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成长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化”
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有赖于教师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平时表现进行评价时往往夹杂着个人的情感,并且包含着自己主观的意志和态度,言语表现主要有“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是这样的”等,不但无法实现具有多元化教学目标的课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部分教师看来,利用多元化的教育目标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占用课堂较多的时间,是得不偿失的;而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反复地讲解所谓的“好题目”,或许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升,但这对学生长远的学习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实施的方向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影响了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明确课堂上学习目标的引导者。由于各种因素,我们学生水平的也各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存在着较多的不同。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应该鼓励学生设置多样化的学习目标,而单一的教学目标是很难适应学生多元化学习目标的要求。
二、教学设计分层任务化,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看到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教师还应看到每个学生都对成功满怀期待和拥有的巨大潜力,并对班上的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信心,这样更能使自己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为其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得到改善,使得他们较早应用了计算机,并且他们的计算机水平还比较高。然而,信息技术教材的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慢,无法满足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需求。这些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他们很多都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剩余的时间,假如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的计算机才能,帮助那些计算机水平较低的学生解答问题,既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也可以提升班级学生信息技术的整体学习水平;②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和水平。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操作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时间供自己支配,并且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亮点,拥有充足的自信心。如在学习计算机的安全与防护中,可以设计层次不同的两个任务:一个是针对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要防护?如何防护?并做一些防护的操作。对于操作能力差点的学生,只要能知道为何要防护就可以了。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班级文化建设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与个性发展
班级作为学校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组织,是学生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最初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社会交往的初体验,是学校中对学生成长影响最为持久的关键场域,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共同磨合、彼此适应,积极建构形成的集体认同并遵循的班级价值观与行为标准体系。班级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根植于学生内心,能对班级成员起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引导凝聚的作用。班级文化一方面传承学校文化,使其内含于心,另一方面也呈现出班级群体个性化的价值选择与判断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的生活质量和个性发展。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安全的归属感、集体生活的自我存在感,树立社会交往、个性形成的自我认同感。可以说,为学生创建一种促进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实质就是帮助学生建构一种班级生活方式,其过程就是探索建构学生生命成长的支持系统的过程。
构建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
1.厘顺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是对学校育人价值和标准进行凝聚和融合的过程,是学校育人目标班本化的落实过程,是促进学生个性化生命成长的过程。班级文化置于学校文化价值立场,积极主动适应学校文化发展。我们应认同学校文化并把其内化为班级文化建构的动力之源,进行学校文化育人价值融合与统一,促进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创生发展。班级文化建构还要整合学校、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等多群体价值诉求,形成同一性的班级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无疑,学校育人目标是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建构的共同价值标准与共同遵循的价值逻辑,从育人目标出发,建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逻辑基础。
2.树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观
在班级文化发展中,班主任要树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发展观,这是班主任开展班级文化实践的重要价值依据。
当前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班主任一般是将学生事务管理、班级事务管理的工作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事务性导向的班级管理观无法凸显班级文化对学校育人价值规范与行为体系的落实,难以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建构班级文化时,由于对学校文化体系的关注不够,班主任认为学校文化发展顶层设计是校长与行政管理的事情,与自己管理班级、开展教育实践关系不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班级育人质量的提升。因此,学校要重视加强班主任群体对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提高班主任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度与内化创新发展的能力,引导班主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尊重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的经验基础,重建班级文化发展框架,坚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建构学生成长支持系统。
3.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良好品行
班级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体验场,是学生习得社会化交往行为、促进品格养成、建构社会生活经验、养成良好行为品质的重要场域。育人目标作为学校育人价值规范,是班级文化中培育学生核心品格与行为品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首先细化学校育人目标,可遵循学生年级段、认知水平和行为发展特征,分年级将学校育人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班级学生品格和行为标准细则,制定班级学生成长的行为公约。
