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文化艺术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艺术设计论文

第1篇: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建筑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黑格尔就曾在《美学》中指出:“建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表现方式上都是地道的象征性艺术。”建筑就是这样一个集时空、自然、人文于一体化的综合性艺术表达空间。因不同地区、民族的建筑功能与审美的差异性,风格迥异的建筑遍布大江南北。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也就有很多:如物体的形状、平面场景的布置、框架结构造型、材料的长短比例、色彩的质感与空间感及建筑的装饰、雕刻、花纹等多样,且需要随时更新科学的技术与设备来保障实施安全,满足人体工程学的各项要求。艺术文化在建筑中的“文”与“质”,就如同《文心雕龙》中提到的一样:“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内在的实质往往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古今中外哪一类型的建筑,都很难形成内外的完美契合,将艺术文化的内涵深入到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中,再由整体表达出来。建筑设计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合到设计理念中,达成建筑物内外合一的完美境界。

2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的发展渗透

2.1早期艺术文化的参与

在建筑的早期设计中,实际用途占据较大的比例,就像原始人寻求山洞的庇护,最初的建筑也是人类为了自身安全与舒适考虑而建造的居住活动场所。对于那一时期的建筑来说,实用性是最为主要的,审美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在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中,对于情感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了。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与建筑设计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艺术文化为建筑带来了视觉享受,也带来了建筑在造型、选材、构想方面的美学逻辑思维,甚至在一定的时期将建筑物作为某种信仰文化的代表,成为某类思想的识别标志。如我国北魏时期兴起的寺庙建筑,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选用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且根据所供奉的佛像的不同,大多数寺庙都有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或布局,这些差别大多体现在大殿装饰、门窗雕花、寺庙院落布局等,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当地的地形来修建,如山西省的恒山悬空寺,就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寺庙,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处于金龙峡谷西侧绝壁的山腰上,造型与选址都十分具有特色。

2.2中期工艺结合

工业革命的兴起,为建筑的修建带来了新材料、新能源,也促使了建筑设计方向的转变。工艺美术运动的开展,为设计提供了“美与技术结合”的新标准,尝试用新方法来诠释设计与环境、自然、人文之间的关系。到20世纪初期,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成为建筑设计实现理论创作的基础,将艺术活动中的文化内涵输入进来。反之,建筑设计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表现舞台。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已经逐步渗透,在工业革命后的新环境下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亦或是生活方式。但就初期的经济状况来看,我国大多数民众对建筑设计要求还是停留在实用性要强的阶段,这是当时生活条件并不富裕所造成的,过分的追求建筑的功能作用,对审美方面的装饰物品却有着较为简单的要求。在建筑设计的工艺结合中偏向重视“工”的比例,增加物品的工业数量,实际是对物体本身的精神性的分离。

2.3现代新关系

从工业文明开始,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渐渐被划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或领域,认为建筑设计中的科学性、严谨性与艺术创作的随意性、开放性是不能归为同类的。其实不然,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建筑设计的造型、布局、装饰中需要考虑到美学规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建筑相关知识计算、测量,保障建筑的安全合理性。没有艺术构想参与的建筑设计是缺少真正核心力量的模仿品,只是冰冷的建筑,难以完成人的情感流通活动。而艺术文化也需要通过建筑设计来完成与时俱进的时代任务,从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对美的认识及表现手法,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相互作用,在传承古代智慧结晶的同时也在供应着新鲜血液的流动。文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思想的进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技术、设计、艺术几者相互的关系,并了解到它们在内在本质中就是一个总体,是可以互通的。但需要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从中剖析出它们的共通之处。

3结语

第2篇: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1.招贴的作用与类型

所谓招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海报或者类似的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主要分布在城市街道、商业区、公园、车站等一系列公共场所,在国外被称为“瞬间”性街头艺术。招贴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属于非营利性的社会公共招贴,一般由政府承接。第二种是以营利性目的的商业招贴,这类招贴较为常见,运用也相当广泛。还有一种属于艺术招贴,艺术招贴比较注重个人主观意识、风格特点和情感的表达,更具有创意,主要包括各类绘画设计展、摄影展等。

2.招贴设计的特点

招贴设计可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让我们在一种充满期待的情景下,切身体验招贴设计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和独特魅力。它在人们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同时,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感受,越是独特的招贴设计作品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打造出生动自然和一目了然的艺术氛围,从而逐渐接受招贴设计作品所传达的主题信息。招贴设计作品在准确地传达设计主题的基础上,如何以个性的、独创的视觉形象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这是设计师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画面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插画来实现。

