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电网论文范文

智能电网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电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电网论文

第1篇:智能电网论文范文

先进的通信、信息技术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基础,更灵活、清洁、安全及经济是“智能电网”技术所追求的目标。有助于实现实时信息快速处理和大电网大区域信息交互,做到实时掌握自身系统的各种反应系统稳定特征的参数变化,诊断预测故障,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1.1智能电网通信技术

实现智能电网的前提条件是实现通信技术的智能化,进一步实现各种不同信息相互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一个智能化通信系统可以建立一个高度的智能电网。也就是说集成度高、灵敏性好,双向快速反应的通信系统是智能电网实现的基础,缺少这样的通信系统的支持,也就无从谈起电网的智能化。因此要建设智能电网,我们首先就必须的建立这样的通信系统。

1.2参数量测技术

在智能电网基本的组成部件中参数量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智能电网中的各项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先进的参数量测技术获得,这些信息可以在智能电网的各方面使用。智能电网中使用的是智能固态表计,智能固态表计的好处与作用是可以使电力公司与用户进行很好的双向通信技术,提高包括功率因数、相位关系(WAMS)、电能质量、表计损坏、设备状况和故障的定位、线路负荷、变压器和关键元件停电确认、电能消费、预测和温度等数据。

1.3高级的电力电子设备

目前的电能损耗比较严重,其中电力电子设备的使用是其中原因之一,落后的电力电子设备会损耗相当多的电能。而要提高电能的有效利用率的措施之一便是对电力电子设备的改善。高级、先进的电力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提高电能的利用率,能满足各种不同的电力需求。高级、先进的电力电子设备设备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输配电系统的性能,提高功率密度和电力生产的效率。高级的电力电子设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发电和输电以及配电、用电的过程中。

1.4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有关研究显示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的节能效果可达10%~40%,对电能的控制和变换不在采取传统的方法,而是采取更先进的电力电子器件进行变换和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电能的控制和变换提供了硬件条件。目前对电力系统运行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电力电子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等各个环节。当前电力电子市场上出现了SVC为基础的柔流输电技术;高压变频电气传动技术;新型超高压输电技术;智能开关同步开断技术和静止无功发生器、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电力技术等。

二、智能电网的展望

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在一些远距离特高电压输送上相对落后,智能电网建设必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同时可以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能更进一步加强地区配电网自动化水平,实现多地区的电网共用,建设灵活、安全、有效、坚固的配电网络,实现对传统的电网结构的优化升级,满足未来社会与经济的发展。3.1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分布式能源接入改变以往单线的接入方式,采用一种新型的接入方式,通过建立混合树状、网状等接入方式,这样的接入方式可以使每个点既可作为负荷消耗也可作为负荷提供,电力资源的交换得以双向交换。比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这样的,发电量不大,分布在负荷附近的发电形式叫做分布式能源。与传统的火电、核电、水电集中上网,然后在分布给负荷这种形式相对应的能源接入,节省输电网的投资,提高全系统可靠性,为系统运行提供了很高的灵活性。如电网遇到大风暴和冰雪天气,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其中的分布式电源可自行形成孤岛或微网,向交通枢纽、医院和广播电视等提供应急供电。3.2建立坚强、灵活的电网结构我国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很不平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优化特高压和各级电网规划。当前全球各国都在努力发展清洁能源,然而由于清洁能源间歇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等本身的特点,因此电网的建设不得不加以考虑,这些因素会带来了极大挑战给电网的安全运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对电网结构的运用灵活,通过电网结构灵活运用可以使电网结构安全可靠,就算是遇到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等突发灾害性也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而我们现实智能电网的主要目的便是在于提高电力体系安全性与可靠性,希望实现提高清洁能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调性,能够更好的将新能源介入电网的运行以及并网的运行控制。

第2篇:智能电网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大电网的建设必然是今后电力事业发展的方向,这也就意味着电网的结构也会越来越复杂,我国地理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因此电网所面临的条件很复杂,这就需要利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采用先进的电子装置来调控电力系统,以增强电网的构架,避免电网故障的扩散,并增强电网的故障抵抗和故障恢复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得到改善。社会的进步对电能的需求量变大同时对电能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输出电能质量如果达不到要求会对整个电网产生重大影响,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先进电力电子设备可以改善电网电能质量,大大的提高输电效率和经济发展。能源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根本驱动力。随着常规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等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以清洁无污染、循环可再生为特点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是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且人均拥有量较低。当前正值经济飞速发展、能源高消耗时期,以常规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满足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实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加快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进度。这些新能源的发对电力电子器件的要求更高。

