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验生活范文

体验生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验生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验生活

第1篇:体验生活范文

一、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将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要将美术教学生活化。

二、美术教学的现状

学生的想象力被束缚。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美术从儿童抓起的工作重视不够,因此,现在小学生难以对美术这门学科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最近,有从事儿童美术研究的人士认为:孩子在上学前进行美术教育是最有效、最生动的。他们在绘画上的最大特点是把物象简化分解,把空间、时间和幻想混淆起来,不像成人那样受理念束缚。但上学以后智力发展了,在绘画上却不能自由表现了,很多学生再不能独立地表现自我感受,他们开始受社会化的影响,产生与成人的画相比较的念头了。原来那种自我表现的天性削弱了,画里想象空间变窄了,个性被束缚了。天真的童趣和自由的想象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客观环境的影响逐步消失了。失去了灵感,没有了创造性思维,对学习美术的热情也大大降低了。表现为:

1.教学观念陈旧。

2.教学方法模式化。

3.教学内容没有时代特色。

三、美术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1.美术教育的内容改革

由于小学美术课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学生也缺乏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能力,缺少对基础绘画的学习能力。这正是美术教育长期忽视基本素质培养的结果。没有人不爱美,没有人不喜欢新奇,何况小学生正值儿童,活泼热情,对新事物无不充满好奇。然而他们却对美术课兴趣索然,而移植于流行的卡通人物、漫画图片等。所以,当前摆在面前的是积极探索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以满足小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上不同的艺术形式的愿望。对现有美术教材和分阶段的美术教育内容,应当进行充分的反思,对其中陈旧之处、不足之处进行修订,补充新的观念,以及美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艺术的内容。我认为,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时空里,美术教育的内容似乎应该更加对“讨论艺术的方式”给以更多的关注。

2.学校教育氛围的改革

学校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购制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增订图书报刊,有的可因陋就简进行自制,加强自身建设,营造美育环境。还可以“请进来、走出去”,让学生参观访问,欣赏书法绘画、建筑艺术、剪纸手工等各种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爱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创造想象等综合能力。在学校里开展美术活动课,设置展画的栏板、橱窗等园地,参加各种竞赛,学校要给学生创造条件,鼓励有美术才华的学生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校内定期进行书法、绘画等美术作品的竞赛、展览,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氛围。

3.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

生活虽然是学生每天都能见到的,但要真正反映表现生活时,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无意识状态中。这时,教师就应当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他们。

教师要诱发学生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让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积累绘画素材。绘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它是激活生活积累形成和再造表象的活动。这种做法,有利于促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形象记忆,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4.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

学生绘画时可以把“临摹”作为学习技术技巧的一种锻炼方法,可以学习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艺术表现的形式手法,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为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进行临摹练习还是必要的。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具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从艺术表现要从自然出发,又应该与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保持某种联系的观点出发,学习只能是一方面舍弃传统中保守的因素,另一方面吸取传统中有益于创新的成分。因此,临摹学习可以在基础教学后期或在课外小组、专业学习中进行,改革临摹学习方法不能“死摹”,要用“研究性”的临摹,摆脱它对创造才能的束缚作用。

第2篇:体验生活范文

快乐,人人追求;痛苦,人人厌恶。然而,正如光与影一样,快乐与痛苦也相伴相随,因而每当我们体验快乐时,总会有痛苦伴随。

放荡不羁的李白在朝廷做官时,不畏权贵,“力士脱靴,玉环磨墨”已成为千古奇谭。但昏庸无能的朝廷却让他失望,“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无奈的他毅然离开繁华的长安城,过隐居的生活去了。虽然没有了功名利禄,但他体验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狂野、奔放与寂寞。尽管现实与理想截然不同,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何如此爱饮酒,因为只有在醉酒中,他才能在痛苦中寻找到快乐。

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也是如此。尽管上天没有给他一个健全的身体,可他却凭借自己的奋斗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瘦小的身躯虽然只能躺在轮椅上,但他的思维是自由的。他并不为自己所遭受的痛苦而伤心,相反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正是源自痛苦的激励。

