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工程专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

第1篇: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1.1来自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需求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各普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是以国际主流的ACM和IEEE系列课程教学计划即著名的计算学科教学计划2004(ComputingCurricula2004,简称CC2004)为主制订的,CC2004列出该专业学生建构其领域核心知识体系结构框架所必需的核心知识单元模块,并基于此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或曰面向网络的计算便是其中之一的重要核心知识单元。[1][2]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反馈表明,仅仅开设《计算机网络》一门课程,对于主要以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以满足学生就业和在该行业领域内生存与职业发展需求为主的普通高校,以及具有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网络工程专业、定位于为社会培养网络工程师的高校而言,还远远不足,对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整合与建设势在必行。参考笔者《普通高校工程型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专业方向课程改革与实践初探》一文,[3]将计算机网络这一公认的较难学懂、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作为基础入门性的必修课程,通过网络工程与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网络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等一系列后续拓展的特色课程群,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和具有特色及优势的专业方向课程群。[4]例如:可以形成以网络工程与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课程为主的、适当偏硬的系统集成/组网工程类网络人才的培养路线,其未来的职业定位以网络工程师、网络/系统管理员为主;或者也可以形成以网络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等课程为主构成的、适当偏软的网络应用系统研发/站点设计类网络人才的培养路线,其未来的职业定位以软件工程师、网站站长等为主。基于课程整合和课程体系/课程群建设的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开展配套实验教学条件的建设。如图1所示,在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时,需要统筹规划,兼顾多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并配合课程群的建设需要,避免出现很多高校把专业实验室建成了计算机机房、仅有联网PC机数量优势的普遍现象。1.2来自课题研究型教学环节和课外延伸教育的需求毋庸置疑,普通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为首要目标,同时支撑专业方向上的课程群(课程体系)的建设。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在满足课程内的实验教学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课程设计环节,以及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环节的条件改善和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需要。只有充分运用好这些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在网络工程的方案规划设计、网络系统管理与运行维护、网络程序设计与开发、网络设备配置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动手实践技能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由于近年来社会和IT行业对网络工程、网站建设、网络运行管理和安全维护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持续升温,驱动学生看好网络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就业前景,使得学生选择该方向作为就业首选或选择该专业方向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或论文题目的数量逐年上升。但是,由于不少院校现有硬件条件不足,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撑,使得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题目的选题设计上受到极大限制,一些非常想做或者值得指导学生去做的课题项目或题目,不得不迫于无法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环境而被迫放弃,制约了师生进一步提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的选题水准和课题质量,加剧了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上师生对于实践条件的需求与现实条件不具备之间的矛盾。因此,除了满足课内实验项目的需要,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还应提供开展集中式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以SRP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研究型、课题型教学环节改革试点的基础硬件条件和场所。此外,还可兼顾考虑提供开展面向社会或学生需要的诸如思科认证考试、NCNE国家软考、NCRE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相关考试培训、学生竞赛活动参赛集训等课外延伸教育项目的场所和设备,使学生在分析设计能力、工程化的思想和理念、动手实践应用等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综合训练机会和条件。

2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与设计方案

综合上节所述,问题的核心在于找寻和设计出一种既能兼顾满足各种教学环节需求、又能分阶段集成且一次性投入不高的可行方案。通过深入地分析比较和实践探索,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一种可行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该方案通过逐步添购、分阶段调整到位配套的计算机与联网设备的方式,可使新建专业实验室提供不同的、可逐步扩展的实验条件。例如:在一次性投入的初期,可以提供8人一组一桌、一次支持2-3个行政班(共12个组/桌)的实验教学条件。若每班以32人计,则一次可支持3个行政班约96人同时上实验课,每8人一组,共12组,每组配备一台服务器、2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8台PC机;然后,根据资金情况和可能性,通过分期分批阶段性扩展,改善每实验组/桌的配套设备数。这样的每个实验组/桌,不仅可以保障学生人手一台PC机,同时还可以通过配置,使每实验组/桌的设备自成子网或以VLAN划分,独立构成一个典型的LAN网络应用环境,并能提供各种B/S、C/S架构的集成开发环境。实验组/桌上的服务器,可由学生根据项目需要自主安装和支配使用,条件不足时,可通过Vmware等虚拟技术构建多服务器OS系统,条件允许时,可通过添置多台物理硬件构建服务器集群环境。实验组/桌上的路由器/交换机设备,可供在相关课程中进行网络设备配置、IOS系统操作等课内实验项目、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题目以及认证培训项目中使用。在数量上仍不足的,亦可通过在PC机上安装模拟器软件的方式,开展设备配置类实验和学生研究型课题;条件允许时,还可支持远程开放式实验,即通过远程登录方式连接至设备进行IOS系统的配置。DMZ区的服务器群还可为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基础性的公共资源存储与共享,或者作为实验室的网管或安全方面的基础设施,例如提供给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课程作攻击用的靶机实例。每实验组即每张桌面上的设备连接拓扑可采用图3所示的逻辑设计,具体到实际的物理环境中,可视环境因素合理进行布局调整和摆放。

3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后期建设与管理刍议

3.1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与优势,要求我们在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完善等内涵建设上要下大力气、花真功夫。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如何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地优化组合,把培养目标真正融入到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中;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对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积极寻求能够真正突出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性和创新性活动的主体地位的解决之道,尽量使学生能够较早地接触网络工程和技术实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较早地参与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多层次、一体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将系统训练、技能培养和开放实验相结合,把单纯为课程实验教学服务的实验室转化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和能够为多元目标服务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室建成后的功效。基于这一理念,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全体成员不仅针对新建的实验室进行了课内实验项目的再设计,而且整合了各门相关课程的配套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题等工作的需求,使新建实验室可统一支持下述8大类课题型的实践项目活动的开展:①网络工程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类题目②网络互联设备配置实现类题目③应用服务配置实现类题目④基于套接字编程的数据通信传输类题目⑤Web站点开发设计类题目⑥网络互联设备的协议仿真/算法实现类题目⑦网络管理及信息安全编程类题目⑧学生自拟的网络方向研究探索类题目3.2实验室管理规范的建设通常,一个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分阶段实施,首先实现阶段性的目标。如在基础建设阶段,需要完成必备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开出相应的实验项目,实现能够初步为专业方向的一系列课程提供实验教学服务;在第二步的规范性建设阶段,通过实验室的系列化规范管理制度的建设,为师生提供符合规范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在第三步的拓展性建设阶段,则要充分综合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和资源,变单纯的实验教学条件为立体化的、能够为多元目标服务的多层次的一体化教学资源;而在第四步的稳定运行阶段,则需要新建实验室在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发挥最大的功效和作用,为师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实验教学和研究环境。因此,基于阶段性建设、流程化管理的理念,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制度建设亦不容忽视。[5]例如:如何安排设计实验室的开放制度?有关实验室日常运行维护方面的管理规定,实验档案记录等等。

