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

第1篇: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一、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意义与现状

(一)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意义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造价管理当中造价管理人员运用一些技术和方法,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建设所需的费用进行调整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建设支出以达到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相对比较复杂,这是因为它牵扯到从项目立项到竣工结算整个建设周期内的全过程中,可以说在建设全过程当中都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和管理。因此,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降低工程投资费用上,还体现在控制工程建设质量、优化设计等等方面上,是提高建设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的措施。

(二)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在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思维当中,有着中决策轻实施的问题,一味的强调工程建设中的技术而忽视了建设工程经济方面的要求,形成了先建设后算账的落后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国内的一些建设单位开始引进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对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的投资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控制,使工程建设的投资规模、方案等得到了有效的优化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总结控制与管理的经验,逐步完善和改进了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手段与方法,形成的一种比较先进的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模式。

二、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对策建议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对项目本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就为意味着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造价控制与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控制管理水平,在这一问题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决策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源头,做好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无疑能够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人员应该对不同投资方案的经济性和技术性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的投资规模与技术可行性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全面的收集与造价管理有关的资料

在这里造价控制管理人员应该收集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交通、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这些可以从勘测单位中获取。同时还要通过设计单位获取项目建设中所需的各种材料、设备及其价格的清单资料,只有获得这些资料才能为决策阶段方案的比较分析提供基础和依据,才能保证分析的准确定和真实性。

2 要做好当地建设项目市场调查

在建设工程当中一些原材料、设备及人力资源的实际价格可能与设计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造价管理人员要深入到当地建设市场,详细了解这些价格资料,在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方案的经济性、可行性,并分析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定工程的建设规模及建设标准,以此作为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1 重视建设工艺流程的优化

在设计极端要强化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改变设计中只强调规模、忽视成本的现象,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重视工程造价管理。设计人员必须收集与设计与造价管理有关的资料,了解与设计与造价有关的建筑材料、技术手段和设备的最新供应及价格情况,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不断简化、优化建设工程的工艺流程,控制好工程造价规模。

2 实施限额设计模式

在设计管理中要在满足工程建设基本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实施限额设计管理策略,引进项目设计的标准化设计模式,在所选设计是时间、成本的基础上,力争让设计方案更加简便,减少各类建筑材料的使用,降低工程建设的造价。

(三)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1 保证施工签证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要控制好工程建设中的隐蔽签证的部分,明确隐蔽签证的位置、施工工艺要求及施工范围,保证隐蔽签证的施工能够达到施工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对于设计方案以外的现场签证,要明确签证的具体时间地点,详细记载签证的原因等内容。签证应该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从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角度减少签证的发生,以避免工程造价超出预算范围。

2 严格控制各种施工材料的使用

施工资料是建筑工程造价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必须对各类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控,但是建筑材料的种类繁多,价格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的需要,在建筑材料的质量和造价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尽量选择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要将工程建设的质量放在第一位,但是不能为了盲目追求工程建设的质量而忽视了工程的造价。

第2篇: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

关键词:铝业公司 企业管理 必要性 有效措施

铝业公司是我国社会企业中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是铝业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保证铝业公司的正常运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铝业公司只有加强企业管理,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加强铝业公司企业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作为一个以经济运行为主的基本组织,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占了很多的比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不断的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综合竞争力,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对企业发展的新的要求。企业经济运行的主要作用是,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管理是铝业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铝业公司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需要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不同因素的管理,实现对企业中不同因素的综合调配,优化企业管理中不同的组合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中不同因素的有效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加强铝业公司的企业管理,可以提高铝业公司的生产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明确的方向,充分的调动铝业公司中员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公司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提高铝业公司的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

二、加强铝业公司企业管理的有效措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加强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在铝业公司加强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我国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有效的措施实施。例如,铝业公司要加强企业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实现对企业的管理。

1.提高企业管理重要性认识

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也有了新的转变,需要铝业公司在实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创新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提高对企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管理水平是决定生产力的一项关键因素。在企业进行大量生产的过程中,企业管理是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全部的凝聚,始终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因此,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增强现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可以让企业的管理更好的为企业的生产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全面实施基础管理

