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笑话短信息范文

笑话短信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笑话短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笑话短信息

第1篇:笑话短信息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学;基本内涵;发展方向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逐渐深入,教育信息化无形中给小学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掀起了一股教育革新的浪潮。在这股浪潮中,教育研究者和校方应该多方面开展工作,努力强化信息化教学的稳固程度,从而为信息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概述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如今,“信息化教学”已经褪去原本生涩的外衣,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新生事物,反而在多年的实践后多了一份成熟,人们对信息化教学这一名词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从基本内涵上分析可得,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拥有两个对象,一是“人”(教育者和学习者),二是“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方法),而信息化教学则是“人”和“物”两个对象所进行的一种双边活动,具有一定的契合性。从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内涵不难看出,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教学的绝对支撑动力,同时是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深入运用的一个外在表现,象征着一个新的教学切入点,因而在分析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内涵时,绝对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而是应该运用更加多元、全面、系统的目光去看待信息化教学。

二、探究小学阶段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1.教学目标――科学性、灵活性

教学目标是一项教学活动的目的,也是一项教学活动的航

向,教学目标的合理程度、是否具有教学目标关系到整个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兴衰,所以对信息化教学来说,确定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化教学的科学性主要显现在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与理解上,在整个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新的媒体技术与教学环境的调整,都很容易迷乱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向,使得整个教学活动缺失了活跃性,因而在教学目标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性;教学目标的灵活性,主要在于说明教学目标不可一成不变,需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灵活改变,但教学目标的这种变化必须限定在一定的教学范畴内,万不可随意变更,以免失去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2.教学情境――协调性、顺畅性

信息化教学要想处在一个相对稳定、和谐、平衡的动态情境中,一定要重视协调性、顺畅性的发展,教学情境的设定一定要将教学目标视为教学方向,将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基础支撑,随之将各项因素予以协调、相互贯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考虑现有资源的整体性,努力保持各类资源的协调一致,与此同时,调整教学目标的内容,充分张扬信息化教学的育人特色;第二,在保障信息化教学环境与信息化教学其他资源协调一致的情况下,还应该保持整个信息化教学过程的顺畅性,这样才能确保教师的实践经验发挥作用。

3.教学方略――合理性、多样性

教学方略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易变化的一类因素,教师可能为了达到某种教学效果就对教学方略进行了某种变更,抑或是某些特殊问题的出现不得不改变教学方略,所以发展信息化教学方略一定要朝着合理性、多样性的方向发展,这才能确保教学方略时刻跟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脚步。小学阶段的学生稚气未脱、活泼好动,使得教师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状况百出,虽说教师在事先已经对教学方略的可迂回性进行了探析,但是事先探析与实际所用并不完全相同,加之具体的教学环境复杂多变,所以教师务必要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环境,坚持教学方略的合理性、多样性,直至选择出恰当且符合情理的教学方略替补选择,这样才能够在出现问题时表现得游刃有余。

4.教学评价――公开性、多元性

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之所以设置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无非是为了检测课堂教学的实效,发挥教学评价对信息化教学的客观指向作用,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公开性、多元性的发展方向,这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教学评价的公开性,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也是彰显小学教师个人综合素养的一种侧面表现;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完全打破了传统“一刀切”的评价弊端,有助于学生个体各项优良能力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忽略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

总的来说,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中,自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客观问题,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大方向不会改变,它是一个上升、发展的变化过程。因此,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紧紧跟随信息化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方略、教学评价四个朝向,以此保障信息化教学的进程永不间断。

参考文献:

[1]朱莎莎.信息化教学案例的研制方法研究及应用[D].宁波大学,2008.

[2]周晓鸣.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研究[D].宁波大学,2011.

第2篇:笑话短信息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 指挥决策 战斗力

信息化是时代的主题,是国家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的保障。党的十强调,加快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对公安消防部队来讲,就是要紧紧抓住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这条主线,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在提升消防部队核心战斗力中的应用,为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强大支撑。笔者结合在基层消防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消防部队战斗力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具体分析如下。

