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

第1篇: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素养;学习兴趣

公开课,作为教师展示个人能力、教师间相互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为当前语文培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而就其现状,笔者有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种情况,在平时的听课学习当中,很多老师的教学过程行云流水、整个课堂天衣无缝。而回顾自己平时的课堂,即使备课扎实的一节课,在完成过程中也总会出现很多的纰漏,倒是有时没有预设到的环节,经过课堂的生成,反而会成为一节课的亮点。

反思:一节课上完似乎没有了任何缺点的时候,也许这才是教育的最大缺陷。我们可能会为一节课花费无数的精力,也许通过一节课我们会使教师个人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但对于听课学习的老师而言,似乎就很难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另一种情况是,许多老师在公开课时,整个课堂都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教学,突破重难点,可以说课程目标完成也不错。但课后反思会发现,整个课堂都在指导读句子,读文章,理解句子,体会人物情感。

反思:如果这是单一的一堂课,“双基”的完成应该是很到位的。但就整个目前公开课的现状而言,大部分老师的课基本都是如此,以课授课,以学生完成课文学习为目标。如果语文教育都是这样,也许就出问题了――课堂教学就成了一种封闭的学习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老师都重视拓展延伸,能够介绍教材中的人物、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利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在音乐、画面的感染下加深对课文中难点的突破。

反思: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尝试,但深思之后会发现,这些环节的完成,又常常只是一种华丽呈现,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目标,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当前的语文教育仍旧拘泥于课堂中完成拼音、识字、阅读、习作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常常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面对如此情形,那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自何处呢?

当我们细细地去琢磨学生的学习过程时,会有以下发现:

1.学生除了在课堂中学习外,课外有着更多的学习,还是围绕预习、复习环节来反复地熟悉拼音、生字、课文、习作,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学生每学完一课,都会有课外练习题要完成,都有课文中生字生词抄写记忆。这成了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手段。

3.学生还得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大小测验,通过测验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简单点说,就是学会考试。

学生无论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的大部分学习,都是围着课本、教材转。这样的语文学习不能说不对,但至少是不全面也不科学的,更是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违背的。

课堂就是以教材为依托,全面系统地介绍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那么,教材就是一个媒介,课堂就是一个平台,学生借助这个平台,通过媒介了解语文,喜欢语文,掌握语文方法,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

那么,教师该如何去利用课堂完成这一任务呢?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艺。

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字、词、句、篇文章的知识点,教师都能信手拈来,比如可以随口吟诵古诗词、名言佳句,可以随机讲述有关的人物典故、历史故事、人情风俗等等,通过教师渊博的知识,把学生带入广阔的语文大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提升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师个人修养和个人能力基础上,转变观念,以课堂为依托,构建一个开放、多元的语文学习环境。

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教材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语文学习手段。

《半截蜡烛》可以介绍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介绍有关的书籍和影片,让学生在大背景下学习课文的细节,更好地理解文中的人物及其细节。

《三打白骨精》可以推荐学生读原著,老师加以引导,通过电视剧、原文、课文中三处人物的异同,更全面地感知故事人物。

第三,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提高语文能力。

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的开始,而不是学习的终结。教师应该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对学生的以前所学加以肯定,对以后的学习给予指引。所以,教师应该把课堂当成学生所学与老师知识之间的交汇点,充分利用好这短暂的课堂时间,在总结归纳原有知识、肯定已有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向更高的水平迈进才是一堂课应该完成的终极任务。

“语文即生活。”教师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学生平时的学习讲求实效,引领孩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胡建华,包玉梅.初中语文公开课教学要端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8).

第2篇: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它以工程项目(包括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的通用模式。CDIO不仅传承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导(包括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师资、学生考核、学习环境)以及完整的实施过程和严格的结果检验等12条标准,其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作为一种面向产品、过程、系统生命周期的工程教育方法,CDIO不仅符合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院校相关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也有重要的参考和推广价值。正如率先把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汕头大学的顾佩华教授所说:“CDIO是一个平台和框架,在这个框架里面,每个国家、学校、学院和专业可根据需要融入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对CDIO进行本土化,而这正是CDIO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个人的职业道德、掌握学科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团队工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实行符合国际标准、以CDIO模式为载体,实施产学合作的办学机制,应该成为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鉴于营销实践教学满足实现CDIO的三个基本条件,可将“产品、流程、乃至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和操作过程”作为营销实践教育的环境。那么,如何将CDIO教育模式植入院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当中,如何对CDIO模式进行本土化,选择什么作为切入点?笔者认为,精心规划和设置独具特色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项目(营销全真实训项目),以引导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可以作为院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是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等方面。

