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防治规划范文

慢性病防治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防治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病防治规划

第1篇:慢性病防治规划范文

长期以来,高血压并不为人重视,其病程绵长,病痛亦不十分明显。但鲜为人知的是,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病已占中国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中国卫生部关于疾病死因构成的调查中,癌症每每位居首位,相随其后的分别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因后二者病理相似,通常统称为心血管病,而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病的一种,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脑中风的学名——编者注)的主因。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12年4月出版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心血管病早就远超癌症,达到中国总死亡构成的41%,而癌症不过占据死因的四分之一左右。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陈伟伟介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三分之二的心血管病死亡都跟高血压有关。

不受重视,发病率日益攀高,最终酿成大患——高血压的发病趋势正是中国当前慢性病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慢性病是相对于传染病而言的,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特点。2012年5月21日,卫生部等15部委联合《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年-2015年)》(下称《规划》)称,中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在长期关注慢性病防控的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看来,无论是就对健康的杀伤力还是从疾病的社会负担而言,慢性病的危害都是最大的。

如控制得当,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小病”初期就进行干预,慢性病危害本不至此。首次由多个部委联合制定的慢性病防治规划显然有意扭转这一局面。《规划》指出,将致力于未来三至五年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愿景很美好,能否实现却还是未知数。“目前(中国)慢性病防治能力的提升还跟不上患病率增长的速度。”世界银行高级卫生专家王世勇说。

致命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损伤的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其主要危险诱因,包括高盐饮食、超重或肥胖、过量饮酒等;同时,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更易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但仅就一般性症状而言,很多人血压升高后只是感到头晕、耳鸣,难以引起重视。

高血压可能导致的致命性恶果就此为人忽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随血压水平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也相应增加。50%至75%的脑卒中发生与血压升高相关;40%至50%的心肌梗死同样可归因于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调查发现,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350万人,即平均每死亡五个人中,就有两个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迄今进行过四次大规模的高血压患病率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最近的一次全国性调查为2002年,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较之前1991年的调查,上升了31%。

财新记者获悉,第五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启动。不少专家预计,此次计划覆盖50万人次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得出的高血压患病率将在25%至30%之间,较2002年的18.8%涨幅更为强劲。

据陈伟伟介绍,此前在一些地区性调查中,高血压患病率已有多地超过30%。2004年天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31.57%;2007年黑龙江1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也达到30.48%。更让陈伟伟担忧的是高血压目前呈现的年轻化特点,在年轻人群中增速更为迅猛,以及贫困地区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在高血压(患病)方面,可以说已经完全取消了城乡差异,城乡接合部的患病率可能比城市更高。”

由此带来心血管病患病率的攀升。在医学界人士看来,这本可避免。“高血压是花费很少就可防控的疾病”,陈伟伟说,控制高血压的药品价格低廉,治疗手段简单,只要坚持测量血压、按时服药,并辅之以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即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使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迅速下降。

但这些措施并未有效实行。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高血压知晓率仅有30.6%,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6.1%。也就是说,大约七成的高血压患者甚至不自知自己的血压状况,遑论治疗与干预。

就此,高血压小病拖成大病成为常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社区处处长施小明对财新记者说,虽然高血压花费不高,但若出现心脏病、中风等高血压并发症,医疗费用则是一笔巨款。来自世界银行的一份中国慢性病报告指出,农村慢性病患者中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的比例是城市患者的2倍多。“高血压造成的疾病负担排在第一位,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施小明说。

基层不设防

高血压并非中国独有,为何在中国如此失控?2010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披露,大约50%的美国高血压患者已经得到控制,健康状况呈明显改善,这远高于中国2002年调查显示的6.1%的控制率。

前述中国15部委联合的《规划》提出,至2015年,要求35岁以上成人血压知晓率达到7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问题是,这些指标目前的基数都非常低,实现目标任重道远。

