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责任范文

社会责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责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社会责任范文

【关键词】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标准 ISO26000 发展趋势

2010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缩写为ISO)正式了ISO26000。ISO26000采用非常规开发方式,400多位专家历经6年的时间,经过8次会议修改,最后得以。ISO26000是第1个关于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这个标准的制订,涵盖了已有的社会责任标准的各个议题,是最全面的社会责任标准。ISO26000作为一个指南标准而非第三方认证标准的角色出现,旨在提供有关社会责任的术语、原则、核心主题等方面的全球认可,以及为企业组织全面实施社会责任系统管理提供国际性的理论指导。ISO26000标准的开发及其自身的特点都体现了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标准发展的趋势,本文结合IS026000探讨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标准的发展趋势。

一、ISO26000的结构与内容

(一)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性质

ISO26000为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则、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核心主题、问题以及社会性负责任的行为与一个组织的战略、系统、实践、程序相整合的方法提供了指南。该指南的目的是向组织提供一个完整系统的社会责任体系和系统化实施社会责任的路径,推进社会责任从理念转向实践行动。该指南,既不是一个管理体系标准;又不用于第三方认证、监管和合约性质的使用;也不作为任何国际、国内或其他程序中法律诉讼、投诉、辩护或其他的要求、索赔的基础。ISO也不阻止更加具体、更加符合需求的不同类型的各国标准,其目的是提供协调的、具备全球相关性的指南,并且以此在世界范围内促进社会责任领域最佳作法的实施。

(二)ISO26000适用范围

ISO26000有着较强的适用性,适用所有类型的私营企业、公共部门和非营利机构,无论其规模大小,也不论是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既适用于那些刚开始着手处理社会责任问题的组织,也适用于在这方面有较多经验的机构。

(三)ISO26000体系结构

ISO26000包含7个部分(Clause)和1个附录(Annex)。其中第四至第七部分构成该指南的主体部分。第四部分阐述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是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第五部分阐明了社会责任实践的两个基础:识别社会责任主题及相关的问题和识别利益相关者并与之沟通;第六部分概括了社会责任7个核心主题、36个相关议题;第七部分则阐述了社会责任履行的程序和方法,如何将社会责任与组织管理相整合。(详见图1)

(四)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

第四部分社会责任7项原则包括7大原则:受托责任原则、透明性原则、合乎道德行为原则、尊重利益相关者原则、尊重法律规则原则、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原则、尊重人权原则(见表1)。

(五)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与相关议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责任究竟应包含的内容有不同的认识。ISO2600将社会责任的内容概括为七个核心主题,每个主题又包括一系列具体的议题(见表2)。这些内容是对一个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内容的一个经典归纳和规范。7个核心主题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其中组织治理对其他社会责任核心主题产生影响,一个有效的组织治理可以促使组织对其他社会责任主题和议题采取行动,并履行社会责任原则。一个组织应从整体上考虑所有的核心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而不是仅仅集中在一个主题上,对一个社会责任主题的改进不应对其他责任主题产生负面影响(见图2)。

每一个社会责任核心主题指南都阐述了它的范畴、实施原则、可行的行动和期望,并通过附录列举了一些自愿性社会责任倡议和工具,使得每一个主题都具有较高的可理解性和操作性,每一个组织都能通过ISO26000明确负责任的决策和行动应是怎样的。

(六)社会责任履行的主要程序

1.了解组织的社会责任

(1)识别相关的主题与问题

(2)评估问题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3)评估组织的影响范围

(4)确定处理核心主题和问题的优先顺序

2.实施实践活动将社会责任整合到整个组织中

(1)将社会责任构置于组织的系统与流程中

(2)建立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远景、使命、战略和目标中

(3)提升社会责任的意识

(4)创建社会责任的竞争力

3.组织内外沟通社会责任

(1)沟通对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2)社会责任信息的特征

(3)社会责任的沟通手段和方法

(4)与利益相关者就社会责任展开对话

4.提高组织社会责任的可靠性

(1)提高社会责任可靠性的方法

(2)提高社会责任报告和声明的可靠性

(3)解决组织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和分歧

5.审核和改进组织与社会责任相关的行动和实践

(1)监督社会责任活动

(2)审核社会责任过程与绩效

(3)提高数据、信息搜集和管理的可靠性

(4)改进组织绩效

二、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履行标准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责任概念趋于系统性和全面性

