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本教研总结范文

校本教研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本教研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本教研总结

第1篇:校本教研总结范文

总结活动的收获,把在这一段时间的收获做整理,分析过程的好坏。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请笑纳!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1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师培训和教研的需要。特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内容如下:

一、研修目标

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业务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农村教学的业务能手。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动笔,

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2本学期,围绕学校提出的“聚焦课堂,关注质量;张扬个性,凸显特色;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教学工作重点,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教研组特色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深入教学一线,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务任务,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力争以后取得更好成绩,现将学校教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1、规范课程设置,深化课程改革。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坚持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在专职教师紧缺的现实条件限制下,本学期坚持按课程标准开足了课程。有能力的老师跨学科教学,同一学科由多位老师兼任。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坚决杜绝随意更换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2、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

落实常规检查工作。在以往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市“教学四项规范达标”要求,教导处在开学初制定了《教学常规检查方案》,就计划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测评以及教研活动等五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以量分形式在全体教师中进一步加强教学“五认真”检查,并把它作为我校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科以优化课堂教学,规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为着力点,精心备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注重个性教学设计形成。每次检查都认真组织,详细布置,并按要求填写相关的书面检查情况表,以供教师有针对性地改正,作为今后“五认真”努力的方向。本学期经过三次检查,评选出语文组2位、数学组2位教学优秀教师,其他老师也在检查中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各教研组能认真制订学期教研计划,明确研究重点任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一如既往地利用每周一次固定的时间(周二下午语文,周三下午数学)开展集体备课、研讨课、理论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切磋教法学法,上好课改示范课,新教师展示课,积极开展评课交流,不断总结提高。活动做到有主题,有内容。同时,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刊物教改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关心新教师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争先创优意识。

3.立足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

搭建平台,展现教学风采。本学期我校与桥下一小学结对帮扶活动在本校举行,给年轻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教学新理念的平台,受到了老师们一致好评。5月份在市、县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组织下,我校与温州__小学、县岭头小学举行随班就读“课堂有效教学”联谊教学活动,陈__、柯__俩位教师积极展示我校课堂教学风采。青年教师在一次次上课、反思、研讨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教学业务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积极参赛,凸现教学实效。本学期我校新教师柯__积极参加新苗评比,她在此次活动中脱颖而出,3人次参加优秀论文评比,全获县级一、二等奖。

4.推崇务实求真,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本学期我们努力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核心学科的书面测试成绩,提升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开学初,结合本校教学规范管理相关要求,我要求每个班级建设后进生档案,针对后20%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帮扶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帮扶记录。学期中,教导处在对所有班级进行调研,及时汇总相关数据,肯定了一些进步的班级和学生,同时也指出了不足。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本人工作千头万绪,再加上我兼任两门主课,工作有时无法兼顾,一些工作不能及时完成,某种程度上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

2、教研活动形式几年来一成不变,没有创新,又缺少专家的引领,活动效果不明显。

3、随着教师的“老龄化”,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4、综合实践活动已有开展,但落实不够到位。

总之,本学期,在校长的悉心领导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蛔恪N医ν急涓铮角逃乱底鞒龉毕?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3一学期以来,我校在乡中心校的直接领导下,紧紧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以课改实验为契机,深入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以教科带动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作出以下总结

一、以教科带动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和“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评价研究”两上课题展开教育科研工作,以这两个课题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广泛参与,每位教师有自己的研究专题,写出研究方案,定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采用案例分析、课题中期小结、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研究,让教师从理论上得到充实,从理念上得到更新,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外出培训学习、外出听课、外出研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师的视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定期进行集中教研,为教师创设研究平台

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每周定期组织集中教研活动、分学科、分时间、分地点举行。教研活动形式多样,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观看优秀教学录相,并进行讨论评析,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开设教学研讨课,集中评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学经验。由于有了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展示处人风采,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价值的经验得以推广、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进,学校教研气氛较浓。本学期我校共开设语文教研课15节,数学教研课13节,英语教研课5节。促进了教学研讨的实效性。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力求向管理要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期末对教案进行归纳整理,按学科、年级分类,存入学校教案资源库,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给予奖励。

规范日常巡课制度,定时巡课与不定时巡课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前沿动态。建立推门听课的制度。不定时下班听课,与执教教师共同切磋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落实年段日常互听课制度。要求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每位教师最少听6节本学科教师的常态课,增强互动交流,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抓特长生培养,推进教研成效

学生的特长方面的发展,是展示教研成果的一个重要渠道。我校紧抓特长生培养,开设了“文学社”“书法兴趣小组”“数学思维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浓厚了学校的教研气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本学期,我校学生任壮、王珂在县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五年级学生王珂所写作文在现代家长杂志发表。特长生的培养,浓厚了学校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进了学校的教研成效。