1、建立以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时代特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借鉴CDIO的理念,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培养个人能力、团队能力以及营销管理和应用能力的系统方法。在构建过程中,需要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但这种整合并不是课程简单的合并和叠加,而是应以市场营销项目为背景,打破目前的课程框架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安排。因此,改革后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应是一个围绕学科进行组织,由相互支持的专业课程构成的有机体系。它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市场营销的管理和应用能力渗透到课程体系中,通过每一门课、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关于学科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营销管理和应用能力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以市场营销项目为依托,构建贯穿于课程计划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一批优质的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要想让学生具备营销的管理和应用能力,就要不断进行实践。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探索出一个以项目为依托、贯穿于整个课程计划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该实践课程体系将既包括概念实习、技能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环节,还包括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在项目安排上,早期应注重学生对营销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通过实践练习鼓励学生的创造力,而在组织形式上通常以3~5人为一组,实现对学生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后期则是通过比较复杂的项目去帮助学生整合整个课程计划的知识和能力,在项目选择上应强调创造力和对多门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对学生思维连贯性的训练。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要改变以往形同虚设的状态,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客座教授或教师到企业交流等方式,使之稳定并实现“产学研”的真正融合,为学生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连接搭建桥梁。

3、不断深化市场营销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知识的运用比知识本身显得更为重要,多年来教学方法和手段一直在不断改革。目前,“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有所改变,“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也已引入课堂。但为了实现一体化课程体系所达到的一体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营销的管理和应用能力同时得到训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需要不断深化。在国外的教学中有一句谚语:“如果让我告诉你,你可能会忘记;如果让我演示给你看,你可能会记住;如果我们共同来操作,你肯定会牢记。”所以,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应以项目为背景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注重“互动式”教学和学生个人经验的交流、总结。教师作为整个课程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行为和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这是讲授知识和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

4、开发和整合课程教学大纲,以保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效果。在市场营销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理念中,课程的教学大纲应是教学效果的体现。它是按照专业的培养目标,由行业专家、课程体系设计者和授课教师共同制定完成。在教学大纲中,不仅要体现出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还要落实对学生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以及营销管理和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和次序的安排,课程中包含的项目及其具体的实施计划、课程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能力(包括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营销管理和应用能力等)的训练方案以及课程的考核体系。

5、合理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完善课程考核体系。课程的考核体系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完善的考核体系将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的考核大多采取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的过程独立于教学,这对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用有限。所以,在市场营销的教学改革中,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融合多种考核方法的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以学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是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是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在专业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以及营销应用和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笔试、口试、表现评分、营销项目评估和团队内自我测评等多种方法,预先设定每项评估方法的标准和评分范围,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

结合广东白云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建立以CDIO为指导思想的培养模式。以项目设计、实施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精心规划一系列适用于不同教学阶段的项目,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需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与项目设计和实施有机联系、紧密结合。通过设计和实施过程,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能力培养和综合发展的目的。初步计划改革的课程有:《产品促销方案设计》、《市场营销专业导论》、《专业能力综合训练》、《商务策划方案设计》、《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和《超市营销方案设计》。

2、以CDIO能力培养大纲为目标,建立以项目设计、实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从师资的角度来考虑,比较缺乏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指导学生的教学,我们计划利用自身资源,首先鼓励老师利用寒暑假进行下企业进修;其次利用我院的人事部门以及老师自身的人脉关系,介绍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老师来校授课(专职与兼职都可以)。

3、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双语教学,采用原版教材;全面采用多媒体授课;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学生选课面宽;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聘请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到校授课,保证教学水平与国际信息发展水平同步。我们计划增加双语教学的课程数量,初步决定为《国际贸易》、《消费者行为学》和《国际市场营销》三门课程。

4、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实验室、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营造良好的实战环境。鼓励本科学生结合实习企业的实际项目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采用校外、校内双导师制,学生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设计主要内容。

5、开设学院网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件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同时,提供了立体的教学资源供师生共享,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学院教学论坛,开设学术学科、课程交流、专业学习、实习园地、营销技术、考研在线等版块,进行师生互动交流。

第3篇: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

关键词:语言艺术;课堂氛围;教师能力;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175-01

教学语言体现教师个人的能力和魅力,一个教师若能用娴熟而富有个性化的专业语言进行授课,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因此教师教学语言功底是否扎实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重视锤炼教学语言,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优化教学语言,优化教学语言事关教师能力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成败。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良好的教学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促使“教”和“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语言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学科特点,促使教学语言更具专业化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专业化的教学语言,有助于组织好教学活动,促进课堂回归本真。不同学科教学语言应有与众不同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科教学语言应当有差异化,也就是说我们都可能用汉语授课,但是实际的授课中我们又不同程度用到了专业术语,体现不同的特点。因此优化教学语言必须立足学科特点,促使自身的教学语言更具专业化,例如“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就必然要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自己在教学语言上必须更具“语文化”,让学生认同你讲的课就是语文课,你就是一个语文教师。总之,教学语言应是学科的教学语言,应体现学科的特点,应具有专业化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自己的教学语言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

二、围绕教学设计,促使教学语言更具系统化

教学设计是落实教学目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蓝本,因而教学语言应该围绕教学设计来系统呈现,也就是教学语言应把握课堂进程,围绕教学设计来组织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应避免杂乱无章,应力求简练、高效和富于系统性,有层次的教学语言便于学生接受,所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促使教学语言走向系统化,构建完整的教学语言系统,让教学语言的系统化化当作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抓手。当然要使得教学语言系统化,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充分备好“教材”,注重学情。例如在教学中,我通常抓住教学各个环节、围绕不同阶段的目标取向精心设计导语、提问语、过渡语、小结语、总结语,把教学思路和教学语言的应用结合起来并做好事先的预设和情境定位,当然这种系统化并未抹杀教师“急中生智”的教学语言,而是让整个课堂的教学语言更具流畅性,避免教学语言随意而为,信口开河。总之,精练、系统的教学语言让教学活动更顺畅。