学生的道德品格养成与行为品质培育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生成的。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尽可能为学生生命成长提供丰富的情境体验、主题实践活动的机会。例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学生道德和行为品质的育人资源和有效策略,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立足学生立场和儿童视角,探索主题教育活动的育人实效性;重视资源整合,利用社会开放资源,重视家长参与,协同育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并养成品格和行为。班级活动设计要讲究系列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发展学生兴趣社团,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机会。另外,还需建立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科学评价与指导体系。
4.系统建构班级文化行动框架,实现学生生命成长
系统建构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需要理解构成班级文化的主要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学生生命成长立场出发,班级理念文化主要包含班级发展价值观、班级发展愿景或班级发展目标、班级行为公约。班级实践文化体系主要包含班级环境文化、班级组织生活、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等。班级发展价值观是班级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凝练成班级发展目标或者班级愿景,塑造着班级学生群体的精神气质。
当前,北京市中小学班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班级文化育人实践成果丰硕,但也应看到,班级文化发展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架构,即班级文化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未呈现发展阶段性、互动性、动态生成性等特质。班级文化发展中始终要关注“学生在场”,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与成长愿望,尊重班级学生生活经验现实基础,以学生成长的价值定位与发展目标,系统进行班级场域日常生活的重建,形成班级文化整体育人实践体系。班级文化育人效能的发挥取决于班级文化顶层设计中育人目标是否明确、班级发展愿景是否清晰、班级实践框架是否完善。
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通州区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特色
在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过程中,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通州区教委深入推进学校文化系统建设,以行政力量主导,启动“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专项文化行动研究。通州区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围绕着学校育人目标,建构适宜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支持系统。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涌现出一批班级文化建设优质特色校。通州区贡院小学将班级文化视为学校育人课程资源,开展了“班本品质特色课程”建设,形成了“一班一品一课程”的育人实践特色。通州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将班级文化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阵地,以班级文化培育孝亲、励志的进步少年。北京教科院通州第一实验小学在“发现”教育理念引领下,以年级为团队,将班本课程与学科实践活动相整合,进行“学思维”班本课程建设。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建构个性化促进学生成长的班级评价体系,开展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家校共建班级文化,发挥家长协会和教师团队力量,探索家校协同育人。通州区永顺镇中心小学以“品位书香,优雅成长”为主题,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角色,以“情、理、法”管理班级。“情”乃善良之心,“理”是学生心中的价值判断,“法”为班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学生自立、自理、自律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通州区的班级文化行动研究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质的优秀经验。
1.区域统筹,系统建构
通州区教委面向校长、班主任群体开展文化建设专题分层培训,树立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识。立足学校发展特色,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文化行动研究。区教委面向全区班主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组织召开现场观摩培训活动、优秀案例交流研讨会,形成了区县教委、学校、班级三个层面共同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局面。
2.资源整合,文化育人
通州区整合地域特有资源,将运河文化、经典阅读、传统美德、传统文化项目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素材与资源,以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主题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创新发展,实现资源整合、文化育人。
3.社区、家长、学生共建班级文化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重视家校沟通,为家长提供专业化的学生成长指导培训,重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为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发展、班级管理、学生成长提供机会。一切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使班级成为学生喜爱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4.班级文化建设为学校育人品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通州区将班级文化视为直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校育人品质的重要策略,密切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的逻辑连接,使班级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校本层面整体推进,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班一品质”的个性特色发展。重视班级文化育人的实效性,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班级文化,特别关注实践生成的班级文化,重视班级文化自主发展。
关键字: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分析;对策
前言:
自时展的步伐逐步提高之际,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大需求。"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这个时代的先锋,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应该先提高教师的质量。教师的专业化不仅仅针对于中小学,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每位幼儿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都是集体教学,设计和组织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是每位幼师必备的基本功。而如何才能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如何运用于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是笔者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现状