五、开设教师论坛,促进经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广泛提高全校教师教研水平,我校为骨干教师创设平台、定期开设教师论坛,让优秀青年的先进教育教学成果(教后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教育感悟)在论坛上进行交流,让先进经验得以推广,以点事面,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评选出最佳经验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是我校一学期以来的教研工作回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扬长处,改进不足,以教研为先导,继续努力让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4这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的指引下,本人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来。在这一学期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本人成长了不少,不论是实际的教学工作,还是理论上的提升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这学期来,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进行了理论的学习,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交流,进行专题问题的诊断,进行了专题材料的筛选活动,制定专题教学策略,进行课例的验证。较圆满的完成了校本教研阶段性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理论知识

新的课题研究,必须有理论的支撑,在学期初,我们在教务处的组织下进行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刊物,结合青阳教育办的校本教研理论或校本教研经验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学习了新的教学方法,拓展了自已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自已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自已更好的进行教学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认真做好问题单的记录与交流

学习校本实施方案和学科组教研专题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验,首先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的关注课堂,及课堂教学法效率,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梳理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捕捉教学中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教学问题记录,利用教研时间或课余时间和老师进行及时探讨,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并及时的将教学困惑上传至QQ上与老师分享,为学校教研专题提供较好的题材。

三、指导新教师的课堂公开教学

为了使新教师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期初跟新教师进行教材的学习,教案的设计,并进行跟班听班,结合课堂上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与新教师进行探讨,给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意见与建议。

四、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本人积极的分阶段地实践校本教研中的专题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问题让学生自已提,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已的答。

课后积极的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5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而课堂教学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重新审视校本教研的现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教研活动问题意识缺位,没有形成专题研究。校本教研没有捕捉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一个个专题。缺失“研究什么”这一前提。其次,教研活动呈平推式,缺失磨炼提升过程。我们常常发现,某些教研活动研究课上了,大家也认真评了课,执教者也很认同评课者的意见,并做了反思。活动经历了上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一条龙,搞得有声有色。大家各自为政,你打你的锣,我敲我的鼓,教研没有深度,达不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缺少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学校实践和探究“一二三”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即确定一个主题,推行一课二上,实行三个结合。

一、确定一个主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校本教研的笼统化和盲目性,我校采取教研专题化。首先征集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根据问题的价值性(具有现实价值,通过专题研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共性(大多教师或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可操作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教研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最后确定教研专题。如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低年级写字教学指导,朗读有效方法,等语文组的“一年级语文开放式识字研究”、“倡导综合性学习,拓展自主式教学”,数学组的“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英语组的“小学低段英语趣味性教学”等等。各学科组或几个学科组一起围绕自己的教研专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使校本教研由模糊变清晰,真正使校本教研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推行一课二上”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训练所。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课堂实践层面上说。一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和调整;二是通过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取其所长,补已所短,促进进步。所以校本教研的重点应落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使教师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整个过程,采取“一课二上”策略,我们称之为“初磨课”和“再磨课”,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初磨课:初磨课一般在学科组进行,经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执教初磨课”三个阶段。

理论学习阶段。围绕校本教研主题学习理论,既为执教教师和备课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也为观察、研究、分析课例的老师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根据。理论学习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一方面各位老师各自去收集和学习与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理论学习的负责人根据校本教研的主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相关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教研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执教老师或全组教师,供大家参考学习,并组织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形成共识。

集体备课阶段。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此阶段主要开展“三研”活动,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研究学法的过程。研究教材,要求读懂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采取三种的方式进行,即问题导读法、合作交流法、自我解读法。研究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来设计学案,研究学习起点,针对个别差异和不同学情组织教学。研究学法,要求教师树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根据班级学生具体实际,鼓励指导教师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如布障设疑学习法的模式(布障设疑——激发兴趣——探索学法)和提出要求学习法的模式(提出要求——自学探索——渗透学法)。不断提高学法指导的有效性。其流程是:独立备课——导师指导——集体讨论,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执教“初磨课”阶段:学科组任教教师根据确定的主题和备课过程,初次进行上课,组内其他老师进行听课。课后进行说课和评课,然后调整学案,准备上“再磨课”。

再磨课。听课者主要是针对学科大组成员,年级组成员均有分工任务,要求大组全体教师参与互动,主要开展“三讲”活动。组内一人讲磨课过程,一人讲观点报告,大家讲课后感想。

1.讲磨课过程。

可讲在备课前的学习准备,讲对教材的理解,讲磨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讲如何对学法的指导,讲磨课的学案的前后调整等等。

2.讲观点报告。

年级组内一位老师要针对组内的主题,结合组内磨课过程与经历,做一个观点报告。

3.讲课后感想。

组织全体听课进行讨论,听课老师根据课堂展示和观点报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邀请专家名师加以指导,集中大家的智慧,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三、实行三个结合

为了使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科研水准,克服校本教研活动的随意性和一次性消费的弊端,使校本教研不断拓展和延伸,活动实行三个结合。

1.课内和课外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拓展教师交流反思的时空,克服校本教研受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思想互动。我们通过QQ群,教师博客等形式,让教师撰写随笔、反思等进行继续交流,使“再磨课”后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动和专家引领进一步深化。

