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现场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殊行业,其安全高效的生产对于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化工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在现场生产中,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增强管理能力和水平,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并结合企业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
化工企业;现场管理;问题;措施
化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和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原材料以及中间产生物等大多为易燃易爆物品,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化工生产的条件特殊,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反应装备发生气体泄漏等故障,容易导致爆炸等危险,对企业经济以及人生安全带来影响。所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增加现场管理强度和水平,确保工作设施完好安全,为工作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针对生产的场地、工艺流程、原材料以及生产装备等环节进行严格、科学的安排和控制,利用现金的管理方法实现物资调配等,保证员工安全、高效的生产作业,促进企业正常运转。
1化工企业现场管理问题
当化工企业发生危险事故,多数的原因在于管理强度不足,管理不到位。现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缺乏宏观调控与安全意识,对安全问题认识不到位,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有缺陷等都会造成管理漏洞,使得化工现场生产存在安全隐患。
1.1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盲目追求效益
对于大型制造业,生产加工的复杂度越高,生产过程安全隐患越大。但是许多大型的化工企业管理人员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员工安全问题,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企业管理者安全观念缺乏,对于现场管理重要性认识薄弱,为增加利润而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落后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只追求有产品输出而忽视产品质量。管理态度差,安全意识不高,对生产设备和存储仓库没有定期安排检查和故障诊断,增加事故可能性。
1.2缺乏专业人员,管理水平低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进步的核心动力,盲目增加生产量而不注重技术创新只能在短时期内获得效益。但是许多化工企业生产者住往只追求眼前利益,不注重科技创新,现场管理时对生产设备,加工工艺要求不严格,专业就职人员的培训不充足,导致员工缺乏对生产操作问题的深入理解。员工容易产生误操作,且操作出现问题时手忙脚乱,不能采取应急措施,导致事故发生。同时,化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有所欠缺,在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管理问题,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制定强力有效的管理规则,现场生产没有规范,操作只追求能满足加工要求,设备没有清扫整理,工具没有按照要求摆放,生产线混乱,现场没有秩序,不仅造成现场环境恶化,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2高效的化工现场管理方法
加强现场管理的效率,应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并根据企业现场生产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因地制宜,减少事故风险。
2.1不断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需要有制度的约束,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出强有力的现场管理制度体系。首先管理人员应责权明确,对于自己管理的范围应保持负责任的态度,严格控制管理的时间和管理内容,对现场生产情况全面了解,定期检查机械加工设备。同时如果管理出现漏洞,造成现场事故,根据制度约束进行惩罚,追究其责任。其次就是根据企业现场情况,因地制宜式的健全现场管理制度,增加管理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员工对于现场管理体制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不断推进现场安全、质量以及生产管理的管理模式,设定标准的指标体系,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丰厚的利润。
2.2加强专业技能考察与培训
化工生产的工作人员均需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生产一线的员工通常不具有专业的技能知识,或者在安全意识方面存在缺陷。企业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报告演讲和技能培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安全回报和安全工作知识宣传等活动,来促进员工提高安全意识,确保企业有高效的安全管理水平。另外,在现场加工过程中,高层领导应定时查看现场生产状况,询问员工质量安全问题,对现场生产提出要求建议,增加管理的权威性。高层领导应全面了解化工企业行情,对企业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做重点强调,介绍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积极改进现场生产环境。
2.3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形势下,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企业需要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在管理时做到科学规范,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同时,由于专业化的生产工艺以及管理方法需要专业知识和人员配备,这就要求企业应加大对这部分资金的投入。运用科学优化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现场生产的安全高效。
3结语
加强化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更能保证企业员工的个人和整体安全。面对化工企业的安全制度缺陷,管理人员须因地制宜的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
作者:郑连基 单位: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产企业 现场管理 定置管理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生产现场得到反映,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也要在现场贯彻落实。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于保证生产现场的各项生产活动的高效率、有秩序进行, 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1.1现场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人员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生产现场管理同时还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素质的集中表现,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的可信赖度,和企业可协作水平。
