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成本范文

建筑成本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成本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成本

第1篇:建筑成本范文

【关键词】建筑成本;管理探究;降低成本;有效措施

1、我国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建筑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所处地位也逐渐提升。经过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实行科学、规范、正确的成本管理控制,不仅能够极大地降低施工成本,缩小和减少额外成本,还能够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实施科学、制度化的监控,进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企业经济利益,实现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的目的。

2、当前建筑业在成本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成本管理的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许多建筑企业的负责人和职工都对成本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理解不到位和应用意识很淡薄。建筑企业的负责人和职工只是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关心,对于建筑成本管理漠不关心、没有市场观念。一般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负责人基本上没有依照企业工程项目要求实行先预算后操作的方案,往往实行边干边算甚至是干了后算,基本上没有市场意识以及整体意识,导致项目报价不准确、预算超标、缺乏竞争力的后果。另一方面,因为不重视不同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估,忽视施工方案的甄别和选择,让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缺乏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很容易造成盲目追赶工期、选择不当的技术施工方案,盲目加快进度,进而导致额外施工成本的增加等结果。

2.2、建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责任感不强,素质急需增强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并且建筑企业没有足够的不仅理论知识丰富,更有着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导致企业的很多管理人员建筑成本管理能力不强,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而一些大学生虽然理论知识丰富,可是却缺乏实践经验。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建筑施工人员、操作人员的素质需要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需要提高。尤其是建筑企业缺乏责任制,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许多责任不能够落实到个人,非常不利于管理人员实施成本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极易形成有关负责人和职工责任心不强、消极怠工。

2.3、材料管理不严格,浪费现象严重

建筑成本的高低受材料费用的影响特别的大,所以必须加强材料管理是进行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可是目前很多的建筑企业在材料管理这方面比较薄弱,没有明确的领料用料制度,施工中的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例如现场施工人员没有经过技术部门的同意,没有制定相关的消费定额,就可以随意的领取材料。再比如对领取的材料不能够实现充分利用,随意浪费,并且对于那些周转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更是混乱和不善。建筑企业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科学,发现浪费责任不能追究到个人。并且在建筑企业内部存在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虚开发票,私底下变卖企业材料中饱私囊情况非常严重,导致建筑企业成本失控。

2.4、成本管理机制不健全,有待完善

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必须科学、规范、适应性和操作性强是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这其中成本管理机制一般包括责任机制、工作制度、奖惩制度、施工技术标准、安全机制等。可是目前我们国家的建筑业存在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很多建筑企业都依照国家要求制度出一系列的成本管理制度,可是这里面的问题仍然不少。第一,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企业制度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和完善,而且伴随社会的发展这些制度有的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第二,很多建筑企业虽然制定了建筑成本管理制度,可是不能够很好的执行和落实,没有真正的指导实际的建筑施工。

3、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3.1、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建筑工程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都应加强对成本管理的了解与重视,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意识。首先,注重提高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对其进行指导教育,使其认识与关注成本管理观念与经济意识,自觉将成本管理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其次,加强对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操作能力,以利于其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工期与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利于按期实现成本管理目标、保证工程质量。

3.2、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其责任心

成本管理需要既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很强的责任心、高素质的人员。首先,建筑工程企业应对人员上岗进行严格把关,保证人员具有足够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文化素养、业务水平与成本管理能力,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再次,设置严格的责任机制,合理配置人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热情,增强其责任心,从而有利于成本管理效率的提高。

3.3、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材料管理

施工成本与管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针对目前建筑工程企业材料浪费严重的现象,管理人员应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材料管理,制定严格的领料、用料制度,严格操作人员充分利用领用材料,减少材料成本浪费。且通过监督与管理,强化施工技术,改进工作方式,做好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以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益。

3.4、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技术,搞好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主要是利用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全面了解成本变动情况,系统分析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总结成本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寻找降低成本的潜力,制定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给未来的成本管理指明方向。开展成本分析制度化,定期进行成本分析。除采取指标对比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常规方法外,采用管理会计中一些分析方法:如量本利分析、实际成本分析等等。

3.5、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企业应注重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保证其适应社会市场需求。通过健全工作制度、责任机制、工程技术规程与标准以及奖惩制度,建立统一、规范、标准、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实际工作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工程成本、工期与质量的关系,以利于提高整个工程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与质量水平。

3.6、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减少单位工程的工时消耗,进而降低成本。所以建筑企业必须掌握先进的施工工艺,进行先进的科学技术,购买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的机械设备,尽最大的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确保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个职工都能够发挥自己高效的生产作用。另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赖于职工的素质,因此必须抓好智力开发和职工培训工作,使广大职工成为精通业务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生产技术和业务骨干。同时,要严格控制雇佣季节工,严格按定编、定员配备各类人员,减少工资费用的开支。

结束语

总之,成本管理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作用也越来也重要。对此,建筑工程企业应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有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建筑成本范文

关键字:成本控制施工 系统过程 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045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成本控制的任务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应伴随施工项目的开展而展开,同时要注意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同,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同。

1.施工前的成本控制

(1)工程投标阶段

在投标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合适本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能力的报价。

1)根据工程概况和投标文件,联系建筑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成本预测,提出投标决策意见。

2)中标后,应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组建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经理部,同时以标书为依据确定项目的责任目标成本,并下达给项目经理部。

(2)施工准备阶段

1)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选型、技术组织措施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并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制定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2)根据企业下达的责任目标成本,以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物工程量为基础,联系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技术组织措施的节约计划,在优化施工方案的指导下,编制明细且具体的成本计划,并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作为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落实下去,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3) 间接费用于算的编制及落实。根据项目建设时间的长短和参加建设人数的多少,编制间接费用预算,并对上述预算进行明细分解,以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责任成本的形式落实下去,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和绩效考评提供依据。

2.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经理部的成本控制目标;在项目经理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将项目经理部各个费用指标进行分解以确定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指标;加强成本的过程控制。

1)加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特别是要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以及对实耗人工、实耗材料的数量核对,以保证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绝对正确,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与施工预算进行核对,计算分工分项工程的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缠措施。

