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课内阅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内阅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内阅读论文

第1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62—01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阅读固然可以“吸收”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但它作为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更多的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习语言,形成语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构建自己的文化,为终生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而写作固然需要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但它作为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活动,更多的还是要靠写作主体的人格修养、言语智能、人生阅历和生活需要。因此,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促进作用是一个间接的过程,即通过阅读“吸收”的东西,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消化”,形成自己的语感、思想情感、人生修养等,这样才能对写作产生影响。那种企图通过阅读获取写作知识,直接对写作产生影响,转化为写作能力,显然是把语文教学机械化、简单化了。读什么,就写什么,写作脱离了生活,学生只能胡编乱造一气,造成不真不诚的虚假文风。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应主动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同步训练,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揣摩写作的技法,然后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借鉴阅读中掌握的材料和技法,指导学生写作,达到阅读、写作同步训练,互相促进,双向提升的目的,也才能彻底改变“读,成了低效率随意性的读;写,成了无趣味无目标的写”的这种失衡局面。

然而,不可否认,阅读和写作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就在于无事可讲,无话可说。而阅读的文章多了,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为学生习作提供了现成的“下锅米”,写起来便得心应手,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即这个道理。我们知道,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日积月累的漫长的过程。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厚积而后薄发正是语文学习的特点。而我们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中进行积累并使之运用。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使学生从有意识地积累到自如地驱遣积累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做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应的,写作对阅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的练笔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所以写作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去钻研课文,从而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阅读更加显得有效果。

多读善读,在研读中找出文章精髓之所在,发现其写作规律,熟悉文章的写法,这对写作很有帮助。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如果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渐有提高。”因此,从阅读中自行悟道,不断回味、体察,比靠老师讲授、解析有效得多。广泛的课外阅读自然能使学生感悟出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认识并把握写作规律,这样写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2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作家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大量阅读还使曾一度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作家权延赤、特级教师钱梦龙等都谈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显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这种作用呢?这是因为它是一种真实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阅读者是为了了解内容而去阅读的,通过阅读,他获得了新的信息,而阅读者语言能力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自然得到了提高。换句话说,就是阅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存在"信息落差",阅读者为了获取未知信息,启动自己的语言习得机制,与阅读材料进行了信息交流,从而自然习得了母语书面语能力。正如儿童习得自己的母语口语,并没有什么人给他系统的讲解词语涵义、句子结构,他通过和周围环境的语言交际,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自然习得了母语的口语能力。此外,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个"杰克现象"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个叫做杰克的学生在学校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常到原课文太没有味道,不精彩,然而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迷恋阅读,以致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他都百看不厌。看来这种现象的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是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放在课本以外,学生津津乐道,爱不释手,一旦入选课文,一到课堂上就精彩非昔了。一位叫做卡罗尔的阅读学家形象地把它概括为“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其实,并不在于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我们进行的是“真实的阅读”,“课内海明威”是可以和“课外海明威”一样“精彩”的。

与课内精读和语言学习相比,真实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讲解,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真实的阅读首先是真实的,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只要读懂了文章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便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其次真实的阅读时实践的,语言习得论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习得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老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对阅读方法的介绍提高的。而且这种阅读实践是真实的、负载信息量的,不同于阅读训练中针对阅读技能的阅读实践。第三,真实的阅读是大量的,只有大量、持续的真实的阅读,才能使学习者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由于真实的阅读减少了课文分析和阅读训练,也使大量阅读成为可能。事实证明,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无论是文学工作者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主要是通过这种真实的阅读获得的。

从教学理论上看,真实的阅读很容易在现存的语言学习理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个体母语水平发展系统中,它与儿童母语习得一起反映了从口语习得到书面语习得的母语水平发展到全过程;在语文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与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共同构成了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语言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和真实的交际分别在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通过大量自由阅读来提高学生书面语能力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和广大于语言教师的普遍认同。美国著名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freevoluntaryreading简称FVR)。“FVR是自愿进行的一种阅读。读自己爱读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他认为,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一期)。显然,FVR就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不过,真实的阅读包括的内容比FVR更广一些。