铝业公司在实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做好企业中不同方面的基础管理工作,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条件。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主要是指企业对生产技术、管理和工作等制定的标准制度,还包括对企业中工作标准、执行和管理过程中制度的制定。企业的定额工作,也是基础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定额工作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企业的定额工作,主要是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制定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计量工作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中,比较依赖的信息依据,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应该做好计量管理工作,保证计量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才能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3. 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加强管理的过程中,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铝业公司中的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根据我国的财经法规制定的管理制度。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有计划的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实现对企业财务关系妥善处理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为铝业公司等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但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需要企业不断的加强管理,增强综合竞争力,才能实现迅速发展。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企业加强管理,可以从财务管理方面实现。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靠企业员工进行推动和发展的。企业经营活动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主要是依靠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创造力等因素决定的,是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铝业公司在加强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企业在用人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部门壁垒,按照计划、合理的实现对不同人才的合理流动,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培养全面的人才,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员工有了工作热情,才能更好的工作。

4.健全管理制度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经营管理的效果,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会建立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包括很多不同的内容。例如,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包括人事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生产管理制度等所有的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制定的不同方面的规章制度。企业建立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运行目标的一项有效途径和手段。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科学合理,是企业加强管理,实现管理效果的基础条件。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建立管理制度的时候,要保证管理制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有效的对一些不利于企业生产和发展的行为进行约束,激励企业的不断创新和进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保证管理制度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有效的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激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证企业经济的正常运行。

三、总结

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铝业公司只有不断的加强企业管理,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实现自身的迅速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加强管理的重要性,从不同的方面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加强管理的效果,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蔚玲.加强企业管理的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31(04):36-37

[2]汪佳琦.浅析企业内部实现高效管理的必要性[J].《商场现代化》,2012,31(15):127-128

第3篇: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

【关键词】成本管理 企业管理 地位 作用

通常来讲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是包含了人事行政管理,而且也包含了生产管理以及政治思想管理,现今人们通常将成本管理归入生产管理范畴之内。而随着我国企业的良好发展,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良好的成本管理能够起到为其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一、初探成本管理内涵

在对成本管理的实际作用地位给与研究之前需要首先搞清楚其实际内涵,所谓的成本管理其实是指通过利用核算以及检查等方式对生产中影响成本的各环节给与管理进而有效降低实际成本费用、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一种管理方式。一般来讲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内在功能,主要是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具有预估存货以及销售成本价值的功能。其二,具有预估产品以及作业和相应服务成本的功能。其三,具有反馈企业经济决策的功能。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实际过程中往往将管理的重点内容放在了成本计划以及成本核算和相应的成本控制三方面,并将该三方面重点内容与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相结合,尤其是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相应技术以及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与有效计划核算与控制。对于成本管理的实际工作方式而言,现代化的成本管理相较于传统成本事后管理更加强调了生产经营中的有效管理与控制。认为成本管理更应该着眼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主要有作业以及战略和价值链三种成本管理具体方式。

二、探析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地位

(一)是企业管理目标的决定要素

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确立一定的管理目标,而管理目标则是企业发展的风向帆。通常企业的管理目标主要是为了企业各部分工作的有效协调以及正常运转而确立的。企业在利益的获取方面主要以产出与投入来实际计算。成本作为企业投入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对企业利益实际获取大小产生直接影响,可以说成本管理从本质上讲是对成本花销从各个角度给与有效控制和实际计算,而这也实际意味着成本管理无论是划定管理内容还是制定管理方法其实都是对企业实际管理目标的有效决定。例如成本管理包含员工薪资管理,而企业则依据成本管理将员工薪资分配座位企业实际管理目标之一。

(二)是企业管理结果的控制要素

一般来讲成本管理不仅包含着生产工具、资料方面的管理,而且也包含着销售、员工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而其他方面管理则主要是集中在产业以及技术方面投资等等。可以说成本管理的实际内容从本质上讲与企业管理部分内容是较为相似的。例如成本管理要对采购环节的实际成本给与有效控制与计算,而企业管理则对采购部门的实际工作给与有效安排和部署。这种相似对等性也意味着成本管理在企业实际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及成本管理对于企业实际管理结果的起到的控制作用。

(三)是企业发展决策的构成要素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要想取得较好的发展,就需要做出较为正确科学的发展决策,而企业在制定发展决策的时候不仅要结合市场前景,更需要依靠成本管理的相关数据分析。因为面对外部激烈市场环境,企业需要对自身实际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计划和相关的新产品开发工作给与科学管理,进而在此基础上保证发展决策的有效性。而无论是对生产工艺还是生产计划给与管理都是建立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成本管理决定着企业发展决策的有效制定。

