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申论怎么写范文

申论怎么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申论怎么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申论怎么写范文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3)36号文件,自2014年起,社科院研究生院原"在职研究生班"更名为"在职研修班",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流程要求不变。

   

 

2016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已经结束,有些考生很有把握通过考试,他们已经在着手准备论文的撰写了。那么同等学力申硕论文怎么写?下面社科院在职研究生论文指老师为大家介绍。

 

首先论文的写作是在通过全国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后才可以撰写,需要在一年内提交论文,并在提交论文之后的半年内完成答辩。在进入论文环节后,学院会给学员安排对应的指导老师,帮助学员完成论文的写作。

 

在写论文前,学员可以和论文指导老师一起确定论文题目,然后尽可能多的进行收集资料,进行汇总,然后列出论文大纲,顺着大纲思路去写,不要偏离主题,这样会容易很多。考生先按照大纲写一份初稿,然后对照论文格式要求将不合适的地方进行修改,等审核之后再进行定稿。

 

论文是学员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最后的一个环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学员共有2次论文答辩机会。对于2次都不能通过的学员,这次申硕就算失败。学员在答辩时,要拥有良好的心态,答辩老师在看到一个自信的考生,那么印象分肯定会有所增加。

第2篇:申论怎么写范文

解决力指的是计划实行并减轻正方界定之损害能力。具体而言,解决力是正方第一次发言中必须予以论证的最重要的核心议题(stockissues)。你指出一个问题,并不能为你赢得荣誉,只有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才行。这也是反方最可能攻击的核心议题。

正方通过证明计划的解决力所主张的计划需求和计划可产生的优势,正方就可算是完成解决力的证明。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辩手必须把可解决性牢记在心,必须特别仔细地选定最好的人来实施这一计划。在有关“开发太空”的辩论中,一些正方辩论队选定国家航空航天局实施计划,因为国家航空航天局拥有在太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正方辩论队准备把国家航空航天局视为解决问题的最佳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正方必须论证解决力是正方计划独具的才行。

为什么要提出解决力,以及如何提出

你必须肯定你所提出的关于解决力的证据以及你的修辞能够向评委解释清楚你的计划为什么能够解决问题或者能够获得优势以及它们怎样能够达到这一点。这些解释能够帮助你防御反方的攻击。如果评委们不能够很好的清楚知道你的计划是如何有效运作的,他们怎么会倾向于赞成此一计划呢?

解决力的范围

明确指出你的计划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如果你的计划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你不必担心,因为尽管你的计划并不完美,但是它仍然是一个好的方案。既然如此,你需要指出解决力的范围:我们能解决问题的一些重要方面,我们能解决问题的一半,我们能够几乎完全解决问题,我们完全解决了问题。当你论证计划能够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你就遇到了解决力责任的问题,你的计划解决力的范围越大,你完成的解决力责任越完善。

使用一个模型或者实例

放手选择一些已经成功被证明为有效的方案。然后把这些方案所取得的成果作为证明你解决力的证据。

解决力辩护(SOVENCYADVOCATE)

当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时,评委一般喜欢你引证以一些特殊专家的言论来论证你的方案,与此同时,许多反方队员也会要求你进行这种引证。

克服根属性(OVERCOMETHEINHERENCIE)

你一旦发现根属性的问题,你一定要设法保证你的计划能够克服根属性的问题。

伏笔:为第二次申论迈下证据的必要性

把你可以稍后使用的证据安排在正方第一次申论中。把它随便藏在什么地方,然后在正方第二次申论中,你可以使用这个证据而不用浪费时间去说明它。例如,你可以隐藏的证据包括可以反驳对你方方案弊端的指责,或是对于改变顺序的那种换汤不换药的相抗计划的反驳以及独立的解决力证据。正方第一次申论的结尾处是隐藏这些证据比较好的地方,因为此时反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准备他们的第一次反驳性发言中,而且在次序上是连续的。

辩论摘要、伏笔(BRIEFING/FRONTLINES)

你应该写一个辩论摘要来回应反方可能进行的论证。这被称作正方第二次申论的伏笔,这是你第一次回应反方攻击的机会。这里我们给你一些建议:

写一些辩论摘要来回应驳难,不要仅仅准备一些证据。

通常情况下:最强的准备最先回应,否则其它一般的回应会掩盖掉这一最好的准备。

列出反方的论点然后准备回应。

把证据和论证结合在一起。

注意合题性:注意我们所遇到的定义中的所有每一个词。

相抗计划:损益比,借力使力。

弊端:全方位回应,特别注意次序。

批评:注意区分一般以及特殊的批评,分别作出回应,化解批评。

注意方案的背景以及资料、研究、和作者。

预先反驳。

建立可以方便折叠的一个索引来帮助你方的论证。

第二部分,第二节

攻击正方架构

ATTACKINGTHEAFFIRMATIVECASE

交锋(clash)是辩论的本质性特征,我们用这个特性来定义辩论。哪一方提出更为明确细致的冲突点,哪一方更能够获得评委认可。反方队伍与正方的交锋的关键在于反方队员分析以及驳斥正方第一次申论——正方架构。我们将多花费一点时间在这一节的内容上,在本节,我们会涉及另外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怎样进行证据攻击以及怎样向对方挑战。

第一部分:一般注意事项

A.攻击正方架构的目的

1.攻击他们的损害性(harm)——消减正方假设的冲击

正方会试图建立起他们详细的推定、事例以及逻辑来来加强他们关于辩题(resolution)一般性主张。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讨论一些社会问题及其争论。正方会向大家展示说他们结论是更可取的。正方的所有的这类事例都是建立在一种假设(scenario)或推定之上。正方利用这种假设详细叙述一系列会带连带发生的事件及其相关行动者。反方接受正方的部分假设可能比接受正方完全假设更为可取。反方必须负起这样一种责任:在整个辩论过程种,必须由始至终的反对正方的假设或推定。反方的论证应该去削弱正方的假设,记住是削弱,在一场好的辩论中,很少有反方建立一个完全肯定或是否认正方假设的架构方案的。

2.借力打力(usecaseturns)——埋下正方的定时炸弹

反转(turn)论证就是抓住对方当场所说的话,用来反驳他们自己。就像是弊端反转一样,你可以反转架构中的联系(你可以说:你的计划可能是的问题更糟)或者你可以反转一个架构方案中对你方的冲击(你可以说:这不是弊害,这恰恰是一个利益之所在)。你不仅要驳斥对方的架构不能获得利益,同时也要创造出让评委支持反方的理由。

用定时炸弹这个类比可以帮助你比较容易的理解这个概念。如果正方不及时“拆雷”的话,那么这些定时炸弹将会在反驳性发言中爆炸。在反驳性发言中(让我们以反方第一次反驳性发言为例),反方辩手可以用数倍于正方的论点来反驳每个正方的回答、补充附加证据来说明为什么正方的方案是危险的甚至是对于正方本身是致命的。

3.攻击核心议题(astockissue)——它们必须被完全论证才能够赢得胜利。

既然正方必须依次论证核心议题(需求性、根属性、解决力),那么,对于反方来说,一个明智的策略就是瞄准这些对于正方来说必须的组成部分,并集中火力予以攻击。如果正方的论证锁链中的一条被破坏了,那么反方可以合理的宣称:正方的架构不能成立,因为其必要组成部分(核心议题)已经被驳斥了。

4.让他们越陷越深——使用有效的时间转换战术

荷兰历史学家PieterGeyl曾说过:“表明一个观点比论证一个观点所花的时间要少。”一般认为反方不应该利用明显有错的论点,这句引用语证明了在辩论中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反方应该利用(明显有错的论点)。在申论过程中,时间是稍纵即逝的资本,我们需要好好的利用它。反方对于正方架构的攻击,正方常常会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应答。在本章里的几个主题都和这个相关。比如,反方的对于正方的攻击越是详细,正方的回应会变得越是困难。反方的挑战比正方的应对花费更少的时间。正方在架构上花费时间意味着正方没有时间来回应其他反方引入的辩题。

本节重要概念:

Case架構;辯論方案

辯士擬定的整體作戰計畫,以有效統合其推理與證據,作為支持或反對特定命題的基礎。

Conditionalcounterplan條件相抗計畫

政策辯論中的反方所提出的一種特殊相抗計畫。反方雖然主張相抗計畫的實施,但留有“但書”,其相抗計畫只有在某種條件發生時才實施,如果此種條件並未出現,則相抗計畫不予實施,反方仍主張維護現狀或修正現狀。

Clash交鋒

在辯論中,由辯士所提出的直接與對方論點相對立的論點。有時也指辯論中的“交鋒責任”,即提出論點與對方在同一議題上所持不同論點抗衡的責任。

Harm損害性

需要性的另一稱呼,正方宣稱現行政策下存在著某種害處或重要問題,需要正方計畫來加以改正。根據政策典範的觀點,損害是可以測量的,公式為:損害=

機率+價值。

Resolution辯題;論題

與命題意義相同,指辯論比賽中雙方最高邏輯層次的辯論焦點。

Rebuttal駁論

1.一種辯論方式,試圖透過提出某種證據或推論來證明對方的某項證據或推論是錯誤的;

2.也指美國辯論制度中,雙方辯士在辯論中的第二次發言。

Stockissues核心議題

在辯論特定類型的命題時會經常遇到的議題。價值命題的核心議題包括定義議題與定位議題;政策命題的核心議題則包括需要性(損害)、根屬性、解決力與弊端。

Link連結

指有關正方計畫「如何導致弊端的論證,是建立弊端的重要過程。

B.攻击架构时组织的指导方针

健全的组织习惯和组织原则能够增强辩论时的表现,但是对于反方的队伍来说,当他们攻击正方架构的时候,组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反方辩手不会陈述他们自己组织结构的论点,相反,他们会针对正方架构的论点来进行攻击。

第3篇:申论怎么写范文

关键词:林业中等教育;应用写作;课程教学

林业应用写作课程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既有别于大学中文专业的文学写作,也不同于中学的语文基础写作。林业应用写作涉及的文体范围很广,写作格式多样,写法各异,这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在林业中职院校,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应改变观念,更新教法,突出林业应用写作的实践性特点,强化学生的应用写作技能,提高其应用写作水平。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不受重视,教材开发缓慢

有些中职学校认为林业应用写作课程是“小儿科”,在教学中对这“一碟小菜”不屑一顾,存在“进入中专,只学专业课就行”的错误观念,所以经常用专业课学时挤占林业应用写作课的学时,甚至干脆不开设林业应用写作课。大部分中职校即便开设了林业应用写作课,课时也非常有限,通常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尚未养成,课程就已结束了。

另外,由于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专门教材开发缓慢,缺乏统一的教材,所以教师无法找到适合课程使用的教材,只能使用通用的应用写作教材。而通用教材与林业专业的结合不够紧密,内容繁多,理论陈旧,范例过时,又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无法操作。于是,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没有一定之规,随意性较大。这使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二)过于注重理论讲授,轻视写作实践

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过分强调理论,强调格式,主要讲文种的概念、格式、写法要求,而对学生的写作实践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疲于奔命,无暇顾及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个别教师甚至只讲几篇范文,弄几个条条框框,让学生生搬硬套。再加上学校评价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堂气氛;而且考评教师的教学业绩时只考察教师一方,没有与学生实际掌握的写作技能联系起来,所以教授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师并不重视锻炼自己的应用写作技能。这都导致了学生不了解社会对林业应用写作的实际需要,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应用写作技能不强,不会融会贯通地运用写作技巧,写作内容更是缺乏创新。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应用写作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学术水平都不高,参加社会实践不够,有的甚至从未亲自执笔尝试各类林业应用写作文体。而且,教林业应用写作课的教师大多是教文化基础课的教师,对林业的专业知识不了解,所以教师通常用讲授语文课的方法讲授林业应用写作课程;每当讲授与林业有关的文体时,只能敷衍了事、草草收场。此外,中职院校教师缺乏培训机会也导致了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师后劲不足,

