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驱动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驱动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驱动教学论文

第1篇: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从项目驱动教学安排来看,项目是课程教学的核心,通过介绍项目、学习课程、讲解项目、实施项目与项目总结这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它能快速将项目实施、概况以及掌握的项目、知识综合的呈现给学生。同时,这也是满足学生学习特点、认知规律的方法,它能切实把握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深入。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差异

(一)从老师为中心转变成学生为中心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项目驱动教学从传统的老师为中心转变成学生中心,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启发与激励学生的学习效应,不断增强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创造能力。在项目式驱动教学中,通过整合各个项目的设计、操作,更好的完成各个课程以及论文编写、答辩模拟与PPT制作,进而培养出学生设备操作、实验规划、文献探究、论文写作等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能力。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对塑造人文素养也有很大作用,通过加强与项目以及他人的合作,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独立、人际交往能力,对锻炼学生取长补短、虚心求教等品质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通过强化项目开展进程,不仅能有助于学生接受新事物,还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运用资料进行文档输入、数据处理以及资料检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外语,在学习力循序发展的过程中,达到实用性人才需求。

(二)从课本为中心转化成项目为中心

从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过程来看:教材与课本始终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感与距离感,如果认为和实际相聚很远的话,就会降低操作性。项目驱动则是将项目作为作为依据,在学生主动找出所需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让其带着问题学习,最后完成工作与项目。在整个课程讲授与学习中,它整合了理论内容与教材辅导,而不是简单的将教材作为中心。

三、加强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应用的方法

(一)强化项目创建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为了强化教学效率与成果,除了要真实的掌握营销工作分解外,还必须整合项目要求进行分解与构建。对于每个工作环节的内容与设计,除了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力度,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度的把握。对于教材项目,既不能过简也不能过大,反之就会涉及很多知识,对教学组织与目标造成影响。另外,市场营销还具有极大的综合性,针对这点,除了要让学生明确各个技能要求,还必须明确项目侧重点,从源头上避免对教学内容造成不利影响。在项目设置时,不一定要针对产品,还必须整合职业能力,从各方面促进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职业发展以及建设。

(二)强化教学设计

在市场营销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设计中,为了增强教学成果与效率,除了要做好情境导入、项目开发、合作反馈工作,还必须及时探究、总结规律,通过共同进步、分层练习,确保师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现代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整合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环节,强化教学辅导、设计、科目检测以及整体性评价,通过做好项目教学的说明、分析与整合,对学生做好分组,并且整合学生性格、学习特点,强化教学进程。

(三)做好项目教学的测评

在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必须将评价结果与过程有效整合,通过将实践技能作为诛仙,强化全程式、开放式的考核体系,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才能改变老师单一评价的现象。在这过程中,具体评价包含组内互评、交流评价等,为了改变传统个人评价的基准,必须充分利用生生互评的方式,提高学生协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项目评价中,整合学习内容以及区别,从多个层次以及角度对其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第2篇: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1.教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创设情境是要以现实为基础,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情境主要目的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

地进行课程的学习,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密切联系,不仅能够唤起学生对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回顾,还要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建构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要把任务完全展示给学生。情境创设必须包含需完成的任务、相关案例、相关信息等多因素。

2.学生体验情境接受任务

当学生面对任务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们独立去思考完成该项任务需要用到哪些知识,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在任务中,涉及到已讲授过的旧知识由学生自己运用,没有讲授过的新知识点,则是完成任务的关键。通过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需要运用哪些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用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3.学生自主协作完成任务

任务的分析完成后,需要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此阶段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多去思考。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则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去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主动性。

4.师生交流个别指导

任务的完成虽然以学生为主,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技能的指导与掌握等形式进行着互动。课堂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关系是否畅通、融洽,是决定教学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教学效果高低的关键。学生的知识水平一般情况下也不是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的,对于部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较弱的学生,教师必须给予必要的指导,否则这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情节,导致任务驱动教学的失败。

5.总结交流评价反思

在任务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从知识技能角度、合作态度、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任务的完成J隋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也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通过总结交流,评价反思,让学生了解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认识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有哪些不足之处、下一步要学习什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可以考虑设计一些需要协作完成的任务,培养学生达成目标一致的思想观念以及相互理解的行为,在相互沟通和交流中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掌握。4.任务设计要注意知识的前沿及延展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材的内容要落后于知识的更新,在任务设计时要将该课程的最新前沿知识包含到任务中,才会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同时,在现实中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时,所用到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知识,在任务的设计时,要考虑到知识的延展,哪些内容属于哪门学科,要在任务中交待清楚,促进学生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任务设计的可操作性