自Bowen(1953)年在其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首次提出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以来,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有不同的观点。Carroll(1991)认为社会责任包括4个部分: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伦理责任和自行裁量责任;Steiner(1971)认为企业应实现除经济责任之外的其他社会责任;也有的学者认为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承担经济和法律外的其他责任。不同的社会责任概念从不同视角对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作了阐述,但是只涉及社会责任的某一方面,也极少提及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谁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通过哪些符合期望的行动,实施什么样的程序来履行。而2011年11月的ISO26000给出了最为全面的定义:社会责任是一个组织通过透明的和道德的行为使其决策及活动对社会和环境所负的责任,这些透明的和道德的行为:有助于一个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健康和福祉方向一致;考虑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法律及国际行为标准保持一致;将社会责任融入组织的各项战略和行动。这个系统全面的概念,即界定了现期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也阐述了远期的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既给出了符合责任的行为标准(透明的和道德的行为),又阐述了实施的路径(融入整个组织活动)。使社会责任的概念更加充实饱满,不是那么空洞,有助于人们更清晰、更深入地理解社会责任究竟是什么。

(二)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范畴显著扩展

ISO26000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因此社会责任等同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写为CSR)。随着民主政治意识的增强,政府机构、社会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开始受到社会各方普遍的关注,对政府机构等非营利组织的行为的社会影响和公平性等产生了极大的要求,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企业的事,也是包括政府机构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的义务。ISO26000在指南标题中除去了企业(Corporate)一词,第1次在全球性适用的国际标准中将企业社会责任(CSR)扩大为社会责任(SR),力图在更广的范围内加速推进社会责任的有效实施。

(三)利益相关方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中扮演重要角色

ISO26000明确指出了利益相关者在理解和履行社会责任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该指南认为识别利益相关者,并与之建立起双向的交流关系是一个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基础。组织只有通过识别利益相关者,才能了解它的决策和活动产生的影响,并恰当地确认与其相关的社会责任核心主题与问题。组织在识别利益相关者时应完整全面、不偏不倚,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有组织式的和个体式的、强势的和弱势的、利益一致的和利益冲突的、组织势力范围内的和势力范围外的、法律法规明确的和民间组织关注的。组织应与利益相关者展开各种形式的双向对话,通过双方相互交流和沟通,以使组织的决策和行动更能增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增进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持续了解,不断促使组织改进绩效。但指南同时也提出组织应从整体上处理好社会、利益相关者、组织三者的关系(见图3),指南认为尽管利益相关者有助于组织识别它的活动的影响,但是利益相关者不能替代更广泛的社会决定行为的规范和期望。一个事项可能无法识别出具体的利益相关者,但却与一个组织的社会责任有关。有时,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致,但却和法律法规、公认的社会文化、既定的实践和标准冲突,此时组织的行为应符合社会期望。

(四)强调要把社会责任融入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

ISO26000强调要把社会责任融入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提高一个组织的责任竞争力。组织可以通过建立社会责任导向的远景、使命、战略和目标,提升社会责任的意识;可以通过建立内部行为规范和标准,将社会责任构置于组织的系统与流程;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评价部门,审核社会责任过程与绩效;也可以自愿性地聘请外部机构审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通过这些措施促使社会责任融入组织的管理体系,改进组织绩效。

ISO26000更加充实饱满的概念,更加明确系统的议题,更为广泛的责任对象,更加切实可行的实施程序,使得ISO26000必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广泛应用的社会责任指南,也将很快为各中介、协会等社会责任评价机构认同,必将成为企业和所有社会组织衡量自身行为的工具,也将成为社会监督其行为的工具,我国的企业和社会组织都应尽快熟悉和理解ISO26000,转变社会责任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继荣.ISO26000-社会责任发展的里程碑和新起点.ISO26000的形成过程及核心内容.WTO 经济导刊,2010(11)43~54.

[2]Bowen,H.R.,1953,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 New York: Harpor & Row.

[3]Carroll,A.B.,1991,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in Business Horizons (34),July-August,pp.39~48.