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一)全方位重视林业应用写作课程

应用写作水平是衡量中职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写作技能直接影响着社会对学生和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中职院校必须把林业应用写作课程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避免以专业课挤压林业应用写作课的学时。林业应用写作课作为专业课的基础的“基础”,专业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要作用,不要只一味强调专业课的重要。林业应用写作课教师则应主动与专业课教师配合,一方面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好地借助于林业应用写作这个工具,另一方面使专业课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林业应用写作技能的机会。除了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条件以外,专业实习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撰写林业应用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程度的应用,而且通过接触各行各业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社会对林业应用写作的要求,以提高林业应用写作的技能。

(二)课程教学做到讲练结合

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应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可把同类的林业应用文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联系与区别,以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林业应用文的写作技能。在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方面,采用“三三”制,即将林业应用写作课教学分为讲课、练习、交流与评议三部分,即讲解必要的写作知识和理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师生共同进行写作练习的讲评,各占1/3的学时。同时,课内“三三”制要与课后的写作实践活动相结合。林业应用文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学生要勤于动笔。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即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各种文体教学的需要,把训练题目与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把握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例如,在学期结束时,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和市场调查报告;在毕业前夕,指导学生撰写求职信;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具体的写作材料,并由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材料进行评议,通过模拟练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课外社会实践

写作实践永远是第一位的。应用文是沟通信息、改进工作的重要纽带和载体,立足实践是根本。而立足实践是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基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林业应用写作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安排足够的社会实践,以加强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提高学生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教师的讲解和已经给定的写作材料,而是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全过程以外,还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课外的社会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接触到现实生活,真切地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意义;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区分容易混淆的应用文文体,彻底摆脱“闭门造车”的困境。当然,社会实践的种类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师在讲解调查报告的写作时就应该安排相应的社会调查任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认知社会,又可以使学生真正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写作问题,提高应用写作技能。

(四)不断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材明显存在滞后和老化的问题。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已经于2000年8月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并从2001年1月起开始执行。而有些修订后的教材,还在使用1993年11月国务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又如,“申论”已成为我国选拔公务员的重要考试内容,是一种新型的写作文体,而中职林业应用写作教材基本没有涉及。因此,相关教材应尽快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及时更新应用文写作标准。如应补充有关“申论”的知识,以便指导学生进行申论写作训练。

(五)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4篇:申论怎么写范文

关于语文,有过许多言说,诸如自然语文、社会语文、考试语文、学者语文等。比如社会上有感于语文能力低下,便归咎于中小学的语文学习或教学,恐怕不全是这么一回事。因为还有一个生活实践或社会实践的问题,学校教育并不能代办。一个人离了学校,学习仍当继续,当然是结合实践来学习。再如考试语文,依据考试大纲自行其是,设计出了成堆的题目及题库,将以文本为主的学习替换为做练习。练习是做不完的,又有一种难以承受之重。又如一些学者对语文的看法,提出一系列概念来演绎,大有转化为哲学思考之势,显然是陈义过高了。若将语文加以还原的话,应当是中小学教育也即基础教育的一门课程。原先叫做国语国文的,合二为一,就是语文了。那省去的“国”字正如国学的“国”字一样,表明是由母语承载的传统文化。由此看来,语文学习实有两大任务,即母语教育和文化传承教育。有一种看法认为社会上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比如要求职应聘就教怎么写应聘书,要考公务员就教怎么写申论等,其实都是功利观使然。服从的是现实原则,历史不历史的就无所谓了。语文学习及教学中,多有诸如此类的观念之争。其实还是应当视语文为一门基础课程,有其范围和任务等,免得大而无当,或是越说越乱。

