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施教主体、学习主体分别作用于其他要素,以及两主体双向互动所采取的行动的总称。具体说来,包括施教活动、学习活动及师生互动活动。施教活动包括讲解示范、组织和指导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效果、向学生反馈学习信息,等等。学习活动包括听课、观察、思考、练习,等等。
教学活动的设计优劣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及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任务完成程度的高低、质量和效率的高低。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是自觉地搞好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体育教师如果不能精心设计体育教学活动,那么,体育教学策略的实施、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将成为一纸空文,不能对体育教学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设计的重要性,使体育课的教学结构更科学、合理、有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新的教学思想,彰显新的教学理念,由抽象的理论过渡到具体的实践,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
二、体育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及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身体素质等方面发生量和质的变化,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正确认识这一目标,建立在分析教学任务和了解学生认知与身心发展的基础之上。
体育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多种多样,而体育教学活动是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手段和途径。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离不开教学策略的选择。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要依据一般的和特殊的体育教学规律。例如,知识性的教学活动要根据知识的形成和掌握规律进行设计,技能性的教学活动要根据技能的形成规律设计,行为规范性的活动必须根据行为规范及其接受规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应有作用。
三、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彰显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设计活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教依据于学、学受教指导”的辩证关系,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一点如果认识不位、做不好,教学活动设计就有可能变成片面的施教活动设计,导致施教活动与学习活动不能协同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教”的主动性表现在教师身上,教师要主动了解和探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现状,制定恰当的发展目标,精心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运动。“学”的主动性体现在学生身上,要求学生克服被动心理,加强自我调控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得学习的自由、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体育活动的设计要追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心理,从学生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环节的推进情况,不断作出调整、改进与优化。
2.规范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发散学生思维,使其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运用要领,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师的示范、表情、手势等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做好练习,协调听、练、看、想等活动。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是建立在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要自觉地用教学规律作指导,追求教学活动的和谐、协调、新颖和高效,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获取美的体验与满足。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以科学性为前提,以体育教学规律为基础,按照美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积极地进行艺术创造,追求活动的协调、巧妙、简洁、富有成果和高效率。
3.多样性原则
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出多样性,体育教学需要多种活动相互配合。同时,为了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可能采取几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对于体育能力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单调的活动会使他们丧失兴趣,注意力涣散。而教学活动多样化恰好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强化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活动的种类过于复杂化、频繁化,则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感到疲惫,失去兴趣。因此,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出发,使其难易适度。
4.学科性原则
体育活动设计要注意体育学科特点。体育教学活动应该符合体育认识过程规律。对于一般的认识过程规律来说,体育认识过程规律有其特殊性,是一般的认识过程规律不能完全地概括和反映的。作为学科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活动自然应该具有体育学科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具体、真实地了解体育认识过程。例如,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注意体育实践活动、体育思维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配合,要充分注意体育语言和体育科学方法的应用。为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设计主体要注意了解和研究体育学科的特点。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有效教学 化学思维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化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学习,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设计化学教学活动,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化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一种化学理念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较差。枯燥而繁杂的化学公式甚至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十分不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二)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
我国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忽视了化学思维培养对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较为重视学生的化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思维培养,使化学评价方式较为片面,化学教学产生了局限性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化学思维的培养。
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
(一)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化学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的游戏活动,在充分激发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之后,开展知识辩论或者知识抢答游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记忆。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人教版初九年级化学《盐化学肥料》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对本堂课程化学知识的学习之后,通过游戏抢答的方式,为学生提出“硫代硫酸钠的化学式是什么?”“过滤的流程是什么?”等问题,最快抢答并答对的学生加一分,打错的学生减分,最后统计分数,对优胜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嘉奖。这种化学游戏的方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抢答的方式也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使教师更加明确当前每一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也使学生更清晰当前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导完成之后,为学生布置特定的任务,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这些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式对于初中化学课程的深入开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具有丰富原理和实验活动性内容较多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化学实验活动,在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初中化学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燃烧毛、动物毛发以及合成纤维等物品,或者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小实验等方式,证明每种材料是否是有机化合物,通过化学实验不断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化学教学的质量。同时,这些小实验能够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参与热情,在化学实验中,将所学习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丰富自身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比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这项内容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使用较少的硫粉进行化学实验,因为硫粉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硫,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三)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恰当的教学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10-15分钟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中,对本堂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教学语言,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更多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而不是仅仅通过“好”或者“不好”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你这次表现得非常棒,但是如果能够在化学实验中,更加注意化学实验后材料的处理会更好的”等话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同桌之间互相评价或者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丰富课堂评价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和行为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等问题,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以及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式,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使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能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初中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化学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青梅.新手型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调查研究――以首师大化学系教师教育专业部分毕业生为例[D].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2013,(05):1-48.