2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柔流输电包括SVC和STATCOM,通过SVC进行无功补偿的电压输出谐波大、基波损耗高、占地面积较大,因此,用STATCOM进行无功补偿成为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主要方法。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SynchronousCompensator,STATCOM)是柔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装置和技术之一。1976年,美国人L.Gyugyi第一次提出了它的概念,即利用半导体变流器进行无功补偿的理论。通过对系统无功功率实现动态无功补偿,提高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确保系统运行安全,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与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相比,STATCOM装置能够连续调节无功,输出谐波小,器件损耗低,运行范围宽,调节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优点;其输出电流在电网电压低时不受影响,具有较硬的低压无功功率特性;而且接入系统后不会改变系统阻抗特性引起振荡。近年来,世界上有很多学者都从事STATCOM装置的研究工作,无论是装置容量还是产品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GTO、IGCT等)、多重化、多电平和单相桥串联等技术被应用到STATCOM装置中,以提高装置容量和电压等级,并通过现代控制技术,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改善装置输出谐波。

许多先进的控制方法,例如递归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比例积分(PI)控制、微分代数控制、鲁棒性自适应控制等被应用到STAT-COM装置非线性特性的研究中。在世界上针对STATCOM装置的研究工作中,STATCOM装置的仿真建模及其控制方法研究始终是重点。世界各国对STATCOM的研究,STATCOM技术和应用情况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多重化、多电平和单相桥串联等技术使STATCOM工作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再加上先进控制方法的加入更提高了STATCOM工作的稳定性,使之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关于STATCOM的研究有很多问题,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建模和控制问题,这将直接影响着STATCOM的整体性能。国际上关于STATCOM的研究由来已久,日本是最先运用STATCOM装置的国家,紧接着美国也在STATCOM的研究上取得成功,并和日本联合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采用GTO进行逆变的STATCOM,在1991年投入运行取得很好的效果。之后的德国在1997年也研制出大型的STATCOM装置并在丹麦的风电场投入运行。我国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极快,清华大学在1999年研制出20Mvar的STATCOM装置,在2011年我国南方电网研究出世界上最大容量的STATCOM装置,并在东莞投入运行取得良好的效果。从此我国成为能够研制出大容量STATCOM装置的国家之一,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3结束语

第3篇:智能电网论文范文

世界各国推广使用智能电网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保障本国电力供应,有些是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还有就是降低居民用电成本方面进行考虑,但是由于各国电力建设的进度不同,致使各国的智能电网发展特点也不近相同,从而造成与之对应的电力市场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集中体现在市场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家需要面临改变原有的电力市场结构推进市场的建设和市场相对较为成熟的国家如何做好完善电力市场的管理和创新机制,从而推进提高用户的可选范围、扩大新能源的建设和充分利用需求侧资源和缓解市场力等,同时,各国的电力市场都面临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和能源危机的重大挑战,大力推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和并网。从长远来看,电力工业应发展成为一个安全、经济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在不久的将来,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端所占的比重,主要通过使用大规模集成入网和大量小范围分布式入网两种方式,在用户端,通过采用智能家居、电气化交通和大量的储能设备的使用,从原有的用户只用电改变为用户用、供电双向互动,而以上这些功能都需要一种新型的输配电网作为平台,这就是智能电网发展的目的。

1.1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要实现以上所述的智能电网需要在以数字化应用、自动化技术等方面为基础上进行开发。智能电网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互动性以及经济性等特点,智能电网与电力市场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电力市场是智能电网的用户端,电力市场通过开放用户选择权,其开放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智能电网的供电及配电模式,智能电网会在用户的需求下不断向前发展,同时,电力市场提供了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为市场主体选择更经济的运行方式建立了保障机制,并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市场各主体的行为,实现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价值。综上所述,电力市场是实现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基础,并通过用户的选择来带动智能电网的发展,总之,电力市场是能够保障智能电网具有发展动力的重要手段。从相反来讲,智能电网对于电力市场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需要电网具有充足的电力可供运行,现今的电网采用的是集中大电源流向固定可预测负荷设计的,因此无法适应未来智能电网所要求的用户发、用电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增加了对于电网建设及运行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稳定性,例如,现今国家大力推广的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就由于电网无法解决其并网发电的技术性难题从而导致迟迟无法并网运行,致使投入巨资兴建的风力发电设备发出的电力白白浪费,而分布式光伏发电也面临这一窘境。未来的电力系统运行具有无法先期进行预测从而导致无法做出相应的计划,同时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也导致电网面临着各种影响因素从而降低了电网的抗干扰能力,导致电力系统难以精确计划和执行系统运行计划,并且由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机组利用率较低,导致发电容量裕度会有较大的波动,所以,电力系统在安全性和充裕性两方面都遭受到了较大的困难。在不久的将来,电力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而电力市场放开对于用户发电的限制会造成大量的,通过采用智能电网这一供电平台,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智能电网还能够通过分布在整个系统的传感器将电网运行的数据汇总到一起,为调度管理人员提供各个监测节点监测到的自然环境、空间地理以及能源供需等方面的内容。为公司调度和系统优化运行提供第一手的数据。

