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影赏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开设英文电影赏析课的理论依据
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的基本特征是倡导个性化学习,而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按照本身已有的经验与知识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教师指导的一种建构活动。因而建构主义教学观更加注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英文电影赏析课已经为其实际应用于教学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它能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丰富的画面以及动听的音乐背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和乐趣。学生在享受电影带来的美感的同时,能够自然轻松地领悟到大量语言信息。
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基本教学目标
1、观看前要求学生充分了解所选的电影故事和原著作者(如果为名著改编的影片)。英语教师适当的给学生进行介绍,提高学生观影的兴趣和热情,并根据影片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
2、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掌握影片背景知识,主题和文化内涵等。
3、教师讲解影片节选部分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后,学生们能够表演出节选部分的内容。
4、要求学生能用英语简述并评价所欣赏的电影。
三、英文电影筛选方法
合适的影片才能给教学带来好的效果,作为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严格选材。电影教学专家邱政政指出:看原版外文电影有三看,一看语言是否大,二看内容是否接近生活,三看发音是否清晰地道。电影选择要内容健康、文化信息丰富、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可以用相对简单的英语电影,如《泰坦尼克号》、《百万美元宝贝》、《侏罗纪公园》、《公主日记》等,此类影片不但内容轻松搞笑,适合学生模仿、背诵,轻松地剧情更易学生融入其中,起到怡情作用。而《乱世佳人》、《阿甘正传》、《蒙娜丽莎的微笑》、《肖恩克的救赎》等文学性较强的影片则更适合高职类三年级学生等。这些源自经典文学名著的影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挖掘更多的语言素材,而且其中的经典台词可以用来模仿、翻译等。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
四、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教学方法
1、简要介绍所要赏析的电影的基本情况
开设英文电影赏析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水平,而非娱乐的目的,因此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介绍英美著名电影导演和演员小传及他们的成名作、代表作,介绍每一部佳作影片的故事梗概、主题思想、主要人物、主要对白,选择体现影片完整故事情节的主要对话,以及讲授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文化背景及语言难点,可用挂图、旁白、幻灯片等方式配合中英文对照来讲解。教师可集中讲解,也可以随着影片的播放穿插讲解,以便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最生活化的语言,在兴趣盎然的视听和阅读中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及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而提高分析、欣赏和判断能力。
2、任务分配
所要欣赏的英文电影基本情况介绍完毕后,教师向学生明确本次课要达到的目标并分配本次课的相关任务,如听力练习、口语学习、主题提炼或写电影评论。
3、电影放映
通过电影的播放,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在教师的精心挑选及合理安排下,学生能够欣赏到诸如故事片、动作片、纪录片、动画片、科幻片、音乐片等代表作品。本阶段的重点是排除干扰,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以利于激发其视听动机,增强其对影片语言内容、情节画面的理解和识记。
4、讨论和练习
集体讨论是英国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集体讨论的过程也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更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集体讨论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或自由发言等形式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畅所欲言。学生也可交流所记录下的自认为语言优美或富含哲理、启迪人生的经典句子或电影对白,供彼此在日常训练和对话中使用。在播放完每一部影片后,先从整部影片的角度出发,提出经典台词对白,要求学生掌握其发音、语音、语调、语速、连读、爆破,逐句聆听英文对白,反复跟读练习,达到会听、会说的目的,并根据影片中经典部分和带有浓厚教育意义的英文对白按难易程度要求学生背诵,然后从单词听写到句子或段落的听写,根据听写状况调整听力背诵难度与内容,再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分角色以小品的形式亲身体验英文配音,亲身领悟丰富多彩的语言和变化万千的语气、语调、节奏和断句。在紧张和兴奋的真实情景中,检验英语应用和表达能力。
总之,英文电影资料是鲜活的语言材料,它为我们学习英语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凭借生动形象、音与画结合的动感优势,精心设计的电影赏析课必定会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获益良多。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听力和口语的学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拓展视野,获得文学和电影艺术双重的审美享受,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经典英语电影作品赏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杨丽艳.谈英语专业电影赏析课设计.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3):62-63.
[3]夏娟.经典英美电影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9-20.
关键词:营销;电子商务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它的功能扩展到商务。目前电子商务发展到网上服务,通过网络使企业面向世界,带来巨大的深远的商机。
1市场营销概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如果想立足于市场则首先必须树立营销观念。营销是连接社会需要与企业功能的纽带。营销是一种创造行为。营销不仅是寻找顾客已存在的需要并且满足需要,而且还要发现和解决顾客并没有要求而应当热情响应的问题。营销是一种管理过程,是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管理。营销是研究市场,研究顾客需要特点和需求量,企业通过生产和经销对路产品,通过网络,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手段进行传播,使顾客获取利益。因此营销是企业与社会的纽带与桥梁。
2电子商务的优势
新兴的电子商务优于传统营销。电子商务使企业利用互联网处理日常的业务、交易,即与供应商、顾客、银行、分销商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日常联系,降低了企业生产与销售成本,缩短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的距离。近年来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医疗工作中突出问题,其原因诸多。重要原因是药厂与患者之间,医院与患者之间,隔着许多中间环节。药品又按照传统模式营销,由于层层加价,使药品价格高于成本价若干倍;传统药品营销客户数量少,销售成本高,便利性差,和患者沟通能力弱的缺点,而且患者又容易买到假药。电子商务就是用电话线,电脑网络来传输资讯,商品和服务。利用电子商务使药厂、医疗器械厂、医疗试剂厂容易处理日常的业务,电子商务是商业交易及工作流程自动化的技术应用。电子商务使医药企业管理阶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速产品传递的工具。通过网络采购与销售药品、试剂、医疗器械,使药厂与患者之间摆脱了传统的商业中介的束缚,降低销售药品成本费用,从而降低了药价,解决看病贵难题。缩短药厂和医院患者之间距离,改变了市场结构;扩大客户群体,给药厂带来了无限发展机会,提高营销效率。
3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的关系