“善医行”公益组织发起人刘凤梅今年5月在河北宁晋农村发现,村中已确诊高血压病人200人,潜在病人200人,已确诊患者甚至不懂按时服药,而村医只有血压计和听诊器,没有小型心电检测仪器支持,高血压并发症多发。

这与现有公共卫生政策相悖。2009年7月,卫生部启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病人指导,35岁以上患者要求首次门诊时测量血压,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要对确诊的患者登记管理,定期随访。这些服务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免费为全民提供,是一种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药费方面,由新农合或医保统一报销,减轻病人用药负担。

但真正做到上述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十分有限。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55%以上县没有慢性病防治专业机构;约15%的县没有慢性病防治专职工作人员;只有不到45%的县级疾控中心开展了慢性病监测,在调查前一年内,仅30%左右的疾控中心开展过慢病干预工作。

前述《规划》提出,要让慢病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接受长期管理和治疗。然而,财新记者了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琐碎,几无回报,多数基层医疗机构毫无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许多地区的公共卫生经费迟迟不能到位,这被基层医务人员称为“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过去三年的公共卫生经费到现在都没有发给我们。” 陕西子长一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说。

即便在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逃避公共卫生服务的行为也屡见不鲜。据王世勇介绍,世界银行5月在南方某省考察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档案中,每位患者的血压都完全相同,所有患者均无吸烟、饮酒习惯,明显造假。

“尽管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均等化,但全国范围肯定有前有后,须逐步推进。”陈伟伟说,高血压的特点是“一管就灵”,上海、嘉兴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对高血压管控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明显下降,可多数地区还无法达到这种管控水平,“有钱的问题,也有技术的问题,很多基层医生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村医一级尤难落实上述公共卫生安排。刘凤梅告诉财新记者,一位湖北恩施村医随访高血压村民,动辄就要走几公里山路,而这位村医同时还负担着上千村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过于繁重。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4月举办的“中国乡村医生生存状况研讨会”上,健康档案大量造假的情况即被曝出。来自安徽和山西的村医都反映,健康档案随访量大,统计慢性病人数时,往往依据上级提供的数据安排人数,许多村医把自己的亲朋好友登记在册,应对检查。

财政投入两难

不乏学者认为,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控止步不前,与财政投入不足息息相关。不过,借着新医改的东风,公共卫生的投入几年来已持续增加。2009年,公共卫生经费为人均15元,2012年已涨至人均25元,如人口以13亿计算,这意味着财政今年至少拿出300多亿元用于公共卫生。另外,对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亦有逾千亿元补贴。

不过,相对于各类慢性病均大幅上升的趋势,不少疾控专家仍认为投入远远不足。据世行报告预测,由于老龄化的加速、生活方式的不健康,2010年至2030年间,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2倍甚至3倍,其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前十年。所有慢病负担中,心血管病比重将超过50%,肺癌人数将增加5倍。

在专家看来,加大投入抑制慢性病十分必要。“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每投入1元资金进行高血压防治,就可以节约心脑血管治疗费用8.59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王增武说。

以高血压防控为例,2010年,针对贫困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曾提请卫生部开展“全国贫困县高血压防控关爱行动”,对全国200个贫困县免费提供三种基本药物。当时测算的项目金额并不高。据王增武介绍,200个贫困县只需5.5亿元,涵盖了对高血压随访管理、健康教育及药费等各个环节。但这一项目最终未能立项。

“总体的经费肯定还是紧张的。”王增武说,此次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即将启动的第五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同样经历了经费的苦恼。该项目由科技部立项并提供资金,考虑到样本量大、需时长以及大量的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预算为9000多万元,但实际批复的资金只有2000多万元,巨大的资金缺口“只能后期再想办法”。

不过,伴随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不断增加,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也令专家们担忧。“我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形成对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考核评估的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马吉祥坦言,“现在地方报上来的数据好多都是虚的,我现在要知道实实在在的数是多少,知道自己有多差,才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

公共卫生服务激励机制也一直未能建立,激励缺失带来效率的低下。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是慢病防控的主要主导方,而非中国通过行政力量干预。