1.2对企业安全生产、成本控制、质量保障等工作的促进意义
生产现场管理通过改善生产现场秩序,消除“跑、冒、滴、漏”等不良生产因素,可以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提高、安全生产保障等工作提供助力,进而推进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生产现场管理的特征
2.1基础性
企业管理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即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性管理、中间管理层的执行性管理和作业层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属于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扎实,企业的各项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
2.2群众性
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由现场的人去掌握、操作和完成.必须依靠现场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工人群众参与管理. 实行自我控制。
2.3开放性
现场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一切管理活动应以现场人员看得见、摸得着为开展原则。与现场生产密切有关的规章制度,如安全守则、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等,应公布在现场醒目处, 便于现场人员共同遵守执行。
3.生产现场中常见的问题
3.1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
3.1.1员工对现场管理存在不正确的认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误读管理制度执行力,生产现场管理相关文件朝令夕改,坚持执行的可能性不大;第二、觉得整理整顿要花好长时间,中看不中用,简直就是浪费;第三、认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效益不明显,不能直观评价自己的工作成绩。
3.1.2对“定置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操作、维修等各项工作用品及工具不用时乱扔乱放、只求方便,不但现场混乱不堪,还经常导致工具丢失和其他安全事故。
3.1.3先入为主的思想。总认为原有的就是对的,一张不恰当放置的较小型设备甚至都能原地摆放几年都没人对它提出质疑或者纠正意见。
3.2现场的问题
3.2.1员工进厂仪容不整、纪律松弛、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
3.2.2设备布局不合理,机器保养不规范。设备布局不合理导致工作过程交叉影响,物流不畅,物料搬运距离增加,无效劳动增多;机器保养不当包括思想不重视、不到瘫痪不维修,进而导致设备精度下降,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3.2.3工具、器具杂乱放置,用到哪里丢到哪里。由于工具、量具随意乱丢,使用和归还制度不健全或不执行,不仅容易造成工具或量具的损坏和丢失,难以保证其精度和性能,而且寻找起来费时费力,影响工作秩序和进度。
3.2.4物料随意堆放,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原材料、半成品等各种物料随意堆放,甚至占用工位、过道等生产运作空间,既造成现场压抑的感觉,又大大增加管理的难度,导致不能对不同种物料实施有效控制,给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3.2.5管理不到位,生产秩序混乱。生产运作无计划、无标准、所涉层序责任不明确,或者是有计划但大部分因客观因素“流产”、有标准却不执行、有分工却相互推诿,经常性的无效劳动和无故停工,导致生产运作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问题百出和安全生产事故频繁等。这些问题在各个企业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4.提高生产现场管理的有效举措
4.1人本管理
人是生产现场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复杂的要素,人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灵魂. 因此,必须做好人本管理工作,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首先要创造一个使职工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生产现场环境, 另外, 在生产现场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发挥每个职工的所长, 充分调动其生产积极性, 以做出创造性的工作。
4.2设备管理
企业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是企业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及方法, 对企业生产现场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查、修理等具体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与监测,以使生产现场设备处于良好运转状态,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是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为保证生产活动的高效运行,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使生产现场设备始终处于良好、高效的运转状态。具体讲,可实行设备承包挂牌,要求做到: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条件符合技术要求,严格遵守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按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认真填写运转记录,建立技术档案,保证设备运转良好和正常生产。
4.3定置管理
可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 设计绘制各种工序的定置管理图, 制定定置管理标准,保证物品、工具、材料等分别按照定置管理图的要求位置摆放,工作场地整齐规范,界区明显,道路畅通,布局合理。定制管理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利用空间、方便操作、运输距离短及可靠的安全防护保证,使生产现场的人、物、场地处于最佳结合状态。
4.4走动管理
行动重于空谈,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联系,还能极大地提高管理实效,有利于提高职工士气。企业各级管理者应经常深入到一线,实行“走动管理”,以增强对生产现场管理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理解,保障生产现场的地位和自在公司重大发展决策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树立一切为一线服务的观点,急一线所急、帮一线所需,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4.5标准管理
