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毕业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知识更新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大中型医院在编护士基本是中专、大专毕业,工作以后没有再受到系统的继续教育,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她们学的知识迅速陈旧老化。一个工作五年左右的护士若没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按知识更新周期计算,她所拥有的知识中至少一半需要更新。这就意味着原有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和技能。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需要。
1.2临床实践的需要
当今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学护理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一些高科技的专业科室不断涌现。例如: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激光、显微镜、内窥镜、介入技术等护理,各种脏器移植的护理,血液透析的护理及各种导管的护理,各种监护仪、抢救仪的使用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而这些知识对于现代护理人员来说,又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或多或少必须碰到的新问题。因此护理进修这种继续教育的形式被日益重视。
1.3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护理模式转向卫生保健护理模式;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向整体护理模式;灌输知识型教育模式转向促发能力型教育模式。这些模式的转变,要求现代护理工作者不但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熟练的操作技能,懂得管理,通晓人文科学等知识结构,而且必须成为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献身,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护理人员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信息能力、心智能力、行为能力、社会能力等,不断提高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1.4开展护理科研的需要
护理科学研究是推动护理学发展,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的一个关键因素。护理科研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用较高的学术水平来考虑分析研究课题,及时掌握信息,会用文献检索和统计学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了解国内外医疗护理的新进展。具有一定的写作素养,才能较好地完成护理科研。而目前医院里只具有大专、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远远达不到护理科研的需求,这是护理科研水平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展继续教育,开拓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从而使护理工作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护理科研才能有所提高和创新。
1.5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俯瞰当今世界护理发展,美国护理发展较快,现所有的注册护士均达到四年制护理大学毕业的水平。美国重视护士毕业后再教育,有相当数量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护理人员是通过护理继续教育而实现的。她们对护理理论和护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护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专业。而我国的护理教育还处在落后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各大医学院校都在开办护理专业,但由于师资力量短缺,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只有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使之形成一个网络型的教育系统,逐步达到全员性和高效性,这样才能缩短我国护理科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继续教育的形式
2.1成人自学考试
鼓励具有大专、中专水平的护理人员勤奋自学是护理专业继续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现有护士大多在临床三班倒,进行脱产学习难度很大,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围绕专业广学博览,刻苦攻读。集中辅导,考试已成为大多数护士采纳的形式。
2.2短期学习班
举办护理人员培训班,由专人讲解I临床上个别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有助于新的技术和理论在临床的推广和引用。
2.3外出进修
各科室应每年选派1~2名业务骨干去我国先进的医院进修学习,把现代医学护理新的理论和技术带回来,以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专业科室,需要特殊的专业护理人才。只有外出进修,才是提高专业护理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2.4参加学术研讨会
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鼓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交流学习心得。它是锻炼和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促进护理专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5举办专题讲座
请专家学者有计划有重点来院举办专题讲座,主要讲解新的护理理论与方法,推广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传递护理信息,这种方法是更新知识的有效手段。
2.6外语培训
为寻求捷径,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护理事业,应挑选外语基础好的业务骨干进行外语培训,同时鼓励广大护理人员自学外语,把外语考核作为晋级的重要指标,激发大家学外语的兴趣和热情,使护理人员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的要求。
1第一阶段TCEM
医学教育的第三阶段在法语中叫做LeTroi⁃sièmeCycledesÉtudesMédicales,简称TCEM。在第三阶段的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实际上是已经具有执业医师执照、有处方权的医生,并全日制在医院从事住院医生的工作。他们通常在更高年资医生的监护下独立完成诊断、检查、处方、治疗病人的全过程。根据专科的不同,TCEM为期3~5年。全科医学教育的TCEM为3年,目标是培养家庭医生,除了在医院各科室间轮转外,也可以去私人诊所行使家庭医生的职能,并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其他专科,如内科、外科等的TCEM通常为期5年,医学生同样在教学医院的相关专科进行轮转,并完成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TCEM结束时,医学生必须通过医学博士论文答辩,从而正式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为其医学教育过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法国医学教育特点分析
2.1国家统筹计划
法国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个计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卫生部根据当年全国对医生的需要,决定全国医学院的招生数量,即能够通过PAES学年的考试进入P2的医学生数量。这一计划保证了通过数年艰苦学习的医学生成为医生以后,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有保障的收入;同时也决定了医学教育是一个淘汰率很高、竞争很激烈的学科。第二,根据DCEM4的医学生人数和全国各地区对不同专科医生的需求情况,制定当年进入TCEM的不同专科人数。这一计划使得各地区各专科的执业医生人数相对平衡;且医学生想要选到心仪的专科就必须要考到好的名次,保证了医学教育的高竞争力。
2.2重视临床实践
通过本文对法国医学教育的介绍,不难看出在法国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从P2学年前的4周护理实习开始,P2、D1学年有1周1~2次的床边教学及暑期的2个月实习,D2、D3、D4学年的每天早上都在医院实习,直至最后TCEM阶段的全日制医院工作。所以法国的医学生接触临床时间非常早,且直接接触临床的时间随着年级增加不断增长。这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医学思维模式,增进临床技能的掌握。
2.3理论课程综合性强