传统市场营销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传统的市场营销还是新兴的电子商务,核心都是“营销”二字,其经济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实施方式及渠道不同。新兴的电子商务是对传统营销模式的一种改进和创新,它是基于传统营销的经济理论结合现代高科技发展而来。电子商务是网络时代对传统市场营销概念的延伸。传统的市场营销中,企业的营销活动受到地理环境和交通工具的限制,如药厂以往仅忠实地只做邻近客户生意,电子商务下药厂企业面向全球,用户移动鼠标即可轻易转向竞争对手。药厂可以借助于互联网与患者顾客进行互相沟通,收集药品疗效的市场信息,消费者满意调查。进一步实现药品、试剂、医疗器械消费跟踪、防伪、保护知识产权。传统的营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被动的,药厂在营销活动中“推销已有药品”,“以药品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电子商务没有地理约束和空间限制的全球市场,例如医学科研中心所需试剂盒在某个城市买不到,通过因特网向其它城市购买,网络营销贯彻满足客户需要的指导思想,这种购买试剂盒方式的最大特征是消费者的主导性,购物意愿掌握在消费者,科研人员手中,消费者通过媒介交互来查询有关试剂盒或服务的信息。所以电子商务从传统上的“以产品为中心”市场营销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变革。科研需要何种试剂盒,药厂就生产何种试剂盒.4电子商务对传统营销的影响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构成了新的市场营销平台。产生新的营销观念。市场营销理论也从传统的以企业的中心的4P理论(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的4C理论(客户、成本、便利、沟通)。传统营销4P理论认为企业只要围绕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四个要素,产品销售就有了保证。电子商务4C理论包括从客户角度分析、成本角度、便利、沟通角度分析。建立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新型企业-客户关系。电子商务在发掘客户方面优势无可比拟,寻找潜在目标客户不再是难题。例如,结核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控制三种疾病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结核病在部分地区呈现严重反弹局面,农民工这一群体结核病防治问题未能受到足够重视,成为结核病防治盲区。因为农民工流动地域广泛,流动的季节性,增加了结核病防治难度。通过电子网络及早发现目标客户,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信息公开制度,积极发展社会团体或组织采用电子商务及早发现、消除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盲区,寻找到潜在目标客户。4C理论电子商务满足患者对药品需求和欲望,使患者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药品,为药厂减少消耗,提高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从便利角度分析,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最大购买和使用便利。药厂和客户的双向沟通可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5电子商务对传统营销缺陷进行弥补
借助网络的强大传播功能和信息互动特点,实施高效、快捷的“一对一”营销。例如少见血型,器官移植中匹配。做到供需之间直接关系,直接服务,直接销售。免除了支付给中间环节的有关费用,可以大大节约营销成本,实现了供血者、供应器官者与患者良好对接,虽然各患者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能分别满足需要,从而增加了产品和服务的销售率与患者满意度。
电子商务使营销范围更加广泛。药品与患者关系并重,在电子商务环境条件下,药厂一开始着眼于全球。全球各地借助于互联网也能比较容易地了解药品及其销售状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是参与方,即B2B或B2C;二是交易性质,包括卖方服务器、买方服务器和中立的网上市场交易。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都对运输、物流与供应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卖方电子商务
利用互联网进行卖方电子商务已经为运输与物流企业所广泛接受,特别是用于客户服务和销售服务产品,如让客户登录公司的网站预订服务和跟踪货物。
许多企业建立卖方电子商务,是看到了客户访问网站比拨打呼叫中心对企业更有利。由于企业不需要员工来参与交易,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消除了客户/员工交流不当的风险。这种风险在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时更大,因为客户可能在24小时内随时呼叫。企业建立的卖方电子商务范围各有不同,有的企业通过建立独特的网站来创造竞争优势,他们为每一位客户建立个性化的门户,提供全面的支持能力,包括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
二、卖方电子商务的障碍
运输承运人在利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的供应链期望时也会遇到一些障碍,主要是货物的跟踪问题。客户想知道货物的位置,希望对有时间要求的送货出现情况时能够得到提醒。这个问题可能以两种形式出现:货主和中间承运人。
如果货主希望跟踪每一宗货物,他需要登录每个承运人或物流服务商的网站,多宗货物就需要持续在这些网站间移动,由此带来三个问题:第一,货主必须在跟踪前将承运人与货物相匹配,这有时对客户来说是复杂和困难的;第二,承运人通常使用运输设备ID或货物ID来跟踪,并不一定总是保持客户使用的统一的货物ID(如采购订单、货仓号、海关文件、看板号等),有时这会使客户跟踪货物几乎不可能;第三,也许是最重要的,客户缺少一个专注点。所有这些都只能使客户得到次优的结果。
有些运输是多式联运-涉及不止一个承运人和运输模式,通常由一个中间承运人来协调。中间承运人必须知道运输设备何时能使用,这也面临一个信息分散的问题。例如他们不得不查询多个铁路、轮船和码头的网站,以了解每个运输设备的情况。如果没有完整的信息,中间承运人就不能优化这些设备的移动。
三、中间商的兴起
供应链改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引起许多企业的关注。随着企业运行的全球化,外包越来越普遍。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60%使用第三方物流(3PL)服务,许多企业还不止使用一家。
使用3PL可以使企业通过减少运营和资金成本来改进财务状况,同时也可以通过提供单个承运人所不具有的范围和规模来简化运输采购决策。成功的3PL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提供服务,使用地面、海洋和航空等运输方式,并可通过规模化提高效益。
信息技术使3PL能够充分发挥规模优势,许多客户认为3PL比一般承运人具有系统优势,包括客户服务能力。最近又兴起了领先物流提供商(LLP)或第四方物流提供商(4PL),作为客户的战略伙伴而不是像3PL那样的战术伙伴。4PL是供应链集成商,他整合自身及其他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
4PL所需的技能是独特的,根据物流外包所需的运行技能要求而大不相同。战略咨询、业务流程重组、技术整合、富有经验人员的管理、全球能力和管理多个服务提供商能力是常用的4PL技能。4PL也可以作为信息中间商(INFOMEDIARY)提供3PL服务,这是电子商务爆炸的结果。
四、买方电子商务
买方电子商务是企业将采购放在网上,以得到方便、及时和多种选择的供应。如3PL可以用这种方式确保拥有充足的、有效的承运人的运输能力。
五、网上市场电子商务
运输行业已经分化为三类。最基本的是直接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基于资产的承运人,他们与客户建立的是"一对一"的关系,与客户分别签订双边合同。除此之外,有两个新的市场形式。一是中间承运人在汽车站张贴告示,提供运输能力及对寻求运输能力作出响应。这种形式逐渐演变为货运商通过电话、传真和E-MAIL等形式进行货物配载,并进而发展为3PL。
电子商务将传统的方法在互联网上实现。BBS最简单,提供商收集和分布来自承运人的运载供应信息和来自客户的运载需求信息。当承运人和客户看到感兴趣的条目时,双方直接商洽。这一商业模式非常简单,BBS提供商按月收取登录费并提供服务。由于用户很少登录多个类似的网站,因而率先做大的提供商就会取得竞争优势。提供商有两个办法来增加收入,一是扩展到其他运输模式,这个不太容易;二是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如提供信用支票、购买汽油和进行团体折扣等。这些服务通常由第三方提供,并向BBS提供商付费。
另一种类型的网上市场电子商务是拍卖,即通过拍卖确定运费。货主或者将标书放在网上供承运人浏览和投标,或者直接要求承运人提供最优惠价格。有些承运人也会运能并寻求投标。投标过程是不透明的,在预先设定的日期和时间的赢方就赢得投标。这一系统似乎很直接,但也存在不少潜在的问题。客户和承运人都可能希望缩小投标者的范围,因而完善的拍卖需要筛选标书。拍卖的商业模式是登录与交易费的结合,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能确保最终中标者的履行和付费,所以有些拍卖网站试图要求提供他们来支付运费来解决这一问题。
网上市场电子商务还可以进行交易,像商品交易一样买进和卖出,不过目前只让具有运输能力的提供商参与交易,而不让投机商参与。网上交易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参与者可能只是彼此传递价格信息。
六、未来的走向
许多承运人担心新技术会导致运费的进一步下降,的确,网上拍卖大都会使服务价格下降,这可能是服务的不可持续性的反映。但运输市场的价格,主要还是取决于供求,电子商务不会使运费进一步下降,而只是加快了运费下降的速度,市场中更好的沟通和信息将使价格迅速到达市场平衡点。
除了市场集合和中介之外,电子商务的渗透力还取决于市场供需,例如承运人越多的市场越容易渗透,具有完善的中间商的运输市场(如消费品运输)比传统上不依靠中间商的市场(如大宗货物运输)更容易引入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货主需要认真地考虑其选择。如果他们假定需求接近或超过供应,他们将希望以运输合同的形式解决大部分运力。但如果他们假定供应超过需求,他们将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得运输能力。对市场状况的错误预测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3PL和运输中间商必须在两个层面上进行运输采购决策,因为他们既是运输的买方又是运输的卖方。运输中间商是通过买卖差价获取利益,他们的错误决策将是致命的。
电子商务增加了出现各种结果的可能性。承运人可能发现提供市场交易确定价格并不容易,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信息系统和人员来应付市场的变化。这种情况下,与3PL签订合同是容易的选择。客户也常常发现自己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交易中力不从心,他们也会趋于寻求3PL的服务。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管理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交易手段和商业运作模式,给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税收管理带来了诸多新问题。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化、数字化、隐匿化,对现行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我们必须对电子商务正确认识和了解,认真分析和研究电子商务给税收管理带来的影响,积极探索对电子商务税收管理的对策,从而使税收管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一从税收管理角度对电子商务的再认识