可进行作业分析,实现岗位工作标准化。所谓作业分析,就是在流程工序分析的基础上, 对工作地或工作岗位的全部作业因素(作业目的、方法、环境等) 进行分析。作业分析的核心是以人为主体,即对作业者的一系列行为作分析研究,同时,应运用岗位作业分析原理制定岗位工作(操作)标准,明确规定岗位的工作目标、操作程序、操作时间和岗位人员定额等岗位参数。以此为指导,确保人员、设备及物料等生产因素的高度协调。为保证该项工作的贯彻实施,管理者还应结合实际,制定配套考核制度。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搞好现场管理必须整体规划,有步骤、有主有次的稳步推进,必须与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组织机构调整、技术改造规划等生产因素紧密结合,把生产现场管理纳入企业升级等整体规划中去,用企业的升级带动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
设备现场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设备利用率不高,资源利用率不高,能耗高,设备故障频率增加,现场秩序不严谨,人员工作效率不高,工作状态不积极,管理理念不明确等。化工市场竞争逐渐激烈,面对更严酷的市场环境,化工企业需要修炼好“内功”,紧抓设备现场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设备现场待解决问题的原因
设备现场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工艺配置和管理不利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不合理的工艺配置会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而能耗较高,这和企业自身的工艺设计、装置选型等有关。管理不利则主要体现在制度、体制、文化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
3化工企业设备现场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1)优化设备配置
设备配置优化是按照工艺技术要求,进行各种设备类型的匹配。想要提高现场管理效果,就需要通过对设备配置的调整,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降低功耗。化工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在企业设备的配置优化主要集中在设备装置之间的协调配套和节能高效,节能减排、安全卫生成为了化工企业设备优化配置的全新目标。
(2)完善、细化管理规程和管理标准
设备管理工作是设备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需要对设备的操作规程、维修制度、检修规程、安全技术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定,建立科学的定期检查标准、状态监测标准,对设备故障代码、、油液监测、维修标准等关键制度进行认真的审核,实现设备维修和故障监测的全面规范化。
(3)明确管理思想,实行定置管理
高效生产需要通过高效科学的管理实现,化工企业更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安全生产,减少安全隐患,在现场管理工作中可以引入精益生产、TQC、RCM、TPM等先进的管理体系,并借助ERP、EAM等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设备现场的在线管理,这是现代生产的一大趋势,也是设备现场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采用有效科学的管理方法同样是提高设备现场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定置管理作为5S活动中的一个方法,是一种重点研究生产过程中人、物和场所之间的关系,并借此实现现场管理的一项技术。定制管理是针对生产现场物品的定量管理,对物品和设备进行组织设计、实施调整,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现场管理。定置管理主张将“物”放置在一个最适合的位置,但是这个位置,并非是一个空间位置,而是经过安全、质量、自身特征、能耗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之后确定的一个存放位置、方式、姿态、现货表示等因素,使用定置管理,能够实现生产现场、仓库料场、办公现场的全程诊断、设计、实施、调整、消除,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并进一步提高设备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水平。
(4)建立完善的工作质量控制机制
对A类设备、车间、生产线和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编制绩效指标和分析管理体系,方便企业进行设备资产的绩效管理。根据确定KPI指标,企业能够编制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整体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分解成分厂、车间的KPI年度计划,并进一步细分成月度计划和重点工作计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的管理数据,计算企业、分厂、车间、生产线实际KPI,将其与KPI的计划值进行比较,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由部门或者KPI管理的负责人拟KPI绩效评估报告,分析并解决影响KPI绩效的原因和欠缺的工作环节。
(5)采用灵活的现场管理措施
①目视管理。利用视觉引导人意识变化的管理方法。目视管理能够对设备和装置的工作状态,对“好“”坏”能够准确迅速的判断,且有效排除了人为因素。②管理看板。一种可视化的管理表现形式,准确直观的表现数据、情报状况,实现对项目管理、情报管理的透明化。管理看板可以分级为公司管理、车间管理、班组管理三类,设备状态看板是一项计算机技术,能够通过各级管理设备将工作状态迅速、准确的呈现给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管理看板效果非常直观,管理难度低,是现场管理非常优秀的方法,通过标语、图标、电子屏等表现方法,将文件、脑中或者现场隐藏情报表达出来,提高了解决措施的制定效率。
4结语
关键词: 装饰 施工企业 现场管理
如何进行优化现场施工管理?以下将从原则、途径、措施、目标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2.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二、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1.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2.以班组为重点,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工作对象也在现场,所以,我们加强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无一例外地通过班组来实施。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必须以班组为重点。
3.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效益。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效益。任何时候市场都会只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质优价廉的产品需要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否则,企业将因为产品质量与成本问题而难以再开拓新的市场,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三、现场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的过程控制。
(1)施工人员的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之中。各岗位依据其性质,量化为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将是项目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所有施工班组均进行施工工艺、安全技术操作等考核,经考核不及格者一律不能聘用。