正如冰心所言:“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没有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没有痛苦又怎能体验到快乐呢?正所谓苦尽甘来,痛并快乐着其实是人生的必然,是生命的一种自然的状态。让我们珍惜快乐,正视痛苦,痛并快乐着体验生活的精彩。

第3篇:体验生活范文

一、关注生活的需要,在享受成长中培养体验意识

让儿童浸润在丰富、光明、温暖、博大的氛围里,心与心亲密接触,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幸福。

1、赏识教育给孩子心灵滋养

人生中最本质的需要是得到尊重、欣赏和理解和爱。为广泛培养学生的认知行为,有效发挥德育的作用,教师首先从爱入手,尊重孩子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赞赏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意志;赞赏他们的大胆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多次组织了“有烦恼对我说”、“我来帮你出主意”、“寻找快乐大本营”等情感教育活动,给每一个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平等、温馨的活动氛围,营养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2、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感谢

家庭是孩子幸福成长的摇篮,我们以换位体验培养爱心为主题的报恩活动,让学生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把当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角色,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做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具体事务,然后召开班会,交流当爸爸妈妈的感受。通过亲自实践体验,孩子们受益匪浅,获得了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体验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从而产生一种责任感。

二、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浸染中发展认知情感

学生个体自我生成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生活是德育直接的、本真的、无痕的情境,学生不会觉察自己是在受教育,在习以为常的情境中享受真善美的浸染,发展和形成认知认知情感。

1、在生活参与中强化

以活动为依托,以实践为载体,促进生命教育在少年儿童学习生活中的普及,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唤醒自己体验意识,激发自身的体验情感,增强各方面的责任心。

(1)引导校园生活体验。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寻找为教师、同学服务的岗位,体验老师、国旗下小主持人、小记者、校工等角色,体会组织活动、讲课、组织教学、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工作的辛苦,获得为人师的真实感受,明白尊师的道理,养成热爱学习的品质,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

(2)引导社会生活体验。每个人都要接触社会,进入社会生活。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当工人、农民、环保宣传员、社会保险宣传员敬老院工作人员等作为体验的角色,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明白做合格小公民的道理,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学会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本领。

(3)引导大自然体验。结合自然知识、生物知识,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秘、远足、旅游等,感受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去听喧闹的汽车嗽叭声、机器的隆隆声,看烟囱冒出来的滚滚浓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操。从而使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亲近生命,体验生活的同时更加热爱生活。

三、感受生活的精彩,在德性塑造中形成责任行为

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氛围,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给学生以灵性的感召,塑造着学生的自主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创设情景渗透责任意识,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认知行动,形成责任行为。

1、集体体验。每学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体验活动,使学生形成完整独立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在“红领巾的快乐”入队仪式的真实的情境中,队员感受到少先队组织的温馨美好;在“教师的一天”教师节主题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并感受着教师的辛苦与崇高:在 “阳光体育节”同学们团结互助、共同参与,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氛围,集体的温暖、集体的重要、集体的力量;“文化艺术节”活动过程中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体验和艺术交流,既展示校园风采,又营造了浓厚人文色彩。生命体验活动成为学生向往积极向上的生活一种方式。

2、自我体验。落实“人人上岗,人人有责”的岗位制度,学校根据礼仪、环保、节能、爱心等内容分设红领巾监督岗、安全巡查岗、环保卫士岗、为您服务岗等。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竞争,自主选岗,每个学生一个“官”,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上岗同学在岗位实践中扬其长,服务于集体,在岗位角色中体验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感受到为集体服务的快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生命快乐意识。

3、换位体验。为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学校精心策划组织学生参与家庭、学校、社会各部门开展的换位体验教育活动。如“我是班主任”“今天我当家”“一日小交警”“我到农户家”“我是校长小助理”等活动,涵盖了家庭、教育教学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各个层面,引导学生以他人的身份、他人的视角去参与体验,感受他人的心情和责任,工作中的辛劳、收获和情绪,形成尊重他人、珍惜诙成果的行为习惯,增强自律性。

第4篇:体验生活范文

春雨蒙蒙地下,小溪潺潺地流淌,路边的小水也从我的脚边溜过去,我的脚底传来了凉凉的感觉,我俯下身子,站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子路上,轻轻的用手捧住水,看着清澈的水从手中的微小细缝里钻出,和煦温暖的晨曦洒在大地,让世界充满了金光,鸟儿在一旁吟唱,我也想低吟一首诗歌,对这美好的景色表示出美好的心情。