三、关注生活实践,促使教学语言更具生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对外部生活充满好奇,他们身心正处于转型升格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而这也促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和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日新月异的生活促使语言不断地发展,因而教学语言离不开生活语言地滋润,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教学语言地优化同生活实践相结合在一起,从生活实践中吸取教学语言的丰富营养,促使教学语言更具生活化,从而拉近师生交流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情趣,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展示丰富而多彩的语言感知世界。在教学语言的应用上我们应紧跟时代脉搏,大胆使用生活用语,即适机地运用流行语、时尚语,这样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例如我在教授《鸿门宴》时,当我讲到樊哙闯帐时,我设计了一个提问――樊哙Pose (造型)怎样?只是一个简单的时尚用语“Pose”的运用,却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在学生的心中奠定了认同感、崇拜感的基础。因此教学语言如果缺乏生活实践的基础,就很难唤起学生认知的兴趣,所有的教学目标也就很难落实。因此教学语言的生活化是教师拉近学生距离的重要距离的重要保证。

四、注重能力培养,促使教学语言更具个性化

教师教学语言的应用体现一个教师的个人能力,而教师教学语言的提升离不开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独特和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让教师掌控课堂,运用自己个人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和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就是说教师应具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功底、懂得教学的规律”,把自己个人的语言魅力和教学实施相结合,提升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使得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具个性化,更好地吸引学生。要使一堂课成功离不开教师个人教学的魅力,而教师个人教学魅力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教学语言地运用。而教师语言能力的培养涵盖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的运用能力以及教师教学中的肢体语言。一个教师如果自己的表达能力地下也就很难沟通学生的思维,也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能力培养事关口语能力、表达能力。只有注重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得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具个性化,从而提高学生主动融合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除了应加强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研究外,更要加强教师自身能力提升的研究,把教学语言的研究当成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重要范畴,只有认真优化教学语言,才能更好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师个人魅力的自我展示,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 栋.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中国农村教育.2011(8).

第4篇: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32-02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现状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取相应政治能力,培养政治参与感的国家级必修科目,也是教育部明确规定建设的重点学科。该科教师在新课改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认知程度不同,容易在角色认知、教师态度以及师生关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定位缺陷。

(一)教师角色认知失衡

在新课程理念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将高中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固守传统教学“驾驭者”和“灌输者”角色,难以结合时展及时地进行角色调整,具体体现在:第一,片面驾驭课堂,忽略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挥;第二,缺乏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固守传统教学桎梏;第三,教师角色意识有待加强,个人能力亟待提升。

(二)教师态度表征不明

教师态度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审慎利用肢体和行动语言对学生进行关心和指导,才能有效维护教学秩序。态度表征不明具体表现在:其一,教师从业态度。教师工作的冗杂性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其二,教师学科态度。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实际教学应结合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并时刻保持教学兴趣和热情,逐步完善更新课程内容。态度表征不明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会在整个教学工作中产生惰性,对课程教学环境知之甚少。

(三)师生关系发展不均衡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以及思想政治课后学生的生活辅导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在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时能否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秩序。后者主要是考虑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注重学生感受。事实上,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会因为谈话主体或者流程的变更忽略学生感受,主导谈话内容,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留于形式,很难真正的充当“倾听者”的角色,这既是师生关系不平等的体现,也是教师个人角色定位迷糊的表达。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模糊的原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模糊可以归因于诸多方面,无论是教师内部结构还是外在的教师教育环境都是教师角色定位模糊必须找准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舆论导向偏颇

教师是社会人,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教师是必须依附社会群体生活的单独存在,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社会地位难以适应社会要求。社会提供给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难以适应思政课程教师肩负的社会期望,不利于教师角色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时代,人们接受资源的范围和能力愈来愈高,教师仅仅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述显然难以符合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需要。第二,课堂效果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获取政治素养。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行动需要充裕的时间和必要的场合,这正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效果潜伏性和滞后性的表现。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理想和现实生活的嫁接中容易产生角色差距。但社会舆论只关注教师教授的知识对学生的实际作用,负面舆论正是来源于这个契机,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创设可有可无,这种错误观念会形成一股强烈的社会洪流引起教师队伍的恐慌。思想政治课教师会在已经获得的社会角色中徘徊质疑,对未获得的社会角色逐渐失去兴趣,由此导致教师角色紊乱。