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任务设计时必须注重可操作性。教师所设计的任务要与商务活动有直接的联系,要符合实际,具有真实性,知识和技能要做到紧密结合,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强的任务才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意义所在,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任务驱动教学的目标。

2.任务设计要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主体。任务的设计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到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来设计任务,逐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要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

3.任务设计要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现今社会沟通和交流变得尤为重要,一个人的能力毕竞是有限的,要想完成好一项工作,组成团队进行协作是必不可少

三、结束语

第3篇: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知识具体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一、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

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生2: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生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质疑情境,引发自主探究。

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徐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算式是12-8=4(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第4篇: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每个学生都会被分配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主动学习知识、查找资源,以独立或合作互助的方式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能获得成就感,为学生下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教师来说,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真实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与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种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做一体”,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过程设计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实施步骤主要包括:明确目标、布置任务、学生分析并完成任务和总结评价四个步骤。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来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2.1明确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筹划

任务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类课程来说,在知识点与技能的掌握方面效果明显,但是对于市场营销学这类的综合应用性学科来说,学生市场营销观念的树立,市场敏感性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市场策略的制定要建立在对市场情况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要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剖析。如果在开展任务教学法之前,教师没有对课程的整体内容进行统筹规划,简单地将各章节内容分开,很容易让学生断章取义,不利于学生掌握实际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形成。

2.2分模块布置任务,对学生因材施教

在明确教学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分模块处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在环境分析部分,可以让学生针对某具体企业的宏微观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在消费者行为分析部分,可以让学生对指定的人群进行行为分析,或者让学生对指定的产品进行目标客户群体的判断等;在营销组合部分,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企业资料并进行营销组合的分析。通过分模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模块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整体学习内容。

2.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做好引导、辅助工作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明确的任务推动学生去主动地学习、思考,自主收集知识并解决问题,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完成任务。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指引学习路线和思考的路线。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供指导帮助。

2.4总结评价,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在学生完成预定任务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可以包括学习过程、结果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仪表仪态等等。在评价的时候,评价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直接由教师进行点评,也可以由学生之间进行成果展示后进行自评或互评,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综合分析、点评。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点评的艺术性,既要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身的不足,明确以后学习努力的方向,也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3.1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学生在学习能力、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学生布置任务、指导学习、总结评价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力培养的发展规律和课程章节内容的特点来对教学的总体任务进行划分,为学生布置明确、适合的学习任务,因材施教。例如,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对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高、综合性强的任务,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够的学生则要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任务,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学生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对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重点指导,不断鼓励,督促这些学生高效地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3.2要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由哈佛大学首创的教学方法,最初应用于法律专业的教学中,后被引入经济类、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它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将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由学员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最终形成判断。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将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结合,由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由学生在拟真的案例环境中收集与任务相关的资料,并根据信息自行分析或进行小组讨论,制定出完成任务的方案。通过这种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要注重双向的交流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和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布置任务时,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与想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思想动态,要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总结评价时,不但要评价学生任务完成的结果,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其学习过程与优缺点。尤其是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要通过及时的双向交流,了解学生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对其提供指导帮助。

3.4要重视小组学习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作用

第5篇: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地方文化;文化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9-0022-05

[作者简介]李徽昭(1975―),男,江苏泗洪人,淮阴师院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孙茜(1987―),女,江苏涟水人,硕士,淮阴师院国际交流处秘书。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与各个高校致力于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与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当前,京津沪等地的众多高校中,来华留学生数量占在校生的比重正在逐年增长,尤其是学历学位生受到奖学金的吸引,更是大幅度增长。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给本地的高校带来了异国风情,带来了不同的意识形态观念,带来了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但对中国高校及地方教育而言,应该注意的是,这些留学生也势必学习和了解到更多、更深的中国地方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观念与意识以文化相对性影响来华留学生思想上的多元性,尤其是在各地方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所带来的直接而深刻的地方文化体验,给来华留学生留下独特印象,并产生新异的文化认同。这种地方文化体验势必对来华留学生回国后的继续学习或升学、就业等产生影响。因此,留学生教育应该重视地方文化,利用高校办学所在地的文化资源,发挥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留学生教育。