3)定期检查各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的成本控制情况。

4)经常检查对外经济合同的履约情况,为顺利施工提供物质保证。如遇拖期或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根据合同规定向对方索赔;对缺乏履约能力的单位,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中止合同,并另找可靠的合作单位,以免影响施工,造成经济损失。

3.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1)精心安排,干净利落的完成工程竣工扫尾工作。

2)重视竣工验收工作,顺利交付使用。

3)即使办理工程结算。

4)在工程保修期间,应由项目经理指定保修工作的责任者,并责成保修责任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保修计划。

二、项目成本控制的系统过程

项目成本控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企业进行项目成本预测;项目经理部编制成本计划并编制月度及项目的成本报告;项目经理部实施成本计划;项目经理部进行成本核算;项目经理部进行成本分析;编制成本资料并按规定存档。

显而易见,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成本预算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计划实施则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控制和监督,保证决策中成本目标实现,而成本核算又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三、施工项目的成本的控制运行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应坚持按照增收节支、全面控制、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用目标管理方法对实际施工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项目经理部应根据计划目标成本的控制要求,做好施工采购策划,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应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控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应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和施工索赔管理,正确运用施工合同条件和有关法规,及时进行索赔。

1.材料物资采购控制

施工项目的材料,,包括构成工程实体的主要材料和构件,以及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周转使用材料和低值易耗品。从价值角度看,材料的价值,约占总造价的70%以上,其重视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

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力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力面。

1)材料价格的控制。材料价格主要是由材料采购部门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加以控制。由于材料价格是有买价、运杂费、运输中的合理损耗等做组成,因此控制材料价格,主要是通过市场信息、询价,应用竞争机制和经济合同手段等控制材料、设备、工程用品的采购价格,包括买价、运费和损耗等。

2)材料用量的控制。在保证符合设计规格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和节约材料,通过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等手段以及施工质量控制,避免返工等,有效控制材料物资的消耗。

2.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控制

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及其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高层建筑施工,据某些工程实例统计,高层建筑地面以上部分的总费用中,垂直运输机械费用约占6%-10%。由于不同的起重运输机械各有不同的用途和特点,因此在选择起重运输机械时,首先又能够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采取何种不同起重运输机械的组合方式。在确定采用何种组合方式时,首先应满足施工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费用的高低和是否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流水施工和工序大街的需要,往往会出现某些必然或偶然的施工间隙,影响施工机械设备的连续作业;优势,又因为加快施工进度和工种配合的西药,造成施工机械设备日夜不停的运转。因此,必须以满足施工为前提,加强机械设备的平衡调度,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

3.分包价格控制

项目施工中,一般会有部分工程内容需委托其他施工单位,即分包单位完成。分包工程价格的高低,必然对项目经理部的施工项目成本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对分包价格的控制。

1)分包工作内容确定

在建筑市场上,大多数承包人都在实际工作中把自己不熟悉的、专业化程度高的、或利润低、风险大的一部分工程内容划出,项目经理部应在确定施工方案的初期就需定出需要分包的工程范围。决定这一范围的控制因素主要是考虑工程的专业性和项目规模。

2)分包询价

在确定饭包工作内容之后,项目经理部应准备分包的专业工程图纸和技术说明送交预先选定的若干个分包人,请他们在约定的时间内报价,以便进行比较选择。有时,还应正确处理好与发包人推荐的分包人之间的关系,为报价做准备。

3)合适分包工程的单价

在比较分包工程的报价时,项目经理部必须核实每份报价所包含的内容,审定分包工程单价的完整性,如需分子和确定材料的交付方式,以及报价中是否包括了运输费等。

4)分包报价的合理性

第3篇:建筑成本范文

关键字:建筑工程 成本控制 特征 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5(a)-0045-02

建筑成本控制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它是指对控制工程项目运作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有系统、有目的、有组织的控制和管理,它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从项目决策到项目设计、项目施工直到项目竣工。建筑成本主要包括了直接费用和综合间接费用两个组成部分,其中,直接费用是指用于施工的机械、材料、人工以及其他费用;综合间接费用则是指按照一定百分比来对产生的直接费用进行计取的费用。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项目的经济效益,只有控制好项目成本,才能使项目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得以良好的生存和发展。

1 成本控制管理的特征分析

1.1 过程性特征

建筑成本控制管理不是一个简单命令的执行,也不能将其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它是一项过程性工作,既包括了开始的计划制定,计划执行,也包括了执行过程中资金核算、相关考核,等等,若成本控制管理不能体现其过程性特点,那成本控制管理将只能是纸上谈兵。

1.2 一次性特征

由于建筑工程从设计、施工到竣工,几乎是一个完整的一次性过程,每个建筑项目都具有其自身特点,是无法完全复制、重复的,这也就要求每个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都有所区别,一个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方法并不能完全套用到其他项目中去,因此决定了成本控制管理具有一次性特点。

1.3 实时性特征

建筑项目运作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有包含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建筑项目运作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虽然制定的相关方案会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仍然无法完全杜绝一些变化的出现,例如,工程进度、材料采购等。这就要求与之对应的成本控制管理具备实时性,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变化时,能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其变化。

1.4 全员性特征

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不单单是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的职责,它应当是企业所有人员共同的责任。只有在企业全体员工心中树立起成本控制意识,他们才能在各自岗位中自觉做好成本控制,从而提升整体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2 加强建筑成本控制管理的措施

2.1 控制管理系统成本

首先,通过精简机构压缩管理成本。在建筑成本管理的直接费用中,企业行政管理费就占据了1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可使这部分费用有效降低,精简机构后可由基层施工组织通过“组阁”来对项目施工予以全面负责,该方式虽然会提升部分员工工资,但整体工资费用还是有显著的缩减。其次,引入其他用工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可从劳务市场招收部分符合要求的劳动力进行施工,以计件形式发放工资,但是必须要抓好施工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用工成本。

2.2 控制建材成本

在建筑项目的总造价中,建筑材料成本费用占据了60%以上,是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重点内容,材料价格、工程承包方式、甲方供料等因素都可对建材成本产生影响。建材成本控制主要是对材料价格、材料用量方面的控制,建筑材料的供应主要包括拟定采购计划、实施采购、建材运输、材料的保管与使用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管理如下。