2.教学和科研结合。

教师根据滚动式的教研活动,针对执教老师的课例及自己的亲身体会,拟写案例或论文,开展基于课例的课题研究,把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清晰教学实效,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与对策,使其成为下一轮主题研究的起点,并使校本教研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拟写案例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水平。

3.校内和校外结合。

我们以汇报课的形式进行校际交流,主要采取教学观摩会、送教下乡、帮扶结对等形式,由上课的老师来展示,这既产生辐射的作用,又为教师再提供一个再实践提高的过程和机会。

我们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座、听课,努力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积极探索“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手段,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效果。

语文学科4月份邀请了著名特级教师关键刚做课《陶校长的演讲》,并做了《指向写作的阅读》讲座,5月份又邀请浙派名师陈传敏来上课《牧场之国》,独特的课堂模式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邀请名师走进我们的课堂,聆听名师的声音,检验学生的水平,启迪老师的思维,思考自己的教学,构建语用性以生为本教学课堂。

语文学科为了初小,邀请了城西中学的教坛中坚金亦珍老师做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新视野》、《生活化作文序列的构建与实践》两个讲座,并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老师们畅所欲言,向金老师提出了很多困惑的问题,金老师一一做了解答。在互动中,我们了解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金老师也从老师们的提问与交流中明白小学语文教学部分目标要求。

为了幼小衔接,承接了县幼小衔接的教学研讨会任务,一年级的胡志莲老师和金玉燕上了同机关二幼的老师一起上课研讨,课后教研员、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幼小衔接的话题。

数学教师怎样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呢?本学期数学组仍然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以提高教师的课堂语言为重点,努力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努力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特邀请温州教育学院王炜老师来校指导,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金玉燕、王云莲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大家相互讨论学习,开展五次专题研究,共上了13节公开课。其中潘晓燕、任若群在学区教研活动中分别上了《抢数游戏》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复习》,金玉燕合杨启北分别上了县级公开课《解决问题》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潘晓燕和谢志富老师在上了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公开课之后,延续上了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公开课,钻研精神可嘉。

第2篇:校本教研总结范文

根据教育局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教学领导对本学区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并确定了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大主题的土顶学区校本工作方案。

按照方案的部署,全学区深入广泛地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就本学期的校本教研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建立了组织研讨体系,搭建了交流平台。

为使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学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宏观上的组织调控,微观上的督察和指导。按年级分学科成立了15个中心教研组,以骨干教师为组长,具体负责和承担本组的校本教研工作。

5月份,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站,骨干教师注册了教师博客,建立了教师博客群,搭建了网上交流研讨的平台。如今在网上还交流了12篇校本教研阶段性成果材料,多篇教学反思,教学叙事等。

校园网站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交流的积极性,使教师间的进步与提高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反思课堂教学,提炼研究主题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校于4月20日召开了学科教研组会,会上布置了各学科反思教学,查找因素,提炼主题的任务,经各学科组长的筛选,各年级分学科确定了15个校本教研主题,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迈出了第一步。

三、渐行渐进,开展了课题研究

确定了主题,便进入了校本教研的实质阶段该阶段,我们通过课例研讨来验证的可行性,主要方式是每个组在课堂教学当中实践主题,为主题研讨提供话题资料,从4月29日起至6月8日,我们先后进行四个学科,13节课的课例研究,做课的教师均为各个学科的组长,先由骨干组长做示范性研讨。在前几次的课例研讨中,校长王艳春亲自参与听课研讨,并对校本教研的理解,操作方式等做了详细的指导,为进一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奠定了基础。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全体教师边学习边实践摸索,进而有所感悟和体会,逐渐形成策略,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明晰了什么是校本教研,如何围绕主题开展行动研究,由听、评课的不知所云,到抓住主题,有计划性的研讨,有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四、且行且思,形成初步策略

通过课例研讨,每一位教师都对本组的主题有了深刻的思考和实践,并且都具有不同的见解和做法,在组长的组织下,经过疏理和整合,形成了针对主题的初步策略并形成材料在校园网站中以进一步的实践和认证,例如《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对照文”在习作指导中的作用》等等。通过研讨,我们也发现个别主题的提出与确立还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课例研究,觉得题目过大,而且空泛,有些无从下手,课例中无法明确体现,因此,在下步活动中,还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五、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调动了教师自主提高的积极性,活动中,既有了对新课标的重温与领会,又有了对教材的解读,更可喜的是教师的专业情意,得以提升,特别是青年教师和新聘任的教师,那种参与的热情,和渴望成长的愿望着实令人感动。例如村小中瓦房小学王美娇、太阳小学王焱、三到小学李志国等年轻教师,责任心与使命感溢于言表之中,而那些中青年教师,虽然接受这种教研形式有些为难,但他们那宝贵的教学经验都为校本教研增添了光彩,解除了许多年轻教师心中的困惑。例如,长炮小学的段秀梅老师,一面山小学的刘文波老师……等等,成为校本教研的支撑为量。

六、校本教研,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法学法中的问题和困惑,而其终极目标,还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例研讨及形成的初步策略来看,校本教研对于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是有效的。例如,对于“对照”文在作文指导中作用的研究,利用“对照文”使学生通过对照和比较,明确了习作主题,选材,潜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存在的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加以修改和提高,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掌握了习作修改的方法,提高了习作的水平。