(2)施工材料的控制。装饰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装饰工程所用材料又受到业主的客观影响,因此,装饰施工材料控制比较麻烦。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将业主同意的材料样品一式两份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一份留业主,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一次合格。为了便于管理,公司将各种材料的检查方法及检验标准编辑成册,采购人员、质检人员、施工人员全部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材料是否合格。在进场材料的管理上,采用限额领料制度,由施工人员签发限额领料单,库管员按单发货,从而即能保证质量又能节约成本,对于易碎或贵重材料,在施工现场单独存放,尽量减少人为的搬运次数。对于现场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如果不能及时退库,则单独放置并在明显位置标注不合格品字样,这样能够防止错发错拿现象。现场所剩边角余料如不能使用,则及时退回公司辅料库,以便其它工程使用。转贴于
(3)施工机具的控制。库管员要对施工机具妥善保管,分类存放,实行施工机具领用登记制度,以谁领用谁保管谁负责为原则,操作人员在领用工具时要向库管员说明机具的使用目的,库管员按照机具使用要求发放机具,保证机具正常的使用寿命。对于工人手使工具,由项目部按工种不同列出必备工具明细,入场前检查各工种自备工具是否齐全,保养是否良好,如用于打玻璃胶的专用工具,贴防火板专用工具,安装修边角及不锈钢扣条的专用工具等。
(4)施工工艺的控制。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依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工艺交底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5)施工环境的控制。施工环境对装饰工程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油漆工程,在进行油漆施工时,现场不得有灰尘,天气必须晴朗,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控制好施工环境,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进行工序安排时要合理,避免施工污染,同时保证各工序所需环境要求,如室温要求、基体干燥要求、空气清洁要求等。因此一般结构方面的工作先进行,饰面工作后进行;头顶工作先进行,头顶以下工作后进行;隐蔽工程先进行,包封工作后进行;水电管线工作先进行,灯具、开关、插座、洁具、五金配件安装工作后进行;易受污染或贵重材料,保养不易的工作(玻璃制品、镜面、壁纸、面料、地毯等)应最后再做。如果冬季施工时,室内温度达不到要求,则要制定相应的保温升温措施,同时要做好防火措施。
2.加强施工现场的专项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1)开展自检、互检活动,培养操做人员的质量意识。各工序完成后由班组长组织本班组人员,对本工序进行自检、互检,在自检中发现的问题由班组自行处理并填写自检记录,班组自检记录应填写完善,自检出的问题已确实修正后方可由项目质检员进行验收。
(2)下道工序是用户,认真开展交接检活动。上一道工序完成后,在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前,由质检员组织上、下工序施工班组长进行交接检,由下道工序班组长检查上道工序质量,对影响本道工序的质量问题提出意见,并填写交接检记录,质检员督促上道工序人员进行修正后,下道工序人员方可进行施工。通过此项活动增强了工人本身的质量意识,加强了工人的责任感,从而在操作人员中形成人人管质量,处处有把关,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品的存在。
(3)专职检查、分清责任。在班组自检基础上,项目质检员要对各班组长的各道工序进行检查,从严要求,对不合格的要立即处理,在检查时必须分清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工人操作引起,还是由于施工材料或施工方法引起的不合格。查清原因后,对于反复发生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及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对于工人操作引起的不合格,要视情况严重程度对工人采取处罚措施,并及时向操作人员讲明处罚的理由,使工人理解“松是害,严是爱”的道理。
(4)定期总结提高现场项目部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定期集中分类,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分析总结,针对特别项目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贯彻实施。使各施工管理人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水平。
四、优化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现场管理 企业管理 策略
1.企业强化现场管理科学重要性
现代企业强化现场管理可塑造良好的企业标识,促进其增值保值、增效优质、构建良好的企业内涵文化,令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强化核心竞争力。优质的现场管理确保了企业的有序、规范生产,令其扩充了市场份额,巩固了企业基础。周密的现场管理,令员工行为准则更加规范、职业精神更加明确,可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员工拧成一股绳,树立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质量意识,进而主动的激发优势创造性,提升企业内核竞争力,令其向着更加强大、健康、规范、持续的方向发展。
2.强化企业现场管理科学途径
企业生产现场,涉及到较多材料、物品、人员、经济因素的控制管理与协调配置,只有做到统筹管理、分配有序,劳逸结合、环保节约、均衡有序、信息畅通,方可全面提升综合生产水平。因此企业现场管理中应秉承精益求精的原则,做到细化管理,引入定置、5S管理综合模式,进而有效降低能耗浪费,实现扩容增效目标。
2.1优化物料管理,实现综合现场控制
企业现场生产实践中,物料种类的不同,会呈现出价值功能的区别性,因此需要进行优质的分类调控。对于现场之中一些危险物料,应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处理与隔离,设置警戒标识,并配置专人进行统一监管,确保现场的安全生产运行。对于现场生产中留置的一些物料应实施有效的划分管理,衡量其价值性,秉承零留置原则,杜绝不必要的浪费与闲置。对于可回收利用的生产物料,应激发其内涵价值潜能,不应一味的丢弃、处理,应做到物尽其用、分类管放,全面整理、细化登记,明确去向与用途,进而提升现场物料综合利用效能。
2.2科学实施现场人员管理,调节信息控制
企业生产现场涉及到较多人员因素,其与各类机械设备、各岗位员工及其自身均会发生作用关系,因此应科学实施优化控制,营造良好的企业现场环境。首先应激发现场人员主观能动性,令其发挥综合管控作用,合理调控现场生产他类要素,进行机械、物料的调节控制,及时清理现场环境。阶段工作完成后,现场人员则应进行必要的现场清理,为后续的现场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企业的有序现场生产,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合作,构建团队工作模式,因此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场管理观念,为人员的沟通、联系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同时,应通过制度措施建立,杜绝员工间不良推诿、责任不明等弊端现象。员工自身也应强化管理,树立岗位责任意识,企业则应创设人性化的奖惩管理体制、培训教育体系,做好专业辅导、强化、管理工作,拓宽员工发展提升空间,为其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肯定员工主体地位。通过悉心的人文关怀,令企业员工真正的爱厂如家,合理约束自身生产管理行为,勇于提升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强化自身综合生产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与企业的共进提升发展。信息化时代,现代企业还应引入信息化管理体制,优化企业员工信息素养,基于信息媒介手段,强化员工的积极有效沟通,令其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处理偶发事件与难点生产问题。对于企业生产现场复杂的工序交叉问题、物料配置与员工管理难点,企业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统筹优化现场控制。例如基于看板管理模式,自下而上行使优化处置权,合理分配工序、划拨物料,进而优化企业现场生产效率,强化信息沟通,有效提升产品生产质量。