(二)教学环境纯度失调

教师只有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够顺利适应各种角色,发挥角色作用,保障教学实效。思想政治课内容庞杂使得教学环境在各种文化交流与摩擦中失去应有的纯度。具体表现在:第一,趋利型科研目的。教师这一岗位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相对稳定,这种稳定虽能够保障基本家庭生活,但也会制约家庭财富的累积。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的今天,部分教师通过科研来获得自身所需利益,由此在“教学者”和“研究者”这两种角色的协调时影响到教学效果。第二,升学型学校氛围。现代社会的竞争机制渗透到各行各业,学校也未能幸免。为了保障学校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学校会片面追求升学率,这对教师教学形成压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念引导上进行自身角色定位。前者符合升学率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系统的指导书本必修模块相关知识。后者是思政课有别于其他科教学的特殊之处,但在严峻的升学压力和学校综合评定中,难免受到牺牲,这样虽可以保障教学效果,但对教师个人和学生成长有碍,引发教师角色调适的不平衡。

(三)教师个人能力有限

从教师个人能力对帮助自身角色定位的角度看,思想政治课教师会在角色认知、角色体验和角色扮演这三个方面陷入误区。首先,教师角色认知有误。角色认知主要体现为教师面临角色时形成的意识观念和行为指导。思政课教师角色认知的错误之处在于由于角色责任的弥散性和模糊性使教师角色缺乏责任感。弥散性就是教师对多种教学任务的完成很难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握,多种角色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样教师在完成角色责任时容易得不偿失。模糊性是指多种教师角色之间的共通性和细微差别很难形成清晰的认识。但因时间、空间不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角色责任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所以也不存在是非观念。其次,教师角色体验不良。思政课教师因为课程实际需要,常会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但教师本人知识和能力与专业心理辅导师存在差距,而该差距是因为传统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导致的,在其影响下的高中思政课教师对自身角色的体验容易产生不良隐患,加剧教师自身角色定位负担。最后,教师角色扮演失当。教师角色的边缘化和不同价值碰撞导致教师在面临多重角色的选择和扮演时因为个人能力偏差导致角色观念淡薄,角色表征不明。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

(一)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基本角色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基本要求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教学精髓的同时融入新课程改革相关理念做出的概括总结。其一,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以“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为开端,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其二,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师生关系的营造者。新课改要求在师生间的对话合作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其积极思考,尊重不同见解,营造积极稳健的教学氛围。其三,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自我完善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完善即是指教师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究,逐步成为具备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以此提高学术水平,为教学服务。其四,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开发主要是任课教师结合学校和地方特色,对优秀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充分发挥校本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发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与学习资源。

(二)学校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学校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活跃的主要环境,需要明确该科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的开展教学;教师要恰当关心学生,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情绪的表达,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要认真理解学生,一是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造成学生某方面不足的原因;二是理解学生内在潜伏的心理状况,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帮助并指导学生表达情绪,选择适合的个体行为。其次,创造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要端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高度信任学生、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尊重事实,服从真理。再次,构建发展型教学评价体系。选择“多元化”评价主体,确立“促进发展”的评价目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实现评价重点的转移。

(三)教师积极提高自身角色能力

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积极落实课程改革要求,树立角色意识,加强角色适应和扮演能力,调整角色间关系,准确定位角色意义。一方面,积极参加培训,提升角色认知水平,加强角色扮演能力,实现角色间转换。教师角色扮演能力的前提是教师对自身诸多角色形成认知,了解各角色行为和适应范围,教师需要正视自己这一职业面临的多重角色以及诸多角色已然存在的客观事实,认识角色困境,对相应的解决路径应进行初步探索,恰当整合多重角色,形成自身角色系统。另一方面,调整角色关系,重视自身心理调适,教师应承担教授学生知识的基本角色,注重自身的心理素养,加强自身心理调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促进稳健的角色关系服务。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面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艰难选择,教师需要在自身认知和外在环境保障的前提下积极完成自身角色定位,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延,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胡田庚,罗燕.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成长路径[J].教师教育论坛,2014,(03).

第5篇: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54-02收稿日期:2016-08-22

课题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教学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JXZL1304)。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青少年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的操作能力和技巧。所以,在该课程设计上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项目主题进行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在整个项目的运作中,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和体会面对服务对象――青少年群体的整个服务过程。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80份。调查取样涉及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参与调查的学生全部是随机抽取的。本次调查数据运用SPSS 170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抽样选取了30名大学生对其进行深入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一)项目教学法在课程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多年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上尝试实施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认可度高达915%。有272%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298%的学生认为“对青少年社会工作有了更多的喜爱”,有23%的学生认为“课程很有意思,不枯燥”,有115%的学生认为“希望以后的课程也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等等。

1设计项目

教师首先按照课程内容设计项目主题,比如,青少年成长危机有恋爱困惑、情绪困扰、人格危机、学业危机、网络成瘾、就业危机等,围绕这些主题设计项目主题。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会让学生自己设计项目主题。

2学生分组

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来确定小组人数,一般是6~8人。小组成员一定要配合默契,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除此之外,在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团队建设,各个小组需要完成小组命名、设计口号、设计logo、制订规则、选举小组负责人等一系列建组工作。

3小组项目立项

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项目,并初步提交项目计划书,并且以PPT的形式展示和答辩。教师也给予指导意见,最终确定项目任务书。