二、插画艺术的特点

“插画”在拉丁文里解释为“照亮”的意思。顾名思义,它原本是用以提高各类读物里文字所赋予的趣味性,使文字部份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心中。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插画早已超过了“照亮文字”的辅助地位,它不仅能突出主题思想,更能提高艺术的感染力。而在今天的商业插画领域里,招贴设计中的插画作为商业插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满足和刺激人们需求为宗旨,招贴设计中的插画在实际应用中越广泛,也就能更好地商业市场服务,从而为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必要的养分。可以说,插画艺术已进入商业化时代,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它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艺术审美的大众性

插画是用图画这种人类共通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主题、概念或故事,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所以更容易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的人所接受。尤其是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具象特征的视觉符号给人们强烈感官的刺激,使人们乐于接受以图画的形式所传递的信息。

2.实用性

插画与纯艺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插画的大众传播性,在插画中加入商业元素增强了插画的竞争力,依附于其他实物或商品展现出来,使艺术与经济完美结合,因此插画本身具有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双重价值。插画在广告招贴中将信息最直接、明确、清晰地传递给受众,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信服接收到的信息,在审美过程中接受宣传的内容,从而诱导消费者采取最终行动,这是插画艺术最重要的功能。

三、插画在广告招贴中表现

插画是广告宣传的重要手段,因其强烈的趣味性以及形象塑造的自由性,给人以更强的视觉上的冲击力,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引起人们浓厚的观赏兴趣。广告插画与其他插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广告插画是以传递商品信息、促进销售为最终目的的。广告插画作为广告传播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功能表现在以下几点。

1.直观生动地传递具体的产品和服务等信息

插画作为图形艺术的一种,其优势就在于它以艺术的形式将招贴主题形象化,能够使人们一目了然地知道所要传达的信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与摄影图片相比,插画的表现空间更为广泛,例如在广告创意需求下表现科学幻想世界、童话与神话故事等虚拟画面时,能够将这些画面描绘得逼真迷人。

2.强化商品感染力,激发消费者兴趣

插画作为绘画艺术,在宣传广告主题的基础上,也为其宣传的内容创造了附加的审美价值。插画艺术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往往能够使商品从同类中脱颖而出,尤其是插画与摄影艺术结合后效果更突出。插画的形象、色彩、线条充满了活力,能够强烈冲击人的视觉,吸引人们将目光停留在插画上,提高广告关注的程度,激发消费者兴趣,挖掘他们的购买潜力。

3.增强广告的说服力

插画能够将广告创意以艺术化的形式完美地展现出来,相对于毫无创意的直白的广告诉求显得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收。

四、插画在招贴设计作品中运用的具体要求

一幅招贴设计作品中,插画的运用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招贴设计作品的最终效应,具体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插画应具有醒目的远视效果

由于招贴设计主要运用户外的空间表现形式,所以如果在招贴设计中,插画的比重较大、字体也比较醒目的话,那么这幅招贴设计作品就一定更加具有吸引力。就其功能来说,作为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视野广阔,如果以巨幅插画来表现,能够给移动的消费者们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可视空间,因此就可以使招贴设计作品的远视效果更为清晰夺目。

2.插画应遵循设计原则进行创新

招贴设计中的插画艺术既要融合传统绘画,也要与现代设计精髓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招贴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意新颖、风格独特的插画会使人产生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因此,招贴设计的插画运用既自由宽松又具有挑战性。在一些公共场所,经常利用一些类似或者相同风格的插画,使招贴设计作品形成系列化,具有整体统一的视觉效果。

3.插画应具有较强的视觉吸引力

插画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目的是更好地向人们传递某种价值信息,从而直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去感受、理解其所想表达的价值信息内容的一种有效传播方式,这样,招贴设计的作品才具有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插画的运用,构成了招贴设计作品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所以,在招贴设计作品中,不管是幽默风趣的,还是客观写实的,本质上都必须包含一种无法估量的、吸引眼球的内在元素。由于市场的导向作用,一般不能把潜在的客户群体排除在外。因此,越来越多的插画被应用到各种招贴广告领域里。设计作品体现了“销售即娱乐享受的过程”“让消费者满意,消费者就会选择你”等类似较受欢迎的商业营销理念,或者是在兜售一些华而不实的商品时,“向他们展现你的真诚”等营销手段。个性特征、技法表现、物质媒介——这些都是实际创作的辅助元素,而非创作时的关键因素。

五、总结

第3篇: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得到满足,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在动画艺术设计中运用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示先人的智慧魅力,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基础,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艺术设计中,提高了动画作品的艺术品质,促进了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同时借助动画艺术设计的影响力,通过动画作品,将我国传统文化展示出来,宣传和推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赋予当代文化精神,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持续性发展。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需求。我国古代先人创作悠久的传统文化,推动了时代的进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环境下传统文化想要更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则需要在创新方面下功夫,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文化时代精神,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随着动画艺术设计在全球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艺术设计中是全新的尝试,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使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可以发展中国自己的动画艺术设计品牌。动画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行业,从美国、日本引入到中国,我国动画设计师们想让其在中国生根发芽,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然而,我国的动画艺术设计水平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我们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设计品牌,可以与美国、日本等动画艺术设计发达国家相比具有竞争优势。

