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高级职称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重视指导青年教师工作,重点提高“师傅”的能力水平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是中、高级教师的任职条件之一,需要呈报相关支撑材料。实事求是地说,有相当比例的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因方方面面的原因,指导青年教师的材料很是单薄,能力也不敢恭维。为此,学校不妨将培养重点转向本年度参加中、高级职评的摸底教师,重点提高他们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怎样操作?要明确牵头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动,印制《指导教师手册》(包含职责、聘书、计划、活动记载、检查评估、指导成效、工作总结等册页),举办师徒结对仪式,期中检查,期末评估,注重实效,让《指导教师手册》成为评委权衡参评教师的鲜活材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凸显过程管理,将此作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抓手。
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背景下,启动经济杠杆给予指导教师适当的津贴未尝不可,充分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即便单凭行政手段推进也不会有难度,因为提升参加职评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利己、利他,也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二、问卷调查课堂教学满意度,恰当发挥其“指挥棒”作用
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可见,教师的功力应该彰显在课堂上,教师的价值应当体现在课堂里。江苏省、市、区(县)各级职评文件对学生评教(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的要求,几乎是一年一个新台阶,满意度要求从无到有,从80%提档到85%。顶层制度设计已体现刚性要求。职评《申报表》还新增了任现职以来“课堂教学满意度”栏目,并要求将近三学年度的满意度对应地填写到过去不被看重的教师《业务考核表》相关栏目,将职评文件具体化为评委评判的工作环节和要点,可谓用心良苦。
课堂教学满意度从何而来?通常的做法是学校,成立满意度测评工作小组,在学期期中、期末各组织一次,问卷调查项目删繁就简,测评后迅速统计、汇总、分析。这不仅仅是为职评工作积累第一手数据情报,也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受岗位设计的限制,人事、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限的高一级职称指标与学校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旺盛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在职评工作中怎样发挥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指挥棒作用?譬如学校可根据校情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设定符合文件规定的下线门槛,对不达标者实行“一票否决”;将教师本年度课堂教学满意度作为基本信息列入《民意测评表》;公开述职须向教职工面对面告知任现职以来的课堂教学满意度等。其实,学生对任课教师知根知底,更有发言权,他们会在综合考量教师的职业态度、课堂效率、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方面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工作做出公允的判断。好教师,之所以课堂教学满意度高,因为他们工作认真,备课充分,课堂效率高,作业批改、反馈及时。没有评价诊断,缺少药方,必将害人害己,遗患无穷。
三、组织专业论文评选,择优向认可的教育期刊推荐
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遭社会诟病已久,“取消”“铲除”论文条件一说常见诸报端。毋庸讳言,论文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教科研成果。一位教师有了5—10年工作的历练,应该对教育教学工作某几方面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虽不一定是原创性、前瞻性的),整理成文,以期发表,对自己是“凤凰涅槃”,对同行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教育职业本质的回归和论文要求不是“水火不容”,而是相得益彰。教育论文是教育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不能因为存在只會“教书育人”不会写篇文章的极端个案,而全盘抹杀教育论文的普遍价值。所以,在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方面,2016年江苏新出台的职评文件除对乡村教师“不作硬性要求”外,对其他教师在论文数量和质量要求方面,仍是不折不扣的。
遗憾的是,个别教师的学历、资历已经符合申报高一级教师职称条件,手头除几篇市、区(县)级三等奖论文外,居然还拥有冠之以“中国×××”机构的多篇高规格等次的论文获奖证书。外行对这样的“高规格”论文肃然起敬,内行人则嗤之以鼻,因为用这样的论文申报高一级职称,无异于买彩票、撞运气。
为满足教师在省级以上有关部门主办的公开出版专业刊物(标注ISSN和CN号)上的迫切要求,学校不妨每年精心组织一次校级专业论文评选,择优向被认可的教育期刊推荐,联系发表。此举不仅能为教师职评添加砝码,也能为今后各级各类骨干教师评选积累丰富的素材,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四、对于女教师群体,需创设条件体现公平竞争
近几年,一些学校符合中、高级职称申报条件的教师呈“井喷”的态势。但受职评指标数的影响,半数以上的教师要经历2—3次的登台述职“机会”,尽管述职内容不断刷新,但“屡战屡败”。其中女教师占比接近60%。可能的原因有二:其一,资历相同的教师中,男教师担任班主任等工作的概率大,工作业绩体现得更全面,导致每年落选的部分女教师积压过多,这是主要的;其二,多数教师在入职的1—3年内,工作还处于适应期,在之后成长的5—8年内,女教师因孕期、产期等特殊原因,教学一般要耽误1—2年,与其他教师相比,教学工作终端显示不那么硬朗。在职评指标偏紧的情况下,部分女教师的民意测评票数略逊一筹。
为此,学校需为女教师群体创设条件,体现公平竞争。譬如,在评审条件的“教育工作”中,有“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或担任团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其他学生管理工作的年限要求”。学校不妨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师资力量,组织开展学科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拔来年参加职评的女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严格、细化过程管理。开展类似的活动,既帮助有刚需的女教师具备符合职评文件规定的“硬件”,也能让她们与同学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同一起跑线上“类比”。
一、工作回顾
(一)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
1、努力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①协助领导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组织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中层干部会议、班子会议等。会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及会议记录,做到了保密和及时归档。
②认真做好材料的撰写、打印、信息上报和档案管理工作
③完成2009年上学期工作总结,撰写好2009年下学期学校工作思路。
④完成2009年高考宣传造势工作。
⑤做好了2009年秋季招生的宣传工作。
⑥完成了下半年省督导评估材料目录的整理归档。
⑦完成了2009年下学期开学开办宣传工作。
⑧完成了第25个教师节的宣传工作。
⑨做好了电话业务咨询、投诉举报与县长信箱问题的回复。
⑩做好新学期教学业务学习资料的编印及组织学习工作。
2、完成党务工作计划的一季度工作内容
①完成了2009年上学期党委工作总结,撰写好了2009年下学期党委工作计划。
②召开了各支部大会,指导制定好各支部工作计划,完善支部基础档案。
③完成了7位新建党员的建档工作。
④配合县局在学校开展了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活动。
(二)办公室内部工作
1、人事工作
完成了2009年上学期学校人事情况上报,并配合教务处对请假后重返工作岗位的教师的工作内容作了安排。清理了学校在职未在岗对象的工资关系,摸清了未在岗人员的去向,并按局要求及时上报。
2、安排行政值班
根据新学期的工作特点,办公室将行政人员的值班安排到了年级,特别是国庆维稳期对值班提出了新的要求。
3、按照学校总的计划要求,根据行政干部的工作特点,要求在周五上交周工作汇报。办公室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在《一周通报》刊专页“工作安排”,较好地显示了学校工作的预见性。
4、完成了省督导评估迎检材料目录的整理成册
2009年11月我校将迎来省示范性高中的督导评估。学校将此项工作走到了前面,9月份办公室组织人员对这些目录进行了整理对资料进行归档。
5、档案工作
我校的档案工作是南县的一个示范窗口,学校归档工作一直以来都做得很好。学校档案室在人手不多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及时完成学校各类档案资料的整理。
(三)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思想是建设的先导,是指挥棒,加强思想建设是优化办公室各项工作的前提。因此,我室同志一年来始终把学校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们严格按照同志提出的“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原则,始终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二、2009年四季度工作内容
(一)配合学校积极做好开展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活动
①配合党委搞好教师的政治学习。
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从教行为的自查自纠并向上级做好汇报。
③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忠守职责,乐于奉献”的从教活动。
(二)进一步完善督导评估迎检材料目录的整理,充实材料的内容。
(三)进一步规范文档工作
(四)做好党务工作
①开展建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
②筹备庆“国庆”活动。
(五)做好接待及对外联络工
①认真做好来客来访的接待工作。
②主动拓展对外联络的渠道,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
(六)配合学校新一轮课改计划,积极参加教学改革。
(七)做好九届三次教代会的文字资料准备工作。