1.2智能电网推动电力市场进行改革电网作为电力市场的基础,其进行智能电网改革必然会推动与之匹配的电力市场进行系统化改革,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其对于改革的推动力也越来越大,通过用户的参与,将电力电网的改革转变为整个社会性的改革,从而为电力市场改革注入更多的动力,而智能电网为用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会使用户更加坚定地支持电力市场的改革,同时智能电网的推进将会改变现有的产业链结构,使电力工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更加密切。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稳步推进,其将会促使电力市场向用户侧方向进行发展,将会逐步改变原有的单一供电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同时代表着绿色、低碳、环保的智能电网建设速度的加快将会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从原来的单一追求利益为发展环保经济。而电力市场将会呈现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构建多范围、宽领域的能源、信息交流平台,将会可能为市场主体、智能家居公司等各类参与者创造新的收益来源和方式,不断形成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2电力市场发展的新高度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其对应电力市场的基础支撑作用也会越来越强,这回将电力市场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将会使电力市场的规模、资源配置以及市场机制等都得到加强,随着用户逐渐转变为对系统供电而具有发电公司的能力,将会推进电力系统的竞争。

3结束语

第4篇:智能电网论文范文

我国电力通信已逐步进入数字通信时代,主推移动通信、注重通信软件的发展,由于光纤传输的优势而逐渐替代传统的同轴电缆组成的电力通信网的结构,同时,电网的程控模式使电力通信控制更加便捷。智能电网的开展使发电厂、电力部门和变电所等组成部分之间的通信更加方便。电网结构不断优化、通信技术的加速发展,推进了电力通信网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电网在我国已实现了全面覆盖,全国水利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及新能源发电等总发电量已基本能满足所有用户的用电需求,电网规模庞大,但是很多地方的电网质量还有待提高。随着电网的大力发展,电力通信技术也随之发展,通信机构不断增多,国家科研投入增加,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标准,都有利于电网通信的智能化发展。

2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稳健的电力通信技术是基础。智能电网对改善公众用电需求,用电质量和电网安全维护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电力系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全,当然智能电网的建设也给电力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电力通信平台朝多功能化发展,为智能电网提供通信信道。同时,要求更加开放的电力通信平台,使网络通信趋于标准化,各设备间的通信便捷化。电力通信系统已经遍及变电站、发电站和输电站等电网的末端,全面保护电网信息的获取与保护。电力通信具备高可靠性,较强的抗攻击性和保密性,确保电力网络的安全运行。智能电网的生产运营中,需电力通信系统的自动调度、网络经营、现代化管理等支持以使其安全运行。电力通信主要分为发电、输电、配电、调度和用电等6个部分。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应加大资金投放,使配电网综合化发展。

(2)妥善处理好通讯、电力通道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寻求可持续发展。

(3)增加电力通讯与国外先进通讯的合作力度,加强与国外通讯公司的文化交流,便于技术交流。电网的管理技术也是智能电网成功的关键,可以充分分析用户的用电数据,以更好的实现电网调度、电网构建,并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智能电网的建设目的是实现电能信息的智能化采集、统计、查询和线路分析,实现双向通信、传输速度快、带宽高的通信网络。智能电网的构建需要完善的通信系统的支持,高效实时、集成性高的特点是大型电网实现实时信息动态交换的基础。对提高我国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经济特性有着积极的影响。今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也未网络传输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是数据监控和数据传输更加高效。