例如:对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实效”主题的研究,设计语言文字训练点,使之贯穿于课堂始终,渗透于各个环节之处,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课文的感悟与理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悟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了《亡羊补牢》的情境,懂得《亡羊补牢》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同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一步台阶。

第3篇:校本教研总结范文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捷径。

1、师讯快车,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

“师讯快车”,是我校教师外出学习反思材料的共享园地,精华与大家一起分享,困惑与大家一起探讨,不仅促使外出学习的教师以研究的眼光看待每一次活动,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为全体教师架构了一个放眼看外界的窗口,促进整体提高。

2、网上家园,校本培训的崭新平台

网上家园的开放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我们的网上家园主要由管理平台、前沿理论、课堂教学、随笔专栏、案例研究、谈天说地等六大板块组成。自1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帖子总数超过3000个,家园成为教师网上学习社区,互动、平等的人际氛围逐渐形成,合作、交流的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3、专题学习,完善校本培训内容

根据学校主课题的需要,广泛宣传多元智能理论(特别是课题组成员更要深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组织好所带班级学生学习了解多元智能理论),以板报、校报、论坛等多种形式组织老师学习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了解相关理论,使老师将有关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发现并培养学生的智能强项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二、加强课题研究,强化学校教科研规范度

本学期我校开展这两方面的课题研究:一是学校根据三童主课题的理念以及现有成果,积极实施杭州市立项课题《小学生多维学活动的开发与实践》与浙江省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下小学生多维学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二是组织好20xx年度32个富阳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以及前几年立项还尚未结题的课题研究。

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五个“一”活动:

1、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2、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

3、填写“课题研究记录卡”,及时记录好实验中的成败得失。

4、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实验课。

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小结。

本学期我校赵晓云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杜敏姣老师的《精心设计多维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撰写的论文获得杭州市第18届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在富阳市第16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组织活动中,我们共收到论文篇,其中专题论文篇,综合论文篇,课题论文篇,案例研究篇,教科室及时市级以上各类征文信息,迅速反馈,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对教师的论文进行修改、筛选,把好质量关。

三、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沟通学校教科研主渠道

1、多层面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名优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比武课、中年教师风采课、年级互听互评课和领导随时推门听课。通过听课研究、自我反思等举措,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2、全面铺开,全员参与,促进整体成长

20xx年11月,我校承担了富阳市小学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推出的研究课中语文9节,数学5节,音乐、品德与生活、美术、体育、科学、英语各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5节,涉及所有新课程以及所有承担新课程的教师,形式别具一格,意义深远,体现了新课改实验的整体性、均衡性,促使我校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四、构建校本课程,为学校教科研注入新鲜活力

新课改给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很广阔的园地,教师不能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应具有课程意识,要求教师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做教材的生发者、创造者。校本课程的建设为教师提升自我价值提供了契机。本学期我们在使用已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新开发了《自主阅读考级手册》,使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能力,确立自己的专业地位。

五、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学校教科研顺利展开

1、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

我校建立了星级教师业务档案,完善“星级教师”评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本学期通过了前一届星级教师的年审考核工作,完成了本年度星级教师的申报考核工作,这学期共有8名教师被聘为学校二星级教师,17名教师被聘为学校一星级教师,14位教师通过一星级教师年审。同时学校组织了学科带头人、星级教师和年轻教师结对、帮教、合作活动,引导教师关注自我发展,促使教师群体共同提高,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第4篇:校本教研总结范文

一、研什么

时下,农村校本教研仍然是“涛声依旧”,茫然无措,不知该研些什么?笔者认为应从研究自己的行为,解决自己的问题人手:

1、抓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为此,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

2、抓集体备课

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级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

3、抓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其操作程序大致为:⑴、选择课题。应以问题为中心,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把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⑵、围绕课题搜集材料,选择、整理材料。⑶、开展课题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⑷、课题研究结题。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进一步进行探讨。

4、抓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5、抓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为此,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6、抓总结提炼

抓总结提炼对教师升华认识很有好处。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过程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形式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二、怎么研

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应做好“三个结合”,即教研与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教研与师训相结合,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1.开展讨论与交流,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开展教育科研的大讨论,转变思想观念,澄清部分教师在校本教研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其实,课堂教学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研究的性质。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创新。为此我们要立足于平时每一节课教学与研究,把“教学”当作“研究”,勤写教后随笔与反思,大胆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就是校本教研。

2.广泛学习与宣传,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校本教研的氛围是进行校本教研的保证。校本教研的氛围主要指观念氛围,我们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邀请教育科研专家以及市进修校老师到校进行教育科研方面的讲座与指导。引导教师树立三个观念:⑴、明确教研与课改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教研须先行”的观念。⑵、明确教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教研要质量”的观念。⑶、明确教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研的主力军”的观念。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能树立“教研先导”,“向教研要质量”的思想观念,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之中。转贴于