第2篇:社会责任范文

导刊同志约我写点东西,谈谈参加GB/T 36000和ISO 26000(以下简称36000和26000)起草的感受,我欣然答应,主要是觉得36000是应该大谈特谈的事情,尤其是现在通过回忆、介绍、讨论、研究,造出影响,推动社会认知和后续的行动。但真到动笔,突然觉得可谈的东西似乎很多,但未必适合这次的要求,一时倒生出了几分游移。当年26000颁布后,我曾写了几篇关于参加26000起草过程的文章,说了些情况和当时的感受,起的题目叫《参加ISO 26000工作组杂忆》。这次是要说36000起草及其他情况,觉得还是以夹叙夹议的方式铺陈较好,索性就称为社会责任标准漫议。

36000与26000的关系

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26000经过5年的起草终成正果。2015年我国的社会责任标准颁布,相隔恰好也是5年。当年26000甫一便在各国引起反响,短时间内数十个国家或将其作为本国标准直接应用,或加以改造推出自己的国标,形成了一个推动社会责任的小。相信36000在推动我国社会、社会组织和各类企业认识、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制定标准不容易,制定社会责任标准尤其不容易。否则就不会有26000搞了5年还险些继续延期,我们的标准也不会经历这么多周折才出台。记得在第一次讨论我们的国家社会责任标准时,对标准是应该以26000为基础抑或只是参考它另起炉灶,我国的社会责任标准的框架该是什么样的,该包括什么内容等等,有过很多议论。我当时建议制定我国国家标准若以26000为基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帮忙不添乱,二是做减法不做加法。

帮忙不添乱,就是要正确理解社会责任的本意,在制定标准时,要以反映社会上已形成共识的意见为主。目前社会上思想非常活跃,言论十分自由,在学术研究领域这是好事,有助于人们厘清问题辨明是非。但若国家的社会责任标准写入本来就没讨论清楚的问题,可能使社会产生误解,甚至造成认识的偏差,反倒给善良的愿望帮了倒忙。

做减法是指在26000的基础上以减少篇幅内容为主要方式。对已经发现的26000不合理、不合我国需求的东西,该减的要减。26000冗长、重复、语言表述不清、为迎合某些利益相关方诉求而硬性添加的内容等情况不在少数,国际上也有很多议论。对这些我们的标准没必要照单全收。比如,26000对尊重国际行为规范的表述,比如26000有些与我国道德良俗相悖的倡议,我们没必要保留。26000的附录B,将目前在一定范围内应用的各类社会责任标准和倡议,作为附录列在了标准正文后面。这些标准和倡议,相互间多有重复,其中多数在实践中应用都很有限,没有什么影响。尽管当时反对的声音就很大,但由于26000工作组中非政府组织和某些利益方的大力推动,附录B还是保留了那些倡议和标准,成了用处不大的尾巴。至于26000中同一内容和文字多次重复出现的问题等等,更是为业界诟病,我们的标准中不能也出现这些问题。因此,制定我们自己的标准时,从我国国情出发,删繁就简,对26000做减法,既能使我们更好地保留26000的精华,又可避免其造成的尴尬和歧义。

不做加法,是指在未经充分的研究情况下,就不要增加新的核心内容。26000毕竟是数百个专家经过多年讨论起草而成的,不论是其核心议题还是各个子议题,都是国际上对社会责任理念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是当时社会责任认识之大成。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虽然我国推动社会责任的这些年中,对社会责任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但在这些观点没有经过充分研究讨论前,不写入国家的第一版社会责任标准还是冷静的处理方式。但是,不做加法不等于不创新。比如:关于集体协商概念的引入,就是26000没有的概念,该属于我们对社会责任的创新。当然,由于26000标准是多方博弈的产物,26000没有写入的内容,并不等于不是社会责任或者不重要。例如,在26000起草过程中,曾有人提出应该增加减贫的议题,不论从社会、企业还是个人角度看,减贫都是当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但由于会场没有专家当场表示支持,减贫动议竟成废案。令人悲哀之处还在于,同一小组还提出了动物福利议题,两个问题几乎同时被提出,动物福利获得支持,进入了标准。类似例子绝不是个别的,所以,不把26000作为我们考虑社会责任标准的唯一尺度,可能更有助于我们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标准。

第3篇:社会责任范文

关键词: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持续发展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一个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一个组织应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社会责任通常是指组织承担的高于组织自己目标的社会义务。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社会责任由经济责任、持续发展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构成。