2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运用分析

我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不断地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谋求发展的新途径。

(1)中国传统图案纹样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动画艺术设计中,传统图案纹样是动画艺术设计角色服饰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在突出传统文化元素上起到潜移默化的艺术效果。广西少数民族苗族图案、铜鼓装饰图案、织锦图案等是古人留下的宝贵传统纹样,在动画艺术设计角色造型中运用到服饰装饰上,呈现出富有变化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角色造型,使动画产品更富有民族性,也具有东方古国的风韵。我国的很多本土动画设计企业在动画艺术设计角色造型中应用到传统图案纹样,在造型上独具一格,鲜明的艺术效果,展示出强烈的美感意境,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点。

(2)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是宝贵的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对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影响着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这些传统民间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反应底层人们的生活,具有丰富的生活气息,应用到动画艺术设计中风格朴实,传达出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皮影艺术,皮影戏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学习皮影戏文化制作皮影戏题材的动画,通过皮影戏题材的动画宣传传统民间文化元素,是反映底层劳动人们生活的新途径。民间传统文化元素为动画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创意,促进了动画艺术设计的蓬勃发展。

(3)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民居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动画艺术设计中,动画场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剧情推动者和辅助者,可以营造故事气氛,增添剧情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民居具有对动画场景的设计起到很好的借鉴意义,如《凯尔经的秘密》整个动画中弥漫浓重的装饰味,整部剧的风格主要以装饰风格为主,民族色彩浓重。它把民族装修性深深的运用到动画场景设计中来,通过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民居更加突出动画作品的感染力,结合民族元素运用装饰手段对于民族风格动画的场景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既可以体现美感,也可以在动画场景中体现民族特色,加快传统文化传播速度。

3结语

第4篇: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文化精神;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浓厚的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反理性主义思潮的后现代主义也同样有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在现代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很容易产生自我价值观的混乱及精神信仰的危机。这样在现代主义设计中就出现了厌烦、冷漠、近于模式化的以极简为宗旨的设计风格,此后,后现代主义设计又在反现代主义的基础上产生了。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发展及特征

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技术运用上,而且它本身也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时代观念的变迁。艺术设计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艺术设计只是为了少数贵族特权阶级服务,呈现出传统的、以手工工艺为主的古典主义设计特征;第二阶段,艺术设计以形式简单,功能性强为其主要宗旨,呈现出工业化的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特征;第三阶段,就是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阶段,这就是人们所称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阶段。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Post-Moderism)没有确切的定义,普遍认为它的内涵与外延较难界定。有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从20世纪 50年代的美国“反文化运动”开始的,这样就将“波普”运动看做了后现代主义的起源。[1]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是紧密相联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不强调功能性,不考虑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对设计的影响,而重视装饰和个性、具有反传统、漠视理性的特点,表现出对现代主义、平凡主义的一种厌倦。但是,在形式上它仍然是一种现代主义或国际主义的延伸,是在现代主义基础上所做的再塑造,是一种个性的体现和张扬。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是前两种设计风格的结合或继续。但是,我们又不能非常绝对地说,这两种设计风格,哪一个更能代表时代的进步,因两者有其某种社会功能相同而并存。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起云涌,它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追求。因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使得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世界显得更丰富多彩,更加人性化。可以说,这是后现代 主义设计的优点。

三、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文化精神

后代主义建筑、阿基米亚和孟菲斯小组等是众多的设计流派和思潮中有较大影响的,对建筑设计的高技术思潮的一种引申是艺术设计中的高技术风格。意大利有两个激进的设计组织,即阿基米亚和孟菲斯小组,他们继承了“反设计运动”的传统,反对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大众文化的价值。而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众多的后现代设计流派之一,它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的国际建筑界,它不是广义上的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指称,而是指狭义的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建筑流派和思想的一种反叛。上面所指出的设计思潮流派在其众多的先锋设计师的实践努力的基础上,汇聚集成一股强劲的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体现出了或显或隐的后现代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