尽管人社部已经提出推行门诊按人头付费等新型付费方式,希望将患者的医疗费用变为医疗机构的成本,引导医疗机构为患者做好预防,但在全国还极少有地区真正施行。

在医疗机构仍然按项目付费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更易倾向于增加医疗费用,而非减少。北京市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告诉财新记者,医生根本没有积极性去随访,只想在社区中心看病、开药。

第2篇:慢性病防治规划范文

一、继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1.继续贯彻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规范化考核评估机制。

2.进一步加快疾控中心建设进度,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备,今年底全部完成建设项目。

3.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疾控机构基本信息系统的管理,做好信息分析、评估工作。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县级以上疾病控制管理、现场流行病学、实验室检验管理等疾控人员的培训。继续举办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各市培养现场流行病学骨干。

5.加强*年度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能,促进我省疾病防控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重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6.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和实施《*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0年)》。成立省级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争取到*年底,对全省50%的县级以上主管领导干部培训一次。落实“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争取年底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65%。完善监测检测体系,继续加强高危人群筛查,4月底前完成公安系统监管场所艾滋病筛查工作。加强示范区督导,总结推广综合防治工作经验,加大力度推进美沙酮维持治疗、安全套使用和针具市场营销等干预措施,*年美沙酮治疗门诊数量扩大到10个以上。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切实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做好免费抗病毒药品的管理,加强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7.继续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进一步做好非典、人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加强流感疫情监测,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各项工作。完善与农业等部门传染病防治信息的通报、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管理,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8.继续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大归口管治力度,加强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和追踪工作,加强乡镇中心卫生院查痰点的建设和查痰质量控制工作,逐步开展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的免费治疗工作,开展耐药结核病以及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控制工作。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保持在80%以上,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90%以上。

9.加大狂犬病预防控制力度,遏制狂犬病疫情上升势头。加强重点地区督导和疾控专业人员犬伤后伤口处理知识培训,编制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加强对农村地区宣传,普及防治知识。

10.加强鼠防机构建设,完善鼠疫防治管理系统和监测网络。抓好原鼠疫疫源地的灭蚤工作,降低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的密度和数量,加强南方九省鼠疫联防工作。

继续抓好霍乱、流脑和登革热疫情的监测和疫情处理工作,防制疫情暴发和流行。

三、加强免疫规划工作

11.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加快进度,*年底前全省完成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规范门诊建设。加强冷链设备的更新、补充和管理工作,组织制定《*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开展专项督导。抓好儿童卡介苗、脊灰糖丸、麻疹苗、百白破苗、乙肝苗和乙脑苗等“六苗”基础免疫,保持“六苗”接种率达90%以上。建立健全乙肝监测系统,加大乙肝防治宣传力度,开展*年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在重点地区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或查漏补种工作,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有效控制麻疹。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免疫效果和AFP监测。继续加强流脑疫情监测等预防控制工作。

四、抓好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12.制定落实《*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10年)》配套文件,加强重点地区肝吸虫病防治工作,加快肝吸虫病防治进程。开展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专项督导,推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13.做好《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颁布后的宣贯工作,加强疫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继续开展原流行区交叉查螺工作,做好粤沪闽桂浙五省区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加强以中小学生为重点的宣传教育工作,巩固消灭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14.以实施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推动全省疟疾防治工作开展;做好疟疾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正规治疗工作;加强基层镜检站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报病意识和防治能力。抓好全省消除丝虫病总结评估和世界卫生组织消灭丝虫病认证准备工作。

五、稳步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

15.加强监测和重点市县麻风病防治工作督导,继续推进全省基本消除麻风病进程,做好麻风畸残康复工作。加强性病监测,推行性病规范化门诊试点工作。

第3篇:慢性病防治规划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保险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54-01