一、信息化应用在消防部队战斗力提升中发挥的强大效能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工作,其对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过实践的检验。特别是“三项建设”工程启动以来,随着综合业务平台及一大批业务应用系统的投用,信息化建设在提升部队战斗力方面发挥出了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有效提高了公安消防部队的现实战斗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1)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利用灭火救援指挥系统,实现“一键式”调派,“一张图”显示;利用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系统,构建可视化、扁平化的指挥平台,为部队第一时间掌握火场情况,第一时间实施救人,第一时间控制灾情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有力提升部队快速反应能力。(2)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通过多种通信方式,构建起互联互通“天地一体、固移结合”的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实现空中、地面、地下等复杂环境下通信方式的对接,在地震、泥石流等公网瘫痪情况下,后方指挥仍然能第一时间与救援队建立实时联系,确保通信调度畅通,实现科学调动、精确处置。(3)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部队正规化管理水平。充分运用一体化平台、GPS系统和部队管理系统等,严格工作流程,做到用机器管人、用制度管事,随时对基层部队进行远程点名、抽查部队训练情况、开展装备器材操作比武等,实现“远的拉近管、小的放大管、看不见的可视管”,规范部队“四个”秩序,不断提升部队管理正规化、精细化水平。(4)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应急救援综合效能。通过优良的信息装备,上级首长与专家能够准确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可以更科学的进行指导,实施更科学的处置,有效地控制险情并保证一线官兵的人身安全,提升救援的综合效能。(5)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针对消防监督执法中容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行警务公开和网上执法,以技术措施严格执法流程、固化执法痕迹,坚决遏制随意性、选择性执法、“体外循环”等违法违规行为。(6)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指挥决策水平。以信息系统完成基础数据采集,保障部队各项基础数据的鲜活性、准确性,使灭火救援工作,从警情受理到跨区域指挥调度的全过程全面掌握参战实力、车辆装备、重点单位、社会增援力量等信息,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二、部队建设中推进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效与进步的同时,将消防信息化与整个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与许多行业信息化充分应用相比,我们更多的是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要看到基层在推进消防信息化方面存在的差距与难题。客观地讲,仍有相当多的基层消防部门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兴趣不浓”,他们认为相对于部队安全稳定、监督执法、灭火救援,信息化是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一些单位缺乏对信息化的必要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信息化设施相当落后,全员信息化能力比较薄弱。一些单位重硬件轻软件,配了硬件、上了系统,却无力正常应用,甚至成为摆设。也有一些单位认为信息化就是先进化、高端化,盲目追求硬件档次,把信息化当成“显摆的资本”,建设与应用两张皮,迷失了信息化在消防事业发展中的方向。纠正并形成正确认识,重视推进消防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杜绝“纸上谈兵、好高骛远”和“等、靠、要”思想,用足现有人才和资源,从实际需求出发,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注重实效。

三、加快向信息化建设要战斗力的几点建议

随着信息化的创新和发展,各类科技含量高、功能多样的系统和设备不断出现,我们必须紧跟技术发展,着眼实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信息化条件下消防工作机制,按照部局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的要求,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急通信建设,逐步深化应用,实现指挥决策网络化、情报信息多元化、指挥终端智能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传送实时化、辅助决策科学化。

一是要着眼全局,增强信息化建设效能。总队、支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各级信息通信部门要强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审核和科学论证,从全局的高度抓项目建设和综合应用,切实提高共享水平,有针对性地分析各地、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应用现状和需求,实事求是地把握建设应用重点,分清轻重缓急,真正把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到最急需、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要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建设;避免强调部门,忽略全局;避免盲目跟风,超前投资;避免各自为战,信息封锁。

二是要贴近实战,加大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要完善卫星、短波建设、单兵系统建设,配备海事平板卫星、350M便携式接力站,配置小型化、抗干扰能力强、适于恶劣环境下作战的应急通信设备,加大移动单兵通信设备配备,保证一线作战指战员与后方指挥通信畅通;配齐配强总队、支队两级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力量,成立应急通信保障分(小)队,保持队伍持续稳定。要做好灭火救援、重大勤务等有、无线通信组网保障工作和消防通信指挥等系统日常运维工作,在实施跨区域增援作战时能快速响应,统一集结遂行,保障通信畅通。要深化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培训,培养一支快速反应、协调配合、保障有力的专业化骨干队伍。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通信保障规章制度和应急保障预案,加大演练特别是无预案演练力度,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确保一旦发生大型灾害事故,通信保障能在第一时间“拉得出、冲得上、保畅通”。

三是要确保数据质量,发挥软件的生命力。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把各项消防基础工作以数据的形式采集、汇总、整合起来,进行资源共享,契合实战需求。要按照“谁工作、谁采集,谁应用、谁维护,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源头数据采集和审核、入库,确保数据鲜活、完整。要全面施行日常工作与采集信息同步运行制度,不断强化对官兵个人信息、车辆器材装备数据、接处警情况、水源信息、预案管理、执勤实力调整、日常业务训练、事故灾害现场、战评总结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录入。要建立健全各类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资源,及时更新信息库内单位基本情况、固定消防设施运维、灭火和应急救援预案、防火检查和巡查记录等数据台账,确保准确评估区域和单位消防安全建设现状,以信息化促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提高消防工作社会化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提升消防部队核心战斗力,是消防信息化在新形势下的新使命。作为基层消防部门应当进一步提高对消防信息化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在积极争取投入以改善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同时,着力就现有信息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深入开发下功夫,真正紧密结合消防部队实际,发挥信息化的强大威力,实现消防部队消防监督执法效能和灭火救援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武警消防部队“十二五”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 2012年3月

[2] 编委会. 武警信息化建设.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12月

第3篇:笑话短信息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高校 电子监察 应用

1.信息化在高校监察领域应用的意义

1.1体现了监察方式的变革

有利于关口前移,使监察由事后监察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当前高校监察工作中,事后查处比较多,对事前和事中监督虽然也比较重视,但因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而难以开展,信息化的应用为实施事前、事中监察监督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事前通过硬性条件的约束和事中环节的流程化监督,有效的杜绝和遏制了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1.2有利于监察内容的深化

使监察行为不在流于形式,通过开发相关的监察系统,可以对一些重要岗位和重点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比如通过把电子监察引入到采购系统,不仅可以规范了采购流程的各个环节,保证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设定的程序来办事,也使得每一个操作都更加的透明,避免了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

