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知识重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围绕一个地理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教学主题比较突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初中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与音乐组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知识学习,也可以丰富其想象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初中地理微课程方便灵活,教学时间较短,受限制的因素较少,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零碎时间,十分便捷;教学空间较为灵活,学习场所几乎不受限制,除了教室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并且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机、网络等。最后,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的逐渐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模式,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制作初中地理微课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制作一个良好的初中地理微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麦克风与绘图板等。
(1)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微课程一般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专业教学,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或重点,像时差计算、气候差异、读取地图和降水分布等,也可以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与人文环境等。
(2)设计教学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点拨关键点、归纳总结、生活情境等。
(3)准备素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等。另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特别是在确定主题时,可以联合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设计,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优质的地理资源。
2.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
一节优秀的初中地理微课程不仅需要教学设计精美,同时还应该融入部分具有一定冲击性的视觉元素,或者是活泼而优美的动画,当然这需要初中地理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与教学资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与技巧,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使教学内容具有自身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或者涉及到空间现象与概念,像纬线和经线、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形成、气温的变化等,这些地理知识内容都是设计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动画元素,使教学内容变得惟妙惟肖、形象具体,灵活展现给学生,让其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探究地理知识。
3.注重微课程教学细节。
在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过程中,要重视各个教学细节,并且对其进行仔细研磨,从而设计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深度而完整学习与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对地理知识或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时,都需要加入部分微问题,教师使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整体规划,把一些地理知识重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对它们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设计出多个微课程。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设计出多个微课程,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洋流因素等,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精细简要,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总结
关键词:基础知识归纳 有机结合 知识迁移
高考地理考查的内容繁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科学复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每位考生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高三地理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八本教材中。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复习,是每个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高三复习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
1.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2、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f佃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3.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图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8.182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运用图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地理知识,充分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图形作为一种特使的地理语言,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为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图像教学囊括有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1初中地理教学图像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丰富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地理教材中运用到图像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景观图、示意图和地图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图像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饱满生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其地理思维,地理作为一门文科课程,一些信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图形可以将抽象的文字性信息变得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和学习地理知识,并培养其地理空间概念与思维能力。再次,丰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使用的图形材料较少,以教材图像为主,现在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搜集图像信息运用到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形式得以转变,并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初中地理教学图像教学的具体实施
2.1利用图像进行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像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高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与趣味性。在新课导入环节,初中地理教师应选取一些感染力较强、具有艺术韵味的图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选择好图像之后,教师还应设计与图形内容相关的语言,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用语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世界三大宗教》教学时,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分别展示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物,诸如巴黎圣母院、少林寺和清真寺等,通过这些建筑风格迥异的图像来吸引学生,促使他们对即将学生的内容产生兴趣,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2通过图像设置课堂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个必不可缺的环节,教师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以为,促使他们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图像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与形象生动的图像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让他们在获取地理知识时,以对图像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趣,并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用图像设计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有价值,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世界气候图这一图像设计问题,如:为什么南北纬30度地区大部分都是沙漠,而我国则是江南水乡?为什么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等,通过问题让学生踊跃参与到学习中。
2.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图像
对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来说,分析图像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分析图像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取图像信息,提出图像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让他们在获取感性材料之外的理性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图像过程中,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基本信息,还应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图像分析能力,以此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例如,在进行《地势和地形》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中国地形图”这一图形,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图像,正确理解比例尺和图例信息,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总结出我国的地势呈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而且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平原较少,同时还能够归纳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以及主要山脉的走向等信息。
2.4锻炼学生动手绘图能力
在初中地理图形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绘图能力,可以通过地理图册上的图像进行填充练习,也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图形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强化记忆。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听是前提,动手实践是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升华,对于丰富的地理理论知识应学以致用,灵活运用到对地理图像的使用中,帮助学生掌握绘图能力,是提升他们地理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自行绘制我国的铁路交通图,并标出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像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陇海线、浙赣线和湘黔线等,然后标示北京、郑州、徐州、武汉和株洲等城市,以此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总结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图像教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充分发挥图形教学的优势与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建才.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11):164.