(八)做好家长会的宣传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为了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重效率的校长队伍,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全县教育工作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人事股在2009年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上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选拔制度。在总结2009年、2009年中小学校长公开竞选以及××中学公推公选等办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竞聘和公推公选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套适应我县中小学校长聘任的机制。今年,在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班子上,要把那些思想进步、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善于管理,有改革创新精神,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并逐步解聘不合格校长,进一步优化校长队伍。
2、继续做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坚持校长培训制度,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要严格校长持证上岗制度。按照省市校长培训下达的任务,积极组织高中校长,幼儿园园长赴省培训学校、初中校长赴市培训学校参加培训;结合教师进修学校,继续做好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布置、组织好小学校长、教务处主任赴沁阳永威学校轮训。办好新任小学校长的资格培训。积极联系外地办学先进单位,组织我县部分小学校长赴这些先进学校挂职锻炼。要逐步建立校长述学制度,每位校长在进行工作总结述职时,要述学,要有专门的述学材料和学习笔记。
3、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校长说校”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的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今年的
“校长说校”仍然采取人人参与、层层选拔的办法,对在“校长说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同时,开展“副职说配合”活动,今后校长的人选主要在表现好的副职中产生;启动“校长说课”活动。
4、加强校长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和考核机制。实行校长考核制度化,本着客观、全面、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一次认真的考核评估,考核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注重实绩,认真严格,不搞形式。通过考核,促进校长素质的尽快提高。实行考核评估内容具体化。要采取领导考核和民主测评相结合,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听汇报与查资料看实绩相结合,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校长进行认真的考核评估。实行分类考核,区别对待。全县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极不平衡。因此,对校长要实行分类考核,可分为:城区、农村及农村偏远三类,实事求是,以类定级,不搞一刀切,充分调动广大校长的工作积极性,大面积提高全县的办学水平。实行考核评估结果公开化。考核评估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综合分析,写出书面专题报告,印发全县,进行通报,考核评估结果作为校长评优、晋级、晋职、聘任、辞退、解聘的重要依据。对于做出显著成绩的校长,采取多种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对其中有突出贡献、享有较高声誉的校长,推荐上级表彰。同时广泛宣传优秀校长的先进事迹和办学经验。对考核不称职的校长给予通报、戒勉,限期整改或免职;对因工作失职,或,给国家、学校和群众利益造成损害的校长,视具体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完善教师资源配置长效机制,努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完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顶岗制度。充分发挥城镇优质教师资源优势,采取有效办法支援农村教育,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城区中小学校以及广大教师采取各种方式支援农村教育,形成支教工作的长效机制。顶岗教师原则上根据派出支教教师的数量等额安排。今年,将安排城镇学校教师50余人到偏远农村小学支教。
2、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逐步完善学校合理的层次结构。在乡镇各个小学中,实施
“走教”办法,即音乐、美术、英语等教师,在本校工作量不足时,可兼任几个小学的课程。加大对英语、音乐、美术等短缺教师的招聘数量。建立新招聘教师到农村工作制度,优化农村教师年龄、学历结构,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在高中实施全员聘任,建立教师能进能出制度,逐步优化高中教师队伍。
1、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组织开展三次面向社会招考中小学教师工作。经过严格的考核、政审、体检等程序,共招聘了87位教师;同时,绿色通道引进优秀教育人才2人。
2、完成20__.9—20__.8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
3、完成20__年招考教师试用期满考核、进编、工资套改。
4、贯彻落实教育均衡发展,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师的教学、融入学生的学习,我们组织乡镇共25位教师参加了第三批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教师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5、进一步完善、充实教师档案材料,迎接区委组织部档案工作检查。
6、组织全区813位教师参加全省《新世纪教师素养》统考,806人顺利取得合格证书。
7、完成了两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八百多人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
8、20__年教师中高级职称材料审核上报和初级职称材料受理、评审工作。
9、组织落实20__年教师支教工作:召开动员大会、送支教教师到岗、举办支教教师座谈会、赴长丰慰问支教教师及受援学校。
10、完成全区中小学编制核算,20__年人事年报、工资年报。
二、20__年工作思路
人事科力求在完成自身纵向工作的同时,加强与横向的其他层面的结合,使人事工作成为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1、积极推进教师干部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
教师干部交流是明年初合肥市的一项重大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人事科将根据市文件精神,制定__区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教师干部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将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工作与加大教育投入相结合,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和教育布局调整相结合,与改革学校管理体系、干部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相结合,与充实、培训、提高相结合。推进干部教师合理流动,实现校际人力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我科打算从以下方面入手:
(1)、确定交流对象与范围探索交流的形式
对我区中小学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我区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的范围、对象、交流的时间和比例。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探索我区教师干部交流的形式。
设想交流形式:
统筹式交流。教育局根据本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将教师干部交流同学校布局规划调整相结合,制定全区教师干部交流的总体规划,在全区范围内安排交流,交流人员调转人事关系。
协作式交流。教育部门对所属学校合理分类划片,将教师干部交流同教师自然退岗和统筹交流后学校岗位不足相结合,片内学校按交流对象、性质、比例要求,签订协议,明确交流的意向、具体做法和工作进度,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在片内安排交流,交流人员调转人事关系。
支教式交流。受援学校上报需要支教的学科及教师数,城区教师上报支教申请,主管部门选派事业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城区干部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抽调农村薄弱学校积极上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在共同体学校之间交流,交流人员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
个人主动交流。凡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干部均可提出申请,交流到相对薄弱的学校工作,调转人事关系。
(2)、明确推进教师干部交流过程中的优势和困难
干部、教师交流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发展性工程,办学条件、教师收入、学校管理结构、干部管理权限、评价激励机制等因素都会制约影响教师干部交流的进程和成效。所以,我们尽力用足用活上级的政策和精神,争取各方对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关注和支持,出台必要的配套政策,保证交流工作行之有效地稳步实施。目前亟待解决困难:改善办学条件、均衡教师收入、调整学校管理结构、理顺干部管理权限、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3)、稳步有效地推进教师干部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
认真领会精神,切实提高认识。干部教师交流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是我市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也为提升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新的机遇。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干部教师交流与打造一流教育人才队伍相结合,与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相结合,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单位利益与全局利益相结合。通过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促进教师由超编学校乡向缺编学校流动,促进优秀教师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辐射。
加大
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观念。要认真学习上级关于教师干部交流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积极行动,务求实效。要在广大教师干部中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发动,积极引导,提高认识,扫除思想障碍。通过各类媒体确立正确舆论导向,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大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党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制订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健全保障体系,组织干部教师交流工作有序开展。处理好工作推进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坚持公平公正,坚决杜绝歪风邪气,对在干部教师交流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进行严肃处理。