1.3有利于监察手段的革新,变柔性监督为刚性监察

虽然目前高校监察部门有很的多规定和要求,但由于人员数量和监督手段有限,约束力不强,通过引入电子监察系统,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严格按照设定的流程和规则来实施,从规范和时限上都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硬性约束,既做到了规范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1.4有利于推动效能建设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通过信息技术的和相关系统的开发,可以加强各个相关部门的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实现无纸化操作,做到了相关环节和过程留痕,各环节的办理意见、依据、时间、结果等内容一目了然,暗箱操作的情况将大大减少,办事信息公开化的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2.信息化在高校监察领域应用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2.1要做到领导重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让监察手段由传统方式转为电子监察,需要领导重视,能亲自协调和解决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对未来建设的目标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或者规划,这对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2.2整合资源,统筹规划

要充分利用学校信息中心的各种网络、数据库等相关资源,实现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与学校的这种信息化的大环境相结合,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思路、科学组织推进。电子监察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要借鉴已成功开发的设计方案、软件产品和模块,采用先进技术,留有升级扩展功能的余地,确保系统高性能、高安全性和可扩充性。系统的开发要尽可能保护各部门原有业务系统,各项功能设计要方便使用和操作。

2.3以人为本,依法监督

系统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把系统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作为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重要指标。以更好的开展服务和监督工作为出发点,把权力相对集中、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设置为电子监察点。同时,要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按程序办事,对电子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对违法违规的行政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2.4部门之间关系的协调

系统的建设,离不开校内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顺畅有序的工作协调机制,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达成共识,尽量减少工作推进的阻力,为早日实行电子监察创造条件。

3.信息化手段在高校监察领域的几个典型应用

3.1廉政风险防控

建立高校廉政短信平台,通过平台加强对高校科级以上干部的定期廉政信息传递,通过廉政短信温馨提醒,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3.2采购监察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采购规模也逐年扩大,有限的监察人员、传统的监察手段已难以适应急剧增加的工作量和采购形式的快速发展,因此,通过技术把监察手段引入到采购系统,建立采购监察系统,创新行政监察模式,变革监察方式和内容,把带电子监察重点围绕各方,即投标人、招标、评标专家等各个环节,设置监察模块,建立数据库。

(1)细化固化业务流程

根据国家和学校制定的各种文件和制度,把每个现实中业务流程细化为系统中的具体操作,为每一个环节设置一定办理条件、时限等规范化要素,并加以固化,使得电子采购监察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做到无缝链接,操作中一旦出现不符合规定的程序、时限、内容和办理条件,系统将会自动锁定,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并生成提示信息和异常信息指令更正。

(2)合理设置监察点

对于不同的工作内容,监察的重点也不同。系统中监察点的合理设置,可以保证监察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3)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把每个监察点的操作信息都记录到数据库中,这样,就可以让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监察规则,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比,即时筛选业务流程中的违规和疑似违规信息,在监察点进行提示、预警。

3.3招生监察

每年本科和研究生招生,成绩录入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了防止成绩的错误录入,可以引入成绩录入软件,其包含的功能:多人同时录入,成绩比对,成绩数据分析等,通过成绩录入软件的引入,一是规避成绩输入过程的失误,二是防止成绩数据被认为非法改动,即使改动,通过系统提前设置好的数据留痕功能也可以查询到,这样就可以避免了招生成绩录入环节的各种隐患。

3.4专家库、供应商库

专家库和供应商库的建立,对学校相关的工作的开展做到了更加规范,规避了业务过程中各种违规事件的发生。

4.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监察领域引入信息化手段是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丰富了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容,创新了纪检监察工作方式,实现了监督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了纪检监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笑话短信息范文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医院 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

【摘 要】随着我国在中医领域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中药也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上。中药房作为为病患提供中药的机构,其工作效率对患者的用药安全及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中药房的工作效率,确保用药安全对于我国中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信息化手段对于提升中药房工作效率的意义入手,探讨了中药房实施信息化手段的途径。

关键词 信息化;中药房;工作效率

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临床考验下逐渐受到了现代医学的青睐。中药房作为中药的取药机构,其药品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中药房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公众对于中医的印象。因此,在现代化的水平下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对中药房进行管理,提升中药房的工作效率是当前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1 信息化手段对提高中药房工作效率的意义

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中药房的管理中对于提高中药房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明确分工

利用计算机来对中药房实施信息化管理改变了以往处方手写的形式,可以将患者的信息以条码的形式出现在处方上,当患者到中药房取药时,药房工作人员可以很清晰地知道患者所需的药材以及以往的过敏史,不能用的药材等等。避免了以往因医师手写处方字迹过于潦草,药房工作人员无法辨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医师沟通,甚至造成配药错误的现象。利用计算机将信息化的手段运用到中药房的工作管理中,不仅可以避免此种出错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加快药房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高更好、更快、质量更高的服务。

1.2 促进用药标准化

药房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将药材的基本信息、用药原理、副作用等等在全医院内实现信息共享,并且做到对药材的这些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当医师进行处方开药时,可以通过这种信息共享的这种制度了解药材的具体情况,开具药方时则会更加谨慎,控制用药的数量和规格,促进用药合理。并且将开具的处方传到药房终端系统,如果医师因为疏忽造成处方开具错误,药房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提醒医师进行改正,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药安全,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将信息化的手段运用到药方管理中能够促进用药标准化。

1.3 保障药材质量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能够方便中药房对药材的信息有更深的了解,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药材,药房能够实现特殊化的管理。而对于一些需要进行特殊储存的药材,药房可以就其药性、药理进行特殊的存储,避免因保存不当而造成药材失效,确保了药材的质量。