一、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1、 慢性病预防和治疗

现代社会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加注重,不仅要求对疾病的预防很重视,对疾病的治疗也很注意。现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对传染病的防治转移到对慢性病的防治,《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 2012-2015) 》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2010 年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3%[1]。慢性病的比重大而且慢性病治疗周期时间长、费用昂贵,治疗负担占医疗费用的70%。通过对150名慢性病人的研究发现,病患在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后身体各项指标有明显的改善。

2、 物联网的健康及疾病管理符合医学发展

物联网的医疗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医疗模式来说更加贴合于基层的家庭,更加注重个人自身的健康,贴合个人生活工作的状态,在物联网信息收集功能方面更加重视了基层人民的反馈意见[2]。物联网模式体现了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展示了未来医疗服务方面的发展趋势。

通过物联网将健康和疾病管理起来,才能有效促进个人健康消除疾病。通过网络技术与健康理念结合是医学领悟的重大改变,通过网络平台及人的健康状况来分析解决最大程度帮助治疗个人的疾病,管理个人的健康。

3、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符合国家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要求[3]

国家政府比较重视对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2009年召开的卫生领域射频识别大会上,将射频设别系统运用到物联网上,加快了对物联网的医疗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在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构建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对智能化管理的安全保障,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提高人们的健康质量。

二、 物联网及健康管理服务含义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等传感设备,将所有的东西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实现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模式[4]。在互联网领域,物联网与传统的网络模式不一样,物联网可以做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一个信息的交换和联系。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健康管理则指通过运用物联网的射频识别、红外传感技术等对人体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是否有危机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分析,并通过检测结果提出对人体健康的指导方案,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昂贵的医疗费用,对身体健康质量也有所提高。

三、 物联网在健康管理的应用

针对家庭、社区及医院展开健康管理。

1、 家庭健康管理

在物联网的广泛运用下,人们在家就能通过物联网对自身的健康管理进行检测,尤其是现代社会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考虑老年人出行不便等因素,通过物联网在家检测身体状况不为一个好方法。家庭健康是社区与医院健康管理的前提,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自助检查诊断,并通过摄像头等来对身体气色一些指标进行监测,也可以通过个人的需要,进行设置专门的监测设施,需要监测什么就导入什么设备,并在其设备中导入相关的健康指标,人们就能通过检测完后的健康指标内容,提出的方案进行治疗。

2、 社区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机构是小区的重要核心,是连接家庭和医院的纽带。通过物联网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对社区成员的健康建立电子档案库,时刻监测社区成员健康。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卫生要重点监督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减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使老年人能够健康的安度晚年。展开各种专业的检查,比如免费测量血压,通过远程血压监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监督,将高血压从6%控制到28%[5].创建个人信息的平台,使社区和医院能够共享资料,社区成员到医院就医时,医生通过网络信息更加了解病患情况,提高诊治的水平。

3、 医院健康管理

医院是卫生领域的中心体,承担救治病患的责任,对于医疗领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源稀缺,因为人们对大医院的可信度高导致主要的资料都集中在了大医院,医院和社区都相对匮乏。通过物联网技术之后就能使医院、社区共享资源,遇到困难病患也能通过物联网远程模式让专业医生对此类病患进行诊治,得到治疗的及时性,缩短了治疗时间大大避免因时间问题导致的病患情况恶化。

四、 物联网在健康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家庭医生不足、政府力度不够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中的设备产品大多已经成型,但国家没有出台相关具体的政策措施,所以发展还需要大力的引导。基本的医疗体系大多处于体检范围,没有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体系。且对于许多的健康指标如测量血压、血糖这些都需要在家中自行检测,这个时候就更多的需要家庭医生的帮助,家庭医生可根据病情状况分析,督促个人的健康管理,随着社区卫生机构的扩大,家庭医生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大。

2、 健康保险制度不完善

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只负责治疗,医保也只能在生病治疗才能使用,对于亚健康人群此类的健康保险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于医疗的赔付制度也是局限于大型医院才能使用,预防保健、长期的疾病管理及社区的健康管理服务也都未列入医保的管理范围内。

五、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通过健康检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并记入到健康信息平台上,然后通过健康状况的评估内容建立数据库,实施监督,如发生健康问题可到医院、社区进行就医。根据检测结果采取措施,并对数据及时更新管理,协调社区与医院的分工,完善健康管理和保险的结合,使各方都参与到健康管理模式中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六、 总结

打开物联网技术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市场,发展整体理念和创新技术,对物联网应用进行推广试点,慢慢壮大团队规模,促进良好的健康管理模式市场。

参考文献:

[1]王 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12: 20.