广泛进行调研,切实保证实效。在推进教师干部交流工作的进程中,深入基层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加强考核、评估、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切实保证教师干部交流工作健康、稳步的推进,并受到良好的成效。
2、探索“校本培训”的新路子
教师队伍建设永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建设。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源泉之所在;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1)结合实际,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
师德修养、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与反思、教育法律法规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职业规范、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课程理论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等,都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热点话题。我们打算根据本区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不同层次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内容的鲜活性、先进性、科学性、时效性。
(2)广开渠道,拓展“校本培训”的形式
一是通过城乡联动,集中进行培训。如:校本教研、专题学习、交流研讨、课堂教学示范等。
二是进行专题探讨,有重点的进行培训。如:教师论坛、教育沙龙、远程教育。
三是教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进行自主培训。如:学历培训、专科培训。
四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学校教师发展目标,开展有计划、有针对的系统的培训。如:特色学校的特色教师培训。
(3)加强管理,建立“校本培训”的评价机制
建立校本培训工作备报制度、建立校本培训档案制度、建立校本培训督查制度、建立校本培训评价考核制度、建立校本培激励机制等。
3、加强科室建设,争创品牌科室
科室是机关的细胞,是机关工作的基础,是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的关键环节。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服务基层、为民办事的窗口。在科室建设中,我科打算以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创新工作为契机,以基层和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科室。
(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
建立科室爱学习、想学习、主动学习的长效机制,围绕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科室工作实际需要,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突出抓好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能力的训练。安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规范学习要求。在学习时间上,除每周参加机关集中学习日活动外,科室每周安排一次的集中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把本科室的业务工作同每名科员的岗位职责相结合,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在学习形式上,集中学习:科室组织学习辅导、自主学习:选择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书籍自学、科员互学:学习交流座谈、科室互学:参观学习先进科室管理经验,增强科室学习的针对性。-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争做学习型干部,打造学习型科室。
(二)群策群力,创新工作
一是调查研究,在工作思路上创新。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在推进的过程中的稳定性、规范性、时效性尤为重要。所以,科室工作要通过调查拓视野、把脉搏,通过研究找思路、出对策,在工作思路上创新,提高整体工作水平。二是集思广益,在重点工作上创新。人事科每年都有十余项大的重点工作,相同的事情年年做,如何做出新意尤为重要。我们打算以主要负责科员为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其他科员协作为辅,集思广益,围绕科室重点工作,在工作方法上、组织形式上寻找突破口,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规范管理,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人事科工作要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工作要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完善岗位职责规范,严明岗位纪律,真正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
(三)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打造科室服务品牌
引导科室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和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群众是否拥护和满意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作为突破口,强化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手段,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经常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以争创文明科室活动为契机,抓好科室人员的仪容、仪表、风纪和科室环境文明等软硬件建设,营造团结向上、奋发有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打造团结协作、行为规范、运转有序、热情高效的服务品牌科室。
教育局人事科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推进载体建设,人才工作有新突破
成立了____县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引进了5名省内知名专家,分别与县宏电电瓷电器有限公司、洁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以及我县两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对接,取得了初步成效。成立了我县白樟镇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将重点突出农业技术推广员、生产能手、经营能手和能工巧匠四支队伍建设,纳入全县各乡(镇)、村的农村实用人才公共服务网络。积极向市公务员局上报2013-2014年度我县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前涉及3个领域,11个专业。
(二)健全机制,公务员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公务员考录工作有序推进。2013年招考政府系统公务员12名,及时对试用期满的23名新录用公务员进行考核、任职定级和登记。二是严格考核,激励先进。圆满完成20__年度政府系统副科级以下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完成对20__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49名公务员和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等次的16名公务员给予嘉奖和记三等功的奖励工作。三是加强面试考官队伍建设。选派3名干部参加公务员面试考官初任资格培训,充实我县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队伍。四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及时组织政府系统新录用的33名公务员参加市公务员初任培训;选派我局5名干部参加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干部业务培训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稳妥有序,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
一是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人事调配工作。2013年委托市公务员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人;组织公开招聘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1人,有效缓解卫技人员紧缺现状;采取考试的方式,选聘2名服务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和4名2013年度退役士官充实到我县事业单位;采取考试和考核的方式,完成对县环境监察大队等六家单位自收自支人员转为全额拨款选聘工作,较好解决了因机构改革遗留的历史问题。办理各类人员调动手续57人,其中调往县外6人,从县外调入9人,进一步优化了人才结构,推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圆满完成了20__年度考核合格的政府系统机关工作人员年终一次性奖金、退休人员过节费、机关工作人员绩效管理奖等以及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追加绩效总量审核工作;做好工资变动审批等日常管理工作,指导政府口机关事业单位对人事软件的运用。
三是强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2013年累计开出委托评审函20份,委托省、市各职称系列评审委员会为我县专技人员评审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115人;确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4名;严格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审核管理,累计为我县878名专技人员办理岗位聘任手续。组织工勤人员353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223人参加公修课继续教育培训,工勤人员参加岗位技术等级考核66人。