(1)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是控制材料成本的首要步骤。首先要根据施工预算、施工进度列出所需建筑材料清单,结合建材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其次,要在企业中推行材料供应责任状制度,具体包括材料供应时间、材料质量、数量、奖惩指标等内容。

(2)在进行建筑材料采购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价格的控制。首先是通过减少采购环节以降低材料价格,优先考虑从厂家采购,然后再考虑从批发商处批发,最后考虑在零售商处购买。其次可通过签订合同来控制材料价格,企业在选择供货商时可使用招标的方式,选择材料价格更有优势的供货商并与之签订供货合同,该方式对于材料成本的控制有着显著效果。

(3)对于建材运输,要以经济性作为原则,在满足施工材料供应需求的基础上将运输费用降到最低。首先要对企业现存运力加以利用;其次要选择最佳运输路线,以运距最短为宜;最后还要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遵循“先水路、后铁路、再公路”的原则。

(4)在保管及使用采购材料时,首先要依据运输条件、供应状况和现场条件合理确定材料储备。就近设置仓库,以缩短材料搬运距离;其次,要充分利用现场条件对材料进行分类保管;第三,在使用建材时,要综合考虑规定定额和实际生产状况,制定出合理的定额;最后,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

(5)周转材料的管理,周转材料在主体施工中摊派量很大,特别是模板的损耗量很大,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提高周转材料的重复利用率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首先应该采用工厂直接配料下单,统一安装,避免现场盲目锯料下料,其次周转材的使用次数同效益挂钩,做到从管理层到操作工人都有一条利益链,使其行成自觉有效的运行机制,从而大幅提高了周转材料的使用率。(增加内容)。

2.3 控制组织系统成本

第一,要对成本控制管理的责任层次加以明确和落实。项目组织者作为成本控制的决策层次,要根据工程建设相关合同,对合同成本计划加以审定,明确制定成本目标。项目执行者、实施者是成本管理的项目层次,其主要责任是核实、检查项目成本目标。第二,强化组织领导,在成本管理中建立并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第三,严格实行合同成本责任制,并对责任网络加以健全,构建完善的合同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第四,加强项目部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了解掌握相关建筑法规、市场价格信息、成本收支内容以及施工索赔技术等。另外,财会人员要收集、整理项目成本的原始资料,能对工程成本进行正确的核算,同时能分析并找出工程成本及其差异的产生原因,并及时反馈以便决策部门能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2.4 控制工程总体成本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各施工操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来进行,重点抓好施工质量管理,避免出现返工问题;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要满足施工方便、成本费用低、安全可靠的要求;通过工程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实现内部承包合同的有效、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内容(安全、工期、工程质量、成本费用等)予以奖惩。

3 结语

建筑成本控制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投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作,它存在于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一旦成本控制失效,就将让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要在当前的成本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它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冯琪,陈亚海.略论工程建筑中的成本控制管理[J].科技资讯,2011(24):181-181.

[2] 齐长雨.关于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综述[J].中华民居,2011(4).

[3] 李国光,曹永良.试论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意义[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27.

[4] 曹俊.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物资成本的控制管理[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2,19(5):86.

第4篇:建筑成本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对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为了使建筑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市场的经济需求,必须要加大对建筑成本的管理,规范其成本控制,增强其市场综合竞争能力。所谓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就是指在建设过程中工程项目产生的所有费用,其中包含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有机械费、人工费以及材料费等,间接费用主要指的是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管理费以及临时设施费等。建筑成本管理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所产生的所有费用,系统且有组织地进行预测、控制、分析、考核和计算等。本文笔者就影响建筑成本管理的相关因素极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一、影响建筑成本管理的相关因素

(一)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

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应该构建相应的管理体制,其管理体制应该是责权利结合,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成效,而建筑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据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的成本管理制度,没有将责权利这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把建筑成本管理的主要责任归于建筑项目成本管理的主管,缺乏一个较为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由于很多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缺乏一个系统、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只重视施工技术上和工程项目质量上的问题,而忽略对建筑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其成本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同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其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技术较低,缺乏一个系统且合理的分析检查机制,导致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目标落不到实处。此外,当前我国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对部分施工企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因其成本管理责任划分不够清楚,其管理权限也不是很明确,导致企业在进行考核的时候缺乏标准,在利益分配上出现平均主义,造成建筑成本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二)对工程质量成本管理不够重视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与提高工程质量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工程质量成本主要包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检验费用、内部故障成本以及质量预防费用等。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往往会导致建筑成本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很多的施工企业都没有充分地认识建筑质量与成本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是注重强调工程工程项目的质量,忽略了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虽然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却使工程成本增加,加大了建筑成本的支出。

(三)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且风险意识比较差

成本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参与,并且渗透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但是在实际建筑成本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只重视工程质量和技术,材料管理人员只重视工程材料的采购、发放和点验等,而工程的组织人员只重视工程的进度和施工生产,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在工程建设中,其职责清晰和分工明确等,但是实质上根本没有人来承担成本管理工作。同时由于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对建筑工成本管理不是很重视,对建筑成本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此外,建筑工程的建设比较复杂,,经常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建筑成本随时会发生变化,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对这些外界影响因素并不是很重视,其管理方式太过于形式化,未将问题的实质解决。

二、建筑成本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意识

构建以建筑工程项目经理作为责任主体的管理目标责任制度,根据项目管理中的内容落实建筑成本管理的人员以及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同时对各管理人员以及各业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权利、责任以及利益分配等管理机制,以此约束成本管理部门以及管理人员的行为。此外,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工期的前提下,还应制定建筑工程各施工段所对应的的成本控制目标计划,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这些成本控制目标计划进行分析和比较,将成本费用可能出现的偏差计算出来,对这些偏差的性质及其损害程度进行仔细地分析,明确引起偏差的原因以及其责任归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调整,定期考核建筑工程的实际成本情况,促使其满足所制定的成本目标计划要求。

