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换学习计划范文

交换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换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交换学习计划范文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媒体要由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媒体不应是传递教学刺激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即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四类用途:指导、探索、应用和交流。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一、要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学设计的指导性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有关下一步教学活动的一切设想,如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将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均已反映在了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学设计的方案一旦形成并付诸行动,它就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将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

信息时代下的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法手段、新的教育模式等可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可以而且应该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如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包括了:关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以及由“学”为中心而发生变化的整个教学师生关系等等,都无不形成了新的教育理论的代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从教育模式上,而且从教育的各个方面要素(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上改善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改善了传统观念对教育技术的曲解。它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并已成为教育变革的制高点。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全面规划,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使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效用而不成为限制或累赘。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的指导功能,又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要注意设计文本与技术应用的统整性

(1)如何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出课件要讲述的内容。多媒体教学不是课堂搬家,也不是书本搬家,而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选题时应该注意选择那些内容抽象或过程复杂、难以口头表述,学生理解吃力、传统教学形式难以奏效且又适于多媒体教学形式并预计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追求像教科书一样的系统性,而应该尽量做到实用性和系列化,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为主要目标。

(2)拟定出课件将要采取的运行结构,以及每个知识点应采用怎样的手段、运用怎样的媒体(文本、图像、声频、动画、视频等)对其进行表现和陈述。这时我们就要以设计原则为依据,因为课件运行结构的设计,媒体手段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设计原则中的“科学性”“可控性”进行确定的。

三、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良好的可操作性

从根本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因此,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离开了教学的现实需要,也就谈不上进行教学设计。于是,要求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也要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屏幕设计”和“制作”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制作中具体操作和实施的两个环节。这时我们要对程序进行仔细地设计和制作包括每一屏乃至每一个按钮、每一个菜单、每一个控键、每一个窗口、每一个图标等。课件“设计基本原则”的通用性、可控性、科学性、容错性和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这五点要求就应该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时就应该格外注意这些要求和细节。

四、要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也存在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表明,重教轻学,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外,还必须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加以认真对待。也就是说,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的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2篇:交换学习计划范文

1.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分析。

传统的中级会计学教学模式是统一安排、集中授课,追求整体进度,依照中间水平进行课程的规划安排,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对不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掌握程度不高,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好的越来越好,基础差的学生学习愈来愈吃力,不利于学生发展。

2.学生学习能力缺失。

学习能力不仅表现为接受、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运用,传统中级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偏重教师的讲述与重复,“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没有精力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融会贯通,对知识的认知只停留在表层,不能深入理解,独立学习能力较差。

3.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

中级会计学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需要结合实践检验来丰富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但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不同,传统教学模式又不重视“因材施教”,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较低。

4.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仅限于课堂上的提问,这对于中级会计学教学来说远远不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学习效果也不能及时得到传达,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了“授业”的角色,并未实现“解惑”的作用。

二、中级会计学网络教学特点

网络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中级会计学教学注入了新动力,结合其自身特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中级会计学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方式现代化。

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全面主导地位的方式,网络教学提出一种双向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构建创造性学习空间,允许学生自由探索,以网络信息为载体,实现教与学互动的和谐场景。

2.教学手段信息化。

计算机软件、网络代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黑板、粉笔、作业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更为丰富的实例,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资源,诸如企业凭证、账簿等数据,方便学生直观感受,实际探究,同时,还可利用各种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件,让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3.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

区别于传统的试卷考核模式,网络环境下的评价方式更为多样,通过凭证的撰写、账簿的核算及会计软件的模拟操作测评,教师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方便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计划的策划。

三、针对网络环境下的中级会计学个性化教学可采取的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

网络环境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课程设置时,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与评价及时做出调整,为每一名学生打造“量身定制”的课程安排。

2.综合教学内容。

中级会计学既是一门会计学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合理分布,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训练。

3.改善教学方法。

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除基本的会计理论教学外,对会计核算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可依据学生兴趣点,选用包括案例教学法、虚拟现实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等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也可以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学习,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