[2]钟超.重视教材习题促进有效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体系的分析及教学建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1):154-156.
关键词: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弊端对策
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做一次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还发现了新的问题,因此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合理设计作业,能够让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但是,目前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严重阻碍了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分析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存在的弊端
首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题海战术思想。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以考高分为设计目标,从而使作业设计朝着量的方向发展,忽视了质的要求,陷入了题海战术的泥淖。其次,目前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统一化的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作业设计的效果很难得到发挥,也带来了严重的作业抄袭后果。再次,目前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书面作业形式为主,几乎没有其他的实践或者开放式作业形式。最后,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实用性较差,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以理论知识的练习为主,忽视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分析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存在弊端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实践应用
如果想要改变课程对知识传授过于注重的倾向,转而强调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作为主流,这样就可以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个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当前课程实践中对被动接受学习,不懂创新,机械式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勇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还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者,就更应该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其指导和依据,把它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此外,化学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使化学更为立体和真实。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
实验是探究科学的基础,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我们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一)初中化学实验的分类
1.验证性实验
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加强和巩固有关基础知识和内容,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掌握实验的原理作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活动,在化学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占据了实验中大部分的比重。
2.探究性实验
实验者在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和分析等得出结果,进而形成科学概念的认知方式,在化学实验中,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占据了总实验三分之一的分量。
3.二者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是为了通过实验操作来解答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而验证性实验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的操作能力,处理数据的技能,学生只要证实其中一个已知结果是正确的,就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了。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步骤,只有达到相应的目的,并通过不同的步骤,才能将实验的教学功能发挥到最理想的状态。
(二)初中化学实验的依据
实验需要的主要条件是氧气,而氧气是人类生命活动最关键的物质,没有氧气,我们无法生存,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氧气是进行实验的重要依据,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氧气的收集和氧气的检验,检查气密性,实验仪器的组装,实验的反应过程,都是每一次重点考试考查的核心部分,因此,这些操作步骤一定不能出
差错。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从学生自身学习和实验的角度出发,注意培养学习者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情感的培养,从而构建一个初中实验教学目标,这是一个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学习间接经验,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探究实验的过程。
(二)教学环境的设计
环境是决定一个人心理变化的过程,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和学习过程。教学环境的设计是基于现实环境的基础之下进行的,实验的进行需要较为开放、可以进行计算机学习的环境,在这样一个有资源、有空间的地方,有利于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可以得出相关的理论结果。
(三)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对于初中实验教学评价也是一样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实验教学的合理性,还可以理解学生对目前知识和技能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对理论教学知识和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设计出更符合现阶段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需求。针对设计出的实验教学方案,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记录其实验的全过程,并进行相关实验教学的评价。教学评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主体全面综合性发展,对老师备课也是一种挑战性的工作。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奠定初中化学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学,也是化学教学设计得以发展的前提,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并论证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合理而科学的实验是取得正确论证结果的关键,也可以达到实验教学先进科学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实施者的位置,就应该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教学实验进行的指导和依据,把它们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更有利于化学实验的进行及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教学;应用
1前言
情境教学,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有目的性地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体验,帮助其更快、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现阶段,情境教学法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均应用广泛,教学效果良好;本文笔者以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为例,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该课程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应用策略,现简要论述如下。
2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应用对策
2.1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从根本上来讲,化学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关于“溶液”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可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学习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引导班级学生积极观察现实生活,并于课堂中引入“用水清洗土豆或萝卜后水变浑浊(悬浊液)”、“用肥皂清洗油迹、牛奶(乳浊液)”、“用汽油清洗油渍、眼药水(溶液)”等多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课堂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又比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这一化学知识点时,可选用人们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的食品、医疗药品等多项事物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索意识,调动其学习动力,并辅以“份数计算”数学知识的课堂讲解,增强学生对“物质组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认识和了解。
