察其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使用,才能全面地理解单词的含义,达到灵活使用。例如proportion,其不同意义在不同上下文的使用如下: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still speaking the dialect is small.(部分)

The proportion of boys to girls in the class is 3 to 2.(比例)

The furniture is in proportion to the decoration of the house.(协调,相称)

另外,英语中还有很多词汇兼有多重词性和多重词义。这时要特别注意词性不同,词义也不同。

(四)掌握词汇搭配的知识。

词汇搭配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在学习搭配时,要有意识地注意中英文有差异的地方,排除汉语的干扰。如表达“开阔视野”不能用enlarge one’s sight on,而是broaden one’s vision of;说到“电话占线”,按汉语习惯会用“The line is occupied.”,但正确的表达是“The line is busy/engaged.”。掌握词汇搭配知识是词汇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提高词汇搭配的意识,培养语感,学会使用地道的英语。

(五)发散思维,联想分类记忆。

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多联想,当眼里看到的是一个单词,头脑里立刻要联想到几个单词,它的同义词、反义词、上义词、下义词等。面对零散杂乱的词汇和分门别类的词汇,当然是后者比较好记而且易提取。词汇按照属性可分成蔬菜类、动物类、文具类等。还可以按场景联想分类,如由ship可以在脑海里浮现航海的画面,联想到deck,cabin,anchor,sailor,seagull,horizon等相关词汇。

(六)尽可能多接触英语,把外语学习延伸到课堂课本之外。

虽然周围没有很多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和气氛,但我们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发现学习英语的机会,通过各种资源和手段增加词汇输入频度。除了听广播,看英文原版电影和报刊杂志,学生们还可以在车站、机场、街道上看到中英文的招牌、广告、指示说明。现在很多商品为走向国际市场都提供英文的说明书。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轻松地学到生动地道的英语,增加词汇输入量。同时,输出也很重要。学生要将生活中汲取的新词及时地运用到课堂和英语角的交流中,使课内外相结合,学习兴趣相结合,有效增大和巩固词汇量。

四、结语

词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掌握词汇是语言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根据词汇的各种语言特征,归纳了一些词汇的规律,并结合记忆的规律,以帮助学生较省力地巧记单词。

参考文献:

[1]齐卫,张海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