一、留学生教育与地方文化

来华留学生主要是进入高校学习,他们大多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心理特征已基本成型。这些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原因多种多样:欧美日韩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多数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或者因为生源国受到过中华文化的直接影响;东南亚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多是因为长期以来受到中华文化圈的潜在影响。中国高校所在地的文化与文明是这些已进入成人阶段的来华留学生感知和体验中国文化的第一站,高等教育独特的地方文化属性是留学生教育的直接文化因素。地方文化应该成为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着力点,让来华留学生长期体验当地文化,以促进他们对当地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一)留学生教育的文化属性

教育与文化是一个联合体,二者相辅相承。大学有四个基本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是文化传承的基础,科学研究是文化的创新,服务社会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文化问题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1]由于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来华留学生教育必然受到异质文化的影响,留学生教育与文化休戚相关,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文化问题。受到地理环境、社会风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各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作为高校栖身的文化场域,也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学风和学校文化。来华留学生进入中国不同地区的高校学习也势必受到所在高校的校风、学风以及地方文化的影响。因此,留学生教育具有一定的地方文化属性。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地方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留学生教育具有地方文化的传播功能。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与来华留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外来文化产生碰撞、融合,不仅让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留学生认识、了解中国的地方文化,而且使地方文化迈上了国际舞台。来华留学生作为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将中国文化大家庭中的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诠释了“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第二,地方文化确保留学生教育的独特性。中国的地方文化如万花筒般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受到语言所在地的地方文化影响。因此,来华留学生教育除了要重视语言教学外,还应在语言教育中挖掘当地文化的特色,以地方文化特色吸引来华留学生参与到地方文化特色的独特体验中,让留学生教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性。

(二)留学生教育中的国际化与地方化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化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理解。从狭义上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文化“异化”。来华留学生初期教育阶段以语言学习为主,这一阶段可适当偏重这种“异化”的教学。处于这一阶段的留学生,其心理状态有着深刻的海外文化背景与个人心理、思维习惯的烙印,应以留学生的个体文化背景、、人生观、价值观等为出发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教学。从广义上来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化是相对所在高校的教育而言的。当我们称一所高校的教育事业国际化的时候,就意味着该校的教育及文化具有相当深厚的学术水平和宽广的文化特质,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和重视;与此同时,该大学所承载的地方文化也具有了国际性,并且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能够培养面向世界的优秀人才。比如北京与上海两个城市的高校所承载的文化既有国际性也有地方性。[2]因此,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好坏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直接体现。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与生活,体验到了异域文化,也开阔了中国学生的国际视野,有利于学校形成多元文化的氛围。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地方化是指把留学生教育放在当地的文化环境背景下进行考量。无论是对学历生还是对语言进修生等非学历生,他们首先需要掌握的是汉语语言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而语言学习只有放在文化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地方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留学生慢慢熟悉了当地的人文环境后,教学的侧重点由“异化”转向“归化”,在教学过程中向其“输入”当地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学习语言,了解语言的真谛;另一方面,留学生作为中西文化连结的桥梁,当他们对当地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在学成归国后可在更大范围内“输出”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建立中国良好的形象。

(三)地方文化是留学生教育的着力点

文化可分成“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s)和“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s)。美国人类学家霍尔(Hall)认为,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在交际中尤其依赖语境,其交际行为的特点是婉转含蓄,注重礼貌却不够真诚;而属于低语境文化的美、德和北欧诸国人则坦诚和直率,其信息的传递溢于言表而很少依赖语境[3]。语言的学习是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在跨文化交际中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并熟练地运用语言。语言教育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实施的起点,地方文化作为体现高语境文化的重要场域,对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来华留学生在地方文化中直接体验、感受不同的文化差异,有利于他们初期的语言学习与文化感知。

来华留学生在对地方文化的感知中,也有效地传播了中国的地方文化,这一传播过程也因其地方特色促进了当地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向留学生传播地方文化,可以让留学生一边学习一边了解当地文化,使其文化体验拥有较高的满意度,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状态学习语言等课程;另一方面,中国的地方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可以丰富留学生教育教学的内容,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学生群体。通过来华留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感知和传播,让更多的外国友人认识和了解中国地方文化,进而促进当地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二、留学生教育的地方文化驱动