夏天的时候,我喜欢穿一件翠绿色的碎花裙,以前我奶奶也喜欢穿一件碎花。站在乡间小溪的石子路上,对着金黄的穗子,唱一首诗歌,摇动着美丽自然的碎花裙,开心愉悦。

我喜爱美的东西或自然的东西。而不是那种外表豪华昂贵的奢华品。

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会骑着自行车,塞着耳麦听着动听的歌,随着自行车的速度,我一路观赏了风景,还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没有刻意用东西修饰。

第5篇:体验生活范文

“咬笔头,皱眉头,苦思冥想难想一句话。”这是作文课上常见的一幕!小学生由于知识结构还不完善,知识层次不够丰富,习作时往往文思呆滞、语言枯燥、内容单调,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谈作色变”。这种现状,值得深思。其实,“学生对所写材料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情境、人物和心灵,它们会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对美的期待和向往。因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首先应该从作文材料入手,引导学生能从生活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从写作中体验到生活的情趣。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获得作文素材。作文时,才会做到朱熹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训练学生拥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比如春天到了,我组织学生到校园、郊外去“找春天”: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想一想有哪些描写春天的句子,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一一记在小本子上。然后回到教室,让学生们说一说春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春天是花的世界,有桃花、月季花、梨花;有的说,春天是小动物们的盛会,青蛙从美梦中醒来,小燕子也跟着妈妈从很远的南方飞回来了;有的说,春天是植物的天地,柳条儿跳舞,笋芽儿探出了头;还有的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正在田里辛勤地劳动呢!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孩子们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平时多留意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如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留意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等,并在日记中及时记录下来,为日后写作贮藏丰足的的作文“粮食”。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于是,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积极引导学生在习作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生活万花筒”“校园记事”“感恩行动”等生活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当小记者,编辑手抄报;组织学生举行优秀作文讨论会,集体评价作文;指导学生给自己的作文画插图等等,让学生把习作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动心、动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后,让他们回到家做一做:可以将自己采集到的动物、植物做成标本;可以用自己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或串成长长的彩色叶链;还可以画一幅“春光图”, 做成一份漂亮的贺卡。把画好的画,拼成的图案,做好的标本,带到班里贴在墙上,装扮教室;或在精心制作的贺卡上,写上最衷心的祝福,送给最敬爱的老师、知心的朋友。通过这种作文实践活动与指导,让学生感到习作是写自己的生活,抒发自我情感,描绘自我内心,从而激发出内在的写作兴趣。

生活,在学生想象的翅膀下更富有意义!如一个学生在观察了校园里的玉兰花后,这样描写它们的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像沉浸在美梦中的婴儿;有的羞答答地低下头,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进叶丛中;有的从空隙中探出头来,仿佛在悄悄窥视我们这个精彩的世界;有的好像是穿着晚礼服的时装模特儿,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学生在写作中赋予万物以生命,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多姿多彩。又如,我们五华县政府广场上有一座圆形石球造型的喷泉,中间一个大圆石球,四周均匀地分布着四个小圆石球,一位学生在描写时这样写道:这不正象征着我们五华阿哥硬打硬的精神,象征着五华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心愿吗?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从平凡中释放出异样的光彩,从渺小中凸显伟大的发现!学生在写作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在笔下就会情不自禁地美化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孩子的内心犹如一块明镜,映照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要善于引导,让他们把这块明镜展现出来,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现象。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如我的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的那样:“生活,是作文的源头,让作文更精彩;作文,创造了新生活,爱你不再犹豫!”

第6篇:体验生活范文

一、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条件优越,生活单调,学校和家庭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对社会上的事知之甚少,更别谈感悟生活,感悟社会了。他们的知识大多是从课本上获得的,基于此种情况,学校有必要调整课堂设计,让学生走上社会,参与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犹如鱼只有放入河里才能自由自在地畅游。

课堂上可以从识字入手,根据词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理解词意的同时理解生活。如教学有关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时,教师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带领学生来到选好的景点处,询问学生:“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你们发现身边有哪些变化呢?”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接着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自由活动,寻找春天。这样把课堂搬出教室,搬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学成语,除了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之外,我想学生还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这是任何封闭的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的!