4结语

第2篇: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需求驱动;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727-03

1 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应用普及,网络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网络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迎合当前就业形势而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整体发展前景良好。从2002 年起至今,全国已有270多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然而,受到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与中东部相比,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通过对西部多所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结合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缺乏竞争力;2)学生网络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网络开发型人才的需求;3)学生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普遍工程实践能力欠缺,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教育部2012年3月刚刚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1] 。正是社会的需求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方向。专业的发展只有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社会发展服务,这样才能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西部地区地方高校而言,如何办好网络工程专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本文根据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拟通过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2 相关研究

近几年,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有人做了一些研究。张远等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指导思想、确立培养目标、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编制教学计划、革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介绍[2]。胡山泉等人提出“平台+方向”的建设方式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知识体系[3]。田生文等结合网络工程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趋势出发,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4]。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丰洪才等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5]。为了更好的适应就业需求,张新有等人对网络工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6]。根据地方高校实际,马莉等人结合实际,探讨了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7]。为了更好的提升实践教学,何建新等人对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8]。张蕾等提出一种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训教学体系[9]。钟鸣等结合桌越计划,提出了一种基于工程师工作室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10]。此外,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教学改革方式也受到重视。金永涛等对网络工程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内容、效果及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探讨[11]。吴许俊将国外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网络工程教学中,并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12]。蒋吉频等对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些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和改进,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思路及展望[13]。徐明等结合国防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对重点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全面的研究[14]。最近,张棋飞等人提出了新的社会形势下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新思路,实现学科渗透、交叉和互补,促进专业融合[15]。

综上所述,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内高校普遍开设的新兴专业。如何创建网络工程专业,国内外并没有统一模式和现成规范,为此,国内众多教学专家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发表大量教学论文,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体系等方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针对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

3 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1 目标

网络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发展迅速,这就要求高等学校一方面要准确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方向传授给学生网络工程应用型各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方案从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从知识体系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西部地方高校实际的,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西部高校网络工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被动局面。

3.2方案介绍

1) 在需求驱动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方面,对社会需求深入细致的调研,在网络工程人才需求方面,如下四个方向: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和网络性能测试,对于西部高校而言是比较合适的。网络应用开发方向主要包括网站开发、手机程序设计、网络通信编程等方面。主要侧重学生的编程能力训练。网络工程与设计方向主要包括网络设备的选用、规划和设置和布线和调试等方面,主要侧重学生的网络设计与动手能力。网络安全与管理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配置、设备管理、故障诊断与维护等方面,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管理能力。网络性能测试人才需求量大,但国内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极少。该方向主要侧重于学生对网络性能测试的过程及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对于以上四个方向,需要考虑各专业方向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一种“平台+方向”的模式。即在公共课程的基础上,通过选修不同的专业课程来体现方向差别。

2) 在需求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采用竞赛加认证的课程教学模式、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目前主要的竞赛有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这些竞赛题目很多都是来源于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Web编程等课程中,可以采用与竞赛相关的教材与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此类竞赛。对于网络工程专业高水平的网络工程师培训和认证也日益深入人心。比如有思科、华三、锐捷的各级各种认证, 也有国内的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和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这些考试都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强调动手能力, 重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拟选用相关的教材和实例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参加此类认证考试。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实施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与创新能力。师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拟通过选送教师参加网络技术培训,承担学校和企业网络工程项目,以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3) 在需求驱动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采用一种全方位实践平台建设方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展有关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实践平台建设。网络的应用十分普遍,而高校内部的网络中心和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平台。每年这些部门都有一些相关的网络建设项目,加强与这些部门的合作与联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这些项目中,为学生的综合实训创造条件。对于校外资源,随着网络的普及,当地出现了有一定规模的从事网络技术的公司(企业),积极主动与这些公司(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建立面向课程群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建设成本。利用学校网络设备采购与网络实验室建设,加强与网络设备供应商的联系,积极与他们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以便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与就业机会。

整体方案可用图1来描述。

4 小结

总而言之,虽然近几年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极大的促进了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及一些重点高校,其大部分条件和要求对于西部地方高校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其成功模式并不适用于西部地方高校。本文结合西部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需求驱动的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为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套经济、可行的方案,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2012.3.

[2] 张远.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55-157.

[3] 胡山泉,高守平,于芳.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9(12): 88-89.

[4] 田生文,邹海林,杨洪勇.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5):101-105.

[5] 丰洪才,李雅琴,阮灵.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23):91-93.

[6] 张新有,窦军. 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56-160.

[7] 马莉,钟勇,杨文茵.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J].2010(12):135-138.

[8] 何建新,周建存,张永红.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5):45-48.

[9] 张蕾,孙润元,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训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1):79-82.

[10] 钟鸣,陈晓龙.基于工程师工作室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5):58-61.

[11] 金永涛,邹澎涛,魏艳娜,刘洁.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0(12):30-32.

[12] 吴许俊.基于CDIO 理念的网络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2):40-42.

[13] 蒋吉频,高东发,阳爱民,谢建国.我国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评[J].计算机教育,2010(12):29-31.

第3篇: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全局;知识性;教学方式;自主提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3-0139-02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针对信息社会日益增大的网络应用人才需求而设立的,因而在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院校中都受到较高的重视。依据专业的教学培训计划及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一般在高年级的课程中会设置网络工程课程。网络工程课程在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专业学生迈向职业之路的桥梁。因此,教师在讲解该课程时需要做好课件设计,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明确课件的教学内容