电子商务是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主要是指Internet网络),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的活动。实质上,电子商务并未改变“商品(劳务)货币一商品(劳务)”这一商品(劳务)贸易的本质,只是改变了传统的交易形式,提高了贸易的效率,使商品劳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概念得到全球化的拓展。从资金流方面看,电子商务和传统贸易一样,同样涉及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而资金流则是据以课税的重要依据。
从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广告宣传,其次是谈判签约,最后是支付与配送。对于离线交易,一般都要经过以上三个阶段,而在线交易过程则更为简单,通过网上银行、邮政汇款或输入手机号码等形式支付资金后,即可下载或接收相关数字化产品完成交易,免除了产品配送繁琐程序。从交易的流转程式来看,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的流转程式,即网络商品直销的流转程式和网络商品中介交易的流转程式。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给传统的商品流通形式、劳务提供形式和财务管理方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给与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税收带来冲击和挑战。
(一)对税收制度的影响
1.对增值税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增值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原来征收增值税的部分有形产品转化为无形的数字化产品后征税时如何适用税种的问题。
2.对营业税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现行营业税的影响除了上述提到部分数字化产品适用税种的问题外,主要是提供网上远程服务劳务征税地点的确定问题。我国目前营业税确定课税地点是按照劳务发生地的原则,而在电子商务中这种远程劳务由于其劳务的提供完全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劳务发生地变得模糊,其征税地点该如何确定呢?如果是跨国远程劳务服务,由于劳务发生地的确认问题,还将引发截然不同的征税结果:对于国内企业向境外提供远程劳务,若以提供地为劳务发生地,则应征收营业税;反之以消费地为劳务发生地,则不征营业税。对于国内企业接受境外远程劳务,若以提供地为发生地,则不征营业税,反之以消费地为发生地则应征营业税。
3.对进口环节税收的影响
在线交易对进口环节税收的影响是通过两个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其一,当有形产品转化为无形产品进行在线交易时,其交易的基本环节都在网上完成。其二,跨国在线交易可以不经过国家的海关关卡和征税系统,海关在网络面前英雄无用武之地。
(二)电子商务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1,商品数字化,税种,税率确认困难在传统贸易中,商品、劳务、特许权容易区分,因此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适用税种、税率均有不同的规定。然而,通过因特网传送数字化商品、进行在线交易,税务机关难以掌握交易具体信息,因此对交易性质及适用税种税率难以确认。
2交易隐蔽流动,税源控管困难在传统交易的情况下,经营者一般都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或住所,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经营者通过服务器在网上从事商务活动,不需固定的经营场所,服务器也很容易移动,交易地点灵活多变,税务机关难以从地域上进行清理控管,因而经营者为逃避税务管理,不办理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极易产生漏征漏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3.商品交易简化,征税环节减少传统交易模式下,商业中介如人、批发商、零售商、包括常设机构等有规范的税务登记和固定营业地点,征税和管理相对容易,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产品或劳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直接交易,在征税环节减少的情况下,消费地难以从批发商、零售商等中介环节取得税收;而买卖双方均具有较高的隐蔽性,税务机关难以控管,可能导致大量的税收流失。
4、交易地点集中,税源分布失衡目前我国对网上交易的征税地点尚未作出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为方便起见,都以售货方或劳务提供方所在地为征税地点,这样,一方面由于采用汇总缴纳规则造成所得税税源向生产地或劳务提供地集中,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售货方或劳务提供方所在地为征税地点的办法造成流转税税源向生产地或劳务提供地集中,从而加剧了税源的不均衡分布,造成了国内税源分配面临争议。此外,跨国公司可以在避税地设立服务器,将网上交易的提供地或接受地转至该地以规避某些税收。
三、加强电子商务税收管理的对策
怎样对电子商务征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税收征管的技术手段的研究上。电子商务具有隐蔽性、流动性的特点,空间上地域上的距离并不构成交易的障碍,这无疑给税收征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将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复杂化而感到无所适从做法,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电子商务税收管理。
1、完善登记管理,实施源头控管。
2、控制资金流,把握电子商务管理的关键环节。
3、制定网上交易的税收控管措施。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由于网络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故而计算机技术也逐渐与各大行业发展结合,出现了许多复合性发展的行业,这是信息时展的特点之一。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的营销模式,能够不受地理位置及风俗文化等影响,进行商业贸易,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与商业贸易的完美结合,作为电子商务的主要运作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营销,对与产品的信息及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当下的商业贸易中也占据的主导地位。
一、电子商务及计算机网络营销的基本介绍
计算机网络营销的定义是贸易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其产品进行宣传推广、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营销运作,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产品销售的一种模式,不同于传统营销的区域化及人手推广等特点,计算机网络营销的信息范围更广,加之世界网民的逐渐变多及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可以说网络信息的影响力度更为广泛,可以说计算机网络营销是一种利用媒体技术实现产品销售的手段,故而虽然是在虚拟世界进行产品的销售,但实际上其销售理念与传统的营销是一样的,只不过营销的手段及方式不同而已。与传统营销一样,都是以客户为中心,市场细化的营销方式,但计算机网络营销是将商业行为完全网络化。
电子商务是一种信息的商业运营模式,具体是指在网络发达情况下,利用网络进行上下线订单及供货,钱款也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例如支付宝或微信等等,通过实现消费者在网络上的消费,商务与商务之间的网上贸易及电子支付等等其他交易、商务、金融及相关服务的一个总称。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技术的渊源,从总体归属角度来说,计算机网络营销是归在电子商务中的,但两者之间是存在差别的,电子商务注重的是实现产品的电子交易,而计算机网络营销则是注重交易前的宣传及推广以及售后服务等等。
二、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1.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优势
由于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营销一样,都是计算机与企业贸易的综合产物,可以说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的应用潜力是很大的,应用过程也比较的契合。准确来说,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拥有下列几个优势:
1.1准确定位市场,在计算机网络营销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获
得市场产品信息,掌握市场中产品的供求变化规律,理解和总结市场中可能的产品需求,进行合理的市场规划,科学的细分市场,在市场供求和产品设计优化等方面,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
1.2有效降低成本,产品的成本是通过生产成本、运输成本、营销成本及盈利需求等等的综合后产生的一个较为符合产品销售的价格,计算机网络营销不同于传统的营销模式,能够大大降低中间成本的输出,不会向传统营销一样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宣传,再者就是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及时收集客户的信息及产品的反馈情况,能够迅速建立其客户的档案,便于以后其他产品的销售,可以说更具备商業价值,故而无论是从性价比的角度,还是具体成本输出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营销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因此,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简单易行、效率高、低成本的优势,以此来降低产品的价格,从而提高高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达到控制市场的目的。