[2]陈芳.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J].新课程(中),2015,(8):20.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通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人口数量及民族分布、海洋范围和内海、岛屿及半岛、相邻的国家分布、行政区划等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激励中学生为了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但是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在心理上不能认真地对待地理知识的学习,这给我们初中地理的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当然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不会很好。要想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从思想上重视地理知识的学习,当然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探究。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要在不断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疑诱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其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可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教师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顿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而“欲知后事如何”,学生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中寻找到解决这些悬念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初中生个人感彩比较强烈,对于任课教师的喜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状态。另外,初中学生的思想正处于一个活跃期,他们的内心世界更需要我们去关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心沟通,把学生当成朋友来看待,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不会出现代沟,时时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学生不但会对教师产生敬畏心理,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会大大增强。
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生理阶段,他们对于新生的事物都会产生很强的好奇心。当然这种好奇心理还在于我们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初中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包含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和地理事物,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积累有趣的素材,比如“风吹石头跑、氧气稀又少”(海拔较高);“早穿袄来午穿纱,围着火堆吃西瓜”(早晚温差较大)的趣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趣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景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地理课很枯燥乏味,而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使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且多媒体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会大大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而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将我们需要注意的重点知识很明了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五、将学生的实践和地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多媒体设备、图像资源和视频资源为初中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生动的知识传播手段。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利用微课程将所用的地理知识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完成对学生的信息传达,从而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达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传播。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当今初中地理教师的喜爱,更多的教师通过寻找不同的微课程来完成地理课的信息导入和教学任务,大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下面主要对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出探讨。
二、地理微课程特性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知识难度大、内容较为繁杂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枯燥、难学习的特征。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会因为受到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影响,阻碍整个课堂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能够将枯燥的地理性知识转化成为图文结合的教学知识,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自我学习和探讨,从而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微课程是将大容量的信息通过视频播放、图文结合的形式有效地传达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生动的图文形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地理教学课程学习当中。地理微课程能够有效地体现整个初中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在其中贯彻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内容和综合性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地理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探讨学习。通过信息的强烈对比,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理知识的相似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观察能力。
三、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主要应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前导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主要是依靠老师的讲授法进行系统性传课,这种知识传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利于培养具备创新和发现能力的新式人才。而微课程则可以通过前期的视频制作或者图片文字制作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概括,在课程的开头将其作为引导性知识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在观察微课程表达的信息资料后,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整节课程当中的知识轮廓,从而为随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老师在讲授世界七大洋四大洲的地理分布状况位置示意图时,则可以利用形象的图形图像对整个世界做出直观性的展示,通过利用图像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能够直观地使学生了解到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前期通过形象的微课程演示,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点内容,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教学难点和重点做出知识引导
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能否有效地完成整个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往往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整个教学任务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做出充分的把握,在整体上带动整个班级内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可以通过将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展现在微课程中,学生在观看微课程视频过程中能够发现本身知识基础存在的不足方面,这样也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探讨。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阻碍了初中的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微课程的出现则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地带动整个课程目标的正常进行。例如,利用文字和图像结合的形式将地形部位直观展示出来,然后再通过动画效果展示同一海拔高度的连线,再讲解等高线的含义,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微课再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微课程当中展示出来,这样也就能够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内容。
(三)对某些复杂的地理现象做出形象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往往会应用到某种形象的描述,某种地理现象描述往往无法通过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就需要用到微课程当中的动画效果来制作相应的地理现象展示图,这样能够通过动画来对整个地理现象的全部运动趋势做出充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了解整个运动情况。例如,我们在进行描述日常的地质变迁时,通过制作的动画效果展示山体的地质层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发生地壳变迁的结构转变,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了解运动情况,从而也就能够了解课程内容当中所要传授的知识点细节。
(四)章节知识总结复习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总结章节性知识。教师通过对前期的课程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解析,制作出能够对前期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回顾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进行章节性知识回顾的过程当中,能够不知不觉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点内容的主体脉络,对整个课堂的了解有更加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微课程主要是通过将所有的课程内容知识点做出充分的总结,然后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将繁杂的知识点内容转变成为易学的知识点,这样也就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当今初中地理教师的喜爱。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制作相应的微课程,有效地对课程内容知识做出引导、总结和回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成介林.“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6(10):32-33.
[2]陈林杰.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35-36.