在法国的3阶段医学教育设置中,第一阶段以理论授课为主,第二阶段中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观察这两个阶段的理论课程表不难发现,所有的核心课程都是综合性的课程,以第一阶段的课程单元(UE)、第二阶段的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的方式表现出来。在P2和D1这两个学年中,课程单元作为核心课程在4个学期中教授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和诊断学,并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将这4个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分别以胸部、腹部、头颈部和四肢的形式进行讲授。在D2至D4的3个学年中,核心课程包括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这两种。这种综合课程的呈现方式更形象易懂,方便学生集中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种课程方式对授课教师要求比较高,需要4个学科的教师密切配合,进行集体备课,并且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2.4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
法国的高等教育都是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但是没有专门教材,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医学生上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笔记,以供课后复习。授课教师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给出自编讲义或大纲,附上参考书目,由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由于理论授课时间有限,很多内容只进行提纲挈领的介绍,学生在课后自己钻研参考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课程论文的撰写,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参考大量医学书籍。此外拓展课程中的医学论文分析、还有医院定期举行的病例讨论,都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他们能够独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医生,即使从学校毕业后也必须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因此法国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执业后的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经济、有效、全面的医疗服务,并避免过度医疗,法国非常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并立法规定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每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进入第三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中。以2011年国家提供的7692个执业医师职位为例,其中的3930个职位是留给全科医生的,其他的10个专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共3762个职位。在全科医学的第三阶段教育中,医学生被要求在教学医院的各专科进行轮转以掌握各系统疾病包括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此外还必须到家庭医生诊所进行6个月的学习。选择了全科医学的学生在完成第三阶段的学习后会成为全科医生即家庭医生,可以自己开办诊所或与他人合办诊所。家庭医生是医疗服务中相对基础的一部分,直接面对普通患者并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并将需要专科治疗的病人分诊到不同专科进行后续医疗服务。
2.6不断改革中的法国医学教育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和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法国的医学教育也在与时俱进,教育体制包括考核方式都在不断进行改革。近期的重要改革分别出现在2004年和2011年。在2004年以前,选择全科医学的医学生在第二阶段即DCEM4学年后,不用参加考试,直接成为住院医生,经过2年半的TCEM阶段培训后进行医学博士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即可成为全科医生。自2004年起,所有医学生都必须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考试排名决定是否选择全科专业;且全科专业的TCEM阶段延长到了3年;此举是为了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提高家庭医生的职业素养。2010年的医学教育改革设置了“健康教育第一年(PAES)”,这个改革合并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和助产科学的第一年基础教育,使得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又增加了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通过以上的两个实例不难看出,法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剧烈变更,而是比较频繁的小的改版,相对灵活且易于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3对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启示
在对于医学生的选择上,法国与我国类似,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医学院校。因此相比美国等国家的仅仅允许大学毕业生(具有学士学位)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制度来讲,更适合作为参考对象。了解法国医学教育制度后,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会产生一些思考和启示。我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一直延续建国以来制定的模式,没有经历过大型的变革,虽然比较贴近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特点,但是在某些层面确实与现代的医疗环境不相适应。如果能从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中吸取一些经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作用应该会比较可观。
3.1医学课程改革
法国的高等教育一贯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其中的核心课程以课程单元和跨学科课程的形态为主,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科书,所以一门核心课程的学习需要查阅不同的理论书籍,并综合阅读才能全面掌握。此外,在拓展课程当中的医学文献分析等科目的设置,一方面培养了医学生阅读和写作医学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式和临床医疗的现状,目前许多医学院校正在进行不同规模的课程改革,其中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为主流思想。PBL教学的形式是将一个复杂、有意义的问题交给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医学知识。这种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主动进行知识整合并鼓励批判性思维。以江汉大学医学院为例,经过这样的课程改革后,PBL内容占到学生总课时数的20%左右。虽然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还在试验探索阶段,但是从短期效果来看,已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3.2医学教育模式改革
法国医学教育中注重临床实践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我国目前比较主流的5年制医学教育为例,前两年半学生在基础医学院进行理论学习,除了某些条件比较理想的学校设有临床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模拟实践以外,大多数的时间学生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医疗实践。在后两年半中,医学生有1年的时间学习临床理论课程,1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实习。所以在5年的学习过程中,中国医学生仅有1年时间来真正接触临床。反观法国医学的教育模式,在第五年(DCEM3)结束时的医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护理实习、一次两个月的暑期实习和连续两年的半日制实习(包括值班),对于临床医疗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且他们作为医学生的临床培训还远没有结束。而且这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更有效率。如果能够借鉴这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可以增强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效率,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3.3住院医生培训制度改革