一、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是指公司生产、盈利、满足消费需求的责任。其核心是公司创造利润、实现价值的能力。公司的经济责任表现可以通过财务、产品服务、治理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企业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也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其实是通过该国企业的竞争力表现出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突出表现为其对利润的追逐能力。利润,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企业又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有机组件,必然与整个社会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生大量互动。在这些互动过程中,由于外部性问题和由信息不对称所可能引致的道德风险行为,使企业的逐利活动与社会的整体利益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

当企业把本来应该是由自己承担的成本向外部转嫁的时候,就产生了负的外部性,比如企业排污问题。现在各大媒体经常报道某饭店或某服务场所的排污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等等。企业本应自行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当然这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它若不愿意承担,就会任意向外界排放,就等于把应自己负担的成本转移给了社会。除了外部性之外,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由于产品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复杂性,在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和绝大多数消费者之间,就出现了在质量、安全性等方面的产品信息不对称现象。一些企业就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性来获取不当收益,其后果是社会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我们知道仅在过去两三年里,新闻媒体曝光的“苏丹红”、毒奶粉这些产品,虽可能在一时给某些企业增加了利润,但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却是巨大的。当经济责任和社会发生矛盾时,企业不应该仅看重短期利益,而要看重企业的长远利益。

二、可持续发展责任

持续发展责任,指保证企业与社会持续发展的责任。该项责任可以通过环保责任和创新责任两方面进行考察。

20世纪以来,许多企业都在快速增长,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增长是明显不可持续活动的结果。例如,空气和水资源污染、非再生资源的使用、过度开发森林资源、土地流失和自然生态破坏。从环境角度来看,全社会都有责任保护环境资源。但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负责任的行为将极大地损害环境,如大量氟利昂的使用,造成臭氧层空洞的形成,砍伐森林、有害物质的随意排放,增大自然资源再生能力恢复的困难。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的破坏将会使地球承载能力大为减小,也就谈不上经济增长和发展。企业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增加水循环利用、达标排放污染物、减少吨产品耗电量等,将对“当代人与未来人都有权获得同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减少工业产品和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冲击。

三、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指公司履行法律法规各项义务的责任,是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中的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我国现行很多法律都规定了法律责任,如《会计法》、《税法》、《合同法》、《公司法》、《企业法》、《劳动法》、《商检法》等都对法律责任由明确的说明。如今,很多企业为了增加企业利润和节约成本,经常会采取做假账等行为偷税漏税。这就违反了《会计法》和《税法》的规定。为了防止企业因私利而采取违背社会公益的行为,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对于违法的行为应自觉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四、道德责任

道德责任,指公司满足社会准则、规范和价值观、回报社会的责任。众所周知,“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灾区捐款,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已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一场关于捐款救助、奉献爱心的大讨论由此展开。在此次捐款热潮中,一向自称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外资企业,尤其是那些投资中国内地银行业的外资企业,在享受了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和最近一轮牛市带来的收益之后,究竟承担了怎样的社会责任呢?据《每日经济新闻》不完全统计,境外金融机构在近几年从国内上市银行身上已赚取金额在677亿美元(按汇率约为4,727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其投资的为数众多的未上市商业银行。但汶川地震后,其捐款总额不到4,000万人民币,尚不足其在投资中国上市银行中获利的万分之一;从另一方面而言,“社会道德责任”对于一些企业的确是一道新门槛。现在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原始积累阶段,特别在一些中小传统企业,加班加点、劳动条件差等现象不可避免,达到环保和劳工保护方面的标准一时还有难度。应该承认,由于历史原因,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许多企业在生产安全、员工福利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在短时期内亦很难消除――在一些地区,《劳动法》颁布实施多年,但贯彻落实至今难以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应该担负起逐步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生活福利待遇的责任。这不仅是企业改善自身社会形象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企业长足发展的需要。