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网络调试和服务器配置技术,规划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网络,达到职业网络工程师的任职资格。课程的性质主要以实践为主,知识脉络以网络工程的完整实施过程为依据,包括网络基本概念、IP地址和综合布线规划实施、网络设备选项和调试、服务器系统运行维护等知识。课件设计中知识性是第一准则。因而,在设计课件时教师要把这些内容全部包含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案例的方法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而笔者建议,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课件的全局任务是网络工程设计实施的理念。因而,教师在开篇就应从工程概述的角度向学生传达IT类工程的实施过程,并解析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在设计这部分课件时,要包含多个知识点的提示,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工程实施理念的提纲,并运用图文、动画来丰富课件,对知识内容进行解析,使学生对每个环节的知识都留下一些印象。同时,这部分内容还包含很多设计的理念,属于高层次的内容,相对整个课件内容来说比较枯燥,因而,教师必须采取灌输性质的课件展现。课件的局部任务是重点内容的反馈和解析。在教学中,要想把工程设计中的知识点都展现出来,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个完整的小型案例来综合展现。在网络专业实验室中最好的应用对象就是充分利用标准的42U机柜,它能够安装标准的机架路由器、交换机、机架服务器,对布线系统的使用,在机柜中也能够很好地反馈出来。另外在课件展现上,教师可以很容易找到标准机柜的标准安装和布线系统,这些都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在这部分课件内容的安排上,教师需要提供标准的参考,如设备的配置脚本、设备调试的结果,另外在教学方式上需要灵活地安排。课件中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工程案例的实施。这也是全局和局部相结合的最有力的实证。工程案例的实施在课件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对教师来说是最难的,很多教师都没有参与过具体的网络工程,所以很难提出并实施完整的工程案例。而随着各类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竞赛的开展,教师则可以通过技能竞赛官方网站获得样题,并将其作为课件综合案例在网络工程课程中实施。

分析课件的教学对象

课件不仅要能够被学生接受,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将其转化成自己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在做课件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课件。针对综合能力强、能够轻松学习网络工程课程的学生,在课件设计方面,教师不仅要巩固自身技术知识,还要继续提升其能力,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优质地完成相关任务。而针对网络技术掌握不是很熟练、兴趣不是很足的学生,教师在课件设计方面就需要设置符合他们自身水平的任务,使其能够自主完成任务,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虽然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做合理的教学课件是很难的工作,但是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从事各类网络工程师的技能,并且能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因而,教师可通过知名招聘网站了解同层次的网络工程师的任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树立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现在很多教学课件都只作为知识传授的工具,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课件罗列大量知识点,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活动变得单一乏味;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纯粹是教材内容的复制,根本没有利用价值。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设计并利用课件展开师生、生生交流的环节。例如,IP地址规划在企业网络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的提出有严格的定义。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设置提问性质的注释,先引导学生自主了解私有网络地址出现的背景和应用范畴,然后进行讨论,让他们探索私有地址是如何访问外网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可以通过课件提出任务,并引导学生自行分组、自主学习。学生要完成任务,就需要依据课件设计中的任务要求来自主组建任务小组。而如何使全部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教师就要对任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解析、说明,如对一个案例中不同任务的比例,以及考核的要求等都能够刺激学生团队尽力完成各项任务,另外教学课件在非课堂时间也能够通过提示引导学生团队继续深入学习。

结语

网络工程课程作为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因此,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必须要有一个设计巧妙的课件辅助。另外,对于专业学生来说,利用课件能达到不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有一个良师益友的目的。尽管教学课件在教学效率上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便利,但是教学活动是教学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活动,两者不能偏废,否则教学课件给教学工作带来的不利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好课件设计。

参考文献:

[1]刘育涛,安素平.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4(13).

[2]侯琳.CAI课件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作用及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4(14).

第4篇: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工程;双证融合;考核模式;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31-03

一、“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引入背景

在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所最终获得的能力与企业要求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有很大差距,使校企合作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前期对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但在最终出口即考核方式上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在考核方式上将“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有效融合,使学生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满足我国网络行业的需求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推进。

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已建立了国家和企业两级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1],该考试分为5个专业类别,并在各专业类别中分设了高、中、初级专业资格考试,其中涉及网络工程专业的考试包括初级的网络管理员、网页制作员考试,中级的网络工程师考试,高级的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此外,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项目(NCIE)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国家职业资格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OSTA)。其中包含了系统集成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页设计师等一系列认证考试。企业资格证书主要有思科(Cisco)认证、华为认证、Red Hat认证、锐捷认证等。各类认证考试通过者基本具备了在计算机网络相关岗位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水平和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将认证考试通过与否作为评估毕业生网络技术水平的依据。职业资格证体系的成熟为研究、实践探索和实施“双证融合”的网络工程专业考核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考核原则

第一,综合考核学生在网络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改变传统上仅仅将期末笔试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做法。采取多样性的考核方式,除了笔试、大作业、学术论文撰写等方式外,特别强调实践能力和技能的考核,如实际项目的配置操作考核等。

第二,校内课程考试与认证考试进行科学合理的成绩置换。认证分析网络专业不同课程教学大纲与国家和企业两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大纲中各知识内容相互对应,并与相关认证考试培训机构或企业合作。对于培训机构和企业能够提供培训的课程,学生可以参加培训,通过认证考试后,认证考试成绩置换为校内课程的成绩及学分;未参加培训和认证考试的学生,仍然参加校内课程的学习并取得成绩和学分。

第三,引入相关企业参与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提高就业适应性。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校专业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内容尽量做到实用、先进、难度适中,考核标准尽量符合国家和企业认证考试的相关标准。同时严格实行教考分离,保证考核结果客观、公平。

第四,突出过程考核。加强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教师根据各阶段考核结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够通过阶段性考核结果,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加强训练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在双证融合策略的指导下,根据上述原则,进行网络工程专业考核模式的构建,既要体现学历教育重理论考核,又包含技能考核重实践的特点,这样才能使课程体系合理规划、有效融合。

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考核过程中,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水平)、学习效果(独立完成课程学习内容、作业、实验项目的数量及质量和认证考试成绩)。考核按如下过程进行。

1.制定“双证融合”认证考试科目与专业课程成绩置换关系。详细规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科目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成绩置换对应关系,认证考试成绩置换的主要是实践课程的成绩。对于难度较大的认证考试科目,如果学生通过认证考试可以置换多门课程的成绩,并记载较高的成绩。认证考试科目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成绩置换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认证考试科目与专业课程成绩置换对应关系

学生可以在毕业前多次参加认证考试,认证考试通过后按表1记载对应课程的成绩,并获得学分。

2.制定各专业课程的考核方案与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及表现、独立完成作业情况、实践操作水平、知识理论掌握情况等提出具体要求,安排各个阶段的考核时间和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具体的考核方式包括学习表现评价、分阶段测试、网络设计能力考核、实际项目配置、在线操作考核、综合知识试卷考核。根据上述内容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考核办法及标准”,经过相关专家审查通过后,由教务处审批备案,并在开学初期向学生公布[2]。

3.实施“双证融合”过程考核并记录相关成绩。按考核方案执行各项考核任务,采取表格量化方式记录各项成绩数据,包括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及成绩、出勤及学习表现、与教师互动情况、课堂测验成绩、网络设计能力考核情况、实际项目配置完成情况、在线操作考核情况等,并待课程结束后一并归档。

学习态度及表现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10%,主要考查范围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或论文的质量及独立性、回答教师提问及与教师互动情况等。由于这类考核主观程度比较高,教师在考核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学习积极性、交流沟通能力、基本素质等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根据个人喜好评分。