什么是集体教学活动?顾名思义,集体教学活动即是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幼儿在同一个时间内做同一件事。在幼儿园里,幼儿园教学活动方式即是教学集体教学活动。所以,集体教学活动在幼儿园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方式。在幼儿园教学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改革对于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些更为重要的要求,其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深入各位在职幼师的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要求,使得当下的教学活动出现许多的问题。如下:
(一)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
制定教学目标的价值在于明确教学活动的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是幼儿正式入学前的一个重要的关卡,一切在幼儿园所学到的东西都会在无意识之中对他们之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明确的教学活动目的,对选定的教育对象有一定良好的教育价值。而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现状是漫无目的,无意义,对于教育活动对象的教育无有效性意义。不知道要求教学对象进行集体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到底是想干什么。所以,一堂成功的教学活动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教学活动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无效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整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意义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许多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后需要选择教学活动的内容,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至于选择的内容无多大的意义,基于一本或者几本活动参考书,照搬照抄,甚至于许多教师凭借自己的想象力胡乱编造教学活动。造成教学活动不分年龄,不分需求的全年龄段的教学对象都在参与。而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幼儿,幼儿的个体也在不断地发展,需要来自外界更大的刺激使他们快速成长。因此,在选择教学活动内容之时,需要幼儿教师时刻关注教育对象的个体发展,认证选择适合该年龄段教育对象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材料单一,无层次性
教学内容之后便是教学材料的挑选。许多幼儿教师图方便、简单、不费力,既不注重材料与主题的关系,也忽略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需求及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在教育活动中出现教学材料与主题无关,教育对象对材料不感冒等情况。而所用材料单一、无层次性,以至于未能达到所制定的教学活动的目标,或与教学目标相偏离。因此,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尽量做到材料充足,与教学目标相符,能引起教学对象的兴趣,教学材料能让教学目标出现层次性。
二、基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现状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何谓教师专业化成长? 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即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强调的是教师的自身及教师群体的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叶澜、白益民教授认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幼儿教师是幼儿集体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指引者,而以上所出现的集体教学活动的问题与教师有相当大的关系。从以上的教学问题中可以得出教师的相关问题。如下:
(一)幼儿教师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
幼儿教师能力不够是由于当下许多幼儿教师都是毕业于中等本科院校或专科院校,自身专业素养不高,知识的储备不够扎实。一些教师由于专业素养理论知识的落后,对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理念仅仅停留在"绘画、唱歌以及跳舞"这些长久以来的传统课程,缺乏一些目的为提高教学对象智力的新颖课程。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于一堂课来说极其重要,教师需要考虑许多问题,如:教学活动可以对教学对象产生怎样的效果、这堂课教师需要准备哪些教具、课堂中出现问题怎样处理,怎样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材料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些大的问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及思考。因此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指引。想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怎样的教学效果,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否则就会造成教学课堂的无目的、散漫、单一,教师讲述的次数就会反复多次,提问也是随机,无目的,不能达到教学目的,不能引起教育对象的深度思考,学习效果低。若能精心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就越好,这需要教师扎实的功底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基础。
(二)幼儿教师工作量大
一般情况下,一个幼儿班会配备两个教师和一个保育员,但是由于所教育的对象年龄层比较小,自我管理能力弱,精力旺盛加上动作及思维的活跃,个人心里活动指引的外部活动受外界的影响小,因此幼儿教师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及精力都比中小学多。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几乎是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观察身体健康情况,还要写观察记录,写反思等等,以至于教师每天要应付许多工作,每天都是经验的重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问题分析和评价。
三、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专业化成长对策
基于以上的集体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而体现出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问题,发现许多集体教学中的问题大多出自教师本身,因此,要解决教学问题应该先从解决教师自身问题开始。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几点针对性对策,如下:
(一)加强自我专业学习
在以上集体教学活动上发现的问题来看,很多都是因为教师自身学术不精,没有专业知识理论做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很多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组织教学观摩,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优秀的教师学习集体教学活动方法,借鉴他人教学方法和经验,从他人的教学当中领悟出适合自己以及自己班级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多看书,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最后,尽可能地参加教学培训。
(二)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课后教学反思,听课反思自我等。可以组织多位教师团队进行听课团队,相互听课,给教学评价,从反馈中得到自己教学的优点和缺点。互相交流讨论解决办法,改正自己不足之处。
结论
集体教学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教学形式,对于幼儿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需要教师的指引。集体教学的质量也带代表着幼儿教学的教学质量,更代表着教师的能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关键,因而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在此研究中也许有许多不足之处,笔者在以后的研究中着力改进。
参考文献
[1]蒲汝玲.幼儿集体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
[2]刘琦.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5,(6):74-75.