第4篇:社会责任范文

6岁时,当大队文书的父亲因扑灭山火而累死在火场上,我们姐弟6人成了孤儿。当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学时,因哥哥读高中,母亲有意让我再留级两年。我理解母亲的苦心,于是背着母亲悄悄哭泣。一个星期后,母亲背着米带着我翻山越岭来到中学所在地,将哥哥和我托付给一个远房表叔。从此,我们兄弟从母亲疲惫的脸上读懂了面对困难的“坚强”与“忍耐”,经常利用课余帮表叔家挖地、找猪菜、砍柴火,利用星期天和寒暑假烧木炭、挖土方,挣钱买学习用具……困顿的生活,艰辛的日子,练就了我们如何应对生活,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我把文学当作人生追求的职业,并以认真和诚实的态度去写,不欺不诈,不谄不媚。这样也许在世俗的眼睛里有点“冒傻气”,但我心里是安宁的。由于生于乡野,我历来将朴素视如搪瓷茶缸盛满白开水一样,简单生活、淡泊明志、宠辱不惊。我赞同认为“朴素观不止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责任”的观点,我的责任就是履行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即注重刻画社会生活底层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努力做到尊重人物自然的、内在的朴素原则!

我也许不能向别人一一道出人生旅途中或苦或甜或欢或悲或涩的故事,但那些故事像是经筛子筛选后,留下的如粉末般细腻的感情,浑然一体。就是这种感情,改变着我的脾性,我虽说不是成熟的男人,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什么都想要;懂得坚持也懂得放弃,勇于承担责任!我坚信:强者眼里到处是路,弱者眼中到处是山;优越的环境是埋葬弱者的坟墓,恶劣的环境是塑造强者的摇篮!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适者生存,仁者无敌!这才是魅力男人的真实性格。

无论如何,人生不像你想像的那样顺利!我历来认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坚持可以改变际遇,创新可以改变生活。总之,坚持就是希望!

文学朋友们:别驻足,梦想要不停追逐;别认输,过了黑夜才有日出!要记住,成功就在下一步!路很苦,汗水是最美的书;尽情欢呼,相约巅峰共舞!生活是大自然赐与的精神财富,是那么充实和丰硕!何必在意每个挫折?!希望你我不管过去时的脚步留存了众多的艰辛,也不管未来的路途有多遥远,一定要从容不迫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论你我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我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到达不了的岸,更没有忘不掉的伤痛!祝愿你我迈出勇敢、迈出坚实、迈出坚定,迈出孤独地带,迈向高山,迈进平原,就会成功!

第5篇:社会责任范文

【关键词】公司 承担 履行 社会责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强调履行社会责任,日益成为公司提升品牌形象,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日益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预防公司强大经济力量负面效应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妥善加以解决,本文作了初步探索。

一、充分认识公司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

在社会化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责任在公司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理念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因此,强调公司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公司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1、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公司是社会的一个构成单位,承担社会责任是公司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纽带。公司通过依法经营、关爱职工、热心公益等多种形式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影响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创造公司的品牌效应,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而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社会影响力又有助于培养顾客的忠诚度,保证产品的销量,降低企业维护顾客关系的成本,从而促进公司更好更快地发展。可见,公司只有"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赢得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2、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预防公司强大经济力量负面效应给社会造成的危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公司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公司的经济力量越来越强大,多数资源掌握在公司组织手中,公司99"公司成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聚集、结合的最佳、也是最大场所,成为对全社会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的最重要的市场主体"。1它决定着成千上万劳动者的命运,是政府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成千上万个公司的经济力量汇集在一起与当地经济发展态势的好坏休戚相关。可以说,公司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财富越来越朝公司集中,一些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甚至可以和一个小国家相提并论。经济力量的集中既是聚集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潜伏着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比如公司滥用经济优势垄断价格、排挤中小竞争者、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污染破坏环境等,因此,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来预防公司经济力量被人为地滥用来损害社会利益是必要和迫切的。

3、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统一的、开放的、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公司作为市场的重要主体,其组织特点决定了它在创立及运行过程中,必然与其它主体发生密切的联系。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但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要求,共同推动了公司长期的繁荣和发展。公司如果仅仅保护股东利益,而忽视了对其它利益相关者的适度保护,不仅不合乎社会利益,也会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公司应该重视其社会责任,注意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当前,公司必须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已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接受并付诸于实践,但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和引导。

1、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不完善。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2这是我国立法首次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作出明确、专门的规定。"新修订的《公司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保护债权人和职工合法权益的原则,并在相应制度设计上作了具体规定,如职工董事、监事等。"3但是我国立法对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概括性规定和利益相关者保护薄弱问题,违责任的法律责任及权利救济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并不具体和完善,有关规定过于粗略和原则,组织保障不足、实现机制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