1.3市场拓展能力更广,不谈世界网民的数量,光是我国网民每年的增长数值都十分的可观,不同于传统营销手段的比较区域化,计算机网络营销的宣传范围更广,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商家。在网络上信息,能够使得产品的信息得到更多的关注,商家也能够更快更迅速地掌握产品的定位,从而将产品的销售市场进一步打开。
2.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注意点
虽然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的应用具备许多优势,但总归两者之间是有所差别的,为了有效地提升电子商务的营销力度,计算机网络营销在应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点:
2.1信息更新要及时,虽然计算机网络营销能够有效地增强产品信息的推广力度,但网络信息的数量是庞大的,为了确保产品信息能够在众多产品信息推广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及时的更新产品信息。再者就是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应该从现有的消费者反馈及市场调研情况入手,及时地调整产品各项信息,从而符合大多数客户的喜好及需求,有效地增加产品销售量,提升电子商务的营销效率。
2.2增快产品更新和技术创新,计算机网络营销较强的交互性,拉近了产品生产企业与需求用户间的距离,同时使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方便。这就要求企业更好的去了解用户的偏好和倾向,掌握用户的需求规律,并以此作为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出发点,进行对产品的优化和调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多媒体; 视屏剪辑; 英语听力教学; 单词记忆;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8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国家投入巨资改善学校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走入普通中小学。即便是偏远的山区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英文电影也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对象从客体过渡到主体,外语教学法从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的发展,许多学者在不断地探寻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有些教师把电影用于英语教学,认为电影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听说能力的方法。国外的学者曾对此作了许多研究,Harmer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中就视听教学进行了一章的讲述,他认为在语言教学中视听材料的使用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通常运用off-air (停播)的材料让课堂生动起来。
上世纪80年代电影字幕首次引入外语教学课堂。它被认为是一种增加学习者的注意力,减少焦虑,增加学生学习动力和增强语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式。看英文电影学英语的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纵观近年来的研究,王守元、苗兴伟的“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一文中谈到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放些电影、电视片对英语听力教学有促进作用:“在听力教学中使用视听材料可使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对视觉型、听觉型、感受型等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是有益的”。龙千红从优越性、可行性、操作方法、选片标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电影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问题,指出英语电影用于听说教学的前景广阔。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照实验方式对62名山东省某高中高二的学生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并通过访问方式对学生反馈意见进行采集。实验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英语电影剪辑转换为两种形式:(a) 无文字注释有视屏画面的电影剪辑;(b) 带有文字注释和视屏的电影剪辑;实验以学生对相关单词的记忆程度和材料内容的复述水平为判断依据。62名学生按照班级被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在课上观看无文字注释的电影剪辑。对照组的学生在课上观看有文字注释的电影剪辑。各组每重复观看两遍后进行听力和单词记忆测试。具体细节如下:
1. 参与者为来自山东省中部某高中二年级的62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实验。他们自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英语。其中男生20人,女生42人。
2. 教学材料为12段影片剪辑。他们分别来自三部英文电影《小鸡快跑》《阿甘正传》《圣诞夜惊魂》。每段剪辑长5~10分钟。每段影片剪辑在重复收看两遍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 What is Rocky’s attitude toward the other chickens’ life? 《小鸡快跑》
2) Does Ginger believe that the chickens can fly out of the farm? 《小鸡快跑》
3) Why doesn’t Rocky directly tell the chickens that he cannot fly? 《小鸡快跑》
4) What does the phrase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usually refer to? 《小鸡快跑》
1) In what ways was Forrest not so normal? 《阿甘正传》
2) How did Mrs. Gump educate Forrest Gump? 《阿甘正传》
3) Why did Mr. Hancock refuse to take Forrest into the Greenbow County Central School? 《阿甘正传》
4)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entence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life? 《阿甘正传》
1)Why is Sally lying to the Scientist about the soup? 《圣诞夜惊魂》
2)Why is Jack so anxious to tell the townsmen about Christmas? 《圣诞夜惊魂》
3)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alloween and Christmas?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holidays? (open) 《圣诞夜惊魂》
4)Has Jack really got the essence of Christmas? 《圣诞夜惊魂》
3. 单词测试采用填空的方式。每段视频播放两遍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关键词测试。测试题为该段视频的英文字幕其中有6~10个关键词被抠出来(划线处保留单词的首字母且该词为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词)。
四、实验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 听力材料为带有文字注释和视屏的语音材料的学生成绩最好。听力材料为无文字注释和视屏画面的语音材料的学生成绩最差。通过访问调查得知,没有获得注释帮助的学生认为注释的缺失阻碍了他们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相关单词的记忆。获得文字注释组的学生认为屏幕上的文字注释有效的帮助他们对单词的记忆。获得图像注释的学生认为画面注释使他们对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入形象,对单词的记忆周期也更长。
五、讨论
通过对62名学生的采访发现,有些同学认为文字注释比单有图像注释的更有效果。因为图像注释需要更多的思维转换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努力。然而,Salomon认为,学习者所花费的脑力越少,他的学习成果也越低。同理,当学生认为文字注释更简单时,他对信息处理所作的努力也就越少,从而对单词的记忆时间也就越短。
六、结论
经实验证明,当听力练习上下文相关辅助信息时,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会受到很大阻碍。文字和图像信息的添加大大的帮助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记忆。Guillory认为带有注释的听力材料可以加强学生自主练习听力的动力。多媒体语言学习环境中的带有关键词注释和真实情景的视频听力材料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自觉的进行听力课外练习。
参考文献:
[1]Harmer., J. 200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陈俊,(2008), 浅谈英文电影赏析对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作用 [J]。《科技信息》,总第13期,267。
[论文摘 要] 动画电影结合美术和电影的综合特点,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审美特点吸引着广大的爱好者和制作者。动画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与艺术形式,叙事则是动画电影的核心,也是中国动画电影中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本文从动画电影的选材、主题手法、角色上来谈,最后论述中国动画电影如何发展,提出问题并展望中国动画应该如何发展。