4.改变考核体系。

第3篇:交换学习计划范文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中的第一课《地球在哭泣》。本课教材由“人口太多了”和“环境太差了”两部分组成,用5课时完成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地球以它博大的胸怀和无偿的赐予,养育了我们人类。但是近几百年来,由于人口的飞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地球的承载能力接近极限。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困扰着世界,困扰着人类。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匮乏,他们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懂得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环境的深远意义;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和关注环境问题;知道世界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的现状以及由此产生的吃饭、住房、教育、就业、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知道简单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知识和危害。“环境太差了”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三个教学板块,用时3课时。通过三个板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知道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地球已经在环境问题上向我们提出“严重警告”。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从小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保护好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课前让学生通过搜集和调查,了解并关注“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造成地球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了解这些污染的形成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关注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并关注大气污染。

    二、教学理念实践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受。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体会“地球在哭泣”的含义。

    2.关心生活中的大气环境问题,初步树立大气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3.策划保护大气环境的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大气环境出力。

    重点:了解大气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大气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难点:树立大气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四、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

    五、教学环节

    活动一:感受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和直观形象的图片感官刺激,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丽,体会到地球是人类美丽的家园,为与下文地球环境的污染形成感情的落差做铺垫。

    活动二:了解生活中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

    设计意图:抓住语文课本中宇航员的感叹,引导学生感受地球由“美丽”到“哭泣”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知道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是地球哭泣的主要原因,初步引发学生的思考。

    活动三:了解大气污染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初步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交流、展示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实,再通过设身处地的感受交流,进一步认识到大气污染给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唤起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活动四:策划保护大气环境的活动。

    设计意图:此活动的设计,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并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保护大气环境出力,做地球村的主人。

    活动五:课外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策划付诸于行动,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教育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净化大气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六、课后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课程要求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道理,并将这些道理转化为一种内在社会动力,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了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教师没有就教学内容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查找跟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充实、拓展了学习内容,强化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学生在查找、搜集资料的同时,也进行着资料的筛选、整理,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符合《课标》中对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2.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课本上学生通过阅读就能解决的问题,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集思广益、扩展容量、人人参与、有一些难度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对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独立思考的问题,则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不同学习方式的交替使用,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重了学科间的融合和渗透。本节课中,教师将语文课本《只有一个地球》中对地球美丽外表的描写引入课堂中,激发学生对美丽家园的热爱之情,接着抓住文中宇航员的两句对比强烈的感叹,使学生感受到地球虽然美丽但是很脆弱,从而去探究脆弱背后隐藏的原因。语文课本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精美的图画、宇航员深深的叹息,无不感染着学生去深思地球哭泣的原因,深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4篇:交换学习计划范文

一、扎实化学学习中英语概念基础

针对国际学校学生特点,学生能听懂教师用英语讲解学科内容必须了解化学概念的基本词汇。认识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英文表达、化学概念、原理的英文表述。比如,O2(Oxygen)、氧化反应(Oxidation Reaction)等。在高中化学中基本专业词汇包括1~20号元素及其他主族元素的英文名称:常见化合物的名称及高中阶段涉及的一些化学现象的英文名称,例如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氯化钠(sodium chloride)、盐酸(hydrochloric acid)、电解质(elect rolyte);一些常用的数学表达式的读法,如6.02(six point zero two);常用的单位,例如,gram、kilogram、meter等。

二、用英语逐步对化学建立系统概念

在双语学习中要追溯化学概念、原理的起源和意义。例如,原子(Atom)、分子(Molecule)、元素(Element),要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俯瞰全局,渗透“知识是联系的”概念。例如,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燃烧(Combustion)等。

三、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对于在全英授课的情况下,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将科学内容应用到问题解决之中,让学生致力于问题解决、决策制定和小组讨论,以讨论、模拟、实验调查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代替了简单的阅读和听课,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课堂教与学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多种机会进行交流,包括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并且在此基础上锻炼他们小组内协作的能力,交流能力,使学生以更加主动、积极的交流方式,多样性的途径及手段,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四、结束语

化学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发生到质变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总之,只要学习方法正确,相信你一定会轻松地把化学学好的。

参考文献:

[1]徐伟国.高中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8).