[2]任菁菁,何前锋,金瓯,等.感知健康、智能医疗: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3):46-48.

[3] 谢 桦,陈春妍,曹剑峰.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 6) : 493-496.

[4]王 羽,徐渊洪,杨 红,等.物联网技术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框架[J].中国医院,2010,14(8):2-4.

第4篇:慢性病防治规划范文

【摘要】目的分析涂阳肺结核患者依从性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涂阳肺结核患者病人的治疗管理记录资料,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结果涂阳肺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达到了86.1%。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为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充分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政府为贫困患者适当提供就医时的交通费、食宿费用和肝功能检查费,避免因经济困难而影响依从性。

【关键词】结核;肺药物疗法;病人依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27-02

我国有5.5亿人感染结核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为451万,涂阳肺结核患者196万,每年死亡人数为15万[1]。这些数据表明:结核病疫情在我国依然相当严峻,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肺结核病是慢性传染性疾病,需要长期规律全程治疗,目前控制肺结核最有效的手段是治愈每例肺结核患者,即提高治愈率[2]。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是有效控制肺结核和减少肺结核复发的关键。本文就我区涂阳肺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治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实际工作中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肺结核的治疗提供帮助。

1资料和方法

1.1观察人群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区结核病诊疗定点机构治疗满6个月381例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以及病人所在

1.2调查方法根据《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肺结核病专用病历,现场对患者、家庭督导员、村医进行问卷调查。患者按照治疗结果分为治愈组与非治愈组。

1.3评价标准全程治疗漏服次数10次以下为依从性佳,10次以上为依从性差。

1.4统计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等分析,P

2结果

2.1患者一般因素对涂阳肺结核治愈率的影响调查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381例,其中治愈316例,治愈率82.9%;未治愈65例,完成疗程27例(41.5%,治疗失败6例(9.2%,丢失7例(10.8%,迁出3例(4.6%,药物不良反应、拒绝治疗、死亡共22例(33.9%。60岁以下治愈率88.2%,60岁以上治愈率70.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以下治愈率为73.0%,初中以上治愈率为86.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涂阳肺结核患者依从性对治愈率的影响381例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中依从性佳,遵医嘱按时服药,接受镇传染病管理医生与村医督导管理按规范要求复查者占86.1%(328381;依从性差,不愿接受镇传染病管理医生与村医督导管理者占13.9%(53381。在依从性佳的328例患者中,治愈301例,治愈率92.0%,在依从性差的53例患者中,治愈3讨论

结核病控制最主要措施是积极发现肺结核患者并给予规范化治疗管理。治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结核病的控制效果。结核病诊疗定点机构确诊肺结核后,由疾控中心对所属地区的结核病疫情,结核病人的发现和规范治疗、指导、督查各镇传染病管理医生及村卫生室村医对肺结核病人进行督导管理,是有效防治疾病的关键所在。

青壮年农民是肺结核病高发人群[3],严重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发展,应把农村作为结核病的防治重点,加强农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肺结核为慢性病,疗程长,病人往往不能坚持用药或忽视病情而导致治疗失败,病情反复、加重,甚至出现耐药,难以治疗,这也是结核病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病人是否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对肺结核病的成功治愈起关键作用。