分阶段测试考核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10%―20%,在主要知识内容讲授完成之后,安排阶段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网络故障分析、实践操作和应用。测试的形式包括笔试、撰写分析报告、实际操作、应用方案说明书等。

实际项目配置考核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20%―30%,主要由企业提出多种实际项目供教师根据学校的实践教学环境进行选择,考核标准由企业制定,其考核成绩也作为企业录用毕业生的一项重要参考。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常用的网络协议的设置、交换机的系统配置、路由器的常用配置及接口的设置、虚拟局域网的组建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通过该类考核,网络工程实验室全天开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由学生管理,教师远程监控和辅导,必要时还定期请企业和培训机构讲师进行远程演示和辅导。

在线操作考核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20%―30%,主要是采用网络在线考核系统平台,对网络管理、网络应用服务配置、网络维护等进行仿真操作,锻炼和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对理论知识比较多的课程可安排期末综合知识笔试,全面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试题的命题可参考国家和企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真题,使学生能够体验认证考试的试题难度,把握其考试重点。

4.最终成绩评定。根据之前制定的考核评分标准,对上述过程考核中形成的各项成绩进行汇总、量化、综合后形成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结合企业建议,可适当调整各项过程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但要保证合理、公平、公开,及时通知学生。

通过认证考试的学生可选择按照表1中的成绩置换对应关系,置换相应课程的成绩,也可以选择采用上述过程考核成绩形成课程最终成绩。

四、“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评分标准

由于“双证融合”的过程考核模式中考核方式类型较多,因此应针对不同考核方式、课程教学大纲和资格认证考试大纲的要求确定各考核项目的详细评分标准。同时充分利用企业对网络行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引入企业参与制定考核标准,使考核标准更能体现当今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领域核心的技术标准。

下面以实际项目配置考核和在线操作考核为例说明考核评分标准。

1.实际项目配置考核评分标准。实际项目配置考核的内容和评分标准由企业根据岗位工作需求提出,并吸纳国家和企业网络资格认证考试中一部分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标准中侧重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实际问题的能力,选取了若干考核评价因子作为评分依据,具体考核评价因子及比例如表2。

表2 实际项目配置考核评价因子及比例

依据表2中的各项评价因子,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际项目配置成果给出评价,各项评价因子获得的分数之和量化为该实验项目的考核成绩,具体如下。

实际项目配置考核成绩 =

其中,S为实际项目配置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Ci为某实际项目配置所得百分制分数;Pi为相应项目的权重,由教师根据课程具体情况确定①。

2.在线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在线操作考核采用网络在线虚拟考核系统平台进行考核,学生使用该系统进行网络管理、配置等仿真操作,操作环境与岗位工作场景完全一致,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根据学生操作的速度、正确性、熟练度等评定成绩,具体考核评分点及计分标准如表3。

表3 在线操作考核评分点及计分标准

根据表3中的考核评分点,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操作内容的多少,所用时间的长短,解决了多少技术问题等情况,对学生的在线操作给出评价并计分,全部评分点获得的分数之和量化为该次在线考核的成绩,具体如下。

在线操作考核成绩 = T×各次在线考核所得分数平均值(百分制)

其中,T为在线操作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②。

五、改进措施

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考核模式还处于探索和实施过程中,需要高校、企业及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的多方参与。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

1.注重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教材的建设。由于网络工程专业各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与国家和企业两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辅导教材有较大差别,而且教材内容侧重不同,实施“双证融合”考核模式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因此在实践中急需编写课程教材与认证考试的辅导教材融合的新教材。新教材的内容应充分吸收认证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培训机构教师参与编写。新教材甚至可以突破以往一门课程一本教材的传统,针对认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将几门课程内容合编为一本教材。

2.加强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教师队伍建设。为了保证“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实现,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配合,只有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具体措施如下:(1)要求专业教师参加国家和企业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持证上岗。(2)建立学校、企业、培训机构“三位一体”协同合作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培养平台。专业教师定期到校企合作培训中心听课,定期到企业锻炼,在企业中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注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3]。(3)急需国家调整高校评价指标和高校人才引进政策,将企业中真正有实际经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引入到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中来,提高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水平。

高等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是两种类型的证书,各自形成了独立的知识体系,学历证体现的是专业水平,职业资格证体现的是能力水平,怎样使两个不同体系的水平形成叠加,互相支撑是研究的重点。我们在多年的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教学实践以及调研的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两证并行、相互融合的考核策略进行研究和实践,对课程各个考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完善、优化了过程性考核流程及相应评价体系。探索并建立了课程“双证融合”考核评价标准,同时完善了毕业顶岗实习相关规范和标准。按学校、学院及专业群三个层级统一建设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实习基地的跨学院、跨专业共享使用。上述研究成果为把握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并具有一定操作性的考核模式和规范提供了参考。

注释:

①无故不参加项目配置考核的学生要取消其该门课程的成

绩评定资格;在每次项目配置考核中,各项考核评价因子

所得分数之和Ci低于60分的学生可以在一周内重新进

行考核,以两次考核的平均成绩为最终成绩。

②在每次在线考核中,考核评分点被评为“中”和“差”累计

达到3项的学生为未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考核;在线考核

可进行多次,始终不能通过在线考核的学生或无故不参

加考核的学生要取消其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资格。

参考文献:

[1]李联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研究与思考[J].计算机教

育,2011,(19).

[2]王健.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标准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第5篇: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程;案例;互动;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量迅猛增加,对他们的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业界普遍认为现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理论有余而实际动手能力不足,真正能够胜任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人才较少。因此,在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网络人才的要求,是相关院校必须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许多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自2007年招收本专业首批本科生以来,我院始终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开展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根据专业的工程特点和培养目标,汲取重点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该专业的实验建设方案,逐步创造条件予以实施。初步实践结果表明,该实施方案有利于促进该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建设,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合格网络工程技术及网络应用人才。

1 “案例”教学的性质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通过设置具体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不单指向教,也涵盖学。其可贵之处在于,它从来自社会实践案例中的问题出发,启动特有的教学程序,并在教学系统结尾,又回归到问题的解决之上。与传统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显示出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尊重社会实践的优越性。

2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应用型本科教学的中心任务。进行工程化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其最有效的教学活动就是结合案例实际进行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工程化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也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工程中所涉及的实验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将这些实验作为实验课的内容,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实验单纯用于理论验证的状况。同时,由于以工程为背景,实验更具有针对性,实验内容更加鲜活,学生不仅能了解局部,更能了解全局,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3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工程化实践教学,就是在该专业与网络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以计算机网络工程为背景,结合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安装、运行与维护的实际开展各种网络实践教学活动。要将工程化实践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包括各相关专业课的实验课、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从而形成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架中包含四个层次。