1981年9月在“孟菲斯”举办的展览中,因为展品的功能几乎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许多批评家把展品看成是玩笑或恶作剧的挑衅行为。在“孟菲斯”的代表人物埃托・索得萨斯的设计理念中,作品的使用价值和功能似乎已被遗忘了,不是形式追随功能,而是形式追随表达。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历史的脉络,诗性的叙述及文化的底蕴往往比其实际的价值和功能更为重要,这就使得“孟菲斯”设计群体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反现代性、反理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国际规模的后现代文化的重要内容,也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精神内涵。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作品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其对历史脉络的钟爱与解构,如后现代建筑理论家詹克斯的《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一书中,用“后现代古典主义”来对整个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命名。因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用特殊的方式对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对传统进行了很好的继承。比如,于1995年博塔设计并完成的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该建筑以红褐色的色调为主,以传统的砖石为材料,但是,其铺砌的手法相当细腻。横向的线条非常耐看,主立面的完全对称构成古典传统建筑所具有的厚重、沉稳风格。博塔认为,这个建筑具有古迹要素又具有现代品格。砖这种自然材料,它能引起人们对大地与火的联想,体现了人们对远古时代人类所居住的茅屋的记忆。他虽是个现代人,但是,在他的笔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整个建筑的历史的描述和绘制。[2]上述可见,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人类的历史没有走向断裂,反而历史更为弥久;在传统语汇中他找到了新的灵感,其创造的个性也没有丧失。现代主义建筑抛弃的文化底蕴在他那又被重新拾起,这正是体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积极的方面。

在以简约、怪诞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显现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精神实质:否定和反叛理性主义的世界观,赞扬和肯定多元性与不确定性。但是,它的手段却是对历史的丰富性的一种重新解读和对历史词语的一种重新运用,并在其使用过程中体现出一种拼贴的戏谑与思路的拓展。这些构成了后现代主义设计文化的方方面面,他们体现着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后现代的文化精神。我们冷静地看待这种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就会发现它是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及文化变迁的必然结果。它是人类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悖论、知识状况时以新的思维方式所做出的一种全新反应。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321.

[2]詹和平.后现代主义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61.

第5篇: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现实意义还表现在有利于医院领导正确决策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医院领导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医院的运行情况,在做出医院经营管理相关决策时,以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不仅如此,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当的调整,可以使医院经营管理变为集约化管理,从而向科学型模式不断转变。因此,探索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2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水平,在了解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具体内容如下。

2.1加大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加大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关键。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为使计算机技术得到较好地应用,医院领导要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引进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大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时候,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并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对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不仅如此,医院还可以与软件开发公司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技术相关工作的开展。

2.2重视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更新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医院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软硬件的一次性组合,它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软硬件运行状况的维护与更新也尤为重要。重视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是注重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的重要表现,在具体做法上,要加强对系统内的硬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医院信息系统能够稳定运行。与此同时,加强对系统软件的定期杀毒和升级,以确保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此外,在日常使用中应对基础数据进行定期维护和备份,以确保医院信息数据的有效运用。

2.3加强医院信息管理部门人才建设

加强医院信息管理部门人才建设,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医院在建设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可以从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两个方面,加强医院信息管理部门人才建设。在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内部培训人才的工作中,要加强对职工进行管理意识和软件操作的培训,不断提高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医院信息管理部门人才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进而推动医院实现信息化。在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外部引进人才建设方面,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引进大批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弥补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人才不足的现状,促进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3结论

第6篇: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1.1艺术文化艺术是人类在长久的生活中对美好事物所进行的发掘、应用的情感创造活动,而艺术文化则是将这些情感活动整合并形成的一定价值取向。艺术能让人的对外物的看法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看法,它将人与人按照思考方式、兴趣爱好划分开来,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小集体”,提供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看法的平台。富有艺术感的人,也就是掌握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善于以独特、新奇的视角看待问题,最后得到情感的升华、净化,从而了解生命的含义。文化的意义在于将生命中具有价值的东西保存下来并传承下去,而艺术文化则是留住了生活中更多的美好情感,且内容形式上包含了生活中的各方各面。如音乐、美术、雕塑、建筑等等不胜枚举的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对艺术的理解与表现是大相径庭的,但都从不同侧面展现出了对生命的感悟与认识。而艺术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与质的关系中,古语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而艺术就是在不停的找寻“文”与“质”的平衡点,让保留下来的艺术文化真正的做到“文质彬彬”,以更合理的方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

1.2建筑设计建筑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黑格尔就曾在《美学》中指出:“建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表现方式上都是地道的象征性艺术。”建筑就是这样一个集时空、自然、人文于一体化的综合性艺术表达空间。因不同地区、民族的建筑功能与审美的差异性,风格迥异的建筑遍布大江南北。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也就有很多:如物体的形状、平面场景的布置、框架结构造型、材料的长短比例、色彩的质感与空间感及建筑的装饰、雕刻、花纹等多样,且需要随时更新科学的技术与设备来保障实施安全,满足人体工程学的各项要求。艺术文化在建筑中的“文”与“质”,就如同《文心雕龙》中提到的一样:“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内在的实质往往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古今中外哪一类型的建筑,都很难形成内外的完美契合,将艺术文化的内涵深入到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中,再由整体表达出来。建筑设计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合到设计理念中,达成建筑物内外合一的完美境界。