(二)实施合同管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以建筑工程项目合同作为其管理标准,编制相应的质量目标,实施合同管理,加强建筑合同的签订工作。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前,应该由企业专业合同评审小组认真研究和分析建筑合同文本,通过分析和评价后,签订一份清晰、严谨且完整的项目合同,对项目质量成本进行预测控制。在建筑项目正式施工之前,工程项目经理应该对合同中的内容和范围极进行详细地阐述,同时还要分析合同中主要的经济指标、各方面的责任、合同中所存在的风险以及目标成本等,确保合同中的内容能落到实处,以此提高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质量,充分发挥出建筑工程质量成本预测控制的作用。

(三)减少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

1.经过合理且科学地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增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水平,加大对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以此增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应该加强劳动纪律,严格按照劳动定额来执行,使项目经济承包责任制落到实处,调动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减少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和节约人工消耗的目的。

2.在采购材料和设备过程中,应仔细分析当前材料和设备价格的市场变化趋势,明确材料设备的采购时间,防止因为材料价格随时上涨而导致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增加,缩短材料的运输时间,选择比较经济且合理的运输工具以及材料的供应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应做好领料和用料工作,加强对材料的核算,按照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材料的定额情况,对材料的用量进行测算,合理地使用建筑材料,减少材料费用的支出。此外,还应加大对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有效地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费用与维修费用,从而减少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

3.及时地办理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增强工程项目应收账款的管理,施工企业应做好工程项目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将其归档,从而保证工程竣工技术资料的可靠性以及完整性。在工程项目决算过程中,项目部门应该将关于工程项目、决算资料提交到工程预算部门,对中标的预算、材料的实耗性以及人工费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比较,在工程竣工后应该及时地进行结算,确定债务和债权关系,及时地回笼资金。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成本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管理中,建筑成本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成本管理直接关系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实施全过程和全员管理,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地完善自我,对其自身的不足应该及时加以改正与提升,从而提高其成本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艳娟.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8).

第5篇:建筑成本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成本;效益;

1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

成本效益分析是早期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学者Sidgwick , Marshall,Pigou等对此都有深人的研究。在建筑领域,成本效益分析法是评估建筑工程项目可行性的一种重要决策工具。它是运用经济计量的方法对各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货币化处理后做出的决策。其中成本主要包括时间、环境、设备、人力、交易、资金等投人的各类成本,而效益主要由不同手段、不同主体的成本投人产生的包括社会、集体、个人等效益。无论是对何种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决策,首先都要对其成本利效益进行系统分析,其次采用经济价格为统一度量单位,即进行货币化处理。最后根据方案本身的情况分析它是否可行。方案的效益-成本比越高,则其可行性越大。本文将分析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成本投人和产出效益下的变化,研究绿色建筑的成本投人与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

2绿色建筑成本效益构成

2.1绿色建筑成本

绿色建筑的成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生产成本;二是附加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绿色建筑在建设的全过程中,按照国家的相关硬性指标要求进行的高耗能设备及传统建筑材料的更替以及其他相关节能减碳的措施成本。目前我国针对绿色建筑建设的硬性指标要求主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节能减排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以及其他质量评估标准,如《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国家和各省级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满足这些硬性标准要求,通过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增加节能设备和措施等达到绿色减排目的。

附加成本应从两方面考虑:其一,业主方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法律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绿色活动的依从成本(包括:相关绿色技术和设备的购买、建造、改造成本;绿色节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成本:绿色建筑的设计、认证、审批的交易成本等)以及在碳排放市场条件下的行为成本(包括:碳排放计量、研究、交易成本;碳排放量的控制成本;碳排放的相关税收如对碳排放超标的企业征收碳税等成本。其二,承包商在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中的附加成本(包括:质量控制成本和施工能耗控制成本,如建筑垃圾的处理成本,建筑噪音、粉尘、材料、劳动资源、施工机械合理使用的控制成本,节能设备的采购、安装成本等,其中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绿色节能设备的采购安装是承包商附加成本构成的重点)。结合以下成本内容的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变动公式可按如下表示:

式中,Cal为生产成本的增加,这里Cal为扣除原有设备残值和原有材料成本的节能减排措施成本,其中节能减排的措施成本包括: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成本以及新能源等节能设备的更新成本,节能材料的使用成本等;Ca2为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附加成本的增加,主要为业主方的依从成本、市场条件下的碳排放行为成本利承包商的附加成本之和;Cr:为绿色建筑生产建设过程中所减少的成本,主要是减少消耗的化石燃料所需的成本、政府财政补贴带来的成本减少以及采取绿色设备和措施后节省的照明、通风等成本。则成本

的减少Cr可表示为减少化石燃料消耗的成本、政府的财政补贴、绿色措施和设备节约的成本二者之和。

2.2绿色建筑效益

绿色建筑带来的最直接效益就是降低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从而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

效益。在分析针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和具体项目时,由于降绿色排放量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评价因素,因此要把绿色建筑的减碳效益通过货币价值表现出来以便度量其环境效

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的另一个效益体现在进行绿色科技投人和绿色宣传时,社会和公众对开发绿色建筑的企业的认可程度和企业本身的知名度都将得到显著提升,由此绿色建筑带来的销售和自身品牌价值都将改变。结合以下成本内容的分析,绿色建筑的效益变动可按如下表示:

式中,绿色建筑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的变动为 Pal,则Pal可表示为降绿色排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之和;Pa2为绿色建筑产品销售的变动,则效益的变动Pa2可表示为绿色建筑产品的销售额与原有建筑产品的销售额之差;在全社会的绿色潮流中,绿色建筑的业主和承包商其自身的社会认可程度和品牌效益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些效益可以通过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货币计量,则Pa3为绿色建筑带来的品牌价值效益变动。

3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综合下述分析,可利用成本效益变化即通过绿色建筑的单位成本投人变化所产生的效益变化对绿色建筑进行分析评价,利用分析结果来对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效益进行直观分析决策。分析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的计算结果为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即从效益和成本变化的角度来考虑绿色建筑增加的单位成本投人与产生效益比,并与传统建筑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具有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成本效益公式进行分析,需将效益和成本都进行货币化量化处理,最后可得出三种分析结果:

(1)若其比值大于1,则说明绿色建筑增加的单位成本投人能够产生较大的效益,绿色建筑的综合效益更佳;

(2)反之,若成本收益的结果小于1,则说明绿色建筑增加的单位成本投人产生的综合效益较小,不适用于在全社会推广;