论文摘要:在韩国职教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韩国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特点非常明显:培养目标是职业人,培养模式以顾客为导向,课程设置强调产学合作,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实施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等。这些强调产校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值得我国借鉴。
20世纪60年代以后,韩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究其原因,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被称为韩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在韩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韩国实施高职教育的机构包括二年制的专科大学(初级学院)、技能大学、四年制的产业大学(开放大学)和可授予高级职业学位的研究生院,其中专科学院是主体。虽然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有“中间职业者”、“多技能者”等区别,但是培养模式有共同的特点,都强调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学校与企业界的合作,并且在教学别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等。其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一、面向就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专科学院是20世纪70年代末适应韩国高度产业化社会的需要而建立的,培养的是所谓的“中间职业人”。“中间职业人”是与一般的高中毕业者和大学毕业的“职业人”相区别的称呼。具体来说,其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树立作为中间职业人的素质和明确的职业观。②培养作为健全的民主市民的社会参与姿态。③提高作为产业社会的时务要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学术理论。④掌握与职业相关的多种专业技术。⑤培养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的素质与能力等。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其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技能大学的培养目标也是实用型人才,不过更注重的是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即所谓“多技能技术者”。多技能技术者是指在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拥有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独立设计、制作的行动能力和精巧的手艺等多种技能的人。多技能技术者课程的培养目标,介于大学与职业专门学校之间,即培养在产业社会里,能够拥有基础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制作产品,以及能够在技术者和技能者之间架起桥梁,并能够协助技术者的多技能技术者。多技能技术者,除了要拥有基础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以及产品的制作能力以外,还应“头脑与技能”兼备。他们不是要成为单纯服务于生产现场的技师,而是要成为能拥有顾客至上的意识和丰富的修养,以及具有能从容面对任何情况的品质,拥有创新思维的技术工程师。换句话说就是“要能知,要能做,要能动”。所谓“能知”是指要熟悉修养课程和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知识;“能做”是指可以制造,即设计和制作;“能动”是指能够对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行动。
由此可见,专科学院、技能大学的培养目标虽然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是总的培养方向都与传统的以培养学科研究型人才的大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二、“顾客导向”的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毕业生除了少数继续进人大学或研究院深造外,绝大部分都进人企业就业。因此,以企业的需求进行教学就成为必然。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界的联系,韩国政府颁布《职业训练法》、《职业训练基本法》,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将“产学合作”写人《产业教育振兴法》,作为职教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法令规定:①产业要积极协助学生现场实习,职业学校学生现场实习要义务化;②企业要根据给予学校的财力援助比例来分享教育成果;③学校要通过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④成立由学校、产业界、地方政府、民间代表参加的“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计划指导和协调该地区的“产学合作”。“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均进行控制和监督,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对不依靠大学培养人才的企业则增加相应的税金,并公布因教育水平低而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学校名单,对其减少或停止财政支持,以此来促进企业与学校间的相互合作。由于政策引导和推动,韩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出现了多种产学合作教育的新形式,如2+1模式、“顾客导向”( Customized Education)模式等。“2+1”模式主要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采用,即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两年、在企业实习一年。在高职教育阶段,则出现了“顾客导向”(CE)的定制培养计划。为了满足产业界的需求,在企业和学校乏间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韩国于20世纪90再代开始实施所谓“顾客导向”(CE)的定制培养计划 CE教育就是学院将企业作为顾客,与企业在人力、物力资源上合作,改造教育环境,按企业需求人力的戮量、规格和具体专业特长培养人才。CE教育包括受企业委托培养技术员和为企业职工更新技能。专科大学于1996年开始采取合作协议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发适应产业界需求的多种职业教育课程,现已在75%的专科大学中实施。 三、产学合作的课程设置
专科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充分体现了产学合作的特点。具体说,主要有如下几点:①开发与“产学”系列有关的课程;②开发应用性强的课程;③根据学年教学计划和实验实习指针,加强有效率的实验实习及现场实习;④加强与“国家技术资格证”相联系的高水平的专门教育;⑤加强适应高等产业化社会的职业道德、工作现场应用英语和电子计算机教育。专科大学的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20%一30%,专业课程占70%一80%。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和实用技术(包括实验实习)的比例各为50%。专科大学中每一学期讲课16学时计算为1个学分;如果是实验、实习、体育、军训,则每一学期32学时为1学分。一学期最多只能申请学习24学分;毕业的最低分不得少于80学分,护理系列、水产系列则为120学分。专科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中坚技术人才,因此大部分专科大学的专业课程都是根据职业群分析法和职务分析法来开发的,这与普通四年制大学的课程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
四、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技能大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多技能者。多技能者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基础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创新。在技能大学,综合应用能力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应用开发工序来培养的。如韩国厂川技能大学的一个毕业设计,就是要求完成一个应用开发工序。该设计题目如下:让学生用“已被开发成模具化的工厂CIM模型线”制成面积为180m的生产线。这种生产线是同时生产六种不同物品的混合生产线。学生将分成3组,每组12人,以学校的基本要求(规格)为基础,设计、制作、调整这个自动化生产设备。这样的毕业设计,不仅使学生丰富了理论知识,加强了实践能力,掌握了有效工作的方法,同时通过实践训练了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基础技术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1 成功的TAFE管理模式