从教学实践上看,几乎所有成功的语文教学者和语文学习者都注重发挥了真实的阅读在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一些大型的语文教改实验方案也是如此。上海市有一个"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改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从高中的5课时,初中的6课时中分别划出2课时来让学生自由阅读各种书籍,学生们对这种自由阅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大幅度的提高。(详见《语文学习》1989年第七期)目前,湖北宜昌市正在实施的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教改实验,也将大量课外阅读放到了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将它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手段。无独有偶,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两个成功的语文教改方案也是以大量课外阅读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是由国家教委发文推广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一个是山东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前者突破了小学低年级不能进行阅读和作文的模式,在儿童入学不久,尚不认识汉字和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使识字和阅读、写作同时起步,交叉进行,寓识汉字于阅读之中,发挥了阅读对识字、说话和写作的促进作用。后者把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总量分别提高了5倍和4倍,把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一部分用于课外自由阅读。在三~五年级每周开设三节课外自由阅读课,建立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大量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这两个实验都取得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显著效果。不仅如此,实验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等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详见《人民教育》1992年第10期和《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10期)

那么如何将真实的阅读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坚持“大大语文”的语文教改方向,坚持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传播民族文化。因为从语言习得论的观点看,语言能力只有在联系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形成,不负载信息量的语言活动不是真实的语言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使真实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语言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也是语文作为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我们要坚持在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这一点和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语感教学论是基本一致的。按照语言习得论的观点,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是习得的,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应大幅度增加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的讲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种阅读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而是主要关注内容的真实的阅读,所以我们还要减少作业量,使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阅读。

第三,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大幅度增加课内的真实阅读量。实践证明,大量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环节。虽然课外阅读就是真实的阅读,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要使课内阅读更加科学,更有效率,就必须以真实的阅读为基础,从语言学习理论方面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研究,揭示课外阅读的本质属性。同时,我们也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内精读转化为真实的阅读,并大幅度增加课内真实阅读量,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有了的希望。

第3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xx.8——20xx.10 成立课题组。

2、20xx.11——20xx.1 开题、评审、修改。

3、20xx.2——20xx.2 实验、明确要求。

4、20xx.2——20xx.4 初步总结。

5、20xx.5——20xx.12 归纳模式。

6、20xx.1——20xx.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第4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任教学科:四年级 数学

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1、通过《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总结并形成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网络资源的教学应用方法。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讨,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应用的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3、本学期我准备重点学习模式三网络资源教学应用十法中的“视听资源创境法”。

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三月份:

(1)学习学校课题组的总计划。

(2)写好《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3)撰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丰富博客内容,充分利用的博客向同课题组教师学习。

(5)认真准备课题组安排的课题实验课,及时反思总结。

四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理论知识。

(2)认真阅读课题组王道兵老师研讨课的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五月份:

(1)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

六月份:

(1)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2)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七月份:

(1)撰写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2)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3)收集、整理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第5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以读带说,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讨论、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初中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而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不涉猎课外知识。有些中学尽管开设阅读课,也是形同虚设。如此,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语言干瘪枯燥,索然无味,也是无足为怪的事了。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

那么,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但是,阅读是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材料进行筛选,进行加工的过程,在阅读中如果缺乏系统性指导,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一定要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在阅读时,我们要寻找一个思维的突破口。这种突破口常在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基本角度。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或从内容(含思想感情)来理解感悟作品,也可以从作品形式(含文学样式、组材方式、语言特色)来理解作品,获取信息。总之阅读的目的性明确,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不至于使阅读变成一种散漫无边的行为活动。

方法是阅读教师的保证。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开动机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四要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阅读法。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形神”阅读法。这些基本阅读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效果最佳的阅读方法来指导自己的阅读,充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以读带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现代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这一方面表现在词汇的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组织缺乏严密逻辑思路,语言材料显得零乱不堪。通过阅读,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获取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6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1)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一般安排在本科生第三学年,由于总课时数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学校仅设置32学时。相对于基础英语和专业课程,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课时安排是十分紧张的,在这样一个有限的课时里,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

(2)相对于基础英语教学,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相对枯燥乏味,大量的专业词汇和严谨的逻辑关系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专业英语的学习受制于基础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水平,特别是基础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会更为吃力。

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传统教学模式

一般为选定一些本专业的英语文献或者直接使用英文教材,授课老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背诵生词;考试一般为常用词汇、语句的翻译,命题短文的撰写。教学模式相对死板,缺乏趣味性。

(2)对于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以我校为例,目前虽然该课程已从专业选修课改为专业必修科,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仅从学时安排上讲,32学时的课程设置还无法满足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需要。与其他专业课或是基础英语相比,其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3)考核考试不够科学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还是以结课考试为主要形式。考试成绩往往受基础英语水平的影响较大,没能发挥学生日常学习的能动性,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理解也存在误区,认为专业英语就是基础英语加专业词汇。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出现了“说专业英语困难,写科技论文更难”的现象。因此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化和改革。