(1) 基础层:基础层是整个体系的基础,也是工程化实践教学的基础,为各种工程化实验、实习与实训提供条件,是实现工程化实践教学的关键。它包括基础实验室工程化网络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2) 实验层:该层为工程化实践教学提供实践技能和经验,包括了相关课程的主要实验。这些实验包含在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课程中。除网络原理与网络技术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外,其他实验都是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这些实验都与工程密切相关,都要在工程化网络实验室进行。

(3) 实践层:实践层是在学完相关课程并完成了必要的实验之后而进行的实习或实践,是重要的工程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是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也是专门为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课程,课程设计还是在工程化网络实验室进行,要求每一组学生(大约七人)设计并完成一个课题。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都要到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要在实习单位老师或师傅的带领下,参加实际网络工程建设过程,这是学生学习工程实践技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经。

(4) 设计层:设计层的任务是完成毕业设计。这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实训机会,要求学生利用四年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实际网络工程项目或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网络工程课题。这是一次直接与将来工作接轨的实践训练,也是一次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相信经过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训练的学生,将成为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案例驱动式的教学实验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网上模拟训练和实验室的开放活动要与课程结合。通过任务、项目计划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工程实践。根据企业对网络操作系统的最典型应用,按照教育规律设计出实验内容。实践教学包含单人实验和小组配合实验两部分内容。单人实验侧重于基本的安装配置训练,实验指导书中给出了详细的实验任务和参考步骤,实验课上由主讲教师专门辅导。小组配合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项目训练,侧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整套实践教学方案,兼顾基础性、职业性和综合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单,项目计划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工程实践。

另外,可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网络认证考试,以加强其动手能力和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我院和锐捷网络大学合办了锐捷网络学院,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活动小组,加强实践能力,考取相关的证书,如RCNA、PCCP等,在毕业实习和就业时可优先到相关的公司进行工作。

5案例驱动式的实验内容

将工程化实践教学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1) 计算机网络原理的工程化实践教学

在网络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网络应用为背景来介绍网络原理与各层协议的功能。各种网络应用实际上都是系统工程,如WWW应用和电子邮件系统等。在这些网络应用中,完全可以体现网络的各个层次,各层协议功能和信息传输过程。以网络应用为背景介绍各层网络协议的作用,网络协议就从抽象而空洞的概念变成了具体而鲜活的实体,这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工程课程的工程化实践教学

网络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规化设计、网络设备、网络施工等。网络工程课程是和工程紧密结合的课程。在该课程开始时,老师就可以给每组或每个学生布置一个网络工程设计任务。在网络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边学习边实施,学完规划设计后,学生就可以按照要求规划设计自己的网络。学习了网络设备后就可以根据课题需要为自己的网络选择设备。学习了网络施工后,就让学生在工程化网络实验中心亲自动手在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装网卡,制作各类网线,进行安装与连接,还要训练学生按照结构化布线规范进行施工。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动手安装各种网络软件并进行网络配置。最后由老师进行检查验收,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再由学生进行改进提高,最后完成整个设计任务。

(3)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课程的工程化实践教学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网络运行管理与网络安全防范等方面的训练。通过课堂教学教授学生网络管理的任务和方法及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和手段。进而在工程化网络实验中心进行网络管理的实际操作,包括进行网络检测、网络性能分析、网络故障排除、网络安全策略配置等实训,以提高学生网络运行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的能力。

(4) 网络互联课程的工程化实践教学

在组网技术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组网技术组成不同类型的网络,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在网络互连技术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路由器将不同的网络互连起来,进行适当配置之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5) 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工程化实训

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工程化实地训练的过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或相关的企业、公司进行实习。这些公司或企业都是从事网络工程承包、建设和施工的单位,其任务就是为网络用户进行规划、设计、安装与运营。学生进入这些单位后,要和实习单位的老师或师傅一起从事各项实际工程建设活动,学生会接触到当前工程中正在使用(但教课书上不一定有)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学到实习单位老师或师傅的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通过实习,学生不仅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6) 毕业设计的工程化实训

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完成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多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训练。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实训机会,要给每一个学生一个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的网络工程课题。课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明确所设计网络工程的规模、目的与功能,并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的同时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的场所是工程化网络实验中心,有条件的可以参与设计实际工程。当然,任何工程化网络实验中心也不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套网络工程的设备和材料,不过这些设备和材料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只要在毕业答辩前让学生将所设计的网络完整地连接配置好,并达到毕业设计课题的要求就可以了。在毕业设计期间,指导老师要重点检查学生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要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

6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网络市场需求的人才。网络实验是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则是网络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课程体系架构是否完善,是决定能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其工程特点,多方位考察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要素,并以此为依据考虑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特别注意与校内实验室在工程实践环境上的互补,选择好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综合的工程实践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明华,黄求根,陈良栋. 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适应IT产业发展需求[J]. 计算机教育,2007(2):74-76.

[2] 姜腊林.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3):67-69.

[3] 朱立才.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长春理工大学报,2006,2(4):118-120.

[4] 郭海儒.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西部科技,2006(19):42-43.

[5]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计划(2006)[Z].

[6] 王波. Linux网络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 张光胜. Linux网络管理教程与上机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 张尧学.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 唐洪浪.LINUX实用教程[M].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Pattern That It Based on The Network Project Experiment

LI Fang, XIA Yu

(Computer School,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ngshi 435003, China)

第6篇: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网络工程;职业岗位;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个被普通关注的问题。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得到足够的实践锻炼,掌握必要的技能,提升职业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够较快地胜任企业岗位要求。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强调: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旨在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一突出问题(如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等)进行改革,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和创新人才的需要。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探索的重点与难点。

1、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近几年,一些院校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实践教学也得到不断改进,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①不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符合市场需要。

②实践教学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③浅层次“校企合作”与“实验室+实验”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④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对整个实践环节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核,实践成绩主要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个人印象和理论课的成绩,因此,实践教学未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

⑤实践教学过程监控不力,学生课前不预习,课间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课后实验报告敷衍了事,没有真正达到每次实践活动的技能训练目标。

⑥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缺乏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实验。

作为新升本科院校,许昌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因此,探索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1 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确定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通过近年对网络相关工作岗位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几年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6个方面的技能。

①网络设备研发;

②网络协议设计开发;

③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

④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

⑤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

⑥网络系统安全保障。

其中①和②属于科学研究型技能,③~⑥属于工程应用型技能。根据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个性化、多元化人才培养要求,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⑧一⑥类网络工程人才,该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在实践方面应具有以下能力。