3.加强领导与管理,构建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

首先,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组织领导,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到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小组,制定各科课题实验方案。帮助教师总结教育科研成果,要求每位教师平时要注意教研资料的积累。学校每学期均收集每位教师的教科研经验总结或论文、最佳教案、教学随笔等材料,并将其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第5篇:校本教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学校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00-01

校本教研是一种“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和为了学校”的教育研究(Schoo1.based EducationalResearch),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校改进(school improvement)为目的,既要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也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质量,还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新课程改革以来,每所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搞校本教研,我们农村小学也不例外。然而现在的校本教研还处于观望徘徊阶段,有些学校纯粹是为了跟上形势而搞校本教研活动,存在得过且过现象,如随便上几节校内公开课就算校本教研活动。其实校本教研是一个值得我们永久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给出一些改进意见。

一、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1、有计划 无规划

每学期我们都会积极响应上级行政部门的号召,将校本教研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具体由教导处组织实施。各学科教研组也会根据教导处的要求制定计划。然而计划只是一些理论性的套话,只是规定教研活动开展的次数和要完成的任务。事实上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也缺少针对本校实际和各成员特点的长远规划。

2、重形式 轻内涵

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一般步骤是先由轮到的教师做一个学习讲座,另外教研组组长组织组内成员集体备课后(事实上是比较简单、凌乱的讨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案),由轮到的教师进行上校内公开课,其余组内成员进行听课评课。评课也是草草了事,评课完后并没有再次组织上课,就这样就完成了任务。校本教研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缺少对其内涵的提升。

3、重数量 轻质量

教导处一般规定双周为学校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实行教师轮流主持校本教研制度,主要内容是主题学习和集体备课,各教研组都能安排规定次数甚至超出规定次数的活动。虽然活动的次数较多,但教研活动内容随意,形式简单,主体单一。由于针对性不强,缺乏系统性和指导性,教研活动收效甚微,教师参与积极性大打折扣。

4、无主题 无课题

虽然校本教研在我校实施已有多年,但是还是没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活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还是过去常规式的听课、评课,上课没有专题,听课没有目的,评课也只流于形式。缺乏教师从自己日常教学中发现的“自下而上”的“草根化”问题,更缺少将问题视作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意识。

二、改进意见

1、教研态度要端正

首先,学校领导干部态度要端正。不能认为校本教研只是搞形式,走过场而已,要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要把校本教研当作一项长期的硬任务来抓。其次,教师态度要端正。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甚至认为校本教研就是听听课,网上东拼西凑一些论文、反思什么的,搞搞形式而已。事实上校本教研是为教师搭建的一个尽快转变观念、交流和切磋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能力的平台。只有每位教师积极参与,真实地投入其中,才会品尝出其中的苦乐,才会有进步的喜悦感。

2、参与教研要积极

教师的教研态度端正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的意识,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让教师了解校本教研的价值所在,要让他们尝到校本教研的“甜头”,消除他们对于校本教研的神秘感和树立在校本教研中主动发展的自信心。我们可以通过领雁的方式,先培养一些校级骨干教师,然后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引导广大教师投身于校本教研的浪潮之中。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只有作为主体的教师处于自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才能实现有效教研。

3、教研活动要务实

学校要着眼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每个学期确立一个主题或有针对性的选取日常教学中发现的“草根化”问题进行研究,并不是盲目地搞校本教研。另外教研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集体备课,案例教学,课例研评,专题讲座,观摩互动等。教研活动的开展要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装点门面而开展。一定要防止“旧”、“虚”、“空”等脱离实际的教研活动。

4、教研活动要及时反思

校本教研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实践和不断反思的过程。加强对校本教研的总结和反思,是保证研究取得预定目标的有效举措之一,总结反思应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的全过程。每次教研后都要及时对活动的具体操作和效果进行总结反思,以提高每次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改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方式。

5、教研活动要有制度保障

根据学校的实际,针对校本教研活动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保证教研活动的规范开展。但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所谓的制度是为研究服务的,制订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制约教师发展,而是为教师更好参与研究提供条件,然而制度一经制订就应该严格的执行,就必须要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程晋宽.比较教育视野下着眼于学校改进的中小学校本教研.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8

第6篇:校本教研总结范文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教研对全面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机构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扎实推进,深入实施。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通过研究和反思教学行为,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

校本教研是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要求教学研究重心下移,促使教研人员深入一线,与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有利于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校本教研是重建学校文化的有效手段,是学校提高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校本教研要求学校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突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教学、研究、师训一体化,努力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提高学校实施和开发课程的能力,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明确工作目标,创新教研方式,进一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及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教学研究人员和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实施、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理清思路,创新教研方式,努力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积极推进新课程实验。

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的校本教研机制。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学校要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自我反思,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学校要重视教研组,尤其是薄弱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建立以备课组、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各校教研组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制定计划开展研究。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各县(市、区)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各校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争取来自各方面的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学校教师素质提高。