动画电影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到今天的繁荣期,动画形式已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较世界各国动漫的发展,中国动漫还存在一些差距。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动漫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但像动画片《魔比斯环》这样的片子如何能抵抗《怪物史莱克》,关键就要看其叙事策略了。动画电影应有理性的解析,把握商业动画电影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发挥动画艺术的优势。
一、从选材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形式,在选材上应遵循电影艺术的一般原则,但动画电影由于其媒介、制作方式、制作材料、制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独特性,而有别于其他电影艺术的选材。在选材上我们首先要确定产品的对象是谁,所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例如,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动画题材最受欢迎,市场效益也最好,因为它受众面广,市场收益相应也会多。关于动画的选材也有侧重于儿童化的,有人认为动画就是给小孩看的,不适合表现深层次的题材。有人则认为,动画可以表现所有的题材,我们所谓的动画全民娱乐的时代已经到来。其实,动画隶属于电影中一个分支,在题材表达上必须符合动画本体特征。动画电影区别于实拍电影,最明显的特征是动画具有高度虚拟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动画不可能像实拍电影那样接近真实。在一些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中,很少如实描写日常生活,相反的是尽力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动画可以天马行空地讲述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没人会对动画片中的老鼠为什么会打败猫而吹毛求疵。其次,动画电影的题材相对比较简单。在动画中,造型的线索简单、矛盾简单、人物关系简单,例如在中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就比较容易被改编成优秀的动画作品,而《红楼梦》就非常不适合动画改编。在《红楼梦》中光是人物关系就已经十分复杂了,再加上场景之类的更是繁复。
动画表现的题材可以更加成人化。动画片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以成人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片现在比比皆是。这样从商业价值上讲,单纯考虑儿童观众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通常只为儿童制作的动画片仅仅能在电影院的下午和傍晚时间放映,而国家经常出台福利政策限制儿童电影的票价,这样一来票房收入也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动画电影观众扩展至成人范畴,那么就可以进入晚场时段放映并因此有获得更高票房收入的可能。①这样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发展价值上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动画片《蓝皮鼠和大脸猫》,其后续的商业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二、从主题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是一种用来表现其特有主题的艺术形式。在动画片中不是说所有的都必须有严格意义上的叙事主题。许多艺术类的动画短片并不需要深刻的叙事主题,其动画可以作为一种纯视觉形象的一种表达方式。一部个性化的艺术动画短片,可能只要有一个绝佳的创意或者奇妙的视觉展现,就能创造出很好的效果,观众乐在其中,得到纯粹视觉感官体验。但是作为动画电影却并不是这样,动画电影通常是以故事情节来传达大众共有的精神状态。在动画电影的学习中不应纯粹追求视觉盛宴,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如果把这类作品打回原形,不过是儿童玩具万花筒罢了。因此动画电影的主题选材尤其重要。
动画电影的主题必须突出,如果一部动画片有多种主题而没有主次变化。那么最终这部动画片将失去主题。例如,日本动画《再见,萤火虫》就是一部以旁观者的角度展现战争悲剧的影片。除了在开场展现了空袭后的惨状外,片中并没有过多地描述战争的惨状,而是通过描述两兄妹单纯真挚的情感将战争的残酷性深深地刻入观众的心里,使得全片一直弥漫在悲剧的氛围当中。这就是主题的选择的重要性,好的主题能引人入胜,使整部动画具有意义感。
在动画的主题选择中,应该通过画面和情节自然流露出来,创作者的观点要尽可能曲折。但也不是说越曲折越好,不能让观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就好。另外动画片的主题选择应有较高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要在动画语言、动画形式上做多种尝试,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主题以吸引观众。选择好主题的叙事方式后,故事的发展情节多以整个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尾的先后时间顺序展开,围绕故事情节主线,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这样的叙事结构可看性强,不仅符合人们的观赏需求,而且对于儿童这个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年龄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适合儿童。
三、从角色上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谈到角色,大家都会想到“米老鼠、唐老鸭”。作为一部商业动画长片来说,当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发展定下来以后,角色的设置无疑就是最重要的了。动画是创造生命、赋予角色生命的一种艺术形式。角色是动画中的视觉核心,很多经典的动画片,在多年以后,故事可能会被观众淡忘,但是观众往往能记住里面的“角色”,能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也一定是那些经久不衰的角色造型。因此从每个角度来说,动画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角色塑造的成功。因为在动画中,对角色的塑造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再现,而是一个虚拟夸张角色的塑造过程。角色造型设计不是纯粹的视觉问题,是抽象再创造的过程,是文学语言的视觉化,好的角色能给观众以遐想,能充分引起观众的兴趣。
动画电影是一种允许和鼓励个人创造的艺术形式,其中的角色设置可以不遵循现实生活中的约束,可以超现实生活,以凌驾于现实之上的能力。在动画里,动物可以开口说话,可以有自己的思维,甚至桌椅板凳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件都可以行走跳跃等。动画中角色的形象不管是什么类型,都是拟人化了的人或物,体现着人类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例如动画片《美女与野兽》中的“烛台先生” “挂钟管家” “茶壶大妈”等。但动画角色的“假定性”也有其自身的限度,不能毫无节制地天马行空。不管动画片中的角色如何离奇,如何荒诞不经,它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内在逻辑,使观众相信并能够接受。如果只一味强调角色的“奇异性”,以至于失去了真实的逻辑基础的话,这样的动画角色必定是不受观众欢迎的、失败的。动画角色在性格上应简洁明了、艺术形象鲜明突出、主要角色的性格定位是循序渐进的。这样做并不是把角色简面化,而是为了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商业动画长片中,角色不仅仅是动画中的简单形象,而在后期开发的主要产品上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作用。
四、回首与展望,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之发展
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都和其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动画也不例外。西方文化发展中的、希腊城邦文明、基督兴起等,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惟一不曾间断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自身很强的修复能力。20世纪的中国动画是作为区域的一个个案存在的,那时的中国动画人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动画这种异域艺术品种“中国化”。似乎这就是中国动画的生存之道,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就要追究什么是“中国风格的动画”?是不是改编了古典神话,做了水墨效果,加上民族音乐就是中国风格的动画呢?在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创作中,民族风格第一次被提及。中国动画电影史评价专家说:“该片还是首次将中国山水画搬上银幕,第一次让静止的中国山水活动起来,影片大量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特点,赋予了每个重要角色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之具有较为浓郁的民族特色。”②1956年,著名动画导演特伟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并在后来执导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里体现出来。之后,国产动画陆续推出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剪纸风格的《猪八戒吃西瓜》、木偶动画《孔雀公主》、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在1964年,对于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改编是拍摄出了集这一时期民族动画风格的成功探索。通过以上的论据得出,中国风格的动画其实就是“中国题材、中国样式、中国音乐”三者相加。无论是剪纸、皮影、汉代画像砖还是水墨画,能想到的民间美术资源基本上都曾经被动画所采用。早期是将传统山水画动起来,后来是将许多民间艺术形式动起来,如木偶、剪纸、皮影、汉像砖等,再后来是将水墨画动起来。不管是动画电影还是电视动画的创作者,都以从中国传统美术中吸取养分为荣。结合传统工艺,从民间考察调研得到大量素材,而从中获得灵感,并将这些具有民族化特征的传统艺术形式运用到动画中去。“人物用线条刻画,而背景则用晕染的方法,两者相辅相成,试图把中国传统人物画中所谓‘吴带当风’的韵味,在动画银幕上体现出来。在背景设计上,借鉴了敦煌壁画、藻井、中国古建筑的风貌,恰到好处地把握好似与不似之间的分寸。”③