2.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其身心发展阶段特殊,生活阅历较浅且好奇心重,对于课堂教学中新奇的事物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教师的课堂提问恰好可满足该教学需求。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需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关于“燃烧与灭火”知识点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伊始不直接向班级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而是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于课堂中面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若同学们在家中厨房炒菜的时候,锅里着了火,此种情况下应该运用什么化学知识灭火?②灭火方法的化学原理是什么?③在冬天,家家户户都用煤炉取暖,请问使用什么化学原理可以将煤炉中的火越烧越旺?利用以上这些启发性或引导性问题,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需注重由浅入深,以便循序渐进的启发和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其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3创设实验情境,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实验教学对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需有目的性地于课堂中创设实验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奇妙的二氧化碳》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并向其详细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与原理,待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提出本节课的实验课题,即:怎样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吸取装置。同时,教师可引导班级学生组建小组或自由选择同伴进行课堂讨论,要求其依据以往所学的氧气制取方法,灵活思考和探索,并鼓励其积极发表意见,加强师生课堂互动交流,最终提出或设计出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的制作思路。之后,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验分工操作,各小组中分e由1名学生设计装置图,1名学生陈述设计思路,而另1名学生则控制装置设计的时间,同时教师需从旁协助,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总之,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对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等具有积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初中化学实践课堂教学中需积极联系现实生活,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问题情境或实验情境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自主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情境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莉.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6,(15):127-128.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问题;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经是大势所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效的教学课堂,能够让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果,达到国家素质的教育目的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应试教育思维普遍存在已久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拦路虎。如何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初中化学是很重要的学科,初中化学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更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则是实验教学,主要如下:
1.理论教学方面
国家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兴趣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理论教学上,教师对所有学生基本是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没有改变。
2.实验教学方面
众所周知,化学学科中的很多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因此,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化学学科的实验课程较多。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也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不断提高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由于各自出身不同,家庭背景及所受校外教育不同,认知能力不同,面对相同的内容时理解力也不同。教学中如果
(下转第190页)
(上接第189页)
按同样的标准面对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的学生,势必使一些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情况下实施分层教学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分组,并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分组,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要想达到理想的分组效果,教师首先需要充分关心和了解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应当以“学”为中心,“教”不是目的,只是为学生更好地“学”而服务。要体现这一点,就要把学生的主体价值突显出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始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调动主观能动性参与活动和思考。
3.教学设计要充分和完善
俗话说:将军不打无准备的仗。同样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上无准备的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完整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完善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当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即将讲授的课堂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等等,都必须精心设计和准备,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条有理。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课堂,能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的。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教学方式也应当顺应时代变化做出相应的变革,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黎芬.“非平衡特征”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2]郝亚杰,王喜贵.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
[3]张玉杰.探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 教育版),2013年(3)
[4]高晴.新课标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神州,2013(32):191-191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措施
化学作为初中基础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着重论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书本和教师讲授的外在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才能内华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生能动性的主要途径,兴趣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展意义重大。然而研究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不足,更有部分学生抵触化学课,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初中化学是理论加实践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而初中化学的理论知识逻辑严谨、知识量大,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很多知识如分子公式、元素组成等比较难以记忆,因此造成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较低,化学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客观现状。
2.缺乏教学实验设施。
实验课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实验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综合能力。作为理论课的补充,实验课离不开化学仪器的支持,然而实际教学中许多学校缺乏相关的实验设施和实验药品,不仅影响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另外,部分实验物品过期,设施陈旧或破损,增加了开展实验课的难度。
3.教师职后培训不够。
职后教育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进行的教育,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职后教育形式很多,如培训、进修、在职学习、脱产学习等形式。研究发现,初中化学教师的职后教育状况很不理想,很多化学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没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只有少部分教师参加过学习和培训。初中化学教师学习和培训次数很少,教师参加培训的范围和普及面很窄,职后教育的缺乏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领域内的新思想,不利于教师创新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对策
1.采用探究型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开放性。