(3)同时,利用成本效益公式来对传统建筑模式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将结果与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其对比结果将是评价绿色建筑成本效益优劣的重要参考指标。如若绿色建筑增加的单位成本投人带来的效益还不如传统建筑模式的成本效益,则绿色建筑在成本效益的角度下就没有在全社会推广的必要。

当然,在实际运用成本效益比进行分析时,除了可按照下述分析方法外,还需将效益和成本进行具体量化。

4结语

当前我国正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绿色建筑是绿色经济时代建筑领域发展的重点。本文提出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意义,通过对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变动情况的货币化处理后,与传统建筑形式的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得出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并依次评估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对绿色建筑在全社会的推广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菊,孙大明.住宅建筑绿色生态技术增量成本统计分析[J].住宅科技,2008(4)

第6篇:建筑成本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目标管理;定额管理

施工成本是施工期间劳动消耗的直接体现与整体反映。在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杜绝随意浪费。以小博大,即本着节约的原则,高效低出,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所有施工企业的共同心愿,也是企业雄踞市场的重要手段。施工与施工管理费用相加所得数目便是用于项目建设的施工成本。科学压缩施工成本,高效发挥管理职能,是优化成本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中之举。

1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施工进展中,将成本控制意识灌输给参与施工的每个人,并在项目管理、施工技术、方案实施中有效执行。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开支和消耗,理性对待,客观指导,严格监督,合理调控,及时纠差改过,使每笔花销都不会超出成本计划。工程整体成本被目标管理控制所左右,当然也是通过目标管理控制来实现的。通常来说,根据施工图预算实现成本预期目标。最低利润额确定后,公开招标。此时,合同生成,开始起效。根据中标利润,项目经理与单位施工部门进行合同签订,主要指标是工程承包合同。各工长签订任务书,目的在于更切实有效地将施工任务付诸实施,安全、顺利地完成。同时,双管齐下,经济和法律并用,项目经理以项目成本为中心,规范项目经理部和相关单位责任范围,全面开展管理工作。经济上,不漏蛛丝马迹,对所有开支严审细查,奖罚分明,实现成本的动态科学管理;组织上,脉络清晰可辨,结构严密明了,专人专责,职能分工清楚准确,一目了然;技术上,深思熟虑,权衡再三,准确判断,认真选择高效可行的施工方案。

2建筑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经总结,建筑成本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①在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方面,未依据最终的施工图纸再次计算,更未顾及工程具体现状,考虑不周,导致目标模糊,成本管理失效。②循规蹈矩,缺乏探索精神,闯劲不足,没有借力现代科学技术的意识,管理措施与社会发展脱节。当下,移动网络已普遍应用,但在建筑界却鲜有施工项目能将之合理运用到施工活动中。纵观计算机的实际用途,十分有限,常被当作“资料储存器”“文字处理机”使用,在成本管理中真是大材小用。造价人员在反省之余应及时跟进,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更好地实施施工计划,更有效地降低工程投资经费。③对项目盈亏未深入解析、认真总结。这种缺乏实质成效的成本管理方式,不会对下个项目的成本管理起到任何良性积极作用,更不会被借鉴效仿。④对定额管理制度认识有限,忽略了定额管理制度的有效作用。由于对定额管理制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实际工作中没有对成本管理进行合理控制。

3优化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3.1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强化成本控制意识,让全体员工明白,成本控制的对象是成本主体,而非员工本身。站在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参考施工现场环境,制订超预算审批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是形势所需,目的是把成本消耗合理地把控在成本预算之内。对成本控制人员进行专业的标准化培训,同时因人而异制订与之匹配的最低成本控制方案,加大力度,从点点滴滴、大小环节加强对成本的大幅节约,深入控制。构建灵活的应急机制,对施工活动中出现的费用差错进行有效调整,并对与成本相关的人员、物品采取措施,实施监督管理。

3.2实施弹性考核

实施弹性考核,做到目标测算科学化,成本测算严密可行。如果需要,应对成本目标进行有效修正,使其更趋合理、更趋科学。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高效低出,制订便于执行、协调有度的成本控制目标是整个成本控制的核心工作。在成本控制中,目标成本务必明确,权责务必分明。

3.3做好材料申请计划,将成本降至最低

建筑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对材料成本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控制。做好材料的申请计划,促使所有材料、物品的供应与进度计划同步吻合、节拍一致,避免材料、物品计划不周而耽误施工,进而造成损失。因此,做好材料申请计划是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大事。作为材料部门,要制订一个适当的耗量限制标准,仔细审核查对各班组当天的材料消耗情况,对材料分配和领取谨慎把关,从严治理,明确各班组的责任,减少或杜绝材料浪费。另外,完善库房的相关设施,做好“三防”,禁止徒添毫无必要的花销与开支。面对材料损耗较大、开支较多的施工环节,务必节约物品,合理缩减。同时,完善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制度,科学、合理地使用建筑施工设备,延长施工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工程因设备损坏不能使用而再添开支。3.4规范成本控制,实施定额管理制度造成成本控制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规章制度欠完善、不合理。为了推动成本控制的有序开展,并且有据可依,务必改进、规范、完善有关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以便切实深入地实现成本得到卓有成效的管理。学习同仁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建筑企业本身各种实际情况,注重成本管理考核要点,实施明细,控制大小,对所有成本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都应做到客观具体、目标明确、可行度高。如此方可圆满实现成本控制,并很好地发挥其实用性能。成本管理时,不可忽视财务管理,应对其进行定额核算,且每月按时结算,以便有效管理、控制、落实成本。主张实施定额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好处在于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及其他方面所消耗的资金制定了一定量的限额和定额,并严格将其控制在定额和额度量之内。