2 中药房实施信息化手段的途径

2.1 引进专业的人才

目前,我国的中药房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中药房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不具备一些应有的专业知识。所以,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中药房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化管理,则需要引进专业的人才,提高中药房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在人员的选聘上,中药房应当引进具备一些基本中药药理知识的人才。其次,在人员录用之后,应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他们对于中药知识的认知,包括具体药材的用量、毒副作用等等。最后,还应当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培训以及计算机基础培训。中药房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始终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实施信息化的手段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所以中药房也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方便信息化的手段更好的实施。

2.2 建立中药信息管理库

中药房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药材进行配置,所以要实施信息化的管理,需要对药房的药材建立一个中药信息管理库。信息管理库的建立需要秉持着准确、方便的原则,从而可以在整个医院实现中药信息共享,方便医院各个部门的工作。在信息管理库中,每一种中药药材都应当有一个对应的信息,包括给药材设置的代码,药材的学名、俗名,药材的规格、药材的剂型、药材的功能、药材的用法、药材的毒副作用、药材的禁忌以及特俗标志(麻醉等)。同时对中药药材的入库经受检查人员,药材配置检查人员以及药材出库检查人员都进行信息记录,当出现问题时方便了解时在哪一环节出了问题,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

2.3 实行信息化采购

对中药房实施信息化手段首先从中药药材的采购上就应当应用信息化的方式。实行信息化的采购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采购方式的人情利益关系,能够从源头上保证药材的质量。中药房可以根据药材的库存情况在网络上采购信息,并以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竞标者必须提供药材生产的厂商、生产厂许可证、剂量以及报价等信息,由计算机系统直接对这些信息作出分析并由药房参考,最终确定中标对象。这种信息化的采购方式有效减少了采购的不公平性,能够保证药品的质量,从而提高了药房的工作效率。

3 结语

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中药房的管理运作也提出了信息化的要求。在当前中药被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保证中药药材质量,提高中药房的工作效率是我国中医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中药房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促进中药房工作水平的提升,为我国中药产业以及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志军.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应用[J]. 当代医学,2013(24).

[2] 解学慧. 浅论医院信息管理中的药库管理[J]. 黑龙江医药,2013(03).

第5篇:笑话短信息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出行;服务水平

1、突出“以人为本”的交通信息服务理念

河南省交通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整合省已有的、分散的公众服务信息,建立一个面向公众的交通公众信息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既能够从交通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中采集各类交通业务信息,也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取铁路、民航、气象和旅游等其他部门相关数据。该服务系统根据公众的各种需求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通过统一的交通服务信息平台,依靠网站、呼叫中心、短消息平台、情报板、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信息服务媒体服务信息,改变原有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内容单一,信息源不统一、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服务理念,向公众提供交通基础信息、交通动态、交通旅游、交通气象查询和出行策划等实用的出行交通综合服务信息,使公众充分享受这些信息和服务带来的便利,全面提升河南交通对公众的信息服务水平。

2、全面覆盖实时信息和基础信息

根据信息的变化频率可将公众出行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态信息,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快的变化,例如交通流量信息;另一类是静态信息,这些信息一般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的比较缓慢,如公路地理信息。

目前我省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包含的实时信息主要包括实时路况信息、气象信息、公路客运票务信息、临时汽车车次信息以及GPS数据等,便于公众准确判断选择出行路线及方式,同时能了解出行相关实时信息。静态信息主要包括道路信息、隧道信息、桥梁信息、加油站信息、旅游景点信息、站场信息和固定汽车车次信息等。

3、准确分类服务对象,选择多种服务方式

作为一个以公众出行为主题的信息平台,通过详细分析服务对象需求,我们将服务对象分为三类:

(1)自驾车出行者

自驾车出行者需要了解道路条件、及时路况信息、施工占道、突发事件、路桥收费信息、气象信息、停车信息、加油站信息、车辆维修站、检测场信息、救援信息等。

(2)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者

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者包括乘坐道路客运车辆及城市公共交通乘客。长途客运汽车的出行者需要了解长途客运场站、长途客运线路信息、长途客运票务信息、长途客运乘车规定信息、长途汽车临时变更信息、长途客运场站附近城市公交设施等信息;乘坐城市公共交通乘客需要了解公交线路相关信息、公交换乘信息。

(3)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和单位

公众信息服务除出行信息外,还需要面向社会公众、从业人员和从业企业提供诸如信息公示、信用评价、行政许可、资质认证等信息服务。对这类服务而言,需要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以及业务应用系统如信用管理系统等,从而提供全面、统一的信息服务。

4、服务民生取得良好效果

我省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自去年上线运行以来,目前已经累计近26万访问量,约为19万人提供了出行信息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方便公众出行,提高交通信息服务质量。通过该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更好的满足了公众的出行需要,改善出行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提升面向社会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水平。公众在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的情况下,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交通信息服务。同时利用实施交通信息,交通参与者可以做出相应的交通行为的调整和决定,对车辆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减少总出行时间或形成,减少延误,减少乘客和货物的在途时间,不仅带来整理路网容纳能力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也提高了道路交通的安全可靠性,极大的改善了交通信息服务环境,提升了政府服务便民的优良形象。