2.3树立现场理念,明确切入点,优化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企业现场管理作为系统复杂的控制任务,应体现良好的整体性,即做好统筹控制,细化管理,不应片面、单一。首先企业应全面树立现场控制理念,将管理重点放在现场生产环节,追本溯源。管理层应明晰现场管理科学重要性,提升自觉控制意识,规范现场生产制度、工序环节、流程,令现场生产稳中有序、紧凑高效。同时,企业现场管理的根本在于人与物、人员之间的优化组合,应科学做好各类现场生产基本要素的优化调节,树立以人为本观念,科学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令其形成良好的自觉工作意识。同时企业领导与相关部门应做到尽职尽责、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对于实际问题应深入现场,协调控制,优化解决。应科学引入现代化企业优质的三现主义,实施周密的现场勘察、做好现场物品的管理,并优质解决现场呈现的不良问题,进而发挥良好的服务管理职能。为提升生产管理效能,企业可依据发展状况、自身需求特征由现场实际入手,挖掘生产管理规模、管理控制水平、装备设施配备状况、产品种类与员工素养层面存在的薄弱问题,进而明确重点核心要素,将各类快速见效的薄弱点作为现场控制优化的核心切入点,进行强化管理,达到立竿见影的现场管理效能。现场综合管控质量的更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过程,因此企业全员不应操之过急、片面为之。应树立长远工作目标,立足当下,稳步开展、按部就班,总结实践管理经验,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应引入必要的考核评价环节,履行规范管理制度,进而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优化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3.结语
总之,基于现场管理的核心重要性,企业只有明确管理途径、制定科学管理策略,树立长远发展目标,明确切入点、实施物料、人员、机械设备的综合管控,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综合管理水平,并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要积极推行公司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熏陶员工、激励员工。通过推行企业文化,让员工了解公司,增强其对公司的信任度,使其热爱公司;
2、让员工清楚公司的目标、愿景、发展趋势,提高员工对公司的信心,从而坚定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甘于奉献;
3、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各项制度,使其清晰个人的发展目标,树立竞争意识,从而推动公司的生产发展。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各种场合,积极推行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天天要跟“现场管理”打交道。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
一、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工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2.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二、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主要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三、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是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现场管理;质量
任何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效率和效益,现代项目现场管理理论是直接为提高效益服务的,它的发展最直接地体现了人们追求项目效益、效率的管理宗旨,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它也是管理学领域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专业领域,无论中外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趋势。因此,施工企业有必要下大力气抓现场管理。以下从几个不同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抓好现场管理,以推动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明确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目的
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需要满足或超越建设项目施工主体的要求和期望。项目管理者必须按照建设项目利益主体要求和期望开展项目的现场管理,除项目成本、工期、质量等既定考核指标外,随时根据利益主体要求与期望调整项目的各项考核指标以及具体的工作事项,比如原材料的采购、报检、需进出场时间;某一时段材料用量及库存数量;某一批次材料价格及市场行情;各工种人员配备、配合;机具配备数量、时间等。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合理、高效的分配、利用有限的时间、资金,避免盲目抓工期和质量而不计企业成本。要求管理者应在精品奉献前提下,努力在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工夫,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明确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内容
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内容指为满足或超越建设项目利益各方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各项现场管理活动。包括项目范围的界定、规划、确认及变更的控制;项目的工期管理,主要指各工序的合理安排、时间估算、作业计划的编制、进度的控制;项目的造价管理,主要指所需资金的分配、成本的估算;项目的质量管理,包括项目产出物的质量管理和工作质量管理两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包含组织的规划、人员的配备、团队的建设等;机具配置、进出场管理;项目的沟通管理,沟通程序的制定、信息的传递、会议制度等;项目的风险管理,指风险的识别与度量、防范风险的对策与控制;项目的采购管理,指采购、运输、保管、发放等。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安全、科学。
明确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方法