4自主学习与项目开发

在这个阶段,各小组就进入具体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为成果展示做准备工作,彩排、演练、准备道具等。在该阶段,学生按照自己的项目主题,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活动形式鼓励创新。

5阶段小结与交流

在整个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阶段小结,各个小组要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交初步阶段成果。各个小组之间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鼓励其他各组成员提出建议和意见。针对同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小组从中找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6成果提交与评价

在该课程中,学生喜欢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现项目任务书中的服务全过程。例如,个案辅导,从接案到实施,再到结案,学生通过扮演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等其他相关角色,展现服务全过程,从中深刻体会和了解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技巧和方法。

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自评、小组内的互评和教师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学生的项目成绩给出一个合理的评定。

(二)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部分学生对项目教学法不认可

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教学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一旦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动手,就开始抱怨,认为困难重重,抵触情绪明显。在开课前,笔者进行了访谈,85%以上的学生不了解项目教学法,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到项目教学法中,认为“太难了”“太麻烦了”“耽误其他课程的学习”,等等。但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认为收获很大。

2学生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除了专业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有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考验。在教学当中,笔者明显感到学生的综合能力欠缺,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比预计效果差一些。

3教师压力增大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它需要教师打破学科体系的知识结构,按照项目内容重新设计教学。”[1]而且教师需要有一线社会工作的实务才能够督导并提出专业建议。因此,教师备课时需准备更多的知识,需要有创新的课程设计和更加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能还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去指导学生,这必然会加大教师的负担,增加工作量。

四、结论 (一)项目教学法要嵌入传统教学法中

社会工作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社会工作专业课程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融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参与的过程,鼓励创新,注重整个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而不是最终的成绩。最重要的是项目教学法与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以实践为基础。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明确教师角色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不仅是讲授者,还是项目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监督者、评估者。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2提高教师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提高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外出进修,了解先进地区的实务经验;鼓励教师到一线社工机构做一段时间的兼职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其次,教师需要有团队意识,形成教学团队。最后,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

(三)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需要完善现有的学生考核制度,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2]比如,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将项目的完成情况、专业知识水平、个人能力提升、社会实践情况等按比例引入成绩评定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实践环节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总之,现在社会、企业需要的是拥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实用型人才,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快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建设,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广大毕业生成为同时拥有扎实基本功以及操作能力强的人。

参考文献:

第6篇: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

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途径一、前言

所谓提升应用型工科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就是提升大学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个人能力也称为软实力,是外在表现和内在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学校、学院和班级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搭建平台。专业技术能力也称为硬实力,首先是应用型大学毕业生要对所学专业技术熟练掌握,其次是对所学专业和该专业相关新技术要有所了解和理解,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二、应用型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起,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是我国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再加上往年未就业和跳槽的学生,就业形势令人担忧。

应用型工科类本科院校办学重在“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其相对于研究型本科学生而言,优势在于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强。然而由于校内实训平台的有限限制了学生更多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也同样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此外,专业培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而大量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新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应用型工科毕业生而言,不但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有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就业压力更加加剧。然而,学生层面暂时还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发展的步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缺乏创新实践精神,一直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对知识的掌握局限于理论;部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不足,难以符合社会企业的要求;部分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择业过程中发那个不下身段,不愿意到基层或一线锻炼和工作。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或者自我定位不准确,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如何提升,长期规划是什么等。

三、提升应用型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提升应用型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应注重其本身显著的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主体;专业技术是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勇于开拓创新是就业竞争力的灵魂;个人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微调或改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就业渠道,寻求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树立市场风向标意识,培养快速适应型人才

21世纪是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新技术日新月异,推陈出新,因此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培养学生快速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一是每年定期开展“企业座谈会”,并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一方面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行业最新动态,同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和即将需要什么,方便高校根据企业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二是培养学生适应新技术的能力。首先在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要树立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专业学习中遇到难点时不能退缩,而是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其次要将书本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思想转变为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办学思想。以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是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2.树立以学生为本意识,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一方面,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基础,高校要转变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发展、如何引导等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高校要提升管理部门服务意识水平,增强教师和学生管理者的主动教育意识,转变之前教师只教学,辅导员只管自己学生,管理者见而不管的局面,动员学校全体人员加入到育人行列,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紧扣中央16号文件,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高校除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以学生素质拓展为契机,积极参与学科学术活动、文体活动、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等,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工程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等。二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首先重建大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将学科竞赛、发明制作、论文著作等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其比重。其次建立班级学业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导师,为学生解答专业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研究。三是搭建二级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由专业老师进行引导,开展院级和校级相结合的科技竞赛、专业知识竞赛等,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各项竞赛,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3.树立就业竞争意识,培养规划型本科毕业生

首先,加快传统型就业观向新型就业观的转变,树立应用型人才就业指导从大学生第一天进校开始的就业指导思想课开始,时刻具有就业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一重引导,大二重规划,大三重准备,大四重实战,其中规划和调整规划贯彻大学整个阶段。其次,加快传统面试观向新型面试观的转变,培养学生的面试应变能力。大学生就业面试不能依然局限于你问我答这种面试方式之中,针对现如今面试中常出现的面试形式,其中较难的有“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等,面试者通过人人平等的团队游戏,观察各应试者的发言次数的多少、是否善于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案、是否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否能将大家的意见引向一致等。因此,在大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要注重其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概括和归纳总结不同意见等等能力,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阅读百科、拓展知识的能力。第三,是激发应用型工科类学生的自主创业兴趣,学校层面成立创业社团,招募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一是创业教育,主要是系统的创业培训,包括创业意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以及普及相关创业法律法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等。此外积极开展创业模拟实训,在学生社区开辟创业实践基地。二是创业引导,主要聘请成功校友、创业典型、企业精英来校担任创业指导教师,利用他们的创业经验、业务知识辅助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和协助毕业生完成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邹积英,杨树成.关于提升工科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447):68-69.