1.1 投资的多元化。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TAFE是联邦政府和各个州政府共同投资兴建并进行管理的庞大教育系统。在经费方面,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所在州政府十分重视对TAFE的投入。TAFE系统每年大约有30亿澳元的预算,实际拨款都在40亿澳元左右。TAFE办学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一是政府投资,联邦和政府的投入约占总经费的50%,主要由州政府负责。二是学校自筹,约占20%~30%,这部分经费主要是通过有偿服务和开展海外培训活动获得的。三是学生交纳的学费,约占20%~25%,通过税务部门上缴政府,再根据不同情况返还学校。当地这种多元化的投资体制能高效率地利用教育资源。
1.2 统一的资格标准体系。TAFE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邦政府和各个州政府共同投资兴建并进行管理的庞大教育系统。但学院的证书、学位、学历和职业要求是相对应的,采取全澳统一的形式即教育系统与产业界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证书体制。不同的省份学院以及企业间相互承认,政府部门一直是扮演着一个政策协调和通过财政拨款而非强制的行政手段来保障培训质量的角色,所以其统一的资格标准是规范和引导培训市场的有力保障。
1.3 统一而衔接的证书。TAFE的专业证书分为6个等级,不同等级的技术技能培训证书是通过课程模块学分的逐步积累而取得的。这为各种等级的职业教育提供了互相之间的衔接,资格框架设有12级证书,其中包括:高中教育证书、部分资格证书、1~4级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学士文凭、毕业生文凭、硕士、博士证书,且要求各级证书在内容上都相互衔接。TAFE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通过ISO9001认证的教育体系,是注册的培训机构RTO。“毕业即就业”,“帮助每个学生尽快找到工作”是TAFE学院的教育理想和终极目标。澳大利亚TAFE体系在全球均有其分支机构。TAFE的文凭得到了澳大利亚所有大学、美国、国际大学联盟(IUA)和英联邦国家的认可。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只有取得TAFE证书才能从事相关的技术性工作,这就使得TAFE文凭的价值远高于其它证书文凭。
1.4 TAFE开设的课程。TAFE是澳大利亚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全球最成功的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之一,它培养出的学生成为了社会上抢手的人才,它的毕业证书在人才市场上是非常被认可的文凭,还得到澳大利亚所有大学、美国、国际大学联盟和英联邦国家的认可,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学以致用,它是学子和用人单位之间最好的桥梁。
TAFE专业难以数计,灵活性非常大,课程近千种,最常见的有12大类:①土地、海洋资源和动物饲养;②农业和建筑;③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④商业、管理和经济;⑤教育;⑥工程和测量;⑦卫生、社区服务;⑧法律、法制研究;⑨科学;⑩畜牧学和动物养护; 社会服务、酒店管理和交通;
兽医。行业领域则包括艺术,汽车,社区服务,建筑,食品,家具,公共教育,信息技术,通讯工程,电子工程,飞机机械和自动控制,地方政府,轻工制造,机械工程,矿业,加工工艺,娱乐运动和健身,农业,科学技术,海产品,物流管理,护理,护士,幼儿教育等各行各业,门类相当齐全。澳洲紧缺行业或就职潜力巨大的专业:如:美发师、汽车钣金喷漆师、空调和制冷专业。上百个技术课程以供留学生选择,现在澳洲一般比较多人选择的专业是厨师、点心面包师、理发师、酒店管理、电工、汽车维修工、锁匠等等。
1.5 TAFE的教学特色。TAFE学院的教学以职业为导向,其课程传递给学生的是职业技能,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
1.5.1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在TAFE中,“能力本位”是一种内涵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训强调一切教学活动皆以“学生职业技能提高”为目的,教学场所可以由教室到图书馆、实训基地、车间、办公室,教学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教学模式,采用头脑风暴、团队合作、角色扮演、实训模拟培训、项目式学习、企业培训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采用包括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案例分析报告、工作制作、书面答卷、录像等多种教学评价方式进行。
1.5.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TAFE学院运用杜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一步强化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TAFE学院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教练、师傅和辅导员。教练角色指教师传递职业技能,师傅角色指教师指导、示范职业技能,辅导员角色指教师作为工作伙伴鼓励学生实践职业技能直至熟练。这与中国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
1.5.3 行业企业参与并主导开发课程。1992年9月,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开发合格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方案,各州的教育服务处直接与当地行业联系,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课程的开发,ESD为TAFE学院提供了主要的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教学大纲、科目大纲、教学指导书、教材或教学辅助资料,行业企业在政府激励下参与TAFE学院的教学和评估、学院管理和决策、与TAFE学院共建实训基地、为TAFE学院提供兼职教师等。
TAFE的教学特点与中国教育部提倡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是一致的,对海南省高职教育推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教学、课程实施的组织安排等方面有着极好启发和借鉴意义。
1.6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TAFE的师资队伍是采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一般TAFE学院的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在1:1左右。兼职教师主要是来自行业或曾在行业工作过的人员,教师必须有在企业生产现场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同时,考虑生产发展变化的现状,为了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每年给教师安排公假,便于教师进修、在职培训。澳大利亚的高职教师约有一半是兼职教师,一边进行教学一边具体实践,双师型教师,既有理论知识,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不断修正理论,能融会贯通理论知识,也能驾轻就熟地教授实践操作。所以,教师都以在TAFE工作为荣,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地位。
2 海南省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以澳大利亚成功的TAFE交易的做法来审视海南省的高职教育,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办学经费不到位。海南省有的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致使有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用房不够,实验仪器设备落后,教学设施缺口较大,教学现代化程度不高,达不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国务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制度,缴费标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和社会及学生家长承受能力因地、因校(或专业)确定,事实上,一方面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或正在异地重建或扩建;另一方面随着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财政拨款一般都是按编制和招生计划拨“人头费”,这使得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国家从上世纪末开始实行扩招政策,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已从1998年的108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599万人(其中普通本科30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299万人)。招生规模的迅猛增长和竞争的压力加大,使得各高校必须扩大办学规模,而财政经费的投入并没有像招生人数那样快速增加,有的地方财政投入甚至在下降,许多地方高校不得不四处借债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校区扩建或新建。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高校只好通过举债来缓解资金需求压力,地方高职院校的债务不仅包括银行贷款,还包括一些工程建设方垫资、物资材料的拖欠款和向内部职工的借款。大规模的债务,已超过了地方高职院校自身的承受能力,学校指望招生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来解决这一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经费紧张已经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一些高校为了还贷,不得不压缩学生经费、办公经费,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2.2 招生困难。高职教育招生困难是普通高校扩招造成的。自1999年以来,全国性的普通高校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对高职院校的生源造成了困难。海南省的高等职业院校、民办学校由于社会认可度、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不高等原因,远远没有普通高校的吸引力强,于是家长、学生都去了普通高等学校,给高职院校招生造成了困难。要生存就必须要想办法招到学生。
