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范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范文

隋炀帝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共有两首,风格迥异,境界也有高下之分,真正能够称得上传世名作的是下面这一首。

春江花月夜

(隋)杨广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五言诗,短短20个字,洗净六朝以来宫体诗的艳之风,可谓雅体正声,清新婉转,正如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赞叹的“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虽卸华谢彩,而绚质犹存”。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中暴君的代表,但你知道吗?隋炀帝素有文采,他经常对侍臣说:“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这一方面表明他自负,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才华横溢,文词俱美。这首《春江花月夜》就是他的代表之作。

首句“暮江平不动”,入题有力。黄昏时节,远眺长江,如同一匹白练,水波不兴,铺写出一幅宁静辽阔的画卷。第二句“春花满正开”,舒缓自然。一个“满”字,描摹出了春花烂漫、簇挤争艳的场面。虽然是写江水和花朵,但隐含着看景人的沉静自得与淡淡的喜悦。

后两句“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不但延续了前两句的壮阔意境,而且将时间流逝寓于景物变迁之中。春夜涨潮,江水流波,是大地上的美景;月去星来,相互辉映,是天空中的景观。而两幅图画,又交织在水波荡漾的江面。水中之月,潮中之星,水波潋滟,天上人间,星月花影,尽汇聚于这一江春水之中,如一幅图画逐次展开,美不胜收。

诗中两个动词“将”和“带”,都是虚写,似有还无,动静结合,如缓缓流淌的一江春水,不会打扰到在月光星辉下安稳沉睡的这漫山遍野的朵朵春花。

这首诗是隋炀帝30岁出头,第二次巡游扬州时所写。那时,正是他诗歌创作的巅峰r期,也是大隋王朝的鼎盛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被暂时掩盖,一派四海升平的景象。这个文采风流的年轻帝王,在花团锦簇的扬州,受到眼前江山美景的感染,信手写下这首美好的诗篇。

第2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范文

一、音乐与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音乐,如欧洲音乐的发展就可以分为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时期等等。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

二、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布置学生在课前找到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进行学习,再找到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的音响资料进行课前欣赏,并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做到:一边朗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边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正式上课时,我制作了包含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歌的投影片,一边讲解乐曲所描写的意境,一边让学生欣赏音乐,还一边让学生观赏那些景色优美的投影片。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由于做到了眼、耳并用,对《春江花月夜》所描写的艺术意境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有闻一多先生高度评价的“诗中的诗,高峰上的高峰”的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对音乐欣赏相衬托,学生就做到了既较好地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意境,又对唐诗《春江花月夜》有了音乐上的理解。课后,我布置学生根据《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意境写一首诗或散文。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看,有不少文章、诗歌写得相当不错,既有诗歌的优美,也有音乐的韵味。 如,我在上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最后两段“项王败阵”与“乌江自刎”中所表现的苍凉、悲哀与明朗欢快交替的情绪,我把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抄写在黑板上,学生就容易理解这两个乐段中“明朗欢快”的情绪是为了表现楚王项羽的最后英姿,以及后人对楚王项羽的较高评价。这节欣赏课引用了两首古诗,增进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三、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也是姐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

音乐与政治的综合音乐作为一种文艺手段,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第3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范文

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两首名诗之一,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该诗受到文坛关注始于明代,在清代更是被抬升至“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作者简介: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唐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范文

[关键词] 范式教学;读;品;悟;思

【中图分类号】 H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40-1

“读――品――悟――思”四步教学范式,通过创设情景―――感知形象;诵读解析―――揣摩文意;比较思考―――体会诗情;扩展运用―――形成能力;以体会意境为重点,形成鉴赏力为目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思维互动,教师设疑、点拨,学生参与、思考,教与学有着相对应的各项活动,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这一范式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能够紧紧跟随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感性体悟和理性分析的飞跃和升华,在诗歌教学是必须实施的重要模式,代表了诗歌学习的必经阶段,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在有效教学的推动下,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灵性,达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春江花月夜》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体现了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这是一首极美的诗,虽是乐府旧题,但是作者张若虚却在营造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的同时,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思美和哲理美。