在当今,整个社会生活节奏变化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动画的世界身份到底应该是什么?是不是应该完全隔绝于主流商业动画,盲目地发展所谓的“中国学派”?这肯定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动画电影对于当代的观众来说。首先要好看(娱乐性),其次才是有特色(艺术性)。我们对于当代中国动画创作中的民族性问题,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国产动画在20世纪80年代中存在一些弊端,在那时一直将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为最高标准。但动画创作逐渐偏离了动画的本体,淡化了动画的叙事,一味地在选材和视觉表现上追求与传统艺术的简单对接,这样就忽略了叙事策略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当代动画来说,在动画价值的追求和动画叙事的研究上需要我们努力。在选材上,我国动画作品的选题大多以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改编而成,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较多老套范围狭窄。在动画产业的发展中,我们不能一直抱着五千年文明不放,那样就很难走出自设的牢笼。我国动画大师万籁鸣曾经回忆说:“动画片在中国出现,在题材选择上就与西方的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我们没有时间开玩笑,我们要让同胞觉醒起来。”④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所拥有的精神是可以跨越时代的。中国动画一味偏重于低龄儿童。更多观众只能接受这样一种观念:“动画片应该像保姆一样百般呵护他们的孩子”,这些观念都需要我们去改正,其整体的叙事策略需要我们斟酌。
动画作为一种大众娱乐的文化产业。所谓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需要借鉴与吸收。我们应该探索其中规律,深入研究,从中寻求自己的文化个性和创意,寻求正确叙事策略和方式,真正创造出自主模式成长的中国动画,从而真正地走向世界。
注释:
① 薛燕平:《非主流动画电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
②③④ 周鲒:《动画电影分析》,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72页,第474页,第476页。
[参考文献]
[1] 谭玲,殷俊.动漫产业[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 孙立军.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 徐振东.经典动画赏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论文摘 要】近年来,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也开设了英美文学课程。然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学存在种种困难。本文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出发,提出利用影视作品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一教学模式的探讨,是对传统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也开设了英美文学课程。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他们没有学习相关的课程,基础薄弱,理解和吸收知识存在困难;第二,由于这些课程属于素质拓展课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在学习时间上投入不足,影响学习效果;第三,课程课时设置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安排,无法充分展开相关知识的讲授和发挥,学生不能像专业学生那样多角度不同层面来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由于这种种原因,和面向英语专业的教学相比,在非英语专业开展文学课程的教学更加困难重重,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也毫无乐趣可言,无法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同样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对象,能否借鉴和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如何有声有色地开展非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思考。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众多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就在大学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和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中如何应用影视作品,改善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模式的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借用声音、图像和视频材料,各种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和辅助材料也日益完善。在这些多媒体资源的辅助下,教师一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强调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强了课堂互动。其中,影视作品在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课程教学中也得到了普及应用,并收到了积极的效果[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结和借鉴他人以及前人的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是提高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影视作品以及其他多媒体手段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运用和日渐流行也说明了这一点。在非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中借鉴和采用类似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影视资源,改变教学模式,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教学形势的需要。
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的灌输,学习不是简单的行为主义的S-R(刺激-反应)过程,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即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种途径来建构个人意义的过程[2](杨新亮 孟凡韶 ,2009:27)。在这一过程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环境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提供某种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分析、加工所学知识,使新知识逐渐融入自身知识结构。从这一点出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影视作品的介入,能在非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影视作品资源能弥补教材本身的不足。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针对非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专业教材进行删减,而传统的专业教材大都篇幅长,内容多。由于课程本身的要求和材料编排,教材的主要载体是体现文学史各个发展时期的不同英语语言形式。学生在学习远古,中古和现代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这种并不熟悉的语言形式学习相关文学知识。对于他们而言,难度大,难以能激发学习兴趣,缺乏强大和持久的学习动机。通过引入相关作品的影视资源,可以有效降低难度。如前所述,非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学生对各个时期文学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形象等知识达到基本的识记和理解即可。在引入影视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简要介绍相关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所处的时代背景、基本特点等重要信息,这样可以省去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这一环节,降低了难度。同时也能安排更多的课时开展其他教学活动。第二,与教材相比,影视作品形式直观,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生动逼真的场景,再现相关文学作品的情节,有助于识记和理解。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融声音,图像,灯光,表演等各种艺术表达形式于一体,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让人在观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按照电影过程理论,人对电影的欣赏包括准备、进入、共鸣性、回味性延留四个阶段[3]。教师在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遵循这一规律来安排教学环节,把知识的讲授与学生接收影视作品的心理规律相结合,从不同侧面开展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在引入影视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其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把原有的课本知识灌输转向多层次地培养学生能力。只要把相关影视作品和教材充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实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转贴于