2、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考虑不全面。当前,大多数公司都能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对自身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不约而同地将关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追求,并把承担社会责任当成是经营公司应承担的一项义务,但现阶段公司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则各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强调经营好公司、依法纳税、解决就业问题,有的强调对股东、对员工、对客户负责,有的重视环境保护等,没有全盘考虑,这就有可能造成保护一方面利益的同时相对地损害其它方面的利益,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3、监督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不健全。虽然我国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已有对公司违法违纪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相应的规定,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对公司未能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追究问责体系也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相关规定,监督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惩戒作用。

4、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文化氛围未形成。健康的公司文化是一个公司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的有效保证。现阶段,由于大多数公司普遍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以公正、诚实、正直、自尊、勤奋为特征的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文化氛围,导致很多公司及其员工对社会责任的认同感模糊而淡薄,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上不能形成共鸣,没有真正的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不履行社会责任或者片面履行社会责任的现象依然存在,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任重而道远。

三、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对策和措施

强化公司社会责任,必须立足我国实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办法和手段,引导和强制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利益相关者权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1、整合法律资源,规范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有效的制度保障。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实践出发",4大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立法经验,整合我国与公司社会责任有关内容的包括《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垄断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从不同的主旨和范围全方位建构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框架,明确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形式、范围,违责任的法律责任及权利救济制度等方面内容规定,使公司社会责任的精神具体化、内容明确化、实施操作化,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推动、保护和规范作用。

2、立足鼓励和引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践行社会责任不可能完全依靠公司董事的觉悟和自觉,而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政府要以法律、制度、政策等约束性手段,辅以经济性手段从宏观上引导公司树立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增强公司践行社会责任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借鉴西方公司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评价体系,组织有关部门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定期评估,使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从自律开始逐步过渡到第三方认证,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政府应优先采购社会责任记录良好的供应商提供的货物、服务和工程,对社会责任记录良好的公司,可适度降低行政监管成本;逐步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公司进入市场的准入条件,有过社会责任"不良记录"的公司,限制其进入市场。同时,政府也要走出片面追逐利润的局限,加强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监督,加大对公司违背社会责任行为的惩处力度,引导和推动我国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3、加大监管力度,实现反向鞭策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才能保证公司社会责任的有效执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管理机制,细化规章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明确监督的对象、内容及应承担的责任等,增强制度规定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公司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在扩大公司内部监督的基础上,完善外部监督,发挥政府、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各方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发挥惩戒机制的作用,增强公司社会责任的监督管理的实效。

4、注重公司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公司文化是一种具有公正、诚实、正直、自尊、勤奋等特征的抽象的价值观念,而这正是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因此,应注重公司文化的建设,把公司社会责任理念与服务精神转化为员工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自觉维护公司形象,努力营造公司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公司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海著:《公司的社会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2、刘连煜著:《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3、徐晓松著:《公司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4、刘俊海著:《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载于《商事法论集》,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第6篇:社会责任范文

【关键词】和谐社会;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法制建设滞后。我国虽然也有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法律法规涵盖面广,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企业经营者认识、学习社会责任造成一定的困难。(2)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滞后。政府管理部门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地方政府仅仅是看到当前利益,而没有看到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的长远利益。(3)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力度不够。目前主要是通过媒体监督的方式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进行监督,还必须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媒体报道失实,不客观公正,自身的公信力差。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强。(4)企业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正确的生产经营意识。相当多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考虑员工切身利益,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没有很强的自律意识。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1)企业社会责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步骤。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一种价值观的认知与实践,与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伦理原则具有高度一致性。(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竞争力既来自产品竞争力,同时也来自社会影响力,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应通过履行企业责任来获得。通过履行企业责任,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赢得社会信誉。(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与环境和谐相处。企业是经济目标的实现者,也应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人。科学的企业发展观应该是企业与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途径