3电力通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电网覆盖面和构建规模都不断增大,作为电网信息通道的电力通信系统,是组成智能电网的重要部分。智能电网的建设,应借鉴过往电网建设存在许多企业级标准的经验教训,应制定统一的电网运行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尽管目前电力通信平台开放性不断增强,通信模式的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设备间的通信畅通,网络覆盖面广,并实现各电网末端的全覆盖。这也便利了智能电网在数据采集和数据保护。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如实时、双工通信和大容量的接入网的缺乏等。首先,在智能电网对调度、决策、控制自动化技术要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对技术创新的要求性也增加,也是智能电网能够在未来更好造福于民的前提。同时,在倡导低碳环保、绿色节能、循环利用的今天,对电力系统本身的能源浪费和利用的要求提高不少,对电力发展与周围环境的发展应该引起重视,确保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次,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端通信人才的缺乏。电力通信持续发展,同时学校教育中知识较为陈旧,且缺少实际应用和实习,因此存在脱节现象。人才的贫乏制约着电力通信的发展,因此,注重通信人才的培养,鼓励学习高端通信技术,加强通信人才的培训对电力事业的发展影响重大。

4结论

第5篇:智能电网论文范文

1.1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现状

目前,网络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领域应用广泛,在发、输、变、配、用等环节都有相应的通信标准和应用。比如,变电站与控制中心之间采用IEC61970或IEC61968标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部使用IEC61850标准通信。当前电网通信技术及标准种类多且兼容性不足,通信技术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用户端新的要求,比如电动汽车、智能家居和智能电表等。

1.2智能电网用户端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用户端涉及的领域较广,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不同的通信技术存在,这是由于各种通信技术在不同时间阶段不同行业发展有各自不同特点所形成。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多元化的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InternetIP使用IP基础网络的优势在于与互联网的有效衔接。用户端通信采用基于TCP/IP的网络,可以非常便捷地与现有网络互联互通。其好处还在于大量IP成熟标准、有效工具能直接应用到用户端的应用软件。此外,IP基础网络支持带宽共享和动态路由能力,在智能电网用户端中对最小存取延迟,最大丢包率或最小带宽现状等有特殊要求的应用,一些IP如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可满足此特殊要求。

(2)光纤以太网通信它采用光纤介质运行以太网LAN数据包。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以任何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也可以实现交换机的速率限制功能,以非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最高可以达到10Gbit/s。目前光纤以太网通信在电力监控系统中已有商业化产品投入运行。

(3)电力线宽带(BPL)该技术采用电力线传输数据。通过电力调制解调器可以在一定区域内任意的电源插座上实现网络接入。电力线宽带在缺少其它通信网络的地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优点在于利用现有电力线上网而无新增通信线缆铺设投资。但目前的BPL能够提供的最大带宽为4MB。因为电力网使用的大多是非屏蔽线,电磁兼容性的问题严重影响网络的传输速度。

(4)3G移动通信利用现有3G移动通信可以避免建立专门的无线网络所需的大量投资,使用方便、灵活。但若大量使用成本投入会较高,且日常的运行、管理、维护费用较高。故此通信技术适用于重要、且节点数少的远距离智能电网用户端通信场合。

(5)无线通信(ZigBee、WiMedia、Wi-Fi)Wi-Fi技术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能够进行升级扩展以覆盖大型地域和多个端点,且无需铺设电缆。ZigBee通信使用跳频扩频无线技术,该技术具有可靠性高、传输速率低、传输距离远的优点,由此解决了传输堵塞和干扰。WiMedia通信的物理层采用超宽带标准,其解决方案的射频覆盖水平与ZigBee相似,其数据传输速率高,并具有网状网络功能。

(6)现场总线通信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现场总线技术,相比传统控制系统,其特征为:数字化、全双工传输、分支结构多。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分散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导致其体系结构和功能产生重大发展。

(7)通用工业协议(CIP)CIP是面向对象的工业网络控制协议。根据OSI/ISO七层协议模型,DeviceNet协议定义了七层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而CIP协议是七层模型中的最上层———应用层。CIP协议是De-viceNet的应用层,同时是ControlNet、EtherNet/IP、CompoNet的应用层。DeviceNet和ControlNet、Eth-erNet/IP、CompoNet共用同一个应用层协议CIP,但它们有各自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8)工业以太网技术当前,工业以太网技术的性能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相比其它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技术优势有:1)数据传输速率高,达到100Mbit/s;2)不同的传输协议能在相同总线上共存;3)在以太网中,数据存取技术采用变互式和开放式;4)不同的拓朴结构和不同的物理介质得以存在和运用。