(四)改革创新,人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继续落实完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跟踪服务和管理工作,为我县服务期内的5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统一办理社会保险,对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根据相关政策,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议拿出一定比例岗位考试招聘;积极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今年共申报了____县医院等4家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58个,为我县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培训和实践渠道;积极为在我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新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人事服务,截至目前,共办理人事781人次,新增人事协议133人次。
二是提高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水平。严格到龄即退制度,2013年审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及企业干部退休221人;及时落实退休干部生活待遇,审批病故人员遗属抚恤金85人;调整遗属定期定额生活困难补贴502人,高龄补贴205人;年初组织走访慰问退休人员202人,拨出慰问金6.26万元;积极筹措资金2.8万元为乡镇退休干部活动室改善活动场所和条件。
三是做好安置工作。圆满完成了今年干部指令性安置1人的任务;4月份组织召开了由市、县相关部门领导、驻梅部队和县干部代表近50人参加的座谈会,有效促进交流;及时落实我县36名企业退休干部调整生活补贴标准。
四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认真做好信仿、督办等工作。今年共受理“12345”市民诉求件34件、群众来信来访10件、办理人大 建议3件、政协提案8件、领导批办件99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人事部门子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工作,公开政府信息26条,各类动态信息128条;结合“四个万家”活动,认真做好白樟镇园头村和金沙溪头村两个挂钩村帮扶工作;积极协调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引进福建华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实到资3480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16%。
二、2014年工作思路
(一)积极推进引才引智工作。会同县委组织部完善我县的人才政策体系,推进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和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两个引才载体建设,摸清掌握农村实用人才状况,建立相应服务人才、用好人才以及留住人才的机制。利用市人才交流平台,推进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创新培优工程。
(二)强化公务员管理工作。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推进绩效考核工作;健全公务员培训体系,积极与县委党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县继续教育基地)等教育机构探讨创新公务员培训的方式和方法;继续完善公务员考录机制,2014年计划招收11名公务员和21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公务员信息系统建设,加大公务员法宣传力度,积极探讨公务员遴选办法。
一、招生工作
面对成人教育激烈的招生竞争,凭借学校几年来在社会上形成的良好信誉,在市电大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开展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科)的试点工作,并扩大了试点范围。经过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前几年的“注册视听生”和“开放教育”的并轨工作,经过对学员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大胆进行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在“并轨”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许多做法得到了电大有关部门的好评。由于几年来的努力,使学院的社会信誉日益提高。在年新生招生工作中,面对生源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认真分析我院的实际情况,凭借学院的管理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手段积极向学员宣传“开放教育”的特点,帮助学员分析各人不同的客观情况。经过努力,学院的办学专业已经发展到3个专业,年度招收新生783人,并使在校学员数(大专学历教学)有了进一步增加,大专学历的在校生保持在1500人以上,达到33班、1508人,加上电大代管的金融专业350余学员,总人数达1861人,使学院的规模得到稳定。做好电大开放教育英语、电子商务和金融三个专业招生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培训项目,年开设了成人高复、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强化辅导班、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辅导班、日语二级、三级辅导班、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辅导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班、艺术等级测试辅导班、中小学生文化辅导班等,本年共招收各级各类培训班45个班,2000余名学员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使学院的办学规模有了进一步的扩大。
二、继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学习的办学层次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依托在甬的大、中专院校,聘请了近80余位专、兼职教师,所有教师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高级职称超过三分之一,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教师的教学水平日益提高,已基本完成从普通教育到开放教育的转轨。在电大的教学检查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受到了电大老师的高度肯定。
2、.加强班主任工作。每班都配有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平时关心学生,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好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鼓励他们树立坚持学习的信心。我院热心为学员服务的经验受到了电大的高度评价,并在开放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
3、积极做好专业建设,本学期以来,由于学校的支持,英语专业的网上资源的建设从无到有,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已基本达中央电大的要求。
4、按照我院和市电大的协议规定,承担了对各县级电大英语专业的指导工作方面,到经过几年的努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年全国统考中,严谨的考风、所有课程的合格率都高于平均合格率,开放教育的平均合格率达到了85%以上。受到了中央电大有关部门的好评,年开放教育英语、金融专业近400位学员完成了大专层次的学习,顺利毕业。为在年春季招收新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学院的社会信誉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
三、积极开展非学历教学培训,扩大办学规模
在本学期,除了继续办好原有的培训项目以外,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新的培训项目,开设了日语、法语、CET、计算机信息考试、省计算机三级培训班、艺术等级测试文化培训班等班种。本学期来,共开办各类培训班45班,共有2000余人次参加了各种培训。其中英语专业(PETS班)参加公共英语一、二、三级考试,二级合格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计算机培训班有80%以上的学员通过了全国一级考试,合格率远远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日语专业开设一级、二级、三级、初级培训班4班,共有近200位学员参加了培训。
四、积极开拓办学渠道,开设新的办学项目
在办学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院能生存下去并求得发展,必须大胆解放思想,开拓新的办学途径。作为一所初具规模的成人教育机构,要想提高办学层次,必须走联合办学的道路,为此,充分利用我院在外语教学上的优势,在市电大的支持下,继续搞好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科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的专业和规模。在日语等级考试的方面,在取得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支持和合作的同时。针对日语考试的新情况,积极与南京东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联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日语等级考试开拓新的途径。
五、积极做好考务工作
在维持正常教学的同时,认真做好各类考试的考务工作。本学期,我们又成功组织了200余日语班的学员赴苏州、上海、杭州参加日语等级考试。我们还承担了中小学生信息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职称考试、电大开放教育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由于组织工作的细致、周到,考务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的认真负责,使各场考试任务都圆满完成,受到了各主考单位的好评。
六、学校的财务情况
学校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认真做到按规定收费,在物价局的收费年检中,受到好评。
2、对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坚持学习而要求退学的学生,严格按照市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办理,并尽可能提供方便。
3、经济上量入而出,勤俭办学。在本学期中,仍取得了较好的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
七、存在的问题
1、小语种外语培训本学期虽然有所启动,但市场占有份额还比较低,市场的培育工作与学校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培训项目的招生营销工作仅处于启蒙状态。
3、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项目的不断增加,人员的不断增加,学院内部的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还应进一步加强。
4、文档的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关键词:课程;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26-02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课程质量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学校教学与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与管理。基于以上认识,经过深入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于2011年学校提出实施课程标准化建设。本文以延边大学实施课程标准化建设为例介绍具体应用。