高职院校普遍招生难,通过对全省8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在填高考志愿时,很少有第一志愿填高职的。最近,一项有关报考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调查显示:在全国接受调查的2982人当中,有40.7%的受访者认为只有分数低的人才会报考高职,33.2%的受访者认为上高职没有前途,25.5%的受访者对高职不了解,不想报考,只有27.8%的受访者认为上了高职也能成才。该项调查是由新浪网、北京易迈步教育研究院和北京晚报今年9月在网上联合实施的,受访者中男性占63.7%,女性占36.3%。我们对全省8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也发现74%的学生表示读高职实属“无奈之举”,“没有办法的选择”,导致高职院校在招生时,只能等本科院校全部录取完后才拾遗补缺。
2.3 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有些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担忧,学习上厌学、逃学,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教学质量下降,学生不满意。
扩招后,高职高专生源面临新的挑战,一些院校不得不一再降低入学标准录取新生。一些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个人素质较差的学生也同时被录入高职高专新生之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基础较差的学生明显高到学习困难,基础较好的学生对目前教学现状不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工作者的难度。由于生源质量下降高职新生普遍起点较低,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挫伤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学校的管理工作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2.4 “双师型”教师缺乏。海南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基础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一专多能的教师甚少。由于过分强调科研,迫使高职教师必然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科研,使他们无暇顾及实践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4.1 教师来源单一,缺乏教学和行业实践经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有70%以上的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即从学校到学校,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起点低,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教学指导能力都处于弱势,与TAFE学院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相比较差距甚大。
2.4.2 企业引进的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经验。高职院校中有10%的专业教师是从行业企业单位调入的,他们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阅历,具有一定的的知识技能和表达传授能力,但目前也存在对专业新知识理论生疏、教学表达方式学生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理论相对缺乏等诸多问题,这同样也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提高。
2.4.3 缺乏实践的场所和时间。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实现产学研的教育模式尚未真正形成,产教结合没有形成规模,有的单位不愿意接收教师参加顶岗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地大多名存实亡,培训工作困难重重。
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地到生产实践的第一线锻炼和提高。另外在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着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的倾向。这根指挥棒无形中在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论文、发表著作等硬指标上,而忽视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5 就业压力日趋增大。近年来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提出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等一系列对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有利的措施和办法,对解决由于扩招所带来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当前国家就业准入制度不健全,尚未形成规范的就业机制。表现为法制观念和政策观念淡薄,对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大量未经职业培训的人员进入就业市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3 海南省高职院校体制改革的办法
为解决海南省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措施。
3.1 合并重组高职院校。建议由海南省政府出面组织、合并、重组海南省各个高职院校为一个总院校,每个分院校负责一个专业的教学培训工作,由省政府统一安排、管理,把高职院校所有开设的课程分别分到每个分院进行教学,如在海科院设立机械设备专业,利用该院的实训设备基地作为培训中心,培训考核学生的动手实用能力;在海口经济学院设立经济专业,在三亚航空学院设立航空专业,在文昌外国语学院设立英语和二外专业等等,充分发挥各个院校的长处,避免短处,扬长避短,把各个学院的相关专业的教师分配到相关专业的学院去教学,在海口设立一个“HNTAFE”(Hainan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海南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院,在三亚也可以设立另一个“HNTAFE”学院,海口和三亚的HNTAFE学院可以公平竞争,方便学生就地选择专业学习。
3.2 省政府统一调拨资金,统一管理。海南省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尽快设立政府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专项基金,改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条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对办得好的院校优先给予经费政策方面的扶持,以实行优胜劣汰。
省政府统一调拨资金,统一宏观管理,使用资金调拨,统一协调和通过采用财政拨款等非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来保障培训质量的角色,建立全省统一的资格标准体系,参照“TAFE”学院的布局设置、培训实施等方面的管理;建立相应的部门和机构加强职业教育和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等等,有力地推动和保障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3.3 校企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每个分院设置一至两个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基地,以实用性课程为主。学院的课程设置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并将行业标准转换成课程。每一类证书、文凭需要开设多少门课程,由海南省政府各相关产业培训理事会及其顾问咨询组织,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团体需求和就业市场需求,以及根据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和能力标准要求而制定计划和标准,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不断修订。