肺结核病患者是治疗过程中的主体,其自身因素对治愈影响可能是最重要的,①年龄对治愈的影响:治愈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未治愈组,大于60岁的治愈比例明显低于60岁以下组,表明年龄可能和肺结核治愈相关,此结果提示我们应对高年龄肺结核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②文化程度对治愈的影响:不同的受教育水平分组治愈率显著不同。低教育水平是影响患者治愈率的独立风险因素,据此应全面普及中等教育,加强健康促进,降低因文化水平低所致风险;③患者身体素质与治愈率的关系:患者有无合并症亦是影响治愈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因此要落实卫生宣教,增强患者体质,积极防治各种合并症,促进结核病康复。

本调查服药依从性差的53例病人中,主要影响因素为病人的年龄、并发症及病人对结核病的知晓率程度。老年人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接受程度低,难以全程规范用药,甚至终止或拒绝治疗。因此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行个性化方案治疗,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并发症等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病人中断用药情况的发生至关重要。病情较重,有并发症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这些病人往往体质差,服药不良反应大,疗程长,对治疗失去信心,特别是并发心肺功能不全者终止用药或拒绝治疗的可能性更大。

WHO于1995年在全球范围推出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OTS,若要提高该方案的实施效率,离不开对患者素质的提高,即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发现率、治愈率,减少耐药率。健康教育是切实做好结核病控制的关键,开展健康教育能够从思想上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抗结核治疗,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多次接受健康教育,其依从性会提高。因此,开展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预防和及时处理好药物不良反应,能够有效的使患者按时服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才能治愈肺结核,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4]。

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帮助患者按医嘱服药有着积极的作用[5]。由于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确诊肺结核一方面受到疾病的折磨,另一方面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使他们产生焦虑、忧郁、孤独的心理,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信任的基础上,了解患者家庭、工作、学习情况,使患者能获得的社会支持,消除歧视和偏见,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其多与家人、亲朋好友联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获得更多的情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因此,提高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是社会、家庭、医疗机构及患者本人共同的责任。政府在治疗费用上给予减免,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广泛、持久的相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病人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和支持;做好用药督导,及时解决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改善肺结核患者心态,增强医治信念,是提高肺结核治愈率,控制结核病蔓延的基本策略与措施。

参考文献

[1]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R].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65-108.

[2]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2.1.

[3]蒲立力,田洪瑞,杨跃林,郑杨.南充市2006年结核病流行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01-2003.

第5篇:慢性病防治规划范文

部门: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5题,计30分)

1.公民依法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服务的权利。

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

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

3.国家建立健全

卫生应急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

4.国家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实行

制度,引导非急诊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5.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分工合作,为公民提供

、保健、治疗、

、康复、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

6.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坚持

性质,所有收支均纳入

管理,按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合理设置并控制规模。

7.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临床诊疗指南、

和行业标准以及医学伦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合理进行检查、用药、诊疗

8.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弘扬敬佑生命、

、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遵守行业规范,恪守医德,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9.国家对医师、护士等医疗卫生人员依法实行

制度。医疗卫生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

10.国家建立

两级医药储备,用于保障重大灾情、疫情及其他突发事件等应急需要。

11.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广播体操、

、体能锻炼等活动。

12.国家建立以

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职工互助医疗和医疗慈善服务等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13.国家建立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开展

调查,加强药品价格监督检查。

14.全科医生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预防、保健、康复,以及

管理、

管理等服务。

1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

、急救中心(站)和血站等。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10题,计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于

实施。

(

)

A.2020年1月1日

B.2020年3月1日

C.2020年5月1日

D.2020年6月1日

2.国家建立健全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奖励制度,体现医疗卫生人员

。(

)

A.职业特点和技术劳动价值

B.奉献精神和医疗技术价值

C.医风医德和技术劳动价值

D.劳动价值和医疗技术水平

3.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技术职称应当有累计

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经历。(

)

A.一年以上

B.两年以上

C.三年以上

D.四年以上

4.国家公布

目录,根据药品临床应用实践、药品标准变化、药品新上市情况等,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

)