探究式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探究式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突出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为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改变传统化学课堂中“照本宣科”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探究教学环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指导学生区分食盐和纯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讨论这两种物质的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且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操作方便和区别明确的方法进行实验,从而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新的化学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辅助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帮助学生解决化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时,教师可以通过“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等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内容时,应该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比赛的方式或者学生自己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常用元素的化合价。
3.努力改造和创造条件,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项在探索生命奇迹的过程,实验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化学带来的新形象,其中的主要途径:①课前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农村孩子见识较少,想象力相对来说不是很丰富,上课前提仪器箱之类的,学生自然就好奇。②在课堂上学生实验应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③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增加补充一些实验;④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⑤努力改造和创造实验条件,特别是农村中学办学条件远比不上大城市学校的办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那些空瓶空罐用在课堂上,学会就地取材,改造实验条件。
实验课缺乏对初中化学教学来讲是损失很大的,它拆分了初中化学教学的完整性,打乱了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对知识的传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提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视度,并加大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化学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三、结语
作为初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教学;发展动态;问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压力的增强,人才的培养被提到了一个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教学,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又是教学中必须要注重的一环。下面我将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为例进行探究。
一、高效教学的发展动态
(一)要进行高效教学,首先要使教学有效
20世纪初,国外的一些教育家就已经开始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追求有效的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或者称为好的教学(good teaching)。其核心是研究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分析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怎么样才算是高效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有没有效果,对学生有没有帮助,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去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以往的教学忽视了这一根本点,只一味地追求升学率等表面成就,以致使教学活动僵化,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国外高效教学的发展
国外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高效性问题的研究,二十世纪六、七年代开始研究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高效性的关系,并提出了三方面的看法:
1.关注学生的学习
国外的研究表明,高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前提。其中布鲁纳教授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2.关注师生关系
教学分为“教”与“学”,这是告诉我们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好坏不再只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被认为取决于师生双方,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高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就是彼此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这种交往永远是教学的核心。
3.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而言,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真正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高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当然,对于学生,也要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科学利用时间,要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三)国内高效教学的发展
我国在高效教学上的探究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主要以探索“教师如何教”为主,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主要探索“学生如何学”,当前,我国主要在研究“实施如何精”。教育工作者们也逐渐认识到进行高效教学的必要性,近些年来提出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我国在高效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对化学教学要求的提高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高低,现在的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对于化学方面的涉猎明显不足,其掌握的知识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相对落后,对于初中化学内容的理解过于肤浅,甚至有部分老师采用边自学边教学的方式,对快速有效的教学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师资力量不足
研究发现,目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一名教师担任多个年级化学课和一名教师担任多个班级化学课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部分学校由于缺乏专业型的化学教师竟然随便地委派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任教,对实现良好的教学产生了很差的影响。化学教学的工作量很大,专业知识的要求很严格,要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改变这一现象。
(三)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主观作用,然而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不足。化学是一门知识点非常丰富的学科,彼此之间的衔接多样,需要学生全心地投入,很多知识比如分子公式、元素组成等比较难以记忆,因此造成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较低,甚至有许多中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抵触情绪,越来越不想学习化学,恶性循环,最终放弃了化学,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四)实验教学问题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具教学作用,是学生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直接起到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作用,因此,进行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但是,由于化学实验很多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操作不当会产生难以预料的事故,经常会有学生受伤或中毒等情况的发生。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实验设施不完善、学生操作不规范等。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很多学校及教师不愿意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关实验,这就使得所谓的实验教学成为空谈。
(五)教学管理不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相当大的欠缺,在教学管理上往往不够精细,研究发现,初中化学教学管理状况有待改善,教学计划的制定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学过程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监督,教学评价的进行欠缺科学化、客观化,课外辅导的质量也有待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高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城乡交流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首先要提高化学教师数量,解决化学教师数量缺乏的问题,减少教师的工作量,降低教师的疲劳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安全度。
提高教师素质就是要对教师及时进行职后教育,比如培训、进修、在职学习、脱产学习等。只有教师自身的能力上去了,才有可能进行高效的教学。