3.4 统一的资格标准体系,保证证书的连续衔性标准。海南省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国家资格标准,以实现职业技术与培训与其他教育的有效衔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管理的规范性,并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以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效力。保证高中教育证书、部分资格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学士文凭、毕业生文凭、硕士、博士证书等内容上的相互衔接,毕业证书在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得到认可。
海南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还应尽快实现职业教育文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统一,即将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合二为一。并建议劳动部门与人事部门将各种等级的职业资格的要求内容,真正体现在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规划中,同时建立相联系的内部等级。这样,高职毕业生获得学历文凭时也获得了相应的上岗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保证了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协调统一。
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举行
今年8月,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香港职业治疗学院、日本理学疗法科学学会、日本康复专门学校、《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协办的国际康复医学界的盛会――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的宗旨是:交流与合作,迎接新挑战。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融通,为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同仁搭建一座观摩、学习、交流和合作的专业化平台,展示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届论坛,在开设总论坛的同时,还开设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神经康复、泌尿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康复工程、骨关节康复、综合康复、康复管理等10个分论坛,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挪威、新西兰、比利时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全国各地750多位康复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医生、治疗师汇聚一堂,交流和探讨,并对目前康复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及共同合作的途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论坛共收到论文249篇,128位专家作了精彩的发言。
本届论坛有三个亮点:
第一,专业化。十个分论坛涉及康复领域的范围、深度、广度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几乎涵盖了整个康复医学领域。
第二,独创性。首次举办了康复管理分论坛,并且在此分论坛上提出了成立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的设想,得到了参会人员,尤其是地方康复中心的支持和赞成。
第三,形式多样化。论坛不仅仅局限于专家的主题演讲,还采用了临床病例讨论、现场观摩以及座谈会等形式,使与会代表们获益匪浅。
专家分析
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建军教授指出,
严重缺乏康复人才,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
李建军主任认为,中国社会人群中的残疾人、老年人和各种慢性病患者对康复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
――由于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还达不到20%。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另据资料显示,在这8000多万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44亿,患有各种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约有7000多万人;我国还有慢性病患者2亿多人,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因交通、工伤事故致残的伤残者,每年增加约100万人,其中大部分人需要康复服务。
中国残联系统建有省级残联康复中心30家、地市级残联康复中心92家、县级残联康复机构4000多家,全国共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家;多年前,国家卫生部就明确要求所有三级医院都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备社区康复的功能,目前,至少有800多家三级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已建设18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但是由于各个康复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为上述人群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非常有限,还达不到20%,康复效果难尽人意,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至今没有形成专业化建设的规模和基础,这些康复机构的发展状况都令人担忧。
――中国大陆物理治疗师的人数与人口比值是0.4人/10万人口。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名康复技术人才。
中国康复技术人才的缺口非常大,目前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
以物理治疗师为例,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的人数与人口的比值平均大约70人/10万人口,挪威是145.63人/10万人口,荷兰是67.97人/10万人口,澳大利亚是48.37人/10万人口,加拿大是25.12人/10万人口,美国是17.34人/10万人口,日本是11.92人/10万人口,马来西亚是1.46人/10万人口,中国大陆是0.4人/10万人口。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名康复技术人才。
目前,中国的康复人才主要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通过去国外进修学习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然后回国工作,这部分医务人员成为中国的康复师资队伍。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是在国内的康复机构进修一段时间,然后直接成为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缺乏资格认证。只有少部分人通过在大学或医学院的康复医学系学习,取得中专、大专、本科的学历,少数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康复医师的专科化培养(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只在极少数的综合医院进行,还没有形成制度。
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才正式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制4~5年,相继有14所医学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也就700多人,因此,科班毕业的康复治疗师还是凤毛麟角。虽然,我国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层次已经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但每年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培养人数仅几十人,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虽然,卫生部已决定开设康复治疗师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项目,中国医师协会也成立了康复医师协会,还有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华医学会物理与康复医学分会等组织,但中国的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另外,有关专业设置、职称系列、业务领域、诊疗科目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这对康复人才队伍的发展很不利。