第5篇:交换学习计划范文

一、ERP环境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关系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将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力资源等进行合理的配置,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ERP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ERP系统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企业所有的数据都可以传递到财务系统,会计电算化就成了ERP系统的心脏。

1、ERP系统使财务业务一体化高度集成

ERP系统通过企业供应链的产供销环节与财务的集成,使数据从一个端口进入遍可与其他系统共享,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一致性,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高度集成。

2、ERP环境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ERP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使会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实现了共享,会计人员可以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查询到ERP系统的任何信息,例如库存情况、订单现状、生产进度等,可以及时获取企业较全面的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也意味着ERP环境下,会计工作不仅仅只是核算,而是公司的重要管理工作。

3、ERP 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全面

ERP系统的运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全面,不仅要熟悉财税、会计、金融问题,还要有较强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同时,还要求掌握与ERP相关的各种管理工作和操作技能。这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ERP知识与会计电算化操作融会贯通。

二、ERP 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观念落后

缺乏全局意识,没有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在ERP系统中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应该与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会计的职能不仅是核算与监督,还要发挥管理的职能。会计电算化作为ERP的核心,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关系千丝万缕,应该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来看待。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熟练操作会计核算软件,这个教学目的可以满足单纯使用会计软件核算的要求,但是已经不适应当前的人才需求战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计软件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核算功能,而是变成网络型的管理、决策支持的系统,也就是融合进了ERP系统中。所以,为适应人才需求应该重新定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安排欠妥

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以单机版的软件为主,主要讲授财务核算部分的内容。ERP系统各个模块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而教师教学练习较少,即使进行实验课的教学,由于一个ERP系统由多名教师完成,各自学习,例如财务的老师上会计电算化模块,供应链老师上产供销模块,这样的教学还是不能让学生对ERP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还需要改进。

(四)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是简单的将手工帐搬到软件上的操作,涉及到是管理和分析内容比较多。而在很多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只是进行数据简单的录入,没有真正了解到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与ERP的关系,使学生认为这仅仅是操作软件,这对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有不利影响。

(五)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力量不足

ERP系统涵盖的知识面很广,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具备操作技能和全面的企业管理理念。而当前很多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老师很缺乏这种知识结构,不能满足ERP教学的要求,甚至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求,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

三、构建 ERP环境下 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

(一)明确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观念与教学目标 确立 ERP 视角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和理念

随着ERP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会计电算化人才要求也不算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应该转变观念和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仅仅使学生能熟练操作软件,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新的管理理念,了解软件背后的先进管理理念。明确教学是为了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增强职业判断这个目标,并且引导学生要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最新的管理理念,将这些融合在一起,成为运用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

在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置应从岗位分工合作,培养职业能力方面考虑。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要将ERP系统的理念和相关功能融合进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将会计基础专业课和其他企业管理课程结合,引导学生从企业的各个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学生全局观念,既使学生认识企业管理的全面,也使学生培养和提高职业的判断能力,还让学生知道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使学生适应社会的人才需要。显然,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增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作为ERP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会计电算化实验中,教学内容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数据输入与输出了,而是要将财务核算模块与供应链的产供销系统同步学习,共同为企业管理服务。为此,我们可以在实训中采用沙盘模拟训练的方式进行加强,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让学生在企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制定相关的企业管理规则,教师按照企业实际操作情况来引导学生完成经营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工作以及与财务部门的联系,清楚跨级工作从基本核算到会计信息的提供,从财务管理到正确处理企业财务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且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要注重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要给学生定时点评,引导学生在实训中不断的提高自己,规范会计及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

第6篇:交换学习计划范文

课题负责人:张希营 杨柏柱

课题主持人:胡新岭

课题实施人:石海峰

实验班班主任:鲁金民

实验教师:

鲁金民、王艳说、庄雪艳、沈鸿雁、王相连、张倩倩、

葛振玲、车丽

材料组:

刘青国、石立功、高海威、王志华

二、研究措施: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科研能力。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教师到科研先进单位学习、交流研究经验。

3、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对研究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4、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三、本学期的主要研究目标:

1、完成学校社会环境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高海威负责)

2、完成学校、家庭与社会学习环境的调查与分析。(鲁金民负责)

3、完成《给学生家长的十条建议》的信息反馈的统计与分析。(石海峰负责)

4、 研究如何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出一本《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论文集》。

5、开展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活动,学习、交流、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方法与技巧,使用专用备课,形成模式和特色。

6、开展个案研究。选择部分优生和学困生作为采访对象,搞好个案写作。

7、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学策略研究:

(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行为策略研究.