关键词 电子导航系统;初中地理;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18-02
1 前言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获得应用和推广。电子导航系统在地理学科中最佳的体现实际上就是电子地图的合理应用,其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素材,还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传统的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信息内容固定、复制成本高、资源共享率低以及操作复杂等不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应用电子导航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 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理念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地理基础知识和理论作为教学重点,很少考虑教学方法和形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需要被动接受大量地理知识。同时地理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GIS等技术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场所。在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工具来搜集更多的教学信息和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地理书籍、音像和文字材料以及互联网信息等,从而有助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在讲解“比例尺”部分时,教师如果只是用普通的地理地图来开展课堂授课,不利于操作,会降低地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很难理解教师所讲的地理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将电子导航系统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环节。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进入中国之窗网站主页,然后点击网站地图中的任意一个地理位置,比如红色五星的北京市标志,就可以登入北京电子地图中;然后教师需要再次引导学生借助电子导航系统具有的距离量算功能和缩放功能,使学生自由观察地图在缩小和放大下的实际状态,并要求他们借助距离量算功能来对地图中的固定长度进行测量。通过这种形式的地理教学,师生操作便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分析和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
3 开展探究学习,深化知识技能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实际上就是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操作、调查、试验、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帮助掌握有关知识的目的。电子导航系统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满足学生探究学习的需求。
如在讲解“城市区划”时,教师可以借助电子导航系统来为学生展示几座典型大城市的区划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区域划分的规律。然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借助网络来观察其他城市的电子地图,并按照自己总结的分布规律来验证其准确性,如果不正确,则需要进行改进。通过这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和规律,也可以充分提高探究能力。
4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研究对象大都比较灵活,且具有宽广和遥远的时空界限,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单纯依靠学生的认知和视野是很难掌握的,仅仅依靠纸质地图无法达到电子导航系统所具备的各种效果。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清晰的背景、画面和艳丽的色彩,再加上合适的配音,具有极强的人机交互性能,从而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积极性。
如在讲解“天气和气候”时,如果教师只用文字来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气温的分布以及降水的分布情况等抽象的教学知识,学生就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电子导航系统中先进的信息技术功能来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动态天气、降水和气温分布部分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1]。
提供更多获取信息的机会 获取信息能力是人们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不仅包括操作计算机及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还包括借助计算机和其他方式来搜集、分析、整理和提取相关学习信息的能力。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这为人们搜集信息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传统的纸质地图实际上就是一幅图像,其内部的信息无法用计算机来直接进行查询;而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充分提高数字化学习效率,提高地图数据库的查询和修改效率。因此,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导航系统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借助电子导航系统来查询相关数据,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增加获取信息的机会[2]。
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内容 电子导航系统实际上是地图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重要产物,它可以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先进的现代化工具,具有更大量的地理知识储备量。传统教学,教师只是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有关地理知识,无法使学生实时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尤其是那些最新的地理信息。因此,必须不断拓展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借助电子导航系统是方式之一。如在讲解“人口”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借助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使学生深刻地明确当前的人口数量、密度、死亡率、出生率以及增长率等数据。教师可以合理引入电子导航系统,丰富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数据[3]。
5 结语
总之,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可以减轻教师教学的任务量,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导入电子导航系统,不断优化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牛士军.信息技术导航 感悟中国疆域之美: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地理教学整合的优势浅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7):113-114.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初中地理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随之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本学科重视的程度也相应有所提高,地理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眼里的“小科”、“副科”。如何在初二下学期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会考的复习效率,成为我近几年辅导学生会考的努力目标。我把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教学经验归纳如下:
一、实施地理复习的“三步走”
初二下学期从开学到地理会考,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要进行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还要把初中地理四册书的知识点复习完,时间紧促但任务繁重。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实施三步走的复习策略:第一步,用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第二步,用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把四册地理教材的知识点给学生串一遍,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为后面的综合复习奠定基础;第三步,剩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每册教材重难点有所侧重,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同步进行的是章节测试或全册测试,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的复习效果,随时调整复习方法,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构建地理知识的“经纬网”