(2)加速信息资源共享,提升行业综合管理水平。通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系统性的分析梳理了交通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加速了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同时引导各单位发现信息缺乏的薄弱点,分析可以提升的管理环节,直接带动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6篇:笑话短信息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信息化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6-01

现今世界国际化的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并驾齐驱,教育是国之根本,教育信息化也是更多国家选择提升教学水平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单一的眼光看待教育信息化,信息化不只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更是对教育理念的升华,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动力,是高职院校在教学方式变革中的重点项目。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不如工科院校,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也会出现问题,需要教学者探索解决。

一、管理队伍落后

管理是发展的根本,在跟多院校中都存在着建设完成就竣工的现象,或者是放松管理的现象,对建设之后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不重视,日常对设备不进行维护,技术人员的能力不够。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认识欠缺,就像有些用户不对设备进行杀毒或者队医更改电脑网址等,造成学校网络不顺畅的现象。学校建立信息化对教职工培训力度浅薄,教职工对于信息化设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造成设备不能发挥作用,这样就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设备主宰了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给教职工造成了心理负担,对信息技术出现躲避现象。

二、机构设置不完善,关系不顺利

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缺乏充足的理解,使得高校在进行人员管理过程中出现人员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教师由于对信息化教育了解的不充分,使得教学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高校的领导或者相关的负责人将信息化建设当做是一项任务来完成,但是在信息化教育的优势特点无法在具体的工作中展现。更有一些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看成一种负担,缺乏本应该具备的积极性和技术性。在学校机构设置方面,没有设置健全的管理机构,造成教职工的职责不清晰,关系不顺利,协调不畅通的情况,甚至出现各持己见,建设重复的混乱局面。这些都是造成一些问题出现的导火线。

三、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平衡的投入,使得浪费现象较严重

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个一个庞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分离的个体之间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因此,高校需要在投资商尽可能的平衡,选择统一、合法的技术标准,切不可各行其是。高校在大力推进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计划,以及资源的均衡投入,使得信息技术出现了严重的浪费现象。高校大力建设硬件设备,对软件设备的资金投入量较小,使得资源部均衡分配现在非常严重。高校的校园网变成了教职工发邮件和娱乐的工具,使得原来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四、高校信息化教育运行机制和其应用支撑的建设

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让信息化教育的特点运用在现在的教学中。因此,高校需要对信息化教育的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建立起信息化应用支撑的机构,对现有的硬件设施进行维护。但是,目前众多高校中设置这种机制的寥寥无几,使得数字化教学的作用无法正常的发挥,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对网络和信息化的基础设备进行维护,称之为网络中心;第二部分,对数字化数据库的运行进行维护,称之为应用中心。

五、树立新的理念,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

目前,高校都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杂的工程。推动高校的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就是建立信息化教学系统。信息化教学的建立可以大大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帮助全体教职工对自身的素质进行提高和完善。因此,高校建立信息化教学势不可挡,并且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立起信息化教学模式,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局面;其次,学校应该建立起扁平化的领导体系,从而使得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层面更加有效、顺利的开展;高校应该学习国外或者国内先进的管理制度,在其先进的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改善,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的对信息化教育进行管理。

六、强化信息化队伍建设

在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建设为发展的基础,管理作为保障制度,应用是最终目的。但是这样的发展是具有要求的,发展中需要可靠的管理队伍,技术高的使用人员作为发展的支撑。所以。在学校信息化教育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正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认清人在此过程中的首要地位,然后对管理使用人员加强培训工作,尽快让这支队伍中的人员成为信息技术设备的主宰,主要是对一下两方面的人进行培训:首次创建一直较强、素质较高的管理型队伍,在创建过程中强化对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明确管理的责任,安排好明确的管理等级制度。整体管理队伍隶属学校管理中心,确保在信息技术管理队伍建设中能够与学校管理相一致。对管理人员实施奖惩制度,优秀则奖,犯错则罚,以此来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后勤保障。其次是要求建设一支技术强硬的使用队伍,用这支队伍中技术员的技能和制粒,为学校网络发展与教育信息化发展搭建桥梁。

总之,高职院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教育信息化这个项目的实施自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正确有效的实施方式能有效保证信息技术的使用成果。对于一般的高职院校来讲,在财力、人力以及物力方面都不充裕,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制定有效的实施方式来防止这些阻碍因素,保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笑话短信息范文

关键词 智能 移动终端 信息化 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17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已推广普及,大学生群体更是成为智能电子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可以说,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为信息化考试手段的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及物质基础。本文以正在研发的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平台的“中国刑警学院在线考试系统”为样本,从技术可行性、业务管理可行性、安全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并将传统考试与信息化考试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待为我国公安院教务领域的信息化考试改革尽绵薄之力。

1 技术可行性研究

1.1 硬件可行性分析

目前硬件设备的发展飞速,尤其是近五年,硬件发展速度要明显快于与之相匹配的软件,而且价格更加亲民。这使硬件产品无论在server还是在client端都更容易被接受,也就为信息化考试奠定了坚实硬件基础。