社会是个大课堂,老师要引导学生多多留心周边的事物,语文来自生活,到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如回家路上看到的广告牌,可以学到他们是用什么语气吸引人的;工矿企业的厂名自己认不认得,遇到生僻的字记录下来回家查字典;买东西时看看附带的说明书,学习他们表述的严谨……可见,在生活中可以学到和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学生走向社会,有利于他们拓宽生活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参与关心、思考、评论当下时事,为自己积累丰富的语文写作素材。

二、用心聆听,感受语文的生活魅力

低年级的孩子虽不识太多的字,但他们已听得懂很多事,根据儿童充满童真,易喜易悲易冲动的特点,教师必须用心选择好“听”的材料,再辅以恰当的手段便能在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如学习儿童诗《小童话》,首先请学生聆听诗歌,诗歌开始写道“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立刻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与花”“小蝴蝶”等美的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想象。再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孩子听得喜形于色,由听而读,而诵,而演,孩子们兴致盎然。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情感为孩子们的一生积淀了丰富的营养。

教学《草原的早晨》时,先播放草原的录像,接着聆听歌手腾格尔演唱的《梦》一曲的前奏,乐曲婉转悠扬,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当学生说出嘹亮、动听、响亮、优美等词语时,教师相机提示:这么美的歌声被风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白云都能听到,书上用了哪个词语?学生回答:回荡。通过创设这种音乐情境,给学生呈现一幅草原的广阔情景,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去想象,去领会文中的词意,富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外,小学生最喜欢听人讲故事了,老师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启发性强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听故事中深受教育,懂得什么是美丑善恶;启发他们在听故事时插上想象的翅膀,憧憬美好的未来。

三、加强交流,在生活中应用语文

现代的教育倡导“回归生活”“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才不至于脱离实际,而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到的知识更加丰富了课本知识。语文教学应紧跟时代的脚步,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

第7篇:体验生活范文

Nick Barton, a Brit and a fan of wind sail, is a natural risk taker. Having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s vice president of Sales and Marketing for IHG in China, he is now eagerly embracing the challenge of launching a brand new high-end hotel - the very first luxury hotel brand created locally by a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group.

“大计划”

在洲际工作15年的倪轩裕2007年来到上海,他告诉本刊,洲际进入中国27年来做了大量客户调研,发现中国富裕阶层的兴起对酒店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现有酒店品牌无法为他们提供想要的服务,这就是洲际为中国市场打造高端酒店品牌的初衷。

“这个新的中国本土高端酒店品牌计划今年上半年启动,在国际酒店集团中也是首次,这是我们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二线、三线城市的需求上升而开发的酒店品牌。今后洲际在华将更注重高端品牌的建设,在未来的酒店开业计划当中,高端酒店品牌绝对是重中之重。”倪轩裕说。

目前,洲际酒店集团拥有大中华区开业国际品牌酒店15%的市场份额和在建品牌酒店28%的市场份额,开业酒店162家,在建酒店143家。意味着,中国每3家在建品牌酒店中,就有一家是洲际旗下品牌酒店。

高端酒店在引领生活方式和时尚方面天生就具有先导性,在这一点上,洲际2010年向亚洲引进了一个精品酒店品牌“英迪格”,为那些有独特需求的旅行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它充满当地的邻里和文化氛围,不仅是“老外”,中国游客对其评价也颇高。

倪轩裕告诉本刊,洲际很早就推出了自己的酒店预订中文网站,并正在进行升级,方便中国客人使用,同时在地图、搜索等功能上改进,并体现在移动商务的应用程序中,这些很早在Iphone和Android系统上都已经运用了。“此外,洲际有一个非常自豪的服务,即高端客人在一个陌生城市可以通过Ipad上的应用程序及时和洲际当地酒店的‘礼宾司’进行直接通话,寻求‘衣食行乐’全方位的服务信息。”倪轩裕说。