2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的发展渗透

2.1早期艺术文化的参与在建筑的早期设计中,实际用途占据较大的比例,就像原始人寻求山洞的庇护,最初的建筑也是人类为了自身安全与舒适考虑而建造的居住活动场所。对于那一时期的建筑来说,实用性是最为主要的,审美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在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中,对于情感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了。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与建筑设计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艺术文化为建筑带来了视觉享受,也带来了建筑在造型、选材、构想方面的美学逻辑思维,甚至在一定的时期将建筑物作为某种信仰文化的代表,成为某类思想的识别标志。如我国北魏时期兴起的寺庙建筑,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选用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且根据所供奉的佛像的不同,大多数寺庙都有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或布局,这些差别大多体现在大殿装饰、门窗雕花、寺庙院落布局等,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当地的地形来修建,如山西省的恒山悬空寺,就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寺庙,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处于金龙峡谷西侧绝壁的山腰上,造型与选址都十分具有特色。

2.2中期工艺结合工业革命的兴起,为建筑的修建带来了新材料、新能源,也促使了建筑设计方向的转变。工艺美术运动的开展,为设计提供了“美与技术结合”的新标准,尝试用新方法来诠释设计与环境、自然、人文之间的关系。到20世纪初期,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成为建筑设计实现理论创作的基础,将艺术活动中的文化内涵输入进来。反之,建筑设计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表现舞台。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已经逐步渗透,在工业革命后的新环境下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亦或是生活方式。但就初期的经济状况来看,我国大多数民众对建筑设计要求还是停留在实用性要强的阶段,这是当时生活条件并不富裕所造成的,过分的追求建筑的功能作用,对审美方面的装饰物品却有着较为简单的要求。在建筑设计的工艺结合中偏向重视“工”的比例,增加物品的工业数量,实际是对物体本身的精神性的分离。

2.3现代新关系从工业文明开始,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渐渐被划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或领域,认为建筑设计中的科学性、严谨性与艺术创作的随意性、开放性是不能归为同类的。其实不然,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建筑设计的造型、布局、装饰中需要考虑到美学规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建筑相关知识计算、测量,保障建筑的安全合理性。没有艺术构想参与的建筑设计是缺少真正核心力量的模仿品,只是冰冷的建筑,难以完成人的情感流通活动。而艺术文化也需要通过建筑设计来完成与时俱进的时代任务,从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对美的认识及表现手法,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相互作用,在传承古代智慧结晶的同时也在供应着新鲜血液的流动。文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思想的进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技术、设计、艺术几者相互的关系,并了解到它们在内在本质中就是一个总体,是可以互通的。但需要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从中剖析出它们的共通之处。

3结语

第7篇: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了配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应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在“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生产、教育与科研任务。教学中,即要求教师强化自身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又必须提高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创新意识。“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系统地建立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框架,可以有效容纳“双师型”队伍,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有赖于教师的这些素质,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从骨干教学团队和兼职教师团队两个方面进行。

1.建设精通设计、施工、管理、教学的“双师”结构骨干教学团队第一,聘请具有丰富项目实施经验的工程师到高校任教;第二,以相关制度鼓励校内骨干教师到设计行业内任职,参与设计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项目,之后将相关工作经验融入课堂,实现具体项目教学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2.改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在骨干教师赴企业任设计师的同时,应加大力度,聘请校外行业专家兼职担任校内项目教学指导教师、校内生产性实训指导教师、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第二,应聘请在职行业主力设计师参与校内教学项目,让紧密结合行业实际的主流风格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

(二)开发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反映社会人才需求方向,重视多元化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复杂化,多元化课程体系能够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区域需求相结合,极具灵活性和实用性。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依据相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建设课程体系,确立课程模块:以环境艺术设计岗位(室内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按设计定位构思、设计效果表现、方案实施与施工管理的步骤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单项项目训练、专项项目训练和综合项目训练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学校、企业、学生等多元参与的考核方式,进一步突出职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与职业养成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特色。

2.多种多样的专业选修课

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人员数量与日俱增,各个设计项目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中型设计项目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与室内配套设施、暖通、排水、电气等建筑工程方面的设计广泛融合,而且各种平面设计的理念也逐渐渗透进来,使环境艺术设计逐渐成为多门类技术与科技的综合展示,设计师要了解这些相关门类的工程设计内容,就需要对庞大知识体系进行统一协调,将其融为一体。因此,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止是“专”,还要够“广”。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全面型人才,应广泛开设多种多样的特色选修课程。特色选修课程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建议,在适应自己专业水平和满足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挑选适宜的课程。这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还能调动教师定向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二、结语