首先,在服务器端是完全有能力布置考试的服务系统的。目前,不仅是公安类院校,基本所有高校都完全有能力购置高配置的服务器端。从技术层面分析,信息化考试对硬件服务器端的要求主要有两个:其一,能处理高强度大规模并发操作;其二:有大容量存储设备可以储存大量试卷题库数据且能保存较长时间。由于考试系统属于短时间强交互操作,对于硬件处理大规模并发操作要求较高;但从当今世界的计算机硬件发展技术水平来看,这已完全不是问题――目前市面上的个人笔记本电脑已可以胜任级别为万以内的大规模并发操作。因为就单所高校而言,尤其公安类院校,在校人数比地方普通高校要少,所以即使在校学生同时参加考试,数量也仅仅以万级计算。这方面,笔者已经在软件研发过程中利用私人普通笔记本电脑测试了级别为千的考试系统,系统运行完全顺畅。那么目前国内高校信息网络系统已经普遍使用高规格服务器甚至小型机的运算能力则完全有能力实现上述功能。而在存储容量上,目前一块普通硬盘的存储容量完全能胜任一所高校几十年的试卷及题库的存储,在存储及保存试卷上与纸质试卷相比完全占据优势。

其次,信息化考试过程中,在考生手持的智能互联网终端平台上运行客户端也是完全可行。这里首先要明确信息化考试的中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所使用的网络是何种类型。目前信息化考试中,网络通信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放的互联网,一种是封闭的局域网。而国内各类成熟的电子考试系统也根据其各自考试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网络形式,如出国外语类考试采用互联网,驾驶员交法考试采用考试专用内网。而就公安类高校而言,两种形式都可选择。根据在线系统的运行监测实验,笔者更倾向于校内局域网络。因为公安类专业具有特殊性,有些试题不便于在互联网;再有就是公安类高校相比其他高校有一个强大的网络优势,即可以使用公安内网这一保密性极强的巨大局域网。这样一来,就公安类高校而言,即便选择使用局域网,将依然面临使用公安局域网还是校园局域网的两种选择。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局域网,有两类客户端的可行性建议。

首先,对于公安局域网而言,应采用pc客户端。此类客户端方式针对远程教学,函授考试较为理想,因为函授远程教学对象基本是各地公安干警,他们有条件接触公安网,且都具备相应pc终端,可以利用该类客户端完成考试任务。而对于校园局域网,笔者认为其使用对象更适用于在校大学生群体。因为在校学生考试需统一组织,且学校各类机房有限,无法同时允许大量学生进行上机考试,即使学生自带pc设备也要在同一考场布置许多电源,这不符合目前国内公安院校的实际教学硬件环境。综上分析,在校学生参与考试的客户端应采用移动设备而非pc,减轻学校负担。而且目前智能移动设备已经极为普及,完全可以满足数小时考试时间使用,无需提供额外电源支撑。

1.2 软件可行性分析

软件是电子考试的关键,各类软件的多层次配合才能保证整个电子考试系统运行流畅稳定。

首先,底层数据库要有强大的交互并发能力。而采用目前主流大型数据库来处理公安类院校万级别的并发操作是绰绰有余的。以oracle数据库为例,全国公安系统官方建设的各类应用系统都采用oracle,而对于一个地市级别的公安信息系统针对人口、物品、案件等信息的并发操作要远远大于公安院校考试系统对于数据库的负载,所以,电子考试系统中,底层数据库有良好成熟的解决方案。

其次,对于中间件服务器软件也是有良好的成熟产品可以解决电子考试系统中中间件负载问题。这类中间件在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产品可选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主流产品有IIS、websphere、weblogic软件等。就笔者在研的软件系统为例,使用微软公司的IIS完全可以胜任万级别内强交互写入操作。

第三,就是每位考生所要使用的客户端软件。根据在研软件系统的实际运行测试,笔者主张电子考试系统采用B/S模式,而B端可选软件很多,完全可以胜任考试工作。

第四,电子考试软件本身。目前市面上各类电子考试软件多倾向于客观试题的考核与修改,不适用于公安类院校。针对公安类院校刑侦类专业偏重文科的色彩以及案例分析等文字主观题较多的现实情况,笔者建议公安类院校自行开发适合本单位校情的电子考试系统。使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符合公安类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科属性。

最后,电子考试系统的安全性。单从软件的技术角度讲是可以基本保证安全的,但即使这样也应从制度上建立人为干预,使软件的安全性得以充分保障。以往电子类考试系统主要存在利用windows本身操作漏洞,以及试卷形式上的漏洞进行考试作弊。对于前者,我们若采用移动设备作为终端进行考试,完全能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因为,移动设备的各类可供使用者的变化操作较少,固化操作多,基本没有快捷键;并且系统进程较单一,对多任务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差,多窗口执行差,这样可以很好规避例如windows系统中频繁切换界面等考试风险。

2 制度建设与考试管理可行性研究

2.1 有效借鉴传统考试制度并加以优化

我们都非常熟知传统考制度与实行方式,其有诸多构成要素: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生,监考教师,试卷等,而信息化考试可根据需要增减以上要素。在公安类院校的信息化考试中可以吸取传统考试的优势制度,利用有利要素完善考试规则,形成良性循环:

其一,考试统一组织。包括时间统一和地点同一。其中时间统一组织可以用考试系统约束,即规定时间内进入系统答题,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并在线提交,这点不需要人为干预,节约管理成本。而地点要素的统一可根据不同考试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公安类高校承担很多全国在职公安干警的函授教学或远程教学,学员分散全国各地,工作繁忙,若统一地点则不切实际;可利用公安网进行统一时间的信息化考试。对于公安类院校大学生群体,应进行统一组织的考试,包括时间地点,与传统考试相仿,建议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同时,要在考场内利用移动信号屏蔽设备阻断智能手机自带的互联网数据传输能力,保证学生在封闭的局域网Wi-Fi环境下完成考试,有效防止学生利用即时消息通信工具(QQ、微信等)进行答案传递或者作弊。由于是系统自动分配试题,尽管试卷结构一致,但每份试卷页面的试题是题库随机抽取,只要保证题库数量充足即可有效避免试题雷同,传递答案更无从谈起。

其二,监考教师责任。传统考试中监考教师,负责试卷发放,把握时间,控制考场纪律等工作。信息化考试中因为可以用软件约束时间,所以监考教师只需要控制考场纪律,且确认每位考生正确应用本人账号登录考试系统。此外,公安类院校学生组织性和纪律性普遍较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教师对于考试的控制极其严格,所以信息化考试中教师更容易控制考场,节约成本。

2.2 考务管理可行性分析

由于公安类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所以考试管理方面制度完善,纪律严格,考务工作运行效率同比普通大学而言较高。故而在公安院校推行信息化考试在考务管理上相对于地方普通大学是非常可行的。无论从教师角度还是从学生角度,电子考试本身都易于执行、方便操作。其一,考务规范,更易操作。院校教务部门是考试主要管理者,在公安类院校中更是直接负责部门,而不同于某些地方综合性大学将考试管理工作移交给二级学院。就是由于管理者角色的统一,使得信息化考试中教务部门所承担的角色更易于转化为虚拟的电子角色,而不会出现多级管理角色的现象,从而使每次电子考试的设计及实施都有统一规划;其二,教师易于操作监考。公安类院校学生受党培养,服务意识与服从意识较强,使得教师在考场管理中更能发挥教师主动性,控制信息化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技术作弊行为;其三,学生中易于推广接受。公安类院校学生执行力较强,信息化考试在此类学生中更易于执行。

3 公安类高校推行信息化考试的优势及优点

3.1 公安类高校推行信息化考试的优势

首先,学生易于管理。如上文所述,公安类高校在校各类各层次学生具有更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服从意识,考试管理者更容易掌控考试。考试时学生自律自觉性强,能更好遵守相应考试规则。

其次,公安类高校具有特别的公安网络资源。可利用公安网络资源开展各类信息化考试,且不受互联网干扰,这种优势是普通地方高校无法比拟的。在这种网络模式下,不但可以开展校内信息化考试,甚至可以参与各地公安机关针对在职公安民警的能力测试性考试,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接触前沿实战中各类公安业务知识与技能的机会,而且有助于校局合作,提高实战单位的理论水平,一举两得,合作共赢。

第三,公安院校专业课程优势。因为公安类高校很多课程内容敏感,课程教材有些属于内部讲义无法公开出版。所以,公安类高校的课程考试相关内容及答案不易在网络搜索,互联网上的相关考试内容极少,有利于信息化考试进行时避免持电子设备的考生利用手中设备通过互联网查询答案。

综合上述分析,公安院校在信息化考试中由于具有学生管理优势,网络资源优势,课程保密优势。如果在考场中安装手机信号屏蔽器(仅仅保留校内WIFI网络信号出口供在线答题使用,而校内WIFI网络可以人为设置阻断联通互联网功能),基本从技术层面可以杜绝考生手持智能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手机互联网数据传输考试答案的风险。

3.2 公安类高校推行信息化考试的优点

首先,可以节约考试成本。信息化考试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传统纸质考试前期考试准备较多,管理成本较高;在试卷出题,印刷,运输和保存各个环节上都存在较大的泄密风险。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考前授课教师需提前报送试卷,由教务部门负责印制封存保管,待到考试前送往考试地点,由监考教师将试卷答题纸派发学生,管理成本很高,风险很大。信息化考试省去报送试卷流程,考生按规定时间登录考试系统即可。信息化考试还减少经济投入,纸质考试中试卷答题纸等经济投入就非常巨大,况且还有保密等设备的投入,且浪费纸张不环保。其次,考试更加安全,减少授课教师漏题风险。减少试卷传递环节,从程序上减少试题泄漏机率。试题题目随机,让任何人无法押题,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群体中容易滋生的“轻视学习过程,重视考前突击复习”的应试弊端。第三,试卷永久保存。传统纸质试卷不易长期保存,电子考试题目、试卷永久保存于数据库中。第四,题库数据会逐渐增多,题目积累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题目数量及质量会增多与提高,信息化考试会越来越成熟。第五,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由于题目随机,考试时考生之间考题重复概率小,无法相互传递答案。

就笔者在研的“中国刑警学院在线考试系统”为例,此系统已经进入软件系统的运行负载压力测试阶段,前期的技术壁垒已经基本攻克(目前基本实现了公安专业课程考试题库数据的平顺导入;考试页面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等题型的学生客户端的在线答题功能和教师客户端在线试题评阅与给分功能)。除了技术问题成功解决之外,如前所述,从社会环境分析,信息化考试方式早已在社会类考试中运作多年,有丰富且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从软硬件条件与管理制度层面看,公安院校推行信息化考试改革比社会类电子考试具有更多天然优势。相信未来只要在信息化考试的管理与制度上进行相应的跟进与配套改革,此项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平台的信息化考试系统必将会极大地提高公安院校考务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并具有极大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课题信息: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模块化设计面向实战的公安类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15DB435

参考文献

[1] 张一帆.关于国内考试系统应用的研究进展.计算机光盘关键与应用,2012.3.