①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网络集成、网络管理与维护必需的基本技能;

②较强的网络集成与网络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包括项目的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

③从事网络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的制订,具有安全系统部署,安全事故预防、监测、跟踪、管理与恢复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网络安全系统的初步设计与开发能力。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技能模块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对本专业来说,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强弱,将成为本专业生存的生命线,也是检验本专业学生是否符合市场、企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实验、课程实训、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诸方面提出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订了各个环节的实践教学大纲,重点培养学生面向实际工作的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网络系统集成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及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实践能力。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39.3%,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31.5%,以保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一毕业就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遵循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设计其内容,形成一个有梯度、有层次的教学过程。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训、实习、创新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等。

课程实验与实训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中的理论课都配有实验学时,以课内实验或课程实训的方式体现。

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网络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制订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其中,实训包括课程实训与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实训在课程学习的最后1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训一般在相关课程学完前后的1~2周进行。

为了保证实训效果,我们加大实训平台的建设与改造,使其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①设计性与综合性实训的要求;

②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应能满足学生实训的要求;

③跨专业的综合实验要求。

同时,实训内容紧跟企业需求,题目由企业工程师与相关老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实际需求联合制订。指导教师在实训开始前编写任务书和指导书。任务书说明实训的目的、要求、题目和内容。指导书是实训的辅助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内容包括课题的教学要求、内容、相应的设计或操作方法、步骤、进度安排及技术资料使用等。整个实训过程分成几个相互联系的若干阶段进行,在每个阶段进行前,指导教师首先介绍该阶段进行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核对阶段结果,以便及时发现典型的方法(正确的和错误的),并作集中启示或让学生讨论,使正确的方法得到肯定,错误的方法得到纠正。实训教师由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及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最终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实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的实践经历,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同时,通过实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专业。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缩短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我们实施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传统4年的课程设置压缩到3年完成,最后1年时间所有学生在生产I生实训基地完成针对某个岗位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战能力。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性质和实习目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教学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实习是学生在第2学期与第3学期之间安排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一般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网络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并接受劳动纪律、文明生产等教育,以教学为主,不强调完成实际任务。专业实习是学生按照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到网络公司或软件公司参与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实践项目,培养锻炼工程能力。整个实习对校外实习基地选取、指导教师职责、学生要求、实习计划制订、实习前准备、实习过程要求、实习考核方法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社会实践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参与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军事训练、科研活动等,这是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和群众,认识国情与民情的重要途径。

创新能力培养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后续创新实践、毕业设计和将来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实施方式包含学科竞赛、学术论文、专业认证、创新实验、学术讲座等。

学生经过以上3种能力培养后,并没有完全成为一个职业人或社会人,缺乏相应岗位工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到企业中去,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2.3 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打造以专业老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通过“校内课程跟踪一企业师资培训一企业跟岗”三级师资培训体系加强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带着任务参加培训,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并将先进理念落实到其中。

2)建设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硬件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不能单纯依靠教室和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是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校内实训基地要按照市场化、项目化和产品化要求建设,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校外实训基地要选择企业资质较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企业合作数量应该达到一定规模,确保有充足的岗位满足学生跟岗顶岗实践。

3)完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学校实践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指导下建立“校领导听课一校教学督导团一院教学督导组一教研室一学生座谈”的5级教学督导制度,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①校领导听课采取随机抽选课程方式,校领导听课后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交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

②校教学督导团采取随机听课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实践课教学质量进行考评,督导团听课一般采用当场反馈意见的方式,主要检查学生试验报告完成情况和教师试验手册填写情况,检查结束后督导团会写出总结并向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各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集体反馈。

③院教学督导组则对院内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指导。

④教研室则采用公开教学、听课评课、教学方法研讨等方式定期开展交流,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⑤学生座谈分别在开学后的第3周、期中、期末开展,收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见。教师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调整。

每学期末,学校根据以上5个环节的评价对教学实践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分。

4)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在建立教学监控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具体课程,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对于实验课应从实验预习、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以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加大实验预习与实验结果所占比重。其次,对于单独开设的实践课,除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外,还应考虑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体形式可由课程组根据具体课程灵活确定,并在教学大纲中给予明确的规定。第三,对所有的实践课程,应建立完整的、明确的评分标准和规则,并将其公布给学生,教师在实践环节应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规则执行。最后,对于参与学科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项目并获奖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创新学分。以上措施可使学生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最终达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3、结语

第7篇: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教学改革 考试改革 仿真平台 协议分析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行业在选用网络相关技术人才时考核学生掌握的网络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程度及网络规划、建设、管理、运维能力,这就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明确目标。

1. “计算机网络”考试改革提出的背景

适应网络新技术与新应用带来的新形势,为维护网络社会稳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公安院校需要为网络警察实战部门培养后备军。互联网是网络警察执法的工作阵地,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系统、扎实地掌握网络协议、工程、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日后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信息监控、攻击防御、侦查取证等执法工作。加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课程改革和实战训练是实现网络保卫执法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1.1 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安全保卫执法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在大学二年级春季学期开设。网络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既为学生继续学习网络安全、信息对抗、网络犯罪侦查等专业课提供支撑,又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信息监控、攻击防御、侦查取证提供支撑 [1]。

1.2 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讲授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建设及网络应用。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理解网络通信协议,掌握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及运维,精通协议通信处理过程及相关网络设备组件特性,灵活利用TCP/IP参考模型知识指导解决网络安全保卫、计算机犯罪侦查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即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解网络工作原理和网络工程项目实践并重。

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体系繁杂、互联网协议工作原理深奥难懂、实践能力培养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硬件依赖性强。为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基于“教学练战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如下图所示。

2.考试改革的目的

2.1原有考试存在的弊端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已经不适应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原因分析如下:

2.1.1将考试时间安排在期末,即所有教学内容已经完成,考试目的只是检测“教”与“学”的最终效果,虽然阅卷过程中教师可以统计分析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但因为课程已经结束,无法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不能良性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调整。

2.1.2采用闭卷、笔试考试形式[2][3],测试内容偏重理论及理论的运用,导致学生忽视平时积累、考前集中突击背诵,无法实现“养成素质、掌握知识、精通能力”的培养目标。

2.1.3纸质试卷无法检验“练”和“战”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借助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及硬件路由器、交换机等工具积累网络规划设计、运维管理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无法通过一张纸质试卷检测和评定。

2.2考试改革的目的

考试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网络原理解决网络组建、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一考试改革的出发点符合公安院校应用型人才要“精于实战”的培养目标。