融入中国

倪轩裕在全球如迪拜、布鲁塞尔、纽约等很多城市工作生活过,堪称一位“世界公民”,但他对中国仍情有独钟。“我之前回伦敦开会,集团内其他大区的负责人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大中华区的业绩发展是最好的。”他兴奋地表示。

作为一个标准的英国绅士,倪轩裕也在从他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新富阶层的崛起,“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和愿景,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他想更多地了解世界,其手段就是通过旅行,这也是显示其地位的一个标志,就是中国人说的‘行万里路’拓宽视野。作为一个外国人,我能明显地感觉到中国人追求身心平衡的哲学理念,中国古老的文化传承下来的这个理念能够更好的帮助中国健康发展。”倪轩裕认为,洲际也在受到这种本土文化的熏陶,在发展中注重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尊重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包括城市的发展。

洲际2007年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资设立了“同洲共际爱心基金”,该基金致力于希望小学建设、职业教育和大学生资助,是国内首个将酒店、旅客和受助方联系在一起的透明慈善项目,在130余家酒店通过旅客住宿附捐5元钱和各类主题活动募集善款。截至2011年5月,累计筹集捐款逾1000万元,援建了13所希望小学,资助北京、成都、三亚百年农工子弟学校设立洲际酒店服务班,并在全国15家洲际酒店集团英才培养学院设立了奖学金项目。

倪轩裕还特意提到了千岛湖洲际度假酒店,“它建设在一个岛上靠近水源地旁边,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当地的材料,减少交通运输造成的污染,而且这家酒店自建了污水处理设备,以保护当地环境,这家酒店是一家典型的都市度假村,非常受到大城市中生活压力比较大的人群欢迎,但这种酒店的数量还很少,公司在北京、成都等地将规划类似的项目。”

生活真味

出生在英国的一个海岛上,从小就与海为伴,与父亲一起出海,使倪轩裕成为帆船运动的“发烧友”,在勤奋工作的同时,他也会在假期经常带着家人和朋友一起去上海郊区玩帆船。“这是我摆脱工作压力的一个方法。英语里有句谚语‘如果你想真正地体验生活,就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玩帆船对我有一种刺激感,刺激感就是体验生活的真味,别让生活平平淡淡。”

倪轩裕本人还亲自驾船参加过美洲杯帆船赛,采访当日,他说他计划参加2012年的美洲杯,但是不知道这个充满风险的行动能不能得到太太的首肯。说完他只能耸耸肩表示他做不了主。

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倪轩裕说,现在最吸引他全家的就是中华美食,每到周末,他都要请全家大吃一顿,中餐肯定是孩子们的首选。他另一项爱好驾驶,因为洲际与宝马的长期合作,让他成为了宝马的拥趸。

而最后谈到私人飞机时,他认为,目前中国机场等相关基础设施的新建速度,将很好地支撑私人飞机产业的发展,富裕阶层也希望能有一种更便捷的交通工具,相信中国的私人飞机产业能够快速兴起。

The Grand Plan

Barton had been with IHG for 15 years before arriving in Shanghai in 2007. He told U-Jet that based on IHG’s insight over 27 years, it is obvious that the upper classes in China are now demanding so much more, and existing hotels simply cannot meet their needs. IHG decided to step in to fill the void.

“We will launch a local high-end brand in the first half of next year the very first of its kind among international hotel groups,” revealed Barton, “This is IHG’s answer to local demand, especially in Tier Two and Tier Three cities. In future, IHG will focus more on the premium end of the market, which is the absolute priority.”

Today, IHG enjoys 15% market share among international hotels in operation and accounts for 28% of international hotels under construction. IHG has opened 162 hotels and is building a further 143, which means that for every three branded hotels in construction, one is from IHG.

Luxury brands are always leaders in fashion and lifestyle. In 2010, IHG introduced boutique brand Hotel Indigo to Asia Pacific. Foreigners and Chinese alike have fallen in love with its unique neighborhood and artistic feel.

Barton told U-Jet that IHG had launched its booking site in Chinese a long time ago; the system is now being upgraded for better user experience. Maps and search functions are greatly improved and accessible on mobile devices through iPhone and Android apps. “We are tremendously proud of a particular app our guests can talk with an IHG concierge via an iPad app when they are in an unfamiliar city, immediately getting tips on everything from food to shopping to transportation,” Barton explained.