(2)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行为策略研究.

(3) 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环境的积极创建策略研究

(4)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

第7篇:交换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应用;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策略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逐步迈向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已成为科技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不可避免接触英语文献资料。因此,能够直接及时获取专业信息,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已成为今天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专业英语的教学长期处于一种营养不良的状态。为此,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着重分析建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现状和策略应对分析。

一、建环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及重要性

专业英语是涉及专业领域知识的英语教学课程,是继大学英语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的教学补充,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和一定的翻译能力,并且具有撰写英语文摘的能力,能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最终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所需专业信息的重要工具。建环专业英语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重要信息”。通过专业英语教学,力求使学生能熟练应用建环领域的专业英语技能,掌握相应的英语专业术语,能够读懂与专业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献,能从技术性手册中快速查找所需信息,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原版文献资料。

二、建环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定位不明确,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足

正确的定位教学目标,是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长期以来普遍对专业英语认识不明、重视不够。一方面,学校教学定位不明确。认为工科院校的专业英语仅仅是一种工具,学生只需要在大学英语的基础上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英语学习没有量化的等级考试标准,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缺乏优秀的教材,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目前专业英语教材内容简单陈旧,难度深浅不一,在编排结构上没有语法、特殊句型、典型表达以及翻译技巧、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很难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环专业英语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课本式”教材,即专业课本的英文对照本,理论性强且缺乏新意。另一类是“文献式”教材,主要是从英文文摘、报刊和书籍等搜索来的文章片段或科普读物,难以承担传播先进知识的重要使命。

(三)教学方式沿袭“三单”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

目前专业英语的教学基本沿袭传统的“三单”模式,即教学行为的单向性、教学形式的单调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在教学理念上,多侧重阅读+翻译的教学模式,对于实用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建筑领域内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十分薄弱;在教学方法上,以“填鸭式”为主导的方法多强调模仿、重现和机械记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修完课程后学到的是“哑巴”专业英语,学生的英语思维始终处于休眠状态,教授的内容局限于课本,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专业英语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淡薄

在专业英语课程中,学习内容有着浓厚的专业色彩,文章的格式和风格不像大学英语教材中那么生动有趣,学生很难适应由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学习思路的转变。专业英语课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往往超前与专业课程,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足严重影响学生对英文专业文献内容的准确理解。专业英语有其特定的句型特点,长难句晦涩难懂,专业词汇纷繁复杂,容易令初学者感到困难。

三、建环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及策略分析

(一)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

1.词汇理解

建环领域的专业词汇涉及范围广,专业细化,有其独特的构词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词义精准。多用生僻词汇力求准确的表达专业方面的确切涵义,例如:hydrostatic(流体静力学的),total normal emittance(全波长法向发射率),centrifugal refrigeration units(离心式制冷机组);第二,词性中性化。专业英语词汇注重全面客观的描述事物,没有“转喻”、“转义”的文学性修辞功能;第三,复合词及缩略词较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英语构词方式采用大量复合、派生、缩略等方法,例如:trial-and-error(反复试验),air-side(空气侧),TVOC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2.句子翻译及语义表达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英语多采用正式文体的科技说明文,语句逻辑性强,信息量大,语法结构复杂,从句繁多,变化灵活,主要体现在:第一,名词化结构突出。例如: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y (阿基米德最先发现固体排水的原理);第二,广泛使用被动结构。专业英语科技文章常隐蔽主语以强调客观准确,例如:Pumps below the tower should be designed for an adequate net positive suction pressure(比冷却塔低的水泵应具有足够的净正吸入压力);第三,复杂长句较多。专业英语充分体现英语形合语言的特点,常用复杂长句表达。

(二)专业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专业英语的语言特性,建环专业英语是英语语言在建筑环境专业领域的表达,强调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教学策略上应逐渐向应用型转变,不仅仅是公共英语+术语词汇的简单叠加,更应注重是英语技能在专业领域的应用实践。

四、结束语

总之,专业英语的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长专业技能的重要使命。随着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国际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掌握国际通用语言,既有理论基础又能面向实际的外向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新时期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正确认识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全面分析系统化的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策略应对,对培养国际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14-115.

[2]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任达,张季超.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策略的商榷[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1):75-77.