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课程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工作的覆盖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城乡教师教研交流协作体。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关键因素。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如下手段: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目前已经有不少学校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学到知识。
3.设计趣味实验,保持学习兴趣。相比枯燥的课堂听课学习,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4.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将来有很大的帮助。
(三)改革实验教学
1.让学生走进实验。实验就要有人的参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得到直接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不能因为怕出事故就束手束脚,锻炼出真知。
2.敢于创新,实现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都是严格按照教材要求,缺乏灵活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比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就可以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又便于控制反应速度,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3.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往的好多实验事故都是因为实验室的相关设施不够完善造成的,如,防火措施不全、通风窗随意打开等。可见,为学生提供安全、良好的实验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制定明细的教学计划,改变教学评价模式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技能,作为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细的教学计划,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及时注意学生对教学特别是重点知识的反馈。
原有的靠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初中化学教学了,如果想要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重新制定一个符合时展的教学评价模式。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能力以及最后的效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更好的提升。
(五)精选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有很鲜明的特点,内容相对分散,系统性不强,考虑到初中生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师应精心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学,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值。比如,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如何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一章,我们便可以用实验教学结合生活现象来分析。而一些基本概念性知识,则可以通过放视频、做模型、电脑模拟等辅助手段进行,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总而言之,要达到高效的教学还需要做出很多的工作,我们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要多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对比中发现问题,虚心进行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成为高效教学探究的先行者,须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文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6):157-158.
[2]张志超.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5):123-124.
[3]朱玉霞.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科建设,2012(10):165.
[4]成长义.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 2012(32):188.
[5]盖明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青春岁月,2013(4):290-291.
[6]张云.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设想[J].考试与评价, 2013(11):98.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法;应用
化学课程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化学也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通过化学学习能够有效地为生活实践提供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法中,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对于教育者而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导入式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导入式实验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通过率先进行实验的模拟,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直观的化学变化,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走进新知识的学习中。导入式实验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教材单调的模拟展示。例如,在“水的组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在课堂开始后的前三分钟进行电解水实验,从而收集两瓶气体,要求学生对两瓶气体进行观察,采取其他辅助手段,分析两瓶气体的性质。采用导入式实验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在面对疑难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验的联想,启发自身的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分组式实验教学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
当前,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唯分数论”的影响,众多中学在采用实验教学法时,为有效节省课堂时间,通过题海战术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全面发展,违背了教育本质。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分组方式,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化学实验基础操作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划分学习小组,对化学实验操作程序进行分析与讨论,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步骤“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化学实验操作口诀方式,使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方式。例如,试管中装入粉末状药品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入块状药品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探究式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大多数实验都属于验证式实验,即教师与学生在实验之前都已知道实验的结果与化学反应所出现的现象。因此,此种实验降低了化学实验的吸引力,不利于学生探索性实验的推进。因此,在实际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保证在实验安全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拓宽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与理解深度。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备原理以及性质”一课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采用教材上的制备方式,首先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与探讨,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基本条件,设计符合实验标准的实验,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与创新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保持较高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提升化学教学本身的吸引力。依据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采用科学的实验方式,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实验操作程序,从而对化学课程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同学生展开互动,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对教学方式加以改进。教师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情景化设置、问题设置、生活教育等方式,丰富课堂内容。此外,化学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切实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实验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不断推动学生自身全面素质的提升。另外,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注重通过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来有效提升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仕刚.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法的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9):165.
[2]姚兆东.初中化学实验使用尝试教学法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1(29):126.
[3]王兴平.“尝试教学法”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新一代:下半月,2015(0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