第7篇: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前备课;学习兴趣;学习主体;学生活动;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46-01

语言是人类文明交流和传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英语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语言之一。掌握英语是广大青少年全面认知世界,开阔眼界,提升素质的一种重要技能。英语课堂是他们掌握这一技能最基本的场所。使英语课堂的教学更有成效,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努力的方向。在教学和课改实践中,我不断反思和总结,认为以下几点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有所帮助。

一、课前备课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即使是熟记教材,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对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成竹在胸。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实现这一理念就会给课堂教学实践增加不可预测的新变化、小插曲,课前备课的作用重要。教师不只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变化、备各种崭新的信息,甚至备师生情绪的变化。在教学改革中,这些才是对教师最大的挑战。

二、课堂教学要化繁为简,化被动为主动

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几个必备的部分:词汇学习、课文阅读、句型总结、语法分析、例句巩固、对话练习。每天的英语课堂上教师都在按部就班完成这些步骤,把英语学死了,学繁了,学会的只是“哑巴”英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学习中不断丧失,看似教师完全掌握的课堂,却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在被动的地位。因此,要改善教学效果,就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

1.保护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合理安排学生的精力分配,在学习中拥有饱满的热情,就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可是这是最难实现的。

(1)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听唱英语歌曲,看原声英语电影,讲英语小故事,英文文章荟萃,词汇默写小竞赛,这些方式不但可以调节学习兴趣,也能起到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情境创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自身首先应全身心投入。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哪怕只用一个最简单的单词表达,务求学生能听懂、能跟上。不要因为害怕学生听不懂而迁就,过分迁就学生不但会失去英语学习环境氛围,也会让学生的惰性进一步增长。教师授课的语音、语调、表情要适度,真挚不虚假,不能成为小丑,更不能是独角戏。学生活动要比教师的更多,简单直接,参与就好。习惯成自然,造就一种学习氛围。

(3)提升个人魅力:感性思维占上风的中学生,一般愿意支持自己喜欢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注重提升个人魅力,博学广识,及时吸纳新鲜知识,要跟得上时代,看得懂潮流,说得出见解,听得了异议。教师的魅力在于能吸引学生。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倾听者”的困境中获得解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途径。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像音符一样跃动起来,演奏出悦耳的曲目。当然,面对活泼好动且好奇心重的中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是对教师的考验,同时也对教师教学素养和个人能力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的课堂控制除了对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控制,还需要对课堂纪律加以控制。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目标,增强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重在因势利导,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私塾先生的戒尺时代早已过去,我们怎样来管理课堂纪律呢?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用心记住学生的名字,使学生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2)目光暗示,提醒警示;(3)“冷处理”,以静制动;(4)激励积极因素,树立典范;(5)正面提问,回归学习主题等。

三、课后活动辅助课堂教学,巩固学习成果

手抄报、美文摘抄(英文)、讲述英语小故事、英语角等活动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以用带学,主动探究。

四、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反思不足

课后反思对教师改进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优点要记录,遗憾更要记清楚,分析原因并且研讨解决方法。可是我们经常忙于设计热闹的教学活动,疏忽了思考和总结,使经验的积累不足,吃一堑而不能长一智,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没能及时解决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有限。反思和总结才能让我们对教学活动看得更清,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韩萍.提高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文学界,2010,(12).

第8篇: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

摘要:“CDIO模式”是2001年由4所国际前沿的工程大学倡导的一种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开始引进国内,至今中国已有50所高校采取该模式。本文在分析了目前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现状的基础上,将CDIO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中,并通过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CDIO模式一体化活动目标

“设计实现”过程发明活动生命周期评价标准宽容度

一、CDIO模式

“CDIO模式”是一种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1年由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等4所前沿工程大学合作开发。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强调创新项目从研发到实际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在系统的环境中主动地、实践地、跨学科地学习工程,在系统的环境中培养学生4个层面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CDIO模式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迄今为止,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组织。2006年,汕头大学成为CDIO的首个中国高校成员。至今,已有接近50所中国高校加入CDIO组织。

CDIO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通过该培养模式的学习,学生普遍称赞学到了真本事,增强了自学和解决问题以及研发、团队工作和沟通的能力。目前国外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走出高校,进入中学。在中学的技术课、项目创新等课程中让学生在CDIO的系统环境中经历创新构思详细设计实现测试现实运作的整个过程,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但在国内,CDIO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没有进入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活动或相关课程中。笔者在自身从事的青少年创造发明以及青少年工程创新活动中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二、基于CDIO模式分析目前中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现状