A.保险药品

B.平价药品

C.常用药物

D.基本药物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学生

纳入学校考核体系。(

)

A.健康教育考试

B.体能锻炼水平

C.体质健康水平

D.体育与健康课程

6.国家组织居民健康状况调查和统计,开展体质监测,对

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完善与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

)

A.健康体质

B.健康绩效

C.健康水平

D.健康状况

7.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医疗器械,并处违法所得

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

)

A.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B.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

C.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

D.二倍以上十倍以下

8.国家建立健全以

为导向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

)

A.防治罕见病

B.临床需求

C.重大疾病急需

D.药品质量

9.国家加强中药的保护与发展,充分体现中药的

,发挥其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中的作用。(

)

A.特色和优势

B.作用和功效

C.低副作用

D.实践效果

10.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

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

A.生命健康

B.财产安全

C.人格尊严

D.职业发展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国家免费提供。(

)

2.国家加强职业健康保护。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工作机制。(

)

3.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收益情况,可以向出资人、举办者分配收益。(

)

4.急救中心(站)不得以未付费为由拒绝或者拖延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急救服务。(

)

5.为合同利用社会资本,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与其他组织投资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

6.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由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

)

7.参加药品采购投标的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不得以欺诈、串通投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方式竞标。(

)

8.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树立和践行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健康管理理念。(

)

9.主要健康指标,是指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十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

)

10.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接受、配合医疗卫生机构为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危害依法采取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措施。

(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1.什么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三选一,根据自己所处单位选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什么服务?

医院主要提供什么服务?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提供什么服务?

3.违反本法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应该如何处置?

4.本法对于减少吸烟危害如何规定?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基本医疗卫生

2.人民健康

3.突发事件

4.分级诊疗

5.预防、护理

6.公益、预算

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8.救死扶伤、甘于奉献

9.执业注册、职业资格

10.中央与地方

11.眼保健操

12.基本医疗保险

13.成本价格

14.慢性病、健康

15.健康教育机构

二、单选题

1-5:D A A D C

6-10:B C B A C

三、判断题

1.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国家免费提供。

2.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工作机制。

3.ⅹ,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向出资人、举办者分配或者变相分配收益。

4.√

5.ⅹ,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与其他组织投资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6.ⅹ,由国务院医疗保障主管部门组织制定。

7.√

8.√

9.ⅹ,主要健康指标,是指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

10.√

四、简答题

1.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民可公平获得的,采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适宜设备提供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接收医院转诊患者,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患者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医院主要提供疾病诊治,特别是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突发事件医疗处置和救援以及健康教育等医疗卫生服务,并开展医学教育、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医学科学研究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等工作。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提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院前急救、采供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出生缺陷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

第6篇:慢性病防治规划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4月,便利抽样调查研究4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18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全部为注册护士,工作1年以上;其中男21名,女159名;年龄22~27岁,平均(25.00±5.79)岁;文化程度本科143名,专科37名。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下自愿参加。

1.2 研究方法

根据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护理内容及参照有关文献[4]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包括被调查者个人资料和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和影响因素等。

第一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一般资料。主要内容为: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终学历。

第二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和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影响因素问卷。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规范化进程的认知程度。共有17个题目,内容分别为:①有必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②健康教育可缩短护患距离;③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心理;④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护士自身素质;⑤可健康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水平;⑥健康教育可减少护理差错及事故发生;⑦需要健康教育护士专门接受培训;⑧患者期盼护士的健康教育;⑨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人力不足;⑩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工作负荷;■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是专业知识缺乏;■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经验不足;■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理念陈旧;■您需要的支持是加强培训健康教育;■你需要的支持是加强专业知识;■你需要的支持是加强培训人际关系;■你需要的支持是增加非糖尿专科护士。

答案设计为4选项:①非常同意;②同意;③无所谓;④不同意。评分方法采用4分制:评分方法为:答案①计为4分;答案②计为3分;答案③记为2分;答案④计为1分,总分为68分,最低分为17分。得分在47~68分为高水平认知分数段,24~46分为中等水平认知分数段,17~23分为低等水平认知分数段。得分越高,说明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越高。