3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3.1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对文献阅读和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应以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一些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英语表述,并将国际最新的研究热点贯穿其中,真正提高学生在环境工程领域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对于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避免和基础英语教学内容重叠,同时注重与同期开展的专业课做好结合。通过与相关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合作,一方面将所学专业课知识融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例如将上学期或本学期所开设的专业课内容编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讲义里,通过专业英语的方式复习专业课内容,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学习专业英语,便于专业词汇和相关逻辑语句的记忆和掌握;另一方面请专业课老师协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英语的实践,例如对于专业英语课程里已经学习的专业词汇,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里不再以中文出现,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这样就使得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大三一学期的英语教学,而是持续得到英语的培训,这样就使英语扎根于专业知识当中,使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学有所用。

3.2合理利用课时

以提高学生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和英语论文写作水平为出发点,加强学生对于英文读写的训练。在专业文章阅读方面,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质量。在翻译训练方面,要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汉英和英汉的翻译作业,还可给学生布置课外专业文献检索任务,或安排学生从外文期刊中查找指定的环境专业相关文章并要求撰写英文摘要。在课堂讲解方面,注意要点突出,教会学生快读和翻译的技巧,例如,翻译的时候不能想当然,要联系上下文,考虑特殊的语境;遇到长句先找句子的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将修饰性的部分最后加入,等等。通过综合利用课前预习、课余作业和课堂ppt讲解来合理利用课时,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丰富授课内容来促进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3.3丰富授课形式

通过丰富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授课形式,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通过观看国际学术会议视频、分组讨论国际环境领域热点问题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自己体会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已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提出问题,灵活运用语言、情景、图片、类比等方法来激励学生,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阅读和交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交流,通过小型报告会等形式实践课堂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外文期刊数据库等资源,收集、整理、翻译英文文献,尝试撰写英语论文和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英语论文及时进行修改和点评,形成“学生起草—老师讲评—学生修改—老师再讲评”的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4加强学生口语训练

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局限于对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首先,每节课都运用英语对学生进行上节课学习要点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专业英语基础的差异,所以在提问的同时结合ppt投影,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专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更使学生真正学会专业英语口语的表述和交流。

3.5科学安排考核

进一步推进考试方式方法改革,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和作业,通过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加平时测验的次数,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论

第7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是如此,其起源于课内,延伸于生活。

高一下半年开始,作文开始侧重于议论文的写作,对于议论文来说,素材积累尤为重要。课堂上,师生在分析鉴赏课本上的精读文章时,分析人物形象时,就是在积累写作素材。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的爱国、正直、坦诚,蔺相如的睿智、机敏、不畏强权、顾全大局,可以用到“宽容”“知错就改”类主题的文章中。《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离骚》中屈原的“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陈情表》中李密的“纯孝感恩”,《赤壁赋》中苏轼的“旷达自知”,《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的“怡然自适”,《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的“坚守隐忍”,等等,都是极好的素材。现代文《小狗包弟》里巴金的“真诚忏悔”,《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的“坚定执著”,《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不向命运屈服”,等等,都会对写作有帮助。诗词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萧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愁绪,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提升学生写作层次的佳例。

此外,做题时,遇到的诗歌鉴赏、仿写句子、现代文阅读,也都可以引导学生作为素材进行积累;阅读课时,自行对阅读材料进行积累、摘抄与交流;晚饭时,播放《电视诗歌散文》《百家讲坛》及新闻节目,增加积累;周末时,印发《每周文萃》,内容涉及作文范文(高考作文及评析,平时作文学生佳作及教师评语)、美文赏读(名家美文佳作)、课文相关内容补充(如,《读柳永》《坡突围》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资料可读,读过之后有词可用,有句可仿,有例可引;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共享自己读过的好文好书,共享自己的读书经验和读书心得,做到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此活动初期可指定某些喜欢阅读、文字功底好的学生做“托儿”,然后可以指定篇目,慢慢地可以逐渐放开,让学生自行选择)。

第8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读书,阅读

 