来华留学生教育需要重视地方文化,各个高校的留学生教育机构应该注意以地方文化驱动留学生教育,在招生宣传、课程设计、师资配备、过程管理等方面注重融入地方文化,以地方文化为特色发展留学生教育。

(一)招生宣传

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在以地方文化驱动留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地方的著名景点、文化特色等均可作为招生宣传的重要着眼点。招生宣传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宣传

通过网络进行留学生招生宣传,不受纸张篇幅的限制,可对学校情况做全面详细的介绍,且图文并茂,能够满足各种专业、各种层次的外国学生的需求。[4]在学校官方网站或是留学生招生网站上,可根据逻辑关系排列学校及所在城市的特色图片、影像资料、重大节日等信息,同时配以多种文字说明,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参观浏览。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可在招生网站上放置能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及当地城市文化的外文视频资料,如各种晚会、纪念日活动的视频影像,城市节庆活动、人文传统简介、园林与人文景观的宣传动画等。通过图文并茂、以外文形式传递的有声资料吸引留学生的注意力。

2.纸质材料宣传

制作精美的留学生招生宣传手册,是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的传统手段。招生宣传册上除了涵盖学校简介、招生要求等必备信息外,也可包括学校与城市文化相关的图片,或是学校与城市有关的热点新闻节选,让留学生看到招生信息的同时,对自己即将学习的学校及城市有个美好预期。这对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意义重大。

3.口碑宣传

各个高校可组织本校的留学生参观当地的景点。一方面,可以让留学生更加全面地感受当地的文化,增加文化体验的满意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当留学生的文化体验有了较高的满意度时,可鼓励他们向其他留学生介绍该学校和城市,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二)课程设计

留学生教育的课程基本围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设置,文化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较少。毋庸置疑,这种以语言技能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能力有着很强的优势,但这种强化式的训练依据固定模式,受限于教材,缺少文化背景知识,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全面提高。[5]留学生教育的初期应该注重训练语言四大基本技能,到教育的中、后期,留学生掌握了语言的基本技能后,现有的课程设置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应该增设文化艺术方面的课程。据统计,大部分的留学生都有意向或兴趣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据学生的需要,课程设置可分校内与校外两个部分。校内课程除了加强语言学习的课程外,还可以开设凸显地方文化传统的艺术课程,如书法、剪纸、捏泥人、陶艺制作;此外,还可开设介绍地方文化、历史人物的课程。校外课程注重留学生的课外实践,可以组织留学生参观当地的名人故居、文化遗址等,亲身感受当地文化,在地方文化中学习语言,用汉语表达地方文化,形成语言与地方文化的有机融合。

(三)师资配备

留学生教育对师资有较高的要求。留学生教育中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应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知识,并具备传播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基本的词汇、短语和句子,还应该把这些语言知识放置在地方文化的语境中教授。例如,当老师在解释生词时,可以通过造句的形式来解读生词,让留学生体会在不同的语境下,词语表达的意思可能大相径庭,这能对留学生理解生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留学生教育离不开教学辅导及管理人员。留学生身处异国他乡,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加上语言沟通的障碍,心理上必定会产生诸多不适与迷茫。他们喜欢独自活动,常把自我封闭在个人世界里,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此时,需要教辅及管理人员与他们及时沟通,帮忙他们解决各种困难。教辅和管理人员可以组织各种以留学生为主体的地方文化活动,将他们带入当地中国学生的群体里,让他们走出自己的世界,切身感受当地的文化。当他们有了稳定的心理和积极的情绪后,就全身心投入汉语的学习。

(四)过程管理

留学生教育必须重视管理,尤其应该注重以地方文化驱动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运行,并注重柔性管理及趋同化管理。柔性管理是指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注重人文关怀。留学生来到一个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不同的国家,难免会出现各种文化适应问题。采用柔性管理可有效地降低文化不适的负面效应。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留学生沟通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或者组织各种帮扶与交流活动。例如,让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组成一对一的帮扶小组,缓解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帮扶小组的中国学生在平时应多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周末可以邀请留学生到自己家里做客,通过家庭寄宿(homestay)的形式,让留学生体验当地的家庭文化,消除适应问题。