一、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内涵
课程标准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以相对统一的要求规范其实施内容与管理标准。课程标准化建设是以专业定位为基础,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文化素质的培养并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通过制定、实施标准,使课程活动达到标准课程水平。
二、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通过课程标准化建设,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优化和整合课程资源,建立符合办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教学队伍;建立运行状况良好、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一套符合教学规律和学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教学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教材建设。
三、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内容
课程标准化建设必须制定课程标准,为授课者、学习者、管理者提供共同使用的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师资状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与效果、课程特色等提出具体要求。
(一)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课程的基本内容、性质、任务及该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选用教材时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大纲要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选用全国或省部级优秀教材、获奖教材或学生反映较好的自编讲义。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等,实践教学内容要形成较合理的科学体系,目的明确,要求严格、规范。讲授内容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学生思维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开展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教学实施
从宏观上对教案、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习题作业、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教案中教学目标描述要具体明确,宏观描述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要充实、重点难点突出,能反映或体现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成果。教案中各章节学时分配要合理。各章节的教案原则上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参考书目、思考题和习题等。
(三)师资状况
任课教师应专业理论基础扎实,能胜任所讲授的课程。一门课程由两名以上主讲教师讲授时,必须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第一主讲人,对本门课程提出统一要求,并负责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制订课程组教师培养计划,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含教研、科研)。制订师资培养长短期计划,有具体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定期要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交流。青年教师要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指导、培训工作。对青年教师培养有规划、有措施。
(四)教学条件
教学文件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表、教学任务书、教学进度表、教案、教材使用的目录和样本;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环节的计划、大纲、总结;试卷、试卷分析及自行研制的多媒体课件等,种类齐全。有供教师教学辅导和学生网上学习使用的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基本具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条件,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内容完整,有师生互动。有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教具等,开设出教学所需的实验项目;实践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指导教师配备适宜。相关课程应有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基地,数量应根据学生规模而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强调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应达到实践环节的培养要求。实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配备适宜。加强对兼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教学要求,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工作。
(五)教学管理与效果
要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就要健全机制,教学管理文件规范、分类合理,包括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各级教学法规,如各种制度、办法、规定、条例等文件;有课程建设规划与总结、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与总结等;课程管理规章制度健全,通过教学督导、教学考评、教学检查观摩、教学追踪测评、检查评比、听课评课、听取学生意见、考试成绩分析和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从教学基本环节抓起,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教学管理,增强对课程的管理意识,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在主要的关键问题上均有适用的具体规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坚持集体备课、观摩教学,认真做好各学期教学计划和期末工作总结;严格执行教师考核制度。考试制度完善,管理有序、考试档案齐全,试卷保存至学生毕业后的1-2年,学生平时成绩单、学生考试成绩分析报告、监考记录单等保存5年;命题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命题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宽,题型多样。
教学效果由学生对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得良好; 每学年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和专家、督导组综合评价成绩均达标;实验课教师准备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研究能力,保证实验效果。
(六)课程特色
通过任课教师的不断探索与总结,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方面有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在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教书育人、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双语教学等方面有创新,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
四、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一)组织管理
课程标准化建设实行教务处、学院(部)和教研室三级管理。
教务处负责全校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学院在教务处统一指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课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及课程日常管理和监督,并具体负责本部门标准课程的检查与验收。院长是本部门标准课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由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具体工作。课程所在教研室负责具体课程建设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教研室要对每门课程指定课程负责人(参见建设方案中的建设标准),负责制定本门课程的详细的建设目标和完成时限,确保课程达到标准化建设目标。
(二)实施过程
课程标准化建设实施分为准备、建设、验收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各部门根据延边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的有关精神和《延边大学课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制定本部门的具体的课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确保本部门所属课程达到标准课程水平,上报教务处备案。
建设阶段:学院根据本部门的建设方案,实施具体的课程标准化建设工作,课程所属教研部和课程负责人根据院部建设方案制定具体的课程建设计划及建设步骤,并上报所属学院备案。各部门根据课程建设标准要按期完成课程标准化建设工作。跨院课程由课程负责人所属部门负责建设。
验收阶段:以学院(部)为单位开展课程建设自查自评验收工作。学院(部)根据本单位课程建设情况,结合已制定的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制订具体的验收工作计划,安排好验收时间,组织开展对本部门所属课程的全面验收。各院(部)将自查自评总结报告报送至教务处。教务处根据各部门上报的自查自评总结报告及课程建设实际情况,组织专家组,开展随机抽查验收及重点验收工作,并形成总结验收报告,提请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
五、课程标准化建设的作用
(一)学校单门课程标准规范化