1.学生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和积极性,但创新能力较低,大部分创意还停留在思考阶段

目前参与创造发明活动的青少年普遍兴趣浓厚、积极性强,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寻找新创意、新想法。但由于多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参与学生没有把自己的创新想法和建议及时与指导教师和同学们沟通交流,并进行实质性的操作,从而限制了学生创造发明的过程,使得很多学生的创意只是停留在思想里或纸张上。比如: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尝试独自处理,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不能取长补短,共同把问题解决好;许多学生缺乏行动的信心,没有创新毅力,经常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的恒心和意志,见异思迁,半途而废,这必然导致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使得大部分青少年创新能力低下。

从创造发明活动组织者角度看,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是受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的主导,活动中只关注对最后成果的自主创新性、先进性等内容,而缺乏对学生进行的创意达成的系统培育,包括系统环境的创设、系统目标的制订等。

2.学生具有创造发明活动的理论知识,但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的动手能力和必备的创新技能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很不合理,一般都只重视用于应试的事实性知识(学科类的记忆知识),而对人的能力、道德发展等更为重要的方法性、价值性知识却往往被忽视,青少年很少有机会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等形式来获取这两类知识。这样的知识结构造就了很多纸上谈兵的高材生――具有创造发明活动的理论知识,能将创意写出来、画出来,但无法去具体实施。

3.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的参与面广,但创新成果真正运行的寥寥无几

目前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普及面较广,参与的指导教师、学生众多,每年都有大量的工程类创新项目在各级各类科技活动中展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项目大部分都只进行了构思、设计、实施3个过程,然后就开始参加各类科技活动,而真正的实际运行过程被忽视了。此处所说的运行非指产业化,去工业化生产,而是指创新项目在经历了前3个阶段后,单个或多个作品真正投入现实环境使用的过程,包括运行过程中的监控、维修、改进等。缺少运行过程,对参与创造发明活动的青少年来说是一个不系统的培育过程,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创新项目的进一步发展都有较大影响。

4.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对青少年参加创造发明活动的一般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过程中教师给出的评价,如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个人或优秀创意作品的鼓励性评价等;二是项目成果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结果,如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奖项等,这也是目前国内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中受重视程度较高的评价方式。两种评价方式都是针对参与活动的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发明作品,都以甄别与选拔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这类评价方式不利于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发展,而且对于整个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来说过于片面、简单。

三、CDIO模式在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中的探索与实践

1.基于CDIO人才培养理念,制订一体化的活动目标和计划,培养青少年综合创新能力

CDIO人才培养模式中,青少年综合创新能力的具体内容有4个方面,包括创造发明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创造发明的系统能力。针对这4个维度提出的一体化活动目标不仅包含了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增加了人际团队能力和发明活动的系统能力。其中,人际团队能力不仅指与人合作的能力,更涉及在团队中的表达理解力、人际融合力和不依靠他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活动的系统能力是指学生在进行发明活动时,从具体构思、设计分析、实现创意、具体运行的4个步骤中,能进行整体调控把握的能力。一体化目标制订完成后,通过后期有效的计划实施,能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发明活动的过程中,整体提高创新能力。

以组合发明法为例,如按传统的活动目标,知识方面即组合发明法的含义、技巧、操作步骤等;技能方面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组合发明法提出自己的创意。对于CDIO模式而言,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仅仅完成了基本知识部分的目标,对于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相关系统能力等都未涉及,而这些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CDIO模式中,我们将该活动的目的定为:能在情景(现实或假设的需要利用组合方式创新的场景)中发现需求,并在团队活动中确认详细构思和设计图,并制作模型或实物以实现自己的创意,而后将自己的创意在现实环境中运行,通过监测提出新的改进方案。综合来讲,传统观念下的创造发明活动目的关注的是创新作品、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而CDIO模式下的发明活动目的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4方面能获得的整体发展。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设计一实现”,并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动手和直接经验的学习

CDIO模式下的创造发明活动,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实现”的过程,让他们能够从动手实践、直接参与的过程中获取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让他们能够掌握创意实现的具体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现”分为两种水平,在“基本水平”中,多用一些优秀发明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进行模仿“设计制作”,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创新工程实现的具体过程与技巧,在“高级水平”中,学生已通过基本水平的学习掌握了实现发明创意的过程与方法,能将自己提出的原创性项目,通过构思、设计、实现、运行4个步骤来逐步实现。如“叠衣板”,是一个生活中的小发明,它能通过简易的步骤高效、整齐地将T恤叠好。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一块叠衣板,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是一个基本水平的“设计实现”过程,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绘制设计图,确定材料的精确尺寸,根据设计图和尺寸来制作模型,再回家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亲友使用,这样的操作过程对学生的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的掌握都有积极的作用,并为将来他们能够通过高级水平的“设计实现”过程来实施原创性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是一体化的学习模式,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发明活动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创意方法和创意过程,并要求将创意书面化,描述成文字或绘制设计图等,而对具体实现和运行并没有硬性要求。这造成了众多发明活动中产生的学生创意极少能够最后完成实物的制作,而在现实环境中运作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了,这对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是不利的。CDIO模式下的发明活动,“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是一个整体的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周期,学生在一体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经验,能带动学生对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系统能力的获取,并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以“趣味隐形笔筒”为例,要求学生利用磁铁的特性,设计制作一个隐形的笔筒。在一体化的学习模式中,针对该笔筒的详细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是一个整体性的生命周期,不可分割。活动中,通过磁性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在团队中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详细设计、模型制作,并且进行系统测试、改进,最后将作品投入实际环境中运用,并收集反馈信息,而后根据反馈信息学生可能会自主地进入另一个发明活动的生命周期。在该活动中,学生掌握了关于磁性的基础知识,并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提升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而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培养了与人交流、协商的人际能力,而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技能需求,以及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建议反馈,都成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劲动力。