毫无质疑,严重缺乏康复人才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
――国外康复人才培养模式
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第一代康复医师是由其他专科医师转行而来的,第二代康复医师大多是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而到了第三代就已经走上正规的专科医师培养轨道。
康复医师的培养大多采用专科医师培养的模式:
学生从大学毕业后取得学士学位,然后报考医学院校,取得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再进入4~5年的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最后参加康复医学专科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康复医学专科医师资格。在一些医科大学里,还设有康复医学的硕士、博士学位。
康复治疗师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在大学或医学院设置物理治疗(PT)专业、作业或职业(OT)治疗专业,培养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康复治疗师,如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二是建立专门的康复学院或康复治疗师学校,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康复治疗师,如日本、荷兰等国。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定一般由相应的学会或协会负责。
其他如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特殊教育、心理康复、社会康复等专业人员的培养则分散到各个相关的专业中,建立专门专业的不多。
――中国康复人才培养的战略设想
1.贯彻全面康复的理念:从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层面培养专门的康复人才。
2.采用多种培养形式:既要在大学或医学院设置康复医学系、物理治疗专业、作业或职业治疗专业,也要考虑更多地建立专门的康复学院或康复医学院,培养专门的康复人才。
3.康复医师的培养要逐步走向专科化:康复医师的培养一定要逐步走上正规化的道路,即医学院校本科毕业后的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制。在康复中心或综合医院建立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养体系,尽快建立康复医师资格认证体系。另外,还要考虑康复医师的分化问题。即在康复医师的培养过程中,考虑到康复医师的专业化方向,如以脊髓损伤康复为主要专业的康复医师、以小儿脑瘫康复为主要专业的康复医师等,保证康复医师的水平既要有一定的广度又要有一定的深度,达到一专多能,学有专长,业有专攻。在专业化方向问题上,也可以采用硕士、博士、博士后的研究方向来体现。
4.采用多层次培养模式:康复医师的学历层次应该鼓励达到硕士或硕士以上,康复治疗师的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层次的治疗师应达到一定的比例。
5.尽快建立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体系和制度:应尽快建立中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协会,创造条件加入世界物理治疗师协会(WCPT)和世界作业治疗师协会(WFOT),在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证上尽快与国际接轨。
6.利用大学或医学院校的护理系、工程系、教育系、心理学系、管理系等培养各类康复人才。也可以在康复学院或康复医学院中,开设相应的专业。
7.在康复人才培养中要充分体现团队协作的理念:在实习阶段,应组织不同形式的团队合作式教学,让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康复师、社会康复人员及康复工程人员以及各类实习生组成工作小组,开展会诊式教学,让各类实习生在教学中充分理解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8.通过国际合作,与国外知名的大学联合培养康复人才是一条捷径,可以适当解决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经验缺乏、教材不够系统、实习基地太少等问题,也有利于尽快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康复领域的交流。
9.要把康复人才培养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中国的康复事业必须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康复事业带有公益性、福利性,肯定会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应及时在国家的人才培养规划中科学地设置康复人才的类别,根据社会需求规划培养数量,加强资格认证和行业管理,出台一些鼓励政策,让更多的综合大学或医科院校设置康复医学系和康复治疗专业,更应该想办法建立专门的康复学院或康复医学院。
调 查
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康复科博士研究生卫波,在导师李建军、科主任周红俊等专家指导下发表的科研课题《2006年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相关因素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交通事故是导致脊柱脊髓损伤的首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休闲娱乐活动愈发多样,私人汽车更加普及,导致终生残疾的脊髓损伤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
课题组随机选择北京市10家具备脊髓损伤抢救治疗能力的专科医院、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 15家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社区中的共270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从伤员的年龄和性别上分析,青年人是脊髓损伤的高发人群,其中21岁~30岁的发病人数最高,占23.6%。男性致伤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34:1,这是因为青年人和男性多从事危险性活动有关。
此外,与2002年北京市脊髓损伤抽样调查男女致伤比例为3.11:1的结果相比,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有所提高,这是由于女性参加了高风险室外活动以及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增高等综合因素所作用的结果所致。
从致伤原因上分析,目前交通事故是导致脊髓损伤的首要原因,占到46.9%(交通事故导致的脊髓损伤中,司机和乘后座人员发生率较高,分别占到25.2%和24.4%,副驾驶位置的乘坐人,骑自行车和驾驶摩托车者,分别占21.0%、18.5%和10.9%)。其次是坠落、砸伤、挤压等劳动灾害导致的,占33.1%;脊椎退行性改变、脊柱或椎管内肿瘤、脊柱结核、血管性疾患、先天性疾病非外伤性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居第三位,占9.8%;由于从事体育娱乐的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而一些体育娱乐安全设施还不够完善,故因从事跳水、跳伞、悬吊式滑翔、冲浪、绳滑、攀岩、滑雪、山地自行车等体育娱乐活动导致的脊髓损伤有增加趋势。这些原因以及自杀、火器伤害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脊髓损伤各占5.1%。
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脊髓损伤会伴发颈椎、胸椎、胸腰、腰椎、骶椎骨折。导致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大小便障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人们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而且在某些程度上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影响。
研究结果还显示,脊髓损伤患者伤前无职业者占4.3%,而患病以后无职业者增加到了43.7%,说明目前北京市脊髓损伤患者的就业情况不尽人意,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社区患者目前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所以有关政府部门应该为北京市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一些就业机会,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年轻的石油人,坚定的石油梦。汪胜武,一位拥有执着梦想的年轻石油人,仅仅参加工作的9年就成为了青年技术标兵,用自己对石油的执着描绘着心中那个美丽的石油梦。