[2] 刘娜,常丽薇,郑楠楠.基于WEB技术的网上考试系统设计与应用.桂林电子科大学报,2007.10.

第8篇:笑话短信息范文

手机短信从内容上分则可以分为公众服务信息、广告信息和用户与用户之间的通信信息等几种。其中,公众服务信息和用户之间的人际交流信息占了大部分。

公众服务信息和广告信息成为手机短信大众传播的主要内容承载者。公众服务信息一般需要付费定制接受,这类内容丰富而广泛:1.新闻时事类,例如,最近的非典疫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中国移动和各家网站纷纷推出免费的非典疫情短信服务,将最新信息及时告知用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学习教育类,《中国日报》网站短信中心在2002年12月11日推出新版,全力打造中国最好的英语短信网,它可以向用户提供国内最快的英语分类新闻短信、更实用的和更专业的英语学习短信、有趣的英语休闲短信以及全国最大的英语祝福语短信库。3.公众服务类,2003年4月14日《人民日报经济周刊》报道,湖北省国税局用向手机用户发送短信息的方法宣传纳税。而在沈阳的求职者更可以享受全新服务——手机短信可以在最快时间内为他们提供求职参考消息。这一业务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开通了。

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短信沟通被一些分析人士称作“暧昧的娱乐”,我认为,这一类的内容最可以体现手机信对传统人际传播的突破。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曾有一位同学用短信息表达了他对短信的看法:“有利于随时随地与美眉培养感情,与兄弟分享笑话,收到短信就当不知以推卸责任,狂发短信损人而不必担心对方挂断电话……”在这样一种氛围里,由于传播双方不是面对面的交流,而是借助于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和文字表达,使得传播过程省略掉一些面对面的客套与迂回,由此变得更加直接。也正因为这一点,原本一些面对面难于表达的内容,借助短信反而可以轻松的说出口。人际传播类型的短信内容可以大致分为:问候类的,闲聊类的,笑话类的,正经联络的,等等。在这样一些看似不经意的表达中,人与人的交往永不停歇的进行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闲言碎语的碰触,也离不开喜怒哀乐的分享。

第9篇:笑话短信息范文

失业的陈静心情坏透了,整晚失眠,百无聊赖之下只得打开收音机,突然,她听到收音机里谈起了恶作剧,当主持人说到“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搞点小恶作剧有助心情放松,使人欢畅大笑”时,她心里一动:看来恶作剧只要搞得妙,说不定还能赚钱呢!城市到处都有酒吧网吧,不如我就开间笑吧,专卖恶作剧!

陈静的“开心笑吧”小吃坊很快开张了,门口的招牌上印着几行大字:凡进本吃坊的顾客,只要讲一个无伤大雅的有关恶作剧的笑话,或者做一个恶作剧,逗大家开怀大笑的,就将免费提供饮料和食品!

这幅奇特的招牌和装修清新浪漫的小吃坊很快吸引了许多顾客,开业第一天,一对男女来到店里,男青年笑眯眯地说:“请大家跟我朗诵一首诗好不好?‘暗石竹,暗石大春竹’。”众人不明所以,跟着他读了起来,读完后才恍然大悟,原来男青年说的是:“俺是猪,俺是大蠢猪!”大家乐坏了!从而男青年和他的女朋友获得了一顿免费的丰盛午餐。见此情景,许多人跃跃欲试,但大部分顾客现场发挥不太好,只能乖乖掏钱。一个月后,陈静盘点了一下,竟然净赚了8000元!

随着小店的红火,陈静的灵感也多了,她想,既然这些恶作剧笑话那么逗人喜欢,如果把它们收集改编成笑话或短信息,投给一些有此需要的报刊或网站,是不是也能创造效益呢?从此,陈静每晚整理白天顾客自编的恶作剧笑话,然后寄给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没想到采用率极高,而且每条最少有10元稿酬,半年后,陈静从中获利两万多元。她喜滋滋地想,真有意思啊,恶作剧也能帮自己赚钱!

其实,恶搞不但能赚钱,还能带来爱情。一天,一个小伙子来吃饭,让陈静帮他点一份午餐,陈静捧着一盘红辣椒、油条和螃蟹过来了。小伙子说:“这午餐怎么这么特别?”陈静笑嘻嘻地说:“我看你的鼻子像老油条,眼睛像红辣椒,眉毛像两把刀,走起路来两边倒,好像螃蟹要昏倒!就把这份午餐送给你吧!”小伙子笑了,他问陈静:“如果我是骑马的,你可以叫我‘马夫’;如果我是驾车的,你可以叫我‘车夫’;如果我是管账的,你又该叫我什么呢?”“账夫!”陈静一喊出,马上觉得不对劲,脸一下红到了脖子根!

小伙子叫刘奇,也是个恶搞高手,两人在“恶搞”中渐渐眉目传情谈起了恋爱。不久,刘奇辞了工作过来给陈静打工,专门收集客人自编的恶作剧,当收集了满满一本后,刘奇突发奇想地说:“咱们可以出书了呀!”陈静马上响应。2006年3月,这本叫做《笑掉小牙》的笑话集出版了,销售量一路飘红,给两人带来了不菲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