学校从教学大纲、教材建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模式、资源配置、评价方式、主讲资格等若干个方面,制定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验课、专业实习课等各类型的课程建设质量标准,由学院组织各专业具体开展建设。在推进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科与社会发展实际,各专业均要提出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为了建立更加开放的教学体系,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大网络课程、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建设的力度,使全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程都建成为网络课程或网络辅助教学课程,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二)学校课程管理规范化
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提高了课程建设水平,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专业课程体系的原有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保证课程的动态发展和不断完善,使课程符合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使新设置的课程尽快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标准。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强化了课程的日常监督和质量要求,促进了课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三)学校课程资源优化
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实施促进课程整合、重组、发展与创新,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为课程评价提供了依据,为提高课程质量奠定了基础。在我国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的情境下,为方便教师教学、学生自学,保证教学质量,有必要制定明确的课程标准,为教学活动提供全面指导。通过课程标准化建设,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进一步理顺课程资源,按照学科专业优势对课程进行科学归属,促进教师资源、实验室资源的优化;逐步建立一套符合教学规律和学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教学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教材建设。
有关农林经济管理类论文范文一:地方综合性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探讨
摘要: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制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规范时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明确自己的定位,遵循相应原则,形成自己的专业规范。
关键词:地方综合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 专业规范
一、专业规范的作用
专业规范是高等院校深化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基础,它是对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内容的总体规范。具体地说,专业规范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等给出的定性描述和量化规定。具体包括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内容、教学条件等。专业规范的核心是构建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多层次的规范性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
第一,专业规范是大学本科培养的基本规则。所谓规则,或是说在一定情况下你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或是不能做什么、不必做什么。这就是制度的核心,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有了专业规范,各个大学就得按照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
第二,专业规范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制定专业规范有利于建立相应的社会评价、监督标准和机制。制定专业规范和教学规范是保证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措施,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履行宏观管理职能提供了分类指导的依据。同时,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背景下,专业规范是高校交流合作的共同语言。高校间往往根据专业规范、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等基础文件,来进行学分互认、判断是否授予学位等。
第三,专业规范是保证大学培养质量的基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专业规范确立了大学教育的质量标准。美国原来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质量标准,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就更是五花八门,各个学校制定标准的随意性很大,差异悬殊。对此,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1983年发表了著名的公开信《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由此引发了美国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制定和推行全国大致统一的质量标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随着大学扩招及学校升格,国家每年又新增很多本科专业,例如2010年公布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1733个本科专业和7个医学类专科专业,2011年公布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1887个本科专业,分别从2010年和2011年开始招生。大学扩招,尤其是新增本科院校扩招,导致大学生培养质量下降。诚然,大学培养质量下降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但缺乏专业规范,一些院校没有达到本科培养的基本要求就开始招生,或者得到国家批准为新专业之后,由于没有专业规范等原因,没有很好进行专业建设。因此,制定专业规范是保证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
二、制定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规范的基础
1.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从本质上讲,全国专业规范对大学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要求,有利于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一个基本水平。但我们知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这就使得我们不能只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来衡量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应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多样性的培养标准。在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大学应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确定相应的专业定位,使得各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类型也应有所不同。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社会上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需求是有差异的,有些地区需求的重点是种植业经济,有些地区需求的重点是草业经济,有些需求的重点是可能是渔业经济,有些需求的重点是可能是林业经济管理,还有的地方需求的重点可能是海洋农业经济管理等等。各校不可能培养具有所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而只能在某一方向上体现人才的特色,这就决定了各校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专业规范的制定就是力求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多样性化基础上的统一。
2.应从地方性综合大学的专业定位出发
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思考自己本科专业定位时,应从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实际出发,如何培养农林经济管理本科应有一个清楚的定位。我们认为,地方性综合大学在培养农林经济管理本科定位时,应立足于地方性、综合性实际,让学生具有较好的农学、林学、畜牧学、生命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尤其是有较好传统文化中经济、经营及管理素养;学生还要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和行为科学的基础;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制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规范的原则
地方性综合大学制定专业规范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原则。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注重本科教育的基础性,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专业基础及基本技能等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体系。
第二,通用性与地方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做一种专业规范,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要具有地方性综合大学的一般性,能够满足地方综合大学培养学生的需要,同时也对地方性综合大学如何培养本科生提出一般性的要求。同时,由于各个综合性大学都具有自身的特点,都有服务地方的任务,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制定专业规范时,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性综合大学的特殊性和地方性。
第三,专业建设应立足于综合性。综合大学不同于专业性大学,具有学科齐全、学科众多的特点,因此,人才培养应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真正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学生。