Be a Part of China

Nick worked in Dubai, Brussels and New York before moving to Shanghai. A true world citizen, he expressed his fondness for China. “I went to London for meetings, and found myself the envy of managing directors of other regions.” he said. “China simply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s.”

A true British gentleman, Nick observes the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 with fascination, especially the rise of the new rich class. “They have a good mindset and vision,” he commented. “They are driven, and they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world. Travel is a means as well as a status symbol. The Chinese say ‘One broadens one’s mind by travelling a thousand li’. As a Westerner, I admire the Chinese philosophy of pursuing balance of mind and body. I believ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can indeed drive China forward in a healthy way.” Barton sees the impact of local culture on IHG, which takes pains to respect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preserve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2007, IHG made a donation to the China Youth Development Foundation to establish the “Love is Hope” Foundation to contribute to Project Hope, which provides occupational education and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support. This has been the first transparent charity project bringing hotels, guests and beneficiaries together. Guests donate 5 RMB for each stay in more than 130 hotels, and funds are also raised through special events. As of May 2011, over 10 million RMB had been raised to support 14 Project Hope schools, establishing IHG training programs for children from migrant worker families in Beijing, Chengdu and Sanya, and setting up scholarship programs at 15 IHG academies.

Nick talked about the InterContinental One Thousand Island Lake Resort with great passion. “It is built on an island close to the water origin,” he said. “So we tried to use local materials whenever possible to reduce pollution in transportation. The hotel has its own waste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t is a typical city resort a wonderful and popular escape for stressed urban dwellers.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not enough hotels like this, and we will be building more in Beijing and Chengdu.”

What Life Is All About

Nick was born on an island of the coast of Britain, and the sea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life since he was a child. He went sailing with his father when he was young, and has always been an avid fan of wind sail. During his vacation time, Nick takes his family and friends to the Shanghai suburbs for sailing. “That’s my way to get rid of stress,” said Nick, “We have an saying in England: ‘If you want to live life to the full, you take risks.’ I know you have something similar in Chinese: ‘How can you get the tiger cub without going into the tiger’s lair?’ Sailing is thrilling for me; that’s what life is all about. It should never be boring.”

One of Nick’s proudest achievements is sailing in the American Cup. He told us that he plans to take part in 2012 American Cup, but isn’t sure whether his wife would give him permission.

第8篇:体验生活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育;体验生活;享受乐趣;感悟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18

从数学教育哲学上讲,决定一个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看待数学,如何理解数学,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的数学教育的价值。作为新课改实践者和开发者的一线教师,更应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策划中心,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享受乐趣、感悟价值。

一、重视过程教学,感悟数学价值

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被简化,只保留了精炼的、本质的逻辑结论,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学结论”“用结论”的过程,很难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将数学还原成“未完成的数学”来展开教学,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笔者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没有直接给出物体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而是腾出时间,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测量长方体盒子的体积以及盒中黄沙的体积,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比较、概括、思辨、讨论,理解容积的概念,探究得出容积的计算方法。接着通过对 “饮料为什么不装满瓶?”“饮料盒上为什么写的是净含量?”等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这堂课上,从实验的方法、工具的选择到最后结论的得出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没有一丝一毫的灌输,而是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身经历、主动探索,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循环学习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意义,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实用价值。

二、挖掘生活素材,实现数学价值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现在课本中呈现的教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展,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潜在的资源,大胆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内容中,体验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如:在教学完“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后,笔者特意设计了“发票的认识与填写”这一集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于一体的课本上没有的活动课。在导入部分,笔者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一则新闻入手:“一消费者食用了某熟食点店出售的熟菜,发生食物中毒。”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消费者向消协投诉时该出示哪些证据?在讨论中学生意识到发票是解决消费纠纷的有力证据,从而激发学生对认知的需求。在新授部分,笔者又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认识发票,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了解的有关发票的知识,然后出示一张已经填好的发票,让学生读取发票上的有关信息;第二个层次是填写发票,笔者为学生创设了模拟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角色体验中运用小数乘法的知识明确发票的填写方法,学会正确地填写发票;第三个层次笔者设计了一个情节:发票被弄脏了,如何把发票还原?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事件,现在教师提出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主动地投入这个活动,全身心地解决,最后,当问题被解决时,学生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是一种学习活动获得成功后发自内心的感受。