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最基本的管理要求。为了高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服从有关法律、法规,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具体方法如下:
(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全员素质
现场管理是一项新的管理学科,现场特征事多人杂,给管理造成较大困难。因此,优化施工现场必须本着科学管理的方式,千方百计调动每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提高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
(二)优化企业现场组织机构
质量保证体系是现场管理的科学保证,因此必须有完善的组织机构;施工的最基本单位是以班组形式出现的,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施工的具体执行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的核心力量。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必须以质保体系、班组为重点。
(三)优化现场权利结构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于项目管理具有较大的责任和风险,其管理涉及人力、技术、设备、材料、资金等多方面因素,为了更好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必须实行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授予项目经理较大的权利,以使其能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加强材料的进出场管理
尤其装饰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装饰工程所用材料又受到业主的客观影响,因此,装饰施工材料难于控制。材料进场前必须先向监理公司报验,将业主同意的材料样品一式两份封样保存,一份留乙方,一份留业主;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过程要严格履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所购材料符合封存样品。材料领用采取限额领料制,由施工员签发限额领料单,库管员照单发货。易碎、易燃或贵重材料,应单独存放;不合格材料,应及时退库,否则标注不合格品字样。对于施工机具的管理,库管员要对施工机具妥善保管,分类存放,实行施工机具领用登记制度,以谁领用谁保管谁负责为原则,操作人员在领用工具时要向库管员说明机具的使用目的,库管员按照机具使用要求发放机具,保证机具正常的使用寿命。
(五)注重施工工艺与周围环境相结合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及能否验收的关键。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对于成熟的工艺应编制成施工方案,施工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依此为依据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交底内容包括人、材、机的准备,施工关键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等。但是,施工工艺往往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油漆工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控制好施工环境,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进行工序安排时既要保证进度又要合理进行,避免施工污染造成工程反复,造价上升。比如时间要求、温度要求、基体干燥程度、空气清洁度、光线以及对外噪音影响等。一般先结构后饰面;先上后下;先隐蔽后封闭;先管线后安装灯具、开关、插座、洁具、五金配件;易受污染或贵重材料,如玻璃制品、壁纸、地毯等应放最后。密集住宅区,还要注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做到中午、晚上不施工以免扰民。
(六)加强施工现场的三检制度
自检、互检。由班组长组织本班组人员,对本工序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由项目质检员进行验收。交接检。上一道工序完成后,在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前,由质检员组织上、下工序施工班组长进行交接检,由下道工序班组长检查上道工序质量,对影响本道工序的质量问题提出意见,并填写交接检记录,质检员督促上道工序人员进行修正后,下道工序人员方可进行施工。对于反复发生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方案及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由于人为操作引起的,要视轻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罚。现场项目部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分析总结,定期召开碰头会,对各类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并制定相应措施及对策。
上述分析,其宗旨是科学合理的组织现场施工,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真正使施工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科学化、效益最大化,真正使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有一个质的跨越。
[参考文献]
[1]毕星・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毕星,翟丽.项目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Abstract: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trengthening of work site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achievement of engineering project goal. Only with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quality, cost, safety and process and strengthening of work site cooperation,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could be improved to establish a good corporate image.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科学组织;质量;成本;安全;进度;协调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quality; cost; safety; progress;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049-01
1加强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首先要保证组织工作的科学合理
