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赞美祖国的金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全面进入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用语文教学“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来进行教学《林海》这一课。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人文性与工具性。人文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熏陶及至塑造形成一定人格修养;工具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听、说、读、写、议等一系列有效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吸收和运用的技能。通过品读、感悟、运用、方法、手段的训练,形成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
与此同时,培养学生从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查阅有关大兴安岭的书籍、图片等,在学习写法上用体会、日记、诗歌等自己所喜爱的体裁,写出学完《林海》的感受,并创作画面,配短诗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使他们受到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2、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赏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勾划、独立品味、讨论汇报、感情朗读、背诵积累、诗文创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
4、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辩论;激励学生创作诗文赞美林海;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本文第二大段是重点段,反复品读重点圈画来提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之美,进而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来突破大兴安岭称之为“林海”的原因和以“林海”做题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林海美(动笔圈勾画)
1、课前回忆美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课。请想一想,你们见过江、河、湖泊、海吗?说一说,是什么样的?(生简要回答)师板画(林海)你们见过这样的林海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同走进大兴安岭看看老舍先生笔下那莽莽苍苍的林海是怎样的?学生简要回答。
师:大家想亲眼看一看林海吗?(播放录像)
2、音像感知美
(1)学生看录像,教师现场解说。
(2)小结过渡:林海的确很美!(板书:美)
3、文中寻找美
(1)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请同学们带着一颗爱美的心,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你们找,我也找,咱们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师:谁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读)
(3)师:看来,同学们的火眼金晴还真能发现美!不过,我找的才是最美的。(师朗读写人的小片段。如已经有学生读过,教师就主动与该同学联合起来学习。)
4、选择品味美
师:服气吗?不服气?谁愿意认真品味之后来跟我辩论吗?好!请参考下面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断,认真品味。注意,一定要展开创造性想象,你们品,我也品。咱们等着瞧!
A、你欣赏的小片断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美的?
B、这个小片断的关键词是哪些?它们分别让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
生:仔细品读。
二、细读重点段、句、词、体会林海美(动口诵、背、思)
片断讨论美
(1)老师辅助、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木的四个小片断进行议论发言。每个小片断的引导程序大体如下。
1根据学生发言,灵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断。师:这个小片断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美的?你品味想象到了什么?
2启发同学补充。师:还有谁品味了这个小片断的美?谈谈自己的意见,好吗?
3过渡、激励。在各个小片断的讨论学习过程中,教师灵活地指导全体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全面欣赏林海的美。
(2)教师根据课文描写人之美的小片断组织议论发言。(也可以灵活地穿插在上面四个小片断的讨论之间。)
1启发学生帮忙。师:谁跟我品味的是同一片断,愿意帮我说说吗?
2教师补充发言。师:点缀在莽莽林海当中的市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是兴安岭兴国安邦的体现,是林海人民在愉快的劳动歌声中创造的!
3激励、过渡。师:怎么样?我找的片断美得和谐,美得深刻,不是最美的吗?咱们辩论的胜负如何?后面还有两局比赛,我们可以再决一决!重点讨论五个小片断如下。
岭: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林: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花: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木: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夏、良材。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人: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三、总结深化、欣赏林海美(动脑、悟、辨、述)
1、点睛总结美
(1)形成板书。师:(指板书)同学们,从刚才的品味和辩论中,我们知道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人都很美。请看:它们的美有没有联系?林与花有没有?花与木有没有?……(一边指点一边连线。)
(2)小结课文。师:兴安岭的岭、林、花、木、人的美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上联系在一起的美,使兴安岭美得那么灿烂,那么实在!她就像一颗颗装点我们美丽祖国的星星!
2、多读赞赏美
(1)学生练读。师:下面,进行第二局比赛。就是通过优美片断的朗读来心情地赞美林海。谁朗读赞美得最有吸引力,谁就是冠军!当然,能够通过背诵来赞美的,更是冠军!请同学先练一练。
(2)学生诵读。师:谁最先来赞美?能读就读,能背就背!(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一个个冠军。请他们昂首挺胸地站着。)
(3)教师表演读。师:我也想当冠军!可以表现一下了吗?(教师读,学生评。)
(4)学生齐读重点文段。师:刚才,我们选出了班上的个人冠军,现在看看,我们这个集体能不能当冠军?请齐读课文第三、四节,能背诵的同学还可以背。
(5)激励、过渡。师: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堪称冠军!
3、诗文创造美
(1)师生同时创作诗文。师:我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林海吗?好!请参考课文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收集的诗文、图片资料,为兴安岭写几句赞美的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你们写,我也写,咱们进行第三局比赛!