三、探讨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的作用

(一)扩大企业管理范围

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实际作用首先体现在能够将企业管理范围给与有效扩大。具体来讲现今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目标管理以及成本预测的重要产物之一,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之前需要进行成本预测,而成本预测则需要建立在销售量分析以及市场调研等工作基础上完成,这就意味着成本预测的有效性能够为企业领导层科学做出决策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意味着成本预测能够提供多种管理方案并进行方案优选,进而在此基础上完成成本管理工作。而建立在成本预测基础上的成本管理也将企业管理实际范围从传统的“即时性管理”成功扩大到了“预见性管理”上。

(二)促进企业管理改革

可以说成本管理范围的实际确立能够为成本管理提供管理发展方向。成本管理包含着较为复杂的管理内容,企业只有做好成本管理实际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最大化的促进企业实现管理改革。例如售后服务从属于产品销售的附加成本,而对于该部分成本给与的管理方式则应该是建立在高绩效以及无底薪的基础上实现的,也就说通过员工绩效表现来进行成本控制,即给与高绩效员工更高的工资进而促进其高效率完成工作,而低绩效员工给与淘汰进而节约成本。从而通过该种方式将售后服务成本有效控制,将服务效果给与放大化,而这也意味着企业管理的实际改革必须严格依据成本管理走向来实际展开。

(三)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实际作用还体现在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良好创新。在成本管理中如果管理手段较为滞后,则管理效率也会随之降低,进而实际影响到企业的良好发展,因而依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能够有效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如对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化水平较低问题,企业管理则可以据此提高自身管理的信息化能力,如推广较为先进的电算技术以及简化财务部门工作流程等等。

综上分析可知,对于企业而言实施成本管理的终极目标在于将企业实际生产成本给与有效降低,进而促进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有效的成本管理确实也对企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有效途径

一、企业管理的内容和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企业管理包括业务管理和行为管理两个有机部分。业务管理更侧重于对组织的各种资源的管理,比如财务、材料、产品等相关的管理。而行为管理则更侧重于对组织成员行为的管理,以此而产生了组织的设计、机制的变革、激励、工作计划、个人与团队的协作、文化等等的管理。企业的业务管理和行为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人的两只手一样,要配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的作用。如果其中任何一只手出了问题,都会对管理的整体带来损失,甚至让企业管理停滞不前,受到严重的阻力。

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的意义在于保障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同时使组织能够更为有效地运行,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经济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企业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提高生产效率;企业管理使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企业管理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企业管理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企业管理使企业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优质的企业管理工作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

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1、对企业文化建设不重视,未形成企业的核心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企业的软环境建设。综观国内外大型企业甚至是跨国企业,它们的企业文化的构建都是一流的。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就像是人的良好的精神面貌。而现在很多企业重视连年增产,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构建,认为企业文化只是表面浮夸的东西,没有实质的意义。

2、企业管理者财务观念淡薄,忽视财务管理工作。

企I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活动中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的透明度,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益,有利于提高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在我国有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管理思想僵化落后,财务观念淡薄,忽视财务管理工作,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屡屡发生。企业管理者财务观念淡薄,忽视财务管理工作,制约着我国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之举。

3、管理制度缺乏完善,管理结构不清,企业效率低下。

不少企业缺乏一个完善的工作体系,有些岗位缺位、职责界定不清,工作流程很多是自发形成,没有标准规范,工作细节处理不够完善和严谨。再加上缺乏开放、高效的组织沟通协调体系搭建,导致信息传递不对称、遇事互相推诿,从而引发内部矛盾冲突不断,后果是工作混乱之后管理者无法了解真实营运状况,更谈不上有效的决策。这样的企业管理情况,除了企业内耗成本增加之外,还严重阻碍了企业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完善和创新。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和前提条件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是企业发挥其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立足点。管理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致力于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基础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立足点包括:(1)企业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制订、执行和管理的工作过程。标准化工作要求要具有“新(标准新),全(标准健全),高(标准水平高)”的特点。(2)企业定额工作。定额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利用、占用所规定的数量罚限。定额工作要求具有实践性,具有权威性,具有概括性,具有阶段性。(3)计量工作。计量工作的核心是获得数据,评价数据,没有实测的和准确可靠的数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就失去了科学依据。(4)信息工作。信息工作就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传递、贮存等管理工作,现代化企业必须健全数据准确和信息灵敏的信息系统,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逐步纳入电子计算机管理轨道。(5)完善规章制度工作。企业要建立和健全一套纵横连锁、互相协调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体系。(6)基础教育工作。大力做好提高职工的政治、文化和技术素质。