且不管课程理念和思路如何言说,最终都要落实到教材设计上来。而今的教材设计,有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阅读鉴赏所占比重最大,表达交流即作文,梳理探究侧重于语文知识等,名著导读则突出若干名著。比起先前单一型的文选教材来,显然是进步多了。至于选修教材,如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都是专题教材。只不过容量过大,若减缩一些,就可变成必修中的专题设计了。语文教材若都改用专题设计,必修与选修仍可合二为一。教材中单元编排的优点或长处是便于文体分类,即多按文体来分。但此种分类仍是基于形式的分类,看不出内容的关联。因之,有的教材便改为主题编排,或人生或社会或自然等等。此种编排的长处是内容上相关了,但可能混淆文体,即将不同文体的文本都编在一起。且就一册课本来看,也只是突出了若干主题,内容上不见得丰富。能兼顾内容与形式的,仍是专题编排。此种专题设计,大可参照文学史的做法。比如诗歌方面,有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等;散文方面有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汉魏六朝文、唐宋散文、明清散文等;小说方面有文言小说(志怪与传奇及笔记体)、白话小说(话本与拟话本)、章回小说等;戏曲方面主要是杂剧与传奇。然后是现代诗歌、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现代戏剧及外国文学等等。这些名称可纲举目张,大致能反映出文化及人文的传承。再就是现行教材中,将现代文放在前面,文言文放在后面,这只是顾及了五四以来白话文的传统,却忽略了一个更为久远的传统。白话与文言之争,早已告一段落,而今看来,大可将文言文放回到前面,将颠倒了的顺序再倒过来,更能体现文化的长河从古流到今。且实际的教学,也常有将文言文或古诗文提前的。专题的设计,理当从古到今,由中及外,更能体现出教材的条理性。专题设计,可根据初高中的特点,合理配置,全程设计。初中的专题里,篇章少一些,仍可有单元的特点。或者说即便沿用单元编排,但单元选文应是同一专题。比如一单元选唐诗,一单元选宋词。高中的单元里,篇章可多一些,更带有专题的意味。其实只要各单元有所标明,或唐诗或宋词,就有了专题之义。如此的单元编排可视为小专题,而专题就是大单元。

再说教参,自有其体例的设计,包括课文研讨,主要是整体把握与问题探究;关于练习,就是提供一些答案;教学建议,即有若干条建议;有关资料,多是提供相关背景及鉴赏文章。教参的内容不无丰富,但也可吸取传统的做法。传统的做法,是与文本对照,有注解有章句有评点,而今不妨合理地加以继承。其实教参的设计大可在课本的基础上形成,而不必另编一册。尽管多一本书少一本书不是问题所在,但在课本的基础上形成教参,合二为一,可使教学更专注于课文。

语文教学得有所凭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材和教参。不过,对着教材照本宣科或老是照搬教参的做法,都没有多大意思,尤其是教过一两轮之后。而有意思的是自己在文本中寻觅,若能发现一些新鲜,更觉得有味。同时,教学的展开,也就是带领学生在文本中求解。教师应当先是读者,只不过读了还得教,但这种教实是引导学生读,既疏理文脉,又关注一些重点难点和感兴趣的地方。像现代文,字大都认识,教些什么呢?也可让学生提些问题来教。学生自己提的问题,觉得有了解的必要,会听得更专心些。还有看法不同的,都可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选择。但如主题或中心思想之类,并不硬塞给学生,而希望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本来文本解读是深人得其深浅人得其浅的,若不顾及程度而提供一个统一的说法,这其实就是灌输。久而久之,则养成思维的懒惰或阻碍了思考的能力。教学要考虑学情,了解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学习程度等等,才不会曲高和寡或是对牛弹琴。教学很大程度上应当是根据学情来教,否则教学的效率就不可期待。至于文言文的教法,大都如朱子所说的随文解义。串讲时,注解较详细的,就引导读注解;注解较少的,则多讲一些。讲解中,常提示一些较重要的字词和句式。并鼓励多读熟读,以此来巩固字词和句式。至于内容上的分析讲解,则有所侧重,并不面面俱到,因为还要过好文言文的语言观。

由于课文是选自不同的年代,因而教学中还得把握好两个参照,即历史的和现实的。历史的解读,就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现实的参照,则是尽可能有所关联,增加解读的兴味。比如孟子所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讲解这个片断时,便可联系当今甚为强调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再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心中的田园景象,而今的农村则不大一样。不想种地的,可将土地流转给他人,没必要把大家都捆绑在一亩三分地上;想种地的,则可扩大规模,甚而形成产业化的种植。文本解读,能顾及历史和现实两个参照,才不会拿古人开涮。即便是对话教学及多元解读,也不必尽是去迎合学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