1.1 充分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组织准备工作,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项目部,项目经理部人员组织,要考虑他们的工作特点、工作作风、专业特长、项目经理的组织能力、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情况,是否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构建合理的人员结构,确定合理的人员数量,并保证人员的专业结构合理,操作人员、辅助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都要有其对应值,人员过多,专业结构不合理,则造成人员管理的浪费,发掘不了每个人应有的作用,人员过少,特别是现阶段技术工人的缺乏,又会造成操作人员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增加带来功效降低、进度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做好技术准备工作,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施工前要认真识读图纸、研究施工合同、分析施工进度计划、了解工程所在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熟练掌握工程质量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楚工程目标实现可能遇到的风险,制订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在施工前要做好技术交底,特别要注意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薄弱环节、要目标到人、明确责任,管理人员在施工前还要针对具体的施工要求,尽量优化每一道工序,充分考虑资源(施工人员、材料、资金、设备等)的供应情况,认真管理制定月旬作业计划,保证工作的预见性和有效性。
1.2 重视施工现场的沟通和协调,认真做好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现代工程由于结构复杂、功效提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施工机械、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这就给施工及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人员教育培训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要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加强人员培训,除了利用工余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各级人员培训班,加大培训班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外,还可以通过现场的传、帮、带,举办技能竞赛,理论考试等多种形式培训人员,奖优罚劣,调动施工及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培训,全身心投入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2“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
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以及规范标准的要求,选择信誉好的供货单位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供应方,根据进度计划的要求,制订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与供货方签订材料采购合同。材料进场后,及时通知监理单位对进场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查,检查出厂合格证书,技术性能指标要求,并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工作,做好材料送货台帐记录。在材料质量检查中,凡是材料品种、规格、型号、性能不符合要求的一律做退场处理,不允许堆放在施工现场。
除了进行材料质量控制以外,还要进行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要重视从工序或检验批到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从人的质量行为着手抓起,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施工,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
重视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和系统性因素,对因地质条件变化、气温的骤然改变和水旱灾害以及地震、泥石流等对建筑质量的影响要高度关注,做到事前有计划、有预案、认真检查、细致观察,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建筑工程达到预定的功能。
3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工程成本和进度的管理与控制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与成本进度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首先要正确使用材料和机械,合理节约材料,材料要按照施工图预算中的材料消耗量计算确定,尽可能降低材料的损耗率,要采取限额领料,目标到班组,利益到个人,对进场机械要根据施工进度正确的调配,要定人定机定岗,要避免机械设备的闲置,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还要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要求,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的施工管理方法加强研究,将新的内容与传统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弄清楚它们的优缺点,使用范围,存在哪些风险,这些风险与收益对比是否值得采用。这些新的内容在技术上还存在哪些不足,有没有其他的替代措施,材料、人工、机械消耗是否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保证施工成本永远走在先进的行列。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安全是保障
首先,应加强上岗职工的安全教育。要对所有工种都以一些事故易发环节为重点进行教育,严格岗前培训教育,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对特殊工种,要进行严格的技能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通过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还应加强施工现场设备和环境管理。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和管理目标责任制,严格制定各种操作规程、安全保障和维护保养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况,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同时,还应建立严格的现场管理制度,加强对废水、废物、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的管理,尽量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再次,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安全检查应定期组织进行,及时填写安全检查评分表,并做好有关安全问题和隐患记录,建立安全检查档案。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安全检查时及时消除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结语:通过施工企业现场科学合理的组织、严格的质量管理、有效的成本和进度管理和控制,以及强化安全管理,可以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保证建筑物达到预定的功能,提升施工企业的形象,为施工企业的发展赢得优良的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