这节课,笔者对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从发票的导入,到发票的填写,再到发票的实际应用,无不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学生在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对发票的深刻认识。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发展技能,更能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活跃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体现于你我的生活中。学生在多彩多姿的生活世界中挖掘出无尽的学习财富,生活世界也成为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回归社会实践,提升数学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我们要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并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引导,让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与时代气息。在课堂上,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外,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价值,在“探索――发现――再探索”中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真正领悟数学的内涵、提升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使他们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

数学知识并不仅仅只能在课堂上学习,还可以投入到生活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使数学思维伴随问题的解决而得到发展。

四、注重策划运用,实现自我价值

从教育心理学的需要层次论来看,在生活中,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最高需要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决策的需要。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同样有这种需求。而当数学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时,学生潜在的这种需要就更强烈。此时,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成为实践者、探索者和策划者,在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和策划现实生活的过程中,不但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在创造着数学独特的价值。

第9篇:体验生活范文

一、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深化道德认识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因此,我们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中,大地从教材出发,注重凭借新教材所呈现的一个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精心构筑生活化、开放性的活动平台,从而引导学生获取富有个性的真切体验,提取蕴涵多重价值的生活经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设计《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在开放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让孩子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的情况,找找自己成长中的变化;在游戏中获得体验;采访现场的爸爸妈妈,说说自己成长中难忘的事,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辛劳。通过与小伙伴、老师、家长、周围人的平等对话,孩子们学会合作交流,认识在亲身体验中得到了感悟,情感在相互碰撞中得到了升华。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孩子情感的火花,让他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表达心声,使孩子们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话:“ 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 。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到生活中,进行体验性的活动,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当学生感悟到生命来之不易,父母养育自己非常艰辛,产生了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后,我又布置了一个课外活动――让孩子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制作一张成长卡。一是继续在生活中体验家庭的亲情;二是体现课程“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激起学生创造的愿望和乐趣;三是通过“成长乐园”的展示,渗透一种积极人生观的启蒙教育:人的成长道路上有笑有泪,有平坦的大道,有坎坷的险途。我们的生活还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以愉快、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未来!

二、创设有效活动情境,发展道德能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强调寓教于活动。教学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有效活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强化情感体验,发展道德能力。

结合《拉拉手 交朋友》一课,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自己和朋友的了解,我设计了《我是谁?》的活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指纹印”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纸上印下自己的指纹并进行观察,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第二步设计了一个“填写个人小档案”的活动,让小朋友根据问题大声地说出自己的个人小档案:我的姓名、样子、喜好、优点、不足和我的愿望……通过这一步步活动让学生从外貌、喜好、优缺点、他人的评价等方面来比较全面地认识自我。第三步则设计一个小品《小动物学本领》,由几名同学来扮演兔子学鸟飞,鱼儿学松鼠跳,鸟儿学马跑,松鼠学鱼游,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是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同时正视缺点,并努力克服缺点,进而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评价。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组织交流“说说你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什么”,让学生尝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鼓励,增强自信。

三、鼓励学生说真话,转化思想认识

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不扣帽子,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

课堂上我们的孩子经常会按照大人的喜好和要求说话。这些话虽然四平八稳,甚至无懈可击,但不是孩子内心想说的话,更不是与小伙伴之间的“伙伴语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机会,与孩子平等对话,让他们敞开心扉。

四、运用多样化评价,养成良好品德

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要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应灵活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观察记录、作业、书面或口头测验、竞赛活动、成果展示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价。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在全班举行了“小雏鹰争章”的活动。要当上小雏鹰,每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教《我是家里的开心果》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争“清洁章”“孝敬章”;教《认识好朋友》时争“礼貌章”“友爱章”,要按照争章计划开展自我训练,请家长当教练给予辅导,督促学生执行训练计划,还可请家长、同学、其他科任老师当评委,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这样通过多元的评价,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争章活动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将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内化为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