地理会考试题的灵活性强,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贯穿和灵活应用能力强,不能出现知识断层现象。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做到一个知识点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复习中国的农业时,可把中国的气候与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美国和俄罗斯结合起来,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地理位置对不同国家气候带来的影响,以及延伸到农业的影响;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时,可把八年级上册的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工业和农业的内容纵向联系起来,形成地理知识的经纬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抓好地理插图的“图形链”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是打开地理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在历年的地理会考试题中,读图分析的试题几乎占到总分的80。而实际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图表的识别和运用却是软肋所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所有插图、多媒体课件的示意图和教材阅读资料的图表,帮助学生掌握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使学生熟练应用图文理解知识,形成图文互换技能的方法与操作能力,真正利用“图形链”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如在复习“两极地区”一课的内容时,对于如何判断两极地区两点间的相对位置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回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思考,既然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那两幅图中自转弧线的箭头代表的都是哪个方向?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如何判断?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该如何判断?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在两幅图中判别两点相对位置的方法,这样化难为易,很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读图的技巧。
四、关注地理热点的“影响力”
根据多年来的地理会考试题走势,时事热点成为地理会考不可或缺的话题。在复习时,一定要关注当年的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与时俱进,并和地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在平时的测试中把时事热点融入到试题中,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今年位于我国西南面的邻国――尼泊尔发生了大地震,我及时收集了该国地震的详细资料,并在综合测试中结合尼泊尔的地理位置、邻国印度及我国的相关内容进行编制试题,对学生加强地理热点的学习。地理会考中还真的出现了这方面的试题,因为做到了未雨绸缪,学生在这个题上面普遍失分较少。
关键词;初中地理素质教学
“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和智慧进行积极的挖掘和发挥,并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最大限度地发展的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攻方向。
一、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 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 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 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 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养和提高学 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 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
1.整体性原则: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 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 提高。
6.民主性原则: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 的氛围。
7.自主性原则: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
8.实践性原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 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 几点: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 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 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 ,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 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 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 的全过程。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 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 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 目的。
4.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 结和全课的总结。
5.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 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 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和设计、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在对学生平常考试的阅卷分析中发现,学生综合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基础知识掌握不窂,基本规律和原理混淆不清;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不善于用所学的地理原理与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要点。如何提高这类题型的复习效果呢?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在这方面应做好指导,力争高考时学生有所突破。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的能力。同时在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中也暴露出,学生在解答综合题时因语言表述不清使本来非常熟悉的知识内容却得不到高分。
1.激励学生敢于叙述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以权威者自居,而应对学生予以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坚持语言表达“无过错”原则,学生只要表达出来就予以肯定。上课时要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自由说。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自己能提出的问题,教师就不必争着发问;凡是学生能相互讨论的问题,教师就不必讲解;凡是学生自己可以概括的内容,教师就不必争着总结,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
2.让学生加强总结,并写出来
让学生回顾、归纳、总结所学阶段性内容,使所学内容系统化、清晰化,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有好处。每复习完一章或一个专题,要求学生对之加以概括总结,写出本章或专题的知识体系或知识要点。
3.语言表达模式化
让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概括,提纲挈领,抓住本质,提炼概念、短语或纲要。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让学生表达对概念、短语、纲要性内容的理解。
总之,在日常复习中想尽办法将其付诸行动,在策略上予以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才会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在做综合类题型时自然会游刃有余。
二、切实把握好高中知识的同时,强化对初中区域地理的复习
1.认真复习高中地理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来分析解决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问题,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学习地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因此考前复习中仍然要以高中课本的知识体系为依托,把精力投入到结合本学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方面,保证“双基”教学的传统优势,教给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才会有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2.强化对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地理知识基础上的地理原理和地理思想的学习,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的地理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到具体应用,离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从近些年高考试题的综合题型看,以区域地理的地图、图表、数据为材料,运用系统的地理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占的分值很大,但往往因为学生不能判断区域,从而失去得分的机会 。因此,在高三复习时要把高、初中知识结合起来进行一轮系统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地理主要应加强地图及相关知识的复习,可有的同学看见区域地理就觉得枯燥,难以记忆。这时不如教学生“画”、“说”结合,把区域地理教材中的知识浓缩到地图上,进而形成“心理地图”。例如很多学生觉得区域地理知识杂乱无章,翻开课本什么都知道,合上书本什么也回忆不起来。我们不如教学生把该区域的大体轮廓画下来,并在上面标注应重点掌握的地理事物和经纬度,然后依据一定的知识结构“说”区域位置、地形、河流与湖泊、工业与农业、交通与城市、区域问题与国土整治等;也可以把多个单独的地理位置综合在一起,画一幅完整的中国或世界地图加以巩固,在脑海中构建“数字化地球”。
三、熟练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只有加强了对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在做综合类型题时才谈得上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引导学生复习时应加强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运用。
1.复习中构建知识网络,归纳和整理教材中的地理规律与原理
归纳和整理教材中的地理规律与原理是梳理地理主干知识的过程,也是理解记忆地理基本知识的过程,是灵活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的前提。
2.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应用地理规律和原理
对一些地理规律和原理,尽管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要求他们学会应用,但学生在解释回答实际问题时,往往是教材中已有的举例能回答,而对新情境中的地理现象的特点和成因却不知从何着手。其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更多地满足于规律和原理的记忆,没有运用的习惯。因此,在地理练习中强化规律和原理的运用是引导学生正确解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