3.5优化合同管理,减少或避免存在漏洞

合同管理是建筑成本管理中的重点环节之一,企业与建设方的合同内容明确规定双方的责权关系,但由于不可预见性及工程的复杂性,合同清单的相关计量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合同计价更加复杂化,甚至造成索赔部分计量变更程度大,成为施工单位和业主的矛盾点。成本管理的效果与本企业和其他单位签订的外部合同息息相关。外部合同首先要明确双方的权责利,其次要明确计价。施工周期较短的项目可以忽略施工期间物价波动引起的干扰,因此在外部合同中,可以结合市场情况一次敲定,以防日后双方对单价出现异议,否则应在合同中明确何种情况应该采取何种处理办法。当然,成本管理的效果不能和企业内部合同脱离干系。对企业加强内部成本管理的良方妙法便是与本单位人员签订内部合同。这不仅能极大地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还拉近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摒弃了生疏感,使员工主动求近,自豪于这个大家庭的人性化、原则化、包容性,在感情上收获人心,又在经济上降低施工建设成本,利于企业在建筑市场赢得竞争力。

3.6合理配置成本管控,实现动态管理

要适应变幻无常的市场环境,务必对成本管控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动态管理。综合考虑各种工程建设要素,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对成本控制实施动态管理。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做起:①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流动资金和工程造价实施动态管理;②对建筑流程实施动态管理,侧重于合同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这3个方面的有效控制;③认真考量成本实际值与设定值的大小之后,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借助信息系统促使信息快速汇总,及时整理,尽力足力保障项目成本、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步调整齐划一,平衡一致合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各子系统、各环节间彼此协调、相互配合。为此,相关人员需强化成本意识,依据标准规范实现成本管理的预期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建筑成本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成本;效益

0 引言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制定了绿色建筑相关的评价体系,重视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例如:1990年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 )、1994年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1996年加拿大发起绿色建筑挑战行动确立的评价方法体系(GBTool)、2001年日本“建筑综合环境评价委员会”开发了的环境评价方法(CASBEE)、2006年我国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绿色建筑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还是在于市场两大主体――开发商和使用者的接受上,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的问题。可惜的是,由于数据有限,这些标准都忽略了这方面的评价。基于此,本文以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为基础,利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去分析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并尝试从开发商和使用者两个角度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旨在为绿色建筑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全寿命周期理论

全寿命周期是指事物从产生到消失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所以,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前期决策到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翻新拆除的整个过程,即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主要注重的是时间。对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效益评价应该从整个全寿命周期进行,结果才会更加客观和准确。

1.1 全寿命周期成本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的成本,分别为前期阶段成本、建造阶段成本、运营维护阶段成本和回收阶段成本。

1.2 全寿命周期效益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两大部分。

直接效益主要指由于采取生态技术建设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后,由于节约能源所产生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直接经济效益,可以进行货币量化。

间接效益主要指环境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指改善了室内的环境质量,极大的减少了污染物排放;社会效益是指由于改善环境,使得居民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居民的居住满意度与舒适度,降低了财政损失等。间接效益的主要收益者是绿色建筑的使用者,所以使用者必然会对享有的间接效益支付一定的费用,也就是绿色建筑高出的售价,所以,可以对间接效益进行货币量化,这样才能与经济效益、高售价一同进行计算比较。

1.3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

事实上,我们研究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与效益是指为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采用绿色方案设计、绿色施工技术之后,所产生的比传统建筑增加的成本与效益。所以,强调的是基于传统建筑成本的增加值,即为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

2 按阶段对不同主体经济效益进行测算

2.1 成本及效益的具体构成

2.1.1 决策设计阶段

绿色建筑决策设计阶段成本包括:项目策划、进行市场调查收集信息、可行性研究分析、优选方案、筹措资金等决策阶段的费用,完成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计算机软件模拟的费用,以及绿色建筑申报及认证的费用。这个阶段绿色建筑比非绿色建筑的花费要多,所以,主要考虑的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C1。从具体内容上可以分为市场调查增量成本C11,可行性研究增量成本C12和规划设计增量成本C13。

这个阶段,还要考虑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绿色建筑是有相关优惠和补贴政策的。例如, 2012年5月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对三星级绿色建筑奖励为每平米80元,二星级奖励为每平米45元,各省市也陆续出台相关补贴政策。所以,这个阶段还要考虑绿色建筑的增量效益S1 ,即政府补贴S11。

2.1.2 施工建造阶段

施工建造阶段的增量成本是整个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最主要的部分,主要体现为技术增量成本。也就是在建造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绿色建筑时,因选择了“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而比非绿色建筑增加的成本。施工建造阶段增量成本C2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分为节地增量成本C21、节能增量成本C22、节水增量成本C23、节材增量成本C24、室内环境增量成本C25五个方面。

2.1.3 运营维护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由于延续期长,绿色建筑的运营维护成本在整个全寿命周期成本中占的比重很大。这个阶段的维护费用主要是能耗费用、维护费用和物业管理费用等。在该阶段,由于在施工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各种先进的绿色技术措施,只需采取相关措施,例如,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及管理;及时对绿地进行修剪、灌溉等;设置分户、分类计量收费设备;安装同时实现通信和自动监控功能的智能化系统;安装安全及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这些措施必然给运营维护阶段带来一些增量成本,但是数值远远小于各种先进绿色技术带来的能耗费用的减少。所以在这个阶段绿色建筑的维护费用比一般建筑大为降低,主要体现的是增量效益S3。按照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运营管理六个方面,将运营维护阶段的增量效益细分为增量效益S31,S32,S33,S34,S35和S36。

2.1.4 回收报废阶段

回收报废阶段,是指绿色建筑已经达到了它的耐用年限,要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从而产生成本。但由于绿色建筑在施工建造阶段采用了先进技术,使得回收的建材可以循环使用,从而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费用大大降低,所以在这个阶段更多的考虑绿色建筑的增量效益S4。从具体内容上还可以划分为拆除费用S41、场地清理费用S42、残值回收S43。

2.2 不同主体经济效益测算

绿色建筑的推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就是开发商和使用者,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比非绿色建筑要高,而这部分的成本是有开发商支付的;高成本意味着高售价,而这部分高出的售价是由使用者去买单的,那么开发商是否愿意开发绿色建筑,使用者又是否愿意为绿色建筑支付更多的成本,归根结底,是不同主体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的过程。

2.2.1 开发商

在绿色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开发商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即:

C开发商=C1+C2+C3

而绿色建筑给开发商所带来的增量效益却只涉及了增量效益中的一部分,剩余部分为使用者享有,即:

S开发商=S1+ S31+ S34+ S36+ S4

计算S开发商时,还要考虑到在运营管理阶段的增量收益S36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使用年限内逐年计算后累加的。

开发商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决策时,一定会将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与定价结合考虑,从而决定是否建造绿色建筑的决策是否合理。

假定绿色建筑的售价比非绿色建筑的售价高出P,有:

C开发商>S开发商+P,则开发绿色建筑不可行;

C开发商

2.2.2 使用者

对于使用者或者购买者来说,他们每年都能享有绿色建筑的部分增量效益,由于绿色建筑的使用期限很长,使用者所得到的增量收益会相当可观,而使用者没有支付绿色建筑的任何增量成本,但他们要承担比非绿色建筑高的售价P,则有:

S使用者=S32+ S33+ S35

计算S使用者时,也要考虑到在运营管理阶段的增量收益S32、 S32、S35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使用年限内逐年计算后累加的。

P>S使用者,则购买绿色建筑值得;

P

第8篇:建筑成本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以迅猛之势发展着,全国各地的高楼建筑已经成为覆盖我国城乡土地的主要力量。国家目前已经推出新的针对建筑行业的相关政策,由此带来的行业压力逐渐增加。我国的建筑行业与我国的制造等工业相比较来说,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其自身的内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建筑行业的内部管理相对显得较为弱化,整个的建筑投资在成本费用方面的开支偏多,因此,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在建筑行业进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我国的建筑行业、建筑企业中的一些基础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整个的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不断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与研究。  

 

全面预算管理在本质上来说指的是一种可以对本行业进行驾驭的特殊技术、策略性质的工具以及系统的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的目标、利润为重要主线,以实现自身企业在目标方面的利润为主要目的,进而促使整个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不断的围绕目标利润这个方面而展开活动。 

1 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主要特点 

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我国建筑行业中企业的数量相当庞大,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在企业性质方面较为单一,在企业的属性以及经营范围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特点。首先,我国建筑行业的企业存在属性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却在经营范围方面显得较为单一。具体来说,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建筑企业大部分比例都属于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国有的绝对控股企业,只有一小部分的建筑企业属于私人的民营性质。但是这种民营性质的企业在施工产值方面,市场份额方面的影响能力较弱。我国在建筑领域中的经营范围过于单一,一般都是涉足于房屋的建设工程、土木工程以及相应的安装工作等,在造价等的相关领域中的涉及程度还不是很大,但是,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大型的建筑企业正在逐步的向相关领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其次,我国建筑行业在组织机构方面的形式呈现出多极化、矩阵式的发展趋势。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建筑企业一抖分为二级组织机构、三级组织机构以及二、三级的混合机构、集团式的机构等四个方面。这些不同的层次机构都会导致建筑行业在建筑企业全面预算以及管理领域中的设计以及实施方面的差异。在建筑行业方面,我们一般都采用矩阵式的组织形态,在工程的项目管理部门方面,我们通常采用双重领导的方式,也就是说,项目的员工既可以对该项目的经理进行相关的负责,同时也可以对企业的职能部门的相关领导进行相应的负责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相关的数据资料中看出,我国建筑行业在管理方式上面还显得较为粗放,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偏低。在我国的建筑行业领域,除了一些大型的建筑企业之外,我们的建筑企业大部分还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阶段。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建筑投资者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相应的投资成本,都会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导致进行盲目的赶进度工作,一定情况下忽视了安全质量问题。我国在世界建筑市场方面的情况来说,我国并没有很彻底的对国外建筑行业领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开放,整体来说,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际市场领域还是较为封闭的。即便是一些国有的大中型建筑企业在国外进行了相应的市场开阔工作,但是承包的项目一般都是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土建工程。总而言之,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际市场方面短时间内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开阔工作的能力。 

2 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研究 

2.1 进一步的优化我国建筑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的体系 

首先,在我国的建筑行业领域实行事业部制的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也就是在建筑行业实施的人事制度属于由上到下的金字塔模式,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高技术指标的要求,而且还可以在最法范围内实现企业在内外环境中的业务拓展空间。其次,在我国建筑行业领域实施全面预算的管理制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还有一些困难,因此,可以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聘请一些专业的组织机构或者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建筑过程中的环节进行相对应的实施、培训工作。这样,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中实现节约时间成本、提高企业效率的目标,最终达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事半功倍。当然,一些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还可以通过相关部门进行优秀人员的选拔,进而成立起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建筑工作过程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实施、贯彻以及执行。

2.2 在建筑施工前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机构 

建筑领域中的施工单位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针对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起相对应的预算组织机构。例如,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审批机构等,这样不仅能够在制度上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约束,还可以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以及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研究,并根据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督促建筑行业领域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实现。 

2.3 在建筑行业建立起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定义上来说指的是对经营、财务工作、投资以及相应的战略进行全方位的计划。一般针对企业来看,全面预算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业务预算。业务预算主要包括对建筑行业领域中的业务收入进行的预算、工作量的预算、人工费用的预算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预算费用。业务预算可以涉及到建筑行业领域中的收入、成本以及业务等各个方面。第二,财务预算。一般建筑行业的财务预算包括相关资金的筹措以及相关的资金使用等两个方面。第三,建筑行业的资本支出预算通常指得是固定的资产购置所需的预算以及资本在投资时候的预算等。 

2.4 合理对待建筑行业中全面预算所出现的问题 

长久以来,实施在任何一个行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个误区——预算工作单纯的属于财务部门。实际上,建筑行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整合性的管理系统。不仅包含财务工作的各项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成本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体现出一定的制度严肃性,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紧密结合各单位的实际,避免割裂。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建筑行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它已经成为了在建筑行业发展变化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具有一定实效性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推进和实施建筑行业的整体管理能力将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竞争方面将会更加的激烈化、透明化,到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实施和推进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针对自身建筑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预算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一些其他的常规管理预算。总而言之,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可以真正达到实现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提高整体社会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在进行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领章;;论全面预算管理在公路施工企业中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01期. 

[2]余万红.论如何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20期. 

[3]王建.建筑项目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第12期. 