所谓趋同化管理,是指在留学生的教学、研究、生活等方面的管理采取与中国学生相同或相似的管理模式,这是参照教育本身的含义和国外留学生教育管理方式而提出的一种留学生管理模式。[6]趋同化管理能够让留学生尽快融入中国的当地的文化,享受学校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留学生既不会因为对地方文化的陌生而感到格格不入,也不会因为自身具有的文化定势而自我封闭。趋同化管理可以让留学生迅速调整好心态,全身心投入学习。

三、留学生教育地方文化驱动的意义

以地方文化特色驱动来华留学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各学校的招生不会因为争夺留学生资源产生冲突。中华文化是融多元文化为一体的文明体系,各地方文化均有其独到之处。东部沿海与西北内陆,沿海发达城市与运河沿线中等城市,西南高原与北方平原地区,这些地域之间有较大的文化差别,也因此形成了各自的地方文化。在不同特色的地方文化驱动下的留学生招生渠道互不冲突,各个高校的留学生教育可以形成不同的特色。例如,如果留学生青睐于“京派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具有浓厚兴趣,那么他们可以选择到北京地区的高校留学;如果留学生更喜欢“淮扬文化”,那么可以选择到江苏地区的高校留学。高校以突出的地方文化和地域特色来吸引留学生,对留学生的招生有着重大意义。

此外,各高校以地方文化特色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弘扬了当地的特色文化,也有效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留学生是中外文化的传播者,他们既是外来文化的输入者,也是中国文化的输出者。留学生对高校所在地的文化体验将影响其回国后的学习和工作,这既可以让更多外国人感受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也使留学生的思想多元化,这也是留学生教育的独特意义所在。

更为重要的是,以地方文化驱动留学生教育可以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全面扩大。留学生在中国不同地方的高校学习语言和文化,感受中国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特色,他们回国以后势必将这些文化体验和知识带回自己的国家,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而各个高校也通过留学生教育融汇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增强了自身的文化吸纳力,推动自身教育体系的完善,也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因此,以地方文化为着力点推动留学生教育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驱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徽昭.地方高校国际化的理念误区与文化认同[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6).

[2]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界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3]宿红.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浅析[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3(1).

[4]曹树平.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 创新留学生招生工作思路[J].北京教育:高教,2006(2).

第6篇: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文学课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两千多年来文学发展的历史、历代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知识。这门课程是在大学阶段开设的,在各个院校一般开设2~4学期不等。如今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处在信息时代下,传统“满堂灌”式的讲授模式亟待注入新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让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时期让更多的年轻学者喜爱。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由教师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设计师、指导者、辅助者。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任务的承办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发现问题,在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与探究的状态,而教师与学生又始终处于良好的多维互动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更好地对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大量电子信息的冲击下学生更喜欢关注时尚变换的信息,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一些在我们看来很有魅力的篇章对于学生来说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入教师精心创设的任务中,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学生深入学习情境之中,随着任务完成的逐步深入,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古代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所吸引,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对美的感悟、都有不断学习探索知识的愿望,一旦在情境的引导下深入任务,他便想要在这个自己所付出辛苦的任务上去继续探索,去探索某种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所体现的文学内涵。在完成任务之后,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设立激励模式,这样在学生每一次完成任务之后都会有一种满足感,久而久之,会转变为一种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是“独白式”的讲授模式,学生被动参与或根本不参与,课堂中较少有互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每一次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接受评价的过程中都要与教师有互动,教师在全过程中基本是扮演着导师的角色,亦师亦友,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有很多。学生既能享受到教师一对一的辅导,又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任务圆满完成的期待,在此影响下,学生会对教师设计的任务甚至这门课程都特别用心,以此教师可以真正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互动中学习。

    3.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拓展学习内容

    在教改的“春风”影响下,很多课程培养方案都做了修改。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学时也作了压缩,这样设计到底科学与否我们暂不做评价,但是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面对知识含量极大的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堂内讲授的内容极其有限。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采用就可以拓展课内学时,教师设计任务,相当于学生在课下与教师一起备课,一起互动,一起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技巧