(2)学生展示,教师引导赏析得意之作。
(3)教师展示,请学生赏析。
4、旅游憧憬美
师:同学们想去林海旅游吗?能实现吗?老师认为完全有可能!现在,教你一个绝招:自己先把课文最美的两个自然段背下来,然后,在父母面前把林海心情地赞美一番,打动他们的心,争取让爸爸妈妈明年暑假带你到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去踩踩那里的松针,摸摸那里的古木……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达成自己的心愿。
【板书设计】
2、林海
岭多
大兴安岭林绿美、不空洞
花繁
他的儿子们挣了大钱,为他盖了四层楼。他正在二楼看电视,我注意到是清宫戏,《还珠格格》之类的才子佳人戏。他连说好看。K六十多岁,典型的海南岛农民,瘦削,嘴阔,满脸青筋,笑起来很慈祥。海南岛农民天天晒烈日,老了无余肉。K也如此。
K关了大彩电,跟我说话。谈到几个儿子,骂声“花花公子”!不过嘴角带笑意,一点都没责怪的意思。他说话有一个特点,讲上三四句散文,必定来一对韵句,如“流水过沟土阻隔,光阴过去无物拦”(在海南话里,“隔”与“拦”押韵),如同七言古诗。他吟诵得特别溜,我的海南话久不用,跟不上,不过听懂的很精彩。一时听得目瞪口呆,恨自己没带录音笔来。
这种说话方式,家乡叫“比四句”,是崖州民歌的流风余韵。普通话叫“出口成章”,村里叫“有嘴才”。我的家乡,旧属海南岛的崖州,跨三亚市与乐东县,五六十万人,历来是荒蛮之地,但崖州民歌,远近知名。爱诗歌,正如饮食男女,人之天性也,乡间的“赛歌会”,农闲之余,每每有之。我老爸讲,民国时,不会唱民歌,老婆都讨不到!至于已婚的男女歌手,互讴日久,相约私奔的,情天恨海,这些乡间的“梨园逸事”,不绝于耳,田间地头,其名声也不下于谢霆锋、张柏芝之辈!
这里骈手骈足、面目黧黑的“李白”“杜甫”“李清照”们,唱“妹妹你坐船头啊,哥哥在岸上走”么?错。他们唱的是“孟光”“姜子牙”“梁山伯”“祝英台”“贾宝玉”。我们这里虽偏僻,但那些退休干部、草根文人、中小教师,闲暇之余,退休之后,摇头摆尾,硬把《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一干名著,统统译成了方言体的“史诗”。我老爸,退休老校长,就是其中一员,最近刚把《封神演义》译成民谣呢。这些民谣什么体?统统是七言古诗,对仗工整,典故铺天盖地,无知无识辈如我,看得张口结舌,穷于应付,翻着民间自印的《崖州民歌》,惶惶然,还以为“梦回唐朝”了……一千多年前,唐诗的民间“土壤”,也不过如此吧。
唱民歌,那也分级别的。低水平的,只能死记硬背,但“比四句”要求更高,歌者必须能即兴发挥,脱口而出,有急智。想想K的一生,每说三四句散文,就用一对韵句,天知道他即兴创作过多少韵句?全部录下来,写了一万首诗的大诗人杨万里,也未必比得上他。但终其一生的即兴创作,都无声无息消失了,如同投入大河的无数石子,没一点痕迹。不过,我倒不特别惋惜,我们自己的生命,谁敢夸口说必然会在这个大地上留下什么痕迹呢?
回家后,跟家人谈起K的口才。都夸是老一辈的“乡村才子”,现在没这样的人才了。1940年代出生的,我父亲这一辈,能即兴诵诗的人很少,出村读书的,根本就不会。父亲还跟我“揭发”K:当年,K不肯好好读书,捉鱼捕鸟,贪玩。上小学走到半路,书包一丢,盘腿树荫下赌钱,结果没读成书,务农过了一辈子,生了一堆孩子。
我想:虽如此,他年轻时,估计是村里的“风流才子”,所以几个儿子才继承他的“流风余韵”。联想到他爱看才子佳人戏,他的“乡村才子”身份,也就契合了。真正的“乡村诗人”,是他这样的“口头党”,现在说的海子、普希金这些乡村诗人,实为“文字帮”。
因为鼓励父亲收集乡土资料,父亲专门拍了不少村人的生活。其中一段视频,拍村里的春节民歌比赛,参赛者15人,50-70岁之间,有男有女。村委会出面组织,评比打分,主题为“讴歌改革开放,赞美祖国的伟大变化”。奖金五百元。比赛在村里广场上举行。听众两百多人,不算多,但比赛者很投入,也很真诚。我注意到,他们的祝愿都是:健康、升官、发财。再加上多子多孙,中国人的价值观全在这了。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丰富情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教师应从精心设计、有效提问、指导学法、增大容量等方面改进和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语文情趣、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仁商榷。
一、妙用导语,提升情趣,感受语文教学情景美。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最佳阶段。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成长进步出发,为学生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积极参与”的乐学情境。教师要用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一段妙趣横生的语言、一幅景色宜人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催生学生语文情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导语的设计和利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如,笔者在教学《读书莫放“拦路虎”》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些关于勤奋、刻苦的名句,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凿壁借光等名言警句,接着请学生说说平时读书时遇到不认识难理解的字、词、句时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有的学生说通过网络等方式方法。这种让学生连估带猜,教师进行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切合学生感知实际,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揭示了课题,使学生产生急于探求解决问题、了解课文内容的念头。
二、把握诵读,放飞想象,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诵读课文、品味意境,用语文课本中作者精心设计的意境引发学生心理和情感共鸣,让学生领略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身经验,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走进课文,走出课文,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如,笔者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时,针对作者用饱含激情的语调、笔触赞美祖国,以凝练优美的语言、惜墨如金的词语、富有节奏的韵律赞美了祖国。我要求学生把握大体的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作品情感,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语调,有感情地大声诵读,走进作者心灵,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体会节奏的奔放美,激昂热烈的文字美。