[3]连文达.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管理,2014,(8):3-4.
刚好在那天,我收到了一个公众号的推送,是一个长达100天的成长学习计划的。
这个计划也是需要支付99元的费用,但是同时可以免费获得一个课程。所以如此一来,这个成长计划也算是免费的。
我看了底下的评论,很多人都说520,购买这一个成长计划,当是给自己一个爱的礼物。
说实在的,我看了他们的推荐,有心动了一会,看了评论,也开始蠢蠢欲动。
于是,就是翻阅间,我不由自主地点击了购买。也许有一丁点儿的冲动消费,可我觉得自己应该也要学会自我投资,学着爱自己。
当我加入了那个成长计划的时候才发现,我已经被编排在第11个班级里了,一个班级500人,不到一下午的时间,班级就满了。
可想而知,多少人想要提升自己,投资自己,学着爱自己。
不一会儿,群里的同学们就热闹了起来。
让我惊讶的是,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年龄不同,但都怀着一颗进取心,有的是大学老师,有的是还在国外。
2014年11月7日,“阳光成长计划”之“安全回家”主题活动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长凝希望小学开展,山西省少工委、晋中市少工委及安利志愿者们共同参加了活动。学校300多名同学通过互动游戏、情景演练等形式,上了一堂以“安全”为主题的课外辅导课,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安全常识,掌握安全技能,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在玩中学 越玩越安全
上午10点,教室里传来阵阵笑声,同学们在教学台上兴奋地做着游戏――《危险对对碰》,这是安全课堂中同学们最喜欢的游戏。安利志愿者吴新峰将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是日常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另一组则是可能造成这些伤害的隐患,同学们分别戴着印有不同标识的头饰,手拉手站成一圈。
志愿者一声令下,同学们迅速四散开来,寻找着能够与自己“配对”的小伙伴。一场游戏,不仅让同学们玩得“嗨”,更让安全知识“刻”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安全成长 我们一路相伴
安利志愿者冀雁军和自己的同事特别排演了小品,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情景再现。志愿者们希望能够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帮助,帮助同学们在心里树立起安全成长的观念。
晋中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一中队的陈玉婷队长,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出行安全》的课程,认识交通标识、出行注意事项、交通手势操……陈队长用爱心为乡村留守儿童送上了一份安全,让远在他乡的家长们更省心,更放心。
后记:
安利“阳光成长计划”之“安全回家”项目在全国20个省份83个城市的近100所学校落地执行,近2000人次的志愿者为超过30,000名流动儿童提供了课程,帮助他们掌握了必备的安全技能。
2014年,阳光成长计划――“安全回家”儿童安全体验大行动落户山西,在山西省少工委及各级少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分别在大同、长治、运城、太原8所留守儿童学校开展了以“安全回家”为主题的宣教活动。
2014年6月30日,太原――“倡导文明出行・让宝贝安全回家”
学生分两组在两个主要交通路口,观察路口行人及机动车辆的不规范行为,并请交警现场解析文明出行的重要性,请路人进行文明出行签名活动。
2014年6月30日,太原――“我是营养小行家”
学生通过校内学习,了解营养知识,随后走进超市,分组为家人选购营养餐,并由营养讲师点评。
2014年6月29日,长治――“迷你消防员”
学生走进长治市公安消防支队,参观战士们的宿舍、训练室、消防车、抢险车等,体验消防员的生活。
2014年6月20日,运城――“让宝贝安全回家”
活动前期,志愿者了解了学校周边交通情况。活动当天,现场向学生讲解了学校门口的安全隐患和出行注意事项,并由志愿者引领小学生们现场进行过马路体验,让同学们真正掌握出行安全常识。
良好的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且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把所有的学生都凝聚到学院的建设发展上来。它具有无形的感召力,号召力,由此我们的学校人形成一种对学院的很强的认同感。通过文化建设,大家共同凝聚在商务学院这个大家庭中,大集体中来,大家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而且对学院产生一种归宿感、责任感、荣誉感。所以我们一定要抓校园文化建设。
岁月如风,转眼间我们已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为进一步加强班级工作管理,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稳定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我们特确立班级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贯彻落实学院学风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为适应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而不断奋斗。
在强化良好学风,继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制定了如下的班级目标管理计划:
一、强化学风建设意识,让班级目标管理计划深入人心
在班级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学院学风建设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个同学了解学风建设的内容,清晰学风建设的意义,建立个人目标管理计划,进而为自己的思想、行为指明方向。把个人的力量团结起来,形成以班级为集体的凝聚力,在搞好班级工作的同时,配合学院完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制定班级成长计划,推动各项成绩的提升
上一学期,我班的期末成绩较以前有了明显提升,有6名同学有挂科现象,班级挂科率为12.5%.其中,有2名同学挂科科目较多。我班女生215宿舍,平均成绩达到85分,列全班第一。而男生有一个宿舍平均成绩较低,仅为65分。上一学期,班级四级通过率为35%,六级通过率仅为11%。另外,全体同学均以获得国家中级物流师证书,有5名同学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有10名同学通过全国计算机三级考试。考试鉴于这一情况,为使同学们提高学习成绩,拉近宿舍平均成绩间的差距,乃至提升整体成绩,我们制订了班级成长计划,推动各项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推动宿舍整体进步