(二)创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要适应现代人文管理的发展趋势,就要结合行业和企业实际,打造企业的核心文化,通过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企业文化来吸引和凝聚员工,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受企业、认同企业、维护企业。要积极培育特有的企业文化精神,用企业文化精神教育和激励广大员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得到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关注、重视、信任和支持,在顾客中树立起诚信守诺的形象,从而赢得市场;要注重文化礼仪建设,规范员工的言行,确保企业内部团结协作,使企业各项工作协调有序进行;要通过企业文化把企业、员工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到一起,创建和谐企业。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在企业中创造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三)强化财务管理,控制管理费用。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要把财务和资金的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千方百计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企业要建立和健全以现金流量控制为重点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资金使用前的审批程序和使用中的过程监督;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加强收入、支出管理,促进资金流转,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率;要改进和加强对现金流的动态监控,努力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运转安全,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要加强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强化合同订单执行,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加强货款回收,强化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风险预警预报,采取必要的保险或再保险办法,降低坏账比例。

(四) 树立一个明确的企业管理工作发展目标,推动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

一个人要想向前不断地发展进步,就需要树立一个明确坚定的发展目标提供动力支持,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也不例外。企业对相关组织工作进行目标化的确立就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发展的方向,使工作人员有了灯塔的指引。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可以就企业中的不同工作内容而展开,主要包括:第一,对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目标。财务工作在企业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上,保障着企业的正常运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资金的基础企业就难以得到发展。第二,对企业生产部门的管理工作目标的确立。对于企业的生产部门来说,管理工作目标的确立工作主要包括对生产工作的数量、质量、生产时间的目标的确立。目标的确立有利于工作部门明确工作内容,使企业管理工作各有分工,各得其所。

第5篇: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精细化预算管理

2004年2月,爱多VCD总经理胡志标因以票据诈骗、挪用资金等罪,被广东省高院二审判处无期徒刑。这位VCD行业的老大哥何以会如此收场呢?简单的说,是由于他不懂财务,不懂得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不懂财务的老板运营企业,最终走向破产的悲剧,比比皆是。为什么不懂财务管理就会导致如此后果呢?什么是财务管理?

一、何谓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企业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并将其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当企业售出商品取得收入以后还应对实现的收益进行分配。企业的这一活动称为企业的财务活动,简称企业财务。企业财务活动很复杂,它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发挥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它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它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价值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重要地位。

财务与会计有着显著的区别,会计工作是进行财务管理的最重要的手段。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有着比会计工作更丰富的内涵。

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及其管理科学的特征,企业若想突破自身瓶颈并有所发展,必须在管理上有所突破,就是将企业由从属于政府的生产单位转为从属于资本的经济组织,由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转为以资本经营为中心。资本经营从经济学意义上看,是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活动。资本经营原则就是要讲求资本经营的效益,通过不断提高资本配置和资本运行的效率来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这一突破必然导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即现代企业应该以实现财务成果的最大化和财务状况的最优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明确,正决定了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1. 财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了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中心环节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活,生产经营就活,一“活”带百“活”,一“通”就百“通”。如果资金不流动,就会“沉淀”与“流失”,得不到补偿增值。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和交换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都是通过资金表现出来的。因而,资金运动就成为各种经济关系的体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主要是以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为中心,透过价值形态管理,达到对实物形态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2.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将财务管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增值最大化的实现,必须以良好的财务状况为基础。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都与财务管理有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企业管理将财务管理推到了核心位置上,要求现代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该始终围绕这一核心来进行,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资本增值最大化。

3.企业发展必然需要企业管理把财务管理作为核心。

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的联系。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的触角,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每一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每一个部门也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等方面接受财务部门的指导,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加之企业管理本身的复杂性,都使企业财务的风险日益加剧,这就迫切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因为,财务管理成效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总体效益的优劣。

三、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新型财务制度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社会上仍有一些人,包括一些企业领导者把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工作,认为财务管理就是一些简单的资金核算工作而忽视财务管理活动。其实,财务管理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我们应怎样利用财务这把“利剑”使企业取得生存和发展呢?