一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有人称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那么语文学科则是基础的基础。在中学阶段,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成为衡量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阅读,为了认识和理解书刊、报纸、影视、网络上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取得其他学科良好成绩的基础,只有阅读水平高,理解能力强,才能有利于学好其他学科。所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什么叫阅读?“阅读”包括“阅”和“读”,“阅”即人类利用眼睛的视觉功能去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而“读”则是人类利用发音器官对所接触到的东西,进行表述的一种活动。通常情况下,“阅”与“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自然联系,“阅”是“读”的先导和基础,“读”却是“阅”的延伸和进一步表述。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人们只有通过阅读这条途径,才能进入人类知识的宝库,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博览群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摆在中学生面前的书籍可分为课内、课外两种读物。有人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正课学习,在毕业班尤为突出,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读了许多小说书,但是作文仍旧不会写,读过的书也只会张冠李戴地乱说一通,还不如不读。”首先应该确定:中学的教材是长期教学经验的结晶,这些课内读物必须下功夫读,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潜心研读;其次,课内学习需要课外阅读作为补充,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著名教育家先生说过:“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便是图书馆。”我们多年来对读者的观察,我们发现经常来图书馆阅读课外书报的学生,知识面要宽一些,气质也沉静一些,读写能力也要好一些,学习成绩保持优良的水平;反之,那些不爱读课外书报的学生,知识面窄,气质浮燥,学习能力也差。课内阅读固然重要,没有课内阅读的基础,就没有课外阅读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动机,提高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增强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内部动力。

阅读动机是在阅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并非任何阅读需要都能转化为阅读动机。阅读动机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不同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因而他们的阅读动机的性质也不同;二是受学生个性特点的制约,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深度和广度会直接影响阅读动机的稳定性和深刻性,他们的个性性格和气质也会影响阅读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三是受学生年龄特征的影响,年龄越小,阅读动机越具体,他们以近景性的阅读动机为主导,年龄大些的学生,他们的阅读动机则逐步向间接的远景性和功利性方向发展。由于学生的阅读动机的产生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所以我们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采取各种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

(一)进行阅读目的的教育,启发中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许多中学生喜欢读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彩图书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书籍,引导学生、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启迪思维,让他们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认识世界、热爱生活、增长知识才干。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除此以外,还要针对部分学生,阅读只凭自己的兴趣,挑挑拣拣、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习惯,加强个别辅导,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有明确目的的专题读书活动,强化学生的目的性阅读,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克服阅读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利用图书馆解决学习、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新颖的阅读内容和方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动机。在阅读活动中,要根据初、高中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知识结构和阅读能力,为不同层次的读者,给予明确的阅读提示和鼓励,并提供题材新颖有趣、生动活泼的图书资料,使其从中得到良好的启发与教育。在形式上可通过开展学习英雄人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免费论文参考网。

(三)巩固阅读动机,使其迁移,让中学生产生阅读的需求。有关资料表明,当一个人缺乏阅读动机,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其他的兴趣和动机,如做游戏、听故事等因势利导地把这些兴趣和动机转移到阅读上来。当学生一旦有了阅读动机,就要巩固,使其迁移,让它成为学生阅读的需求。例如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口才,我们可以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演讲会、故事会等有趣的读书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使他们从小得益于图书馆,不断地产生新的阅读动机,产生新的阅读需求。

(四)充分利用载体,精心布置,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对枯燥、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和单一的模式化的载体形态有着本能的厌恶,这就需要我们中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尽可能的在知识传播形式和载体形态上做出新的变化和多元性的表达。在硬件上,我们应该在物质方面尽量提供最佳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整洁的、有刺激性的读书氛围;在软件上,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转变观念,以阅读辅导为工作的重心,做好正面诱导工作,对读者满腔热情,提供优质服务。

三、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读者顺利地完成阅读活动的主观条件,然而,每个人的阅读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对学生的阅读辅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教会读者常用的十六种阅读方法,查找资料、运用工具书的基本技能。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面、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这三个方面。要让中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不同要求的阅读材料,能够熟练地利用词典、工具书扫除阅读过程中的障碍,达到阅读的三个基本要求:(1)“会读”的要求;(2)“分析”的要求;(3)“理解”的要求。

(二)掌握阅读的五个步骤:

(1)精读:要求全面系统、细致、准确地通读全文;

(2)探索:在阅读中理清全文的思路和脉络;

(3)质疑:边读边思考,通过探流溯源,臆测对比,合卷悬揣等思维活动提出疑问。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无疑则不进;

(4)破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本意和社会背景、历史背景;