宿舍是大学生在大学很重要的学习环境,种种原因导致宿舍间学习成绩差异较大。我班上一学期平均成绩第一的宿舍与最后一名的宿舍成绩相差有将近20分。所以,宿舍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们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制定多个宿舍间的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学习成绩好的宿舍多向成绩稍差的宿舍传授学习经验,而学习成绩稍差的宿舍多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在宿舍间,也可以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创建和谐的宿舍氛围,为推动宿舍的整体进步而努力。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关于师训工作的文件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评好课”为师训工作的重点,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重点工作
1、加强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
2、继续开展“拜师结对”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熟。
3、落实好常规听评课活动,坚持听课后及时评课,学校提倡跨年级听课,鼓励、支持、拓展校外听课渠道。通过听评课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授课行为,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高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师资队伍建设。
5、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本年度,除将继续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档案建设,全面完成其它立项课题的结题和推广工作,并积极参加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切实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配合市教育体育局局继续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开阔其视野,提升其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并充分调动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根据局要求,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指导、考核,项目领引,帮助骨干教师完成每年的目标任务,并负责上送年度考核结果。
2、自加压力。各类骨干教师要按照自身实际,制订一个向上一个层次目标的成长计划书,从师德水平、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对照条件,分解目标,按学年度制订自己的成长计划书。
3、引入竞争机制。对于高层次听课活动、展示活动继续采用申报制,学校择优批准。凭听课反思、学习体会、上翻版课等报销外出活动的费用。
1、音乐课可以增加乐器、感受和气质;
2、诗艺课可以增加书法、气质和文学;
3、舞蹈课可以增加舞蹈、魅力和气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就是根据当今数字化环境的特点,结合现有资源,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因素,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亮出特色,打造学生接纳和喜爱、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针对数字化生存时代的特征和90后大学生的特点,实施了“常青藤”学长制,创立了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和品牌。
一、“常青藤”学长制的产生背景
1、基于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需求计算机网络的发达带来的QQ、飞信、人人、微博、微信、陌陌等多种软媒体的无限蔓延,昭示着我们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存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分制的推行,使得以班级为纽带的联系逐渐淡化,学生之间缺乏一个特别稳固的团队形式来组织,渐趋松散,再加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使得学生工作在突然间陷入被动局面,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真空”状态,迫切需要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弥补。数字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网络的显性和隐性方式积极“营造显隐结合、以隐为主的宽松、自由与自主氛围,通过感人情境、优美艺术、多样语言与多彩活动等教育信息依托、渗透、潜藏到网络信息中”①。如何通过树立品牌进一步创新数字化环境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促进数字化生存状态下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当前高校一线的学生工作者———高校辅导员面临最严峻、思考最深刻的问题。