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诗词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体会了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了节奏美,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正确体味词语“银装素裹、清奇俊秀、天工巧夺”的内涵,并能仿照诗歌的意境,自己写一到两节,理解诗歌内容,增强感知体验,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提问,注重方法,构建课堂教学和谐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全过程,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过程。提问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前提,是教学检测的方法。为提高问题质量,用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在提问的方式方法、难易程度等方面下工夫、求实效。一是要注重问题的计划性。在课堂上提什么问题、提几个问题、从什么角度切入、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都要精心策划,胸有成竹,使提问逐层深入、引人深思、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考路径沿正确方向拓展和延伸。二是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提问要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欲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尽量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不断提高问题质量。三是要注重问题的难易度。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感知能力、实际水平,要注意问题不能过浅,学生个个都会,失去提问价值;不可过难,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类、分解,将大问题、难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逐层降低问题的难度,减缓学习的坡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目标,体验过程,收获成功。
四、改进方法,灵活施教,帮助学生体验意境美。
听、说、读、写能够反映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语文素养的核心作用,因此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教学的需求,注重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帮助学生体验语文的意境美,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帮助学生体验意境美。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先读书、再思考、后问题,让学生从小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如,笔者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为学生营造了这样的意境,在这绚丽收获的秋天,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走一走,感受一下秋天的美。在学生品读古诗、感悟秋天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一大片像火一样的枫树林,在晚霞的映照下的绚丽,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自己想象作文,引导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进行过渡,学会条理化、系统化、生动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整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感悟、品味语文的情趣美、意境美、愉悦美、和谐美,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锦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J].新课程,2011(05).
乙:哪两句。
甲:“欲穷千里目”,
乙:“更上一层楼”。
甲:您看,这诗写的是景,生出的情。
乙:有景有情。
甲:有许多诗是情景并茂,由景生情,给人以启发,还有这样两句,上句是“莫到昆明池水浅”。
乙:下句是“观鱼胜过豆腐浆”。
甲:豆腐浆?那是“观鱼胜过富春江”。
乙:我记着有个“江”字儿。
甲:行,还有点学问。
乙:从学问来讲,我倒是比较渊博。
甲:样子就象个学者。
乙:是啊。
甲:脑门儿那儿一道道,跟稿纸似的。
乙:咳,那是皱纹儿。
甲:对诗中描写的风物景色一定喜爱。
乙:你说对了,我这个人特别爱观赏名胜古迹。
甲:经常外出游玩?
乙:啊,这不今天早上刚从外国回来。
甲:(不相信地)您出国了?
乙:那当然了。
甲:什么时候去的?
乙:昨天晚上。
甲:昨天晚上去,今儿早上就回来了?
乙:没敢多待,就去一宿。
甲:您怎么去的?
乙:就是昨天晚上回到家,吃完饭往炕上一躺,闭上眼,腿一伸,十分钟来趟菲律宾。
甲:噢……作梦哪?这倒不错,一晚上到了一个国家。
乙:一个国?十好几个哪!
甲:全是一晚上去的?
乙:啊,离开美国去英国,去了巴黎去伦敦、黎巴嫩、华盛顿,最后才到菲律宾。
甲:嘿,真够忙活的。
乙:那是,到那儿又爬山又游水,两条腿没闲着,一晚上走三十多个国家。
甲:倒是真省车钱。
乙:被里全让我给踹撕了。
甲:您折腾什么?
乙:我看那外国的古迹不错。
甲:您打个比方。
乙:电影《巴黎圣母院》看过吧?
甲:看过。
乙:虽然咱也不知道人里边住的是和尚还是老道,可那地方太好了。
甲:怎么个好法?
乙:你看人里边,整个来说,人……显着……它是……那么宽敞。
甲:你说地方大。
乙:大。
甲:如果从大小来讲,您应该了解一个知识:世界上最大在寺院在咱们中国。
乙:在哪儿呀?
甲:在我国拉萨的以西,有一个哲蚌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寺院!
乙:这我倒是头一回听说。
甲:老同志。每个国家都有脍炙人口的名胜古迹,我们国家也不例外。我们光辉灿烂的文明和渊源悠久的文化,在世界享有声誉,走遍祖国每一个角落,都是值得您骄傲的地方。
乙:你别误会,我不是看外国哪儿都好,我说是……图热闹。
甲:冲你观赏名胜古迹的爱好,您可以走一走石窟,或去一趟敦煌。
乙:不行,大山洞里,我关节炎受不了。
甲:那去一趟苏、杭二州,游游西湖美景。
乙:南方的气候我不适应。
甲:那爬爬泰山,观观日出。
乙:我这身子骨哪儿爬得了山呀。
甲:去昆明,看石林。
乙:道儿太远。
甲:游桂林,逛阳朔。
乙:桂林好,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阳朔堪称甲桂林。
乙:这地方不错。
甲:去一趟吧。
乙:凑不起车钱。
甲:老出不去呀?
乙:我这人没出过远门儿,出两天就想家。
甲:那你就游游北京吧?