9年来,他先后担任了钻井队的技术员、党支部书记、分公司项目部技术主管等工作,与荒野为伍,与寂寞相守,逐油而居,永不言累。一步一步褪去学生时代的青涩,肩负起新一代石油人的梦想。凭借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工作业绩,他被评为天津市国资系统优秀党员、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公司先进工作者、青年技术标兵,带领着第一钻井分公司70002钻井队获得了天津市模范集体、工人先锋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金牌队、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他参与撰写的《冀东大位移定向井与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获得了渤海钻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毛头小子成长为技术尖兵
汪胜武自2004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钻井技术和管理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从平凡的钻工岗位做起,勤于学习、肯于钻研,逐渐成为钻井队中的佼佼者。
刚刚到钻井队工作时,野外恶劣的作业环境让他吃了不少苦头,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虽然很丰富,但是与实践相比还差很大距离。经验上的不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追梦路上那一道道屏障,让他陷入了茫然中,也曾有退缩的念头。但为了实现自己当初扎根一线的诺言,犹豫过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奉献钻井的决心。实习钻工那段时间,他扑下身子,从场地工到内外钳、从井架工到副司钻,实习的每一个岗位他都踏踏实实,每项工作、每个流程、每个要领他都认真记录,工作日志记录了厚厚的好几本。只要设备一到井场,从搬家到交井,很少见他休息过,工衣常常是从早穿到晚,几乎从未正点吃过一次饭,了解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这小伙子,行。行,自有行的道理。从泥浆泵到泵房,凡是钻井队的那套活他都能拿得起来。泥浆泵的凡尔坏了,他能只凭耳听就准确判断泵内的情况,小改小革、修旧利废,都是他的绝活,队上各类设备零配件坏了,多数都是由他修理完成的,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多面手”。
在学习、掌握了现场操作技能和钻探流程后,他开始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此时,技术理论知识成为了他努力冲破的第二道屏障。每天的工作结束后,不管多么疲惫,他都会一头钻进技术员的房间,与技术员一起探讨当天施工遇到的技术问题,了解施工方案的制定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参加工作仅仅4个月的时间,他便走上了技术员的岗位,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走到技术员岗位至少也要两至三年的时间,而汪胜武用勤奋将这个成长速度定格在了4个月。而此时他所在的队伍又是第一钻井公司当时的王牌军,一支能打7000米井深的钻井队。这是他梦开始的地方,更是他能力得以发挥的平台。成为一名技术员后,他认真记录每一个数据,仔细研究各种工况下的技术措施,不懂的就翻阅书籍,还是不理解的就请教师傅。两年的时间,他就成为了技术员中的佼佼者,走上了钻井工程师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他并没有放慢学习的脚步,每口井施工前,他都会认真研究施工方案,优化技术措施,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纪录。他负责施工的张海502FH井,采用先进的套管开窗及随钻地质录井技术,各项指标均创区块最好纪录。他负责施工的中石油重点工程—埕海1号人工井场,占地2万平方米,是在一个井口槽内钻70多口井的海油陆采平台。时任第一技术员的他,认真研究每口井的施工方案,应用旋转导向、套管钻井、无钻机固井等先进技术创造多项全国行业纪录。庄海8Nm-H3井垂深1067.73米,水平位移3910.41米,水垂比3.92,创造了中石油陆上水垂比最大纪录;庄海8Es-H5井水平位移4841.61米,创造了国内水平段最长的新纪录。
从技术尖兵到优秀党支部书记
由于出色的表现,2009年10月他被任命为70002钻井队党支部书记。面对新的岗位、新的考验,他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决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不仅要做队伍的带头人,还要成为职工的贴心人,这是汪胜武的工作理念。新员工报到、员工情绪有波动、家里有困难……员工每一次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他的注意,及时与员工沟通、到家中慰问成为了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职工郑洪武母亲因病住院做手术,汪胜武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他休假去医院护理,并亲自带着慰问品一同前往看望。老人家深受感动,握着他的手说:“把孩子交给这样的队伍,我放心!”就这样,干群之间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亲如一家,员工们干劲十足,努力拼搏,集体荣誉感不断提升。
2009年底,为了开拓外部市场,他临危受命,勇担重任,承接一部ZJ50型钻机开赴海南市场。不同类型的设备和酷热潮湿的气候,对习惯了70型钻机操作流程的他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挑战。
钻井工人在井场,大风不能躲,烈日无法藏,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这些汪胜武全部体会过。他没有退缩,也不能退缩,因为他知道,作为党支部书记,就应该发挥好带头模范作用,就应该用行动带动、激发员工的斗志和热情。“越是困难越要顶得住,经过锻炼的队伍才能称得上是一支响当当的金牌队。”这是汪胜武到海南市场后常说的一句话。
海南省年平均气温23.8度、降雨量1691.7毫米、日照时数2200余小时,盛夏时节的海南湿热难当,摄氏40多度的高温让人窒息,一个人每天要喝掉十多斤水,衣服几乎从来没有干过,和难以忍受的酷热并肩战斗,成为这里施工的特点。为此,每次倒班他都会组织员工召开动员会,鼓励大家不但要在这儿呆得住,还要把活儿干好,打出一片天地,做海南福山油田钻井“排头兵”!
尽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事实远比预料的糟糕许多。在花109-6X井开钻之初,用水力冲击的方法竟然连3米深的“鼠洞”(直径约30厘米的洞口)都冲不透。半米厚的红土层下就是坚硬的岩石,前后折腾了一天多,最后还是加装了钻头,才完成了施工前的第一步。在随后的钻井过程中,坍塌、掉块一直伴随着施工,有时200多分钟连一米都打不了。在那段日子里,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工作上,与职工们吃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为了保证工期和质量,他和几个队干部身不离工衣,人不离井场,一连几天,不分昼夜地盯在井上。一同查找临井资料、制定措施,从改善泥浆性能、优化钻井参数、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入手,多次组织相关方召开现场会议,分析解决实际困难。经过昼夜奋战,这口大斜度、大位移、多靶点定向井的施工如期顺利完成。对此,海南福山油田特地向第一钻井公司致信,感谢他们为在海南施工的其他钻井公司树立了榜样,为甲方的生产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凭着这股拼劲儿和闯劲儿,他们顶住了困难与考验,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莲23井实际完钻井深4123米,创福山油田历史最深探井纪录;花13井首次使用新型PDC钻头,机械钻速提高了84.12%—263.56%;连续四口井取心收获率100%。对于汪胜武来说,这一口口优质井就是他的勋章。
技术主管:独挡一面挑大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经历过钻工、技术员、党支部书记的锻炼后,汪胜武成长为第一钻井公司冀东项目部副经理,负责这个公司冀东项目施工井的技术管理工作。
在新的岗位上,汪胜武深感压力重大,为了干好本职工作,他在工作上讲“奉献”、在技术上讲“精细”,始终把服务和奉献放在第一位,坚持管理高标准,服务高效率,尽职尽责,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为了解决冀东市场完井周期长的问题,他积极与定向井、泥浆等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定期组织召开定向井协调会、电测遇阻分析会、重点井的完井协作会、固井方案讨论会,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设方简化井身结构、施工难度加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有效推动了协作提速,攻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在冀东市场树立了“渤钻一钻”的品牌。
面对冀东市场中深探井多、复杂结构井多、特殊工艺井多的实际情况,汪胜武坚持技术措施“零偏差”的驻队指导理念,力求做到“无一米返工进尺,无一起工程质量事故”。在预探井NP3-80井的施工期间,他认真研究地层特点,全程跟踪生产,提前做好穿越断层前的防漏工作。他积极与地质等相关方单位沟通、配合,综合分析参数及岩屑的变化情况,确保了施工顺利。进入关键地层后,他提出了井控联防管理办法,带领技术员全程监控地层压力,实时观察并记录各项数据的变化情况,三天三夜盯在钻台。技术员看着他熬红的双眼让他回宿舍休息一会,而他却坚定的说,“到油层了,必须得盯紧,这个时候就是回去了我也睡不着。”由于技术措施制定准确,现场技术跟踪到位,这口冀东油田完钻井深最深、施工难度最大的预探井安全顺利交井。回到宿舍的他,不等脱掉那身沾满泥浆的工衣便已经靠在床边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