(5)复述:通过重点回忆,检验领会学习效果,发现差距遗漏,反复阅读,直至全部领会。

(三)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理解书中的内容。免费论文参考网。同是一本书,不同的人读后,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不注意引导,好书也会读偏。要辅导学生用比较法读书,同一类型的书读多了,会发现这本书与那本书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那么就应该进行分析比较,看哪一种看法是准确的,从而决定取舍。要教育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分析归纳,以求正确理解书中的内容。对于良莠并存的书籍,要指导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去读,切不可读了就信,要让学生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也有谬误”的道理。

(四)要认真帮助学生总结读书收获。徐特立老先生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每读完一本书就要启发中学生对读书心得进行归纳,把自己理解最深、感触最大的东西整理后写出来。免费论文参考网。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深化认识,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勤于动笔,养成善于总结读书收获的好习惯。

(五)教给检索方法,让中学生顺利地获得文献群中的知识单元。教给学生利用图书目录检索、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懂得在知道书名不知道这本书属于哪个学科的情况下,可以检索书名目录;在需要查找某一方面的资料,但不知道有哪些书的情况下,可以检索分类目录。当学生学会了检索图书目录和查找资料的方法后,在利用图书馆获得文献群中的知识单元时,就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了。当学生有了阅读能力再加上具备检索知识的能力后,他们的新知识、新信息就会成倍地增长,就能赶上时展的需要,这对他们来说,真是一件终身受益的大好事。

图书馆人员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是个新的课题,以上是本人在工作中的粗浅体会,仅供同行参考。我们相信,在新世纪的发展中,随着中学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健全和发展,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将会得到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发挥。

第9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首先必须明确的常见考点:

一般中考试卷命题主要围绕方面:字词、古诗文默写、古诗赏析、课内外古文阅读、课内外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个别地区会结合语境阅读设计改病句、仿写等考查内容。

字词复习应注意点面结合。六册语文书中易错的音形要集合整理,全面地梳理一次。然后结合各地自己编写的《中考航标》,把其中重点强调的字词考查一遍,做到“全面梳理与重点强化”相结合。鉴于学生对字词容易淡忘的特点,在中考之前的半个月内可以再次测试,这样效果更好一些。

古诗文默写一般采取“整体默写、名句默写、理解运用默写”三种方式。“整体默写”要求对作家作品应准确掌握,使学生能够将三年来要求背诵的古诗文集中完成。 “名句默写”是对古诗文中耳熟能详的经典句做到烂熟于心并能准确写出来。多年的中考经验告诉我们,古诗文的默写往往选择经典名句。“理解运用”类型所占分值不大,一般命题也不难。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背诵默写古诗文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在运用上。加强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教师平时在引导作文的过程中也要着眼于古诗文名句运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类考题需要教师结合社会新闻事件创设一些适合运用的考题,逐步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古诗词赏析考题类型主要为三种:填空、表述、选择。无论哪种考题类型都需要学生对古诗词的背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把握古诗词写作的内容、主题、表现手法、名句赏析及品味炼字。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到高效的复习呢?这需要教师对多年来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排除近几年考过的内容,排除一些篇幅较长的内容,使复习的针对性更强。关键的内容,如主题、炼字赏析等需要学生记忆的还是要记忆。名句赏析要结合表现手法练习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答题的步骤一般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内外古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掌握如何”,课外古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如何”。一个是考所学过的知识,一个是考对学过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课内古文要夯实字词句,词句的含义必须准确无误地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的一词多义都要归类整理。对于已经整理好的知识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多看看,更重要的是多练练。课外古文浩如烟海,教师要做好必要的筛选工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让学生多看多练,做到熟能生巧。比如可以按照“诚信”“读书”“爱国”等角度分类整理,提供给学生阅读,而后创设一些考题进行“词语理解,句子翻译、感悟”等考查。

课内外现代文的阅读是“拉分”的主阵地之一。目前对于现代文的复习多侧重于整篇的练习。其实这种复习方法花费时间很多,但是效果较差。通过实践,“分解知识点”式的复习方法效果最好。因为针对性强了,学生对知识点就很容易形成系统认识。例如说明文的复习,可以将多篇说明文的考察点分类集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同样,议论文、记叙文等文章均可按照此法逐步训练。

名著考查的初衷是要求学生做到“真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及时做好读书笔记。中考复习可以按照这些角度帮助学生整理:作品主题、环境描写、人物语言、人物性格、名言格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