乙:北京有什么逛头?东四、西单、鼓楼前、故宫、北海、顾和园都去过了。
甲:您这是泛谈。北京的名胜古迹,每一处讲起,都有很有趣的知识。您如果有工夫仔细浏览、了解的话,能让你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在那知识的海洋中,您睁开您那求知的双唇,摆动你那灵活的小臂,蹬秋您那瘦小的双腿,您可以尽情的遨游。
乙:好嘛。我成鱼精了。
甲:游几天您都不愿上来。
乙:那我就淹死了。
甲:我说的是知识的海洋。
乙:一个逛逛、玩玩,有什么知识?
甲:当然有了,就拿刚才提的北海来说吧……您说它为什么吸引那么多的游客?
乙:(自作聪明)那是因为……那儿适合谈恋爱。
甲:什么呀,首先说因为它的建筑美。
乙:建筑美?
甲:对,北海是我国独特的具有神话色彩的园林建筑,传说古神话当中的仙山琼阁就是这个样子。
乙:噢,按仙境建的?
甲:北海有很多趣谈。团城上去过没有?
乙:上去过,那地方太小,都转悠不开身子。
甲:小有它小的长处。这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座古城堡,您知道吗?
乙:不知道。
甲:再问问你,团城上的大玉瓮见过吗?
乙:就那咸菜缸?
甲:什么咸菜缸呀!
乙:我听说它腌过咸菜。、
甲:对,那是原来放玉瓮的广寒寺一场大火,玉瓮找不着了。
乙:哪儿去了?
甲:后来在西安门的真武庙发现了。
乙:干什么用呢?
甲:老道拿它腌酱疙瘩呢!
乙:还有咸菜缸。
甲:那可是无价之宝。
乙:是呀。
甲:那玉瓮的名字叫“渎山大玉海”。想当初,元世祖忽必烈,每当打胜仗庆功,用它盛酒三十石,与臣子寻欢,一次饮完,这个玉瓮的四周刻有鱼龙海马。在世界范围内,这么大块的玉雕成的艺术品举世罕见。这是我国古代玉器的“三绝”之一。
乙:这是一绝!
甲:在它的面前,金子都失去光泽,珍珠都显着渺小,玛瑙也微不足道;咱俩往前一站的话……
乙:也就合三分钱一斤。
甲:咳!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乙:对,没有人,也没有这价值连城的宝贝。
甲:往北海里边一走,景色更美了。
乙:你给介绍一下。
甲:北京有“燕京八景”,知道吧?
乙:我知道有“居庸叠翠”,“芦沟晓月”。
甲:古城有八景,北海占一对儿。
乙:两个?
甲:“琼到春萌”,“太液秋波”。
乙:“太液秋波”是怎么回事?
甲:北海的湖被称为太液湖。每当北京的金秋,秋风送爽,太液湖粼光闪闪,微波起伏。老远望去,整个湖面就象一个姑娘的眼睛一闪一闪,向情人传送着秋波。
乙:嘿,这姑娘的眼珠子可真够个儿呀1
甲:山上有一仙人对还观景。
乙:这是铜仙承露盘。
甲:对,一石头仙人手拖一铜盘。
乙:铜盘干什么用的?
甲:接露水的。过去宫中的道土说露水是太阳的眼泪。他们把玉石碾成末儿,和上露水送给皇上吃,说可以长生不老。
乙:这不是蒙事吗?
甲:皇上昏庸呀,一天价吃,嚼一嘴石头渣子,
乙:多牙碜呀。
甲:根本不好消化。
乙:也容易得肾结石。
甲:谣望对岸,沿湖排列着五龙亭和小西天,天王殿西侧的九龙壁比起故宫的九龙壁又胜一筹。
乙:对,这个是两面全有龙。
甲:两面各有蟠龙九条,戏珠于波涛水雾之中,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这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之中的佼佼者。
乙:古代人干吗那么好龙呀?
甲;龙是我国人民虚拟的一种动物,它是蛇蟒的身子,鱼的鳞甲,鹰的爪子,麒麟的头。封建社会中,他是天子的象征,是吉祥的意思。
乙:现在人不太喜欢了。
甲:其实不然,现在人也喜欢龙。
乙:是吗?
甲:比方我们形容一个欢腾的场面,爱用一句成语。
乙:哪句?
甲:龙飞凤舞。
乙:嘿,一听就特别热闹。
甲:再比方形容长相:“嘿,老x(乙的姓)长的龙眉风目。”
乙:(高兴)嗬,可不能那样说。
甲:(观乙)龙身龙爪。
乙:龙爪?
甲:啊,不……老态龙钟,一幅龙相,不客气讲,您就是龙(聋)子。
乙:我什么都听不见呀?
甲:(解释)龙太子。
乙:哪有那么大岁数的太子。
甲:反正用龙来形容。
乙:倒是爱听。
甲:其实龙是由蛇引伸的,要用蛇来形容:“嘿,老x长的跟眼睛蛇似的。”
乙:咳,不好听!
甲:“瞧人这水蛇腰,多好看!”
乙:咳!哪有用蛇形容的。
甲:再比方,您属什么的?
乙:属小龙。
甲:小龙是什么?
乙:是蛇……敢情我还是没离开蛇。
甲:大家都爱说小龙,不说蛇,能说古人喜欢我们不喜欢吗?