2走向集成的智能电网用户端通信技术

2.1集成的通信技术

在智能电网设备端,目前仍然是多种现场总线并存。从用户角度,希望通过通信技术集成以实现各种智能元器件与控制器之间的互联互通,但并非必须用一个通信网络来实现所有的功能。例如:Internet网络并非同结构的单一网络,但用户确能实现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网络浏览、网上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服务。从通讯协议的构筑模型角度,大多数用户端通讯协议均根据OSI的七层模型。当前,自底层向上定义构筑统一整体的通信协议大量存在,这使得在相同层次上的互联性在各标准协议之间较难集成。其实,定义OSI分层模型是为了让不同构架、不同发展阶段的通讯协议能相互独立,使其能在独立发展的同时具备良好的互相配合、结合,增加其相互间成为一个端对端完整协议的可能。比如,以TCP/IP协议栈为核心的Inter-net网络协议中,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可以在上层网络存在,而大量的不同局域网、广域网可以在下层网络平台上实现。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集成将应运而生。通信集成是指一个集成的通信软硬件平台融合多种通信协议及通信接口,实现不同通信技术的互通互联。

2.2通信技术标准的发展及融合

第6篇:智能电网论文范文

(1)及时的响应能力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传输中要存在实时的运行信息和操作控制信息,要及时有效的进行传输,在传输的过程当中要保证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

(2)可靠性高

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是有其特殊性质的,主要是因为电力系统是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这也直接导致了数据通信也要求24小时不间断,一旦系统中出现了较大失误的时候,就会出现设备以及人员造成非常大的损害,设备破坏,所以我们要求一定要保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靠性,这也是对智能电子设备数据通信的要求;

(3)具备良好的兼容性

由于变电站是一个高电磁干扰的环境,除了自身通信信号传输通道复杂以外,恶劣的通信环境同样是一个重大的因素,所以说怎样对设备之间数据通信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改善,这就要求我们的变电站要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此外在采取其他的一些性对措施来减弱环境对变电站的影响;

(4)结构要分层设计

这里所说的主要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分层,而只有在通信系统设计成分层式方式的时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才能够使用分层的分布式结构,因此我们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通信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各个层次的实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二.智能变电站的网络通信

1信息记录技术

1.1点对点通信记录技术

(1)确保采样的完整性,信息丢失报警,虽然采样值道德传递方式是通过光纤进行直接传递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避免了信息的丢失,但是由于在实际的传递过程当中,并不是只有光纤传输,还有其他介质存在,再加上软件实际使用能力等原因,就有可能会出现信息丢失的现象,所以说在记录信息之前一定要优先考虑信息丢失所带来的影响;

(2)采样点的离散程度。由于采样值是通过光纤直接进行传输的,在传递给相关的设备之后,采样点间隔的波动和网络结构就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以后出现的波动基本上都是由软件造成的,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只是做一个数据的统计,在以后的对比研究中会用到;

1.2记录方法点

对点的通信报文是目前较好的记录方法之一,因为它能够在不影响通信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顺利的从采样值网络中获取真实的采样值信息,因为采样值在点对点的传输当中是不完全都依靠网络进行的,因此它的传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网络交换的环境。但是对于SV通信的记录方法来说,一般是由以下几种方法的:

(1)第一种方法就是合并单元的输出端,一般在合并完单元的输出端之后,就可以直接的从合并单元的输出端获取采样值的信息,实现了对通信的记录,这样的一种方式其实是在源端获取的信息,所以也被称之为原始信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记录仪器只能够听到一个合并单元的采样值信息,所以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要注意这一点;

(2)第二种方法就是在网络的交换设备方面入手,由于采样组报文是通过组播的形式发送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网络设置,从网络交换设备上面获取相应的采样值报文,这样做最终的采样值信息可能是多个合并单元在网络上面所传输的采样值信息;

(3)第三种方法就是从装置的端输入入手,在装置采样值输入端获取的采样值信息是通过装置进行接收的,通过网络传送之后获取的采样值信息和上面获取信息的形式基本上是相同的,也是每一个端口只能够接收一个装置所发出的采样值信息;由于组网当中采样值的传送是在网络交换设备当中进行的,所以我们在对采样值进行记录的时候,不但要记录采样值的真实传输情况,还要记录采样值传输的真实网络环境,所以说记录的采样值信息也要从网络交换的设备当中进行获取。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