第9篇:建筑成本范文

    [关键词] 建筑成本价格 涨价 居民住宅影响 房地产价格

    翻开记录,铁矿石价格2004年上涨18.6%,2005年暴涨71.5%,2006年上涨19%,2007年上涨9.5%。2008年铁矿石价格已由国外钢厂率先达成一致: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将在2007年基础上上涨65%。毫无疑问,即使单以粉矿算,今年力拓79.88%的涨幅,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因此,近几年,钢铁价格已经逐步攀升。

    国家发改委宣布,自2008年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2008年7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提高2.5分钱。煤、电、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导致钢材、水泥、砖等建材进一步上涨。

    在建筑主材涨价的同时,人力成本也在上升,以山东滨州普通小工为例,四年之前日工资不过20元~30元,而现在已经是60元~80元。

    建筑成本不断攀升对居民住宅价格有何影响呢?笔者认为,由于城乡住宅价格的构成不同,对于城、乡不同区域居民,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以下分别是对农用住宅和城市居民住宅的影响分析。

    一、农村居民住宅分析

    1.土地方面、各种税金、利润方面的影响

    农村建房所使用的土地成为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是经依法审批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其成员用于建造住宅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宅基地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有限制的处分权,即权利人有权自主利用该土地建造住房及其附属设施以及将房屋连同宅基地一同转让(应当将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符合建房申请宅基地条件的成员)、出租。但是,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因为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具有无偿性、福利性。所以农民不用担心土地价格、各种税金等的影响。当然对于农民的自建房来说,不会有利润方面的影响。

    2.建筑成本的影响

    农村建房的建筑成本,其主要由建材费和人工费(承包费)构成。建筑材料近几年一路攀升,人工费也是涨了好几倍。

    现以山东省滨州地区博兴县大杨村为例来说明近五年房屋建筑成本的涨幅。该村近些年村民建房是这种四合院的样子,如图所示:

    农村建房的一般程序是,村民首先向村民委员会申请宅基地(地块必须符合村里的建设规划要求),经乡镇政府批准后取得宅基地;然后村民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交给乡村小承包商,承包商总揽整个工程的建设,由承包商雇佣专业工匠(瓦匠、木匠等)和小工来具体施工;业主负责购进物料和施工监督。总建筑成本(工程承包费和建筑材料费)如下表所示,从2003至今已经翻了两番总额已经超过了10万元。

    农村建房费用表

    3.结论

    虽然农村居民住宅成本不包括土地价格以及各种税金等费用,但是总建筑成本自2003年至今也已经翻了两番,相对于农民普遍较低的收入,十万元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不少农民抱怨“盖房子是越攒钱越盖不起”。当前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费的上涨导致的建筑成本上涨,对农民自住房的建设影响是很大的。

    二、城市居民住宅分析

    1.房价与地价关系研究

    就商品房而言,影响房地产最大的因素主要是土地价格,其次才是水泥、钢材。住房价格是由开发商的成本和利润两部分组成的,也是一种产权价格。但住房价格除了取决于需求方面还存在一个供给价格问题。因为房地产的供给不同于单纯的土地供给,它是一个生产过程,因此必须通过销售价格补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支出来获得合理利润,才能维持再生产过程,因此房价作为一种供给价格不仅是买方愿意购买的价格,更是卖方愿意出售的价格。

    在市场机制中,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包括真实需求和投机需求)决定了房价的高低,而房价的高低决定了地价的高低。在“价高者得”的拍卖机制下形成的地价是由当前房价及开发商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决定的。房价预期上涨时,地价也必然上涨,反之,地价必然下降。地价是房价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房价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房价的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成本。

    2.建筑成本的影响

    城市居民住宅和农村居民住宅一样,建筑成本会随着建筑材料价格、人工费、能源价格等的上涨而上涨。

    3.供求关系的影响

    历史的进程证明,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恰恰就是用价格机制来调节供求之间的平衡的。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利润空间加大、吸引更多投资来增加供给、平衡需求;价格稳定之后,投资再增加则价格下降、利润空间缩小,则投资转移、供给下降。此起彼伏的达到调节作用。

    着名经济学家樊纲在2008年3月25日“新浪乐居创新峰会”上做出下述表示:房地产市场前两年因为各种其他的原因,经历了一些过快的增长,中国房地产仍然是一个大有潜力的、大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的农民进城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的城市化刚刚走完了一半不到的道路,城市发展本身还有巨大的空间,这样的进程是决定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国人居住条件的改善将是今后几十年、上百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市场,也将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供求关系仍然左右着中国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中小城市,刚性需求不是很大,房价不是很高;而在大城市,房地产的价格受流动性过剩、刚性需求大等影响,房价已经非常高了。

    4.市场炒作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是一样的,是一个资产市场,就是恐惧和贪婪把人们带到这个市场。由于恐惧和贪婪,这个市场涨的时候总是会涨过头的,跌的时候也会跌过头的,它符合一个追涨杀跌的特点。

    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大城市,房地产价格受炒作的影响很大,当前房价波动的表现,已经很难用成本理论、房价收入比理论和房价房租比理论来解释。2007年,房价年年涨,月月涨,就差天天涨了,有人把房价定义为海鲜价,海鲜一天一个价,叫时价,不定价。就消费者的角度,很显然对购买房地产的事情已经从过去的“为与不为”,进入到“能与不能”。也就是说,这个杯子10块钱我觉得太贵了,我不愿意买;但是现在这个杯子变成了一千万了,不是我不愿意买,是我买不起。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能力,房价收入比大幅度增大,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泡沫。

    对于中小城市,流动性较小,需求也不是很旺盛,炒作的成分不大。当房子仅体现其居住功能时,价格和价值就不会相差太大。

    5.结论

    影响房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受房价影响最大的群体是普通工薪阶层,而他们最关注普通住宅其土地成本远高于建筑材料成本。建筑材料、土地以及周边发展环境和市场购买力等共同决定了房价,也就是说在房价成本因素里面建材涨价、人工费提高将会导致的建筑成本上升不会对市场上的商品房价格造成太大的影响。

    三、结束语

    建筑成本的上涨对农村居民住宅的影响是很大的,而对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房价有影响,但是不能起主导作用。当然城市的房价已经是非常之高了,但不是由于建筑成本的影响,而是土地价格、供求关系、炒作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宅基地使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