乙:得去掉封建色彩。
甲:对。在北岸,看看“铁影壁”,相一相十三“尊者”拂像,登上叠翠楼,看一看“园中园”--静心斋。由北岸远眺琼岛,上有高耸山顶的白塔,下有横卧湖面的石栏。楼亭殿宇,湖光塔影。琼岛春萌象绿色的大伞,覆在浩瀚的湖面。延楼游廊,回环曲折,人在里面如同入画。
乙:人在画中游。
甲:往里一走,攀岛而上,您是若即若离,飘渺恍惚,时隐时现,忽忽悠悠。
乙:我这儿显魂呢!
甲:塔的四周有黄绿琉璃瓦的墙,金碧照映,光彩夺目。塔两旁有“引胜”、“涤荡”两亭,亭内有石碑,刻有塔山的历史,琼岛春萌的景色。白塔内压有名贵的经卷,喇嘛教法物、衣钵,这是研究拂经的宝贵资料。
乙:我得好好看看。
甲:不能白来,高兴的话留张照片。
乙:那更好了。
甲:就在塔旁。
乙:挨着塔。
甲:精神笑点儿。
乙:摆摆姿势。
甲:还可以来化装照。
乙:那也行。
甲:登上朝靴,穿上龙袍,把头发一剃,您再捧上两本藏经。
乙:我整个一个喇嘛。
甲:丰富生活的乐趣嘛。
乙:倒是有点意思。
甲:顺塔背而下,西面殿宇点缀着山麓,东面殿宇掩映于密林,假山、洞穴叠转相通,丛林怪石有无穷的野趣。就是在最热的夏天,您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春天的脚步,兴趣盎然。您的一声呼唤,可以引来百鸟齐鸣。
乙:那我来一声。
甲:您试试。
乙:(喊)啊--噢!
甲:您得听回声之美,大点声。
乙:啊--噢!
甲:不行,您稍微再装饰一下。
乙:啊--噢!
甲:啧,您这么难听,把鸟都吓跑了。再来一声!
乙:…..(欲喊又止)我别嚷嚷了,回头再把狼招来。
甲:北海哪儿来的狼呀?
乙:我这声就差不多了。
甲:您游饿了可以用餐。
乙:得吃点东西了。
甲:那你到仿膳。
乙:这地方有名。
甲:据过去仿膳老师傅讲,君王吃饭讲究。吃米饭讲究“金裹银”。
乙:“金裹银”?
甲:把米饭蒸好喽,一粒儿一粒儿拣出来,一粒儿一粒儿的裹着鸡蛋炒,然后炒得喽,半拉的不要,这叫“金裹银”。
乙:吃也一粒一粒地啄?
甲:喂鸡哪?也是扒拉着吃。
乙:做的时候可费劲了。
甲:吃鱼讲究活鱼。
乙:欢蹦乱跳。
甲:著名的“糖醋活鱼”,把鱼放油锅里,那鱼还蹦呢!浇上汁以后那鱼嘴还一张一合的!你拿筷子一夹能咬你一口!
乙:谁吃谁呀?
甲:反正是吃这鱼,人张嘴鱼也张嘴。
乙:人和鱼掐起来了。
甲:仿膳是由御膳房的老师傅开起的饭庄,著名的满汉全席,誉满全球。
乙:听说小吃有名。
甲:那是清宫小点。
乙:尝点行吧?
甲:可以,先来一盘豌豆黄,两盘云豆卷,三个火烧,四盘肉末,再有七个窝头够不够?
乙:有贴饼子吗?
甲:什么呀,小窝头,侍奉太后的美食,味道香甜跟栗子似的。
乙:栗子面的。
甲:那是传说,实际上还是棒子面的,只不过加工细腻。
乙:噢,细作了。
甲:过去有诗赞美仿膳:
绝世佳肴誉全球,
小小餐桌聚名流。
不贪宫中侯爵位,
专爱仿膳啃窝头。
乙:嘿,这窝头多大力量呀!
甲:你看,荡荡北海不过是首都名胜的一角,偌大的北京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全貌。但就是小小的琼岛一游,足让您处处都感到有民族智慧的结晶,到处都闪烁着人类文明的火花。您看,您不应该为我们古老壮丽的祖国而感到自豪吗?
乙:太应该为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了。
甲:喝上几杯美酒,走出仿膳,沿着湖边……
乙:喝得醉末古咚的,别在湖边上走。
甲:那就上桥头。
乙:桥上也容易掉下去。
甲:那就乘船。
乙:晕晕忽忽再翻了船。
甲:水没多深。
乙:(对观众)他非把我弄水里。
甲:您或是划着游艇徜徉在湖光山色之中;或是携侣漫步揽胜于山岛亭阁之间;或是在霞彩斑斑、芳草芊芊的春色中;或是在月光溶溶、柳丝拂拂的春风里,你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歌声:(唱)“……火红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庄严的乐曲报道着祖国的黎明。……”
乙:太动听了。
甲:就冲这,您能不翩翩起舞吗?
乙:应该手舞足蹈。
甲:您能不放声歌唱?
乙:应该引吭高歌!