市、县(市、区)教研室要不断创新教研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积极推进并普及网络教研,以推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整体转型。要开设教研网站,为教师搭建校本教研的交流平台。帮助学校建立主页,积极探索网络教研的内容和形式。网络教研要与常规教研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要与资源库建设相结合,培养和提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能力。网络教研要充分发挥名师作用,实施名师共享工程。教师要增强网络教研的意识,在教研网站上交流教学设计、课件、试卷、案例反思等,以提高网络教研平台的教师参与度,增进网络教研实效。

三、加强学习,行动跟进,进一步提高教师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水平

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教师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努力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

全市各类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要以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课改沙龙、主题研讨、专题论坛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来提升校本教研的内涵和质量。

校本教研必须“为了行动研究、基于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以行动和反思为主要研究形式,遵循“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式,体现研究的基本性质,规范各项要求,努力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校本教研中既要注重研究日常性、生成性、随机性、教师个性的教学问题,又要注重研究专题性、基础性、规划性、教师共性的问题(课题),把短效性和长效性、应用性和基础性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视教师集体合作的研究成果,鼓励教师以叙事方式总结撰写教学案例和文章,不断提升校本研究的水平。

四、建立和健全教学研究制度,进一步提高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效果

建立理论业务学习制度,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学校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建立正常的业务学习制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学校每周应安排不少于半天的时间,用于教师的理论学习或教学研讨。把课改实验、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鼓励教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集体交流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学校教研活动制度,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应根据校本研究和新课程的理念,要创造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一方面反思和提升学校现有的教研活动,另一方面开展新型的教研活动,以此作为推进校本研究的主要策略。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优化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要研究探索和综合应用各种成型的模式,并恰当地将其予以校本化改造,不断创造出符合本校个性特征的新型教研模式。学校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组织和纽带作用,鼓励教师经常性地开展经验交流和合作研究,积极参与各个层面的教研活动。每位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案例,并定期交流、互相促进。重视案例剖析,以案例展示理念,以理念回归课堂,及时发现研究中的成功案例,并加以提炼、推广,再实践再提高,形成螺旋式提高深化的发展过程。

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校本教研内涵。课题研究是深化校本教研的重要措施。加强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培育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学校要不断强化科研带动的策略,积极组织教师针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或成功的经验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做到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扎实有效,促进课程改革和学校教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学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课题管理办法,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性和实效性。要把课题研究和凸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相结合,将研究过程与校本教研活动有机整合,协同运作,将研究成果进行校本化加工,进而推广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提高学校实施和建设课程的能力。

建立专业引领制度,努力提升校本教研水平。各县(市、区)教研机构要努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举办一些层次较高的学术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本地区教师讲学,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加自觉。各校要定期邀请专业研究人员到学校指导、参与学校教研工作,以提高校本研究水平,避免校本研究囿于同水复。同时学校要适时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听取专业人员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学习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教研人员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学校校本教研,有的放矢地提供现场指导,使教研工作植根并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实践。

建立多元的教师评价制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各县(市、区)教研机构和各类学校都要立足于教师未来的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制度。评价工作要面向全体教师,面向教师的全面,体现公平、进取,注重过程评价,评价要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评价工作可采用教师个人提供信息和群体量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做到定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教师自评、互相评议、学生评价和管理者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要向教师反馈,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建议。学校要为每位教师建立业务档案,定期编制《教师专业成长手册》,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为多元评价积累资料。

建立学校教研激励机制,积极推广教学研究成果。认真落实市教研系统三项评比活动(指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和课堂教学评比),对先进的教研成果和有突出成绩的教师要及时予以奖励和表彰。定期开展先进教研组和先进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评选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学科教研组建设。学校应根据实际,定期开展教学示范活动、课改开放日活动、课改经验交流活动、课改成果展示活动等,为教师展示自身才华、共享研究成果创设良好的平台。学校要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定期开展校级先进教研组、备课组评选和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的活动。市教研室定期开展先进教研组和先进教研组长评选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学科教研组建设。

五、明确责任,加强管理,为深化校本教研提供强有力保障

各县(市、区)教育局、课改领导小组要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落实专人负责校本教研的规划和实施。校本教研的日常管理工作由教研室承担。教研部门要做好本地区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规划,并履行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组织、引领的新方式,制订适合本地的校本教研指导意见。

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将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校长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不断实现学校教研管理的制度创新,根据校本教研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和逐步完善相应制度,并通过配套措施加以落实,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第7篇:校本教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本教研;自我反思;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学中校本教研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校本教研既是一种组织文化,又是一种实践形式,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更多的中小学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成为名师。广大中小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作用,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提升自我。

一、校本教研

20世纪5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发明了行动研究法,将实验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半个多世纪以来,行动研究法也不断地得到完善和修正,根本目的在于明确教学研究会对实际教育过程产生怎样的效果,从而评价各种影响因素,对实践活动进行改进。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只有教育专家、学者和教授才会进行教学研究,而教师只要接受教学研究的成果,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了。然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校本教研成为新课改的内化方向。也就是强调教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对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进行落实。传统的教育研究过于艰深,偏重理论,与教学实际的联系不紧密,难以真正改进教学。作为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大量的教学一手资料,充分地了解了教学过程中的困境和问题,能够通过行动研究将合适的情境教学理论构建出来,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