第8篇:交换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分析化学》;环境工程;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08-02

一、引言

《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性高、应用性广、实践性强的课程,是高校环境类、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环境工程专业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和舒适的生存的学科,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而化学学科就是其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相关学科,《分析化学》课程也是目前所有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它不仅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而且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和同学都对该课程有种难教、难学的感觉,认为该课程中公式多还难记,概念模糊不易理解,内容也多而杂。如何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效果一直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就如何提高《分析化学》教学效果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二、讲好第一节绪论部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生在面对一门新课程时,往往感到迷惘,不知道该课程有多大用途,该怎样学习。绪论既是一门学科内容学习的开始,也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的开始。每门课程最好讲的是绪论部分,最难讲的也是绪论部分。绪论作为全书概括性的提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然而,部分老师在上课时把绪论当作一个开场白,一带而过;也有些教师认为绪论至少要讲两节课,甚至三节课,这同样也是没有必要的。绪论除了要达到多方面的教学目标外,还因为师生第一次接触,是共同学习的开始,要营造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要适当展示教师自身良好的教育素质,因此必须精心准备和设计。在上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课的绪论时,我们可以以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案例的分析和调查为例,向学生介绍20世纪50年生在日本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病因发现过程。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因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环境分析化学工作者利用光谱定量分析和元素追踪等分析化学手段,历经11年之久,揭示了由于汞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这种对典型污染物案例甄别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激起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关于《分析化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要概述性的讲,列出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即可,一方面教材后面部分会具体阐述,另一方面由于学时所限也不能将所有知识重复讲解。笔者相信,只要绪论讲好了,对于讲好《分析化学》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使得学科间交叉与渗透,近代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给《分析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限的教学时数不可能把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讲到,只能以点带面地去讲,并且结合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目前的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基本上是以经典的化学分析为主,主要是四大滴定分析,即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分析,如果只是简单地阐述这些滴定的原理及其方法会有些枯燥,缺乏和专业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酸碱滴定时,我们可以把这个知识点和环境污水处理过程联系起来,污水处理中对各种不同酸碱性水处理的实质上就是酸碱相互滴定问题,让学生了解酸碱滴定这部分内容与所学专业是紧密联系的,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又如,在讲授沉淀滴定时,可以结合水体中污染物可能发生的沉淀溶解反应,通过计算分析溶解度及其可能影响因素,就可以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关系预测污染物溶解或沉淀作用的大小。通过这种与专业应用结合的方法讲解,可以避免原有教材内容简单、枯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理解《分析化学》基础课的重要地位,重视今后的学习。

四、注重知识体系的衔接

众所周知,《分析化学》公式多,概念更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课程体系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公式只是一些基本公式的繁衍或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授课时,只要帮助学生理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把握住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的线索,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显得游刃有余。因此,做好《分析化学》各知识体系的衔接工作对于讲好《分析化学》尤为重要。此外根据课程内容,《分析化学》所用的方法可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二者各有优缺点,相辅相成。教师在授课时,除了要讲好讲透化学分析原理之外,一定要注意合理结合实验教学以及仪器分析技术,并且应适当调整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全书的内容,时时刻刻突出主线,应用主线。

五、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在大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通常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以此来评价教学效果。这样的方法能综合考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但是,传统的平时成绩一般仅仅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考勤和课堂提问。这样的形式太单调,不能突出那些对《分析化学》比较有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的同学。因此,我们可以把平时成绩的内容扩大化,例如鼓励学生对其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下查资料来写一些相关小论文;同时积极开展与《分析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俗话说“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分析化学》问题的辩论会、有关化学污染的调查等活动。这样既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发展了运用能力,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向社会生活的延伸。这样,平时成绩不仅包括作业、课堂考勤、课堂讨论、小论文,而且也包括学生平时在《分析化学》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另外,期末考试,我们对考试内容及形式也可进行变通,改变传统的整篇死记硬背题目的做法,我们加一些考察学生创新思维的题目。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结语

《分析化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我国化学界前辈徐寿先生曾形容《分析化学》是“考质求数之学,乃格物之大端,而为化学之极致也”。关于如何提高《分析化学》教学效果已有许多前辈和同行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成果。本文主要就讲好第一节绪论部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体系的衔接和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抛砖引玉,作者希望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作者坚信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的教学手段将更加丰富、教学效果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方明建.分析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5,84(2):94-96.