第8篇: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菌纹;花斑木纹;花斑木;抽屉拉手

真菌在木材上生长使木材着色形成花斑[1,2],这个着色过程形成的图案具有别具一格的自然特征,因此长期被人们因“物以稀为贵”应用于反应不平凡魅力的工艺场所。人工培植花斑木也逐渐成为国内一种获得高档新型木质装饰材料的途径[3]。由此,一般将花斑木表达为经真菌形成着色的木材的统称[4]。花斑木的理念在北美洲及欧美国家十分受欢迎,人们对花斑木的美赞不绝口,花斑木及其工艺品供不应求,十分出众的作品还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但在国内很多领域还没有应用,现将其试用于实木抽屉拉手的设计当中。为更好地探索可靠的花斑木木质抽屉拉手的批量生产技术条件,从已积累与掌握的数据及资料出发,研究适合的艺术设计路线,以期与后续的技术设计“反哺”式地共生发展。

1花斑木纹的形成与特点

花斑木是由真菌引起木材着色形成具有变幻莫测美丽斑纹的木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形成的花纹不影响木材的美感,这样的花斑木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然而在木材上通常只能够形成较小幅面的花斑木,仅仅可以做一些小物品。在它的横切面和纵切面上,常常有各种带线性肌理。这些线状纹理的颜色与木材的基调往往不一致,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呈现暗色,如黑色、黑褐色或黄褐色等等,形状也不规则。图1为天然花斑木及其制品示例。

1.1易形成花斑的树种与生态条件

理论上通过人为诱导,花斑纹可以在任何树种上形成,都能成为“花斑木”(如图2所示)。而由于阔叶材木素含量低、更易白腐,花斑纹主要出现于其上。阔叶材里材色较白,心材抽提物含量低的树种更容易形成花斑纹,这样的树种包括桦木、槭木和山毛榉等[5]。花斑木是由木材和花斑菌通力合作形成的,花斑菌所需的必要条件与一般的真菌一样,有营养物质、空气、温度和水。其中营养物质由木材提供;花斑菌不需要太多的氧气,需要1.5~10mmHg(即199.983~1333.22Pa)的氧气压即可存活[6],但是氧气太低会限制真菌的生长。适合各种真菌生长的温度虽稍有差异,但大多数适宜的范围为(10~40)℃[7]。通常真菌适合在含水率20%~50%的木材里生长。真菌的培育与选择而言,Robinson等筛选出多形炭角菌[8],何海珊等已初步筛选了一些形成花斑木的真菌,包括炭角菌属(4种)、蔡氏轮层炭角菌、扩散炭角菌、拟茎点霉、粘束胞霉等。

1.2花斑腐朽对木材性质的影响

产生线状花纹的一般是白腐菌,白腐菌在许多阔叶材上都具有漂白效果,腐朽的部分呈均匀的浅色。白腐菌主要降解木素,在木材的细胞壁里也会形成轻微的染色。在形成花斑木的过程中,真菌的腐朽速度不能太快,理想状态应该是真菌仅仅依靠木材本身的营养物质,而不是依靠分解木材的细胞壁,因此,最能够满足要求的是白腐菌。然而,木材的发白并不完全是木质素的降解产生,当真菌在不同的木材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如Trameiesversicolor,一种最常见的白腐菌,它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分泌的白色菌丝而不是去木质素作用。这种腐朽效果没有褐腐严重(相对于重量的损失来说)。强度的损失比褐腐发生得慢,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白腐导致整块木材完全不能利用。染色真菌是非腐朽菌,因为他们不会导致木材细胞壁主要结构成分的降低,而是利用木材里的糖和低分子碳水化合物。染色真菌能改变木材的冲击韧性,通过纹孔增加木材的渗透性。这种作用能使木材更快的吸收水分而导致更容易腐朽。

2典型花斑木纹实木抽屉拉手的艺术特征

与其它产品设计一样[10],对本课题的研究从造型、色彩、肌理等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2.1造型

抽屉拉手的造型形态通常是多种形态要素的综合体。其中包含了功能、结构、功能、色彩、装饰等多种形态,这都是造型的外在表现。而实木拉手的基本形态要素包括点、线、面等。

2.1.1点

几何学里,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小。但形态学的“点”不仅仅具有面积的大小,同时还具有“形状”和色彩。点的造型具有相对概念,面积、体积相当于整体而言较小,感觉上就与几何学上的点类似。如拉手,就家具整体而言具有“点”的性质,但单独对拉手进行研究,拉手就可能具有“线”或“面”的性质了。点的构成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成为“点”的条件;点自身的色彩和形态;点的构成,即点在形态中的排列和位置。如图3所示,该款实木柜子的7个拉手全采用形态各异、人工培植的花斑木纹实木材料,根据柜子的技术要求安装而成,拉手各自成形态而又按“约定”的排列形成了符合审美的节奏。