(1)深化财务管理内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各环节的成本管理制度建设。

成本一般分为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等。人们一谈成本管理几乎全是针对生产环节的消耗问题,实际上从控制论的观点出发加强对设计成本和采购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管理比加强生产环节的管理更为重要。

我们应该在确保完成各项预算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弹性、刚性并重的预算管理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指标分配体系,进一步强化了指标的监控和考核。加强各项预算指标测算的准确性,真实、全面、客观地对投产各生产线产品、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进行测算,将各项财务收支全部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注重预算指标的跟踪、反馈和实时考核,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解落实,对比分析,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加强成本管理,开展成本定额研究。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定和分配机制,加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细化成本项目管理,完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大力压缩预想算外资金,抑制成本的不合增长,将有限的 资金用在了必需的项目上。

(2)在经营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现金流量最大化。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经营过程中要实现现金流量最大化,就是要设法加大现金流入量和减少现金流出量。现代企业为避免出现死账、呆账以及纠缠不清的三角债现象,越来越重视货款的回收,只有已经流入企业或有确定把握流入企业的货款才能算作企业实实在在的资产,因而需要普遍加大了货款回收中的财务管理力度。现金流出方面,对于成本的管理始终是财务管理中的重头戏。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发展,商品流通的加快,在相同质量前提下,商品价格对任何企业一视同仁,现代企业能否有商战中取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能否更好的控制成本费用。

(3)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负责人的会计法律意识,加强企业领导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据有关方面对我国2000家亏损国有企业的调查表明,政策性亏损占整个亏损企业的9.9 %,客观原因亏损占9.2 %,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亏损占80.9%。财务管理涉及企业的销等各个环节,一方面,它可以为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提供准确完整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因此,要想更好地实施财务管理,需要从上而下,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一,原始记录是做好基础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重要的科学依据。因此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品的产量、质量、工具装备、设备利用、存货的收发转移、财产物资的增减、调拨、毁损等都必须做好完整的记录,务必做到记录及时、准确、真实。

第二,企业负责人应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只有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不能只局限在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上来,实行标本兼治,从根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而为会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护会计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促进会计工作依法进行,会计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落到实处。

第三,优化企业内部财务流程设计,做好财务管理制度与其他企业管理制度及部门的对接。

(4)以信息化为契机,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技术水平。

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凡事应从基础做起,财务管理概莫能外。只有基础打牢了,财务管理才能得心应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才有可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无论是基础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还是动态、及时、多样的信息提供,以及财务管理的实时控制等,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通过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实现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的模式转变,为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创造了条件。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财务实时监控、财务指导等会计信息系统,将财务人员的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分析中,为企业决算服务,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这不但是探索企业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加强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有效控制风险,而且对于增强企业的合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祝余.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的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务部网页,2004.

[2]刘仙梅,王胜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财金贸易,1997(2).

[3]杜涛.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齐鲁珠坛,2003(5).

[4]钱爱华.试论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辽宁建材.

第6篇: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

[关键词]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模式;人力资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52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81- 02

企业管理的效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化,企业管理的效率成为了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企业无论在管理模式、管理效率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具体的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管理模式的滞后已经成为了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笔者对目前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了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希望笔者研究,能够对优化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发挥积极的作用。

1 企业管理模式概述

所谓的企业管理模式,指的是企业为了完成其既定的发展目标而进行人员管理、经营活动管理的具体组织框架与基本方法。企业管理模式的最终任务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而企业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先进性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模式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正在逐步发展与完善,并且正在由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

目前国内流行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JIT)、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按类个别生产(OKP)、优化生产技术(OPT)、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过程重组(BPR)、敏捷虚拟企业(AVE)。

2 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究

目前,各个企业管理的具体模式存在一定的通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目前,企业管理者已经对于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但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是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的重要保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秩序的重要保证,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但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企业内部管理漏洞百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2.2 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

企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管理模式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员工流动过于频繁。正常的员工流动有助于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淘汰素质较低的员工。但是员工流动过于频繁导致其正常的生产活动无法展开,对于企业管理也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2)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薪酬福利激励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相对较低,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工作潜力。

(3)员工后期培训管理工作不到位。部分员工的素质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企业缺乏必要的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员工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下一步发展。

2.3 组织机构过僵化

部分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过于僵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部分企业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②企业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各项管理活动追求成本最低、利益最大,导致了管理漏洞的出现,部分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的团结与发展。

3 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对策

企业管理模式要坚持高效、科学、人性化的原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以社会需求为管理导向,因此优化企业管理模式需要做到以制度建设为先导、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高效组织机构。

3.1 以制度建设为先导

制度是企业各项管理措施落实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作为先导,完善企业的制度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的制定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避免“一言堂”,要充分征求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意见,增强管理制度的针对性与实际性。此外,各项管理制度要通过企业内部文件、规章的形式予以落实,将各项管理明细写入文件中,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依据。

(2)强化制度的责任落实。要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部分企业管理活动得不到成效,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通过强化责任制度增强管理人员对于各项活动落实的任务感。

3.2 优化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为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人才支撑。目前,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优化人才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优化企业人才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人才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企业要建立自身的人才储备库,合理控制企业内部的人员流动,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