(1)完善相关法律,制定符合国情的评价体系。为了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政府应建立规范的明确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有关法律、法规约束体系,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制定符合国情的评价体系。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倡导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经常化、长效化。(2)消除就业歧视。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社会建设要求逐步建立完备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就业歧视是企业责任感丧失的表现,违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3)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诚信经营显得尤为关键和必要。和谐社会需要企业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企业诚信看作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一种义务。(4)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企业应该提供一个健康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5)创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今时代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已经开始体现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上。企业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意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过程中,为环境保护尽义务,走绿色发展道路,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应当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纳入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各个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6)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都归结为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管理者应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开发员工的潜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使企业充满活力。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接受教育机会,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为员工提供自我管理企业的机会。(7)关注社会事业。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最直接利益,也直接决定着社会安定与和谐。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本优势,为发展社会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M].1999

[2]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3]吴黄影.公司管理层和公司社会责任初探[J].企业导报.2010(2)

第7篇:社会责任范文

大灾之中凸显大爱。5・12地震发生后,作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勇担社会责任,迅速启动应急机制,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5月13日,中国人寿通过红十字会向地震灾区首批捐款1600万元;5月14日,中国人寿宣布,其所属的“国寿慈善基金会”将为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失去父母的孤儿提供成长到18岁的基本生活保障;中国人寿在第一时间倡议、号召广大党员员工积极交纳“特殊党费”,仅一天时间,公司党员积极交纳“特殊党费”383万多元。

至5月26日,中国人寿已向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人民、公安干警、法警、检察干警、司法行政干警、专业国土资源救援人员、铁路系统员工、专业地震救援人员、广大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等十二大行业系统抗震救灾一线人员捐赠了保险保障。

5月29日,中国人寿又向社会郑重了《中国人寿5・12地震保险理赔服务承诺》……中国人寿的这一系列行动,显示出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对企业而言,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缺一不可,互补共生;社会责任不是包袱,而是生产力。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肯定是一个有着广泛社会美誉度的企业,是一个赢得广大消费者信赖的企业。即使从功利的角度上讲,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也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整体形象,促进企业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例为证,1995年,美国耐克公司在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外包工厂中大量雇用童工并且所有工人都在狭小昏暗的厂房中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此事曝光之后,耐克公司遭到了来自欧洲和美国民间各种行业协会、劳工组织、人权组织、新闻媒体等一轮又一轮的舆论攻击和抵制,该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直线下滑。

面对严重危机,耐克公司迅速调整经营策略,承诺在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且从此将“企业社会责任”这个名词与耐克发展紧紧地绑在一起。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耐克公司终于摆脱了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阴影,到2005年,耐克在全球品牌运动鞋市场中的份额已占到36.6%,牢牢成为同业领军企业。

有关机构曾对比尔・盖茨的慈善事业算过一笔帐:几年来,比尔・盖茨基金会每1美元的慈善投入,换回了1.1美元至2美元的回报。因为比尔・盖茨夫妇的每一次捐赠,都能获得市场更多好感,从而让微软产品获得更大市场。

据《京华时报》报道,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在5月18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现场上慷慨解囊,捐款1亿元人民币创下国内单笔最高捐款额度,一夜之间,其旗下的凉茶“王老吉”由名不见经传变身为红遍大江南北,在各地销售屡屡告馨。“王老吉”之所以出现由“凉”到“热”的突变,就在于“王老吉”的这一善举,让消费者看到了一个负责任企业的形象,快速提升了“王老吉”的品牌和形象,在短时间里刺激了消费者对“王老吉”的消费热情。

第8篇:社会责任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服装制造商Levi Strauss在类似监狱一般的工作条件下使用年轻女工的事实被曝光。随后,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逐渐形成“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并波及全球。1997年社会责任国际组织制定了全球第一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

跨国公司通过采购活动,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合约工厂实施SA8000标准。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等产品,都已遇到SA8000的要求。据统计,从1995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至少已有8000多家工厂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有的企业因为表现良好获得了更多的订单,部分:工厂则因没有改善诚意而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 通过论证的公司会获得证书,并有权在公司介绍手册和公司言笺页眉处印上SGS-ICS认证标志和CEPAA标志,还可得到SA8000证书的副本用于促销。

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具体内容包括:

童工: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控制最低年龄、少年工、工作时间和安全工作范围; ・ 强制雇佣:企业不得强制劳工、收取抵押金,必须允许雇员轮班后离开并允许雇员辞职;

健康安全:企业需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联合的自由和集体谈判权:企业尊重全体人员组成和参加工会并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

差别待遇:企业不得因种族、社会地位、国籍等原因存在歧视;