甲:让我们一起唱--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实践 课堂教学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的工作。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脑已走进学生们的生活,各种违法、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这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版本,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遵纪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正面倡导,让儿童从小事做起
人以品为重,一个人小时候是否具备良好的品行,关系其一生的发展走向,因而是否在学生时期培养其良好的品行,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决定了其在社会上所做的不良影响。因此,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素质等方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一个人品德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本人的举止行为,如果学生有一个正确、健康的思想,那么他们会做出有利于大家的事来。如教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注意团结同学等思想后,当学生见到父母干活时,会主动上前帮助他们做事,同学之间也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二、借助语文教材,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形式多样,有优美的诗歌,也有有趣的童话故事;有寓意深刻富含哲理的寓言,也有感人肺腑的故事。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涉及爱祖国、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等的学习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通过引导学生听、说、读、写等的学习感悟祖国文化的璀璨夺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从外到内感其情,悟其理,化其神。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由此可见,借助教材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三、注重课外实践,让德育在实践活动中渗透
教学是课内外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加离不开课外实践。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良好品德来源于实践,也反映在行动上。教师可以根据课内教学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巩固、加深课堂教学的效果,把德育落实到日常社会生活中。实践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课外活动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形式开展课外活动。
四、依托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受到品德熏陶
在课堂实施中,把握好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才是有效渗透德育的关键。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因文而异。有一些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情境性,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心理换位,使学生与作者或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还有一些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秀丽的自然景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把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激感,获得感悟。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德育。在教学中,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生动的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情感。
五、利用CAI,让学生获得情感熏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多媒体电教设备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必要手段,它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各种电教设备,进行渗透德育。如播放录音、演示课件、看录像片段等。在教学课文前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运用电化手段,使学生受到环境场面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思想教育效果。
六、通过设立榜样,达到德育目标
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我不能失信》等课文进行诚信的教育;通过《赵州桥》等课文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所以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朱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1
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在古诗教学中,应遵循诗意,用诗的情怀去感召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更好地洗礼。在小学语文的诗文教学中,我喜欢陪着学生一起去漫步诗意的世界,体会诗意语文的动情和优美。
一、位卑不敢忘忧国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除了对于国家的爱,许多诗文还对于家乡有着浓烈的爱和思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南,我该何时才能回自己的家乡呢。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也许是第一次把尚未离家的孩子带入了思念的世界。尽管不能切身体会,但是相信他们幼小的心灵一定会有所触动。
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亲情是人生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只要活着,便会享受着亲情的温暖。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理解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和寂寞,以及那浓浓的思乡之情。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因为离别,因为相隔万里。同样,孟郊的《游子吟》则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正是母亲对孩子那殷殷的叮咛和满腹的关怀。通过这些诗句,激发学生去感受亲情的珍贵。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人一向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每一个孩子在读了这样的诗句后,一定会在身边给自己找几个好朋友,然后骄傲地告诉老师:老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
三、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阵阵花香,春天的一切都变得生意盎然。这是美丽的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充满了鸟语花香。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如果生活中“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的动人美景能时时出现,每一个学生一定都会是个出色的小诗人。除了鸟语花香,还有无数花草树木也透着诗意。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杜牧的《山行》、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是把身边的美景凝聚于笔端。让后人慢慢地观赏,品尝余韵。古时的诗人们不但喜欢留心身边的景物,更是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千年前,诗人们在山间漫步,在瀑布前驻足,以自然为友,与山水为师。千年后,我们通过文字去漫步山水,在每一句动人心灵的诗句中斟酌诗人的情怀。
四、只流清气满乾坤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发现,杰出诗人多磨难。脍炙人口的诗句,往往都是诗人于患难之中而自然流于纸上。尽管际遇不佳,但这些伟大的诗人们,留给后人的确是这样一种精神: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有众多的不如意,诗人们也会高诵“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我和学生一起读这些诗句,直觉朗朗乾坤,心中只有熊熊火焰,任千磨万击,志气依旧。
1.“目标研究曲”。同科同级段内集体通览、学习当册教材某单元或某章节,理清知识点、能力点、实践点、创新点及教学重点、难点提升点或拓展延伸点,然后依据“三维目标”进行梳理、归纳、整理为教学目标(自学目标、合作探究学习目标,讲授提升目标),此为课堂教学中的纲、自主互动学习的方向。
2.“课案研究曲”。即融集体智慧于一起编制精品课案,方法是:“研前人人备课———研中人人说课(说后中心发言人整合成精品课教案)———研后人人上精品课———上后人人写教学反思”的锁链式互助教研模式,此为高效课堂的保证。
3.“问题研究曲”。针对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难题或瓶颈问题,举行专题教研沙龙活动予以破解。此为提高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起博器。现以我校名师姚小平主讲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谈谈对“三部曲”研究的操作实践过程。