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直是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最早期的《一千零一夜》、《十日谈》到结合现代社会因素全新演绎的《哈姆雷特》,众多的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其中一些作品还多次重拍、翻拍,像《简爱》、《傲慢与偏见》等都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这些作品的出现丰富了大众文化市场,也为文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理解识记,培养文化意识;组织协作,训练口语表达;联系实际,训练辩证思维。以讲授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
《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学生对这一作品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在播放《威尼斯商人》的电影前,教师首先结合课本知识,简要介绍莎士比亚所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及其作品的主题,并提醒学生这些内容在电影的开始阶段都有所体现,不仅引导学生识记和理解基本知识,更要把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形式,训练和培养文化意识。第二步,在学生观看电影的时候,教师结合原著,引导学生关注电影中主要人物如安东尼奥、夏洛克、鲍西娅、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的性格特点、形象塑造、矛盾冲突等,要求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电影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之处。影片结束后要求学生按小组轮流发言,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能提高和改善他们有效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技巧。第三步,是有针对性训练思维的练习环节。在《威尼斯商人》这部影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犹太商人夏洛克的遭遇和命运,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遵循合同、重视信用的夏洛克会落得如此下场?你是否同情他的遭遇?他的遭遇是否与他的犹太人身份有关?除了以往的文学主题之外,你还能否从这部作品/影片中提炼出其他主题?通过讨论和思考这些问题,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思辨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步骤的时间分配可以灵活变动,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难易程度、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理解程度决定时间的分配和具体的任务安排。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事先给定思考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学生;也可以要求学生就影视作品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进行表演;还可以对对同一主题下的不同作品进行讨论,例如在观看《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爱情观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就这一问题开展辩论。总之,非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要上得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一切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训练和培养能力为目标,灵活编排课堂学习环节和相关教学活动。
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这种课堂学习模式无法面面俱到,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播放每一部文学代表作的影视作品,然后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赏析。然而,这种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环节,营造学习环境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更有效的改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按照课堂的操作模式,寻找相关资源进行学习。这也从另一侧面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参考和借鉴探索影视作品在大学英语课程和英语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式,结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非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影视作品,是对传统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善教学模式,改变现有教学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松林,李洪琴. 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21-2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结题论文。
一 改“线性思维方式”为“四维思维方式”
视听语言教学从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开始,一直到声画关系,内容涉及到影视创作中的各个重要概念,它将各门专业课的内在联系串接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脉络。通过“视听语言”课程的设置,在使学生熟练掌握视听表达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让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就建立起视觉思维的习惯,告别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下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文字思维,从而写出具有画面感的剧本,而非“纯文字”的剧本。这一点对于学生日后的专业发展尤为重要,同时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重视并完善视听语言课的教学,至少能做到将学生“领进门”,让其了解视觉思维的基础性和重要性。[1]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长期接受文字性的知识,高校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视听语言时,思维方式仍是线性的。文字即使描述的再过详细,也是带有很大抽象性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观众阅读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与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传授视听语言课程的首要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改“线性思维方式”为“四维思维方式”。从单一的线性方式,向视听一体化的四维方式转变。比如,我们看到“姑娘的腰肢像垂柳一样柔软”的语句时,我们都能理解它的含义。然而在拍电影、电视时,如果也按照这样的文学思维进行操作,先出现一个姑娘的画面,再接上垂柳的画面,观众则很难明白导演的意图,无法将两者进行联系,很难想到“姑娘的腰肢像垂柳一样柔软”。当然,培养学生的视听思维并不是将其与文学思维进行对立,更不是对文学思维的排斥,而是在影视专业教学过程中,将二者融会贯通,使二者相得益彰。在教学中要突出影视艺术的专业性质,配合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丰富影视艺术专业的内涵,使学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素质。也就是说,既要确立视听思维,并且超越视听思维,同时掌握文学思维,才能更好地运用视听思维。
“学习‘视听语言’必须以新的眼光和思维看电影和电视中的形象, 然后掌握关于视觉、镜头、画面创作过程和规律的知识。”[2]但是,现在的学生一般对枯燥的理论不感兴趣,尤其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打破原有的旧框架,尝试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创造一个重理论、更重实践的新的教学模式,用理论知识结合片例分析的方法,具体讲解视听语言所包含的画面造型语言、剪辑、运动摄影与声画关系等内容,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知识和思维启发。