2.1.2线

线,在平面上有长度与宽度,在空间中有粗细和体积。在几何学里,线是由点运动形成的,只有方向。与点一样,线也是相对的。如长条状的拉手;桌子的腿脚;相对于整体面积、体积比较小,感觉上与几何学的“点”类似。线同样具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成为线的条件;线自身的形状、色彩;线的构成,即线在形态中的排列和位置。如图5所示,根据常见的实木拉手的“线”,可有选择地在拉手的某个面进行花斑纹的培育。

2.1.3面与体

根据“面”与“体”的定义与内涵,可知若相对地只讨论单个拉手的形态,则其自然具备相应的“面”或“体”的形态特征。图6是将花斑木薄片镶嵌进拉手的艺术效果,其具有典型的“面”的特征。

2.2色彩

色彩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与功能、造型、装饰、结构等其他形态共同塑造了的独特的魅力。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态的美观,设计中离不开的是色彩设计,完整的设计应包括色彩设计。实木拉手的色彩可分为固有色和人工色两种,而人工培植的花斑木纹实木拉手的线状纹理首当其冲地存在人工色,然而为更好地彰显“天生丽质”的自然美,不妨保留拉手的固有色。

2.3肌理

木材的肌理与树木的生长过程息息相关,通过图1-图6的示例可知,培植获得的花斑纹主要以线状纹表征,而由于真菌的生存特性,这种线状纹的变化及其最终呈现出的肌理效果一般比较随机。当然,后续的研究中可根据真菌的生存习性进行有目的的诱导,从而使的线状纹理达到预想的效果。在艺术设计中,肌理通常可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等两种。上述内容可知,为了更好地提升拉手的价值感,可更多地保留其固有色的特征。因此,花斑木纹的实木拉手的视觉肌理尤为突出,而其触觉肌理则满足实木产品的一般特征。

3小结

通过对实木抽屉拉手的造型、色彩和肌理的研究,提出人工培植花斑纹以提升实木拉手价值感的艺术设计概念性方案。就其造型而言,可重点考虑“点”型和“线”型两种形态;就其色彩而言,可着重保留其固有色;就其肌理而言,可就视觉肌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人工预想的肌理效果或感受。

作者:邓远园 罗蓓 何海珊 沈华杰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3]何海珊,伍建榕,邱坚,等.花斑木菌种筛选[J].林业科学,2014,(50)5:118-123.

[4]甘昌涛.花斑木制备与形成机理的研究[D].昆明:西南林业大学,2013:16.

[6]郭梦麟,蓝浩繁,邱坚.木材腐朽与维护[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12.

第9篇: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设计艺术是产品价值的再创造,是商品的脸面,“设计艺术的本质在于提高物质使用的价值与满足精神上的舒适,即‘用’与‘美’的统一。”(李龙生《艺术设计概论》,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设计艺术实力和手段,使他们的产品更新换代特别快,新产品、新技术、新款式层出不穷。我们不能一味地仿效,还是应有所取舍,并结合本民族的特色来发展我国设计艺术事业。我们既要看到人家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要不卑不亢地去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结合现代新技术来开发我们的设计艺术产品。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得很好,“有地方色彩的,最容易成为世界的,既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我们以古代的中国陶瓷产品和丝织品为证,那时中国的陶瓷和丝织品的外观造型和服饰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很受外国消费者青睐,这些产品或漂洋过海,或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异国他乡为我们中国赢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以至他们把陶瓷china作为中国代名词。我们再看日本,他们曾用最小的、性能最好的、最漂亮的盒式录音机席卷了世界,以此带动所有产业进入观念设计的时代。日本走自己本民族特色的设计艺术道路,他们不落窠臼地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显示日本过去的传统美学精华,而且能反映今天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日本商品越出国境,散布到世界各地,其商品有的表面上的文字、图案十分明显有西方的味道,但仔细观察,商标、牌号的读音与图案形象都能感觉到大和民族性格,哪怕它上面没有一个日文,也知道它是日本货。这样做不仅能给消费者识别方便,而且一样也能突出日本商品的民族特色。

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古老中国,其灿烂的文化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要深入地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艺术,就要溯其源、寻其流,并从中找到有规律性的东西,提取我们所需要的精华,为我们现代人所用。我们不仅可以从远古的彩陶,商周的青铜,秦汉的漆器,六朝的石画,敦煌的壁画,龙门、麦积山的石窟艺术,明清的版画中吸取营养;我们还可以从中国的文字以及民间艺术里找到非常丰富的美的矿藏,并领略到每一朝代的艺术风格,看到他们各自不同的美学观与造型特点。我们要研究各个朝代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以及内容、结构、色彩、线条等,掌握他们的艺术语言特性,并赋予其现代艺术的生命力。