(2)制订科学的员工培训计划。伴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对于员工各方面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员工进入企业后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并将企业员工的培训考核情况与其加薪晋职相联系。提升员工对于培训的重视程度。

(3)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对于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的激励机制,需要企业管理者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集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途径满足员工对于物质与精神激励的需求。

3.3 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

企业内部管理组织要积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科学、人性化作为管理的原则,优化管理组织队伍。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的原则,将员工作为企业发展中的合作伙伴,在重要活动中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并鼓励其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意见与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

【关键词】会计;企业管理;地位作用;思考研究

前言:

如果⑵笠当扔鞒晌一个家,那么财务就相当于“家”中的总管家,其决定着企业各个方面的支出,平衡着各个方面的发展。一个企业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获得生存的前提,才能够构筑企业发展的根本。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管理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对于财务的管理也同样需要做到“水涨船高”,强化财务管理,优化财务管控。但是,依照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财务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让财务工作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相关人员要积极探索相应措施和方法,深刻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运用最佳的策略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加强企业会计工作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1.强化会计工作能够提供给企业好的管理策略。

企业会计体系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财务会计,其主要就是通过报告的形式,将企业的经营情况、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予以充分而详尽的反应;第二部分是管理会计,此部分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给企业内部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第三部分是成本会计,其主要功能一方面是提供给企业财务部门相关的成本信息,另一方面则是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存货价值,以及相应损益情况的计算,两者的结合成为企业计算成本的重要依据。第四部分是税务会计,其主要的功能就是依照国家规定严格执行税法提税金,并制定与企业相关的税务规划。第五部分是内部审计,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企业的内控而建立,让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安全性。通过五部分的有机构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管理策略,让其能够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发展予以审视。

2.强化会计工作能够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

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要做好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这就让企业所需要核算的内容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规范,这也促使着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环境下,管理者对于会计管理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从内部着手,强化会计管理工作,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

从外部的经济环境来看,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要求,必然会与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自然包括形式多样的经济往来,而这些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潜在动力。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工作,无论何种形式的活动,其必然脱离不了会计部门的管理,因此,从某一个层面上来说,加强财务管理,就是在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内外环境的构建,要求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而进行,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时候,会计部门必须要研究管理之道,让资金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最大的价值,才能够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强化企业会计工作才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重要表现。在工作实践中,企业会计部门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不仅需要及时、全面,还要具备很强的真实性与可比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企业不同部门对于数据的不同要求,才能够让企业能够依照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会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除了能够让自己“明白”之外,还需要能够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其他部门人员了解其中反映的各种关系,让相关利益者都能够深谙会计之道。尤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或者存在一些复杂内容的信息,会计部门更加需要进行详尽的讲解,保证信息获得最好传递,保证各部门都能够从信息中获得自己最需要的内容,让部门的各种职能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使部门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二、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思考

1.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中心地位。

不少企业已经打出了财务管理的口号,并对其进行了大力宣传。但是,在进行实际管理的时候,则往往会发生偏差,存在着以包代管的错误认识,对于财务管理的工作还没有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往往在发生困难时候,或者资金出现问题时候,才想起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而这往往已经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要想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让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得到确立,首先需要的就是领导层对于会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将竞争观念、效益观念、 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风险观念和信息观念深深地植入到管理层的头脑中来,从而在理念引导上发挥作用,让企业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其次,企业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通过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让企业的管理具有较为先进内容和意识,通过人才体系的构建,为企业财务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让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让企业的管理措施得到有效优化。第三,加强会计管理的专业培训,尤其要做好管理层的专业培训,让其能够了解到会计管理的方法、手段,让领导层能够从宏观方面对会计的地位、作用、意义予以全新的认识,为期之后的决策、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基础。从此三方面着手,可以让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得以建立。

2.《会计法》地位的夯实。

每个部门都设置了专门的财务部门,但是是否财务部门能够切实落实《会计法》的实施,是否能够“依法工作”则并不尽然。我国对于会计工作的立法早已有之,这对于会计人员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等都进行了要求。但是,我们也必须遗憾地说,《会计法》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落实并不如人意,法律中的很多内容都“浮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执法不严”,责任人在出现问题时候难以做到“违法必究”。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法律依据,从某一个层面来说,也是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会计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必须依照《会计法》对自己予以重新审视,让法律在工作中得到重视。首先,企业应当给予会计部门一定“执法”的独立性,逐渐建立起会计部门的监督职权,强调会计人员的“企业负责性质”,通过合理的“放权”,达到会计人员工作的“名副其实”,其嗬的“实至名归”。其次,企业应当给予会计部门一定的独立性,其工作的开展不应当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让会计人员能够坚持做到“依法办事”,在会计对领导批办的财务收支予以抵制的时候,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认识。第三,企业要依托于新《会计法》给予会计人员相应的监督权,让会计人员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让会计监督权得到真正的落实,让会计监督权真正推动会计管理的优化,促使相关制度的执行。