2、基于国内外学长制实施的实践经验“学长制”(英文为“StudentMentoringScheme”简称“SMS”)是在国际上和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指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经过培训,对新生开展帮扶、指导、教育,引导和帮助新生尽快地度过入学适应期的一种管理模式②。早在15世纪,英国的伊顿公学就出现了学长辅导制度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长辅导制度在学业、心理、生活和社会实践都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日本早稻田大学将学长制纳入学分,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学长制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这项计划于1998年试行于香港城市大学,现已在香港各大、中学校广泛应用。近年来,内地的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几十所高校陆续启动了此项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基于当前学生工作多元化的思考学生管理工作的事务性越来越复杂,如何将繁杂的事务条理化、规范化、清晰化也成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思考的话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结合数字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意识,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寻求新方法,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范式。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往往较难很快地改观其在高中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型、自我型心理状态。高校实施学分制,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部分课程,选择过怎样的大学生活。但这种选择有可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如果对于新生有了较为贴切和细致地指导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是光靠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为此,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专门成立了学长计划项目组,团队成员深入学习调研了国内外学长制的实施概况,实际调查了我院新生的需求状态,从理论上探讨了学长制的可行性,并于2009年在实践中实施“常青藤”学长制。“常青藤”寓意朝气与蓬勃,积极与向上。同时,美国的常青藤高校是顶尖名校的代名词,常青藤高校的理想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一个能让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给学长制冠以“常青藤”,便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乐于接受和印象深刻,进而打造基层学生工作的品牌。
二、“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和模式构建
1、“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与运行“常青藤”学长计划是由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策划、组织,选拔和培训一批高年级学长,组成“常青藤”学长队伍,通过构建1位学长辅导4-5位新生的学生互助网络。从大二、大三年级中选拔各方面表现优秀或有所特长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辅导低年级同学,从而使同学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常青藤”学长团队由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或者学习成绩优异,或者专业上学有所长,或者科研成果丰硕,或者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等几方面或者某方面突出的高年级学生组成。学长人选的产生经过自主报名、上一届学长推荐、班级推荐和综合确定四个步骤,学长入选后进行统一培训才正式和新生见面。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管理好你的辅导队伍、建立密切良好的关系等。第一学期末提交“常青藤”学长工作总结和“常青藤”学长意见反馈表,通过学长自评、被辅导同学评测和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测评等几个方面进行学长工作的中期考核,督促做好第二学期工作。第二学期5月份,面向全院大一、大二、大三招聘下一届学长。
2、学长制实施存在的问题“常青藤”学长制自实施以来,选拔了57位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通过各种方式与新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关系,不仅在专业学习上给予了悉心的帮助与指导,也与他们在生活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由于时间上的相对不宽裕,对于学长的各种培训不够充分,“常青藤”学长们对工作不够熟悉,也凸显了一些问题:(1)学习活动开展较少。有的学长因专业赛事多、学生干部事务多等,而与学弟学妹们日常面对面交流较少,专门的学习活动开展也较少,这使得“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开展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2)生活中交流不够多。一些学长在提供学习上指导的同时忽略了对学弟学妹们生活以及心理动态上的关注。对新同学们的指导应渗透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的用心去倾听去关注他们才会使交流互动更有意义。(3)在辅导低年级同学时耐心不足。也存在极个别的学长,忙于自己的事情多,辅导学弟学妹耐心不足的现象,这一点对于新一届学长的遴选起到了借鉴作用。新同学们对大学的学习生活都相对陌生,作为一个过来人,应对他们保持以真诚及耐心,这也成为了日后遴选学长的最重要条件。