3.考试改革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为充分发挥考试的检验与反馈作用,“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改革设置课堂作业、实验实训、期中测试、课程论文、上机测试五个考核环节,占比权重分别为10%、10%、20%、10%、40%。具体分析如下:

3.1课堂作业考评

课堂作业考评重点检测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随堂布置作业,题目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通过重点讲解,结合案例深入剖析,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将理论部分扎实掌握。

3.2实验实训考评

实验实训考评重点检测学生对软硬件实验平台的熟悉程度,考核学生网络规划、设计、组建、故障诊断与维护网络的能力。通常“计算机”网络课一学期有四个实验实训项目,教师指导完成其中的两个验证性实验。另外一个设计型实验和一个综合型实验列入考试改革考评、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设定的网络情境,进行组网方案设计和故障诊断排除,考评侧重于方案设计、团队组织分工、网络性能评价等指标。

3.3期中测试

期中测试安排在期中教学检查周随堂进行,考核前半学期的教学重点,主要评估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程度。期中测试以笔试闭卷或开卷形式进行,题目难度应适中或稍微增加难度。增加该环节,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习主动性,坚持预习、学习、复习不间断。

3.4课程论文

增加课程论文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学习掌握现有网络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跟踪网络新技术与新应用的发展,探讨前沿技术及应用在公安信息化、网络安全保卫执法领域应用的现状与趋势。

3.5上机测试

基于仿真的上机测试是安排在学期末进行的综合考试,在整个考评环节中占比最大,为40%,重点考核案例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上机测试设计三个大的题目,分别考评学生网络工程、协议分析、网络原理及应用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3.5.1网络工程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设定的情境,进行局域网组网方案设计、规划IP地址;在Cisco Packet Tracer仿真平台上进行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设备选型,按照规划的网络进行网络设备联网和调试;分析网络连接状态,完成故障诊断;最终在实现网络连接、设备互联互通。测试学生网络工程实践能力。

3.5.2协议分析题是对于特定环境下的网络捕包文件进行分析,使用Wireshark软件对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还原,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测试学生根据捕获数据流重现通信主机IP地址、使用账号密码、使用的软件名称、传输数据内容等网络行为的能力。

3.5.3网络原理及应用题目属于综合性题目,从网络应用协议的工作原理、解释网络服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应用现象出发,内容覆盖了教学大纲中的多个知识点,这部分题目实际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4.考试改革实践

我校2006年建立计算机网络硬件实验室,实践教学增加了交换网络、路由网络、服务器搭建、协议分析等实验。2010年在教学中引入Cisco Packet Tracer仿真工具辅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近年来,在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改革过程中,为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不断调整完善考试改革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最终形成课堂作业、实验实训、期中测试、课程论文、上机测试五个考核环节。根据连续两年实施考试改革的实践效果,对480名学生进行听课状态、作业质量、实践能力、考试分数,以及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知识储备能力方面进行跟踪评估,可以肯定该考试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网络知识和技能解决后续课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结语

本文提出考试改革,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习阶段全过程考核,可以检验课程“教”“学”“练”“战”的效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淑华. 网络仿真工具在警务实训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警察技术,2012(4).

第8篇: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而网络集成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理论对网络集成教学的各个教学环境进行改革探讨,指出网络集成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网络集成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网络集成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的设计方法、网络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技术指导、网络工程的测试与验收,以及相应的基本技能[1]。目前的网络集成课程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不仅形式繁多,且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在该课程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全部详细讲解,而且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陈旧,考核方式单一。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这是网络集成改革的发展方向。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信息论引入网络集成的教学过程中,希望改善网络集成的教学效果。

信息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数学家香农提出的。信息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信息论即香农早期的研究成果,它以编码理论为中心,主要研究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信息容量、编码理论及噪声理论等。广义信息论又称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的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向科学。它把各种事物都看作是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达到对事物复杂运动规律认识的一种科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把它作为一个信息流通过程加以分析。在网络集成教学过程中将该课程当作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知识传授是系统的信息输入,采用改进后的教法是信息的传输处理,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信息的接收处理,最后以信息度量指导课程的测评。运用信息论指导网络集成教学改革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

一、网络集成课程准备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课程准备包括教学内容准备、教学环节准备、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评价准备等几个方面。课程的准备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处理,它是依赖人的理解能力的概念化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聆听、感知等认知方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就要考虑到所要传递的信息的形式、性质、编码形式等因素[2]。

网络集成教学内容包括网络设计与网络管理、网络标准与标准化、网络施工与测试及新产品开发等内容。现在的教材都有一个普遍不足,就是滞后于现实网络的发展。另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网络集成信息的渠道很广,所以时常出现学生掌握的某些网络知识深于教材、广于教材的现象,所以一味的按照教材准备课程会很被动。

(一)在教学内容准备上,根据信息论的理论,若某一事件产生的概率是P,此时的信息量为:H=-log2p。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所含信息量越大[3]。教学内容的准备是对小概率内容的编码,即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知识点进行组合、构造,以便保证充足的信息量,并且安排适当的信息点密度。

例如,网络设备产品更新速度很快,尤其是某些网络产品每半年升级换代一次。在备课环节上,一是要注重收集最新的产品信息,二是要抓住产品的延续性,从这样的角度对抽象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二)在教学环节准备上,根据信息编码的原理,建议采用哈夫曼编码。哈夫曼编码是一种无损压缩编码,它的编码思想是对于出现概率高的信息,编码长度较短,即可以简单表示或不表示;对于出现概率低的内容(即独特的网络特征)应重点表示,以达到用最经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信息到达率。

例如:在准备网络设备章节课程时,对家庭常用网络设备略讲,采用自学、导读等形式;而企业级、区域级的网络设备的特点、性能要重点讲解,并以设备的实际应用举例来加强理解,最后安排到实习基地进行感性的观摩实习,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三)在教学方法准备上,根据信息传输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1+S/N),S/N是信噪比,C是教学效果,W是教学方法[3]。根据这个公式可知,要提高有效信息,就必须抑制噪声,减小干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传递信息的信道加以甄选。

例如:在讲授网络集成课程时,不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有它的适用条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等。

(四)在教学评价准备上,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网络集成课程考核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闭卷笔试,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对网络集成的知识和技能的真正掌握情况,特别是技能方面的能力在闭卷笔试中往往是很难得体现出来的。按照信息论原理对学生接收、掌握的信息量进行评价,主要运用概率理论。具体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比如形成性考核、笔试、实训考核及论文考核等形式,综合运用这些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真实情况。

课程准备阶段是教学环节中关键阶段,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进行准备,还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重点的、分层次备课。在学时安排、具体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差异性,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网络集成课程体系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情况。

例如:根据网络技术两年制、网络技术三年制、网络系统三年制等不同专业的需要,合理安排周学时和教学内容。网络技术二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工程的实施及操作等内容;网络技术三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的设计等内容;网络系统三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建设管理等内容。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要与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同时应注意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及横向联系,重复部分应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调整。

二、网络集成课程课堂教学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间以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语言序列的记录来表述。在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传统的讲授方法,存在信息量小、传输方式呆板、模式陈旧的缺点。

所以当今的课堂教学应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形式丰富、贴近实际的教学改革,以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新的标准不是以掌握理论知识和传统的课程体系来衡量,而是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弱为标准。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教学改革成为必然。根据信息论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1+S/N),教学效果C随着教学方法W改善,但是C与W的关系是非线性的,W∞时,C1.44,而不是∞[3]。结论是改革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不可能无限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等多种渠道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转贴于

对于网络集成课程,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呢?