第四,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立足教学全过程,科学地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第五,加强实践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密切教学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的关系。提高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各类实习、社会实践的质量,增强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落实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一、二年级可结合课程学习写读书报告,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种科研兴趣小组。院、系应创造条件吸纳二、三年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科研活动。
四、地方性综合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规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中介咨询机构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本知识,受到调查方法、研究方法、项目可行性分析、专业写作、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扎实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基本原则和管理技巧,具备从事经营管理、政策研究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第一,具备较深厚的农学、林学、畜牧学、生命科学、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第二,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对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有所了解,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理论;第三,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经济研究方法、农村调查方法及分析方法,能够熟练地撰写各种专业文章;第四,对于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应用较强的课程,不仅掌握基本原理,而且能够熟练地运用;第五,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能力、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主干学科
农学,经济学,管理学。
4.主要课程
农学概论、林学概论、畜牧学概论、人文科学概论、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林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学、农业经济研究方法、农村调查方法、项目可行性研究、专业写作与训练、投资与理财、市场营销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
5.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比例占总学分的15-25%。
6.专业基本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专业教师12-1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5人,讲师5-6人,助教1-2人,师生比20-25之间,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比重应高于40%;其中60%以上的教师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2)图书资料、教材。公共图书馆中有一定数量本专业比较典型的和本专业有关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的工具。人均图书100册,核心期刊应该全部订阅,电子期刊包括CNKI、维普、人大复印资料、万方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要选用符合专业规范的教材,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正式出版教材,专业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本校教学大纲的讲义,对于新开办的专业,教材选用尽量用国家级教材,对于实力较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可以编写自己的教材,但应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尤其是特色教材可以自己编写。
(3)实验室。基础课程实验室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每个学生拥有的实验仪器设备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实验设置除计算机外,还应有数码照相机、数码摄相机、录音笔等。同时,还应有可供实验用的教学实习软件。另外,实验室还将具备利用实验形式讲授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条件。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总额应达到40万元以上,应具有可进行经济学实验(或者开设实验经济学课程)、会计模拟实习、财务管理模拟实习、投资、理财模拟实习等的基本条件。
(4)实习基地。要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包括校外)2-5个,实习基地应要能够满足进行农学、林学、畜牧学、农村调查、统计、企业管理实习等课程进行教学实习的基本条件,能够满足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调查的基本条件。
(5)教学经费。新设本专业,开办经费一般不低于(不包括固定资产)20万元。每年的生均教学经费不低于金额500元。
7.主要课程教学要求
农学概论: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绪论、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等。
林学概论: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林业及林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森林植物、林木与环境关系、森林分布、森林分类、林木育种、森林保护、造林、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可持续经营、城镇园林绿化等。
畜牧学概论: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动物环境工程、动物保健、养牛生产、养猪生产、养羊生产、养禽生产、养兔生产等。
人文科学概论: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社会学、心理学、音乐、艺术等。
微观经济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需求、供给及局部均衡价格的决定、弹性理论、效用理论、消费者选择、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博弈认入门、市场失灵等。
宏观经济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言、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货币市场的均衡、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与失业、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
实验经济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市场均衡实验、生产与成本实验、厂商理论实验、要素市场实验、博弈化实验、制度实施实验、市场失灵实验等。
农业经济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农产品需求与供给、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生产要素总论、农业自然资源:土地和水资源、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经济的微观组织、农业的宏观调控、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与消费、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林业经济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林业资源介绍、林业资源配置、林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林产品市场均衡、林产品贸易、林业市场失灵、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林业制度等。
制度经济学: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假设、制度的基本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的基本理论、合约理论、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等。
管理学原理: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管理概述、道德与社会责任、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
企业管理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企业管理概述、企业管理的领导制度与管理组织、企业管理理论、经营策略、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
农业经济研究方法: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经济研究、研究方法概述、规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等。
农村调查方法: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农村经济调查的方法概论、调查方案设计、传统的问卷调查方法、参与式的调查方法、质的调查方法、抽样基本原理、样本设计、问卷设计、指标与标度、调查的组织与实施、调查资料处理等。
项目可行性研究: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原材料及供应品、厂址选择、方案设计、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效益分析、国民经济及社会效益评分析等。
财经专业写作与训练: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专业写作概述、财经写作的概念、功能、特点极其要求、经济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战略、调查报告、工作总结、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经济决策报告、招标书与投标书、经济合同、经济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等。
投资与理财: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投资与理财的基本知识、投资和理财的基本理论、投资和理财的环境、农业的投资和理财、工业的投资和理财、流通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和理财、风险投资、银行业的投资和理财、证券投资和理财、投资基金和基金投资、家庭(个人)投资和理财、投资理财的法律规范等。
市场营销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定向、市场定位、产品决策、渠道决策、促销决策、价格决策、营销组织与控制、营销哲学、营销策划案设计等。