3.会计监督权限的构建。

鲜活的市场经济、需要企业在法律、法规、制度等等内容方面进行有效的应用和构建,会计工作的生命力,以及长久性也在于其监督制度的有效构建,在于会计工作合力、真实的反应。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会计来反映和监督,社会上所有的经济主体和所有从业人员的经济利益。

因此,相关人员必须积极探索相关的手段和方法,对法定的会计核算、监督职能进行重点研究,一种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让会计的管理作用和地位优势发挥出来,比如,在进行产品制造过程中,危害最大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只要从其会计机构方面进行优化调整,要求其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得到逐渐体现,注重其利益保护,尤其要加强《会计法》和《会计规范》的会计监督,其工作的开展将会与众不同,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将会被依法纳入到法律管辖的范围内,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拧上”“紧箍咒”,让企业的财务制度在合理、合法的规定下进行,让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无所遁形,真正让企业的会计管理走上正轨,有效提升会计系统的净化,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有销手段。

4.消除会计自身阻力。

企业中财务的管理归根结底是人员的管理,只有做好人员素质的提升,强化人员组织的管理,财务工作的开展才能够切实做到落实。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构建方面缺乏相应的人才,会计人员的素质无法达到高效管理的要求,其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不相适应。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的文化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其接受财务管理的意识还没有形成。由此可见,来自会计行业和人员自身的阻力依然较大,强化财务管理必须要做好会计自身阻力的消除。

首先,企业要对当前财务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排”,对其财务人员的基本水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其财务管理人员所具有的优势、劣势要在心中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应的管理规划。这样可以让所设置的规划更加符合财务部门的实际情况,能够让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其次,企业要注重做好财务基础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其培训一方面在于专业知识的培训,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获得更加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灵活应用;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培训,促使其在工作中责任心的增强,防止可能发生的、。第三,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让所有的管理措施和方法都纳入到现代化的信息建设中来,让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尽快适应当前的信息技术要求。

三、结语

会计管理在整个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既是基础地位,也是核心地位。企业只有对会计工作认真思考,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促使财务工作参与到管理中来,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全面管理,才能够让企业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彤民. 巩固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14,29:69.

[2]王婧杰. 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 新经济,2016,02:78.

[3]李君. 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 时代金融,2016,02:97+99.

[4]罗文艳.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2:148-149.

[5]杨海荣. 探析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外资,2013,20:223.

第8篇: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

1.内部审计能够观察到企业管理的效力

企业管理的实际目的是协调企业运营中的各项事务,使企业经营目的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部审计的工作目的和企业管理是一致的。企业管理的效力表现在企业管理的人员、资源投入以及企业活动效率的提高方面,有很多企业管理行为在初期并不能看到明显效果,却能够通过内部审计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观测企业管理效力的地位。

2.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方向的指示器

企业管理是以企业规划和企业政策为执行基础的,而企业规划和企业政策的产生,则是以企业利益实现为根本目的的。企业的经营利润如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哪些方面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对财务工作的整理和观察得出结论,而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整理,反馈企业资金运用的结果、发现企业资金运用中的问题,则都是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从这个角度则不难看出,企业内部审计的结果直接指向企业利益实现的程度,而企业管理则以企业内部审计结果所体现出的企业经营问题为核心,内部审计实际上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方向指示器的地位。

3.内部审计与企业文化结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内部审计除了针对企业资金应用进行监督和反馈之外,其工作性质本身还能够彰显出企业文化,内部审计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从要求员工对企业负责,转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为主流的文化,在要求员工对企业诚信,对工作负责的同时,企业也给予员工相应的承诺。内部审计作为公平、公正地监督、核对并反馈企业资金和企业运营状况的工作,无论是审计工作本身还是审计工作员工,无疑都是企业公正、诚信的形象化身,企业内部审计做得好,企业内部文化基础就越扎实,员工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就越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就越顺利。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工作还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同企业文化一起,直接进入了企业管理的核心。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效力