惩罚措施:不允许物质惩罚、精神和肉体上的压制和言语辱骂;

工作时间:企业必须遵守相应法规,加班必须是自愿的,雇员一周至少有一天的休假;

第9篇:社会责任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 社会责任 非营利组织

目前我国医疗体系的主体是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承担90%以上的医疗服务任务,是国家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主力,公立医院作为政府举办的,肩负救死扶伤、保障群众健康的重任的非营利性组织机构,其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绝对不能把经济利益作为其经营的唯一目标,当前公立医院出现了片面引入企业经营经验和套用企业化运作模式,片面强调规避经营风险和过度地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直接或间接地伤害了公众享有医疗保健的权益,淡化了公共医疗机构对公众应当具有的社会责任。因此,正确理解、厘清和明确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使公立医院在人民的健康事业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公立医院要保障提供均等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由来已久,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正在惠及更广范围的人群。但是,医疗资源不均的现实仍然存在。医疗资源主要表现为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向技术先进地区集中,向人口集中地区集中,从而导致农村的患者要到城市就医,城市的患者选择到更大的城市甚至北京,上海就医,从而产生拥挤效应。

由于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大城市一般都聚集了较好的医疗资源。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种公益性、公共性的产品,本应该均等的惠及所有公民,却因地域发展差异而不同。公立医院在不断完善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有责任不断推进医疗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公立医院要加强与社区医院,乡村医院的合作和交流,定期将运用成熟的新技术,新经验推广到更大范围,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医院,乡村医院医疗水平,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而且可以大大缓解公立医院看病拥挤的现状。此外,公立医院还应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可以到基层去实践,他们可以将公立医院中一些好的制度,技术和经验传授下去,分担公立医院的就诊压力,从而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现在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由于昂贵的治疗费用而出现了排他性效应,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家庭,由于无法负担医疗费用,即使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也只能望而却步。因此,要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均等化,公立医院还应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以及相应的救助机制。基金来源可以是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以及国家的定额补贴,达到一定数额无力承担费用的患者可以通过申请基金来获得帮助,申请基金的患者只需负担一定比率的基本医疗费用。或者一些暂时无力承担费用的患者可以通过申请基金获得救助,以免延误病情,康复之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补全医疗费用,即分期付款的模式。

2.公立医院要保障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价格

医疗服务价格昂贵是造成“看病贵”的直接原因,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是差额拨款的模式,只有来看病买药的人多了,医院的效益才能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经济人”假设,公立医院为了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效益,不被其他医院抢走患者,不仅会保守自己的医疗经验,而且也必然会提高患者看病的费用,出现“开大方”、“乱检查”等现象。但是,公立医院应该首先是“道德人”,医疗服务本身关系公众的生命安全,它本质上是一种商品,但又具有特殊性。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自主生产商品,消费者则根据个人偏好来选择符合自身需求和标准的商品,政府和社会无需干预。但是在医疗保健中,医疗服务有其特殊性,即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患者在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方面总是处于劣势,有些情况下甚至无法对医疗质量做出评价,这就更需要公立医院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对待患者。

我国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不断的进行改革,先后出台了基本药物的指导价等要求,但是各种新闻媒体还是曝光,每每国家政策出台,医药企业自觉无利可图,于是药品总是改头换面。而医院在给病人诊疗时,明明一般药物就可以治愈,却仍然会给病人开比较贵的药品。这种“躲避”国家政策的行为对解决“看病贵”问题可谓雪上加霜,这是公立医院在承担社会责任中的缺失,公立医院是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在公众患病时应当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怎能从本身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身上捞取自己的利益呢?

我们无法规定医院只能出售国家定价统筹的基本药物,这些只能取决于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道德约束。只有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素养,才能净化看病就诊的环境。而对于既昂贵又不可替代的药物和检查,一方面要依赖技术不断成熟和推广,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家补贴的形式,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予以补贴。从而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3.结语

责任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价值问题,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当去回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属性决定其必须对国家、社会、人民群众负有社会责任,有义务帮助政府实现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宏观调控,为社会提供优质、价廉、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有责任着力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以及解决基本医疗的公平性、可及性等医疗领域突出的社会问题。公立医院只有在医疗卫生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地实现其社会责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金玲.《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解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8.(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