千姿百态的中国文字能使中国设计艺术增添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比画更精炼独到地传达一种古老、朴实的美感,其抽象的艺术感染力,就连不识汉字的外国人都能感觉到它的美的魅力所在。汉字的美是建构在字的结构、疏密、虚实、线条的软硬,笔划的静动,墨色的枯润基础上的。中国书法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审美价值,在于它遵循内在美学规律,运用点、线、面的变化运动来构成一种形态美和动态美以表达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并反映现实生活。它虽非绘画,却有绘画之灿烂,虽非音乐,却有音乐之和谐,确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抽象的符号艺术”。我们应掌握好书法的技巧,并很好地运用各种书法变体形式,巧妙地组合点、线、面,设计出千姿百态的文字图形来,以适应对现代商品的设计需要,以此来传达商品的信息。这样的商品即便把它放在国外洋货架上,也能招惹那些不识汉字的人注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本民族的“图腾”与传统的吉祥花边纹样来进行设计,也能突出中国设计艺术的民族特色,如在设计作品上装饰龙凤、福寿吉祥纹样,追求一种古色古香,让人一看的确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这样做既能喻示商品悠久的历史,也显示出中国商品的特定记号,还可以给人新奇、怀旧的回味。这些图腾往往能与欣赏者个人以往的审美经验相吻合,并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内在意境和韵味,进而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思想文化,所谓传统,张授一先生解释为“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艺术的成功在于有“根”。有根的艺术才能枝繁叶茂日益强大,否则只不过是昙花一朵,经不起时间的琢磨。中国艺术的根就应扎在传统思想文化的沃土中。同样,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也应该找到一个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应该是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传统的宗教思想就给中国传统审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东方色彩。在中国影响较为深远的两大教派,一个是道教,另一个是佛教。道教是我国土生的最古老的宗教,其崇尚自然,主张心灵关照,超现实功利的无为思想对我国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清静、无为、灵气、虚实的美学精神是人类历史上基本的美学精神。我们若能领悟道家精神实质,并吸取它那种神奇的概括力,非凡的想象力,把它的丰富色彩和图案巧妙地运用于我们现代设计中,定能设计出超然的作品来,也将会给设计带来一股清新之气。这方面,国外实际已走在了我们前面,曾最受推崇和肯定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典范德国的包豪斯(bauhaus),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中国的老庄学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应用到教学和设计实践中去。外来的佛教经历一段本土化过程,其思想也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它那一套内有体验的认识方法,对古典美学认识对象的审美特征,揭示审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且看济公和尚行善惩恶、嗜酒成癖、落拓不羁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再如源自佛学思想灵感而设计的“开口笑酒”品牌及包装容器,外观是一尊豁达大度的大肚和尚的塑像,大肚不仅体现了饮酒的海量,同时也喻示了“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敞怀大笑也暗示了“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人生价值观,那种淡泊名利,追求祥和的襟怀,可以增添酒类文化的内涵,它告诉人们沮丧时不要借酒浇愁,酒应用来助庆喜事,或帮你变得旷达,忘记苦闷。这一设计为产品赢来了不少的顾客和赞誉,并成为中国的著名品牌产品。(见《99中国之星全国包装・标志获奖作品集》)所以说宗教思想在人们心中所形成审美观在我们现代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它能给我们提供广泛的设计素材。

我国民间艺术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学内容。古老的造型艺术语言已根深蒂固地扎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融汇着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理论和艺术表现形式与风格。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与西方的美术表现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建立在抽象审美意识之上的,后者是以自然为准则,描摹现实为最高追求境界,一个着重写意,另一个注重写实,显示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中国画以神写形,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中国画色彩层次虽然没有那么丰富,但它是通过高度凝练的点、线、面以及色彩来表达创作者丰富的思想内涵,这种高度凝练的点、线、面以及色彩有着很强的装饰性。西方画则不然,这就是我们中国画的优越性所在。

为了开拓我们现代设计的广阔思路,我们必须要掌握好中国民间美术这一造型艺术语言。中国民间绘画抽象的审美意识,正好符合设计艺术在商品形象中的表现,气韵贯通这一中国民间绘画特性能够很好地运用于设计艺术的各个领域。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滩头年画的造型观念;简练概括,夸张写神。滩头年画人物造型大胆、夸张、洗炼、神态生动。门神人物全身仅四个头长比例,人物重心低。身体左右横式 发展 。粗壮结实,有一种横向的张力。使整个画面显得特别稳重。构思大胆、谐音寓意。民间美术的造型都蕴涵着较深刻的象征意义,长期的文化积淀,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像图形设计“天涯共此时――团圆”作品就采用滩头年画的形式进行设计,将少数民族的一家三口组成圆形图案,构图巧妙,寓意深刻,并充分表达我国人民在中秋节时的愿望:天涯共此时,民族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