二 细化影视片段赏析教学法
视听语言的教学离不开对经典影视片段的分析解读,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以下两个误区。一个是影视片段的选取不够简洁,学生忘了案例分析的初衷,倾向消遣娱乐;二是泛泛而谈,案例选择没有针对性,仅仅停留在对主题、人物的解析,没有深入探讨视听语言层次。
很多老师在分析影片时往往“就事论事”,只分析例子中与所讲内容相关的部分,例如,讲到景别,就忽视镜头的运动、场面调度、声音、光线等因素,这样做虽然能够突出重点,但却不利于建立起学生解读影片的整体观。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的美体现在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在分析影片,就要做到全方位立体交叉的来解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将影视片段的引用细化到每个知识点,避免长段落的使用,所有片段最长不超过五分钟,最短也就几十秒。以《画面语言》一课为例,在讲解画面造型时,笔者节选了贾樟柯电影作品《小武》中,梁小武到胡梅梅家的片段。这个片段里,梁小武到胡梅梅家找她,但胡梅梅还没有起床,于是小武就站在门口背对着胡梅梅和她说话,一直等她披好衣服,小武才进屋里坐。在这里,导演运用了一个固定镜头,穿过小武的胳膊拍摄屋内的场景,将小武心里的别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段镜头的时间长度很短,但却能说明问题,一个个细小的知识点不再空泛,通过形象具体的画面,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对他们的实际操作也有借鉴意义。
基于“视听语言”课要调动学生感官接受的特性,在课堂上单凭文字讲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媒介手段来丰富教学。而这其中,一定不能忽视的就是课件的制作,不同于其它课程的课件以文字为主、只突出重点的特点,“视听语言”的课件既要图文并茂,又要声画结合,尽量做到每个概念和理论都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来配合讲解。老师应当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利用网络,教师讲解抽象理论的同时,学生可以随时链接到教师所引用的影视片段,对于学生来说,具体的影视作品有助于他们理解比较抽象的理论,能够较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理论与实例的融会贯通。
影视片段赏析教学对任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阅片量,既要选取经典作品,也要结合学生口味,挑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影视作品,而且教师要熟知视听语言规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才能甄选出有代表性的经典片段,使赏析法行之有效。其次,教师要有一套视听思维,能够在观片过程中,迅速抓取与知识点有关的影视片段,扩充自己的素材库。最后,教师还要熟练掌握剪辑软件,能够准确截取影视片段,提高课堂效率,使案例更有针对性。
三 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视听语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需要协调理论和实践的比重。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训练,这样就能更直观地让学生掌握视听语言的课程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视听语言理论是必须的,但是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要打破原有的旧框框, 尝试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将“视听语言”课程置身于文化群落以及声画景别中来创造一个重理论更重实践的新的教学模式, 用理论知识结合片例分析的方法, 具体讲解视听语言所包含的画面造型语言、剪辑、运动摄影与声画关系等内容,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知识和思维启发。目前实践教学的观念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观念是先理论后实践,实践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但也可以先实践后理论,先产生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讲解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会促使他们对理论产生兴趣,主动回到理论学习中来。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一味的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而学生对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的矛盾。
首先要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在这门课上只进行单纯的理论讲授是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应在课程开设上使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授课时间得到协调,比较合理的安排是“大致理论———实践———详细理论———实践”,其中实践课时往往应该是理论课时的1~2 倍。
其次,应该明白在视听语言的教学中,如何最大化地做好实践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时,可以从模仿优秀的影片开始, 要求同学们只需掌握电影中出现的镜头和镜头调度,然后据此揣测导演的用意和所表达出的意境。
命题应该尽量是开放式的,例如让学生拍摄“一个人的旅行”,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发挥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用所学知识来达到老师所要求的效果。最后阶段是学生自由发挥阶段,学生可自拟题目,自由地进行拍摄,用影片尽情展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上述训练都应以拍摄小组的形式进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也可在拍摄过程中相互交流对知识的理解,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学生的影视理论学得到底如何, 最终是要通过他们的作品来体现的。“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使人‘接受’和‘适应’已有的,而在于为‘改造’和‘超越’的目的而善于利用已有的一切”。实践环节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结合写作课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短剧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 改革考核方式
从传统观念上及传统影视教育中,视听语言都被认为是影视专业的主干基础课,它与本专业的其他许多课程关系密切,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都是本课程的后续应用,这种定位同时也产生了认识的误区,从教学上说,既然被定位为理论基础课,很多院校的传授方式以单纯的理论教学为主,理论的总结也局限于现有书本的照本宣科,从学生接收的角度,视听语言课陷入了应试教育的尴尬。以往的视听语言考核大多采用笔试,内容也局限于所选教材,这样的考核方式带来了很多弊端, 比如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生硬记忆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和各种构成要素,缺乏深入的认识,我们无法得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熟练程度, 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等到后续学习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等实践课程,之前的视听语言基础已全然忘记,只能由实践课教师重新补充相关知识,造成课程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讲,笔试约束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把考核分为笔试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其中,笔试内容所占比重较小,而实践操作所占比重较大。
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视听语言课程中的硬知识,巩固视听语言中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分类,有助于为实践操作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实践操作的考核则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以5~10 个同学为一组,让他们自己选题、编剧、写分镜头脚本、拍摄、后期剪辑,最终制作出一个完整的视频作品。这样的考核方式,既锻炼学生们的协调性,也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一次成果检验。使学生不但能写, 而且能导演、表演、拍摄、剪辑和影视宣传营销等,成为专影视而熟戏剧与文学, 能写作而会拍摄与制作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甚至还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视听语言的研究和课程建设的任务是一项艰巨而又困难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不投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难以有所收获。在视听语言课程中,笔者的实践只是抛砖引玉。对于广电新闻这一需要灵感和创新的专业来说,灌输式教学弊端明显,注重知行统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适用于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这也应该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