统计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的概念、统计数据的类型、数据的搜集、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时间序列分析、指数等。
财务管理: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筹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对外投资管理、成本费用管理、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外币业务管理、企业清算、财务分析等。
组织行为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知觉与个体决策、个体行为、态度与管理、激励理论与应用、群体行为与沟通、领导行为与管理、组织行为与管理、组织发展与变革等。
会计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核算形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会计工作的组织等。
参考文献:
[1]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4
[2]徐定华,关勤,楼盛华.论高校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的内涵及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8):57-58
[3]蔡克勇.大众化的质量观: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1(4):7-9
有关农林经济管理类论文范文二:浅谈农林经济管理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林经济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农村产业结构也跟随市场经济的变化在不断调整和升级,农林经济管理在此期间也面临着很多矛盾和冲突,因此,对农林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需要建设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为更好地打造健康科学的农林发展环境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林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化的农林经济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现代的农林经济管理模式还有待完善,发展农林经济离不开完善的管理,需要我们从根本上研究农林经济管理,了解国家对农林经济实施的政策,才能解决农林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林经济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农林经济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1 农林经济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农业强国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的农业种植土地分布的比较散,而且农业种植缺少现代化的种植生产技术,农民的农业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慢的山区,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还是需要靠人力去进行种植,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很多农村人员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人口数量急剧的减少,大量的农田荒废、出现严重的土地闲置现象,这样家中了城市发展的负担,也拉大的城市与农村收入的差距,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如果不能建立规范的农林经济管理体制很容易导致农林经济走下坡路。提高农林经济的管理,对提高农林经济竞争实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解决农村人口吃饭难,生活压力大等诸多问题。
2 农林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解决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就要坚持不懈的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农村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无论是农业发展还是工业发展都应该遵循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原则。农民的工作热情要通过不断的鼓励来带动,这样才能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才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现代化技术的实施。对农林企业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农林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2.2 农林业现代化管理的实现
农林业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农业的发展和改造情况进行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农林经济的管理方法,提高农林建设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求工作人员不仅具备农业操作的理论知识,还具备综合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让先进的科学技术真正应用到农林业的工作当中。
实现农林现代化的管理还需要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能够给农林业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做出正确的指导,同时政府部门的鼓励政策也对农林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农林现代化的管理提供有力帮助。
2.3 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
农林经济的管理问题关乎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正确的管理不仅能够帮助农业企业稳定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农林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而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农林经济的管理,还能够使我国农林经济的科技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现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所以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还需要尽快从农村教育抓起,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农林科技体系的改革方面也要加强,无论是从技术服务管理还是科技管理方面都要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只有加大农林经济管理方面的力度,才能加强农林科技机构的管理,从而提高农林经济管理水平。
3 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与创新
农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培养,因此,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和创新至关重要。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主要让学生了解到农林经济管理的重点内容和特色内容,以及如何协调好经济与管理的关系,在传统的农林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创新。这也是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的重要任务。农林经济管理是以服务为特色的学科,服务于农林经济的发展是教育的使命,只有适应于农林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目前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正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是根据农村经济的转型所制定的。农村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不断的提高其生产水平,加强生产经营方面的管理。迫使农林经济管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同时农林生产经营方式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供销方式,需要改变为开放的生产和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针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通过具体的转型案例来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建立进行指导。让学生从资源的分配到产品的销售进行全过程的了解。总之,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需要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管理的人才,从而为我国农林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
本文对农林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的重点内容就是农林技术的发展,需要从农林教育开始抓起,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同时对农林经济管理要建设完整的学科体系,对农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市场需求不断的分析。在传统农林经济管理的方法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不仅需要学校教育,还需要在农村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农林技术水平。相信随着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不断建立,以及科技兴农战略的重点实施,一定能够使我国的农林经济发展的更好,让农林企业在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为我国农林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沈宇丹,刘宇虹. 基于能力建设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以山西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04)
[2] 苏红伟. 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03)
[3] 徐秀英,付双双. 新时期农林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基于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的调查[J]. 人力资源管理.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