针对诗歌自身的诗思美、诗情美和诗韵美的特质,本诗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均体现了教学范式的理论构建和指导;同样的,也在教学实践中对本范式进行了反复的验证和完善,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良好互动。

根据诗歌的特点和“读――品――悟――思”的教学范式,确立教学目标:

同时,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样在此范式的构架之下进行:

1.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春江花月夜美好情景中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2.分组讨论策略:情感把握。目的是主张学生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作为教师要当好引导者、设计者、帮助者和指路人。

教学过程的把握赫然设计体现了“读品悟思”的动态构成。

第一步:导入――初识月之韵。

第二步:初读――体会音韵美 。

第三步:联想――把握画面美 。

第四步:赏析――体悟哲理美 。

第五步、感悟――体会诗思美 。

1.出示图片,加深感官体验,进行背诵。(图片分别为月升――月悬――月斜――月落的图景。)然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索。

2.比较赏析。(出示幻灯)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青春式的爱情:甜蜜的思念,幸福的忧伤,纯真的情爱――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历经沧桑,辛酸凄凉,悲从中来――痛)

学生先解释,再体会情感。在和教师的对话中完成对两句诗歌的鉴赏。

3.教师总结。

第六步、拓展――比较月之韵。

比较阅读《春江花月夜》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含蓄。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张九龄的《月夜怀远》意境宏大壮阔。起句"海上生明月"就很有气势,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却自然具有一种雄浑阔大的气象。接着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

第七步、小结 ――重温月之韵。

学生重读全诗,教师播放阅读音频《春江花月夜》,概括特色,小结:诗情画意哲思融为一体。音韵意象诗境美不胜收。

第5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学科综合

高中音乐鉴赏的内容可说是纵横古今几千年,横贯东西几万里,包含了各类、各个中外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音乐鉴赏教学中,音乐作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的关系,教师要注意把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谈高中音乐鉴赏与学科综合的做法。

一、音乐与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音乐,如欧洲音乐的发展就可以分为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时期等等。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如讲“美国音乐”这节课,我讲了美国的历史: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是一个移民国家,而且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量的非洲黑奴被卖到美洲,大量黑奴被卖到美洲,也把黑人音乐带到了美洲,美国于1776年独立后,所以黑人音乐就成了美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欧洲、非洲等不同国家的人聚集在一起,使美国音乐形成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特点。美国音乐在黑人音乐、欧洲音乐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到20世纪才具备了独特的风格,并取得了与西方音乐文化同样重要的地位。又如,我在讲“多彩民歌”时,讲了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也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来讲,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音乐风格便也委婉秀丽;西北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二、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在鉴赏《春江花月夜》时,我布置学生在课前找到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进行学习。正式上课时,我制作了包含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歌的投影片,一边讲解乐曲所描写的意境,一边让学生欣赏音乐,还一边让学生观赏那些景色优美的投影片。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由于做到了眼、耳并用,对《春江花月夜》所描写的艺术意境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有闻一多先生高度评价的“诗中的诗,高峰上的高峰”的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对音乐欣赏相衬托,学生就做到了既较好地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意境,又对唐诗《春江花月夜》有了音乐上的理解。课后,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根据《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意境写一首诗或散文看,有不少文章、诗歌写得相当不错,既有诗歌的优美,也有音乐的韵味。又如,在鉴赏《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最后两段“项王败阵”与“乌江自刎”中所表现的苍凉、悲哀与明朗欢快交替的情绪,我把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抄写在黑板上,学生就容易理解这两个乐段中“明朗欢快”的情绪是为了表现楚王项羽的最后英姿,以及后人对楚王项羽的较高评价。这节鉴赏课引用了两首古诗,增进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三、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也是姐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在音乐鉴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在鉴赏德彪西的钢琴奏鸣曲《月光》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法国著名画家莫奈的画作《印象・日出》。然后,让学生看着那张画。学生欣赏作品之后,都沉醉其中。通过老师讲解和同学们的讨论后,得出结论:柔美纯净的和声和丰富的钢琴织体,描绘了幽暗的月光透过轻轻浮动的云,影影绰绰的洒在平静的水面上,把灵艳的月光泻洒下的冰一样的银辉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作品引导人们的奇异想象力,塑造出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形象。