4.CDIO模式下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的评价体系

针对CDIO模式下青少年创新能力4个方面的不同成果,要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期更有效、更真实地进行评价。有效的评价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衡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比如基础知识可以是笔试或口试的方式;“设计

实现”能力相关的评价可以用平时实际观察记录来实现,形式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人际团队能力可以是调查表、访谈、观察等形式。

基于CDIO模式下的评价,不论采取哪种评价方式,针对哪个阶段的评价,都要制订一个具有宽容度的评价标准,即评价标准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有宽度的区域,进入该区域学生即达到活动目的的期望值,一些优秀的学生个人或团队能够超越该区域,也有部分学生个人或团队接近期望区域但还需努力。这种评价标准更合理、更人性化、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2]CDIO大纲与标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12

[3]顾佩华等.从CDIO到EJ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4]顾佩华等.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钱利群,34岁,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创造发明活动指导,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电子信箱:。

点评

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首要的是“创”,即青少年不仅要有如同“创”字左侧的“仓”所容纳的必要知识,亦要有右侧的“立刀”所隐含的刺中靶心的能力。本文作者在论文中正是从分析我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往往过多注重纸上的知识,而忽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弊病展开论述的。

作者重点结合自身在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中应用CDIO这种国际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从4个方面阐述了该模式对于参与活动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探索性,值得广大科技辅导员在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中予以借鉴。

第9篇: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

前言: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形成创新性思维的关键,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但从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忽视学生的个人发展,导致英语教学中出现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缺失的情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要关注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一、目前高中的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意识缺失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并没有完全实行素质教学的理念,由于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平时的考试压力大,学习负担较重,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就会忽视个人能力的培养,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情况,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

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体现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那些具备良好综合能力的学生善于质疑和发现,在学习生活中,通常会因对未知产生好奇而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之中,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加深记忆,巩固知识。但由于受到部分教师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应试教育固有的局限性,学生往往会忽视对个人能力发展的培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教学模式的落后性也导致的问题意识缺乏,直接使得学生不敢质疑、探讨问题,封闭的教学氛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更是无法体会到问题意识在英语知识应用方面的重要作用,无法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要知道英语问题不是孤立地产生的,在一个系统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必须要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在指引下有效地提出的问题,才有可能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1 创新化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学的创新性,创新化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要抛开传统观念,降低学生的应试压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体验明白学生过程中的探索乐趣,教师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例如在单词的学习时就可以与生活中的物品相联系,促进学生对生活细节进行思考。师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趣味的互动,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出学生熟悉的物体,学生在脑海里会产生清晰的映像,并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在不断摸索学习的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好思维能力。

2.2 创新性教学引导问题提出

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是一个循环记忆的过程,要促使学生能够高效学习,教师应该转变思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使得学生能够在反复的探索和思考中加深记忆,例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产生质疑,在学习有关购物这一英语情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扮演服装店、鞋店、百货商店等需要进行大量使用情景对话的店员,合理使用日常用语,在有顾客光临的情况下,学会提出如“Can I help you?”“Which one do you want ?”等简单口语来引起对话,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做到主动发问,就说明学生有在积极动脑,努力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来积极应对新问题。在顾客进行询问的时候能够思考进行回答,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在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整理,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脑海中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应用策略

3.1 积极鼓励学生发言

高效的教学课堂应该具备互动性,教师不能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或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进行单向的灌输教学活动,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才能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总结,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并在整理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敢于开口提出问题,体现出良好的探索精神,而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发言,并用表扬性的话语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教师可以点头微笑,用简洁的英语进行鼓励,例如,“Good job”、“Well done”等积极的话语,减轻学生的压力。

3.2 鼓励学生敢于发言与质疑

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大多数学生都缺乏一种探索和质疑的精神,教师要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因为在轻松积极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减轻压力,敢于质疑,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例如,一些有关于时事的比较轻松话的英语话题,让学生自主讨论,使学生在自由思考的过程中迸发灵感,而当学生在回答英语问题的同时,教师要耐心引导,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发言,并能够大胆创新与实践,摒弃一些旧观念,当教师学会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发言,也就能逐步促进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思维能力。

3.3 提高学生提问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