[3]唐建设,项丽.环境分析化学教学体会[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60),245.

第9篇:交换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光标阅卷机;信息技术;计算机管理;高考成绩

1前言

虽然光标阅读机在技术方面已经落后于其他阅卷机器和软件,比如现在有很多阅卷平台,通过扫面试卷可以网上阅卷。但是,目前好多学校仍然在用光标阅读机,尤其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没有经费更换更先进的阅卷系统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老设备老系统“光标阅读机”进行再研究,再升级。十几年来,国内中小学应用光标阅卷机的学校已取得明显的效果。这样对提高老师改卷效率和分析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光标阅卷机不仅能节省老师的阅卷时间,还能分析学生的成绩。用光标阅卷机读取的成绩还能进行成绩分析。比如对成绩排序。可以在班级内排序也可以在年级内排序。还能统计正答率,让老师讲课有的放矢的去讲课。这样的课堂就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充分利用光标阅卷机的学校高考成绩就比较好。例如:我们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年取得成绩:(1)蝉联全市高考“十三连冠”,本科上线率连续7年在全省遥遥领先。(2)再夺全市文理双状元:理科状元田志国(全省第7名),裸分696分;文科状元周晗,裸分601分。(3)全市理科前10名,我校占7名;全市文科前10名,我校占7名。均为裸分成绩。(4)我校有4个班一本上线率为100%,有7个班二本上线率为100%。我们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取的这样的好成绩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大量地、广泛地使用了光标阅卷机。每个校区每个年级都配置了光标阅卷机,总数达9台。好多任课教师都会操作。

2光标阅读机的研究价值

2.1光标阅读机能应用于考试中

过去考试后,由于阅卷工作量大,教师不得不连夜加班评阅试卷,尽管加班,也不能很快阅完。几天过去,学生对考题内容淡漠,再分析试题中的问题效果就差。现在,用OMR阅卷,一般上午考试下午阅完,随即打印出成绩、统计、分析报表。

2.2光标阅读机能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中

近年来,很多学校都追求课堂效率的提高。由于随堂检测具有短评快的特点,能及时反映出学生的不足,高效率的使学生改正过来有所提高。所以随堂检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表现之一。目前好多老师会利用自习课发给学生卷子后让学生把答案写到机读卡上用光标阅读机进行阅卷。在考试中利用光标阅读机不仅能提高效率节省老师改卷时间,还能统计正答率。根据正答率老师可以有目的性的讲解。没有必要对每道进行讲解。这样就会更有针对性的做到精讲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在给学生培优的时候我们老师还可以根据光标阅读机统计出来具体学生错的具体题目。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光标阅读机提供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对学生针对性的培优补差。老师在给学生培优补差时也能针对学生具体错的什么题单独课下辅导。如果是共性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如果是某些或者某个学生的个性问题在课堂上讲解是对其他学生是浪费时间,这样的话就可以对这些学生针对性的课下辅导。光标阅读机在教务系统管理学生成绩的时候对平均分和最高分以及最低分都能很好的了解。也可以了解试卷的难度和信度,给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以及出卷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知道意见。在考核老师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光标阅读机提供的数据,分析出各班的平均分、进步率、优秀率等考核指标。

教务处或者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和考核。在给老师评教的时候如果采用调查问卷学生可能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填写实际情况,不能反映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是否满意。如果是调查问卷也在统计结果时也很麻烦,统计工作量也非常大。但是,如果把调查问卷改为让学生涂机读卡,再永光标阅读机像改试卷一样就很方便了。比如题目的序号1,2,3,……分别代表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以此类推。其中的A\B\C\D分别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选项。A\B\C\D四个选项的分值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这样可以根据所得的分值把满意度较高的老师挑选出来。这样既方便了学生又方便了老师。光标阅读机不仅在考试中使用非常方面而且在学校管理和考核老师时应用也非常方便。虽然目前有更先进的仪器和软件,但是,光标阅读机的方便使用和方便携带的特点,目前仍然有很多学校和单位在继续使用,因此有必要对光标阅读机的充分再利用进行再研究再创新。

参考文献:

[1]傅洪涛,徐萌.光标阅读机(OMR)的原理及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19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