3、“常青藤”学长制实施模式的构建结合半年的学长制的实践,学长计划项目组对调查条款进行了修订,大量地搜集了学长及被辅导的低年级新生对于此项制度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学长计划的相关活动安排、制度要求,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长从遴选到考核的所有流程。体制上的健全和制度上的严格,使学长制开始从稚嫩走向成熟。为了便于学长团队的管理,缓解学院学生工作人员的压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设立了学长事务委员会,来专门负责“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学长事务委员会和年级事务委员会、专业事务委员会平行,同时隶属于院学生会,总体负责“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从事相关计划、规则的制定,遴选学长及部署培训事宜,并且对学长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新生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对自己学长的辅导情况进行反馈,通过考核机制对学长进行测评。学长要帮助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消除心理上的困惑与恐惧,使大学生活更加充实而多彩,也为今后的人生之路做好前期的积淀和准备。学长遇到辅导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及时与学长事务委员会联系寻求帮助,同时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低年级同学服务。结合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状态下的特点,我们搭建了“常青藤”学长的网络交流平台。“常青藤”学长QQ群,主要用于即时的通知和在线的交流;“常青藤”学长博客,主要用于适时的、定期的交流,是不同专业小组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小组间交流的平台,是资料保存和非在线交流的载体。老师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监督和指导学长的工作。同时也向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公开网络交流平台,使更多的人关注“常青藤”学长,评价学长的工作,不断地激发学长的工作热情和内在的动力。
三、“常青藤”学长制运行的意义分析
1、1:6:261还是1:51:261?以2011级新生为例,2010级新生共6个班级261人,一个班级配一个辅导员,比例是1:6:261;一个班级配一个研究生辅导员助理,是1:12:260;而学长制实施后,比例变成1:51:260。也就是,学院层面只需要做好51位学长的工作,就可以宏观上把握261位新生的动态;对于新生而言,以前50多人“共享”一位老师,而现在4到5人小组就有一位学长兼入学导师,可以从思想引导、人际协调、学业指导、心理辅导、恋爱沟通、习惯改变、压力释放、困惑交流等若干个方面得到“事无巨细”的指导。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把一些工作交给助理和学长,自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理论研究的素养。
2、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自助助人,共同提高”是“常青藤”学长计划的理念。学长制不仅能让新生受益,成为新生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而且对高年级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大有益处。首先,大一新同学无疑是常青藤学长计划最大的受益人。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学习和生活原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而现在因为有了学长的指导和帮助,大大缩短了大家适应的时间,很快进入大学生的角色,让他们觉得到了一个新环境仍然有个很好的依托,有人能够很好的指导并帮助解决他们刚入学时所遇到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也更有效地帮助大家整合利用学校的资源,获得更好的途径来了解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和现实状况。同时,在“常青藤”学长计划的长效机制下,新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依然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其次,虽然这个体系是以服务新生为主,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成为学长的经历也是宝贵财富。它是高年级学生角色转换和角色扮演的一种良好模式,“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只有真正“当家”时,方知“当家”的艰辛与不易。高年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带领新生组织活动来提高和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获得丰富的社交经历和实践经验,同时可以在帮助新生的自愿活动中获得很大的乐趣,结识新的朋友。更何况这些锻炼还可以为其在今后的社交、学术研究和就业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家在该项目中的付出也会反映到今后的就业当中去,增加优先就业的优势。
身为学长,会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和激励着自身不断地进步,在帮助学弟学妹们的同时,通过其中策划、实施活动的机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学长的服务意识,提高学长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沟通与协调的能力,领导和统御的能力。服务同学的前提是做合格的学长,这就要求作为学长的同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更高的行为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自己发展进步了就可以把经验心得告诉低年级的同学,用心帮助她们更好地适应大学各阶段的角色。基于“自助助人,共同提高”的理念,我们提出了“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一点一滴做优秀学长”的口号。学长制既锻炼了学长自身的能力,又对他人有所帮助,一举两得,将会有更多的高年级学生“乐而为之”。
四、“常青藤”学长制的完善与思考
1、明确学长的岗位职责在最初探讨学长计划的时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新生会不会产生对学长的过度依赖?在工作当中,尤其是在学长上任的岗前培训中,我们特别加强了这一方面的强调,辅导就是辅的引导,而不是替代,帮助适应不是替代适应,更不能无端扼杀了新生的自主性。这一点很难把握,老师的层面将会切实加强对学长工作的指导。我们要求学长要持之以恒地用爱心和责任心认真帮助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与能力;也更要求学长在辅导方法上多动脑筋,增强低年级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主动规划学业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