第一部曲:目标研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的一首古诗。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热爱祖国山河之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此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使人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通过本诗,我们体会到古代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我们研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1)查阅相关资料,说出并理解画圈的字词意思。(2)按照标准读音和诗句声调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3)在深刻领会诗句内涵和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小组合作学习目标(1)说说你对家乡夏日早晨的印象,同时讨论比较与西湖夏日的早晨有什么不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2)探究作者是借什么景,抒什么情,用什么方法来表达?(3)试着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系统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并把作者对友人的情感恰当地表达出来。3.拓展延伸目标(1)诗文中的西湖美在哪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2)要想让清澈的湖水、碧绿的荷叶永葆鲜亮之美景,我该做点什么?(3)诗文之美,手法之妙,意境之深你从“文化”角度感受到了中华古文化什么?(4)学习运用本诗的写法写一、两句表现家乡美景的话。
第二部曲:课案研究曲基于教学目标,教研时主题发言人先将自己设计的教案与同组教师交流,然后同组教师分别谈自己对教学这一课的构设和建议,最后由主题发言人整合为精品教案。
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1.自学:(1)先由学生自学老师提供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绝句》《江南春》等写景诗,让他们通过朗读发现写景诗的特点并找出相关诗句来佐证,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最后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写景诗常用的方法是“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2)学生自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老师重点加强朗读指导,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诗人的心情及表达的情感;2.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合作学习目标,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写景诗的特点:“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从而表情达意;3.展示评价:将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评价。4.拓展运用:学生尝试运用“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的方法自己写一、两句表现家乡美景的话。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本课有关的西湖实景和夏日清晨美景。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互动交流,去感受美景,品味意境,感悟场境,锻造心灵。时间分配:自学解疑(8分钟)———合作探究(7分钟)———展示、交流、评价(15分钟)———归纳总结、拓展延伸(10分钟)由于课堂设计精美,思路清晰,方法灵活,程序合理,学生参与率高,预设的教学目标全部完成,学生收获颇多,课堂效果较好。
第三部:问题研究曲在小学生积累较少的情况下,怎样上出高效的古诗教学阅读课,这是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最大困惑,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大胆尝试用古诗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来予以解决。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最终达成共识、掌握方法。
选择怎样的议题为切入点,选择哪些诗文为延伸点,是有效开展群文阅读的重中之重。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大胆尝试,选择了以“夏天的古诗”为议题,引导学生先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后提供《山亭夏日》《小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供学生延伸阅读。选择这几首诗作为学生阅读的延伸点是因为:都是描写夏日的,且在写法特点上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共同之处,便于强化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本类古诗学习方法,也便于学生学会作者描绘美景的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个性这一理念。解决了课堂上出现的单一阅读、碎片阅读、低效、费时的问题。对教师而言,通过课后反思以及问题教研之后,对原始的课堂活动略加充实,课堂教学效益显著提升;对学生而言,通过群文阅读,比较、联结、整合———兴奋点一下子增多了,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视野,且能在持久的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了阅读力和思考力。
【关键词】教学,语文,联语
联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从五代产生以来,联语发展盛行,至今不衰,是亭台楼阁、客房书斋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并广泛用于庆、吊场合,因其雅俗共赏而成为深受各阶层人士喜爱的一特殊的文学样式。作为中国人,尤其是作为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理应对其有所涉及。而作为中学生,如能深入地了解并运用好它,不仅能增加其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作文水平,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文学素养。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联语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欣赏课文中的联句,增强学生对联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现行的职业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偶句,在教学中可以拿出来分析和欣赏。
1.1 古代诗文中联句较多,学习时可结合联句的一些基本知识来讲解欣赏。联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上下句中避免重复用字。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如杜甫的《蜀相》中写武侯祠内部的荒凉景色的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属“正对”。它紧承上联,对仗工整,词句凝练概括,音韵和谐;而“自”与“空”二字互文见义,“自”本应作平声,这里却故作仄声,“空”本应作仄声,这里却又故作平声,佊此互易,使句意相反相成,且表现出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反对”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暏。”上下两句对照,虚实相映,表现出强烈的对比色彩,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想梦游天姥的心境。“串对”又称流水对,如的词《水调歌头?游泳》中首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两句通过活用古代歌谣,既巧妙地交待了自己的行踪,表示时间紧相衔接,又表现作者阅览祖国大好河山时的喜悦心情。
1.2 现代文中也有一些联句可供欣赏。如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有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活画出主观主义者的形象,讽刺批评了他们没有科学态度,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学的毛病,具有巨大的讽喻力量。又如徐迟的《黄山记》中有许多联句:“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如此等等,加强了文章奔腾豪放的气势。
2.搜寻与课文有关的联句,与学生一起把玩欣赏,增强学生对课文写作背景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杜甫的《蜀相》时,我先出示了陕西岐山县五丈原诸葛亮庙有一副赞扬诸葛亮的对联:“义肝忠胆,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这副对联没有对诸葛亮的一生进行泛泛一般的叙述,而是对他忠于蜀汉、托孤寄命、竭忠尽智、死而后已的精神加以赞扬。而把诸葛亮推崇到“三代而后一人”的地位,也赞美到了极至。然后我又出示了数字趣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当政期间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以及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图中原,未能如愿,最后病死于五丈原军中等一系列史实。且这副对联上联嵌入了数字一至十,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可见作者对联的功力。
在教学《鸿门宴》时,我将歌咏项羽的两副对联“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与歌咏司马迁的两副对联“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拿来欣赏,增强了学生对作者司马迁和作品中人物项羽的理解。
教学《屈原列传》时,有三副对联可供学生欣赏:“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教学《故都的秋》时,我将北京潭柘寺的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拿来给学生欣赏,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情趣,还对其的思想品德修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学《兰亭集序》时,在分析欣赏了文中的一些偶句后,我又将古人的几副集《兰亭集序》联句拿来让学生把玩欣赏:“仰观宇宙之大崇山峻岭,俯察品类之盛曲水流觞。”“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一亭尽揽山中趣,幽室能观世外天。”“取静于山寄情于水,虚怀若竹清气若兰。”
3.拟写与课文有关的联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在教学课文《邓稼先》中“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时,我先根据奥本海默的特点拟了一副上联:“锋芒毕露,善于辞令,文章露风雅。”有位学生对出的下联概括了邓稼先的特点:“忠厚平实,诚真坦白,品德著千秋。”而几位学生的横批——“中美双雄(璧)”、“殊途同归”、“各尽其妙”、“双璧争辉”、“双峰耸峙”也各具特色。全文学习行将结束时,我又将邓稼先一生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德(这也是全文着重要表现邓稼先的两大方面)概括成两副对联供大家欣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造两弹倾毕生;诚真坦白,无私奉献,爱党爱国留美名。”“抛家别子全因造核武,弃荣绝华只为强中国。”
在教舒先生的《梦和泪》时,我将课文中心概括成一副对联:
恨遭屈辱 要写大作祭忠魂
爱做美梦 追求完满笑人生
横批:真爱一生
1、悦耳的铃声,妖艳的鲜花都受时间的限制,只有我的祝福永恒,永远永远祝福您,给我智慧之泉的老师!