校本课程是行动研究的一种衍生,是行动研究的本土化模式,当前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形态。校本教研就是要以学校为基础进行教学研究,要将学校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将一线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针对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来进行实践性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理论、探索规律,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校本教研的特点在于其核心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以教师群体作为研究的主体,以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

二、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在当今社会中,由于行业和工作的分化,每一个行业都具有特殊的规范、态度、技能和知识,我们称其为专业,例如教师、律师、医师等。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五个具体的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获得机会,能够参与专业成长活动;第二阶段,教师积极参与了专业成长活动;第三阶段,教师在专业成长活动中获益;第四阶段,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第五阶段,教师利用反思的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专业成长指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从而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用于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一项专业化的职业,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实现专业成长。教师要将自己打造成为专业教育家,通过教育专业成长,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教师要突破“教书匠”的桎梏,成为教学的反思者、实践者和研究者。

三、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1.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能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否符合教学规律,还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否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要细致地观察和探寻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特别是了解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的效果,包括当前的效果和将来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自行自觉地和有效地进行自我反思和研究。通过校本教研的方式,可以督促教师认真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对教育教学行为中的有益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使教师具备理性化、显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的专业知识难以模仿和言传,而是体现在教师的个人经验和行为中,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总结、积累的结果。教师的学识修养、个人经历、生活环境、独特个性都会影响到其教育教学中的智慧、价值观、信念、洞察力、教学灵感和直觉。通过校本教研,可以使用实践经验总结、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方式,把这种隐性的知识和技能显性化。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应细化的专业知识进行转化,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教师可以充分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其进行自觉的理性化和显性化,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效改进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会对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习惯进行反思,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就必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省,了解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以此为根据来矫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理性。通过校本教研,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本质、教师的社会职能、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地方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方针等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有意义的改革建议。

4.使教师走向教育自觉

校本教研有利于教师自觉地进行专业化成长,教师不仅可以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能改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己的职业价值,获得职业幸福感。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能够通过理念和方法,超越教育本能,获得理性上的升华。教师可以通过校本教研提高自己的思想品位和精神境界,进行自我成长、自主发展。校本教研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学校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使教师内在的成长需求得到激发,从而学会自觉地研究、学习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

校本教研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连续的、全面的、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自觉地进行理论研究。校本教研给教师提供了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使教师能够通过校本教研中的理论学习、同伴互助、教学反思、经验总结等活动来获得专业成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实践证明,我国中小学的校本教研遍地开花、成绩斐然,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惠闵.在传统的学校教研基础上发展校本教研[J].全球教育展望,2012(02).

第8篇:校本教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本教研 研究意义 方法和模式 研究理念 改进

一、提出问题

什么是校本教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二、实施校本教研的意义

(一)校本教研是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开展以校本课程、校本培训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将有助于增强教研部门的服务意识,拓展服务空间,积极主动介入中观及宏观的问题研究,与校长和老师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一起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诊断,共同制订立足于学校实际、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富有校本特色的中长期教科研计划,从而实现从微观课堂教学问题研究到中观学科课程研究及学校宏观办学特色研究的转变。

(二)符合哲学上的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避免等同化一概而论

这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从校本教研的内涵我们不难看出校本教研是从每个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教师为了改进教学,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实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目的。

(三)校本教研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其理论和实践都是一片处女地,特别有待学校一线教师和广大教研员去开拓,在这种开拓的过程中,教师会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教研员也需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因为在其中现成的经验、传统的做法必须要进行彻底的变革,要探索新的理论,构建新的模式。

三、校本教研的方法和模式

校本教学研究不只是关注研究的结果,而且重视整个研究的过程,这与“行动研究”的精神是一致的。

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四、校本教材的具体研发

我校的校本教材的具体研发是用了“四环节模式”:

(一)发现问题

由于我们的学校是职业学校,所以适合我们层次的学生使用的现成的教材很少,也不理想。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前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组织各学科都根据自己的情况统计已用教材,发现知识空白的部分。最后在多次研究之后确定了,在应用最广泛的语文和英语两个专业编写校本教材。

(二)组织团队

学校最后落实了研究人员的名单。领导只起监督作用,不参加编写。所有的编写人员都是一线的授课教师。向学生说明了编写教材的意图,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家长询问意见。结果家长非常支持这项活动。

(三)设计实施

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例如:计算机英语、机电英语和服装英语。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找到的好的内容上报上来,共同参与。观察面对的困难,即时解决问题。例如有些词汇在计算机英语里的含义与普通英语的含义不同,有些不能望文生义,是学生遇到的难点,也是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如:drive驱动、upload上传、download下载等。

(四)总结反思

经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最后完成了校本教材的编写。计算机英语的校本教材共分为十四个单元。编写组经过多次的讨论,研究,最后定稿,并交稿印刷。

五、我校校本教研的研究理念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学机制,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学习性的组织。