    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很多教师自己设计的任务自己都不感兴趣,如果与学生换位自己都不愿参与,这样的任务学生也不会配合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任务难易程度适中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任务时,难易程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太简单的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太难的任务学生又不愿意承担。所以一般教师可先由外围去导入,然后逐步以阶梯式递进的方式去接近核心知识,这样符合学生接受规律。如讲到屈原与楚辞,教师可先让学生搜集有关屈原所处时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情况,接下来搜集屈原的生平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彼此分享,然后再逐步去接近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样学生在逐步推进的任务中逐步获得知识与成就感,最后接近核心内容讲解时就已经将外围知识都消化了,那么教师讲解就事半功倍了。

    2.任务设计要知己知彼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独具匠心、知己知彼,知道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沟通会更有效,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也会更加配合。如教师可在所代课班级先创建一个微博群或QQ群,像一些让学生做的微作品评论或举办的实训活动VCR,就可以在微博群里分享。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评论或小论文或是一些其他的作品在微博中被点击、被其他同学分享,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逐渐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完成任务。

    3.任务设计采取小组合作模式

    一个人再优秀不会有一个团队优秀,团队一起完成任务可以彼此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而且团队合作可以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集思广益。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最好采取小组合作模式,这样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相互带动,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阶段可分为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任务评估阶段。

    1.任务导入阶段

    教师在导入任务时要精心设计,要让任务导入能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讲到《诗经》这一章,将学生最耳熟能详的诗作展示给学生,这样首先在《诗经》与学生中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学生接受任务时,因接触到自己所熟悉的诗歌,会有小小的自信感,同时对他们即将学习到的内容会更有探索的热情。

    2.任务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可以采取一些新鲜的模式。如接下来讲到诗经的内容时,有爱情诗、战争徭役诗、宴飨诗等,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分别展示各自所收集的诗经作品,然后可分阶段进行《诗经》诵读大赛、《诗经》作品赏析座谈会、《诗经》记诵之星大赛、开心状元之《诗经》微电影创作等活动。这些实训内容的展示时间可灵活掌握,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诗经》作品,掌握《诗经》作品的艺术特色,增强鉴赏《诗经》作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任务评估阶段

第7篇: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一期小报,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涉及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仅用10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统统给学生上机练习,我来辅导答疑。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学会几个技巧,完成一个阶段内容,也就是一个“成品”或“半成品”。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答疑并提醒全体注意,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动机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课演示“奥运五环旗”,让学生一模仿二发挥。这节课设置的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多数学生都关心奥运会,非常熟悉五环旗,一看就有兴趣;另外,应用的技巧难易适当,即复制和粘贴,多数学生很快能学会,只要教师在讲授步骤别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学生在自己画时就能抓住重要步骤,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

2、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教师演示的课件,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制作,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这时,教师演示讲授操作步骤,尽管“全体广播”使学生只能用视觉、听觉,不能操纵计算机,但是教室里鸦雀无声,竟没有一个人不是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的屏幕,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3、给予学生成就感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法不可以纸上谈兵,也使计算机的考试不适于死记硬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想让五环互相环套,却涂抹了圆的一部分弧;想嵌入几个漂亮的汉字,却一个字都输不上去等等,逼你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软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一节课没停手,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要不是底下还有课,手怎么也不愿离开那小鼠标,这似乎不象考试,可再想想,难道这不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完成了“任务”,不是考试合格了吗?

4、开拓学生的创造力

第8篇: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二、目的和意义

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紧密结合本校教学实际 ,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实践 ,研究出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技能考核标准、考试考核模式等能指导教学实际的方法 ,对本校的教学工作能起到一种指导、推动作用,而要达到教研目的。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提出一些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和考试考核模式、基本措施、基本方法,丰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为全面推行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标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具体模式;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不同类型教育之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职业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变革。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具体研究内容:

1、通过公共文化课程新旧大纲对比研究、职业学校大纲与普通高中大纲的对比研究,编制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文化课程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

2、以项目驱动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编制、目标任务(项目)的一般性方法和原则,构建适合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的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计划编制时注意各课程之间的整体协调,注意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项目确定时注意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对所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力求切合学生实际。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合理区分学生层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不同小项目、小目标,并逐步缩小目标差异,最终全部实现整体目标。

为配合项目驱动教育的实践,正确引导师生的“教”和“学”,使学生成绩更能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将对传统的考试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构建一个新的多元评价体系。具体分为平时考核(含学习态度考核,小项目完成情况)、期末测试(理论测试在试卷库中抽取,组织集中考试;实践测试采用工厂生产模式测试,要求完成成型的综合产品)。