第三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

此部分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5-6]:①饮食治疗;②运动疗法;③口服降糖药物的知识;④胰岛素治疗的有关内容;⑤认识低血糖;⑥并发症的知识;⑦掌握自我检测的方法;⑧足部护理的知识;⑨心理方面。总共39道题目,每道题目总分5分:该项内容掌握90%~100%为5分,该项内容掌握70%~<90%为4分,该项内容掌握50%~<70%为3分,该项内容掌握20%~<50%为2分,该项内容掌握<20%为1分。分别考察被调查对象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别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得分

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学历护理人员间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得分(n = 180)

2.2 护理相关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得分最高,为(3.48±0.73)分,认为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是理念陈旧的得分最低,为(1.99±1.09)分。见表2。

2.3 护理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各题得分情况

在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监测的方法、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的掌握、口服降糖药物方面的掌握程度较高,而在运动、饮食疗法、足部护理知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掌握较差。见表3。

3 讨论

3.1 目前我国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程度高,平均得分为(3.48±0.73)分,说明目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基本能够明确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者自身生命体征的稳定、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种认知程度为临床实践中常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有报道显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疾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知晓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7]。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改变患者错误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而缓解和控制患者糖尿病血糖和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减少医疗费用[8]。对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开展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26.67%、32.78%的护士认为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不足和工作负荷过重。在实际的工作中,随着护理学日益向专科化方向发展,使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擅长本专业的病房护理,而对于相关的糖尿病护理工作缺乏具体的了解;这就要求要开展糖尿病专科教育,全面提高各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

3.2 加强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强化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本研究对18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调查发现,职称高 、工作年限长的护士,其得分低于职称低、工作年限短的护士,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高年资护士护理观念有关,认为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是重复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是浪费人力资源有关。但高年资护士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其社会阅历高于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因此,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教育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转变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过程中,高年资、高职称护士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因此要加强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应积极发挥高年资、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优势,使之能够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同时也要采取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以及回访,评价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以便根据回访找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缺点,对其进行总结和改进。

3.3 培养和提高低年资护士的自身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

本调查还发现,不同学历的护士在调查中对于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问题的认知存在差异(P < 0.05)。这更加说明糖尿病健康教育和临床的实际经验密切相关,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加强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素质和业务的培养是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应有计划地组织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断学习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学习相关人文科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在现阶段高级临床护理人才的缺乏的情况下,要发挥高年资护士在着方面的优势,组织临床授课,向低年资的护士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加强护士的继续再教育,利用网络和医学杂志,通过多种渠道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知识水平,有利于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提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及多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对培养护士的整体化护理意识起到良好的作用糖尿病。健康教育扩展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也把糖尿病护理理论和临床研究带进了一个新领域。糖尿病健康教育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但要具备传统的本专科的护理能力与技巧,而且还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正是这样的要求,使得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断具备了生理性及社会性心理健康等方面评估患者和与患者交流巧沟通的能力。

3.4 规范护理行为

全面开展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持证上岗,确保非糖尿病专科的护理质量,资格认证可以有效规范护理行为。

3.5 加强培训

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支持因素调查得出,加强培训护士健康教育和学习专业知识占比最高,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糖尿病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因此,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护士采用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包括基础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

3.6 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的调查

结果显示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护理人员缺乏全面的整体的护理理念。作为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应该牢记整体护理概念,始终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同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

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认知状况,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目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基本能够明确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种认知程度对于临床实践中常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调查结果做好针对性的工作,合理安排人员,在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资历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优势,全面培训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敏丽.慢性病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0.

[2] 常向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2(1):49-50.

[3] 卫生部.1996年~2000年国家糖尿病防治规划纲要[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2):49-50.

[4] 黄津芳.护理健康教育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25-226.

[5] 李淑莲,游淑钦.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