(一)分组形式

学科型教研组(备课组)与综合型教师研究小组(经挑选将有经验的教师组为一小组)相结合。

(二)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主题活动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以“教学反思(教后记)”“课例(个案)评析”“三课一条龙(听课、说课、评课)”“问题会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与教师对话”“课改沙龙”“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主要形式为教研形式。

六、校本教研的核心在于改进

(一)改进主体――教师

重视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的走向。为了督促在职教师的进修提高,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教育科研水平,各国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研究部门均提出制定相应措施鼓励教师进修提高。

(二)改进主旋律――合作

“合作”或“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合作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而是参与各方长期的努力,共同承担责任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达到某种结果,它不光是共享信息,而是要带来改变,即同时关注过程和结果。

七、总结语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下转第115页)(上接第114页)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我们相信,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思想的指引下,校本教研实践是21世纪现代教育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人们对与其重要性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清晰,同时给予它应该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慧琦,胡兴宏主编.《学校教育科研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吴锦骡.《反思实践法初谈》《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2期.

第9篇:校本教研总结范文

一、农村校本教研的分析:三个难题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在农村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开展中存在着三个突出的难题。

1.真实问题难发现

校本教研强调研究真实问题,亦即学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实际而具体的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农村教师的问题意识不强,反思能力不高,很难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因为农村中小学大多地处偏远,与外界沟通甚少。虽说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但投入偏少、资金短缺等问题造成许多农村中小学还不能配备电脑等设备,个别配备了的学校,也基本上不具备上网的条件。更有甚者,有的学校领导担心教师“不务正业”,硬性规定不准教师上网,从而使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信息很难获得。二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数量受编制的影响而严重不足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如我区76处学区小学中有1/3的学校教师在10人以下,个别学校甚至只有6名教师。这就导致教师兼课现象成为一种常态,再加上其他班务、校务工作,农村教师真可以说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哪里还有时间去回顾思考呢?

2.全员参与难实现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换句话讲,只有人人参与并不断提高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实现校本教研的目的。但在现实的农村校本教研活动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原因除了农村一线教师的意识、习惯不到位外,更重要的是在活动组织上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活动的计划性差,组织教研活动都似完成紧急任务。在正式活动前,不进行周密的布置安排,也不给教师提供足够的准备时间。没有活动前足够时间的准备,就导致了出现如研讨课不知上什么课、主题研讨活动不知主题是什么等现象,从而导致教师在互动阶段无话可说;再加上互动研讨时不平等、不民主,要么是校长讲话大家听,要么就是已在活动前确定的主讲人或主备人一讲到底,这又导致广大教师有话难说。此外,在活动规模、具体时间安排上也存在着人数过多、时间过短等不合理的问题。

3.激励措施难兑现

校本教研像其他学校工作一样也需要用管理来激励广大的教师,以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但现实中的许多农村校长过分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了精神方面的激励,披红带花送喜报的场面已很难见到,而物质激励又受限于办学经费的不足往往导致不能落实,这就使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对此,作为活动组织者的农村中小学校长经常大发感慨:唉,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主动性真难啊!

二、农村校本教研的应对措施:三项机制

面对以上农村校本教研活动的“三难”问题,我们尝试构建了引领农村校本教研活动的三项机制。

1.调研会诊――发现问题的机制

调研会诊就是由区教研室组织区域内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调研团队,在开学后的第一个月内对区域内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进行现场调研,除每次把调研情况与学校当场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在现场调研结束后,调研组成员坐下来,集中精力将调研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最终总结出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区教研室再专门召集由各校校长参加的会议,对问题进行通报说明,并要求各校将调研发现的问题作为主问题,回校后广泛发动学校教师围绕主问题来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不妨“对号入座”,查摆自己的不足之处;学校还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教师发现的问题予以收集整理,最终确定一个学期或学年校本教研要研究的问题。

调研会诊的实质是用问题来引发一线教师进行分析比较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示例,其目的就是引领教师从不疑向有疑转变。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有利于一线教师问题意识的增强和反思能力的提高,受到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欢迎。有位老教师曾感慨地讲:一石激起千层浪,调研会诊的主问题激活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从熟视无睹变为熟视有睹,从只顾拉车变为也要看路。

2.随机确定――人人参与的机制

针对全员参与难落实的问题,我们在活动的具体组织上构建了随机确定主讲或主备人的机制,放弃了原来的事前指定主讲人或主备人的做法。其具体操作要点是:提前将具体活动主题、程序及要求等向参与教师讲明白、讲周全,然后给教师以足够的时间围绕主题、要求去做准备,在人人都有较为充足准备的前提下,用抽签方式确定主备人或主讲人,接着再进行活动。这种机制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都承担着任务,从而很好地发挥了任务的驱动作用,无论是主讲人或主备人还是参与教师都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而保证在互动交流中都有话可说。

在实行这种机制时,我们还注意了两点:一是活动时间上给予保证;二是强调教研员、校长要以校本教研的研究者身份参与活动,民主平等地与广大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以上两点确保了参与教师有话“能”说,从而提高了同伴互助的效果。

3.召开年会――激励推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