3、针对学校目前实习工场出现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明确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责任,规范管理制度,强化学生安全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根据新大纲要求,调整学生专业课与文化比重,优化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加大硬件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范围,创造学生实践良好环境,进一步突出实习实践。

(二)研究目标

1、制订专业指导计划。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重新编制机电类的教学指导计划,优化各专业课程开设秩序,确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完成的教学任务,确定项目教学中的各项目任务。

2、创新校本教学内容。从农村市场对职业学校的需求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特色,精心编写一到二本具有特色并被同行认可、学生满意的适合农村职业教育项目驱动教学的校本教材。

3、优化教学模式、技术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形成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使技术、手段、方法优化。在方法上改灌输式为启发式,改单一接受式为重视发现式、导学式、分块式教学,使学生真正有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强化学生专业实践。

5、建立测评体系。通过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审定、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教学成果的检测考评,建立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各个项目学习评价、学期的成绩测评等环节,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学生政治思想评价体系,完成对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综合测评体系的优化工作。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校本教材的开发。

2、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3、专业指导计划的修订。

4、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通过上网和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实习实训操作流程;学习和借鉴有关项目驱动教学的实录案例的方式方法;补充质量测评体系的漏洞;完善指导性计划的内容等。

2、问卷调查法:设计制定面向全校师生的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和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等等。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

3、行动研究法: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 ,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五、研究进度

1、前期准备与开题阶段:

时间为XX年6月至XX年11月。内容为实施方案的制订、相关文件的出台、专家讲座、教师培训。预期成果:各种方案、文件的制订。

2、专题研究阶段:

时间为XX年9月至XX年8月。阶段工作为:(1)XX年9月至XX年3月:调研、讨论优化教学内容。形成项目驱动教学新体系并完成项目驱动教学教材初稿,同时在09级各专业中的《机械加工》、《c语言》、《作文教学》、《静物色彩》、《职业生涯》课程中试用。推行“项目教学法”教学方法,举办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总结该方法在教学中的优点及不足,不断进行完善,并推行到其它的课程中去。(2)XX年3月至XX年8月:完成各项目内容电子课件制作工作,归纳、总结使用该方法在教学中的优缺点。预期成果:过程监控体系方案、评价体系方案出台,完成若干篇论文。

3、综合研究阶段:时间为 XX年8月至XX年11月。阶段工作为:(1)XX年8月-XX年3月:在XX级学生中试用教材并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完善各专业项目教学法而形成完整的教材。(2)XX年3月-XX年8月:在XX级学生中继续试用新编教材。预期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科研论文4篇,教学论文2篇,教材出版。

4、课题结题阶段:XX年12月

六、课题组人员分工

1、项目驱动教学法校本教材开发

负责人:

组成人员:

2、项目驱动教学法与分层次教学法有机结合的探讨,学生心理教育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完整的项目教学法过程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

负责人:

组成人员:

3、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与成果推广

负责人:

组成人员:

七、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完善,机电专业教学指导计划的完善,课程项目的确立及开课规划的形成,校本教材的开发,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教学过程评估体系、效果评价体系。

成果形式主要有:⑴完成《机械加工》等适合项目驱动教学的相关校本教材;⑵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及教育教学论文10篇以上。编纂论文集《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3)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各一份。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预期先在校内机电专业进行实践,然后进一步向校内和校外相关专业进行推广,取得预期效果后进一步申请成果并争取在湖南省范围内的广泛推广。本课题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此项目受益面比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于社会而言,为国家终生教育体系框架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能以此进行扩展,优化了社会教育资源,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职业教育类学生也有了技能终生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各层次技能人才;(2)其次对于职业学校而言,由于确定了专业指导计划,明确了各项目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设置方法,对于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提升作用,促进各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3)再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多有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在就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根据情况,能随时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4)最后企业也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为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将促进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八、经费概算

1、图书资料、材料费:0.8万元

第9篇: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协作组的构建

协作组的构建源于我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区域层面整体考虑,根据学校地域、教师梯队、研究主题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小学分别构建了三个协作组,每个协作组由一名二层次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再安排2~3名骨干教师一起组成骨干团队,骨干教师、三年内新教师和适应期教师分别占一定的比例,力求使每个协作组的梯队力量相对均衡,确保协作组研训的有效开展。