在国际通用的内部审计职业说明中,对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责任关系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内部审计.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个表述确切地说明了内部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即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之效果显现,有评价和改进的作用。在企业实际管理中,风险管理已发展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而风险管理则是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内容、一个新的领域。目前,内部审计更强调确认经营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由对交易事项和政策的遵循的评价,转变为对目标、战略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关注;内部审计的建议更加强调风险的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提高组织整体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2.内部审计协调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各种关系

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独立于具体操作和管理之外的控制层,直接对最高决策人员负责,对具体操作和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审计建议,以降低内部控制无效而产生的风险。在这个工程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始终站在既非企业决策者的角度,也非企业员工的角度进行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的结果可以说是完全公正、公平的,一切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员工对企业工作的责任履行效果怎样,都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客观地表现出来,在内部审计中,企业各部门和企业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层之间的关系,能够清楚地理顺;与此同时,内部审计还帮助企业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责任的履行效果的评估,能够充分展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力度,进而使企业对内部控制过程以及员工的工作进行重新安排,使内部控制的关系更加清楚、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更加明确、和谐。

3.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

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进行独立的评价,例如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等等。另外,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结构调整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应该说,在企业不断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强化内部审计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内部审计是评价和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其次,通过内部审计能够测试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内部审计的这两个工作结果,直接指向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建设和变化,一旦内部审计的结果表示企业某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责任问题,则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就能够通过部门绩效分析该部门是否存在人员冗余或者行为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而进行部门裁撤或增员的决定,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结构变动的作用也因此显示出来。

三、结语

第9篇: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

(一)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

我国信息化管理企业的模式发展较为缓慢,有多种因素的存在阻碍着信息化作用的发挥,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企业中管理人员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重要性或是还没有足够的掌握到信息化管理方法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在日常管理和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对于信息化技术简便了企业管理工作的这一特性并没有被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意识到,以至于某一些企业对于这样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持有反对意见,即使在同类型的企业中运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后,他们仍然是拒绝接纳和使用的,这也就造成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由于他们的管理水平与其他企业相比较低,因此,逐渐在竞争中失去了竞争力。

(二)基础管理设备较差

起步晚,发展慢是我国企业管理中信息化运用的一大特征,企业管理的基础信息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很多硬件设施并不在企业管理中具备,以致不能够顺利的将先进的管理手段运用在企业管理中。

(三)信息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

阻碍着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手段应用的最主要的弊端是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很少有优秀的人才能够同时满足企业管理素养高以及企业管理经验丰富的条件,而这正是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时所必须满足的要求。由于专业管理人才的不具备,非专业的人才又难以将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因此,信息化企业管理的方法就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二、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改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环境

在运用信息化技术管理企业之前,首先需要的是营造出全新的管理环境,便于信息化手段的作用能够充分的进行发挥。一般能够分为两个部分将管理信息化的环境,分别是内部和外部环境,以便能够全面的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提高。当企业在生产经营时,不仅需要满足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文件的规范要求,而且还要满足在同等类型企业竞争当中拥有竞争力。因此,在信息化管理企业的过程里,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外部信息化管理的良好构建,然后能够进行经营生产的活动,最终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整体的水平。

(二)增强管理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在企业的管理中,若想要全面的进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推进,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增强管理人员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手段运用的必要性的认识,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随时对内部的员工进行信息化的宣传和培训的工作,使得工作者能够全面的了解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以便积极、主动的认同和接受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利于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流程进行完善

通常,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性规划和具体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步骤这两部分都属于完善信息化企业管理的流程中。对于企业中相关的量化标准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企业发展的状况进行,当要总体性的进行管理规划时,对于管理信息化手段的措施应当先简后难,一步一步的执行。在每一步中需要详细的制定出具体的管理细节,包括了企业生产中所使用到的原材料的采购、企业资金的流入、搜集相关企业的商业信息、物流方向等内容。这样集成管理的方式,能够充分的将信息化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在进行信息化企业管理工作的完善当中,需要注意到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其不仅能够快捷方便的将企业内部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提高,而且在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当中还能够明显得的将自身管理的优势突出来,让工作人员意识到信息化管理企业的方式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便于企业管理水平得到进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四)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是否较高最主要是受到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影响。而在现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手段发展缓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专业管理的人才较缺乏,这是由于我国信息化管理技术起步较晚,很多管理经验较为缺乏,信息化专业的管理人才大多是在发达国家接受的教育或积累的经验,因此就造成了他们的劳动成本较高,而在我国的企业管理者严重,他们大多数的出发点是建立于节约成本上,对于专业管理者的引进就较为忽视。所以,国家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应当倡导企业中对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引进,提高管理者的待遇水平。