四、音乐与政治的综合

第6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范文

1、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2、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3、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范文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唐·白居易《长恨歌》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第8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范文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_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6、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____范成大《车遥遥篇》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____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9、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____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1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____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第9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范文

每每捧起诗集,每每翻到此处,每每呤颂《春江花月夜》总有一股浓烈的情感汇于丹田,总有一幅明朗的画卷显现于眼前。“春江潮水迭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有水、有月、时令是春,如此良辰美景,如此月色摇曳的晚上,如此江海共鸣的情景,绵绵相思、缕缕乡愁、丝丝惆怅,共同交织,一个游子,一个漂泊的异客,面对此境,纵然有千种风情,万种致趣,都被脑海中的无奈所淹没,但并不是无病的,并不是无边无尽的哀怨,而是化着了春、江、花、月、夜,哀而不伤的情调更能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匠心独运的笔法实在让人钦佩和惊羡。

我们读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心中便会升腾起一股浓烈的乡愁,读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脑海中幻化出了李白浪漫豪放的面容;读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块,若似月轮终皎浩,不辞冰雪为卿热”心中只会感叹一个文武全才哀惋憔悴的呼号。而咀嚼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多的是心旷神怡,更多的是安逸和宁静,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对宇宙的慨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少了几分愁,多了几分理智的春天,本就不是结愁的时节,春天本不该满腹牢骚,春天是一个充满着幸福和欢笑的季节,可是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并不都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并不都如预期的那么完满,在这本不该多情多感的时候,他发出了对人生短暂的惋惜,同时也让我们从理想的天堂中醒悟过来,谁不想永世长存,看时代变迁、看岁月轮回、看沧海桑田,然宇宙之变更、新陈代射,由出生到死亡,是我们人类所不能撑控的。江水绵延不尽的奔流,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江面还是一如从前的平静,只是人便不再是同一个人了。他把生命的真谛提示了出来,召唤着我们珍惜生命,珍惜短暂而宝贵的人生。

一轮孤月悬挂于江面上空,引来的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是月唤醒了他心中的哲思还是心中的哲思让世人记住了那孤月,江水曲曲折折的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闪烁;是月让花更加的夺目,是月、让花变得更有价值,月不但成就了水,成就了宇宙,也成就了宇宙中渺小的花。

月牵引着诗人,也牵动着我们的心,月让诗人对宇宙有了体察,月也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界定,月既把诗人带进了深遂的宇宙,也把诗人领进了情的漩涡中。诗人有对宇宙深邃永恒和对自己人生如此渺小短暂的伤感,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更有对游子与思妇的相隔天涯相望不相闻的同情和可怜。或许也是一种顾影自怜吧!“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思归望川秋水的等待,男人不能预知的归期,只有凭借着那轮月亮,载去的是无限的思念,载来的亦是无边的盼望。月亮啊月亮,你孤守浩渺的苍穹,甘愿为他们充当媒介,你是不是有些不情愿,于是你便“斜月沉沉藏海雾”百花凋谢春天就要别了,却不能回归故里,这样的无奈和悲伤,连无情的明月也不愿再观看下去,于是藏匿于茫茫海雾之中。

当明月西斜时,诗人愁了,我们也会跟着感伤,“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不知有几人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明月和江面总算相融,诗人也戛然而止了,可是我们的思绪却飞入这个世界,不想再走出来,只希望瞬间就在此刻定格,只希望明月能在此时收住脚步,可是会吗?太阳的东升西落,明月的东升西斜,潮水的起与息,本已是天地定律,人的力量是无法拘留的,只能珍惜那短暂的永恒。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