协作组研训的氛围相对比较轻松,组员们轮流担任组织者、主讲者、上课教师、通讯员、摄影摄像、点评者等角色,让每一位教师都在任务驱动中得到发展,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研训活动的主动性。

协作组研训的实施

区片联动式协作组研训是在区域大主题的引领下开展,各个协作组都要设计本组的研训计划,研训计划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确定研究主题

教研主题决定了教研活动的方向,在区域大主题的引领下,协作组需要明确本组的教研主题。通常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前,教研员与各个协作组负责人及部分骨干教师一起开会,商讨并明确本学期的区域教研主题以及各个协作组的选题方向,以确保教研主题有可研究性与可持续性。之后再由各协作组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讨论制定本组的教研主题。

2010学年开始,我们的区域主题是“课堂观察・课例研究”。在第一个学期采用全员参与、分组实施的方式,根据大主题分成了教学问题、课堂巡视、教师指导、教学评价、目标落实、学生学习六个观察维度进行课堂观察,积累了一些课堂观察的经验。

2.策划研训方案

一次成功的协作组研训活动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方案。要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研训方案要考虑到以下内容:活动目标、时间与地点、内容与形式、角色与分工、设想与安排等。

在协作组研训活动开始前,各协作组组长会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方案完成并交由教研员审核,审核无误后即可正式开展。虽然只是十几个人的小型教研活动,然而像理论学习、实践研究、交流活动、通讯报道、教研心得这些环节一个都不少,教研活动的质量得到了保障。

3.组织研训活动

不同于普通区域全体性的教研活动,协作教研活动的氛围相对轻松、融洽,但只有经过周密地计划,合理地安排、有序地组织,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协作组研训活动有序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在组织开展教研的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与做法:

(1)以点带面,形成互学共进

每个协作组中的成员结构都是立体的,组长为区二层次骨干教师,要带2~3位三层次骨干教师作“徒弟”,而三层次骨干教师又要带新教师。在协作组研训活动中,骨干教师可以以教研帮带的形式,面提亲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反过来在指导过程中,骨干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成长。层层帮带的形式,促进了不同层面教师的发展,极大提升了教研活动的效率。

(2)角色分工,促进主动参与

协作组中的教师人数不多,却要完成一个教研活动中的所有必需内容,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组内每一位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本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承担任务,并做到各尽其责。在“任务”与“特长”的双重激励下,教师成为教研方案的策划者和教研活动的参与者,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3)有序推进,提高教研实效

协作组研训主题的自主性与持续性,使得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能够更加持续与深入。每位教师对研究对象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研究,轻松的教研氛围也使得教师们的想法能够自由发表,和谐交流,并针对问题做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每位小组成员在协作组研训过程中都围绕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发言,经历了研究的过程,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际效率。虽然各个协作组的研究对象不同,但研究方法可以相互借鉴,研究过程彼此呼应,研究结果共享互补。

4.总结分享延伸

协作组研训中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使得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与成果各不相同,因此更便于被其他组借鉴和学习。在经过了组内的交流讨论,形成本组的研究成果之后,组间的研究成果的分享也是十分必要的。

协作组研训成果的分享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①各个协作组是在同一所学校开展活动,形成各组的研究成果,最后的环节就是组间交流与分享。②各个协作组是在不同的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则要将研究成果到学科博客中,让教师们了解其他组的活动情况,分享研究成果。此外,每次协作组研训后各组都有专人负责撰写活动小结和报道,并将相关资料一并上传到网络中,供大家分享,增强了协作组研训的生命力与延续性。

协作组研训的收获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协作组研训活动方案越来越完善,形式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新颖,在这样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了实习期教师的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新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新教师一样,初涉教坛,肯定会有些不适应。协作组群体要求每一位新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准备工作,在这样的过程中,新教师很快融入到组内教师中,消除了心理障碍,大胆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另外,更多的教研组活动为更多的教师提供了展示与发挥的空间与平台。

2.提升了适应期教师的专业素养

协作组研训不同于传统的听课评课,不再依赖于“经验型骨干教师的评价”,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都亲自参与教研活动,认真观察,动手操作,记录活动的实际情况,再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理解,形成各自的观点。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但给适应期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更提升了教师业务钻研与发展的能力。很多教师认为经历了这个过程后,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等在协作组研训的基础上应运而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激发了骨干型教师的科研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