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能力体系。教学中不能只简单教授知识点,而是要善于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区别不同的问题,找出内在的联系,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水平。

例如:讲广域网网络技术章节时,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各种广域网网络技术的特点、协议、主要技术原理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提前自学,做好笔记。课堂上教师主持讨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分析这几种广域网技术的区别及各自的优势,最后总结出这几种广域网技术的适用环境,课后作业是针对某一网络进行广域网技术选择并解释原因,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结论。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了传统教法的23倍的信息量,而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以便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长期封闭的课堂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再先进,教学手段再科学,总是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而走出课堂进入企业,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介绍指导下,不仅对各种知识、技术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返校后的讨论、总结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

例如:在网络综合布线章节时,我们采用开放式教法,提前讲授打线、布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学校的实训室做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然后组织学生到某集成工程工地实习,由工程师、技术员进行讲解并跟班工作,虽然只工作了1天,但是产生的效果却出奇的好。

在能力培养方面要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所谓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选择一个项目主题,自己制定项目的实施步骤,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整个项目,最后与教师讨论实践结果。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每个学生的方案各不相同,一名教师要应对多个学生的方案进行讨论和论证,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例如:在网络集成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布置设计“网络方案”的实训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方向选择设计对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方案的设计目标及可行性,并在设计中给予全程指导。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对网络集成有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三、网络集成课程考核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网络集成课程考核一般是由理论笔试和实践考核(实训报告、实践论文)两部分构成。对实训的考核,我们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模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情况进行记录,由此可实现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行为的有效记录,即“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掌握程度的最佳考核方式。

例如:教师对学生每一次的实训都进行成绩记录,最后得出本课程的综合实践成绩。

四、结语

网络集成是一门交叉性科学,它融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在进行网络集成教学时,应该借鉴和吸取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进行消化吸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信息论对信息的传播、接收、评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应用在网络集成教学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连仲,计算机网络集成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前言.

第9篇: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 高效冲刺,搞定“软考” 软方法搞定土豆视频 “互联网+”能否搞定驾考? 双软合璧 搞定文本管理 “播”外之事一软搞定 一软搞定另类屏幕截图 软方法搞定编码冲突 不用外援 图片之事一软搞定 一软在手 文件格式转换全搞定 一招搞定国内所有杀软 艺考冲刺专家指点诀窍 科学高效,冲刺中考 搞定 等 轻松搞定 搞定大厨 软考伴我成长 中考英语冲刺,这样做更高效! 点击新闻热词 冲刺09中考 2007年中考作文备战冲刺 2008中考作文闯关冲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高级资格考试设综合知识(单选)、案例分析(问答)和论文3个科目;中级、初级资格考试设基础知识(单选)和应用技术(问答)2个科目。笔试安排在一天之内进行。各个科目满分均为75分,一般每科都在45分以上才能合格。高级的通过率在10%到20%之间,中级的通过率在30%到40%之间,初级的通过率会更高一些。

考生完美复习计划

我每天晚上看书2小时,做题1小时,全身心投入,一个月就突击通过了软考。

1.抓住基础知识。抱着指定教材、参考书,认真对照考试大纲列出的知识内容(最好分类),梳理知识,了解薄弱环节。

2.掌握重点知识。可以到各大学的BBS上看软考经验,下载相关计算机课程的PPT教案来看(比如到北大天网搜索里找到教案下载),很多知识点更能明白。

3.重视历年考试真题。每半年清华大学出版社都有试题分析解答的书,先自测,检验复习成果,熟悉考试风格(广度、难度等),同时对照考题、分析和大纲,会有很多启发。

培训老师经验谈

软考试题综合性和灵活性强,掌握了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会认为考试不难;对于死记硬背书本的人来说,可能就比较难。

不同的人,备考重点不一样。有工作经验的人可能上午知识题中的一部分已经忘掉了,需要加强;对学生来说,可能下午试题有些难度。

下面我以“网络工程师”这个报考人数较多的科目(证书)来进行分析。

上午:网络工程师上午进行基础知识的考试,全部为选择题,满分为75分。主要知识点包括:

1.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主要考核基础知识和理论,考核分值非常高(8分左右),要求记忆的内容比较多,理论性强,是丢分的重点部位之一。近年命题对理论计算的考核有降低的趋势,主要以基础知识考核为主。然而,2008年上半年14~18题都是有关编码理论的计算(2007下半年只有2道),这是否是计算题增强的新趋向,值得关注。这部分的理论考核要点在编码技术。

2.协议部分。主要考核各种协议的基本知识,2008年上半年有8道题,题目难度较小。

3.网络操作系统。对网络系统进行配置是网络工程师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考试重点,原来占5~10分,但上半年是13分。原来主要考核linux下网络管理的应用,但新大纲出现后,Windows操作系统的考核也明显增多,在上半年的13道试题中,有8道是进行Windows平台考核的。

4.网络互连技术。重点之一,占5~10分,主要考核路由、交换及其相关协议的基础知识。VLAN技术这几年频繁出现在考题中,值得关注。

5.英语题。原来分值很高,固定为10分,近两年都为5分。只要掌握了专业词汇,很容易找到答案,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考前冲刺要点: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真题+模拟),将以前的成果巩固下来。其次针对计算题理论知识进行练习。此外考试不局限于指定的教材,有必要进行知识面的扩展。

下午:

实践性很强的考试,主要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工作。近年来,网络工程师的考试逐步实用化,进行需求分析的题目很少出现,而实际的网络设计和实施题目占据了主流。

考试涉及的主要知识:路由器、交换机、VLAN、NAT、防火墙服务器配置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安全、VLAN和防火墙的相关内容,近年来频繁出现。

考前冲刺要点:一定要在实验室中熟练完成路由器、交换机、VLAN、NAT、防火墙服务器配置,增加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