2、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一切逝去了的方知其可贵——我怀念这您带我们走过的分分秒秒。
3、让阳光送去美好的期待,让清风送去我们深深的祝福,让白云和蓝天永远点缀你的饿生活,愿你的生活充满快乐!
4、您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我们就像您培植的小树,我们愿在冬天为您抵挡寒冷,春天带给您绿意,夏天带给您凉爽,秋天带给您硕果!
5、敬爱的老师,并不是只在今天才想起您,而是今天特别想念您!
6、世界上有一种情,超越了亲情友情。那就是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之情,对我们细心教导之情。我真心祝福老师万事如意永远健康,永远HAPPY!
7、讲台上,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撒下心血点点;花园里,扶残助弱,风霜雨雪,育出新蕊亭亭。
8、老师您好,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的感激之情,我只说一句我的心里话:老师节日快乐,愿您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9、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10、那一张张朴实的面孔,那一双双辛勤的双手,为培育祖国的花朵而不辞辛劳的园丁,在您的季节里,祝你们节日快乐!
11、当你青丝变白发,你的桃李已满天下。亲爱的老师,向你道声辛苦了!
12、老师,您好吗?很想您,但请相信: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不会忘记您———我最亲爱的老师!
13、老师是神圣的职业,你们为了我们的学习成长,不辞辛劳的教导教育我们。在这个神圣的节日中,我们要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14、一路上有您的教导,才不会迷失方向;一路上有您的关注,才更加的自信勇敢…老师,谢谢您!
15、我虔诚得不敢寻觅词汇,因为“老师”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敬词。
16、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日,您的学生愿您永远年轻!
17、送个短信祝福您,深深表达我心意。桃李天下漫花雨,幸福常在您心底!
18、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里……
1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20、一个个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届届学生走来又走过,不变的是您深沉的爱和灿烂的笑容。祝福您,亲爱的老师!
21、拨动真诚的心弦,铭记成长的辛酸,成功的道路上永远离不开您,亲爱的老师,祝您永远幸福!
22、一份诚挚的祝福,代表一颗颗充满感激的心愿您的喜悦,您的愿望,在您打开这小小卡片时能够同时满足!
23、是您用黑板擦净化了我心灵,是您用粉笔在我黑板一样的脑海里增添了智慧,衷心祝福您幸福永远!
24、有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也不出现在天空,它常出现在我心中,鞭策着我堂堂正正地做人――给时刻关怀着我的导师!
25、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节日快乐,敬爱的老师!
26、我是一棵绿树,沐浴着智慧的阳光,在您知识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天的深情,地的厚爱,铭刻在我心里,生生世世,永不忘怀
27、您授予我们知识,您,指给我们向前的路。你如同母亲一样保护我们。作为您的学子祝身体健康,一帆风顺!
28、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祝福您,老师!
29、白色的粉笔末,一阵阵的飘落。它染白了您的黑发,却将您青春的绿色映衬得更加浓郁。祝您心想事成,每天都有一份好的心情!
30、像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像大山一样深重的是您的恩情请您接受我诚挚的祝福吧,教师节快乐!
31、敬爱的老师,您的谆谆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
32、您给了我灿灿如金的生活真谛,经过岁月的磨洗,弥久而愈明!
33、敬爱的老师,谢谢您以辛勤的汗水滋润我们的心田,并抚育我们茁壮成长。愿您所有的日子都充满着幸福欢乐与温馨!
34、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
35、轻轻的一声回侯,不想惊扰您!只想真切知道您的一切是否安好,不管工作有多么的繁忙,只要记得我时刻都在远方关望您、祝福您就好。
36、所有的思念,更融合着不尽的感激与敬仰,愿您的节日里洋溢着璀璨,平安!
37、将来,无论我会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
38、老师,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